[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114404148B - 一种吸收体制造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吸收体制造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04148B
CN114404148B CN202210095288.XA CN202210095288A CN114404148B CN 114404148 B CN114404148 B CN 114404148B CN 202210095288 A CN202210095288 A CN 202210095288A CN 114404148 B CN114404148 B CN 1144041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ea
forming
absorber
unit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9528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04148A (zh
Inventor
徐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uiko (shangha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uiko (shangha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uiko (shanghai) Corp filed Critical Zuiko (shanghai) Corp
Priority to CN20221009528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04148B/zh
Publication of CN1144041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041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041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041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15577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15577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 A61F13/15764Transferring, feeding or handling devices; Driv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64Paper recycling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吸收体成型装置,包括吸附引导单元、多个成型单元、转动驱动器以及纤维输送单元,吸附引导单元内部开设有抽风通道及主导流风道,转动驱动器与成型单元传动连接,纤维输送单元具有输入口与输出口。成型单元外周设置有多个沿圆周方向排布的且其长轴方向垂直于圆周方向的凹槽,凹槽的底部设置有筛网结构,以形成吸收体的成型区域。在转动驱动器的驱动下,每个成型区域随着成型单元周期性地转过第一积纤区域。成型区域的筛网结构包括中央区域和边缘区域,中央区域的开孔率小于边缘区域的开孔率,使得主导流风道的负压能够保证吸收体两端的纸浆纤维和高分子吸水性树脂的饱满度,提高吸收体在横向方向布置时的成型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吸收体制造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次性卫生用品制造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迷你巾、护垫等领域,具体为一种吸收体制造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吸收性卫生用品,如女性生理用小型卫生巾(又称迷你巾)、护垫等,其吸收体部分主要由绒毛浆纤维和高分子吸水性树脂混合构成。因此,需要在卫生巾/护垫的制造设备中设置吸收体制造装置,这种吸收体制造装置通常是将纸浆原料片材经过粉碎机粉碎后形成绒毛浆纤维,也可称纸浆纤维,然后将纸浆纤维送进连接负压的纤维输送单元中,且在纤维输送单元内纸浆纤维与高分子吸水性树脂混合,最后被吸附在成型单元上进行成型。
在现有的吸收体制造装置中,为了对应迷你巾、护垫等小型吸收性卫生用品,可将成型单元中的成型腔设置为沿圆周方向垂直的横向方向来配置,但是这种方式的成型单元由于成型腔的中间区域的负压显著大于两侧边缘区域的负压,往往会导致成型后的吸收体存在厚度不均的问题,即两侧边缘区域的吸收体厚度会显著小于吸收体中间区域的厚度,这种现象大大降低了成型单元的成型效果,产品合格率显著下降。
另外,制造小型吸收性卫生用品的粉碎装置,如果还是采用传统刀片的排布规格的话,极容易出现未完全粉碎的纸浆纤维,即在成型后的吸收体中形成“白点”的现象,这是因为由于产品本身比较小,这种“白点”直接影响了吸收体的成型质量。
有鉴于此,实有必要开发一种吸收体制造装置,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吸收体成型装置,以解决成型单元中因负压不足而无法保证处于横向排布的吸收体在成型的过程中的两端区域饱满度,以及成型后的吸收体中出现未完全粉碎纸浆纤维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的实施例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提供一种吸收体成型装置,用于将纸浆片材粉碎成纸浆纤维后形成吸收体混合物并成型为预定的吸收体输送至下游侧,包括粉碎机构、纤维输送单元以及积纤机构,其中,所述纤维输送单元设置于所述粉碎机构和所述积纤机构之间,所述积纤机构包括:吸附引导单元,其具有圆环结构的引导面、设置于所述引导面内部的抽风通道以及至少一条主导流风道;转动驱动器,传动连接至所述吸附引导单元的引导面;多个成型单元,其均匀地设置于所述引导面的外周且随着所述引导面转动;所述纤维输送单元具有彼此远离且相连通的输入口与输出口;其中,所述主导流风道在所述成型单元的周向上呈放射状布置,所述主导流风道布置于所述引导面与所述抽风通道之间,并将所述引导面与所述抽风通道相连通,用以在所述引导面与所述抽风通道上形成引导面主开口与抽风主开口;所述输出口与所述成型单元外周对应的部分以形成至少对所述引导面主开口进行全覆盖的第一积纤区域;所述成型单元的外周设置有多个与吸收体外形相适配的凹槽,所述凹槽沿圆周方向排布,所述凹槽包括相互垂直的长轴线与短轴线,所述凹槽的长轴线平行于所述引导面的轴线,所述凹槽的短轴线垂直于所述引导面的轴线,所述凹槽的底部设置有筛网结构,以形成吸收体的成型区域;在所述转动驱动器的驱动下,每个所述成型区域随着所述引导面周期性地转过所述第一积纤区域;定义:在所述成型区域中,所述筛网结构周向中线附近的区域为中央区域,所述筛网结构远离周向中线的端部区域为边缘区域,则所述中央区域的开孔率小于所述边缘区域的开孔率。
进一步地,所述中央区域的开孔率为30%-40%;所述边缘区域的开孔率为40%-60%。
进一步地,所述成型单元包括:成型模,其开设有所述成型通槽,所述成型通槽连通至所述主导流风道;成型板,其具有多个所述凹槽,所述成型板设置于所述成型通槽内,且设于所述筛网结构离心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成型单元还包括:补强板,其设置于所述筛网结构的底部,并连同所述筛网结构固定于所述成型通槽内,用于对所述筛网结构进行加强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吸附引导单元还包括:次导流风道,设置于所述引导面内部,其连通至所述成型单元,且位于所述主导流风道的下游侧;所述次导流风道布置于所述引导面与所述抽风通道之间,并将所述引导面与抽风通道相连通,用以在所述引导面与抽风通道上形成引导面辅开口与抽风辅开口;所述输出口与所述成型单元外周对应的部分,以形成至少对所述引导面辅开口进行全覆盖的第二积纤区域;在所述转动驱动器的驱动下,每个所述成型区域随着所述引导面周期性地依次转过所述第一积纤区域及所述第二积纤区域。
进一步地,所述抽风主开口的有效截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一积纤区域范围内多个吸收体对应的成型区域的有效截面面积之和。
进一步地,沿着所述引导面的转动方向,所述吸附引导单元还包括传送区,设置于所述引导面的内部,且位于所述次导流风道的下游侧。
进一步地,所述的吸收体成型装置还包括:夹压单元,其设于所述传送区的外周。
进一步地,所述吸附引导单元还包括吹气区,设置于所述引导面的内部,且位于所述传送区的下游侧。
进一步地,所述传送区下游设有负压承接机构,所述负压承接机构具有承接面,所述承接面从所述传送区与所述吹气区间的交界处出发沿着所述成型单元的转动方向至少延伸至所述吹气区与清理区间的交界处;所述吹气区内设有脱模机构,所述脱模机构对所述成型通槽内吸收体进行脱模至所述负压承接机构的承接面。
进一步地,所述吸附引导单元还包括:清理区,设置于所述引导面的内部,且位于所述吹气区的下游侧,所述清理区的内部设有吹气机构,所述清理区的外部设有吸气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的吸收体成型装置,所述纤维输送单元还包括:导流件,所述导流件的内部具有贯穿其首尾的导流腔;所述导流腔具有彼此远离且相连通的进风口与出风口,所述导流腔的至少一段横截面面积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逐渐减小,以使得所述出风口的口径小于所述进风口的口径;所述导流件沿输送方向可调节地设置于所述纤维输送单元内部,以使得所述出风口与所述成型区域中的筛网结构的中央区域相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件还包括一调节件,所述调节件连接至所述出风口的端部,用以调节所述出风口的大小。
进一步地,所述的吸收体成型装置还包括高分子输送单元,所述高分子输送单元的出口连通至所述纤维输送单元的内部,用于将高分子材料供给至所述纤维输送单元中与所述纸浆纤维进行混合形成所述吸收体混合物。
进一步地,所述粉碎机构连接至所述纤维输送单元的输入口;所述粉碎机构包括:壳体,其为筒状结构,所述壳体具有彼此远离且相连通的导入口和导出口,所述导出口通过所述纤维输送单元连通至所述成型单元;刀辊,其沿水平方向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内。
进一步地,所述刀辊包括:沿水平方向设置的旋转轴,且通过其两端的轴承可转动式连接至所述壳体,所述旋转轴的外圆周上设有第一键槽;多个刀片,所述刀片为圆片状结构,多个所述刀片沿着所述旋转轴的轴向方向排列并安装于所述旋转轴上,所述刀片的外圆周上设置多个均匀且倾斜的齿片,所述齿片具有刀刃;其中,所述刀片的内圆周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键槽相互配合的第二键槽,一轴键安装于所述第一键槽和所述第二键槽内;以及间隔件,设于相邻的两个刀片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间隔件的厚度小于所述刀片的厚度;所述间隔件的厚度为1-2.5mm。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提供一种吸收体成型装置,通过对粉碎机构的刀片的间隙进行合理设定,减少刀片之间的间隙,从而在旋转轴上设置更多的刀片,不仅减少小规格的吸收体成型过程中出现“白点”现象,而且显著提升了粉碎机构的粉碎效果。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将成型单元中的凹槽的短轴线垂直于引导面的轴线布置,即凹槽的长轴线沿着与圆周方向垂直的横向方向排布,也称CD方向,从而使成型后的吸收体按横向方向布置,显著提升了吸收体成型装置中吸收体的成型数量和成型效率,且在后端工序中减少了产品的转向工序,因此大大节省了制造成本,提升了生产效率。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抽风主开口的有效截面面积大于第一积纤区域范围内多个吸收体对应的成型区域的有效截面面积之和,使得主导流风道的负压能够有效保证吸收体两端的纸浆纤维和高分子吸水性树脂的饱满度,提高吸收体在横向方向布置时的成型效果。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筛网结构的边缘区域的开孔率大于中央区域的开孔率;导流件的内部具有贯穿其首尾的导流腔,从侧面进一步解决了沿着横向方向CD布置的吸收体在成型过程中,吸收体在横向方向CD两端纸浆纤维分布不足的问题,提高了吸收体两端的饱满度,且外观效果有较大的提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吸收体制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粉碎机构除去壳体的剖视图。
图3为图2在S-S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刀辊的刀片侧面安装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抽风通道周方向展开局部示意图。
图6为现有技术中成型单元按圆周方向排布的展开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成型单元圆周方向展开示意图。
图8为图7成型单元在横向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9为图7成型单元在圆周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10为图1中导流件在K-K’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附图部件标识如下:
100、吸收体成型装置; 1、粉碎机构;
2、纤维输送单元; 3、积纤机构;
4、高分子输送单元; 5、夹压单元;
6、负压承接机构; 11、刀辊;
12、壳体; 111、旋转轴;
112、轴键; 113、刀片;
114、间隔件; K1、第一键槽;
K2、第二键槽; U1、齿片;
U2、刀刃; 13、导入口;
14、导出口; P0、纸浆片材;
P1、纸浆纤维; Q、吸收体;
211、输入口; 221、输出口;
30、吸附引导单元; 31、成型单元;
301、引导面; 302、分区结构;
303、抽风通道; 30a、引导面主开口;
30b、引导面辅开口; H1、抽风主开口;
H2、抽风辅开口; H3、非抽风开口;
X1、第一积纤区域; X2、第二积纤区域;
3111、成型通槽; A、空气出口区;
B1、主导流风道; B2、次导流风道;
C、传送区; D、吹气区;
E、清理区; 3021、径向隔板;
311、成型模; 312、成型板;
313、筛网结构; 313a、中央区域;
313b、边缘区域; 3121、凹槽;
222、导流件; 314、补强板;
2221、导流腔; 2222、进风口;
2223、出风口; 2224、调节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吸收体成型装置100,以护垫的产品作为实施例进行说明,为了形成其吸收体Q,在一次性卫生用品制造设备中设置吸收体成型装置100。该吸收体成型装置100,用于将纸浆片P0粉碎成纸浆纤维P1后形成吸收体混合物并成型为预定的吸收体Q输送至下游侧,其包括粉碎机构1、纤维输送单元2、积纤机构3、高分子输送单元4、夹压单元5以及负压承接机构6。其中,纤维输送单元2设置于粉碎机构1和积纤机构3之间,高分子输送单元4的出口设置于纤维输送单元2的内部,用于将高分子材料供给至纤维输送单元2中与纸浆纤维P1进行混合形成吸收体混合物(可简称混合物)。
粉碎机构1包括刀辊11和壳体12,刀辊11沿水平方向转动连接于壳体12内。
具体的,刀辊11为粉碎刀辊,其包括旋转轴111、轴键112、刀片113以及间隔件114。
旋转轴111沿水平方向设置,并且通过其两端的轴承可转动式连接至壳体12,旋转轴111的外圆周上设有第一键槽K1。其中,旋转轴111与一驱动装置(图未示)连接,该驱动装置可以为电机。
目前,在吸收体制造装置中使用的粉碎刀,由于刀片与刀片之间的间隙相对较大,因此在粉碎纸浆片材P0时会出现未粉碎完全的纤维,这种未完全粉碎的纸浆纤维成型成吸收体后会聚集成“白点”。尤其是对于卫生巾和护垫等小型吸收用品而言,由于其自身产品比较小巧,在吸收体内出现这种“白点”的话,不仅影响了吸收性能,而且肉眼直观地就能看到,因此产品的品质也会随之降低。当然,如果用于婴儿/成人尿裤相对比较大的产品而言,该“白点”现象不明显,不会影响产品的质量。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实施例中在旋转轴111安装多个圆片状结构的刀片113。
具体的,多个刀片113沿着旋转轴111的轴向方向排列并安装于旋转轴111上。其中,该刀片113的外圆周上设置多个均匀且倾斜的齿片U1,齿片U1具有超硬材料的刀刃U2。本实施例中,刀片113的内圆周上设有与第一键槽K1相互配合的第二键槽K2,即第一键槽K1与第二键槽K2在周向位置相对应。其中,一轴键112安装于第一键槽K1和第二键槽K2内,用以将刀片113固定于旋转轴111的圆周外表面。进一步地,刀片113沿轴向方向依次固定于旋转轴111的圆周外表面,且齿片U1沿圆周方向呈同等角度错开的方式排布,以保证纸浆片材P0在轴向和圆周空间中的每个位置都能被粉碎到,参照图3-图4所示。
进一步地,在相邻的两个刀片113之间设置间隔件114,用以隔开相邻的刀片113。其中,相邻设置的两个刀片113之间的间隙为间隔件114的厚度。本实施例中,间隔件114的厚度小于刀片113的厚度。其中,设定间隔件114的厚度为N,刀片113的厚度为M,N>0,M>0,且N<M,参照图2所示。其中,间隔件114的厚度N的范围为1-2.5mm,即相邻两个刀片113之间的间隙范围为1-2.5mm,这样可以将两个刀片113之间的间隙调整为原来粉碎机构1刀片113间距的0.2-0.8倍。因此,可以在旋转轴111上设置更多的刀片113,有利于增加纸浆片材P0在轴向的位置上与刀片113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得纸浆片材P0能够被充分粉碎,减少吸收体Q在成型的过程中出现“白点”现象,并且能够显著地提升粉碎机构1的粉碎效果。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粉碎机构1的刀片113的数量与现有粉碎机构的刀片113的数量相比,增加了30%-45%刀片113的数量,因此,在单位时间内,本实施例提供的粉碎机构1,通过增加刀片113在轴向方向与纸浆片材P0的接触面积来避免纸浆片材P0未完全被粉碎现象,特别适用于小型的一次性卫生用品,如迷你巾、护垫等。
故而,本实施例通过缩小相邻两个刀片113之间的间隙,以增加刀片113的数量,使得粉碎机构1在具有良好的切割效果的同时,也充分地提高其的粉碎能力,并且防止因相邻的两个刀片113之间的间隙过大而导致纸浆片材P0粉碎不佳的现象,解决了吸收体Q出现白点的问题,从而显著地提升了吸收体Q的吸收性能以及产品的品质。
壳体12为筒状结构,其具有彼此远离且相连通的导入口13和导出口14,导出口14通过纤维输送单元2连通至成型单元31。纸浆片材P0通过导入口13输送至粉碎机构1中,且通过粉碎机构1中的刀片113将纸浆片材P0充分粉碎形成纸浆纤维P1,这样能够保证后续成型的吸收体Q不会出现“白点”的问题。
另外,位于粉碎机构1下游侧的积纤机构3,其内部针对纤维输送单元2的主腔吸风区域开孔较小,负压不足,若将吸收体Q的成型模型设置成与圆周方向垂直的横向方向,即吸收体Q的长轴方向垂直于圆周方向设置,其短轴方向沿着圆周方向设置,则无法保证吸收体Q宽度方向两端的饱满度。
为了同时解决这一问题,请继续参照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纤维输送单元2设置于粉碎机构1的下游侧,其为中空结构,具有彼此远离且相连通的输入口211与输出口221,且粉碎机构1连接至纤维输送单元2的输入口211。本实施例中,高分子输送单元4的本体设置在纤维输送单元2的外部,高分子输送单元4的出口端设置于纤维输送单元2的内部,且连通至纤维输送单元2,用以将一定比例的高分子材料(又称高分子吸水性树脂)输送至纤维输送单元2中,使得高分子材料与被粉碎后的纸浆纤维P1按照特定比例在纤维输送单元2中进行混合。积纤机构3包括吸附引导单元30、多个圆环形的成型单元31以及转动驱动器(图未示)。
吸附引导单元30,包括具有圆环结构的引导面301、设置于引导面301内部的抽风通道303、至少一条主导流风道B1以及至少一条次导流风道B2。引导面301也称为积纤鼓,该积纤鼓的圆周面具有均匀开口的鼓式结构。
转动驱动器(图未示)传动连接至吸附引导单元30的引导面301。转动驱动器为一驱动装置,用以驱动吸附引导单元30的引导面301转动。
多个成型单元31均匀地设置于引导面301的外周且随着引导面301转动,多个成型单元31围成一个圆环结构。
具体的,结合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抽风通道303设置于引导面301的内部,抽风通道303设置于中空圆环结构的风管的内部,风管的圆周表面设有抽风主开口H1、抽风辅开口H2以及非抽风开口H3。其中,主导流风道B1与抽风主开口H1相对应,次导流风道B2与抽风辅开口H2相对应。其中,抽风辅开口H2的有效截面面积小于抽风主开口H1的有效截面面积。
进一步地,主导流风道B1在成型单元31的周向上呈放射状布置,每一条主导流风道B1均布置在引导面301与抽风通道303之间,并将引导面301与抽风通道303相连通,用以在引导面301与抽风通道303上形成引导面主开口30a与抽风主开口H1。纤维输送单元2的输出口221与成型单元31外周对应的部分以形成至少对引导面主开口30a进行全覆盖的第一积纤区域X1。成型单元31的外周设置有多个与吸收体外形相适配的凹槽3121,凹槽3121沿圆周方向排布,凹槽3121包括相互垂直的长轴线与短轴线,参照图7,凹槽3121的长轴线平行于引导面301的轴线,凹槽3121的短轴线垂直于引导面301的轴线。其中,引导面301的轴线为沿引导面301周方向相垂直并延伸的轴线。凹槽3121的底部设置有筛网结构313,以形成吸收体Q的成型区域。在转动驱动器的驱动下,每个成型区域随着引导面301周期性地转过第一积纤区域X1。
次导流风道B2设置于引导面301内部,其连通至成型单元31,且位于主导流风道B1的下游侧。每一条次导流风道B2均布置在引导面301与抽风通道303之间,并将引导面301与抽风通道303相连通,用以在引导面301与抽风通道303上形成引导面辅开口30b与抽风辅开口H2。纤维输送单元2的输出口221与成型单元31外周对应的部分以形成至少对引导面辅开口30b进行全覆盖的第二积纤区域X2。在转动驱动器的驱动下,每个成型区域随着引导面301周期性地依次转过第一积纤区域X1及第二积纤区域X2。
其中,抽风主开口H1的有效截面面积大于第一积纤区域X1范围内多个吸收体Q对应的成型区域的有效截面面积之和,以确保吸收体Q的成型效果。
具体的,抽风形成空气出口区A,空气出口区A的外部连接负压机构,该负压机构可以为抽风机。抽风通道303的圆周外侧设置有分区结构302,该分区结构302通过多个径向隔板3021将分区结构302划分为主导流风道B1、次导流风道B2、传送区C、吹气区D以及清理区E。其中,径向隔板3021可以设置为直板、L型板、弧形板等结构,根据实际使用需要可以做相应的调整。
空气出口区A设置在分区结构302的中心位置,且连通至主导流风道B1及次导流风道B2。主导流风道B1、次导流风道B2、传送区C、吹气区D以及清理区E布设在空气出口区A的外周,次导流风道B2、传送区C、吹气区D以及清理区E依次设置在主导流风道B1的下游侧。
本实施例中,通过外部负压机构所产生的负压空气(抽风作用),通过抽风通道303将负压空气传输至主导流风道B1、次导流风道B2中,可以将粉碎后的纸浆纤维P1在纤维输送单元2中与从高分子输送单元4输送的高分子材料进行混合,得到相应的吸收体混合物,并将该混合物吸附于积纤机构3的成型单元31的成型区域内,以形成特定形状的吸收体Q。如图1所示,主导流风道B1所对应的角度为a,次导流风道B2所对应的角度为b,满足a>b>0,这样设置,主导流风道B1所对应的角度a为负压的主吸附区域,以使得吸收体Q在成型的过程中都聚集在该角度范围内,次导流风道B2所对应的角度b为负压的次吸附区域,即吸收体Q在成型的过程中的次吸附区域。因此,主导流风道B1为高压区域,次导流风道B2为中高压区域。主导流风道B1和次导流风道B2的压力可分别调节。具体的,抽风通道303内设置有能够各自单独调整抽风主开口H1和抽风辅开口H2的闸板或阀等,通过调整闸板/阀开口有效面积的大小,能够调整主导流风道B1和次导流风道B2的负压大小。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方案中,为了使吸收体Q成型效果更佳,可以在吸附引导单元30中设定多个负压不同的导流风道(即负压区域)。传送区C对应抽风通道303的非抽风开口H3,用于传送成型后的吸收体Q。具体的,传送区C为正常空气的正压区,用以将上游侧吸附成型在凹槽3121内的吸收体Q进行传送。
进一步地,吸收体成型装置100还包括夹压单元5,夹压单元5设置于传送区C的外周,用于夹压传送位于成型通槽3111内的吸收体Q,以限制吸收体Q在转动的过程中脱离凹槽3121,从而使得吸收体Q在吸附引导单元30的引导面301上稳定传输,同时进而避免吸收体Q发生断裂现象,以获得完整性的吸收体Q。本实施例中,夹压单元5为皮带夹压装置。当然,在其他实施方案中,可以通过在传送区C范围内设置弱负压的结构,该吸附单元通过负压将成型后的吸收体Q吸附于传送区C中,以使得吸收体Q在吸附引导单元30的引导面301上稳定传输。
沿着引导面301的转动方向,吸附引导单元30还包括吹气区D,吹气区D设置于引导面301的内部,且位于导流风道B2的下游侧,用于将成型单元31中凹槽3121的吸收体Q进行脱模时的吹气。
本实施例中,吸收体成型装置100还包括负压承接机构6,负压承接机构6设置于传送区C的下游侧,负压承接机构6具有承接面,承接面从传送区C与吹气区D间的交界处出发沿着成型单元31的转动方向至少延伸至吹气区D与清理区E间的交界处,用于承接并传送脱模后的吸收体Q。其中吹气区D对应抽风通道303的非抽风开口H3,吹气区D内设有脱模机构,脱模机构对成型区域内吸收体Q脱模至负压承接机构6的承接面。该脱模方式可以为吹气、剥离、振动等方式。
负压承接机构6具有吸附功能的真空箱结构,吸收体Q在吹气区D内经过吹气结构的吹气处理后,从成型通槽3111内脱模至负压承接机构6上,并且在负压承接机构6的吸附作用下传送至下游的装置中。
清理区E设置于所述引导面301的内部,且设置于吹气区D的下游侧,即设置在主导流风道B1与吹气区D之间,该清理区E对应抽风通道303的非抽风开口H3,清理区E的内部设有吹气机构,清理区E的外部设有吸气机构。清理区E的吹气机构用于对脱模后的成型单元31进行吹风清洁处理,则外部的吸气机构用于将清理过程中的纸浆纤维P1、高分子吸水性树脂等残渣进行回收,因此设置在清洁区内部和外部的吹气机构和吸气机构相互配合,以使得成型单元31上的纸浆纤维P1、高分子吸水性树脂等残渣清理干净,使得成型单元31能够顺利进入下一轮的吸收体Q的成型,并且避免了下一轮吸收体Q在成型的过程被污染,影响产品的品质。
当然,本实施例的吸附引导单元30可以根据实际生产的产品外观、尺寸要求的特性,做出不同的区域划分。
下面对成型单元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
在此之前,将吸附引导单元30的旋转方向以下简称为“周向”或“周向方向”或者“圆周方向”,将附引导单元30的直径方向以下简称为“径向”或“径向方向”,将与周向和吸附引导单元30径向相垂直的方向称为“横向CD”或“横向方向”或者“CD方向”。
如图6所示,在目前经常使用的吸收体制造装置中,成型模A’的模型B’的长度方向与吸收体长度方向相对应,定义:吸收体的长边为长度方向,短边为宽度方向,吸收体的长度方向通常是沿着吸附引导单元的圆周方向即纵向依次布设的,即脱模后的吸收体长度方向与流程方向保持一致。但这种方式吸收体成型数量有限,且这种布设方式在流程的后端工序即产品切刀切出产品外形后,需要调向调位装置对吸收性卫生用品半成品进行90°转向,再进行后续的与小包膜复合、产品折叠工序等。因此,这种工艺制造成本较高,工序较为复杂。
为了省去后端设备的成本、提升吸收体成型数量和效率,对于一些小型卫生巾、迷你巾和护垫产品,会考虑将成型模的模型的长度方向沿着垂直于吸附引导单元的圆周方向依次呈横向布设的,即吸收体脱模后宽度方向与流程方向保持一致。
具体的,如图7-图9所示,成型单元31包括成型板312、成型模311以及补强板314。成型单元31的外周设置有与吸收体外形相适配的凹槽3121,每个凹槽3121沿圆周方向排布,每个凹槽3121包括相互垂直的长轴线与短轴线,每个凹槽3121的长轴线平行于引导面301的轴线,每个凹槽3121的短轴线垂直于引导面301的轴线,凹槽3121的底部设置筛网结构313,以形成吸收体Q的成型区域。
成型模311开设有成型通槽3111,成型通槽3111连通至主导流风道B1。
成型板312为圆弧状板式结构,其具有多个凹槽3121,该凹槽3121的长轴延伸的方向与横向方向CD一致,凹槽3121的短轴延伸的方向与周向方向一致。成型板312的厚度为成型后吸收体Q的厚度,因此该厚度可根据产品不同厚度需求而设定。
成型板312设置于成型通槽3111内,且设于筛网结构313离心的一侧。筛网结构313提供一种透气的环境,气体可以通过,但能将纸浆纤维P1和高分子吸水性树脂吸附在其表面。另外,成型单元31还包括补强板314,其设置于筛网结构313的底部,并连同筛网结构313固定于成型通槽3111内,补强板314用于对筛网结构313进行加强固定,即用以将成型板312和筛网结构313固定在成型模311上,加强筛网结构313的安装强度。
本实施例中,定义筛网结构313周向中线附近的区域为中央区域313a,筛网结构313远离周向中线的端部区域为边缘区域313b,则中央区域313a的开孔率小于边缘区域313b的开孔率。中央区域313a的开孔率为30%-40%,优选为35%;边缘区域313b的开孔率为40%-60%,优选为50%。
本实施例中,通过筛网结构313的风速大于30m/s,该风速优选为30-40m/s。需要说明的是,筛网结构313的开孔率、孔的孔径以及通过筛网结构313的风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本实施例中,成型板312、筛网结构313以及补强板314三者固定形成一成型组合体,该成型组合体设置于成型模311的成型通槽3111内。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成型通槽3111为阶梯状结构,使得成型模311具有上下设置的两个凹槽,其中,成型板312位于上凹槽中,筛网结构313以及补强板314位于下凹槽中。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空气出口区A的负压传递至主导流风道B1和次导流风道B2,再通过吸附引导单元30将负压传递至成型单元31中,使得纸浆纤维P1和高分子吸水性树脂的混合物被吸附至筛网结构313上。
对于小规格吸收体Q产品来说,将成型板312中凹槽3121按沿着横向方向CD布置,从而使成型后的吸收体Q也按横向方向CD布置,显著提升了成型单元31上吸收体Q的成型数量和成型效率,且在后端工序中减少了产品的转向工序,因此大大节省了制造成本,提升了生产效率。
通过设置抽风主开口H1的有效截面面积大于第一积纤区域X1范围内多个吸收体Q对应的成型区域的有效截面面积之和,使得主导流风道B1的负压能够有效保证吸收体Q两端的边缘区域中纸浆纤维P1和高分子吸水性树脂的饱满度,提高吸收体Q在横向方向CD布置时的成型效果。
进一步地,为了使得主导流风道B1在其所对应的a角度范围中,能将纸浆纤维P1和高分子吸水性树脂的混合物能完全被吸附充满至成型单元31的凹槽3121中。成型单元31设置一个以上的凹槽3121,即一个凹槽3121对应一个吸收体Q,a角度范围有n个与吸收体Q相适配的凹槽3121,一个凹槽3121的有效面积为S1(即单个吸收体Q的面积),其中抽风主开口H1的有效截面面积S2大于a角度范围内所对应的n个成型通槽3111的有效截面面积S1,即S2>n*S1,优选地,S2≥(1.2~2)*n*S1。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吸收体Q成型装置100中,纤维输送单元2还包括一流线型的导流件222,该导流件222沿输送方向可调节地设置于纤维输送单元2内部。导流件222的内部具有贯穿其首尾的导流腔2221。导流腔2221具有彼此远离且相连通的进风口2222与出风口2223,导流腔2221的至少一段横截面面积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逐渐减小,以使得出风口2223的口径小于进风口2222的口径,即出风口2223与所述成型区域中的筛网结构313的中央区域313a相对应。
成型单元31的转动方向为顺时针旋转,导流件222布置在成型路径上游侧。具体的,导流件222布置在与主导流风道B1对应第一积纤区域X1的任意区域,如上游区域、中游区域、下游区域。本实施例将以导流件222布置在与主导流风道B1对应第一积纤区域X1的上游路径为例子展开详细地说明。
进一步地,导流件222的出风口2223在成型单元31圆周方向上的投影为第一积纤区域X1的弧长1/4-1/2。优选地,导流件222的出风口2223在成型单元31圆周方向上的投影为第一积纤区域X1的弧长1/3,参照图1所示。
由于筛网结构313的中央区域313a的开孔率小于其边缘区域313b的开孔率,因此纸浆纤维P1和高分子吸水性树脂的混合物同时作用于筛网结构313时,边缘区域313b的积纤量大于中央区域313a的积纤量。
为了获得厚度均一的吸收体Q,本实施例将导流件222的进风口2222设置大于出风口2223,因此,在吸收体Q的成型初期,成型单元31转动至与主导流风道B1对应第一积纤区域X1时,大量的纸浆纤维P1和高分子吸水性树脂的混合物主要作用于筛网结构313的中央区域313a,导流件222会对筛网结构313的边缘区域313b造成部分的遮挡,使得少量的纸浆纤维P1和高分子吸水性树脂的混合物作用于筛网结构313的边缘区域313b,从而使得此阶段成型的吸收体Q中间区域的厚度大于吸收体Q边缘区域的厚度。在吸收体Q的成型后期,等量的纸浆纤维P1和高分子吸水性树脂的混合物作用于筛网结构313的中央区域313a和边缘区域313b,又由于筛网结构313的中央区域313a的开孔率小于其边缘区域313b的开孔率,故而,此阶段会有较多的纸浆纤维P1和高分子吸水性树脂的混合物作用于筛网结构313的边缘区域313b,从而使得成型后的吸收体Q中间区域的厚度与吸收体Q边缘区域的厚度相同。因此,从侧面进一步解决了沿着横向方向CD布置的吸收体Q在成型过程中,吸收体Q在横向方向CD两端纸浆纤维P1和高分子吸收性树脂分布不足的问题,提高了吸收体Q两端的饱满度,且外观效果有较大的提升。
进一步地,导流件222还包括一调节件2224,其连接至出风口2223的端部,用以调节出风口2223的大小,这两个调节件2224调节的是气流的流向,以适应不同规格的吸收体Q,从而满足各种规格产品的需求,扩大吸收体Q成型装置100的使用范围。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筛网结构313上开设有沿着远离周向中线的方向依次间隔布置的多组网孔列,每组网孔列中均由若干等距间隔设置的网孔沿着各自的列队方向布置而成;按距离周向中线由近及远的顺序将网孔列定义为:
第一网孔列A1、第二网孔列A2、第三网孔列A3、…、第n网孔列An
第一网孔列A1、第二网孔列A2、第三网孔列A3、…、及第n网孔列An的网孔半径分别为a1、a2、a3、…、及an;则
网孔半径a1、a2、a3、…、及an构成等比数列{an},并且an=a1qn-1
其中,a1>0;q为公比,且1<q≤3。
因此,筛网结构313的开孔率从周向中线出发向两端延伸的方向上逐渐增加,以使中央区域313a和边缘区域313b之间的过渡区域无明显分界线。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吸收体成型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6)

1.一种吸收体成型装置(100),用于将纸浆片(P0)粉碎成纸浆纤维(P1)后形成吸收体混合物并成型为预定的吸收体(Q)输送至下游侧,所述吸收体成型装置(100)包括粉碎机构(1)、纤维输送单元(2)以及积纤机构(3),其中,所述纤维输送单元(2)设置于所述粉碎机构(1)和积纤机构(3)之间,其特征在于,
所述积纤机构(3)包括:
吸附引导单元(30),其具有圆环结构的引导面(301)、设置于所述引导面(301)内部的抽风通道(303)以及至少一条主导流风道(B1);
转动驱动器,传动连接至所述吸附引导单元(30)的引导面(301);
多个成型单元(31),其均匀地设置于所述引导面(301)的外周且随着所述引导面(301)转动;
所述纤维输送单元(2)具有彼此远离且相连通的输入口(211)与输出口(221);
其中,所述主导流风道(B1)在所述成型单元(31)的周向上呈放射状布置,所述主导流风道(B1)布置于所述引导面(301)与所述抽风通道(303)之间,并将所述引导面(301)与所述抽风通道(303)相连通,用以在所述引导面(301)与所述抽风通道(303)上形成引导面主开口(30a)与抽风主开口(H1);所述输出口(221)与所述成型单元(31)外周对应的部分以形成至少对所述引导面主开口(30a)进行全覆盖的第一积纤区域(X1);所述成型单元(31)的外周设置有多个与吸收体(Q)的外形相适配的凹槽(3121),所述凹槽(3121)沿圆周方向排布,所述凹槽(3121)包括相互垂直的长轴线与短轴线,所述凹槽(3121)的长轴线平行于所述引导面(301)的轴线,所述凹槽(3121)的短轴线垂直于所述引导面(301)的轴线,所述凹槽(3121)的底部设置有筛网结构(313),以形成吸收体(Q)的成型区域;在所述转动驱动器的驱动下,每个所述成型区域随着所述引导面(301)周期性地转过所述第一积纤区域(X1);定义:在所述成型区域中,所述筛网结构(313)周向中线附近的区域为中央区域(313a),所述筛网结构(313)远离周向中线的端部区域为边缘区域(313b),则所述中央区域(313a)的开孔率小于所述边缘区域(313b)的开孔率;
其中,所述中央区域(313a)的开孔率为30%-40%;所述边缘区域(313b)的开孔率为40%-6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体成型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单元(31)包括:
成型模(311),其开设有成型通槽(3111),所述成型通槽(3111)连通至所述主导流风道(B1);
成型板(312),其具有多个所述凹槽(3121),所述成型板(312)设置于所述成型通槽(3111)内,且设于所述筛网结构(313)离心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收体成型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单元(31)还包括:补强板(314),其设置于所述筛网结构(313)的底部,并连同所述筛网结构(313)固定于所述成型通槽(3111)内,用于对所述筛网结构(313)进行加强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体成型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引导单元(30)还包括:
次导流风道(B2),设置于所述引导面(301)内部,其连通至所述成型单元(31),且位于所述主导流风道(B1)的下游侧;所述次导流风道(B2)布置于所述引导面(301)与所述抽风通道(303)之间,并将所述引导面(301)与抽风通道(303)相连通,用以在所述引导面(301)与抽风通道(303)上形成引导面辅开口(30b)与抽风辅开口(H2);所述输出口(221)与所述成型单元(31)外周对应的部分,以形成至少对所述引导面辅开口(30b)进行全覆盖的第二积纤区域(X2);在所述转动驱动器的驱动下,每个所述成型区域随着所述引导面(301)周期性地依次转过所述第一积纤区域(X1)及所述第二积纤区域(X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收体成型装置(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抽风主开口(H1)的有效截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一积纤区域(X1)范围内多个吸收体(Q)对应的成型区域的有效截面面积之和。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收体成型装置(100),其特征在于,
沿着所述引导面(301)的转动方向,所述吸附引导单元(30)还包括传送区(C),设置于所述引导面(301)的内部,且位于所述次导流风道(B2)的下游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吸收体成型装置(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附引导单元(30)还包括吹气区(D),设置于所述引导面(301)的内部,且位于所述传送区(C)的下游侧。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吸收体成型装置(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夹压单元(5),设置于所述传送区(C)的外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吸收体成型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引导单元(30)还包括:
清理区(E),设置于所述引导面(301)的内部,且位于所述吹气区(D)的下游侧,所述清理区(E)的内部设有吹气机构,所述清理区(E)的外部设有吸气机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吸收体成型装置(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负压承接机构(6),设置于所述传送区(C)的下游侧,所述负压承接机构(6)具有承接面,所述承接面从所述传送区(C)与所述吹气区(D)间的交界处出发,沿着所述成型单元(31)的转动方向至少延伸至所述吹气区(D)与所述清理区(E)间的交界处;所述吹气区(D)内设有脱模机构,所述脱模机构对所述成型区域内吸收体(Q)脱模至所述负压承接机构(6)的承接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体成型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输送单元(2)还包括:
导流件(222),所述导流件(222)的内部具有贯穿其首尾的导流腔(2221),所述导流腔(2221)具有彼此远离且相连通的进风口(2222)与出风口(2223),所述导流腔(2221)的至少一端横截面面积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逐渐减小,以使得所述出风口(2223)的口径小于所述进风口(2222)的口径;
其中,所述导流件(222)沿输送方向可调节地设置于所述纤维输送单元(2)的内部,以使得所述出风口(2223)与所述成型区域中的筛网结构(313)的中央区域(313a)相对应。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吸收体成型装置(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导流件(222)还包括一调节件(2224),所述调节件(2224)连接至所述出风口(2223)的端部,用以调节所述出风口(2223)的大小。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体成型装置(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高分子输送单元(4),所述高分子输送单元(4)的出口连通至所述纤维输送单元(2)的内部,用于将高分子材料供给至所述纤维输送单元(2)中与所述纸浆纤维(P1)进行混合形成所述吸收体混合物。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体成型装置(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粉碎机构(1)连接至所述纤维输送单元(2)的输入口(211);
所述粉碎机构(1)包括:
壳体(12),其为筒状结构,所述壳体(12)具有彼此远离且相连通的导入口(13)和导出口(14),所述导出口(14)通过所述纤维输送单元(2)连通至所述成型单元(31);
刀辊(11),其沿水平方向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12)内。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吸收体成型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刀辊(11)包括:
沿水平方向设置的旋转轴(111),所述旋转轴(111)通过其两端的轴承可转动式连接至所述壳体(12),所述旋转轴(111)的外圆周上设有第一键槽(K1);
多个刀片(113),所述刀片(113)为圆片状结构,多个所述刀片(113)沿着所述旋转轴(111)的轴向方向排列并安装于所述旋转轴(111)上,所述刀片(113)的外圆周上设置多个均匀且倾斜的齿片(U1),所述齿片(U1)具有刀刃(U2);其中,所述刀片(113)的内圆周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键槽(K1)相互配合的第二键槽(K2),一轴键(112)安装于所述第一键槽(K1)和所述第二键槽(K2)内;以及
间隔件(114),设于相邻的两个刀片(113)之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吸收体成型装置(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间隔件(114)的厚度小于所述刀片(113)的厚度;
所述间隔件(114)的厚度为1-2.5mm。
CN202210095288.XA 2022-01-26 2022-01-26 一种吸收体制造装置 Active CN1144041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95288.XA CN114404148B (zh) 2022-01-26 2022-01-26 一种吸收体制造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95288.XA CN114404148B (zh) 2022-01-26 2022-01-26 一种吸收体制造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04148A CN114404148A (zh) 2022-04-29
CN114404148B true CN114404148B (zh) 2023-03-28

Family

ID=812766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95288.XA Active CN114404148B (zh) 2022-01-26 2022-01-26 一种吸收体制造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04148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33271B2 (ja) * 2009-03-24 2014-03-05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体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JP5810141B2 (ja) * 2013-09-20 2015-11-11 花王株式会社 積繊装置
JP6259620B2 (ja) * 2013-09-24 2018-01-10 株式会社瑞光 吸収体製造装置
WO2017002198A1 (ja) * 2015-06-30 2017-01-05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の吸収体を製造する装置
CN107041812A (zh) * 2017-01-09 2017-08-15 瑞光(上海)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吸收体成型装置
CN206910452U (zh) * 2017-01-09 2018-01-23 瑞光(上海)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吸收体成型模及吸收体成型装置
CN212640792U (zh) * 2020-06-03 2021-03-02 广州市兴世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次性护理垫的吸收体成型装置
CN215307431U (zh) * 2021-01-06 2021-12-28 瑞光(上海)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中凸吸收体制造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04148A (zh) 2022-04-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940004701B1 (ko) 분리 입자를 포함하는 섬유상 웹을 분산집적시키는 장치 및 방법
EP1943991A1 (en) Fiber stacking and fiber stacking drum for absorbent,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absorbent using the same, and absorptive article having absorbent manufactured by the method
CN110575314A (zh) 一种吸收体成型方法
CN110575313B (zh) 一种吸收体制造装置
CA1244698A (en) Apparatus for dry defibration of sheets of fibrous cellulose material and like materials
CN114404148B (zh) 一种吸收体制造装置
CN114432040B (zh) 一种吸收体制造装置
CN217286316U (zh) 一种吸收体制造装置
CN215307431U (zh) 一种中凸吸收体制造装置
CN111050715B (zh) 吸收体的制造方法
CN112754768A (zh) 一种双吸附轮纸尿裤片材成型设备及成型方法
CN104411277A (zh) 吸收体制造装置
JPH04227261A (ja) おむつ類のための綿毛詰め物の製造装置
TWI808099B (zh) 吸收體之製造方法及吸收體之製造裝置
CN214909254U (zh) 一种双吸附轮纸尿裤片材成型设备
CN219207719U (zh) 一种超厚吸收芯体成型装置
CN116270033A (zh) 一种棉芯成型装置
CN221130198U (zh) 一种吸收芯体成型系统
CN201220163Y (zh) 一种双环模内置式制粒机
CN213255694U (zh) 一种无抗饲料生产装置
CN2808100Y (zh) 一次性吸收垫生产设备
CN108589363A (zh) 一种宠物尿裤尾巴孔废棉回收装置
CN215131669U (zh) 一次性卫生用品的吸收体成型设备
CN113102249A (zh) 带有自维护功能的粮食智能精细化处理设备及处理方法
CN216652646U (zh) 吸水芯体成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