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102474383B - 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74383B
CN102474383B CN201080031026.2A CN201080031026A CN102474383B CN 102474383 B CN102474383 B CN 102474383B CN 201080031026 A CN201080031026 A CN 201080031026A CN 102474383 B CN102474383 B CN 1024743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terminal installation
data
region
mim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3102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74383A (zh
Inventor
岸上高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pple Inc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Priority to CN20151017780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902558B/zh
Publication of CN1024743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743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743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743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9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patial multiplex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17Feedback systems
    • H04B7/0421Feedback systems utilizing implicit feedback, e.g. steered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82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admission control or hando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2Multi-user 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2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e.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CQ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4Antenna weights or vector/matrix coeffici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7Inter-user or inter-terminal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1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dedicated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a single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Quality of the received signal, e.g. BER, SNR, water fi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2TPC of broadcast or control channels
    • H04W52/325Power control of control or pilot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6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in the space domain, e.g. bea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5Transmission of mode-switching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1Error detection codes
    • H04L1/0063Single parity che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8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repeating transmission, e.g. Verdan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在多用户MIMO传输时,抑制向多个终端装置的空间流间的接收质量的偏向。本发明的无线通信装置对多个终端装置进行空间复用传输,包括:追加数据区域设定单元,在对所述多个终端装置的各终端装置分配的用于进行空间复用传输的资源分配区域中,将未分配发往所述多个终端装置的各终端装置的数据的资源分配区域的一部分作为追加数据区域分配;追加数据生成单元,生成相当于由所述追加数据区域设定单元分配的所述追加数据区域的追加数据;以及发送单元,将发往所述多个终端装置的各终端装置的所述数据和所述追加数据发送。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了多用户MIMO技术的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面对无线通信的大容量化、高速化的要求不断提高,提高有限的频率资源的有效利用率的方法的研究十分活跃。作为其中一个方法,利用空间区域的方法引人注目。
MIMO技术(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多输入多输出)是指,在发送机和接收机中分别设置多个天线单元(antenna element),在天线间的接收信号的相关性低的传播环境下实现空间复用传输(参照非专利文献1)。这种情况下,发送机从所属的多个天线中,对每个天线元使用同一时刻、同一频率、同一代码的物理信道发送不同的数据序列。接收机从所属的多个天线的接收信号中基于不同的数据序列进行分离和接收。于是,通过使用多个空间复用信道,可以不采用多级调制而实现高速化。在足够的S/N(信噪比)条件之下,在发送接收机间存在多个散射体的环境中,发送机和接收机具备相同数的天线时,可与天线数成比例地扩大通信容量。
此外,作为另外的MIMO技术,已知多用户MIMO技术(Multiuser-MIMO,或MU-MIMO;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MIMO技术是指,已经在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的标准化规格中议论过,例如在3GPP-LTE规格、或IEEE802.16m(以下记为16m)规格的草案中,多用户MIMO的传输方式被纳入规格化(参照非专利文献2、非专利文献3)。以下,作为一例,对于16m中的下行链路的多用户MIMO方式进行其概要的说明。
图21表示下行链路(Downlink)中的帧格式。
图中SFn(n=0~7的整数)表示子帧(Subframe)。基站装置在下行链路中使用个别数据区域(图中,记载为DL的块)传送个别终端(或用户)的数据时,在从基站装置对于通信区域内存在的终端装置发送的信号中,包含终端分配信息等的控制信息。在16m中,在图21中作为A-MAP分配的区域中,包含控制信息。
图22表示在发往特定的终端装置MS#n的控制信息(个别控制信息)中包含的主要参数的例子。作为图22所示的参数之一的资源分配信息RA#n包含使用接续在A-MAP后的OFDM码元发送的、个别数据区域DL中的个别终端(或用户)的数据的发送区域的位置、分配大小(size)、以及与分散/集中配置有关的信息。
图22所示的MIMO模式信息MEF传送空间复用模式或时空分集发送模式等的发送信息。在MIMO模式信息MEF指示MU-MIMO模式的情况下,还包含导频序列信息PSI#n和MU-MIMO时的全体的空间流数Mt。MCS信息通知发往终端装置MS#n的空间流的调制级数和编码率信息。
图22所示的终端目的地信息即MCRC#n是,对于终端MS#n,在连接建立时,用基站装置分配的终端识别信息CID(Connection ID)屏蔽的CRC信息,由此,终端装置在进行检错的同时检测发往本站的个别控制信息。
参照图23,说明进行上述MU-MIMO传输的以往的基站装置80的动作。图23是表示以往的基站装置80和以往的终端装置90(终端装置MS#n;n为自然数)的结构的方框图。图23所示的基站装置80在进行MU-MIMO传输之前,用作为A-MAP分配的下行个别控制信道,对终端各自地通知MU-MIMO分配信息。如图22所示,MU-MIMO分配信息包含作为终端装置MS#n侧的接收处理上必要的参数的空间流数(Mt)、对发往MS#n的空间流进行的纠错码的编码率及调制信息MCS#n、发往MS#n的导频信号信息(PSI#n)、发往MS#n的资源分配信息RA#n。这里,n=1、…、Mt。此外,假设对于终端装置MS#n分配一个空间流的情况。
而且,控制信息及数据生成单元84#n包括个别导频信号生成单元85、调制数据生成单元86、预编码权重乘法运算单元87及个别控制信息生成单元88,生成发往终端装置MS#n的个别控制信息及数据。
个别控制信息生成单元88生成包含上述MU-MIMO分配信息的个别控制信号。调制数据生成单元86基于编码率及调制信息MCS#n生成发往进行空间复用传输的终端装置MS#n的调制数据信号#n。个别导频信号生成单元85生成在基于发往MS#n的导频信息(PSI#n)的信道估计中使用的导频信号#n。预编码权重乘法运算单元通过使用共同的预编码权重(Precoding weight)#n,将调制数据信号#n和导频信号#n进行乘法运算,生成空间流。通过控制信息及数据生成单元84#1、…、#Mt,生成空间复用流数(Mt)部分的空间复用流。
OFDM码元构成单元81将个别控制信息分配给OFDM码元上的A-MAP控制信息区域。而且,作为发往Mt个的终端装置的个别数据的空间流,在基于资源分配信息RA#n的资源中使用空间复用进行映射。IFFT单元82对OFDM码元构成单元的输出进行OFDMA调制,附加循环前缀(Cyclic Prefiex(或保护间隔)),在变频后从各天线83发送。
再有,这种情况下,预编码过的MIMO传播信道可以使用以与数据信号相同的预编码权重进行了预编码的导频信号,进行信道估计。因此,在MU-MIMO模式信息中不需要预编码信息。
此外,各导频信号通过采用频率分割而使用在空间复用流间相互正交的信号,能够进行终端装置MS#n中的MIMO传播信道的估计。
另一方面,终端装置MS#n进行以下的终端接收处理。首先,终端装置MS#n通过下行控制信息检测单元92,从通过天线91接收到的下行个别控制信号中,检测发往本站的MU-MIMO分配信息。然后,终端装置#n从未图示的OFDMA解调处理后的数据中,提取对MU-MIMO传输进行了资源分配的区域的数据。
接着,MIMO分离单元93使用空间复用流数(Mt)的预编码过的导频信号,进行MIMO传播信道的信道估计。而且,MIMO分离单元93基于MIMO传播路径的信道估计的结果和发往本站的导频信息(PSI),生成基于MMSE规范的接收权重,从空间复用过的、资源分配过的区域的数据中,分离发往本站的流。然后,在发往本站的流的分离后,由终端装置MS#n的解调和解码单元94使用MCS信息进行解调处理及解码处理。
这里,作为终端装置MS#n侧的接收处理上必要的参数的发往MS#n的资源分配信息RA#n,包含分散/集中配置信息、位置(开始、结束)信息、分配大小信息等。
在16m中,以规定的OFDM码元和副载波构成的物理资源单位(PRU:Physical Resource Unit)为基础,配置资源。在PRU内规定数的导频信号被规定配置。
图24表示一例2流发送时的物理资源单位(PRU)结构。图24所示的PRU由6OFDM码元、18副载波构成。在其内,包含12个导频码元(图中,表记为1或2的块)、96个数据码元。
此外,在资源配置的方法上,有集中配置(Continuous RU or LocalizedRU)及分散配置(Distributed RU)两种。集中配置是,基于来自终端装置的接收质量状况,将接收质量比较良好的副载波连续地对于终端装置分配资源。这是特别适合在终端的移动速度为低速且接收质量的时间变动缓慢的情况的资源配置方法。另一方面,分散配置通过将副载波上分散的资源分配给终端,容易获得频率分集效应。这是特别适合终端的移动速度为高速且接收质量的时间变动剧烈情况的资源配置方法。
<资源配置的方法:集中配置>
下面,参照图25,说明作为资源配置的方法的集中配置。
对终端装置个别地发送的用户个别的数据(个别数据或用户个别数据),以逻辑资源单位(LRU:Logical RU)为单位,分配在物理资源单位PRU中。这里,LRU包含除了PRU中包含的导频码元外的数据码元数的数据,向物理资源PRU中的数据码元配置部分以规定的顺序分配。此外,以一个PRU为单位(以下,称为微子带单位)或以汇集了多个的n个的PRU为单位(以下,称为子带单位),对连续的副载波进行分配。在图25中,表示了使用n=4的子带的情况下的资源集中配置的例子。如图25所示,用户个别数据将LRU#1~#4分别分配在PRU#1~#4中。
<资源配置的方法:分散配置>
下面,参照图26,说明作为资源配置的方法的分散配置。
对终端装置个别地发送的用户个别数据,以逻辑资源单位LRU为最小单位,分配在物理资源单位PRU中。这里,LRU包含除了PRU中包含的导频码元外的数据码元数的数据。副载波交织(或音调排列(tone permutation))对多个LRU数据,使用规定的规则,分散地配置在多个PRU中。
如图26所示,在副载波交织时,在适用SFBC(空间频率块编码(Space-Frequency Block Coding)那样的发送分集方法的情况下,由于确保两个副载波间的连续性,所以将2副载波作为一个单位,进行分散配置(2副载波交织(或基于2音调的排列(2tone based permutation))。
再有,在非专利文献6中公开了有关SFBC的信息。
此外,在终端装置中,在能够适用在MU-MIMO接收时获得良好接收质量的极大似然估计(MLD)接收的情况下,还将同时进行空间复用的‘发往其他用户的空间流的调制信息’包含在个别控制信息中。
图27表示一例在非专利文献5中公开的其他用户的调制信息的比特分配(每一用户)。在图27中对一个其他用户,使用2比特,通知QPSK、16QAM和64QAM的其中一个的调制格式(调制时的星座信息)。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G.J.Foschini,“Layered space-time architecture for wirelesscommunication in a fading environment when using multi-element antennas”,BellLabs Tech.J.Autumn,1996年,p.41-59
非专利文献2:3GPP TS36.211V8.3.0(2008-05)
非专利文献3:IEEE 802.16m-09/0010r2,“Air Interface Fixed and Mobile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Systems:Advanced Air Interface(workingdocument)”
非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局标准技术集(MIMO关联技术)https://www.jpo.go.jp/shiryou/ssonota/hyoujungijutsu/mimo/mokuji.htm
非专利文献5:IEEE C802.16m-09/1017,“Text proposal on DL MAP”,Amir Khojastepour,Narayan Prasad,Sampath Rangarajan,Nader Zein,Tetsulkeda,Andreas Maeder(2009-04-27)
非专利文献6:King F.Lee and Douglas B.Williams,“Space-FrequencyTransmitter Diversity Technique for OFDM Systems”,IEEE GLOBECOM2000,Vol.32000,pp.1473-1477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MU-MIMO传输时,多个终端(用户)通过空间复用而共享同一物理资源。这种情况下,有将作为个别控制信息中包含的资源分配信息RA通知的分配大小为共同的用户作为MU-MIMO用户来分配的方法。参照图28进行说明。图28是表示一例MU-MIMO用户的分配的图。图28的纵轴表示空间流的索引,图28的横轴表示资源的索引。这里,图28的横轴上所示的MU-MIMO区域表示在进行MU-MIMO发送时,分配进行空间复用传输的资源的资源分配区域。
在图28中,对2用户(用户#1、用户#2),分别使用一个空间流(空间复用数为2),将分配资源大小为共同的用户进行MU-MIMO分配。在图28所示的MU-MIMO用户分配方法中,可获得不浪费对同一物理资源的空间流,并且为了满足所需的接收质量而使用必要的最小限度的资源就能够发送的优点。
但是,在图28所示的MU-MIMO用户分配方法中,需要将分配资源大小为共同的用户组合来进行MU-MIMO传输,在进行MU-MIMO时的进行用户分配的调度器的负荷增大。此外,在分配资源大小为共同的用户的组合少的情况下,不能使用MU-MIMO传输模式,牵涉到损失进行MU-MIMO传输的机会。其结果,在图28所示的MU-MIMO用户分配方法中,不能灵活地利用空间复用传输,频率利用效率下降。
另一方面,有将作为个别控制信息中包含的资源分配信息RA通知的分配资源大小不一致的用户作为MU-MIMO用户分配的方法。参照图29进行说明。图29是表示MU-MIMO用户的分配的另一例子的图。图29的纵轴表示空间流的索引,图29的横轴表示资源的索引。这里,图29的横轴所示的MU-MIMO区域表示在进行MU-MIMO发送时,在同时进行空间复用传输的多个用户中分配最大资源大小的用户的资源分配区域。
在图29中,对2用户(用户#1、用户#2),分别使用一个空间流(空间复用数2),将分配资源大小不同的用户进行MU-MIMO分配。如图29所示,对于作为分配资源大小较小的用户即用户#2,未充满进行MU-MIMO的MU-MIMO区域的部分(图中,斜线部分),通过发送追加数据作为用户#2的用户数据,从而有效地利用空间资源。这里,作为用户#2的用户数据追加的追加数据,额外地追加发送(奇偶比特追加发送)进行纠错编码处理时获得的奇偶比特。或者,作为用户#2的用户数据追加的追加数据,重复发送(重复比特发送)特定的部分的比特序列。
在图29所示的MU-MIMO用户分配方法中,即使分配资源大小不同的用户的组合,也可以使用MU-MIMO传输模式,所以进行MU-MIMO时进行用户分配的调度器的负荷减少。此外,进行MU-MIMO传输的机会增大。因此,在图29所示的MU-MIMO用户分配方法中,可以灵活地利用空间复用传输,所以即使是分配资源大小共同的用户的组合少的情况,也可以改善频率利用效率。此外,通过追加数据的发送,分配资源大小较小的用户可获得接收质量提高的效果。在图29中,对空间流#2分配的用户#2的接收质量提高。
但是,在图29所示的MU-MIMO用户分配方法中,对MU-MIMO区域,在分配资源大小较小的用户的资源大小足够小的情况下,该用户的数据接收质量成为过度质量。另一方面,分配资源大小较大的用户的空间流的接收质量不变,发生在空间流间的接收质量上产生偏向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在多用户MIMO传输时,能够抑制发往多个终端装置的空间流间的接收质量的偏向的无线通信装置及无线通信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无线通信装置,对多个终端装置进行空间复用传输,包括:资源配置方法检测单元,对于所述多个终端装置分别检测用于数据分配的资源的配置方法是集中配置还是分散配置;空数据区域信号生成单元,在所述资源的配置方法为集中配置的情况下,生成发送功率设定为0的空导频信号,在所述资源的配置方法为分散配置的情况下,生成发送功率设定为非0的规定值的通常的导频信号;以及发送单元,对用于进行空间复用传输的资源分配区域中,在未分配发往至少一个以上的所述终端装置的数据的资源分配区域的一部分即空数据区域映射生成的所述空导频信号或者所述通常的导频信号,发送发往所述多个终端装置的所述空导频信号以及所述通常的导频信号。
此外,本发明的无线通信装置,对多个终端装置进行空间复用传输,包括:空数据区域设定单元,其在对所述多个终端装置的各终端装置分配的用于进行空间复用传输的资源分配区域中,将未分配发往所述多个终端装置的各终端装置的数据的资源分配区域的一部分作为空数据区域分配;空数据区域信号生成单元,其在所述空数据区域中生成发送到发往所述多个终端装置的各终端装置的空数据信号;以及发送单元,其将发往所述多个终端装置的所述数据及所述空数据信号发送。
无线通信方法,用于对多个终端装置进行空间复用传输的无线通信装置,所述无线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于所述多个终端装置分别检测用于数据分配的资源的配置方法是集中配置还是分散配置的步骤;在所述资源的配置方法为集中配置的情况下,生成发送功率设定为0的空导频信号,在所述资源的配置方法为分散配置的情况下,生成发送功率设定为非0的规定值的通常的导频信号的步骤,对用于进行空间复用传输的资源分配区域中,在未分配发往至少一个以上的所述终端装置的数据的资源分配区域的一部分即空数据区域映射生成的所述空导频信号或者所述通常的导频信号,发送发往所述多个终端装置的所述空导频信号以及所述通常导频信号的步骤。
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方法,用于对多个终端装置进行空间复用传输,该无线通信方法包括:追加数据区域设定步骤,在对所述多个终端装置的各终端装置分配的用于进行空间复用传输的资源分配区域中,将未分配发往所述多个终端装置的各终端装置的数据的资源分配区域的一部分作为追加数据区域分配;追加数据生成步骤,生成相当于由所述追加数据区域设定单元分配的所述追加数据区域的追加数据;以及发送步骤,将发往所述多个终端装置的各终端装置的所述数据和所述追加数据发送。
此外,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方法,用于对多个终端装置进行空间复用传输,该无线通信方法包括:空数据区域设定步骤,在对所述多个终端装置的各终端装置分配的用于进行空间复用传输的资源分配区域中,将未分配发往所述多个终端装置的各终端装置的数据的资源分配区域的一部分作为空数据区域分配;空数据区域信号生成步骤,在所述空数据区域中生成发送到发往所述多个终端装置的各终端装置的空数据信号;以及发送步骤,将发往所述多个终端装置的所述数据和所述空数据信号发送。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无线通信装置及无线通信方法,在多用户MIMO传输时,可以抑制发往多个终端装置的空间流间的接收质量的偏向。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基站装置100的结构的图。
图2是用于说明进行MU-MIMO传输时的资源分配状况的图。
图3是表示使用了子带单位的信道估计范围的图。
图4的(a)、(b)是表示一例2流时的导频序列的分配和数据序列的分配的图。
图5是表示一例向PRU的映射的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终端装置200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基站装置100和终端装置200间的处理步骤的图。
图8是表示基站装置100A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9是表示空间流功率控制单元143的发送功率控制例子(1)的示意图。
图10是表示空间流功率控制单元143的发送功率控制例子(2)的示意图。
图11是示意地表示在实施方式1中2用户MU-MIMO时的资源分配状况的图。
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基站装置300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13是示意地表示在实施方式2中2用户MU-MIMO时的资源分配状况的图。
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基站装置500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15是示意地表示实施方式3中包含2用户MU-MIMO时重复码元数据区域的资源分配状况的图。
图16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终端装置600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17是表示MIMO接收处理单元609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18是表示MIMO接收处理单元609A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19是表示终端装置600B的MIMO接收处理单元609B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20是示意地表示2用户MU-MIMO时以LRU的1/N为单位设定了重复码元周期的情况的图。
图21是表示以IEEE802.16m规格草案议论过的下行链路中的帧格式的图。
图22是表示一例对第n号的终端装置MS#n的MU-MIMO分配信息的图。
图23是表示以往的基站装置80及以往的终端装置90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24是表示一例2流发送时的PRU结构的图。
图25是用于说明作为资源配置的方法的集中配置的图。
图26是用于说明作为资源配置的方法的分散配置的图。
图27是表示一例其他用户的调制信息的比特分配的图。
图28表示一例MU-MIMO用户的分配的图。
图29表示另一例MU-MIMO用户的分配的图。
标号说明
100、100A、300、500 基站装置
101 天线
103 接收单元
105 反馈信息提取装置
107 终端装置分配单元
109 资源分配信息提取单元
111、111A 追加数据区域设定单元
113 空数据区域设定单元
115 导频序列分配单元
120、120A 个别控制信号及个别数据信号生成单元
121 追加数据生成单元
122 模式信息/流数信息生成单元
123 资源分配信息生成单元
124 个别ID信息生成单元
125 导频序列信息生成单元
126 空数据区域信号生成单元
131 MCS信息生成单元
133 个别控制信号生成单元
135 编码/调制单元
137 个别导频附加单元
139 预编码控制单元
141 波束形成单元
143 空间流功率控制单元
151 OFDMA帧形成单元
153 IFFT单元
155 发送单元
200、600 终端装置
201 接收天线
203 接收单元
205 控制信息提取单元
207 信道估计单元
209、609、609A、609B MIMO 接收处理单元
211 解码单元
213 预编码权重选择/接收质量估计单元
215 反馈信息生成单元
217 发送单元
219 发送天线
301 资源配置方法检测单元
302 导频信号发送控制单元
320 个别控制信号及个别数据信号生成单元
326 空数据区域信号生成单元
501 资源配置方法检测单元
502 数据发送控制单元
503 重复码元数据区域信号生成单元
520 个别控制信号及个别数据信号生成单元
621、631、641 LRU单位码元数据变换单元
622、632、642 MLD处理单元
623 重复码元区域一致检测单元
624 已知码元存储单元
625 重复码元区域确定单元
636 导频码元数据部分功率测量单元
637 数据区域部分接收功率测量单元
638 接收功率比较单元
639 空数据码元区域确定单元
643 LRU单位硬判定值存储单元
644 重复码元区域一致检测单元
645 似然值更新单元
646 重复码元区域确定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参照图1~图11,说明实施方式1。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基站装置100的结构的图。再有,在图1中,作为一例,表示基站装置100对S台的终端装置200即终端装置MS#1~终端装置MS#S进行多用户MIMO传输时的结构。
图1所示的基站装置100包括:构成基站天线的多个天线101;接收单元103;反馈信息提取装置105;终端装置分配单元107;资源分配信息提取单元109;追加数据区域设定单元111;空数据区域设定单元113;导频序列分配单元115;个别控制信号及个别数据信号生成单元120;OFDMA帧形成单元151;多个IFFT单元153;以及多个发送单元155。再有,后面论述个别控制信号及个别数据信号生成单元120的结构。
基站天线由接收及发送高频信号的多个天线101构成。
接收单元103对来自基站天线的接收信号进行解调及解码处理。
反馈信息提取装置105从接收单元103解码处理过的数据中,提取从终端装置MS#n通知的反馈信息。这里,来自终端装置MS#n的反馈信息包含接收质量信息、期望的预编码权重信息。这里,取n=1~S的值。
终端装置分配单元107基于由反馈信息提取装置105提取出的反馈信息,决定进行多用户MIMO传输的终端装置的组合、对在多用户MIMO传输中使用的终端装置的频率或时间的资源分配、以及对各终端装置的发送格式(调制多级数、纠错码的编码率、预编码权重等),以满足所需的质量。
[MU-MIMO传输时的资源分配]
以下,详细地说明作为本发明的一个特征的、MU-MIMO传输时的资源分配。终端装置分配单元107对进行MU-MIMO传输的多个终端装置MS#1~#S的各终端装置,决定资源分配信息RA#1~#S。这里,作为资源分配信息RA#1~#S,包含以下三个信息。终端装置分配单元107决定这些信息。
作为资源分配信息RA#1~#S之一的信息,终端装置分配单元107基于发送到发往各终端装置MS#1~#S的数据量、以及从终端装置MS#n反馈的接收质量状况,将为了满足所需的质量而使用了必要的MCS的情况下的资源分配大小,决定作为以LRU为基本单位的、其整数倍的大小RASIZE#1~#S。
作为资源分配信息RA#1~#S的一个信息,终端装置分配单元107用LRU的索引决定资源分配的开始位置(RASTART#1~#S)。
作为资源分配信息RA#1~#S的一个信息,终端装置分配单元107决定使用配置方法(RAPLACEMENT)的、分散配置(DRU)或集中配置(CRU)的哪一种配置。再有,配置方法对于进行多用户MIMO传输的所有终端装置MS#1~#S是共同的。
以下,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终端装置分配单元107决定仅使用集中配置(CRU)作为配置方法(RAPLACEMENT)的情况。
资源分配信息提取单元109提取由终端装置分配单元107决定的对进行MU-MIMO传输的终端装置MS#1~#S的资源分配信息RA#1~#S(即,包含RASIZE#1~#S、RASTART#1~#S、RAPLACEMENT(CRU))。
追加数据区域设定单元111在资源分配信息RA#1~#S中包含的RASIZE#1~#S不同的情况下(而且,还包含RASIZE#1~#S相同而RASTART#1~#S不同的情况),从RASTART#1~#S和RASIZE#1~#S信息中,将由对进行MU-MIMO传输的终端装置MS#1~#S分配上所使用的LRU的索引的最小值和最大值构成的区域作为MU-MIMO区域进行检测。即,MU-MIMO区域([开始位置、结束位置])按下式(1)定义。
[ min 1 &le; n &le; S ( RA _ START # n ) , max 1 &le; n &le; S ( RA _ START # n + RA _ SIZE # n ) ] - - - ( 1 )
而且,追加数据区域设定单元111使用对终端装置MS#n(这里n=1~S)的资源分配区域[RASTART#n、RASTART#n+RASIZE#n]在MU-MIMO区域中未充满的资源区域(以下,称为空资源区域RAUNFILLED#n)的一部分资源,设定包含追加数据并可进行发送的追加数据区域。
这里,追加数据区域的设定是,将空资源区域RAUNFILLED#n中包含的LRU数乘以比1小的特定的系数(例如,1/2、1/3、2/3等),通过对乘法运算结果的进位、舍位或四舍五入等,基于取整数值后的值LRUADD#n进行。
再有,也可以对LRUADD#n设置上限值,在LRUADD#n超过上限值的情况下,进行以上限值调换LRUADD#n的设定。由此,在空资源区域RAUNFILLED#n大的情况下,通过在追加数据区域中设定上限值,可以防止发往MS#n的空间流的质量过度。
根据以上,基于追加数据区域设定单元111决定的LRUADD#n,在MS#n的资源分配区域[RASTART#n、RASTART#n+RASIZE#n]上连续的区域中不超过MU-MIMO区域的范围内设定追加数据区域。
这里,根据终端装置MS#n的资源分配区域和MU-MIMO区域之间的位置关系,有以下三种模式(1)~(3)而选择一种模式(pattern)进行追加数据区域的设定。
作为追加数据区域的设定模式(1),在终端装置MS#n的资源分配区域的结束位置与MU-MIMO区域的结束位置一致的情况下,在[RASTART#n-LRUADD#n,RASTART#n-1]上连续的区域中不超过MU-MIMO区域的范围内设定追加数据区域。
作为追加数据区域的设定模式(2),在终端装置MS#n的资源分配区域的开始位置与MU-MIMO区域的开始位置一致的情况下,在[RASTART#n+RASIZE#n+1,ASTART#n+RASIZE#n+LRUADD#n]上连续的区域中不超过MU-MIMO区域的范围内设定追加数据区域。
作为追加数据区域的设定模式(3),在终端装置MS#n的资源分配区域的开始位置及结束位置与MU-MIMO区域的开始位置及结束位置不一致的情况下,在[RASTART#n-A,RASTART#n-1]和[RASTART#n+RASIZE#n+1,ASTART#n+RASIZE#n+B]上连续的区域中不超过MU-MIMO区域的范围内设定追加数据区域。这里,A、B进行分配设定,以使A+B=LRUADD#n。
然后,追加数据区域设定单元111将以上述任何一个的设定模式设定的追加数据区域设定信息、在对终端装置MS#n的资源分配区域[RASTART#n,RASTART#n+RASIZE#n]中包含了追加数据区域的区域信息、以及配置信息RAPLACEMENT(CRU),输出到追加数据生成单元121、资源分配信息生成单元123和空数据区域设定单元113。
再有,对最终决定的、在资源分配区域[RASTART#n,RASTART#n+RASIZE#n]中包含了追加数据区域的区域,追加数据本身,从该区域的开始位置起使用超过RASIZE#n的区域从基站装置100向终端装置200发送(细节在追加数据生成单元121的动作说明时论述)。
下面,参照图2,具体地说明对四个终端装置MS#1~#4进行MU-MIMO传输时的、追加数据区域设定单元111的动作。图2是用于说明MU-MIMO传输时的资源分配状况的图。图2的纵轴表示空间流的索引,图2的横轴表示LRU单位的资源索引(LRU索引表现)。此外,在图中,不包含斜线的块表示由终端装置分配单元107分配的资源分配区域,包含斜线的块表示追加数据区域,在MU-MIMO区域中,以箭头表示的无块区域(不包含在资源分配区域及追加数据区域中的区域)表示空数据区域。
在图2中,MU-MIMO区域为[1,8](LRU索引表现),成为LRUADD#n=(1/2)RAUNFILLED#n的情况下的追加数据区域的设定例子。
<终端装置MS#2、MS#4>
此外,如图2所示,终端装置MS#2、MS#4的资源分配区域的结束位置与MU-MIM O区域[1,8]的结束位置#8一致。因此,追加数据区域设定单元111以追加数据区域的设定模式(1)设定追加数据区域。
<终端装置MS#3>
而且,如图2所示,终端装置MS#3的资源分配区域的开始位置及结束位置与MU-MIMO区域[1,8]的开始位置#1及结束位置#8不一致。因此,追加数据区域设定单元111以追加数据区域的设定模式(3)设定追加数据区域。
再有,在以规定数的频率方向上连续的PRU构成的子带为单位进行集中配置(CRU)的情况下,追加数据区域设定单元111中的追加数据区域的设定,以空数据区域为子带单位的整数倍的区域进行设定。这是基于以下理由。
在进行子带单位的集中配置(CRU)的情况下,一般采用在终端装置MS#n中的信道估计时,通过进行使用了在子带内邻接的PRU间的导频码元的信道估计的插补处理(平均化处理),提高信道估计精度的方法。图3表示以在频率方向上连续的四个PRU#k、#k+1、#k+2、及#k+3构成的子带为单位的情况下的信道估计范围。在图3中,通过对PRU#k及#k+1使用信道估计范围(1)、对PRU#k+2及#k+3使用信道估计范围(2)来进行信道估计,可以使用邻接PRU中包含的导频码元进行信道估计,可以降低信道估计的误差。
在进行图3所示的子带单位的集中配置(CRU)的情况下,若进行空数据区域成为未满足子带单位的整数倍的区域的追加数据区域的设定,则构成包含数据区域(资源分配区域或追加数据区域)和空数据区域的子带。在数据区域中,如通常那样,发送导频码元,但在后述的空数据区域信号生成单元126中,在空数据区域中,由于生成将导频码元作为空导频信号发送(以发送功率为0进行发送)的信号,所以在跨越数据区域和空数据区域的PRU间进行信道插补处理时,在那些区域中的导频码元的发送方法不同,因而信道估计的误差增大。
但是,如上所述,追加数据区域设定单元111通过设定追加数据区域,以使空数据区域包含子带单位的整数倍的区域,从而在终端装置MS#n中的信道估计时,在跨越数据区域和空数据区域的PRU间不进行信道插补处理,可以防止信道估计的劣化的影响。再有,在如图2的MS#3那样,空数据区域在MU-MIMO区域中非连续且有多个的情况下,对各个空数据区域设定追加数据区域,以使其成为子带单位的整数倍的区域。
空数据区域设定单元113基于来自追加数据区域设定单元111的、在对终端装置MS#n(这里n=1~S)的资源分配区域[RASTART#n,RASTART#n+RASIZE#n]中包含了追加数据区域的区域信息,设定在MU-MIMO区域中未充满的资源区域(以下,称为空数据区域RANULL#n)。再有,与追加数据区域设定单元111同样,使用来自资源分配信息提取单元109的信息检测MU-MIMO区域。
导频序列分配单元115决定对在进行MU-MIMO传输的所有终端装置MS#1~#S的空间流中包含发送的导频序列的分配,换句话说,决定导频序列的号PSI(Pilot Stream Index;导频信号流索引)。这里,S表示空间复用数(空间复用用户数)。其中,在空间复用数S的情况下,使用S以下的自然数的导频序列号(PSI≤S)。
图4的(a)、(b)是表示一例在由多个OFDM码元构成的副载波上映射了2流时的导频序列的分配和数据序列的分配的图。
图4的(a)中,“1”所示的码元是PSI=1的情况下的导频码元,无任何记载的四边形的框是分配与PSI=1的导频序列同时发送的空间流的数据码元的区域。图4的(b)中,“2”所示的码元是PSI=2情况下的导频码元,无任何记载的四边形的框是分配与PSI=2导频序列同时发送的空间流的数据码元的区域。此外,图4的(a)、图4的(b)中,以‘x’所示的码元是空码元,是未分配导频信号也未分配数据的时间-频率资源。
不同的PSI具有相互正交关系(时间、频率、码的任何一个或它们的组合)的性质。在图4中PSI=1及PSI=2以时间-频率上的资源相互正交。
下面,参照图1,说明有关构成本实施方式1的基站装置100的一部分的个别控制信号及个别数据信号生成单元120。个别控制信号及个别数据信号生成单元120由多个个别控制信号及个别数据信号生成单元#1~#S构成。
而且,个别控制信号及个别数据信号生成单元#1~#S的各个个别控制信号及个别数据信号生成单元包括:追加数据生成单元121;模式信息/流数信息生成单元122;资源分配信息生成单元123;个别ID信息生成单元124;导频序列信息生成单元125;空数据区域信号生成单元126;MCS信息生成单元131;个别控制信号生成单元133;编码/调制单元135;个别导频附加单元137;预编码控制单元139;以及波束形成单元141。
个别控制信号及个别数据信号生成单元#n基于对终端装置MS#n的、从终端装置分配单元107输出的终端个别的空数据区域设定信息、从追加数据区域设定单元113输出的个别的空数据区域设定信息,生成个别控制信号及个别数据信号。这里,n=1~S。
<关联到个别控制信号生成的结构和其动作>
下面,对于在个别控制信号及个别数据信号生成单元#n的结构中,与个别控制信号生成相关联的结构和其动作,进行以下说明。
模式信息/流数信息生成单元122,提取由终端装置分配单元107分配的对终端装置MS#n的、有无多用户MIMO传输的信息、以及在进行多用户MIMO传输时跨越多用户MIMO的总的空间复用数的信息,基于规定的格式生成模式信息/流数信息。
个别ID信息生成单元124提取由终端装置分配单元107分配的对终端装置MS#n的个别ID信息,基于规定的格式生成个别ID信息。
导频序列信息生成单元125从导频序列分配单元115提取对终端装置MS#n的导频序列分配信息,基于规定的格式生成导频序列信息。
MCS信息生成单元131提取与由终端装置分配单元107分配的对终端装置MS#n的调制级数及纠错码的编码率(以下为MCS(Modulation and CodingScheme;调制和编码方式))有关的信息,基于规定的格式生成MCS信息。
个别控制信号生成单元133基于模式信息/流数信息生成单元122、资源分配信息生成单元123、个别ID信息生成单元124、导频序列信息生成单元125、以及MCS信息生成单元131的输出,基于规定的格式生成个别控制信息,进行规定的检错码处理及检错码(CRC码)附加处理,进行规定的调制处理并形成个别控制信号。
资源分配信息生成单元123基于追加数据区域设定单元111的输出,提取分配的对终端装置MS#n的资源分配信息,基于规定的格式生成分配信息。即,在追加数据区域设定单元111未设定追加数据区域的情况下,生成资源分配信息RA#n(即包含RASIZE#n,RASTART#n,RAPLACEMENT(CRU))。
这里,在追加数据区域设定单元111设定了追加数据区域的情况下,在资源分配信息生成单元123生成的资源分配信息中,包含大小信息即RASIZE#n+LRUADD#n、开始位置信息、以及配置信息RAPLACEMENT(CRU)。
资源分配信息生成单元123生成的资源分配信息之一的开始位置信息,是以下三种模式(1)~(3)的其中一个模式。
作为开始位置信息的模式(1),在终端装置MS#n的资源分配区域的结束位置与MU-MIMO区域的结束位置一致的情况下,开始位置信息为RASTART#n-LRUADD#n。
作为开始位置信息的模式(2),在终端装置MS#n的资源分配区域的开始位置与MU-MIMO区域的开始位置一致的情况下,开始位置信息为RASTART#n+RASIZE#n+1。
作为开始位置信息的模式(3),在终端装置MS#n的资源分配区域的开始位置及结束位置与MU-MIMO区域的开始位置及结束位置不一致的情况下,开始位置信息为RASTART#n-A。
<与个别数据信号生成关联的结构和其动作>
下面,对于在个别控制信号及个别数据信号生成单元#n的结构中,与个别数据信号生成关联的结构和其动作,进行以下说明。
编码/调制单元135对由终端装置分配单元107分配的发往终端装置MS#n的数据(个别数据),根据从MCS信息生成单元131基于MCS信息的编码率和调制级数,生成进行编码处理及调制处理的发往终端装置MS#n的码元数据。
追加数据生成单元121基于来自追加数据区域设定单元111的对终端装置MS#n的追加数据区域信息LRU—ADD#n,由追加的奇偶比特或重复比特生成比特数据,根据基于来自MCS信息生成单元的MCS信息的调制方式,生成进行调制处理的发往终端装置MS#n的追加数据码元数据。
这里,作为追加数据生成单元121中的追加数据的生成方法,以使用特播(Turbo)码等的删截(Punctured)编码的情况作为例子,以下进行说明。
编码/调制单元135中的纠错编码处理过的特播码等的删截(Punctured)编码数据,一旦以编码器的主编码率(master code rate)(编码率1/2或1/3)被编码,则被临时保存在循环缓冲器中。这里,在循环缓冲器中,保存由系统比特(systemic bit)和奇偶比特构成的编码过的比特数据,以系统比特、奇偶比特的顺序被存储。
在编码/调制单元135中,从循环缓冲器中保存的编码比特数据中,读出系统比特及奇偶比特,以变为由MCS信息生成单元131指示的编码率。
这种情况下,追加数据生成单元121中的追加数据的生成,从由编码/调制单元135读出的奇偶比特的最终位置起,读出后续的奇偶比特。读出的比特数是,读出将以追加数据区域信息LRUADD#n表示的数据码元数D与由MCS信息生成单元131指示的调制方式的每调制码元的比特数为J比特进行乘法运算所得的值(J×D)部分的比特。这里,在读出位置为循环缓冲器的终端位置的情况下,返回到循环缓冲器的开头位置,从系统比特起再次读出。
追加数据生成单元121对以上述方法获得的追加比特,使用与编码/调制单元135中的调制方式相同的调制方式,生成调制码元。通过以上,可以生成由使用追加数据区域信息LRUADD#n发送的码元数据。
个别导频附加单元137基于导频序列信息生成单元125的信息,在终端装置MS#n的编码/调制单元135、追加数据生成单元121的输出即码元数据上附加个别导频信号。
这里,以编码/调制单元135的输出码元数据、追加数据生成单元121的输出码元数据的顺序排列码元数据,成为单输出。由此,即使存在追加数据码元的情况下,在终端装置中,也可以无附加控制信息地进行接收处理。这是因为在追加数据生成单元121中,编码/调制单元135的输出码元数据、追加数据生成单元121的输出码元数据是由循环缓冲器上连续的比特数据生成的码元数据。
导频序列使用以OFDM副载波为单位的时分复用、频分复用或码分复用,使用在序列间正交的已知的信号。由此,在终端装置中,可以抑制空间流间的干扰,从而可以提高使用了个别导频信号的MIMO传播信道的信道估计精度。
空数据区域信号生成单元126基于对终端装置MS#n(这里,n=1~S)的空数据区域RANULL#n的信息,生成空数据区域的信号。即,空数据区域信号生成单元126生成发往终端装置MS#n的空间流#n的空数据区域RANULL#n中包含的LRU的码元数据是发送功率为0的空数据的信号。此外,空数据区域信号生成单元126生成空数据区域中包含的个别导频码元是其发送功率为0的空导频信号的信号。
预编码控制单元139提取由终端装置分配单元107分配的对终端装置MS#n的预编码权重信息,基于预编码信息,控制后续的波束形成单元141中的预编码权重Vt。
波束形成单元141基于预编码控制单元139的控制,对从个别导频附加单元137输出的、在发往终端装置MS#n的码元数据上附加了个别导频信号的信号xs,乘以预编码权重Vt,输出发送天线数(Nt)的数据wjxs。这里,在发送天线数为Nt的情况下,发送权重向量Vt具有Nt个向量元素wj,以Nt维的列向量表现。这里j=1、…、Nt。
OFDMA帧形成单元151基于从资源分配信息生成单元123输出的资源分配信息,将从波束形成单元141输出的发往天线数(Nt)的终端装置MS#n的个别数据信号及发往终端装置MS#n的个别控制信号,映射到规定的OFDMA帧内的副载波(物理资源单位(resource unit)PRU)上,并输出到IFFT单元153。
这里,向个别数据信号的物理资源单位PRU的映射是,根据在使用LRU索引表示的对发往终端装置MS#n的个别数据的资源分配区域[RASTART#n,RASTART#n+RASIZE#n]中包含了追加数据区域的区域信息以及配置信息(CRU)映射到PRU上。这里,图5表示一例向PRU的映射。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配置信息仅处理集中配置(CRU),所以如图5所示,OFDMA帧形成单元151在LRU#1~LRU#4各自的副载波上分别映射LRU#1~LRU#4。即,OFDMA帧形成单元151在一个PRU内的副载波上映射一个LRU。
这里,来自波束形成单元141的输出,是在LRU数据上附加了个别导频信号的码元信息,包含在PRU中包含的导频码元及数据码元。而且,在PRU中的数据码元配置部分及导频信号配置上以规定的顺序分配。
而且,OFDMA帧形成单元151将从空数据区域信号生成单元126输出的空码元数据,基于从空数据区域设定单元113输出的空数据区域信息所指示的LRU索引信息,映射到PRU中。
再有,个别控制信号不形成波束地被发送,但此时通过适用CDD、STBC、SFBC这类的发送分集技术,也可实现接收质量的改善。
IFFT单元153对Nt个的OFDMA帧形成单元151的输出分别进行IFFT处理,附加规定的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或保护间隔)并输出。
发送单元155将来自IFFT单元153的基带信号变换为载波频带的高频信号,从基站天线输出。
下面,参照图6,说明实施方式1的终端装置200的结构。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终端装置200的结构的方框图。图6所示的终端装置200包括:多个接收天线201;多个接收单元203;控制信息提取单元205;信道估计单元207;MIMO接收处理单元209;解码单元211;预编码权重选择/接收质量估计单元213;反馈信息生成单元215;发送单元217;以及发送天线219。
多个接收天线201从基站装置100接收高频信号。
多个接收单元203将各接收天线201接收到的高频信号变换为基带信号。各接收单元203处理过的信号被输出到控制信息提取单元205、信道估计单元207、以及MIMO接收处理单元。
控制信息提取单元205在从基站装置100通知的个别控制信号中,检测包含本站的终端装置中的个别ID信息的、发往本站的个别控制信号。然后,终端装置200的控制信息提取单元205提取发往本站的个别控制信号中包含的控制信息即资源分配信息、MCS信息、以及模式信息。而且,控制信息提取单元205在提取出的模式信息表示进行多用户MIMO传输的模式的情况下,提取流数信息和导频序列信息。
信道估计单元207提取从基站装置100与控制信息信号等同时定期地发送的公共导频信号,计算信道估计值。
此外,在多用户MIMO传输时,信道估计单元207基于多用户MIMO传输时个别控制信息中包含的、空间流信息Mt及资源分配信息,提取以在分配了空间流的资源中包含的空间流数(Mt)的PSI分配的个别导频信号,进行MIMO传播信道的信道估计。
这里,信道估计单元207,在空间流数为Mt的情况下,提取在Mt个的空间流中分别包含的、以从PSI=1起至Mt分配的个别导频信号,进行信道估计。在接收天线数为Mr个的情况下,表示MIMO传播信道的信道矩阵H包含Mr行Mt列的元素h(n,m)。其中,n=1、…、Mr,m=1、…、Mt,h(n,m)表示在以第n号的接收天线接收到第m号的空间流(即,包含PSI=m的导频序列的空间流)的情况下的信道估计值。
MIMO接收处理单元209,在控制信息提取单元205提取的控制信息中,包含发送到发往终端装置MS#n的进行多用户MIMO传输的个别控制信号的情况下,基于个别控制信号中包含的控制信息及来自信道估计单元207的信道估计结果H,对多用户MIMO传输的空间流进行MIMO接收处理。在MIMO接收处理中,基于信道估计结果H、对发往本站的空间流的导频序列信息PSI、MCS信息中包含的调制信息,进行使用了ZF(迫零(zero forcing))这类的信道矩阵的逆矩阵的线性接收处理。
解码单元211基于MIMO接收处理单元209的输出,进行解码处理。
预编码权重选择/接收质量估计单元213基于由信道估计单元207算出的信道估计值,从几个预编码权重的候选中,选择接收质量最好的预编码权重。而且,预编码权重选择/接收质量估计单元213估计在选择出的预编码权重下的接收质量。然后,预编码权重选择/接收质量估计单元213将选择出的预编码权重信息及接收质量的估计结果输出到反馈信息生成单元215。
反馈信息生成单元215生成规定格式的数据序列,以便将预编码权重选择/接收质量估计单元213的输出作为反馈信息报告给基站装置100。
发送单元217进行由反馈信息生成单元215生成的数据序列的发送处理,以便作为反馈信息报告给基站装置100。
再有,在本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200中,接收天线201和发送天线219作为不同的天线来处理,但也可以是共享同一天线的结构。此外,也可以是包括多个发送天线219及发送单元217,进行方向性发送的结构。
下面,参照图7,说明实施方式1的基站装置100和终端装置200间的处理步骤。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基站装置100和终端装置200间的处理步骤的图。
在步骤S1,基站装置100将未乘以预编码权重的导频信号(公共导频信号)与控制信息信号等一起定期发送。
在步骤S2,终端装置200,在信道估计单元207中提取公共导频信号,计算信道估计值。
在步骤S3,终端装置200,基于由预编码权重选择/接收质量估计单元213估计出的信道估计值,从几个预编码权重的候选中,选择接收质量最好的预编码权重,并且估计那时的接收质量。
在步骤S4,终端装置200,在反馈信息生成单元215中生成规定格式的数据序列,以便将预编码权重选择/接收质量估计单元213的输出作为反馈信息报告给基站装置100。
在步骤S4A,终端装置200,在发送单元217中,将基带信号变换为高频信号,从发送天线219输出。
在步骤S5,基站装置100,在终端装置分配单元107中,进行多用户MIMO传输的终端装置200的分配。然后,在步骤S5A,基站装置100将通知进行多用户MIMO传输的终端装置200的分配信息的个别控制信息,发送到终端装置200。
在步骤S6,终端装置200,在控制信息提取单元205中,在从基站装置100通知的个别控制信号中,检测发往本站的个别控制信号。然后,提取在发往本站的个别控制信号中包含的控制信息,即资源分配信息、MCS信息、以及模式信息。在提取出的模式信息表示进行多用户MIMO传输的情况下,还提取流数信息和导频序列信息。
在步骤S7,基站装置100生成发送天线数(Nt)部分的个别数据信号及个别导频信号。
在步骤S7A,基站装置100对终端装置200发送个别控制信号,然后发送个别数据信号。
这里,终端装置200使用由控制信息提取单元205提取出的发往本站的个别控制,进行步骤S8、步骤S9的处理。
在步骤S8,终端装置200,由信道估计单元207进行MIMO传播信道的信道估计。
在步骤S9,终端装置200,由解码单元211使用在对发往本站的空间流的MCS信息中包含的纠错码的编码率信息和MIMO接收处理单元209的输出,进行在步骤S7A中从基站装置100接收到的个别数据信号的纠错解码处理。
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基站装置100的终端装置分配单元107中,通过将分配资源大小不一致的终端装置200作为MU-MIMO传输时的同时复用用户来分配,可以降低调度的附加,提高MU-MIMO分配的灵活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基站装置100通过对在MU-MIMO区域中未充满部分的一部分,发送追加的奇偶比特(或重复比特),可以改善分配资源小的用户的接收质量。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基站装置100通过对在MU-MIMO区域中未充满部分的一部分使用空数据区域,可以降低空间复用流间的同一信道干扰。由此,也可以改善分配资源小的用户以外的用户的接收质量。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基站装置100通过使空数据区域的导频信号为空导频信号,在终端装置200中可以生成反映了在空数据区域中减少空间流数的情况的接收权重,其结果,可以提高接收分集效应,可进行显著的接收质量的改善。
从上述本实施方式的效果,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抑制进行MU-MIMO的空间流间的接收质量的偏向,提高空间流的整体质量。
[基站装置100的变形例]
这里,实施方式1的基站装置100,表示使用集中配置(CRU)作为资源配置方法的情况下的结构,通过使用追加数据区域和空数据区域,整体地改善在资源大小不同的终端装置间的空间流的接收质量,但不限于该结构。在实施方式1的基站装置100的变形例1的基站装置100A中,在资源配置为集中配置(CRU)的情况下,通过改变每流的发送功率,可以改善进行MU-MIMO传输的流整体的接收质量。
以下,参照图8,说明基站装置100A的结构。图8是表示基站装置100A的结构的方框图。图8所示的基站装置100A包括:构成基站天线的多个天线101;接收单元103;反馈信息提取单元105;终端装置分配单元107;资源分配信息提取单元109;追加数据区域设定单元111;导频序列分配单元115;个别控制信号及个别数据信号生成单元120A;OFDMA帧形成单元151;多个IFFT单元153;以及多个发送单元155。
此外,构成个别控制信号及个别数据信号生成单元120A的个别控制信号及个别数据信号生成单元#1~#S各自包括:追加数据生成单元121;模式信息/流数信息生成单元122;资源分配信息生成单元123;个别ID信息生成单元124;导频序列信息生成单元125;空间流功率控制单元143;MCS信息生成单元131;个别控制信号生成单元133;编码/调制单元135;个别导频附加单元137;预编码控制单元139;以及波束形成单元141。
图8所示的基站装置100A与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1的基站装置100的不同方面是,设置了追加数据区域设定单元111A取代追加数据区域设定单元111,在个别控制信号及个别数据信号生成单元120A中设置了空间流功率控制单元143,取代空数据区域设定单元113和空数据区域信号生成单元126,除此以外的结构是共同的,对于共同的结构附加相同参考标号,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基站装置100A通过空间流发送功率控制单元143使空间流间的发送功率可变来取代使用空数据区域,从而可以整体地改善流大小不同的终端装置间的空间流的接收质量。
以下,说明与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1的基站装置100不同的基站装置100A的结构。
追加数据区域设定单元111A,在资源分配信息RA#1~#S中包含的RASIZE#1~#S不同的情况下(而且,还包含即使RASIZE#1~#S相同,但RASTART#1~#S不同的情况),从RASTART#1~#S和RASIZE#1~#S信息,将由对进行MU-MIMO传输的终端装置MS#1~#S分配上所使用的由LRU的索引的最小值和最大值构成的区域作为MU-MIMO区域进行检测。即,MU-MIMO区域按下式(2)定义。
[ min 1 &le; n &le; S ( RA _ START # n ) , max 1 &le; n &le; S ( RA _ START # n + RA _ SIZE # n ) ] - - - ( 2 )
而且,追加数据区域设定单元111A使用对终端装置MS#n(这里n=1~S)的资源分配区域[RASTART#n、RASTART#n+RASIZE#n]在MU-MIMO区域中未充满的资源区域(以下,称为空资源区域RAUNFILLED#n)的所有资源,设定将追加数据发送的追加数据区域。
而且,追加数据区域设定单元将上述那样设定的追加数据区域信息、在对终端装置MS#n的资源分配区域[RASTART#n,RASTART#n+RASIZE#n]中包含了追加数据区域的区域信息、还有配置信息RAPLACEMENT(CRU),输出到追加数据生成单元121、资源分配信息生成单元123、以及空间流功率控制单元143。
空间流功率控制单元143基于追加数据区域的设定状况,控制空间流的发送功率。即,对于资源大小比MU-MIMO区域小的终端装置的空间流,由于追加数据区域被设定,所以在估计了该追加数据造成的接收质量的提高后,进行使该发送功率减小的控制。另一方面,空间流功率控制单元143对于资源大小与MU-MIMO区域相同或大致相等的终端装置的空间流,进行将发送功率提高的控制。
参照图9、图10,说明空间流功率控制单元143的MU-MIMO区域整体的发送功率控制例子。图9是示意地表示空间流功率控制单元143的发送功率控制例子(1)的图,图10是示意地表示空间流功率控制单元143的发送功率控制例子(2)的图。图9、图10的纵轴表示空间流的索引,图9、图10的横轴表示LRU单位的资源索引(LRU索引表现)。
此外,图中斜线的块表示追加数据区域。此外,在图9、图10的纵轴的右边所示的双箭头的范围内,示意地表示分别对空间流的索引#1、#2的发送功率的大小P#1、P#2。即,表示图9、图10的纵轴的右边所示的双箭头的范围越大的空间流,其发送功率越大。
如图8所示,空间流功率控制单元143对于资源大小与MU-MIMO区域大致相等的终端装置MS#1的空间流,进行将发送功率P#1提高的控制。
此外,如图9所示,对于资源大小比MU-MIMO区域小的终端装置MS#2的空间流,被设定追加数据区域,所以在估计出该追加数据造成接收质量的提高的基础上,对于包含追加数据区域的LRU,减小其发送功率,设定发送功率P#2。
如图8、图9所示,通过以LRU为单位进行MU-MIMO区域整体的发送功率控制,使个别导频信号和个别数据的发送功率相同,或一边保持预先规定的规定的功率比一边进行控制,从而不追加控制信号而能够进行数据的解调。
以上,在实施方式1的基站装置100A中,(1)通过资源大小较小的用户流使用追加数据区域,并且降低其发送功率,(2)对其他用户的流,通过增加分配该降低部分的发送功率,可以提高接收质量。
(实施方式2)
这里,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了基站装置100的终端装置分配单元107决定仅使用集中配置(CRU)作为配置方法(RAPLACEMENT)时的情况,但在实施方式1中,还使用分散配置(DRU)作为配置方法(RAPLACEMENT)时,空数据区域的LRU被分散配置在多个PRU中。因此,在使空数据区域中的导频信号为空导频信号时,有在PRU内包含空数据区域以外的数据,在将数据解调时的信道估计精度劣化的情况。
图11中,表示在将LRU#4作为了空数据区域的情况下,分散在多个PRU#1~#4中作为PRU的状况。如图11所示,空数据区域的LRU#4,通过副载波交织(或音调删截(tone permutation)),分散在多个PRU#1~#4中作为PRU。导频信号被用于空数据区域以外的数据解调,所以需要使空数据区域中的导频信号通常那样发送。但是,在使用CRU的情况下,通过将空数据区域中的导频信号成为空导频信号,不仅降低空间复用流间的同一信道干扰,而且可以获得提高接收分集效应下的显著的接收质量的改善效果。
为了防止在实施方式1中使用分散配置(DRU)作为配置方法(RAPLACEMENT)的情况下的信道估计精度的劣化,在实施方式2的基站装置300中,除了实施方式1的基站装置100的结构,新包括:从资源分配信息中检测资源配置为分散配置还是集中配置的资源配置方法检测单元301;基于资源配置方法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进行使空数据区域信号设定单元113中的导频信号,成为空导频信号还是成为通常的导频信号发送的导频信号发送方法的控制的导频信号发送控制单元302。
图12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300的结构。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基站装置300的结构的方框图。图12所示的基站装置300包括:构成基站天线的多个天线101;接收单元103;反馈信息提取装置105;终端装置分配单元107;资源分配信息提取单元109;追加数据区域设定单元111;空数据区域设定单元113;资源配置方法检测单元301;导频信号发送控制单元302;个别控制信号及个别数据信号生成单元320;OFDMA帧形成单元151;多个IFFT单元153;以及多个发送单元155。
图12所示的基站装置300与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1的基站装置100不同的方面是,新设置了资源配置方法检测单元301及导频信号发送控制单元302,以及设置了个别控制信号及个别数据信号生成单元320,取代个别控制信号及个别数据信号生成单元120。再有,对与实施方式1共同的结构附加相同参考标号,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此外,图12所示的个别控制信号及个别数据信号生成单元320与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1的个别控制信号及个别数据信号生成单元120不同的方面是,取代空数据区域信号生成单元126设置了其动作与空数据区域信号生成单元126不同的空数据区域信号生成单元326。再有,对与实施方式1共同的结构附加相同参考标号,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资源配置方法检测单元301从由资源分配信息提取单元109提取出的资源分配信息RA#1~#S(即,包含RASIZE#1~#S,RASTART#1~#S,RAPLACEMENT(CRU/DRU))中,仅再提取RAPLACEMENT(CRU/DRU),检测资源配置为分散配置(DRU)及集中配置(CRU)中的哪一个的资源配置。
导频信号发送控制单元302基于资源配置方法检测单元301的资源配置的检测结果,进行使空数据区域信号生成单元326中的导频信号成为空导频信号还是成为通常的导频信号发送的导频信号发送方法的控制。
即,在由资源配置方法检测单元301检测出资源配置为集中配置(CRU)的情况下,导频信号发送控制单元302进行使空数据区域信号生成单元326中的导频信号成为空导频信号的导频信号发送方法的控制。空导频信号是使导频信号的发送功率为0的导频信号。换句话说,基站装置300在资源配置为集中配置(CRU)的情况下,不发送空数据区域中的导频信号。
此外,在由资源配置方法检测单元301检测出资源配置为分散配置(DRU)的情况下,导频信号发送控制单元302进行使空数据区域信号生成单元326中的导频信号成为通常的导频信号发送的导频信号发送方法的控制。换句话说,基站装置300在资源配置为分散配置(DRU)的情况下,在空数据区域中发送通常的导频信号。
空数据区域信号生成单元326基于对终端装置MS#n(n=1~S)的空数据区域RANULL#n的信息,生成空数据区域的信号。即,空数据区域信号生成单元326将在发往终端装置MS#n的空间流#n的空数据区域RANULL#n部分中包含的LRU的码元数据,作为发送功率为0的空数据的信号生成。此外,空数据区域信号生成单元326将空数据区域中包含的个别导频码元,基于导频信号发送控制单元302的控制信息,作为导频信号生成。
通过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基站装置300可以基于资源配置方法,控制空数据区域中的导频信号发送方法。因此,可以抑制终端装置中的信道估计精度的劣化造成的接收特性的劣化。而且,通过使用追加数据区域而提高该空间流的质量,此外,通过使用空数据区域而降低对发往用户的空间流的给定干扰,所以可以提高终端装置中的所有进行MU-MIMO传输的空间复用流的接收质量。
(实施方式3)
在实施方式2中,作为资源配置方法,说明了使用集中配置(CRU)和分散配置(DRU)的情况。但是,为了提高MIMO接收质量,对适用了MLD接收方式的终端装置,在适用实施方式2的基站装置300的情况下,产生以下的课题。
基站装置300在资源配置为分散配置(DRU)的情况下,在空数据区域中,不发送数据而仅发送导频信号。这里,空数据区域中包含发往本站的数据的终端装置进行包含了空数据区域的MLD接收。该情况下,空数据区域的导频信号不是空导频信号而以通常那样的发送功率发送,而被发送的数据是空数据,所以进行MLD接收的终端装置在进行MLD接收处理时,生成弄错的接收复本,接收特性极大地劣化。图13示意地表示2用户MU-MIMO时的资源分配状况。图13的纵轴表示空间流的索引,图13的横轴表示LRU单位的资源索引(LRU索引表现)。此外,图中斜线的块表示追加数据区域,在MU-MIMO区域中,以箭头指示的无块的区域表示空数据区域。此外,假设终端装置MS#1是MLD接收对应的终端装置。
在图13所示的资源分配状况中,在资源配置为分散配置(DRU)的情况下,终端装置MS#2的空数据区域的导频信号不是空导频信号而以通常那样的发送功率被发送,但被发送的数据是空数据,所以进行MLD接收的终端装置MS#1在MLD接收处理时,生成弄错的接收复本并弄错MLD接收时的复本生成。因此,接收特性极大地劣化。另一方面,在集中配置(CRU)的情况下,在终端装置MS#2的空数据区域中,由于空导频信号与空数据一起发送,所以即使终端装置MS#1进行MLD接收也无特性的劣化,相反地,由于复本候选点被削减,MLD接收的特性得到改善。
在本实施方式3中,说明对进行MLD接收的终端装置中的MLD接收特性的劣化进行抑制的、基站装置500的结构及终端装置600的结构。
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基站装置500的结构的方框图。图14所示的基站装置500包括:构成基站天线的多个天线101;接收单元103;反馈信息提取装置105;终端装置分配单元107;资源分配信息提取单元109;追加数据区域设定单元111;空数据区域设定单元113;资源配置方法检测单元501;数据发送控制单元502;重复码元数据区域信号生成单元503;个别控制信号及个别数据信号生成单元520;OFDMA帧形成单元151;多个IFFT单元153;以及多个发送单元155。
图14所示的基站装置500与图12所示的基站装置300的不同方面是,除了实施方式2的基站装置300的结构,新设置了重复码元数据区域信号生成单元503,取代导频信号发送控制单元302而设置了数据发送控制单元502,以及取代资源配置方法检测单元301而设置了资源配置方法检测单元501。这些方面以外与第2实施方式同样,在图14中,对与图12共同的结构要素上附加相同参考标号。
重复码元数据区域信号生成单元503基于对终端装置MS#n(这里n=1~S)的空数据区域RANULL的信息,生成已知的重复码元数据区域的信号。即,重复码元数据区域信号生成单元503,生成在发往终端装置MS#n的空间流#n的空数据区域RANULL#n部分中包含的码元数据是以LRU为单位与追加数据区域使用了同一调制方式的码元数据的信号。
此外,重复码元数据区域信号生成单元503,生成重复码元数据区域中包含的个别导频码元是通常的导频信号。图15中示意地表示2用户MU-MIMO时包含重复码元数据区域的资源分配状况。图15的纵轴表示空间流的索引,图15的横轴表示LRU单位的资源索引(LRU索引表现)。此外,图中斜线的块表示追加数据区域,在MU-MIMO区域中,以箭头指示的无块的区域表示空数据区域。此外,假设终端装置MS#1是MLD接收对应的终端装置。
如图15所示,在发往终端装置MS#2的空间流中,在已知的重复码元数据区域中,以LRU为单位生成与追加数据区域使用了同一调制方式的码元数据的信号。
数据发送控制单元502,通过开关304,基于资源配置方法检测单元301的检测结果,形成将空数据区域信号生成单元326的输出和重复码元数据区域信号生成单元503的输出切换并输入到波束形成单元的结构。即,数据发送控制单元502基于资源配置方法检测单元301的检测结果,进行使空数据区域信号生成单元326中的导频信号为空导频信号还是进行通常的导频信号发送的导频信号发送方法的控制。
在资源配置为集中配置(CRU)的情况下,数据发送控制单元502进行将空数据区域信号生成单元326的输出输入到个别控制信号及个别数据信号生成单元520的控制。另一方面,在资源配置为分散配置(DRU)的情况下,数据发送控制单元502进行将重复码元数据区域信号生成单元503的输出输入到个别控制信号及个别数据信号生成单元520的控制。
接着,参照图16,说明实施方式3的终端装置600的结构。图16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终端装置600的结构的方框图。图16所示的终端装置600包括:多个接收天线201;多个接收单元203;控制信息提取单元205;信道估计单元207;MIMO接收处理单元609;解码单元211;预编码权重选择/接收质量估计单元213;反馈信息生成单元215;发送单元217;以及发送天线219。图16所示的终端装置600与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1的终端装置200不同的方面是MIMO接收处理单元609,除此以外是相同的。再有,对与实施方式1共同的结构附加相同的参考标号,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600,通过MIMO接收处理单元609的处理,在进行重复码元数据区域中的MLD接收处理时,可以改善MLD接收质量。以下,参照图17,详细地说明MIMO接收处理单元609的结构。图17是表示MIMO接收处理单元609的结构的方框图。图17所示的MIMO接收处理单元609包括:LRU单位码元数据变换单元621;MLD处理单元622;重复码元区域一致检测单元623;已知码元存储单元624;以及重复码元区域确定单元625。
LRU单位码元数据变换单元621基于每接收天线201的接收单元203的输出数据,将PRU单位的数据重新排列为LRU单位的数据,输出到MLD处理单元622。
MLD处理单元622基于来自信道估计单元207的输出即信道矩阵H、以及来自控制信息提取单元205的输出的、在对发往本站及发往其他装置的空间流的导频序列信息PSI、MCS信息中包含的调制信息,进行MLD处理。MLD接收处理,例如也可以使用在非专利文献4中公开的技术。然后,MLD处理单元622将被多用户传输的所有空间流的LRU单位的软判定值,输出到解码单元211及重复码元区域一致检测单元623。
已知码元存储单元624以规定的周期存储已知的重复码元。重复码元被输出到重复码元区域一致检测单元623。
重复码元区域一致检测单元623将从MLD处理单元622输出的软判定值变换为硬判定值。然后,重复码元区域一致检测单元623对硬判定值和来自已知码元存储单元624的输出之间的一致性进行检测。然后,重复码元区域一致检测单元623将该检测结果输出到重复码元区域确定单元625。
重复码元区域确定单元625在重复码元区域一致检测单元623中,硬判定值和来自已知码元存储单元624的输出之间的一致性为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将作为空码元区域的确定结果输出到MLD处理单元622。
MLD处理单元622基于来自重复码元区域确定单元625的确定结果,在空间流(Y1,Y2,…,Ys)的一部分(Yk)中包含重复码元区域的情况下,在MLD处理单元622的复本生成时,生成确定了Yk的码元的复本,并进行使用极大似然规定规范估计剩余的未确定的空间流的码元的MLD处理。
实施方式3的终端装置600通过进行上述的MLD接收处理,削减接收候选点,从而可以提高MLD接收特性。
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分配资源大小不一致的用户分配给MU-MIMO用户的情况下,基站装置500,在分配资源大小未充满MU-MIMO区域的用户的空间流中,(1)在资源配置为集中配置(CRU)的情况下,对MU-MIMO区域中未充满的部分的一部分,设定将追加的奇偶比特(或重复比特)发送的追加数据区域,以及将剩余的区域作为空数据区域进行设定,(2)在资源配置为分散配置(DRU)的情况下,将发送追加的奇偶比特(或重复比特)的‘追加数据区域’、以及以LRU为单位发送已知的同一码元的‘重复码元区域’,分别以LRU为单位进行设定。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在资源配置为集中配置(CRU)的情况或是分散配置(DRU)的任一个情况下进行MLD接收处理时,接收特性不含因生成弄错的接收复本而极大地劣化。而且,通过使用追加数据区域而提高该空间流的质量,此外,通过在资源配置为集中配置的情况下使用空数据区域、或在资源配置为分散配置的情况下使用重复码元区域,从而降低对发往其他用户的空间流的给定干扰,或通过适用削减接收复本的MLD接收方法,可以提高终端装置中的进行MU-MIMO传输的所有空间复用流的接收质量。因此,可以提高终端装置600中的进行MU-MIMO传输的所有空间复用流的接收质量。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基站装置500的终端装置分配单元107中,通过将分配资源大小不一致的终端装置500作为MU-MIMO传输时的同时复用用户进行分配,可以降低调度的负荷,提高MU-MIMO分配的灵活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基站装置500对在MU-MIMO区域中未充满部分的一部分,通过发送追加的奇偶比特(或重复比特),可以改善分配资源小的用户的接收质量。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资源配置为集中配置(CRU)的情况下,基站装置500通过在空间复用流中使用空数据区域,可以降低空间复用流间的同一信道干扰。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资源配置为集中配置(CRU)的情况下,基站装置500通过使空数据区域的导频信号为空导频信号,从而在终端装置600中可以提高接收分集效应,能够进行显著的接收质量的改善。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资源配置为集中配置(CRU)的情况下,基站装置500基于资源配置方法,可以控制空数据区域中的导频信号发送方法。因此,可以抑制终端装置600中的信道估计精度的劣化造成的接收特性的劣化。
[终端装置600的变形例1]
这里,在实施方式3中,在基站装置500中,通过取代实施方式1或实施方式2中使用的空数据区域,进行使用重复码元数据区域的发送,使用了对进行MLD接收的终端装置600也能够提高接收质量的发送方法,但不限于此。以下说明作为实施方式3的终端装置600的变形例的终端装置600A的结构和其动作。在终端装置600A中,通过在通常的MLD接收处理中,附加后述的处理,可以直接适用在实施方式1或实施方式2中使用的空数据区域。
终端装置600A与图16所示的实施方式3的终端装置600不同的方面是,取代MIMO接收处理单元609而设置了MIMO接收处理单元609A,除此以外的结构是共同的,所以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参照图18,说明终端装置600A的MIMO接收处理单元609A的结构。图18是表示MIMO接收处理单元609A的结构的方框图。图18所示的MIMO接收处理单元609A包括:LRU单位码元数据变换单元631;MLD处理单元632;导频码元数据部分功率测量单元636;数据区域部分接收功率测量单元637;接收功率比较单元638;以及空数据码元区域估计单元639。
每天线的导频码元数据部分功率测量单元636以LRU为单位,测量数据信号的每天线的平均接收功率,将该测量结果输出到接收功率比较单元638。
每天线的数据区域接收功率测量单元637以LRU为单位,根据信道估计值对假设的导频码元的每天线的平均接收功率进行估计,将该估计结果输出到接收功率比较单元638。
接收功率比较单元638以LRU为单位,将每天线的导频码元数据部分功率测量单元636的输出和每天线的数据区域部分接收功率测量单元637的输出进行比较,将该比较结果输出到空数据码元区域确定单元639。
空数据码元区域确定单元639根据接收功率比较单元638的比较结果,以LRU为单位,在接收功率的不同为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确定是空数据区域,将该确定结果输出到MLD处理单元632。
MLD处理单元632基于以LRU为单位的空数据码元区域确定单元639的输出结果,进行MLD处理。即,在空数据码元区域确定单元639的判定结果在该LRU中不是空数据区域的情况下,进行通常的MLD处理。另一方面,在空数据码元区域确定单元639的判定结果在该LRU中是空数据区域的情况下,MLD处理单元632除去发往本站的流,不生成发往其他装置的空间流的数据码元的复本而使其成为空数据。然后,MLD处理单元632生成除此以外的空间流的码元复本,进行MLD处理。
以上,实施方式3的终端装置600的变形例的终端装置600A,通过在通常的MLD接收处理中附加上述的MLD处理,可以直接适用在实施方式1或实施方式2中使用的空数据区域。
[基站装置500的变形例1]
这里,在实施方式3的基站装置500中,通过取代在实施方式1或实施方式2中使用的空数据区域,进行使用重复码元数据区域的发送,使用了在进行MLD接收的终端装置600中也能够提高接收质量的发送方法,但不限于此。作为基站装置500的变形例,基站装置500A,在个别控制信号生成单元133中,通过在发送到发往各终端装置的个别控制信息中通知其他空间流中的空数据区域的信息,可以直接适用在实施方式1或实施方式2中使用的空数据区域。
[基站装置500的变形例2]
这里,在实施方式3的基站装置500的重复码元数据区域信号生成单元503中,生成并发送已知的码元数据,但不限于此。例如,作为基站装置500的变形例2,基站装置500B也可以取代已知的码元数据而使用采用了重复码元数据区域的终端装置的个别数据。以下,说明基站装置500B。
这里,基站装置500B与实施方式3的基站装置500不同的方面是,取代重复码元数据区域信号生成单元503,设置了重复码元数据区域信号生成单元503B,仅说明该单元的结构及动作,对于共同的结构,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重复码元数据区域信号生成单元503B基于对终端装置MS#n(这里n=1~S)的空数据区域RANULL#n的信息,使用终端装置MS#n的一部分数据,生成重复码元数据区域的信号。
即,重复码元数据区域信号生成单元503B中,使用在发往终端装置MS#n的空间流#n的空数据区域RANULL#n部分中包含的LRU码元数据是使用以LRU为单位发往采用了与追加数据区域同一调制方式的终端装置MS#n的最末尾的LRU中包含的码元数据,生成重复码元数据的信号。此外,重复码元数据区域信号生成单元503B中,生成在重复码元数据区域中包含的个别导频码元是通常的导频信号的信号。
[终端装置600的变形例2]
作为基站装置,在使用了实施方式3的基站装置500的变形例2的基站装置500B的情况下,图16所示的终端装置600的MIMO接收处理单元609的动作变得不同。因此,作为终端装置600的变形例2,说明终端装置600B的MIMO接收处理单元609B的结构及其动作。终端装置600B与图16所示的终端装置600不同的方面是,取代MIMO接收处理单元609,设置了MIMO接收处理单元609B,对于除此以外的共同的结构。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终端装置600B在使用了终端装置的个别数据的重复码元数据区域中的MLD接收处理时,可以改善MLD接收质量。
参照图19,说明终端装置600B的MIMO接收处理单元609B的结构。图19是表示终端装置600B的MIMO接收处理单元609B的结构的方框图。图19所示的MIMO接收处理单元609B包括:LRU单位码元数据变换单元641;MLD处理单元642;LRU单位硬判定值存储单元643;重复码元区域一致检测单元644;似然值更新单元645;以及重复码元区域确定单元646。
LRU单位码元数据变换单元641基于每接收天线201的接收单元203的输出数据,将PRU单位的数据重新排列为LRU单位的数据,输出到MLD处理单元642。
MLD处理单元642基于来自信道估计单元207的输出即信道矩阵H、来自控制信息提取单元205的输出即对发往本站及发往其他装置的空间流的导频序列信息PSI、MCS信息中包含的调制信息,进行MLD处理。MLD接收处理,例如也可以使用非专利文献4中公开的技术。然后,MLD处理单元642将多用户传输的所有空间流的LRU单位的软判定值,输出到解码单元211、LRU单位硬判定值存储单元643、重复码元区域一致检测单元644。
LRU单位硬判定值存储单元643将来自MLD处理单元642的软判定值的输出变换为硬判定值,并临时地存储该结果。
重复码元区域一致检测单元644,对后续的LRU,将来自MLD处理单元642的软判定值的输出变换为硬判定值,检测其与以LRU为单位被时间延迟的、LRU单位硬判定值存储单元643中存储的硬判定值之间的一致性。然后,在一致性为规定以上的情况下,作为重复码元区域的软判定值输出到似然值更新单元645。
似然值更新单元645将使用重复码元区域多次发送的空间流的似然值更新,基于更新过的似然值确定码元。
MLD处理单元642基于来自似然值更新单元的码元确定结果,在空间流(Y1,Y2,…,Ys)的一部分(Yk)中包含重复码元区域的情况下,在MLD处理单元的复本生成时,生成Yk的码元是确定的复本,进行使用极大似然估计规范估计剩余的未确定的空间流的码元的MLD处理。
以上,实施方式3的终端装置600的变形例2的终端装置600B,通过上述MLD接收处理,削减接收候选点,可以提高MLD接收特性。
[基站装置500的变形例3]
这里,实施方式3的基站装置500的重复码元数据区域信号生成单元503,如上所述,在重复码元区域中使用已知码元或用户数据的一部分进行重复码元发送。而且,重复码元的单位作为LRU单位,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重复码元的单位设定为比LRU单位小的值。
这里,也可以将重复码元的单位以LRU的1/N(N:自然数)为单位。该情况下,即使重复码元区域的大小为1LRU,也进行多次(每LRU为N次)的重复码元发送,所以在进行1LRU内的检测的同时,还通过基于检测结果的MLD接收处理,能够进行重复码元区域中的特性改善。但是,如果N过大,则进行重复的码元的长度变小,其结果,在原来的不是重复码元的情况下,产生弄错一致性的可能性。即,由于有区域检测精度和接收特性改善的权衡,所以需要适度增大N。考虑这样的情况时,N=3、4或8是有效的。这是因为,改善接收质量的MLD接收可以适用于LRU的一半以上的区域,并且,在1LRU内,有两次以上的一致检测的定时。
图20中示意地表示在2用户MU-MIMO时,以LRU的1/N为单位设定了重复码元周期的情况。图20的纵轴表示空间流的索引,图20的横轴表示LRU单位的资源索引。此外,图中斜线的块表示追加数据区域。另外,假设终端装置MS#1是MLD接收对应的终端装置。如图20所示,通过在空间流#2的追加数据区域之后以LRU的1/N为单位设置隔开的重复码元区域,可实现重复码元区域中的特性改善。
再有,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作为天线进行了说明,但即使天线接口也同样地适用。天线接口(antenna port)是指由一个或多个物理天线构成的逻辑天线。即,天线接口不限于一定是指一个物理天线,有时也是指由多个天线构成的阵列天线等。例如,在LTE中,没有规定天线接口由几个物理天线构成,而被规定为基站能够发送不同的参考信号(Reference signal)的最小单位。此外,天线接口有时也被规定为乘以预编码向量(Precoding vector)的权重的最小单位。
此外,用于上述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的各功能块通常被作为集成电路的LSI(大规模集成电路)来实现。这些功能块既可以被单独地集成为一个芯片,也可以包含一部分或全部地被集成为一芯片。虽然此处称为LSI,但根据集成程度的不同,可以被称为IC、系统LSI、超大LSI(Super LSI)、或特大LSI(UltraLSI)。
另外,实现集成电路化的方法不仅限于LSI,也可使用专用电路或通用处理器来实现。也可以使用可在LSI制造后编程的FPGA(Field Programmable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可重构LSI内部的电路单元的连接和设定的可重构处理器。
再者,如果随着半导体的技术进步或随之派生的其它技术出现能够替代LSI的集成电路化的技术,当然可利用该技术进行功能块的集成化。还存在着适用生物技术等的可能性。
参照详细或特定的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可以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而进行各种各样的变更和修正。
本申请基于2009年7月24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09-173369),其内容作为参照引用于本申请。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无线通信装置及无线通信方法,具有可以在空间流间的接收质量上抑制偏向的效果,作为无线通信装置等是有用的。

Claims (6)

1.无线通信装置,其对多个终端装置进行空间复用传输,包括:
资源配置方法检测单元,对于所述多个终端装置分别检测用于数据分配的资源的配置方法是集中配置还是分散配置;
空数据区域信号生成单元,在所述资源的配置方法为集中配置的情况下,生成发送功率设定为0的空导频信号,在所述资源的配置方法为分散配置的情况下,生成发送功率设定为非0的规定值的通常的导频信号;以及
发送单元,对用于进行空间复用传输的资源分配区域中,在未分配发往至少一个以上的所述终端装置的数据的资源分配区域的一部分即空数据区域映射生成的所述空导频信号或者所述通常的导频信号,发送发往所述多个终端装置的所述空导频信号以及所述通常的导频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未分配发往所述至少一个以上的所述无线通信装置的数据的资源分配区域的一部分,是以由多个物理的资源单位构成的在频率方向上连续的子带为单位的区域。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追加数据生成单元,其在对所述多个终端装置的各终端装置分配的用于进行空间复用传输的所述资源分配区域中,在作为未分配发往至少一个以上的所述终端装置的数据的资源分配区域、并且是未分配所述导频信号的区域中,分配追加数据,
所述发送单元还将所述追加数据发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重复比特数据或追加奇偶比特数据作为所述追加数据而被分配。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重复码元数据生成单元,其在用于进行所述空间复用传输的资源分配区域中,在作为未分配发往至少一个以上的所述终端装置的数据的资源分配区域、并且是未分配所述追加数据的区域中,分配发送到发往所述多个终端装置的已知的重复码元数据,
所述发送单元还将被分配的所述追加数据和所述重复码元数据发送。
6.无线通信方法,用于对多个终端装置进行空间复用传输的无线通信装置,所述无线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对于所述多个终端装置分别检测用于数据分配的资源的配置方法是集中配置还是分散配置的步骤;
在所述资源的配置方法为集中配置的情况下,生成发送功率设定为0的空导频信号,在所述资源的配置方法为分散配置的情况下,生成发送功率设定为非0的规定值的通常的导频信号的步骤,
对用于进行空间复用传输的资源分配区域中,在未分配发往至少一个以上的所述终端装置的数据的资源分配区域的一部分即空数据区域映射生成的所述空导频信号或者所述通常的导频信号,发送发往所述多个终端装置的所述空导频信号和所述通常的导频信号的步骤。
CN201080031026.2A 2009-07-24 2010-07-08 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Active CN1024743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77800.5A CN104902558B (zh) 2009-07-24 2010-07-08 终端装置和接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73369 2009-07-24
JP2009173369 2009-07-24
PCT/JP2010/004459 WO2011010433A1 (ja) 2009-07-24 2010-07-08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77800.5A Division CN104902558B (zh) 2009-07-24 2010-07-08 终端装置和接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74383A CN102474383A (zh) 2012-05-23
CN102474383B true CN102474383B (zh) 2015-05-20

Family

ID=4349891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77800.5A Active CN104902558B (zh) 2009-07-24 2010-07-08 终端装置和接收方法
CN201080031026.2A Active CN102474383B (zh) 2009-07-24 2010-07-08 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77800.5A Active CN104902558B (zh) 2009-07-24 2010-07-08 终端装置和接收方法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9054763B2 (zh)
EP (2) EP2458764B1 (zh)
JP (2) JP5669318B2 (zh)
KR (2) KR101649008B1 (zh)
CN (2) CN104902558B (zh)
AU (1) AU2010274573B2 (zh)
BR (1) BR112012001654B1 (zh)
RU (1) RU2523696C2 (zh)
SG (1) SG177735A1 (zh)
WO (1) WO201101043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34757B (zh) * 2009-10-30 2018-04-17 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 用于在多用户无线通信系统中传送数据的方法
CN102111878B (zh) * 2009-12-28 2014-12-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资源索引编码方法及基站
US8982818B2 (en) * 2010-03-03 2015-03-17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device and data redistribution method
KR101622798B1 (ko) * 2011-02-11 2016-05-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추정 방법 및 장치
EP3567736A1 (en) * 2011-08-19 2019-11-13 Quintel Cayman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elevation plane spatial beamforming
US9882614B2 (en) * 2012-02-06 2018-01-30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oration Wireless signal transmitting method and wireless apparatus
US20150207602A1 (en) * 2014-01-21 2015-07-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Pilot mapping for mu-mimo
KR102179044B1 (ko) * 2014-08-08 2020-11-16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수신 빔 이득 조정 장치 및 방법
JP2017183761A (ja) * 2014-08-20 2017-10-0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JP6331967B2 (ja) * 2014-10-27 2018-05-30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WO2016070395A1 (zh) 2014-11-07 2016-05-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信息的方法、接入点和用户设备
US10396952B2 (en) * 2014-12-03 2019-08-27 Intel IP Corporation Wireless device, method,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a for multiply-user request-to-send and clear-to-send and uplink ACK protection in a high efficiency wireless local-area network
US10911281B2 (en) * 2015-10-20 2021-02-0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pilot signal transmission
WO2017077682A1 (en) * 2015-11-04 2017-05-11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transmission method of control signal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EP3185496B1 (en) * 2015-12-21 2018-08-29 Mitsubishi Electric R&D Centre Europe B.V. A method and a device for forming a dft-spread ofdm symbol comprising data and pilot
WO2019174742A1 (en) * 2018-03-16 2019-09-1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Technique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US11963212B2 (en) * 2019-10-03 2024-04-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Using null resource elements for demodulation interference estimation
US11838227B2 (en) 2021-07-30 2023-12-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Pilot tones in distributed resource unit (dRU) transmission
US20230099883A1 (en) * 2021-09-24 2023-03-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Phase tracking reference signal pilot allocation sizes
WO2023060507A1 (zh) * 2021-10-14 2023-04-20 深圳大学 基于动态帧传输的大规模mimo无线能量传输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17888A (zh) * 2002-10-25 2006-01-0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多个空间多路复用模式的mimo系统
CN101355405A (zh) * 2001-10-17 2009-01-28 北方电讯网络有限公司 信道质量测量方法和设备、通信系统、自适应调制和编码方法
JP2009164751A (ja) * 2007-12-28 2009-07-23 Toshiba Corp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00A (en) * 1850-01-08 Smut-machine
CA2183139C (en) * 1996-08-12 2003-11-18 Qiang Shen Closed-loop power control scheme with prediction of power control commands and multi-level transmitted power adjustment
WO2006013858A1 (ja) 2004-08-04 2006-02-09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oration Ofdm信号送受信方法およびofdm信号送受信装置
US20060203794A1 (en) 2005-03-10 2006-09-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beamforming in multi-input multi-output communication systems
RU2406244C2 (ru) 2005-03-10 2010-12-10 Квэлкомм Инкорпорейтед Системы и способы для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луча и регулирования скорости в системах связи с множеством входов и множеством выходов
US9246560B2 (en) 2005-03-10 2016-01-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beamforming and rate control in a multi-input multi-output communication systems
JP4527067B2 (ja) 2005-03-31 2010-08-18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局、送信方法及び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KR100880991B1 (ko) * 2005-06-16 2009-02-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다중 안테나를 이용한 파일럿 송수신장치 및 방법
JP4841235B2 (ja) * 2005-11-30 2011-12-21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基地局、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KR101221706B1 (ko) * 2006-01-25 2013-01-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고속 패킷 데이터 시스템의 순방향 링크에서 다중 입력 다중 출력 기술을 지원하는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WO2007124566A1 (en) 2006-04-28 2007-11-08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Adap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and methods
EP1855424B1 (en) * 2006-05-12 2013-07-10 Panasonic Corporation Reservation of radio resources for users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7965619B2 (en) * 2006-07-07 2011-06-2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JP4734210B2 (ja) 2006-10-04 2011-07-27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方法
JP4840088B2 (ja) 2006-11-08 2011-12-21 ソニー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並びに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9496986B2 (en) * 2007-01-05 2016-11-15 Lg Electronics Inc. Layer mapping method an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for MIMO system
US20080279148A1 (en) * 2007-05-08 2008-11-13 Legend Silicon Corp. Tds-ofdm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er identification
JP2009055228A (ja) 2007-08-24 2009-03-12 Sony Corp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KR101397248B1 (ko) 2007-12-16 2014-05-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전송방법
JP5206945B2 (ja) 2007-12-17 2013-06-12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マルチユーザmimoのスケジューリング方法
US8254328B2 (en) 2007-12-17 2012-08-28 Nec Corporation Scheduling method for multi-user MIMO in which resource blocks are allocated based on priorities
JP4308303B1 (ja) 2008-01-22 2009-08-05 新日本製鐵株式会社 原材料貯槽への入槽計画作成方法、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55405A (zh) * 2001-10-17 2009-01-28 北方电讯网络有限公司 信道质量测量方法和设备、通信系统、自适应调制和编码方法
CN1717888A (zh) * 2002-10-25 2006-01-0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多个空间多路复用模式的mimo系统
JP2009164751A (ja) * 2007-12-28 2009-07-23 Toshiba Corp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02558B (zh) 2018-11-30
US9054763B2 (en) 2015-06-09
SG177735A1 (en) 2012-02-28
US20120120907A1 (en) 2012-05-17
EP2458764B1 (en) 2017-05-31
JP2015084561A (ja) 2015-04-30
RU2012102258A (ru) 2013-08-27
KR101654403B1 (ko) 2016-09-05
AU2010274573B2 (en) 2014-05-15
KR20120044990A (ko) 2012-05-08
KR20120135333A (ko) 2012-12-12
JP5830158B2 (ja) 2015-12-09
EP3206317B1 (en) 2019-09-04
AU2010274573A1 (en) 2012-02-16
EP2458764A4 (en) 2015-01-07
KR101649008B1 (ko) 2016-08-17
WO2011010433A1 (ja) 2011-01-27
JP5669318B2 (ja) 2015-02-12
CN102474383A (zh) 2012-05-23
EP2458764A1 (en) 2012-05-30
EP3206317A1 (en) 2017-08-16
BR112012001654B1 (pt) 2021-07-13
RU2523696C2 (ru) 2014-07-20
JPWO2011010433A1 (ja) 2012-12-27
BR112012001654A2 (pt) 2017-07-18
CN104902558A (zh) 2015-09-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74383B (zh) 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02301616B (zh) 在mimo无线通信系统中分配用于传送上行链路信号的资源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3354484B (zh) 接收装置和接收装置执行的方法
US9462588B2 (en)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EP3123684B1 (en) Transmitter devices and method thereof
CN101563952B (zh) 在混合自动请求操作中通过利用资源来传送数据的方法
CN102122979B (zh) 信号发送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5723623A (zh) 具有网络协助的干扰消除/抑制方法
CN105379347A (zh) 消除相邻小区数据传输的方法
JPWO2006049282A1 (ja) 無線送信装置およびパイロット信号挿入方法
CN102474382B (zh) 无线通信装置及无线通信方法
KR20150024109A (ko) 다중 안테나기반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MATSUSHITA ELECTRIC (AMERICA) INTELLECTUAL PROPERT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40724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724

Address after: California, USA

Applicant after: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Applicant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427

Address after: California, USA

Patentee after: APPLE Inc.

Address before: California, USA

Patentee befor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