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103973971B - 信息设备以及信息设备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信息设备以及信息设备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73971B
CN103973971B CN201410044193.0A CN201410044193A CN103973971B CN 103973971 B CN103973971 B CN 103973971B CN 201410044193 A CN201410044193 A CN 201410044193A CN 103973971 B CN103973971 B CN 1039739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bucom223
user
vibration
tou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4419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73971A (zh
Inventor
佐藤和宏
川合澄夫
野中修
本间伸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ozhixi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01607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168780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05388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196790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05402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4179913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06980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139936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Corp
Priority to CN20171082231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483829A/zh
Publication of CN1039739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739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739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7397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2Control of parameters via user interfa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6Input arrangements with force or tactile feedback as computer generated output to the us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67Camera operation mode switching, e.g. between still and video, sport and normal or high- and low-resolution m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Indication In Cameras, And Counting Of Exposures (AREA)

Abstract

提供触摸操作装置、信息设备、接口装置以及拍摄设备。触摸操作装置具有压电元件、触摸检测部、压电体控制电路。压电元件具有压电性和挠性。触摸检测部与所述压电元件对应地配置,对触摸操作进行检测。压电体控制电路选择性地对所述压电元件的与由所述触摸检测部检测出的触摸操作对应的部分施加信号,使所述压电元件的部分弯曲。

Description

信息设备以及信息设备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操作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不仅能够拍摄静态图像还能够拍摄动态图像的数字相机已经被产品化。数字相机具有液晶显示器(LCD)等显示部。使用者能够根据显示部中所显示的图像在拍摄前确认被摄体或者当场确认所拍摄的图像。但是,能够携带的设备的显示部的大型化存在极限,并不能一定进行仅注视该部分的操作。因此需要盲操作那样的操作,特别在活动(active)的使用场景或危险的状况下的使用等中,这成为较大的需求。此外,在视觉上存在障碍的人对静态图像或动态图像进行拍摄、或者欣赏所拍摄的照片或动态图像的情况下,无法在视觉上感知图像。此外,即使是健全人也需要在视觉以外感知图像,以更易于拍摄,或者带来更多享受欣赏的乐趣。
针对这样的要求,在日本特开2013-9106号公报中提出了使用视觉以外的手段来通知与被摄体有关的信息的装置。在日本特开2013-9106号公报中提出的相机具有触觉通知部,该触觉通知部通过振动以触觉的方式向使用者通知由被摄体识别部所识别的特定的被摄体是否位于拍摄图像的预先决定的区域中。
另一方面,在日本特开2013-8151号公报中提出了使与显示面板对应地配置的操作部产生振动的电子设备。在日本特开2013-8151号公报的电子设备中,在使用者对与显示面板中所显示的操作显示对应的操作部进行了操作的情况下,对显示面板上的操作位置进行检测,使检测出的操作位置的部分进行振动。这样,日本特开2013-8151号公报的电子设备要对使用者提供按压感、扫过感(なぞり感)、皮肤触感等。
并且,在日本特开2001-25034号公报中提出了以下内容:为了准确地向视觉障碍者传达图像信息,将图像信息转换为具有浮雕的点信息的浮雕图像信息,根据该浮雕图像信息使表面进行了浮雕加工的凹凸显示装置显示具有远近感的凹凸的图像。
发明内容
在盲操作时,需要人的五种感觉中的视觉以外的感觉(知觉信息)的辅助,如果有这样的信息的辅助,则即使在危险的状况下或活动的场景中,也能够无需注视画面而安心地进行观察和拍摄。此外,存在通常视觉障碍者和健全人经由图像,通过图像进行沟通的情况。希望能够顺利地进行这样的沟通。此外,在这样的沟通中所使用的显示装置大多用于相机或移动电话机等便携设备。因此,要求是小型且较薄的形体。
例如,日本特开2013-9106号公报的相机通过使相机中所设置的振动部振动,来向使用者通知由被摄体确认部所确认的被摄体是否位于摄像图像中的预先决定的区域中。该情况下,使用者无法进行被摄体本身的确认。此外,由于显示部上的图像与振动部位于完全不同的位置,因此,显示图像与通过触觉得到的信息没有1对1地对应起来。
此外,日本特开2013-8151号公报的电子设备具有进行振动的操作部、和与操作部隔开空间相邻地设置的能够进行触摸检测的显示面板。该电子设备能够将视觉的显示与操作部的振动对应起来。然而,在日本特开2013-8151号公报中,在进行振动的部分中所显示的图像是用于进行操作的按钮等。即,日本特开2013-8151号公报中,针对预先决定的图像,通过振动给予使用者触摸或按压按钮等的操作感,无法针对不确定的图像提供图像的信息。此外,日本特开2013-8151号公报中也未提及在触摸了多个部位的情况下提供与该触摸位置的图像对应的振动。
此外,日本特开2001-25034号公报中,通过根据浮雕图像信息按照每个点使表面上下的凹凸显示装置,形成浮雕(relief)状的立体。这里,通常显示装置的显示像素数从几万到超过100万,机械地控制这些点而生成浮雕状的形状实质上是不可能的。因此,在日本特开2001-25034号公报的情况下,相比原来的视觉性的显示,凹凸显示装置的点的数量较少,换言之,只能成为降低了视觉上的画质后的状态的显示装置。因此,健全人在欣赏凹凸显示装置时会明显感觉到画质比原来的图像低,极端的情况下,健全人无法认知被摄体,视觉障碍者和健全人之间的沟通可能无法顺利地进行。此外,该凹凸显示装置容易大型化,难以应用于便携设备。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从任意的位置直接地向使用者的手指提供触感。此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即使使用者不具有特别的知识,不用目视也能够进行操作的装置。此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与所显示的图像的图像信息对应地,在触摸了对应的图像区域的情况下提供基于触觉的知觉。
本发明的第1方式的触摸操作装置具有:压电元件,其具有压电性和挠性;触摸检测部,其与所述压电元件对应地配置,检测触摸操作;以及压电体控制电路,其选择性地对与所述触摸检测部检测出的触摸操作对应的所述压电元件的部分施加信号,使所述压电元件的部分弯曲。
本发明的第2方式的信息设备具有:触摸检测部,其具有与图像的位置相关联的多个检测点,检测使用者对该检测点的触摸操作;对象物指定部,其指定作为拍摄或再现的对象的对象物;感觉刺激提供部,其对所述使用者提供感觉刺激;以及控制部,其根据所述图像中的所述对象物的位置与由所述触摸检测部检测出的触摸位置之间的位置关系,通过所述感觉刺激提供部提供所述感觉刺激。
本发明的第3方式的接口装置具有:显示部,其显示图像;触摸检测部,其与所述显示部的显示区域对应地配置,检测触摸操作;振动部,其与所述显示部的显示区域对应地配置,按照所述显示区域的每个部分提供触觉信息;区域信息生成部,其生成所述图像的区域信息;以及控制部,其对所述振动部进行控制,以提供与显示在所述显示区域中的如下位置上的所述图像的区域信息对应的触觉信息,上述位置是所述显示区域中的与由所述触摸检测部检测出触摸操作的位置对应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A和图1B是搭载了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的触摸操作装置的数字相机的外观图。
图2是示出相机1的一个结构例的框图。
图3是显示装置212的主视图。
图4是图3的4-4线向视剖视图。
图5A、图5B和图5C是示出振动部217的一例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振动部217的主视图。
图7是图6的7-7线向视剖视图。
图8是示出压电体控制电路218的概略电路结构的图。
图9是示出从压电体控制电路218输出的各信号的时序图。
图10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相机1的主要动作的流程图。
图11是示出触摸操作部的图。
图12A是示出操作按钮的显示例的图。
图12B是示出选择了曝光按钮时的显示例的图。
图13是示出振动部控制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4是示出使与触摸位置对应的位置的振动部217凹陷的振动部控制的例子的图。
图15A和图15B是示出使与触摸位置的相邻位置对应的位置的振动部217凹陷的振动部控制的例子的图。
图16是示出使与滑动方向对应的位置的振动部217鼓起的振动部控制的例子的图。
图17是示出通过多个压电体的阵列构成振动部的情况的结构例的图。
图18A和18B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相机1的主要动作的流程图。
图19是示出在仅对象物指定的模式中所显示的菜单画面的例子的图。
图20是示出仅位置指定的模式的变形例的图。
图21是示出振动部控制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22是示出触摸位置和对象物的位置是相同的位置时的振动部控制的例子的图。
图23是示出触摸位置和对象物的位置是相同的位置时的振动部控制的动作例的图。
图24A和图24B是示出触摸位置和对象物的位置是不同的位置时的振动部控制的例子的图。
图25是示出触摸位置和对象物的位置是相同的位置时的振动部控制的动作例的第1图。
图26是示出触摸位置和对象物的位置是相同的位置时的振动控制的动作例的第2图。
图27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中的再现模式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28A和图28B是示出第3实施方式的相机1的主要动作的流程图。
图29是振动显示模式的流程图。
图30是用于说明振动显示模式中的振动动作的图。
图31是对触摸了触摸区域A时的振动和触摸了触摸区域B时的振动进行比较并示出的图。
图32是示出使振动频率变化的变形例的图。
图33是示出在第4实施方式的相机1中,与右手的手指进入的右缘对应地在左右(右)侧产生的振动的示意图。
图34是示出在第4实施方式的相机1中,由使用者进行拍摄的周围环境较暗的状况下,右手从显示部213上的图像的右缘进入的情况的图。
图35是示出在第4实施方式的相机1中,右手从显示部213上的图像的右缘进入的情况的图。
图36是示出在第4实施方式的相机1中,与右手进入的右缘对应地在更换镜头100的左右(右)侧产生的振动的示意图。
图37是示出在第4实施方式的相机1中,右手从显示部213上的图像的上缘进入的情况的图。
图38是示出在第4实施方式的相机1中,与右手进入的上缘相同地在更换镜头100的上(上下)侧产生的振动的示意图。
图39是示出在第4实施方式的相机1的上侧产生的振动的图。
图40是示出在第4实施方式的相机1的下侧产生的振动的图。
图41A和图41B是示出第4实施方式的相机1的主要动作的流程图。
图42是示出在第5实施方式中设置在由使用者的右手把持的部位的振动部的图。
图43是示出第5实施方式中的、设置在与由使用者的右手把持相机1并且对释放按钮进行按压操作的状态对应的部位的振动部的图。
图44是用于说明在第5实施方式的相机1中,手指进入了拍摄范围内时的振动模式的图。
图45是用于说明在第5实施方式的相机1中,手指进一步进入到拍摄范围内而在图像数据中与被摄体接触时的振动模式的图。
图46A和图46B是示出第5实施方式的相机1的主要动作的流程图。
图47是示出在第6实施方式中,挂在使用者的脖子上的状态,和在眼镜式、头部佩戴式相机中应用并用于图像再现的情况的图。
图48是第6实施方式的相机1的触觉模式时的标记M等的轨迹的判定的图。
图49是第6实施方式的相机1的触觉模式中的再现模式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图1A和图1B是搭载了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的触摸操作装置的数字相机(以下,简称作为相机)的外观图。这里,图1A是从相机的前面(被摄体侧)观察到的外观图,图1B是从相机的背面观察到的外观图。这里,示出数字相机作为例子,但是移动电话机和便携终端等也能够应用本实施方式的技术。此外,由于是不仅仅依赖视觉还有效利用五感的确认方法,因此应用范围广泛,还能够在产业用、医疗用的观察设备中利用。此外,由于在视觉上制约不强,因此当然能够在车载用设备和监视相机等中进行应用。
在相机的情况下,使用者大多数情况下注视被摄体,以便不错过快门时机。该情况下,使用者的意识被引向被摄体,使用者不用眼睛进行确认而执行相机操作。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不用眼睛进行确认也能够进行正确的相机操作。例如,存在当使用者的注意朝向较小的画面时,会错过画面外发生的状况变化等而发生危险的情况。即使不是很严重的状况,也存在在进行采访的拍摄等时,正在进行谈话的对方等在拍摄时表情发生变化的情况。
如图1A所示,在相机1的主体前表面上设有摄影镜头101。摄影镜头101具有筒状的镜框和收纳在镜框内的光学系统。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镜框的周围形成有触摸操作装置112。使用者能够使用触摸操作装置112来代替对焦环和变焦环,执行手动对焦和手动变焦。
此外,如图1B所示,在相机1的主体背面设有显示装置212。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显示装置212上形成有触摸操作装置215。使用者能够使用触摸操作装置215进行各种操作。这里,图1B示出针对显示装置212的显示画面的一部分形成有触摸操作装置215的例子。与此相对,也可以针对整个显示画面形成有触摸操作装置215。以下,设为针对显示装置212的整个显示画面形成有触摸操作装置215。
此外,如图1B所示,在相机1的主体背面的上部设有取景器显示部229和眼睛传感器231。相机1在取景器显示部229中也能够进行与显示装置212相同的显示。根据眼睛传感器231的检测结果来切换是在显示装置212中进行显示还是在取景器显示部229中进行显示。详细情况将在后面进行说明。此外,在相机1的主体背面的上部设有扬声器232。并且,在相机1的上部设有作为操作部的一例的释放按钮2251。释放按钮2251是用于由使用者对相机1指示拍摄的执行的操作部件。这里,释放按钮2251构成为,具有压电元件,并根据需要对使用者的手指提供触觉刺激。此外,在相机1的主体背面下部设有麦克风234。
图2是示出相机1的一个结构例的框图。如图2所示,相机1包含更换镜头100和相机主体200。更换镜头100和相机主体200连接成能够经由接口(I/F)228通信。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从相机主体200朝向被摄体的方向称为前方,将其反方向称为后方。此外,设与更换镜头100具有的光学系统的光轴O1一致的轴为Z轴、在与Z轴正交的平面上彼此正交的2个轴为X轴和Y轴。
更换镜头100具有摄影镜头101、驱动器105、106、107、更换镜头控制用微型计算机(Lucom)108、闪存109、位置传感器110、触摸操作装置112。
摄影镜头101是形成被摄体的光学像的光学系统,具有对焦透镜102、变倍透镜103、光圈104。对焦透镜102使被摄体的光学像成像在相机主体200的摄像元件204的受光面上。变倍透镜103通过改变摄影镜头101的焦点距离来改变被摄像的倍率。通过使光圈104开闭来使入射到相机主体200的被摄体的光学像的光量变化。这里,对焦透镜102除了构成为被单独地驱动以外,还可以构成为当变倍透镜103被驱动时被联动地驱动。此外,图2中所示的透镜可以分别是单一的透镜,也可以由多个透镜构成。此外,也可以在图2所示的透镜之间包含光学滤镜等光学元件。
驱动器105在光轴O1方向上驱动变倍透镜103,以进行摄影镜头101的变倍。驱动器106驱动光圈104的光圈叶片,以进行被摄体的光学像的光量调节。驱动器107在光轴O1方向上驱动对焦透镜102,以进行摄影镜头101的对焦。驱动器105和107具有步进电机、音圈电机(VCM)、超声波电机等致动器。此外,驱动器106具有步进电机等致动器。
Lucom108对驱动器105、106、107等各电路单元进行控制。Lucom108经由I/F228进行与相机主体200的机身控制用微型计算机(Bucom)223之间的通信。此外,Lucom108从闪存109取得所需要的信息并进行各种控制。闪存109存储有更换镜头100的动作所需要的各种信息。此外,Lucom108从位置传感器110取得对焦透镜102 的位置信息,以进行摄影镜头101的对焦。
位置传感器110检测对焦透镜102的位置,并将该检测信号向Lucom108输出。这里,位置传感器110例如是霍尔元件、GMR元件(巨磁电阻元件)等传感器。此外,虽然图2中未进行示出,但是,更换镜头100还具有用于检测变倍透镜103、光圈104这些可动部的位置的位置检测机构。
触摸操作装置112沿着摄影镜头101的镜框的周向配置,具有振动部件113和压电体控制电路116。振动部件113具有触摸检测部114和振动部115。触摸检测部114检测使用者的触摸并输出电信号。振动部115具有构成为按照每个部分进行振动的压电体。压电体控制电路116根据来自Lucom108的控制信号使振动部115振动。
相机主体200包含:快门201、快门驱动机构202、光学元件203、摄像元件204、模拟处理部205、模拟/数字转换部(A/D转换部)206、AE处理部207、AF处理部208、距离信息处理部209、图像处理部210、图像压缩解压缩部211、显示装置212、记录介质219、存储器接口(存储器I/F)220、SDRAM221、总线222、Bucom223、闪存224、操作部225、电池226、电源电路227、I/F228、取景器显示部229、眼睛传感器231、扬声器232、麦克风234、发光部236。
快门201配置在摄像元件204的受光面的前面。快门201通过使摄像元件204的受光面成为曝光状态或遮光状态来控制摄像元件204的曝光。快门驱动机构202驱动快门201的快门叶片来使快门201开闭。
光学元件203配置在摄像元件204的受光面的前面,具有防尘过滤器、光学低通滤波器、红外截止滤波器等。防尘过滤器通过超声波振动使灰尘落下,由此去除拍入到图像中的灰尘。虽然未在图2中示出,但是,在设置防尘过滤器的情况下,还需要防尘过滤器的驱动电路。光学低通滤波器去除由摄影镜头101生成的光学像中的空间频率高的成分。红外截止滤波器去除由摄影镜头101生成的光学像中的红外光成分。
摄像元件204通过受光面接收由摄影镜头101生成的光学像的光,并将接收到的光学像转换为电信号(以下,称作图像信号)。这里,作为一例的摄像元件204在受光面的一部分上具有相位差检测像素。相位差检测像素根据从摄影镜头101的出射瞳的特定区域出射的1对光线,输出与被摄体的距离对应的相位差信息。模拟处理部205进行去除由摄像元件204得到的电信号的噪声等的模拟处理。A/D转换部206将由模拟处理部205得到的模拟输出转换为数字图像信号(以下,称作图像数据)。摄像元件204、模拟处理部205、A/D转换部206作为图像取得部的一例发挥作用。
AE处理部207对来自被摄体的光进行测光,并将用于控制拍摄时的图像的曝光的信息输出到Bucom223。AF处理部208对由摄影镜头101生成的光学像的对焦位置进行检测,并将用于控制对焦透镜102的位置的信息输出到Bucom223。
作为被摄体信息生成部的一例的距离信息处理部209使用从摄像元件204的相位差检测像素输出的相位差以及摄影镜头101的光圈值和焦点距离等光学数据,生成图像的各像素的距离信息。
图像处理部210对由A/D转换部206得到的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处理,由此生成最终输出的图像数据。图像压缩解压缩部211对图像数据进行压缩,或者将所压缩的图像数据恢复成原来的信息。
显示装置212具有显示部213、显示驱动器214、振动部217、压电体控制电路218。显示部213例如是液晶显示器,显示通过拍摄得到的图像或拍摄时的信息等。显示驱动器214控制显示部213的显示动作。振动部217与显示部213的显示区域对应地配置,具有触摸检测部216和振动部217。触摸检测部216检测使用者的触摸并输出电信号。使用者能够通过该触摸检测部216进行快门速度的设定、光圈的设定、曝光校正的设定等各种设定操作。此外,触摸传感器检测部216还作为对象物指定部的一例发挥作用。使用者能够通过触摸检测部216进行对象物的指定。对象物是指例如可以作为拍摄或再现的对象并且使用者关心的被摄体。或者,对象物也可以是使用者应该关心的对象。通过这样的应用,能够在使用者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找到使用者想要拍摄的对象物。这里,也可以将对象物的候选列表数据库化并进行保持。这样的数据库可以从相机1的外部下载。此外,也可以是,能够通过使用者的行动分析来估计对象物的候选。振动部217与显示部213的显示区域对应地配置,按照每个部分进行振动。与Bucom223一起作为控制部而发挥作用的压电体控制电路218根据来自Bucom223的控制信号使振动部217进行振动。
记录介质219将通过拍摄得到的图像和拍摄时的信息记录为图像文件。存储器I/F220是用于对记录介质219进行数据写入和数据读出的接口。SDRAM221暂时地存储通过拍摄得到的图像等的信息。总线222是用于在相机主体200内转送数据等的转送路径。
Bucom223通过总线222等控制数字相机1的动作。Bucom223经由I/F228进行与更换镜头100的Lucom108之间的通信。此外,Bucom223从闪存224取得需要的信息,并进行各种控制。Bucom223具有作为图像判定部的功能,通过判定图像数据的特征(轮廓和颜色等)来搜索由使用者指定的对象物。此外,Bucom223根据经由麦克风234得到的声音数据来识别使用者发出的声音的内容。此外,Bucom223具有作为触摸位置识别部的功能,识别在触摸检测部114和触摸检测部216中由使用者的手指触摸到的检测点的位置(触摸位置)。此外,Bucom223具有作为指标判定部的功能,判定用于将被摄体引导到拍摄范围内的指标是否至少进入到了拍摄范围内。此外,Bucom223具有作为通知部的功能,向使用者通知指标至少进入到了拍摄范围内。指标包含至少1根的手指部。闪存224存储有数字相机1的动作所需要的各种信息。该信息是数字相机1的动作所需要的程序等。
操作部225包含释放按钮2251等按钮、拨盘这样的用于使用者对相机主体200进行操作的各种操作部。
电池226是作为相机主体200的电源的例如二次电池。电源电路227是具有通过相机主体200的各电路单元将电池226的电压转换为所需要的电压等的功能的电路。
取景器显示部229例如是液晶显示器,是根据从作为显示控制部的Bucom223输入的图像数据来显示图像的取景器用的显示部。眼睛传感器231设于取景器的附近,对使用者对取景器的观察进行检测。眼睛传感器231例如具有红外发光部和红外受光部。在使用者正在观察取景器的情况下,由红外发光部发出的红外光在使用者的脸部被反射,并被红外受光部接收。由此,红外受光部中的输出信号发生变化。另一方面,在使用者未观察取景器的情况下,由红外发光部发出的红外光不被反射,因此红外受光部的输出不变化。因此,能够根据红外受光部的输出信号来识别使用者是否正在观察取景器。
扬声器232将从Bucom223输出的声音数据转换输出为声音。该声音的内容是通知例如使用者的右手的手指等指标进入到摄像部2的拍摄范围内。例如,连续或断续地发出规定频率的声音,或者也可以发出“被摄体进入了”的声音。
接着,进一步详细说明触摸操作装置112和显示装置212。触摸操作装置112的结构和显示装置212的结构,除了在触摸操作装置112中没有与显示有关的结构以外,其他是类似的。因此,以下主要对显示装置212的结构进行说明。图3是显示装置212的主视图,图4是图3的4-4线向矢剖视图。如图3所示,振动部217与显示部213的显示区域213a对应地配置。而且,如图4所示,显示部213和振动部217嵌入到框212a中并被其支撑,例如配置在相机主体200的后方。此外,显示部213例如通过粘接剂212b被固定在框212a上。这里,显示部213与振动部217之间的层以及振动部217与框212a之间的层例如是空气层。它们之间的层也可以由不阻碍振动部217的振动的部件例如胶体来填充。
以下,进一步对振动部217进行说明。图5A、图5B和图5C是示出振动部217的一例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振动部217的主视图。这里,设振动部217的正面为相机主体200的后方侧。此外,图7是图6的7-7线向矢剖视图。
振动部217具有第1绝缘片401、第1驱动电压层402、检测层406、第2驱动电压层413、第2绝缘片417。从显示部213的显示面观察,它们按照第2绝缘片417、第2驱动电压层413、检测层406、第1驱动电压层402、第1绝缘片401的顺序被层叠。这里,检测层406主要作为触摸检测部216发挥作用。此外,第1驱动电压层402和第2驱动电压层413主要作为振动部217发挥作用。
第1绝缘片401是由玻璃或树脂等具有绝缘性的透明材料形成的薄片,从相机主体200的后方侧观察,第1绝缘片401形成在振动部217的最表面。该第1绝缘片401还作为保护层发挥作用,该保护层保护振动部217的内部的电极等不露出。
第1驱动电压层402具有至少1片第1振动片403。第1振动片403是通过将第1压电片404和第2压电片405层叠而构成的。
第1压电片404是在具有压电性的D体聚乳酸片上形成电极等而构成的。而且,第1压电片404划分为多个长方形状的区域(在图5A中为从区域1到区域5这5个区域)。此外,各区域被划分为多个正方形状的振动区域(图5A中为12个振动区域)。在各振动区域中形成有信号电极404a(在图5A中,仅第1区域示出信号电极404a)。各个信号电极404a与信号线404b连接。此外,信号线404b经由通孔404c与形成在第2绝缘片417上的信号端子417a连接。信号电极404a和信号线404b例如通过铝的蒸镀而形成或者由铜箔等形成。此外,在第1压电片404的区域外的区域(图5A中为右侧的端部)上形成有通孔404d。
在图5A中,上侧6片信号电极404a从第1压电片404的上侧的端部连接,下侧6片信号电极404a从第1压电片404的下侧连接。这是为了减小布线所需要的区域。
第2压电片405是在具有压电性的L体聚乳酸片上形成有电极等而构成的。该第2压电片405与第1压电片404同样地,被划分为多个长方形状的区域(图5A中为5个区域)。此外,各区域被划分为多个正方形状的振动区域(图5A中为12个振动区域)。在各振动区域中形成有GND电极405a。各个GND电极405a与GND线405b连接。此外,GND线405b被共用化,经由通孔404d与形成在第2绝缘片417上的GND端子417d连接。GND电极405a和GND线405b例如通过铝的蒸镀而形成或由铜箔等形成。
在图5A中,针对1个振动区域形成有1片GND电极405a。与此相对,可以在各个振动区域中形成共用的1片GND电极。
检测层406是通过将第1检测片407和第2检测片410层叠而构成的。第1检测片407是通过将第3压电片408和第4压电片409层叠而构成的。此外,第2检测片410是通过将第5压电片411和第6压电片412层叠而构成的。
第3压电片408与第2压电片405相同。此外,第5压电片411在D体聚乳酸片上与第2压电片405同样地形成有电极等。
第4压电片409是在D体聚乳酸片上形成有电极等而构成的。而且,第4压电片409被划分为多个长方形状的区域(图5B中为5个区域)。此外,在各区域中形成有与该区域所包含的振动区域的列数相同数量的第1检测电极409a。各个第1检测电极409a与信号线409b连接。此外,信号线409b经由通孔404c与形成在第2绝缘片417上的第1检测端子417b连接。这里,第1检测电极409a和信号线409b例如通过铝的蒸镀而形成或由铜箔等形成。此外,在第4压电片409的区域外的区域(图5B中为右侧的端部)形成有通孔404d。
第6压电片412是在L体聚乳酸片上形成有电极等而构成的。而且,在第6压电片412上形成有与振动区域的行数相同数量的第2检测电极412a。各个第2检测电极412a与信号线412b连接。此外,信号线412b经由通孔404d与形成在第2绝缘片417上的第2检测端子417c连接。第2检测电极412a和信号线412b例如通过铝的蒸镀而形成或由铜箔等形成。
第2驱动电压层413具有至少1片第2振动片414。第2振动片414是通过将第7压电片415和第8压电片416层叠而构成的。
第7压电片415与第5压电片411相同。此外,第8压电片416在L体聚乳酸片上与第1压电片404同样地形成有电极等。
第2绝缘片417是玻璃或树脂等具有绝缘性的薄片。在该第2绝缘片417上形成有信号电极404a。该信号电极404a是与第2绝缘片417的上1层的第7压电片415对应的信号电极。信号电极404a与信号线404b连接。信号线404b与在第2绝缘片417的端部(图5C中为第2绝缘片417的上下侧的端部)区域形成的信号端子417a连接。将布线从该信号端子417a引出到压电体控制电路218。此外,在信号端子417a之间,针对各区域形成有1个第1检测端子417b。如上所述,第1检测端子417b经由通孔404c与第1检测电极409a连接。此外,将布线从第1检测端子417b引出到Bucom223。
此外,在第2绝缘片417的未形成信号端子417a和第1检测端子417b的端部区域(图5C中为右侧的端部),形成有第2检测端子417c和GND端子417d。如上所述,第2检测端子417c经由通孔404d与第2检测电极412a连接。此外,将布线从第2检测端子417c引出到Bucom223。还将布线从第2检测端子417c(也可以是第1检测端子417b)中的任意一个引出到压电体控制电路218。此外,GND端子417d经由通孔404d与GND电极405a连接。这样,在通过层叠片构成振动部217的情况下,由于各片仅在相同侧的单面上构成有电极,因此在制造时不需要使薄片反转的工序。此外,由于能够简单地进行表面背面的判定,因此制造变得简单。
图8是示出压电体控制电路218的概略电路结构的图。压电体控制电路218具有D/A转换部控制电路532、D/A转换部533、放大器535、低通滤波器536、放大器537、低通滤波器538、A/D转换部539、相位差/振幅检测电路540。
D/A转换部控制电路532生成提供给D/A转换部533的数字电压值DATA。D/A转换部533将从D/A转换部控制电路532输入的数字电压值转换为模拟信号。放大器535对从D/A转换部533输入的模拟信号进行放大。低通滤波器536去除从放大器535输入的模拟信号中的高频成分。放大器537对从低通滤波器536输入的模拟信号进行放大。低通滤波器538去除从振动部217的检测层406输出的与振动部217的位移对应的模拟信号的高频成分。A/D转换部539分别将从低通滤波器538输入的模拟信号和从D/A转换部533输入的模拟信号转为数字信号。相位差/振幅检测电路540将与从低通滤波器538输入的模拟信号对应的数字电压值、和与从D/A转换部533输入的模拟信号对应的数字电压值进行比较,由此检测两者的相位差和振幅差。
图8的压电体控制电路218具有D/A转换部控制电路532。与此相对,也可以构成为由Bucom223直接地控制D/A转换部533。此外,放大器535、537不是必须的,也可以根据需要而设置。
以下,对振动部217和压电体控制电路218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从振动部217的动作进行说明。图9是示出从图8的压电体控制电路218输出的各信号的时序图。在使振动部217振动时,Bucom223将以摄像的同步信号为基准的校正了相位差Δθ后的信号Sig1经由总线222输入到D/A转换部控制电路532。D/A转换部控制电路532在所输入的信号Sig1为高电平时将正的数字电压值+A作为DATA输出到D/A转换部533,在信号Sig1为低电平时将负的数字电压值-A作为DATA输出到D/A转换部533。A是驱动信号的振幅值,是由Bucom223所指示的值。此外,A可以是对于时间的函数,具体而言,可以是表示具有规定的振幅的矩形波、三角波、梯形波等波形的数据。
D/A转换部533将所输入的数字电压值转换为模拟信号Sig2并输出到放大器535。放大器535将信号Sig2放大并输出到低通滤波器536。低通滤波器536从放大后的信号Sig2中去除高频成分,输出疑似正弦波。放大器537对从低通滤波器536输入的信号进行放大,将作为放大后的结果而得到的驱动信号Sig3输出到振动部217的对应的信号端子417a。此处的信号端子417a例如是与使用者当前触摸的振动区域对应的信号端子417a。将输入到信号端子417a的驱动信号Sig3施加到对应的信号电极404a。此外,当使用者触摸了振动部217时,信号端子417a中产生的振动振幅和相位根据触摸的强度而变化。针对该触摸的信息,使来自检测层406的信号反馈来检测振幅和相位,根据振幅和相位差来控制D/A转换部控制电路532的数据。由此,能够不依赖于触摸的强度而向使用者提供相同的振动感触。此外,根据触摸的强度,通过压电效应而从检测层406产生电压信号。该信号最终从相位差振幅检测电路540输出到Bucom223,从而能够检测所触摸的位置和触摸的强度。
L体聚乳酸片和D体聚乳酸片具有当通过施加电压而使一方伸展时另一方收缩这样的逆压电性。例如,D体聚乳酸片通过施加正电压而以伸展的方式位移,通过施加负电压而以收缩的方式位移。相反,L体聚乳酸片以通过施加负电压而伸展、通过施加正电压而收缩的方式位移。第1驱动电压层402依次层叠有L体聚乳酸片(第2压电片405)和D体聚乳酸片(第1压电片404),因此,通过施加正电压而以整体上伸展的方式位移,通过施加负电压而以整体上收缩的方式位移。此外,第2驱动电压层413也依次层叠有L体聚乳酸片(第2压电片405)和D体聚乳酸片(第1压电片404)。然而,第2驱动电压层413的信号电极404a和GND电极405a的形成方法与第1驱动电压层402相反。因此,第2驱动电压层413通过施加与第1驱动电压层402相同的电压而向与第1驱动电压层402相反的方向位移。因此,振动部217作为整体,通过施加正电压而以附图上侧鼓起的方式弯曲变形(图7中示出了这样的弯曲变形的中立轴)。另一方面,通过施加负电压而以附图上侧凹陷的方式弯曲变形。此外,通过使施加到信号电极404a的电压的符号随时间变化,来使振动部217进行振动。
伴随振动部217进行振动,检测层406也伸缩。此时,由于压电效应而在检测层406产生与伸缩量对应的电压。该电压经由第2检测端子417c(或第1检测端子417b)被输入到压电体控制电路218的低通滤波器538。低通滤波器538去除与振动部217的振动对应的模拟电压信号中的高频成分,将由此得到的信号Sig4输出到A/D转换部539。
A/D转换部539分别取入信号Sig2和信号Sig4并将其转换成数字数据。相位差/振幅检测电路540根据从A/D转换部539输入的数字数据,检测信号Sig2与信号Sig1之间的相位差Δθ和振幅差Δp。Bucom223根据相位差Δθ进行信号Sig1的相位调整和振幅调整。通过这样的反馈控制能够使振动部217以期望的相位和振幅进行振动。
接着,对触摸检测部216的动作进行说明。在使用者触摸了振动部217的某个区域的情况下,振动部217由于该触摸而进行伸缩。如上所述,通过检测层406的伸缩而产生电压。该电压被输入到Bucom223。Bucom223根据第1检测端子417b的输出和第2检测端子417c的输出来识别触摸了哪个区域。即,能够根据第1检测端子417b的输出来检测列方向的触摸。另一方面,能够根据第2检测端子417c的输出来检测行方向的触摸。在该结构中,只能检测1个部位的触摸,但是,为了能够实现多点的触摸检测,使第4压电片409和第6压电片412的电极构造成为与各区域对应地设置的第1压电片404那样的电极构造即可。
接着,对具有本实施方式的触摸操作装置的相机1的动作进行说明。图10是示出相机1的主要动作的流程图。图10的动作由Bucom223作为主体进行控制。此外,例如在相机1的电源被接通时开始图10的动作。
在开始图10的动作后,Bucom223判定相机1的动作模式是否为拍摄模式(步骤S101)。相机1具有拍摄模式和再现模式作为动作模式。例如根据使用者对操作部225或触摸检测部216的操作来设定动作模式。
在步骤S101中判定为动作模式是拍摄模式的情况下,Bucom223使显示部213进行实时取景显示(步骤S102)。作为实时取景显示,Bucom223通过摄像元件204取得实时取景显示用的图像数据。在图像数据的取得后,图像处理部210对所取得的图像数据进行白平衡校正和伽马校正等一般的实时取景显示用的图像处理。在实时取景显示用的图像处理以后,Bucom223将处理后的图像数据输入到显示驱动器214,进行显示部213的图像显示。
在进行显示部213上的实时取景显示后,Bucom223根据眼睛传感器231的检测结果,判定使用者是否在观察取景器显示部229(步骤S103)。在步骤S103中判定为没有观察取景器显示部229的情况下,Bucom223根据触摸检测部216的检测结果,判定使用者是否对显示部213的显示画面内进行了触摸(步骤S104)。
在步骤S104中判定为使用者对显示部213的显示画面内进行了触摸的情况下,Bucom223执行静态图像拍摄(步骤S105)。作为静态图像拍摄动作,Bucom223使用AF处理部208进行AF控制,来进行摄影镜头101的光学系统的对焦,并且使用AE处理部207进行AE控制,来决定静态图像拍摄时的曝光条件。在步骤S105中进行AF控制和AE控制,以使得针对所触摸的位置的被摄体对焦和曝光。接着,Bucom223根据通过AE控制而决定的曝光条件使摄像元件204进行静态图像记录用的拍摄动作。在静态图像记录用的拍摄动作之后,图像处理部210对作为摄像元件204的摄像动作的结果而得到的图像数据进行白平衡校正和伽马校正等一般的静态图像记录用的图像处理。接着,图像压缩解压缩部211对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进行静态图像用压缩。然后,Bucom223根据压缩处理后的图像数据生成静态图像文件,将生成的静态图像文件记录在记录介质219中。在这样的静态图像拍摄后,Bucom223将处理返回步骤S101。
在步骤S103中判定为对取景器显示部229进行观察的情况下,Bucom223使取景器显示部229进行实时取景显示(步骤S106)。步骤S106的处理是除了将实时取景显示用的图像数据输入取景器显示部229并使其进行图像的显示以外,与步骤S102 相同的处理。
在取景器显示部229上的实时取景显示后,Bucom223结束显示部213上的实时取景显示(步骤S107)。考虑到使用者正在观察取景器显示部229的情况下不会使用显示部213。因此,结束显示部213上的实时取景显示,以实现省电。
在步骤S104中判定为不存在画面内触摸的情况下、或者在取景器显示部229上的实时取景显示后,Bucom223根据触摸检测部216的检测结果,判定是否存在使用者对触摸操作部的触摸(步骤S108)。触摸操作部是使用者能够一边观察取景器显示部229一边进行操作的触摸操作装置215的区域。例如,在使用者是右撇子的情况下,如图11所示,将触摸操作装置215的右端的区域215a作为触摸操作部。此外,虽然未图示,但是,在使用者是左撇子的情况下,将触摸操作装置215的左端的区域作为触摸操作部。
在步骤S108中判定为存在对触摸操作部的触摸的情况下,Bucom223进行振动部控制(步骤S109)。后面对振动部控制进行详细说明。
在振动部控制后,Bucom223执行与触摸操作部上的触摸位置对应的控制(步骤S110)。例如,在对触摸操作部初次触摸时,如图12A所示,Bucom223将表示操作按钮的显示12、14、16重叠在取景器显示部229的实时取景上。P(程序)按钮12是用于设定相机1的程序模式(如何决定静态图像拍摄时的曝光条件)的按钮。St(闪光灯)按钮14是用于进行闪光灯的设定的按钮。曝光校正按钮16是用于进行曝光校正的设定的按钮。分配给这些各操作按钮的功能仅是一例,可以适当变更。
如图12A所示,当在表示操作按钮的显示12、14、16被显示在取景器显示部229中的状态下使用者用手指扫过触摸操作装置215的触摸操作部的部分时,此时的手指的移动通过触摸检测部216被检测出。Bucom223根据触摸检测部216的输出来识别触摸位置,在触摸位置是与某个操作按钮对应的位置的情况下,识别为选择了对应的操作按钮。此时,为了使使用者认识到选择了操作按钮,例如将所选择的操作按钮进行粗框显示。图12A示出选择了曝光校正按钮16的例子。
在选择了任意一个操作按钮后,Bucom223在取景器显示部229中进行与所选择的操作按钮对应的显示。这里,图12B是示出选择了曝光校正按钮16时的显示例的图。在选择了曝光校正按钮16的情况下,Bucom223在取景器显示部229中显示例如示出是曝光校正的设定中的显示16a。此外,Bucom223在取景器显示部229中显示用于指定曝光校正量的条(bar)16b。当在显示条16b的状态下使用者用手指扫过了触摸操作部时,Bucom223根据触摸检测部216的输出来识别手指的移动(滑动),根据该手指的滑动使在取景器显示部229的条16b上显示的指标16c的位置移动。然后,在识别出停止了手指的滑动的情况下,Bucom223使显示16d进行显示,该显示16d示出与此时的指标16c的位置对应的曝光校正量的值。然后,Bucom223进行校正,使得图像数据的曝光增减曝光校正量。这样,使用者能够一边观察取景器显示部229一边进行曝光校正。
在选择了P按钮12的情况下或者选择了St按钮14的情况下,也进行与曝光校正按钮16类似的动作。此处省略详细的说明。此外,在曝光校正中例如使用者的手指移动到了触摸操作部以外的区域的情况下,从图12B的显示返回图12A的显示。
在步骤S108中判定为不存在对触摸操作部的触摸的情况下,或者在步骤S110后,Bucom223根据触摸检测部114的检测结果,判定是否存在手指在镜框上的移动(滑动)(步骤S111)。在步骤S111中判定为存在手指在镜框上的滑动的情况下,Bucom223进行振动部控制(步骤S112)。后面对振动部控制进行详细说明。
在振动部控制之后,Bucom223指示Lucom108根据由触摸检测部114检测出的手指的滑动来驱动光学系统(步骤S113)。通过触摸操作装置112的操作是进行对焦驱动还是进行变焦驱动是预先设定好的。或者,也可以在镜框上设置对焦驱动用和变焦驱动用的触摸操作装置112。
在步骤S111中判定为不存在手指在镜框上的滑动的情况下,或者在步骤S113之后,Bucom223判定是否有使用者进行了拍摄操作(步骤S114)。拍摄操作例如是操作部225的释放按钮2251的按压操作。在步骤S114中判定为未进行拍摄操作的情况下,Bucom223将处理返回步骤S101。
在步骤S114中判定为进行了拍摄操作的情况下,Bucom223执行静态图像拍摄(步骤S115)。步骤S115的静态图像拍摄基本上与步骤S105的静态图像拍摄相同。在步骤S115中进行控制,使得例如对中央的被摄体或最近的被摄体进行对焦和曝光。在静态图像拍摄后,Bucom223将处理返回步骤S101。
在步骤S101中判定为动作模式并非拍摄模式的情况下,Bucom223判定动作模式是否为再现模式(步骤S116)。在步骤S116判定为动作模式并非再现模式时,Bucom223将处理返回步骤S101。
在步骤S116的判定中判定为动作模式为再现模式的情况下,Bucom223将记录介质219中所记录的图像文件的一览显示在显示部213中(步骤S117)。接着,Bucom223判定是否有使用者进行了图像文件的选择(步骤S118)。在步骤S118中判定为未进行图像文件的选择的情况下,Bucom223将处理返回步骤S117。该情况下,继续进行一览显示。
在步骤S118中判定为进行了图像文件的选择的情况下,Bucom223对由使用者选择的图像文件进行再现(步骤S119)。在再现处理中,Bucom223从记录介质219中读出由使用者选择的图像文件,并将读出的图像文件解压缩。然后,Bucom223将解压缩后的图像数据输入到显示部213并进行图像的显示。
图像文件的再现后,Bucom223判定是否有使用者指示了图像文件的再现结束(步骤S120)。在步骤S120中判定为未指示图像文件的再现结束的情况下,Bucom223将处理返回步骤S119。该情况下,继续进行图像文件的再现。此外,在步骤S120中判定为指示了图像文件的再现结束的情况下,Bucom223将处理返回步骤S101。
图13是示出振动部控制的处理的流程图。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控制配置在触摸检测部上的压电元件来向使用者提供触感,使得使用者能够在不观察触摸操作装置的情况下进行操作。
在开始振动部控制后,Bucom223根据触摸检测部114和216的输出,判定手指是否不在滑动中(步骤S201)。在步骤S201中判定为手指不在滑动中的情况下,即考虑为是进行图12A的显示的状态的情况下,Bucom223判定当前的触摸位置是否为操作按钮的位置(步骤S202)。
在步骤S202中判定为触摸位置是操作按钮的位置的情况下,Bucom223指示压电体控制电路218,使与触摸位置对应的位置的振动部217凹陷(步骤S203)。压电体控制电路218接收到该指示后,向对应的信号电极施加电压。由此,如图14所示,与触摸位置对应的位置以凹陷的方式弯曲。这样,在通过使操作按钮的位置凹陷而使得滑动停止后,使用者能够切实感知到可以在当前的手指的位置进行操作。
在步骤S202中判定为触摸位置并非操作按钮的位置、即触摸位置偏离了操作按钮的情况下,Bucom223指示压电体控制电路218使位于与触摸位置相邻的位置、且与操作按钮侧相邻的位置的振动部217凹陷(步骤S204)。压电体控制电路218接收到该指示后,向对应的信号电极施加电压。由此,如图15A所示,触摸位置附近的位置以凹陷的方式弯曲。这样,通过使触摸位置附近的位置凹陷,如图15B所示,能够将手指引导至操作按钮的位置。
在步骤S201中判定为手指是滑动中的情况下,Bucom223判定触摸位置是否为触摸操作装置112或215的端部位置(步骤S205)。另外,触摸操作装置112是沿着镜框而形成的,因此在镜框的周向上不存在端部。因此,在步骤S205中判定为触摸位置并非端部位置。
在步骤S205中判定为触摸位置是端部位置的情况下,Bucom223结束图13的处理。在步骤S205中判定为触摸位置并非端部位置的情况下,Bucom223指示Lucom108或压电体控制电路218使位于与触摸位置相邻的位置、且与手指的滑动方向侧相邻的位置的振动部115或217鼓起(步骤S206)。Lucom108通过压电体控制电路116向对应的信号电极施加电压。或者,压电体控制电路218向对应的信号电极施加电压。由此,如图16所示,触摸位置附近的位置以鼓起的方式弯曲。这样,通过使触摸位置附近的位置鼓起,能够在使用者进行滑动操作时向手指提供操作感。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在形成于触摸操作装置中的振动部的每个部分上形成信号电极,能够使振动部按照每个部分进行弯曲。由此,能够使触摸操作装置上的任意的位置独立于其他位置而进行弯曲。由此,能够直接地对使用者的手指提供触感。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2片电极之间隔着聚乳酸层来构成振动部。由于聚乳酸层是透明材质的,因此,即使在显示部213上形成有振动部,也能够降低影响显示部213的显示的可能性。此外,通过将D体聚乳酸层和L体聚乳酸层层叠,能够增大弯曲位移。
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聚乳酸层构成了振动部,但这仅是一例,不是必须使用聚乳酸层来构成压电元件。此外,也可以将多个压电体配置成阵列状来构成振动部。图17是通过多个压电体的阵列来构成振动部的情况下的结构例。图17的振动部是如下构成的:将多个压电体24排列成阵列状,并用信号电极22(实际上信号电极之间被绝缘)和接地(GND)电极26夹住各个压电体24。这样的结构也能够使触摸操作装置的任意的位置独立于其他位置而进行弯曲。
此外,上述的例子将施加到振动部的电压设为正负这2种电压。与此相对,也能够向振动部施加3种以上的电压。通过增加能够施加到振动部的电压的种类,例如能够根据操作按钮的内容来变更弯曲位移量等。
[第2实施方式]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具有第2实施方式的触摸操作装置的相机1在结构上应用图2的结构。因此,省略对结构的说明。图18A和图18B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相机1的主要动作的流程图。图18A和图18B的动作由Bucom223作为主体进行控制。此外,例如在相机1的电源被接通时开始图18A的动作。
在开始图18A的动作后,Bucom223判定相机1的动作模式是否为拍摄模式(步骤S301)。在步骤S301中判定为动作模式为拍摄模式的情况下,Bucom223使显示部213进行实时取景显示(步骤S302)。在进行显示部213上的实时取景显示后,Bucom223根据眼睛传感器231的检测结果,判定使用者是否在观察取景器显示部229(步骤S303)。在步骤S303中判定为没有观察取景器显示部229的情况下,Bucom223结束取景器显示部229上的实时取景显示(步骤S304)。此外,在步骤S303判定为在观察取景器显示部229的情况下,Bucom223使取景器显示部229进行实时取景显示(步骤S305)。在进行取景器显示部229上的实时取景显示后,Bucom223结束显示部213上的实时取景显示(步骤S306)。
在实时取景显示后,Bucom223根据触摸检测部216的检测结果,判定使用者是否对显示部213的显示画面内进行了触摸(步骤S307)。在步骤S307中判定为使用者对显示部213的显示画面内进行了触摸的情况下,Bucom223判定是否已经进行了用于振动部控制的对象物的指定(步骤S308),后面详细说明该振动部控制。
在步骤S308中判定为已经指定了对象物的情况下,Bucom223进行振动部控制(步骤S309)。后面详细说明振动部控制。
在步骤S308中判定为未指定对象物的情况下,Bucom223判定触摸操作装置215的动作模式是否成为了对象物指定模式(步骤S310)。第2实施方式的相机1包含触摸释放模式和对象物指定模式作为实时取景显示中的触摸操作装置215的动作模式。触摸释放模式是根据使用者对触摸操作装置215的触摸操作来执行拍摄的模式。另一方面,对象物指定模式是用于由使用者使用触摸操作装置215来指定对象物的模式。这些动作模式例如是通过未图示的菜单画面上的触摸操作来设定的。
在步骤S310中判定为触摸操作装置215的动作模式并非对象物指定模式、即是触摸释放模式的情况下,Bucom223执行拍摄和图像记录动作(步骤S311)。在拍摄动作后,Bucom223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319。
在步骤S310中判定为是对象物指定模式的情况下,Bucom223判定指定模式是否为同时指定模式(步骤S312)。对象物指定模式具有同时指定模式、仅对象物指定模式、仅位置指定模式来作为指定模式。例如通过未图示的菜单画面中的触摸操作来设定这些指定模式。在步骤S312中判定为是同时指定模式的情况下,Bucom223取得由使用者触摸的位置的信息和该位置的被摄体(对象物)的信息,将所取得的位置信息和对象物信息存储在未图示的存储部中(步骤S313)。这里,对象物信息包含被摄体的名称和形状等信息。被摄体的名称例如是通过图像识别来确定的。被摄体的形状通过轮廓提取等被检测。这里,在对象物是移动体的情况下,希望进行对象物的追踪并更新位置信息。
在步骤S312中判定为并非同时指定模式的情况下,Bucom223判定指定模式是否为仅对象物指定模式(步骤S314)。在步骤S314中判定为是仅对象物指定模式的情况下,Bucom223将用于使使用者指定对象物的菜单画面显示在显示部213中(步骤S315)。图19是示出菜单画面的例子的图。使用者从显示在菜单画面上的对象物的一览中触摸期望的对象物的项目。接收到触摸操作,Bucom223从由实时取景显示中得到的图像数据中搜索由使用者触摸的项目的对象物(步骤S316)。对象物的搜索能够使用公知的脸检测技术和特征量检测技术等来进行。除此以外,例如当对象物为天空时,识别为位于画面上方的低对比度部分为天空。此外,也可以从特定的图像数据库读出重要图像的特征,并通过与该重要图像的比较来搜索对象物。在是专用的设备的情况下,能够自动地设定重要图像的可能性较高。例如,针对车载用设备,能够将迎面而来的车(即汽车)或步行者(即人)的图像作为重要图像。此外,能够针对产业用设备将断裂或断线的图像作为重要图像,针对医疗用设备将病变的图像作为重要图像。这些重要图像也可以和文本或声音关联起来。在对象物的搜索后,Bucom223将搜索到的对象物在触摸操作装置215上的位置信息和对象物信息存储在未图示的存储部中(步骤S317)。
在步骤S314中判定为并非仅对象物指定模式、即是仅位置指定模式的情况下,Bucom223将使用者的触摸位置的信息存储在未图示的存储部中(步骤S318)。此处的仅位置指定模式是能够指定点的模式。也可以不仅能够指定位置还能够指定范围。该情况下,例如图20所示,在检测到使用者用手指轻扫了图示箭头A所示的范围的情况下,Bucom223将该范围的位置信息存储在未图示的存储部中。
接着,Bucom223根据来自麦克风234的信号,判定是否输入了使用者的声音(步骤S319)。在步骤S319中判定为不存在声音输入的情况下,Bucom223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323。在步骤S319中判定为存在声音输入的情况下,Bucom223取入声音数据,对所取入的声音数据的内容进行识别(步骤S320)。当所识别出的声音数据的内容与预先登记的对象物的名称(也可以是颜色或形状等)一致时,Bucom223从由实时取景显示中得到的图像数据中搜索所识别出的对象物(步骤S321)。在对象物的搜索后,Bucom223将搜索到的对象物在触摸操作装置215上的位置信息和对象物信息存储在未图示的存储部中(步骤S322)。
接着,Bucom223判定使用者是否进行了拍摄操作(步骤S323)。拍摄操作例如是操作部225的释放按钮2251的按压操作。在步骤S323中判定为未进行拍摄操作的情况下,Bucom223将处理返回步骤S301。在步骤S323中判定为进行了拍摄操作的情况下,Bucom223执行拍摄和图像记录动作(步骤S324)。在拍摄和图像记录动作后,Bucom223判定当前是否存储有对象物的信息和位置信息中的至少任意一方(步骤S325)。在步骤S325中判定为对象物的信息和位置信息均未存储、即未进行对象物的指定的情况下,Bucom223将处理返回步骤S301。
在步骤S325中判定为存储有对象物的信息和位置信息中的至少任意一方的情况下,Bucom223将所存储的对象物的信息或位置信息追加到步骤S324中所记录的图像文件中(步骤S326)。然后,Bucom223将处理返回步骤S301。
在步骤S301中判定为动作模式并非拍摄模式的情况下,Bucom223判定动作模式是否为再现模式(步骤S327)。在步骤S327中判定为动作模式并非再现模式时,Bucom223将处理返回步骤S301。在步骤S327中判定为动作模式是再现模式的情况下,Bucom223进行再现模式的处理(步骤S328)。后面对再现模式的处理详细说明。
图21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振动部控制的处理的流程图。振动部控制的处理是根据使用者触摸的位置与对象物的位置之间的位置关系对使用者的手指提供触觉刺激的处理。在图21中,Bucom223判定当前是否存储有对象物的信息和位置信息双方(步骤S401)。在步骤S401中判定为存储有对象物的信息和位置信息双方的情况下,即在仅位置指定模式以外还进行了指定的情况下,Bucom223判定存储的对象物的位置与触摸位置是否是相同的位置(步骤S402)。这里,如果两者的位置差在容许范围内则认为是相同的位置。
在步骤402中判定为存储的对象物的位置与触摸位置是相同的位置的情况下,如图22所示,Bucom223使振动部217中的与触摸位置的检测点对应的部分振动(步骤S403)。然后,Bucom223结束图21的处理。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当使用者如图23所示例如利用声音来指定对象物“天空”并触摸了天空的部分时,对手指提供振动刺激。由此,使用者即使不观察显示部213的显示也能够知道手指触摸到了自己预先指定的对象物的位置、即画面内的对象物的位置。因此,使用者能够马上判断出自己指定的对象物在那里,不需要一次一次地确认画面也能够安心地进行拍摄,即使没有指定,也能够利用视觉以外的手段来确认应该注意的对象物在那里。
这里,图22是使振动部217振动的例子。与此相对,也可以使形成在镜框的周围的振动部115振动,也可以使释放按钮2251振动。即,也可以是,如果是在拍摄时使用者的手指能够触摸的部位则使其振动。此外,也可以使用基于振动的触觉刺激以外的其他的视觉以外的感觉刺激、例如基于声音的听觉刺激等其他的方法来向使用者通知对象物的位置。在用声音进行通知的情况下,Bucom223控制扬声器232发出声音。在应用于可穿戴设备的情况下,对与人体接触的部位的振动是有效的,在车载设备的情况下使方向盘产生振动,在产业设备或医疗设备的情况下,操作部件发生振动是有效的。
在步骤402中判定为存储的对象物的位置与触摸位置不是相同的位置的情况下,如图24A和图24B所示,Bucom223从与触摸位置对应的检测点起朝向对象物的位置的检测点依次使振动部217凹陷(步骤S404)。另外,凹陷量可以为固定量,也可以根据对象物的位置与触摸位置的偏移量使凹陷量变化。然后,Bucom223结束图21的处理。例如,如图25所示,在所指定的对象物是人(脸),并且使用者的触摸位置从脸的位置向右偏离了的情况下,从使用者的手指的位置起朝向左方向依次使振动部217凹陷。此外,如图26所示,在所指定的对象物是人(脸),并且使用者的触摸位置从脸的位置向上偏离了的情况下,从使用者的手指的位置起朝向下方依次使振动部217凹陷。这样,通过使从触摸位置到对象物的位置的部分依次凹陷,能够将手指引导至对象物的位置。不仅是触摸到的部位的振动,其他的部位或部件的振动,也与二维地扩展的图像对应,如果是X方向、Y方向可知的那样的振动变化方向,则能够有效地传达偏移的信息。将其置换为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并进行振动的方法也是有效的。通过这样的努力,不目视也能够认识到发生了偏离。当然,也可以根据方向和偏离的状况来变更振动。也可以越近则振动越强、越远则振动越弱,或根据Y方向偏离和X方向偏离来改变振动模式。此外,可以是利用声音进行辅助,也可以通过不用观察画面即可的发光模式等进行辅助。
这里,图24A和图24B是使振动部217振动的例子。与此相对,也可以使振动部115振动。该情况下,也可以预先将偏离的方向和振动部分关联起来。例如,在使用者的触摸位置从脸的位置向右偏离了的情况下,使镜框的右侧部分振动,在使用者的触摸位置从脸的位置向上偏离了的情况下,使镜框的上侧部分振动。
在步骤S401中判定为未存储对象物的信息和位置信息双方的情况下,即在仅位置指定模式下进行了指定的情况下,Bucom223判定存储的位置与对象物的位置是否为相同的位置(步骤S405)。这里,如果两者的位置差在容许范围内则认为是相同的位置。此外,对象物为预先决定的对象物。在步骤S405的判定中,从图像数据中搜索所决定的对象物并将其位置与存储位置进行比较。
在步骤S405中判定为存储的位置与对象物的位置是相同的位置的情况下,Bucom223与图22同样地,使振动部217中的与触摸位置的检测点对应的部分振动(步骤S406)。然后,Bucom223结束图21的处理。这样,使用者不观察显示部213的显示也能够知道对象物位于预先指定的位置。此外,在没有振动的情况下,表示对象物不在所指定的位置上。此时,期待使用者不观察显示部213的画面,而一边目视对象物一边移动相机1,使得对象物来到特定的位置。由此,例如在相机1中设定的视场角较窄、在显示画面上无法确认对象物的情况下,也能够正确地将对象物收入到显示画面内来进行拍摄。
此外,不需要限定为拍摄用的对象物。本实施方式的技术也可以应用于专用的观察设备。在这样的专用的观察设备的情况下,也可以自动地设定对象物,并判定所设定的对象物是否位于画面内。作为这样的对象物,在车载用设备的情况下相当于迎面而来的汽车或步行者,在产业用设备的情况下相当于断裂或断线,在医疗用设备的情况下相当于病变的图像等。这些对象物的图像特征也可以与文本或声音关联起来,而能够指定。此外,也可以不是判定能否拍摄对象物,而仅是单纯地判定对象物是否进入到图像范围内。
在步骤S406中可以使形成在镜框的周围的振动部115振动,也可以使释放按钮2251振动。即,也可以是,如果是在拍摄时使用者的手指能够触摸的部位则使其振动。此外,也可以使用振动部217的振动以外的声音等其他方法来向使用者通知对象物的位置。
在步骤405中判定为存储的对象物的位置与对象物的位置不是相同的位置的情况下,Bucom223从触摸位置起朝向存储位置与对象物位置的偏离方向,依次使振动部217凹陷(步骤S407)。另外,凹陷量可以设为固定量,也可以根据对象物的位置与触摸位置的偏离量来使凹陷量变化。然后,Bucom223结束图21的处理。这里,在步骤S407中也可以使振动部115振动。该情况下,也可以预先将偏离的方向和振动部分关联起来。例如,在使用者的触摸位置从脸的位置向右偏离了的情况下,使镜框的右侧部分振动,在使用者的触摸位置从脸的位置向上偏离了的情况下,使镜框的上侧部分振动。
图27是示出再现模式的处理的流程图。在本实施方式中,不仅在拍摄模式时进行振动部控制,在再现模式时也进行振动部控制。
在再现模式时,Bucom223将记录介质219中所记录的图像文件的一览显示在显示部213中(步骤S501)。接着,Bucom223判定是否由使用者进行了图像文件的选择(步骤S502)。在步骤S502中判定为未进行图像文件的选择的情况下,Bucom223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519。
在步骤S502中判定为进行了图像文件的选择的情况下,Bucom223对由使用者选择的图像文件进行再现(步骤S503)。图像文件的再现后的步骤S504~S518的处理是在步骤S307~322中说明的对象物的指定和振动部控制的处理。因此省略说明。但是,在图27中,不再有与拍摄有关的处理。具体而言,不再有步骤S311的拍摄和图像记录处理、以及步骤S318的仅位置指定模式。
振动部控制的处理和对象物的指定后,Bucom223判定是否由使用者指示了再现模式的结束(步骤S519)。例如,在切换了动作模式的情况下,判定为指示了再现模式的结束。在步骤S519中判定为未指示再现模式的结束的情况下,Bucom223判定是否由使用者进行了变更图像的指示(步骤S520)。例如,在指示了再现中的图像的再现结束的情况下,判定为进行了变更图像的指示。在步骤S520中判定为进行了变更图像的指示的情况下,Bucom223将处理返回步骤501。此外,在判定为未进行变更图像的指示的情况下,Bucom223将处理返回步骤503。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根据使用者的触摸位置与预先指定的对象物的位置之间的位置关系使压电元件弯曲或振动,由此对使用者的手指提供触觉刺激。由此,使用者即使不观察显示部213的显示画面或者不具有特别的知识,也能够识别图像内的对象物的位置。
这里,例如如果是基于声音的对象物指定,则不需要由显示部213或取景器显示部229进行图像的显示。即,即使没有显示部213或取景器显示部229,如果进行了触摸传感器的检测点的位置与图像的各位置之间的关联,则也能够进行与图21相同的振动部控制。这里,详细地对进行振动、位置传感、透射性、挠性、成型性优异的聚乳酸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不必说,即使组合其他多种材料也能起到同样的效果。至于聚乳酸,虽然变更振动位置也较简单,但是,通过努力使触摸面板整体进行运动也是能够应对的。
[第3实施方式]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具有第3实施方式的触摸操作装置的相机1在结构上应用图2的结构。因此,省略对结构的说明。图28A和图28B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相机1的主要动作的流程图。
Bucom223执行相机1的系统起动时的初始化处理(步骤S601)。在该步骤S601中,进行例如将记录中标志设为关闭(OFF)(进行初始化)的处理。记录中标志是表示是否为动态图像的记录中的标志,在为打开(ON)的情况下,表示是动态图像的记录中,在为关闭(OFF)的情况下,表示并非动态图像的记录中。
在步骤S601中进行了系统起动时的初始化处理后,Bucom223进行与相机主体200连接的更换镜头100等附件的检测(步骤S602)。接着,Bucom223进行再现按钮等操作部225的操作状态的检测(步骤S603)。
接着,Bucom223控制各部执行实时取景显示(步骤S604)。接着,Bucom223判定是否为振动显示模式(步骤S605)。振动显示模式是通过振动部217的振动向使用者传递正在显示部213中所显示的图像内的被摄体的信息的模式。例如由使用者对操作部225进行操作,来进行是否使用振动显示模式的设定。
在将步骤S605分支为“是”的情况下,Bucom223进行振动显示模式的处理(步骤S606)。后面对振动显示模式的处理进行详细说明。另一方面,在将步骤S605分支为“否”的情况下,Bucom223跳过步骤S606的处理。
接着,Bucom223判定是否按下了操作部225中的再现按钮(步骤S607)。在将步骤S607分支为“是”的情况下,Bucom223进行再现处理(步骤S608)。
在执行再现处理后或者将步骤S607分支为“否”的情况下(未按下再现按钮的情况下),Bucom223判定是否按下了动态图像按钮(步骤S609)。
在将步骤S609分支为“是”的情况下(按下了动态图像按钮的情况下),Bucom223使记录中标志反转(步骤S610)。这里,在每次按下动态图像按钮时,交替地反复进行动态图像拍摄开始的指示和动态图像拍摄结束的指示。因此,在步骤S610中,Bucom223在记录中标志为关闭(OFF)的情况使记录中标志反转为打开(ON),在是打开(ON)的情况下,使记录中标志反转为关闭(OFF)。
在步骤S610中使记录中标志反转后,或者在将步骤S609分支为“否”的情况下(没有按下动态图像按钮的情况下),Bucom223判定是否为动态图像记录中(步骤S611)。如果记录中标志为打开(ON),则是动态图像记录中,因此在本例中,根据记录中标志是否为打开(ON)来判定是否为动态图像记录中。
在将步骤S611分支为“否”的情况下(并非动态图像记录中的情况下),Bucom223判定是否半按下了释放按钮2251(换言之,第一释放开关是否从断开成为了接通)(步骤S612)。这里,步骤S612中的判定是判定第一释放开关是否从断开变化成接通。因此,例如在维持了第一释放开关的接通状态的情况下,步骤S612被分支为“否”。
在将步骤S612分支为“是”的情况下(第一释放从断开变化为了接通的情况下),Bucom223进行AE处理(步骤S613)。接着,Bucom223执行AF处理(步骤S614)。
在将步骤S612分支为“否”的情况下(第一释放开关没有从断开转变为接通的情况下),Bucom223判定是否全部按下了释放按钮(换言之,第二释放开关是否从断开变为了接通)(步骤S615)。
在将步骤S615分支为“是”的情况下(第二释放开关成为了接通的情况下),Bucom223执行静态图像拍摄处理(步骤S616)。在执行了静态图像拍摄处理后,Bucom223使图像处理部210对经由摄像元件204得到的图像数据执行图像处理(步骤S617)。然后,Bucom223使图像压缩解压缩部211对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进行压缩处理,将压缩处理后的图像数据作为静态图像的图像文件记录在记录介质219中(步骤S618)。
在将步骤S611分支为“是”的情况下(是动态图像记录中的情况下),Bucom223 执行AE处理(步骤S619)。接着,Bucom223执行AF处理(步骤S620)。在AF处理后,Bucom223执行动态图像拍摄(步骤S621)。然后,Bucom223使图像处理部210对经由摄像元件204得到的图像数据执行图像处理(步骤S622)。然后,Bucom223使图像压缩解压缩部211对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进行压缩处理,将压缩处理后的图像数据作为动态图像的图像文件记录在记录介质219中(步骤S623)。在生成了动态图像的图像文件后,将所压缩的图像数据追加到之前生成的图像文件中,直到动态图像拍摄结束。
在步骤S614中的AF处理完成的情况下,在将步骤S615分支为“否”的情况下(没有全部按下释放按钮的情况下),或者在步骤S623中动图像数据的记录已经完成的情况下,Bucom223判定操作部225的电源开关是否成为了断开(步骤S624)。
在将步骤S624分支为“否”的情况下(电源开关并未断开的情况下),Bucom223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602。在将步骤S624分支为“是”的情况下(电源开关是断开的情况下),Bucom223结束图28A和图28B的处理。
图29是振动显示模式的流程图。在振动显示模式中,Bucom223根据振动部217(检测层406)的输出信号,判定使用者是否对振动部217进行了触摸(步骤S701)。在将步骤S701分支为“否”的情况下(没有触摸的情况下),Bucom223结束图29的处理。
在将步骤S701分支为“是”的情况下(存在触摸的情况下),Bucom223计算与触摸位置对应的图像的距离L0(步骤S702)。如上所述,在摄像元件204中嵌入有相位差检测像素。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通过公知的相位差法来计算每个像素的距离信息。
在计算距离L0后,Bucom223将振动部217的振动振幅p设定为与距离L0对应的振动振幅p0(步骤S703)。表示振动振幅p0与距离L0之间的关系的数据例如作为表数据而预先存储在闪存224中。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将表数据设定成,远距离时振动振幅变小、近距离时振动振幅变大。这里,虽然将表数据设定成,远距离时振动振幅变小、近距离时振动振幅变大,但是,相反,也可以将表数据设定成,远距离时振动振幅变大、近距离时振动振幅变小。
接着,Bucom223控制压电体控制电路218,以施加用于使振动部217的与触摸位置对应的振动区域产生振动振幅p0的振动所需要的驱动电压V(p)(步骤S704)。在将表数据设定成,远距离时振动振幅变小、近距离时振动振幅变大的情况下,例如图30所示,假设在近处存在花、远处存在山这样的远近同时存在的场景中,当使用者进行了触摸时,相比于触摸了与山对应的触摸区域B的情况,在触摸了与花对应的触摸区域A的情况下产生相对更大的振幅的振动。图31是对触摸了触摸区域A时的振动与触摸了触摸区域B时的振动进行比较并示出的图。
接着,Bucom223根据相位差/振幅检测电路540的输出,判定当前的振动部217的振动振幅p是否为步骤S703中所设定的振动振幅p0(步骤S705)。这里,虽然仅进行振动振幅的判定,但是,也可以针对相位进行同样的判定。
在将S705分支为“否”的情况下(振动振幅p并非振动振幅p0的情况下),Bucom223控制压电体控制电路218,使得振动振幅p成为p+(步骤S706)。在步骤S705中进行了相位的判定的情况下,在步骤S706中也进行相位的调整。
在将S705分支为“是”的情况下(在振动振幅p是振动振幅p0的情况下),Bucom223判定是否从使振动部217振动起经过了规定时间T(步骤S707)。在将步骤S707分支为“否”的情况下(经过了规定时间T的情况下),Bucom223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705。该情况下,继续使振动部217振动。在将步骤S707分支为“是”的情况下(经过了规定时间T的情况下),Bucom223结束图29的处理。
图29是实时取景显示中的处理。然而,也可以是,在再现处理或拍摄后的记录浏览显示时等也进行与图29相同的处理。但是,为了在再现处理时进行与图29相同的处理,需要预先将每个像素的距离信息记录在图像文件中。此外,在再现处理时进行振动显示模式的处理的情况下,Bucom223作为图像取得部发挥作用。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将基于与所显示的图像中的被摄体的远近对应的振动振幅的触觉刺激提供给触摸了显示该图像的显示装置的使用者的手指。由此,使用者能够时时刻刻根据视觉以外的信息掌握所显示的图像中的被摄体间的远近差异。由此,能够不过度被画面拘束而实现迅速的操作。此外,如果是同一被摄体,则大多数情况下同一距离分布在多个连续的触摸区域中。因此,通过距离的分布还能够识别大概的被摄体的形状及其配置。此外,本实施方式中例示的振动部217在小型化的同时能够得到较大的弯曲位移。因此,能够减小各个振动区域,因而还能够减小视觉上看到的图像与触觉上感觉到的图像之间的差异。由此,通过显示部的触摸能够向视觉以外的五感传递信息,能够实现盲操作。也可以发出与振动对应的声音,通过这样的努力,能够实现对无法接触部分的基于触觉的感觉的辅助、基于听觉的感觉的使用者辅助,还能够应用于非接触、非破坏方式的检查,此外,例如还可以期待能够顺利进行视觉障碍者与健全人之间的沟通。在沟通的情况下,传送这样的触觉信息,对于大量使用者的确认、远程的确认等也是有效的,该情况下,也可以将显示部和振动部设置在不同的地方。在对盲人进行拍摄的情况下,还能够实现这个人在自己的智能手机上确认自己的拍入位置这样的应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压电体控制电路218调整振动的振幅和相位,使得产生与被摄体的距离对应的振动。由此,能够无关于触摸的强度等因素,而对使用制提供与距离对应的振幅的振动。
这里,本实施方式作为一例根据被摄体的距离改变振动振幅。与此相对,也可以改变振动的频率等。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没有特别提及振动部217进行振动时的振动频率,但是,该振动频率优先设为可听频率(20Hz~20kHz)的高频域侧以上或低频域侧以下的频率。更具体而言,是15kHz以上且几百Hz以下。但是,如果振动频率过低或过高,则使用者可能感受不到振动。因此,也可以进行图32所示那样的脉冲(burst)波状的振动。如图32所示,通过分为不进行振动的期间和进行高频振动的期间,即使在以非常高的频率进行振动的情况下,也能够使使用者感受到足够的振动。
此外,也可以使被摄体距离以外的各种被摄体信息与振动振幅对应。例如,也可以根据图像内的被摄体的明亮度的差别、颜色的差异、脸的有无、被摄体的大小(轮廓形状的差别)等各种对象物的信息来改变振动振幅等。该情况下,需要设置对应的被摄体信息处理部来代替距离信息处理部209。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按照图像内的每个像素来计算作为被摄体信息的距离信息的例子。与此相对,也可以仅计算由使用者指定的特定的被摄体的被摄体信息。
这样,通过按照每个场所改变振动的种类和振幅等,不仅通过对象物判定,还通过轮廓和颜色的分布等、对象物和距离的差异来确定轮廓,使用者能够相当准确地通过触觉感知、识别所显示的内容。因此,使用者能够彻底地进行盲操作。虽然也可以是振动本身,但是,振动的差异成为知觉信息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振动部只不过是一个手段,能够替换为通过振动的差异等使得感知到边界部的知觉信号产生部、边界部触觉信息发生部或者仅是边界信息产生部。此外,除了振动本身,还有以提供触觉的刺激为目的的部分,也能够称作触觉刺激信息、触觉信息。
由此,一边通过显示部的二维分布对由对象物的图像得到的信息进行判定,一边得到纵深方向的二维的分布或三维信息、进而颜色信息的分布等,仅通过较少的手指的运动(量),就能够实现各种状况判定。如果按照实际情况仅通过触觉来判定对象物的远近感等,则需要识别例如触摸到作为背景的富士山、抚摸跟前的人的脸这样的状况。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在移动设备或一般设备的显示部上简单地确认这些状况。此外,在微观世界中,如显微镜那样针对极度小的物质,也能够得到虚拟的触觉信息,能够从实际上无法触摸到的较小物质或微小的差异而得到触觉的(或听觉的)信息。当然,在X光射线照片、CT扫描的数据或内窥镜图像那样的、将通常触摸不到的部位图像化而得到的图像中,也能够得到触觉的辅助信号、知觉辅助。
这样的图像特有的二维配置的对象物分布的信息也可以称作区域信息或分布信息,这样的分布信息可以利用距离分布、颜色分布、分析对象物的脸的有无、轮廓、对比度、明暗、等级(グラデュエーション)等而得到。此外,针对字符读取结果或编码化后的信息,也可以触摸并以易于理解的方式进行放大、翻译、转换显示。
也可以利用如下功能:即使实际不能拍摄,也利用GPS信息等将隐藏在云中的看不到的山辅助地图像化并进行显示。这样,即使是拼图风格,只要能够二维地配置,则能够在触摸面对其进行触摸,因此能够实现各种应用。具有不管远近而能够马上在手头进行确认这样的巨大的效果。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示出数字相机作为图像设备的例子。然而,本实施方式的技术不限于数字相机,能够应用于可显示移动电话机等的图像的各种便携终端装置。此外,能够针对对象物以非接触的方式得到触觉信息,该发明在非破坏、非接触方式的图像观察中是有效的。因此,当然能够对内窥镜等观察人体的医疗用设备、检查装置、显微镜等产业设备进行应用。在对这样的设备进行应用时,能够通过信息传送而有效地掌握远程的状况。如果是车载,则不需要使驾驶员的视线固定在较小的显示部上,如果在方向盘部设置本实施方式的技术的知觉信号发生部,则例如能够确认从后方接近的車型、乘坐的人的性别和年龄、数量和位置等,还能够确认在后部座席睡着的孩子等的姿势等。还能够设想在视觉和体力衰退的高龄者用的知觉辅助装置等中的展开应用。
[第4实施方式]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具有第4实施方式的触摸操作装置的相机1在结构上应用图2的结构。因此,针对结构省略说明。
在通过相机1对被摄体进行拍摄的情况下,使用者例如用左手把持相机1,将相机1朝向被摄体存在的方向,以使被摄体进入相机1的拍摄范围内。然后,在被摄体进入了拍摄范围内时,使用者对释放按钮进行按压操作。由此进行被摄体的拍摄。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将被摄体引导至拍摄范围内,在例如用左手把持相机1的状态下,例如将右手的手指配置在相机1与被摄体之间的拍摄范围内,将右手的手指作为被摄体进入拍摄范围内的指标。相反,也可以是,在例如用右手把持相机1的状态,例如将左手的手指配置在相机1与被摄体之间的拍摄范围内,将该左手的手指作为被摄体进入拍摄范围内的指标。
即,如图33所示,使用者用左手HL把持相机1,并且,用该左手HL操作摄影镜头101,例如对鸟类的被摄体Q进行对焦。另外,被摄体Q不限于鸟类,可以将花、风景、人、建筑物、车辆等所有物体作为对象,此处举出鸟类作为一例进行说明。
在该状态下,例如使用者使右手手指HR侵入相机1与被摄体Q之间的拍摄范围内。此时,通过将右手手指HR配置在鸟类的被摄体Q应该进入到相机1的拍摄范围内的位置,由此鸟类的被摄体Q进入拍摄范围内。或者也可以是,使用者先将右手手指HR配置在鸟类的被摄体Q应该进入到相机1的拍摄范围内的位置,然后,将相机1配置成,使得鸟类的被摄体Q穿过右手手指HR而进入到拍摄范围内。
此时的相机1对鸟类的被摄体Q和右手手指HR一起进行拍摄,因此,在显示部213中例如显示拍摄了鸟类的被摄体Q和右手手指HR而得到的实时取景图像D1。相机1在判定为右手手指HR进入了拍摄范围内时,通过振动通知该情况。例如图33所示,在更换镜头100中产生该振动。另外,在实时取景图像D1中,为了方便,也使用标号HR表示右手手指HR。
图34示出由使用者U进行拍摄的周围环境较暗的状况。如果是该状况,相机1例如向前方照射如点光等那样的微弱的光F,对例如右手手指HR进行照明。通过该微弱的光F的照明,在显示部213中显示例如对鸟类的被摄体Q和右手手指HR一起拍摄而得到的实时取景图像D1。此时,相机1产生振动,用于通知右手手指HR进入了拍摄范围内。
在相机1中,振动产生的部位与进入拍摄范围内的右手手指HR的方向对应。例如在图35中,右手手指HR从显示部213中显示的图像的右缘进入。该情况下,如图36所示,最好与右手手指HR进入的右缘相同地在更换镜头100的右侧产生生振动。另外,在右手手指HR从右缘进入的情况下,也可以分别在更换镜头100的左右侧产生振动。
在图37中,右手手指HR从显示部213中显示的图像的上缘进入。该情况下,如图38所示,最好与右手手指HR进入的上缘相同地在更换镜头100的上侧产生振动。另外,在右手手指HR从上缘进入的情况下,也可以分别在更换镜头100的上下侧产生振动。
不限于分别在更换镜头100的左右上下侧产生振动,也可以如图39所示在主体200的上侧产生振动,并如图40所示在主体200的左侧产生振动。这些图39和图40是通过使用者的左手把持相机1,并触摸了形成在显示部213上的触摸操作装置215的状态。这样,触摸了触摸操作装置215的状态例如根据触摸面积是否为预先设定的面积、例如1cm2以上来判定。
接着,根据图41A和图41B所示的流程图来说明具有本实施方式的触摸操作装置的相机。Bucom223判定是否是拍摄模式(步骤S801)。该判定的结果为拍摄模式时,Bucom223将从摄像元件204输出的与鸟类的被摄体Q的被摄体像对应的图像信号输入到图像处理部210。图像处理部210对该图像信号进行图像处理,取得实时取景用的图像数据。Bucom223根据所取得的实时取景用的图像数据控制显示驱动器214,将实时取景图像D1显示在显示部213中。在显示该实时取景图像D1时,如果被摄体Q的周围环境比预先设定的明亮度暗,则Bucom223对发光部236送出发光指令。发光部236接收到该发光指令后,间隙性地照射辅助光,对被摄体Q进行照明。
Bucom223根据来自眼睛传感器231的传感器信号,判定使用者是否正在观察取景器显示部229(步骤S803)。如果该判定结果为没有正在观察取景器显示部229,则Bucom223使显示部213打开并使其显示实时取景图像D1,并且将取景器显示部229关闭(步骤S804)。另一方面,如果使用者正在观察取景器显示部229,则Bucom223使显示部213关闭,并且使取景器显示部229打开,使其显示实时取景图像D1(步骤S805)。
Bucom223判定是否设定为了触摸释放(步骤S806)。如果该判定结果为设定为了触摸释放,则Bucom223从触摸检测部216的输出中检测出使用者的触摸时,例如进行鸟类的被摄体Q的拍摄,并将该图像数据记录在记录介质219中(步骤S807)。
另一方面,如果未设定为触摸释放,则Bucom223判定在相机1的拍摄范围、例如实时取景图像D1的缘部是否有变化、即实时取景图像D1的缘部的浓淡等级是否有变化(步骤S808)。该判定是判定在相机1与被摄体Q之间的拍摄范围内是否有任何的物体、例如右手手指HR侵入。在该判定中,也可以判定是否从画面外侵入细长的棒状的物体。
如果该判定结果为在实时取景图像D1的缘部有浓淡等级的变化,则Bucom223根据来自拍摄范围外的图像数据变化来识别使用者的手指部。因此,Bucom223根据图像数据的浓淡等级的变化,判定侵入的物体是否具有前端部,并且,是否是从实时取景图像D1的缘部起连续的棒状形状的物体,并且该棒状形状的物体的行进方向是否朝向实时取景图像D1的中央部(步骤S809)。在该判定中,判定从拍摄范围外侵入的物体是否为棒状形状的物体。这是判定是否在拍摄范围内进入了例如使用者的右手手指HR。
如果该判定结果为,具有从实时取景图像D1的缘部起连续、且棒状形状的浓淡等级的变化,则Bucom223判定是否出现多个具有该棒状形状的物体(步骤S810)。或者,也可以根据来自拍摄范围外的图像数据变化来识别使用者的手指部。也可以判定是否例如使用者的右手的多个手指HR进入了在拍摄范围内。也可以任意组合这些判定中的多个。
如果该判定结果为例如使用者的右手的多个手指HR已经进入,Bucom223判定是否触摸面积为预先设定的触摸面积、例如1cm2以上(步骤S811)。如果该判定结果为触摸面积为预先设定的触摸面积以下,则Bucom223判定为是如图33所示的如下状态:使用者用左手HL把持相机1,并且用左手HL操作更换镜头100,对例如被摄体Q进行对焦的状态。然后,Bucom223判定是否从实时取景图像D1的左侧或右侧的缘部进入了使用者的右手的多个手指HR(步骤S812)。当该判定结果为,判定为如图35所示从实时取景图像D1的左右侧的缘部进入了使用者的右手的多个手指HR时,Bucom223向Lucom108通知如图35所示在更换镜头100的左侧或右侧,使用者的右手手指HR进入到拍摄范围内。Lucom108接收到该通知后指示压电体控制电路116使设于更换镜头100的外周面的振动部115的与左右两侧对应的部分振动。压电体控制电路116接收到该指示后,使振动部115的与左右两侧对应的部分振动(步骤S813)。此时,也可以利用扬声器232产生声音来进行通知。
此外,当判定结果为,判定为如图37所示使用者的右手的多个手指HR从实时取景图像D1的上侧的缘部进入时,Bucom223向Lucom108通知如图38所示在更换镜头100的上侧或下侧,使用者的右手手指HR进入到拍摄范围内。Lucom108接收到该通知后,指示压电体控制电路116使设于更换镜头100的外周面的振动部115的与上下两侧对应的部分振动。压电体控制电路116接收到该指示后,使振动部115的与上下两侧对应的部分振动(步骤S814)。
步骤S811中的判定结果为,触摸面积为预先设定的触摸面积以上时,Bucom223判定为是如下状态:如图39或图40所示,在使用者通过左手把持相机1,并且触摸着触摸操作装置215的状态下,对被摄体Q进行对焦的状态。
Bucom223判定是否使用者的右手的多个手指HR从实时取景图像D1的上侧或下侧的缘部中的任意一侧进入(步骤S815)。当使用者摆出将相机1朝向被摄体(例如,用单手,或者戴在身上)的姿势并将另一只手的手指伸出时,手指从拍摄范围外伸出,因此,也可以利用该方法,根据来自拍摄范围外的图像数据变化来识别使用者的手指部。这不需要限定为手指,也可以表现为特定的指标像。
当该判定结果为,判定为使用者的右手的多个手指HR从实时取景图像D1的上侧或下侧进入时,Bucom223判定是否使用者的右手的多个手指HR从实时取景图像D1的上侧进入(步骤S816)。当该判定结果为,判定为使用者的右手的多个手指HR从实时取景图像D1的上侧进入时,向压电体控制电路218通知如图39所示在相机1的主体200的上侧,使用者的右手手指HR进入到拍摄范围内。压电体控制电路218接收到该通知后,使振动部217的与上侧对应的部分振动(步骤S817)。
与此相对,当判定为使用者的右手的多个手指HR从实时取景图像D1的下侧进入时,Bucom223向压电体控制电路218通知在相机1的主体200的下侧使用者的右手手指HR进入到拍摄范围内。压电体控制电路218接收到该通知后,使振动部217的与下侧对应的部分振动(步骤S818)。
此外,当步骤S815中的判定结果为,判定为使用者的右手的多个手指HR未从实时取景图像D1的上侧或下侧的缘部的任意一侧进入时,Bucom223判定是否使用者的右手的多个手指HR从实时取景图像D1的左侧进入(步骤S819)。当该判定结果为,判定为使用者的右手的多个手指HR从实时取景图像D1的左侧进入时,Bucom223向压电体控制电路218通知如图40所示在相机1的主体200的左侧,使用者的右手手指HR进入到拍摄范围内。压电体控制电路218接收到该通知后,使振动部217的与左侧对应的部分振动(步骤S820)。
与此相对,当判定为使用者的右手的多个手指HR从实时取景图像D1的右侧进入时,Bucom223向压电体控制电路218通知在相机1的主体200的右侧,使用者的右手手指HR进入到拍摄范围内。压电体控制电路218接收到该通知后,使振动部217的与右侧对应的部分振动(步骤S821)。
这里,可以根据坐标来判定画面内外的边界部,也可以与图像的轮廓等同样地判定画面内外的边界部。如果能够检测指标的图像与该边界部相接或重叠的状态,则能够将该结果通知给使用者。也可以是,设为能够判定图像信息的变化部的变化方向(与边界垂直的方向)和无变化的方向(边界延续的方向),根据指标前端如何接触来变更通知结果。由此,能够在画面边界中进行跟踪或搜索。
然后,Bucom223判定是否进行了拍摄操作(步骤S822)。在该判定中,当进行了拍摄操作时,Bucom223进行例如鸟类的被摄体Q的拍摄,并将其图像数据记录在记录介质219中(步骤S823)。
在步骤S801中判定为并非拍摄模式时,Bucom223判定是否为再现模式(步骤S824)。如果是再现模式,则Bucom223读出记录介质219中所记录的图像数据,将表示该图像数据的图像显示在显示部213中(步骤S825)。Bucom223判定是否要变更进行再现的图像数据(步骤S826)。在被输入变更的指示后,Bucom223变更从记录介质219中读出的图像数据,将表示变更后的图像数据的图像显示在显示部213(步骤S827)。如果步骤S824的判定结果为并非再现模式,则Bucom223进行其他的通信等的模式的动作(步骤S828)。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根据图像数据的浓淡等级的变化,判定例如使用者的右手手指HR进入的拍摄范围的缘部、即是图像数据的左右侧、上下侧中的哪侧,进而详细地判定是图像数据的左侧、右侧、上侧或下侧中的哪侧。然后,在与图像数据的缘部的部位对应的更换镜头100或主体200的部位,例如在与图像数据的左侧、右侧、上侧或下侧中的任意一侧对应的更换镜头100的左右侧或上下侧、或者主体200的左右侧或上下侧中产生振动,作为通知部的动作。或者,通过扬声器232产生声音。
由此,在进行拍摄的周围环境明亮、例如太阳光直接照射到显示部213这样的显示部213的画面耀眼的状态,显示部213中显示的图像本身的亮度较高的状态,另一方面,进行拍摄的周围环境较暗、显示部213中显示的图像也较暗的状态,或者显示部213中显示的图像本身的亮度较低的状态等无法确认显示部213中显示的图像的周围环境下,也能够识别出鸟类等被摄体Q进入到拍摄范围内并对该被摄体Q进行拍摄。
此外,根据使用者的右手手指HR进入的拍摄范围的缘部的部位、例如图像数据的左侧、右侧、上侧或下侧中的任意一侧,在更换镜头100的左右侧或上下侧、或者主体200的主体的左右侧或上下侧中产生振动,因此能够识别使用者的右手手指HR的进入和进入的方向。由此,在使用者的右手手指HR进入后,容易把握对释放按钮进行按压操作的时机。
此外,不仅通过振动,还通过声音进行通知,由此,能够可靠地使使用者认知到被摄体Q进入到拍摄范围内。
如果是如图33所示用于操作更换镜头100的把持状态,则使设于更换镜头100的外周面的振动部115产生振动,并且,如果是如图39或图40所示触摸显示部213并进行把持的状态,则使主体200的对应的部分产生振动,因此使用者能够从与把持相机1的状态对应的部位感受到振动。由此,能够根据相机1的把持状态,可靠地通知被摄体Q进入到拍摄范围内。
[第5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相机1的结构基本上与图2所示的结构相同。但是,在第5实施方式中,如图42所示,在主体200的正面左侧设置有振动部217a。该振动部217a在主体200的正面左侧产生振动。该振动部217a与第4实施方式相同,例如在判定为使用者的右手手指HR等进入到拍摄范围内时进行振动。振动部217a的结构与振动部217相同。
此外,如图43所示,在主体200的背面右侧设置有振动部217b。该振动部217b在主体200的背面右侧产生振动。该振动部217b也与第4实施方式相同,例如在判定为使用者的右手手指HR等进入到拍摄范围内时进行振动。
这些振动部217a、217b设置在使用相机1时由使用者的手所把持的位置、即与把持部对应的部位。如图42所示,振动部217a设置在例如用使用者的右手把持相机1的位置。如图43所示,振动部217b设置在例如用使用者的右手对释放按钮2251进行按压操作的状态下把持相机1的位置。
在第5实施方式中,振动部217a、217b具有例如当使用者的右手手指HR等进入到拍摄范围内时的振动模式即第1振动模式P1,和当在图像数据中使用者的右手手指HR等接触到鸟类或人等被摄体Q时的振动模式即第2振动模式P2。这些第1振动模式P1和第2振动模式P2被设定为彼此不同的模式,例如不同的振动长度、频率、大小等。
具体而言,如图44所示,使用者使左手手指HL侵入到相机1与人即被摄体Q之间的拍摄范围内,将该左手手指HL配置在人即被摄体Q应该进入到相机1的拍摄范围内的位置。此时,振动部217a或217b以第1振动模式P1进行振动。
当左手手指HL进一步向拍摄范围内进入时,该左手手指HL如图45所示在图像数据中与人即被摄体Q接触。此时,振动部217a或217b以第2振动模式P2进行振动。
此外,也可以是,根据例如图像数据中的使用者的右手手指HR是否接触到被摄体Q即人的脸部,或者是否接触到脸部下方的人体的轮廓的判定结果,来将振动部217a、217b的振动模式设定为其他的振动模式P3、P4等。
不限于通过多个振动模式进行振动,也可以将通过扬声器232发出的声音的内容设定为多个种类。例如,声音的内容只要是例如通知使用者的右手手指HR等指标进入到拍摄范围内的内容即可,例如可以连续地或断续地产生规定频率的声音,具体而言,可以产生声音“脸部已经进入”、“脸部下方的人体的轮廓”等。
接着,根据图46A和图46B所示的流程图对第5实施方式的相机1的动作进行说明。另外,对与图41所示的流程图相同的步骤的部分赋予相同步骤的号码,省略其详细说明。
如图44所示,使用者要通过相机1对作为被摄体Q的人进行拍摄。Bucom223根据图像数据的浓淡等级的变化,判定是否是具有前端部并且从实时取景图像D1的缘部起连续的棒状的形状的区域,并且该棒状形状的区域的行进方向朝向实时取景图像D1的中央部(步骤S809)。当然,也可以利用像来检测从画面外侵入的物体的前端。
如果该判定结果为,是具有前端部并且从实时取景图像D1的缘部起连续的棒状形状的区域、并且行进方向朝向实时取景图像D1的中央部,则Bucom223根据实时取景图像D1的信息,来判定具有前端部并且从实时取景图像D1的缘部起连续的棒状形状、并且行进方向朝向实时取景图像D1的中央部的区域的颜色是否是特有的颜色(步骤S860)。特有的颜色是人的皮肤的颜色。即,在步骤S860中判定是否例如使用者的右手手指HR进入到拍摄范围内。这是判定在将相机1朝向被摄体摆放的状态下,从相机1的背后伸出手指的状态。因此,也可以判定手指形状的物体从拍摄范围外向图像中心伸出。
如果该判定结果为区域的颜色是特有的颜色,则Bucom223判定从实时取景图像D1的缘部进入的棒状形状的区域的长度是否达到例如实时取景图像D1的10分之1(步骤S861)。
当该判定结果为棒状形状的区域的长度达到例如实时取景图像D1的10分之1时,Bucom223判定使用者的右手的多个手指HR是否从实时取景图像D1的左侧或右侧的缘部进入(步骤S862)。当然,也可以不是多个手指。也可以是从画面的周边朝向画面中心进入的铅笔或插入棒。即能够替换成特定的指标像。如图44所示,当该判定结果为,判定为使用者的左手的多个手指HL从实时取景图像D1的左侧的缘部进入时,Bucom223向Lucom108通知在更换镜头100的左右两侧,使用者的左手手指HL进入到拍摄范围内。Lucom108接收到该通知后指示压电体控制电路116使设于更换镜头100的外周面上的振动部115的与左侧或右侧对应的部分以第1振动模式P1进行振动。压电体控制电路116接收到该指示后,使振动部115的与左侧或右侧对应的部分以第1模式P1振动(步骤S863)。
此外,当判定结果为,判定为使用者的右手的多个手指HR从实时取景图像D1的上侧或下侧的缘部进入时,Bucom223向Lucom108通知在更换镜头100的上下两侧,使用者的左手手指HL进入到拍摄范围内。Lucom108接收到该通知后指示压电体控制电路116使设于更换镜头100的外周面上的振动部115的与上侧或下侧对应的部分以第1振动模式P1振动。压电体控制电路116接收到该指示后,使振动部115的与上侧或下侧对应的部分以第1模式P1进行振动(步骤S864)。
当步骤S861中的判定结果为,棒状形状的区域的长度未达到例如实时取景图像D1的10分之1时,Bucom223例如从实时取景图像D1中根据眼部或鼻部、口部的配置位置来识别人物的脸部,并且识别脸部下方的人体的轮廓。然后,如图45所示,Bucom223根据使用者的右手手指HR的行进方向,判定使用者的右手手指HR是否接触到作为被摄体Q的人的脸部或人体的轮廓(步骤S865)。
当该判定结果为,判定为使用者的右手手指HR接触到作为被摄体Q的人的脸部或人体的轮廓时,Bucom223判定使用者的右手手指HR的行进方向是否为朝向人体的方向(步骤S866)。在该判定中,当判定为使用者的右手手指HR的行进方向是朝向人体的方向时,Bucom223向压电体控制电路218通知使用者的右手手指HR接触到作为被摄体Q的人的脸部或人体的轮廓。压电体控制电路218接收到该通知后,使振动部217a或217b以第2振动模式P2进行振动(步骤S866)。
当步骤S866中的判定结果为,判定为使用者的右手手指HR的行进方向并非朝向人体的方向时,Bucom223向压电体控制电路218通知使用者的右手手指HR不接触作为被摄体Q的人的脸部或人体的轮廓。压电体控制电路218接收到该通知后,使振动部217a或217b以第3振动模式P3进行振动(步骤S868)。
当步骤S865中的判定结果为,使用者的右手手指HR不接触作为被摄体Q的人的脸部或人体的轮廓时,Bucom223判定使用者的右手手指HR是否在与作为被摄体Q的人的轮廓垂直的方向上行进(步骤S869)。当该判定结果为,使用者的右手手指HR在与作为被摄体Q的人的轮廓垂直的方向上行进时,Bucom223向压电体控制电路218通知使用者的右手手指HR在与作为被摄体Q的人体的轮廓垂直的方向上行进。压电体控制电路218接收到该通知后,使振动部217a或217b以第4振动模式P4进行振动(步骤S870)。
如果使用者的右手手指HR未在与作为被摄体Q的人的轮廓垂直的方向上行进,则Bucom223向电体控制电路218通知使用者的右手手指HR未在与作为被摄体Q的人体的轮廓垂直的方向上行进。压电体控制电路218接收到该通知后,使振动部217a或217b以第5振动模式P5进行振动(步骤S871)。这样的轮廓等可以通过图像的对比度、颜色、浓淡度的变化、其边界的分析来进行判定。这样,如果能够检测到指标的图像的坐标与轮廓等规定图像部具有的坐标相接或重叠的状态,则能够对其结果进行通知。也可以是,设为能够判定图像信息的变化部的变化方向(与轮廓垂直的方向)和无变化的方向(轮廓延续的方向),根据指标前端如何接触来变更通知结果。由此,能够对轮廓进行跟踪或搜索。
这样,根据第5实施方式,对例如使用者的右手手指HR等进入到拍摄范围内、或者例如使用者的右手手指HR等在图像数据中接触到鸟类等被摄体Q进行判定,当使用者的右手手指HR等进入到拍摄范围内时,使振动部217a、217b以第1振动模式P1进行振动。此外,当在图像数据中使用者的右手手指HR等接触到鸟类或人物等被摄体Q时,使振动部217a、217b以第2振动模式P2进行振动。此外,根据使用者的右手手指HR的行进方向来判定使用者的右手手指HR是否接触到作为被摄体Q的人的脸部,或者是否接触到脸部下方的人体的轮廓(存在之前检测出的脸或人体的规定图像部的坐标等的拍摄结果重新与指标的图像的坐标相接或重叠的状态等),根据判定结果等将振动部217a、217b的振动模式设定为其他的振动模式P3、P4等。由此,能够起到与第4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并且,根据振动模式P3、P4等,能够不受周围环境的明亮度的影响,而识别出使用者的右手手指HR是否接触到作为被摄体Q的人物的脸部、或者是否接触到脸部下方的人体的轮廓的判定结果。
此外,根据使用者的右手手指HR进入的部位例如图像数据的左侧、右侧、上侧或下侧中的任意一侧来改变振动模式,由此,能够确认例如在图像数据的左侧与右侧之间、或者上侧与下侧之间存在被摄体Q。
此外,不仅改变振动模式,还改变从扬声器232发出的声音,由此,使用者仅听取声音就能够确认例如在图像数据的左侧与右侧之间、或者上侧与下侧之间存在被摄体Q,可以不用一直确认显示部213中显示的图像。由此,使用者通过将相机1挂在自己的脖子上并听取声音,就能够确认被摄体Q存在,能够实现容易地进行无取景器拍摄。
[第6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相机1的结构基本与图2所示的结构相同。在第6实施方式中,Bucom223在设定成再现模式并且触觉模式时,读出记录介质219中记录的图像数据,将表示该图像数据的图像显示在显示部213。在该再现模式时,Bucom2231判定在拍摄范围内移动的指标、例如由使用者的右手把持的标记等的轨迹。通过此时的判定,例如如果使用者的右手手指HR等的轨迹与所再现的图像数据存在关联性时,进行与该关联性对应的通知。
第6实施方式的相机1能够应用例如图47所示的挂在使用者的脖子上的状态、眼镜式、头部佩戴式相机。在触觉模式中,例如图48所示,Bucom223判定例如使用者的右手所把持的标记M等的轨迹,并求出该轨迹的坐标。该标记M等的轨迹的坐标将再现模式时的图像数据的例如左下的坐标作为原点G。
接着,根据流程图对本实施方式的相机1的动作进行说明。Bucom223在再现模式时读出记录介质219中记录的图像数据(步骤S901)。Bucom223判定是否设定为了触觉模式(步骤S902)。在该判定中,如果设定为了触觉模式,则Bucom223进行实时取景图像显示(步骤S903)。
Bucom223根据拍摄范围例如实时取景图像D1的缘部中是否有变化、即实时取景图像D1的缘部的浓淡等级中是否有变化,来判定特定的指标像(步骤S904)。如果该判定结果为,在实时取景图像D1的缘部存在浓淡等级的变化,则Bucom223根据图像数据的浓淡等级的变化,判定是否为具有前端部并且从实时取景图像D1的缘部起连续的棒状形状的区域、并且该棒状形状的区域的行进方向朝向实时取景图像D1的中央部(步骤S905)。在该判定中,判定例如使用者的右手手指HR是否进入到拍摄范围内。关于该手指HR的前端,也可以判定手指形状,从前端的圆形部分与从指甲朝向手指根部的直线部分离来进行判定,或者判定第1关节部,将其作为前端。摄像部的外侧由于无法检测前端,因此也可以根据具有指甲的部分的前端的圆形部分是否进入来进行判定。
当该判定结果为例如使用者的右手手指HR进入拍摄范围内时,Bucom223判定成为棒状形状的浓淡等级的变化是否在出现在多个区域,即例如是否使用者的右手的多个手指HR进入到拍摄范围内(步骤S906)。
当该判定结果为,例如使用者的右手的多个手指HR进入拍摄范围内时,Bucom223判定在实时取景图像D1中例如使用者的右手的多个手指HR的坐标(步骤S907)。即,Bucom223在触觉模式中,判定例如图48所示例如由使用者的右手把持的标记M等的轨迹,求出该轨迹的坐标。在该图中,使用者将由右手把持的标记M例如从左上方呈直线状地拉向右下方。Bucom223判定从左上方呈直线状地拉向右下方的标记M的轨迹,求出该轨迹的坐标。
Bucom223判定在步骤S901中从记录介质219读出的再现用的图像数据中,呈直线状拉出的标记M的轨迹的坐标是否与该再现用的图像数据中的对比度变化的部分的坐标相当,即是否具有关联性(步骤S908)。例如假定呈直线状地拉出的标记M的轨迹为山岳的山脊,当再现用的图像数据中拍摄的被摄体是山岳时,则呈直线状地拉出的标记M的轨迹的坐标与相当于再现用图像数据中的山岳的山脊的对比度变化的部分的坐标相当。这样的轮廓等可以通过图像的对比度、颜色、浓淡度的变化、其边界的分析来进行判定。这样,如果能够检测出指标的图像的坐标与存在轮廓等规定图像部的坐标相接或重叠的状态,则能够对其结果进行通知。也可以是,设为能够判定图像信息的变化部的变化方向(与轮廓垂直的方向)和无变化的方向(轮廓延续的方向),根据指标前端如何接触来变更通知结果。由此,能够对轮廓进行跟踪或搜索。
如果该判定结果为,标记M的轨迹的坐标与再现用的图像数据中的对比度变化部分的坐标相当,则Bucom223根据标记M的轨迹的坐标求出标记M的移动方向,判定该标记M的移动方向是否与再现用的图像数据中的对比度变化部分的方向大致垂直(步骤S909)。如果该判定结果为,标记M的移动方向与再现用的图像数据中的对比度变化部分的方向大致垂直,则Bucom223为了通知标记M的移动方向与再现用的图像数据中的对比度变化部分的方向大致垂直,而向压电体控制电路218发送用于以振动模式A产生振动的指示,并且向扬声器232发送用于产生声音模式a的声音的指示(步骤S910)。压电体控制电路218接收到该指示后,使振动部217以振动模式A进行振动。此外,扬声器232产生声音模式a的声音。
另一方面,如果标记M的移动方向不与再现用的图像数据中的对比度变化部分的方向大致垂直,则Bucom223判定标记M的移动方向是否沿着再现用的图像数据中的对比度变化部分的方向(步骤S911)。
如果该判定结果为,标记M的移动方向沿着再现用的图像数据中的对比度变化部分的方向,则Bucom223为了通知标记M的移动方向沿着再现用的图像数据中的对比度变化部分的方向,而向压电体控制电路218发送用于以振动模式B产生振动的指示,并且向扬声器232发送用于产生声音模式b的声音的指示(步骤S912)。压电体控制电路218接收到该指示后,使振动部217以振动模式B进行振动。此外,扬声器232产生声音模式b的声音。
接着,Bucom223判定是否结束再现(步骤S913)。在该判定结果为结束再现的情况下,Bucom223使图49的处理结束。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再现用的图像数据中,判定标记M的轨迹的坐标是否与再现用的图像数据中的对比度变化部分的坐标相当,即是否具有关联性,根据标记M的移动方向是否与再现用的图像数据中的对比度变化部分的方向大致垂直,来分别以不同的振动模式A或B产生振动,并分别以不同的声音模式a或b产生声音,因此,在图像数据的再现时,能够识别沿着使用者拉着的标记M的移动方向的被摄体Q。
此外,在第4至第6实施方式中,使振动部与设备一体化,但是,当然,可以是分体而能够分离的,通过通信产生振动,也可以是能够将该分离出的振动部戴在手指上。由此,能够直接将触摸图像的感觉传递给手指,能够进一步降低对视觉的依赖。能够提供盲人使用者可进行拍摄并以对其进行跟踪的方式进行确认的相机等。对象物、被摄体图像的轮廓等可以通过图像的对比度、颜色、浓淡度的变化、其边界的分析来进行判定。如果能够检测出指标的图像的坐标与存在轮廓等规定图像部的坐标相接或重叠的状态,则能够对其结果进行通知。也可以是,设为能够判定图像信息的变化部的变化方向(与轮廓垂直的方向)和无变化的方向(轮廓延续的方向),根据指标前端如何接触来变更通知结果。由此,能够对轮廓进行跟踪或搜索。
此外,声音产生部同样地也可以分离,可以为无线或有线耳机。由此,能够不影响周围的人,并使其具有助听器那样的可穿戴性。相机也如图47那样能够佩戴在胸部或头部等,使全部设备具有可穿戴性,将设备构成为能够自由地使用两手。还成为能够简单使用的视觉辅助装置。
另外,本发明除了权利要求所保护的发明以外还包含以下的发明。
(1)一种拍摄装置,其具有:
摄像部,其具有预先设定的拍摄范围,对该拍摄范围内的对象物进行拍摄;
指标判定部,其判定特定的指标像是否进入到所述拍摄范围内;
规定图像检测部,其检测所述拍摄范围内的规定图像部分;以及
通知部,当由所述指标判定部判定为所述指标像与所述规定图像部分重叠时,该通知部通知该判定出的情况。
(2)在(1)的拍摄装置中,所述指标判定部根据来自所述摄像部的拍摄范围外的图像数据变化,来识别使用者的手指部,并将其判定所述指标像。
(3)在(1)的拍摄装置中,所述规定图像检测部检测由所述摄像部取得的图像信息的变化部作为所述规定图像部分。
(4)在(1)的拍摄装置中,所述规定图像检测部能够判定图像信息的变化部的变化方向和无变化的方向,
所述通知部根据所述指标像的变化方向与图像信息的变化方向之间的关系进行通知。
(5)在(1)的拍摄装置中,所述规定图像检测部检测由所述摄像部取得的图像数据中的区域的边界部作为所述规定图像部分。
(6)一种操作装置,其具有:
摄像部,其具有预先设定的拍摄范围,对该拍摄范围内的对象物进行拍摄;
指标判定部,其判定特定的指标像是否进入到所述拍摄范围内;以及
通知部,当由所述指标判定部判定为所述指标像的前端部与所述拍摄范围内的规定图像部分重叠时,该通知部产生振动或声音信号。
(7)在(6)的操作装置中,所述指标判定部根据来自所述摄像部的拍摄范围外的图像数据变化和图像形状,来识别使用者的手指部,并将其判定为所述指标像。
(8)在(6)的操作装置中,所述规定图像检测部检测由所述摄像部取得的图像数据中的区域的边界部作为所述规定图像部分。
(9)在(6)的操作装置中,所述规定图像部分是由所述摄像部取得的图像数据内的图像信息的变化部。
(10)在(6)的操作装置中,所述通知部根据所述指标像的前端部与由所述摄像部取得的所述图像数据中的区域的边界部重叠的情况、和所述指标像的前端部与由上述摄像部取得的所述图像数据内的图像信息重叠的情况,来切换通知。
(11)一种操作装置,其具有:
摄像部,其具有预先设定的拍摄范围,对该拍摄范围内的被摄体进行拍摄;
指标判定部,其判定用于将所述被摄体引导至所述拍摄范围内的指标是否至少进入到所述拍摄范围内;以及
通知部,当由所述指标判定部判定为所述指标至少进入到所述拍摄范围内时,该通知部通知该判定出的情况。
(12)在(11)的操作装置中,所述指标判定部根据来自所述摄像部的拍摄范围外的图像数据变化,来识别使用者的手指部,判定该所识别出的手指部是否与规定图像部分重叠。
(13)在(11)的操作装置中,所述通知部至少通过振动或声音中的至少任意一方来通知所述指标至少进入到所述拍摄范围内。
(14)在(11)的操作装置中,
所述摄像部对所述被摄体进行拍摄,输出包含所述被摄体的图像数据,
所述指标判定部判定所述指标是否进入所述拍摄范围内,或者是否在所述图像数据内与所述被摄体接触,
当由所述指标判定部判定为所述指标进入到所述拍摄范围内,或者所述指标在所述图像数据中与所述被摄体接触时,所述通知部至少通过所述振动或所述声音中的任意一方进行所述通知。
(15)在(11)的操作装置中,所述指标判定部判定所述指标进入所述拍摄范围内的方向,或者所述指标在所述图像数据内与所述被摄体接触的方向,
所述通知部根据由所述指标判定部判定出的所述指标进入所述拍摄范围内的方向,或者所述指标与所述被摄体接触的方向,来变更所述声音的种类。
(16)在(11)的操作装置中,在所述被摄体的图像数据的再现时,
所述指标判定部判定在所述拍摄范围内移动的所述指标的轨迹,
当由所述指标判定部判定出的所述指标的轨迹和所述再现的所述图像数据之间具有关联性时,所述通知部进行与该关联性对应的情况的通知。
(17)一种对象物确认方法,其包含如下步骤:
对预先设定的拍摄范围内的对象物进行拍摄;
判定特定的指标像是否进入到所述拍摄范围内;
当判定为所述指标像与所述拍摄范围内的规定图像部分重叠时,通知该判定出的情况。
(18)在(17)的方法中,所述判定包含,根据来自所述拍摄范围外的图像数据变化,来识别使用者的手指部,并将其判定为上述指标像。
(19)在(17)的方法中,所述规定图像部分是通过所述拍摄取得的图像信息的变化部。
(20)一种存储有程序的非暂时性的存储介质,所述程序使计算机执行以下步骤:
使用摄像部进行拍摄;
判定特定的指标像是否进入到所述摄像部的拍摄范围内;
判定所述指标像;
判定所述指标像的前端部是否与所述拍摄范围内的规定图像部分重叠;
当判定出所述重叠时,产生振动或声音信号。
(21)在(20)的存储介质中,所述判定包含,根据来自所述摄像部的拍摄范围外的图像数据变化和图像形状,来识别使用者的手指部,并将其判定为上述指标像。
(22)在(20)的存储介质中,所述规定图像部分是由所述摄像部取得的区域的边界部或者图像变化部。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容易地想起其他优点和变形例。因此,本发明的更广的方面不限于这里给出和描述的具体细节和代表性实施例。因此,可以在不脱离如用所附权利要求及它们的等同例定义的一般发明概念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进行各种变形。

Claims (8)

1.一种信息设备,其具有:
触摸检测部,其具有与图像的位置相关联的多个检测点,检测使用者对该检测点的触摸操作;
对象物指定部,其指定作为拍摄或再现的对象的对象物信息,其中,所述对象物信息是对象物名称、对象物颜色或对象物形状;
图像判定部,其通过判定所述图像数据的特征,在所述图像中搜索所述对象物指定部指定的所述对象物信息;
感觉刺激提供部,其对所述使用者提供感觉刺激;以及
控制部,其根据所述图像判定部搜索到的所述图像中的所述对象物信息对应的位置与由所述触摸检测部检测出的触摸位置之间的位置关系,通过所述感觉刺激提供部提供所述感觉刺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设备,其中,
所述感觉刺激是触觉刺激或听觉刺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设备,其中,
在所述对象物的位置与所述触摸位置不同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与该差异对应地使振动发生变化,来提供所述感觉刺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设备,其中,
所述信息设备还具有用于指定所述图像中的位置的位置指定部,
所述控制部根据由所述位置指定部指定的位置与所述图像中的所述对象物的位置之间的位置关系,通过所述感觉刺激提供部来提供所述感觉刺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设备,其中,
所述对象物指定部利用声音输入来指定所述对象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设备,其中,
所述对象物指定部利用触摸操作来指定所述对象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设备,其中,
所述信息设备还具有用于取得所述对象物的图像的摄像部,
所述控制部根据由所述摄像部得到的图像的特征,搜索所述图像中的所述对象物的位置。
8.一种信息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使用者对与图像的位置相关联的多个检测点的触摸操作;
指定作为拍摄或再现的对象的对象物信息,其中,所述对象物信息是对象物名称、对象物颜色或对象物形状;
通过判定所述图像数据的特征,在所述图像中搜索指定的所述对象物信息;
根据搜索到的所述图像中的所述对象物信息对应的位置与检测出的触摸操作位置之间的位置关系,对所述使用者提供感觉刺激。
CN201410044193.0A 2013-01-30 2014-01-30 信息设备以及信息设备的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9739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22310.5A CN107483829A (zh) 2013-01-30 2014-01-30 摄像装置、操作装置、对象物确认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16076A JP6168780B2 (ja) 2013-01-30 2013-01-30 タッチ操作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13-016076 2013-01-30
JP2013053888A JP6196790B2 (ja) 2013-03-15 2013-03-15 情報機器及び情報機器の制御方法
JP2013-053888 2013-03-15
JP2013-054029 2013-03-15
JP2013054029A JP2014179913A (ja) 2013-03-15 2013-03-15 インターフェース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撮像機器、並びにインターフェース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13069800A JP6139936B2 (ja) 2013-03-28 2013-03-28 撮像装置、操作装置、対象物確認方法、操作装置用プログラム
JP2013-069800 2013-03-28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822310.5A Division CN107483829A (zh) 2013-01-30 2014-01-30 摄像装置、操作装置、对象物确认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73971A CN103973971A (zh) 2014-08-06
CN103973971B true CN103973971B (zh) 2017-10-13

Family

ID=5122228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44193.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973971B (zh) 2013-01-30 2014-01-30 信息设备以及信息设备的控制方法
CN201710822310.5A Pending CN107483829A (zh) 2013-01-30 2014-01-30 摄像装置、操作装置、对象物确认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822310.5A Pending CN107483829A (zh) 2013-01-30 2014-01-30 摄像装置、操作装置、对象物确认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2) US9690378B2 (zh)
CN (2) CN10397397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20745B2 (ja) * 2014-04-07 2016-11-02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タッチセンサ
WO2016027668A1 (ja) 2014-08-22 2016-02-25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触覚提示装置
JP6137418B2 (ja) * 2014-10-27 2017-05-31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振動装置
JP6341294B2 (ja) * 2014-12-05 2018-06-13 富士通株式会社 触感提供システム、及び、触感提供装置
KR20160088081A (ko) * 2015-01-15 2016-07-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영상 촬영 기기의 햅틱 인터페이스 및 이의 제어 방법
US9898865B2 (en) * 2015-06-22 2018-02-20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spawning drawing surfaces
WO2016208036A1 (ja) * 2015-06-25 2016-12-29 富士通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及び、駆動制御方法
JP6685695B2 (ja) * 2015-10-30 2020-04-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端末及び撮像装置
JP7331697B2 (ja) * 2017-10-30 2023-08-23 ソニーグループ株式会社 振動発生装置、振動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2088528B (zh) * 2018-05-11 2022-01-11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摄影系统
KR102475990B1 (ko) * 2018-09-11 2022-12-09 캐논 가부시끼가이샤 전자기기, 그 제어 방법 및 기억매체
CN109326221B (zh) * 2018-09-25 2021-09-28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和显示装置的触觉反馈显示方法
CN111312027A (zh) * 2018-12-11 2020-06-19 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 基于聚乳酸压电薄膜的微型马达、驱动器和盲文显示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93480A (zh) * 2007-09-21 2009-03-25 索尼株式会社 输入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2217299A (zh) * 2008-11-18 2011-10-1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及其图像压缩率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09201B2 (ja) 1996-06-04 1998-10-0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触覚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2001025034A (ja) 1999-07-08 2001-01-26 Nec Commun Syst Ltd 立体画像表示システム
JP3888099B2 (ja) 2001-08-17 2007-02-2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装置
DE10340188A1 (de) 2003-09-01 2005-04-07 Siemens Ag Bildschirm mit einer berührungsempfindlichen Bedienoberfläche zur Befehlseingabe
JP4811206B2 (ja) 2006-09-12 2011-11-0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入力装置
JP4861109B2 (ja) * 2006-09-27 2012-01-25 富士通株式会社 画像データ処理装置、画像データ処理方法、画像データ処理プログラム、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09009412A (ja) 2007-06-28 2009-01-15 Canon Inc 情報提示装置及び情報提示方法
CN101874404B (zh) * 2007-09-24 2013-09-1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语音和视频通信的增强接口
JP2009089174A (ja) 2007-10-01 2009-04-23 Fujifilm Corp デジタルカメラおよびその撮影方法
JP2009098899A (ja) 2007-10-16 2009-05-07 Toyota Motor Corp 情報提示装置
CN100574425C (zh) * 2008-02-03 2009-12-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全球眼系统中防止录像重叠的方法及系统
US20120015176A1 (en) * 2008-03-24 2012-01-19 Riebel Michael J Biolaminate composite assembly and related method
JP2010044580A (ja) 2008-08-12 2010-02-25 Nikon Corp カメラおよび検索システム
JP5251463B2 (ja) 2008-12-03 2013-07-31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2010211509A (ja) 2009-03-10 2010-09-24 Ricoh Co Ltd 入力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EP3410262A1 (en) * 2009-03-12 2018-12-05 Immersion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features in a friction display
US9927873B2 (en) * 2009-03-12 2018-03-27 Immersion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using textures i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widgets
JP2010257215A (ja) 2009-04-24 2010-11-11 Nikon Corp デジタルカメラ及び挿絵写真撮影/投稿プログラム
US8439265B2 (en) * 2009-06-16 2013-05-14 Intel Corporation Camera applications in a handheld device
JP2011002926A (ja) 2009-06-17 2011-01-06 Hitachi Ltd 触覚呈示機能付き表示装置
TW201101137A (en) 2009-06-29 2011-01-01 J Touch Corp Touch panel with matrix type tactile feedback
JP2011146821A (ja) 2010-01-12 2011-07-28 Canon Inc 触覚情報提示装置、触覚情報提示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1166306A (ja) 2010-02-05 2011-08-25 Olympus Imaging Corp 撮像装置
JP5566145B2 (ja) * 2010-03-18 2014-08-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マスキング機能を有する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11223311A (ja) * 2010-04-09 2011-11-04 Nikon Corp 撮影支援システム、観察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US8836643B2 (en) * 2010-06-10 2014-09-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Auto-morphing adaptive user interface device and methods
JP2012044564A (ja) * 2010-08-20 2012-03-01 Sanyo Electric Co Ltd 撮像装置
JP2012156607A (ja) 2011-01-24 2012-08-16 Hitachi Consumer Electronics Co Ltd 視覚障がい者向け携帯端末装置
JP5639527B2 (ja) 2011-04-01 2014-12-10 京セラ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JP5647943B2 (ja) 2011-05-02 2015-01-07 帝人株式会社 積層フィルム
JP2013008151A (ja) 2011-06-23 2013-01-10 Kyocera Corp 電子機器、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携帯端末
JP2013009106A (ja) 2011-06-23 2013-01-10 Nikon Corp 撮像装置
US8863042B2 (en) * 2012-01-24 2014-10-14 Charles J. Kulas Handheld device with touch controls that reconfigure in response to the way a user operates the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93480A (zh) * 2007-09-21 2009-03-25 索尼株式会社 输入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2217299A (zh) * 2008-11-18 2011-10-1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及其图像压缩率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73971A (zh) 2014-08-06
US20170255267A1 (en) 2017-09-07
CN107483829A (zh) 2017-12-15
US9690378B2 (en) 2017-06-27
US10198075B2 (en) 2019-02-05
US20140210601A1 (en) 2014-07-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73971B (zh) 信息设备以及信息设备的控制方法
CN110139028B (zh) 一种图像处理的方法及头戴式显示设备
CN103869468B (zh) 信息处理设备
EP2482760B1 (en) Object tracking for artificial vision
JP5646263B2 (ja) 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JP2021518022A (ja) 手部キーポイント認識モデルの訓練方法及びその装置、手部キーポイントの認識方法及びその装置、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04660892B (zh) 操作装置
CN105700676A (zh) 可佩戴眼镜及其控制方法、以及车辆控制系统
JP5263355B2 (ja) 画像表示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CN108983982B (zh) Ar头显设备与终端设备组合系统
CN102650906B (zh) 一种用户界面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4536579A (zh) 交互式三维实景与数字图像高速融合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106687888A (zh) 控制设备、控制方法和程序
CN107438122A (zh) 移动终端
JP2019164420A (ja) 透過型頭部装着型表示装置および透過型頭部装着型表示装置の制御方法、透過型頭部装着型表示装置の制御のためのコンピュータープログラム
KR20170083415A (ko) 영상처리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JP2011250928A (ja) 視覚障害者用空間認識装置、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002068B1 (ja) 環境情報伝達装置
CN113170075B (zh)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
CN104982034A (zh) 自适应深度感测
CN102387392B (zh) 摄像装置
CN111768507A (zh) 图像融合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722401A (zh) 显示装置、显示控制方法以及显示系统
KR102039948B1 (ko) 증강현실이나 가상현실에 기초하여 가상의 인체 장기를 렌더링하는 이동 단말기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시스템
CN111329736B (zh) 借助振动反馈感知环境图像的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130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OLYMPUS Corp.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Olympus Imaging Corp.

Applicant before: OLYMPUS Corp.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08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Aozhixin Digit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OLYMPUS Corp.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013

Termination date: 202201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