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91297B -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891297B CN102891297B CN201210446543.7A CN201210446543A CN102891297B CN 102891297 B CN102891297 B CN 102891297B CN 201210446543 A CN201210446543 A CN 201210446543A CN 102891297 B CN102891297 B CN 10289129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licon
- composite material
- carbon composite
- lithium ion
- carb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锂离子电池领域。其特征在于采用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粘结剂,利用液相包覆技术进行硅碳复合,同时通过喷雾干燥技术干燥造粒,制备成粒度均匀、性能优异的锂离子电池用硅碳复合材料。本发明的优点是:1、采用硅碳复合技术制备锂离子电池复合材料,容量比传统石墨负极材料高,达到500mAh/g以上,能满足日益发展锂离子电池市场的需要;2、采用羧甲基纤维素作为粘结剂,能有效包覆粘结硅碳材料,防止硅在充放电过程中引起的粉化现象,有效提高硅碳复合材料的循环性能;3、采用液相包覆、喷雾干燥造粒技术,能均匀包覆粘结硅碳材料,颗粒均匀,比表面积小,进一步改善硅碳复合材料的循环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用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以其工作电压高、能量密度大、环境污染小等优点,成为目前新能源领域的研究热点。当前商业化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普遍是碳材料,具有低且平稳的工作电位和良好的循环性能,但是碳材料的比容量偏低(例如,石墨理论比容量为372mAh/g),这限制了其作为高能量密度电源的应用。硅由于具有较大的理论比容量(4200mAh/g) 和较低的嵌锂电位而引起广泛关注。但硅材料在高程度脱/嵌锂下,存在着严重的体积效应,容易导致材料的结构崩塌和活性物质的脱落,使得循环稳定性大大下降。因此,在保证硅材料高比容量的同时,提高其循环性能是研究的重点。目前,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硅材料的循环性能:(1)降低颗粒尺寸;(2)制备硅薄膜;(3)制备硅基复合材料,利用复合材料各组分的协同效应缓冲或限制硅的体积变化,达到材料性能的优化,高温固相法、高能球磨法、气相沉积法是研究者常用的方法;(4)制备特殊结构的纳米材料,通过制备特殊结构纳米材料,如硅纳米线材料、核壳式材料、球形硅/石墨复合材料,巢式纳米材料等,使得材料的形貌在循环过程中得以保持,从而提高电极的循环性能。
综上所述,最有希望实现工业化应用的是硅/石墨/碳复合材料。从现有的文献资料看,大多数报道的复合材料循环几十周后,比容量降至450 mAh/g以下,不能充分体现硅基材料高容量的特点。本发明专利通过液相包覆喷雾干燥造粒法制备硅/石墨/碳复合材料,经验证材料性能优异,能满足市场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粘结剂,利用液相包覆技术进行硅碳复合,同时通过喷雾干燥技术干燥造粒,制备成粒度均匀、性能优异的锂离子电池用硅碳复合材料。
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用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液相球磨包覆:将纯度为99.99%、粒度为1-100μm的硅粉,同时加入粒度为5-55μm、纯度为99.9%以上的石墨,两种质量比为10/1≤Msi/Mc≤1/10,然后加入3%~10%的低温沥青,软化点为50-150℃,将硅粉、石墨、沥青加入5%-30%重量百分比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中,用水调整浆料的固含量为10%~40%,然后在氩气气氛保护下机械高能球磨至10-100nm,制得纳米级硅碳复合材料浆料;
第二步:喷雾干燥造粒:将制备好的纳米级硅碳复合材料浆料倒入离心喷雾干燥机内,调整离心喷雾干燥机温度为150℃,并调整风速将干燥造粒的粒度D50在15-20μm;
第三步:碳化:将喷雾干燥造粒所得硅碳复合材料送入隧道窑,在氮气气氛保护下,在700-1200℃进行碳化处理,得到所需的硅碳复合材料。
所述的石墨包括球形天然鳞片石墨、高温纯化后的微晶石墨、高温石墨化后的人造石墨、中间相炭微球。
本发明的优点是:1、采用硅碳复合技术制备锂离子电池复合材料,容量比传统石墨负极材料高,达到500mAh/g以上,能满足日益发展的锂离子电池市场需要;2、采用羧甲基纤维素作为粘结剂,能有效包覆粘结硅碳材料,防止硅在充放电过程中引起的粉化现象,有效提高硅碳复合材料的循环性能;3、采用液相包覆、喷雾干燥造粒技术,能均匀包覆粘结硅碳材料,颗粒均匀,比表面积小,进一步改善硅碳复合材料的循环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将0.2kg羧甲基纤维素钠与20L水倒入搅拌机中,高速搅拌2小时,得到羧甲基纤维素钠胶液。
2、将胶液倒入机械高能球磨机中,同时将8kg粒度D50=11-13μm、纯度99.96%的球形人造石墨,2kg粒度D50=4-5μm、纯度99.99%的硅粉,0.1kg软化点为80℃的低温沥青倒入机械高能球磨机中,在氩气气氛保护下球磨3小时左右,并检测材料粒度在100nm以下即可。
3、将球磨好的浆料送入离心喷雾干燥机中,在150℃下离心喷雾干燥造粒,并检测颗粒的粒度与比表面积,粒度在D50=15-19μm,比表面积在4m2/g以下即可。
4、然后将喷雾干燥造粒好的材料在氮气保护1150℃下炭化处理,处理时间5h。
5、将炭化好的物料冷却至室温,筛分包装,得到所需的锂离子电池用那个硅碳复合负极材料。
6、扣式电池的制作及检测
1)、电解液:1M-LiPF6 EC/DMC/EMC
2)、粘结剂:LA-133:3%
3)、导电剂:Super-P :3%
4)、对电极:纯锂片
5)、充放电制度
(A)恒流放电(0.2mA,0.001V)
(B)静置(1min)
(C)恒流充电(0.2mA,2.000V)
7、成品电池循环性能测试
1)电解液:1M-LiPF6 EC/DMC/EMC
2)正极材料:LiCoO2
3)充放电制度
(A)恒流充电(1C,4.2V)
(B)静置(5min)
(C)恒流充电(1C,3.0V)
4)循环200检测其放电容量保持率
检测结果见表1
实施例2
1、将0.2kg羧甲基纤维素钠与20L水倒入搅拌机中,高速搅拌2小时,得到羧甲基纤维素钠胶液。
2、将胶液倒入机械高能球磨机中,同时将6kg粒度D50=11-13μm、纯度99.95%的球形人造石墨,4kg粒度D50=4-5μm、纯度99.99%的硅粉,0.1kg软化点为80℃的低温沥青倒入机械高能球磨机中,在氩气气氛保护下球磨3小时左右,并检测材料粒度在100nm以下即可。
3、将球磨好的浆料送入离心喷雾干燥机中,在150℃下离心喷雾干燥造粒,并检测颗粒的粒度与比表面积,粒度在D50=15-19μm,比表面积在4m2/g以下即可。
4、然后将喷雾干燥造粒好的材料在氮气保护1150℃下炭化处理,处理时间5h。
5、将炭化好的物料冷却至室温,筛分包装,得到所需的锂离子电池用那个硅碳复合负极材料。
6、扣式电池的制作及检测
1)、电解液:1M-LiPF6 EC/DMC/EMC
2)、粘结剂:LA-133:3%
3)、导电剂:Super-P :3%
4)、对电极:纯锂片
5)、充放电制度
(A)恒流放电(0.2mA,0.001V)
(B)静置(1min)
(C)恒流充电(0.2mA,2.000V)
检测结果见表1
实施例3
1、将0.2kg羧甲基纤维素钠与20L水倒入搅拌机中,高速搅拌2小时,得到羧甲基纤维素钠胶液。
2、将胶液倒入机械高能球磨机中,同时将8kg粒度D50=11-13μm、纯度99.95%的微晶石墨,2kg粒度D50=4-5μm、纯度99.99%的硅粉,0.1kg软化点为80℃的低温沥青倒入机械高能球磨机中,在氩气气氛保护下球磨3小时左右,并检测材料粒度在100nm以下即可。
3、将球磨好的浆料送入离心喷雾干燥机中,在150℃下离心喷雾干燥造粒,并检测颗粒的粒度与比表面积,粒度在D50=15-19μm,比表面积在4m2/g以下即可。
4、然后将喷雾干燥造粒好的材料在氮气保护1150℃下炭化处理,处理时间5h。
5、将炭化好的物料冷却至室温,筛分包装,得到所需的锂离子电池用那个硅碳复合负极材料。
6、扣式电池的制作及检测
1)、电解液:1M-LiPF6 EC/DMC/EMC
2)、粘结剂:LA-133:3%
3)、导电剂:Super-P :3%
4)、对电极:纯锂片
5)、充放电制度
(A)恒流放电(0.2mA,0.001V)
(B)静置(1min)
(C)恒流充电(0.2mA,2.000V)
检测结果见表1
实施例4
1、将0.2kg羧甲基纤维素钠与20L水倒入搅拌机中,高速搅拌2小时,得到羧甲基纤维素钠胶液。
2、将胶液倒入机械高能球磨机中,同时将8kg粒度D50=15-17μm、纯度99.98%的人造石墨,2kg粒度D50=4-5μm、纯度99.99%的硅粉,0.1kg软化点为80℃的低温沥青倒入机械高能球磨机中,在氩气气氛保护下球磨3小时左右,并检测材料粒度在100nm以下即可。
3、将球磨好的浆料送入离心喷雾干燥机中,在150℃下离心喷雾干燥造粒,并检测颗粒的粒度与比表面积,粒度在D50=15-19μm,比表面积在4m2/g以下即可。
4、然后将喷雾干燥造粒好的材料在氮气保护1150℃下炭化处理,处理时间5h。
5、将炭化好的物料冷却至室温,筛分包装,得到所需的锂离子电池用那个硅碳复合负极材料。
6、扣式电池的制作及检测
1)、电解液:1M-LiPF6 EC/DMC/EMC
2)、粘结剂:LA-133:3%
3)、导电剂:Super-P :3%
4)、对电极:纯锂片
5)、充放电制度
(A)恒流放电(0.2mA,0.001V)
(B)静置(1min)
(C)恒流充电(0.2mA,2.000V)
检测结果见表1
实施例4
1、将0.2kg羧甲基纤维素钠与20L水倒入搅拌机中,高速搅拌2小时,得到羧甲基纤维素钠胶液。
2、将胶液倒入机械高能球磨机中,同时将8kg粒度D50=15-17μm、纯度99.98%的中间相炭微球,2kg粒度D50=4-5μm、纯度99.99%的硅粉,0.1kg软化点为80℃的低温沥青倒入机械高能球磨机中,在氩气气氛保护下球磨3小时左右,并检测材料粒度在100nm以下即可。
3、将球磨好的浆料送入离心喷雾干燥机中,在150℃下离心喷雾干燥造粒,并检测颗粒的粒度与比表面积,粒度在D50=15-19μm,比表面积在4m2/g以下即可。
4、然后将喷雾干燥造粒好的材料在氮气保护1150℃下炭化处理,处理时间5h。
5、将炭化好的物料冷却至室温,筛分包装,得到所需的锂离子电池用那个硅碳复合负极材料。
6、扣式电池的制作及检测
1)、电解液:1M-LiPF6 EC/DMC/EMC
2)、粘结剂:LA-133:3%
3)、导电剂:Super-P :3%
4)、对电极:纯锂片
5)、充放电制度
(A)恒流放电(0.2mA,0.001V)
(B)静置(1min)
(C)恒流充电(0.2mA,2.000V)
检测结果见表1
表1
Claims (2)
1.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粘结剂,利用液相包覆技术进行硅碳复合,同时通过喷雾干燥技术干燥造粒,制备成粒度均匀、性能优异的锂离子电池用硅碳复合材料;其方法步骤如下:
1)液相球磨包覆:将纯度为99.99%、粒度为1-100μm的硅粉,同时加入粒度为5-55μm、纯度为99.9%以上的石墨,两种质量比为1/10≤Msi/Mc≤10/1,然后加入3%~10%的低温沥青,低温沥青软化点为50-150℃,将硅粉、石墨、沥青加入5%~30%重量百分比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中,用水调整浆料的固含量为10%-40%,然后在氩气气氛保护下机械高能球磨至10-100nm,制得纳米级硅碳复合材料浆料;
2)喷雾干燥造粒:将制备好的纳米级硅碳复合材料浆料倒入离心喷雾干燥机内,调整离心喷雾干燥机温度为150℃,并调整风速将干燥造粒的粒度D50在15-20μm;
3)碳化:将喷雾干燥造粒所得硅碳复合材料送入隧道窑,在氮气气氛保护下,在700-1200℃进行碳化处理,得到所需的硅碳复合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石墨包括球形天然鳞片石墨、高温纯化后的微晶石墨、高温石墨化后的人造石墨、中间相炭微球。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446543.7A CN102891297B (zh) | 2012-11-10 | 2012-11-10 |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446543.7A CN102891297B (zh) | 2012-11-10 | 2012-11-10 |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891297A CN102891297A (zh) | 2013-01-23 |
CN102891297B true CN102891297B (zh) | 2015-05-13 |
Family
ID=475347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446543.7A Active CN102891297B (zh) | 2012-11-10 | 2012-11-10 |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89129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59005B (zh) * | 2013-05-08 | 2015-08-19 | 深圳市斯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高容量高倍率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CN103311524A (zh) * | 2013-06-26 | 2013-09-18 | 冯林杰 | 一种碳硅包覆LiAlO2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CN104425802B (zh) * | 2013-09-11 | 2018-09-25 | 上海杉杉科技有限公司 | 硅基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应用及其制得的锂离子电池 |
CN104518207B (zh) * | 2013-09-27 | 2018-04-20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活性材料及制备方法、负极和锂离子电池 |
CN104143629A (zh) * | 2014-08-06 | 2014-11-12 | 广东省工业技术研究院(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 | 一种Si/C/石墨复合负极材料制备方法 |
CN104577045B (zh) * | 2014-12-20 | 2018-07-10 | 江西正拓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锂离子电池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7623109A (zh) * | 2016-07-15 | 2018-01-23 | 天津爱敏特电池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高容量长循环稳定性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CN110521029B (zh) * | 2017-02-09 | 2022-11-29 |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 二次电池、电池包、电动车辆、电动工具以及电子设备 |
CN107732192B (zh) * | 2017-09-30 | 2020-04-28 | 中国有色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 | 锂离子电池负极用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7785560B (zh) * | 2017-11-15 | 2020-07-21 | 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高性能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8598389B (zh) * | 2018-03-28 | 2020-10-27 | 华南师范大学 | 一种锂离子电池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KR102260425B1 (ko) | 2018-05-24 | 2021-08-02 |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 리튬 이차전지용 음극활물질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
CN108987693B (zh) * | 2018-07-09 | 2021-10-22 |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用于锂电池的高性能碳硅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CN109599552B (zh) * | 2018-11-07 | 2022-02-18 | 苏州宇量电池有限公司 | 一种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CN110098402B (zh) * | 2019-06-05 | 2020-12-01 | 安普瑞斯(南京)有限公司 |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10429272B (zh) * | 2019-08-19 | 2022-05-24 | 上海昱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类火龙果结构的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12563490B (zh) * | 2019-09-25 | 2021-12-24 | 宁波杉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改性软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11477875B (zh) * | 2020-04-27 | 2020-12-15 | 成都新柯力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机械力制备锂电池双层锚固包覆硅碳负极材料的方法 |
CN113258063B (zh) * | 2021-04-29 | 2022-06-24 | 河南易成瀚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喷雾干燥法制备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材料的方法 |
CN113948685B (zh) * | 2021-09-09 | 2023-11-28 | 广州理文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锂离子电池硅基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15000335B (zh) * | 2022-06-17 | 2024-03-26 | 河南自本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16111093A (zh) * | 2023-02-28 | 2023-05-12 | 黑龙江科技大学 | 一种锂离子电池硅碳负极材料的液相制备方法 |
Citation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97598A (zh) * | 2002-08-14 | 2003-02-19 | 清华大学 | 炭包覆石墨微粉的制备方法 |
WO2005031898A1 (ja) * | 2003-09-26 | 2005-04-07 | Jfe Chemical Corporation | 複合粒子、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の負極材料、負極ならびに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
CN1761089A (zh) * | 2005-10-27 | 2006-04-19 |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 一种锂离子电池硅/碳/石墨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1087021A (zh) * | 2007-07-18 | 2007-12-12 | 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锂离子电池用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1186290A (zh) * | 2007-12-11 | 2008-05-28 | 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正极材料磷酸钒锂及其制备方法 |
CN101200289A (zh) * | 2006-12-15 | 2008-06-18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 | 一种磷酸铁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1286560A (zh) * | 2008-05-30 | 2008-10-15 | 成都中科来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锂离子电池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1478062A (zh) * | 2009-01-19 | 2009-07-08 | 成都中科来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锂离子电池用复合电解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01499530A (zh) * | 2009-03-04 | 2009-08-05 | 深圳市崧鼎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高倍率充放电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
CN101746741A (zh) * | 2008-12-11 | 2010-06-23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 | 一种磷酸铁锂包覆用前驱体 |
CN101916844A (zh) * | 2010-07-29 | 2010-12-15 | 吴壮雄 |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准球形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2306757A (zh) * | 2011-08-26 | 2012-01-04 | 上海交通大学 | 锂离子电池硅石墨烯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2531071A (zh) * | 2010-12-30 | 2012-07-04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 |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0.5Mn1.5O4的制备方法 |
CN102556996A (zh) * | 2010-12-30 | 2012-07-11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 | 一种高振实密度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 |
-
2012
- 2012-11-10 CN CN201210446543.7A patent/CN10289129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97598A (zh) * | 2002-08-14 | 2003-02-19 | 清华大学 | 炭包覆石墨微粉的制备方法 |
WO2005031898A1 (ja) * | 2003-09-26 | 2005-04-07 | Jfe Chemical Corporation | 複合粒子、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の負極材料、負極ならびに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
CN1761089A (zh) * | 2005-10-27 | 2006-04-19 |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 一种锂离子电池硅/碳/石墨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1200289A (zh) * | 2006-12-15 | 2008-06-18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 | 一种磷酸铁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1087021A (zh) * | 2007-07-18 | 2007-12-12 | 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锂离子电池用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1186290A (zh) * | 2007-12-11 | 2008-05-28 | 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正极材料磷酸钒锂及其制备方法 |
CN101286560A (zh) * | 2008-05-30 | 2008-10-15 | 成都中科来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锂离子电池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1746741A (zh) * | 2008-12-11 | 2010-06-23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 | 一种磷酸铁锂包覆用前驱体 |
CN101478062A (zh) * | 2009-01-19 | 2009-07-08 | 成都中科来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锂离子电池用复合电解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01499530A (zh) * | 2009-03-04 | 2009-08-05 | 深圳市崧鼎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高倍率充放电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
CN101916844A (zh) * | 2010-07-29 | 2010-12-15 | 吴壮雄 |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准球形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2531071A (zh) * | 2010-12-30 | 2012-07-04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 |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0.5Mn1.5O4的制备方法 |
CN102556996A (zh) * | 2010-12-30 | 2012-07-11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 | 一种高振实密度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 |
CN102306757A (zh) * | 2011-08-26 | 2012-01-04 | 上海交通大学 | 锂离子电池硅石墨烯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891297A (zh) | 2013-01-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891297B (zh) |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6025222B (zh) | 一种包覆的硅/碳/石墨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
CN106784640B (zh) | 锂离子电池用硅基复合负极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包含该材料的锂离子电池负极 | |
CN104466142B (zh) |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硅/硅氧碳/石墨复合负极材料 | |
CN103943827B (zh) |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正硅酸锂的高温固相制备方法 | |
CN103296257B (zh) | 一种改性锂离子电池钛酸锂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
CN103311514B (zh) | 一种改性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
CN106711461A (zh) | 一种球形多孔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 |
CN102376944A (zh) | 制备锂离子电池用硅碳合金负极材料的方法 | |
CN106299236A (zh) | 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及二次电池 | |
CN104966828A (zh) | 一种高容量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
CN103337634B (zh) | 表面包覆氮化钛导电网络膜的石墨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832376B (zh) |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用硅碳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
CN102983317A (zh) | 硅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硅碳复合材料、锂离子电池 | |
KR20150078059A (ko) | 리튬 이차 전지용 음극재, 그 제조방법, 이를 음극으로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 전지 | |
CN102263245A (zh) | 球形多孔锂离子电池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
CN104993118A (zh) | 一种锂离子负极材料Li4Ti5O12/C的合成方法 | |
CN105140483A (zh) | 一种改性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
KR20150125658A (ko) | 규소 함유 입자, 비수전해질 이차 전지의 부극재, 및 비수전해질 이차 전지 | |
CN102315440A (zh) | 一种尖晶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
CN103326009B (zh) | 一种高容量钛酸锂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
CN102306791A (zh) | 一种碳包覆非化学计量比氧化锂铁磷材料的制备方法 | |
CN105006555A (zh) | 一种金属锡掺杂复合钛酸锂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
CN103326010A (zh) | 一种纳米硅掺杂复合钛酸锂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
CN111193013A (zh) |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53 | Correction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Address after: 336000 Yichu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Jiangxi, Yichun Applicant after: JIANGXI ZHENGTUO NEW ENERGY TECHNOLOGY POLYTRON CO., LTD. Address before: 330000 A, D and E building, project incubation garden, Fengxin County Development Zone, Yichun, Jiangxi Applicant before: Jiangxi Zhengtuo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
|
COR |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PPLICANT; FROM: JIANGX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IS EXPANDING TO: JIANGXI ZHENGTUO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