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以下,关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利用附图进行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1中的Band8用的天线共用器的电路模式图。
在图1中,天线共用器1例如形成在钽酸锂类的压电基板(未图示)上,是具备分别与天线端子2连接的作为发送滤波器的第一滤波器3和作为接收滤波器的第二滤波器4的双工器。
例如,在上述Band8用的天线共用器1中,第一滤波器3使880MHz~915MHz的发送频带即第一频带的信号通过,第二滤波器4使比第一频带高的925MHz~960MHz的接收频带即第二频带的信号通过。
以下,对第一滤波器3与第二滤波器4进行详述。第一滤波器3由梯型滤波器构成,具备输入端子5、从输入端子5至天线端子2依次串联连接的第一串联共振器6、第二串联共振器7、第三串联共振器8、第四串联共振器9、第五串联共振器10。另外,第一滤波器3还具备:在第一串联共振器6与第二串联共振器7之间并联地接地连接的第一并联共振器11、在第三串联共振器8与第四串联共振器9之间并联地接地连接的第二并联共振器12、在第四串联共振器9与第五串联共振器10之间并联地接地连接的第三并联共振器13。构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第一滤波器3的共振器的共振频率、反共振频率、静电电容、机电耦合系数如表1所示。
[表1]
表1中的机电耦合系数可根据共振器的共振频率、反共振频率通过以下数式(数1)来进行计算。
【数1】
第二滤波器4具备诸如与天线端子2连接的第六串联共振器14、第一多重模式弹性波滤波器15、第二多重模式弹性波滤波器16、第三多重模式弹性波滤波器17。从第六串联共振器14起,分岔连接有第一多重模式弹性波滤波器15与第二多重模式弹性波滤波器16。第三多重模式弹性波滤波器17分别与第一多重模式弹性波滤波器15及第二多重模式弹性波滤波器16连接。并且,第二滤波器4具有与第三多重模式弹性波滤波器17连接的输出端子18、19,从这些输出端子18、19中平衡输出接收信号。另外,第二滤波器4也可以诸如第一滤波器3那样由梯型滤波器来构成。
图2表示第一滤波器3的各串联共振器6、7、8、9、10以及并联共振器11、12、13的频率特性。另外,图2的数字表示各共振器的参照符号。
如图2所示那样,第二串联共振器7的反共振频率比第一串联共振器6的反共振频率高。并且,其他的串联共振器8、9、10的反共振频率也比第一串联共振器6的反共振频率高。
相对于第一串联共振器6,通过设置机电耦合系数减少化机构,来减小第一串联共振器6的机电耦合系数。关于机电耦合系数减少化机构将在后面进行详述。另一方面,对包含第二串联共振器7在内的其他串联共振器并未设置机电耦合系数减少化机构。
如此,在天线共用器1的第一滤波器3中,通过将对陡峭性有较大影响的、反共振频率相对低的第一串联共振器6的机电耦合系数设定得小,能够提高交叉频带中的陡峭性。另外,通过较大地确保包含对陡峭性影响小的反共振频率相对高的第二串联共振器7在内的其他串联共振器的机电耦合系数,则通过带宽变宽,能够抑制宽的发送通过频带中的损失。即,本发明的天线共用器1能够使交叉频带中的陡峭性与发送通过频带中的低损失化并存。
另外,机电耦合系数相对小的第一串联共振器6的电容比相对变大。在此,如图1所示那样,通过将第一串联共振器6与第一滤波器3的输入端子5侧的最外臂进行连接,能够提高第一滤波器3相对于通过功率放大器等放大的发送信号的耐电力性。
以下,关于机电耦合系数减少化机构,参照附图进行详述。图3表示本发明中的机电耦合系数减少化机构的一实施例。如图3所述那样,设置了机电耦合系数减少化机构的共振器20具有:被反射器22所夹持且按照交差幅宽随着从中央朝向端方向而阶段性地变小的方式设置了变迹(apodization)加权的IDT21。IDT21由梳齿型电极21a、梳齿型电极21b构成,“交差幅宽”是指,相邻的梳齿型电极21a的电极指与梳齿型电极21b的电极指相重合的幅宽,如图3所示的W为交差幅宽。另外,电极指121a与电极指121b的交差幅宽为W1,电极指121b与电极指121c的交差幅宽为W2,电极指121c与电极指121d的交差幅宽为W3,从中央朝向端部(在附图中左端),交差幅宽变小。通过这样的构造,几乎不改变共振频率,能够仅减小反共振频率,作为结果,能够得到机电耦合系数小的共振器。
另外,图4是表示没有设置机电耦合系数减少化机构的共振器23,被反射器22所夹持的IDT25是交差幅宽为大致均一的正规型梳齿型电极。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天线共用器中的没有设置机电耦合系数减少化机构的共振器构造的图。图4所示的共振器23中,构成IDT25的电极指根数为180根,交差幅宽为160μm,金属化率(电极指幅宽/电极间距)为0.58,反射器22的电极指根数为25根。如以上那样地构成的共振器23的机电耦合系数为8.35%。另一方面,如图3所示的设置了机电耦合系数减少化机构的共振器20中,构成IDT21的电极指根数为180根、金属化率(电极指幅宽/电极间距)为0.58,反射器22的电极指根数为25根,与共振器23相同,但是,IDT21的交差幅宽为190μm,将从IDT21的一端起20%的区域以反余弦型进行交差幅宽加权这一点与共振器23不同。如此,通过设置了机电耦合系数减少化机构,能够获得与如图4所示的共振器23同等的静电电容,能够将机电耦合系数减小为8.11%,Q值也提高8%左右。
在天线共用器1的第一滤波器3中,对于反共振频率相对低的串联共振器,设置了上述说明的机电耦合系数减少化机构,对于反共振频率相对高的串联共振器,没有设置上述说明的机电耦合系数减少化机构,通过这样的构成,能够使交叉频带中的陡峭性与发送通过频带中的低损失化并存。
并且,在天线共用器1的第一滤波器3中,对反共振频率最低的第一串联共振器6设置了上述机电耦合系数减少化机构,对于其他的串联共振器以及并联共振器而没有设置,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交叉频带中的陡峭性,同时能够进一步降低发送通过频带中的损失。
(实施方式2)
以下,关于实施方式2中的天线共用器,参照附图进行说明。图5表示实施方式2的天线共用器中的设置了机电耦合系数减少化机构的共振器26。另外,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实施方式2的天线共用器的构成是与实施方式1的天线共用器的构成相同,赋予相同的符号。
共振器26具有:局部地施加了梳齿型电极27a与梳齿型电极27b的输入输出电极指不交差的间除(thinned-out)加权24的IDT27。通过这样的构造,几乎不改变共振频率,能够仅减小反共振频率,其结果,能够获得机电耦合系数小的共振器。
在设置了如图5所示的机电耦合系数减少化机构的共振器26中,构成IDT27的电极指根数为180根,金属化率(电极指幅宽/电极间距)为0.58,反射器22的电极指根数为25根,与如图4所示的共振器23相同,但是,IDT27的交差幅宽为170μm,并将IDT27的电极指的4处进行反转,按照制作不交差的部分的方式进行间除加权这一点与共振器23不同的。如此设置了机电耦合系数减少化机构的共振器26可以达到如下效果,即获得与上述图4所示的共振器23同等的静电电容,且能够将机电耦合系数减小为8.15%,还能够将Q值提高2%左右。
在第一滤波器3中,对于反共振频率相对低的串联共振器,设置了上述说明的机电耦合系数减少化机构,对于反共振频率相对高的串联共振器,没有设置上述说明的机电耦合机构,通过这样的构成,能够使交叉频带中的陡峭性与发送通过频带中的低损失化并存。
并且,在第一滤波器3中,对反共振频率最低的第一串联共振器6设置了上述机电耦合系数减少化机构,对于其他串联共振器以及并联共振器没有设置,由此,天线共用器能够进一步提高交叉频带中的陡峭性,同时能够进一步降低发送通过频带中的损失。
(实施方式3)
以下,关于实施方式3中的天线共用器,参照附图进行说明。图6表示实施方式3的天线共用器中的设置了机电耦合系数减少化机构的共振器28。另外,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实施方式3的天线共用器的构成是与其他的实施方式的天线共用器的构成相同,赋予相同的符号。
共振器28具有局部性地施加了交差幅宽比其他部分小的加权30的IDT29。例如,在图6中,电极指129a与电极指129b的交差幅宽W4、电极指129b与电极指129c的交差幅宽W5比其他的部分的交差幅宽W相对小。通过这样的构造,几乎不改变共振频率,能够仅减小反共振频率,其结果,能够获得机电耦合系数小的共振器。
在图6所示的设置了机电耦合系数减少化机构的共振器28中,构成IDT29的电极指根数为180根,金属化率(电极指幅宽/电极间距)为0.58,反射器22的电极指根数为25根,这些点与图4所示的共振器23相同,但是,将交差幅宽设为170μm,按照IDT29的一部分交差幅宽成为最大交差幅宽的70%的部分与30%的部分的方式进行加权这一点是不同的。如此设置了机电耦合系数减少化机构的共振器26可以达到如下效果,即获得与上述图4所示的共振器23同等的静电电容,且能够将机电耦合系数减小为8.16%,还能够将Q值提高2%左右。
在第一滤波器3中,对反共振频率相对低的串联共振器设置了上述说明的机电耦合系数减少化机构,对于反共振频率相对高的串联共振器而没有设置上述说明的机电耦合系数减少化机构,由此,能够使高交叉频带中的陡峭性以及发送通过频带中的低损失化。
并且,第一滤波器3中,对频率最低的第一串联共振器6设置了上述机电耦合系数减少化机构,对于其他的串联共振器以及并联共振器而没有设置,由此,天线共用器能够进一步提高交叉频带中的陡峭性,同时能够进一步降低发送通过频带中的损失。
(实施方式4)
以下,关于实施方式4中的天线共用器,利用附图进行说明。图7表示实施方式4的天线共用器中的设置了机电耦合系数减少化机构的共振器31。另外,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实施方式4的天线共用器的构成是与其他的实施方式的天线共用器的构成相同,赋予相同的符号。
共振器31的构成为:具有相互并联连接的多个正规型的梳齿型电极即IDT32,同时在这些多个IDT32之间形成有反射器33。另外,在这些多个IDT32的两端也形成反射器22。通过这样的构造,几乎不改变共振频率,能够仅减小反共振频率,其结果,能够获得机电耦合系数小的共振器。
在如图7所示的设置了机电耦合系数减少化机构的共振器31中,构成了并联连接的各IDT32的电极指根数为90根,3个反射器22、33的电极指根数各为25根,IDT32的交差幅宽设为160μm,由此,能够获得与上述图4所示的共振器23同等的静电电容,能够将机电耦合系数减小为8.11%,Q值也能获得与共振器23同程度的值。
在第一滤波器3中,对于反共振频率相对低的串联共振器,设置了上述说明的机电耦合系数减少化机构,对于反共振频率相对高的串联共振器,没有设置上述说明的机电耦合系数减少化机构,通过这样的构成,能够使交叉频带中的陡峭性与发送通过频带中的低损失化并存。
并且,在第一滤波器3中,对反共振频率最低的第一串联共振器6设置了上述机电耦合系数减少化机构,对于其他的串联共振器以及并联共振器而没有设置,由此,天线共有器能够进一步提高交叉频带中的陡峭性,同时能够进一步降低发送通过频带中的损失。
(实施方式5)
以下,关于实施方式5中的天线共用器,利用附图进行说明。图8表示实施方式5的天线共用器中的设置了机电耦合系数减少化机构的共振器34。另外,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实施方式5的天线共用器的构成是与其他实施方式的天线共用器的构成相同,赋予相同的符号。
共振器34中,按照交差幅宽随着从中央朝向端方向而阶段性地变小的方式设置了变迹加权的IDT21,IDT21相互并联地连接。如图8所述那样,一方的IDT21(图8中的左侧的IDT21)中,电极指121a与电极指121b的交差幅宽表示为W1,电极指121b与电极指121c的交差幅宽表示为W2,电极指121c与电极指121d的交差幅宽表示为W3,随着从中央朝向端部(附图中的左端),交差幅宽逐渐变小。虽不详述,关于另一方的IDT21也是相同的构成,随着从中央朝向端部(附图中的右端),交差幅宽逐渐变小。在这些多个IDT21间形成有反射器33。在多个IDT21的两端也形成有反射器22。
如图8所示的共振器34中,用于构成各IDT21的电极指根数为90根,3个反射器22、33的电极指根数各为25根,IDT21的交差幅宽为190μm,通过对IDT21的一端至20%的区域进行反余弦型地交差幅宽加权,由此,能够获得与如上述图4所示的共振器23同等的静电电容,能够将机电耦合系数减小为7.88%,Q值也能够获得同程度的值。通过这样的构成,更有效地获得机电耦合系数小的共振器。
在第一滤波器3中,对于反共振频率相对低的串联共振器,设置了上述说明的机电耦合系数减少化机构,对于反共振频率相对高的串联共振器,没有设置上述说明的机电耦合系数减少化机构,通过这样的构成,能够使交叉频带中的陡峭性与发送通过频带中的低损失化并存。
并且,在第一滤波器3中,对反共振频率最低的第一串联共振器6设置了上述机电耦合系数减少化机构,对于其他的串联共振器以及并联共振器而没有设置,由此,天线共有器能够进一步提高交叉频带中的陡峭性,同时能够进一步降低发送通过频带中的损失。
(实施方式6)
以下,关于实施方式6中的天线共用器,利用附图进行说明。图9表示实施方式6的天线共用器中的设置了机电耦合系数减少化机构的共振器35。另外,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实施方式6的天线共用器的构成是与其他实施方式的天线共用器的构成相同,赋予相同的符号。
共振器35构成为:将局部性地施加了输入输出电极指不交差的间除加权27的IDT24相互并联地连接的同时,在这些多个IDT27间形成反射器33。
本发明的图9所示的共振器35中,用于构成并联连接的各IDT24的电极指根数为90根,3个反射器22、33的电极指根数各为25根,IDT24的交差幅宽为170μm,由此,能够获得与如上述图4所示的共振器23同等的静电电容,能够将机电耦合系数减小为7.95%,Q值也能够获得同程度的值。通过这样的构成,更有效地获得机电耦合系数小的共振器。
在第一滤波器3中,对于反共振频率相对低的串联共振器,设置了上述说明的机电耦合系数减少化机构,对于反共振频率相对高的串联共振器,没有设置上述说明的机电耦合系数减少化机构,通过这样的构成,能够使交叉频带中的陡峭性与发送通过频带中的低损失化并存。
并且,在第一滤波器3中,对反共振频率最低的第一串联共振器6设置了上述机电耦合系数减少化机构,对于其他的串联共振器以及并联共振器而没有设置上述说明的机电耦合系数减少化机构,由此,天线共有器能够进一步提高交叉频带中的陡峭性,同时能够进一步降低发送通过频带中的损失。
图14是表示比较本实施方式6的天线共用器的发送滤波器特性与现有的天线共用器的发送滤波器特性的图。即,本实施方式6的天线共用器将设置了机电耦合系数减少化机构的共振器构造用在第一串联共振器6的同时,将没有设置机电耦合系数减少化机构的图4的共振器构造用在其他共振器中。现有的天线共用器将没有设置机电耦合系数减少化机构的图4的共振器构造用在所有的共振器中。关于915MHz中的插入损失,在本实施方式6的天线共用器中为2.2dB,而在现有的天线共用器中2.25dB,关于在923MHz的衰减量,在本实施方式的天线共用器为41dB,而现有的天线共用器为32dB。根据该结果可知:能够使前述那样的交叉频带中的陡峭性与发送通过频带中的低损失化并存。
(实施方式7)
以下,关于实施方式7中的天线共用器,利用附图进行说明。图10表示实施方式7的天线共用器中的设置了机电耦合系数减少化机构的共振器36。另外,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实施方式7的天线共用器的构成是与其他实施方式的天线共用器的构成相同,赋予相同的符号。
共振器36构成为:将局部性地施加了交差幅宽与其他的部分相比为较小的加权30的IDT29相互并联地连接,并且,在这些多个IDT29间形成有反射器33。
在本发明的图10所示的共振器36中,用于构成并联连接的各IDT29的电极指根数为90根,3个反射器22、33各为25根,IDT29的交差幅宽为160μm,由此,能够获得与如上述图4所示的共振器23同等的静电电容,能够将机电耦合系数减小为7.96%,Q值也能够获得同程度的值。通过这样的构成,更有效地获得机电耦合系数小的共振器。
在第一滤波器3中,对于反共振频率相对低的串联共振器,设置了上述说明的机电耦合系数减少化机构,对于反共振频率相对高的串联共振器,没有设置上述说明的机电耦合系数减少化机构,通过这样的构成,能够使交叉频带中的陡峭性与发送通过频带中的低损失化并存。
并且,在第一滤波器3中,对反共振频率最低的第一串联共振器6设置了上述机电耦合系数减少化机构,对于其他的串联共振器以及并联共振器而没有设置上述说明的机电耦合系数减少化机构,由此,天线共有器能够进一步提高交叉频带中的陡峭性,同时能够进一步降低发送通过频带中的损失。
(实施方式8)
以下,关于实施方式8中的天线共用器,利用附图进行说明。图11表示实施方式8的天线共用器中的设置了机电耦合系数减少化机构的共振器37。另外,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实施方式8的天线共用器的构成是与其他实施方式的天线共用器的构成相同,赋予相同的符号。
共振器37构成为:将在交差幅宽为大致均一的正规型的梳齿型电极即IDT25的两端配置了反射器22的多个共振器进行并联连接。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获得机电耦合系数小的共振器。
在第一滤波器3中,对于反共振频率相对低的串联共振器,设置了上述说明的机电耦合系数减少化机构,对于反共振频率相对高的串联共振器,没有设置上述说明的机电耦合系数减少化机构,通过这样的构成,能够使交叉频带中的陡峭性与发送通过频带中的低损失化并存。
并且,在第一滤波器3中,对反共振频率最低的第一串联共振器6设置了上述机电耦合系数减少化机构,对于其他的串联共振器以及并联共振器而没有设置上述说明的机电耦合系数减少化机构,由此,天线共有器能够进一步提高交叉频带中的陡峭性,同时能够进一步降低发送通过频带中的损失。
另外,本实施方式8的构成与其他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方法进行组合也能够获得相同的效果。例如,与按照交差幅宽随着朝向实施方式1所示的端方向而阶段性地变小的方式施加了变迹加权的IDT、施加了如实施方式2所示的间除加权的IDT、施加了实施方式3所示与其他部分相比要小的加权的IDT等的组合也能够获得相同的效果。
(实施方式9)
以下,关于实施方式9中的天线共用器,利用附图进行说明。图12表示实施方式9的天线共用器中的设置了机电耦合系数减少化机构的共振器38。另外,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实施方式9的天线共用器的构成是与其他实施方式的天线共用器的构成相同,赋予相同的符号。
共振器38构成为:具有相互并联地连接的多个正规型梳齿型电极即IDT25,并且,在这些多个IDT25间形成有反射器33的构成的共振器与芯片上所形成的电容39进行并联连接。通过这样的构成,能够获得机电耦合系数小的共振器。
在第一滤波器3中,对于反共振频率相对低的串联共振器,设置了上述说明的机电耦合系数减少化机构,对于反共振频率相对高的串联共振器,没有设置上述说明的机电耦合系数减少化机构,通过这样的构成,能够使交叉频带中的陡峭性与发送通过频带中的低损失化并存。
并且,在第一滤波器3中,对反共振频率最低的第一串联共振器6设置了上述机电耦合系数减少化机构,对于其他的串联共振器以及并联共振器而没有设置上述说明的机电耦合系数减少化机构,由此,天线共有器能够进一步提高交叉频带中的陡峭性,同时能够进一步降低发送通过频带中的损失。
(实施方式10)
以下,关于实施方式10中的天线共用器进行说明。另外,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实施方式10的天线共用器的构成是与其他实施方式的天线共用器的构成相同。
图1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10的天线共用器中,上述(表1)所示的多个并联共振器内,反共振频率最低的第一并联共振器11具有IDT与在该IDT的两端形成的反射器,该反射器的至少一部分区域构成为:间距随着从接近所述IDT的一侧朝向远离的一侧而变宽。另外,该第一并联共振器11与第一串联共振器6相邻地连接。
通过该构成,反共振频率中的Q值变高,由于其效果,发送通过频带的高频端中的插入损失变小,其结果,天线共用器能够使交叉频带中的陡峭性与发送通过频带中的低损失化并存。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所涉及的天线共用器具有能够取得使交叉频带中的陡峭性与发送通过频带中的低损失化并存这样的效果,能够适用于便携式电话等的电子设备。
符号说明
1 天线共用器
2 天线端子
3 第一滤波器
4 第二滤波器
5 输入端子
6 第一串联共振器
7 第二串联共振器
8 第三串联共振器
9 第四串联共振器
10 第五串联共振器
11 第一并联共振器
12 第二并联共振器
13 第三并联共振器
14 第六串联共振器
15 第一多重模式弹性波滤波器
16 第二多重模式弹性波滤波器
17 第三多重模式弹性波滤波器
18、19 输出端子
20、23、26、28、31、34、35、36、37、38 共振器
21、25、27、29、32IDT
21a、21b、27a、27b 梳齿型电极
121a、121b、121c、121d、129a、129b、129c 电极指
22、33 反射器
39 电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