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73607B - 医疗设备用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医疗设备用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573607B CN102573607B CN201080047848.XA CN201080047848A CN102573607B CN 102573607 B CN102573607 B CN 102573607B CN 201080047848 A CN201080047848 A CN 201080047848A CN 102573607 B CN102573607 B CN 10257360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or
- adapter
- substrate
- medical apparatus
- contact pi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0
- 230000002687 intercal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9830 interca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225 therapeut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2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10000003128 hea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55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4
- ZZUFCTLCJUWOSV-UHFFFAOYSA-N furosemide Chemical compound C1=C(Cl)C(S(=O)(=O)N)=CC(C(O)=O)=C1NCC1=CC=CO1 ZZUFCTLCJUWOSV-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2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3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6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6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7
- 210000003414 extremit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1954 steril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2742 anti-fol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1971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29 electrical wi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856 p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36961 part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806 elastom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032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182 swimm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193 craw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2683 foo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34189 Sclerosi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atomic oxygen Chemical compound [O]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49 cogn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02 cont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86 cumul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95 deri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66 deteri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2 die c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839 endoscop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887 fac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45 fill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5224 forefinger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36 halo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2367 halogen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43 imp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2429 large intestin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70 lim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60 oxy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301 oxyg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810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343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829 re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1218 segmen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76 sold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659 sterilization and disinf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356 surgical procedur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002 synthe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057 synthet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813 thumb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859 α-F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112—Connection or coupling means
- A61B1/00121—Connectors, fasteners and adapters, e.g. on the endoscope handle
- A61B1/00124—Connectors, fasteners and adapters, e.g. on the endoscope handle electrical, e.g. electrical plug-and-socket connection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112—Connection or coupling means
- A61B1/00121—Connectors, fasteners and adapters, e.g. on the endoscope handle
- A61B1/00126—Connectors, fasteners and adapters, e.g. on the endoscope handle optical, e.g. for light supply cabl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112—Connection or coupling means
- A61B1/00121—Connectors, fasteners and adapters, e.g. on the endoscope handle
- A61B1/00128—Connectors, fasteners and adapters, e.g. on the endoscope handle mechanical, e.g. for tubes or pip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665—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electronic circuit
- H01R13/6658—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electronic circuit on printed circuit board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201/00—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R2201/12—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medicine and surgery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ndoscopes (AREA)
- Instrument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AREA)
Abstract
医疗设备用连接器(5)与医疗用的外部设备(100)连接,该医疗设备用连接器(5)具有:插头部(28),其配设有电接点部(31、33);外装壳体(23、24),其与该插头部(28)连接设置;子框架部件(20),其介于插头部(28)与外装壳体(23、24)之间,具有凸缘部(25);以及主框架部件(50),其收纳在外装壳体(23、24)内,且固定在子框架部件(20)上,插头部(28)和外装壳体(23、24)分别通过不同的固定部件与凸缘部(28)对接而压缩固定在子框架部件(20)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与周边设备连接的设置在医疗设备中的医疗设备用连接器。
背景技术
作为医疗设备的内窥镜装置与作为周边设备的视频处理器、光源装置等连接。因此,内窥镜装置在信号缆线的延伸端配设有能够以装卸自如的方式与视频处理器、光源装置等连接的内窥镜连接器。该内窥镜连接器多次与作为外部设备的视频处理器、光源装置等连接。
这种内窥镜连接器例如在日本特开平8-211307号公报所记载的电子内窥镜中被公开。为了降低来自信号缆线的噪声辐射等、并且不会对周边设备等进行误操作,该电子内窥镜在配设于与内窥镜连接器连接的连结软线末端附近的防折件内的连接部中设置筒状的铁氧体磁心,降低噪声的辐射等。
但是,内窥镜装置的内窥镜连接器多次与外部设备进行装卸,并且,医疗设备特有的在使用前后进行灭菌消毒处理。因此,根据使用环境,内窥镜连接器需要规定的强度。
结合近年来的内窥镜装置所具有的功能的多样化,除了电连接以外,在内窥镜连接器中还设有流体配管、光学传送等各种连接机构。进而,在内窥镜连接器中内置有各种连接机构所需要的多个部件类,并且,在内部设有用于提高强度的框架部件。因此,内窥镜连接器需要能够配置包含电基板在内的多个内置部件等的空间。
但是,在现有的内窥镜连接器中,由于要装卸的外部设备的大小、用户把持困难等,增大外径方向是存在极限的。并且,内窥镜连接器为了确保内部空间,在不延长外径方向而延长长度轴方向的全长时,强度降低,所以可能会损伤。进而,内窥镜连接器内置多个部件,所以存在安装作业性低下的课题。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确保了与使用环境对应的充分强度的医疗设备用连接器。进而,本发明提供有效地确保内置部件的配置空间、并提高了安装作业性的医疗设备用连接器。
发明内容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医疗设备用连接器与医疗用的外部设备连接,其特征在于,该医疗设备用连接器具有:大致圆柱状的插头部,其配设有与所述外部设备连接的多个电接点部;大致圆筒状的外装壳体,其与所述插头部连接设置;圆盘状框架部件,其介于所述插头部与所述外装壳体之间,具有与所述插头部和所述外装壳体各自的周端部抵接的凸缘部;以及板状的主框架部件,其收纳在所述外装壳体内,且固定在所述圆盘状框架部件上,所述插头部和所述外装壳体分别通过不同的固定部件的紧固,承受与所述凸缘部对接而产生的压力,在沿同一长度轴方向压缩的状态下固定在所述圆盘状框架部件上。
附图说明
图1涉及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图1是示出内窥镜装置的全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连接器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与图2不同角度的内窥镜连接器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从前方侧观察的内窥镜连接器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与外部设备连接的内窥镜连接器的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6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连接器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7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支承板固定在电插头部上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固定有支承板的电插头部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9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第1基板与电插头部连接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第2基板和圆盘状金属框架与电插头部连接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第2基板的结构的平面图。
图12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固定有第1和第2基板以及圆盘状金属框架的电插头部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13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连接器的基端部分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14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在设有连接器壳体的连接器上装配屏蔽部件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5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在图14的内窥镜连接器上装配有覆盖屏蔽部件的连接器罩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6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连接器的前端部分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17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主框架部件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8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在主框架部件上配置有各种管路的状态的内窥镜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19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在主框架部件上配置有各种管等的状态的内部的内窥镜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0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在连接器壳体中配设的抽吸接头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21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在主框架部件的两面侧配设有屏蔽壳体的状态的内窥镜连接器的局部剖视图。
图22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在主框架部件的两面侧配设的2个屏蔽壳体和基板基体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23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在主框架部件的两面侧配设有2个屏蔽壳体的状态的内窥镜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4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第1屏蔽壳体的电布线结构的立体图。
图25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第1屏蔽壳体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26是放大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第1屏蔽壳体的电布线结构的立体图。
图27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连接器基板的缆线布线结构的立体图。
图28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缆线布线后的连接器基板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9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在第2屏蔽壳体内配设的电基板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30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电基板的连接器结构的立体图。
图31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第2屏蔽壳体和电基板的连接器结构的立体图。
图32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第2屏蔽壳体中的电基板的连接器与配设在电插头部中的第2基板的连接器连接的状态的内窥镜连接器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内窥镜装置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基于各实施方式的附图是示意性的,应该留意到各部分的厚度与宽度的关系、各个部分的厚度的比率等与现实不同,有时在附图相互间也包含彼此的尺寸关系或比率不同的部分。
首先,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并且,图1~图32涉及本发明,图1是示出内窥镜装置的全体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内窥镜连接器的结构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与图2不同角度的内窥镜连接器的结构的立体图,图4是示出从前方侧观察的内窥镜连接器的结构的立体图,图5是示出与外部设备连接的内窥镜连接器的结构的局部剖视图,图6是示出内窥镜连接器的结构的剖视图,图7是示出支承板固定在电插头部上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8是示出固定有支承板的电插头部的结构的剖视图,图9是示出第1基板与电插头部连接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10是示出第2基板和圆盘状金属框架与电插头部连接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11是示出第2基板的结构的平面图,图12是示出固定有第1和第2基板以及圆盘状金属框架的电插头部的结构的剖视图,图13是示出内窥镜连接器的基端部分的结构的剖视图,图14是示出在设有连接器壳体的连接器上装配屏蔽部件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15是示出在图14的内窥镜连接器上装配有覆盖屏蔽部件的连接器罩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16是示出内窥镜连接器的前端部分的结构的剖视图,图17是示出主框架部件的结构的立体图,图18是示出在主框架部件上配置有各种管路的状态的内窥镜连接器的立体图,图19是示出在主框架部件上配置有各种管等的状态的内部的内窥镜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0是示出在连接器壳体中配设的抽吸接头的结构的剖视图,图21是示出在主框架部件的两面侧配设有屏蔽壳体的状态的内窥镜连接器的局部剖视图,图22是示出在主框架部件的两面侧配设的2个屏蔽壳体和基板基体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23是示出在主框架部件的两面侧配设有2个屏蔽壳体的状态的内窥镜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4是示出第1屏蔽壳体的电布线结构的立体图,图25是示出第1屏蔽壳体的结构的剖视图,图26是放大示出第1屏蔽壳体的电布线结构的立体图,图27是示出连接器基板的缆线布线结构的立体图,图28是示出缆线布线后的连接器基板的结构的立体图,图29是示出在第2屏蔽壳体内配设的电基板的结构的立体图,图30是示出电基板的连接器结构的立体图,图31是示出变形例的第2屏蔽壳体和电基板的连接器结构的立体图,图32是示出第2屏蔽壳体中的电基板的连接器与配设在电插头部中的第2基板的连接器连接的状态的内窥镜连接器的立体图。
首先,如图1所示,内窥镜装置1具有:作为细长的长条部件的插入部2,其插入观察对象部位、这里为大肠等的管腔内;操作部3,其与该插入部2的基端部连接设置;作为复合缆线的通用缆线4,其从该操作部3的侧面延伸设置;以及作为医疗设备用连接器的内窥镜连接器(以下简称为连接器)5,其设置在该通用缆线4的端部,并且装卸自如地与和光源装置一体的作为视频处理器(未图示)的外部设备连接。
内窥镜装置1的插入部2具有在前端侧内置有摄像单元的前端部6,在该前端部6的后部连续设置有弯曲自如的作为可动部的弯曲部7。进而,在该弯曲部7的后部连接设置有由软性管状部件形成的长条状的具有挠性的挠性管部8。该插入部2的挠性管部8的基端部与操作部3的防折部9连接。
内窥镜装置1的操作部3与上述防折部9连接设置,具有供用户在使用时把持的把持部10,构成配设在插入部2内的处置器械通道(未图示)的基端开口的处置器械插入口11设置在防折部9与把持部10的连接设置部分。并且,在操作部3的把持部10上配设有弯曲操作部17,该弯曲操作部17具有进行插入部2的弯曲部7的弯曲操作的这里为2个弯曲操作旋钮15、以及用于在期望的旋转位置固定这些弯曲操作旋钮15的固定杆16。进而,在把持部10上设有用于对各种内窥镜功能进行操作的开关类13、14。
另外,内窥镜装置1的通用缆线4以包覆与操作部3或连接器5连接的两端部分的外周部的方式,配设有用于维持连接强度并防止由于扭转等造成的损伤的防折部件18、19。
接着,下面根据从图2开始的附图,对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1所具有的连接器5的结构进行说明。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5配设在作为通用缆线4的末端的内窥镜装置1的基端,所以,下面设与通用缆线4连接的一侧为前端(前方)、与外部设备连接的一侧为基端(后方)进行说明。并且,由于连接器5与在手术室中载置的外部设备连接,所以下面以在与该外部设备连接的状态下所规定的上下左右方向为基准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2和图3所示,从基端侧起,依次主要通过以下部分形成外装:电插头部28,其具有2级连设形成的外径不同的大致圆柱状的一体形成的2个电连接器部21、22;作为大致圆筒状的第1壳体的连接器壳体23,其与前方侧的电连接器部22连接设置;以及连接器罩24,其是朝向防折部件19而直径向前方变细的管状的第2壳体,作为用户主要用右手把持的把持部。
作为电插头部28的2个电连接器部21、22具有后方侧的电连接器部(以下有时也称为第1电连接器部)21比前方侧的电连接器部(以下有时也称为第2电连接器部)22小的外径。
第1电连接器部21形成为从第2电连接器部22的端面(基端面)突起,多个第1电接点31沿着周向并列设置在外周部的周面的一部分上。并且,这里,第1电连接器部21在上部侧外周部的缘边形成有用于识别连接有外部设备的镜体的切口部32。进而,从第1电连接器部21的端面(基端面)的上部侧延伸设置有使来自外部设备的照明光入射的光导接头26,从下部侧延伸设置有送出来自外部设备的气体的送气接头27。
在第2电连接器部22中,多个第2电接点33也沿着周向并列设置在外周部的周面的一部分上。并且,这里,第2电连接器部22在外周部的缘边上下设有2个突起部34,该突起部34在与外部设备连接时进行旋转定位。
连接器壳体23在中央部分的两侧部具有形成平面的2个接头配置面37,在一个接头配置面37上设有送水接头38和加压管接头39(参照图2),在另一个接头配置面37上设有前方送水接头40、抽吸接头41和用于保护这些接头40、41的突起部37a(参照图3)。并且,连接器壳体23具有从端部(基端部)的外周侧部缘边向左右两方向突起的接头保护凸部35,以便保护这些送水接头38、加压管接头39、前方送水接头40和抽吸接头41。
进而,连接器壳体23在外周部的上部侧中途部分设有用于显示制造者、款式、制造年月日、用途等的标牌36,在上部侧前方部分设有接地端子42。另外,连接器壳体23使端部(基端部)的上下2个部位的外周缘边切口,圆盘状金属框架的凸缘部25从这些切口部露出。另外,该圆盘状金属框架在后面详细说明。
连接器罩24在外周部的侧部中途部分设有漏水检测接头43。如图4所示,该漏水检测接头43配设在如下位置:在朝向后方(基端侧)的状态下,相对于连接器5的上下方向,向右斜方具有规定角度θ、这里为大致50°的角度。并且,在外周部的上下一部分形成有多个防滑用凸部44。
这样,连接器5的从连接器罩24突起的漏水检测接头43的配设位置相对于上下方向设置在向右斜方倾斜大致50°(角度θ=大致50°)的位置,由此,在用户从上部方向入手并用右手把持连接器罩24部分时,漏水检测接头43位于人的食指和拇指之间。因此,漏水检测接头43不会干涉右手,所以不会成为妨碍,用户能够自然地把持连接器5的连接器罩24部分。
由此,连接器5成为不会阻碍把持性且处理优良的结构。另外,如上所述,连接器5的上下方向是与外部设备连接的状态下的上下方向,这里,设于连接器壳体23的标牌36为上部侧,该标牌36成为表示连接器5的上部的指标。
并且,连接器5在连接器壳体23内的下部位置配设有RFID芯片12(参照图5)。在该RFID芯片12中存储有内窥镜装置1的机型信息等各种信息。另外,在连接器壳体23的外周下部表面设有凸部23a,以使得用户容易认知RFID芯片12的设置部位。而且,作为用于使用户的认知性优良的研究,连接器5也可以将连接器壳体23的外周表面中的RFID芯片12的设置部位形成平面。
这样,连接器5构成为在下部设置RFID芯片12,由此,具有如下优点:当内窥镜装置1在使用前后放置于用于清洗消毒的清洗消毒装置的清洗槽中时,能够利用设置在与清洗槽的位置对应的装置内部侧的天线,可靠且自动地读取在连接器5上设置的RFID芯片12的信息。
即,为了使清洗消毒装置可靠且自动地读取RFID芯片12的信息,在内窥镜装置1放置于清洗槽中时,RFID芯片12与天线的距离必须收敛于特定范围内。因此,需要细致地规定内窥镜装置1针对清洗消毒装置的清洗槽的放置形状,但是,这对用户造成负担,所以优选在随意地将内窥镜装置1放置于清洗槽中的状态下,也能够使RFID芯片12与天线的距离稳定。
内窥镜装置1规定了连接器5的方向。具体而言,在连接器5中,在以各弯曲操作旋钮15垂直向上的方式放置内窥镜装置1的操作部3的状态下,在通用缆线4伸长时,垂直向上的方向为上部。该连接器5中的上部方向如上所述,连接器壳体23所设置的标牌36为上部侧。即,RFID芯片12配设在标牌36的相反侧的连接器壳体23的外周部(相对于位于上部位置的标牌36,绕连接器壳体23的外周旋转180°的下方位置)。
由于读取RFID芯片12的信息的天线可以设置在清洗消毒装置的清洗槽的底面的任意位置,所以即使随意地将内窥镜装置1放置于清洗槽中,连接器5的下部侧也与清洗槽的底面接触,所以RFID芯片12与天线的距离稳定,能够利用天线可靠且自动地进行读取。
另外,不限于上述结构,连接器5也可以在上部侧设置RFID芯片12。该结构的情况下,如果在覆盖清洗消毒装置的清洗槽的盖部设置天线,则能够得到与上述相同的效果。进而,连接器5通过在上部侧设置RFID芯片12,具有如下优点:RFID芯片12的设置部位容易吸引用户的眼睛,用户容易识别RIFD芯片12的设置部位。
这样,在将内窥镜装置1放置于清洗消毒装置中时,容易使在连接器5内设置的RFID芯片12与读取RFID芯片12的信息的设置在清洗消毒装置中的天线的距离稳定,易于读取内窥镜信息等各种信息。
如图5所示,这样构成的连接器5与外部设备100的连接器连接部110连接。在与该外部设备100连接的状态下,连接器5贯穿插入在外部设备100的壳体101所形成的孔部105内并嵌合配置。
外部设备100的连接器连接部110在壳体101的外表面侧的孔部105的上下部分配设有金属制的装配部102。在这些装配部102中嵌合固定有连接器5的凸缘部25。另外,由金属构成的凸缘部25和装配部102彼此嵌合并接触,由此,连接内窥镜装置1和外部设备100的地线。
在孔部105内配设有多个电接点端子103、104,该多个电接点端子103、104分别与第1电连接器部21和第2电连接器部22的各电接点31、33接触并电导通。由此,内窥镜装置1和外部设备100能够进行各种信号的授受。
并且,在连接器5与连接器连接部110连接的状态下,光导接头26贯穿插入照明光学系统位置设置用的保持体106中并被保持。此时,成为从外部设备100内的卤素灯等照明光源传送的照明光能够经由光导接头26导向内窥镜装置1内的状态。
另外,虽然这里没有图示,但是,在连接器5与连接器连接部110连接的状态下,在送气接头27上气密地连接有与所述送气单元连通的管路,使得能够将来自外部设备100内的氧气瓶、压气机等送气单元的气体送入内窥镜装置1内。
但是,如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5在第2电连接器部22与连接器壳体23之间,夹设有具有上述凸缘部25且构成子框架的圆盘状金属框架20,以使得第2电连接器部22和连接器壳体23从不同方向对接。连接器5以圆盘状金属框架20为边界,划分作为第2电连接器部22侧的后方侧(图中A)即基端部分和作为连接器壳体23侧的前方侧(图中B)即前端部分的2个部分,这2个部分单独承受与圆盘状金属框架20对接而产生的压力,在沿长度轴方向压缩的状态下被固定。
首先,下面,使用图7~图13,根据各部件的安装状态,对连接器5的后方侧(图6的A部分)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7和图8所示,在电插头部28的第2电连接器部22的前端侧的端部形成有凹部28a,在该凹部28a的端面,以具有规定长度的方式植入设置有多个第1接点销31a和多个第2接点销33a,该多个第1接点销31a与沿周向露出且并列设置在第1电连接器部21的外周部的多个第1电接点31电导通,该多个第2接点销33a与沿周向露出且并列设置在第2电连接器部22的外周部的多个电接点33电导通。这些第1接点销31a和第2接点销33a在彼此绝缘的状态下,分别埋设在电连接器部21、22内。
这些多个第1接点销31a以圆弧状排列在第2电连接器部22的端面的内周侧。另一方面,多个第2接点销33a以圆弧状排列在第2电连接器部22的端面的外周侧。并且,与各第2接点销33a相比,各第1接点销31a设置成,从第2电连接器部22的端面延伸的延伸量少,高度低。在这些第1接点销31a和第2接点销33a的延伸端形成有贯穿插入后述的电基板并进行焊接的接点部分以及在该接点部分的两侧与电基板抵接的阶梯部。
在电插头部28的内部,通过嵌入而一体形成有对光导接头26和送气接头27(这里未图示)进行固定保持的包含嵌入金属的保持块64。该保持块64在从第2电连接器部22的端部露出的表面侧设有4个螺纹孔64a的开口部。
而且,在电插头部28中配置有在插入贯通了各接点销31a、33a的状态下覆盖凹部28a的大致整个底面的形状的弹性体、例如橡胶性的防水衬垫66(参照图8)。然后,在电插头部28的凹部28a中,在插入贯通了各接点销31a、33a的状态下,在防水衬垫66上配置大致圆盘状的衬垫按压件65。
接着,在衬垫按压件65上,螺合有按压环62的大致圆盘形状的支承板61被固定在电插头部28的凹部28a中。另外,支承板61在嵌入电插头部28中的一侧的外周部设有螺纹槽,在该螺纹槽中螺合按压环62。
进而,在支承板61上配设有3个螺钉承受管63。这些螺钉承受管63在各自的端部具有外向凸缘,贯穿插入在形成于支承板61的孔部中,在外向凸缘抵接的状态下设置在支承板61的按压环62侧的端面。
该支承板61嵌入电插头部28的凹部28a中后,4个螺钉61a螺合固定在保持块64的各螺纹孔64a中,固定在电插头部28的凹部28a内。支承板61固定在电插头部28的凹部28a中后,螺合固定在支承板61上的按压环62向规定方向旋转,以便向衬垫按压件65侧移动。
即,按压环62通过旋转,使得螺合固定在支承板61上的位置向衬垫按压件65侧移动。衬垫按压件65抵接被移动的按压环62并向压缩防水衬垫66的方向移动。然后,防水衬垫66在电插头部28的凹部28a的底面和衬垫按压件65之间被压缩。
这样,埋设在电插头部28内并从作为凹部28a的底面的同一面延伸的各接点销31a、33a的周围,通过被衬垫按压件65压缩的1个防水衬垫66而被水密保持。
即,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5成为如下构造:在作为框架体的支承板61上螺合设置环状的按压环62,该按压环62通过移动对压缩防水衬垫66的衬垫按压件65进行按压,将防水衬垫66压缩在电插头部28的凹部28a的底面并紧固。
相对于这种结构,在现有的构造中,在向连接器5内侧突出的电触点即各接点销31a、33a的周边涂布填充剂等进行水密保持,但是,由于存在填充材料等的涂布不均,因此,水密性不稳定,进而,由于填充材料的涂布作业、硬化时间等,成为作业复杂化、作业时间延长等的原因。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5的结构中,从连接器5的电插头部28内部的底面的同一平面导出2种各接点销31a、33a,使1个防水衬垫66与作为各接点销31a、33a的导出面的凹部28a的底面抵接,通过隔着衬垫按压件65拧紧按压环62,将防水衬垫66压扁。
通过采用这种结构,连接器5能够利用稳定的构造,容易地确保作为外装的电插头部28内的各接点销31a、33a周围的水密性。由此,能够通过压扁防水衬垫66来确保各接点销31a、33a与电插头部28的水密,所以不需要以往的填充材料等的填充和硬化,能够更加简易地安装连接器5。并且,连接器5还具有不容易产生由于填充材料的涂布不均等而导致的品质偏差的优点。
进而,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在对作为弹性部件的防水衬垫66进行压缩固定的构造中,当利用作为框架的支承板61的一部分按压并固定作为对防水衬垫66进行压缩的按压部件的衬垫按压件65时,由于各部件的安装公差偏差,防水衬垫66的压缩量可能产生偏差。另一方面,当设置与支承板61不同的防水衬垫66的按压机构时,构造整体大型化。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5的构造中,成为如下构造:先将支承板61固定在电插头部28上,对该支承板61拧入按压环62,通过衬垫按压件65对防水衬垫66进行压缩。由此,能够利用按压环62的拧入量吸收支承板61的机械公差偏差,防水衬垫66的压缩量不容易被支承板61的部件安装公差偏差影响。因此,还具有如下优点:与支承板61的轴向的累积公差无关,能够利用很小的空间构成支承板61和对防水衬垫66进行压缩的按压构造。
这样,在电插头部28上固定支承板61,拧入按压环62,对防水衬垫66进行压缩后,如图9所示,安装作为圆盘状的电基板的第1基板71。该第1基板71形成有中央的定位孔部71a、沿着基板面缘边以圆弧状排列的多个通孔焊盘71b、供各部件贯穿插入的孔部71c,安装各种电子部件。
第1基板71在多个通孔焊盘71b中分别插入在电插头部28的凹部28a中竖立设置的多个第1接点销31a的端部。然后,第1基板71在支承于各第1接点销31a的状态下,对多个通孔焊盘71b和多个第1接点销31a进行焊接。另外,在第1基板71的孔部71c中,以浮游插入的状态配置螺钉承受管63等。
此时,即使第1基板71处于与多个第1接点销31a进行了焊接的状态,进行支承的多个第1接点销31a也以规定长度在电插头部28的凹部28a内竖立设置,所以只要在螺钉承受管63等针对孔部71c的浮游插入范围、即第1接点销31a的弹性范围内,则成为位置自由移动的状态。
而且,第1基板71在形成于中央的定位孔部71a中嵌插有轴设置用的轴体、即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定位部件的销70。该销70在嵌插于定位孔部71a中的状态下,与在支承板61的中央形成的螺钉穴61b嵌合。
这样,第1基板71在与多个第1接点销31a电连接后,通过销70向与基板面正交的轴向进行定位,规定在电插头部28内设置的位置。这样,以往在安装电基板时,需要进行电连接和机械固定,一般优先进行电连接,所以难以提高机械固定的位置精度,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5中,构成为在将第1基板71焊接在多个第1接点销31a上后,嵌合对第1基板71的轴向进行限制的作为轴设置部件的销70,由此,限制第1基板71的位置。
因此,按照在电插头部28内以规定长度竖立设置的方式配置第1接点销31a,使得能够利用第1接点销31a所具有的弹性,在该弹性域内进行第1基板71的轴设置。其结果,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5具有如下优点:能够确保第1基板71的电连接,并提高第1基板71的安装位置精度。
而且,如图10所示,在设置有第1基板71的电插头部28上安装有外径比第1基板71大的作为圆盘状电基板的第2基板72。如图11所示,该第2基板72形成有多个通孔焊盘72a、72b、形成在多个通孔焊盘72b的外方的圆弧状的切口部72c、供各部件贯穿插入的孔部72d,安装各种电子部件。
并且,第2基板72以对表面进行分割的方式配设有不同的2个患者电路图案区域73、74。在作为一个图案区域的第1患者电路图案区域73中配设有多个通孔焊盘72a,在作为另一个图案区域的第2患者电路图案区域74中配设有多个通孔焊盘72b。在这些第1患者电路图案区域73和第2患者电路图案区域74之间,以具有规定间隔(宽度)La的方式形成有不可图案区域75。
这具有如下规定:在1个基板上形成不同的2个以上的患者电路图案的情况下,为了在不同的患者电路间确保基础绝缘,必须确保IEC(国际电气标准会议)规格所规定的空间或基板上的沿面距离。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第2基板72具有不同的2个患者电路图案区域73、74,形成有用于使这2个患者电路图案区域73、74间绝缘的不可图案区域75。
并且,在第2基板72的第2患者电路图案区域74中,在多个通孔焊盘72b的外方形成有圆弧状的切口部72c。这具有如下优点:通过在第2患者电路图案区域74中设置切口部72c,能够利用空间距离计算用于确保针对第1患者电路图案区域73的基础绝缘的距离,所以与为了确保基板上的沿面距离而设置的不可图案区域75的规定间隔(宽度)La相比,能够缩短与和第1患者电路图案区域73导通的部件的分开距离。
即,第2患者电路图案区域74是如下区域:在第2基板72的外周缘边部,能够通过第1患者电路图案区域73和切口部72c的空间确保基础绝缘。因此,能够在设有第2患者电路图案区域74的第2基板72的外周侧配置与第1患者电路图案区域73导通的接地部件等。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后所述,与第1患者电路图案区域73导通的接地部件是圆盘状金属框架20的凸缘部25。
这样,第2基板72通过在第2患者电路图案区域74中形成切口部72c,取得与第1患者电路图案区域73之间的空间距离,所以能够以更短的距离确保基础绝缘。因此,第2基板72具有如下优点:与通过需要比空间距离宽的间隔的基板上的沿面距离来确保IEC规格的情况相比,能够防止大型化,能够使基板自身小型化。
另外,这里记载了第2基板72的结构,但是,这种形成用于确保患者电路图案区域间的基础绝缘的切口部72c的技术当然也能够应用于第1基板71。
这样构成的第2基板72在多个通孔焊盘72a、72b中分别插入在电插头部28的凹部28a中竖立设置的多个第2接点销33a的端部。然后,第2基板72在支承于各第2接点销33a的状态下,对多个通孔焊盘72a、72b和多个第2接点销33a进行焊接。另外,这里在第2基板72的孔部72d中,以浮游插入的状态配置螺钉承受管63等。
此时,与第1基板71同样,即使第2基板72处于与多个第2接点销33a焊接的状态,所支承的多个第2接点销33a也以规定长度在电插头部28的凹部28a内竖立设置,所以只要在螺钉承受管63等针对孔部72d的浮游插入范围、即第2接点销33a的弹性范围内,则成为位置自由移动的状态。
而且,在电插头部28中,如图12所示,以覆盖第2基板72的方式嵌合有圆盘状金属框架20。此时,圆盘状金属框架20的凸缘部25与电插头部28的外周端部对接,作为固定部件的3个固定螺钉63a从前方侧与螺钉承受管63螺合,电插头部28在承受规定压缩力的状态下固定于圆盘状金属框架20。另外,在电插头部28与凸缘部25之间配设有气密(水密)保持用的O型密封圈。并且,螺钉承受管63具有不会抵接与圆盘状金属框架20对置的端部的长度,以使得电插头部28针对圆盘状金属框架20产生规定压缩力。
并且,凸缘部25的内周面一部分成为与第2基板72的外周面接触的状态。即,在螺钉承受管63等针对孔部72d的浮游插入范围、即第2接点销33a的弹性范围内位置自由移动的第2基板72的外周面与凸缘部25的内周面一部分接触并嵌合,向与基板面正交的轴向进行定位,规定在电插头部28内设置的位置。
这样,第2基板72构成为,当焊接在多个第2接点销33a上后,圆盘状金属框架20的凸缘部25与电插头部28嵌合,由此限制位置。
因此,与第1接点销31a同样,按照在电插头部28内以规定长度竖立设置的方式配置第2接点销33a,使得能够利用第2接点销33a所具有的弹性,在该弹性域内进行第2基板72的轴设置。其结果,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5具有如下优点:能够在第2基板72中确保电连接,并提高第2基板72的安装位置精度。
进而,在圆盘状的第2基板72上,整个基板面上形成有接地层。但是,关于连接器5,为了提高电磁屏蔽性,利用屏蔽部件覆盖全体是有效的,但是,当采用利用屏蔽部件覆盖全体的结构时,部件数量增加,成为成本增加、组装复杂化等的要因。但是,通过在本实施方式的第2基板72全体形成接地层,成为通过接地层覆盖在配置于电插头部28内的第1基板71和第2基板72上配设的各种电子部件的状态。
因此,在呈大致圆筒形状的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5的内部,仅在大致圆筒的侧面设置屏蔽部件即可。因此,连接器5确保了EMC对策用的屏蔽性,也防止了部件数量的增加。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如图1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5安装有供圆盘状金属框架20嵌合固定的电插头部28侧的基端部分(图6的A部分)。在该安装状态下,具有凸缘部25的圆盘状金属框架20成为强度框架部件,该圆盘状金属框架20和电插头部28通过3个固定螺钉63a的固定力而产生压缩力,在前后方向的轴(沿长边方向的轴)方向上产生针对所述压缩力的反作用力,成为全体强度进一步提高的牢固的块构造体。
另外,组合多个管状部件而形成光导接头26,在这些管状部件内部,从基端侧起配设有玻璃罩45、与该玻璃罩45连接设置的棒镜46、末端接近该棒镜46而配置的作为光导纤维束的光导束47。
并且,在光导接头26中,从作为电插头部28侧的前端侧嵌插固定有光导贯穿插入管体48。该光导贯穿插入管体48具有前端部分从圆盘状金属框架20突出的长度,由滑动性优良的金属管或PTFE管形成,以使得光导束47的贯穿插入性不会降低。
该光导贯穿插入管体48是为了消除以下问题而配设的:在连接器5的组装中,在将作为光传送部件的光导束47贯穿插入光导接头26中时,如果光导接头26的贯穿插入部位于电插头部28内等的里侧位置,则作业性非常差,并且,当光导束47的端面与其他部件接触时,损伤光导端面等(参照图13)。
即,由于在位于里侧位置的部件中贯穿插入光导束47的作业无法目视确认,所以很困难,但是,在连接器5的安装时,由于接近作业者的部件能够目视确认,所以成为容易进行贯穿插入光导束47的作业的结构。因此,能够抑制光导束47的端面勾挂于贯穿插入的部件的缘部等作业性低下的情况。
由此,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5中,采用如下结构:使具有前端部分从圆盘状金属框架20突出的长度的光导贯穿插入管体48与光导接头26接合,延伸到作业者能够目视确认的位置。因此,连接器5构成为,不进行在无法目视确认的状态下将光导束47贯穿插入光导接头26中的作业,所以组装作业性提高。
接着,下面使用图14~图16,根据各部件的安装状态详细说明连接器5的前方侧(图6的B部分)的结构。
如图14~图16所示,首先,通过螺钉(未图示)在圆盘状金属框架20上固定金属制的主框架部件50。该主框架部件50具有在与圆盘状金属框架20接合的一端部的相反侧的另一端部切去圆环的外周一部分而形成凹部的构成保持部的保持体51,该保持部保持光导束47、电缆、各种管等内置物(参照图17)。在该保持体51的外周部被覆有作为防脱部件的圆环部件52,该圆环部件52通过多个螺钉固定。通过将该圆环部件52被覆于收纳在保持体51中的内置物上,内置物不会从保持体51脱离而脱落。并且,在圆环部件52的外周,前后形成有2个螺纹槽。
然后,通过螺钉53a在圆盘状金属框架20上固定大致圆筒状的第1屏蔽部件53。
接着,以覆盖第1屏蔽部件53的方式收纳的连接器壳体23的端部(周端面)从接合有电插头部28的相反侧的面侧(前方侧)对接圆盘状金属框架20的凸缘部25。此时,凸缘部25成为在连接器壳体23的端部中的周向的2个部位露出的状态。另外,在凸缘部25与连接器壳体23的接合部设有气密(水密)保持用的O型密封圈。
接着,安装外形近似连接器罩24、且能够收纳在该连接器罩24内的大致圆筒状的第2屏蔽部件54。该第2屏蔽部件54以收纳主框架部件50的方式与第1屏蔽部件53对接。
此时,圆环部件52从在第2屏蔽部件54的端部形成的开口部54a(参照图14)露出。然后,在圆环部件52上螺合固定圆环状的屏蔽按压部件55,该屏蔽按压部件55与第2屏蔽部件54的端面抵接,以使第2屏蔽部件54与后方侧(圆盘状金属框架20侧)的第1屏蔽部件53嵌合或抵接的方式进行按压。
即,屏蔽按压部件55根据与圆环部件52的螺合量,向沿着圆环部件52的轴的前后方向移动。然后,调整与圆环部件52的螺合量,以使得屏蔽按压部件55向后方侧移动,与第2屏蔽部件54的开口部54a周围的端面抵接,向后方侧按压第2屏蔽部件54,以与第1屏蔽部件53嵌合或抵接的方式进行按压。
接着,以覆盖第2屏蔽部件54的方式安装连接器罩24。该连接器罩24收纳第2屏蔽部件54,后方端部(周端面)以覆盖连接器壳体23的前方端部的方式对接。另外,在连接器壳体23与连接器罩24的接合部也设有气密(水密)保持用的O型密封圈。
然后,圆环部件52从在连接器罩24的端部形成的开口部24a(参照图15)露出。然后,在圆环部件52上螺合固定有作为固定部件的壳体紧固环56,该壳体紧固环56以与后方侧(圆盘状金属框架20侧)的连接器壳体23嵌合的方式按压该连接器罩24。
壳体紧固环56也根据与圆环部件52的螺合量,向沿着圆环部件52的轴的前后方向移动。然后,调整与圆环部件52的螺合量,以使得壳体紧固环56向后方侧移动,与在连接器罩24的开口部24a内向内径方向突起形成的凸部24b的端面抵接(参照图16),向后方侧按压连接器罩24,以与连接器壳体23嵌合的方式进行按压。
由此,如图1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5安装比圆盘状金属框架20更靠前方侧的基端部分(图6的B部分)。在该安装状态下,朝向作为强度框架部件的圆盘状金属框架20的凸缘部25,在前后方向的轴(沿长边方向的轴)方向对连接器壳体23和连接器罩24进行压缩,在连接器壳体23和连接器罩24中产生针对该压缩力的反作用力,由此,成为全体强度进一步提高的牢固的中空构造体。
即,在中空的连接器壳体23和连接器罩24上作用有在前后的轴向被压缩、在与前后的轴向正交的径向膨胀的力。因此,在连接器壳体23和连接器罩24的侧周面产生要向径向扩张的应力,针对来自外力的载荷,成为牢固的结构。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5构成为,在中途部分设置作为强度框架部件的圆盘状金属框架20,隔着该圆盘状金属框架20,在前后分割为牢固的块构造体和牢固的中空构造体。由此,防止连接器5的前后方向的全长延长而使针对来自外部的载荷的强度降低。即,连接器5的强度构造在长边方向上被2分割,所以成为针对来自外力的载荷的强度进一步提高的结构。
并且,连接器5在圆环部件52上螺合有壳体紧固环56而抵接,该圆环部件52将作为后方侧的外装壳体的连接器罩24固定在主框架部件50的前端,由此,在与作为前方侧的外装壳体的连接器壳体23一起承受压缩力的状态下,连接器壳体23可靠地与圆盘状金属框架20抵接嵌合,并且,以彼此可靠地抵接嵌合的方式进行按压。不同于此,连接器5螺合有屏蔽按压部件55而抵接,该屏蔽按压部件55在圆环部件52上螺合有设于连接器壳体23和连接器罩24的内部的第2屏蔽部件54,由此,以与第1屏蔽部件53嵌合或抵接的方式进行按压。
这样,连接器5构成为,利用外装壳体向不同的部件按压连接器壳体23和连接器罩24、各屏蔽部件53、54。这样,连接器5是对接外装壳体的端面而固定的连接器构造,是有利于连接器全体的强度确保、消除外观上的间隙的构造,进而,独立于外装壳体来确保各屏蔽部件53、54的对接,成为防止屏蔽性降低的结构。即,连接器5分别设置按压各屏蔽部件53、54的构造和按压外装壳体的构造,成为分别单独对接的构造。其结果,连接器5构成为,通过分开设置屏蔽部件53、54的按压件,能够强化屏蔽构造。另外,连接器5在安装上述各屏蔽部件53、54、连接器壳体23和连接器罩24之前,在内部安装各种部件。
另外,连接器5的前方侧由连接器壳体23和连接器罩24这2个外装壳体构成,由此,在劣化、破损等情况下,仅更换产生该劣化、破损等的外装壳体即可。
进而,连接器5如上所述,圆盘状金属框架20的凸缘部25与电插头部28的外周端部对接,3个固定螺钉63a从前方侧与螺钉承受管63螺合而固定,并且,通过屏蔽按压部件55的紧固,各屏蔽部件53、54从前方侧对接而固定,通过壳体紧固环56的紧固,连接器罩24从前方侧对接连接器壳体23侧而固定。这样,连接器5从由前方侧到后方侧这样共同的方向进行各部件的固定,即,固定各部件的方向性相同,所以成为组装作业性优良的结构。并且,连接器5在取下各部件时,方向性也相同,所以维护性也提高。
这里,下面详细说明在连接器5的内部配设的各种部件。
首先,对金属制的板块进行切削或通过模铸方式形成主框架部件50,如图17所示,在作为前方侧的一端具有保持体51,在作为后方侧的另一端具有与圆盘状金属框架20螺钉固定的框架连接部58,在前方侧的中央部分形成有开口部50a,在该开口部50a的两侧部分设有臂部57。进而,主框架部件50的配设有各种管路等的一面侧形成凹状,在从开口部50a朝向后方侧形成凹状的一面形成有配置各种管路等的多个凹部状的槽部59和开口部50b。
另外,主框架部件50确保必要的规定强度(刚性),形成各开口部50a、50b的形状以实现轻量化。
而且,如图18所示,在连接器5的内部配设有与前方送水接头40连通的前方送水管路81、与送水接头38连通的送水管路82、与抽吸接头41连通的抽吸管路83、与加压管接头39连通的加压管路84。
这些各管路81、82、83、84配置在贯穿连接器5的中央部分而配置的在主框架部件50的一面上形成的规定槽部59中。而且,在各管路81、82、83、84的端部分别连接有管连接接头81a、82a、83a、84a,这些管连接接头81a、82a、83a、84a配置在主框架部件50的开口部50a的位置。
如图19所示,在各管连接接头81a、82a、83a、84a上连接有贯穿插入配置在通用缆线4内的前方送水管81c、送水管82c、抽吸管83c和加压管84c。另外,在这些各管81c、82c、83c、84c的端部,与管连接接头81a、82a、83a、84a对应地,分别配设有用于进行气密(水密)连接的管连接器81b、82b、83b、84b。另外,此时,上述光导束47也贯穿插入光导贯穿插入管体48中而固定。
并且,这些各管81c、82c、83c、84c和光导束47在成束的状态下收纳在U字形状的保持体51内,然后,圆环部件52固定在保持体51上。另外,虽然这里没有图示,但是,电基板箱配置在主框架部件50的两面。
这样,连接器5成为存在各管路81、82、83、84、各管81c、82c、83c、84c、光学传送用的光导束47、电气系统箱等的内部复杂的构造。因此,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5配置用于确保强度的主框架部件50,在凹部状的多个槽部59中配置各管路81、82、83、84,并且,使主框架部件50的一面形成凹部,确保了各管81c、82c、83c、84c、光学传送用的光导束47、电气系统的缆线等的行进空间,能够成为紧凑的结构。
由此,连接器5即使设置用于提高强度的主框架部件50,也能够确保行进空间,由此,不会使内置物的配置空间狭窄,各部件不会成为妨碍,能够防止组装作业性的降低。
进而,在主框架部件50中形成开口部50a,在该开口部50a的位置能够连接各管路81、82、83、84和各管81c、82c、83c、84c。由此,连接器5在各管路81、82、83、84的管连接接头81a、82a、83a、84a分别与对应的各管81c、82c、83c、84c的管连接器81b、82b、83b、84b连接时,在开口部50a的位置进行连接,所以主框架部件50不会成为妨碍,防止了作业性、维护性的降低。
根据以上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5针对作为强度部件的主框架部件50,能够共用配管系统、光学系统、电气系统等的行进空间,所以能够使内部构造紧凑,主框架部件50设置在连接器的中央部,在进入各系统时不会成为妨碍,作业性和维护性提高。
但是,送水接头38、加压管接头39、前方送水接头40、抽吸接头41等配设在作为连接器5的外装壳体的由合成树脂、塑料等形成的连接器壳体23上。而且,在连接器壳体23内配设有第1屏蔽部件53。在第1屏蔽部件53上,必须形成供各接头38、39、40、41或与接头38、39、40、41连通的各管路81、82、83、84通过的孔部。因此,在各接头38、39、40、41或各管路81、82、83、84与第1屏蔽部件53的孔部之间存在间隙,内外的电磁波可能泄漏。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各接头38、39、40、41,利用金属覆盖它们与设置在第1屏蔽部件53上的孔部之间的间隙,确保连接器5的屏蔽性。这里,例如如图20所示,以抽吸接头41为例具体进行说明。
如图20所示,以通过O型密封圈进行气密(水密)保持的方式固定在连接器壳体23的接头配置面37上的抽吸接头41,在连接器壳体23的内部侧气密地接合金属接头部件41a。在该金属接头部件41a上压入在连接器壳体23内延伸的抽吸管路83并连接固定。
从连接器壳体23内侧朝向外侧,金属接头部件41a贯穿插入第1屏蔽部件53的孔部和连接器壳体23的孔部中。然后,抽吸接头41与从连接器壳体23的接头配置面37突出的金属接头部件41a接合并固定。
在该状态下,在金属接头部件41a的端部形成有用于堵住第1屏蔽部件53的孔部的凸缘41b,该凸缘41b与第1屏蔽部件53接触。即,抽吸接头41和金属接头部件41a夹入连接器壳体23和第1屏蔽部件53,在凸缘41b堵住第1屏蔽部件53的孔部并接触的状态下被固定。
由此,覆盖第1屏蔽部件53的孔部与金属接头部件41a的外周部之间存在的间隙,在第1屏蔽部件53上重叠配置凸缘41b。因此,能够利用金属的凸缘41b完全覆盖形成在第1屏蔽部件53上的孔部的间隙,所以确保了连接器5的屏蔽性。
并且,连接器5在配置了配管系统、光学系统等后,如图21所示,在主框架部件50的两面侧分别设置收纳了电基板的第1、第2屏蔽壳体76、77。这些第1、第2屏蔽壳体76、77经由扁平缆线78电连接。
并且,如图22所示,这些第1、第2屏蔽壳体76、77分别配置在金属、例如不锈钢制的主框架部件50的两面。而且,在作为一方的第2屏蔽壳体77与主框架部件50之间插装有金属板状的基板基体79,在第2屏蔽壳体77与基板基体79抵接的状态下,通过螺钉与主框架部件50进行固定。另外,在该状态下,基板基体79与主框架部件50抵接。
并且,在作为另一方的第1屏蔽壳体76上设有多个脚部76a,以避开在主框架部件50上配置的配管系统、光学系统等,这些脚部76a通过螺钉与主框架部件50进行固定。
基板基体79配设成表面积比一方的第2屏蔽壳体77大,以增加主框架部件50与第2屏蔽壳体77的接触面积。由此,具有如下优点:在主框架部件50上直接固定第2屏蔽壳体77时,与彼此抵接的面积相比,通过在主框架部件50与第2屏蔽壳体77之间安装基板基体79,第2屏蔽壳体77内的电基板所产生的热的散热效率高。
即,能够通过由主框架部件50、基板基体79、以及接合有主框架部件50的圆盘状金属框架20构成的较大的金属框架体,散发由第2屏蔽壳体77内的电基板产生的热,所以散热效率提高。因此,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5在散发内部设置的电基板所产生的热时,通过部件间的传热效果进行散热,所以不需要使用复杂的散热构造,由此,防止了大型化、成本上升等。
并且,这些第1屏蔽壳体76和第2屏蔽壳体77隔着主框架部件50,以成为沿着主框架部件50的平面的状态的方式平行配置(参照图21)。由此,能够在连接器5内紧凑地收纳分别内置有电基板的第1、第2屏蔽壳体76、77。
并且,如图23~图26所示,仅第1屏蔽壳体76设有与贯穿插入通用缆线4内而配设的各种电缆电连接的电连接部。该第1屏蔽壳体76的电连接部由与第1电气系统的信号授受用的第1电缆91a的各个末端连接的2个FPC连接器91、以及与第2电气系统的信号授受用的第2电缆92a的末端连接的电连接器部92构成。
各FPC连接器91设有用于保护与各第1电缆91a连接的部位的热收缩管94。而且,各FPC连接器91与在第1屏蔽壳体76内的电基板上设置的2个挠性连接器93单独连接(参照图24和图26)。
第1屏蔽壳体76被覆屏蔽罩76b,以覆盖FPC连接器91与挠性连接器93的连接部分。此时,热收缩管94勾挂于屏蔽罩76b的内表面,防止FPC连接器91从挠性连接器93脱落,并且,还防止FPC连接器91自身脱落。
这样,用于防止FPC连接器91脱落的机构构成为,为了确保FPC连接器91与第1电缆91a的连接部位的屏蔽性而设置的热收缩管94勾挂于屏蔽罩76b。因此,防脱用的部件不需要额外的空间,并且,防止了部件数量增加等的成本增加、组装作业的复杂化等。即,通过使第1屏蔽壳体76和FPC连接器91具有防脱功能,能够实现节省空间化和部件数量的削减。
并且,如图25所示,电连接器部92具有在一面(这里为下表面)设有电连接器68a的连接器安装基板68,设有以覆盖该连接器安装基板68的另一面(这里为上表面)的方式而固定的金属制的罩体69。另外,该罩体69与连接器安装基板68的接地层电导通。
电连接器部92在受侧连接器67a上连接有电连接器68a,该受侧连接器67a安装于配设在第1屏蔽壳体76内的电基板67上。在该状态下,以覆盖电连接器部92的上表面的方式,在第1屏蔽壳体76上装配屏蔽罩76b。
并且,在屏蔽罩76b上,在与电连接器部92的上表面对置的内表面配设有作为金属制的弹性部件的板簧69a,该板簧69a与电连接器部92的罩体69接触,向下方侧进行按压。
这样,通过板簧69a按压电连接器部92,电基板67的受侧连接器67a与连接器安装基板68的电连接器68a可靠地连接,并且,也防止电连接器部92的脱落。进而,通过使与连接器安装基板68的接地层电导通的罩体69和板簧69a抵接,能够确保连接器安装基板68的地线与第1屏蔽壳体76的电导通。
根据这种结构,仅利用导电性的弹性部件就能够发挥连接器的防脱和地线(屏蔽)强化的功能,所以能够实现节省空间化和部件数量的削减。
另外,也可以构成为,不设置罩体69,而在连接器安装基板68的上表面形成接地层,板簧69a与该接地层接触并进行按压。
并且,如图27和图28所示,连接器安装基板68在第2电缆92a的进入侧设有固定配件95,该固定配件95具有通过锡焊、焊接等固定并在端部两侧突起的返回部95a。
首先,连接器安装基板68在设有电连接器68a的面上设有多个连接焊盘68b,在这些连接焊盘68b上焊接有第2电缆92a的各缆线92b的素线。
然后,连接器安装基板68在位于固定配件95上的第2电缆92a的外皮部上,与固定配件95一起被覆有热收缩管96(参照图28),对该热收缩管96施加热。于是,热收缩管96与固定配件95一起对第2电缆92a的外皮端部进行收缩固定。此时,热收缩管96以勾挂于固定配件95的返回部95a的方式收缩,牢固地固定第2电缆92a。另外,在图28中,第2电缆92a的各缆线92b未图示。
这样,通过在第2电缆92a与连接器安装基板68的边界部设置固定配件95和热收缩管96,能够减轻由于该边界部的应力集中而对第2电缆92a施加的负担,能够利用简易的构造提高第2电缆92a与连接器安装基板68的连接强度。
但是,如图29所示,在第2屏蔽壳体77中内置有主基板85、在后方侧的缘边端设有电连接器88的连接器保持基板86、使主基板85与连接器保持基板86电连接的FPC87。并且,主基板85的一面(这里为下表面)侧通过多个螺钉85a固定在屏蔽框架77a上。
该屏蔽框架77a构成第2屏蔽壳体77中的下表面部,形成有利用后方的两侧对连接器保持基板86进行游动保持的板状的保持部77b。在板状的保持部77b上形成有孔部77c,仅有形成于连接器保持基板86的两侧端部的2个凸部86a、86b中的前方侧的凸部86a浮游嵌入。即,连接器保持基板86中的另一个凸部86b配置在保持部77b的后方,在通过2个凸部86a、86b夹着保持部77b的状态下配设连接器保持基板86。
即,利用FPC87连接安装有电连接器88的连接器保持基板86和通过多个螺钉85a固定在屏蔽框架77a上的主基板85,成为连接器保持基板86前后可动的结构。
另外,也可以代替FPC87而构成为经由缆线对连接器保持基板86和主基板85进行连接,但是,通过使用FPC87,能够以没有连接部位的方式进行连接,具有抑制噪声、且不需要进行连接作业的优点。
另外,在利用缆线对连接器保持基板86和主基板85进行连接的情况下,具有能够抑制成本的优点。
另外,连接器保持基板86在浮游嵌入保持部77b的孔部77c中的凸部86a的可动范围内前后移动自如,凸部86a与形成孔部77c的缘边抵接,由此,限制前后的移动范围。
这些连接器保持基板86和主基板85在上表面侧被覆有构成第2屏蔽壳体77的屏蔽盖体77f,通过螺钉固定屏蔽盖体77f和屏蔽框架77a,覆盖大致全体。
另外,为了对以可动自如的方式配设的连接器保持基板86的上下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在屏蔽盖体77f的后方侧的内表面配设有块状的橡胶、海绵等2个弹性体89。即,如果不限制连接器保持基板86的上下方向的位置,则无法确定电连接器88的上下方向的位置,难以进行连接器连接作业,所以通过弹性体89向下方侧对连接器保持基板86施力。
并且,屏蔽盖体77f以不阻碍电连接器88的前后方向的可动的方式,在后方的缘边形成切口部77d。另外,如图31所示,也可以在该切口部77d设置向下方弯折的连接器按压部77e,该连接器按压部77e形成为限制电连接器88的可动距离,使得在向后方移动时,与电连接器88的基端面抵接。
如图32所示,如上所述构成的第2屏蔽壳体77以电连接器88位于后方侧的方式,沿着主框架部件50的一面导入连接器5内。然后,电连接器88与受侧连接器60连接,该受侧连接器60安装在设于电插头部28内的第2基板72上。
此时,连接器保持基板86的凸部86a通过压入第2屏蔽壳体77,与形成孔部77c的保持部77b的前方侧的缘边抵接。因此,电连接器88承受压入力,可靠地与受侧连接器60连接。
并且,当拔出第2屏蔽壳体77时,连接器保持基板86的凸部86a与形成孔部77c的保持部77b的后方侧的缘边抵接。因此,如果拉出第2屏蔽壳体77,则能够从受侧连接器60取下电连接器88。
另外,在图31所示的设置连接器按压部77e的情况下,电连接器88的基端面与连接器按压部77e抵接,由于电连接器88承受压入力,所以可靠地与受侧连接器60连接。另外,与上述同样,如果拉出第2屏蔽壳体77,则能够从受侧连接器60取下电连接器88。
然后,第2屏蔽壳体77在固定于主框架部件50之前,在连接了电连接器88与受侧连接器60的状态下,能够在连接器保持基板86的可动范围内前后移动。因此,即使由于各部件的尺寸偏差而使第2屏蔽壳体77与主框架部件50的固定位置稍微产生偏差,也不会产生电连接器88与受侧连接器60的连接不良。
并且,第2屏蔽壳体77能够在收纳了主基板85等的状态下的单元中位于里侧位置的受侧连接器60上连接电连接器88,这种连接作业可以不使用专用的夹具等,所以安装作业容易。
另外,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5构成为,与电插头部28电连接的是第2屏蔽壳体77内的主基板85,仅在第1屏蔽壳体76中设置与在通用缆线4内贯穿插入配设的各种电缆连接的连接部,利用扁平缆线78连接第1屏蔽壳体76和第2屏蔽壳体77,所以电缆的连接作业简单。
以上实施方式所记载的发明不限于该实施方式和变形例,除此之外,能够在实施阶段中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实施各种变形。进而,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包含各种阶段的发明,通过所公开的多个结构要件的适当组合,能够提取各种发明。
例如,在即使从实施方式所示的全部结构要件中删除几个结构要件也能够解决所述课题并得到所述效果的情况下,删除了该结构要件后的结构能够作为发明来提取。
本申请以2009年10月28日在日本申请的日本特愿2009-248263号为优先权主张的基础进行申请,上述内容被引用到本申请说明书、权利要求书和附图中。
Claims (10)
1.一种医疗设备用连接器,其与医疗用的外部设备连接,其特征在于,该医疗设备用连接器具有:
插头部,其配设有与所述外部设备连接的多个电接点部;
外装壳体,其与所述插头部连接设置;
子框架部件,其介于所述插头部与所述外装壳体之间,具有与所述插头部和所述外装壳体各自的端部都抵接的凸缘部;以及
主框架部件,其收纳在所述外装壳体内,且固定在所述子框架部件上,
所述插头部和所述外装壳体分别通过不同的固定部件的紧固,承受与所述凸缘部对接而产生的压力,在沿平行的长度轴方向压缩的状态下固定在所述子框架部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设备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不同的固定部件通过从同一方向进行紧固,固定所述插头部与所述子框架部件、或所述外装壳体与所述子框架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设备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装壳体由沿长边方向2分割的2个壳体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医疗设备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该医疗设备用连接器具有:
多个第1接点销,其与所述多个电接点部导通,排列在所述插头部中,具有规定长度而竖立设置;
第1基板,其在支承于所述多个第1接点销的状态下与所述多个第1接点销电连接;以及
定位部件,其与所述插头部嵌合,对通过所述多个第1接点销的弹性变形而可动的所述第1基板进行定位。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医疗设备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该医疗设备用连接器具有:
多个第2接点销,其与所述多个电接点部导通,排列在所述插头部中,具有规定长度而竖立设置;以及
第2基板,其在支承于所述多个第2接点销的状态下与所述多个第2接点销电连接,
因所述多个第2接点销的弹性变形而可动的所述第2基板的侧面与所述凸缘部的内表面面接触而被定位。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医疗设备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框架部件的一面侧具有用于配置内置物的凹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医疗设备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框架部件在配置有所述内置物的位置具有开口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医疗设备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框架部件在固定于所述子框架部件上的一端部的相反侧的另一端部具有收纳保持所述内置物的保持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医疗设备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该医疗设备用连接器具有防脱部件,该防脱部件以被覆的方式固定在所述保持部上,用于使收纳保持的所述内置物不会从所述保持部脱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医疗设备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防脱部件上螺合固定有将所述外装壳体固定在所述子框架部件上的固定部件,将所述外装壳体固定在所述子框架部件上的固定部件与所述外装壳体的一端部抵接而紧固在所述凸缘部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9-248263 | 2009-10-28 | ||
JP2009248263 | 2009-10-28 | ||
PCT/JP2010/068196 WO2011052408A1 (ja) | 2009-10-28 | 2010-10-15 | 医療機器用コネクタ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573607A CN102573607A (zh) | 2012-07-11 |
CN102573607B true CN102573607B (zh) | 2015-03-25 |
Family
ID=439218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80047848.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73607B (zh) | 2009-10-28 | 2010-10-15 | 医疗设备用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465330B2 (zh) |
EP (1) | EP2478825B1 (zh) |
JP (1) | JP4960533B2 (zh) |
CN (1) | CN102573607B (zh) |
WO (1) | WO2011052408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838075B2 (ja) * | 2011-11-08 | 2015-12-24 | Hoya株式会社 | 内視鏡の電気コネクタ装置 |
WO2013080609A1 (ja) * | 2011-11-29 | 2013-06-06 |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内視鏡 |
US20130197309A1 (en) * | 2012-01-31 | 2013-08-01 |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 Endoscope |
JP5309279B1 (ja) * | 2012-02-22 | 2013-10-09 |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内視鏡 |
JP5558600B2 (ja) * | 2012-03-13 | 2014-07-23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内視鏡用基板コネクタ、内視鏡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US9028122B2 (en) | 2012-05-21 | 2015-05-12 | Idea Boxx, Llc | Ligh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
US9160118B2 (en) * | 2012-05-21 | 2015-10-13 | Idea Boxx, Llc | Lighted electrical interconnect assembly |
JP5526292B1 (ja) * | 2012-08-13 | 2014-06-18 |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生体光学測定装置、測定プローブおよび生体光学測定システム |
US9629518B2 (en) * | 2012-12-27 | 2017-04-25 | Arthrex, Inc. | Contactless camera connection system |
JP5881901B2 (ja) * | 2013-11-27 | 2016-03-09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挿入機器の操作機構、挿入機器 |
JP5806343B2 (ja) * | 2014-01-16 | 2015-11-10 | ソニー・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光電複合モジュール、カメラヘッド、及び内視鏡装置 |
JP5978238B2 (ja) * | 2014-03-27 | 2016-08-24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電子内視鏡及び電子内視鏡装置 |
JP6556430B2 (ja) * | 2014-06-27 | 2019-08-07 | ソニー・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医療機器 |
WO2016043139A1 (ja) * | 2014-09-16 | 2016-03-24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内視鏡 |
JP6215806B2 (ja) * | 2014-09-29 | 2017-10-18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内視鏡 |
JP6106142B2 (ja) * | 2014-09-29 | 2017-03-29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内視鏡システム、内視鏡、および内視鏡用コネクタ |
JP6302863B2 (ja) * | 2015-03-31 | 2018-03-28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内視鏡装置 |
JP6125116B2 (ja) * | 2015-04-30 | 2017-05-10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CN107072519A (zh) * | 2015-06-03 | 2017-08-18 |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 内窥镜用连接器 |
WO2016203824A1 (ja) | 2015-06-15 | 2016-12-22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医療機器用コネクタ |
JP6541221B2 (ja) * | 2015-06-16 | 2019-07-10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内視鏡用コネクタ |
JP2017006217A (ja) | 2015-06-17 | 2017-01-12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6340343B2 (ja) * | 2015-06-17 | 2018-06-06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EP3257431A4 (en) * | 2015-11-19 | 2018-12-12 | Olympus Corporation | Endoscope device |
CN105455766B (zh) * | 2015-12-24 | 2018-07-06 | 深圳开立生物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内窥镜用连接器及内窥镜 |
JP6464104B2 (ja) * | 2016-01-20 | 2019-02-06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内視鏡用コネクタ、内視鏡および内視鏡システム |
US10133013B2 (en) | 2016-05-20 | 2018-11-20 | Karl Storz Imaging, Inc. |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providing an interface to an electrically powered instrument |
US10575712B2 (en) | 2016-05-20 | 2020-03-03 | Karl Storz Imaging, Inc. | Medical scope device with improved radio frequency data interface |
US10130241B2 (en) | 2016-05-20 | 2018-11-20 | Karl Storz Imaging, Inc. |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providing an interface to an electrically powered instrument |
CN109310295B (zh) | 2016-06-03 | 2021-03-23 |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 基板的连结构造和内窥镜 |
JP2019153369A (ja) * | 2016-06-03 | 2019-09-12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基板の連結構造及び内視鏡 |
EP4321081A3 (en) * | 2016-06-21 | 2024-04-24 | EndoChoice, Inc. | Endoscope system with multiple connection interfaces to interface with different video data signal sources |
JP6736377B2 (ja) * | 2016-06-23 | 2020-08-05 | Hoya株式会社 | 電子内視鏡装置 |
CN106235994A (zh) * | 2016-08-31 | 2016-12-21 | 深圳开立生物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连接器及内窥镜系统 |
WO2018116533A1 (ja) * | 2016-12-19 | 2018-06-28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医療用撮像装置 |
JP6330117B1 (ja) * | 2016-12-20 | 2018-05-23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基板の取り付け構造 |
EP3560407A4 (en) * | 2016-12-20 | 2020-09-16 | Olympus Corporation | SUBSTRATE FIXING STRUCTURE |
JP6822865B2 (ja) * | 2017-02-01 | 2021-01-27 | Hoya株式会社 | 超音波内視鏡の超音波信号用コネクタ及び内視鏡の電気コネクタ |
CN107049207A (zh) * | 2017-02-23 | 2017-08-18 | 珠海迈德豪医用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内窥镜操作部与插入部快速装配与拆卸结构 |
CN111095685B (zh) | 2017-07-12 | 2022-06-21 |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 医学成像设备连接器组件 |
CN111031881B (zh) | 2017-08-31 | 2022-08-16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内窥镜的连接器装置 |
JP2021191318A (ja) * | 2018-07-05 | 2021-12-16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内視鏡用コネクタおよび内視鏡 |
JP7099891B2 (ja) | 2018-07-06 | 2022-07-12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内視鏡用コネクタ及び内視鏡 |
CN112312823B (zh) | 2018-07-17 | 2024-08-20 |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 内窥镜连接器及内窥镜 |
JP2019018049A (ja) * | 2018-10-24 | 2019-02-07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2020138043A (ja) * | 2020-05-15 | 2020-09-03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US11883002B2 (en) | 2021-09-09 | 2024-01-30 | Karl Storz Se & Co. Kg | Endoscope connector and endoscope adapter |
CN113937576A (zh) * | 2021-09-28 | 2022-01-14 | 安徽三竹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多功能混合型防水军用电子连接器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89241A (zh) * | 2002-07-31 | 2004-04-14 | 安普泰科电子有限公司 | 具有可动接点对准构件的连接器 |
CN1253974C (zh) * | 2001-11-29 | 2006-04-26 | 努伊特里克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 Rj-45数据接插件组件 |
US20080281158A1 (en) * | 2007-05-08 | 2008-11-13 | Masaaki Miyagi | Medical apparatu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681781B2 (ja) | 1995-02-08 | 2005-08-10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電子内視鏡 |
JP2004275495A (ja) * | 2003-03-17 | 2004-10-07 | Pentax Corp | 電子内視鏡の電気コネクタ部のシールド構造 |
JP2006095260A (ja) * | 2004-09-01 | 2006-04-13 | Pentax Corp | 電子内視鏡用コネクタ |
JP5173164B2 (ja) * | 2006-08-11 | 2013-03-27 |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内視鏡 |
JP5186133B2 (ja) | 2007-05-08 | 2013-04-17 |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及び医療装置 |
JP2009248263A (ja) | 2008-04-08 | 2009-10-29 | Hatakeyama Seisakusho:Kk | 工作機械用保護カバー |
-
2010
- 2010-10-15 CN CN201080047848.XA patent/CN102573607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10-15 EP EP10826542.2A patent/EP2478825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10-10-15 WO PCT/JP2010/068196 patent/WO2011052408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0-10-15 JP JP2011538352A patent/JP4960533B2/ja active Active
-
2012
- 2012-04-13 US US13/446,112 patent/US8465330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53974C (zh) * | 2001-11-29 | 2006-04-26 | 努伊特里克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 Rj-45数据接插件组件 |
CN1489241A (zh) * | 2002-07-31 | 2004-04-14 | 安普泰科电子有限公司 | 具有可动接点对准构件的连接器 |
US20080281158A1 (en) * | 2007-05-08 | 2008-11-13 | Masaaki Miyagi | Medical apparatus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478825B1 (en) | 2015-08-26 |
JPWO2011052408A1 (ja) | 2013-03-21 |
US20120202385A1 (en) | 2012-08-09 |
EP2478825A4 (en) | 2012-08-08 |
CN102573607A (zh) | 2012-07-11 |
US8465330B2 (en) | 2013-06-18 |
EP2478825A1 (en) | 2012-07-25 |
WO2011052408A1 (ja) | 2011-05-05 |
JP4960533B2 (ja) | 2012-06-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573607B (zh) | 医疗设备用连接器 | |
US20080078880A1 (en) | Aircraft fuel pipe coupling | |
EP0046238A1 (en) | Endoscope with adapter | |
CN103262371B (zh) | 用于支撑电缆的支撑装置 | |
EP2020204A1 (en) | Endoscope | |
CN101069635A (zh) | 内窥镜的连接装置、内窥镜用电缆导出单元和内窥镜装置 | |
CN103269645A (zh) | 超声波内窥镜 | |
CN110021845A (zh) | 用于连接到至少一条线缆的连接器的线缆接头铰接式扩展件 | |
JP5690455B1 (ja) | 基板接続構造 | |
US11122969B2 (en) | Endoscopic device | |
CN103476319A (zh) | 内窥镜装置 | |
CN105193372A (zh) | 具有信号电缆的内窥镜 | |
US20240115114A1 (en) | Illuminator circuit board assembly for an endoscope | |
CN103458757B (zh) | 内窥镜 | |
CN214073221U (zh) | 一种内窥镜摄像系统设备用线路连接防护机构 | |
JP4812357B2 (ja) | 小径カメラ | |
JP4511210B2 (ja) | 内視鏡装置 | |
JP2005270391A (ja) | 内視鏡装置 | |
CN219645670U (zh) | 连接器、内窥镜、内窥镜适配装置和内窥镜系统 | |
CN110477843B (zh) | 导光软管和内窥镜系统 | |
CN210326314U (zh) | 一种用于网络通讯电缆线组件装置 | |
CN221411171U (zh) | 一种内窥镜先端头及内窥镜插入部 | |
JP2006106166A (ja) | 内視鏡装置 | |
CN221196512U (zh) | 连接器、内窥镜组件及内窥镜系统 | |
JP2013105715A (ja) | 多芯型コネク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4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109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OLYMPUS Corp.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3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