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102792191A - 防眩薄膜、具有该防眩薄膜的偏光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防眩薄膜、具有该防眩薄膜的偏光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92191A
CN102792191A CN2010800505010A CN201080050501A CN102792191A CN 102792191 A CN102792191 A CN 102792191A CN 2010800505010 A CN2010800505010 A CN 2010800505010A CN 201080050501 A CN201080050501 A CN 201080050501A CN 102792191 A CN102792191 A CN 1027921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zzle
mentioned
light transmission
dazzle film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5050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92191B (zh
Inventor
洪承模
林巨山
金基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woo Fine Ch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woo Fine Ch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woo Fine Ch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woo Fine Chem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7921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921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921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9219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1Anti-reflection coating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1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 G02B5/0226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having particles on the surfac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36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within the volume of the element
    • G02B5/024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within the volume of the element by means of dispersed particl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73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 G02B5/0294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adapted to provide an additional optical effect, e.g. anti-reflection or filt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2Antiglare, refractive index matching lay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眩薄膜、包括该防眩薄膜的偏光板及显示装置,上述防眩薄膜包括防眩层,该防眩层在透明基材上涂布防眩性涂布组合物而形成,所述防眩性涂布组合物由包含聚合性化合物和光引发剂及溶剂的固化性树脂和透光性粒子构成。本发明的防眩薄膜配置于各种显示器的前面,调节从显示器反射的光的扩散,从而具有优异的防眩性的同时还具有高的黑度,可维持显示器固有的清晰的图像,因此可有效地应用于偏光板及显示装置。

Description

防眩薄膜、具有该防眩薄膜的偏光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眩薄膜、具有该防眩薄膜的偏光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防眩薄膜具有利用基于表面突出部的漫反射来减少外部光的反射的功能,其配置于各种显示器面板,例如液晶显示器(LCD)、等离子显示器(PDP)、布朗管(CRT)及电致发光显示器(EL)等的表面,以防止因外部光的反射而导致的对比度的减少,或者防止因图像反射而导致的显示器的可见度降低等作为目的而利用。
上述防眩薄膜一般在透明基材的表面涂布含有如二氧化硅或树脂粒子等填充材料的防眩性涂布组合物而形成。上述防眩薄膜根据所涂布的防眩性涂布组合物,有借助二氧化硅等的凝聚在防眩层的表面形成有表面凹凸部分的防眩薄膜,以及通过填充材料的厚度调节在表面形成有凹凸部分的防眩薄膜等。
但是,现有的防眩薄膜,表面凹凸严重的情况下,因外部光的漫反射严重,虽然防眩性突出,但是黑度(blackness)降低,具有显示的图像的对比度降低的缺点。相反,现有的防眩薄膜的表面凹凸较弱时,因不能使外部光充分漫反射,导致作为防眩薄膜固有的目的的防眩性降低,由此具有显示的画面的可见度大幅度地降低的缺点。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用于解决上述现有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眩性优异且能够维持高黑度的防眩薄膜。
并且,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防眩薄膜的偏光板及显示装置。
(二)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防眩薄膜,其包括透明基材和防眩层,上述防眩层在上述透明基材的单面或者双面上涂布防眩性涂布组合物而形成,其特征在于,上述防眩薄膜由下述数学式1表示的漫反射率(Rd)为0.5%以下。
(数学式1)
漫反射率(Rd)=全反射率(Rt)-镜面反射率(Rp)
(上述数学式1中,全反射率为朝向所有方向反射的反射光的总比率,镜面反射率为以与入射角相同的角度镜面反射的反射光的比率。)
上述防眩性涂布组合物由固化性树脂及透光性粒子构成,上述防眩层优选为由存在透光性粒子的下部区域及不存在透光性粒子的上部区域构成。此时,优选地,不存在上述透光性粒子的上述区域的厚度为0.3um~15um。
优选地,上述透光性粒子的平均粒径为1μm至10μm。上述透光性粒子相对于整体100重量份的上述防眩性涂布组合物,可包含0.5重量份至20重量份。
优选地,上述防眩薄膜的反射鲜明度为150以下。
上述防眩性涂布组合物还可包含导电性微粒。
并且,上述防眩薄膜还可包括具有1.25至1.45的折射率的低折射层。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偏光板,其特征在于,具有上述防眩薄膜。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上述防眩薄膜。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述的防眩薄膜表现出低的反射鲜明度,从而具有优异的防眩性并表现出优异的黑度。
因此,本发明的防眩薄膜可有效地应用于偏光板及显示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防眩薄膜包括透明基材和防眩层,上述防眩层在上述透明基材的单面或者双面上涂布防眩性涂布组合物而形成。此时,优选地,上述防眩薄膜由下述数学式1表示的漫反射率(Rd)为0.5%以下。
(数学式1)
漫反射率(Rd)=全反射率(Rt)-镜面反射率(Rp)
(在上述数学式1中,全反射率为朝向所有方向反射的反射光的总比率,镜面反射率为以与入射角相同的角度镜面反射的反射光的比率。)
上述内容中,漫反射率定义为朝向所有方向反射的反射光的总比率的全反射率(Rt)减去以与入射角相同的角度镜面反射的反射光的比率的镜面反射率(Rt)的值。根据上述定义,如果漫反射率小,则表明朝向镜面反射方向反射的光的比率大,因此漫反射不严重。这意味着即使反射外部光,防眩薄膜的黑度也不会降低。相反,如果漫反射率大,则表明朝向镜面反射方向反射的光的比率小,因此漫反射严重,由此黑度会降低。
因此,为了提供具有高黑度而对比度优异的显示装置,防眩薄膜的漫反射率越低越有利,优选地,防眩薄膜的漫反射率为0.5%以下,更优选为0.2%以下。
本发明中记载的漫反射率比通常表示防眩薄膜的光特性的雾度(%)更能正确地显示黑度与防眩性。这在其测定原理与方法中表现出差异。即,对防眩薄膜中通常测定的雾度(%)而言,一般以透射模式测定,求雾度的公式以散射透射率与整体透射率之比表示。本式中散射透射率通过将在JIS(日本工业规定)等规定的角度以上散射的光朝向积分球反射而求得。
在这部分对与本发明中规定的漫反射率的不同点归纳如下。雾度由透射率求得,因此难以区分测定的雾度是基于防眩薄膜的表面凹凸的外部散射的影响,还是基于涂布层内部散射的影响。由此,即使是具有相同的雾度的防眩薄膜,内部散射及基于表面凹凸的外部散射各自相异,因此频繁出现在视觉上被视为截然不同的薄膜的情况。相反地,就本发明中涉及的漫反射率而言,主要测定防眩薄膜表面的反射,因此与实际视觉感受的一致度高。并且,就雾度的散射透射光而言,一直前进透射的区域以特定角度以上过度地漏掉,从而引起与视觉感受的差异。相反地,就本发明中涉及的漫反射率而言,漫反射的数据包括除镜面反射角以外的所有数值,因此能够更精密地测定黑度与防眩性。
但是,以一般的方法涂布包含粒子的防眩性涂布液时,根据其厚度,虽然使表面凹凸部分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调节,但是漫反射率难以显示为0.5%以下。
在本发明中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在形成防眩层时,使用特别的方法使存在透光性粒子的下部区域与不存在透光性粒子的上部区域分开。为实现这一目的可使用多种方法。例如,用包含透光性粒子的防眩性涂布液进行第一次涂布后,在上部用不包含粒子的透明涂布液进行第二次涂布,从而可得到上述结构。作为另外一个例子,在涂布包含透光性粒子的防眩性涂布液后,延迟溶剂蒸发过程,从而以在涂布层内沉降透光性粒子的方法也可达成上述结构。上述延迟溶剂蒸发过程的方法有使用高沸点溶剂的方法与降低干燥风量及温度的方法。
作为其他物理方法,可使用将透光性粒子诱导至涂布层的下部的方法。使透光性粒子中包含与磁场或电场起反应的物质后,涂布防眩性涂布液后,施加磁场或电场来将粒子诱导至涂布层的下部,从而可获得上述结构。
即,为了同时提高防眩性和黑度,需要同时调整用于形成防眩层的防眩性涂布组合物和防眩层的涂布形状。
透明基材
上述透明基材只要是具有透明性的塑料薄膜,可使用任何薄膜。上述透明基材具体地可使用选自环烯烃类衍生物(具有单体单元,包括如降冰片烯或者多环降冰片烯等环烯烃)、纤维素(二乙酰基纤维素、三乙酰基纤维素、乙酰基纤维素丁酸酯、异丁酯纤维素、丙酰纤维素、丁酰纤维素及乙酰丙酰纤维素)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聚环烯烃、聚酯、聚苯乙烯、聚酰胺、聚醚酰亚胺、聚丙烯酸、聚酰亚胺、聚醚砜、聚砜、聚乙烯、聚丙烯、聚甲基戊烯、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聚乙烯醇、聚乙烯醇缩乙醛、聚醚酮、聚醚醚酮、聚醚砜、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聚氨酯及环氧树脂中的物质,并可使用未延伸一轴延伸或者二轴延伸薄膜。在上述例示的透明基材中优选使用透明性及耐热性优异的一轴或者二轴延伸聚酯薄膜、透明性及耐热性优异且能够对应于薄膜大型化的环烯烃类衍生物薄膜、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薄膜以及从透明性和光学上没有异向性的角度更优选为三乙酰基纤维素及异丁酯纤维素薄膜。
上述透明基材的厚度不受特别限制,但是优选为8μm至1000μm,更优选为40μm至100μm。如果上述透明基材薄膜的厚度为8μm以下,则薄膜的强度降低,导致可加工性下降,如果上述厚度为1000μm以上,则会出现透明性降低或者偏光板的重量变大的问题。
防眩层
上述防眩层利用防眩性涂布组合物形成。上述防眩性涂布组合物由固化性树脂和透光性粒子构成,上述防眩层由存在透光性粒子的下部区域和不存在透光性粒子的上部区域构成。
上述透光性粒子不受特别的限制,一般只要是可赋予防眩性的粒子都可使用。
作为上述透光性粒子可使用例如:二氧化硅粒子、硅树脂粒子、三聚氰胺类树脂粒子、丙烯酸类树脂粒子、丙烯酸-苯乙烯类树脂粒子、聚碳酸酯类树脂粒子、聚乙烯类树脂粒子及氯乙烯类树脂粒子等。上述例示的透光性粒子可各自单独或混合两种以上而使用。
上述透光性粒子的平均粒径优选为1μm至10μm。如果上述透光性粒子的平均粒径小于1μm,则难以在防眩层的表面形成凹凸部分,导致防眩性降低,如果大于10μm,则出现由于防眩层的表面变得粗糙导致可见度降低的缺点。
并且,上述透光性粒子相对于整体100重量份的上述防眩性涂布组合物,优选地包含0.5重量份至20重量份。如果上述透光性粒子以上述标准小于0.5重量份,则防眩性降低,如果大于20重量份,则防眩层的白化将会严重。
上述固化性树脂可使用该领域中一般使用的物质,优选地,上述固化性树脂可使用包含聚合性化合物、光引发剂及溶剂的物质。
优选地,上述聚合性化合物包含具有可借助光引发剂而固化的自由基聚合性官能团的化合物,特别优选为包含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
作为上述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的具体例子,可举出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三羟甲基丙烷四(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丙三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三(甲基)丙烯酸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1,3-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双(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二(甲基)丙烯酸酯、羟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羟丙基(甲基)丙烯酸酯、羟丁基(甲基)丙烯酸酯、异辛基(甲基)丙烯酸酯、异-癸基(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硬脂酸酯、四氢糠基(甲基)丙烯酸酯及苯氧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上述聚合性化合物至少包含一种以上上述例示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
上述聚合性化合物不受特别限制,但是相对于整体100重量份的上述防眩性涂布组合物,优选为含有10重量份~90重量份。优选地,上述聚合性化合物的含量以上述标准包含在10重量份~90重量份范围内时,表现出优异的防眩性。
作为上述光引发剂,只要是本技术领域使用的光引发剂,使用没有限制。作为上述光引发剂具体地可使用选自由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丙酮-1、二苯基酮苄基二甲基缩酮、2-羟基-2-甲基-1-苯基-1-酮、4-羟基环苯基酮、二甲氧基-2-苯基苯乙酮、蒽醌、芴、三苯胺、咔唑、3-甲基苯乙酮、4-氯代苯乙酮、4,4-二甲氧基苯乙酮、4,4-二氨基苯甲酮及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光引发剂相对于本发明的整体100重量份的防眩性涂布组合物,优选地包含0.1重量份至10重量份。如果上述光引发剂少于0.1重量份,则固化速度慢,如果多于10重量份,则由于过固化而致使高分子链变短,在防眩层上会产生裂纹。
根据需要,可以与上述光引发剂一起使用光敏剂。作为上述光敏剂,可使用例如三乙胺、二乙胺、甲基二乙醇胺、乙醇胺、4-二甲氨基-苯甲酸及对二甲氨基苯甲酸异戊酯等。上述光敏剂的使用量不用必须受到限制,但是相对于上述光引发剂的总使用量100重量份,可添加0.5重量份至50重量份。
上述溶剂只要是在本技术领域中公知的溶剂,对其使用没有限制。作为上述溶剂,具体地优选使用醇类(甲醇、乙醇、异丙醇、丁醇、甲氧基乙醇及甲氧基丙醇等)或者酮类(甲乙酮、甲丁酮、甲基异丁酮、二乙酮及二丙基酮等)等。
上述溶剂相对于100重量份的防眩性涂布组合物,包含0.1重量份至80重量份为佳。如果上述溶剂的含量小于0.1重量份,则因粘度过高降低可操作性,如果大于80重量份,则具有在干燥及固化过程中消耗很多时间,降低经济性的缺点。
在上述固化性树脂中还可进一步使用该领域中一般使用的有机-无机杂化二氧化硅。作为上述有机-无机杂化二氧化硅可例举将包含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的多官能硅烷化合物用化学方法结合到二氧化硅表面的羟基上而制备的物质。
虽然上述有机-无机杂化二氧化硅不受限制,但是相对于100重量份的防眩涂布组合物,优选使用5重量份至50重量份。在上述范围内添加有机-无机杂化二氧化硅时,降低基于固化的收缩,具有能够降低涂布薄膜的卷缩的优点。
并且,为了在防眩性涂布组合物赋予抗静电功能,上述固化性树脂还可包含导电性微粒。上述导电性微粒可使用如氧化锑锡(ATO)、氧化铟锡(ITO)、SnO2、Sb2O5、I2O3、Au及In2O3等导电性金属微粒或者还可以进一步使用如聚噻吩类、聚乙炔类、聚苯胺类及聚吡咯类等的导电性高分子聚合物。
并且,上述导电性微粒还可以为将包含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的多官能硅烷化合物用化学方法结合到表面而制备的微粒。
虽然上述导电性微粒不受特别限制,但是相对于上述整体100重量份的防眩性涂布组合物,优选地包含0.5重量份至10重量份。上述导电性微粒的含量以上述标准小于0.5重量份时,不发挥抗静电功能,其含量大于10重量份时,存在渗透率降低的缺点。
此外,本发明的固化性树脂还可包含在防眩性涂布组合物中一般使用的抗氧化剂、UV吸收剂、光稳定剂、热聚合抑制剂、均化剂、表面活性剂、润滑剂及防污剂等。
上述防眩层在透明基材上涂布上述防眩性涂布组合物而形成。此时,上述防眩性涂布组合物的涂布可以通过光学涂布机、气刀、逆转辊、喷雾器、刀片、浇铸、凹印、微凹印或者旋转涂布等适当的方法进行涂布加工(Coating Process)。
上述防眩性涂布组合物的涂布厚度不一定需要受到限制,但是一般为3μm~50μm,优选为5μm~40m,更优选为5μm~35μm。
如上所述,上述防眩层由存在透光性粒子的下部区域与不存在透光性粒子的上部区域构成。
上述不存在透光性粒子的上部区域,例如可将防眩性涂布组合物涂布于透明基材上后,在进行干燥前放置10秒至10分钟,使透光性粒子借助重力沉降后进行固化而制备。作为另一例子,上述不存在透光性粒子的上部区域,可将上述防眩性涂布组合物涂布于透明基材上后进行干燥及固化,在其上涂布除透光性粒子以外的组合物,即涂一层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然后进行干燥固化而制备。
此时,上述不存在透光性粒子的上部区域的厚度优选为0.3μm~15μm。上述不存在透光性粒子的上部区域的厚度小于0.3μm时,由于粒子的表面凹凸部分明显,使得漫反射变强,因此,存在虽然防眩性优异,但黑度大幅度降低的问题,大于15um时,粒子的表面凹凸部分的形状完全消失,从而存在防眩性能极度降低的问题。
涂布于上述透明基材上的防眩性涂布组合物在30℃至150℃的温度下干燥10秒至2小时,使挥发物蒸发,更优选为30秒至1小时。之后照射UV光来进行固化。上述UV光的照射量优选为约0.01J/cm2至10J/cm2,更优选为0.1J/cm2至2J/cm2
上述防眩薄膜还可包括在上述防眩层上形成的低折射层。
上述低折射层可利用在该领域中一般使用的低折射层形成用组合物而形成,优选地,上述低折射层形成用组合物可使用由氟类、二氧化硅类或者多孔质构成的物质。
优选地,上述低折射层在25℃下,折射率的范围在1.25至1.45。上述低折射层的折射率低于1.25时,存在涂布时的强度弱的缺点,折射率高于1.45时,与防眩涂布层的折射率的差值不大,从而不能充分发挥反射防止效果。
就本发明的上述防眩薄膜而言,在防眩层中不存在透光性粒子的上述区域的厚度为0.3um~15um,基于透光性粒子的反射鲜明度维持在150以下的同时,表面凹凸显著减少,从而可将漫反射率降低至0.5%以下。因此,本发明的防眩薄膜可获得优异的防眩性、优异的反射鲜明度及优异的黑度。
反射鲜明度为表示外部光反射时的图像清晰性的数值,根据JISK 7105中规定的方法而测定。在本发明中相对于0.5mm、1mm、2mm各个狭缝而测定的图像鲜明度的总和设为反射鲜明度。相对于上述各狭缝的图像清晰度最大为100,反射鲜明度的总和不能超过300。反射鲜明度越低越能防止外部光反射引起的可见度降低,因此尽可能具有低值为佳。反射鲜明度是由漫反射及表面形状等综合影响来显示的数值,上述漫反射是根据使用的粒子而引起的。对多种薄膜的可见度评价结果表明,反射鲜明度为150以下时,适合在视觉上使用。
本发明提供具有上述防眩薄膜的偏光板。上述偏光板,是将本发明的防眩薄膜在普通的偏光板的至少单面上进行层压而形成。
上述普通的偏光板不受特别的限制,可使用多种。作为上述普通的偏光板,例如有将碘或者2色性染料等的2色性物质吸附在赋予偏光功能的聚乙烯醇类(PVA)薄膜或者乙烯-醋酸乙烯(EVA)共聚物类部分皂化薄膜等亲水性聚合物薄膜上进行一轴延伸的薄膜、聚乙烯醇(PVA)的脱水处理物或者聚氯乙烯的脱盐酸处理物等聚烯类定向薄膜等。在这些中优选由聚乙烯醇类薄膜及碘等2色性物质构成的偏光板。
并且,本发明提供具有上述防眩薄膜的显示装置。
作为一例,将本发明的具有防眩薄膜的偏光板内置于显示装置,从而能够制造黑度优异的显示装置。并且,也可以将本发明的防眩薄膜附着于显示装置的玻璃上。本发明的防眩薄膜可优选地用于反射型、透射型、反透射型LCD或者扭曲向列(TN:Twisted Nematic)型、超扭曲向列(STN:Super Twisted Nematic)型、光学补偿弯曲(OCB:Optical Compensation Bend)型、混合排列向列(HAN:hybridalignment nematic)型、垂直配向(VA:Vertical Alignment)型及平面转换(IPS:In Plain Switching)型等各种驱动方式的LCD。并且,本发明的防眩薄膜也可优选地用于等离子显示器、场发射显示器、有机EL显示器、无机EL显示器及电子纸等的各种显示装置。
如下,基于实施例将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说明,但是以下公开的本发明的实施形态仅作为例示,本发明的范围不仅限于这些实施形态。本发明的范围示于权利要求书中,尤其包含在与权利要求书的记载等同的意思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实施例1
将2.25重量份的平均粒径为3um的硅树脂粒子(Tospearl30,东芝有机硅公司制造)加入到8.25重量份的甲乙酮中进行分散后,与包含聚合性化合物和溶剂、引发剂及有机-无机杂化二氧化硅的89.5重量份的固化性树脂(DN-0081,JSR公司制造)进行混合并搅拌一小时。利用迈尔棒将上述搅拌而得的防眩性涂布组合物涂布在透明基材薄膜(80μm,三醋酸纤维素酯(TAC:Triacetate Cellulose))上,在70℃下进行1分钟的干燥后,以700mJ/cm2进行固化,形成了第一涂布层。利用迈尔棒在这第一涂布层的上部涂布包含聚合性化合物和溶剂、引发剂及有机-无机杂化二氧化硅的固化性树脂(DN-0081,JSR公司制造)组合物,使得防眩层内没有透光性粒子的区域的厚度达到2um,从而制备得到漫反射率为0.12%的防眩薄膜。此时,根据下述实验例中记载的方法测定了漫反射率。
实施例2
将2.25重量份的平均粒径为4.5um的硅树脂粒子(Tospearl145,东芝有机硅公司制造)加入到8.25重量份的甲乙酮中进行分散后,与包含聚合性化合物和溶剂、引发剂及有机-无机杂化二氧化硅的89.5重量份的固化性树脂(DN-0081,JSR公司制造)进行混合并搅拌一小时。利用迈尔棒将上述搅拌而得的防眩性涂布组合物涂布于透明基材薄膜(80μm,三醋酸纤维素酯(TAC:Triacetate Cellulose))上,在70℃下干燥一分钟后,以700mJ/cm2进行固化,从而形成了第一涂布层。利用迈尔棒在这第一涂布层的上部涂布包含聚合性化合物和溶剂、引发剂及有机-无机杂化二氧化硅的固化性树脂(DN-0081,JSR公司制造)组合物,使得防眩层内没有透光性粒子的区域的厚度达到3um,从而制备得到漫反射率为0.11%的防眩薄膜。此时,根据下述实验例中记载的方法测定了漫反射率。
实施例3
将1.43重量份的平均粒径为3um的硅树脂粒子(Tospearl30,东芝有机硅公司制造)加入到6.40重量份的甲乙酮中进行分散后,与包含聚合性化合物和溶剂、引发剂及作为导电性微粒在表面具有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的ATO微粒的92.17重量份的固化性树脂(EC190-03,克里亚(Kriya)公司制造)进行混合并搅拌一小时。利用迈尔棒将上述搅拌而得的防眩性涂布组合物涂布于透明基材薄膜(80μm,三醋酸纤维素酯(TAC:Triacetate Cellulose))上,在70℃下干燥一分钟后,以700mJ/cm2进行固化,从而形成第一涂布层。利用迈尔棒在这第一涂布层的上部涂布包含聚合性化合物和溶剂、引发剂及作为导电性微粒在表面具有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的ATO微粒的固化性树脂(EC190-03,Kriya公司制造)组合物,使得防眩层内没有透光性粒子的区域的厚度达到2um,从而制备得到漫反射率为0.14%的防眩薄膜。此时,根据下述实验例中记载的方法测定了漫反射率。
实施例4
将1.43重量份的平均粒径为4.5um的硅树脂粒子(Tospearl145,东芝有机硅公司制造)加入到6.40重量份的甲乙酮中并进行分散后,与包含聚合性化合物和溶剂、引发剂及作为导电性微粒在表面具有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的ATO微粒的92.17重量份的固化性树脂(EC190-03,Kriya公司制造)进行混合并搅拌一小时。利用迈尔棒将上述搅拌而得的防眩性涂布组合物涂布于透明基材薄膜(80μm,三醋酸纤维素酯(TAC:Triacetate Cellulose))上,在70℃下进行一分钟的干燥后,以700mJ/cm2进行固化,从而形成了第一涂布层。利用迈尔棒在此第一涂布层的上部涂布包含聚合性化合物和溶剂、引发剂及作为导电性微粒在表面具有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的ATO微粒的固化性树脂(EC190-03,Kriya公司制造)组合物,使得防眩层内没有透光性粒子的区域的厚度达到3um,从而制备得到漫反射率为0.13%的防眩薄膜。此时,根据下述实验例中记载的方法测定了漫反射率。
实施例5
将2.25重量份的平均粒径为4.5um的硅树脂粒子(Tospearl45,东芝有机硅公司制造)加入到8.25重量份的丙二醇甲醚醋酸酯(PGMEA)中并进行分散后,与包含聚合性化合物和溶剂、引发剂及有机-无机杂化二氧化硅的89.5重量份的固化性树脂(DN-0081,JSR公司制造)进行混合并搅拌一小时。利用迈尔棒将上述搅拌而得的防眩性涂布组合物涂布于透明基材薄膜(80μm,三醋酸纤维素酯(TAC:Triacetate Cellulose))上,并在常温下慢慢干燥10分钟后,在100℃下对残留溶剂进行两分钟完全干燥后,以700mJ/cm2进行固化,使得防眩层内没有透光性粒子的区域的厚度达到0.5um,从而制备得到漫反射率为0.4%的防眩薄膜。此时,根据下述实验例中记载的方法测定了漫反射率。
实施例6
将2.25重量份的平均粒径为3um的硅树脂粒子(Tospearl30,东芝有机硅公司制造)加入到8.25重量份的丙二醇甲醚醋酸酯中(PGMEA)并进行分散后,与包含聚合性化合物和溶剂、引发剂及有机-无机杂化二氧化硅的89.5重量份的固化性树脂(DN-0081,JSR公司制造)进行混合并搅拌一小时。利用迈尔棒将上述搅拌而得的防眩性涂布组合物涂布于透明基板薄膜(80μm,三醋酸纤维素酯(TAC:Triacetate Cellulose))上,在常温下慢慢干燥10分钟后,在100℃下对残留溶剂进行两分钟完全干燥后,以700mJ/cm2进行固化,使得防眩层内没有透光性粒子的区域的厚度达到1.5um,从而制备得到漫反射率为0.3%的防眩薄膜。此时,根据下述实验例中记载的方法测定了漫反射率。
实施例7
将2.25重量份的平均粒径为2um的硅树脂粒子(Tospearl20,东芝有机硅公司制造)加入到8.25重量份的丙二醇甲醚醋酸酯(PGMEA)进行分散后,与包含聚合性化合物和溶剂、引发剂及有机-无机杂化二氧化硅的89.5重量份的固化性树脂(DN-0081,JSR公司制造)进行混合并搅拌一小时。利用迈尔棒将上述搅拌而得的防眩性涂布组合物涂布于透明基材薄膜(80μm,三醋酸纤维素酯(TAC:Triacetate Cellulose))上,在常温下慢慢干燥10分钟后,在100℃下对残留溶剂进行两分钟完全干燥后,以700mJ/cm2进行固化,使得防眩层内没有透光性粒子的区域的厚度达到2um,从而制备得到漫反射率为0.25%的防眩薄膜。此时,根据下述实验例中记载的方法测定了漫反射率。
实施例8
将2.25重量份的平均粒径为3um的硅树脂粒子(Tospearl30,东芝有机硅公司制造)加入到8.25重量份的甲乙酮中并进行分散后,与包含聚合性化合物和溶剂、引发剂及有机-无机杂化二氧化硅的89.5重量份的固化性树脂(DN-0081,JSR公司制造)进行混合并搅拌一小时。利用迈尔棒将上述搅拌而得的防眩性涂布组合物涂布于透明基材薄膜(80μm,三醋酸纤维素酯(TAC:Triacetate Cellulose))上,在70℃下干燥一分钟后,以700mJ/cm2进行固化,从而形成了第一涂布层。利用迈尔棒(Mayer bar)在这第一涂布层的上部涂布包含聚合性化合物和溶剂、引发剂及有机-无机杂化二氧化硅的固化性树脂(DN-0081,JSR公司制造)组合物,使得防眩层内没有透光性粒子的区域的厚度达到0.4um,从而制造了漫反射率为0.28%的防眩薄膜。此时,根据下述实验例中记载的方法测定了漫反射率。
实施例9
将2.25重量份的平均粒径3um的硅树脂粒子(Tospearl30,东芝有机硅公司制造)加入到8.25重量份甲乙酮中并进行分散后,与包含聚合性化合物和溶剂、引发剂及有机-无机杂化二氧化硅的89.5重量份的固化性树脂(DN-0081,JSR公司制造)进行混合并搅拌一小时。利用迈尔棒将上述搅拌而得的防眩性涂布组合物涂布于透明基材薄膜(80μm,三醋酸纤维素酯(TAC:Triacetate Cellulose))之上,在70℃下干燥一分钟后,以700mJ/cm2进行固化,从而形成了第一涂布层。利用迈尔棒在这第一涂布层的上部涂布包含聚合性化合物和溶剂、引发剂及有机-无机杂化二氧化硅的固化性树脂(DN-0081,JSR公司制造)组合物,使得防眩层内没有透光性粒子的区域的厚度达到10um,从而制备得到漫反射率为0.07%的防眩薄膜。此时,根据下述实验例中记载的方法测定了漫反射率。
实施例10
将2.25重量份的平均粒径为3um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粒子(日本积水公司制造)加入到8.25重量份的甲乙酮中并进行分散后,与包含聚合性化合物和溶剂、引发剂及有机-无机杂化二氧化硅的89.5重量份的固化性树脂(DN-0081,JSR公司制造)进行混合并搅拌一小时。利用迈尔棒将上述搅拌而得的防眩性涂布组合物涂布于透明基材薄膜(80μm,三醋酸纤维素酯(TAC:Triacetate Cellulose))上,在70℃下干燥一分钟后,以700mJ/cm2进行固化,从而形成了第一涂布层。利用迈尔棒在这第一涂布层的上部涂布包含聚合性化合物和溶剂、引发剂及有机-无机杂化二氧化硅的固化性树脂(DN-0081,JSR公司制造)组合物,使得防眩层内没有透光性粒子的区域的厚度达到2um,从而制备得到漫反射率为0.09%的防眩薄膜。此时,根据下述实验例中记载的方法测定了漫反射率。
实施例11
将2.25重量份的平均粒径为3um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共聚粒子(日本积水公司制造)加入到8.25重量份的甲乙酮中并进行分散后,与包含聚合性化合物和溶剂、引发剂及有机-无机杂化二氧化硅的89.5重量份的固化性树脂(DN-0081,JSR公司制造)进行混合并搅拌一小时。利用迈尔棒将上述搅拌而得的防眩性涂布组合物涂布于透明基材薄膜(80μm,三醋酸纤维素酯(TAC:TriacetateCellulose))上,在70℃下干燥一分钟后,以700mJ/cm2进行固化,从而形成了第一涂布层。利用迈尔棒在这第一涂布层的上部涂布包含聚合性化合物和溶剂、引发剂及有机-无机杂化二氧化硅的固化性树脂(DN-0081,JSR公司制造)组合物,使得防眩层内没有透光性粒子的区域的厚度达到2um,从而制备得到漫反射率为0.15%的防眩薄膜。此时,根据下述实验例中记载的方法测定了漫反射率。
比较例1
将2.25重量份的平均粒径为3um的硅树脂粒子(Tospearl30,东芝有机硅公司制造)加入到8.25重量份的甲乙酮中并进行分散后,与包含聚合性化合物和溶剂、引发剂及有机-无机杂化二氧化硅的89.5重量份的固化性树脂(DN-0081,JSR公司制造)进行混合并搅拌一个小时。利用迈尔棒将上述搅拌而得的防眩性涂布组合物涂布于透明基板薄膜(80μm,三醋酸纤维素酯(TAC:Triacetate Cellulose))上,立即在70℃下干燥一分钟后,以700mJ/cm2进行固化,从而制备得到漫反射率为1.52%的防眩薄膜。此时,根据下述实验例中记载的方法测定了漫反射率。
比较例2
将2.25重量份的平均粒径为3um的硅树脂粒子(Tospearl30,东芝有机硅公司制造)加入到8.25重量份的甲乙酮中并进行分散后,与包含聚合性化合物和溶剂、引发剂及有机-无机杂化二氧化硅的89.5重量份的固化性树脂(DN-0081,JSR公司制造)进行混合并搅拌一小时。利用迈尔棒将上述搅拌而得的防眩性涂布组合物涂布于透明基材薄膜(80μm,三醋酸纤维素酯(TAC:Triacetate Cellulose))上,在70℃下干燥一分钟后,以700mJ/cm2进行固化,从而形成了第一涂布层。利用迈尔棒在这第一次涂布层的上部涂布包含聚合性化合物和溶剂、引发剂及有机-无机杂化二氧化硅的固化性树脂(DN-0081,JSR公司制造)组合物,使得没有粒子的树脂区域的厚度达到0.2um,从而制备得到漫反射率为1.09%的防眩薄膜。此时,根据下述实验例中记载的方法测定了漫反射率。
比较例3
将1.43重量份的平均粒径为3um的硅树脂粒子(Tospearl30,东芝有机硅公司制造)加入到6.40重量份的甲乙酮中并进行搅拌后,与包含聚合性化合物和溶剂、引发剂及作为导电性微粒在表面具有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的ATO微粒的92.17重量份的固化性树脂(EC190-03,Kriya公司制造)进行混合并搅拌一小时。利用迈尔棒将上述搅拌而得的防眩性涂布组合物涂布于透明基材薄膜(80μm,三醋酸纤维素酯(TAC:Triacetate Cellulose))上,立即在70℃下干燥一分钟后,以700mJ/cm2进行固化,从而制备得到漫反射率为2.13%的防眩薄膜。此时,根据下述实验例中记载的方法测定了漫反射率。
比较例4
将1.43重量份的平均粒径为3um的硅树脂粒子(Tospearl30,东芝有机硅公司制造)加入到6.40重量份的甲乙酮中并进行分散后,与包含聚合性化合物和溶剂、引发剂及作为导电性微粒在表面具有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的ATO微粒的92.17重量份的固化性树脂(EC190-03,Kriya公司制造)进行混合并搅拌一小时。利用迈尔棒将上述搅拌而得的防眩性涂布组合物涂布于透明基材薄膜(80μm,三醋酸纤维素酯(TAC:Triacetate Cellulose))上,在70℃下干燥一分钟后,以700mJ/cm2进行固化,从而形成了第一涂布层。利用迈尔棒在这第一涂布层的上部涂布包含聚合性化合物和溶剂、引发剂及作为导电性微粒在表面具有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的ATO微粒的固化性树脂(EC190-03,Kriya公司制造)组合物,使得没有粒子的树脂区域的厚度达到0.2um,从而制备得到漫反射率为1.13%的最终防眩薄膜。此时,根据下述实验例中记载的方法测定了漫反射率。
实验例
通过如下的方法,评价了在上述实施例1至实施例11及比较例1至比较例4中制得的防眩薄膜的全反射率、镜面反射率、漫反射率、反射鲜明度、防眩性及黑度,其结果示于以下表1至表3。
1.全反射率(Rt)
利用积分球式分光光度计(CM-3700d,柯尼卡美能达公司制造)测定了全反射率。
2.镜面反射率(Rp)
利用反射率测定仪(UV-2450,岛津公司制造)测定了镜面反射率。
3.漫反射率(Rd)
利用在上述分别测定的全反射率(Rt)和镜面反射率(Rp),通过以下数学式1求得漫反射率(Rd)。
数学式1
漫反射率(Rd)=全反射率(Rt)-镜面反射率(Rp)
4.反射鲜明度
利用清晰度测定仪(ICM-1T,日本思嘉(Suga)公司制造)测定了防眩薄膜的反射鲜明度。
反射鲜明度:对于0.5mm、1.0mm、2.0mm狭缝的图像清晰度的总和
5.防眩性
利用粘结剂将制得的防眩薄膜粘合在黑色亚克力板上,使三波长台灯灯光反射,以清晰见到台灯光的形状的程度评价了防眩性。
防眩性◎:由于形状塌下不能以直线画出光的界面
防眩性○:能以直线画出光的界面
防眩性X:可清晰见到台灯光的形状
6.黑度(blackness)
利用粘结剂将制造的防眩薄膜粘合在黑色亚克力板后,使三波长台灯的灯光反射,用肉眼评价了薄膜的黑的程度。
黑度◎:可见为黑色
黑度○:可见为暗灰色
黑度△:可见为中间灰色
黑度X:可见为亮灰色
表1
Figure BDA00001614003600201
表2
Figure BDA00001614003600202
表3
  比较例1   比较例2   比较例3   比较例4
 全反射率(%)   4.46   4.43   4.47   4.44
 镜面反射率(%)   2.94   3.24   2.34   3.31
 漫反射率(%)   1.52   1.09   2.13   1.13
 黑度   X   △   X   △
 反射鲜明度   22.0   55.3   26.2   60.6
 防眩性   ◎   ◎   ◎   ◎
如上述表1至表3所示,对于根据本发明在防眩层形成不包含透光性粒子的区域的同时使漫反射率达到0.5%以下的实施例来说,可确认其防眩性不仅比漫反射率大于0.5%的比较例更加突出,还呈现高的黑度(blackness)。

Claims (9)

1.一种防眩薄膜,其包括透明基材和防眩层,所述防眩层在所述透明基材的单面或者双面上涂布防眩性涂布组合物而形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眩薄膜由下述数学式1表示的漫反射率Rd为0.5%以下;
数学式1
漫反射率Rd=全反射率Rt-镜面反射率Rp
在上述数学式1中,全反射率为朝向所有方向反射的反射光的总比率,镜面反射率为以与入射角相同的角度镜面反射的反射光的比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眩性涂布组合物由固化性树脂和透光性粒子构成,所述防眩层由存在透光性粒子的下部区域和不存在透光性粒子的上部区域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眩薄膜,其特征在于,不存在所述透光性粒子的上部区域的厚度为0.3um~15u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眩薄膜的反射鲜明度为150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眩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性粒子的平均粒径为1μm至10μm。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眩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性粒子相对于整体100重量份的所述防眩性涂布组合物包含0.5至20重量份。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眩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眩性涂布组合物还包含导电性微粒。
8.一种偏光板,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防眩薄膜。
9.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防眩薄膜。
CN201080050501.0A 2009-09-10 2010-09-10 防眩薄膜、具有该防眩薄膜的偏光板及显示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921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90085297A KR20110027283A (ko) 2009-09-10 2009-09-10 방현 필름, 이를 구비한 편광판 및 표시 장치
KR10-2009-0085297 2009-09-10
PCT/KR2010/006169 WO2011031087A2 (ko) 2009-09-10 2010-09-10 방현 필름, 이를 구비한 편광판 및 표시 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92191A true CN102792191A (zh) 2012-11-21
CN102792191B CN102792191B (zh) 2015-05-20

Family

ID=437329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50501.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92191B (zh) 2009-09-10 2010-09-10 防眩薄膜、具有该防眩薄膜的偏光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KR (1) KR20110027283A (zh)
CN (1) CN102792191B (zh)
WO (1) WO2011031087A2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0166288A (ja) * 2017-10-05 2020-10-08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部材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JP7428378B2 (ja) 2020-04-01 2024-02-06 株式会社レニアス 透明樹脂板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771104B1 (ko) * 2011-05-27 2017-08-24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방현 필름, 이를 이용한 편광판 및 표시 장치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17597A (zh) * 2002-11-25 2006-01-04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防反射薄膜、偏振片和液晶显示器
CN1794016A (zh) * 2004-12-22 2006-06-28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防眩性硬涂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JP2007057612A (ja) * 2005-08-22 2007-03-08 Fujifilm Corp 防眩性反射防止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該防眩性反射防止フィルムを用いた偏光板、並びに該偏光板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01324677A (zh) * 2007-03-14 2008-12-17 索尼株式会社 防眩光膜的制造方法
JP2009086495A (ja) * 2007-10-02 2009-04-23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WO2009107544A1 (ja) * 2008-02-26 2009-09-03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防眩フィルム、防眩性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5102958B2 (ja) * 2005-12-15 2012-12-1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反射防止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17597A (zh) * 2002-11-25 2006-01-04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防反射薄膜、偏振片和液晶显示器
CN1794016A (zh) * 2004-12-22 2006-06-28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防眩性硬涂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JP2007057612A (ja) * 2005-08-22 2007-03-08 Fujifilm Corp 防眩性反射防止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該防眩性反射防止フィルムを用いた偏光板、並びに該偏光板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5102958B2 (ja) * 2005-12-15 2012-12-1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反射防止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CN101324677A (zh) * 2007-03-14 2008-12-17 索尼株式会社 防眩光膜的制造方法
JP2009086495A (ja) * 2007-10-02 2009-04-23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WO2009107544A1 (ja) * 2008-02-26 2009-09-03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防眩フィルム、防眩性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0166288A (ja) * 2017-10-05 2020-10-08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部材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JP7158438B2 (ja) 2017-10-05 2022-10-21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部材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JP7428378B2 (ja) 2020-04-01 2024-02-06 株式会社レニアス 透明樹脂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10027283A (ko) 2011-03-16
CN102792191B (zh) 2015-05-20
WO2011031087A3 (ko) 2011-08-04
WO2011031087A2 (ko) 2011-03-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69821C (zh) 硬涂薄膜、防反射硬涂薄膜、光学元件和图像显示装置
CN101815958B (zh) 光学膜及其制造方法、防眩膜、具有光学层的偏光片以及显示装置
CN101111784B (zh) 防反射硬膜薄膜、光学元件和图像显示装置
US8747991B2 (en) Optical devic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US8081385B2 (en) Antiglare film,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ntiglare film, polarizer, and display device
JP5407545B2 (ja) 防眩性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表示装置
KR101471692B1 (ko) 방현성 하드 코트 필름, 그것을 사용한 편광판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그리고 방현성 하드 코트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KR20110018286A (ko) 광학 필름 및 그 제조 방법, 방현성 필름, 광학층이 달린 편광자와 표시 장치
TW200537127A (en) Antidazzle coating composition, antidazzle film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CN102911539A (zh) 防眩性防反射涂层组合物、使用该组合物的防眩性防反射薄膜、偏光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1212733B (zh) 抗反射膜、偏光板和显示装置
JP2012133079A (ja)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その製造方法、反射防止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KR20130122964A (ko) 방현성 필름, 방현성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방현성 반사 방지 필름, 편광판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KR20210143822A (ko) 반사 방지용 원편광판 및 그것을 이용한 화상 표시 장치
CN111712534B (zh) 抗反射膜、偏光板和显示装置
KR102313377B1 (ko) 눈부심 방지 필름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11133348B (zh) 抗反射膜、偏光板和显示装置
CN102792191B (zh) 防眩薄膜、具有该防眩薄膜的偏光板及显示装置
JP2013105178A (ja) 帯電防止防眩性反射防止コーティング組成物、これを用いた帯電防止防眩性反射防止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表示装置
JP2012128064A (ja) 反射防止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4905787B2 (ja) 防眩フィルム、反射防止フィルム、偏光板、画像表示装置、及び防眩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13238867A (ja) 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防眩性フィルム、光学層付偏光子、ならびに表示装置
JP2005148623A (ja) 反射防止フィルム
KR20120038701A (ko) 광학적층체, 편광판 및 표시장치
KR20130141967A (ko) 방현성 코팅용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방현성 필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520

Termination date: 20150910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