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44596B - 血液灌流器的排气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血液灌流器的排气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344596B CN114344596B CN202111618267.3A CN202111618267A CN114344596B CN 114344596 B CN114344596 B CN 114344596B CN 202111618267 A CN202111618267 A CN 202111618267A CN 114344596 B CN114344596 B CN 11434459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dsorption column
- module
- knocking
- exhaust
- control syste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血液灌流器的排气控制系统,通过第一检测模块检测静脉管路上液体的气泡量,通过时间检测模块检测吸附柱的预冲排气时间;结合静脉管路上液体的气泡量和吸附柱的预冲排气时间这两者共同监控预冲液流动排气阶段的状态并判断是否需要中止该排气阶段。此外,在预冲液流动排气阶段内或结束后,可以通过加持模块对吸附柱进行角度调节,或通过敲击模块对吸附柱进行敲击,或通过旋转模块对吸附柱进行旋转,或者几者的结合,以进一步对吸附柱各角落中隐藏的气泡进行排气;非常适用于采用颗粒小、重量轻、疏水性强的树脂作为吸附剂的细胞因子吸附柱进行排气控制,有效改善了细胞因子吸附柱的排气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血液灌流器的排气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血液灌流器是血液净化治疗方式中用到的一种器械,其工作原理为:将患者血液引出体外,并使这部分血液在血液灌流器内与吸附剂接触,以吸附的方式清除某些外源性或内源性毒素,并将净化后的血液回输至患者体内,从而达到净化血液的治疗目的。
图1示出了血液灌流器应用于临床治疗的一种实施方案的管路原理图,其中体外循环管路(包括:动脉管路和静脉管路)用于传输血液,血液灌流器用于清除血液内的某些外源性或内源性毒素。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的不同,目前已经存在多种不同类型的血液灌流器,这些血液灌流器的主要区别之处在于:血液灌流器内部填充的吸附剂不相同,且大致可分为:一次性使用血液灌流器、一次性使用内毒素吸附器、一次性使用血浆胆红素吸附器、DNA免疫吸附柱等。进一步地,以健帆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器械为例,一次性使用血液灌流器又可以分为:HA60一次性使用血液灌流器、HA130一次性使用血液灌流器、HA230一次性使用血液灌流器、HA330一次性使用血液灌流器等;健帆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这些HA系列血液灌流器可适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血液灌流治疗。
结合图1所示,在对患者进行血液灌流治疗之前,需要将血液灌流器以及体外循环管路内的气体和杂质完全排除,这个步骤称为:排气。如专利文献CN106215265B记载的排气方法,通过改变血液灌流器的倾斜位置,并且分步骤进行排气,以将血液灌流器内的气体和杂质完全排除。
其中,血液灌流器主要依赖于吸附剂本身的化学特性实现血液净化功能;通常的,传统技术中的血液灌流器内部的吸附剂主要为以聚苯乙烯-二乙烯苯多孔微球为基体合成的中性大孔吸附树脂;以上文中提及的HA系列血液灌流器为例,这种中性大孔吸附树脂的材料表面具有亲水性,树脂颗粒直径也比较大,那么在血液灌流器进行排气过程中,医护人员只需要设定很短的时间(比如1分钟)采用生理盐水等预冲液对HA系列血液灌流器进行预冲,即可将吸附柱的空气、杂质完全排尽。
但是,随着对于血液灌流器的临床治疗的不断研究,技术人员逐渐研发出新型的血液灌流器;以健帆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最新研发的血液灌流器:细胞因子吸附柱(健帆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CA系列产品)为例,相比于传统技术中的HA系列血液灌流器,细胞因子吸附柱内部的吸附剂采用颗粒小、重量轻、疏水性强的树脂,并且细胞因子吸附柱的装量满;若依然采用传统的排气方法,无法监控排气程度且易导致排气不充分,残留的气泡会减少血液与树脂的接触,增加治疗过程中的凝血风险,降低了细胞因子吸附柱在血液灌流治疗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影响了此类吸附柱在临床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全新的排气控制方式,能够监控通过持续流动的预冲液对吸附柱内部进行冲洗的排气过程(简称预冲液流动排气阶段)的状态并控制该排气阶段的中止。本发明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血液灌流器的排气控制系统,所述血液灌流器包括吸附柱,所述吸附柱内填充树脂吸附剂,所述吸附柱具有与动脉管路连接的进口端及与静脉管路连接的出口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控制系统包括:
预冲模块,与所述动脉管路连接,用于在所述动脉管路导通时,通过所述动脉管路将预冲液输出至所述吸附柱内;
第一检测模块,设置于所述静脉管路上,用于检测所述静脉管路上液体的气泡量,并生成第一电压值;
时间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动脉管路被累计导通的时间,并生成第二电压值;
比较模块,与所述第一检测模块及所述时间检测模块连接,用于检测到所述第一电压值小于第一预设电压值,并且所述第二电压值大于第二预设电压值,生成关断所述动脉管路的关断控制信号。
优选地,所述排气控制系统还包括:
开关控制模块,设置于所述动脉管路上,与所述时间检测模块及所述比较模块连接,用于根据一导通控制信号将所述动脉管路进行导通,根据所述关断控制信号将所述动脉管路关断。
优选地,所述排气控制系统还包括:夹持模块,与所述比较模块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关断控制信号调节所述吸附柱的轴向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
具体地,所述夹持模块包括:
第一角度调整模块,与所述开关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导通控制信号输出第一调整信号;
第二角度调整模块,与所述比较模块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关断控制信号输出第二调整信号;
夹持部件,与所述第一角度调整模块及所述第二角度调整模块连接,用于夹持所述吸附柱,并根据所述第一调整信号将所述吸附柱的轴向相对水平面呈第一预设角度设置;并且根据所述第二调整信号将所述吸附柱的轴向相随水平面呈第二预设角度设置;
其中,所述吸附柱的进口端低于出口端,所述第一预设角度大于所述第二预设角度。
优选地,所述排气控制系统还包括:
第一流量检测模块,设置于所述动脉管路上,用于检测所述动脉管路内预冲液的流量。
优选地,所述排气控制系统还包括:
第二流量检测模块,设置于所述静脉管路上,并与所述开关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导通控制信号检测所述静脉管路内预冲液的流量;
阻塞检测模块,与所述第一流量检测模块及所述第二流量检测模块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流量检测模块的流量检测值与所述第二流量检测模块的流量检测值之间的差值,判断所述吸附柱内的预冲液是否出现堵塞。
优选地,所述排气控制系统还包括:
敲击模块,与所述比较模块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关断控制信号调节对于所述吸附柱的壳体的敲击频率和敲击区域。
具体地,所述敲击模块包括:
第一方向调整模块,与所述开关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导通控制信号输出第三调整信号;
第二方向调整模块,与所述比较模块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关断控制信号输出第四调整信号;
敲击部件,与所述第一方向调整模块及所述第二方向调整模块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三调整信号按照第一敲击频率敲击所述吸附柱的进口端,并且根据所述第四调整信号按照第二敲击频率敲击所述吸附柱的出口端;
其中,所述吸附柱的进口端低于出口端,所述第二敲击频率大于所述第一敲击频率。
具体地,所述敲击模块还包括:
角度指示模块,与所述敲击部件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预设角度设定所述吸附柱的进口端的第一敲击域,根据所述第二预设角度设定所述吸附柱的出口端的第二敲击域;
所述敲击部件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三调整信号按照所述第一敲击频率对所述吸附柱的进口端的第一敲击域进行敲击,并且根据所述第四调整信号按照所述第二敲击频率对所述吸附柱的出口端的第二敲击域进行敲击。
优选地,所述第二预设角度为0度;所述排气控制系统还包括:
旋转模块,与所述比较模块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关断控制信号控制所述吸附柱以其轴向中点为转心在所述水平面进行匀速旋转。
优选地,所述排气控制系统还包括:
静置模块,与所述旋转模块及所述夹持部件连接,用于检测所述吸附柱被匀速旋转的累积时间,并当所述吸附柱被匀速旋转的累积时间大于一预设旋转时间时,则控制所述吸附柱停止旋转,并输出静置调整信号;
所述夹持部件还用于根据所述静置调整信号将所述吸附柱的轴向相对水平面呈第三预设角度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角度大于所述第三预设角度,所述第三预设角度大于所述第二预设角度。
一种血液灌流器的排气控制方法,所述血液灌流器包括吸附柱,所述吸附柱内填充树脂吸附剂,所述吸附柱具有与动脉管路连接的进口端及与静脉管路连接的出口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控制方法包括:通过动脉管路持续向吸附柱接入预冲液、对吸附柱内部进行冲洗、并由静脉管路持续向外排出预冲液、气泡及杂质的预冲液流动排气阶段;其特征在于:通过检测所述静脉管路上液体的气泡量及所述动脉管路的累计导通时间,判断所述预冲液流动排气阶段的状态;当所述气泡量低于一第一预设值且所述累计导通时间高于一第二预设值,则生成关断所述动脉管路的关断控制信号。
优选地,在所述预冲液流动排气阶段或在所述预冲液流动排气阶段结束后,通过调整所述吸附柱的角度调节,或通过敲击所述吸附柱,或通过旋转所述吸附柱,对所述吸附柱角落中隐藏的气泡进行排气。
优选地,在所述预冲液流动排气阶段或在所述预冲液流动排气阶段结束后,通过调整所述吸附柱的角度调节、敲击所述吸附柱、旋转所述吸附柱三种方式中至少两者的结合,对所述吸附柱角落中隐藏的气泡进行排气。
本发明有益效果在于:
1、通过第一检测模块检测静脉管路上液体的气泡量,通过时间检测模块检测吸附柱的预冲排气时间;结合静脉管路上液体的气泡量和吸附柱的预冲排气时间这两者共同监控预冲液流动排气阶段的状态并判断是否需要中止吸附柱的预冲液流动排气阶段。
2、在预冲液流动排气阶段或在预冲液流动排气阶段结束后,可以通过加持模块对吸附柱进行角度调节,或通过敲击模块对吸附柱进行敲击,或通过旋转模块对吸附柱进行旋转,以进一步对吸附柱各角落中隐藏的气泡进行排气;非常适用于采用颗粒小、重量轻、疏水性强的树脂作为吸附剂的细胞因子吸附柱进行安全的排气控制,改善了细胞因子吸附柱的排气效果,保障了患者进行血液灌流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利于细胞因子吸附柱类的血液灌流器的推广和使用。
3、本发明充分考虑细胞因子吸附柱的吸附剂颗粒小、重量轻、疏水性强,容易导致吸附柱内部树脂吸附剂残留小气泡的问题,结合调节吸附柱的倾斜角度和吸附柱的敲击频率这两者共同调节血液灌流器的排气状态,防止细胞因子吸附柱的内部残留气泡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血液灌流器临床应用中的一种实施方案的管路原理图。
图2为本发明示出的血液灌流器的排气控制系统的模块图;
图3为本发明示出的第一检测模块的具体电路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示出的开关控制电路的具体电路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示出的RC充电电路的具体电路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示出的比较模块的具体电路结构图;
图7为本发明示出的第一角度调整模块的具体电路结构图;
图8为本发明示出的指示模块的具体电路结构图;
图9为本发明示出的第一流量检测模块的具体电路结构图;
图10为本发明示出的阻塞检测模块的具体电路结构图;
图11为本发明示出的敲击部件进行敲击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示出的吸附柱的进口端和出口端的敲击域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示出的吸附柱进行旋转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血液灌流器采用CN201211354Y号专利文献中血液灌流器的机械结构或类似的结构,即血液灌流器包括有吸附柱,吸附柱具有中空的过滤室,过滤室填充树脂吸附剂,其中吸附柱的两端设置有进口端和出口端,分别用于连接动脉管路和静脉管路。上述血液灌流器对血液进行净化的过程和原理是:结合图1所示,动脉管路在血泵的驱动下将人体的血液引入至血液灌流器的进口端,血液在吸附柱内与固态的吸附剂直接接触,以吸附的方式清除血液中的中分子或者大分子毒素,随后净化后的血液从血液灌流器的出口端流出至静脉管路,并到达静脉壶,通过静脉壶排除净化后的血液中的气体,然后将血液回输至人体的静脉内,以完成血液灌流治疗过程。
本实施例之所以采用细胞因子吸附柱类型的血液灌流器,是因为细胞因子吸附柱的排气更难控制且更难达到期望效果,本发明中的排气控制系统应用于细胞因子吸附柱上,能够更突出地体现其技术效果。但是,不排除本发明提供的排气控制系统也可以应用于非细胞因子吸附柱的血液灌流器的排气。
本实施例提供的排气控制系统用于对血液灌流器进行排气,即在血液灌流器正式对血液进行净化前,排除细胞因子吸附柱(下文简称吸附柱)中的气体和杂质,以便血液灌流器在后续对血液进行净化时,能够正常且有效地对血液进行净化。
本实施例在排气控制过程中,吸附柱的进口端通过动脉管路与一存储袋(其内装有预冲液)连接,出口端通过静脉管路与一废液袋连接;所述动脉管路在导通时将预冲液输出至所述吸附柱的进口端,所述静脉管路在导通时将所述吸附柱内的预冲液或气泡排出。
本实施例提供的排气控制系统可以实现三个阶段的排气控制:1、预冲液流动排气阶段;2、预冲液非流动排气阶段;3、静置排气阶段。其中,预冲液流动排气阶段是指,通过动脉管路持续向吸附柱接入预冲液(来自一储液袋)、对吸附柱内部进行冲洗、并由静脉管路持续向外(例如一废液袋)排出预冲液、气泡及杂质的阶段;预冲液非流动排气阶段是指,动脉管路关断,不再向吸附柱接入预冲液、吸附柱内部保留有预冲液、并通过其他辅助手段(例如对吸附柱的角度调节、敲击、及或旋转)使得吸附柱内部的气泡由静脉管路向外排出的阶段;静置排气阶段是指,将吸附柱静置,使得吸附柱内部的气泡排向吸附柱的出口端的阶段。
本实施例中,上述三个排气阶段顺序进行,也可以只执行预冲液流动排气阶段,或者只执行预冲液流动排气阶段和预冲液非流动排气阶段。下面针对不同的排气阶段,分别说明其所涉及的相应的控制模块。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排气控制系统包括:第一检测模块101、开关控制模块102、预冲模块103、时间检测模块104以及比较模块105。
第一检测模块101设置于静脉管路上,用于检测静脉管路上液体的气泡量,并根据气泡量生成第一电压值,通过第一电压值就能够得到静脉管路上液体的气泡量;在对吸附柱进行排气时,根据监控静脉管路上液体的气泡量可判断预冲液流动排气阶段是否排气程度或是否完成;比如当检测到静脉管路上液体的气泡量还比较大,则说明吸附柱内部还残留比较多空气,吸附柱还需要继续排气。
具体地,图3示出了第一检测模块101的具体电路结构,第一检测模块101包括:红外光电管、电阻、运算放大器等电子元器件,其中红外光电管的发光器和受光器分别设置在静脉管路的两侧,利用红外光电管的发光器发出的红外光线,当静脉管路中液体存在气泡时,红外光线照射在气泡上或者照射在液体上产生的红外光线透射量并不相同,则红外光电管的受光器接收到的红外光线也会发生变化,红外光电管的受光器的电阻值发生变化,表现为:红外光电管的受光器的电阻也会发生变化,红外光电管的受光器输出的电压也会发生变化,经过运算放大器对电压进行放大后,就得到了第一电压值;因此本实施例利用红外光电管对静脉管路上液体的气泡量进行红外检测,以得到第一电压值。可见,静脉管路中液体的气泡量与第一电压值的大小存在对应关系,比如,当静脉管路上液体的气泡量越多,气泡的直径越大时,第一电压值越大;因此利用图3中第一检测模块101的电路结构,就可以实现将静脉管路上液体的气泡量将非电量转化为电量,气泡量的检测精度更高。
开关控制模块102包括开关控制电路和夹子,其中夹子包括动脉夹和静脉夹(结合图1所示),动脉夹设置于动脉管路上,用于在开关控制模块102的驱动下控制动脉管路导通或者关断;静脉夹设置于静脉管路上,用于控制静脉管路导通或者关断,但该静脉夹的通断控制主要是在血液净化时使用,在排气阶段静脉管路都是保持导通的。当开关控制模块102根据导通控制信号将动脉管路导通,动脉管路将预冲液输出至吸附柱内,当开关控制模块102根据关断控制信号将动脉管路关断,则动脉管路不再接入预冲液。
具体地,图4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开关控制电路的具体电路结构,所述开关控制电路包括三极管和电阻等电子元器件,关断控制信号和导通控制信号分别代表高低电平,当开关控制电路接入导通控制信号或者关断控制信号时,通过导通控制信号或者关断控制信号能够控制三极管关断或者导通,以使得夹子能够得电或者失电;比如在夹子得电时,夹子将动脉管路导通;在夹子失电时,夹子将动脉管路关断,以实现夹子的自动通断控制功能。需要说明的是,夹子为现有技术中的夹子,通过控制夹子得电或者失电,即可使得夹子自动打开或者自动关闭。
预冲模块103与动脉管路连接,用于在动脉管路导通时,通过动脉管路将预冲液输出至所述吸附柱内。参阅图2,预冲模块103包括:第一存储袋1031和蠕动泵1032;第一存储袋1031与动脉管路连接,用于存储一定容量的预冲液,在对于血液灌流器的吸附柱进行排气时,以便于将预冲液实时输出至吸附柱的进口端。蠕动泵1032设置于动脉管路上,用于向动脉管路提供驱动力,以使得动脉管路传输所述预冲液,使得吸附柱内部流入预冲液,然后通过静脉管路将吸附柱内的预冲液排出至废液袋内(其中经过吸附柱内的预冲液属于废液),以对吸附柱进行排气。需要说明的是,蠕动泵1032为现有技术中的蠕动泵结构,其具体可以参照专利文献CN203548140U中蠕动泵的具体结构。
时间检测模块104用于检测动脉管路被累计导通的时间,并根据检测到的导通时间生成第二电压值。当动脉导管被导通时,吸附柱接入预冲液,通过预冲液对吸附柱开始排气;当动脉管路被关断时,吸附柱无法接入预冲液;因此,动脉管路被累积导通的时间等于吸附柱被预冲液的累积冲洗排气的时间;通过时间检测模块104将血液灌流器的累积冲洗排气时间转变为第二电压值,以实现非电量信号转换为电量信号;其中,血液灌流器的累积排气时间与第二电压值之间具有一一对应关系,本发明可对第二电压值进行进一步的信号处理。
具体地,时间检测模块104可通过传统技术中的RC充电电路来实现,比如参阅图5,图5示出了RC充电电路的最为简化的电路结构,其工作原理为:当开关控制模块102被导通时,开关控制模块102就输出高电平,并给电容进行充电,那么电容被充电的时间就是开关控制模块102输出高电平的时间(也就是动脉管路被累积导通的时间),电容被充电的时间越长,那么电容输出的第二电压值也就越大,因此通过第二电压值的大小能够表征动脉管路被累积导通的时间,进而根据第二电压值就得到了:吸附柱被预冲液累积冲洗排气的时间。图5示出的RC充电电路属于最简单的电路结构,其主要用于说明时间检测模块104的工作原理,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可在图5中的电路结构的基础上进行扩展,比如添加部分电子元器件,对此本文不做过多的限定。
比较模块105与所述第一检测模块101及所述时间检测模块104连接,通过比较模块105能够比较第一电压值与第一预设电压值之间的大小,以及,通过比较模块105能够比较第二电压值与第二预设电压值之间的大小。当检测到所述第一电压值小于第一预设电压值,并且所述第二电压值大于第二预设电压值,生成关断控制信号。也就是说,当静脉管路上液体的气泡量小于预设气泡量,则比较模块105检测到第一电压小于第一预设电压值;当动脉管路被累计导通的时间大于第一预设时间时,则比较模块105检测到第二电压值大于第二预设电压值,且只有当静脉管路上液体的气泡量小于预设气泡量,并且动脉管路被累计导通的时间大于第一预设时间时,则说明血液灌流器的预冲液流动排气阶段可以结束,且可以进入其他阶段;相反,若动脉管路被累计导通的时间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时间,和/或,静脉管路上液体的气泡量大于或者等于预设气泡量,则说明吸附柱还没有被预冲液充分排气。由上可见,本实施例可以实时监控预冲液流动排气阶段的状态,该监控的结果作为血液灌流器的不同阶段的划分标准。
具体地,图6示出了比较模块105的具体电路结构,比较模块105包括:比较器、与门、电阻等电子元器件,其主要利用比较器的工作原理:当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的电压大于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的电压时,则比较器的输出端的电平为高电平;并且在图6中,只有当比较器CMP1的输出端和比较器CMP2的输出端这两者都是高电平时,与门的输出端才会输出高电平(也就是:关断控制信号);因此确保了:第一电压值小于第一预设电压值,第二电压值大于第二预设电压值,这两个条件同时满足时,比较模块105才会输出关断控制信号,以驱动开关控制模块102将动脉管路关断。
本实施例中的比较模块105采用电压比较方式能够定量化地判断出血液灌流器是否被预冲液充分排气,只有当静脉管路上液体的气泡量小于预设气泡量,和动脉管路被累计导通的时间大于第一预设时间,这两个条件同时满足时,才会判断出血液灌流器已经被预冲液充分排气,避免对于吸附柱内部的吸附剂排气不充分的问题,尤其适用于采用颗粒小、重量轻、疏水性强的树脂作为吸附材料的细胞因子吸附柱的排气过程中,使用范围更广,适用性更好。
本实施例提供的排气控制系统还包括夹持模块106,夹持模块106与开关控制模块102连接,用于夹持吸附柱,并调节所述吸附柱的轴向Z(参见图11、图12)相对水平面的角度。吸附柱的角度调节,在由所述预冲液流动排气阶段切换至所述预冲液非流动排气阶段时进行。当然,吸附柱的角度调节,也可以在所述预冲液流动排气阶段内进行,也可以在所述预冲液非流动排气阶段内进行。
吸附柱的角度调节的好处在于:由于吸附柱内在未排气之前存在大量的气泡,这种气泡均匀地分布在吸附柱内的各个空间;当吸附柱的倾斜角度呈现不相同时,隐藏在吸附柱内部的气泡被排出的效率也不相同;若在排气过程中,始终将吸附柱的倾斜角度保持不变,那么就很容易遗漏隐藏在吸附柱的角落内的气泡,进而导致吸附柱内排气不充分;本实施例在吸附柱的排气过程中,通过夹持模块106在排气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灵活地调节吸附柱的倾斜角度,进而使得吸附柱能够保持最适宜的倾斜角度下执行排气操作。
进一步地,夹持模块106夹持吸附柱时,保持吸附柱的出口端位于进口端的上方,那么吸附柱的进口端接入预冲液、并通过吸附柱的出口端排出预冲液时,预冲液在吸附柱内可保持自下而上的流动方向,有利于通过预冲液将吸附柱内的气泡和杂质全部快速排出;以防止隐藏在吸附柱内角落里的气泡由于倾斜角度设置不当而无法排出的问题。
本实施例中,是由所述预冲液流动排气阶段切换至所述预冲液非流动排气阶段时进行,即根据所述关断控制信号调节所述吸附柱的轴向相对水平面的角度。具体地,当比较模块105检测到第一电压值小于第一预设电压值,并且第二电压值大于第二预设电压值时,则比较模块105输出关断控制信号,以中止预冲液流动排气阶段,此时调整血液灌流器的倾斜角度;使得分布在吸附柱内部各个角落的气泡都能够完全被排出,进一步提高了血液灌流器在日后血液灌流治疗过程中的应用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上文中提及的中止预冲液流动排气阶段,只是一个阶段的结束,对于血液灌流器的吸附柱的整个排气过程还在继续,即可以进入所述预冲液非流动排气阶段(该阶段可以包括上文所述的吸附柱角度调节进行气泡排出的部分,还可以包括下文将将描述的通过敲击或旋转吸附柱进行气泡排出的部分)。此外,无论在预冲液流动排气阶段还是在预冲液非流动排气阶段,静脉管路始终导通,进而吸附柱内的气泡才会通过静脉管路排出至废液袋。
参见图2,夹持模块106具体包括:第一角度调整模块1061、第二角度调整模块1062以及夹持部件1063。第一角度调整模块1061与所述开关控制模块102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导通控制信号输出第一调整信号。第二角度调整模块1062与所述比较模块105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关断控制信号输出第二调整信号。所述夹持部件1063与所述第一角度调整模块1061及所述第二角度调整模块1062连接,并根据所述第一调整信号将所述吸附柱沿轴向方向与水平面呈第一预设角度;或者,根据所述第二调整信号将所述吸附柱沿轴向方向与水平面呈第二预设角度;其中,所述第一预设角度大于所述第二预设角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预设角度为90度(参见图11),第二预设角度为60度(参见图12);那么在所述预冲液流动排气阶段,吸附柱的轴线与铅垂方向保持一致,当预冲液在吸附柱内自下而上进行流动时,流动的预冲液可将吸附柱内的气泡以更快的速率进行冲洗,提高了吸附柱内预冲液的排气效率和排气效果。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预设角度为60度,由所述预冲液流动排气阶段切换至所述预冲液非流动排气阶段时,角度的切换使得吸附柱内的预冲液晃动,以此冲刷附柱内的每一个角度,尤其是对于吸附柱的进口端和吸附柱的管壁上隐藏的气泡进行完全排尽,以弥补在第一阶段无法将隐藏在吸附柱角落的气泡进行完全排尽的缺陷,这有利于对吸附柱内存在颗粒小、重量轻、疏水性强的树脂可起到更佳的排气效果,尤其适用于细胞因子吸附柱,排气效果更佳。
请参见专利文献CN211214654U和专利文献CN204170171U这两者中的夹持部件的机械结构,因此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夹持模块106的角度控制原理就相当于现有技术中对于机械手臂的控制,其主要通过电机驱动电路来实现,示例性的,第一角度调整模块1061可采用电机驱动电路来实现,其中图7示出了电机驱动电路的具体电路结构,在图7中,第一角度调整模块1061包括:三极管(PNP型三极管)、二极管、电阻等电子元器件,通过导通控制信号能够改变三极管导通时间,以实现对于电机的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脉冲宽度调制)调节功能,改变电机的转动速度和转动时间,进而调节夹持部件1063的旋转状态,以使得吸附柱沿轴向方向与水平面呈第一预设角度,实现了夹持模块106的驱动控制功能。需要说明的是,图7仅仅示出了电机驱动电路最简单的控制原理,其主要用于说明第一角度调整模块1061的控制原理,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可在图7的基础上进行扩展,比如扩展成H桥电机驱动电路,以对于电机的调速和调节转向的功能。此外,第二角度调整模块1062也可采用图7中的电路结构来实现,其控制原理与第一角度调整模块1061的控制原理相类似,此处将不再赘述。
可选的,请参阅图2,所述排气控制系统还包括:报警模块107,报警模块107与所述比较模块105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关断控制信号进行声光报警;当比较模块105输出关断控制信号,则说明需要调节吸附柱的倾斜角度,以使得血液灌流器的排气过程进入另一个阶段,此时报警模块107进行声光报警,提示用户:血液灌流器的倾斜角度已经发生变化,防止血液灌流器的排气过程出现故障。
可选的,请参阅图2,所述排气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一流量检测模块109,第一流量检测模块109设置于所述动脉管路上,用于检测所述动脉管路内预冲液的流量;通过第一流量检测模块109能够检测动脉管路内预冲液的流量,以便于用户了解血液灌流器的预冲排气状态;比如在动脉管路导通时,第一流量检测模块109检测得到的流量为:10ml/min,在所述动脉管路关断时,第一流量检测模块109检测得到的流量应当为:0ml/min。
优选的,请参阅图2,所述排气控制系统还包括:显示模块110,所述显示模块110与第一流量检测模块109连接,显示模块110用于显示动脉管路内预冲液的流量,便于用户实时查阅。
可选的,请参阅图2,所述排气控制系统还包括:指示模块111,与所述开关控制模块102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导通控制信号发出第一指示光源。示例性的,图8示出了指示模块111的具体电路结构,指示模块111包括:三极管、发光二极管、电阻等电子元器件,当开关控制模块102根据导通控制信号将动脉管路导通时,三极管的基极就会接入驱动电压,以使得三极管导通,发光二极管就会得电并发出第一指示光源;一旦用户看到发光二极管发出第一指示光源,就能够知道:吸附柱正在采用预冲液进行排气控制,便于用户查看。
可选的,请参阅图2,所述排气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二流量检测模块112,设置于所述静脉管路上,并与所述开关控制模块102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导通控制信号检测所述静脉管路内预冲液的流量。其中,只有当开关控制模块102根据导通控制信号将动脉管路导通时,第二流量检测模块112才会检测静脉管路内预冲液的流量,因此,可以根据第一流量检测模块109和第二流量检测模块112这两者流量检测差值,判断出血液灌流器内的液体流动状态是否处于故障状态,以便于实时监控血液灌流器的排气控制过程。比如在采用预冲液对血液灌流器进行排气冲洗的过程中,正常情况下,动脉管路内预冲液的流量与静脉管路内预冲液的流量不会相差太大;因此当第一流量检测模块109和第二流量检测模块112这两者的流量检测值相差太大时,则说明吸附柱内预冲液流动状态出现故障。
具体的,第一流量检测模块109采用流量传感器来实现,示例性的,图9示出了第一流量检测模块109的电路结构,其中,第一流量检测模块109包括:电阻、比较器等电子元器件,电阻应变片能够将机械压力转化为电阻变化;其中四个电阻应变片RV1、RV2、RV3、RV4构成组成惠斯通电桥,其中电阻应变片RV1、RV3形成一组,设置在动脉管路的一处;电阻应变片RV2、RV4形成另一组,设置在动脉管路的另一处;在这两处的管路压力会存在差异,并且这两处的管路压力差随着动脉管路内液体的流量变化而变化;这种压力差会经过惠斯通电桥的感应转换后输出电压信号,利用这种电压信号表征动脉管路内预冲液的流量,并经过由三个比较器对电压信号进行放大以后,输出放大后的电压信号,即使对于动脉管路内预冲液的流量很微弱的变化,经过电压放大后,也能够输出特定幅值的电压信号;因此本实施例中第一流量检测模块109将动脉管路内预冲液的流量变化转化为电压变化,进而根据第一流量检测模块109输出的电压可得到动脉管路内预冲液的流量。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流量检测模块112的电路结构可参照第一流量检测模块109的电路结构,因此第二流量检测模块112的电路结构可参照图9中的电路结构,此处不再赘述。
优选的,所述排气控制系统还包括:阻塞检测模块113,阻塞检测模块113与所述第一流量检测模块109及所述第二流量检测模块112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流量检测模块109的流量检测值与所述第二流量检测模块112的流量检测值之间的差值,判断所述吸附柱内的预冲液是否出现堵塞。具体的,当阻塞检测模块113检测到第一流量检测模块109的流量检测值与第二流量检测模块112的流量检测值之间的差值大于预设的误差时,则说明吸附柱内的预冲液出现堵塞(其中产生堵塞的原因多种多样,比如吸附柱内的滤网出现破损,导致吸附剂分子把吸附柱的进口端或者吸附柱的出口端进行堵塞),进而吸附柱的流入液体和流出液体之间的流量差值判断出吸附柱内的预冲液是否出现堵塞,有利于排除血液灌流器在排气控制过程中的预冲液流动故障。
如上所述,第一流量检测模块109的流量检测值采用电压值的形式表征,第二流量检测模块112的流量检测值也采用电压值的形式表征,那么本实施例中的阻塞检测模块113采用电压比较方式来获取第一流量检测模块109和第二流量检测模块112这两者的流量检测差值;示例性的,图10示出了阻塞检测模块113的具体电路结构,该阻塞检测模块113包括:运算放大器、电阻等电子元器件,利用运算放大器比较电压的差值,那么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输出的电压就能够代表第一流量检测模块109的流量检测值与第二流量检测模块112的流量检测值之间的差值,当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输出的电压越大时,则说明第一流量检测模块109的流量检测值与第二流量检测模块112的流量检测值之间的差值越大;优选的,在图10中,所述第二流量检测模块112还包括:三极管和喇叭等电子元器件,当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输出的电压变大,以驱动三极管Q4导通,喇叭发出报警音;一旦喇叭发出报警音时,则说明吸附柱内的预冲液出现堵塞,实现了对于血液灌流器在排气控制过程中吸附柱是否出现堵塞的灵敏判断。
可选的,请参阅图2,所述排气控制系统还包括:重量传感模块114和重量比较模块115;重量传感模块114与所述比较模块105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关断控制信号检测所述吸附柱的重量。如上所述,当比较模块105判断出吸附柱的预冲液流动排气阶段完成时,比较模块105输出关断控制信号,中断吸附柱的预冲液接入操作;此时吸附柱内容置有预冲液,相比于吸附柱在未排气时,吸附柱在排气后的重量会明显增加;因此通过重量比较模块115比较预冲液流动排气阶段后的吸附柱的重量与未排气时的吸附柱的重量之间的差值,可判断吸附柱是否处于故障状态。比如,当重量比较模块115检测出:重量传感模块114的重量检测结果和所述吸附柱在未排气时的重量之间的差值小于正常数值,则说明吸附柱出现故障(其中吸附柱出现故障的原因具有多种多样,比如:吸附柱的管壁出现破损、血液灌流器的端盖出现缝隙漏液等)。
可选的,请参阅图2,所述排气控制系统还包括:压力检测模块116,压力检测模块116设置于所述静脉管路上,与所述开关控制模块102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导通控制信号检测所述静脉管路的压力。具体的,通过压力检测模块116检测静脉管路的压力,以监控静脉管路内预冲液的流动状态,便于获取吸附柱内预冲液的排气控制安全性。
由上可见,本实施例可同时监控静脉管路内预冲液的流量和静脉管路的压力这两个参数,以共同防止在预冲液对血液灌流器进行排气控制时静脉管路内预冲液出现流动故障。
可选的,请参阅图2,所述排气控制系统还包括:按键模块117和电源模块118,其中,按键模块117与所述开关控制模块102连接,用于根据用户输出的触发信号输出所述导通控制信号;当用户需要启动血液灌流器的排气过程时,则用户输出触发信号,以启动预冲液流动排气阶段(相当于气动整个排气过程)。
电源模块118与所述按键模块117及所述蠕动泵1032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导通控制信号向所述蠕动泵供电。当用户触发按键模块117时,电源模块118可向蠕动泵1032进行额定供电,蠕动泵1032得电启动,并且开关控制模块102根据导通控制信号将动脉管路导通,通过蠕动泵1032向动脉管路提供驱动力,动脉管路将预冲液传输至吸附柱的进口端,以启动吸附柱的预冲排气过程;因此本实施例中的蠕动泵1032得电和开关控制模块102将动脉管路导通这两个事件同时发生,即提高了血液灌流器的排气控制效率,又防止了蠕动泵1032出现过多的电能损耗。进一步的,所述电源模块118还与所述比较模块105连接,所述电源模块根据所述关断控制信号控制所述蠕动泵1032失电。
上文已述,关断控制信号由比较模块105生成,导通控制信号由开关控制模块根据按键模块117的触发信号生成。在上述实施中,当比较模块105输出关断控制信号时,电源模块118控制蠕动泵1032失电,并且开关控制模块102根据关断控制信号将动脉管路关断,则蠕动泵1032失电和动脉管路关断这两个事件同时发生,中断了吸附柱的预冲排气过程,提高了动脉管路内预冲液的流动控制精度和控制安全性。
本实施例中,当比较模块105将关断控制信号输出至开关控制模块102,开关控制模块102根据关断控制信号将动脉管路进行关断时,吸附柱内无法接入预冲液,此时吸附柱内容置有预冲液(但不会持续流动),利用气体在液体上会自动上升的原理,可将隐藏在吸附剂之间的气泡,吸附剂的管壁、吸附剂的进口端以及吸附剂的出口端中的气泡进行完全排尽,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敲击或旋转吸附柱,可以加速气泡的排出,这也就是本文所述的所述预冲液非流动排气阶段。当然,在所述预冲液流动排气阶段也可以结合敲击或旋转吸附柱的,可以加速气泡的排出。
基于此,请参阅图2,所述排气控制系统还包括:敲击模块119,所述敲击模块119与所述比较模块105连接,用于根据预冲液流动排气阶段和预冲液非流动排气阶段的不同,调节对所述吸附柱的壳体的敲击频率和敲击区域。
具体的,在血液灌流器进行排气时,通过敲击其吸附柱的外壳,能够向吸附柱施加振荡力,以使得隐藏在吸附柱内角落的气泡能够完全排出吸附柱。因此,在预冲液流动排气阶段和预冲液非流动排气阶段,可以调整敲击吸附柱的壳体的敲击频率和敲击区域,以提高细胞因子吸附柱的排气效率。此外,还可以结合上文所述的吸附柱的倾斜角度的调节,调整敲击吸附柱的壳体的敲击频率和敲击区域,以共同改变血液灌流器的排气方式,提高细胞因子吸附柱的排气效率。
具体的,请参阅图2,敲击模块119包括:第一方向调整模块1191、第二方向调整模块1192以及敲击部件1193;第一方向调整模块1191与所述开关控制模块102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导通控制信号输出第三调整信号。第二方向调整模块1192与所述比较模块105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关断控制信号输出第四调整信号。敲击部件1193与所述第一方向调整模块1191及所述第二方向调整模块1192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三调整信号按照第一敲击频率敲击所述吸附柱的进口端,并且根据所述第四调整信号按照第二敲击频率敲击所述吸附柱的出口端;其中,所述第二敲击频率大于所述第一敲击频率。
当动脉管路导通,即通过预冲液对吸附柱进行预冲液流动排气阶段时,则将吸附柱的进口端作为敲击区域,在敲击吸附柱的进口端处的端盖时,预冲液在吸附柱内进行流动,敲击产生的敲击力将会使得隐藏在进口端处的端盖的小气泡将会跟随预冲液一并流出至吸附柱,以将进口端处的端盖的小气泡全部被清除;当动脉管路被关断时,即对吸附柱进行预冲液非流动排气阶段时,则将吸附柱的出口端作为敲击区域,在敲击吸附柱的出口端处的端盖时,通过敲击产生的敲击力将会使得隐藏在出口端处的端盖的小气泡能够迅速在预冲液中上浮,并被输出至吸附柱外。并且,第二敲击频率大于第一敲击频率,比如第二敲击频率为:2次/秒,第一敲击频率为:1次/秒,在吸附柱接入预冲液时,敲击频率更慢,不会干扰预冲液在吸附柱内的流动;在吸附柱不再接入预冲液时,敲击频率更快,有利于把出口端出的小气泡被敲击至液体中并快速上浮至出口端出的静脉管路。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敲击部件1193采用多功能锤进行敲击,以图11为例,这个多功能锤99可以由人来操作,也可以由机械进行自动操作;比如用户接收到第三调整信号或者第四调整信号时,拿起多功能锤直接敲击吸附柱90的进口端91的端盖911或者吸附柱的出口端92的端盖921。当然,也可以采用机械进行自动控制多功能锤来敲击。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敲击模块还包括:角度指示模块1194,角度指示模块1194与所述敲击部件1193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预设角度设定所述吸附柱的进口端的第一敲击域,根据所述第二预设角度设定所述吸附柱的出口端的第二敲击域。
所述敲击部件1193还与所述角度指示模块1194连接,所述敲击部件1193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三调整信号按照所述第一敲击频率对所述吸附柱的进口端的第一敲击域进行敲击,并且根据所述第四调整信号按照所述第二敲击频率对所述吸附柱的出口端的第二敲击域进行敲击。其中,敲击域是指:吸附柱的外壳对敲击的受力区域,敲击部件会在敲击域内敲击吸附柱的外壳;比如,将靠近吸附柱的进口端处的端盖侧面作为敲击域,那么就需要通过敲击部件1193敲击进口端处的端盖侧面;本实施例中敲击域的设定与血液灌流器的倾斜角度存在关联,以便于通过敲击部件1193的敲击能够将隐藏在吸附柱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处的小气泡完全被排尽,以达到最佳的敲击排气效果。
示例性的,请参阅图12,若第一预设角度为60度,图12还示出了进口端91的端盖911的端盖底面913,端盖底面为圆形,将圆形的60度扇形范围作为第一敲击域915,并且在端盖底面的60度扇形范围高于未被选择为第一敲击域的端盖底面,那么通过多功能锤99敲击第一敲击域915时,更加容易地将隐藏在端盖角落的小气泡冲至预冲液中,有利于发挥敲击产生的排气效果;又比如,当第一预设角度越大时,在端盖底面形成的第一敲击域也就越大,吸附柱的端盖的底面接受多功能锤敲击的受力范围也就越大,通过敲击部件1193能够实时敲击吸附柱的进口端的区域,敲击过程中产生的冲击力能够完全将吸附柱的进口端处的气泡排至预冲液中,随着预冲液一并流出至静脉管路中。
同理,在当动脉管路被关断时,即对吸附柱进行预冲液非流动排气阶段时,按照第二敲击频率对吸附柱90的出口端92处端盖921底面进行敲击,利用气泡与预冲液之间的密度差,可将隐藏在吸附柱的出口端处的气泡完全排出至静脉管路中;并且,当第二预设角度越大时,在吸附柱的出口端的端盖底面形成的第二敲击域也就越大,吸附柱的出口端端盖的底面接受敲击的受力范围也就越大,敲击过程中产生的冲击力能够将吸附柱的出口端隐藏的气泡完全排出至静脉管路中,以将吸附柱中的气泡完全排出至静脉管路中,避免吸附柱内部存在气泡残留。
如图2所示,所述排气控制系统还包括:旋转模块120,旋转模块120与所述比较模块105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关断控制信号控制吸附柱90以其轴向中点为转心在水平面进行匀速旋转,同时,在旋转时,夹持模块106将第二预设角度调整为0度,即使得吸附柱90的轴向Z与水平面S平行,请参阅图13。
具体的,当比较模块105输出关断控制信号后,动脉管路被关断,旋转模块120控制吸附柱90以其轴向中点为转心在水平面进行匀速旋转,比如吸附柱的转速为:20转/分,通过旋转产生的离心力能够使得吸附柱内的液体能够流入到吸附柱内部的各个角落,以便于对吸附柱角落隐藏的气泡以及附着在吸附柱管壁上的气泡能够一并混入预冲液中,然后跟随预冲液一并流入至静脉管路中,防止吸附柱在预冲液流动排气阶段结束后对细胞因子吸附柱排气不彻底的问题。
由上可见,本实施例在预冲液流动排气阶段或在预冲液流动排气阶段结束后,可以通过加持模块106对吸附柱的角度调节,以进一步进行排气;还可以通过敲击模块119对吸附柱进行敲击,以进一步进行排气;还可以通过旋转模块120对吸附柱进行旋转,以进一步进行排气;也可以通过上述三种方式彼此结合,共同作用,以进一步进行排气;从而实现预冲液非流动排气阶段的排气控制。
在所述预冲液非流动排气阶段结束后,可进入静置排气阶段。相应地,如图2所示,所述排气控制系统还包括:静置模块121,静置模块121与所述旋转模块120及所述夹持部件1063连接,用于检测所述吸附柱被匀速旋转的累积时间,并当所述吸附柱被匀速旋转的累积时间大于所述预设旋转时间时,则控制所述吸附柱停止旋转,并输出静置调整信号;如上文所述,当旋转模块120控制吸附柱进行匀速旋转时,静置模块121会实时记录吸附柱被匀速旋转的累积时间,比如吸附柱被匀速旋转的累积时间为10分钟,预设旋转时间为9分钟,则吸附柱被匀速旋转的累积时间(10分钟)大于预设旋转时间(9分钟),则控制吸附柱停止旋转,并输出静置调整信号,以使得吸附柱处于静置状态。
所述夹持部件还用于根据所述静置调整信号将所述吸附柱沿轴向方向与水平面呈第三预设角度。其中,所述第一预设角度大于所述第三预设角度,所述第三预设角度大于所述第二预设角度。示例性的,第一预设角度为90度,第三预设角度为60度。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的排气控制过程包括了预冲液流动排气阶段、预冲液非流动排气阶段、静置排气阶段这三个阶段。其中对于预冲液流动排气阶段进行了气泡含量及冲洗时间相结合的监控,并根据监控结果生成标志该阶段结束的关断控制信号,进而根据该关断控制信号启动预冲液非流动排气阶段,预冲液非流动排气阶段结束后再进入静置排气阶段。每一个阶段都会对吸附柱采用最恰当的排气方法,可对于细胞因子吸附柱内部的气泡完全进行排气。
本发明还公开一种血液灌流器的排气控制方法,所述血液灌流器包括吸附柱,所述吸附柱内填充树脂吸附剂,所述吸附柱具有与动脉管路连接的进口端及与静脉管路连接的出口端;所述排气控制方法包括:通过动脉管路持续向吸附柱接入预冲液、对吸附柱内部进行冲洗、并由静脉管路持续向外排出预冲液、气泡及杂质的预冲液流动排气阶段;其特征在于:通过检测所述静脉管路上液体的气泡量及所述动脉管路的累计导通时间,判断所述预冲液流动排气阶段的状态;当所述气泡量低于一第一预设值且所述累计导通时间高于一第二预设值,则生成关断所述动脉管路的关断控制信号。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所述预冲液流动排气阶段或在所述预冲液流动排气阶段结束后,通过调整所述吸附柱的角度调节,或通过敲击所述吸附柱,或通过旋转所述吸附柱,对所述吸附柱角落中隐藏的气泡进行排气。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所述预冲液流动排气阶段或在所述预冲液流动排气阶段结束后,通过调整所述吸附柱的角度调节、敲击所述吸附柱、旋转所述吸附柱三种方式中至少两者的结合,对所述吸附柱角落中隐藏的气泡进行排气。
其中本实施例中排气控制方法与上述排气控制系统相对应,关于本实施例中排气控制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可参照上文中排气控制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实施例仅为充分公开而非限制本发明,凡基于本发明的创作主旨、无需经过创造性劳动即可得到的等效技术特征的替换,应当视为本发明揭露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血液灌流器的排气控制系统,所述血液灌流器包括吸附柱,所述吸附柱内填充树脂吸附剂,所述吸附柱具有与动脉管路连接的进口端及与静脉管路连接的出口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控制系统包括:
预冲模块,与所述动脉管路连接,用于在所述动脉管路导通时,通过所述动脉管路将预冲液输出至所述吸附柱内;
第一检测模块,设置于所述静脉管路上,用于检测所述静脉管路上液体的气泡量,并生成第一电压值;
时间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动脉管路被累计导通的时间,并生成第二电压值;
比较模块,与所述第一检测模块及所述时间检测模块连接,用于检测到所述第一电压值小于第一预设电压值,并且所述第二电压值大于第二预设电压值,生成关断所述动脉管路的关断控制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控制系统还包括:
开关控制模块,设置于所述动脉管路上,与所述时间检测模块及所述比较模块连接,用于根据一导通控制信号将所述动脉管路进行导通,根据所述关断控制信号将所述动脉管路关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气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控制系统还包括:夹持模块,与所述比较模块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关断控制信号调节所述吸附柱的轴向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气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模块包括:
第一角度调整模块,与所述开关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导通控制信号输出第一调整信号;
第二角度调整模块,与所述比较模块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关断控制信号输出第二调整信号;
夹持部件,与所述第一角度调整模块及所述第二角度调整模块连接,用于夹持所述吸附柱,并根据所述第一调整信号将所述吸附柱的轴向相对水平面呈第一预设角度设置;并且根据所述第二调整信号将所述吸附柱的轴向相随水平面呈第二预设角度设置;
其中,所述吸附柱的进口端低于出口端,所述第一预设角度大于所述第二预设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气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控制系统还包括:
第一流量检测模块,设置于所述动脉管路上,用于检测所述动脉管路内预冲液的流量。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排气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控制系统还包括:
敲击模块,与所述比较模块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关断控制信号调节对于所述吸附柱的壳体的敲击频率和敲击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排气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敲击模块包括:
第一方向调整模块,与所述开关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导通控制信号输出第三调整信号;
第二方向调整模块,与所述比较模块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关断控制信号输出第四调整信号;
敲击部件,与所述第一方向调整模块及所述第二方向调整模块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三调整信号按照第一敲击频率敲击所述吸附柱的进口端,并且根据所述第四调整信号按照第二敲击频率敲击所述吸附柱的出口端;
其中,所述吸附柱的进口端低于出口端,所述第二敲击频率大于所述第一敲击频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排气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敲击模块还包括:
角度指示模块,与所述敲击部件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预设角度设定所述吸附柱的进口端的第一敲击域,根据所述第二预设角度设定所述吸附柱的出口端的第二敲击域;
所述敲击部件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三调整信号按照所述第一敲击频率对所述吸附柱的进口端的第一敲击域进行敲击,并且根据所述第四调整信号按照所述第二敲击频率对所述吸附柱的出口端的第二敲击域进行敲击。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排气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设角度为0度;所述排气控制系统还包括:
旋转模块,与所述比较模块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关断控制信号控制所述吸附柱以其轴向中点为转心在所述水平面进行匀速旋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排气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控制系统还包括:
静置模块,与所述旋转模块及所述夹持部件连接,用于检测所述吸附柱被匀速旋转的累积时间,并当所述吸附柱被匀速旋转的累积时间大于一预设旋转时间时,则控制所述吸附柱停止旋转,并输出静置调整信号;
所述夹持部件还用于根据所述静置调整信号将所述吸附柱的轴向相对水平面呈第三预设角度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角度大于所述第三预设角度,所述第三预设角度大于所述第二预设角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618267.3A CN114344596B (zh) | 2021-12-27 | 2021-12-27 | 血液灌流器的排气控制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618267.3A CN114344596B (zh) | 2021-12-27 | 2021-12-27 | 血液灌流器的排气控制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344596A CN114344596A (zh) | 2022-04-15 |
CN114344596B true CN114344596B (zh) | 2023-07-25 |
Family
ID=811031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618267.3A Active CN114344596B (zh) | 2021-12-27 | 2021-12-27 | 血液灌流器的排气控制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344596B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83764B2 (ja) * | 1987-03-13 | 1995-09-13 | 株式会社クラレ | 血液処理器の自動洗浄装置 |
JP2981909B2 (ja) * | 1990-06-20 | 1999-11-22 | テルモ株式会社 | 液体流路を有する装置の気泡除去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
JP3937436B2 (ja) * | 2003-06-05 | 2007-06-27 | ニプロ株式会社 | 血液浄化装置および血液回路の自動プライミング方法 |
JP4265466B2 (ja) * | 2004-04-08 | 2009-05-20 | ニプロ株式会社 | 血液浄化装置および血液回路の自動プライミング方法 |
WO2006073166A1 (ja) * | 2005-01-07 | 2006-07-13 | Jms Co. | 自動プライミング方法 |
JP5294985B2 (ja) * | 2008-12-16 | 2013-09-18 | 日機装株式会社 | 血液浄化装置及びそのプライミング方法 |
JP2019166372A (ja) * | 2010-12-07 | 2019-10-03 | ゾール ライフブリッジ ゲーエムベーハーZoll Lifebridge Gmbh | フィルタの段階的浸水を伴う体外血液処理用装置の充填および空気抜きを行うためのシステム |
CN102389594B (zh) * | 2011-08-04 | 2014-04-30 | 黄昱 | 便携式血液净化系统 |
JP6053107B2 (ja) * | 2012-06-04 | 2016-12-27 | 日機装株式会社 | 血液浄化装置及びそのプライミング方法 |
JP6478393B2 (ja) * | 2012-08-09 | 2019-03-06 | 日機装株式会社 | 血液浄化装置及びそのプライミング方法 |
EP2953662B1 (en) * | 2013-02-06 | 2018-08-29 | NxStage Medical, Inc. | Fluid circuit priming methods |
CN203539766U (zh) * | 2013-11-04 | 2014-04-16 | 珠海健帆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灌流器预冲机 |
JP2019054831A (ja) * | 2016-01-06 | 2019-04-11 | 日機装株式会社 | 体外循環治療装置 |
JP6462077B1 (ja) * | 2017-09-07 | 2019-01-30 | 日機装株式会社 | 血液浄化装置及びその気泡の排出方法 |
-
2021
- 2021-12-27 CN CN202111618267.3A patent/CN114344596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344596A (zh) | 2022-04-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284260B2 (ja) | 血液浄化装置およびその回路接続不良の確認方法 | |
EP3502472B1 (en) | Exhaust gas vibration suppressing device in double vacuum pump apparatus | |
CN114344596B (zh) | 血液灌流器的排气控制系统 | |
TW200824735A (en) | Oxygen concentrator | |
CN107614033B (zh) | 血液净化装置 | |
JP5914678B2 (ja) | 流体を貯蔵し、ろ過し、ガスを排出する装置および流体を貯蔵し、ろ過し、ガスを排出する装置に基づく血腫吸引器 | |
JP2018108351A (ja) | 歯科ユニットチェア用全自動乾式サクション装置(Automatic dry suction device for dental unit chair) | |
WO2016181989A1 (ja) | 血液浄化装置およびプライミング方法 | |
CN104944378A (zh) | 制氧机、制氧机控制系统及方法、便携式氧舱系统 | |
JP4979709B2 (ja) | 血液成分採取装置 | |
JP2010125208A (ja) | 血液体外循環装置及びそのプライミング方法 | |
JP2015054015A (ja) | 医療機器 | |
JP2002095741A (ja) | 体液処理装置および体液回路内の接続不良の検出方法 | |
TW550094B (en) | Blood processing system | |
JP2007282928A (ja) | 体外循環回路、圧力測定ラインと圧力測定手段の接続状態の確認方法、及び体外循環装置 | |
JP6583998B2 (ja) | 血液浄化システム、血液回路の液体貯留用チャンバーの液面レベルの制御方法 | |
JP2013022021A (ja) | 血漿浄化装置及び血漿浄化装置の作動方法 | |
JPH0341958A (ja) | 医療器具の洗浄装置および医療器具の洗浄方法 | |
CN215274921U (zh) | 一种血液流速稳定的血液回收机 | |
JP4059722B2 (ja) | 血液処理装置 | |
JP3319683B2 (ja) | 血液の体外循環回路に連結されるドリップチャンバーの液面制御方法 | |
CN107244710A (zh) | 一种污水离心分离过滤净化装置 | |
JP5781829B2 (ja) | 可撓性容器用保持装置および可撓性容器用保持装置を備えた血液浄化装置 | |
CN115350350A (zh) | 血液净化设备的回血控制方法、血液净化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210844571U (zh) | 一种简易灌流器排气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