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114015917B - 一种Si、Mg、Zr微合金化AlCuMn耐热铝合金及热处理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Si、Mg、Zr微合金化AlCuMn耐热铝合金及热处理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15917B
CN114015917B CN202111218669.4A CN202111218669A CN114015917B CN 114015917 B CN114015917 B CN 114015917B CN 202111218669 A CN202111218669 A CN 202111218669A CN 114015917 B CN114015917 B CN 1140159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lloy
temperature
percent
heat
heat trea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1866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15917A (zh
Inventor
文胜平
吴美娴
吴晓蓝
魏午
高坤元
黄晖
聂祚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11121866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15917B/zh
Publication of CN1140159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159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159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159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21/00Alloys based on aluminium
    • C22C21/12Alloys based on aluminium with copper as the next major constituent
    • C22C21/14Alloys based on aluminium with copper as the next major constituent with silic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1/00Making non-ferrous alloys
    • C22C1/02Making non-ferrous alloys by melting
    • C22C1/026Alloys based on aluminiu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1/00Making non-ferrous alloys
    • C22C1/02Making non-ferrous alloys by melting
    • C22C1/03Making non-ferrous alloys by melting using master alloy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21/00Alloys based on aluminium
    • C22C21/12Alloys based on aluminium with copper as the next major constituent
    • C22C21/16Alloys based on aluminium with copper as the next major constituent with magnesiu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FCHANG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NON-FERROUS METALS AND NON-FERROUS ALLOYS
    • C22F1/00Chang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by heat treatment or by hot or cold working
    • C22F1/04Chang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by heat treatment or by hot or cold working of aluminium or alloys based thereon
    • C22F1/057Chang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by heat treatment or by hot or cold working of aluminium or alloys based thereon of alloys with copper as the next major constituen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anufacture Of Alloys Or Alloy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一种Si、Mg、Zr微合金化AlCuMn耐热铝合金及热处理工艺,属于耐热合金材料技术领域。合金成分:4%‑5.6%Cu、0%‑0.35%Mg、0.2%‑0.4%Mn、0%‑0.3%Zr、0%‑0.3%Si,其余含量为高纯铝。本发明采用Si、Mg、Zr微合金化和不同的热处理工艺,提高了合金的热稳定性,使得该合金在225~325℃长时间热暴露下具有较高的强度,保持良好的热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Si、Mg、Zr微合金化AlCuMn耐热铝合金及热处理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合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合金化耐热合金制备及其热处理工艺。
技术背景
随着铝合金在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兵器装备业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一些特殊性能的铝合金要求越来越高,比如高温耐热铝合金。目前,微合金化作为铝合金成分优化的重要手段,旨在通过微量的元素添加,实现合金微观组织优化,进而显著改良合金材料力学性能,因而得到学界及工业界持续重视与长足发展。
Al-Cu-Mg系合金是一种典型的可热处理强化铝合金,长期以来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和民用工业等领域,尤其是在航天工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Mg作为传统耐热合金AlCuMg合金的主要元素,可以显著提高AlCu合金的强度与耐热性,但一般情况下,此类合金一般用于130℃-140℃以下的工作环境,当工作温度超过150℃时,基体中的强化相会急剧粗化,从而使合金性能大幅度下降。
Mn和Zr是常用来作为微合金化元素的两种元素。Sc一直以来被公认为是微合金化效果最好的元素,但其昂贵的价格一直限制它的发展,而Zr与Sc物理化性质相似,容易与Al形成L12结构的AlxM金属间化合物,所以通常在高温耐热铝合金中往往会添加一部分Zr从而形成与Al3Sc相似的L12结构的Al3Zr亚稳相,其具备较低的错配度,很难从亚稳过渡相转变成稳定相,从而提升合金的高温耐热性。近期有学者对Al-Cu-Mn-Zr合金进行研究,在Al-Cu合金中同时加入Mn 和Zr,结果表明合金耐热温度可以提高到350℃,研究表明,原因是Mn、Zr在θ′/基体界面析出,Mn可以有效稳定半共格界面,而Zr 可以有效稳定共格界面,因此Mn、Zr可以结合起来降低热力学驱动力,减缓析出相粗化动力学,减慢析出相在高温下的粗化过程。虽然在Al-Cu合金中加入Mn、Zr微合金化元素使合金具有良好的耐热性,但该种合金无论在低温还是高温,硬度值都较低,在100~110Hv左右。
Si通常被作为杂质元素控制其含量,但在高Cu/Mg比Al-Cu-Mg 合金中添加少量Si后,人工时效态合金组织中析出了更加细小弥散的相,还有少量Q相复合析出,使合金的时效硬度提高。众多研究表明,添加少量的Si可以显著提高Al-Cu-Mg合金的时效响应速度,同时使基体中的析出相细化且分布均匀,从而提高合金的力学性能。但 Si的问题在于,在较高温度下,对合金长时间耐热性作用不大。
因此,基于以上技术背景,Mg的添加可以提高合金强度和热稳定性,在此基础上添加Si可以进一步提高合金峰时效硬度,而Zr的添加可以使得合金在更高温度下保持良好的稳定性,本发明通过Mg、 Si、Zr三种微合金化元素的复合添加,并结合独特的热处理工艺,使得本发明合金在225℃以下工况具有较高强度的同时依旧保持良好的热稳定性,提高传统耐热合金使用温度的同时,保证了其强度。而 Mg、Zr复合添加的合金通过独特的热处理工艺,使得本合金在225℃以上工况具有较高的强度和优越的热稳定性,解决了合金在更高温度下具有良好热稳定性但强度低的问题。本发明通过元素复合添加与独特的热处理工艺,发挥其不同优势,使得该发明合金兼具低温与高温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Si、Mg、Zr微合金化元素的添加,制备出一种耐热性较好的AlCuMgMnZrSi耐热合金,并通过独特的热处理工艺进一步提高合金的耐热性。
本发明所提供的AlCuMgMnZrSi耐热合金,其特征在于,向AlCuMn 合金基体中加入Si、Mg、Zr微合金化元素,其中各合金元素在上述 AlCuMgMnZrSi合金中的重量百分比为:4%-5.6%Cu、0%-0.35%Mg、 0.2%-0.4%Mn、0%-0.3%Zr、0%-0.3%Si,其余含量为铝及含量不大于 0.2%的不可避免的杂质。
本发明所述耐热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先将高纯铝放入石墨坩埚中,在800±5℃的高温熔炼炉中加热熔化,随后加入Al-Cu、Al-Mn、Al-Si、Al-Zr中间合金,然后加入纯Mg,加入纯Mg时用铝箔包裹加入以减少Mg的烧损,然后充分搅拌,待其充分熔化后,C2Cl6除气,搅拌,保温静置,随后铁模浇铸得到铸锭,最后根据使用时工作工况不同进行不同热处理工艺,得到所述合金材料;
根据使用时工作工况不同进行不同热处理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首先在520~540℃进行固溶处理,从室温升温5~7h,保温6~ 10h,随后10秒内水淬至室温。
(2)针对不同的使用温度,将固溶态合金进行不同制度的时效处理。 A、对于在200℃以下温度使用的工况,将固溶态合金在170~180℃下等温放置20~24h达到峰时效。
B、对于在200℃以上温度使用的工况,将固溶态合金在170~180℃下等温放置20~24h达到峰时效之后,再在310~325℃的热处理炉中放置15~30min。
C、对于在200℃以上温度使用的工况,将固溶态合金在200~225℃等温放置3~24h达到峰时效。
本发明通过Si、Mg、Zr微合金化元素的添加,并结合独特的热处理工艺,发挥三种元素的协同作用,Mg、Si复合添加在较低温度下不仅可以提高合金的时效硬度,还可以提高合金的热稳定性。在此基础上添加Zr可以使得合金在更高温度下保持良好的稳定性,提高合金强度和热稳定性的同时,拓宽了合金的应用温度范围。针对实施例中热处理方式A,Si、Mg的复合添加可以较大程度提升合金力学性能并在200℃以下工况保持良好的热稳定性;针对实施例中热处理方式B,在该热处理制度下可以同时发挥Si、Mg、Zr三种元素的协同作用,弥补Si元素在200℃以上工况的不足。针对实施例中热处理方式C,相比于其他热处理制度,同样在225℃长时间热暴露下,合金的硬度值明显高于其他热处理制度下的硬度值,是应用于200℃以上工况热处理方式中最优的一种。
附图说明:
图1:1#、2#、3#、4#合金在150℃峰时效后150℃长时间时效硬度曲线。
图2:3#、4#合金在175℃峰时效后175℃长时间时效硬度曲线。
图3-1:1#、4#合金轧制后经过175℃峰时效后,在室温、200℃、25 0℃、300℃下的抗拉强度.
图3-2:1#、4#合金轧制后经过175℃峰时效后,在室温、200℃、25 0℃、300℃下的屈服强度。
图3-3:1#、4#合金轧制后经过175℃峰时效后,在室温、200℃、25 0℃、300℃下的延伸率图。
图4:1#、2#、3#、4#合金在175℃峰时效后225℃长时间热暴露硬度曲线。
图5:1#、2#、3#、4#合金在175℃峰时效后275℃长时间热暴露硬度曲线。
图6:1#、2#、3#、4#合金在175℃峰时效后325℃长时间热暴露硬度曲线。
图7:1#、2#、3#、4#合金在175℃峰时效后,在325℃下热处理30mi n后225℃长时间热暴露硬度曲线。
图8:1#、2#、3#、4#合金225℃峰时效后225℃长时间时效硬度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下实施例。
AlCuMgMnZrSi合金中的重量百分比为:4%-5.6%Cu、0%-0.35%Mg、 0.2%-0.4%Mn、0%-0.3%Zr、0%-0.3%Si,其余含量为铝及含量不大于 0.2%的不可避免的杂质。
根据元素成分制备成铸锭,然后进行如下处理。
(1)首先在520~540℃进行固溶处理,从室温升温5~7h,保温6~ 10h,随后10s内水淬至室温,得到固溶态合金;
(2)针对不同的使用温度,将固溶态合金进行不同制度的时效处理;
将固溶态合金在150~180℃下等温时效20~50h,在150~325℃下长时间热暴露检测其热稳定性,证明金属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热稳定性。
A、针对200℃以下工况:在步骤(1)的基础上,将固溶态合金在150~ 180℃下等温放置20~24h达到峰时效之后,在150~175℃下长时间热暴露,检测其长时间热稳定性与高温强度。
B、针对200℃以上工况:在步骤(1)的基础上,将固溶态合金在170~ 180℃下等温放置20~24h达到峰时效之后,再在310~325℃的热处理炉中放置15~30min,最后在225℃下长时间热暴露,检测合金在该温度下长时间热稳定性和强度。
C、针对200℃以上工况:也可以在步骤(1)的基础上,将固溶态合金在225℃下放置3~24h达到峰值后,在225℃下长时间热暴露,检测合金在该温度下的长时间热稳定性和强度。
实施例1:采用石墨坩埚熔炼和铁模铸造制备合金铸锭,采用原料为高纯铝、纯镁、Al-50%Cu、Al-10%Mn、Al-24%Si、Al-10%Zr中间合金。先将高纯铝放入石墨坩埚中,在800±5℃的高温熔炼炉中加热熔化,随后加入Al-50%Cu、Al-10%Mn、Al-24%Si、Al-10%Zr中间合金,加入纯Mg时需用铝箔包裹加入以减少Mg的烧损,然后充分搅拌,待其充分熔化后,C2Cl6除气,搅拌,保温静置,随后铁模浇铸得到铸锭。制备得到四种不同成分的合金材料,通过XRF测试得到合金的实际成分,如表1所示:
表1:合金经XRF测得的成分表
Figure RE-GDA0003461246920000071
实施例2:对实施例1中的1#、2#、3#、4#铸态合金经过从室温升温6h到540℃,保温7h的固溶处理后,10s内水淬到室温,在150℃等温时效达到峰值后,再在150℃下长时间时效,得到该温度下四种合金的时效硬度曲线,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在该温度下,对比1#与3#合金,768h后,1#合金硬度值开始快速下降,而3#合金依旧保持稳定。对比3#与4#合金,4#合金硬度值一直显著高于3#,说明在较低温度下,Si、Mg复合添加可以显著提高合金时效硬度以及热稳定性。对比2#与3#合金,可以看出,Zr在较低温度下并不能发挥作用。
实施例3:对实施例1中的3#、4#铸态合金经过从室温升温6h到 540℃,保温7h的固溶处理后,10s内水淬到室温,在175℃等温时效达到峰值后,再在175℃下长时间时效,得到该温度下两种合金的时效硬度曲线,如图2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4#合金在长时间时效过程中硬度值始终显著高于3#合金,说明在该温度下,Si的时效强化作用也非常显著。
实施例4:对实施例1中的1#、4#合金进行均匀化处理。具体方法为,从室温升温2~3h到490±10℃,并在此温度下保温6~7h。然后对均匀化处理后的合金进行450±10℃的保温后,对其进行轧制,变形量为70%~90%。然后对轧制后的合金在170~180℃下热处理20~24h达到峰时效后,分别在室温、200℃、250℃、300℃下对其进行室温与高温拉伸,得到两种合金在该温度下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及延伸率,如图3-1、3-2、3-3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经过175℃峰时效后4#合金的抗拉强度与屈服强度在四种温度下都明显高于1# 合金,但两者差距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减小。说明Si、Mg的添加随着温度的升高,强化效果逐渐减弱。对比两种合金的延伸率,1#合金除在250℃下,延伸率都显著高于4#合金,说明Si、Mg的添加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合金的延伸率。
实施例5:对实施例1中的1#、2#、3#、4#铸态合金经过从室温升温6h到540℃,保温7h的固溶处理后,10s内水淬到室温,在175℃等温时效达到峰值后,再在225℃下从0min开始长时间时效,得到该温度下四种合金的时效硬度曲线,如图4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热暴露时间的增加,四种合金的硬度值都有所降低,对比四种合金可以看出,3#合金硬度值在整个热暴露过程中显著高于1#合金,在3#合金的基础上添加Si的4#合金,前期硬度值明显高于3#合金,后期硬度值也处于较高水平。添加Zr的3#合金硬度值一直高于未添加Zr的2#合金,说明Mg可以显著提高合金硬度与热稳定性,Si在此基础上可以显著提高合金前期的时效硬度,并且Zr可以进一步提高合金长时间的热稳定性,同时添加Si、Mg、Zr的合金在225℃下热暴露效果最好。
实施例6:对实施例1中的1#、2#、3#、4#铸态合金经过从室温升温6h到540℃,保温7h的固溶处理后,10s内水淬到室温,在175℃等温时效达到峰值后,再在275℃下进行长时间热暴露,得到该温度下四种合金的时效硬度曲线,如图5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3#合金硬度值始终显著高于1#合金,说明添加Mg可以显著提高合金时效硬度并保持良好的热稳定性。添加Si的4#合金前期硬度值明显高于其他三种合金,而后期硬度值下降明显,几乎与1#和2#合金相一致,说明Si可以显著提高合金前期时效硬度,但对于合金后期热稳定性作用不大,并且由于Si的添加使得4#合金在后期的硬度值低于3# 合金。而对比2#与3#合金,添加Zr的3#合金从1h之后,硬度值一直高于2#合金,说明Zr在较高温度下作用效果较为明显,可以有效保证合金长时间的热稳定性。
实施例7:对实施例1中的1#、2#、3#、4#铸态合金经过从室温升温6h到540℃,保温7h的固溶处理后,10s内水淬到室温,在175℃等温时效达到峰值后,再在325℃下进行长时间热暴露,得到该温度下四种合金的时效硬度曲线,如图6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前1h 四种合金硬度值都快速下降,4#合金硬度值略高于其他三种合金,但不明显,说明在更高温度下,Si前期时效硬化作用不明显,并且由于Si的添加使得后期4#合金硬度值略低于3#合金。在热暴露1h后, 1#、3#和4#合金,尤其是3#合金,硬度值变化比较平缓,而2#合金硬度值下降明显,明显低于1#、3#和4#合金。说明在更高温度下, Zr对于提高合金热稳定性的效果更为明显。对比1#与3#合金,在192h 后,1#合金硬度值略有下降趋势,而3#合金硬度值几乎没有变化,说明在此温度下Mg可以使合金保持良好的热稳定性。
实施例8:对实施例1中的1#、2#、3#、4#铸态合金经过从室温升温6h到540℃,保温7h的固溶处理后,10s内水淬到室温,在175℃等温时效达到峰值后,再在325℃下热处理30min,最后在225℃下进行长时间热暴露,得到该温度下四种合金的时效硬度曲线,如图7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经过低温再高温处理后再热暴露的热处理制度之后,四种合金时效硬度曲线变化与其他热处理制度相比明显不同,2#、3#与4#种合金硬度曲线变化一致,在325℃高温热处理后,硬度值都快速下降,但随后在225℃热暴露的前200h内硬度值几乎没有变化,在200h后硬度值下降到一定程度又趋于平缓,而1#合金经硬度值快速下降后,后期基本保持不变,但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在整个热暴露过程中,4#合金硬度值一直高于其他两种合金,并且在前 200h内对于硬度值提升的效果最为明显,说明在该热处理制度下可以发挥Si、Mg、Zr的协同作用,Si的添加使得合金前期硬度值显著增加,Mg可以进一步提高合金硬化水平并保持良好的热稳定性,而Zr的添加使得合金不同于其他热处理制度,即使添加Si也并没有使得合金在后期硬度值快速下降,提高了合金的热稳定性。对比2#和 3#合金,前200h两者硬度值几乎一致,而在200h后,3#合金硬度值略高于2#,说明Zr在该温度下,经过较长时间后对于提高热稳定性才有效果。
实施例9:对实施例1中的1#、2#、3#、4#铸态合金经过从室温升温6h到540℃,保温7h的固溶处理后,10s内水淬到室温,在225℃下时效到峰值后,在225℃下进行长时间热暴露,得到该温度下四种合金的时效硬度曲线,如图8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在该热处理制度下,2#与3#合金除了峰值硬度,其他时间点硬度值几乎一致,说明Zr在此工艺下并没有发挥明显的作用。4#合金在前期硬度值也没有明显增加,说明固溶后直接热暴露处理不能发挥Si的时效硬化作用,并且由于Si的添加使得后期合金硬度值有所下降。对比1#和3# 合金,3#合金硬度值显著高于1#合金。在该热处理制度下,虽然Si、 Zr并没有明显作用,但Mg提高合金强度以及热稳定性的作用依旧十分明显,并且相比于其他热处理制度,同样在225℃长时间热暴露下,合金的硬度值明显高于其他热处理制度下的硬度值,在长达3072h的热暴露时间下,1#合金硬度值大约为113Hv,2#合金硬度值大约为 121Hv,3#合金硬度值大约为123Hv,4#合金硬度值大约为117Hv,在该热处理制度下,合金热稳定性最好。

Claims (2)

1.一种Si、Mg、Zr微合金化AlCuMn耐热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向AlCuMn合金基体中加入Si、Mg、Zr微合金化元素,其中各合金元素的重量百分比为:4%-5.6%Cu、0.26%-0.35%Mg、0.2%-0.4%Mn、0.17%-0.3%Zr、0.17%-0.3%Si,其余含量为铝及含量不大于0.2%的不可避免的杂质;
具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先将高纯铝放入石墨坩埚中,在800±5℃的高温熔炼炉中加热熔化,随后加入Al-50%Cu、Al-10%Mn、Al-24%Si、Al-10%Zr中间合金,然后加入纯Mg,加入纯Mg时需用铝箔包裹加入以减少Mg的烧损,然后充分搅拌,待其充分熔化后,C2Cl6除气,搅拌,保温静置,随后铁模浇铸得到铸锭,根据材料应用的要求,直接为铸态或者进行不同程度的变形加工,最后用不同热处理工艺进行处理,得到合金材料;
热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首先在520~540℃进行固溶处理,从室温升温5~7h,保温6~10h,随后10秒内水淬至室温;
(2) 针对不同的使用温度,将固溶态合金进行不同制度的时效处理;
根据使用时工况不同进行不同热处理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A、对于在200℃以下温度使用的工况,将固溶态合金在170~180℃下等温放置20~24h达到峰时效;
B、对于在200℃以上温度使用的工况,将固溶态合金在170~180℃下等温放置20~24h达到峰时效之后,再在310~325℃的热处理炉中放置15~30min;
C、对于在200℃以上温度使用的工况,将固溶态合金在200~225℃等温放置3~24h达到峰时效。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的耐热合金的 应用,对于A得到的合金用于200℃以下的工况,对于B和C得到的合金用于200℃以上的工况。
CN202111218669.4A 2021-10-19 2021-10-19 一种Si、Mg、Zr微合金化AlCuMn耐热铝合金及热处理工艺 Active CN1140159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18669.4A CN114015917B (zh) 2021-10-19 2021-10-19 一种Si、Mg、Zr微合金化AlCuMn耐热铝合金及热处理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18669.4A CN114015917B (zh) 2021-10-19 2021-10-19 一种Si、Mg、Zr微合金化AlCuMn耐热铝合金及热处理工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15917A CN114015917A (zh) 2022-02-08
CN114015917B true CN114015917B (zh) 2022-09-09

Family

ID=800568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18669.4A Active CN114015917B (zh) 2021-10-19 2021-10-19 一种Si、Mg、Zr微合金化AlCuMn耐热铝合金及热处理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1591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49730B (zh) * 2022-09-06 2023-07-07 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有效降低低硅铸造铝合金腐蚀速率的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79738A (ja) * 1989-08-23 1991-04-04 Kubota Corp 高力Al合金材
CN1829812A (zh) * 2003-06-06 2006-09-06 克里斯铝轧制品有限公司 尤其适用于航空航天应用的高损伤容限铝合金产品
CN101613822A (zh) * 2009-06-23 2009-12-30 中南大学 一种采用微量锆或微量钪和锆微合金化的铝铜镁合金薄板及制备
JP2011042857A (ja) * 2009-08-24 2011-03-03 Nippon Light Metal Co Ltd 疲労強度,靭性及び光輝性に優れたアルミニウム合金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1424200A (zh) * 2020-04-23 2020-07-17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高强高耐热低钪银添加的Al-Cu-Mg系合金及其热处理工艺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79738A (ja) * 1989-08-23 1991-04-04 Kubota Corp 高力Al合金材
CN1829812A (zh) * 2003-06-06 2006-09-06 克里斯铝轧制品有限公司 尤其适用于航空航天应用的高损伤容限铝合金产品
CN101613822A (zh) * 2009-06-23 2009-12-30 中南大学 一种采用微量锆或微量钪和锆微合金化的铝铜镁合金薄板及制备
JP2011042857A (ja) * 2009-08-24 2011-03-03 Nippon Light Metal Co Ltd 疲労強度,靭性及び光輝性に優れたアルミニウム合金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1424200A (zh) * 2020-04-23 2020-07-17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高强高耐热低钪银添加的Al-Cu-Mg系合金及其热处理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15917A (zh) 2022-0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66932B (zh) 一种中强可焊耐蚀6xxx系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09671B (zh) 一种建筑模板用铝合金型材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37429B (zh) 高强度Al-Mg-Si-Cu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10846599B (zh) 一种提高800MPa级铝合金腐蚀性能的热处理方法
CN111500906B (zh) 一种高强耐腐蚀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11424200B (zh) 一种高强高耐热低钪银添加的Al-Cu-Mg系合金及其热处理工艺
CN110724865A (zh) 一种Al-Cu-Mg-Ag-Si-Sc耐热合金及制备工艺
CN111020321B (zh) 一种适于锻造加工的Al-Cu系铸造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10229984B (zh) 一种高强度Mg-Gd-Er-Y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14015917B (zh) 一种Si、Mg、Zr微合金化AlCuMn耐热铝合金及热处理工艺
CN111041304B (zh) 一种抗热裂Al-Cu系铸造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12501482B (zh) 一种Si微合金化AlZnMgCu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12095038B (zh) 一种提高铝合金中弥散相数量的方法
CN111575559B (zh) 一种耐腐蚀6系铝合金
CN110592448B (zh) 耐热耐腐蚀2219型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07099710A (zh) 一种铝铜合金及其铸造方法
CN111378876B (zh) 一种真空泵转子用含Sc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11575558B (zh) 一种高强耐腐蚀6系铝合金的热处理方法
CN110592443B (zh) 一种耐热耐腐蚀的680MPa-730MPa的Ti合金化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08559890B (zh) 一种含Ni-Be高强耐热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85910A (zh) 一种高强度耐热铝管及其制备方法
CN108048704B (zh) 一种含镧和镱的耐腐蚀铝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2410626B (zh) 一种建筑模板用铝材制备方法
CN116926387B (zh) 一种耐热高强Al-Si合金和制备方法
CN111455234B (zh) 一种真空泵转子用含Sm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