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42677A - 干式双离合器 - Google Patents
干式双离合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842677A CN103842677A CN201180073262.5A CN201180073262A CN103842677A CN 103842677 A CN103842677 A CN 103842677A CN 201180073262 A CN201180073262 A CN 201180073262A CN 103842677 A CN103842677 A CN 10384267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connector
- lid
- hub
- dual clutc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1/00—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 F16D21/02—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for interconnecting three or more shafts or other transmission members in different ways
- F16D21/06—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for interconnecting three or more shafts or other transmission members in different ways at least two driving shafts or two driven shafts being concentric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3/00—Friction clutches
- F16D13/58—Details
- F16D13/60—Clutching elements
- F16D13/64—Clutch-plates; Clutch-lamellae
- F16D13/644—Hub construction
- F16D13/646—Mounting of the discs on the hub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3/00—Friction clutches
- F16D13/58—Details
- F16D13/60—Clutching elements
- F16D13/64—Clutch-plates; Clutch-lamellae
- F16D13/68—Attachments of plates or lamellae to their suppor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30—Flywheel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30—Flywheels
- F16F15/315—Flywhee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upporting arrangement, e.g. mountings, cages, securing inertia member to shaft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1/00—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 F16D21/02—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for interconnecting three or more shafts or other transmission members in different ways
- F16D21/06—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for interconnecting three or more shafts or other transmission members in different ways at least two driving shafts or two driven shafts being concentric
- F16D2021/0607—Double clutch with torque input plate in-between the two clutches, i.e. having a central input plate
- F16D2021/0615—Double clutch with torque input plate in-between the two clutches, i.e. having a central input plate the central input plate is supported by bearings in-between the two clutch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1/00—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 F16D21/02—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for interconnecting three or more shafts or other transmission members in different ways
- F16D21/06—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for interconnecting three or more shafts or other transmission members in different ways at least two driving shafts or two driven shafts being concentric
- F16D2021/0684—Mechanically actuated clutches with two clutch plat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干式双离合器,其特征在于,减震器飞轮(300)包括:连接器(600),与上述减震器飞轮(300)的驱动板(320)相结合,盖(700),补偿上述连接板(400)和上述连接器(600)之间的齿隙,以及第一弹性部件(616),向上述连接器(600)的圆周方向对上述盖(700)进行弹性加压;上述套式双离合器(200)的第一离合器盘(250)包括由如下部分构成的组装结构:止动圈(271),包围上述第一离合器盘(250)和第一毂(255)的边界部位(256),卡圈(273),与将上述第一离合器盘(250)置于中间而相互对置的上述止动圈(271)相结合,包围上述边界部位(256),以及弹性垫圈(275),弹性支撑上述第一毂(255),由此在从与引擎一侧相连接的减震器飞轮朝向与变速器一侧相连接的套式双离合器传递动力的连接器上安装盖,以能够补偿连接器的齿隙,借助介于止动圈和第一驱动板及第一毂之间的弹性垫圈来缓解变速时从第一毂传递给止动圈的轴方向振动,从而可防止止动圈的耐久性降低。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干式双离合器,更详细地涉及补偿从与引擎一侧相连接的减震器飞轮朝向与变速器一侧相连接的套式双离合器传递动力的连接器的齿隙,并提高干涉动力约束的离合器盘的轴方向缓冲性能及组装性的干式双离合器。
背景技术
本发明涉及用于具有以同轴方式配置的两个输入轴的变速器的双离合器。以往使用输入轴为一个的变速器,所以用于将动力从引擎向变速器传递或者阻断动力传递的离合器盘也使用了一个。但是,对于存在两个轴的双离合器变速器(Double Clutch T/M),为了传递来自引擎的动力,需要使用具有两个离合器盘的双离合器。这种双离合器需要两个离合器,齿轮方式也以双(Dual)方式进行工作,每次按一个档变速时,双重的轴随之改变,因此变速速度加快,有助于实际燃料效率。
尤其是,干式双离合器(Dry Double Clutch)与以往的湿式双离合器(Wet Double Clutch)不同,不使用机油,而是根据离合器盘和压盘的摩擦,将引擎的动力向变速器传递。这种干式双离合器如图1的附图标记101所示,干式双离合器(Dry Double Clutch)与以往的湿式双离合器(Wet Double Clutch)不同,不使用机油,而是根据离合器盘和压盘的摩擦,将引擎的动力向变速器传递。这种干式双离合器如图1的附图标记101所示,大体上分为套式双离合器(Set Double Clutch)102和减震器飞轮(Damper Flywheel)103。
其中,就套式双离合器102而言,中心板105和连接板107由连接铆钉108相结合,中心板105使第一压盘109及第二压盘111挤压第一离合器盘113及第二离合器盘115进行旋转。中心板105的引擎一侧通过第一毂117设有第一离合器盘113,第一毂117结合有变速器内侧输入轴119。中心板105的变速器一侧通过第二毂121设有第二离合器盘115,第二毂121结合有变速器外侧输入轴。
此时,就第一离合器盘113而言,第一驱动板123和第一毂117如图2所示,通过由止动圈125、卡圈127及扣环129构成的组装结构相结合,如图1所示,止动圈125和卡圈127借助贯通第一驱动板123的铆钉131来紧贴于第一驱动板123的内外侧,由此防止第一毂117从第一驱动板123脱离。
并且,减震器飞轮103包括通过螺钉与引擎的曲轴相结合的第一级轮110、遮盖该第一级轮110的上侧部的第一级盖130、及在第一级轮110和第一级盖130的内侧传递引擎的动力的驱动板120等。并且,为了将来自引擎的动力从减震器飞轮103向套式双离合器102传递,根据花键方式的连接器130,在连接器130的外周面形成有花键齿轮。并且,在与其啮合而接收动力的套式双离合器102结合有与连接器130进行花键结合的连接板107。此时,连接板107是中央形成孔的圆形,并包括沿着径向与套式双离合器102相结合的延伸部。该孔具有毂结构,与连接器130相对应地形成花键齿轮。因此,减震器飞轮103和套式双离合器102,通过连接器130和连接板107的花键结合传递动力。
但是,在花键结合的情况下,由于齿轮的轮齿和轮齿之间的公差,产生齿隙(backlash),沿着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旋转运动时,齿轮的轮齿上产生冲击等。尤其是,对于车辆的动力传递而言,在加速及减速时,减震器飞轮及套式双离合器产生相对的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旋转,此时,因齿隙而在连接器及连接板产生冲击及噪音等,旋转方向的减震能力降低,车辆的耐久寿命缩短。并且,驾驶时,冲击及振动传递到驾驶者等,由此存在乘车感降低的问题。
并且,如上所述,支撑第一毂117的止动圈125直接与第一毂117相接触,变速时沿着轴方向施加于第一毂117的振动直接传递到止动圈125,因此存在止动圈125的耐久性降低的问题。
并且,当组装或拆卸干式双离合器101时,从第一驱动板123组装或者拆卸的第一毂117向止动圈125施加冲击,反复进行组装及拆卸的情况下,因这种冲击而致使止动圈125受损,由此存在降低止动圈125的耐久性,并引起组装工作上不便的问题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干式双离合器,其目的在于,在与将来自引擎的动力向变速器传递的减震器飞轮相连接的连接器和与套式双离合器相结合的连接板的花键结合中,在连接器结合盖及垫圈来减少齿隙,并提高轴方向减震能力。
并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提高在第一离合器盘的第一驱动板结合有第一毂的组装结构的第一毂的缓冲性能,来提高如上的组装结构尤其是对于止动圈的耐久性及组装性。
为了实现如上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干式双离合器,包括与引擎一侧相结合的减震器飞轮、以及与上述减震器飞轮相结合来将引擎的动力传递给变速器的套式双离合器,上述干式双离合器的特征在于,上述减震器飞轮包括:连接器,以与上述套式双离合器的连接板进行花键结合的方式与上述减震器飞轮的驱动板相结合;盖,以沿着圆周方向有弹性地相对旋转的方式与上述连接器相结合,补偿上述连接板和上述连接器之间的齿隙;以及第一弹性部件,安装于上述连接器上,向上述连接器的圆周方向对上述盖进行弹性加压;上述套式双离合器的第一离合器盘包括由如下部分构成的组装结构:止动圈,被支撑在朝向变速器的上述第一离合器盘及上述第一毂的内侧面上,包围上述第一离合器盘和第一毂的边界部位;卡圈,被支撑在朝向引擎的上述第一离合器盘及上述第一毂的外侧面上,与将上述第一离合器盘置于中间而相互对置的上述止动圈相结合,包围上述边界部位;以及弹性垫圈,介于上述第一驱动板及上述第一毂的上述内侧面和上述止动圈之间,弹性支撑上述第一毂。
并且,优选地,还包括第二弹性部件,上述第二弹性部件安装在上述连接器上,沿着上述连接器的轴方向对上述盖进行弹性加压。
并且,优选地,上述第二弹性部件为在上述连接器和上述盖之间沿着上述连接器的圆周方向排列的多个垫圈。
并且,优选地,上述第二弹性部件为在上述连接器和上述盖之间与上述连接器同轴排列的环形垫圈。
并且,优选地,上述环形垫圈沿着倾斜部的外周端在圆周方向上凹陷地形成有多个切口部。
并且,优选地,上述第二弹性部件沿着轴方向约束上述盖,来防止上述盖从上述连接器脱离,并允许上述盖的圆周方向旋转,使得上述盖对上述连接器进行相对旋转,并借助贯通上述盖的铆钉分别与上述连接器相结合。
并且,优选地,上述盖沿着垂直方向在外周形成一个以上的突起部,上述突起部以能够整合的方式与上述连接器的外周的花键齿轮齿面对置地形成。
并且,优选地,上述花键齿轮的齿宽中,套上上述突起部的轮齿的齿宽与形成于上述连接板的内周的齿轮轮齿的齿宽相同或者更大。
并且,优选地,上述花键齿轮的轮齿和轮齿之间的距离中,将上述突起部置于中间的轮齿之间的距离大于上述突起部未置于中间的轮齿之间的距离。
并且,优选地,上述突起部在上述盖的环部的外周以相同的间隔形成,套到上述突起部的上述花键齿轮的轮齿也在上述连接器的外周以相同的间隔形成。
并且,优选地,上述第一弹性部件为螺旋弹簧,上述盖朝向上述连接器突出形成有弹簧支撑部使得能够沿着圆周方向对上述螺旋弹簧赋予弹性力。
并且,优选地,上述第一弹性部件对上述盖施加的作用力和上述第二弹性部件对上述盖施加的作用力之和沿着斜线方向作用于上述盖。
并且,优选地,还包括扣环,上述扣环以扣入式介于上述卡圈和上述第一驱动板及上述第一毂的上述外侧面之间,阻止上述第一毂从上述第一驱动板的开口部脱离。
并且,优选地,上述弹性垫圈的环形的主体倾斜着,使得内周缘比起外周缘更向引擎一侧突出,上述止动圈沿着内周缘形成有朝向变速器凹陷形成的安置座以安置上述弹性垫圈。
并且,优选地,上述弹性垫圈在上述外周缘沿着圆周方向以切口的方式形成有多个卡止槽。
并且,优选地,上述止动圈在上述安置座上突出有卡在上述弹性垫圈的上述卡止槽来阻止上述弹性垫圈的相对旋转的一个以上的卡止单元突出。
并且,优选地,上述止动圈从主体朝向径向内侧突出有一个以上的卡止突起,并且该卡止突起以与上述安置座之间的高度差从上述安置座翘起,由此卡在上述弹性垫圈的上述卡止槽来阻止上述弹性垫圈的相对旋转。
附图说明
图1为部分省略表示以往干式双离合器的正面剖视图。
图2为表示图1所示的第一离合器盘的组装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的干式双离合器的正面剖视图。
图4为表示本发明的套式双离合器和减震器飞轮中结合有盖的连接器和减震器飞轮的分解立体图。
图5为表示本发明的结合有盖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6为将本发明的盖和连接器分离表示的分解立体图。
图7为表示本发明的与连接器相结合的盖的立体图。
图8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将盖和连接器分离表示的分解立体图。
图9为图3所示的第一离合器盘的立体图。
图10为图3的A部详细图。
图11为表示图3所示的第一离合器盘的组装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2为表示图4所示的第一离合器盘的变形的组装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0:干式双离合器 200:套式双离合器
210:第一压盘 215:中间盘
227:离合器板 250:第一离合器盘
251:第一驱动板 255:第一毂
258:开口部 271:止动圈
273:卡圈 275:弹性垫圈
277:扣环 287:安置座
291:卡止槽 295:卡止突起
300:减震器飞轮 400:连接板
500:变速器壳体 600:连接器
614:垫圈 614':环形垫圈
616:螺旋弹簧 700:盖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3为表示本发明的干式双离合器的剖面的图,图4为表示本发明的干式双离合器的套式双离合器和减震器飞轮已分离的形态的图。
图3为本发明的干式双离合器的剖面。干式双离合器(Dry DoubleClutch)100大体上分为套式双离合器(Set Double Clutch)200和减震器飞轮(Damper Flywheel)300。首先,减震器飞轮300与引擎一侧相结合,并包括第一级轮310、驱动板320、第一级盖330及连接器600等。套式双离合器200作为与变速器一侧相连接的部分,包括第一压盘210、第二压盘220、中间盘215、第一膜片弹簧230、第二膜片弹簧240、第一离合器盘250、第二离合器盘260、扣环277、支撑轴承268及连接板400等。如上所述构成的套式双离合器200和减震器飞轮300分别与变速器和引擎一侧相结合之后,套式双离合器200侧的连接板400和减震器飞轮300侧的连接器600通过花键结合来相连接。
减震器飞轮300由第一级轮310和第一级盖330构成外观,第一级轮310由螺钉与引擎一侧相结合。第一级轮310和第一级盖330之间收容有驱动板320,驱动板320呈环形,边缘部(未图示)从外周部延伸,扭力弹簧(未图示)与边缘部相接触。驱动板320和连接器600由铆钉315相连接,来将驱动板320的旋转力传递给连接板400。即,减震器飞轮300可视为与双质量飞轮(DMF)类似的结构。
察看套式双离合器200的结构可知,套式双离合器200的中间盘215和连接板400由连接螺钉217相结合,中间盘215可使第一压盘210及第二压盘220对离合器盘的面片257、267进行挤压来进行旋转。中间盘215在套入第二毂265的扣环277之间被支撑轴承268支撑而旋转。扣环277执行支撑双离合器变速器(未图示)的2个轴中的中空轴并防止脱离的作用。中间盘215的下侧设有中心套入第一毂255的第一离合器盘250,第一毂255结合有变速器的实心轴(solid shaft)。中间盘215的上侧设有中心套入第二毂265的第二离合器盘260,并结合有变速器的2个轴中的中空轴。
变速器壳体500收容套式双离合器200和减震器飞300,并连接至引擎的缸体。变速器壳体500结合有向引擎方向引导第一离合器分离工作轴承510及第二离合器分离工作轴承520的导管515。导管515和变速器壳体500由螺钉相结合,并通过中空孔,供变速器的轴贯通。此时,第一工作轴承510滑动在导管515的外径面上,第二工作轴承520滑动在导管515的内径面上。各个离合器分离工作轴承510、520使第一膜片弹簧230及第二膜片弹簧240实现冲程,来将压盘210、220向中间盘215一侧拉动或者推开,使得离合器盘的面片257、267产生摩擦来传递动力。其中,若第一工作轴承510推开第一膜片弹簧230,则位于中间盘215下侧的第一压盘210被拉动,来挤压面片257和中间盘215。另一方面,第二工作轴承520推开第二膜片弹簧240,此时会按下第二压盘220,来挤压面片267和中间盘215。本发明的套式双离合器200以将引擎的动力传递给变速器的方式,使离合器分离工作轴承510、520推开膜片弹簧230、240来实现冲程。
图4为表示本发明的套式双离合器和减震器飞轮已分离的形态的图。
套式双离合器200中具有中空孔的连接板400沿着径向包括多个延伸部460,延伸部460与延伸到中间盘215的外周的紧固部相连接来进行固定。并且,连接板的中空孔以毂结构形成有用于花键结合的轮齿,此时,轮齿部位461如图3及图4所示朝向第一压盘210,向内侧弯曲90°,来扩大与连接器600外周面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够更加稳定地移动。
减震器飞轮300在外周结合有当引擎开启马达(未图示)启动时,用来旋转减震器飞轮的环形齿轮340。用于与套式双离合器200进行花键结合的轴结构的连接器600,如图3所示,通过铆钉315与驱动板320相结合。因此,连接器600接收驱动板320的旋转,通过连接器600将旋转力传递给连接板400。
图5为表示本发明的连接器和盖相结合的形态的图,图6为表示连接器和盖已分离的形态的图。图7为表示本发明的盖的图。
连接器600呈中空的环形状包括环部610,在环部610的外周面形成有用于花键结合的花键齿轮620。在环部610沿着圆周方向形成有用于由铆钉315与驱动板320相结合的多个紧固孔619。并且,在连接器600的内周面650沿着圆周方向形成有多个槽617,为了在连接器600和连接板400的花键结合中减少齿隙,沿着槽617的径向形成有可收容如螺旋弹簧616一样的第一弹性部件的弹簧部位615。因此,与连接器600的上部相结合的盖700沿着圆周方向被螺旋弹簧616支撑。
并且,就连接器600而言,在环部610的上侧面,以补偿错位(misalignment)的方式支撑轴方向载荷的垫圈614等第二弹性部件位于盖700之间,以垫圈614沿着轴方向赋予弹性力的方式形成有收容垫圈614的安置槽630。安置槽630可按照垫圈614的形状形成,就垫圈614而言,只要是能支撑轴方向载荷,任何形状均无妨,但优选为中间部分突出的形状。在本发明中,垫圈614以H形状包括四个腿和突部,中间的突部可支撑轴方向载荷。垫圈614和连接器600由铆钉613相结合,铆钉613一同贯通形成于盖700的盖结合孔735及垫圈紧固孔635,来将盖、垫圈及连接器一同紧固。即,垫圈614收容在连接器600的安置槽630,将盖700和连接器600紧固的盖结合孔735及连接器600的垫圈紧固孔635相对应地形成,通过铆钉613相结合。因此,通过简单方法连接盖700、垫圈614及连接器600。
盖700呈中空的环形状,包括环部710和沿着轴方向延伸在环部的外周面的突起部740。并且,在环部710的内周面,沿着圆周方向还可形成沿着轴方向延伸的支撑部730。环部710形成有通过铆钉与连接器600相结合时,使铆钉贯通的盖结合孔735,通过铆钉613沿着轴方向对盖700进行约束来防止盖700从连接器600脱离。盖结合孔735沿着圆周方向形成为多个,使得盖700稳定地与连接器600相紧固。并且,在环部710的上表面形成有安置部720,以防止盖700进行相对旋转时,盖700的旋转运动被铆钉的头部受到阻碍。此时,优选地,形成于安置部720的盖结合孔735大于铆钉613的外径,尤其形成为椭圆形,防止盖700的移动受到阻碍,来允许盖700进行圆周方向旋转,使得盖700相对于连接器700进行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旋转。另一方面,在环部710形成有朝向外周面一侧的半圆形的槽717,使得盖700与连接器600相紧固之后,通过紧固孔619,以铆钉方式与驱动板320相结合时,防止铆钉613的阻碍。
并且,当盖700和连接器600相紧固时,以沿着径向对盖700进行支撑的方式,在环部710的内周面可形成沿着圆周方向延伸的支撑部730。支撑部730与连接器600的内周面650相对应地形成,与连接器的内周面的槽617对应地沿着圆周方向设有径向凹进的高度差部715,高度差部715可防止连接器600的螺旋弹簧616脱离。并且,在遍及环部710的上侧面和高度差部715形成有用于支撑螺旋弹簧616的弹簧支撑部718,这是在对盖700进行注塑时,在模具上形成压纹来形成的。
并且,优选地,与形成于连接器600的外周的齿轮620的齿面对置的突起部740沿着轴方向延伸在环部710的外周面,并以相同的间隔形成为多个,以可整合的方式与连接器外周的花键齿轮620的齿面640对置,并与齿轮的齿面640对应地以四角形状的板状形成。而且,与突起部740对置的连接器600的轮齿也沿着圆周方向形成为多个。因此,当盖700和连接器600相结合时,突起部740与齿轮620的齿面相对应地对置。此时,盖700在突起部740和连接器600的齿面640之间具有间隔,其原因在于,盖700沿着圆周方向被螺旋弹簧616弹性加压,当花键结合时,不会产生齿隙。
另一方面,当连接板400内周的轮齿的齿宽为"w"时,连接器齿轮620的轮齿的齿宽(w")应小于"w",这样才能组装。此时,为了最大限度地紧凑结合,连接器600的齿轮620中套上突起部740的轮齿的齿宽(w')具有与"w"相同或者更大的尺寸值,因此,组装时,以盖700相对于连接器600沿着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方式压缩螺旋弹簧616来进行组装,由此可减少齿隙。即,当盖700与连接器600相结合时,沿着圆周方向(顺时针方向)用螺旋弹簧616弹性地推开盖700,当套式双离合器200和减震器飞轮300进行花键结合时,沿着逆时针方向对盖700进行加压来结合。
并且,优选地,将突起部740置于中间的轮齿之间的距离(l')大于并非如此的轮齿之间的距离(l)。其原因在于,套上突起部740的轮齿的齿面640和突起部740之间需要规定间隔。
察看结合有盖700的连接器600的动作可知,在引擎产生的动力向与驱动板相结合的连接器600传递,并向与连接器600进行花键结合的连接板400传递。此时,实现花键结合的轮齿之间存在齿隙,将连接器600和盖700相结合,盖700的突起部740与连接器600的齿轮620的齿面640对置并借助螺旋弹簧616沿着圆周方向赋予弹性力,当连接板400与连接器600相啮合时,会减少齿隙。虽然引擎的旋转方向恒定,但车辆进行加速及减速时,连接器600和连接板400的花键结合中会发生沿着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进行的相对旋转。因此,通过突起部740来减少齿隙,由此可防止在花键结合的连接器600和连接板400之间发生冲击、振动及噪音等,从而可延长车辆的耐久寿命。并且,设在连接器600和盖700之间的垫圈614向盖700赋予轴方向减震,可补偿引擎和变速器相结合时会产生的错位。并且,螺旋弹簧616的切线方向作用力和铆钉613的垂直方向作用力的合力沿着如同对角线方向的斜线方向,向盖600施加作用力。
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8为表示本发明其他实施例的干式双离合器的连接器和盖已分离的形态的图。
如图8所示,该实施例的连接器600和盖700及第一弹性部件616与前述的第一实施例大同小异,故而省略对相同结构的说明,而主要说明区别点如下。
本实施例的干式双离合器的第二弹性部件与前述的实施例不同,为了补偿错位(misalignment),在连接器600的环部610的上侧面和盖700之间,以同轴上排列的方式安装有环形垫圈614',来支撑轴方向载荷。
为此,就连接器600而言,环部610向径向内侧突出而形成环形的卡止突起,用于将螺旋弹簧616沿着圆周方向支撑的弹簧支撑部718在环部610上隔着规定间隔向径向内侧突出,除此之外,与前述实施例的连接器600大同小异。并且,借助螺旋弹簧616来沿着圆周方向加压的盖700也除了为了收容螺旋弹簧616而向上侧突出的弹簧部位615,以相同的高度保持平坦之外,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的盖700相同的结构。
另一方面,环形垫圈614'形成内周端朝上突出而向外周端一侧倾斜的倾斜部621,由此具有轴方向弹性,沿着外周端,多个切口部623沿着圆周方向向外周端内侧凹陷地切口,减少针对轴载荷的倾斜部621的整体强度,由此与没有切口部623的相同形状的倾斜部621相比具有更大的轴方向弹力。
另一方面,本发明的干式双离合器100的离合器板227是形成第一离合器盘250的摩擦面的部分,如图9所示,形成为铜钱形状的平板形态,在前后面附着起到摩擦片作用的面片257。并且,介于中间盘215和第一压盘210之间,并通过面片257与中间盘215及第一压盘210相接触或者分立,由此在变速时约束动力。
上述第一驱动板251是形成第一离合器盘250的主体的部分,如图3及图9至图12所示,整体上形成为朝向引擎逐渐突出的中空的圆锥形态,外周缘297和离合器板227的内周缘由铆钉315相结合,中央部位贯通有用于嵌入第一毂255的开口部258。此时,开口部258在内周面上加工了内花键253,使得嵌入内周缘的第一毂255不能进行相对旋转。
上述第一毂255是将沿着径向连续排列的第一驱动板251和离合器板227可在变速器内侧输入轴S上进行轴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撑的部分,如图3及图9至图12所示,安装在上述第一驱动板251的开口部258,为此,在外周面上加工了与开口部258内周面的内花键253相对应的外花键259。并且,第一毂255如图3及图9至图12所示,在中心部分贯通有用于插入变速器内侧输入轴S的轴孔261,在该轴孔261的内周面上加工内花键263,来与变速器内侧输入轴进行花键结合,由此以可在内侧输入轴上进行轴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撑。
如上所述,通过第一毂255在变速器内侧输入轴上得到轴支撑的第一离合器盘250如图3及图9至图12所示,通过由止动圈271、卡圈273及弹性垫圈275构成的组装结构,将第一毂255结合于第一驱动板251的中心。
在此,上述止动圈271如图10及图11所示,被支撑在第一驱动板251及第一毂255的内侧面即朝向变速器的面上,用于包围第一驱动板251和第一毂255的边界部位256。此时,止动圈271沿着内周缘289形成有朝向变速器凹陷形成的安置座287,用于安置弹性垫圈275。
上述卡圈273如图10及图11所示,也由环体形成,被支撑在第一驱动板251及第一毂255的外侧面即朝向引擎的面上,用于包围第一驱动板251和第一毂255的边界部位256。此时,卡圈273如图10所示,由贯通第一驱动板251来紧固的铆钉266与对置的止动圈271相结合,为此,在止动圈271、第一驱动板251及卡圈273上,以相同线上形成的方式形成有用于紧固铆钉266的多个贯通孔292。
因此,卡圈273本身可阻止第一毂255从第一驱动板251的开口部258脱离,更优选地,如图10及图11所示,在卡圈273和第一驱动板251及第一毂255的外侧面之间,以扣入的方式嵌入扣环277,由此还可借助扣环277来阻止第一驱动板251的开口部258脱离。
上述弹性垫圈275是沿着轴方向缓冲第一驱动板251的环形态的弹性体,如图3、图10及图11所示,介于第一驱动板251及第一毂255的内侧面即朝向变速器的面和止动圈271之间,来沿着轴方向弹性支撑第一毂255。为此,弹性垫圈275如图10及图11所示,环形的主体285以圆锥形态倾斜,使得内周缘281比外周缘283更向引擎一侧突出。并且,如上所述,在用于支撑该弹性垫圈275的止动圈271上形成有用于安置弹性垫圈275的安置座287。
此时,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弹性垫圈275如图12所示,可沿着圆周方向在外周缘283以切口的方式形成有多个卡止槽291,并且,在止动圈271为了阻止弹性垫圈275的相对旋转,以卡在弹性垫圈275的卡止槽291的方式在安置座287上突出形成一个以上的卡止单元,该卡止单元如图12所示,更优选地,使用从止动圈271的主体293向径向内侧突出,以与安置座287之间的高度差,从安置座287朝上翘起的一个以上的卡止突起295。
因此,本发明的干式双离合器100如图3所示,介于中间盘215和第一压盘210之间的第一离合器盘250根据变速操作,被第一压盘210加压或者解除加压,来与中间盘215相接触或者分离,从而约束动力传递,当组装干式双离合器100时,在变速器内侧输入轴压入轴承290来固定中间盘215之后,在其外侧首先放置一体结合的离合器板227和第一驱动板251之后,在第一驱动板251的开口部258紧固第一毂255。其次,由卡圈273或扣环277来固定第一毂255,从而结束组装。
此时,如图10所示,被止动圈271包围的弹性垫圈275向内侧弹性支撑第一毂255,因而在组装工作时可缓解从第一毂255施加到止动圈271的冲击,组装后安装在车辆的情况下,变速动作时,可衰减施加到第一毂255或止动圈271的轴方向振动。
产业上可利用性
本发明将盖结合于减震飞轮的连接器,由此在花键结合中减少齿隙,从而可减少在连接器及连接板之间的轮齿上施加的冲击、噪音及振动等。
并且,通过减少齿隙来减少轮齿被破碎的担忧,并可延长车辆的耐久寿命。
并且,通过将连接器和垫圈相结合来赋予轴方向的减震性能,借助螺旋弹簧来形成圆周方向的扭转力,可补偿引擎轴和变速器轴的错位。
并且,沿着这种轴方向及圆周方向赋予载荷,可吸收引擎曲轴的弯曲(bending)及抽吸振动(pumping vibration)。
并且,以花键结合方式连接套式双离合器和减震飞轮之间,由此可容易组装引擎和变速器,由此缩短组装时间,并提高组装性。
并且,本发明借助环形垫圈来向连接器赋予轴方向减震性能,由此不存在如同第一实施例的普通垫圈一样重量中心不同的垫圈在高速旋转时因离心力的影响而发生错误排列或者发生变形的担忧,也不存在组装时遗忘的担忧,可更加容易而正确地进行组装工作。
并且,根据本发明,将弹性垫圈介于构成用来结合第一离合器盘的第一驱动板和第一毂的组装结构的止动圈和第一驱动板及第一毂之间,由此在变速时通过第一毂向止动圈传递的轴方向振动被弹性垫圈衰减,由此可防止因振动引起止动圈降低耐久性的现象。
并且,当组装第一离合器盘时,弹性垫圈缓冲与第一驱动板最终结合的第一毂当结合时施加于止动圈的冲击,即使频繁进行第一离合器盘的组装及拆卸,也能预先防止止动圈受损,因此还可进一步提高整体上的组装方便性。
并且,按照弹性垫圈的轴方向位移量,与第一驱动板相结合的第一毂发生轴方向的位移,由此使离合器盘组装体吸收变速器输入轴的轴方向错位。
Claims (17)
1.一种干式双离合器,包括与引擎一侧相结合的减震器飞轮、以及与上述减震器飞轮相结合来将引擎的动力向变速器传递的套式双离合器,上述干式双离合器的特征在于,
上述减震器飞轮包括:
连接器,以与上述套式双离合器的连接板进行花键结合的方式与上述减震器飞轮的驱动板相结合;
盖,以沿着圆周方向有弹性地相对旋转的方式与上述连接器相结合,补偿上述连接板和上述连接器之间的齿隙;以及
第一弹性部件,安装于上述连接器上,向上述连接器的圆周方向对上述盖进行弹性加压,
上述套式双离合器的第一离合器盘包括由如下部分构成的组装结构:
止动圈,被支撑在朝向变速器的上述第一离合器盘及上述第一毂的内侧面上,包围上述第一离合器盘和第一毂的边界部位;
卡圈,被支撑在朝向引擎的上述第一离合器盘及上述第一毂的外侧面上,与将上述第一离合器盘置于中间而相互对置的上述止动圈相结合,包围上述边界部位;以及
弹性垫圈,介于上述第一驱动板及上述第一毂的上述内侧面和上述止动圈之间,弹性支撑上述第一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式双离合器,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二弹性部件,上述第二弹性部件安装在上述连接器上,沿着上述连接器的轴方向对上述盖进行弹性加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式双离合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弹性部件为在上述连接器和上述盖之间沿着上述连接器的圆周方向排列的多个垫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式双离合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弹性部件为在上述连接器和上述盖之间与上述连接器同轴排列的环形垫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干式双离合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环形垫圈沿着倾斜部的外周端在圆周方向上凹陷地形成有多个切口部。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干式双离合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弹性部件沿着轴方向约束上述盖,来防止上述盖从上述连接器脱离,并允许上述盖沿着圆周方向旋转,使得上述盖对上述连接器进行相对旋转,并借助贯通上述盖的铆钉分别与上述连接器相结合。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干式双离合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盖沿着垂直方向在外周形成一个以上的突起部,上述突起部以能够整合的方式与上述连接器的外周的花键齿轮齿面相对置地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干式双离合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花键齿轮的齿宽中,套上上述突起部的轮齿的齿宽与形成于上述连接板的内周的齿轮轮齿的齿宽相同或者更大。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干式双离合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花键齿轮的轮齿和轮齿之间的距离中,将上述突起部置于中间的轮齿之间的距离大于上述突起部未置于中间的轮齿之间的距离。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干式双离合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突起部在上述盖的环部的外周以相同的间隔形成,套到上述突起部的上述花键齿轮的轮齿也在上述连接器的外周以相同的间隔形成。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干式双离合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弹性部件为螺旋弹簧,上述盖朝向上述连接器突出形成有弹簧支撑部使得能够沿着圆周方向对上述螺旋弹簧赋予弹性力。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干式双离合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弹性部件对上述盖施加的作用力和上述第二弹性部件对上述盖施加的作用力之和沿着斜线方向作用于上述盖。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式双离合器,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扣环,上述扣环以扣入方式介于上述卡圈和上述第一驱动板及上述第一毂的上述外侧面之间,阻止上述第一毂从上述第一驱动板的开口部脱离。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13所述的干式双离合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弹性垫圈的环形的主体倾斜着,使得内周缘比起外周缘更向引擎一侧突出,上述止动圈沿着内周缘形成有朝向变速器凹陷形成的安置座以安置上述弹性垫圈。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干式双离合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弹性垫圈在上述外周缘沿着圆周方向以切口的方式形成有多个卡止槽。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干式双离合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止动圈在上述安置座上突出有卡在上述弹性垫圈的上述卡止槽来阻止上述弹性垫圈的相对旋转的一个以上的卡止单元。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干式双离合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止动圈从主体朝向径向内侧突出有一个以上的卡止突起,并且该卡止突起以与上述安置座之间的高度差从上述安置座翘起,由此卡在上述弹性垫圈的上述卡止槽来阻止上述弹性垫圈的相对旋转。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KR2011/006070 WO2013024923A1 (ko) | 2011-08-18 | 2011-08-18 | 건식 더블 클러치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842677A true CN103842677A (zh) | 2014-06-04 |
CN103842677B CN103842677B (zh) | 2016-05-11 |
Family
ID=477152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80073262.5A Active CN103842677B (zh) | 2011-08-18 | 2011-08-18 | 干式双离合器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097292B2 (zh) |
JP (1) | JP5747259B2 (zh) |
KR (1) | KR101541661B1 (zh) |
CN (1) | CN103842677B (zh) |
DE (1) | DE112011105537B4 (zh) |
WO (1) | WO2013024923A1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061720A (zh) * | 2016-12-28 | 2017-08-18 | 法雷奥汽车自动传动系统(南京)有限公司 | 一种优化热能分配的双干式离合器结构及控制方法 |
CN110612403A (zh) * | 2017-04-26 | 2019-12-24 | 纬湃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诊断离合器卡滞的方法及其装置 |
CN110657195A (zh) * | 2018-06-29 | 2020-01-07 | 南京法雷奥离合器有限公司 | 扭转减振阻尼器 |
CN110657196A (zh) * | 2018-06-29 | 2020-01-07 | 南京法雷奥离合器有限公司 | 扭转减振阻尼器 |
CN116171355A (zh) * | 2020-10-26 | 2023-05-26 |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 双离合器用限位件、双离合器及其预组装方法、变速器的组装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646120B1 (ko) | 2014-12-03 | 2016-08-05 |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 모터 커플링 장치 |
KR101684774B1 (ko) * | 2015-03-30 | 2016-12-09 | 주식회사평화발레오 | 자동화 수동변속기용 클러치 |
KR101851858B1 (ko) * | 2016-07-28 | 2018-04-25 | 주식회사평화발레오 | 차량용 동력전달 커넥터의 스프링 이탈방지 장치 |
KR101765644B1 (ko) * | 2016-10-24 | 2017-08-07 |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 하이브리드 변속기용 엔진 클러치의 모터 연결구조 |
KR102104615B1 (ko) * | 2018-07-27 | 2020-04-24 | 주식회사평화발레오 | 차량의 댐퍼와 클러치 연결장치 |
RU2744921C2 (ru) * | 2019-05-21 | 2021-03-17 | Зотов Алексей Вячеславович | Ленточный супермаховик |
DE102019123110A1 (de) * | 2019-07-10 | 2021-01-14 |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 Mehrscheibenkupplungsscheibe |
US11655860B2 (en) * | 2020-07-27 | 2023-05-23 | Clutch Industries Pty Ltd | Clutch assembly |
KR102656305B1 (ko) * | 2021-09-10 | 2024-04-12 | 주식회사 서진오토모티브 | 더블클러치 |
DE102022114607A1 (de) | 2022-06-10 | 2023-12-21 |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 Drehmomentübertragungsvorrichtung |
CN118188711B (zh) * | 2024-05-16 | 2024-10-18 | 陕西法士特汽车传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干式双离合器、动力传动系统和动力系统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5241000A (ja) * | 2004-02-27 | 2005-09-08 | Borgwarner Inc | ダブルクラッチ |
CN1743198A (zh) * | 2004-09-03 | 2006-03-08 | 卢克摩擦片和离合器两合公司 | 转矩传递装置 |
CN201575084U (zh) * | 2009-12-09 | 2010-09-08 |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干式双离合器 |
CN101952614A (zh) * | 2008-03-25 | 2011-01-19 | Valeo离合器公司 | 包括双减震飞轮的摩擦离合器装置,其中双减震飞轮的辅助组件相对于反作用板轴向固定安装 |
CN102099595A (zh) * | 2008-07-14 | 2011-06-15 | 舍弗勒技术两合公司 | 双离合器 |
KR20110069687A (ko) * | 2009-12-17 | 2011-06-23 | 주식회사평화발레오 | 건식 더블 클러치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1300975A (fr) * | 1961-07-01 | 1962-08-10 | Ferodo Sa | Perfectionnements aux embrayages |
US4586596A (en) | 1983-03-23 | 1986-05-06 | Luk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Gmbh | Clutch plate with a composite torsion damping hub |
DE3542491C2 (de) | 1985-11-30 | 1996-03-21 | Fichtel & Sachs Ag | Kupplungsscheibe für eine Kraftfahrzeug-Reibungskupplung |
EP1302688A3 (de) | 2001-10-09 | 2004-07-28 | ZF Sachs AG | Betätigungseinrichtung für eine Reibungskupplungseinrichtung, gegebenenfalls Doppel- oder Mehrfach- Reibungskupplungseinrichtung |
DE102005037514B4 (de) | 2004-09-03 | 2021-09-30 |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 Drehmomentübertragungseinrichtung |
KR20080031214A (ko) | 2005-06-28 | 2008-04-08 | 루크 라멜렌 운트 쿠프룽스바우 베타일리궁스 카게 | 클러치 장치 |
FR2893370B1 (fr) * | 2005-11-16 | 2009-10-30 | Valeo Embrayages | Ensemble d'embrayage multiple notamment de vehicule automobile, et procede de commande associe |
FR2920845B1 (fr) * | 2007-09-11 | 2010-03-12 | Valeo Embrayages | Dispositif d'embrayage a friction equipe d'un double volant amortisseur comportant des moyens pour limiter les deplacements radiaux du voile par rapport au volant primaire |
-
2011
- 2011-08-18 CN CN201180073262.5A patent/CN103842677B/zh active Active
- 2011-08-18 WO PCT/KR2011/006070 patent/WO2013024923A1/ko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1-08-18 DE DE112011105537.4T patent/DE112011105537B4/de active Active
- 2011-08-18 KR KR1020147003612A patent/KR101541661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1-08-18 US US14/239,183 patent/US9097292B2/en active Active
- 2011-08-18 JP JP2014525905A patent/JP5747259B2/ja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5241000A (ja) * | 2004-02-27 | 2005-09-08 | Borgwarner Inc | ダブルクラッチ |
CN1743198A (zh) * | 2004-09-03 | 2006-03-08 | 卢克摩擦片和离合器两合公司 | 转矩传递装置 |
CN101952614A (zh) * | 2008-03-25 | 2011-01-19 | Valeo离合器公司 | 包括双减震飞轮的摩擦离合器装置,其中双减震飞轮的辅助组件相对于反作用板轴向固定安装 |
CN102099595A (zh) * | 2008-07-14 | 2011-06-15 | 舍弗勒技术两合公司 | 双离合器 |
CN201575084U (zh) * | 2009-12-09 | 2010-09-08 |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干式双离合器 |
KR20110069687A (ko) * | 2009-12-17 | 2011-06-23 | 주식회사평화발레오 | 건식 더블 클러치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061720A (zh) * | 2016-12-28 | 2017-08-18 | 法雷奥汽车自动传动系统(南京)有限公司 | 一种优化热能分配的双干式离合器结构及控制方法 |
CN110612403A (zh) * | 2017-04-26 | 2019-12-24 | 纬湃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诊断离合器卡滞的方法及其装置 |
CN110657195A (zh) * | 2018-06-29 | 2020-01-07 | 南京法雷奥离合器有限公司 | 扭转减振阻尼器 |
CN110657196A (zh) * | 2018-06-29 | 2020-01-07 | 南京法雷奥离合器有限公司 | 扭转减振阻尼器 |
CN116171355A (zh) * | 2020-10-26 | 2023-05-26 |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 双离合器用限位件、双离合器及其预组装方法、变速器的组装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20140039328A (ko) | 2014-04-01 |
DE112011105537T5 (de) | 2014-04-30 |
KR101541661B1 (ko) | 2015-08-03 |
JP2014521907A (ja) | 2014-08-28 |
US20150068860A1 (en) | 2015-03-12 |
WO2013024923A1 (ko) | 2013-02-21 |
US9097292B2 (en) | 2015-08-04 |
CN103842677B (zh) | 2016-05-11 |
JP5747259B2 (ja) | 2015-07-08 |
DE112011105537B4 (de) | 2021-11-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842677A (zh) | 干式双离合器 | |
CN102272474B (zh) | 挠性飞轮,特别是用于机动车辆的挠性飞轮 | |
CN103249968B (zh) | 带轮减振器 | |
JP4999898B2 (ja) | トルクリミッタ装置 | |
KR20060050952A (ko) | 토크 전달 장치 | |
CN106461047B (zh) | 流体动力扭矩联接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 |
US20050028638A1 (en) | Vibration filter for a transmission with automatic, continuous or discontinuous, gearchange, especially for a motor vehicle | |
US20140027239A1 (en) | Friction clutch plate with damping springs | |
JPH0141848B2 (zh) | ||
EP2450586A1 (en) | Torque limiter device | |
KR101191528B1 (ko) | 건식 더블 클러치 | |
KR20080102133A (ko) | 차량의 주변 장치를 구동하기 위한 기어 휠 구동부 | |
CN100564934C (zh) | 离合器盘和离合器系统 | |
CN106015456A (zh) | 双质量飞轮及动力总成 | |
US8087508B2 (en) | Torsional vibration damper hub for a vehicle clutch | |
KR101128649B1 (ko) | 축 방향 댐핑이 가능한 댐퍼 플라이휠 | |
US7591359B2 (en) | Clutch release mechanism | |
KR101202908B1 (ko) | 건식 더블클러치 | |
US20130153357A1 (en) | Series Damper For Single and Twin Friction Plate HD Clutch | |
CN106255844B (zh) | 带有中间板对中引导件的驱动板 | |
KR101495086B1 (ko) | 더블 클러치와 트랙션 모터의 연결 구조 | |
KR20120001514A (ko) | 댐퍼 플라이휠 | |
KR101200677B1 (ko) | 댐퍼 플라이휠 | |
CN103917800A (zh) | 扭转振动衰减装置 | |
CN111795114B (zh) | 飞轮组件和驱动系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