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102308511B - 传输多a/n信息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 Google Patents

传输多a/n信息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08511B
CN102308511B CN200980153196.5A CN200980153196A CN102308511B CN 102308511 B CN102308511 B CN 102308511B CN 200980153196 A CN200980153196 A CN 200980153196A CN 102308511 B CN102308511 B CN 10230851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resources
transmitted
bit group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5319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08511A (zh
Inventor
刘江华
马蒂尔斯·温斯特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8015319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308511B/zh
Publication of CN1023085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085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085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085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1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26Division using four or more dimens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6Receivers
    • H04B1/16Circuits
    • H04B1/1607Supply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1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dedicated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a single user or termi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确定预留资源;确定需要传输的A/N信息;根据预留资源的个数和需要传输的A/N信息确定传输资源的个数为N(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以及对应的调制符号;用传输资源传输调制符号来传输多个A/N信息。通过传输多个A/N信息,可以较准确定位出错的下行频带。A/N信息包括:ACK信息、NACK信息或DTX状态的信息。

Description

传输多A/N信息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特别涉及一种传输多A/N信息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背景技术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transmission Request,HARQ)是提高无线通信系统性能的一种机制。在系统的下行链路上,HARQ的应用过程是:基站首先发送一个数据块以及有关此数据块的控制信息给某个用户,若该用户正确接收到此控制信息后,对此控制信息对应的数据块进行校验。如果校验正确,就发送ACK给基站;基站接收到ACK后,认为所发送的数据块已被对应的用户正确接收,那么就可以发送新的数据块给这个用户。如果校验不正确,用户将会发送NACK给基站;基站就会重传所发送的数据块给用户,直到用户正确接收后反馈ACK,或者直到超过最大重传次数。另外,若用户没有正确接收到有关此数据块的控制信息,那么用户就不会检测此数据块,也不会在上行反馈对应的ACK或者NACK,进入非连续传输DTX(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状态。基站通过能量检测会确知用户处于DTX状态;这时基站会重新发送此数据块以及控制信息。
在3GPP LTE-A FDD系统中,为了支持更宽的系统带宽,可以同时支持多个频带,即频谱聚合,每个频带中都传输有数据块。针对每个下行频带传输的数据块,用户都需要反馈一个对应的ACK或者NACK,或者进入DTX状态(简称反馈一个A/N/DTX)。这就意味着用户需要在上行频带同时反馈多个A/N/DTX。在3GPP LTE TDD系统中,通常是连续多个子帧来传输下行数据。参见图13,基站在下行多个子帧中发送数据块给某个用户,用户在上行的某个子帧中反馈针对下行每个子帧中的数据块的A/N/DTX,这就意味着在一个子帧中需要反馈多个A/N/DTX。现有的3GPP LTE TDD系统中,采用了A/N打包的方法,也就是对针对每个下行子帧的A/N进行逻辑与操作后只得到一个A/N,然后把这个A/N在一个上行子帧中发送。其中,在打包的过程中,DTX被认为是NACK。
发明内容
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由于采用的是逻辑与的操作,当针对多个子帧中的一个子帧的传输出现错误,则基站得到的一个A/N反馈为一个NACK。但基站根据收到的这个NACK并不能确定出现错误的是哪一个子帧。为此需要将针对所有子帧的数据都进行重传,导致系统传输效率低,吞吐量下降。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输多A/N信息的方法,包括:
确定预留资源;
确定需要传输的A/N信息;
根据预留资源的个数和需要传输的A/N信息得到N个传输资源和对应的调制符号,其中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用传输资源传输调制符号。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设备,包括:
一模块,用于确定预留资源;
一模块,用于确定需要传输的A/N信息;
一模块,用于根据预留资源的个数和需要传输的A/N信息联合选择N个传输资源和对应的调制符号,其中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和
一模块,用于用传输资源传输调制符号。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预留资源;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需要传输的A/N信息;
分组模块,与第一确定模块和第二确定模块连接,用于根据预留资源的个数将需要传输的A/N信息的比特数分为第一比特组和第二比特组,并确定传输资源的个数为N;
获取模块,与所述分组模块连接,用于根据第一比特组从预留资源中得到N个传输资源,根据第二比特组得到对应的调制符号;和
传输模块,与分组模块和获取模块连接,用于用传输资源传输调制符号。
本发明实施例根据预留资源的个数和需要传输的A/N信息得到N个传输资源和对应的调制符号,其中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这样需要传输的多个A/N信息将被所选取的多个传输资源和调制符号所携带,从而可以同时传输多个A/N信息。基站从而可以较准确得知道每个下行频带数据块传输的正确与否,从而可以较准确定位出错的下行频带,减少像现有技术的A/N打包方式所带来的不必要的重传。其中,A/N信息包括:ACK信息、NACK信息或DTX状态的信息。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需要传输的A/N信息的比特数分为第一比特组和第二比特组,根据所述第一比特组从预留资源中得到传输资源,根据所述第二比特组得到对应的调制符号,然后用第一比特组所得到的多个传输资源来传输从第二比特组所得到的调制符号,这样需要传输的多个A/N信息将被所选取的多个传输资源和调制符号所携带,从而可以同时传输多个A/N信息。基站从而可以较准确得知道每个下行频带数据块传输的正确与否,从而可以较准确定位出错的下行频带,减少像现有技术的A/N打包方式所带来的不必要的重传。
另外,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多个传输资源可以利用多天线技术传输,即每个天线发送一个传输资源,不同天线上的传输资源可以携带相同或者不同的调制符号。这样每个天线即可以保证单载波传输,还可以获得多天线的发送分集和空间复用增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PUCCH的资源块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A/N的发送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PDCCH和CCE映射关系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上下行映射关系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另一个用户设备实施例的序列及符号的发送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另一个用户设备实施例的序列及符号的发送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另一个用户设备实施例的序列及符号的发送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另一个用户设备实施例的序列及符号的发送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另一个用户设备实施例的序列及符号的发送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上下行映射关系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用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现有技术传输多A/N信息的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说明而不是限制,以下描述中提出了诸如特定体系结构、接口、技术等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地理解本发明。然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很清楚,在背离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实现本发明。在其他情况下,省略对众所周知的装置、电路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对本发明的说明。此外,在一些附图中给出各个功能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知道,这些功能可采用单独的硬件电路、采用结合适当编程的数字微处理器或通用计算机工作的软件、采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和/或采用一个或多个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来实现。
本发明实施例提到的术语“用户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移动台,UE,固定或者移动的用户单元,传真机,无线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计算机,或者别的类型的能工作在无线环境中的用户设备。本发明实施例提到的术语“基站”包括但不限于:基站,eNB,Node B,站点控制器,接入点AP,或者别的类型的能工作在无线环境中的与前述“用户设备”交互的设备。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基站(eNB)在下行发送一个数据块以及相关的控制信令给UE时,假设控制信令正确接收,UE根据对数据块校验的正确与否将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中反馈对应的A/N给eNB;若控制信令没有正确接收时,UE将处于DTX状态,即什么都不发送。PUCCH将在一个子帧(sub-frame)中的两个时隙内传输,其中PUCCH包含多个资源块(resource block),每个资源块在频域上占用12个连续的子载波,在时域上占用6或7个符号(symbol)。一个资源块在时域上占用的符号数与循环前缀的长度有关,在正常循环前缀下,占用7个符号,在扩展循环前缀下,将占用6个符号。下面的讨论都假设一个资源块占用7个符号。一个用户的A/N将在PUCCH的两个资源块中传输,其中这两个资源块位于不同的时隙,位于第二个时隙的资源块将重复第一个资源块的数据。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PUCCH的资源块的示意图。参见图1,在传输A/N的一个资源块中,中间的3个符号用来传输解调导频,剩余的4个符号用来传输A/N。
在PUCCH的一个资源块中,不同用户的A/N通过码分复用在一起,其中不同用户的码是相互正交的,用来区分不同的用户。每个用户的A/N通常是一个二相移相键控(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BPSK)或者四相移相键控(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QPSK)符号。若用户在下行只有一个码字(或者传输块),则只需要1比特的A/N,这时是一个BPSK符号;若用户在下行有两个码字,即采用MIMO,则需要两个比特的A/N分别对应两个码字,这时两个A/N比特调制成一个QPSK符号。这个调制符号(BPSK或QPSK)进行扩频后映射在图1所示的资源块上。扩频所采用的序列为一个二维的正交扩频码,在频域上的扩频码是一个长度为12的序列,共有1 2个不同的序列;在时域上的扩频码是一个长度为4的正交序列,共有3个不同的序列。频域上的12个序列是通过一个基序列进行相位旋转得到,即,rα(n)=ej2πnα/12r(n),n=0,1,Λ,11;α=0,1,Λ,11。其中,r(n)是长度为12的基序列,rα(n)是基序列经过相位旋转后得到的序列。时域上是3个长度为4的正交序列,如表1所示:
表1
Figure GPA00001197821900081
图2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A/N的发送结构示意图。参见图2,一个用户的A/N对应的调制符号m经过时频域序列二维扩频后映射到资源块中的4个A/N符号中。其中所用的频域序列是rα(n),时域所用的序列是wβ(n)。图2中最多有36个导频选择,可以最多支持36个用户。
对于一个资源块,频域上有12个序列,时域上有3个序列,总共有36个序列组合,即36个二维扩频序列。在同一个资源块中传输A/N的所有用户将采用36个二维扩频序列中的不同序列。参见表2,这36个二维扩频序列可以进行下列的编号K:
表2
Figure GPA00001197821900082
Figure GPA00001197821900091
在某些特定的信道条件下,比如频率选择性强的信道,在频域上只能使用12个序列中的6个序列,两个频域序列之间间隔一个序列,这样就可以产生18个二维扩频序列,参见表3,这18个序列可以进行如下的编号:
表3
Figure GPA00001197821900092
Figure GPA00001197821900101
用户在PUCCH中传输A/N时,需要选择一个二维扩频序列K,并根据K得到对应频域扩频序列和时域扩频序列,然后利用所选择的扩频序列来发送A/N。下面将介绍用户如何得到自己所需要的K。
在eNB传输数据块给用户的同时,会传输一个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来指示用户的数据块在哪个资源块上,以及传输所用的调制编码方式,预编码矩阵等控制信令。这些控制信令(就是前面所说的与传输块有关的控制信令。用户首先检测PDCCH,如果检测到PDCCH,就会根据PDCCH所指示的内容去解调所传输的数据块。对于动态调度的用户,每个用户会有一个PDCCH。一个PDCCH是由1,2,4或者8个控制信道单元(Control Channel Element,CCE)组成。组成一个PDCCH的CCE个数与控制信道内容的大小以及用户的信道质量有关。例如:一个用户的信道质量很差,为了提高PDCCH的性能,可以采用8个CCE来传输该用户的PDCCH,这时用户的PDCCH可以采用很低的编码码率来抵抗信道的衰落。
图3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PDCCH和CCE映射关系的示意图。参见图3,一共有四个用户,每个用户对应一个PDCCH,分别为第一PDCCH、第二PDCCH、第三PDCCH、第四PDCCH。第一PDCCH和第二PDCCH分别包括1个CCE(分别为第一CCE和第二CCE),第三PDCCH包括2个CCE(第三CCE和第四CCE),第四PDCCH包括4个CCE(第五CCE、第六CCE、第七CCE和第八CCE)。
用户用来反馈A/N的二维扩频序列K是由该用户PDCCH的第一个CCE的位置来决定。每个用户PDCCH的起始CCE是不同,由此可以决定不同的二维扩频序列K。总之,K与PDCCH起始的CCE可以有一个固定的关系,这里不再详述具体的关系。假设K=Nindex of first CCE+4,则:
用户1:K=0+4=4
用户2:K=1+4=5
用户3:K=2+4=6
用户4:K=4+4=8
然后根据二维扩频序列的编号K与时频序列的映射关系,比如表2、或表3或者其它类似表(根据具体信道情况确定是采用表2还是表3或者其它类似表),就可以得到发送A/N的频域序列和时间序列。根据表2的映射关系,用户2将采用第5个频域序列和时域的第1个序列。从上面还可以看出K=7不会被其它用户使用,因为K=7对应的CCE被用户3的PDCCH占用,这样就意味着用户3实际上可以用2个二维扩频序列,即用户对应了M个CCE,就意味着将会有M个二维扩频序列可被采用。
LTE-A系统将支持用户同时使用多个下行频带或上行频带来传输数据,这样用户就可以用更宽的带宽来传输数据。这种多频带传输是LTE-A系统的一个主要特点,但是同时也引来一些问题。当用户在接收下行数据时,因为用户无法确知eNB将在下行的哪些频带中传输数据给自己,所以就需要不断地检测下行每个频带是否有自己的数据,这样会消耗很多的功率。
为了降低用户的功耗,每个用户定义了一个主下行频带,主下行频带中传输相应的信令来指示除了主下行频带外其它下行频带是否有数据传输,不同的用户的主下行频带可以是不同的频带。例如:系统中共有3个下行频带,分别为频带1,频带2,频带3;那么频带1,频带2和频带3可以分别定义为用户1,用户2,用户3的主下行频带。定义了主下行频带后,每个用户首先检测主下行频带是否有自己需要接收的数据,然后根据在主频带中接收的信令来确定是否去检测其它的下行频带。如果主下行频带中指示其它频带中没有数据传输,那么用户就不需要检测其它子频带;如果主下行频带指示其它频带中有数据传输,用户就去指定的频带检测数据,这样就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检测。同样的道理,用户在上行传输数据时,如果没有太多的数据需要发送给eNB时,就不需要始终在多个子频带上发送,可以只在主上行频带中发送。这样对于每个用户而言,主下行频带和主上行频带构成一对主频带。
在下行多个频带传输数据块给某个用户时,用户需要针对在每个下行频带传输的数据块反馈A/N,这样需要反馈A/N的个数与所使用的下行频带个数有关。这多个A/N将在此用户的主上行频带中发送。例如系统中有三个下行频带和两个上行频带,分别为下行频带1,下行频带2,下行频带3和上行频带1,上行频带2。其中下行频带1和上行频带1定义为用户1的主频带对,下行频带2和上行频带2定义为用户2的主频带对。若下行三个频带中都传输数据给用户1和用户2,那么用户1和用户2都将在各自的主上行频带来反馈A/N。
图4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上下行映射关系示意图。参见图4,其中的PDSCHi-j表示在第i个下行频带上传输数据块给第j个用户。
图5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包括:
方框5 1: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确定预留资源。这里涉及的预留资源和传输资源可以为时间、频率、码、序列、天线等。下面以预留资源和传输资源为序列为例。
根据上述分析,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检测,基站通常是在针对一用户的主下行频带上传输针对该用户的数据块。而在上述有关序列的描述中,可知在上行频带中可供采用的序列的个数与相应下行频带的PDCCH中针对该用户的CCE的个数相同。因此,预留资源的个数可以选为用户的主下行频带的PDCCH中包括的CCE的个数。例如,用户的主下行频带的PDCCH中包括M个CCE,则预留资源的个数为M。并且根据CCE与序列的关系,可以根据对应用户的CCE获取该用户的预留资源(例如可以根据上述的CCE的起始位置和序列K的关系得到)。
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对每个用户定义一个下行频带集合,不同的用户可以拥有相同的或者不同的下行频带集合,针对每个用户的数据块以及对应的PDCCH将在该用户对应的下行频带集合中的至少一个频带中发送。每个用户的下行频带集合可以是部分或者全部的下行频带。这样用户在接收下行数据时,就需要对其下行频带集合中的每个下行频带进行PDCCH检测,并根据PDCCH检测的结果去解调传输块,在这种情况下每个下行频带中都可能有PDCCH。
当然,如果用户的数据是在多个下行频带中发送给用户的,且每个下行频带都有针对该用户的PDCCH,则预留资源的个数也可以为对应该用户的下行频带的PDCCH中包括的CCE的总和,例如,基站在下行频带1和下行频带2传输数据块给用户,下行频带1的PDCCH包括M1个CCE,下行频带2的PDCCH包括M2个CCE,则预留资源的个数为M=M1+M2。下述以根据主下行频带上包括的CCE得到用户的预留资源为例。上面所述的预留资源都是根据PDCCH间接得到,当然预留资源也可以由基站显性地分配,比如可以通过高层的信令以半静态的方式来显性分配或者通过动态的信令来分配。进一步的,预留资源可以是显性分配和间接分配的组合,比如预留资源是由PDCCH间接和高层信令显性得到。
确定出预留资源后,可以在M个预留资源中选出N个作为传输资源,其中,N为1~M-1中的一个数。
方框52:UE确定需要传输的A/N信息。
具体地,可以将每个下行频带中包括的码字对应的A/N信息分别打包后,也就是对每个下行子帧的A/N进行“与”操作,经过逻辑与操作后,只得到一个A/N,从而得到对应每个下行频带的需要传输的A/N信息;或者,将每个下行频带中包括的码字对应的A/N信息作为需要传输的A/N信息,从而得到对应每个码字的需要传输的A/N信息。例如,下行频带为4个,每个下行频带包括2个码字,则共有8比特的A/N信息,如果根据预留资源、传输资源和调制符号的情况等判断该8比特的A/N较多,例如,预留资源为4个,传输资源为2个,调制符号为QPSK符号,即只需2个比特指示传输资源,最多需要4个比特指示调制符号,剩余2个比特无法表征传输资源或调制符号的信息,则可以将每个下行频带的两个A/N进行逻辑与的操作,得到4比特的A/N信息;当系统的性能可以传输8比特时,也可以直接将这8比特作为需要传输的A//N信息的比特数。
若用户不知道基站在下行频带中传输给自己PDCCH的个数,那么用户正确接收到的PDCCH个数有可能小于基站发送的PDCCH个数。  例如对于某特定用户,基站在三个下行频带中分别发送一个PDCCH,这里假设每个PDCCH对应一个数据块。但是在接收端,用户只正确接收了两个PDCCH,那么此用户就认为基站只发给自己两个PDCCH和两个数据块,并在上行PUCCH中只反馈针对这两个数据块的A/N。
另外一种情况是用户知道基站在下行频带中传输给自己的PDCCH个数,那么这时用户在上行PUCCH中的反馈A/N的个数就等于PDCCH的个数。例如某个用户知道基站在下行频带中发送两个PDCCH给自己,且每个PDCCH对应一个数据块。但在接收端若用户只正确检测到了一个PDCCH,那么用户就认为另外一个PDCCH没有正确检测到。这时用户在上行将对正确接收的PDCCH对应的数据块反馈A/N,而对没有正确接收的PDCCH对应的数据块反馈DTX,此时反馈的信息为(A/N,DTX)。
方框53:UE根据所述预留资源的个数,将需要传输的A/N信息分为第一比特组和第二比特组,并确定传输资源的个数为N。
具体地,可以是根据所述预留资源的个数M和传输资源的个数N,确定第一比特组的比特个数m1,其中
Figure GPA00001197821900141
根据所述需要传输的A/N信息的比特数m和第一比特数m1,得到第二比特组的比特个数m2,其中,m2=m-m1。
例如,M=4、N=2,则m1可以选为1、2(具体地可以根据实际配置需要),之后,得到m2=m-m1。
例如,预留的资源为4个序列S1、S2,S3,S4,需要传输的A/N为4比特信息A/N(0),A/N(1),A/N(2),A/N(3),确定的传输资源个数为2,即两个传输序列。那么可以把4比特需要传输的A/N信息分为两组[A/N(0),A/N(1)]和[A/N(2),A/N(3)],其中组[A/N(0),A/N(1)]用来从四个序列中选出两个传输序列,组[A/N(2),A/N(3)]用来调制成一个QPSK符号,即
Figure GPA00001197821900151
表X-1
Figure GPA00001197821900152
表X-2
如果把上面表X-1和表X-2进行合并,即用[A/N(1)A/N(2)A/N(3)A/N(4)]来联合选择传输序列和调制符号,可得到如表X-3所示的对应关系。
Figure GPA00001197821900161
表X-3
通过上面表X-1,X-2和X-3的比较,不难看出表X-3与表X-1,X-2均为基于同样的思路,解决同样的技术问题,带来同样的技术效果。因此具体地,也可以是第二比特组为空,即m2=0,m1=m。进一步具体的是所有的A/N信息不包含DTX。
或者需要传输的A/N信息中包含DTX。
方框54:UE根据所述第一比特组从预留资源中得到N个传输资源,根据所述第二比特组得到对应的调制符号。
具体地,也可以是在第二比特组为空的情况下,UE根据第一比特组的A/N信息从预留资源中得到N个传输资源和调制符号。
方框55:UE用得到的传输资源分别传输得到的调制符号。
下面通过多个实施例对各种不同传输资源的情况(可以以序列为例)、各种不同调制符号的情况(可以以QPSK为例)对本发明的各种传输方法进行描述。
方式1:UE只有一个天线,该天线传输一个序列,该序列传输一个调制符号。假设有2个下行频带传输数据给用户,每个下行频带有两个码字,主下行频带的PDCCH由4个CCE组成。则在主上行频带中预留M=4个(即预留资源的个数)序列,分别为S1、S2、S3、S4(即预留资源),假设需要选择的传输序列的个数N=1,则传输资源为S1、S2、S3或S4。则需要传输的A/N信息的比特数为4个(m=4),分别为A/N(1)、A/N(2)、A/N(3)、A/N(4)。将m=4个比特分为两部分,分别为m1=2的第一比特组[A/N(1)A/N(2)],m2=m-m1=2的第二比特组[A/N(3)A/N(4)]。根据第一比特组[A/N(1)A/N(2)]得到在预留序列中选择N=1的传输序列,根据第二比特组[A/N(3)A/N(4)]得到调制符号。其中,第一比特组与传输序列的关系可参见表4,第二比特组和调制符号(QPSK符号)的关系可参见表5。
表4
Figure GPA00001197821900171
Figure GPA00001197821900181
表5
Figure GPA00001197821900182
图6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序列及符号的发送示意图。参见图6,根据需要传输的A/N信息的比特参照表4、表5得到传输序列Si和QPSK符号后,将该序列从系统的一个天线上发送,该序列中传输该QPSK符号。例如,若用户的A/N(1)=1,A/N(2)=0,A/N(3)=0,A/N(4)=1,则根据表4得到的传输序列为S3,根据表5得到的QPSK调制符号为Q1,然后在该一个天线上用S3序列发送Q1。基站接收到反馈的信号后进行检测,其将检测到在序列S3上发送Q1。进一步基站根据表4、表5的对应关系,可以得到[[A/N(1)A/N(2)]=[1 0],[A/N(3)A/N(4)]=[0 1]。由于A/N为1代表正确传输,A/N为0代表没有正确传输,并且,基站在与终端的协商过程中,预先得知A/N(1)、A/N(2)、A/N(3)、A/N(4)分别与第一个下行频带的第一个码字、第一个下行频带的第二个码字、第二个下行频带的第一个码字、第二个下行频带的第二个码字对应,那么基站便可以得知第一个下行频带的第二个码字,及第二个下行频带的第一个码字没有正确传输。基站便可以只重传第一个下行频带的第二个码字和第二个下行频带的第一个码字,而不需要重传所有频带的所有码字。
方式2:UE只有一个天线,该天线传输多个序列,该多个序列中传输不同的调制符号。假设有3个下行频带传输数据给用户,每个下行频带有两个码字,主下行频带的PDCCH由4个CCE组成。则在主上行频带中预留M=4个序列,分别为S1、S2、S3、S4,假设需要选择的传输序列N=2。则需要传输的A/N信息的比特为6个(m=6),分别为A/N(1)、A/N(2)、A/N(3)、A/N(4)、A/N(5)、A/N(6)。将m=6个比特分为两部分,分别为m1=2的第一比特组[A/N(1)A/N(2)],m2=m-m1=4的第二比特组[A/N(3)A/N(4)A/N(5)A/N(6)]。根据第一比特组[A/N(1)A/N(2)]得到在预留序列中选择N=2的传输序列,根据第二比特组[A/N(3)A/N(4)]和[A/N(5)A/N(6)]分别得到两个调制符号。其中,第一比特组与传输序列的关系可参见表6,第二比特组和调制符号(QPSK符号)的关系可同样参见表5。
表6
Figure GPA00001197821900191
图7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序列及符号的发送示意图。参见图7,根据需要传输的A/N信息的比特参照表6、表5得到传输序列Si、Sj和QPSK符号a1、a2后,将该两个序列从系统的一个天线上发送,每个序列中传输一个QPSK符号。例如,若用户的A/N(1)=0,A/N(2)=1,A/N(3)=1,A/N(4)=0,A/N(5)=1,A/N(6)=1。则根据表6得到[A/N(1),A/N(2)]=[0 1]对应的传输序列为(S1,S3),根据表5得到由[A/N(3),A/N(4)]=[1 0]调制成的第一个QPSK调制符号a1为Q2,根据表5得到由[A/N(5),A/N(6)]=[1 1]调制成的第二个QPSK调制符号a2为Q3。之后,分别将不同的调制符号映射到不同的序列上,例如将a1映射到S1上,将a2映射到S2上。然后将两个传输有调制符号的序列相加后在一个天线上发送,即将两个序列调制到一个天线上。基站接收到反馈的信号后进行检测,其将检测到在序列(S1,S3)上有调制符号,并且两个调制符号分别为Q2、Q3,基站根据上述的传输序列和调制符号及表6、表5的对应关系,可以得到[A/N(1)A/N(2)]=[0 1],[A/N(3)A/N(4)]=[1 0],[A/N(5)  A/N(6)]=[1 1]。由于A/N为1代表正确传输,A/N为0代表没有正确传输,并且,基站在与终端的协商过程中,预先得知A/N(1)、A/N(2)、A/N(3)、A/N(4)、A/N(5)、A/N(6)分别与第一个下行频带的第一个码字、第一个下行频带的第二个码字、第二个下行频带的第一个码字、第二个下行频带的第二个码字、第三个下行频带的第一个码字、第三个下行频带的第二个码字对应,那么基站便可以得知第一个下行频带的第一个码字,及第二个下行频带的第二个码字没有正确传输。基站便可以只重传第一个下行频带的第一个码字和第二个下行频带的第二个码字,而不需要重传所有频带的所有码字。
方式3:UE有多个天线,每个天线发送所得到的多个传输序列中的一个,该多个序列分别传输不同的调制符号。
每个天线发送一个传输序列,那么传输序列在每个天线的发送方式将与LTE的PUCCH传输方式保持一致,保证了每个天线上的单载波传输。单载波传输具有较低的功率峰均比PAPR(Peak to Average Power Ratio),或者CM(Cubic Metric),从而有利于功放的设计。因为每个天线发送一个调制符号,多个天线就可以同时发送多个调制符号,这样采用了多天线的空间复用技术,提高了系统容量。
例如,该方式采用与方式2的假设条件,在实现时,采用与方式2相同的得到传输序列和调制符号的方法,不同的只是该方式下,将得到的两个序列分别用一个天线发送。
图8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序列及符号的发送示意图。参见图8,将第一个调制符号a1映射到第一个传输序列Si上,用第一天线发送;将第二个调制符号a2映射到第一个传输序列Sj上,用第二天线发送。其余的实现原理与方式2相同,不再赘述。
方式4:UE有多个天线,每个天线发送所得到的多个传输序列中的一个,该多个序列中传输相同的调制符号。
与方式3一样,每个天线发送一个序列可以保持单载波的传输,但是不同天线上发送相同的调制符号,这样可以获得发送分集增益。因为在实际系统中所有天线的信道同时进行衰落的概率很低,若其中一个天线的信道发生严重衰落,来自其它天线上的信号可以对此进行弥补。发送分集可以提高基站端检测A/N的性能;相对于LTE系统的单天线传输,这种方式可以获得更好的A/N传输性能,提高小区的覆盖范围。在这种传输方式获得与单天线传输方式的同样性能情况下,这种传输方式可以降低发送功率,延长用户的终端待机时间。
假设系统有2个天线,有4个下行频带传输数据给用户,每个下行频带有两个码字,主下行频带的PDCCH由4个CCE组成。则在主上行频带中预留M=4个序列,分别为S1、S2、S3、S4,假设需要选择的传输序列为N=2。针对下行的4个频带共有8个比特的A/N信息,本实施例中将每个下行频带中的两个A/N信息进行逻辑与操作,得到对应于下行频带的需要传输的A/N信息的比特为4个(m=4),分别为A/N(1)、A/N(2)、A/N(3)、A/N(4)。将m=4个比特分为两部分,分别为m1=2的第一比特组[A/N(1)A/N(2)],m2=m-m1=2的第二比特组[A/N(3)A/N(4)]。根据第一比特组[A/N(1)A/N(2)]得到在预留序列中选择N=2的传输序列,根据第二比特组[A/N(3)A/N(4)]得到一个调制符号。其中,第一比特组与传输序列的关系可参见表6,第二比特组和调制符号(QPSK符号)的关系可同样参见表5。
图9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序列及符号的发送示意图。参见图9,根据需要传输的A/N信息的比特参照表6、表5得到两个传输序列Si、Sj和一个QPSK符号后,将该两个序列分别从两个天线上发送,每个序列中传输相同的QPSK符号。例如,若用户的A/N(1)=1,A/N(2)=0,A/N(3)=1,A/N(4)=1。则根据表6得到[A/N(1),A/N(2)]=[1 0]对应的传输序列为(S1,S4),根据表5得到由[A/N(3),A/N(4)]=[1 1]调制成的QPSK调制符号为Q3。之后,将该调制符号Q3分别映射到不同的序列S1、S4上。然后将两个传输有相同调制符号的传输序列分别在两个天线上发送。基站接收到反馈的信号后进行检测,其将检测到在序列(S1,S4)上有调制符号,并且调制符号为Q3,基站根据上述的传输序列和调制符号及表6、表5的对应关系,可以得到[A/N(1)A/N(2)]=[1 0],[A/N(3)A/N(4)]=[1 1]。由于A/N为1代表正确传输,A/N为0代表没有正确传输,并且,基站在与终端的协商过程中,预先得知A/N(1)、A/N(2)、A/N(3)、A/N(4)分别与第一个下行频带、第二个下行频带、第三个下行频带、第四个下行频带对应,那么基站便可以得知第二个下行频带的码字没有正确传输。基站便可以只重传第二个下行频带的码字,而不需要重传所有频带的码字。
再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有5个下行频带传输数据给用户,每个下行频带有两个码字。主下行频带中PDCCH由8个CCE组成,那么在主上行频带中将预留M=8个序列,分别为S1,S2,S3,S4,S5,S6,S7,S8。针对下行的5个频带,共有10比特A/N,若每个下行频带的两个A/N进行逻辑与操作,那么将得到m=5个A/N,分别为A/N(1),A/N(2),A/N(3),A/N(4),A/N(5)需要发送给基站。这m=5比特A/N分成两组,组1:m1=3的[A/N(1)A/N(2)A/N(3)]用来从8个序列中选出N=2个序列Si,Sj,序列选择的关系如表7所示;组2:m2=2的[A/N(4)和A/N(5)]构成一个QPSK调制符号,如表5所示的调制映射。
表7
Figure GPA00001197821900231
若用户有两个发送天线,则每个天线上发送一个序列,两个序列发送同样的QPSK调制符号,如图9所示。
若用户的A/N(1)=0,A/N(2)=1,A/N(3)=1,A/N(4)=0,A/N(5)=1,那么用于选择序列的[A/N(1)A/N(2)A/N(3)]=[0 1 1],则根据表7所选出的两个序列为(S7,S8);[A/N(4)A/N(5)]=[0 1]调制成Q1。然后两个天线上分别用序列S7,S8将Q1发送,由于两个天线上发送同样的信号,因此可以获得发送分集。
基站接收到反馈的信号后进行检测,若检测到所使用的序列为(S7,S8),就可得[A/N(1)A/N(2)A/N(3)]=[0 1 1];且检测到序列上发送的QPSK符号为Q1,可得知[A/N(4)A/N(5)]=[0 1]。基站在与终端的协商过程中,预先得知A/N(1)、A/N(2)、A/N(3)、A/N(4)、A/N(5)分别与第一个下行频带、第二个下行频带、第三个下行频带、第四个下行频带、第五个下行频带对应,那么基站会得知第一个下行频带和第四个下行频带中的数据没有正确传输,其它数据都正确传输,只需要重传第一个频带的两个码字及第四个频带的两个码字,而无需重传每个频带的数据。
方式5:UE有多个天线,多个天线传输多个序列,其中的至少一个天线中传输至少两个传输序列,一个天线上传输的多个序列中传输不同的调制符号。
图10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序列及符号的发送示意图,参见图10,假设系统有两个天线(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需要选择的传输序列为3个,分别为Si、Sj、Sk,序列Si、序列Sj在同一个天线上传输,Si、Sj对应的调制符号分别为a1、a2,序列Sk对应的调制符号为a,其中,a1与a2不同,a可以与a1、a2中的一个相同或者均不同。具体的得到a1、a2及Si、Sj并在一个天线上传输的方式可参见方式2,得到a及Sk并在一个天线上传输的方式可参见方式1。
例如,有4个下行频带传输数据给用户,每个下行频带有两个码字,主下行频带的PDCCH由4个CCE组成。则在主上行频带中预留M=4个序列,分别为S1、S2、S3、S4,假设需要选择的传输序列为N=3。针对下行的4个频带共有8个比特的A/N信息(m=8),分别为A/N(1)、A/N(2)、A/N(3)、A/N(4)、A/N(5)、A/N(6)、A/N(7)、A/N(8)。将m=8个比特分为两部分,分别为m1=2的第一比特组[A/N(1)A/N(2)],m2=m-m1=6的第二比特组[A/N(3)A/N(4)A/N(5)A/N(6)A/N(7)A/N(8)]。根据第一比特组[A/N(1)A/N(2)]得到在预留序列中选择N=3的传输序列,根据第二比特组[A/N(3)A/N(4)]、[A/N(5)A/N(6)]、[A/N(7)A/N(8)]得到三个调制符号。其中,第一比特组与传输序列的关系可参见表8,第二比特组和调制符号(QPSK符号)的关系可同样参见表5。
表8
Figure GPA00001197821900241
Figure GPA00001197821900251
若用户的A/N(1)=1,A/N(2)=0,A/N(3)=1,A/N(4)=1,A/N(5)=1,A/N(6)=0,A/N(7)=0,A/N(8)=1。则根据表8得到[A/N(1),A/N(2)]=[1 0]对应的传输序列为(S1,S3,S4),根据表5得到由[A/N(3),A/N(4)]=[1 1]调制成第一个的QPSK调制符号a1为Q3,由[A/N(5),A/N(6)]=[1 0]调制成的第二个QPSK调制符号a2为Q2,[A/N(7),A/N(8)]=[0 1]调制成的第三个QPSK调制符号a3为Q1。之后,将第一个调制符号Q3映射到第一个序列S1上、将第二个调制符号Q2映射到第二个序列S3上,将第一个序列S1和第二个序列S3相加后在同一个天线上发送;将第三个调制符号Q1映射到第三个序列S4上,将第三个序列S4从另一个天线发送。基站接收到反馈的信号后进行检测,其将检测到在序列(S1,S3,S4)上有调制符号,并且调制符号分别为Q3、Q2、Q1,基站根据上述的传输序列和调制符号及表8、表5的对应关系,可以得到[A/N(1)A/N(2)]=[1 0],[A/N(3)A/N(4)]=[1 1],[A/N(5),A/N(6)]=[1 0],[A/N(7),A/N(8)]=[0 1]。由于A/N为1代表正确传输,A/N为0代表没有正确传输,并且,基站在与终端的协商过程中,预先得知A/N(1)、A/N(2)、A/N(3)、A/N(4)、A/N(5)、A/N(6)、A/N(7)、A/N(8)分别与第一个下行频带的第一个码字、第一个下行频带的第二个码字、第二个下行频带的第一个码字、第二个下行频带的第二个码字、第三个下行频带的第一个码字、第三个下行频带的第二个码字、第四个下行频带的第一个码字、第四个下行频带的第二个码字对应,那么基站便可以得知第一个下行频带的第二个码字没有正确传输,第三个下行频带的第二个码字没有正确传输,第四个下行频带的第一个码字没有正确传输。基站便可以只重传第一个下行频带的第二个码字,第三个下行频带的第二个码字,第四个下行频带的第一个码字,而不需要重传所有频带的所有码字。
上述选择m1、m2的方式只是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上述原理,根据具体的M、N的数值进行其它的组合。并且上述实施例以QPSK调制符号为例,也可以用A/N比特得到BPSK调制符号或者其它调制阶数的调制符号。
上述各实施例中预留资源由每个用户主下行频带中此用户对应的PDCCH的CCE来决定的。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用户在每个下行频带中都有PDCCH,那么在主上行频带传输A/N资源也可以由所有的PDCCH来决定。图11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上下行映射关系示意图。参见图11,例如,频带1中的PDCCH1由2个CCE组成,频带2中的PDCCH2由2个CCE组成,那么在上行频带中分别为PDCCH1和PDCCH2预留两个序列,即M1=2,M2=2。则在主上行频带中将共预留M=4个序列。即将根据对应用户的所有下行频带的PDCCH的包括的CCE确定预留资源,将所有下行频带的PDCCH的包括的CCE个数作为预留资源的个数。之后,具体的处理方式同样可以采用上述的方式1~方式5之一。
例如,有2个下行频带传输数据给用户,每个下行频带有两个码字,频带1中的PDCCH1由2个CCE组成,频带2中的PDCCH2由2个CCE组成。那么在上行频带中分别为PDCCH1和PDCCH2预留两个序列,即M1=2,M2=2。则在主上行频带中将共预留M=M1+M2=4个序列,分别为S1、S2、S3、S4。假设需要选择的传输序列为N=2。针对下行的2个频带共有4个比特的A/N信息(m=4),分别为A/N(1)、A/N(2)、A/N(3)、A/N(4)。将这4比特A/N信息全部分给第一比特组,第二比特组为空。根据第一比特组中的4个A/N信息来联合选择序列和调制符号。
表9
Figure GPA00001197821900261
Figure GPA00001197821900271
Figure GPA00001197821900281
然后用两个天线以方式4的形式将选择的两个传输序列和调制符号进行发送。
若UE知道基站在下行传输给自己的PDCCH个数并且没有正确检测到所有的PDCCH时,将需要反馈DTX。DTX状态会影响在预留序列中如何来选取传输序列,因为在UE确定的预留资源中将不包括DTX针对的PDCCH所对应的预留资源,UE只能在正确检测的PDCCH所对应的预留资源中进行传输序列选取。例如,有2个下行频带传输数据和PDCCH给用户,每个下行频带有一个码字,频带1中的PDCCH1由2个CCE组成(对应于上行的序列S1,S2),频带2中的PDCCH2由2个CCE组成(对应于上行的序列S3,S4)。若PDCCH1和PDCCH2都被UE正确检测时,在上行频带中UE所确定的预留序列资源为S1,S2,S3,S4。若只有PDCCH1被正确检测时,在上行频带中UE所确定的预留序列资源为S1,S2;或者只有PDCCH2被正确检测时,在上行频带中UE所确定的预留序列资源为S3,S4。
若UE知道基站传输两个PDCCH,且每个PDCCH对应一个数据块,那么无论PDCCH正确检测与否UE将针对这两个数据块进行反馈,这样就会存在DTX状态。例如针对PDCCH1对应的数据块为ACK,针对于PDCCH2对应的数据块为DTX,那么传输序列只能是S1或/和S2(取决于需要几个传输序列)。序列选择可以通过下面的表10来表示。
表10
Figure GPA00001197821900282
Figure GPA00001197821900291
然后用两个天线以方式4的形式将选择的两个传输序列和调制符号进行发送。
另外,上面的说明和实施例都是假设预留的资源都在主上行频带中,除此之外,预留的资源也可以在多个上行频带中。如对于某个用户,在下行有三个下行频带,在上行有两个上行频带,那么每个上行频带中分别预留了M1,M2个资源,则此用户共预留了M1+M2个资源,传输该用户的A/N的传输资源可以从预留的M1+M2个资源中选取。
除此之外,上面的实施例都是假设预留资源是通过主下行频带或者多个下行频带中的PDCCH来间接得到,但是预留资源也可以通过显性的信令分配得到,或者是由间接的PDCCH和显性的信令联合得到。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需要传输的A/N信息的比特数分为第一比特组和第二比特组,根据所述第一比特组得到传输资源,根据所述第二比特数得到对应的调制符号,以使基站可以确定每个数据块是否正确传输。
具体的,可以进一步是第二比特组为空,只通过第一比特组得到传输资源和调制符号。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图12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用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包括第一确定模块121、第二确定模块122、分组模块123、获取模块124和传输模块125。第一确定模块121用于确定预留资源;第二确定模块122用于确定需要传输的A/N信息;分组模块123与第一确定模块121和第二确定模块122连接,用于根据所述预留资源的个数,将需要传输的A/N信息分为第一比特组和第二比特组,并确定传输资源的个数为N;获取模块124与分组模块123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比特组从预留资源中得到N个传输资源,根据所述第二比特组得到对应的调制符号;传输模块125与分组模块123和获取模块124连接,用得到的传输资源分别传输得到的调制符号。其中,分组模块123得到的第一比特组的比特个数为m1,需要满足
Figure GPA00001197821900301
其中,M为所述预留资源的个数,N为所述传输资源的个数。
具体的,可以进一步是第二比特组为空,N个传输资源和调制符号仅根据第一比特组得到。即获取模块124根据所述第一比特组从预留资源中得到N个传输资源以及对应的调制符号。
本实施例通过将需要传输的A/N信息的比特数分为第一比特组和第二比特组,根据所述第一比特组得到传输资源,根据所述第二比特组得到调制符号,可以使每个比特对上行频带中的信息产生影响,以使基站可以确定每个数据块是否正确传输。
具体的,可以进一步是第二比特组为空,只通过第一比特组来得到传输资源和调制符号。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亦不能使修改后的技术方案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27)

1.一种在通信系统中传输多个A/N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预留资源;
确定需要传输的A/N信息;
根据所述预留资源的个数和所述需要传输的A/N信息得到N个传输资源和对应的调制符号,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用所述传输资源传输所述调制符号,所述需要传输的A/N信息被所述传输资源和所述调制符号所携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预留资源的个数和所述需要传输的A/N信息得到N个传输资源和对应的调制符号包括:
根据所述预留资源的个数将需要传输的A/N信息分为第一比特组和第二比特组,并确定传输资源的个数为N;
根据所述第一比特组从预留资源中得到N个传输资源,根据所述第二比特组得到对应的调制符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预留资源的个数和所述需要传输的A/N信息得到N个传输资源和对应的调制符号为:根据所述预留资源的个数和所述需要传输的A/N信息联合选择所述N个传输资源和对应的调制符号。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预留资源的个数,将需要传输的A/N信息分为第一比特组和第二比特组包括:
确定第一比特组的比特个数,在需要传输的A/N信息中选取第一比特组的比特个数的A/N信息组成第一比特组;
将需要传输的A/N信息中第一比特组外的A/N信息组成第二比特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预留资源的个数将需要传输的A/N信息分为第一比特组和第二比特组,并确定传输资源的个数包括:第一比特组的比特个数为m1,需要满足
Figure FDA0000406021000000011
,其中,M为所述预留资源的个数,N为所述传输资源的个数。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比特组包含0比特,根据所述第一比特组联合选择所述N个传输资源和对应的调制符号。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比特组得到对应的调制符号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比特组得到BPSK符号,BPSK符号的个数为第二比特组的比特个数;或者,
根据所述第二比特组得到QPSK符号,QPSK符号的个数为第二比特组的比特个数的一半。
8.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预留资源包括:根据主下行频带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包括的控制信道单元CCE得到预留资源。
9.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预留资源包括:根据对应用户的所有下行频带的PDCCH包括的CCE得到预留资源。
10.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预留资源包括:由基站显性地分配所述预留资源。
11.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预留资源包括:所述预留资源由基站显性分配的预留资源和由PDCCH包括的CCE得到的预留资源组成,其中,所述PDCCH为主下行频带的PDCCH,或对应用户的所有下行频带的PDCCH。
12.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需要传输的A/N信息包括:将每个下行频带中包括的码字对应的A/N信息分别打包后,得到对应每个下行频带的需要传输的A/N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需要传输的A/N信息包括:将每个下行频带中包括的码字对应的A/N信息作为需要传输的A/N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所述传输资源传输所述调制符号包括:
用一个天线发送得到的一个传输资源,该传输资源传输一个得到的调制符号;或者,
用一个天线发送得到的多个传输资源,该多个传输资源分别传输得到的不同的调制符号;或者,
用多个天线发送得到的多个传输资源,至少一个天线上发送至少两个传输资源,该至少两个传输资源中传输不同的调制符号。
1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所述传输资源传输所述调制符号包括:用多个天线发送得到的多个传输资源,每个天线发送所述多个传输资源中的一个,该多个传输资源分别传输相同的调制符号。
1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所述传输资源传输所述调制符号包括:用多个天线发送得到的多个传输资源,每个天线发送所述多个传输资源中的一个,该多个传输资源分别传输不同的调制符号。
1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留资源或传输资源为时间、频率、码、序列或者天线。
18.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N信息包括:ACK信息、NACK信息或DTX状态的信息。
19.一种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模块,用于确定预留资源;
一模块,用于确定需要传输的A/N信息;
一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预留资源的个数和所述需要传输的A/N信息联合选择N个传输资源和对应的调制符号,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和
一模块,用于用所述传输资源传输所述调制符号,所述需要传输的A/N信息被所述传输资源和所述调制符号所携带。
20.一种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预留资源;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需要传输的A/N信息;
分组模块,与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和所述第二确定模块连接,用于根据所述预留资源的个数将需要传输的A/N信息的比特数分为第一比特组和第二比特组,并确定传输资源的个数为N;
获取模块,与所述分组模块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比特组从预留资源中得到N个传输资源,根据所述第二比特组得到对应的调制符号;和
传输模块,与所述分组模块和所述获取模块连接,用于用所述传输资源传输所述调制符号。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组模块得到的第一比特组的比特个数为m1,需要满足,其中,M为所述预留资源的个数,N为所述传输资源的个数。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比特组包含0比特,所述获取模块根据所述第一比特组联合选择所述N个传输资源和对应的调制符号,其中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
23.根据权利要求19-22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所述传输资源传输所述调制符号包括:用多个天线发送得到的多个传输资源,每个天线发送所述多个传输资源中的一个,该多个传输资源分别传输相同的调制符号。
24.根据权利要求19-22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所述传输资源传输所述调制符号包括:用多个天线发送得到的多个传输资源,每个天线发送所述多个传输资源中的一个,该多个传输资源分别传输不同的调制符号。
25.根据权利要求19-22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留资源或传输资源为时间、频率、码、序列或者天线。
26.根据权利要求19-22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A/N信息包括:ACK信息、NACK信息或DTX状态的信息。
27.一种在通信系统中传输多个A/N信息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确定预留资源的装置;
用于确定需要传输的A/N信息的装置;
用于根据所述预留资源的个数和所述需要传输的A/N信息得到N个传输资源和对应的调制符号的装置,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和
用于用所述传输资源传输所述调制符号的装置,所述需要传输的A/N信息被所述传输资源和所述调制符号所携带。
CN200980153196.5A 2009-01-04 2009-12-15 传输多a/n信息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Active CN1023085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80153196.5A CN102308511B (zh) 2009-01-04 2009-12-15 传输多a/n信息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76433.4 2009-01-04
CN2009100764334A CN101771503B (zh) 2009-01-04 2009-01-04 传输多a/n信息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CN200980153196.5A CN102308511B (zh) 2009-01-04 2009-12-15 传输多a/n信息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PCT/CN2009/075581 WO2010075732A1 (zh) 2009-01-04 2009-12-15 传输多a/n信息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08511A CN102308511A (zh) 2012-01-04
CN102308511B true CN102308511B (zh) 2014-04-30

Family

ID=4230979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764334A Active CN101771503B (zh) 2009-01-04 2009-01-04 传输多a/n信息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CN200980153196.5A Active CN102308511B (zh) 2009-01-04 2009-12-15 传输多a/n信息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764334A Active CN101771503B (zh) 2009-01-04 2009-01-04 传输多a/n信息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3) US8804638B2 (zh)
CN (2) CN101771503B (zh)
WO (1) WO201007573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71503B (zh) * 2009-01-04 2013-04-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多a/n信息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02326351B (zh) * 2009-03-18 2015-11-25 诺基亚通信公司 调度数据的方法
CN102437902B (zh) * 2010-09-29 2014-12-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应答信息与调度请求指示信息的传输与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2833861B (zh) * 2011-06-16 2015-04-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和用户设备
US20160301954A1 (en) * 2013-12-15 2016-10-13 Lg Electronics Inc. Broadcast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operating method thereof, and broadcast reception device and operating method thereof
US20160128130A1 (en) * 2014-10-31 2016-05-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ixed-mode medium access control (mac) on a shared communication medium
CN107707496B (zh) * 2016-08-09 2022-04-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调制符号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8667570A (zh) * 2017-03-27 2018-10-16 索尼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的网络控制端和网络节点的电子设备和方法
CN109560906B (zh) * 2017-09-27 2021-03-19 北京紫光展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控制信息的反馈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CN110248411B (zh) * 2018-03-07 2021-03-26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US11197279B1 (en) * 2020-07-07 2021-12-07 Hong Kong Appli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mpany Limited Method and an apparatus for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PUCCH) 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DTX) determin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27233A (zh) * 2008-02-01 2008-07-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时分双工系统中物理上行控制信号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566274B1 (ko) * 2003-11-20 2006-03-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직교주파수분할다중 시스템에서 부반송파 할당 장치 및방법
US8208495B2 (en) * 2006-07-26 2012-06-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Data transmission with supplemental resources
US8363606B2 (en) * 2006-09-05 2013-01-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ata and control multiplexing
CN101247171A (zh) * 2007-02-16 2008-08-20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使用约定资源发送控制信道的设备和方法
CN101227231B (zh) * 2008-02-05 2012-11-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时分双工系统中物理上行控制信号的传输方法
KR100905385B1 (ko) * 2008-03-16 2009-06-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신호의 효율적인 전송방법
CN101309132A (zh) * 2008-06-20 2008-11-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确认信息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发送方法
CN101771503B (zh) * 2009-01-04 2013-04-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多a/n信息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27233A (zh) * 2008-02-01 2008-07-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时分双工系统中物理上行控制信号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3GPP workgroup.《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
3GPP workgroup.《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 Physical layer procedures》.《ETSI TS 136 213 v8.8.0》.2009,全文. *
Physical layer procedures》.《ETSI TS 136 213 v8.8.0》.2009,全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314029A1 (en) 2014-10-23
US20110274024A1 (en) 2011-11-10
CN101771503A (zh) 2010-07-07
US9265035B2 (en) 2016-02-16
WO2010075732A1 (zh) 2010-07-08
US8804638B2 (en) 2014-08-12
US20160119106A1 (en) 2016-04-28
US9780939B2 (en) 2017-10-03
CN102308511A (zh) 2012-01-04
CN101771503B (zh) 2013-04-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08511B (zh) 传输多a/n信息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US11343027B2 (en) Method for mapping physical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indicator channel
US20200313830A1 (en) Partial cqi feedback in wireless networks
US9246658B2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CK/NACK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pplied carrier aggregation and apparatus therefor
US885507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contention-based uplink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96089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d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feedback for component carrier aggregation
EP2333985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a control signal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651166B1 (en) Mobile st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integrated circuit
CN101795492B (zh) 一种多载波系统中物理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的确定方法
US8976745B2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 control signa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same
KR101761610B1 (ko) 시간-슬롯 기반으로 다중 αck/nack을 전송하는 방법
CN103843277A (zh) 使用pucch格式3资源的ack/nack和信道状态信息的同时报告
CN105141399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2957518B (zh) 一种应答信息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和用户设备及基站
CN103312456A (zh) 传输多a/n信息的方法、系统和用户设备
CN103312476A (zh) 传输多a/n信息的方法和基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