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33282B - 发送设备、发送方法、接收设备以及接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发送设备、发送方法、接收设备以及接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533282B CN103533282B CN201310497100.5A CN201310497100A CN103533282B CN 103533282 B CN103533282 B CN 103533282B CN 201310497100 A CN201310497100 A CN 201310497100A CN 103533282 B CN103533282 B CN 10353328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gnal
- data
- equipment
- line
- source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2
- 238000005513 bias potential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854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75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49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7
- GJWAPAVRQYYSTK-UHFFFAOYSA-N [(dimethyl-$l^{3}-silanyl)amino]-dimethylsilicon Chemical compound C[Si](C)N[Si](C)C GJWAPAVRQYYSTK-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0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8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6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8
- 238000002372 label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5236 sound signal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08000034699 Vitreous floater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RTZKZFJDLAIYFH-UHFFFAOYSA-N Diethyl ether Chemical compound CCOCC RTZKZFJDLAIYF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7175 bidirectional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102100031699 Choline transporter-like protein 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6
- 102100035954 Choline transporter-like protein 2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6
- 102100039497 Choline transporter-like protein 3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6
- 101000940912 Homo sapiens Choline transporter-like protein 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6
- 101000948115 Homo sapiens Choline transporter-like protein 2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6
- 101000889279 Homo sapiens Choline transporter-like protein 3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284 extra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41001269238 Da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750 progres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0208340 Araliace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05035 Panax pseudoginseng ssp. pseudoginseng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03140 Panax quinquefoliu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57 bidirection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08434 ginseng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OYPRJOBELJOOCE-UHFFFAOYSA-N Calcium Chemical compound [Ca] OYPRJOBELJOOCE-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406668 Loxodonta cycloti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209140 Triticum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21307 Triticum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91 calc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75 calc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30 elimin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379 elimin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811 finger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85 persist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52 transi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 H04N1/00281—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telecommunication apparatus, e.g. a switched network of teleprinters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text-based information, a selective call terminal
- H04N1/00283—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telecommunication apparatus, e.g. a switched network of teleprinters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text-based information, a selective call terminal with a television apparatus
- H04N1/00299—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telecommunication apparatus, e.g. a switched network of teleprinters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text-based information, a selective call terminal with a television apparatus with a television transmission apparatus, e.g. a videophone, a teletext system or a digital television system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5/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visual indicators common to cathode-ray tube indicators and other visual indicators
- G09G5/003—Details of a display terminal, the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control arrangement of the display terminal and to the interfaces thereto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765—Interface circuits between an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 another apparatus
- H04N5/775—Interface circuits between an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 another apparatus between a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a television receiv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 H04N1/00249—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photographic apparatus, e.g. a photographic printer or a projector
- H04N1/0026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photographic apparatus, e.g. a photographic printer or a projector with a viewing or projecting apparatus, e.g. for reading image information from a film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21—Intermediate information storage
- H04N1/2104—Intermediate information storage for one or a few pictures
- H04N1/2112—Intermediate information storage for one or a few pictures using still video cameras
- H04N1/212—Motion video recording combined with still video record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1—Structure of client; Structure of client peripherals
- H04N21/4104—Peripherals receiving signals from specially adapted client devices
- H04N21/4112—Peripherals receiving signals from specially adapted client devices having fewer capabilities than the client, e.g. thin client having less processing power or no tuning capabiliti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1—Structure of client; Structure of client peripherals
- H04N21/4104—Peripherals receiving signals from specially adapted client devices
- H04N21/4135—Peripherals receiving signals from specially adapted client devices external record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36—Interfacing a local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communicating with another STB or one or more peripheral devices inside the home
- H04N21/4363—Adapting the video stream to a specific local network, e.g. a Bluetooth® network
- H04N21/43632—Adapting the video stream to a specific local network, e.g. a Bluetooth® network involving a wired protocol, e.g. IEEE 1394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765—Interface circuits between an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 another apparatus
- H04N5/77—Interface circuits between an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 another apparatus between a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a television camera
- H04N5/772—Interface circuits between an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 another apparatus between a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a television camera the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the television camera being placed in the same enclosur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6—Analogue secrecy systems; Analogue subscription systems
- H04N7/162—Authorising the user terminal, e.g. by paying; Registering the use of a subscription channel, e.g. billing
- H04N7/163—Authorising the user terminal, e.g. by paying; Registering the use of a subscription channel, e.g. billing by receiver means only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Structural and physical details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21—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set of electrodes
- G09G2300/0426—Layout of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10/00—Command of the display device
- G09G2310/06—Details of flat display driving waveforms
- G09G2310/061—Details of flat display driving waveforms for resetting or blanking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70/00—Aspects of data communication
- G09G2370/04—Exchange of auxiliary data, i.e. other than image data, between monitor and graphics controller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70/00—Aspects of data communication
- G09G2370/10—Use of a protocol of communication by packets in interfaces along the display data pipeline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70/00—Aspects of data communication
- G09G2370/12—Use of DVI or HDMI protocol in interfaces along the display data pipelin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7—End-user applications
- H04N21/488—Data services, e.g. news tick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765—Interface circuits between an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 another apparatu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79—Processing of colour television signals in connection with recording
- H04N9/80—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 H04N9/82—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the individual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being recorded simultaneously only
- H04N9/8205—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the individual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being recorded simultaneously only involving the multiplexing of an additional signal and the colour video signal
- H04N9/8227—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the individual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being recorded simultaneously only involving the multiplexing of an additional signal and the colour video signal the additional signal being at least another television sig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 Dc Digital Transmission (AREA)
- Television Signal Processing For Recor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送设备、发送方法、接收设备、接受方法以及通信电缆,所述发送设备用于使用第一差分信号单向地向接收设备发送在代表从一个垂直同步信号到下一垂直同步信号的不包括水平消隐间隔和垂直消隐间隔的有效视频周期期间的一个屏幕的未压缩图像的像素数据。所述接收设备用于使用第一差分信号接收从发送设备单向发送来的像素数据,所述像素数据为在代表从一个垂直同步信号到下一垂直同步信号的不包括水平消隐间隔和垂直消隐间隔的有效视频周期期间的一个屏幕的未压缩图像的像素数据。
Description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07年11月07日,于2009年7月7日进入国家阶段PCT申请PCT/JP2007/071650的、国家申请号为200780049420.7的、名称为“发送设备、发送设备的视频信号发送方法、接收设备、和接收设备的视频信号接受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用于如下系统的发送设备、发送设备的视频信号发送方法、接收设备、和接收设备的视频信号接收方法:该系统由遵守被称为HDMI(高清多媒体接口)标准的数字视频/音频输入/输出接口标准进行输出或输入的设备构成。
具体地,本发明涉及通过使用双向通信单元向外部设备发送关于可以被发送到外部设备的各个视频信号的附加信息,来使得外部设备侧平滑地显示关于各个视频信号的附加信息的发送设备,且因此可以改进由用户选择对视频信号的操作的性能,等等。
背景技术
近年来,例如,HDMI(高清多媒体接口)已经作为一种通信接口而广泛流行,通过该通信接口,以高速从DVD(数字通用盘)记录器、机顶盒和其他AV源(音频视频源)向电视接收机、投影仪和其他显示器发送作为未压缩(基带)视频信号的数字视频信号(此后,被称为“图像数据”)和与该视频信号相关的数字音频信号(此后,被称为“音频数据”)。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描述了HDMI标准的细节。
专利文献1:WO2002/078336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在使用HDMI进行设备到设备连接的情况下,标准化了音频和视频发送的定义,而没有提供附加信息发送的定义。因此,在其中在一个介质上记录了多个场景的视频摄像机记录器的情况下,连接了视频摄像机记录器的电视接收机仅识别该视频摄像机记录器作为视频摄像机记录器,且难以在用户所期望的场景处开始视频信号的再现。
本发明的目的是改进用户对视频信号的选择操作的性能。
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概念在于一种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信号发送单元,其通过使用多个信道的传输路径向外部设备发送视频信号作为差分信号;
通信单元,其通过使用构成传输路径的具体线来进行双向通信;
视频信号存储单元,其存储可以通过使用信号发送单元向外部设备发送的各个视频信号;
附加信息存储单元,其存储关于在所述视频信号存储单元中存储的各个视频信号的附加信息;以及
通信控制单元,其以如下方式进行控制:通过使用通信单元向外部设备发送关于在所述附加信息存储单元中存储的各个视频信号的附加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发送设备包括通过使用多个信道的传输路径向外部设备发送视频信号作为差分信号的信号发送单元。该发送设备例如是HDMI源设备。在本发明中,提供通过使用构成传输信道的具体线来进行双向通信的通信单元。通过使用该通信单元,向外部设备发送可以向外部设备发送的关于各个视频信号的附加信息。
在此,附加信息是文本信息或图像信息、或文本信息和图像信息。另外,在例如通信单元接收对于从外部设备发送的附加信息的发送请求的情况下,进行向外部设备的附加信息的发送。
在通过使用通信单元向上述外部设备发送关于各个视频信号的附加信息的情况下,例如,从外部设备接收对于附加信息的发送请求,立即向外部设备供应关于各个视频信号的附加信息。因此,在外部设备侧上平滑地显示关于各个视频信号的附加信息,且改进由用户进行的选择操作的性能。
另外,在本发明中,例如,通信控制单元可以进一步以如下方式控制,当通信单元接收从外部设备发送的关于具体视频信号的选择信息时,通过使用信号发送单元向外部设备发送在所述视频信号存储单元中存储的视频信号中对应于选择信息的视频信号。在这种例子中,在外部设备侧选择具体视频信号的情况下,立即向发送设备供应关于具体视频信号的选择信息,且可以从发送设备向外部设备发送对应于选择信息的视频信号。因此,外部设备侧能够立即使得在图像显示器中反映由用户对视频信号进行的选择操作。因此,改进由用户进行的操作的性能。
另外,本发明的概念在于一种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信号接收单元,其通过使用多个信道的传输路径来从外部设备接收视频信号作为差分信号;
通信单元,其通过使用构成传输路径的具体线来进行双向通信;
图像显示单元,其处理在信号接收单元处接收的视频信号来显示图像;以及
附加信息显示单元,其当通信单元接收可以从外部设备发送的关于各个视频信号的附加信息时显示关于各个视频信号的附加信息,其中,所述附加信息从外部设备发送。
根据本发明的接收设备包括通过使用多个信道的传输路径从外部设备发送的视频信号作为差分信号的信号接收单元。该接收单元例如是HDMI接收器设备。在本发明中,提供通过使用构成传输路径的具体线进行双向通信的通信单元。通过使用通信单元,可以接收可以从外部设备发送的、关于各个视频信号的附加信息,且进行附加信息的显示。
在此,附加信息是文本信息或图像信息、或文本信息和图像信息。另外,例如,通过使用通信单元向外部设备发送对于关于各个视频信号的附加信息的发送请求。
在通信单元接收关于上述各个视频信号的附加信息并且例如向外部设备发送了对于附加信息的发送请求的情况下,可以立即从外部设备接收关于各个视频信号的附加信息。因此,可以平滑地显示关于各个视频信号的附加信息,且可以改进由用户对视频信号的选择操作的性能。
另外,在本发明中,例如,可以进一步提供用户操作单元,其允许用户根据在附加信息显示单元上显示的关于各个视频信号的附加信息来选择具体视频信号;以及通信控制单元,其以如下方式进行控制:通过使用通信单元向外部设备发送由用户操作单元选择的关于具体视频信号的选择信息。在该例子中,在用户选择了具体视频信号的情况下,立即向外部设备供应关于具体视频信号的选择信息,且可以从外部设备向接收设备发送对应于选择信息的视频信号。因此,可以立即在图像显示器中反映由用户对视频信号的选择操作,且可以改进由用户进行的操作的性能。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使用双向通信单元向外部设备发送可以从外部设备发送的关于各个视频信号的附加信息,可以在外部设备侧上平滑地显示关于各个视频信号的附加信息,且可以改进由用户对视频信号的选择操作的性能。另外,根据本发明,通过使用双向通信单元从外部设备接收可以从外部设备发送的关于各个视频信号的附加信息,可以平滑地显示关于各个视频信号的附加信息,且可以改进由用户对视频信号的选择操作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AV系统的配置的例子的方框图。
图2是示出构成AV系统的视频摄像机记录器(源设备)的配置的例子的方框图。
图3是示出构成AV系统的电视接收机(接收器设备)的配置的例子的方框图。
图4是示出HDMI发送单元(HDMI源)和HDMI接收单元(HDMI接收器)的配置的例子的方框图。
图5是示出HDMI发射器和HDMI接收机的配置的例子的方框图。
图6是示出TMDS发送数据的结构的图示。
图7是示出HDMI端的管脚布置(类型A)的图示。
图8是示出通过CEC信道而发送的数据的块结构的图示。
图9是示出头块的数据结构的例子的图示。
图10是示出根据各个设备的类型而设置的逻辑地址的例子的图示。
图11是示出命令数据的结构的例子的图示。
图12是示出当发送缩略图数据时的头的数据结构的例子的图示。
图13是用于说明通过HDMI电缆在视频摄像机记录器的HDMI端和电视接收机的HDMI端之间进行的数据发送的例子的序列图。
图14是用于说明缩略图数据的发送的例子的图示。
图15是示出在接收器设备上的内容显示例子的图示。
图1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AV系统的配置的例子的方框图。
图17是示出构成该AV系统的视频摄像机记录器(源设备)的配置的例子的方框图。
图18是示出构成AV系统的电视接收机(接收器设备)的配置的例子的方框图。
图19是示出视频摄像机记录器和电视接收机的高速数据线接口的配置的例子的连接图。
图20是示出通过高速数据线而发送的控制命令的数据结构的例子的图示。
图21是示出控制命令和用于控制序列的发送附加信息的定义的图示。
图22是用于说明通过HDMI电缆在视频摄像机记录器的HDMI端和电视接收机的HDMI端之间进行的数据发送的例子的序列图。
图23是示出视频摄像机记录器和电视接收机的高速数据线接口的配置的例子的连接图。
图24是示出视频摄像机记录器和电视接收机的高速数据线接口的配置的另一例子的连接图。
图25是示出由源设备接收的E-EDID的结构的图示。
图26是示出E-EDID厂商具体数据块的结构的图示。
图27是用于说明由源设备进行的通信过程的流程图。
图28是用于说明由接收器设备进行的通信过程的流程图。
图29是用于说明由源设备进行的图像处理的流程图。
图30是用于说明由接收器设备进行的通信过程的流程图。
图31是示出视频摄像机记录器和电视接收机的高速数据线接口的配置的另一例子的连接图。
图32是用于说明由源设备进行的图像处理的流程图。
图33是用于说明由接收器设备进行的通信过程的流程图。
图34是示出本发明所应用的计算机的配置的例子的方框图。
图35是示出视频摄像机记录器和电视接收机的高速数据线接口的配置的再一例子的连接图。
图36包括示出双向通信波形的图示。
附图标记说明
1HDMI电缆,5和5V,AV系统,10和10A视频摄像机记录器,11成像器,12成像器驱动器,13成像信号处理电路,14摄像机控制CPU,15静态图像信号处理电路,16运动图像信号处理电路,17存储器卡,18记录/回放电路,19记录介质,20系统控制CPU,21闪存ROM,22SDRAM,24麦克风,25音频信号处理电路,26LCD控制器,27LCD面板,28HDMI发送单元(HDMI源),28A高速数据线接口,29HDMI端,30和30A电视接收机,31HDMI端,32HDMI接收单元(HDMI接收器),32A高速数据线接口,35天线端,36数字调谐器,37解复用器,38MPEG解码器,39视频信号处理电路,40图形生成电路,41面板驱动电路,42显示面板,43音频信号处理电路,44音频放大电路,45扬声器,50内部总线,51CPU,52闪存ROM,53DRAM,54以太网接口,55网络端,56遥控接收单元,57遥控发射器,81发射器,82接收机,83DDC,84CEC线,85EDID ROM,88反向线
具体实施方式
此后,将参考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图1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AV(音频视频)系统5的配置的例子。
AV系统5包括作为源设备的视频摄像机记录器10和作为接收器设备的电视接收机30。视频摄像机记录器10和电视接收机30通过HDMI电缆1连接。在视频摄像机记录器10中提供连接了HDMI发送单元(HDMI TX)28的HDMI端29。在电视接收机30中提供连接了HDMI接收单元(HDMI RX)32的HDMI端31。HDMI电缆1的一端被连接到视频摄像机记录器10的HDMI端29,且HDMI电缆1的另一端被连接到电视接收机30的HDMI端31。
图2示出了视频摄像机记录器10的配置。视频摄像机记录器10包括成像器11、成像器驱动器12、成像信号处理电路13、摄像机控制CPU14、静态图像信号处理电路15、运动图像信号处理电路16、存储器卡17、记录/回放电路18、记录介质19、系统控制CPU(中央处理单元)20、闪存ROM(只读存储器)21、S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22、键盘23、麦克风24、音频信号处理电路25、LCD控制器26、LCD面板27、HDMI发送单元28和HDMI端29。
成像器11例如由C-MOS成像元件或CCD成像元件组成。成像器驱动器12驱动该成像器11。成像信号处理电路13处理由成像器11获取的成像信号,以生成对应于对象的图像数据(捕获图像数据)。摄像机控制CPU14控制成像器驱动器12和成像信号处理电路13的操作。
在捕获静态图像时,静态图像信号处理电路15对由成像信号处理电路13获取的图像数据进行基于例如JPEG(联合图像专家组)方法的压缩和编码处理,以生成静态图像数据。然后,静态图像信号处理电路15将所生成的静态图像数据写入存储器卡17,或通过系统控制CPU20将所生成的静态图像数据写入闪存ROM21。
另外,静态图像信号处理电路15生成作为稍后描述的、用于索引的静态图像数据的缩略图数据,并在存储器卡17中记录该缩略图数据。与在稍后描述的记录介质19中记录的每个视频信号相关联地生成缩略图,且该缩略图构成关于视频信号的附加信息(图像信息)。从这个意义上,存储器卡17构成附加信息存储单元。
音频信号处理电路25对由麦克风24获取的音频信号进行诸如A/D转换的处理,以获得与所捕获的图像数据相关联的音频数据。在捕获运动图像时,运动图像信号处理电路16对由成像信号处理电路13获取的图像数据以及由音频信号处理电路25获取的音频数据进行诸如符合记录介质格式的压缩和编码的处理,以生成包括对其添加的音频数据的运动图像数据。
在捕获运动图像时,记录/回放电路18在所加载的记录介质19上记录了通过运动图像信号处理电路16生成的运动图像数据,作为运动图像的视频信号。从这个意义上,记录介质19构成了视频信号存储单元。记录介质19可以构成用于作为稍后描述的索引静态图像数据的缩略图的附加信息存储单元。另外,在回放运动图像时,记录/回放电路18从记录介质35读取运动图像数据,并进行解码处理等来获得回放图像数据。
例如,作为记录介质19,可以使用光盘、硬盘、磁带、半导体存储器等。另外,在记录介质19中,对于所记录的视频信号的每个单元,可以记录附加信息(文本信息)、诸如标题、所记录的(所捕获的)日期和时间、所记录的时间段、记录模式和由用户输入的评论。在此,视频信号的单元意味着在从拍摄开始到拍摄结束的一个时间段期间记录的一个场景的视频信号、在相同日期记录的视频信号、由编辑而创建的一系列视频信号等。
注意,在该实施例中,在必要时,在记录介质19中记录的运动图像的视频信号被称为视频内容。在该情况下,由上述视频信号的单元构成一段视频内容。
LCD控制器26驱动LCD(液晶显示器)面板27,并基于从成像信号处理电路13输出的图像数据或由记录/回放电路18生成的回放图像数据,在LCD面板27上显示捕获的图像(运动图像)或回放图像(运动图像)。另外,LCD控制器26驱动LCD27,并基于从存储器卡17等获取的回放图像数据来在LCD面板27上显示回放图像(静态图像)。
系统控制CPU20控制静态图像信号处理电路15、运动图像信号处理电路16、记录/回放电路18等的操作。闪存ROM21、SDRAM22、和键盘23被连接到系统控制CPU20。闪存ROM21存储用于系统控制CPU20的控制程序等。另外,SDRAM22被用于对由系统控制CPU20进行的控制处理所需的数据的暂时存储等。另外,闪存ROM21或SDRAM22存储稍后描述的内容列表的数据。注意,可以在闪存ROM21或SDRAM22中存储、而不是在上述存储器卡17中存储缩略图图像数据。
键盘23构成了用户操作单元。系统控制CPU20确定键盘23的操作状态,且控制视频摄像机记录器10的操作。用户能够进行用于输入各种附加信息等的操作以及图像捕获(记录)操作和回放操作。
系统控制CPU20基于在记录介质19中的所记录的附加信息(文本信息或图像信息)以及各段视频内容(各个视频信号)来创建内容列表,这是各段视频内容的数据,并在闪存ROM21或SDRAM22中存储内容列表。从这个意义上,闪存ROM21或SDRAM22构成了附加信息存储单元。静态图像信号处理电路15对于一段视频内容生成至少缩略图作为附加信息(图像信息)。每个缩略图被提供了指示相对于一段视频内容的对应关系的ID。在从每段视频内容生成缩略图的情况下,可以应用已经传统知道的各种处理。例如,作为最容易的处理,进行通过使用每段视频内容的第一部分的图像数据来创建缩略图。可以在系统控制CPU20的控制下在LCD面板27上显示上述所生成的内容列表和缩略图。
HDMI发送单元(HDMI源)28根据符合HDMI的通信从HDMI段29向HDMI电缆1(图2中未示出)发送基带图像(视频)和音频数据。稍后将描述HDMI发送单元28的细节。
将简要地说明图2所示的视频摄像机记录器10的操作。
由成像器11捕获的成像信号被供应到成像信号处理电路13,并被处理,且从成像信号处理电路13获取对应于对象的图像数据(捕获图像数据)。在捕获静态图像时,静态图像信号处理电路15对从成像信号处理电路13输出的图像数据进行压缩和编码处理,以生成静态图像数据。在存储器卡17等中记录静态图像数据。
另外,在捕获运动图像时,运动图像信号处理电路16对从成像信号处理电路13输出的图像数据以及从音频信号处理电路25输出的音频数据进行诸如符合记录介质格式的压缩和编码的处理,以生成包括向其添加的音频数据的运动图像数据。通过使用记录/回放电路18在记录介质19上记录运动图像数据。
对于被记录的每个单元的视频信号,根据由用户对键盘23的操作,在记录介质19中记录诸如标题、记录(捕获)日期和时间、记录时间段、记录模式和评论的附加信息(文本信息)。然后,由系统控制CPU20基于关于各段视频内容(各个视频信号)的附加信息(文本信息或图像信息),创建作为各段视频内容的数据的内容列表,且在闪存ROM21或SDRAM22中存储内容列表。每次在记录介质19中记录视频信号的新单元时添加并更新内容列表。
另外,每次在记录介质19中记录视频信号的新单元时,静态图像信号处理电路15生成缩略图,且在存储器卡17等中记录缩略图。当在电视接收机30上显示内容列表时使用上述内容列表和缩略图,以便用户可以选择特定段的视频内容,如稍后所述。
在回放静态图像时,从存储器卡17等记录静态图像数据,且静态图像信号处理电路15进行诸如解码的处理以获得回放图像数据。通过系统控制CPU20和运动图像信号处理电路16向LCD控制器26供应回放图像数据,且在LCD面板27上显示静态图像。
在回放运动图像时,通过使用记录/回放电路18从记录介质19读取运动图像数据,且运动图像信号处理电路16进行诸如解码的处理以获得回放图像数据。向LCD控制器26供应回放图像数据,并在LCD面板27上显示运动图像。
在向电视接收机30发送关于在记录介质19中记录的运动图像数据的视频和音频数据的情况下,从记录介质19读取并向运动图像信号处理电路16供应运动图像数据,对运动图像数据进行诸如解码的处理,且获得基带图像和音频数据。然后,向HDMI发送单元28供应基带图像和音频数据,并将其通过被连接到HDMI端29的HDMI电缆1向电视接收机30发送。
被连接到HDMI端29的电缆1被提供用于控制数据的传输线(传输路径),以及用于视频数据的传输线(传输路径)。控制数据的传输线具有允许以双向方式进行数据发送的配置。因此,HDMI发送单元28具有发送和接收控制数据的功能,以及发送视频信号的功能。由HDMI发送单元28接收的控制数据被供应到系统控制CPU20。另外,从系统控制CPU20供应从HDMI发送单元28发送的控制数据。
在该实施例中,上述内容列表的数据是从HDMI发送单元28发送的多段控制数据之一。系统控制CPU20发送响应于来自电视接收机30的发送请求的内容列表的数据。当发送内容列表时,系统控制CPU20还发送缩略图。稍后将描述用于发送内容列表和缩略图的处理的细节。
图3示出了电视接收机30的配置的例子。该电视接收机30包括HDMI端31、HDMI接收单元32、天线端35、数字调谐器36、解复用器37、MPEG(运动图像专家组)解码器38、视频信号处理电路39、图形生成电路40、面板驱动电路41、显示面板42、音频信号处理电路43、音频放大电路44、扬声器45、内部总线50、CPU51、闪存ROM52、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53、以太网接口(以太网I/F)54、网络端55、遥控接收单元56、和遥控发射器57。注意日文的“以太网”和“以太网”是注册商标。
天线端35是接收在接收天线(未示出)处接收的电视广播信号的端。数字调谐器36处理被输入到天线端35的电视广播信号,并输出对应于由用户选择的频道的具体发送流。解复用器37从由数字调谐器36获得的发送流提取对应于用户所选的频道的部分TS(发送流)(视频数据的TS分组和音频数据的TS分组)。
另外,解复用器37从由数字调谐器36获得的发送流提取PSI/SI(节目具体信息/服务信息),并向CPU51输出该PSI/SI。在由数字调谐器36获得的发送流中一起复用多个频道。通过从PSI/SI(PAT/PMT)获得关于期望的频道的分组ID(PID)的信息来实现由解复用器37进行的、用于从发送流提取期望频道的部分TS的处理。
MPEG解码器38对由解复用器37所获得的视频数据的TS分组构成的视频PES(分组基本流)分组进行解码处理,以获得视频数据。另外,MPEG解码器38对由解复用器37获得的音频数据的TS分组构成的音频PES分组进行解码处理,以获得音频数据。
视频信号处理电路39和图形生成电路40在必要时对由MPEG解码器38获得的视频数据进行多屏幕处理、图形数据叠加处理等。图形生成电路40创建例如稍后描述的内容列表等的用户界面屏幕。面板驱动电路41根据从图形生成电路40输出的视频数据来驱动显示面板42。显示面板42例如由LCD(液晶显示器)、PDP(等离子显示面板)等构成。音频信号处理电路43对由MPEG解码器38获得的音频数据进行必要的处理,诸如D/A转换。音频放大电路44放大从音频信号处理电路43输出的音频信号,并向扬声器45供应放大的音频信号。
CPU51控制电视接收机30的每个单元的操作。闪存ROM52存储控制软件并保持数据。DRAM53形成CPU51的工作区域。CPU51向DRAM53装载从闪存ROM52读取的软件和数据,启动软件,并控制电视接收机30的每个单元。
遥控接收单元56接收从遥控发射器57发送的遥控信号(遥控代码),且向CPU51供应遥控代码。CPU51根据遥控代码来控制电视接收机30的每个单元。网络端55是被连接到网络且被连接到以太网接口54的端。CPU51、闪存ROM52、DRAM53和以太网接口54被连接到内部总线50。
另外,DRAM53或闪存ROM52存储从视频摄像机记录器10发送的各个视频信号的附加信息(内容列表和缩略图)。如上所述,关于被存储在DRAM53或闪存ROM52中的各个视频信号的附加信息在必要时被读取并被供应给图形生成电路40,且被用于创建其上显示了内容列表的用户界面屏幕。
HDMI接收单元(HDMI接收器)32根据符合HDMI的通信来接收通过HDMI电缆1向HDMI端31供应的基带视频(图像)和音频数据。稍后将描述HDMI接收单元32的细节。
将简要地说明图3所示的电视接收机30的操作。
向数字调谐器36供应被输入到天线端35的电视广播信号。数字调谐器36处理电视广播信号,输出对应于由用户选择的频道的具体发送流,并向解复用器37供应具体发送流。解复用器37从发送流提取对应于由用户选择的频道的部分TS(视频数据的TS分组和音频数据的TS分组),并向MPEG解码器38供应部分TS。
MPEG解码器38对由视频数据的TS分组构成的视频PES分组进行解码处理,以获得视频数据。在视频数据在必要时经过在视频信号处理电路39和图形生成电路40中的多屏幕处理、图形数据叠加处理等之后,处理的视频数据被供应到面板驱动电路41。因此,在显示面板42上显示对应于用户所选的频道的图像。
另外,MPEG解码器38对由音频数据的TS分组构成的音频PES分组进行解码处理,以获得音频数据。在音频数据经过在音频信号处理电路43中的诸如D/A转换的必要处理,且在音频放大电路44中进一步放大之后,音频数据被供应给扬声器45。因此,从扬声器45输出对应于由用户选择的频道的声音。
另外,HDMI接收单元32获取从通过HDMI电缆1连接到HDMI端31的视频摄像机记录器10发送的视频(图像)数据和音频数据。该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被分别供应给视频信号处理电路39和音频信号处理电路43。随后,进行与在前述接收电视广播信号时的操作类似的操作。在显示面板42上显示图像,且从扬声器45输出声音。
如上所述,被连接到HDMI端31的HDMI电缆1被提供用于控制数据的传输线(传输路径),以及用于视频数据的传输线(传输路径)。控制数据的传输线具有允许以双向方式进行数据发送的配置。因此,HDMI接收单元32具有发送和接收控制数据的功能,以及接收视频信号的功能。由HDMI接收单元32接收的控制数据被供应给CPU51。另外,从CPU51供应从HDMI接收单元32发送的控制数据。在该实施例中,上述内容列表的数据是由HDMI接收单元32接收的多段控制数据之一。
图4示出了图1中的AV系统5中的视频摄像机记录器10的HDMI发送单元(HDMI源)28和电视接收机30的HDMI接收单元(HDMI接收器)32的配置的例子。
在有效(effective)图像周期(此后,在必要时还被称为有效(active)视频周期)期间,这是通过从特定垂直同步信号向下一垂直同步信号的周期中消去水平消隐周期和垂直消隐周期而获得的周期,HDMI源28以单向方式通过多个信道向HDMI接收器32发送对应于一个屏幕的未压缩图像的像素数据的差分信号,且在水平消隐周期和垂直消隐周期期间,以单向方式通过多个信道向HDMI接收器32发送对应于至少与图像关联的音频数据、控制数据、其他辅助数据等的差分信号。
也就是说,HDMI源28包括发射器81。例如,发射器81将未压缩图像的像素数据转换为对应的差分信号,并以单向方式通过三个TMDS信道、#0、#1和#2(这是多个信道)向通过HDMI电缆1连接的HDMI接收器32串行地发送该差分信号。
另外,发射器81将与未压缩图像相关的音频数据以及进一步的必要控制数据、其他辅助数据等转换为对应的差分信号,并以单向方式通过三个TMDS信道、#0、#1和#2向通过HDMI电缆1连接的HDMI接收器32串行地发送该差分信号。
另外,发射器81通过TMDS时钟信道向通过HDMI电缆1连接的HDMI接收器32发送像素时钟,该像素时钟与通过三个TMDS信道、#0、#1和#2发送的像素数据同步。在此,在一个像素时钟期间通过一个TMDS信道#i(i=0、1、2)发送10比特像素数据。
HDMI接收器32在有源视频周期期间,通过多个信道从HDMI源28以单向方式接收被发送的对应于像素数据的差分信号,并在水平消隐周期或垂直消隐周期期间通过多个信道从HDMI源28以单向方式接收被发送的对应于音频数据和控制数据的差分信号。
也就是说,HDMI接收器32包括接收机82。接收机82与也通过TMDS时钟信道从HDMI源28发送的像素时钟同步地,通过TMDS信道#0、#1和#2从通过HDMI电缆1连接的HDMI源28,以单向方式接收被发送的对应于像素数据的差分信号和对应于音频数据和控制数据的差分信号。
用于由HDMI源28和HDMI接收器32构成的HDMI系统的传输信道包括称为DDC(显示数据信道)83和CEC线84的传输信道、以及三个TMDS信道#0到#2作为通过其与像素时钟同步地以单向方式从HDMI源28向HDMI接收器32串行发送像素数据和音频数据的传输信道、和TMDS时钟信道作为通过其发送像素时钟的传输信道。
DDC83由未示出的被包括在HDMI电缆1中的两个信号线组成。由HDMI源28使用DDC83来从通过HDMI电缆1连接的HDMI接收器32读取E-EDID(增强扩展显示标识数据)。
也就是说,HDMI接收器32包括存储E-EDID的EDID ROM(只读存储器)85以及HDMI接收机81,该EDID是关于HDMI接收器32本身的性能(配置/能力)的性能信息。HDMI源28通过DDC83从通过HDMI电缆1连接的HDMI接收器32读取HDMI接收器32的E-EDID,并根据该E-EDID来标识HDMI接收器32的性能的设置,即例如由包括HDMI接收器32的电子设备支持的图像格式(简档(profile)),诸如RGB、YCbCr4:4:4和YCbCr4:4:2。
CEC线84由未示出的被包括在HDMI电缆1中的单个信号线组成。CEC线84用于在HDMI源28和HDMI接收器32之间进行的控制数据的双向通信。
另外,被连接到称为HPD(热插拔检测)的管脚的线86被包括在HDMI电缆1中。通过使用线86,源设备能够检测接收器设备的连接。另外,还在HDMI电缆1中包括了用于从源设备向接收器设备供电的线87。另外,预留线88被包括在HDMI电缆1中。
图5示出了在图4中的HDMI发射器81和HDMI接收机82的配置的例子。
发射器81包括分别对应于三个TMDS信道#0、#1和#2的三个编码器/串行器81A、81B和81C。编码器/串行器81A、81B和81C分别编码被供应到编码器/串行器81A、81B和81C的图像数据、辅助数据和控制数据,将并行数据转换为串行数据,并发送所转换的数据作为差分信号。在此,在图像数据包括三个分量、诸如R(红色)、G(绿色)和B(蓝色)的图像数据的情况下,B分量被供应到编码器/串行器81A,G分量被供应到编码器/串行器81B,且R分量被供应到编码器/串行器81C。
另外,辅助数据包括,例如音频数据和控制分组。控制分组被供应到例如编码器/串行器81A,且音频数据被供应到编码器/串行器81B和81C。
另外,控制数据包括1比特垂直同步信号(VSYNC)、1比特水平同步信号(HSYNC)和其每个是一比特的控制比特CTL0、CTL1、CTL2和CTL3。垂直同步信号和水平同步信号被供应到编码器/串行器81A。控制比特CTL0和CTL1被供应到编码器/串行器81B,且控制比特CTL2和CTL3被供应到编码器/串行器81C。
编码器/串行器81A以时分方式发送被供应给编码器/串行器81A的图像数据的B分量、垂直同步信号、水平同步信号和辅助数据。也就是说,编码器/串行器81A将被供应到编码器/串行器81A的图像数据的B分量转换为以8比特为单位的并行数据,其对应于固定数量的比特。另外编码器/串行器81A编码该并行数据,将该编码的数据转换为串行数据,并通过TMDS信道#0发送转换后的数据。
另外,编码器/串行器81A编码被供应到编码器/串行器81A的垂直同步信号和水平同步信号的2比特并行数据,将编码的数据转换为串行数据,并通过TMDS信道#0发送转换后的数据。另外,编码器/串行器81A将被供应到编码器/串行器81A的辅助数据转换为4比特为单位的并行数据。然后,编码器/串行器81A编码该并行数据,转换编码后的数据为串行数据,并通过TMDS信道#0发送转换后的数据。
编码器/串行器81B以时分方式发送被供应给编码器/串行器81B的图像数据的G分量、控制比特CTL0和CTL1和辅助数据。也就是说,编码器/串行器81B将被供应到编码器/串行器81B的图像数据的G分量转换为以8比特为单位的并行数据,其对应于固定数量的比特。另外编码器/串行器81B编码该并行数据,将该编码的数据转换为串行数据,并通过TMDS信道#1发送转换后的数据。
另外,编码器/串行器81B编码被供应到编码器/串行器81B的控制比特CTL0和CTL1的2比特并行数据,将编码后的数据转换为串行数据,并通过TMDS信道#1发送转换后的数据。另外,编码器/串行器81B将被供应到编码器/串行器81B的辅助数据转换为4比特为单位的并行数据。然后,编码器/串行器81B编码并行数据,将编码后的数据转换为串行数据,并通过TMDS信道#1发送转换后的数据。
编码器/串行器81C以时分方式发送被供应给编码器/串行器81C的图像数据的R分量、控制比特CTL2和CTL3和辅助数据。也就是说,编码器/串行器81C将被供应到编码器/串行器81C的图像数据的R分量转换为以8比特为单位的并行数据,其对应于固定数量的比特。另外编码器/串行器81C编码该并行数据,将该编码的数据转换为串行数据,并通过TMDS信道#2发送转换后的数据。
另外,编码器/串行器81C编码被供应到编码器/串行器81C的控制比特CTL2和CTL3的2比特并行数据,将编码后的数据转换为串行数据,并通过TMDS信道#2发送转换后的数据。另外,编码器/串行器81C将被供应到编码器/串行器81C的辅助数据转换为4比特为单位的并行数据。然后,编码器/串行器81C编码并行数据,将编码后的数据转换为串行数据,并通过TMDS信道#2发送转换后的数据。
接收机82包括分别对应于三个TMDS信道#0、#1和#2的三个恢复/解码器82A、82B和82C。恢复/解码器82A、82B和82C分别通过TMDS信道#0、#1和#2接收被发送作为差分信号的图像数据、辅助数据和控制数据。另外,恢复/解码器82A、82B和82C分别将图像数据、辅助数据和控制数据从串行数据转换为并行数据,解码转换后的数据,并输出解码后的数据。
也就是,恢复/解码器82A通过TMDS信道#0接收被发送作为差分信号的图像数据的B分量、垂直同步信号、水平同步信号和辅助数据。然后,恢复/解码器82A将图像数据的B分量、垂直同步信号、水平同步信号和辅助数据从串行数据转换为并行数据,解码转换后的数据,并输出解码的数据。
恢复/解码器82B通过TMDS信道#1接收被发送作为差分信号的图像数据的G分量、控制比特CTL0和CTL1和辅助数据。然后,然后,恢复/解码器82B将图像数据的G分量、控制比特CTL0和CTL1和辅助数据从串行数据转换为并行数据,解码转换后的数据,并输出解码的数据。
恢复/解码器82C通过TMDS信道#2接收被发送作为差分信号的图像数据的R分量、控制比特CTL2和CTL3和辅助数据。然后,恢复/解码器82C将图像数据的R分量、控制比特CTL2和CTL3和辅助数据从串行数据转换为并行数据,解码转换后的数据,并输出解码的数据。
图6示出了通过HDMI的三个TMDS信道#0、#1和#2发送各种发送数据的发送周期(持续时间)的例子。注意,图6示出了在通过TMDS信道#0、#1和#2发送具有720水平像素和480垂直像素的逐行(progressive)图像的情况下的各种发送数据的周期。
在通过HDMI的三个TMDS信道#0、#1和#2发送发送数据的视频场(Video Field)中,根据发送数据的类型,存在三种周期、视频数据(VideoData)周期、数据岛(Data Island)周期、和控制(Control)周期。
在此,视频场周期是从特定垂直同步信号的上升沿(有效边缘)到下一垂直同步信号的上升沿的周期。视频场周期被划分为水平消隐时间(水平消隐)、垂直消隐时间(垂直消隐),和有效视频周期(有效视频(Active Video)),这是通过从视频场周期中消除水平消隐时间和垂直消隐时间而获得的周期。
视频数据周期被分配到有效视频周期。在视频数据周期期间,发送构成一个屏幕的未压缩图像数据的720像素×480线的有效(effective)像素(有效(Active)像素)的数据。
数据岛周期和控制周期被应用于水平消隐时间和垂直消隐时间。在数据岛周期和控制周期,发送辅助数据。
也就是说,数据岛周期对应于水平消隐时间和垂直消隐时间的一个部分。在数据岛周期期间,在辅助数据之间,发送不涉及控制的数据,例如,音频数据的分组。
控制周期被分配给水平消隐时间和垂直消隐时间的另一部分。在控制周期期间,在辅助数据之间,发送涉及控制的数据,例如水平同步信号、水平同步信号和控制分组。
在此,根据当前HDMI,通过TMDS时钟信道发送的像素时钟的频率是例如165MHz。在该情况下,在数据岛周期中的发送速率是大约500Mbps。在该实施例中,通过使用数据岛周期,从视频摄像机记录器10向电视接收机30发送缩略图数据,即索引视频数据。
图7示出了HDMI端29和31的管脚布置。该管脚布置被称为类型-A。
用作通过其发送作为TMDS信道#i的差分信号的TMDS数据#i+和TMDS数据#i-的差分线的两条线被连接到被分配了TMDS数据#i+的管脚(其管脚号为1、4或7的管脚)和被分配了TMDS数据#i-的管脚(其管脚号为3、6或9的管脚)。
另外,通过其发送作为控制数据的CEC信号的CEC线84被连接到其管脚号为13的管脚和作为空(预留)管脚的其管脚号为14的管脚。另外,通过其发送诸如E-EDID的SDA(串行数据)信号的线被连接到其管脚号为16的管脚。通过其发送作为用于在发送和接收SDA信号时同步的时钟信号的SCL(串行时钟)信号的线被连接到其管脚号为15的管脚。上述DDC83由通过其发送SDA信号的线和通过其发送SCL信号的线构成。
另外,由源设备用于检测上述接收器设备的连接的线86被连接到其管脚号为19的管脚。另外,被用于如上述通电的线87被连接到其管脚号为18的管脚。
将参考图8到11说明通过图4中所示的CEC信道发送的数据的结构。图8是示出通过CEC信道发送的数据的块结构的图示。以如下方式配置CEC信道:在4.5毫秒中发送一个块。在数据发送的开始时,排列开始比特。然后,在开始比特后排列头块。在头块之后,排列包含了实际期望发送的数据的期望数量(n)的数据块。
图9是示出了头块的数据结构的例子的图示。在头块中,排列了源设备的地址(源地址)和接收器设备的地址(接收器地址)。根据设备的类型来设置每个地址。
图10示出了根据各个设备的种类而设置的逻辑地址的例子。如图10所示,对于各种类型的设备,设置从“0”到“15”的16种地址值。在构成图9所示的头块的源地址和接收器地址中,根据源设备和接收器设备来排列对应的地址值作为4比特数据。例如,在图1所示的AV系统5的情况下,其中通过HDMI电缆1连接了视频摄像机记录器10和电视接收机30,源地址表示视频摄像机的地址值“10”,且接收器地址表示电视接收机(TV)的地址值“0”。
另外,为了使用CEC信道发送控制命令,提供图11所示的命令。虽然在图11中省略了,但对于各个命令确定了值。接收侧通过确定发送的值来确定命令的指令。在此,仅示出涉及视频摄像机记录器10的控制的控制命令。
<give Contents List(给出内容列表)>命令是用于发出用于发送内容列表的请求的命令。接收了该命令的接收侧发回稍后描述的<set Content Number(设置内容数量)>命令作为响应。<set Content Number>命令是用于发出指示在被存储在自身设备中的内容列表中所示的内容段的数量的通知的命令。<set Content Info(设置内容信息)>命令是用于发送内容列表的数据的命令。
<Thumb Nail ID(缩略图ID)>命令是用于发出指示用于发送缩略图数据的ID(标识号)的通知的命令。<Play Content(播放内容)>命令是用于发出回放内容的指令的命令。当接收该命令时,发回指示设备的状态(无论是否进入回放状态)的响应。<Image View On(图像浏览打开)>命令是用于发出指示设备已经进入了回放状态的通知的命令。
图12示出了在发送缩略图的数据的情况下的头的数据结构的例子。在图12中,示出了8比特作为一个单元。在前8比特中排列指示缩略图数据的分组类型的数据。在下一8比特中排列指示该缩略图属于的内容的内容号的数据。在下一8比特中排列指示缩略图数据的数据长度的数据。然后,在头之后排列缩略图数据。
缩略图数据可以是已经进行了某种压缩处理的图像数据(静态图像数据)。例如以在图6所示的视频数据的垂直消隐时间和水平消隐时间之间排列的数据岛周期中按顺序排列多段缩略图数据。
接下来,将参考图13描述通过该实施例中的HDMI电缆1在视频摄像机记录器10的HDMI端29和电视接收机30的HDMI端31之间进行的数据发送的例子。
该数据发送例子是进行如下处理的情况下的例子:其中,用户操作在电视接收机30侧上的遥控发射器57(见图3)以获得在视频摄像机记录器10中的记录介质19中记录的各段视频内容的列表(内容列表),由视频摄像机记录器10回放由用户根据该显示而选择的视频内容段,且在电视接收机30上显示该视频内容。
首先,用户操作在遥控发射器57上排列的键,以使得在电视接收机30的显示面板42上显示菜单屏幕(步骤S11)。由图形生成电路40在电视接收机30的CPU51的控制下生成该菜单屏幕。然后,当用户根据菜单屏幕进行用于从被连接到HDMI端31的设备获取内容列表的操作时,CPU51通过CEC信道向通过HDMI端31而连接的视频摄像机记录器10发送命令(步骤S12)。在此发送的命令是用于发出发送内容列表的请求的<give Content List>命令。
当视频摄像机记录器10的系统控制CPU20确定已经接收了命令时,系统控制CPU20发回在视频摄像机记录器10内部准备的内容列表中所示的内容段的数量(步骤S13)。通过将内容段的数量的数据添加到用于发出指示内容段的数量的通知的<set Content Number>命令来获得在此发送的命令。
在发送了内容段的数量之后,CPU20发送用于发送内容列表的数据的<set Content Info>命令(步骤S14)。在该命令之后,CPU20发送通过将ID添加到用于发出指示缩略图的ID的通知的<Thumb Nail ID>而获得的数据(步骤S15)。在通过CEC信道发送<set Content Info>命令和<Thumb Nail ID>命令时,给其提供了ID的缩略图的数据被排列在每个消隐时间中排列的数据岛周期中,且通过视频数据的传输信道(TMDS信道#0、#1和#2)而发送。
也就是说,例如,在通过图14(a)所示的CEC线来发送包含了<set ContentInfo>命令和<Thumb Nail ID>命令的控制数据d1时,给其提供了ID的缩略图的数据d2被排列在用于视频数据的传输信道的数据岛周期中,且被发送。
注意在根据该实施例的视频摄像机记录器10中,即使在不进行记录操作或内容回放操作的情况下,如果接收器设备被连接到HDMI端29,则从HDMI端29输出用于全屏白显示的视频数据等。
返回参考图13的说明,重复其数量等于由<set Content Number>命令通知的内容段的数量的数据发送单元,其中<set Content Info>命令、<Thumb NailID>命令和数据岛周期的缩略图数据被设置为数据发送单元,且发送各段视频内容的缩略图视频等。也就是说,在图13的例子中,发送内容数据的最后单元作为步骤S16和S17。
电视接收机30的CPU51在DRAM53等中存储了在从视频摄像机记录器10发送的列表中的内容列表的数据和多段视频内容的缩略图数据。然后,CPU51使得图形生成电路40根据该内容列表和缩略图数据来生成内容列表的显示屏幕,并使得显示面板42显示该显示屏幕(步骤S18)。
当用户操作遥控发射器57并从在显示面板42上显示的内容列表中选择具体视频内容段时(步骤S19),电视接收机30的CPU51将所选的视频内容段的编号添加到用于发出回放一段视频内容的指令的<Play Content>命令,并向视频摄像机记录器10发送包括向其添加的所选的视频内容段的编号的<Play Content>命令(步骤S20)。
接收了回放指令命令的视频摄像机记录器10的系统控制CPU20回放来自记录介质19的对应的视频内容段,经由HDMI端29输出回放的视频内容的数据,并向电视接收机30发送数据(步骤S21)。通过使用视频数据的传输信道(TMDS信道#0、#1和#2)来进行视频内容的数据的发送。
如上所述,当开始发送回放的视频内容的数据时,电视接收机30进行对于经由HDMI段31而接收的视频(图像)和音频数据的输出处理,并进行对于视频内容的回放处理(步骤S22)。
图15示出了在电视接收机30上的内容列表的显示的例子。在该例子中,在屏幕上显示四个标题,且在标题的一侧显示缩略图。例如,通过在屏幕上的滚动操作,可以滚动显示标题。除了缩略图以外,在每个标题的显示部分中显示诸如记录的日期和时间和内容的长度(记录的时间段)的附加信息。用户能够在从这种内容列表的显示中参考标题和缩略图的同时选择要回放的视频内容段,并进行对所选视频的回放操作。
如上所述,在图1所示的AV系统5中,仅通过用单个HDMI电缆1连接视频摄像机记录器10和电视接收机30,可以向电视接收机30发送在视频摄像机记录器10侧中准备的内容列表和缩略图数据,且可以在电视接收机30侧上显示内容列表。因此,用户能够理解在视频摄像机记录器10中的记录介质19中记录的视频内容的细节,而无需操作视频摄像机记录器10,可以轻易地从视频摄像机记录器10回放需要的视频内容段,且可以进行回放的视频内容等的显示。
在该情况下,由于在电视接收机30侧上生成了用于显示图15所示的列表的屏幕,因此视频摄像机记录器10侧仅需要创建内容列表等。因此,不在视频摄像机记录器10上施加沉重的负担。另外,可以通过使用被附接于电视接收机30的遥控发射器57来进行操作本身。因此,可以实现用户友好性。
注意,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说明的命令配置作为例子,且本发明不局限于此。另外,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在视频数据的传输线的消隐时间排列缩略图(索引视频)且发送,但可以在不同的时间中排列缩略图并发送。例如,可以通过使用符合HDMI标准而准备的CEC或DDC线来发送缩略图。
接下来,将描述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图1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AV(音视频)系统5A的配置的例子。
AV系统5A包括作为源设备的视视频摄像机记录器10A和作为接收器设备的电视接收机30A。视视频摄像机记录器10A和电视接收机30A通过HDMI电缆1连接。在视视频摄像机记录器10A中提供向其连接了构成通信单元的HDMI发送单元(HDMI TX)28和高速数据线接口(I/F)28A的HDMI端29。
另外,在电视接收机30A中提供向其连接了构成通信单元的HDMI接收单元(HDMI RX)32和高速数据线接口(I/F)32A的HDMI端31。HDMI电缆1的一端被连接到视视频摄像机记录器10A的HDMI端29,且HDMI电缆1的另一端被连接到电视接收机30A的HDMI端31。
在上述图1所示的AV系统5中,当从视频摄像机记录器10向电视接收机30发送内容列表和缩略图数据时,使用CEC信道和用于视频数据的传输信道(TMDS信道#0、#1和#2)。在图16所示的AV系统5A中,通过使用由构成HDMI电缆1的具体线组成的高速数据项,从视视频摄像机记录器10A向电视接收机30A高速发送内容列表和缩略图数据。
图17示出了视频摄像机记录器10A的配置的例子。在图17中,对应于图2中的那些的部件由相同的标记来表示,且将以适当的方式省略那些部件的详细描述。
视频摄像机记录器10A包括成像器11、成像器驱动器12、成像信号处理电路13、摄像机控制CPU14、静态图像信号处理电路15、运动图像信号处理电路16、存储器卡17、记录/回放电路18、记录介质19、系统控制CPU20、闪存ROM21、SDRAM22、键盘23、麦克风24、音频信号处理电路25、LCD控制器26、LCD面板27、HDMI发送单元28、高速数据线接口(I/F)28A和HDMI端29。
该高速数据线接口28A是用于使用构成HDMI电缆1的具体线来双向通信的接口。在系统控制CPU20和HDMI端29之间插入高速数据线接口28A。高速数据线接口28A经由HDMI端29通过HDMI电缆1向对立设备发送从系统控制CPU20供应的发送数据。另外,高速数据线接口28A向系统控制CPU20供应从对立设备经由HDMI端29通过HDMI电缆1接收的接收数据。稍后将描述高速数据线接口28A的细节。
虽然将省略详细描述,但在图17中所示的视频摄像机记录器10A的其他配置和操作与之前描述的图2所示的视频摄像机记录器10的那些类似。
图18示出了电视接收机30A的配置的例子。电视接收机30A包括HDMI端31、HDMI接收单元32、高速数据线接口(I/F)32A、天线端35、数字调谐器36、解复用器37、MPEG(运动图像专家组)解码器38、视频信号处理电路39、图形生成电路40、面板驱动电路41、显示面板42、音频信号处理电路43、音频放大电路44、扬声器45、内部总线50、CPU(中央处理单元)51、闪存ROM(只读存储器)52、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53、以太网接口(以太网I/F)54、网络端55、遥控接收单元56、和遥控发射器57。
该高速数据线接口32A是用于使用构成HDMI电缆1的具体线来双向通信的接口,类似于上述视频摄像机记录器10A的高速数据线接口28A。在以太网接口54和HDMI端31之间插入高速数据线接口32A。高速数据线接口32A经由HDMI端31通过HDMI电缆1向对立设备发送从CPU51经由以太网接口54供应的发送数据。另外,高速数据线接口32A经由以太网接口54向CPU51供应从对立设备经由HDMI端31通过HDMI电缆1接收的接收数据。稍后将描述高速数据线接口32A的细节。
虽然将省略详细描述,但在图18中所示的电视接收机30A的其他配置和操作与之前描述的图3所示的电视接收机30的那些类似。
图19示出了在图16的AV系统5A中的视频摄像机记录器10A的高速数据线接口28A和电视接收机30A的高速数据线接口的配置的例子。接口28A和32A构成进行LAN(局域网)通信的通信单元。在该实施例中,该通信单元通过在构成HDMI电缆1的多条线之间使用一对差分线、对应于空(预留)管脚(14-管脚)的预留线(Ether-线)、和对应于HPD管脚(19-管脚)的HPD线(Ether+线)来进行通信。
视频摄像机记录器10A包括LAN信号发送电路411、终止电阻器412、AC耦合电容器413和414、LAN信号接收电路415、减法电路416、上拉电阻器421、构成低通滤波器的电阻器422和电容器423、比较器424、下拉电阻器431、构成低通滤波器的电阻器432和电容器433、以及比较器434。在此,高速数据线接口28A由LAN信号发送电路411、终止电阻器412、AC耦合电容器413和414、LAN信号接收电路415、和减法电路416构成。
在电源线(+5.0V)和地线之间连接上拉电阻器421、AC耦合电容器413、终止电阻器412、AC耦合电容器414和下拉电阻器431的串联电路。在AC耦合电容器413和终止电阻器412之间的连接点P1被连接到LAN信号发送电路411的正输出侧,且被连接到LAN信号接收电路415的正输入侧。另外,在AC耦合电容器414和终止电阻器412之间的连接点P2被连接到LAN信号发送电路411的负输出侧,且被连接到LAN信号接收电路415的负输入侧。从CPU20向LAN信号发送电路411的输入侧供应发送信号(发送数据)SG411。
另外,LAN信号接收电路415的输出信号SG412被供应到减法电路416的正侧端,且从CPU20向减法电路416的负侧端供应发送信号(发送数据)SG411。在减法电路416中,从LAN信号接收电路415的输出信号SG412减去发送信号SG411,且获得接收信号(接收数据)SG413。接收信号SG413被供应到CPU20。
另外,在上拉电阻器421和AC耦合电容器413之间的连接点Q1通过电阻器422和电容器423的串联电路被连接到地线。在电阻器422和电容器423之间的连接点处获得的低通滤波器的输出信号被供应到比较器424的一个输入端。在该比较器424中,低通滤波器的输出信号与被供应到另一输入端的参考电压Vref1(+3.75V)比较。比较器424的输出信号SG414被供应到CPU20。
另外,在AC耦合电容器414和下拉电阻器431之间的连接点Q2通过电阻器432和电容器433的串联电路被连接到地线。在电阻器432和电容器433之间的连接点处获得的低通滤波器的输出信号被供应到比较器434的一个输入端。在比较器434中,低通滤波器的输出信号与被供应到另一输入端的参考电压Vref2(+1.4V)比较。比较器434的输出信号SG415被供应到CPU20。
电视接收机30A包括LAN信号发送电路441、终止电阻器442、AC耦合电容器443和444、LAN信号接收电路445、减法电路446、上拉电阻器451、构成低通滤波器的电阻器452和电容器453、比较器454、扼流圈461、电阻器462和电阻器463。在此,高速数据线接口32A由LAN信号发送电路441、终止电阻器442、AC耦合电容器443和444、LAN信号接收电路445、和减法电路446构成。
在电源线(+5.0V)和地线之间连接电阻器462和电阻器463的串联电路。在电阻器462和电阻器463之间的连接点P1与地线之间连接扼流圈461、AC耦合电容器444、终止电阻器442、AC耦合电容器443和下拉电阻器451的串联电路。
在AC耦合电容器443和终止电阻器442之间的连接点P3被连接到LAN信号发送电路441的正输出侧,且被连接到LAN信号接收电路445的正输入侧。另外,在AC耦合电容器444和终止电阻器442之间的连接点P4被连接到LAN信号发送电路441的负输出侧,且被连接到LAN信号接收电路445的负输入侧。从以太网接口54向LAN信号发送电路441的输入侧供应发送信号(发送数据)SG417。
另外,LAN信号接收电路445的输出信号SG418被供应到减法电路446的正侧端,且从以太网接口54向减法电路446的负侧端供应发送信号SG417。在减法电路446中,从LAN信号接收电路445的输出信号SG418减去发送信号SG417,且获得接收信号(接收数据)SG419。接收信号(接收数据)SG419被供应到以太网接口54。
另外,在下拉电阻器451和AC耦合电容器443之间的连接点Q3通过电阻器452和电容器453的串联电路被连接到地线。在电阻器452和电容器453之间的连接点处获得的低通滤波器的输出信号被供应到比较器454的一个输入端。在比较器454中,低通滤波器的输出信号与被供应到另一输入端的参考电压Vref3(+1.25V)比较。比较器454的输出信号SG416被供应到CPU51(未示出)。
在HDMI电缆1中包含的预留线501和HPD线502构成差分双绞线。预留线501的源侧端511被连接到HDMI端29的14-管脚,且预留线501的接收器侧端521被连接到HDMI端31的14-管脚。另外,HPD线502的源侧端512被连接到HDMI端29的19-管脚,且HPD线502的接收器侧端522被连接到HDMI端31的19-管脚。
在视频摄像机记录器10A中,在上述上拉电阻器421和AC耦合电容器413之间的连接点Q1被连接到HDMI端29的14-管脚。另外,在上述下拉电阻器431和AC耦合电容器414之间的连接点Q2被连接到HDMI端29的19-管脚。同时,在电视接收机30A中,在上述下拉电阻器451和AC耦合电容器443之间的连接点Q3被连接到HDMI端31的14-管脚。另外,在上述扼流圈461和AC耦合电容器444之间的连接点Q4被连接到HDMI端31的19-管脚。
接下来,将说明由如上配置的高速数据线接口28A和32A进行的LAN通信的操作。
在视频摄像机记录器10A中,从系统控制CPU20输出的发送信号(发送数据)SG411被供应到LAN信号发送电路411的输入侧,且从LAN信号发送电路411输出对应于发送信号SG411的差分信号(正输出信号和负输出信号)。从LAN信号发送电路411输出的差分信号被供应到连接点P1和P2,并通过HDMI电缆1的一对线(预留线501和HPD线502)向电视接收机30A发送。
另外,在电视接收机30A中,从CPU51通过以太网接口54输出的发送信号(发送数据)SG417被供应到LAN信号发送电路441的输入侧,且LAN信号发送电路441输出对应于发送信号SG417的差分信号(正输出信号和负输出信号)。从LAN信号发送电路441输出的差分信号被供应到连接点P3和P4,并通过HDMI电缆1的一对线(预留线501和HPD线502)向视视频摄像机记录器10A发送。
另外,在视频摄像机记录器10A中,由于LAN信号接收单元415的输入侧被连接到连接点P1和P2,因此通过将对应于从LAN信号发送电路411输出的差分信号(电流信号)的发送信号加到对应于上述从电视接收机30A发送的差分信号的接收信号而获得的相加信号,被获得作为LAN信号接收电路415的输出信号SG412。在减法电路416中,从LAN信号电路415的输出信号SG412中减去发送信号SG411。因此,减法电路416的输出信号SG413对应于电视接收机30A的发送信号(发送数据)SG417。
另外在电视接收机30A中,由于LAN信号接收单元445的输入侧被连接到连接点P3和P4,因此通过将对应于从LAN信号发送电路441输出的差分信号(电流信号)的发送信号加到对应于上述从视频摄像机记录器10A发送的差分信号的接收信号而获得的相加信号,被获得作为LAN信号接收电路445的输出信号SG418。在减法电路446中,从LAN信号电路445的输出信号SG418中减去发送信号SG417。因此,减法电路446的输出信号SG419对应于视频摄像机记录器10A的发送信号(发送数据)SG411。
如上所述,可以在视频摄像机记录器10A的高速数据线接口28A和电视接收机30A的高速数据线接口32A之间进行双向LAN通信。
根据图19所示的配置例子,在通过使用单个HDMI电缆1实现视频和音频数据的发送、连接的设备信息的交换和验证、设备控制数据的通信和LAN通信的接口中,由于通过差分传输路径进行LAN通信作为双向通信,且根据至少一个传输路径的DC偏压来发出该接口的连接状态的通知,因此,可以实现其中既不物理地使用SCL线、也不物理地使用SDA线来用于LAN通信的空间分离。因此,由于这种划分,可以与为DDC定义的电子规范独立地形成用于LAN通信的电路。因此,可以以低成本来实现稳定且可靠的LAN通信。
另外,在图19中,与上述LAN通信分离地,根据DC偏压电平通过HPD线502向视频摄像机记录器10A发送HDMI电缆1被连接到电视接收机30A的事实。也就是说,当HDMI电缆1被连接到电视接收机30A时,在电视接收机30A中的电阻器462和463和扼流圈461使得HPD线502通过HDMI端31的19-管脚而偏压大约4V。视频摄像机记录器10A通过使用由电阻器432和电容器433组成的低通滤波器来提取HPD线502的DC偏压,并通过使用比较器434来比较DC偏压与参考电压Vref2(例如1.4V)。
由于下拉电阻器431存在,因此当HDMI电缆1不被连接到电视接收机30A时,HDMI端29的19-管脚的电压低于参考电压Vref2。同时,当HDMI电缆1被连接到电视接收机30A时,19-管脚的电压高于参考电压Vref2。因此,当HDMI电缆1被连接到电视接收机30A时,比较器434的输出信号SG415处于高电平。同时,当HDMI电缆1不连接到电视接收机30A时,输出信号SG415处于低电平。因此,视频摄像机记录器10A的CPU20能够根据比较器434的输出信号SG415来标识HDMI电缆1是否被连接到电视接收机30A。
另外,在图19中,提供如下功能:其根据预留线501的DC偏压电势而相互标识在HDMI电缆1的端处连接的设备是能够进行LAN通信的设备(此后,称为“e-HDMI兼容设备”)还是不能进行LAN通信的设备(此后,称为“e-HDMI不兼容设备”)。
如上所述,视频摄像机记录器10A通过使用电阻器421来上拉(+5V)预留线501,且电视接收机30A通过使用下拉电阻器451来下拉预留线501。电阻器421和451不存在于e-HDMI不兼容设备中。
视视频摄像机记录器10A如上所述通过使用比较器424来比较流经由电阻器422和电容器423组成的低通滤波器的预留线501的DC电势与参考电压Vref1。在电视接收机30A是e-HDMI兼容设备且下拉电阻器451存在的情况下,预留线501的电压是2.5V。但是,在电视接收机30A是e-HDMI不兼容设备且下拉电阻器451不存在的情况下,由于上拉电阻器421的存在,预留线501的电压是5V。
因此,通过将参考电压Vref1设置为例如3.75V,比较器424的输出信号SG414在电视接收机30A是e-HDMI兼容设备的情况下处于低电平,而输出信号SG414在电视接收机30A不是e-HDMI兼容设备的情况下处于高电平。因此,视频摄像机记录器10A的CPU20能够根据比较器424的输出信号SG414来标识电视接收机30A是否是e-HDMI兼容设备。
类似地,电视接收机30A如上所述通过使用比较器454来比较流经由电阻器452和电容器453组成的低通滤波器的预留线501的DC电势与参考电压Vref3。在视频摄像机记录器10A是e-HDMI兼容设备且上拉电阻器421存在的情况下,预留线501的电压是2.5V。但是,在视频摄像机记录器10A是e-HDMI不兼容设备且上拉电阻器421不存在的情况下,由于下拉电阻器451的存在,预留线501的电压是0V。
因此,通过将参考电压Vref3设置为例如1.25V,比较器454的输出信号SG416在视频摄像机记录器10A是e-HDMI兼容设备的情况下处于高电平,而输出信号SG416在视频摄像机记录器10A不是e-HDMI兼容设备的情况下处于低电平。因此,电视接收机30A的CPU51能够根据比较器454的输出信号SG416来标识视频摄像机记录器10A是否是e-HDMI兼容设备。
注意可以在HDMI电缆1中提供图19所示的上拉电阻器421,而不在视频摄像机记录器10A中提供。在这种情况下,上拉电阻器421的各个端被连接到在HDMI电缆1中提供的线之间的、预留线501和被连接到电源(电源电势)的线(信号线)。
另外,可以在HDMI电缆1中提供图19所示的下拉电阻器451和电阻器463,而不在电视接收机30A中提供。在这种情况下,下拉电阻器451的各个端被连接到在HDMI电缆1中提供的线之间的、预留线501和被连接到地(参考电势)的线(地线)。另外,电阻器363的各个端被连接到在HDMI电缆1中提供的线之间的、HPD线502和被连接到地(参考电势)的线(地线)。
图20示出了通过上述高速数据线而发送的控制命令的数据结构的例子。通过该高速数据线,可以对任何数据结构进行控制。但是期望具有符合已经在近年来作为网络通信的标准的IP(因特网协议)的数据结构。最后,配置图20所示的控制命令以便满足IP分组的有效负荷部分的数据结构。也就是说,控制命令由表示控制命令的“Opcode(操作码)”、表示数据的整个长度的“Length(长度)”和数据本身的“Data(数据)”构成。
图21示出了在稍后描述的实施例中控制命令和用于控制序列的发送附加信息的定义。“Request Contents List(请求内容列表)”命令指示用于发出对内容列表的请求的命令,该命令从电视接收机(接收器设备)30A向视频摄像机记录器(源设备)10A发送。在要被发送的附加信息相对于“RequestContents List”而存在的情况下,从视频摄像机记录器(源设备)10A向电视接收机(接收器设备)30A发送“Thumb Nail(缩略图)”命令。
作为“Thumb Nail”命令,Thumb Nail的ID号和附加信息(内容列表和缩略图数据)被发送作为数据部分。“Play Content”命令发出回放由用户选择的内容段的指令,且发送该内容段的编号作为数据部分。“Select Input”命令是用于切换到与输出由用户选择的内容段的视频摄像机记录器(源设备)10A连接的HDMI端31的命令,且HDMI物理地址被发送作为数据部分。电视接收机(接收器设备)30A根据所发送的HDMI物理地址和当进行HDMI连接时读取的物理地址来标识HDMI端,且进行向HDMI输入的切换。
接下来,将参考图22说明在该实施例中通过HDMI电缆1在视频摄像机记录器10A的HDMI端29和电视接收机30A的HDMI端31之间进行的数据发送的例子。
该数据发送例子是进行如下处理的情况的例子:在该处理中,用户操作在电视接收机30A侧上的遥控发射器57(见图18)以获取在视频摄像机记录器10A中的记录介质19中记录的各个视频内容段的列表,由视频摄像机记录器10A回放由用户根据该显示而选择的视频内容段,且在电视接收机30A上显示该视频内容。
首先,用户操作在遥控发射器57上排列的键,以使得在电视接收机30A的显示面板42上显示菜单屏幕(步骤S45)。由图形生成电路40在电视接收机30A的CPU51的控制下生成该菜单屏幕。然后,当用户根据菜单屏幕进行用于从被连接到HDMI端31的设备获取内容列表的操作时,CPU51通过使用高速数据线向作为通过HDMI端31而连接的设备的视频摄像机记录器10A发送<Request Contents List>命令(步骤S46)。
当视频摄像机记录器10A的系统控制CPU20确定已经接收了<RequestContents List>命令时,系统控制CPU20对于在视频摄像机记录器10A的记录介质19中记录的每段视频内容创建“Thumb Nail”命令,在该“Thumb Nail”命令中,数据部分包括缩略图的ID号和附加信息(内容列表和缩略图数据),并通过高速数据线重复地向电视接收机30A发送“Thumb Nail”命令(步骤S47-1到步骤S47-n)。
电视接收机30A的CPU51在DRAM53等中存储从视频摄像机记录器10A发送的内容列表的数据和在列表中的各段视频内容的缩略图数据。然后,CPU51通过使用图形生成电路40根据该内容列表和缩略图数据来生成用于内容列表的显示屏幕,并在显示面板41上显示该内容列表(步骤S48)。在该情况下,在电视接收机30A的显示面板42上进行与上述在图1的AV系统5的电视接收机30中的内容列表的显示类似的显示(见图15)。
当用户操作遥控发射器57以从在显示面板42上显示的内容列表中选择具体的视频内容段时(步骤S49),电视接收机30A的CPU51通过使用高速数据线向视频摄像机记录器10A发送用于发出回放视频内容的指令的“PlayContent”命令(步骤ST50)。在“Play Content”命令中,数据部分包括对应于由用户选择的视频内容段的缩略图的ID号。
接收了“Play Content”命令的视频摄像机记录器10A的系统控制CPU20通过使用高速数据线向电视接收机30A发送“Select Input(选择输入)”命令(步骤S51),从记录介质19回放对应的视频内容段,通过HDMI端29输出回放的视频内容的数据,并向电视接收机30A发送该数据(步骤S52)。通过使用用于视频数据的传输信道(TMDS信道#0、#1和#2)来进行视频内容的数据的发送。
接收了“Select Input”命令的电视接收机30A进行向与视频摄像机记录器10A连接的HDMI端31的切换(步骤S53)。因此,电视接收机30A进行对经由HDMI端31接收的视频(图像)和音频数据的输出处理,并进行对由用户选择的具体视频内容段的回放处理。
如上所述,如在上述图1中所示的AV系统5中,在图16所示的AV系统5A中,仅通过经由单个HDMI电缆1来连接视频摄像机记录器10A和电视接收机30A,可以向电视接收机30A发送在视频摄像机记录器10A侧中准备的内容列表和缩略图数据,且可以在电视接收机30A侧上显示内容列表。因此,用户能够理解在视频摄像机记录器10A中的记录介质19中记录的视频内容的细节,而无需操作视频摄像机记录器10A,可以轻易地从视频摄像机记录器10A回放需要的视频内容段,且可以进行回放的视频内容等的显示。
另外,在图16所示的AV系统5A中,通过使用由组成HDMI电缆1的预留线(Ether-线)和HPD线(Ether+线)构成的高速数据线,进行从视频摄像机记录器10A向电视接收机30A的内容列表和缩略图数据的发送、以及在视频摄像机记录器10A和电视接收机30A之间的命令的发送和接收。
因此,例如,在用户从电视接收机30A侧发出请求内容列表的情况下,电视接收机30A侧能够立即从视频摄像机记录器10A接收内容列表和缩略图数据。因此,可以平滑地进行内容列表的显示,且可以高进由用户进行的选择操作的性能。
另外,例如在用户从显示的内容列表中选择了具体的视频内容段的情况下,立即向视频摄像机记录器10A供应关于该具体的视频内容段的选择信息,且从视频摄像机记录器10A向电视接收机30A发送对应于该选择信息的视频内容段。因此,可以立即在图像显示中反映选择视频内容段的用户操作,且可以改进用户操作的性能。
注意,虽然在图16所示的AV系统5A中示出了通过使用HDMI电缆1的预留线(Ether-线)和HPD线(Ether+线)来构成进行双向通信的通信单元的情况,但进行双向通信的通信单元的配置不局限于此。然后,将说明另一配置例子。在以下例子中,将提供说明,其中,视频摄像机记录器10A用作源设备,且电视接收机30A用作接收器设备。
图23示出了其中通过使用CEC线84和预留线88来进行基于半双工通信方法的IP通信的例子。注意,在图23中,由相同的标记来表示对应于图4中那些的部件,且以适当的方式省略那些部件的说明。
源设备的高速数据线接口28A包括转换单元131、解码单元132、开关133、开关控制单元121、和时序控制单元122。通过在源设备和接收器设备之间的双向IP通信,向转换单元131供应作为从源设备向接收器设备发送的数据的TX数据。
转换单元131由例如差分放大器构成。转换单元131将所供应的Tx数据转换为由两个部分信号构成的差分信号。另外,转换单元131通过CEC线84和预留线88向接收器设备发送通过转换而获得的差分信号。也就是说,转换单元131通过CEC线84、更具体地、在源设备中提供且被连接到HDMI电缆1的CEC线84的信号线,向开关133供应构成通过转换而获得的差分信号的一个部分信号。转换单元131还通过预留线88、更具体地、在源设备中提供且被连接到HDMI电缆1的预留线88的信号线,向接收器设备供应构成差分信号的另一部分信号。
解码单元132是由例如差分放大器构成。差分放大器的输入端被连接到CEC线84和预留线88。解码单元132在时序控制单元122的控制下接收从接收器设备通过CEC线84和预留线88发送的差分信号,即,由在CEC线84上的部分信号和在预留线88上的部分信号构成的差分信号,将差分信号解码成作为原始数据的Rx数据,并输出该Rx数据。在此,Rx数据是通过在源设备和接收器设备之间的双向IP通信从接收器设备向源设备发送的数据。
在数据发送时,向开关133供应来自源设备的控制单元(CPU)的CEC信号或来自转换单元131的构成对应于Tx数据的差分信号的部分信号。在数据接收时,向开关133供应来自接收器设备的CEC信号或来自接收器设备的构成对应于Rx数据的差分信号的部分信号。在开关控制单元121的控制下,开关133选择来自控制单元(CPU)的CEC信号、来自接收器设备的CEC信号、构成对应于Tx数据的差分信号的部分信号、或构成对应于Rx数据的差分信号的部分信号,并输出所选择的信号。
也就是说,在源设备向接收器设备发送数据时,开关133选择从控制单元(CPU)供应的CEC信号或从转换单元131供应的部分信号,并通过CEC线84向接收器设备发送所选CEC信号或部分信号。另外,在源设备接收从接收器设备发送的数据时,开关133接收从接收器设备通过CEC线84发送的CEC信号、或对应于Rx数据的差分信号的部分信号,并向控制单元(CPU)或解码单元132供应所接收的CEC信号或部分信号。
开关控制单元121控制该开关133并以如下方式进行开关133的切换:选择被供应给开关133的信号中任何一个。时序控制单元122控制由解码单元132进行的差分信号的接收的时序。
另外,接收器设备的高速数据线接口32A包括转换单元134、解码单元136、开关135、开关控制单元124、和时序控制单元123。转换单元134由例如差分放大器构成。Rx数据被供应给转换单元134。在时序控制单元123的控制下,转换单元134将所供应的Rx数据转换为由两个部分信号构成的差分信号,并通过CEC线84和预留线88向源设备发送通过转换而获得的差分信号。
也就是说,转换单元134通过CEC线84、更具体地、在接收器设备中提供且被连接到HDMI电缆1的CEC线84的信号线,向开关135供应构成通过转换而获得的差分信号的一个部分信号。转换单元134还通过预留线88、更具体地、在接收器设备中提供且被连接到HDMI电缆1的预留线88的信号线,向源设备供应构成差分信号的另一部分信号。
在数据接收时,向开关135供应来自源设备的控制单元的CEC信号或来自源设备的构成对应于Tx数据的差分信号的部分信号。在数据发送时,向开关135供应来自转换单元134的构成对应于Rx数据的差分信号的部分信号或来自接收器设备的控制单元(CPU)的CEC信号。在开关控制单元124的控制下,开关135选择来自源设备的CEC信号、来自控制单元(CPU)的CEC信号、构成对应于Tx数据的差分信号的部分信号、或构成对应于Rx数据的差分信号的部分信号,并输出所选择的信号。
也就是说,在接收器设备向源设备发送数据时,开关135选择从接收器设备的控制单元(CPU)供应的CEC信号或从转换单元134供应的部分信号,并通过CEC线84向源设备发送所选CEC信号或部分信号。
另外,在接收器设备接收从源设备发送数据时,开关135接收从源设备通过CEC线84发送的CEC信号、或对应于Tx数据的差分信号的部分信号,并向控制单元(CPU)或解码单元136供应所接收的CEC信号或部分信号。
解码单元136是由例如差分放大器构成。差分放大器的输入端被连接到CEC线84和预留线88。解码单元136接收从源设备通过CEC线84和预留线88发送的差分信号,即,由在CEC线84上的部分信号和在预留线88上的部分信号构成的差分信号,将差分信号解码成作为原始数据的Tx数据,并输出该Tx数据。
开关控制单元124控制该开关135并以如下方式进行开关135的切换:选择被供应给开关135的信号中任何一个。时序控制单元123控制由转换单元134进行的差分信号的发送的时序。
图24示出了其中通过使用CEC线84、预留线88、信号线(SDA线)(通过其发送SDA信号)和信号线(SCL线)(通过其发送SCL信号)来进行基于全双工通信方法的IP通信的例子。注意,在图24中,由相同的标记来表示对应于在图23中的那些的部件,且将以适当的方式来省略那些部件的说明。
源设备的高速数据线接口28A包括转换单元131、开关133、开关181、开关182、解码单元183、开关控制单元121、和开关控制单元171。
在数据发送时,向开关181供应来自源设备的控制单元(CPU)的SDA信号。在数据接收时,向开关181供应来自接收器设备的SDA信号或来自接收器设备的构成对应于Rx数据的差分信号的部分信号。在开关控制单元171的控制下,开关181选择来自控制单元(CPU)的SDA信号、来自接收器设备的SDA信号、或构成对应于Rx数据的差分信号的部分信号,并输出所选择的信号。
也就是说,在源设备接收从接收器设备发送的数据时,开关181接收从接收器设备通过SDA线191(这是通过其发送SDA信号的信号线)发送的SDA信号、或对应于Rx数据的差分信号的部分信号,并向控制单元(CPU)或解码单元183供应所接收的SDA信号或部分信号。
另外,在源设备向接收器设备发送数据时,开关181通过SDA线191向接收器设备发送从控制单元(CPU)供应的SDA信号或不向接收器设备发送信号。
在数据发送时,向开关182供应来自源设备的控制单元(CPU)的SCL信号。在数据接收时,向开关182供应来自接收器设备的构成对应于Rx数据的差分信号的部分信号。在开关控制单元171的控制下,开关182选择SCL信号、或构成对应于Rx数据的差分信号的部分信号,并输出所选择的信号。
也就是说,在源设备接收从接收器设备发送的数据时,开关182接收对应于Rx数据的差分信号的部分信号,其中,该部分信号通过SCL线192从接收器设备发送,且SCL线192是通过其发送SCL信号的信号线,并向解码单元183供应所接收的部分信号,或不接收信号。
另外,在源设备向接收器设备发送数据时,开关182通过SCL线192向接收器设备发送从源设备的控制单元(CPU)供应的SCL信号或不发送信号。
解码单元183是由例如差分放大器构成。差分放大器的输入端被连接到SDA线191和SCL线192。解码单元183接收从接收器设备通过SDA线191和SCL线192发送的差分信号,即,由在SDA线191上的部分信号和在SCL线192上的部分信号构成的差分信号,将差分信号解码成作为原始数据的Rx数据,并输出该Rx数据。
开关控制单元171控制该开关181和开关182并以如下方式进行开关181和开关182的切换:开关181和开关182的每个选择被供应的信号的任何一个。
另外,构成接收器设备的高速数据线接口32A包括转换单元184、开关135、开关185、开关186、解码单元136、开关控制单元172、和开关控制单元124。
转换单元184由例如差分放大器构成。Rx数据被供应给转换单元184。转换单元184将所供应的Rx数据转换为由两个部分信号构成的差分信号,并通过SDA线191和SCL线192向源设备发送通过转换而获得的差分信号。也就是说,转换单元184通过开关185向源设备发送构成通过转换而获得的差分信号的一个部分信号并通过开关186向源设备发送构成差分信号的另一部分信号。
在数据发送时,向开关185供应来自转换单元184的构成对应于Rx数据的差分信号的部分信号或来自接收器设备的控制单元(CPU)的SDA信号。在数据接收时,向开关185供应来自源设备的SDA信号。在开关控制单元172的控制下,开关185选择来自控制单元(CPU)的SDA信号、或构成对应于Rx数据的差分信号的部分信号,并输出所选择的信号。
也就是说,在接收器设备接收从源设备发送的数据时,开关185接收通过SDA线191从源设备发送的SDA信号,且向控制单元(CPU)供应所接收的SDA信号,或不接收信号。
另外,在接收器设备向源设备发送数据时,开关185通过SDA线191向源设备发送从控制单元(CPU)供应的SDA信号或从转换单元184供应的部分信号。
在数据发送时,向开关186供应来自转换单元184的构成对应于Rx数据的差分信号的部分信号或来自接收器设备的控制单元(CPU)的SDA信号。在数据接收时,向开关186供应来自源设备的SCL信号。在开关控制单元172的控制下,开关186选择构成对应于Rx数据的差分信号的部分信号或SCL信号,并输出所选择的信号。
也就是说,在接收器设备接收从源设备发送的数据时,开关186接收通过SCL线192从源设备发送的SCL信号,且向控制单元(CPU)供应所接收的SCL信号,或不接收信号。
另外,在接收器设备向源设备发送数据时,开关186通过SCL线192向源设备发送从转换单元184供应的部分信号,或不发送信号。
开关控制单元172控制开关185和开关186且以如下方式进行开关185和开关186的切换:开关185和开关186的每个选择被供应的信号的任何一个。
顺带提及,在源设备和接收器设备进行IP通信的情况下,根据源设备和接收器设备的每个的配置确定是否可以进行半双工通信和是否可以进行全双工通信。因此,通过参考从接收器设备接收的E-EDID,源设备基于CEC信号的发送和接收来确定进行半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还是双向通信。
由源设备接收的E-EDID由例如图25所示的基本块和扩展块构成。
在E-EDID的基本块的第一部分中,排列由以“E-EDID1.3基本结构”为代表的E-EDID1.3的标准所定义的数据。然后,排列由用于维持与传统EDID的兼容性的“优选时序(Preferred timing)”表示的时序信息和由用于维持与传统EDID的兼容性的、不同于“优选时序”的“第二时序”所表示的时序信息。
另外,在基本块中,在“第二时序”之后,按顺序排列由“监视器名称(Monitor NAME)”所表示的、用于指示显示设备的名称的信息和由“监视器范围限制”表示的、用于指示在宽高比为4:3和16:9的情况下可以显示的像素的数量的信息。
同时,在扩展块的第一部分中,排列由关于左右扬声器的“扬声器配置”所表示的信息。然后,按顺序排列由描述关于可以显示的图像的尺寸的信息的“VIDEO SHORT(视频简介)”所表示的数据、帧速率和隔行或逐行、以及关于宽高比等的信息、由描述关于可以回放的音频编解码方法的信息的“AUDIO SHORT(音频简介)”所表示的数据、采样频率、截止(cutoff)频率、数字(number)编解码比特等以及由关于左右扬声器的“扬声器配置”所表示的信息。
另外,在扩展块中,在“扬声器配置”之后,排列了由对每个制造商唯一地定义的“厂商专用”所表示的数据、由用于维持与传统EDID的兼容性的“第三时序”所表示的时序信息、和由用于维持与传统EDID的兼容性的“第四时序”所表示的时序信息。
另外,由“厂商专用”表示的数据具有在图26中示出的数据结构。也就是说,在由“厂商专用”表示的数据中,提供第0到第N块,其每个是1字节的块。
在由“厂商专用”表示的数据的第一部分中放置的第0块中,排列由用于指示数据“厂商专用”的数据域的“厂商专用标记码(=3)”所表示的头、和用于指示数据“厂商专用”的长度的“长度(=N)”所表示的信息。
另外,在第1到第3块中,排列由用于指示为HDMI(R)而注册的号“0x000C03”的“24比特IEEE注册标识符(0x000C03)”所表示的信息。另外,在第4到第5块中,排列由用于指示接收器设备的24比特物理地址的“A”、“B”、“C”和“D”分别表示的信息。
在第6块中,排列由用于指示由接收器设备支持的功能的“支持-AI”所表示的标记、由用于指定每个像素的比特数的“DC-48比特”、“DC-36比特”和“DC-30比特”所分别表示的信息、由用于指示接收器设备是否支持YCbCr4:4:4的图像的发送的“DC-Y444”所表示的标记、和由指示接收器设备是否支持双(dual)DVI(数字视觉接口)的“DVI-双”所表示的标记。
另外,在第7块中,排列由用于指示TMDS的像素时钟的最大频率的“Max-TMDS-Clock(最大TMDS时钟)”所表示的信息。另外,在第8块中,排列由用于指示视频和音频延迟信息的存在或不存在的“反应时间(Latency)”所表示的标记、由用于指示是否可以进行全双工通信的“全双工”所表示的全双工标记、和由用于指示是否可以进行半双工通信的“半双工”所表示的半双工标记。
在此,例如,设置全双工标记(例如,设置为“1”)指示接收器设备具有进行全双工通信,即接收器设备具有图24所示的配置。复位全双工标记(例如,设置为“0”)指示接收器设备不具有进行全双工通信的功能。
类似地,设置半双工标记(例如,设置为“1”)指示接收器设备具有进行半双工通信,即接收器设备具有图23所示的配置。复位半双工标记(例如,设置为“0”)指示接收器设备不具有进行半双工通信的功能。
另外,在由“厂商专用”所表示的数据的第9块中,排列由“视频反应时间”表示的逐行视频的延迟时间数据。在第10块中,排列由“音频反应时间”所表示的与逐行视频相关的音频的延迟时间数据。另外,在第11块中,排列由“隔行视频反应时间”所表示的隔行视频的延迟时间数据。在第12块中,排列由“隔行音频反应时间”所表示的与隔行视频相关的音频的延迟时间数据。
源设备根据在从接收器设备接收的E-EDID中包含的全双工标记和半双工标记,基于CEC信号的发送和接收来确定是进行半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还是双向通信。然后,根据确定结果,源设备进行与接收器设备的双向通信。
例如,在源设备具有图23所示的配置的情况下,源设备能够与图23所示的接收器设备进行半双工通信,而源设备不能与图24所示的接收器设备进行半双工通信。然后,当源设备的电源接通时,源设备开始通信过程,且进行对应于被连接到源设备的接收器设备的功能的双向通信。
然后,将参考图27的流程图来说明由图23所示的源设备进行的通信过程。
在步骤S11中,源设备确定新的电子设备是否连接到源设备。例如,源设备根据被施加到与HPD线86相连接的、被称为热插拔检测的管脚的电压的量值来确定是否连接了新的电子设备(接收器设备)。
在步骤S11中确定未连接新的电子设备的情况下,由于未进行通信,因此通信过程结束。同时,在步骤S11确定连接了新的电子设备的情况下,在步骤S12中,开关控制单元121控制开关133,并以如下方式进行开关133的切换:在数据发送时选择来自源设备的控制单元(CPU)的CEC信号且在数据接收时选择来自接收器设备的CEC信号。
在步骤S13中,源设备接收从接收器设备通过DDC83发送的E-EDID。也就是说,当检测到源设备的连接时,接收器设备从EDID ROM85读取E-EDID,并通过DDC83向源设备发送所读取的E-EDID。因此,源设备接收从接收器设备发送的E-EDID。
在步骤S14中,源设备确定是否可以进行与接收器设备的半双工通信。也就是说,通过参考从接收器设备接收的E-EDID,源设备确定是否设置了图26所示的半双工标记“半双工”。例如,在设置了半双工标记的情况下,源设备确定可以进行基于半双工通信方法的双向IP通信,也就是说半双工通信。
在步骤S14中确定可以进行半双工通信的情况下,在步骤S15中,源设备通过开关133和CEC线84向接收器设备发送指示将进行使用CEC线84和预留线88的基于半双工通信方法的IP通信的信号,作为指示要用于双向通信的信道的信道信息。
也就是说,在设置了半双工标记的情况下,源设备理解,接收器设备具有图23所示的配置,且能够使用CEC线84和预留线88进行半双工通信。因此,源设备向接收器设备传输信道信息,并通知接收器设备将进行半双工通信。
在步骤S16中,开关控制单元121控制开关133并以如下方式进行开关133的切换:在数据发送时选择来自转换单元131的、对应于Tx数据的差分信号且在数据接收时选择来自接收器设备的对应于Rx数据的差分信号。
在步骤S17中,源设备的每个单元根据半双工通信方法来进行与接收器设备的双向IP通信。然后,通信过程结束。也就是说,在数据发送时,转换单元131将从控制单元(CPU)供应的Tx数据转换为差分信号,向开关133供应构成通过转换而获得的差分信号的一个部分信号,并通过预留线88向接收器设备供应另一部分信号。开关133通过CEC线84向接收器设备发送从转换单元131供应的部分信号。因此,从源设备向接收器设备发送对应于Tx数据的差分信号。
另外,在数据接收时,解码单元132接收从接收器设备发送的对应于Rx数据的差分信号。也就是说,开关133接收对应于Rx数据的差分信号的部分信号,其中该差分信号通过CEC线84从接收器设备发送,且开关133向解码单元132供应所接收的部分信号。在时序控制单元122的控制下,解码单元132将由从开关133供应的部分信号和从接收器设备通过预留线88供应的部分信号所构成的差分信号解码为作为原始数据的Rx数据,并向控制单元(CPU)输出Rx数据。
因此,源设备向接收器设备发送且从接收器设备接收诸如控制数据、像素数据和音频数据的各种数据。
同时,在步骤S14中确定不能进行半双工通信的情况下,源设备在步骤S18中通过进行CEC信号的发送和接收来进行与接收器设备的双向通信。然后,通信过程结束。
也就是说,源设备通过在数据发送时通过开关133和CEC线84向接收器设备发送CEC信号并在数据接收时接收通过开关133和CEC线84从接收器设备发送的CEC信号,来向接收器设备发送和从接收器设备接收控制数据。
如上所述,由于以选择要发送的数据和要接收的数据方式进行开关133的切换,且通过使用CEC线84和预留线来进行与接收器设备的半双工通信、即基于半双工通信方法的IP通信,因此在维持与传统HDMI的兼容性的同时可以进行高速双向通信。
另外,如在源设备中一样,当接收器设备的电源接通时,接收器设备开始通信过程并进行与源设备的双向通信。
然后,将参考图28的流程图说明由图23所示的接收器设备进行的通信过程。
在步骤S41中,接收器设备确定新的电子设备(源设备)是否连接到接收器设备。例如,接收器设备根据被施加到与HPD线86相连接的、被称为热插拔检测的管脚的电压的量值来确定是否连接了新的电子设备。
在步骤S41中确定未连接新的电子设备的情况下,由于未进行通信,因此通信过程结束。同时,在步骤S41确定连接了新的电子设备的情况下,在步骤S42中,开关控制单元124控制开关135,并以如下方式进行开关135的切换:在数据发送时选择来自接收器设备的控制单元(CPU)的CEC信号且在数据接收时选择来自源设备的CEC信号。
在步骤S43中,接收器设备从EDID ROM85读取E-EDID,并通过DDC83向源设备发送所读取的E-EDID。
在步骤S44中,源设备确定是否接收了从源设备发送的信道信息。
也就是说,根据源设备和接收器设备的功能来从源设备发送指示用于双向通信的信道的信道信息。例如,在如图23所示地配置源设备的情况下,源设备和接收器设备能够使用CEC线84和预留线88进行半双工通信。因此,从源设备向接收器设备发送指示将进行使用CEC线84和预留线88的IP通信的信道信息。接收器设备接收从源设备通过开关135和CEC线84发送的信道信息,并确定接收了该信道信息。
同时,在源设备不具有进行半双工通信的功能的情况下,由于没有从源设备向接收器设备传输信道信息,因此接收器设备确定还没有接收信道信息。
在步骤S44中确定接收了信道信息的情况下,处理继续到步骤S45。开关控制单元124控制开关135并以如下方式进行开关135的切换:在数据发送时选择来自转换单元134的对应于Rx数据的差分信号,且在数据接收时选择来自源设备的对应于Tx数据的差分信号。
在步骤S46中,源设备根据半双工通信方法进行与源设备的双向IP通信。然后,通信过程结束。也就是说,在时序控制单元123的情况下,在数据发送时,转换单元134将从接收器设备的控制单元(CPU)供应的Rx数据转换为差分信号,向开关135供应构成通过转换而获得的差分信号的一个部分信号,并通过预留线88向源设备供应另一部分信号。开关135通过CEC线84向源设备发送从转换单元134供应的部分信号。因此,从接收器设备向源设备发送对应于Rx数据的差分信号。
另外,在数据接收时,解码单元136接收从源设备发送的对应于Tx数据的差分信号。也就是说,开关135接收对应于Tx数据的差分信号的部分信号,其中该差分信号通过CEC线84从源设备发送,且开关135向解码单元136供应所接收的部分信号。解码单元136将由从开关135供应的部分信号和从源设备通过预留线88供应的部分信号所构成的差分信号解码为作为原始数据的Tx数据,并向控制单元(CPU)输出Tx数据。
因此,接收器设备向源设备发送且从源设备接收诸如控制数据、像素数据和音频数据的各种数据。
同时,在步骤S44中确定没有接收信道信息的情况下,接收器设备在步骤S47中通过进行CEC信号的发送和接收来进行与源设备的双向通信。然后,通信过程结束。
也就是说,接收器设备通过在数据发送时通过开关133和CEC线84向源设备发送CEC信号并在数据接收时接收通过开关133和CEC线84从源设备发送的CEC信号,来向源设备发送和从源设备接收控制数据。
因此,当接收信道信息时,接收器设备通过使用CEC线84和预留线88进行与接收器设备的半双工通信。
如上所述,由于接收器设备以如下方式进行开关135的切换:选择要发送的数据和要接收的数据,且接收器设备通过使用CEC线84和预留线88进行与源设备的半双工通信,因此可以在维持与传统HDMI的兼容性的同时进行高速双向通信。
另外,在如图24所示地配置源设备的情况下,在通信过程中,源设备根据在E-EDID中包含的全双工标记来确定接收器设备是否具有进行全双工通信的功能,并进行对应于确定结果的双向通信。
然后,将参考图29的流程图说明由图24所示的源设备进行的通信过程。
在步骤S71中,源设备确定新的电子设备是否连接到源设备。在步骤S71中确定未连接新的电子设备的情况下,由于未进行通信,因此通信过程结束。
同时,在步骤S71确定连接了新的电子设备的情况下,在步骤S72中,开关控制单元171控制开关181和开关182,并以如下方式进行开关181和开关182的切换:在数据发送时由开关181选择来自源设备的控制单元(CPU)的SDA信号且由开关182选择来自源设备的控制单元(CPU)的SCL信号,且在数据接收时由开关181选择来自接收器设备的SDA信号。
在步骤S73中,开关控制单元121控制开关133并以如下方式进行开关133的切换:在数据发送时选择来自源设备的控制单元(CPU)的CEC信号,且在数据接收时选择来自接收器设备的CEC信号。
在步骤S74中,源设备接收从接收器设备通过DDC83的SDA线191发送的E-EDID。也就是说,当检测到源设备的连接时,接收器设备从EDIDROM85读取E-EDID,并通过DDC83的SDA线191向源设备发送所读取的E-EDID。因此,源设备接收从接收器设备发送的E-EDID。
在步骤S75中,源设备确定是否可以进行与接收器设备的全双工通信。也就是说,源设备参考从接收器设备接收的E-EDID,并确定是否设置了图26所示的全双工标记“全双工”。例如,在设置了全双工标记的情况下,源设备确定可以进行基于全双工通信方法的双向IP通信,也就是说全双工通信。
在步骤S76中确定可以进行全双工通信的情况下,在步骤S76中,开关控制单元171控制开关181和开关182,并以如下方式进行开关181和开关182的切换:在数据接收时选择来自接收器设备的对应于Rx数据的差分信号。
也就是说,开关控制单元171以如下方式进行开关181和开关182的切换:在数据接收时,从构成对应于Rx数据的差分信号的部分信号中,由开关181选择通过SDA线191发送的部分信号,且由开关182选择通过SCL线192发送的部分信号。
由于在从接收器设备向源设备发送E-EDID之后不使用构成DDC83的SDA线191和SCL线192,即由于不进行通过SDA线191和SCL线192进行的SDA信号和SCL信号的发送和接收,因此进行开关181和开关182的切换,以便SDA线191和SCL线192可以被用作在全双工通信中的Rx数据的传输路径。
在步骤S77中,源设备通过开关133和CEC线84向接收器设备发送指示将进行使用CEC线84和预留线88;以及SDA线191和SCL线192、基于全双工通信方法的IP通信,作为指示用于双向通信的信道的信道信息。
也就是说,在设置了全双工标记的情况下,源设备理解,接收器设备具有图24所示的配置,且能够使用CEC线84和预留线88;以及SDA线191和SCL线192进行全双工通信。因此,源设备向接收器设备传输信道信息,并通知接收器设备将进行全双工通信。
在步骤S78中,开关控制单元121控制开关133并以如下方式进行开关133的切换:在数据发送时选择来自转换单元131的、对应于Tx数据的差分信号。即开关控制单元121以如下方式进行开关133的切换:选择对应于Tx数据的差分信号的部分信号,其中该部分信号从转换单元131向开关133供应。
在步骤S79中,源设备根据全双工通信方法来进行与接收器设备的双向IP通信。然后,通信过程结束。也就是说,在数据发送时,转换单元131将从控制单元(CPU)供应的Tx数据转换为差分信号,向开关133供应构成通过转换而获得的差分信号的一个部分信号,并通过预留线88向接收器设备供应另一部分信号。开关133通过CEC线84向接收器设备发送从转换单元131供应的部分信号。因此,从源设备向接收器设备发送对应于Tx数据的差分信号。
另外,在数据接收时,解码单元183接收从接收器设备发送的对应于Rx数据的差分信号。也就是说,开关181接收对应于Rx数据的差分信号的部分信号,其中该部分信号通过SDA线191从接收器设备发送,且开关181向解码单元183供应所接收的部分信号。另外,开关182接收对应于Rx数据的差分信号的另一部分信号,其中该部分信号从接收器设备通过SCL线192发送,并向解码单元183供应所接收的部分信号。解码单元183将由从开关181和开关182供应的部分信号所构成的差分信号转换为作为原始数据的Rx数据,并向控制单元(CPU)输出Rx数据。
因此,源设备向接收器设备发送且从接收器设备接收诸如控制数据、像素数据和音频数据的各种数据。
另外,在步骤S75中确定不能进行全双工通信的情况下,源设备在步骤S80中通过进行CEC信号的发送和接收来进行与接收器设备的双向通信。然后,通信过程结束。
也就是说,源设备通过在数据发送时通过开关133和CEC线84向接收器设备发送CEC信号并在数据接收时接收通过开关133和CEC线84从接收器设备发送的CEC信号,来向接收器设备发送和从接收器设备接收控制数据。
因此,源设备参考全双工标记,并通过使用CEC线84和预留线88;以及SDA线191和SCL线192与能够进行全双工通信的接收器设备进行全双工通信。
如上所述,以选择要发送的数据和要接收的数据的方式进行开关133、开关181和开关182的切换,且通过使用CEC线84和预留线88;以及SDA线191和SCL线192来进行与接收器设备的全双工通信。因此,可以在维持与传统HDMI的兼容性的同时进行高速双向通信。
另外,还在如图24所示地配置接收器设备的情况下,接收器进行通信过程且进行与源设备的双向通信,如在图23所示的接收器设备中一样。
然后,将参考图30的流程图说明由图24所示的接收器设备进行的通信过程。
在步骤S111中,接收器设备确定新的电子设备(源设备)是否连接到接收器设备。在步骤S111中确定了未连接新的电子设备的情况下,由于未进行通信,因此通信过程结束。
同时,在步骤S111中确定连接了新的电子设备的情况下,在步骤S112中,开关控制单元172控制开关185和开关186,并以如下方式进行开关185和开关186的切换:在数据发送时由开关185选择来自接收器设备的控制单元(CPU)的SDA信号且在数据接收时由开关185选择来自源设备的SDA信号且由开关186选择来自源设备的SCL信号。
在步骤S113中,开关控制单元124控制开关135并以如下方式进行开关135的切换:在数据发送时,选择来自接收器设备的控制单元(CPU)的CEC信号,且在数据接收时选择来自源设备的CEC信号。
在步骤S114中,接收器设备从EDID ROM85读取E-EDID,且通过开关185和DDC83的SDA线191向源设备发送所读取的E-EDID。
在步骤S115中,接收器设备确定是否接收了从源设备发送的信道信息。
也就是说,根据源设备和接收器设备的功能来从源设备发送指示用于双向通信的信道的信道信息。例如,在如图24所示地配置源设备的情况下,源设备和接收器设备能够进行全双工通信。因此,从源设备向接收器设备发送指示将进行使用CEC线84和预留线88;以及SDA线191和SCL线192的基于全双工通信方法的IP通信的信道信息。因此,接收器设备接收从源设备通过开关135和CEC线84发送的信道信息,并确定接收了该信道信息。
同时,在源设备不具有进行全双工通信的功能的情况下,不从源设备向接收器设备传输信道信息。因此,接收器设备确定未接收信道信息。
在步骤S115中确定接收了信道信息的情况下,处理继续到步骤S116。开关控制单元172控制开关185和开关186,且以如下方式进行开关185和开关186的切换:在数据发送时选择来自转换单元184的对应于Rx数据的差分信号。
在步骤S117中,开关控制单元124控制开关135并以如下方式进行开关135的切换:在数据接收时选择来自源设备的对应于Tx数据的差分信号。
在步骤S118中,接收器设备根据全双工通信方法来进行与源设备的双向IP通信。然后,通信过程结束。也就是说,在数据发送时,转换单元184将从接收器设备的控制单元(CPU)供应的Rx数据转换为差分信号,向开关185供应构成通过转换而获得的差分信号的一个部分信号,并向开关186供应另一部分信号。开关185和开关186通过SDA线191和SDA线191向源设备发送从转换单元184供应的部分信号。因此,从接收器设备向源设备发送对应于Rx数据的差分信号。
另外,在数据接收时,解码单元136接收从源设备发送的对应于Tx数据的差分信号。也就是说,开关135接收对应于Tx数据的差分信号的部分信号,其中该差分信号通过CEC线84从源设备发送,且开关135向解码单元136供应所接收的部分信号。解码单元136将由从开关135供应的部分信号和通过预留线88从源设备供应的部分信号构成的差分信号解码为作为原始数据的Tx数据,且向控制单元(CPU)输出Tx数据。
因此,接收器设备向源设备发送且从源设备接收诸如控制数据、像素数据和音频数据的各种数据。
同时,在步骤S115中确定未接收信道信息的情况下,在步骤S119中,接收器设备通过进行CEC信号的发送和接收来进行与源设备的双向通信。然后,该通信过程结束。
因此,当接收信道信息时,接收器设备通过使用CEC线84和预留线88;以及SDA线191和SCL线192来进行与接收器设备的双工通信。
如上所述,接收器设备以选择要被发送的数据和要被接收的数据的方式进行开关135、开关185和开关186的切换,并通过使用CEC线84和预留线88;以及SDA线191和SCL线192来进行与源设备的双工通信。因此,在维持了与传统HDMI的兼容性的同时可以进行高速双向通信。
注意,虽然在图24的例子中的源设备具有如下配置:转换单元131被连接到CEC线84和预留线88且解码单元183被连接到SDA线191和SCL线192,但源设备可以具有如下配置:转换单元183被连接到CEC线84和预留线88,且转换单元131被连接到SDA线191和SCL线192。
在这种情况下,开关181和开关182被连接到解码单元183以及CEC线84和预留线88,且开关133被连接到转换单元131以及SDA线191。
另外,类似地,图24的接收器设备可以具有如下配置:转换单元184被连接到CEC线84和预留线88,且解码单元136被连接到SDA线191和SCL线192。在这种情况下,开关185和开关186被连接到转换单元184以及CEC线84和预留线88,且开关135被连接到解码单元136以及SDA线191。
另外,在图23中,CEC线84和预留线88可以是SDA线191和SCL线192。也就是说,源设备的转换单元131和解码单元132和接收器设备的转换单元134和解码单元136可以被连接到SDA线191和SCL线192以便源设备和接收器设备可以基于半双工通信方法进行IP通信。另外,在该情况下,可以通过使用预留线88来检测电子设备的连接。
另外,源设备和接收器设备的每个可以具有进行半双工通信和进行全双工通信的两种功能。在该情况下,源设备和接收器设备能够根据被连接的电子设备的功能来进行基于半双工通信方法或全双工通信方法的IP通信。
在源设备和接收器设备每个具有进行半双工通信的功能和进行全双工通信的功能的情况下,例如,源设备和接收器设备如图31被配置。注意,在图31中,由相同的标记来标示与在图23或图24中的那些相对应的部件,且以适当的方式省略那些部件的说明。
源设备的高速数据线接口28A包括转换单元131、解码单元132、开关133、开关181、开关182、解码单元183、开关控制单元121、时序控制单元122和开关控制单元171。也就是说,图31中的源设备的高速数据线接口28A具有如下配置:在图24所示的源设备的高速数据线接口28A中进一步提供在图23中的时序控制单元122和解码单元132。
另外,图31中所示的接收器设备的高速数据线接口28A包括转换单元134、开关135、解码单元136、转换单元184、开关185、开关186、时序控制单元123、开关控制单元124和开关控制单元172。也就是说,图31所示的接收器设备具有如下配置:在图24所示的接收器设备中进一步提供图23中的时序控制单元123和转换单元134。
接下来,将说明由图31中的源设备和接收器设备进行的通信过程。
首先,将参考图32的流程图来说明在图31中的源设备进行的通信过程。注意,由于步骤S151到S154的处理分别类似于图29中步骤S71到S74的处理,因此将省略步骤S151到S154的处理的说明。
在步骤S155中,源设备确定是否可以进行与接收器设备的全双工通信。也就是说,通过参考从接收器设备接收的E-EDID,源设备确定是否设置了在图26中的全双工标记“全双工”。
在步骤S155中确定可以进行全双工通信的情况下,也就是说,在图31或图24中所示的接收器设备被连接到源设备的情况下,在步骤S156中,开关控制单元171控制开关181和开关182并以如下方式进行开关181和开关182的切换:在数据接收时接收来自接收器设备的对应于Rx数据的差分信号。
同时,在步骤S155中无法进行全双工通信的情况下,在步骤S157中,源设备确定是否可以进行半双工通信。也就是说,通过参考所接收的E-EDID,源设备确定是否设置了在图26中的半双工标记“半双工”。换句话说,源设备确定图23所示的接收器设备是否连接到了源设备。
在步骤S157中确定可以进行半双工通信的情况下或在步骤S156中进行了开关181和开关182的切换的情况下,源设备在步骤S158中通过开关133和CEC线84向接收器设备传输信道信息。
在此,在步骤S155中确定可以进行全双工通信的情况下,由于接收器设备具有进行全双工通信的功能,因此源设备通过开关133和CEC线84向接收器设备发送指示将进行使用CEC线84和预留线88;以及SDA线191和SCL线192的IP通信的信号,作为信道信息。
另外,在步骤S157中确定可以进行半双工通信的情况下,由于接收器设备不具有进行全双工通信的功能而具有进行半双工通信的功能,因此源设备通过开关133和CEC线84向接收器设备发送指示将进行使用CEC线84和预留线88的IP通信的信号,作为信道信息。
在步骤S159中,开关控制单元121控制开关133并以如下方式进行开关133的切换:在数据发送时选择来自转换单元131的对应于Tx数据的差分信号,且在数据接收时选择从接收器设备发送的、对应于Rx数据的差分信号。注意,在源设备和接收器设备进行全双工通信的情况下,由于当源设备接收数据时不通过CEC线84和预留线88从接收器设备发送对应于Rx数据的差分信号,因此不向解码单元132供应对应于Rx数据的差分信号。
在步骤S160中,源设备进行与接收器设备的双向IP通信。然后,通信过程结束。
也就是说,在源设备进行与接收器设备的全双工通信的情况下,且在源设备进行与接收器设备的半双工通信的情况下,在数据发送时,转换单元131将从源设备的控制单元(CPU)供应的Tx数据转换为差分信号,通过开关133和CEC线84向接收器设备发送构成通过转换而获得的差分信号的一个部分信号,并通过预留线88向接收器设备发送另一部分信号。
另外,在源设备进行与接收器设备的全双工通信的情况下,在数据接收时,解码单元183接收从接收器设备发送的、对应于Rx数据的差分信号,将所接收的差分信号解码为作为原始数据的Rx数据,并向控制单元(CPU)输出该Rx数据。
同时,在源设备进行与接收器设备的半双工通信的情况下,在数据接收时,在时序控制单元122的控制下,解码单元132接收从接收器设备发送的对应于Rx数据的差分信号,将所接收的差分信号解码为作为原始数据的Rx数据,并向控制单元(CPU)输出Rx数据。
因此,源设备向接收器设备发送且从接收器设备接收诸如控制数据、像素数据和音频数据的各种数据。
同时,在步骤S157中确定不能进行半双工通信的情况下,在步骤S161中,源设备通过进行通过CEC线84进行CEC信号的发送和接收来进行与接收器设备的双向通信。然后,通信过程结束。
因此,源设备参考全双工标记和半双工标记,并根据源设备与之通信的接收器设备的功能来进行全双工通信或半双工通信。
如上所述,根据通过其进行通信的接收器设备的功能,以选择要发送的数据和要接收的数据的方式来进行开关133、开关181和开关182的切换,且进行全双工通信或半双工通信。因此,在维持与传统HDMI的兼容性且选择了更好的通信方法的同时可以进行高速双向通信。
接下来,将参考图33的流程图来说明由图31中的接收器设备进行的通信过程。注意,由于步骤S191到S194的处理分别类似于在图30中步骤S111到S114的处理,因此将省略步骤S191到S194的处理的说明。
在步骤S195中,接收器设备接收从源设备通过开关135和CEC线84发送的信道信息。注意,在被连接到接收器设备的源设备既不具有进行全双工通信的功能也不具有进行半双工通信的功能的情况下,由于不从源设备向接收器设备传输信道信息,因此接收器设备不接收信道信息。
在步骤S196中,接收器设备根据所接收的信道信息确定是否要进行全双工通信。例如,在接收了指示将进行使用CEC线84和预留线88;以及SDA线191和SCL线192的IP通信的信道信息的情况下,接收器设备确定要进行全双工通信。
在步骤S196中确定要进行全双工通信的情况下,在步骤S197中,开关控制单元172控制开关185和开关186,并以如下方式进行开关185和开关186的切换:在数据发送时选择来自转换单元184的、对应于Rx数据的差分信号。
同时,在步骤S196中确定不进行全双工通信的情况下,在步骤S198中,接收器设备根据所接收的信道信息确定是否要进行半双工通信。例如,在接收了指示将进行使用CEC线84和预留线88的IP通信的信道信息的情况下,接收器设备确定要进行半双工通信。
在步骤S198中确定要进行半双工通信的情况下或在步骤S197中进行开关185和开关186的切换的情况下,在步骤S199中,开关控制单元124控制开关135,并以如下方式进行开关135的切换:在数据发送时选择来自转换单元134的对应于Rx数据的差分信号,且在数据接收时选择来自源设备的对应于Tx数据的差分信号。
注意,在源设备和接收器设备进行全双工通信的情况下,由于当接收器设备发送数据时不从转换单元134向发射器81发送对应于Rx数据的差分信号,因此不向开关135供应对应于Rx数据的差分信号。
在步骤S200中,接收器设备进行与源设备的双向IP通信。然后,通信过程结束。
也就是说,在接收器设备进行与源设备的全双工通信的情况下,在数据发送时,转换单元184将从接收器设备的控制单元(CPU)供应的Rx数据转换为差分信号,通过开关185和SDA线191向源设备发送构成通过转换而获得的差分信号的一个部分信号,并通过开关186和SCL线192向源设备发送另一部分信号。
同时,在接收器设备进行与源设备的半双工通信的情况下,在数据发送时,转换单元134将从接收器设备的控制单元(CPU)供应的Rx数据转换为差分信号,通过开关135和CEC线84向发射器81发送构成通过转换而获得的差分信号的一个部分信号,并通过预留线88向源设备发送另一部分信号。
另外,在接收器设备进行与源设备的全双工通信的情况下,且在接收器设备进行与源设备的半双工通信的情况下,在数据接收时,解码单元136接收从源设备发送的对应于Tx数据的差分信号,将所接收的差分信号解码为作为原始数据的Tx数据,并向控制单元(CPU)输出Tx数据。
另外,在步骤S198中确定不进行半双工通信的情况下,也就是说,例如在不传输信道信息的情况下,在步骤S201中,接收器设备通过进行CEC信号的发送和接收来进行与源设备的双向通信。然后,通信过程结束。
因此,接收器设备根据所接收的信道信息、即接收器设备与其通信的源设备的功能,来进行全双工通信或半双工通信。
如上所述,根据通过其进行通信的源设备的功能,以选择要发送的数据和要接收的数据的方式进行开关135、开关185和开关186的切换,且进行全双工通信或半双工通信。因此,在维持与传统HDMI(R)的兼容性且选择了更好的通信方法的同时可以进行高速双向通信。
另外,通过用包含CEC线84和预留线88以及SDA线191和SCL线192的HDMI电缆1连接源设备和接收器设备,其中CEC线84和预留线88被连接作为差分双绞线,且被屏蔽和接地到地线,且SDA线191和SCL线192被连接作为差分双绞线,被屏蔽且被接地到地线,可以在维持了与传统HDMI电缆的兼容性的同时进行基于半双工通信方法或全双工通信方法的高速双向IP通信。
接下来,可以通过专用硬件或软件进行上述一系列处理。在通过软件进行一系列处理的情况下,向控制源设备和接收器设备的微型计算机等中安装构成软件的程序。
现在,图34示出了在其中安装了进行上述系列处理的程序的计算机的实施例的配置的例子。
可以预先在作为在计算机中包含的记录介质的E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305或ROM303中记录该程序。
或者,可以在可移动记录介质、诸如软盘、CD-ROM(紧致盘只读存储器)、MO(磁光)盘、DVD(数字通用盘)、磁盘或半导体存储器中暂时或永久地存储(记录)程序。这种可移动记录介质可以被提供作为所谓的封装软件。
在此,除了从上述可移动介质向计算机安装以外,可以以无线方式从下载站点通过用于数字卫星广播的人造卫星向计算机发送程序,或可以以有线方式通过诸如LAN或因特网的网络向计算机发送程序,且计算机可以经由计算机的输入/输出接口306接收上述发送的程序,并向在计算机中包含的EEPROM305中安装该程序。
计算机包含CPU(中央处理单元)302。输入/输出接口306通过总线301被连接到CPU302。CPU302将在ROM(只读存储器)303或EEPROM305中存储的程序装载到RAM(随机存取存储器)304,并执行该程序。因此,CPU302进行基于上述流程图的处理,或根据上述方块图的配置而进行的处理。
在此,在该说明书中,不一定按时间顺序根据被描述为流程图的顺序来处理描述用于使得计算机进行各种处理的程序的处理步骤。该处理步骤包括并行或独立(例如,并行处理或基于对象的处理)进行的处理。另外,可以由单个计算机处理程序,或可以由多个计算机以分布式方式处理程序。
在上述图19所示的配置例子中,用于LAN通信的电路可以与被定义用于DDC的电子规范无关地形成。图35示出了具有类似效果的另一配置例子。
该例子具有如下特征:其中,在通过使用单个电缆实现视频和音频数据的发送、被连接的设备信息的交换和验证、设备控制数据的通信和LAN通信的接口中,提供如下配置:其中,通过差分传输路径的两对进行LAN通信作为单向通信,且根据传输路径的至少一个的DC偏压电势来发出该接口的连接状态的通知,且另外,相对于LAN通信,以时分方式,在用于被连接的设备信息的交换和验证的通信中使用至少两条传输路径。
源设备包括LAN信号发送电路611、终止电阻器612和613、AC耦合电容器614到617、LAN信号接收电路618、反相器620、电阻器621、形成低通滤波器的电阻器622和电容器623、比较器624、下拉电阻器631、形成低通滤波器的电阻器632和电容器633、比较器634、NOR门640、模拟开关641到644、反相器645、模拟开关646和747、DDC收发器651和652、和上拉电阻器653和654。
另外,接收器设备602包括LAN信号发送电路661、终止电阻器662和663、AC耦合电容器664到667、LAN信号接收电路668、下拉电阻器671、形成低通滤波器的电阻器672和电容器673、比较器674、扼流圈681、在电源电势和参考电势之间串联连接的电阻器682和683、模拟开关691到694、反相器695、模拟开关696和697、DDC收发器701和702、和上拉电阻器703和704。
HDMI电缆1包含由预留线801和SCL线组成的差分传输路径;以及由SDA线804和HPD线802组成的差分传输路径。形成用于那些线的源侧终端811到814和接收器侧终端821到824。
预留线801和SCL线803;以及SDA线804和HPD线802被连接作为差分双绞线。
在源设备中,终端811和813通过AC耦合电容器614和605以及模拟开关641和642被连接到向接收器发送LAN发送信号SG611的发送电路611和终止电阻器612。终端814和812通过AC耦合电容器616和617以及模拟开关643和644被连接到从接收器设备接收LAN信号的接收电路618和终止电阻器613。
在接收器设备中,终端821到824通过AC耦合电容器664、665、666和667以及模拟开关691到694被连接到发送电路、接收电路668和终止电阻器662和663。模拟开关641到644和691到694是当进行LAN通信时导电且当进行DDC通信时断开。
源设备通过差分模拟开关646和647将终端813和终端814连接到DDC收发器651和652以及上拉电阻器653和654。
接收器设备通过模拟开关696和697将终端823和终端824连接到DDC收发器701和702以及上拉电阻器703。模拟开关646和647当进行DDC通信时导电,且当进行LAN通信时断开。
根据预留线801的电势来标识e-HDMI兼容设备的机制基本上类似于图19所示的例子中的机制,除了由反相器620来驱动源设备601的电阻器62。
当对反相器620的输入是高时,电阻器621用作下拉电阻器。因此,当从接收器设备看去时,获得与当连接e-HDMI不兼容设备时的状态想爱你钙通道0-V状态。因此,指示接收器设备的e-HDMI兼容性标识结果的信号SG623是低。根据信号SG623而控制的模拟开关691到694断开,且根据通过由反相器695反相该信号SG623而获得的信号来控制的模拟开关696和697被置于导电。因此,接收器设备602将SCL线803和SDA线804从LAN发射器/接收器断开,且到达其中接收器设备602被连接到DDC发射器/接收器的状态。
同时,在源设备中,对反相器620的输入也是对NOR门640的输入,且NOR门640的输出SG614是低。根据NOR门640的输出信号SG614而控制的模拟开关641到644断开,且根据通过由反相器645反相该信号SG614而获得的信号而控制的模拟开关646和647被置于导电。因此,源设备601还将SCL线803和SDA线804从LAN发射器/接收器断开,并到达其中源设备601被连接到DDC发射器/接收器的状态。
相反,当对反相器620的输入低时,源设备和接收器设备都将SCL线803和SDA线804从DDC发射器/接收器断开,并进入其中源设备和接收器设备被连接到LAN发射器/接收器的状态。
改进用户对视频信号的选择操作的性能源设备通过使用由电阻器632和电容器633组成的低通滤波器来提取HPD线802的DC偏压,并通过使用比较器634来比较DC偏压与参考电势Vref2(例如1.4V)。当电缆1不被连接到接收器设备时,由于下拉电阻器631,终端812的电势低于参考电势Vref2。当电缆1被连接到接收器设备时,终端812的电势高于参考电势Vref2。因此,其中比较器634的输出信号SG613的是高的状态指示连接了电缆1和接收器设备。同时,其中比较器634的输出信号SG613是低的状态指示了未连接电缆1和接收器设备。
如上所述,根据图35所示的配置例子,在通过使用单个电缆实现视频和音频数据的发送、被连接的设备信息的交换和验证、设备控制数据的通信和LAN通信的接口中,提供如下配置:通过差分传输路径的两对进行LAN通信作为单向通信,且根据传输路径的至少一个的DC偏压电势发出接口的连接状态的通知,且另外,相对于LAN通信,以时分方式,在用于被连接的设备信息的交换和验证的通信中使用至少两条传输路径。因此,以如下方式进行时分:通过使用开关来分配SCL线和SDA线给用于与LAN通信电路连接的时间段和用于与DDC电路连接的时间段。通过该划分,可以与被定义用于DDC的电子规范独立地形成用于LAN通信的电路。因此,可以低成本地实现稳定且可靠的LAN通信。
注意,可以在HDMI电缆1提供而不是在源设备中提供图35所示的电阻器621。在这种情况下,电阻器621的各个端被连接到在HDMI电缆1中提供的线中的预留线801和被连接到电源(电源电势)的线(信号线)。
另外,可以在HDMI电缆1中提供、而不在接收器设备中提供图35所示的上拉电阻器671和电阻器683。在这种情况下,下拉电阻器671的各个端被连接到在HDMI电缆1中提供的线中的预留线801和被连接到地(参考电势)的线(地线)。另外,电阻器683的各个端被连接到在HDMI电缆1中提供的线中的HPD线802和被连接到地(参考电势)的线(地线)。
在此,通过SDA和SCL用在H处的1.5kΩ上拉和在L处的低阻抗下拉来实现通信,且还通过CEC用在H处的27kΩ上拉和在L处的低阻抗下拉来实现通信。具有用于实现其中需要匹配和终止传输线的终止的高速数据通信的LAN功能,同时维持上述功能以便实现与现有HDMI的兼容性可能是难的。
图19和35的配置例子可以避免这种问题。也就是说,在图19的配置例子中,提供如下配置:通过使用预留线和HPD线作为差分对来进行基于单向通信操作的对的全双工通信,同时避免使用SDA、SCL和CEC线。另外,在图35的配置例子中,提供如下配置:进行全双工通信操作的两对,其中通过HPD线和SDA线的对和SCL线和预留线的对来形成两个差分对,且通过使用两个差分对的每个来进行单向通信。
图36(A)到(E)示出了在图19或图35的配置例子中的双向通信波形。
图36(A)示出了从源设备发送的信号的波形,图36(B)示出了在接收器设备处接收的信号的波形,图36(C)示出了流过电缆的信号的波形,图36(D)示出了在源设备处接收的信号,且图36(E)示出了从源设备发送的信号的波形。如从图36中清楚的,通过图19或图35的配置例子,可以实现极佳的双向通信。
注意,虽然已经基于使用符合HDMI标准的接口作为用于连接源设备和接收器设备的传输路径的假设来提供了在上述实施例中的说明,其他类似的发送标准也是可用的。另外,虽然提供了其中使用视频摄像机记录器作为源设备且使用电势接收机作为接收器设备的例子,但可以使用其他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
另外,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在源设备和接收器设备之间进行双向IP通信,但可以通过使用与IP不同的协议来进行双向通信。另外,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示出了通过HDMI电缆连接电子设备的情况,但本发明类似地可用于以无线方式进行在电子设备之间的连接的情况。
工业适用性
本发明允许在外部设备侧上平滑地显示关于各个视频信号的附加信息,并改进了由用户对视频信号进行选择操作的性能。本发明可用于例如通过HDMI接口连接视频摄像机记录器和电视接收机的AV系统。
Claims (11)
1.一种发送设备,用于在代表从一个垂直同步信号到下一垂直同步信号的不包括水平消隐间隔和垂直消隐间隔的有效视频周期期间使用第一差分信号单向地向接收设备发送一个屏幕的未压缩图像的像素数据,该发送设备包括:
信号发送单元,配置为经由由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构成的一对形成的差分传输线向所述接收设备发送代表与所述像素数据不同的发送数据的第二差分信号;
与所述信号发送单元相连的信号接收单元,所述信号接收单元接收经由所述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从所述接收设备发送来的第三差分信号;
减法电路,配置为从由所述信号接收单元所接收的信号中减去所述第二差分信号;以及
记录/回放电路,向记录介质写入像素数据或从记录介质中读取像素数据,其中
通过CEC信道向接收设备发送头块,所述头块中排列源设备的地址和接收器设备的地址,其中,根据各个设备的种类设置从“0”到“15”的16种地址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设备,其中,使用第二信号线的DC偏压电势来检测所述接收设备是否经由所述差分传输线被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设备,还包括:
比较器,配置为比较所述第一信号线的DC偏压电势和预定参考电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设备,还包括:
将所述信号发送单元连接到所述信号接收单元中的电阻器。
5.一种用于发送设备的发送方法,所述发送设备在代表从一个垂直同步信号到下一垂直同步信号的不包括水平消隐间隔和垂直消隐间隔的有效视频周期期间向使用第一差分信号的接收设备单向地发送一个屏幕的未压缩图像的像素数据,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通过信号发送单元经由由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构成的一对形成的差分传输线向所述接收设备发送代表与所述像素数据不同发送数据的第二差分信号;
通过与所述信号发送单元相连的信号接收单元接收经由所述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从所述接收设备发送来的第三差分信号;
通过减法电路从由所述信号接收单元所接收的信号中减去所述第二差分信号;以及
通过记录/回放电路向记录介质写入像素数据或从记录介质中读取像素数据,其中
通过CEC信道向接收设备发送头块,所述头块中排列源设备的地址和接收器设备的地址,其中,根据各个设备的种类设置从“0”到“15”的16种地址值。
6.一种接收设备,用于使用第一差分信号接收从发送设备单向发送来的像素数据,所述像素数据为在代表从一个垂直同步信号到下一垂直同步信号的不包括水平消隐间隔和垂直消隐间隔的有效视频周期期间的一个屏幕的未压缩图像的像素数据,该接收设备包括:
信号发送单元,配置为经由由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构成的一对形成的差分传输线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代表与所述像素数据不同的发送数据的第三差分信号;
与所述信号发送单元相连的信号接收单元,所述信号接收单元经由所述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从所述发送设备接收第二差分信号;
减法电路,配置为从由所述信号接收单元所接收的信号中减去所述第三差分信号;以及
遥控接收单元,接收用于控制所述接收设备的遥控信号,其中
通过CEC信道从发送设备接收头块,所述头块中排列源设备的地址和接收器设备的地址,其中,根据各个设备的种类设置从“0”到“15”的16种地址值。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收设备,其中,使用第二信号线的DC偏压电势通知所述发送设备关于所述接收设备是否经由所述差分传输线被连接的信息。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收设备,还包括:
比较器,配置为比较第一信号线的DC偏压电势与预定参考电压。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收设备,还包括:
将所述信号发送单元连接到所述信号接收单元中的电阻器。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收设备,其中所述接收设备将关于所述接收设备性能的信息发送到所述发送设备。
11.一种用于接收设备的接收方法,所述接收设备使用第一差分信号接收从发送设备单向发送来的像素数据,所述像素数据为在代表从一个垂直同步信号到下一垂直同步信号的不包括水平消隐间隔和垂直消隐间隔的有效视频周期期间的一个屏幕的未压缩图像的像素数据,该接收方法包括步骤:
通过信号发送单元经由由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构成的一对形成的差分传输线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代表与所述像素数据不同的发送数据的第三差分信号;
通过与所述信号发送单元相连的信号接收单元经由所述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从所述发送设备接收第二差分信号;
通过减法电路从由所述信号接收单元所接收的信号中减去所述第三差分信号;以及
接收用于控制所述接收设备的遥控信号,其中
通过CEC信道从发送设备接收头块,所述头块中排列源设备的地址和接收器设备的地址,其中,根据各个设备的种类设置从“0”到“15”的16种地址值。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6301486 | 2006-11-07 | ||
JP301486/06 | 2006-11-07 | ||
JP050426/07 | 2007-02-28 | ||
JP2007050426 | 2007-02-28 | ||
JP2007240663 | 2007-09-18 | ||
JP240663/07 | 2007-09-18 | ||
CN2007800494207A CN101573977B (zh) | 2006-11-07 | 2007-11-07 | 发送设备、发送设备的视频信号发送方法、接收设备和接收设备的视频信号接收方法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7800494207A Division CN101573977B (zh) | 2006-11-07 | 2007-11-07 | 发送设备、发送设备的视频信号发送方法、接收设备和接收设备的视频信号接收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533282A CN103533282A (zh) | 2014-01-22 |
CN103533282B true CN103533282B (zh) | 2017-01-04 |
Family
ID=39364522
Famil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497100.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533282B (zh) | 2006-11-07 | 2007-11-07 | 发送设备、发送方法、接收设备以及接收方法 |
CN201310496974.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561226B (zh) | 2006-11-07 | 2007-11-07 | 发送设备、发送方法、接收设备以及接收方法 |
CN201610642714.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210589B (zh) | 2006-11-07 | 2007-11-07 | 一种用于在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之间通信的通信系统 |
CN201310497238.5A Active CN103533269B (zh) | 2006-11-07 | 2007-11-07 | 发送设备和发送方法 |
CN201310498402.4A Active CN103533283B (zh) | 2006-11-07 | 2007-11-07 | 发送设备、发送方法、接收设备以及接收方法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4)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496974.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561226B (zh) | 2006-11-07 | 2007-11-07 | 发送设备、发送方法、接收设备以及接收方法 |
CN201610642714.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210589B (zh) | 2006-11-07 | 2007-11-07 | 一种用于在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之间通信的通信系统 |
CN201310497238.5A Active CN103533269B (zh) | 2006-11-07 | 2007-11-07 | 发送设备和发送方法 |
CN201310498402.4A Active CN103533283B (zh) | 2006-11-07 | 2007-11-07 | 发送设备、发送方法、接收设备以及接收方法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20100269137A1 (zh) |
EP (2) | EP2950528A1 (zh) |
JP (5) | JP5386984B2 (zh) |
CN (5) | CN103533282B (zh) |
WO (1) | WO2008056708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172498B2 (ja) * | 2006-05-16 | 2008-10-29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伝送システム、伝送方法、映像出力装置及び映像入力装置 |
KR101333846B1 (ko) | 2006-11-07 | 2013-12-19 | 소니 주식회사 | 통신 시스템, 송신 장치, 수신 장치, 송신 방법, 수신 방법, 통신 방법, 기록 매체 및 통신 케이블 |
JP5386984B2 (ja) | 2006-11-07 | 2014-01-15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送信装置、送信装置における映像信号送信方法、受信装置および受信装置における映像信号受信方法 |
EP2063643B1 (en) | 2006-11-07 | 2015-07-29 | Sony Corporation | Video receiver device adapted to send control commands over a differential pair in an HDMI cable |
US9235986B2 (en) * | 2007-01-23 | 2016-01-12 | Bose Corporation | Universal remote control programming |
US20080174467A1 (en) * | 2007-01-23 | 2008-07-24 | Laszlo Drimusz | Universal remote control programming |
JP5240491B2 (ja) * | 2007-06-26 | 2013-07-17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送信装置および受信装置 |
JP5337370B2 (ja) | 2007-11-13 | 2013-11-06 | ソニー エスパナ,エス.エー. | 表示装置、表示装置における映像信号送信方法、送信装置および映像信号の送信方法 |
US8296781B1 (en) | 2007-12-11 | 2012-10-23 | Nvidia Corporation |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determining application parameters based on hardware specifications |
US8280864B1 (en) * | 2007-12-17 | 2012-10-02 | Nvidia Corporation |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retrieving presentation settings from a database |
JP5572929B2 (ja) | 2008-03-05 | 2014-08-20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送信装置 |
EP2141925B1 (en) * | 2008-03-05 | 2016-12-21 | Sony Corporation |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reception device |
JP5428186B2 (ja) * | 2008-04-04 | 2014-02-26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電子機器 |
JP5094583B2 (ja) * | 2008-06-19 | 2012-12-12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データ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データ通信方法 |
US8275232B2 (en) | 2008-06-23 | 2012-09-25 | Mediatek Inc. |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transmitting / receiving multimedia playback enhancement information, VBI data, or auxiliary data through digital transmission means specified for multimedia data transmission |
JP5335309B2 (ja) * | 2008-07-22 | 2013-11-0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 |
US20100039282A1 (en) * | 2008-08-12 | 2010-02-18 | Hostage Christine M | Universal Remote Control Programming |
JP5262546B2 (ja) * | 2008-10-08 | 2013-08-14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映像信号処理システム、再生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ならびに映像信号処理方法 |
JP5323579B2 (ja) * | 2009-05-01 | 2013-10-23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撮影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映像処理システム |
US20120212672A1 (en) * | 2009-11-06 | 2012-08-23 |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settings of a device for playback of a content item |
TWI419545B (zh) * | 2010-03-05 | 2013-12-11 | Aten Int Co Ltd | 發送器、接收器及訊號延伸器系統 |
US10045064B2 (en) * | 2011-05-20 | 2018-08-07 | Echostar Technologies Ll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on-screen display of content information |
JP2013031087A (ja) * | 2011-07-29 | 2013-02-07 | D & M Holdings Inc | コンテンツデータ伝送システム及びコンテンツデータ伝送方法 |
JP2013085224A (ja) | 2011-07-29 | 2013-05-09 | D & M Holdings Inc | コンテンツデータ伝送システム及びコンテンツデータ伝送方法 |
US9275377B2 (en) | 2012-06-15 | 2016-03-01 | Nvidia Corporation |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determining a monotonic set of presets |
US10509658B2 (en) | 2012-07-06 | 2019-12-17 | Nvidia Corporation |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simultaneously determining settings for a plurality of parameter variations |
US9250931B2 (en) | 2012-07-06 | 2016-02-02 | Nvidia Corporation |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calculating settings for a device, utilizing one or more constraints |
US10668386B2 (en) | 2012-07-06 | 2020-06-02 | Nvidia Corporation |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simultaneously determining settings for a plurality of parameter variations |
US9286247B2 (en) | 2012-07-06 | 2016-03-15 | Nvidia Corporation |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determining settings for a device by utilizing a directed acyclic graph containing a plurality of directed nodes each with an associated speed and image quality |
US9201670B2 (en) | 2012-07-06 | 2015-12-01 | Nvidia Corporation |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determining whether parameter configurations meet predetermined criteria |
US9092573B2 (en) | 2012-07-06 | 2015-07-28 | Nvidia Corporation |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testing device parameters |
US9310787B2 (en) | 2012-12-21 | 2016-04-12 | Echostar Technologies L.L.C. | Apparatu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figuring devices remote control commands |
JP5693676B2 (ja) * | 2013-07-30 | 2015-04-0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
CN104702870A (zh) * | 2013-12-06 | 2015-06-1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微型投影的多源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03856305B (zh) * | 2014-01-24 | 2017-05-03 |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差分信号反转纠正电路及其方法 |
CN106463097B (zh) * | 2014-06-19 | 2019-11-05 | 谷歌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向hdmi信源提供电力的系统、方法和介质 |
US10917603B2 (en) * | 2014-07-03 | 2021-02-09 | Sony Corporation | Interface circuit,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transmission direction control method |
US11064152B2 (en) * | 2014-10-15 | 2021-07-13 | IL Holdings, LLC | Remote fishery management system |
EP3223529A4 (en) * | 2014-11-17 | 2018-07-11 | Nec Corporation | Video processing system, transmission device, video processing method,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
JP2015133732A (ja) * | 2015-02-25 | 2015-07-23 | ソニー エスパナ,エス.エー. | 受信装置および信号受信方法 |
JP6777071B2 (ja) * | 2015-04-08 | 2020-10-28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送信装置、送信方法、受信装置および受信方法 |
US9934188B2 (en) | 2015-08-27 | 2018-04-03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Electronic device with connector for video signal interface |
US10448086B2 (en) * | 2016-02-26 | 2019-10-15 |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 Sharing video footage from audio/video recording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s to smart TV devices |
JP6882659B2 (ja) * | 2016-09-29 | 2021-06-02 |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 光走査型ヘッドマウントディスプレイ及び網膜走査型ヘッドマウントディスプレイ |
JP7381592B2 (ja) * | 2019-09-27 | 2023-11-15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撮像システム |
CN112788256B (zh) * | 2019-11-06 | 2022-05-10 |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 自适应调整带宽的视频传输方法及其系统 |
CN111918013B (zh) * | 2020-08-13 | 2022-04-08 | 广东博华超高清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一种hdmi 8k100/120视频判断和输出的方法及装置 |
CN113473055B (zh) * | 2021-06-16 | 2024-10-22 | 深圳市龙境科技有限公司 | 信号传输控制方法、微处理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3434090B (zh) * | 2021-06-30 | 2023-03-28 | 同济大学 | 一种用于高速视频测量的海量数据异步存储方法 |
TWI783845B (zh) * | 2022-01-04 | 2022-11-11 | 大陸商北京集創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級聯驅動電路之資料傳輸方法、led顯示驅動電路、led顯示裝置及資訊處理裝置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03568A (zh) * | 1998-03-24 | 2001-07-11 | 奇幻公司 | 用于广播发送媒体对象的方法和设备 |
CN1778076A (zh) * | 2003-06-26 | 2006-05-24 | 思科技术公司 | 允许不同架构中的终端设备在保持其唯一光纤信道域id的同时彼此通信的光纤信道交换机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275653U (zh) | 1985-10-30 | 1987-05-14 | ||
JPH02206249A (ja) | 1989-02-06 | 1990-08-16 | Sharp Corp | ホームバスケーブルの検査装置 |
JPH04245817A (ja) | 1991-01-31 | 1992-09-02 | Fujitsu Ltd | データ受信回路 |
JPH0750657A (ja) | 1993-08-05 | 1995-02-21 | Tokimec Inc | 全二重伝送システム |
JPH0823354A (ja) | 1994-07-06 | 1996-01-23 | Hitachi Ltd | 信号入出力装置 |
US6628303B1 (en) * | 1996-07-29 | 2003-09-30 | Avid Technology, Inc. |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for a motion video planning and editing system for a computer |
JP2907279B2 (ja) | 1996-11-26 | 1999-06-21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ビデオ会議システムの音声配信方式 |
US6169475B1 (en) * | 1998-03-30 | 2001-01-02 | Xircom,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active detection of connection to a network |
JP3412688B2 (ja) | 1999-08-18 | 2003-06-03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伝送路間のブリッジ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
JP2001175231A (ja) * | 1999-12-17 | 2001-06-29 | Sony Corp | 同期周波数の変換回路 |
JP2001320479A (ja) | 2000-05-10 | 2001-11-16 | Nec Niigata Ltd | 携帯電話機の接続装置及び接続方法、コンピュータ、並びに接続ケーブル |
JP2001333392A (ja) * | 2000-05-23 | 2001-11-30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水平偏向回路およびテレビジョン受像機 |
JP4245817B2 (ja) | 2001-02-22 | 2009-04-02 | 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 車載用ナビゲーション装置 |
TWI282691B (en) | 2001-03-23 | 2007-06-11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Data-transmission method, data-transmission device, data-reception method and data reception device |
US7218635B2 (en) | 2001-08-31 | 2007-05-15 | Stmicroelectronics, Inc.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dexing MPEG video data to perform special mode playback in a digital video recorder and indexed signal associated therewith |
JP3745279B2 (ja) * | 2002-01-16 | 2006-02-15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Dvi光延長ケーブル接続および外部電源入力確認システム |
JP3989251B2 (ja) | 2002-01-16 | 2007-10-10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録画装置制御機能付き放送受信装置 |
KR100409101B1 (ko) * | 2002-01-29 | 2003-12-11 | 신옥균 | 휴대통신 단말기용 인터넷 방송 중계 시스템 및 방송 중계 방법 |
US8605623B2 (en) * | 2002-05-31 | 2013-12-10 | Koninklijke Philips N.V. | Determining and configuring a communication path in a network |
US7450117B2 (en) * | 2002-09-16 | 2008-11-11 | Lg Electronics Inc.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storing active signal and synchronous signal |
US20060036788A1 (en) * | 2002-09-24 | 2006-02-16 | Monster Cable Products, Inc. | HDMI cable interface |
JP2004254027A (ja) | 2003-02-19 | 2004-09-09 | Toshiba Corp | サーバ装置、鍵管理装置、暗号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DE10310636A1 (de) * | 2003-03-10 | 2004-09-30 | Mobotix Ag | Überwachungsvorrichtung |
US6891378B2 (en) | 2003-03-25 | 2005-05-10 | Midtronics, Inc. | Electronic battery tester |
US7068686B2 (en) | 2003-05-01 | 2006-06-27 | Genesis Microchip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fficient transmission of multimedia data packets |
SG135022A1 (en) * | 2003-05-01 | 2007-09-28 | Genesis Microchip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fficient transmission of multimedia data packets |
JP2004356752A (ja) | 2003-05-27 | 2004-12-16 | Sony Corp | 撮像装置、撮像システム |
KR100586669B1 (ko) * | 2003-08-27 | 2006-06-08 | 닛뽕빅터 가부시키가이샤 | 전송 시스템 |
US7865057B2 (en) * | 2003-10-07 | 2011-01-04 | Rovi Solutions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veying rights across an analog video interface |
JP4448315B2 (ja) | 2003-11-10 | 2010-04-07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燃料電池を備えた携帯端末装置用クレイドル及び携帯端末システム |
JP3969387B2 (ja) * | 2003-12-05 | 2007-09-05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映像信号出力装置 |
EP1703761B1 (en) | 2003-12-26 | 2012-11-07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Control signal receiving apparatus |
US7269673B2 (en) * | 2004-02-18 | 2007-09-11 | Silicon Image, Inc. | Cable with circuitry for asserting stored cable data or other information to an external device or user |
KR100631556B1 (ko) * | 2004-04-06 | 2006-10-09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화상 처리 시스템 및 방법 |
CN2694652Y (zh) * | 2004-04-16 | 2005-04-2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及语音传输端口装置及数据及语音传输系统 |
KR20070085203A (ko) * | 2004-06-07 | 2007-08-27 | 슬링 미디어 인코퍼레이티드 | 퍼스널 미디어 브로드캐스팅 시스템 |
CN1728794A (zh) * | 2004-07-28 | 2006-02-01 | 上海乐金广电电子有限公司 | 视频来源设备中的音频信号传送方法及其装置 |
JP2006107292A (ja) | 2004-10-07 | 2006-04-20 | Sharp Corp | データ送信器、通信端末装置、データ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データ通信方法 |
US7742438B1 (en) * | 2004-10-21 | 2010-06-22 | Owlink Technology, Inc. | HDCP data transmission over a single communication channel |
US20060089735A1 (en) * | 2004-10-21 | 2006-04-27 | Atkinson Lee W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the audio outputs of an electronic device |
JP4357406B2 (ja) * | 2004-11-12 | 2009-11-04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通信システム |
JP2006146048A (ja) * | 2004-11-24 | 2006-06-08 | Canon Inc | 投射型プロジェクタ |
DE602005021393D1 (de) | 2004-11-25 | 2010-07-01 | Panasonic Corp | Verstärkungs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 ihrer steuerung |
JP2006163585A (ja) | 2004-12-03 | 2006-06-22 | Fujitsu General Ltd | 再生方法および装置 |
JP2005135433A (ja) | 2004-12-13 | 2005-05-26 | Fujitsu Ltd | 鍵認証方法 |
JP2006186580A (ja) * | 2004-12-27 | 2006-07-13 | Toshiba Corp | 再生装置およびデコード制御方法 |
JP2006191161A (ja) * | 2004-12-28 | 2006-07-20 | Sony Corp | 光伝送システム |
JP2006203800A (ja) * | 2005-01-24 | 2006-08-03 |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 通信方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装置 |
JP2006245949A (ja) | 2005-03-02 | 2006-09-14 | Fuji Xerox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US20060209892A1 (en) * | 2005-03-15 | 2006-09-21 | Radiospire Networks, Inc. |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ly providing a display data channel between a generalized content source and a generalized content sink |
JP4360337B2 (ja) * | 2005-03-25 | 2009-11-11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撮像素子の駆動制御方法及び撮像装置 |
JP2006295822A (ja) * | 2005-04-14 | 2006-10-26 | Toshiba Corp | 放送受信装置及び放送受信方法 |
US7106235B1 (en) | 2005-05-31 | 2006-09-12 | Semiconductor Co., Ltd. | Active hybrid circuit for a full duplex channel |
JP2009500712A (ja) * | 2005-06-30 | 2009-01-08 |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エヌ ヴィ | コンテンツアイテムのシーケンスを生成する電子装置及び方法 |
KR100766496B1 (ko) * | 2005-07-08 | 2007-10-15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에이치디엠아이 전송 시스템 |
JP2007078980A (ja) * | 2005-09-13 | 2007-03-29 | Funai Electric Co Ltd | 画像表示システム |
US7683920B2 (en) * | 2005-09-14 | 2010-03-23 | Onkyo Corporation | Image sending/receiving device |
JPWO2007037379A1 (ja) * | 2005-09-30 | 2009-04-16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無線伝送システム |
US20090237561A1 (en) * | 2005-10-26 | 2009-09-24 | Kazuhiko Kobayashi | Video and audio output device |
JP4794983B2 (ja) | 2005-10-31 | 2011-10-19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音声出力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及び音声出力システム |
WO2007051498A1 (en) * | 2005-10-31 | 2007-05-10 | Nero Ag | Hardware multimedia endpoint and personal computer |
KR100734623B1 (ko) * | 2005-11-18 | 2007-07-03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디지털 방송 수신기의 소비 전력 절감장치 및 방법 |
TW200723189A (en) * | 2005-12-15 | 2007-06-16 | Tatung Co Ltd | Display device capable of quickly switching signal sources and method thereof |
JPWO2007072821A1 (ja) * | 2005-12-20 | 2009-05-28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機器連携装置及び機器連携方法 |
CN101346936B (zh) * | 2005-12-26 | 2011-02-09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地址管理方法以及通信设备 |
US20070186015A1 (en) * | 2006-02-08 | 2007-08-09 | Taft Frederick D | Custom edid content gene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
JP4575324B2 (ja) | 2006-03-29 | 2010-11-04 | 株式会社東芝 | Av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JP4172498B2 (ja) * | 2006-05-16 | 2008-10-29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伝送システム、伝送方法、映像出力装置及び映像入力装置 |
US7893990B1 (en) * | 2006-07-31 | 2011-02-22 | Cisco Technology, Inc. | Digital video camera with retractable data connector and resident software application |
KR101333846B1 (ko) | 2006-11-07 | 2013-12-19 | 소니 주식회사 | 통신 시스템, 송신 장치, 수신 장치, 송신 방법, 수신 방법, 통신 방법, 기록 매체 및 통신 케이블 |
CN101536518B (zh) * | 2006-11-07 | 2012-06-20 | 索尼株式会社 | 电子装置、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和控制信息接收方法 |
JP5386984B2 (ja) | 2006-11-07 | 2014-01-15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送信装置、送信装置における映像信号送信方法、受信装置および受信装置における映像信号受信方法 |
EP2063643B1 (en) | 2006-11-07 | 2015-07-29 | Sony Corporation | Video receiver device adapted to send control commands over a differential pair in an HDMI cable |
US8180929B2 (en) * | 2007-04-24 | 2012-05-15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for managing logical address and device thereof |
JP5003389B2 (ja) * | 2007-09-28 | 2012-08-15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電子機器および電子機器における制御方法 |
JP4479776B2 (ja) * | 2007-10-05 | 2010-06-09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表示装置および送信装置 |
-
2007
- 2007-11-07 JP JP2008543107A patent/JP5386984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7-11-07 EP EP15177380.1A patent/EP2950528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7-11-07 EP EP07831381.4A patent/EP2091253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07-11-07 CN CN201310497100.5A patent/CN103533282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7-11-07 CN CN201310496974.9A patent/CN103561226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7-11-07 US US12/312,340 patent/US20100269137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7-11-07 WO PCT/JP2007/071650 patent/WO2008056708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7-11-07 CN CN201610642714.1A patent/CN106210589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7-11-07 CN CN201310497238.5A patent/CN103533269B/zh active Active
- 2007-11-07 CN CN201310498402.4A patent/CN103533283B/zh active Active
-
2013
- 2013-10-04 JP JP2013209126A patent/JP5440737B1/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12-17 JP JP2013260695A patent/JP5776756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12-27 US US14/142,321 patent/US9143637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5
- 2015-07-08 JP JP2015137342A patent/JP5983830B2/ja active Active
-
2016
- 2016-08-04 JP JP2016153338A patent/JP6217813B2/ja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03568A (zh) * | 1998-03-24 | 2001-07-11 | 奇幻公司 | 用于广播发送媒体对象的方法和设备 |
CN1778076A (zh) * | 2003-06-26 | 2006-05-24 | 思科技术公司 | 允许不同架构中的终端设备在保持其唯一光纤信道域id的同时彼此通信的光纤信道交换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5440737B1 (ja) | 2014-03-12 |
JP2014053914A (ja) | 2014-03-20 |
CN103533282A (zh) | 2014-01-22 |
JP2016213885A (ja) | 2016-12-15 |
EP2091253A4 (en) | 2010-11-17 |
JP5776756B2 (ja) | 2015-09-09 |
CN103533269A (zh) | 2014-01-22 |
US20140111696A1 (en) | 2014-04-24 |
CN103533283A (zh) | 2014-01-22 |
CN106210589A (zh) | 2016-12-07 |
CN103533283B (zh) | 2017-11-17 |
JP2014082779A (ja) | 2014-05-08 |
US9143637B2 (en) | 2015-09-22 |
EP2950528A1 (en) | 2015-12-02 |
CN103533269B (zh) | 2017-01-11 |
CN103561226B (zh) | 2017-01-04 |
JP6217813B2 (ja) | 2017-10-25 |
US20100269137A1 (en) | 2010-10-21 |
JPWO2008056708A1 (ja) | 2010-02-25 |
JP5386984B2 (ja) | 2014-01-15 |
WO2008056708A1 (fr) | 2008-05-15 |
CN103561226A (zh) | 2014-02-05 |
JP2015201896A (ja) | 2015-11-12 |
EP2091253A1 (en) | 2009-08-19 |
EP2091253B1 (en) | 2015-07-29 |
CN106210589B (zh) | 2019-07-12 |
JP5983830B2 (ja) | 2016-09-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533282B (zh) | 发送设备、发送方法、接收设备以及接收方法 | |
CN101573977B (zh) | 发送设备、发送设备的视频信号发送方法、接收设备和接收设备的视频信号接收方法 | |
CN101601291B (zh) | 传输装置、图像数据传输方法、接收装置和接收装置的图像显示方法 | |
CN101766029B (zh) | 通信系统、发送器、接收器、通信方法、程序和通信线缆 | |
EP2216992B1 (en) | Transmitting apparatus, receiving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system, transmitting method, receiving method and programs thereof | |
JP5003389B2 (ja) | 電子機器および電子機器における制御方法 | |
CN103763499B (zh) | 显示设备、发送设备和视频信号的发送方法 | |
CN101803381B (zh) | 显示装置、显示装置中的数据传送方法、传送装置、以及传送装置中的数据接收方法 | |
CN101448123A (zh) | 传输设备、接收设备、以及在接收设备中传输操作信息的方法 | |
TW201415865A (zh) | 送訊裝置,立體影像資料送訊方法,收訊裝置及立體影像資料收訊方法 | |
CN101998096A (zh) | 电子设备 | |
CN106233743A (zh) | 通信装置或通信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104 Termination date: 20211107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