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87611A - 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387611A CN102387611A CN2010102741147A CN201010274114A CN102387611A CN 102387611 A CN102387611 A CN 102387611A CN 2010102741147 A CN2010102741147 A CN 2010102741147A CN 201010274114 A CN201010274114 A CN 201010274114A CN 102387611 A CN102387611 A CN 10238761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dule
- processing unit
- processing module
- terminal
- central process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5—Cordless telephon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38—Interface circuits for coupling substations to external telephone lin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固网接入控制模块,用于接通移动终端和模拟用户线,并在模拟用户线与模拟用户线接口相连接时,通知中央处理器移动终端与固定电话网络相连接;频移键控处理模块,用于识别来自模拟用户线的信令,发送给中央处理器,以及识别来自中央处理器的信令,发送到模拟用户线;通话处理模块,用于提取模拟用户线上的话音信号、并将该话音信号发送至移动终端的语音输出设备播放,以及将来自用户的话音信号发送至模拟用户线;移动通信模块,用于实现终端基于无线网络与外界的通信;中央处理器,用于处理来自频移键控处理模块的信令,将需要经由网络传输的信令发送频移键控处理模块。该移动终端能够利用有线方式进行通信。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目前已经提出将这三个网络进行融合,并且正在不断发展三网融合技术,通过融合这三个网络,能够实现三网彼此间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为用户提供话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实际上,三网融合的实质是业务的融合,而业务的融合最终必然体现在终端上,所以如何针对三网融合的需求设计处出合理的终端将成为三网融合能否实现的重要因素。
随着移动通信系统通信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无线资源(无线频谱)的有限性对移动通信系统容量的制约已经显现出来,业界已考虑并着手将有限的无线资源和相对无限的有线资源结合起来,从而充分利用已有的固定通信网络资源,提高移动通信系统的容量及改进用户的体验。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也在逐渐加强,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无线电波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同时,对于相当多的移动用户,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会处于存在固定电话网络接入资源的环境中,并且不需要进行移动通信,例如,当用户在办公室或者在家里,虽然用户身边有座机,并且也携带了手机,但是呼叫该用户的其他用户并不一定能够知道该用户所处的环境是否有座机,因此在与该用户进行通信时仍然会呼叫该用户的手机,这显然会浪费资源并且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但是,目前的移动终端无法利用更加环保的有线通信方式进行通信,因此对于上述问题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移动终端无法利用有线通信方式进行通信而导致通信时资源浪费严重、对人体和环境损害大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移动终端,它在现有的移动终端中加入固定通信网络接入处理模块,从而既保持了现有移动终端的灵活性,又能利用固网通信资源,以有线方式进行通信。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
该移动终端包括中央处理器、固网接入控制模块、频移键控处理模块、通话处理模块、移动通信模块和电子开关模块。
具体地,所述固网接入控制模块,与所述中央处理器相连接,包括模拟用户线接口,用于接通移动终端和所述模拟用户线,并在模拟用户线与所述模拟用户线接口相连接的情况下,通知所述中央处理器所述移动终端与固定电话网络相连接;所述频移键控处理模块,与所述中央处理器相连接,用于识别来自所述接入模拟用户线的信令,并发送给所述中央处理器,以及用于识别来自所述中央处理器的信令,并发送至所述接入模拟用户线;所述通话处理模块,用于提取所述模拟用户线上的话音信号、并将该话音信号发送至移动终端的语音输出设备播放,以及将来自用户的话音信号发送至所述模拟用户线;所述移动通信模块,用于实现所述终端基于无线网络与外界的通信;所述中央处理器,用于处理来自所述频移键控处理模块的信令,将需要经由用户线传输的信令发送给所述频移键控处理模块,并且用于在所述固网接入控制模块通知所述移动终端与固网相连接的情况下控制电子开关模块关闭所述移动通信模块的射频收发功能。
该移动终端可以进一步包括:铃流处理模块,与所述中央处理器相连接,用于识别来自所述模拟用户线的铃流信号,并将所述铃流信号对应的振铃报告给所述中央处理器。
此外,所述中央处理器还用于确定所述频移键控处理模块接收到的被叫号码是否为所述移动终端的用户号码,并在确定结果为是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移动终端继续进行来话呼叫处理。
并且,所述电子开关模块还用于在所述中央处理器的控制下,使得所述频移键控处理模块、所述通话处理模块、所述铃流处理模块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模拟用户线相连接。
另外,所述中央处理器用于在所述移动终端接入所述固定电话网络,控制所述电子开关模块将所述铃流处理模块与所述模拟用户线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中央处理器用于在所述移动终端需要进行通话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子开关模块将所述通话处理模块与所述模拟用户线相连接。
并且,所述中央处理器用于在所述移动终端进行短消息传输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子开关模块将所述频移键控处理模块与所述模拟用户线相连接。
此外,该移动终端还包括音频输入/出模块,其中,所述通话处理模块用于将用户通过所述音频输入模块的话音信号发送给所述模拟用户线,并将来自所述模拟用户线的话音信号发送给所述音频输出模块。
可选地,所述中央处理器可以为以下之一:基带处理器、中央处理单元。
借助于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移动终端进行改造,设置用于信令传输、话音信号传输、模拟用户线的功能模块,使得移动终端能够接入并驻留在固定电话网络,并且能够经由模拟用户线与固定电话网络进行话音信号的传输、信令(包括短消息)的传输,从而对移动终端实现了移动通信与固定电话网通信的融合,能够在保留移动通信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了有线通信的功能,减少无线电波辐射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危害,节约了无线资源。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结构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融合终端中的固网接入控制模块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融合终端的具体结构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融合终端空闲时接入固定电话网络的处理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融合终端通话时接入固定电话网络的处理流程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融合终端空闲时离开固定电话网络的处理流程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融合终端通话时离开固定电话网络的处理流程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接入固定电话网络的融合终端发起呼叫处理的流程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接入固定电话网络的融合终端终接收呼叫处理的流程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接入固定电话网络的融合终端发送短消息处理流程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接入固定电话网络的融合终端接收短消息处理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移动终端无法利用有线通信方式进行通信而导致通信时资源浪费严重、对人体和环境损害大的问题,本发明考虑到目前的固定电话网络技术比较完善,网络覆盖较为全面,并且网络的规模仍在不断发展和扩大等因素,提出通过对移动终端进行改造,使得移动终端能够接入并驻留在固定电话网络(下文中也将其简称为固网),并且能够经由模拟用户线与固定电话网络进行话音信号的传输、用户信令(包括短消息)的传输,从而对移动终端实现了移动通信与固定电话网通信的融合,能够在保留移动通信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了有线通信的功能,从而减少无线电波辐射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危害,节约了有限的无线资源。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包括中央处理器1、固网接入控制模块2、铃流处理模块(图中未示出)、频移键控处理模块3、通话处理模块4、移动通信模块5和电子开关模块6,其中,
固网接入控制模块2,与中央处理器1相连接,包括模拟用户线接口,用于连接终端与模拟用户线,并在模拟用户线与终端相连接的情况下,通知中央处理器1移动终端与固定电话网络连接,而在模拟用户线与终端相断开的情况下,通知中央处理器1移动终端与固定电话网络已经断开,其中,中央处理器1可以为以下之一:基带处理器、中央处理单元;
频移键控处理模块3,与中央处理器1相连接,用于识别来自接入模拟用户线的信令,并发送给中央处理器1,以及识别来自中央处理器1的信令,并发送至接入模拟用户线;
通话处理模块4,用于接收、处理来自模拟用户线的话音信号、并将此话音信号送给终端的音频输出装置播放,以及接收、处理来自终端的音频输入装置的话音信号,并将此话音信号发送至模拟用户线;具体地,通话处理模块4的主要功能有二四线转换、消侧音、音信号放大,用于提取模拟用户线上的话音信号、并将其送往终端的音频输出设备播放,以及将来自用户的话音信号发送至模拟用户线。
移动通信模块5,用于基于无线网络实现移动终端与外界的通信;
中央处理器1,用于处理来自频移键控处理模块3的信令,将需要经由网络传输的信令发送频移键控处理模块3,并且用于在固网接入控制模块2通知移动终端与固网相连接的情况下控制电子开关模块6关闭移动通信模块5的射频收发功能。进一步地,中央处理器1总体控制终端所有的功能逻辑,用于处理来自信令处理模块(频移键控处理模块3,铃流处理模块)的信令,将需要经由模拟用户线传输的信令发送频移键控处理模块3,并且用于在固网接入控制模块2通知移动终端与固定电话网络相连接的情况下,实施终端的固网接入处理,控制电子开关模块6关闭移动通信模块5的射频收发,控制电子开关模块6实现铃流处理模块与模拟用户线相连;在固网接入控制模块2通知移动终端与固定电话网络断开的情况下,实施终端的固网退出处理,控制电子开关模块6开启移动通信模块5的射频收发。即,中央处理器1全面控制终端的通信处理,用于处理来自信令处理模块(铃流处理模块、频移键控处理模块)的下行信令消息;并控制频移键控处理模块将上行用户信令发往用户线;控制通话处理模块、铃流处理模块、频移键控处理模块、移动通信处理模块、电子开关模块协调工作,实现终端在移动接入方式和固定接入方式之间的切换、以及两种方式下的通信,还用于在固网接入控制模块通知移动终端已与固定电话网络相连,终端进入固网接入方式的情况下关闭移动通信模块的射频收发功能。反之,在终端断开与固网的连接后,中央处理器将开启移动通信模块的射频收发功能,以进入终端的移动接入工作方式。
铃流处理模块(图中未示出),与中央处理器1相连接,用于识别来自模拟用户线的铃流,并将振铃信号报告给中央处理器1。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中央处理器1还用于根据来话被叫终端标识确定移动终端是否就是被叫,并在确定结果为是的情况下控制移动终端继续进行来话呼叫处理。
该移动终端还包括音频输入/出模块(如话筒和听筒)(图中均未示出),其中,通话处理模块用于将用户通过音频输入模块产生的话音信号发送给模拟用户线,并将来自模拟用户线的话音信号发送给音频输出模块。
其中,电子开关模块6还用于在中央处理器1的控制下,使得频移键控处理模块3、通话处理模块4、铃流处理模块5中的至少一个与模拟用户线相连接。
具体地,中央处理器1可以控制电子开关模块执行以下操作:中央处理器1用于在移动终端接入到固定电话网络的情况下,控制电子开关模块将铃流处理模块5与模拟用户线相连接;中央处理器1用于在移动终端需要进行通话的情况下,控制电子开关模块断开铃流处理模块与用户线的连接,接通用户线直流环路,使通话处理模块4与模拟用户线相通;中央处理器1用于在移动终端进行短消息传输的情况下,控制电子开关模块断开铃流处理模块与用户线的连接,接通用户线直流环路,使频移键控处理模块3与模拟用户线相通;中央处理器1还用于在有线接入的情况下,移动终端通话时,控制电子开关模块将音频输入/出模块与通话处理模块相通。
由于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移动终端融合了固定电话网络通信和移动网通信的功能,因此,下文中将本发明的移动终端也称为融合终端。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融合终端中的固网接入控制模块的示意图,主要是用户线插头可能的形状及其与终端的连接方法。插头的形状可以有多种,例如,按键开关可由插头顶部控制等,插孔的位置可以设置在融合终端的下部。通过固网接入控制模块,一方面可以把融合终端内部的a1b1线与固定电话网络的模拟用户线(ab线)相连,进而把融合终端与固定电话网络通过模拟用户线连接起来,另一方面,融合终端也可以及时检测到插头的插入和拨出,并通知中央处理器终端与用户线的连接或断开,从而启动固网接入和退出处理逻辑。
如图2所示,用户线插头为一圆柱型,左上部为插头竖切截面,右上部为插头横切截面,下部为融合终端插孔内相应的部件。插头外层21外部为一层金属壳,用以连接用户线的a线;插头内层22中心为一金属芯,用以连接用户线的b线;绝缘层23用于以分隔ab两线;凹槽24与凸头27配合。当插头插入插孔内后,凸头卡在凹槽内,防止插头轻易滑落;三个触点25、26和27位于插孔内,分别对应融合终端内的b1线、连接检测开关、终端内a1线;其中,触点25和27为金属触点,插头推入后,即可将终端内a1b1线与外部用户线ab相连;弹簧触点开关28可以在插头插入后,在触点26的推动下接通低电平,以此通知中央处理器插头的插入;在插头未插入时,弹簧触点开关28接通高电平,以向中央处理器表示插头未插入。
本发明所述实现移动终端与固定终端的融合(也称融合终端),利用固定通信网络中现有的模拟用户线进行通信的装置包括MS(移动融合终端,也称融合终端)、固定电话网络和移动通信网络。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融合终端的具体结构框图,如图3所示,融合终端具有两个接口,一为无线,二为用户线。无线接口上的信令和现有技术中移动终端与移动通信网络的无线接口完全相同,这里不再赘述;用户线接口的物理介质及语音传输与现有技术中模拟固定电话机与固定通信网络之间的接口完全相同,但新的用户信令由一组消息及其相应交互组成,这些消息在用户线上以频移键控(Frequency-shift keying,简称为FSK)方式传送,从而实现终端对固网的接入和退出、呼叫的建立和终止、以及短消息的接收与发送。
如图3所示,融合终端由移动通信部分、固话处理部分和公共部分构成。其中,振动器、显示器、键盘、话筒、听筒、免提/铃声均是现有移动终端设备中的必备输入/出模块,在融合终端中,为移动通信部分和固话处理部分共用;中央处理器可以是现有移动终端中的(数字)基带处理器,也可以是单独的CPU(中央处理单元),如上网本中的CPU,用以总体控制融合终端的行为。其中的移动通信部分完成现有技术中的移动通信功能,并在中央处理器的控制下,打开和关闭移动通信模块的射频收发功能。
融合终端的固话处理部分由固网接入控制模块、信令处理模块、通话处理模块组成;信令处理模块又由FSK处理模块、铃流处理模块组成。在融合终端内,空闲时铃流处理模块与ab线(即用户线)相连,用户线直流环路断开。通话时铃流处理模块与用户线断开,而用户线直流环路接通,使通话处理模块与ab线相通。融合终端内所有这些模块均在中央处理器的统一控制下协调工作,完成固定电话网络模式下的通话处理。
通话处理模块可在中央处理器的控制下接通或断开其与ab线的连接,以实现和结束语音通信;实现2/4线转换、消侧音、音信号的收发及放大。通话处理模块与移动通信部分共用听筒、话筒模块,所以它对这些模块的输入/出必须满足相应的技术要求。
信令处理模块在中央处理器的控制下,实现融合终端与固定电话网络之间的所有信令交互功能,其中的两个子模块均可在中央处理器的控制下接通或断开其与ab线的连接。在融合终端空闲时,铃流处理模块总与ab线相连,以时刻监视ab线上可能出现的振铃信号(铃流)。
固网接入控制模块及时检测用户线插头的插入和拨出,并通知中央处理器融合终端与用户线的连接和断开,从而启动接入和退出固网的处理逻辑。
多个不同的上述移动融合终端可以通过同一对模拟用户线接入固网,不同移动融合终端之间以各自的电话号码区分。哪一台移动融合终端做主叫,则去话呼叫的主叫号码即是该移动融合终端对应的用户号码。其他用户将哪一台移动融合终端的号码作为被叫,则只有那一台被叫的移动融合终端向其用户振铃。在同一对模拟用户线上,同时只有一台融合终端可以进行通信,信令处理模块可以识别所连模拟用户线上是否已有通话。
下面结合具体流程,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融合终端的功能与工作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融合终端在空闲状态下接入固定电话网络的处理流程图,如图4所示,包括以下处理:
S401,将用户线插头插入到融合终端的用户线插孔后,融合终端中的固网接入控制模块检测到这一事件,并报告给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启动终端空闲时接入固定电话网络的处理,并控制电子开关接通用户直流环路,将FSK处理模块与用户线相连,同时将铃流处理模块与用户线断开,接收来自网络侧的用户信令。
S402,融合终端中接通了用户环路,固定电话网络中的用户接口电路即可以向用户线环路供电,固定电话网络检测到该供电,即为摘机,也就是说,融合终端向固定电话网络发出摘机事件,并等待网络侧的应答。
S403,固定电话网络检测到摘机事件后,即启动呼叫处理,验证网络侧与该用户线相连接的端口的属性(例如,该端口是否可用,如果是则继续下述处理,否则流程结束),分配本地信令链接号(网络链接号)以及此次呼叫所需的其他资源(例如呼叫控制块、呼叫处理任务等)。
S404,固定电话网络响应融合终端的摘机事件,向融合终端发送摘机应答消息,请求建立信令链接,其中,该摘机应答消息中携带有网络链接号。
S405,融合终端的FSK处理模块接收到摘机应答消息后,将该消息发送给中央处理器的固网接入处理逻辑;中央处理器的固网接入处理逻辑继续处理终端的固网接入,分配本地信令链接号(终端链接号)以及本次呼叫所需的其他资源(例如内存、线程等),具体地,中央处理器生成以用户手机号码为参数的接入请求消息,并将该消息发送给FSK处理模块。
S406,融合终端的FSK处理模块向固定电话网络发送接入请求消息,其中,该接入请求消息中携带有终端链接号、本机用户号码(手机号码)和上述网络链接号。
S407,固定电话网络接收到接入请求消息,即和移动通信网络共同完成融合终端的有线接入处理,将融合终端通过用户线所连接的本地交换机信息登记在网络中。
S408,固定电话网络向融合终端发送接入应答消息,通知融合终端固定电话网络接入已经成功,其中,该接入应答消息中携带有终端链接号和接入固定电话网络成功信息。
S409,融合终端接收到接入应答消息后,关闭射频收发,不再收发无线电波,并释放为本次接入所分配的资源,进入固定电话网络接入工作模式。
S410,融合终端中的中央处理器断开用户环路断开,即挂机,也就是说,融合终端向固定电话网络发出挂机事件,同时,中央处理器将铃流处理模块与用户线相连接。
S411,固定电话网络检测到终端挂机,释放相关资源,本次接入处理结束。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融合终端在通话状态下进入固定电话网络工作模式的处理流程图,如图5所示,包括以下处理:
S501,在通话状态下,用户将用户线插头插入融合终端的用户线插孔,融合终端中的固网接入控制模块检测到这一事件,并将这一事件报告给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启动固网转入处理逻辑,并控制电子开关接通用户环路,将FSK处理模块与用户线相连。
S502,融合终端接通用户环路,即融合终端向固定电话网络发出摘机事件,并等待网络侧的应答。
S503,固定电话网络检测到摘机事件后,即启动呼叫处理,(例如,该端口是否可用,如果是则继续后续处理,否则流程结束),分配本地信令链接号(网络链接号)以及此次呼叫所需的其他资源(如任务、呼叫控制块等)。
S504,固定电话网络响应融合终端的摘机事件,向融合终端发送摘机应答消息,请求建立信令链接,其中,该摘机应答消息中携带有网络链接号。
S505,融合终端的FSK处理模块接收到摘机应答消息,并将所述摘机应答消息发给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分析该摘机应答消息,继续融合终端的转入处理,如分配本地信令链接号(终端链接号)以及本次呼叫所需的其他资源(例如任务、呼叫控制块等),之后,中央处理器生成以用户手机号码为参数的转入消息,并将该消息发送给FSK处理模块。
S506,融合终端的FSK处理模块向固网发送转入消息,其中,该转入消息中携带有终端链接号、本机用户号码,和上述网络链接号。
S507,固定电话网络接收到转入消息,与移动通信网络合作,将融合终端所在的固定电话网络位置记录在网络中,即,固定电话网络启动转入处理,将融合终端接入的用户线所在的本地交换机的标识信息登记在网络中。具体地,网络完成转入处理后,终端所连固网位置将被记录在移动网络中的MSC、VLR、甚至HLR中,而固网与此终端相连的端局交换机中,也将记录终端的用户数据以及接入端口与用户号码之间的对应关系。
S508,固定电话网络向融合终端发送转入应答消息,通知融合终端固定电话网络转入已经成功,其中,该转入应答消息中携带有终端链接号和接入固定电话网络成功的信息。
S509,融合终端接收到转入应答消息后,中央处理器将通话处理模块与音频输入/出模块(听筒、话筒)相连接,进入固定电话网络接入工作模式,中央处理器关闭射频收发,不再收发无线电波,释放为本次转入所分配的资源。
S510,融合终端将音频输入/出模块与通话处理模块相连,通话处理模块又与用户线相连接,从而接通了终端内部的固网通话话路;固定电话网络完成了融合终端的转入处理,移动通信网络的MSC与融合终端的接入端局交换机合作把通话从移动话路(如由基站控制器、基站、无线信道组成的通话话路)切换到由用户线、接入端局交换机参与的固网话路上,双方通过固定电话网络继续通话。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融合终端空闲时离开固定电话网络的处理流程图,即用户线插头从空闲状态的融合终端上拔下后的处理流程图,如图6所示,包括以下处理:
S601,将用户线插头从处于空闲状态的融合终端上拔下后,融合终端的固网接入控制模块检测到用户线插头的拔下,通知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指示移动通信模块开启射频收发,启动位置更新处理流程。
S602至S604,融合终端向移动通信网络发送位置更新请求,移动通信网络处理该位置更新请求,将终端在网络中的位置信息由固定电话网络更改为移动通信网络。并向融合终端发送位置更新响应消息,完成融合终端的位置更新。其中,该位置更新过程与现有技术的位置更新过程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S605,融合终端进入移动接入模式。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融合终端通话时离开固定电话网络的处理流程图,即用户线插头从通话状态的融合终端上拔下后的处理流程图,如图7所示,包括以下处理:
S701,将用户线插头从处于通话状态的融合终端上拔下后,融合终端的固网接入控制模块检测到用户线插头的拔下,中央处理器指示移动通信模块开启射频收发,启动位置更新处理流程。
S702至S704,融合终端向移动通信网络发送位置更新请求,移动通信网络处理该位置更新请求,将终端在网络中的位置信息由固定电话网络更改为移动通信网络。并向融合终端发送位置更新响应消息,完成融合终端的位置更新。融合终端内部断开音频输入/出模块与通话处理模块的连接,即断开终端内的固网通信话路。其中,该位置更新过程与现有技术的位置更新过程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S705,融合终端内部接通音频输入/出模块与中央处理器,即接通终端内部的无线通信话路。移动通信网络与融合终端建立语音承载,并将通话切换到该承载上,具体地,移动通信网络与融合终端协作建立由空口及移动通信网络中相应的无线接入设备(如BSC、BS)参与的语音承载,并将通话切换到移动通道上。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接入固定电话网络的融合终端发起呼叫处理流程图,如图8所示,包括以下处理:
S801,用户拨对方的号码,按摘机键(与融合终端在移动接入模式下的操作相同)后,融合终端的中央处理器启动终端内的呼叫处理逻辑,分配相应资源(呼叫处理任务、呼叫控制块等),启动FSK处理模块,以监视网络侧的应答;
S802,终端通过接通用户线环路,向端局交换机发出摘机信号;
S803,终端接通音频输入/出模块(话筒、听筒)和通话处理模块,建立终端内通话通路,以方便用户监听用户线上可能出现的信号音;
S804,固定电话网络检测到用户摘机后,启动呼叫处理,分配网络链接号;
S805,固定电话网络向融合终端发送摘机应答消息,应答融合终端的摘机,其中,该摘机应答消息携带有上述分配的网络链接号。
S806,融合终端收到摘机应答消息后,继续处理呼叫,分配终端链接号;
S807,融合终端向固定电话网络发送CO(启呼消息),其中,该启呼消息携带有网络链接号、终端链接号、主叫号码(即该融合终端的号码)和被叫号码。
S808,固定电话网络对主叫号码和被叫号码进行号码分析,启动固网接入的启呼处理(该过程与现有技术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S809,固定电话网络在被叫被振铃后,向融合终端发送CO应答消息,该CO应答消息携带终端链接号,振铃事件指示;网络侧呼叫进入等待被叫摘机状态。终端收到CO应答消息后,相应呼叫处理也进入等待被叫摘机状态;
S810,呼叫等待被叫摘机期间,固定电话网络向融合终端送回铃音。终端将回铃音送音频输出模块播放。用户听回铃音。
S811,被叫摘机,固定电话网络停止向融合终端送回铃音。用户听到回铃音停止后,即可与对方通话。
S812,主叫与被叫通话。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接入固定电话网络的融合终端接收呼叫处理的流程图,如图9所示,包括以下处理:
S901,来话呼叫请求到达网络侧的端局交换机后,端局交换机检测到融合终端所在用户线空闲,即启动来话呼叫处理逻辑,创建呼叫处理任务,分配呼叫控制块等,然后,向融合终端所连接的用户线发送铃流。
S902,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图5所示的流程,融合终端接入固定电话网络工作后,在空闲状态时会将铃流处理模块与用户线相连接。所述铃流处理模块监测到用户线上的铃流信号后,即将振铃事件报告给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启动来话呼叫处理,创建呼叫处理任务、分配呼叫控制块、信令链接本地标识(终端链接号)等资源,将FSK处理模块与用户线相连接,以接收网络侧的消息,然后向网络侧发送振铃应答消息,以应答网络侧的铃流信号,其中,该振铃应答消息携带终端链接号。
S903,固定电话网络的端局交换机通过CT消息,将呼叫信息发给融合终端,其中,该CT消息中携带有终端链接号、网络链接号、主叫号码和被叫号码。
S904,融合终端将接收到的被叫号码与自己的用户号码相比较,如果被叫号码与本终端的用户号码相同,则将主叫号码发送给融合终端的显示器显示,驱动免提/铃声振铃,或振动器产生振动,或以其他方式通知用户呼叫的到来,并继续呼叫的后续处理;如果被叫号码与本终端用户号码不相同,则停止对此次呼叫的处理。
S905,用户听到铃声或感知到其他呼叫提示、看到显示器显示的主要号码,并同意接听本次呼叫,则按下摘机键。中央处理器收到用户的摘机事件,呼叫进入通话状态,并通过FSK处理模块向网络侧发送CT应答消息,通知网络本机用户已摘机,其中,该CT应答消息中携带有网络链接号。
S906,融合终端将通话处理模块与用户线相连接,接通通话环路。
S907,固定电话网络和移动通信网络接通相应的通话话路。
S908,主叫用户和被叫用户开始通话。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接入固定电话网络的融合终端发送短消息处理流程图,如图10所示,包括以下处理:
S1001,用户使用融合终端编辑完短消息,并选择了发送功能后,融合终端启动发送处理,中央处理器接通用户直流环路,向固定电话网络发出摘机信号;将FSK处理模块接到用户线上,以接收网络侧的消息。
S1002,固定电话网络检测到用户摘机后,启动呼叫处理,分配网络链接号;然后,固定电话网络向融合终端发送摘机应答消息,应答融合终端的摘机,其中,该摘机应答消息中携带有上述分配的网络链接号。
S1003,融合终端收到摘机应答消息后,继续发送处理,分配终端链接号,生成MO消息,通过FSK处理模块将MO消息发送给固定电话网络,其中,该MO消息中携带有主叫号码(即本融合终端的号码)、被叫号码、短消息服务中心号码和短消息内容,网络链接号和终端链接号,其中,短消息服务中心号码是预先在中央处理器中保存的。
S1004,固定电话网络与移动通信网络处理MO消息,将短消息内容存入指定的短消息中心,并向融合终端发送MO应答消息,其中,该MO应答消息中携带有终端链接号和确认信息。
S1005,融合终端的FSK处理模块收到MO应答消息,并将该MO应答消息发送给融合终端的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释放本次发送所用资源,断开用户环路断开,即为挂机,也就是说,融合终端向固定电话网络发出挂机事件,本次短消息发送过程结束。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接入固定电话网络的融合终端接收短消息处理流程图,如图11所示,包括以下处理:
S1101,固定电话网络接收到发给融合终端的短消息,启动短消息接收处理,在融合终端空闲时,向用户线发送铃流,呼叫融合终端。
S1102,融合终端检测到用户线上的铃流,启动呼叫处理,创建呼叫处理任务,分配终端链接号,接通用户线环路,使FSK处理模块与用户线相通,并向固定电话网络发送振铃应答消息,以应答固定电话网络发送的铃流信号,其中,该振铃应答消息中携带有终端链接号。
S1103,固定电话网络接收到振铃应答消息,继续短消息接收处理,分配网络链接号,向融合终端发送MT消息,其中,该MT消息中携带有终端链接号、网络链接号、主叫号码、被叫号码(即融合终端的号码)、短消息内容和收存时间。
S1104,融合终端接收、处理MT消息,并向固定电话网络发送MT应答消息,其中,MT应答消息中携带有网络链接号和成功确认信息。终端对短消息的处理方法与现有移动终端的技术相同,比如存贮短消息,并提示用户短消息的到来;根据用户的指令显示短消息内容,或删除、转发短消息等。
S1105,融合终端释放本次短消息接收所用的资源,断开用户直流环路,将铃流处理模块与用户线接通,相当于终端挂机,终端进入空闲状态,本次短消息接收过程结束。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融合终端,利用现有模拟用户线接入固定电话网络,能够融合固定电话网络通信与移动通信网络通信技术,通过目前大规模的二线模拟用户电话线接入固定电话网络,从而充分利用固定通信网络资源和移动通信的灵活性,有效、方便地实现进行通信。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央处理器、固网接入控制模块、频移键控处理模块、通话处理模块、移动通信模块和电子开关模块,其中,
所述固网接入控制模块,与所述中央处理器相连接,包括模拟用户线接口,用于接通移动终端和所述模拟用户线,并在模拟用户线与所述模拟用户线接口相连接的情况下,通知所述中央处理器所述移动终端与固定电话网络相连接;所述频移键控处理模块,与所述中央处理器相连接,用于识别来自所述接入模拟用户线的信令,并发送给所述中央处理器,以及用于识别来自所述中央处理器的信令,并发送至所述接入模拟用户线;
所述通话处理模块,用于提取所述模拟用户线上的话音信号、并将该话音信号发送至移动终端的语音输出设备播放,以及将来自用户的话音信号发送至所述模拟用户线;
所述移动通信模块,用于实现所述终端基于无线网络与外界的通信;
所述中央处理器,用于处理来自所述频移键控处理模块的信令,将需要经由用户线传输的信令发送给所述频移键控处理模块,并且用于在所述固网接入控制模块通知所述移动终端与固网相连接的情况下控制电子开关模块关闭所述移动通信模块的射频收发功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铃流处理模块,与所述中央处理器相连接,用于识别来自所述模拟用户线的铃流信号,并将所述铃流信号对应的振铃报告给所述中央处理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处理器还用于确定所述频移键控处理模块接收到的被叫号码是否为所述移动终端的用户号码,并在确定结果为是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移动终端继续进行来话呼叫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开关模块还用于在所述中央处理器的控制下,使得所述频移键控处理模块、所述通话处理模块、所述铃流处理模块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模拟用户线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央处理器用于在所述移动终端接入所述固定电话网络,控制所述电子开关模块将所述铃流处理模块与所述模拟用户线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央处理器用于在所述移动终端需要进行通话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子开关模块将所述通话处理模块与所述模拟用户线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央处理器用于在所述移动终端进行短消息传输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子开关模块将所述频移键控处理模块与所述模拟用户线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音频输入/出模块,其中,所述通话处理模块用于将用户通过所述音频输入模块的话音信号发送给所述模拟用户线,并将来自所述模拟用户线的话音信号发送给所述音频输出模块。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处理器为以下之一:基带处理器、中央处理单元。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2741147A CN102387611A (zh) | 2010-09-06 | 2010-09-06 | 移动终端 |
PCT/CN2011/071192 WO2012031470A1 (zh) | 2010-09-06 | 2011-02-23 | 移动终端 |
US13/820,988 US9148909B2 (en) | 2010-09-06 | 2011-02-23 | Mobile terminal |
EP11822993.9A EP2615808A4 (en) | 2010-09-06 | 2011-02-23 | Mobile terminal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2741147A CN102387611A (zh) | 2010-09-06 | 2010-09-06 | 移动终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387611A true CN102387611A (zh) | 2012-03-21 |
Family
ID=458100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2741147A Pending CN102387611A (zh) | 2010-09-06 | 2010-09-06 | 移动终端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148909B2 (zh) |
EP (1) | EP2615808A4 (zh) |
CN (1) | CN102387611A (zh) |
WO (1) | WO2012031470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5131621A1 (zh) * | 2014-09-18 | 2015-09-1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通讯终端通话控制方法、装置及移动通讯终端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862539Y (zh) * | 2005-12-15 | 2007-01-24 | 西安大唐电信有限公司 | 一种多路接入设备 |
CN201274576Y (zh) * | 2008-09-30 | 2009-07-15 | 福建思特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双模电话 |
CN201332429Y (zh) * | 2008-12-31 | 2009-10-21 | 厦门敏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gsm接入与模拟交换的融合系统 |
GB2467854A (en) * | 2009-02-17 | 2010-08-18 | Nigel Slater | Converting data to a format suitable for transmission by a Fixed Cellular Terminal (FCT)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986374B2 (ja) * | 1994-07-25 | 1999-12-06 |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ビジネス・マシーンズ・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 呼出し信号検出装置 |
AU2223799A (en) * | 1998-01-12 | 1999-07-26 | David A. Monroe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election of circuit in multi-circuit communications device |
GB2343588A (en) * | 1998-11-06 | 2000-05-10 |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 Transmission power setting in a radio terminal |
US6778824B2 (en) * | 2002-06-19 | 2004-08-17 | Telular Corp. | Apparatus for wirelessly-coupling a bluetooth-wireless cellular mobile handset to a docking station for connecting a standard telephone set to the cellular network |
US7565115B2 (en) * | 2002-07-09 | 2009-07-21 | Xcelis Communications, Llc |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landline and wireless calls |
US8275371B2 (en) * | 2002-07-15 | 2012-09-25 |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communications and connection-oriented services to devices |
DE10236082A1 (de) * | 2002-08-07 | 2004-02-26 | Deutsche Telekom Ag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en zum Senden und/oder Empfangen von Kurzmitteilungen im Festnetz |
US6836644B2 (en) * | 2002-08-26 | 2004-12-28 | Bellsouth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establishing a fixed wireless telephone service |
KR100659032B1 (ko) * | 2003-06-16 | 2006-12-21 | 공태호 | 유선전화기능을 갖는 휴대전화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
US7657284B1 (en) * | 2005-03-07 | 2010-02-02 |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for data and voice communications |
CA2572527A1 (en) * | 2005-12-30 | 2007-06-30 | Vtech Telecommunications Limi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over a data network or the pstn using a hybrid cordless telephone device |
DE102006025492A1 (de) * | 2006-05-30 | 2007-12-06 | Vodafone Holding Gmbh | Geräteanordnung Festnetzgerät-Mobilfunkendgerät |
-
2010
- 2010-09-06 CN CN2010102741147A patent/CN102387611A/zh active Pending
-
2011
- 2011-02-23 WO PCT/CN2011/071192 patent/WO2012031470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1-02-23 US US13/820,988 patent/US9148909B2/en active Active
- 2011-02-23 EP EP11822993.9A patent/EP2615808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862539Y (zh) * | 2005-12-15 | 2007-01-24 | 西安大唐电信有限公司 | 一种多路接入设备 |
CN201274576Y (zh) * | 2008-09-30 | 2009-07-15 | 福建思特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双模电话 |
CN201332429Y (zh) * | 2008-12-31 | 2009-10-21 | 厦门敏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gsm接入与模拟交换的融合系统 |
GB2467854A (en) * | 2009-02-17 | 2010-08-18 | Nigel Slater | Converting data to a format suitable for transmission by a Fixed Cellular Terminal (FCT)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5131621A1 (zh) * | 2014-09-18 | 2015-09-1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通讯终端通话控制方法、装置及移动通讯终端 |
CN105430202A (zh) * | 2014-09-18 | 2016-03-2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通讯终端通话管理方法、装置及移动通讯终端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615808A1 (en) | 2013-07-17 |
EP2615808A4 (en) | 2017-12-20 |
US20130178171A1 (en) | 2013-07-11 |
US9148909B2 (en) | 2015-09-29 |
WO2012031470A1 (zh) | 2012-03-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1696641A1 (en) | Cordless telephone with display for interfacing with a soft-phone application running on a computer | |
CN103249018A (zh) | 一种多方通话进行切换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 |
CN104639731A (zh) | 一种来电提醒的方法、系统及终端 | |
CN102035907A (zh) | 一种智能固定电话 | |
CN102883292A (zh) | 一种实现呼叫转移的方法、系统、设备及移动终端 | |
CN102387243A (zh) | 移动终端 | |
CN101365173B (zh) | 一种当前使用号码通知方法、系统和号码通知服务器 | |
CN102387611A (zh) | 移动终端 | |
CN100471207C (zh) | 一种定制回铃音的方法 | |
CN102387053B (zh) | 移动终端的接入管理方法和融合网络 | |
CN100429954C (zh) | 通过固话网络实现phs系统接入的方法及其系统 | |
KR100451172B1 (ko) | 통화 불능사유 안내 방법 | |
CN100366104C (zh) | 移动通信终端的无法通话说明文字消息传送方法 | |
KR100725130B1 (ko) | 지능망을 이용한 sms 제공 시스템 및 방법 | |
KR100637593B1 (ko) | 멀티링 서비스 제공 방법 및 장치 | |
KR101041386B1 (ko) | 푸쉬서버를 이용하여 스마트폰에서 인터넷 전화를 연결하도록 하는 인터넷 전화 시스템 | |
CN102387607A (zh) | 固定电话网络中移动终端的呼叫方法和系统 | |
JP2009055210A (ja) | 交換機、交換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KR100674335B1 (ko) | 지능망에서 통화자간 자동연결 방법 | |
KR20020057682A (ko) | 이동 통신 단말에서의 호 형성 방법 | |
KR20030023671A (ko) | 통화연결 대기중 유무선통신 사업자 알림방법 | |
KR100703537B1 (ko) | 사설교환기에서 링 그룹 착신 호에 대한 대기시간 관리장치 및 방법 | |
JPH07336761A (ja)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 |
CN101505345A (zh) | 一种3g电话通信系统、方法 | |
JP2007019778A (ja) | 無線通信端末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2 |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3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