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103526349B - 纱线蓄留装置、纺织单元及纺织机 - Google Patents

纱线蓄留装置、纺织单元及纺织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26349B
CN103526349B CN201310274326.9A CN201310274326A CN103526349B CN 103526349 B CN103526349 B CN 103526349B CN 201310274326 A CN201310274326 A CN 201310274326A CN 103526349 B CN103526349 B CN 1035263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accumulation
textile
roller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7432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26349A (zh
Inventor
冈正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chine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chine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chinery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chine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5263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263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263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263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ooms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纱线蓄留装置、纺织单元及纺织机。纱线蓄留装置具有:卷绕有由纺织装置生成的纺织纱线的纱线蓄留罗拉;向纱线蓄留罗拉吹送空气的空气吹送装置。纺织单元具有:生成纺织纱线的纺织装置;上述的纱线蓄留装置;将从纱线蓄留装置退绕的纺织纱线卷绕在卷装上的卷绕装置。纺织机具有多个上述的纺织单元。

Description

纱线蓄留装置、纺织单元及纺织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纱线进行蓄留的纱线蓄留装置、生成纱线并卷绕在卷装上的纺织单元以及具有多个这样的纺织单元的纺织机。
背景技术
纺织单元具有:生成纺织纱线的纺织装置、将纺织纱线卷绕在卷装上的卷绕装置、设在纺织装置和卷绕装置之间的纱线蓄留装置。纱线蓄留装置通过在纱线蓄留罗拉上卷绕纺织纱线,而对纺织纱线进行蓄留。在日本特开2010-174421号公报记载的纺织单元中,在纱线蓄留罗拉的基端侧(纺织装置侧)的附近配置有纱线吸引装置。纱线吸引装置在纺织纱线被切断的情况下,对残留在纱线蓄留罗拉上的纺织纱线进行吸引除去。
在纱线蓄留装置的纱线蓄留罗拉上卷绕有纺织纱线,从基端侧到前端侧形成有纱线层。在上述的纺织单元中,没有考虑纱线蓄留罗拉上的纱线端的移动。因此,若在纺织装置侧被切断的纺织纱线的纱线端在纱线蓄留罗拉上滚动,则该纱线端会与形成纱线层的纺织纱线接触而缠绕。另外,即使在纺织纱线没有被切断的情况下,应从纱线蓄留罗拉退绕的最下游的纺织纱线上会缠绕有形成纱线层的纺织纱线。在这些情况下,可能会对纺织纱线的处理产生妨碍。因此,谋求防止纱线蓄留罗拉上的纺织纱线的紊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纱线蓄留罗拉上的纺织纱线的紊乱的纱线蓄留装置、纺织单元及纺织机。
本发明的纱线蓄留装置具有:卷绕有由纺织装置生成的纱线的纱线蓄留罗拉、向所述纱线蓄留罗拉吹送空气的空气吹送装置。
根据该纱线蓄留装置,通过空气吹送装置,向纱线蓄留罗拉吹送空气。通过吹送空气,能够控制卷绕在纱线蓄留罗拉上的纱线的移动。因此,能够防止纱线蓄留罗拉上的纱线的紊乱。
在纱线蓄留装置中,空气吹送装置以朝向纱线蓄留罗拉的纱线的卷绕开始侧即基端部吹送空气的方式配置。例如,纱线在纺织装置侧被切断的情况下,纱线端位于基端部附近。这样的情况下,通过将空气向基端部吹送,能够抑制纱线端在纱线蓄留罗拉上滚动并向前端部侧移动。因此,能够防止纱线端与形成纱线层的纱线发生缠绕。
纱线蓄留装置中,空气吹送装置配置在纱线蓄留罗拉的径向外侧且在纱线蓄留罗拉的旋转轴线方向上被配置在纱线退绕的一侧即前端侧。根据该构成,能够容易地形成从纱线蓄留罗拉的前端侧向基端侧的空气的流动。因此,能够抑制在纺织装置侧被切断的纱线的纱线端在纱线蓄留罗拉上滚动并向前端部侧移动的情况,能够防止纱线端与形成纱线层的纱线发生缠绕。另外,能够将应从纱线蓄留罗拉退绕的最下游的纱线以外的纱线层保持在规定的位置。
纱线蓄留装置还具有钩挂纱线的纱线钩挂部件。纱线钩挂部件设在纱线蓄留罗拉中纱线退绕一侧即前端部侧。通过空气吹送装置,防止纱线蓄留罗拉上的纱线的紊乱,所以,能够防止纱线彼此缠绕。因此,能够防止纱线与纱线钩挂部件缠绕。
纱线蓄留装置还具有限制部。限制部以与纱线蓄留罗拉的纱线的卷绕开始侧即基端部相对的方式配置。限制部,在纱线在纺织装置侧被切断的情况下,限制在基端部侧摆动的纱线端先于纱线从纱线蓄留罗拉的前端部侧的退绕而向前端部侧移动的情况。通过该构成,通过空气吹送装置和限制部的协动,能够进一步可靠地防止纱线端与形成纱线层的纱线发生缠绕。
本发明的纺织单元具有:生成纱线的纺织装置、上述的纱线蓄留装置、将从纱线蓄留装置退绕的纺织纱线卷绕在卷装上的卷绕装置。在纱线蓄留装置中,能够防止纱线蓄留罗拉上的纱线的紊乱。因此,通过卷绕装置,能够没有妨碍地卷绕纱线。
纺织单元具有对纱线进行切断的纱线切断部。纱线切断部以纱线的移动方向为基准配置在纱线蓄留装置的上游侧。即使纱线在纺织装置侧被切断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纱线端与形成纱线层的纱线发生缠绕。因此,能够防止纱线成为脱圈状地从纱线蓄留装置退绕。
纺织单元中,空气吹送装置在通过纱线切断部对纱线进行切断时向纱线蓄留罗拉吹送空气。通过该构成,能够更有效地防止被纱线切断部切断的纱线的纱线端与形成纱线层的纱线发生缠绕。
在纺织单元中,空气吹送装置在发生纱线断头时向纱线蓄留罗拉吹送空气。通过该构成,能够更有效地防止因纱线断头而产生的纱线端与形成纱线层的纱线发生缠绕。
本发明的纺织机具有多个上述的纺织单元。各纺织单元中,能够防止纱线蓄留罗拉上的纱线的紊乱,能够没有妨碍地卷绕纱线。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纺织机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纺织单元的侧视图。
图3是图2的纺织单元的纱线蓄留装置的立体图。
图4是纱线切断之后的纱线蓄留装置的立体图。
图5A是表示纱线切断之后的本实施方式的纱线蓄留装置的主视图。
图5B是表示纱线切断之后的现有的纱线蓄留装置的主视图。
图6是接纱动作时的纺织单元的侧视图。
图7是接纱动作时的纺织单元的侧视图。
图8是发生纱线断头后的纺织单元的侧视图。
图9是发生纱线断头后的纱线蓄留装置的立体图。
图10是从纱线蓄留罗拉侧观察图3的纱线蓄留装置的限制部件的图。
图11是从正面观察图3的纱线蓄留装置的限制部件的图。
图12A是表示图3的纱线蓄留装置的空气吹送装置的配置的仰视图。
图12B及图12C是表示纱线蓄留装置的变形方式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此外,在各图中对相同或相当部分标注相同附图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1所示,纺织机1具有:多个纺织单元2、接纱台车3、鼓风机箱4、原动机箱5。多个纺织单元2配列成一列,各纺织单元2生成纺织纱线(纱线)Y并卷绕在卷装P上。接纱台车3在纺织纱线Y被切断的纺织单元2中进行接纱动作。在鼓风机箱4中收容有用于在纺织单元2的各部分中产生吸引流或旋转流等的空气供给源等。原动机箱5中收容有用于向纺织单元2的各部分供给动力的原动机等。
在以下的说明中,在纺织纱线Y移动的路径(即,纱道)中,将生成纺织纱线Y的一侧称为上游侧,将卷绕有纺织纱线Y的一侧称作下游侧。在称作上游侧以及下游侧的情况下,具有与纺织纱线Y的移动方向的上游侧及下游侧分别相同的含义。另外,相对于接纱台车3将纱道所在的位置一侧称作前侧,将其相反侧称作后侧。这里,沿多个纺织单元2的配列方向延伸的作业通路(省略图示)设在纺织机1的前侧。因此,作业者能够通过该作业通路进行各纺织单元2的操作及/或监视等。
如图1及图2所示,各纺织单元2从上游侧依次具有:牵伸装置6、纺织装置7、纱线清纱器(纱线缺陷检测装置)8、张力传感器(张力测定装置)9、纱线蓄留装置50、上蜡装置11、卷绕装置12。这些装置,在机台高度方向上,以上游侧成为上侧的方式(即,下游侧成为下侧的方式),直接或间接地通过机架13支承。纱线清纱器8、张力传感器9、纱线蓄留装置50及上蜡装置11作为纱线处理模块80而装拆自由地相对于机架13安装。
牵伸装置6使纱条S延伸而生成纤维束F(即,对纤维束F进行牵伸)。牵伸装置6具有:后罗拉对14、第三罗拉对15、架设有龙带16的中间罗拉对17、前罗拉对18。各罗拉对14、15、17及18的下罗拉通过来自原动机箱5的动力或设在每个纺织单元2上的电动马达(省略图示),以不同的旋转速度被驱动。由此,牵伸装置6对从上游侧供给的纱条S进行延伸而生成纤维束F,并向下游侧的纺织装置7供给。
纺织装置7是通过空气的旋转流对纤维束F加捻并生成纺织纱线Y的空气纺织装置。更详细地说(但省略图示),纺织装置7具有:纺织室、纤维导向部、旋转流发生喷嘴、中空引导轴体。纤维导向部将从上游侧的牵伸装置6供给的纤维束F向纺织室内导向。旋转流发生喷嘴被配置在纤维束F移动的路径的周围,使纺织室内产生旋转流。通过该旋转流,向纺织室内被导向的纤维束F的纤维端反转并旋转。中空引导轴体将被纺织的纺织纱线Y从纺织室内向纺织装置7的外部导向。
纱线清纱器8在纺织装置7和纱线蓄留装置50之间对移动的纺织纱线Y的纱线缺陷进行检测,并将纱线缺陷检测信号向单元控制器10发送。此外,纱线清纱器8,作为纱线缺陷对例如纺织纱线Y的粗细异常及/或纺织纱线Y中所含有的异物进行检测。张力传感器9在纺织装置7和纱线蓄留装置50之间对移动的纺织纱线Y的张力进行测定,并将张力测定信号向单元控制器10发送。上蜡装置11在纱线蓄留装置50和卷绕装置12之间对移动的纺织纱线Y进行上蜡。此外,单元控制器10设在每个纺织单元2上,对纺织单元2的动作进行控制。
纱线蓄留装置50在纺织装置7和卷绕装置12之间对移动的纺织纱线Y进行蓄留。纱线蓄留装置50具有以下功能:从纺织装置7将纺织纱线Y稳定地拉出的功能;防止在通过接纱台车3进行接纱动作时等使从纺织装置7被送出的纺织纱线Y滞留从而导致纺织纱线Y松弛的功能;及对卷绕装置12侧的纺织纱线Y的张力进行调节从而防止卷绕装置12侧的纺织纱线Y的张力的变动向纺织装置7侧传递的功能。本实施方式的纱线蓄留装置50还具有防止蓄留在纱线蓄留装置50上的纺织纱线Y的位置紊乱的功能。
卷绕装置12将从纱线蓄留装置50退绕的纺织纱线Y卷绕在卷装P上而形成满卷的卷装P。卷绕装置12具有:摇架臂21、卷绕卷筒22、横动装置23。摇架臂21通过支承轴24能够摆动地被支承,使能够旋转地被支承的纱管B的表面或卷装P(即,在纱管B上卷绕有纺织纱线Y的部件)的表面以适当的压力与卷绕卷筒22的表面接触。卷绕卷筒22通过设在每个纺织单元2上的电动马达(省略图示)被驱动,使纱管B及卷装P旋转。横动装置23通过多个纺织单元2共有的轴25被驱动,使纺织纱线Y相对于旋转的纱管B或卷装P以规定宽度横动。
接纱台车3移动到纺织纱线Y被切断的纺织单元2,并在该纺织单元2中进行接纱动作。接纱台车3具有捻接器(接纱装置)26、吸管27、吸嘴28。吸管27通过支承轴31能够转动地被支承,对纺织装置7侧的纺织纱线Y的纱线端进行吸入并捕捉从而向捻接器26导向。吸嘴28通过支承轴32能够转动地被支承,对卷绕装置12侧的纺织纱线Y的纱线端进行吸入并捕捉从而向捻接器26导向。捻接器26进行交接过来的纱线端彼此的接纱。
下面,对上述的纱线蓄留装置50的构成进行说明。如图2及图3所示,纱线蓄留装置50具有:纱线蓄留罗拉51、电动马达55、下限侧纱线蓄留量传感器56、上限侧纱线蓄留量传感器57、纱线绕挂部件61、纱线除去部件64、吸引机构65、限制部件71、空气吹送装置90。在纺织装置7和纱线蓄留罗拉51之间从上游侧依次设有第一导向部件78、纱线动作控制部件75。在纱线蓄留罗拉51和卷绕装置12之间设有第二导向部件79。
纱线蓄留罗拉51被固定在电动马达55的驱动轴上,通过电动马达55而进行旋转。纱线蓄留罗拉51具有纱线蓄留部52、基端侧锥部53、前端侧锥部54。纱线蓄留部52是卷绕有纺织纱线Y的圆筒状的部分。纱线蓄留部52形成为朝向前端侧稍细。纱线蓄留部52具有:作为纺织纱线Y的卷绕开始侧的基端部52a、作为纺织纱线Y退绕侧的前端部52b。基端侧锥部53从纱线蓄留部52的基端部52a向上游侧末端扩宽。前端侧锥部54从纱线蓄留部52的前端部52b向下游侧末端扩宽。
基端侧锥部53接受从上游侧向纱线蓄留罗拉51导入的纺织纱线Y并顺畅地向纱线蓄留部52的基端部52a导向。由此,在纱线蓄留部52上,从基端侧朝向前端侧逐渐整齐地卷绕有纺织纱线Y。卷绕在纱线蓄留部52上的纺织纱线Y在纱线蓄留部52上形成纱线层Yc。纱线层Yc是在纱线蓄留部52中纺织纱线Y以彼此大致平行的方式卷绕的部分。前端侧锥部54在纺织纱线Y从纱线蓄留罗拉51退绕时,防止卷绕在纱线蓄留部52上的纺织纱线Y发生一次性脱落的脱圈现象,同时将纺织纱线Y从纱线蓄留罗拉51向下游侧顺畅地导出。
下限侧纱线蓄留量传感器56是以非接触的方式检测纱线蓄留罗拉51上是否有纺织纱线Y的传感器。下限侧纱线蓄留量传感器56以与纱线蓄留部52相对的方式配置在纱线蓄留罗拉51的后侧。下限侧纱线蓄留量传感器56在卷绕在纱线蓄留罗拉51上的纺织纱线Y的蓄留量达到下限量的情况下,将下限蓄留量检测信号向单元控制器10发送。上限侧纱线蓄留量传感器57是以非接触的方式检测纱线蓄留罗拉51上是否有纺织纱线Y的传感器。上限侧纱线蓄留量传感器57以与纱线蓄留部52的前端部52b相对的方式配置在纱线蓄留罗拉51的侧方。上限侧纱线蓄留量传感器57在卷绕在纱线蓄留罗拉51上的纺织纱线Y的蓄留量达到上限量的情况下,将上限蓄留量检测信号向单元控制器10发送。
纱线钩挂部件61相对于纱线蓄留罗拉51设在卷绕装置12侧(前端部侧)。纱线钩挂部件61是钩挂纺织纱线Y并卷绕在纱线蓄留罗拉51上的部件,具有锭翼轴62、锭翼63。锭翼轴62在纱线蓄留罗拉51的前端侧相对于纱线蓄留罗拉51以围绕同一轴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被支承。锭翼63被固定在锭翼轴62的前端,以钩挂纺织纱线Y的方式向纱线蓄留罗拉51的前端侧锥部54上弯曲。在纱线蓄留罗拉51和锭翼轴62之间作用有磁力,为了使纱线钩挂部件61相对于纱线蓄留罗拉51进行相对旋转,需要在纱线钩挂部件61上产生规定值以上的扭矩。
纱线除去部件64是从纱线钩挂部件61除去纺织纱线Y的部件,纱线除去部件64配置在纱线蓄留罗拉51的前端侧锥部54附近。纱线除去部件64以能够摆动的方式被支承在下降位置和上升位置之间。下降位置是从纱道退避的位置。上升位置是推起纱道上的纺织纱线Y并从纱线钩挂部件61将纺织纱线Y除去的位置。纱线除去部件64由于通过弹簧(省略图示)被向下降位置侧弹压,所以,通常位于下降位置。在进行接纱动作时等,纱线除去部件64通过设在接纱台车3上的空气压汽缸(省略图示)而移动到上升位置。
吸引机构65使以与纱线蓄留罗拉51的基端侧锥部53相对的方式配置的吸引口66a中产生空气的吸引流。吸引口66a设在管状部件66的一端,管状部件66的另一端经由配管(省略图示)被连接于与吸管27及吸嘴28共用的纤维屑回收室(省略图示)。如后述那样,在纺织纱线Y在纺织装置7侧被切断的情况下,纺织纱线Y的纱线端在纱线蓄留部52的基端部52a侧摆动。该纱线端受到吸引口66a中所发生的吸引流的作用。因此,该纱线端的纤维屑几乎不会飞散,而通过吸引机构65被除去。
限制部件71是配置在纱线蓄留罗拉51的侧方(以与纱线蓄留部52相对的方式)的板材。限制部件71具有第一限制部72、第二限制部73、第三限制部74。第一限制部72及第二限制部73,在纺织纱线Y在纺织装置7侧被切断的情况下,限制在纱线蓄留部52的基端部52a侧摆动的纺织纱线Y的纱线端先于纺织纱线Y从纱线蓄留部52的前端部52b侧的退绕而向纱线蓄留部52的前端部52b侧移动的情况。第三限制部74,在纺织纱线Y在卷绕装置12侧被切断的情况下,限制在纱线蓄留部52的前端部52b侧摆动的纺织纱线Y的纱线端先于纺织纱线Y从纱线蓄留部52的基端部52a侧的退绕而向纱线蓄留部52的基端部52a侧移动的情况。
纱线动作控制部件75是安装在纱线蓄留罗拉51的上游侧(这里,张力传感器9的下表面(下游侧的端面))的板材。纱线动作控制部件75具有:导向功能部76、限制功能部77。导向功能部76对纺织纱线Y付与张力并将纺织纱线Y向纱线蓄留罗拉51的基端侧锥部53导向。导向功能部76防止从纺织装置7传递来的纺织纱线Y的捻转从导向功能部76向下游侧传递。限制功能部77在纺织纱线Y在纺织装置7侧被切断的情况下,限制纺织纱线Y的纱线端从被向纱线蓄留装置50导向的纺织纱线Y的纱道偏离而越过纱线蓄留罗拉51并向纱线钩挂部件61侧移动的情况。
第一导向部件78是被安装在纱线蓄留罗拉51的上游侧(这里,为张力传感器9的下表面(下游侧的端面))的板材。第一导向部件78从形成在张力传感器9的筐体上的狭缝将纺织纱线Y向配置在筐体内的规定的检测位置导向。第二导向部件79是安装在纱线蓄留罗拉51的下游侧(这里,纱线处理模块80的模块机架81上)的板材。第二导向部件79将纺织纱线Y向上蜡装置11的规定位置导向。第二导向部件79对通过旋转的纱线钩挂部件61而摆动的纺织纱线Y的轨道进行限制,从而使第二导向部件79的下游侧的纺织纱线Y的移动稳定化。
空气吹送装置90通过向纱线蓄留部52吹送空气,防止纱线蓄留部52上的纺织纱线Y的紊乱。空气吹送装置90例如由树脂制的空气吹送部件构成。空气吹送装置90配置在纱线蓄留罗拉51的径向外侧。空气吹送装置90在纱线蓄留罗拉51的周向上被配置在限制部件71的相反侧(参照图12A)。空气吹送装置90,在纱线蓄留罗拉51的旋转轴线方向上,被配置在纺织纱线Y退绕的一侧即前端侧。换言之,空气吹送装置90以与纱线蓄留部52的前端部52b或前端侧锥部54相对的方式配置。
空气吹送装置90具有朝向纱线蓄留部52的基端部52a的吹出孔(省略图示)。吹出孔沿纱线蓄留罗拉51的周向设置多个。空气吹送装置90将从压缩空气源(省略图示)供给的空气向纱线蓄留部52的基端部52a吹送(参照图5A)。空气吹送装置90以使空气从前端部52b向基端部52a在纱线蓄留部52的表面流动的方式对空气进行吹送。空气吹送装置90以不使纱线蓄留部52上形成的纱线层Yc紊乱的方式维持纱线层Yc。在纺织纱线Y在纺织装置7侧(纱线蓄留罗拉51的上游侧)被切断的情况下,空气吹送装置90将纺织纱线Y的纱线端Yb保持在纱线蓄留罗拉51的基端侧或基端侧锥部53上。空气吹送装置90将应从纱线蓄留罗拉51退绕的最下游的纺织纱线Y以外的纱线层Yc保持在规定的位置上。
空气吹送装置90例如通过单元控制器10被ON/OFF控制。空气吹送装置90在规定的时刻吹送空气一定时间。空气吹送装置90在纺织装置7因空气停止导致的纺织纱线Y的切断时及/或纺织纱线Y发生断纱时向纱线蓄留部52吹送空气。
下面,对上述的纱线蓄留装置50的动作进行说明。纺织单元2中,在进行生成纺织纱线Y从而卷绕在卷装P上的通常动作的情况下,电动马达55以大致恒定的旋转速度驱动纱线蓄留罗拉51。由此,纱线钩挂部件61与纱线蓄留罗拉51一体地旋转,锭翼63钩挂纺织纱线Y。而且,在钩挂纺织纱线Y的状态下进行旋转的纱线钩挂部件61将纺织纱线Y卷绕在旋转的纱线蓄留罗拉51上。
在纱线蓄留罗拉51上卷绕有纺织纱线Y后,单元控制器10基于从下限侧纱线蓄留量传感器56发送的下限蓄留量检测信号及从上限侧纱线蓄留量传感器57发送的上限蓄留量检测信号,以卷绕在纱线蓄留罗拉51上的纺织纱线Y的蓄留量为下限量以上且为上限量以下的方式对纺织单元2的动作进行控制。在卷绕在纱线蓄留罗拉51上的纺织纱线Y的蓄留量为下限量以上后,纱线蓄留罗拉51的纱线蓄留部52和纺织纱线Y的接触面积增大,在纱线蓄留部52和纺织纱线Y之间几乎不发生打滑等。因此,纱线蓄留装置50通过纱线蓄留罗拉51的旋转能够从纺织装置7将纺织纱线Y稳定地(即,以大致恒定的品质且大致恒定的速度)拉出。
在纱线蓄留罗拉51上卷绕有纺织纱线Y的状态下,在卷绕装置12侧的纺织纱线Y的张力升高后,使纱线钩挂部件61相对于纱线蓄留罗拉51相对旋转的力(即,使纱线钩挂部件61的旋转停止的力)作用在锭翼63上。由此,在纱线钩挂部件61上产生的扭矩成为规定值以上后,纱线钩挂部件61相对于纱线蓄留罗拉51相对旋转,其结果,纺织纱线Y从纱线蓄留罗拉51被退绕。卷绕装置12侧的纺织纱线Y的张力降低,且纱线钩挂部件61上产生的扭矩不足规定值后,纱线钩挂部件61与纱线蓄留罗拉51一体地旋转,其结果,纱线蓄留罗拉51上卷绕有纺织纱线Y。这样,纱线蓄留装置50能够调节卷绕装置12侧的纺织纱线Y的张力从而防止卷绕装置12侧的纺织纱线Y的张力的变动向纺织装置7侧传递。
接下来,对纱线缺陷检测时的纺织单元2的动作进行说明。纺织单元2中,在进行生成纺织纱线Y并卷绕在卷装P上的通常动作时,在纱线清纱器8检测出纱线缺陷后,纱线清纱器8将纱线缺陷检测信号向单元控制器10发送。单元控制器10接收到纱线缺陷检测信号后,立即使牵伸装置6及纺织装置7等的动作停止。由此,不对纤维束F施加捻转,纺织纱线Y在纺织装置7侧被切断。该情况下,纺织装置7为切断纺织纱线Y的纱线切断部。
即使纺织纱线Y在纺织装置7侧被切断,单元控制器10也使纱线蓄留罗拉51的旋转及基于卷绕装置12的卷绕继续。因此,如图4所示,被切断的纺织纱线Y的纱线端被卷绕在纱线蓄留罗拉51上,在纺织纱线Y从纱线蓄留罗拉51向卷绕装置12侧退绕期间,该纱线端在纱线蓄留部52的基端部52a侧摆动。此时,该纱线端向纱线蓄留部52的前端部52b侧的移动受到限制部件71的第一限制部72限制,同时受到吸引口66a发生的吸引流的作用。因此,纺织纱线Y从纱线蓄留罗拉51向卷绕装置12侧顺畅地退绕。而且,其间,上游侧的纱线端的纤维屑几乎不会飞散,通过吸引机构65被除去。
在由卷绕装置12进行的卷绕继续、且纺织纱线Y向卷绕装置12侧退绕期间,卷绕在纱线蓄留罗拉51上的纺织纱线Y的蓄留量持续减少。在纺织纱线Y的蓄留量达到下限量后,通过下限侧纱线蓄留量传感器56,下限蓄留量检测信号被发送到单元控制器10。在单元控制器10接收到纱线缺陷检测信号、且接收到下限蓄留量检测信号的情况下,对空气吹送装置90进行ON控制。
由于对纺织纱线Y施加了捻转,所以纱线端Yb会在纱线蓄留部52上滚动。若通过空气吹送装置90向基端部52a吹送空气,则即使在纱线端Yb向前端部52b侧滚动的情况下,也会停留在基端部52a上的原先的位置(参照图5A)。或者,纱线端Yb向基端侧锥部53滚动,并停留在基端侧锥部53上。由此,防止纱线端Yb缠绕在形成纱线层Yc的纺织纱线Y上。
通过空气吹送装置90,以空气从前端部52b向基端部52a在纱线蓄留部52的表面流动的方式吹送空气。因此,应从纱线蓄留罗拉51退绕的最下游的纺织纱线Y以外的纱线层Yc被保持在规定的位置。由此,防止形成纱线层Yc的纺织纱线Y与最下游的纺织纱线Y发生缠绕。
这样,通过空气吹送装置90和限制部件71的协动,防止形成纱线层Yc的纺织纱线Y和纱线端Yb及/或退绕的纺织纱线Y缠绕在一起,还防止脱圈现象的发生。因此,防止纺织纱线Y缠绕在纱线钩挂部件61上。
在卷绕装置12将被切断的纺织纱线Y卷绕在卷装P上直到纱线端Yb后,单元控制器10将表示纺织纱线Y被切断的纺织单元2的控制信号向接纱台车3发送。由此,接纱台车3移动到该纺织单元2之前,开始接纱动作。单元控制器10将表示纺织纱线Y被切断的纺织单元2的控制信号向接纱台车3发送,并且,对空气吹送装置90进行OFF控制(使空气的吹送停止)。
首先,如图6所示,吸嘴28转动到卷装P的表面附近并产生吸引流,并且,卷绕装置12使卷装P反向旋转(向与通常的卷绕方向相反的方向即退绕方向旋转)。由此,吸嘴28从卷装P的表面拉出纺织纱线Y的纱线端并捕捉。接下来,如图7所示,吸嘴28转动到原先的位置(待机位置),将卷绕装置12侧的纺织纱线Y的纱线端向捻接器26导向。这里,卷绕装置12使卷装P的旋转停止。
与吸嘴28的动作前后地或同时地,如图6所示,吸管27转动到纺织装置7的下游侧并产生吸引流。此时,由于单元控制器10使牵伸装置6及纺织装置7等的动作再次开始,所以,吸管27对生成的纺织纱线Y的纱线端进行捕捉。接下来,如图7所示,吸管27转动到原来的位置(待机位置),将纺织装置7侧的纺织纱线Y的纱线端向捻接器26导向。
在卷绕装置12侧的纺织纱线Y的纱线端及纺织装置7侧的纺织纱线Y的纱线端被向捻接器26导向后,纱线蓄留装置50中,纱线钩挂部件61钩挂纺织装置7侧的纺织纱线Y,向一体旋转的纱线蓄留罗拉51上逐渐卷绕纺织纱线Y。由此,即使基于卷绕装置12的卷绕停止,从纺织装置7送出的纺织纱线Y上也几乎不发生松弛。这样,纱线蓄留装置50使在基于接纱台车3进行接纱动作时等从纺织装置7送出的纺织纱线Y滞留并能够防止纺织纱线Y松弛。
而且,在卷绕在纱线蓄留罗拉51上的纺织纱线Y的蓄留量达到下限量后,由于在纱线蓄留罗拉51的纱线蓄留部52和纺织纱线Y之间几乎不发生打滑等,所以,纺织纱线Y能够从纺织装置7稳定地(即,以大致恒定品质且大致恒定速度)被拉出。这里,单元控制器10使纱线除去部件64从下降位置向上升位置移动,纱线除去部件64将纺织纱线Y从纱线钩挂部件61除去。
这样,在纱线蓄留罗拉51旋转的状态下,纺织纱线Y被从纱线钩挂部件61除去后,几乎不存在阻止纺织纱线Y从纱线蓄留罗拉51退绕的阻力。由此,在纺织纱线Y的蓄留量达到下限量前,卷绕在纱线蓄留罗拉51上的纺织纱线Y(即,品质不稳定的纺织纱线Y)通过吸管27从纱线蓄留罗拉51退绕并被吸入。此外,其间,由于纺织纱线Y从纺织装置7稳定地被拉出并被卷绕在纱线蓄留罗拉51上,所以,纺织纱线Y的蓄留量被维持在下限量以上。
在通过吸管27将品质不稳定的纺织纱线Y除去后,单元控制器10使纱线除去部件64从上升位置移动到下降位置。由此,纺织装置7侧的纺织纱线Y被钩挂在纱线钩挂部件61上,纺织纱线Y不从纱线蓄留罗拉51向下游侧退绕。这里,捻接器26对卷绕装置12侧的纺织纱线Y的纱线端和纺织装置7侧的纺织纱线Y的纱线端进行连接。此时,在捻接器26中被切断的不要的纱线端通过吸管27及吸嘴28被除去。而且,在基于捻接器26进行的接纱结束后,单元控制器10使基于卷绕装置12进行的卷绕再次开始。
下面,对纱线断头时的纺织单元2的动作进行说明。如图8所示,纺织单元2中,在进行生成纺织纱线Y并卷绕在卷装P上的通常动作时,若在纱线蓄留装置50的下游侧纺织纱线Y断头,则通过设在纱线蓄留装置50的下游侧的纱线移动传感器(省略图示)检测不出纺织纱线Y。由此,单元控制器10判断为在纱线蓄留装置50和卷绕装置12之间发生纱线断头,并立即使牵伸装置6以及纺织装置7等的动作停止。由此,不对纤维束F施加捻转,纺织纱线Y在纺织装置7侧也被切断。
即使纺织纱线Y在纺织装置7侧被切断,单元控制器10也使纱线蓄留罗拉51的旋转及基于卷绕装置12的卷绕继续。因此,被切断的纺织纱线Y的纱线端Yb被卷绕在纱线蓄留罗拉51上,并在纱线蓄留部52的基端部52a侧摆动。此时,其纱线端Yb向纱线蓄留部52的前端部52b侧的移动受限制部件71的第一限制部72限制,同时,受到吸引口66a产生的吸引流的作用。因此,上游侧的纱线端Yb的纤维屑几乎不会飞散,而通过吸引机构65被除去。
这里,卷绕在纱线蓄留罗拉51上的纺织纱线Y由于在下游侧也断头,所以不会从纱线蓄留罗拉51向下游侧退绕。因此,单元控制器10使纱线蓄留罗拉51的正向旋转(通常的旋转方向)停止,使纱线蓄留罗拉51反向旋转。此时,卷绕在纱线蓄留罗拉51上的纺织纱线Y的上游侧的纱线端Yb向纱线蓄留部52的前端部52b侧的移动受限制部件71的第二限制部73限制。因此,如图9所示,上游侧的纱线端Yb被吸引机构65的吸引口66a可靠地捕捉。而且,卷绕在纱线蓄留罗拉51上的纺织纱线Y的下游侧的纱线端向纱线蓄留部52的基端部52a侧的移动受限制部件71的第三限制部74限制。因此,卷绕在纱线蓄留罗拉51上的纺织纱线Y从纱线蓄留部52的基端部52a侧顺畅地退绕,并被吸入吸引机构65。
卷绕在纱线蓄留罗拉51上的纺织纱线Y通过吸引机构65被除去后,单元控制器10使纱线蓄留罗拉51的反向旋转停止,使纱线蓄留罗拉51正向旋转。单元控制器10将表示纺织纱线Y断头的纺织单元2的控制信号向接纱台车3发送。由此,接纱台车3移动到该纺织单元2之前,以上述方式执行接纱动作。
下面,更详细地说明纱线蓄留装置50的限制部件71的构成。如图10及图11所示,限制部件71的第一限制部72、第二限制部73及第三限制部74例如由金属制成的矩形的板材70一体地形成。板材70的上端部70a设有切缺部70b。经由切缺部70b,吸引机构65的吸引口66a与纱线蓄留罗拉51的基端侧锥部53相对。板材70的下端部70c向纱线蓄留罗拉51的相反侧弯折。在下端部70c的下表面安装有上限侧纱线蓄留量传感器57。
第一限制部72位于纺织纱线Y的卷绕时的纱线蓄留罗拉51的旋转方向A的切缺部70b的上游侧,即该旋转方向A的吸引口66a的上游侧。第一限制部72以与纱线蓄留部52的基端部52a相对的方式配置。第一限制部72,在纺织纱线Y在纺织装置7侧被切断的情况下,限制在纱线蓄留部52的基端部52a侧摆动的纺织纱线Y的纱线端Yb先于纺织纱线Y从纱线蓄留部52的前端部52b侧的退绕而向纱线蓄留部52的前端部52b侧移动的情况。
第二限制部73位于纺织纱线Y的卷绕时的纱线蓄留罗拉51的旋转方向A的切缺部70b的下游侧,即该旋转方向A的吸引口66a的下游侧。第二限制部73以与纱线蓄留部52的基端部52a相对的方式配置。第二限制部73,在纺织纱线Y在纺织装置7侧被切断的情况下,限制在纱线蓄留部52的基端部52a侧摆动的纺织纱线Y的纱线端Yb先于纺织纱线Y从纱线蓄留部52的前端部52b侧的退绕而向纱线蓄留部52的前端部52b侧移动的情况。
此外,第一限制部72位于旋转方向A的吸引口66a的上游侧是指,从吸引口66a向旋转方向A的相反侧转动纱线蓄留罗拉51的情况下的距第一限制部72的距离,比从吸引口66a向旋转方向A侧转动纱线蓄留罗拉51的情况下的距第一限制部72的距离短。第二限制部73位于旋转方向A的吸引口66a的下游侧是指,从吸引口66a向旋转方向A侧转动纱线蓄留罗拉51的情况下的距第二限制部73的距离,比从吸引口66a向旋转方向A的相反侧转动纱线蓄留罗拉51的情况下的距第二限制部73的距离短。
第三限制部74在切缺部70b的下侧(前端部52b侧),即在吸引口66a的下侧(前端部52b侧),以与纱线蓄留部52相对的方式配置。第三限制部74,在纺织纱线Y在卷绕装置12侧被切断的情况下,限制在纱线蓄留部52的前端部52b侧摆动的纺织纱线Y的纱线端先于纺织纱线Y从纱线蓄留部52的基端部52a侧的退绕而向纱线蓄留部52的基端部52a侧移动的情况。第三限制部74是向纱线蓄留部52侧以凸状的方式变形的板材70的一部分。第三限制部74沿纱线蓄留部52的表面在与纱线蓄留罗拉51的旋转轴线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上延伸。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在纺织单元2中,在进行纱线缺陷检测时等,在纺织纱线Y在纺织装置7侧(即,相对于纱线蓄留罗拉51的导入侧)被切断的情况下,在纱线蓄留部52的基端部52a侧摆动的纺织纱线Y的纱线端Yb向纱线蓄留部52的前端部52b侧移动,但受到第一限制部72及第二限制部73限制。由此,能够防止上游侧的纱线端Yb缠绕在卷绕于纱线蓄留部52的前端部52b侧的纺织纱线Y上且妨碍纺织纱线Y从纱线蓄留部52的前端部52b侧顺畅的退绕。
而且,通过空气吹送装置90进行动作,纱线端Yb停留在基端部52a上的原来的位置。或者,纱线端Yb向基端侧锥部53滚动,并停留在基端侧锥部53上。由此,防止纱线端Yb缠绕在形成纱线层Yc的纺织纱线Y上。防止形成纱线层Yc的纺织纱线Y缠绕在最下游的纺织纱线Y上。
纱线断头时等,在纺织纱线Y在卷绕装置12侧(即,相对于纱线蓄留罗拉51的导出侧)被切断的情况下,以纺织纱线Y从纱线蓄留部52的基端部52a侧退绕的方式使纱线蓄留罗拉51反向旋转时,在纱线蓄留部52的前端部52b侧摆动的纺织纱线Y的纱线端向纱线蓄留部52的基端部52a侧的移动受到第三限制部74限制。由此,能够防止下游侧的纱线端缠绕在卷绕于纱线蓄留部52的基端部52a侧的纺织纱线Y上从而妨碍纺织纱线Y从纱线蓄留部52的基端部52a侧的顺畅的退绕。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纱线蓄留装置50,通过空气吹送装置90,空气被向纱线蓄留罗拉51吹送。通过吹送空气,能够控制卷绕在纱线蓄留罗拉51上的纺织纱线Y的动作。因此,防止纱线蓄留罗拉51上的纺织纱线Y的紊乱。
通过向纱线蓄留部52的基端部52a吹送空气,能够抑制纱线端Yb在纱线蓄留部52上滚动并向前端部52b侧移动。因此,防止纱线端Yb缠绕在形成纱线层Yc的纺织纱线Y上。
如图5B所示,在以往的纱线蓄留装置150中,在纱线蓄留罗拉151的纱线蓄留部152的基端部152a摆动的纱线端Yb向前端部152b侧滚动,有可能与形成纱线层Yc的纺织纱线Y缠绕。在纱线端Yb与纺织纱线Y发生缠绕的情况下,纺织纱线Y会从纱线蓄留罗拉151脱圈而缠绕在纱线钩挂部件161上。在本实施方式的纱线蓄留装置50中,能够回避纺织纱线Y发生脱圈。
由于形成了空气从纱线蓄留部52的前端侧朝向基端侧的流动,所以,能够抑制在纺织装置7侧被切断的纺织纱线Y的纱线端Yb在纱线蓄留部52上滚动并向前端部52b侧移动,防止在形成纱线层Yc的纺织纱线Y上缠绕纱线端Yb。另外,应从纱线蓄留罗拉51退绕的最下游的纺织纱线Y以外的纱线层Yc被保持在规定的位置上。
通过空气吹送装置90,由于防止了纱线蓄留部52上的纺织纱线Y的紊乱,所以,防止纺织纱线Y彼此缠绕。因此,防止纱线钩挂部件61上缠绕有纺织纱线Y。
通过空气吹送装置90和限制部件71的协动,能够进一步可靠地防止在形成纱线层Yc的纺织纱线Y上缠绕纱线端Yb。
通过本实施方式的纺织单元2,在纱线蓄留装置50中,防止纱线蓄留罗拉51上的纺织纱线Y的紊乱。通过卷绕装置12能够没有妨碍地卷绕纺织纱线Y。
即使纺织纱线Y在纺织装置7侧被切断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纺织纱线Y的纱线端Yb与形成纱线层Yc的纺织纱线Y发生缠绕。因此,能够防止纺织纱线Y以脱圈状从纱线蓄留罗拉51退绕。
空气吹送装置90在基于纺织装置7进行的纺织纱线Y的切断时向纱线蓄留罗拉51吹送空气。能够更有效地防止通过纺织装置7被切断的纺织纱线Y的纱线端Yb与形成纱线层Yc的纺织纱线Y发生缠绕。
空气吹送装置90在纺织纱线Y发生纱线断头时向纱线蓄留罗拉51吹送空气。能够更有效地防止因纱线断头而产生的纺织纱线Y的纱线端Yb与形成纱线层Yc的纺织纱线Y发生缠绕。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纺织机1,在各纺织单元2中,能够防止纱线蓄留罗拉51上的纺织纱线Y的紊乱,能够没有妨碍地卷绕纺织纱线Y。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只要是以从卷绕有纺织纱线的纱管供给纺织纱线的方式构成的喂纱装置等能够供给纺织纱线的装置,其他的喂纱装置也能够适用于本发明的纺织机及纺织单元。
在纺织装置为空气纺织装置的情况下,纺织装置为了防止纤维束的捻转向纺织装置的上游侧传递,还可以具有被纤维导向部保持且以向纺织室内突出的方式配置的针。纺织装置还可以代替这样的针,通过纤维导向部的下游侧端部防止纤维束的捻转向纺织装置的上游侧传递。而且,纺织装置还可以具有相互向相反方向加捻的一对空气喷射喷嘴。
在纺织机1及纺织单元2中,纱线蓄留装置50具有从纺织装置7拉出纺织纱线Y的功能。在本发明的纺织机及纺织单元中,还可以从生成纺织纱线Y的纺织装置7通过传送罗拉和夹持罗拉拉出纺织纱线。
在纺织机1及纺织单元2中,纱线缺陷检测时的纺织纱线Y的切断通过纺织装置7的旋转流的停止来实施。在本发明的纺织机及纺织单元中,还可以通过刀具来实施纱线缺陷检测时的纺织纱线的切断。即,在纱线蓄留装置50的上游侧(例如,在纺织装置7和纱线蓄留装置50之间)可以设置作为纱线切断部的刀具。
在纺织机1及纺织单元2中,各装置以在上侧被供给的纺织纱线Y在下侧被卷绕的方式配置。在本发明的纺织机及纺织单元中,各装置还可以以在下侧被供给的纺织纱线在上侧被卷绕的方式配置。
在纺织机1及纺织单元2中,牵伸装置6的下罗拉及横动装置23的横动机构通过来自原动机箱5的动力(即,多个纺织单元2共用)驱动。在本发明的纺织机及纺织单元中,纺织单元的各部分(例如,牵伸装置、纺织装置、卷绕装置等)还可以按纺织单元2而独立地被驱动。
在纺织纱线Y的移动方向上,张力传感器9可以配置在纱线清纱器8的上游侧。单元控制器10还可以不按每个纺织单元2设置,而按每多个纺织单元2设置。上蜡装置11、张力传感器9及纱线清纱器8还可以不设在纺织单元2上。卷绕装置12可以不通过设在每个纺织单元2上的驱动马达被驱动,而通过在多个纺织单元2上共用地设置的驱动源被驱动。在该情况下,在使卷装P反向旋转时,以卷装P从卷绕卷筒22分离的方式,摇架臂21通过空气汽缸(省略图示)而移动,通过设在接纱台车3上的反向旋转用罗拉(省略图示)使卷装P反向旋转。还可以不设置纱线处理模块80,而使纱线清纱器8、张力传感器9、纱线蓄留装置50及上蜡装置11单独地通过机架13直接或间接地被支承。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在单元控制器10接收纱线缺陷检测信号且接收下限蓄留量检测信号的情况下,使空气吹送装置90为ON控制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单元控制器10在检测到纱线蓄留装置50和纺织装置7之间发生纱线断头的情况、且接收到下限蓄留量检测信号的情况下,能够对空气吹送装置90进行ON控制。由此,即使在纱线蓄留装置50的上游侧发生纺织纱线Y被切断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纱线端Yb与形成纱线层Yc的纺织纱线Y发生缠绕。
空气吹送装置90不限于一个的情况。如图12B所示,还可以为三个空气吹送装置90A、90B及90C沿纱线蓄留罗拉51的周向配置的纱线蓄留装置50A。如图12C所示,还可以为四个空气吹送装置90A、90B、90C及90D沿纱线蓄留罗拉51的周向配置的纱线蓄留装置50B。该情况下,能够省略限制部件71。空气吹送装置可以在纱线蓄留罗拉51的全周范围内设置。
空气吹送装置90不限于朝向纱线蓄留部52的基端部52a吹送空气的情况。空气吹送装置90还可以朝向纱线蓄留部52的基端部52a和前端部52b的中间部吹送空气,还可以朝向前端部52b吹送空气。空气吹送装置90还可以朝向基端侧锥部53吹送空气。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纱线蓄留装置50中,还可以省略限制部件71。

Claims (16)

1.一种纱线蓄留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卷绕有由纺织装置生成的纱线的纱线蓄留罗拉、
向所述纱线蓄留罗拉吹送空气的空气吹送装置,
所述空气吹送装置配置在所述纱线蓄留罗拉的径向外侧且在所述纱线蓄留罗拉的旋转轴线方向上被配置在所述纱线退绕的一侧即前端侧,
所述空气吹送装置以向所述纱线蓄留罗拉的所述纱线的卷绕开始侧即基端部吹送空气的方式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蓄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限制部,所述限制部以与所述纱线蓄留罗拉的所述纱线的卷绕开始侧即基端部相对的方式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蓄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吹送装置在所述纱线发生纱线断头时向所述纱线蓄留罗拉吹送空气。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纱线蓄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吹送装置在所述纱线发生纱线断头时向所述纱线蓄留罗拉吹送空气。
5.如权利要求1~4的任一项所述的纱线蓄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纱线钩挂部件,所述纱线钩挂部件设在所述纱线蓄留罗拉中所述纱线退绕的一侧即前端部侧,对所述纱线进行钩挂。
6.如权利要求1~4的任一项所述的纱线蓄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对所述纱线蓄留罗拉的所述纱线的蓄留量的下限进行检测的纱线蓄留量传感器,
在所述纱线蓄留量传感器检测出所述纱线的蓄留量达到下限量的情况下,所述空气吹送装置向所述纱线蓄留罗拉吹送空气。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纱线蓄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对所述纱线蓄留罗拉的所述纱线的蓄留量的下限进行检测的纱线蓄留量传感器,
在所述纱线蓄留量传感器检测出所述纱线的蓄留量达到下限量的情况下,所述空气吹送装置向所述纱线蓄留罗拉吹送空气。
8.如权利要求1~4的任一项所述的纱线蓄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吹送装置具有沿所述纱线蓄留罗拉的周向设置的多个吹出孔。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纱线蓄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吹送装置具有沿所述纱线蓄留罗拉的周向设置的多个吹出孔。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纱线蓄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吹送装置具有沿所述纱线蓄留罗拉的周向设置的多个吹出孔。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纱线蓄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吹送装置具有沿所述纱线蓄留罗拉的周向设置的多个吹出孔。
12.一种纺织单元,其特征在于,具有:
权利要求1~11的任一项所述的纱线蓄留装置;
生成所述纱线的所述纺织装置;
将从所述纱线蓄留装置退绕的所述纱线卷绕在卷装上的卷绕装置。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纺织单元,其特征在于:具有以所述纺织纱线的移动方向为基准配置在所述纱线蓄留装置的上游侧、且对所述纺织纱线进行切断的纱线切断部。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纺织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吹送装置在通过所述纱线切断部对所述纺织纱线进行切断时向所述纱线蓄留罗拉吹送空气。
15.如权利要求12~14的任一项所述的纺织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对所述纺织装置侧的所述纱线的纱线端和所述卷装侧的纱线端进行连接的接纱装置,
在通过所述接纱装置进行接纱前,所述空气吹送装置停止空气的吹送。
16.一种纺织机,其特征在于,具有多个权利要求12~15的任一项所述的纺织单元。
CN201310274326.9A 2012-06-28 2013-06-28 纱线蓄留装置、纺织单元及纺织机 Active CN10352634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45529A JP2014009409A (ja) 2012-06-28 2012-06-28 糸貯留装置、紡績ユニット、および紡績機
JP2012-145529 2012-06-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26349A CN103526349A (zh) 2014-01-22
CN103526349B true CN103526349B (zh) 2018-02-23

Family

ID=499286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74326.9A Active CN103526349B (zh) 2012-06-28 2013-06-28 纱线蓄留装置、纺织单元及纺织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4009409A (zh)
CN (1) CN10352634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32879A (zh) * 2014-02-28 2014-06-04 江阴市华方新技术科研有限公司 一种储纱装置
JP2017065898A (ja) * 2015-09-30 2017-04-06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糸掛け部材、糸貯留装置、及び糸巻取機
JP2017071882A (ja) * 2015-10-09 2017-04-13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紡績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E9800226D0 (sv) * 1998-01-26 1998-01-26 Iro Ab Fadenliefersystem
CN2334769Y (zh) * 1998-05-07 1999-08-25 林淑平 纺织挂纱吹气喷嘴
JP4048902B2 (ja) * 2002-10-07 2008-02-20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紡績機の糸弛み取り装置
JP3765304B2 (ja) * 2003-03-17 2006-04-12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紡績機
JP2010174421A (ja) * 2009-01-30 2010-08-12 Murata Machinery Ltd 紡績機
JP2011157196A (ja) * 2010-02-02 2011-08-18 Murata Machinery Ltd 糸巻取機
JP2013067872A (ja) * 2011-09-20 2013-04-18 Murata Mach Ltd 紡績ユニット及び紡績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009409A (ja) 2014-01-20
CN103526349A (zh) 2014-0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080153B2 (ja) 紡績機及び紡績機における糸の製造を中断する方法
CN103010849B (zh) 纱线卷绕机及纱线卷绕单元
CN103010843B (zh) 纱线卷绕机及纱线卷绕单元
CN103787150B (zh) 纱线卷取机以及纱线卷取方法
CN103010848B (zh) 纱线卷绕机及纱线卷绕单元
JP5287992B2 (ja) 糸巻取装置
CN101994174B (zh) 纺纱机械
CN104229555B (zh) 纱线卷取机以及纱线卷取方法
CN103014961B (zh) 纺纱单元及纺纱机
CN103014939B (zh) 纺纱单元以及纺纱装置
CN105253713B (zh) 纱线卷绕机及纱线卷绕方法
CN103010823B (zh) 纱线卷绕机及纱线卷绕单元
CN102249120B (zh) 制造管纱的方法
CN103014957B (zh) 纱线蓄留装置、纺纱单元及纺纱机
EP3153614B1 (en) Spinning machine
CN105256417B (zh) 纺纱机械以及纺纱方法
CN103526349B (zh) 纱线蓄留装置、纺织单元及纺织机
CN105645178B (zh) 纱线卷取机
CN105297197B (zh) 纺织机及纺织方法
JP7346200B2 (ja) 巻取りパッケージを製造する繊維機械の作業ユニットにおいて糸ループを検出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CN103014934A (zh) 纺纱单元及纺纱机
CN105253710A (zh) 纱线卷绕机及纱线卷绕方法
CN104828646B (zh) 落纱装置以及具备该落纱装置的纱线卷取机
CN110158207A (zh) 空气纺纱机和空气纺纱方法
CN104562318B (zh) 牵伸装置及纺织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