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98284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298284A CN102298284A CN2011100224935A CN201110022493A CN102298284A CN 102298284 A CN102298284 A CN 102298284A CN 2011100224935 A CN2011100224935 A CN 2011100224935A CN 201110022493 A CN201110022493 A CN 201110022493A CN 102298284 A CN102298284 A CN 10229828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urning axle
- hole
- longitudinal component
- driving shaft
- clamping pa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75—Details relating to xerographic drum, band or plate, e.g. replacing, testing
- G03G15/757—Drive mechanisms for photosensitive medium, e.g. gear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05—Details of unit
- G03G15/0121—Details of unit for developing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42—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 G03G15/0147—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using a singl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 G03G15/0152—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using a singl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onto which the monocolour toner images are superposed before common transfer from the recording member
- G03G15/0173—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using a singl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onto which the monocolour toner images are superposed before common transfer from the recording member plural rotations of recording member to produce multicoloured copy, e.g. rotating set of developing unit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67—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sing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 G03G2215/0174—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sing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plural rotations of recording member to produce multicoloured copy
- G03G2215/0177—Rotating set of developing uni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 Discharging, Photosensitive Material Shape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旋转体,其随着图像形成操作而旋转;旋转体的旋转轴;通孔,其设置在旋转轴的轴向的端部;稳定部件,其设置为与旋转体一起旋转并通过在惯性作用下减少旋转体的旋转波动来使旋转体稳定,并且具有被插入部分,旋转轴插入被插入部分中;保持部件,其设置为沿着该轴向与稳定部件相邻以将稳定部件保持在旋转轴上,并且具有纵向部分;空间,其与设置在旋转轴中的通孔对应地形成在纵向部分中;以及夹紧部件,其贯穿设置在纵向部分中的空间和设置在旋转轴中的通孔。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根据现有技术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存在一些这样的装置:该装置具有旋转体,该旋转体例如是中间转印体和作为图像保持体实例的感光体。在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设置有用于稳定各个旋转体的旋转运动的作为稳定部件实例的飞轮。
在JP-A-2004-278572(专利文献1)(第[0001]段、第[0010]段~第[0013]段以及图1)中,披露了与将飞轮固定到图像形成装置的感光体轴1上的结构有关的技术,并且披露了通过固定地支撑在感光体轴的一个端侧的被固定部件2来固定飞轮的构造。
具体来说,被固定部件2形成为有底的圆筒,轴1配合在该圆筒中。形成在轴1的端部中的凹槽4和形成在被固定部件2的内部中的凸条5彼此配合并沿周向被锁定。在被固定部件2的外周部中形成有盘状凸缘形部分2b。飞轮支撑在该凸缘形部分2b上。
根据在JP-A-2004-278572中披露的技术,做出了这种形式的构造:凹槽4的宽度形成为比凸条5的宽度宽,并且在凸条5中形成有
沿着朝向底壁的方向从内部更向外突出的锥面6,从而当轴1插入被固定部件2中时,凹槽4和凸条5彼此可靠地配合。将螺钉3从螺孔3a紧固在轴1的前端部的轴孔1a中,从而沿着轴1的轴向固定轴1。螺孔3a设置在有底的圆筒部分2a的底壁的旋转中心处,从而沿着上述轴向贯穿有底的圆筒部分2a的底壁。也就是说,根据在JP-A-2004-278572中披露的技术,凹槽4和凸条5减小了被固定部件2相对于轴1的松驰度,从而可以防止螺钉3松开。
另外,在JP-A-2004-278572中还披露了另一种这样的构造:被固定部件2的螺孔3a和轴1的轴孔1a设置在从旋转中心偏移的位置(即偏心位置)。这样,可以减小由于轴1的加速度的变化而产生的螺钉3的松驰度。顺便提及,通过局部地切去有底的圆筒部分2a的底壁侧圆筒部分的外壁来形成所谓的D切除,并且将飞轮支撑在用作旋转轴的被固定部件2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目的在于减少旋转稳定部件的位置偏移。
(1)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旋转体,其随着图像形成操作而旋转;
所述旋转体的旋转轴;
通孔,其设置在所述旋转轴的轴向的端部,并且沿着与所述旋转轴的所述轴向相交的方向贯穿所述旋转轴;
稳定部件,其设置为与所述旋转体一起旋转并通过在惯性作用下减少所述旋转体的旋转波动来使所述旋转体稳定,并且具有被插入部分,所述旋转轴插入所述被插入部分中;
保持部件,其设置为沿着所述轴向与所述稳定部件相邻以将所述稳定部件保持在所述旋转轴上,并且具有纵向部分和支撑部分,所述纵向部分中插入有所述旋转轴,所述支撑部分沿着所述轴向设置在所述纵向部分的端部中以支撑所述稳定部件;以及
夹紧部件,其将所述纵向部分夹紧在所述旋转轴上以使所述纵向部分的内壁与所述旋转轴紧密接触,
其中,在所述旋转轴的所述通孔和所述夹紧部件之间的所述夹紧部件的整个周面上具有空隙。
(2)第(1)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可以包括:
空间,其与设置在所述旋转轴中的所述通孔对应地形成在所述纵向部分中,并且贯穿所述纵向部分,其中,所述纵向部分形成为圆筒形状;以及
切口部分,其设置在所述纵向部分中而从所述纵向部分的前端部延伸到所述纵向部分的基端部,
其中,所述夹紧部件贯穿设置在所述纵向部分中的所述空间和设置在所述旋转轴中的所述通孔。
(3)第(1)项或第(2)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可以包括:
被限制部分,其设置在所述旋转轴的所述轴向的所述端部中并形成为非圆柱形状,并且用来限制所述旋转轴相对于所述保持部件的旋转;
限制部分,其设置在所述纵向部分的内部中,形成为与所述被限制部分配合的非圆筒形状,与所述被限制部分接触以限制所述旋转轴相对于所述保持部件的旋转,并且沿着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的旋转方向具有相对于所述被限制部分的第一间隙;以及
第二间隙,其形成在所述夹紧部件和设置在所述旋转轴中的所述通孔之间,以便使得与所述第二间隙对应的范围比与所述第一间隙对应的范围宽,与所述第二间隙对应的范围是所述夹紧部件相对于设置在所述旋转轴中的所述通孔旋转的范围,与所述第一间隙对应的范围是所述旋转轴相对于所述保持部件旋转的范围。
(4)第(1)项或第(2)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可以包括:
被限制部分,其设置在所述旋转轴的所述轴向的所述端部中并形成为非圆柱形状,并且用来限制所述旋转轴相对于所述保持部件的旋转;以及
限制部分,其设置在所述纵向部分的内部中,形成为与所述被限制部分配合的非圆筒形状,并且与所述被限制部分接触以限制所述旋转轴相对于所述保持部件的旋转,
其中,所述夹紧部件和所述旋转轴的所述通孔彼此松开并受到所述限制部分的限制。
(5)在第(2)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设置在所述旋转轴中的所述通孔被设置在所述旋转轴的端部中的第一通孔和设置在所述旋转轴的端部中的第二通孔代替,设置在所述旋转轴的端部中的所述第一通孔沿着与所述轴向相交的方向贯穿所述旋转轴,设置在所述旋转轴的端部中的所述第二通孔位于从设置在所述旋转轴中的所述第一通孔的位置沿着所述轴向偏移的位置并且沿着与所述轴向相交并与设置在所述旋转轴中的所述第一通孔的贯穿方向相交的方向贯穿所述旋转轴,
设置在所述纵向部分中的空间被设置在所述纵向部分中的第一通孔和设置在所述纵向部分中的第二通孔代替,设置在所述纵向部分中的所述第一通孔与设置在所述旋转轴中的所述第一通孔对应并贯穿所述纵向部分,设置在所述纵向部分中的所述第二通孔与设置在所述旋转轴中的所述第二通孔对应并贯穿所述纵向部分,并且
所述夹紧部件被第一夹紧部件和第二夹紧部件代替,所述第一夹紧部件贯穿设置在所述纵向部分中的所述第一通孔和设置在所述旋转轴中的所述第一通孔,并且将所述纵向部分夹紧在所述旋转轴上以便使所述纵向部分的内壁与所述旋转轴紧密接触,所述第二夹紧部件贯穿设置在所述纵向部分中的所述第二通孔和设置在所述旋转轴中的所述第二通孔,并且将所述纵向部分夹紧在所述旋转轴上以便使所述纵向部分的内壁与所述旋转轴紧密接触。
(6)在第(1)项或第(2)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夹紧部件具有前端部,设置在所述旋转轴中的所述通孔和设置在所述纵向部分中的所述空间贯穿所述夹紧部件的所述前端部,并且
在所述夹紧部件的所述前端部中设置有抑制部分,所述抑制部分抑制所述夹紧部件的所述前端部移动以防止所述夹紧部件的所述前端部从设置在所述纵向部分中的所述空间中脱落。
(7)在第(1)项或第(2)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旋转体被第一旋转体和第二旋转体代替,所述第一旋转体由用于在表面上保持图像的图像保持体组成,所述第二旋转体设置为与所述图像保持体相对并且由中间转印体组成,所述图像保持体的表面上的图像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体上,并且
所述保持部件被第一保持部件和第二保持部件代替,所述第一保持部件将用于稳定所述图像保持体的旋转的第一稳定部件保持在所述图像保持体的旋转轴上,所述第二保持部件将用于稳定所述中间转印体的旋转的第二稳定部件保持在所述中间转印体的旋转轴上,并且所述第二保持部件的构造与所述第一保持部件的构造相同。
根据第(1)项,与保持部件被圆筒部分紧固但是不与旋转轴紧密接触或者该旋转轴不插入稳定部件的被插入部分中的情况相比,可以抑制旋转稳定部件的位置偏移。
根据第(2)项,与没有设置切口部分的情况相比,圆筒部分可以与旋转轴可靠地紧密接触。
根据第(3)项或第(4)项,与对应于第二间隙的范围比对应于第一间隙的范围窄的情况相比,可以抑制在旋转轴相对于保持部件旋转时施加在夹紧部件上的载荷增大。
根据第(5)项,与圆筒部分通过一个夹紧部件紧固在旋转轴上的情况相比,该圆筒部分可以与该旋转轴可靠地紧密接触。
根据第(6)项,与没有设置抑制部分的情况相比,可以抑制夹紧部件从旋转轴上脱落。
根据第(7)项,与第一保持部件的构造不同于第二保持部件的
构造的情况相比,可以节省费用。
附图说明
基于下列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总体说明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具体来说是与感光鼓和带组件有关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3A和3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1的带组件和感光鼓的说明图,其中,图3A是从右方看到的带组件和感光鼓的说明图,图3B是带驱动辊和带驱动轴的说明图;
图4A至4D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1的带驱动轴的说明图,其中,图4A是带驱动轴的后端部的说明图,图4B是沿着图4A中的线IVB-IVB截取的剖视图,图4C是沿着图4A中的线IVC-IVC截取的剖视图,图4D是沿着图4A中的线IVD-IVD截取的剖视图;
图5A和5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1的带驱动轴和保持器的说明图,其中,图5A是保持器已经放置在带驱动轴上的状态的说明图,图5B是保持器尚未放置在带驱动轴上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6A和6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1的保持器的透视图,其中,图6A是从前方右下侧看到的透视图,图6B是从后方右下侧看到的透视图;
图7A至7E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1的保持器的说明图,其中,图7A是从前方看到的说明图,图7B是从后方看到的说明图,图7C是从图7A中箭头VIIC的方向看到的说明图,图7D是从图7A中箭头VIID的方向看到的说明图,图7E是从图7A中箭头VIIE的方向看到的说明图;
图8A至8C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1的D切除部和接纳孔的说明图,其中,图8A是带驱动轴尚未相对于保持器旋转的状态的说明图,图8B是从后方看到的带驱动轴已经相对于保持器向右旋转的状态的说明图,图8C是从后方看到的带驱动轴已经相对于保持器向左旋转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9A和9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1的中间转印带和感光鼓的后端部的说明图,其中,图9A是图3A中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图9B是图9A所示带驱动轴的后端部的剖视图;
图10A至10F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1的利用带驱动轴和保持器之间的相对旋转的螺钉贯穿孔和夹紧螺钉的说明图,其中,图10A是与图8A对应并与后螺钉贯穿孔和后夹紧螺钉有关的说明图,图10B是与图8B对应并与后螺钉贯穿孔和后夹紧螺钉有关的说明图,图10C是与图8C对应并与后螺钉贯穿孔和后夹紧螺钉有关的说明图,图10D是与图8A对应并与前螺钉贯穿孔和前夹紧螺钉有关的说明图,图10E是与图8B对应并与前螺钉贯穿孔和前夹紧螺钉有关的说明图,图10F是与图8C对应并与前螺钉贯穿孔和前夹紧螺钉有关的说明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1的带驱动轴和飞轮的说明图;
图12是从后端方向看到的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1的鼓驱动轴的透视图,省略了鼓驱动轴的飞轮的图示;
图13是根据现有技术的将固定圆筒固定在驱动轴上的方法的实例的说明图;以及
图14A至14C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1的拆卸飞轮的方法的说明图,其中,图14A是两个飞轮已经安装好的状态的说明图,图14B是飞轮中的一个已经被拆卸的状态的说明图,图14C是恰好在另一个飞轮被拆卸之前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尽管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具体实例(在下文中称为“示例性实施例”)进行了描述,然而本发明不限于如下示例性实施例。
为了便于理解如下描述,在附图中,前后方向表示为X轴方向,左右方向表示为Y轴方向,上下方向表示为Z轴方向,并且用箭头X、-X、Y、-Y、Z、-Z表示的方向或侧分别表示为前方、后方、右方、左方、上方和下方或者前侧、后侧、右侧、左侧、上侧和下侧。
在附图中,在“○”中写有“·”的每个标记表示从纸张的背面指向纸张的正面的箭头,而在“○”中写有“×”的每个标记表示从纸张的正面指向纸张的背面的箭头。
在利用附图作出的如下描述中,为了便于理解,从附图中适当地省略了除需要描述的部件之外的任何其他部件。
[示例性实施例1]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总体说明图。
在图1中,根据示例性实施例1的图像形成装置U由复印机形成。图像形成装置U包括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1和自动文档输送器U2。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1具有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1的顶端的作为透明文档读取表面实例的台板玻璃PG。自动文档输送器U2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1的台板玻璃PG上。自动文档输送器U2具有作为文档输送部分实例的文档输送托盘TG1,在文档输送托盘TG1上堆叠有待复印的多个文档Gi。堆叠在文档输送托盘TG1上的多个文档Gi依次被传送到台板玻璃PG上的预定文档读取位置并且被排出到作为文档排出部分实例的文档排出托盘TG2上。自动文档输送器U2的后端部被开闭轴支撑,以便自动文档输送器U2可以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1旋转。开闭轴未在图中示出但是沿着左右方向延伸。当要将这样的文档Gi放置在台板玻璃PG上时,可以使自动文档输送器U2向上旋转。
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1具有作为操作部分实例的用户界面UI,用户在用户界面UI上执行输入操作指令信号的操作。
在位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1的顶面的台板玻璃PG下方设置有作为文档读取器实例的扫描器部分U1a。扫描器部分U1a具有曝光光学系统A和作为曝光系统检测部件实例的曝光系统定位传感器Sp。曝光系统定位传感器Sp设置在作为曝光基准位置实例的台板定位位置。根据由曝光系统定位传感器Sp检测到的信号来控制曝光光学系统A的移动和停止。通常,曝光光学系统A会停止在作为初始位置实例的原始位置。曝光光学系统A利用固态图像传感器CCD将来自被自动文档输送器U2传送并经过台板玻璃PG的顶面上的文档读取位置的文档Gi的反射光或者来自手动放置在台板玻璃PG上的文档Gi的反射光转换成R(红色)、G(绿色)和B(蓝色)的电信号。将RGB电信号输入到图像处理部分GS。
图像处理部分GS将从固态图像传感器CCD输入的RGB电信号转换成作为K(黑色)、Y(黄色)、M(品红色)和C(青色或蓝绿色)图像信息实例的图像数据,暂时存储该图像数据,并且在预定时间将该图像数据作为潜像形成图像数据输出到激光驱动电路DL。激光驱动电路DL是潜像形成驱动电路的实例。激光驱动电路DL根据输入的图像数据将驱动信号输出到潜像形成装置ROS。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具体来说,图2是与感光鼓和带组件有关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在图1和图2中,作为图像保持体实例并且作为第一旋转体实例的感光鼓PR沿着箭头Ya的方向旋转。在感光鼓PR的表面被静电消除器JR消除静电并经过充电器CC均匀地充电之后,感光鼓PR的表面在潜像写入位置Q1被来自潜像形成装置ROS的作为潜像写入光实例的激光束L扫描曝光,从而静电潜像形成在感光鼓PR的表面上。为了形成作为多色图像实例的彩色图像,将与K(黑色)、Y(黄色)、M(品红色)和C(青色)四种颜色的图像对应的静电潜像依次形成在感光鼓PR的表面上。为了形成作为单色图像实例的单色图像,仅仅将与K(黑色)图像对应的静电潜像形成在感光鼓PR的表面上。
在图1中,其上形成有静电潜像或图像的感光鼓PR的表面旋转从而依次经过显影区域Q2和一次转印区域Q3。
在显影区域Q2中,在感光鼓PR右方设置有与感光鼓PR相对的作为旋转式显影装置实例的旋转式显影装置G。显影装置G具有K(黑色)、Y(黄色)、M(品红色)和C(青色)四种颜色的四个显影单元GK、GY、GM和GC。显影单元GK、GY、GM和GC随着显影装置G的显影旋转轴Ga的旋转而旋转并依次移动到显影区域Q2。显影单元GK、GY、GM和GC中的每一个具有用于将显影剂传送到显影区域Q2的作为显影剂保持体实例的显影辊GR。每一个显影单元将经过显影区域Q2的感光鼓PR上的静电潜像显影成作为可见图像实例的色调剂图像Tn。做出这种形式的构造:将新显影剂从作为显影剂容器实例的色调剂盒Tc供给到各个显影单元GK、GY、GM和GC。
在图1和图2中,在感光鼓PR下面设置有作为中间转印装置实例的带组件BM。带组件BM具有作为中间转印体实例并且作为第二旋转体实例的中间转印带B。在一次转印区域Q3中,中间转印带B设置为与感光鼓PR相对。中间转印带B被作为中间转印体支撑部件实例的带支撑辊(Rd、Rt、Rw、Rf和T2a)以及作为一次转印部件实例的一次转印辊T1支撑,从而中间转印带B可以旋转。带支撑辊(Rd、Rt、Rw、Rf和T2a)包括作为中间转印体驱动部件实例的带驱动辊Rd、作为中间转印体张紧部件实例的张紧辊Rt、作为蛇行防止部件实例的游动辊Rw、作为中间转印体从动部件实例的惰辊Rf以及作为二次转印相对部件实例的承压辊T2a。
中间转印带B、带驱动辊Rd、张紧辊Rt、游动辊Rw、惰辊Rf、承压辊T2a和一次转印辊T1组成根据示例性实施例1的带组件BM。
为了形成彩色图像,在潜像写入位置Q1形成第一种颜色的静电潜像,并且在显影区域Q2形成第一种颜色的色调剂图像Tn。当色调剂图像Tn穿过一次转印区域Q3时,一次转印辊T1将色调剂图像Tn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B上。然后,按照与上述方式相同的方式,第二种、第三种和第四种颜色的色调剂图像Tn相继一次转印到其上已经转印有第一种颜色的色调剂图像Tn的中间转印带B上。最后,在中间转印带B上形成多色色调剂图像。为了形成单色图像,仅仅使用黑色显影单元GK从而将单色色调剂图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B上。在一次转印之后,感光鼓PR的表面被静电消除器JR消除静电并被作为图像保持体清洁单元实例的感光体清洁器CL清洁。
在图1中,在承压辊T2a下面设置有作为二次转印部件实例的二次转印辊T2b,二次转印辊T2b可以在二次转印辊T2b与承压辊T2a分离的位置以及二次转印辊T2b与承压辊T2a接触的位置之间移动。承压辊T2a和二次转印辊T2b之间的接触区域形成二次转印区域Q4。极性与在显影装置G中使用的带电色调剂的极性相反的二次转印电压从电源电路E提供给承压辊T2a。电源电路E被作为控制部分实例的控制器C控制。承压辊T2a和二次转印辊T2b组成根据示例性实施例1的二次转印单元T2。
容纳在作为介质供给部分实例的送纸托盘TR1或TR2中的作为介质实例的记录纸张S在预定时间被拾取辊Rp拾取,被分离辊Rs逐一地分离,并且被传送到纸张供给路径SH1。拾取辊Rp是介质拾取部件的实例。分离辊Rs是介质分离部件的实例。纸张供给路径SH1是介质供给路径的实例。供给到纸张供给路径SH1的各个记录纸张S通过多个传送辊Ra被传送到配准辊Rr。配准辊Rr是介质传送定时控制部件的实例。各个传送辊Ra是介质传送部件的实例。被传送到配准辊Rr的各个记录纸张S从转印前纸张引导件SG1传送到二次转印区域Q4,并且记录纸张S传送到二次转印区域Q4与一次转印的多色或单色色调剂图像移动到二次转印区域Q4同步。转印前纸张引导件SG1是转印前介质引导部件的实例。在二次转印区域Q4中,二次转印单元T2将色调剂图像从中间转印带B二次转印到记录纸张S上。二次转印之后的中间转印带B被带清洁器CL2清洁,以便从中间转印带B上去除残留色调剂。带清洁器CL2是中间转印体清洁单元的实例。
二次转印辊T2b和带清洁器CL2根据需要设置为与中间转印带B分离和接触。为了形成彩色图像,二次转印辊T2b和带清洁器CL2与中间转印带B分离,直到最后一种颜色的未定影色调剂图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B上为止。
其上已经二次转印有色调剂图像或图像的记录纸张S通过转印后纸张引导件SG2和纸张传送带BH传送到定影区域Q5。转印后纸张引导件SG2是转印后介质引导部件的实例。纸张传送带BH是介质吸附传送部件的实例。定影区域Q5是定影装置F的作为加热部件实例的加热辊Fh和作为加压部件实例的加压辊Fp彼此压力接触的区域。定影装置F对穿过定影区域Q5的记录纸张S进行热定影。
其上定影有色调剂图像或图像的记录纸张S在位于定影区域Q5的下游侧的纸张排出路径SH2中传送,并且通过纸张排出辊Rh经过纸张排出口Rha排出到外部。纸张排出路径SH2是介质排出路径的实例。纸张排出辊Rh是介质排出部件的实例。纸张排出口Rha是介质排出口的实例。通过纸张排出口Rha排出的记录纸张S堆叠在作为介质排出部分实例的排纸托盘TRh上。
位于纸张排出辊Rh上游侧的纸张翻转路径SH3与纸张排出路径SH2连接。纸张翻转路径SH3是介质翻转路径的实例。在纸张排出路径SH2和纸张翻转路径SH3之间的连接部分中设置有作为目的地切换部件实例的切换门GT1。切换门GT1将在纸张排出路径SH2中传送的记录纸张S选择性地切换到纸张排出辊Rh一侧或者纸张翻转路径SH3一侧。
作为介质循环路径实例的纸张循环路径SH4与纸张翻转路径SH3连接。在纸张翻转路径SH3和纸张循环路径SH4之间的连接部分中设置有作为第二目的地切换部件实例的切换门GT2。切换门GT2形成为使从切换门GT1起在纸张翻转路径SH3中传送的记录纸张S直接地穿过切换门GT2并且使暂时经过切换门GT2然后被送回到切换门GT2的记录纸张S到达纸张循环路径SH4一侧。在纸张循环路径SH4中传送的记录纸张S穿过纸张供给路径SH1并被再次传送到二次转印区域Q4。用标记SH1~SH4表示的部件组成作为介质传送路径实例的纸张传送路径SH。另外,用标记Rp、Rs、Rr、Ra、SG1、SG2和BH表示的部件组成作为介质传送装置实例的纸张传送装置SU。
图3A和3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1的带组件和感光鼓的说明图。具体来说,图3A是从右方看到的带组件和感光鼓的说明图,图3B是带驱动辊和带驱动轴的说明图。
图4A至4D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1的带驱动轴的说明图。具体来说,图4A是带驱动轴的后端部的说明图,图4B是沿着图4A中的线IVB-IVB截取的剖视图,图4C是沿着图4A中的线IVC-IVC截取的剖视图,图4D是沿着图4A中的线IVD-IVD截取的剖视图。
在图3A和3B中,在带组件BM后方设置有作为中间转印体的驱动轴实例的带驱动轴1,带驱动轴1可旋转地支撑在作为框架主体实例的框架FR上。
在图3A和3B以及图4A至4D中,带驱动轴1形成为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柱体状。在图4A至4D中,在带驱动轴1的后端部(作为旋转轴的轴向上的端部实例)中形成有作为被限制部分实例的D切除部2。以这样的方式形成D切除部2:从后端向前将柱状的带驱动轴1的一部分切割成平面。如图4B所示,D切除部2的截面形成为D字形。也就是说,根据示例性实施例1的带驱动轴1的后端部的后端侧形成为D切除形状,该D切除形状是与带驱动轴1的除其后端部的后端侧之外的其他部分的外部形状(柱形)不同的外部形状。
在图4A至4D中,在D切除部2前方形成有作为设置在旋转轴中的第一通孔实例的后螺钉贯穿孔3,从而后螺钉贯穿孔3沿着与带驱动轴1的轴向相交的方向贯穿带驱动轴1。根据示例性实施例1的后螺钉贯穿孔3沿着与带驱动轴1的轴向垂直并且贯穿带驱动轴1的轴心的径向贯穿带驱动轴1。在图4A和4C中,后螺钉贯穿孔3沿着上下方向贯穿带驱动轴1。
在后螺钉贯穿孔3前方形成有设置在旋转轴中的作为第二通孔实例的前螺钉贯穿孔4,从而前螺钉贯穿孔4沿着与带驱动轴1的轴向相交并且与后螺钉贯穿孔3的贯穿方向相交的方向贯穿带驱动轴1。根据示例性实施例1的前螺钉贯穿孔4沿着与带驱动轴1的轴向垂直、与后螺钉贯穿孔3的贯穿方向垂直、并且贯穿带驱动轴1的轴心的径向贯穿带驱动轴1。在图4A和4D中,前螺钉贯穿孔4沿着左右方向贯穿带驱动轴1。
因此,D切除部2形成在带驱动轴1的后端部的后端。后螺钉贯穿孔3形成在从D切除部2向前偏移的位置。前螺钉贯穿孔4形成在从后螺钉贯穿孔3向前偏移的位置。
后螺钉贯穿孔3和前螺钉贯穿孔4组成根据示例性实施例1的作为设置在旋转轴中的通孔实例的螺钉贯穿孔3+4。
在图4A中,在带驱动轴1中的位于通孔3+4前方的位置处形成有作为支撑用于传递驱动力的传递部件的部分实例的齿轮固定部分6。根据示例性实施例1的齿轮固定部分6包括杆状部件6a,杆状部件6a在这样的状态下得到支撑:杆状部件6a沿径向贯穿带驱动轴1,而杆状部件6a的相反两端沿径向向外突出。
在齿轮固定部分6前方设置有可旋转地支撑在未示出的框架主体上的支承部分7。
在支承部分7前方形成有作为支撑用于传递驱动力的传递部件的部分实例的驱动固定部分8。根据示例性实施例1的驱动固定部分8包括杆状部件8a,杆状部件8a在这样的状态下得到支撑:杆状部件8a沿径向贯穿带驱动轴1,而杆状部件8a的相反两端沿径向向外突出。
在带驱动轴1的前端部形成有作为前端部实例的凸台部分9。凸台部分9具有渐缩的前端。
图5A和5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1的带驱动轴和保持器的说明图。具体来说,图5A是保持器已经放置在带驱动轴上的状态的说明图,图5B是保持器尚未放置在带驱动轴上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6A和6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1的保持器的透视图。具体来说,图6A是从前方右下侧看到的透视图,图6B是从后方右下侧看到的透视图。
图7A至7E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1的保持器的说明图。具体来说,图7A是从前方看到的说明图,图7B是从后方看到的说明图,图7C是从图7A中箭头VIIC的方向看到的说明图,图7D是从图7A中箭头VIID的方向看到的说明图,图7E是从图7A中箭头VIIE的方向看到的说明图。
在图3A和3B以及5A和5B中,在带驱动轴1的后端部上支撑有作为保持部件实例的保持器11。
在6A和6B以及图7A至7E中,保持器11具有作为圆筒部分实例的固定圆筒12和作为支撑部分实例的轮支撑板13,固定圆筒12形成为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管状,并且在轮支撑板13上支撑有设置在固定圆筒12的后端的稳定部件。根据示例性实施例1的轮支撑板13形成为具有正三角形的外部形状的板,该板的重心的位置与固定圆筒12的圆筒中心对应。在轮支撑板13中形成有作为用于固定稳定部件的固定孔实例的轮固定孔15,从而轮固定孔15沿着前后方向贯穿轮支撑板13。与轮支撑板13的正三角形形状的角部对应,总共三个孔形成为轮固定孔15。轮固定孔15中的每一个形成为与轮支撑板13的重心相距相等的距离。
图8A至8C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1的D切除部和接纳孔的说明图。具体来说,图8A是带驱动轴尚未相对于保持器旋转的状态的说明图,图8B是从后侧看到的带驱动轴已经相对于保持器向右旋转的状态的说明图,图8C是从后侧看到的带驱动轴已经相对于保持器向左旋转的状态的说明图。
在图6A和6B以及图7A至7E中,在固定圆筒12中形成有保持孔16,从而保持孔16沿着前后方向贯穿固定圆筒12的内部。保持孔16形成为具有与带驱动轴1的外径对应的内径。保持孔16具有支撑部16a和接纳孔16b,带驱动轴1的后端部插入支撑部16a中,并且接纳孔16b设置为限制部分的实例并且形成为与支撑部16a的后侧连接。
在图6A和6B、图7A至7E以及图8A至8C中,接纳孔16b形成为沿着前后方向贯穿轮支撑板13的D切除状,该形状作为可以与带驱动轴1的D切除部2配合的形状的实例。
在图8A至8C中,接纳孔16b具有圆形曲面部分16b1和线性平面部分16b2。圆形曲面部分16b1的内径与D切除部2的圆形曲面部分2a的外径对应。线性平面部分16b2形成在D切除部2的线性平面部分2b的径向外侧。也就是说,在图8A中,在D切除部2的曲面部分2a与接纳孔16b的曲面部分16b1接触而D切除部2的平面部分2b与接纳孔16b的平面部分16b2分离的状态下,D切除部2配合在接纳孔16b中。在此时,在接纳孔16b和D切除部2之间形成有接纳孔16b的作为第一间隙实例的间隙16b3。
这里,接纳孔16b的间隙16b3是为了将带驱动轴1插入保持孔16中以便进行组装而形成的所谓的松驰度或空隙。带驱动轴1可以相对于保持器11仅仅旋转经过接纳孔16b和D切除部2之间沿着相对于带驱动轴1旋转的方向的间隙16b3。带驱动轴1和保持器11相对于彼此仅仅旋转经过接纳孔16b的间隙16b3。如图8B和8C所示,当D切除部2的曲面部分2a和D切除部2的平面部分2b之间的边界部分与接纳孔16b的平面部分16b2接触时,带驱动轴1和保持器11之间的相对旋转受到限制,从而带驱动轴1和保持器11一体地旋转。
因此,在图8A中,可能角17形成为带驱动轴1可以沿着旋转方向相对于保持器11仅仅旋转经过接纳孔16b的间隙16b3的范围的实例。
顺便提及,接纳孔16b形成为这样:接纳孔16b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比带驱动轴1的D切除部2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短。如图5A所示,当带驱动轴1配合在接纳孔16b中时,D切除部2的后部从保持器11向后突出。
在6A和6B以及图7A至7E中,在固定圆筒12中形成有作为设置在圆筒部分中的第一通孔实例的上、下一对后通孔18,后通孔18与带驱动轴1的后螺钉贯穿孔3对应地贯穿固定圆筒12。根据示例性实施例1的一对后通孔18由后螺孔18a和后过孔18b组成。后螺孔18a具有在内周面中切出的螺纹凹槽。后过孔18b与后螺孔18a相对并且具有比后螺孔18a的直径大的直径。
另外,在固定圆筒12中形成有作为设置在圆筒部分中的第二通孔实例的左、右一对前通孔19。一对前通孔19与带驱动轴1的前螺钉贯穿孔4对应地形成。根据示例性实施例1的一对前通孔19由前螺孔19a和前过孔19b组成。前螺孔19a具有在内周面中切出的螺纹凹槽。前过孔19b与前螺孔19a相对并且具有比前螺孔19a的直径大的直径。
后通孔18和前通孔19组成根据示例性实施例1的作为设置在圆筒部分中的通孔实例的螺孔18+19。
在6A和6B以及图7A至7E中,在固定圆筒12中形成有作为切口部分实例的狭缝部分21。各个狭缝部分21从固定圆筒12的前端部朝向固定圆筒12的基端部延伸,即从固定圆筒12的前端朝向固定圆筒12的后端延伸。在图7A中,根据示例性实施例1的狭缝部分21沿着固定圆筒12的周向以等间隔形成。每一个狭缝部分21形成在沿周向彼此相邻的两个螺孔18和19之间,从而总共四个狭缝部分21形成在根据示例性实施例1的固定圆筒12中。
这样,在固定圆筒12中,设置在狭缝部分21之间的四个部分圆筒壁部22可以随着用作基端的轮支撑板13侧发生弹性变形,从而与固定圆筒12中没有形成狭缝部分21的情况相比,固定圆筒12可以容易地沿着固定圆筒12的径向发生变形。
如图7A所示,在示例性实施例1中,其中设置有后过孔18b和前过孔19b的部分圆筒壁部22的外周部分别形成为与稍后将要进行描述的夹紧螺钉31和32的螺钉头对应的平面状。
在示例性实施例1中,如图6A以及图7A至7E所示,在固定圆筒12的左上部的外周部中形成有用于支撑被检测部件的支撑部分23。支撑部分23具有外周部被切割成平面的形状。
图9A和9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1的中间转印带和感光鼓的后端部的说明图。具体来说,图9A是图3A中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图9B是图9A所示带驱动轴的后端部的剖视图。
在图3A和3B以及图9A和9B中,在带驱动轴1插入保持孔16中的条件下,保持器11通过后夹紧螺钉31和前夹紧螺钉32固定在带驱动轴1上。作为第一夹紧部件实例的后夹紧螺钉31的直径与后螺孔18a的直径对应。作为第二夹紧部件实例的前夹紧螺钉32的直径与前螺孔19a的直径对应。
也就是说,后夹紧螺钉31的前端部31a从后过孔18b贯穿后螺钉贯穿孔3从而拧入后螺孔18a中。当后夹紧螺钉31被紧固时,固定圆筒12的部分(即在插入带驱动轴1的情况下彼此相反的一对部分圆筒壁部22)被夹紧在带驱动轴1上,从而部分圆筒壁部22的内壁与带驱动轴紧密接触。这样,保持器11固定在带驱动轴1上。
类似地,前夹紧螺钉32的前端部32a从前过孔19b贯穿前螺钉贯穿孔4从而拧入前螺孔19a中。当前夹紧螺钉32被紧固时,在插入带驱动轴1的情况下彼此相反的一对部分圆筒壁部22被夹紧在带驱动轴1上,从而部分圆筒壁部22的内壁与带驱动轴1紧密接触。这样,保持器11固定在带驱动轴1上。
这样,固定圆筒12的内壁与带驱动轴1表面接触。即使当带驱动轴1和保持器11中的一者想要相对于另一者旋转时,摩擦力作用在它们之间的接触表面上,从而带驱动轴1和保持器11也会一体地旋转。
在夹紧螺钉31的前端部31a和夹紧螺钉32的前端部32a中分别设置有作为抑制部分实例的松驰防止部分31a1和32a1。可以将现有技术中公知的松驰防止处理应用于松驰防止部分31a1和32a1以便抑制前端部31a和32a移动并防止前端部31a和32a从螺孔18a和19a掉出,从而可以保持部分圆筒壁部22的内壁与带驱动轴1紧密接触的状态。顺便提及,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公知的松驰防止处理(例如施加树脂或者改变螺钉螺纹的倾斜量以增大摩擦力的处理)作为本发明的松驰防止处理。
后夹紧螺钉31和前夹紧螺钉32组成根据示例性实施例1的夹紧部件31+32。
图10A至10F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1的利用带驱动轴和保持器之间的相对旋转的螺钉贯穿孔和夹紧螺钉的说明图。具体来说,图10A是与图8A对应并与后螺钉贯穿孔和后夹紧螺钉有关的说明图,图10B是与图8B对应并与后螺钉贯穿孔和后夹紧螺钉有关的说明图,图10C是与图8C对应并与后螺钉贯穿孔和后夹紧螺钉有关的说明图,图10D是与图8A对应并与前螺钉贯穿孔和前夹紧螺钉有关的说明图,图10E是与图8B对应并与前螺钉贯穿孔和前夹紧螺钉有关的说明图,图10F是与图8C对应并与前螺钉贯穿孔和前夹紧螺钉有关的说明图。
在图10A和10D中,螺钉贯穿孔3和4的内径分别形成为比夹紧螺钉31和32的外部形状大。在保持器11通过夹紧螺钉31和32夹紧并固定在带驱动轴1上的条件下,在后螺钉贯穿孔3和后夹紧螺钉31之间形成有作为后侧第二间隙实例的后螺钉间隙33。类似地,在前螺钉贯穿孔4和前夹紧螺钉32之间形成有作为前侧第二间隙实例的前螺钉间隙34。
螺钉间隙33或34形成容许角36,容许角36作为夹紧螺钉31可以沿着旋转方向相对于螺钉贯穿孔3仅仅旋转经过螺钉间隙33(即空隙)或者夹紧螺钉32可以沿着旋转方向相对于螺钉贯穿孔4仅仅旋转经过螺钉间隙34(即空隙)的范围的实例。容许角36设定为比可能角17大。
因此,即使带驱动轴1和保持器11相对于彼此旋转,由于在夹紧螺钉31和32分别与螺钉贯穿孔3和4的内表面接触之前D切除部2和接纳孔16b彼此接触,所以带驱动轴1和保持器11的相对旋转受到限制。也就是说,在带驱动轴1和保持器11的相对旋转方向上,由于螺钉间隙33和34的存在,夹紧螺钉31和32保持始终与螺钉贯穿孔3和4的内表面分离。
后螺钉间隙33和前螺钉间隙34组成根据示例性实施例1的第二间隙33+34。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1的带驱动轴和飞轮的说明图。
在图3A和3B、图9A和9B以及图11中,在固定在带驱动轴1上的保持器11后方支撑有盘状飞轮41,飞轮41作为用于稳定中间转印带B的旋转的第二稳定部件的实例并且支撑在带驱动轴1上。
在图9A和9B以及图11中,在飞轮41的盘心处形成有D切除状插入孔42,插入孔42作为被插入部分的实例并且沿着前后方向贯穿飞轮41。图5A所示带驱动轴1的从保持器11后方向外突出的D切除部2的后部插入插入孔42中。
顺便提及,根据示例性实施例1的插入孔42与接纳孔16b相似地形成。在插入孔42和D切除部2之间形成有插入孔42的与接纳孔16b的间隙16b3相似的间隙42a。
在图11中,在飞轮41中形成有作为稳定部件的固定孔实例的三个被固定孔43,被固定孔43与保持器11的轮固定孔15对应从而以相等的径向距离位于与插入孔42分离的位置。在被固定孔43与轮支撑板13的轮固定孔15对准的条件下,作为固定部件实例的固定螺钉44插入被固定孔43中。
这样,飞轮41通过固定螺钉44被紧固在轮支撑板13的后表面上。在此时,在带驱动轴1插入插入孔42中的条件下,飞轮41通过保持器11保持在带驱动轴1上并且可以与带驱动轴1一体地旋转。
因此,飞轮41与插入孔42中的带驱动轴1直接接触而没有任何其他部件介入,从而带驱动轴1决定飞轮41的旋转中心。另外,固定螺钉44将飞轮41固定在轮支撑板13上的沿径向与带驱动轴1分离的位置,从而与固定螺钉44将飞轮41固定在轮支撑板13上的沿径向靠近带驱动轴1的位置(即靠近飞轮41的旋转中心的位置)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小由于摩擦力而施加在固定螺钉44上的载荷(即带驱动轴1的相对于飞轮41的所谓的扭矩)。
在图3A、图4A和图9A中,在带驱动轴1的齿轮固定部分6上支撑有从动齿轮G1,从动齿轮G1作为从动部件的实例并且配合并固定在杆状部件6a上。
在图9A中,作为中间传递部件实例并且可旋转地支撑在框架FR上的中间齿轮G2与从动齿轮G1的左部啮合。可旋转地支撑在框架FR上的中间齿轮G3设置在中间齿轮G2的左上侧。中间齿轮G3具有小直径齿轮部G3a和大直径齿轮部G3b,小直径齿轮部G3a与中间齿轮G2啮合,大直径齿轮部G3b的直径比小直径齿轮部G3a的直径大并且大直径齿轮部G3b以同轴方式支撑在小直径齿轮部G3a后方。在框架FR上的位于大直径齿轮部G3b的左上侧的位置支撑有作为驱动源实例的电动机M1。支撑在电动机M1的驱动轴上的作为驱动源的驱动部件实例的电动机齿轮G4与大直径齿轮部G3b啮合。
因此,当电动机M1驱动电动机齿轮G4旋转时,驱动力通过齿轮G2和G3传递到从动齿轮G1,从而从动齿轮G1与带驱动轴1一体地旋转。
在图2、图3B和图4A中,带驱动辊Rd的圆筒部分Rda放置在带驱动轴1的凸台部分9上。在圆筒部分Rda的后端中设置有沿径向开槽而形成为V字形的凹槽部分Rda1。驱动固定部分8的杆状部件8a配合并连接在圆筒部分Rda的凹槽部分Rda1中。这样,带驱动辊Rd可以与带驱动轴1一体地旋转。
因此,当驱动力使带驱动轴1旋转时,带驱动辊Rd与带驱动轴1一体地旋转,并且带驱动辊Rd还使中间转印带B旋转。
在此时,支撑在带驱动轴1上的飞轮41与带驱动轴1一体地旋转。
就以带驱动轴1作为旋转中心的旋转而言,所谓的惯性矩增加的量是由飞轮41引起的。因此,即使当带驱动轴1受到使以带驱动轴1作为旋转中心的旋转变化的力时,也难以发生沿着旋转方向的速度变化,从而旋转变得稳定。
也就是说,飞轮41使带驱动轴1的旋转稳定,从而与带驱动轴1连接的带驱动辊Rd的旋转以及被带驱动辊Rd驱动的中间转印带B的旋转也变得稳定。
带驱动轴1和带驱动辊Rd组成作为第二旋转体的旋转轴实例并且作为中间转印体的旋转轴实例的带旋转轴1+Rd。
图12是从后端看到的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1的鼓驱动轴的透视图。在图12中,省略了鼓驱动轴的飞轮的图示。
在图3A和图12中,在框架FR上的位于带驱动轴1的左上侧的位置可旋转地支撑有作为图像保持体的驱动轴实例的鼓驱动轴51。
鼓驱动轴51的后端部与带驱动轴1的后端部相似地构造,从而在鼓驱动轴51的后端部中形成有D切除部2’、后螺钉贯穿孔3’和前螺钉贯穿孔4’。
在鼓驱动轴51的后端部上支撑有构造与保持器11相同并且作为第一保持部件实例的保持器52。保持器52以与保持器11相同的方式被夹紧螺钉31’和32’夹紧并且支撑在鼓驱动轴51上。
在图3A、图9A和图12中,在保持器52的被检测部件支撑部分23上支撑有被检测部件53。被检测部件53形成为沿径向从鼓驱动轴51向外突出的形状,从而被检测部件53可以与保持器52一体地旋转。在此时,被检测部件53经过支撑在框架FR上的检测部件54的检测区域。检测部件54对经过的被检测部件53进行检测,从而测量每旋转一圈的时间并且检测感光鼓PR的旋转位置。
在图3A和图12中,在固定在鼓驱动轴51上的保持器52后方支撑有作为用于稳定感光鼓PR的旋转的第一稳定部件实例的飞轮56。除了与支撑在带驱动轴1上的飞轮41相比飞轮56具有较大的直径和较小的前后方向厚度之外,根据示例性实施例1的飞轮56的构造与支撑在带驱动轴1上的飞轮41的构造相同。在鼓驱动轴51的D切除部2’插入插入孔42’中的条件下,支撑在鼓驱动轴51上的飞轮56通过固定螺钉44’被紧固在保持器52上。
在图3A中,鼓驱动轴51设置有齿轮固定部分,在该齿轮固定部分上支撑有从动齿轮G11。
在图3A和图9A中,可旋转地支撑在框架FR上的中间齿轮G12设置在从动齿轮G11下面。中间齿轮G12具有小直径齿轮部G12a和大直径齿轮部G12b,小直径齿轮部G12a与从动齿轮G11啮合,大直径齿轮部G12b的直径比小直径齿轮部G12a的直径大并且大直径齿轮部G12b以同轴方式支撑在小直径齿轮部G12a后方。电动机齿轮G4与大直径齿轮部G12b的下侧啮合。
因此,当电动机M1驱动电动机齿轮G4旋转时,驱动力通过中间齿轮G12传递到从动齿轮G11,从而从动齿轮G11与鼓驱动轴51一体地旋转。
感光鼓PR的圆筒部分PRa放置在鼓驱动轴51上,以便鼓驱动轴51通过未示出但是设置在圆筒部分PRa中的连接部件与感光鼓PR连接。
因此,当鼓驱动轴51旋转时,感光鼓PR与鼓驱动轴51一体地旋转。在此时,飞轮56与鼓驱动轴51一体地旋转,从而鼓驱动轴51的旋转变得稳定,并且感光鼓PR的旋转变得稳定。
鼓驱动轴51和圆筒部分PRa组成根据示例性实施例1的作为第一旋转体的旋转轴实例并且作为图像保持体的旋转轴实例的鼓旋转轴51+PRa。
(示例性实施例1的操作)
当在根据示例性实施例1的具有上述构造的图像形成装置U中开始作为图像形成操作实例的作业时,电动机M1驱动鼓旋转轴51+PRa和带旋转轴1+Rd旋转,从而感光鼓PR和中间转印带B旋转。在此时,分别支撑在鼓旋转轴51+PRa的后端部和带旋转轴1+Rd的后端部上的飞轮41和56分别与鼓旋转轴51+PRa和带旋转轴1+Rd一体地旋转,从而稳定感光鼓PR的旋转以及中间转印带B的旋转。因此,抑制了形成在感光鼓PR上的图像的图像质量下降以及转印到中间转印带B上或从中间转印带B转印到记录纸张S上的图像的图像质量下降。
示例性实施例1中支撑在鼓驱动轴51上的飞轮56通过固定螺钉44’固定在保持器52的轮支撑板13上,从而飞轮56与保持器52一体地旋转。保持器52的固定圆筒12通过夹紧螺钉31’和32’紧固并固定在鼓驱动轴51上,从而保持器52与鼓驱动轴51一体地旋转。
图13是根据现有技术的将固定圆筒固定在驱动轴上的方法的实例的说明图。
在图13中,在驱动轴01中形成有具有螺纹凹槽但是沿径向延伸而不贯穿驱动轴01的螺孔01a,从而保持器的固定圆筒02通过螺钉03直接地紧固在驱动轴01上。在这样的构造中,当轴固定圆筒02在旋转过程中相对于驱动轴01旋转时,载荷容易集中在螺钉03中,从而导致该螺钉的断裂。
相反地,在示例性实施例1中,当夹紧螺钉31’和32’不与螺钉贯穿孔3’和4’的内壁接触而分别贯穿鼓驱动轴51的螺钉贯穿孔3’和4’时,固定圆筒12通过夹紧螺钉31’和32’被紧固在鼓驱动轴51上。保持器52基于固定圆筒12和鼓驱动轴51之间的摩擦力与鼓驱动轴51一体地旋转。因此,在示例性实施例1中,与图13所示固定圆筒12直接地紧固在鼓驱动轴51上的构造相比,减小了施加在夹紧螺钉31’和32’上的载荷,因而降低了螺钉断裂的可能性。
在示例性实施例1中,如图8A至8C以及图10A至10F所示,鼓驱动轴51的D切除部2’相对于接纳孔16b具有与可能角17对应的间隙,并且在夹紧螺钉31’和螺钉贯穿孔3’之间或者夹紧螺钉32’和螺钉贯穿孔4’之间设置有与容许角36对应的间隙。在示例性实施例1中,容许角36形成为比可能角17大,从而夹紧螺钉31’和螺钉贯穿孔3’之间的空隙或者夹紧螺钉32’和螺钉贯穿孔4’之间的空隙形成为比D切除部2’和接纳孔16b之间的空隙大。
因此,即使鼓驱动轴51和保持器52可以相对于彼此旋转,由于在夹紧螺钉31’和32’分别与螺钉贯穿孔3’和4’的内表面接触之前D切除部2’和接纳孔16b彼此接触,所以鼓驱动轴51和保持器52的相对旋转也可以受到限制。
因此,即使通过夹紧螺钉31’和32’紧固在鼓驱动轴51上的保持器52可以相对于鼓驱动轴51旋转,由于在相对旋转方向上夹紧螺钉31’和32’始终与螺钉贯穿孔3’和4’的内表面分离,所以难以出现施加在夹紧螺钉31’和32’上的载荷,并且降低了螺钉断裂的可能性。
在鼓驱动轴51的从保持器52后方向外突出的D切除部2’插入插入孔42’并且D切除部2’的曲面部分2a’与插入孔42’的内壁接触的条件下,示例性实施例1中的飞轮56以鼓驱动轴51作为旋转中心旋转。
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当D切除部过短从而该D切除部仅仅由保持器支撑或者由设置在专利文献1所披露的保持器中的新支撑轴支撑并且飞轮支撑在鼓驱动轴上但是不与该鼓驱动轴直接接触而是通过保持器等与该鼓驱动轴接触时,各个部件的制造误差或组装误差会累积。相应地,由于累积误差,使得飞轮的旋转中心从鼓驱动轴的旋转中心偏移。因而,飞轮容易偏心从而旋转难以稳定。
相反地,根据示例性实施例1的飞轮56直接地支撑在鼓驱动轴51上,从而决定了飞轮56的旋转中心的位置。这样,与飞轮56间接地支撑在鼓驱动轴51上的情况相比,飞轮56难以发生偏心并且容易稳定地旋转。也就是说,在示例性实施例1中,飞轮56的旋转是稳定的,从而感光鼓PR的旋转更容易变得稳定。
在根据示例性实施例1的保持器52中,在固定圆筒12中形成有狭缝部分21,从而与固定圆筒12中没有形成狭缝部分21的情况相比,固定圆筒12容易沿径向发生变形。特别地,在示例性实施例1中,在每两个相邻的螺孔18和19之间形成有一个狭缝部分21,并且部分圆筒壁部22与各个螺孔18和19对应地设置。因此,当将轮支撑板13一侧用作基端时,相对的两个部分圆筒壁部22容易发生变形。
因此,在示例性实施例1中,当夹紧螺钉31’和32’夹紧固定圆筒12时,与没有形成狭缝部分21的情况相比,固定圆筒12容易与鼓驱动轴51紧密接触,并且固定圆筒12与鼓驱动轴51的接触面积容易变大。因而,固定圆筒12和鼓驱动轴51可以可靠地彼此固定。
顺便提及,带驱动轴1的飞轮41以与飞轮56支撑在鼓驱动轴51上的方式相同的方式支撑在带驱动轴1上。
图14A至14C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1的拆卸飞轮的方法的说明图。具体来说,图14A是两个飞轮已经安装好的状态的说明图,图14B是飞轮中的一个已经被拆卸的状态的说明图,图14C是另一个飞轮恰好即将被拆卸的状态的说明图。
在图14A至14C中,为了在维修或检查过程中拆卸飞轮41和56,首先拆卸鼓驱动轴51的支撑在带驱动轴1的飞轮41后方的飞轮56。
也就是说,首先松开固定螺钉44’,以便使鼓驱动轴51上的飞轮56从保持器52向后移动并将飞轮56拆卸。为了从带驱动轴1上拆卸飞轮41,松开固定螺钉44并使位于感光鼓PR一侧的保持器52旋转。也就是说,如图14C所示,将轮支撑板13的等边三角形形状的一条边调整到带驱动轴1的一侧并使轮支撑板13旋转,以便轮支撑板13不与飞轮41的拆卸经过区域重叠。当随后使飞轮41相对于保持器11向后移动时,可以向后拉出飞轮41,并且飞轮41在不与轮支撑板13干涉的情况下被拆卸。
当在假定轮支撑板形成为盘状的条件下该轮支撑板具有大直径时,飞轮41从带驱动轴1拆卸的经过区域总是与保持器52的轮支撑板13重叠。因此,如果不是预先拆卸位于感光鼓PR一侧的保持器以便从带驱动轴1上拆卸飞轮41,则无法拆卸飞轮41,从而拆卸操作变得复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设想减小带驱动轴1上的飞轮41的直径或者减小轮支撑板的圆盘的直径。然而,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当飞轮41的直径减小时,稳定飞轮41的旋转的性能会下降。另外,当轮支撑板的圆盘的直径减小时,该轮支撑板的轮固定孔15变得接近于旋转中心。因此,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当固定螺钉44’固定飞轮56时,由于扭矩而施加在固定螺钉44’上的载荷变大。
相反地,在示例性实施例1中,保持器52的轮支撑板13形成为作为多边形实例的正三角形。当在保持各个轮固定孔15和旋转中心之间的距离的同时使保持器52旋转时,轮支撑板13可以从飞轮41的拆卸经过区域退避。因此,在示例性实施例1中,飞轮41可以在不与保持器52干涉的情况下容易地被拆卸,同时可以保持飞轮41的性能。
(变型例)
尽管以上已经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然而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例性实施例。可以在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要旨所决定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型。通过实例对本发明的变型例(H01)至(H13)描述如下:
(H01)尽管上述示例性实施例已经描述了图像形成装置U由复印机形成的构造,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本发明的构造也可以应用于打印机、传真机、具有复印、打印或传真功能的复合机等。
(H02)尽管上述示例性实施例已经描述了保持器11和固定圆筒12或保持器52的固定圆筒12在四个部分圆筒壁部22中的介于相邻的两个狭缝部分21之间的每一个部分圆筒壁部22处通过一个夹紧螺钉31、31’、32或32’紧固并固定在驱动轴1或51上的构造,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
例如,可以做出这种形式的构造:螺钉贯穿孔3、3’、4和4’以及螺孔18和19还设置在驱动轴1或51以及固定圆筒12中,从而固定圆筒12在每一个部分圆筒壁部22处通过多个夹紧螺钉紧固并固定在驱动轴1或51上。另外,可以做出这种形式的构造:固定圆筒12被划分成2n个部分圆筒壁部22并且通过n个夹紧螺钉紧固并固定在驱动轴1或51上。例如,固定圆筒12被狭缝部分21划分成六个部分圆筒壁部22并通过三个夹紧螺钉被紧固。此外,可以做出这种形式的构造:固定圆筒12被一个夹紧螺钉紧固或者被多个夹紧螺钉沿同一方向紧固。也就是说,可以根据设计和规格按照需要改变夹紧螺钉的位置和数目。
(H03)尽管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狭缝部分21设置在固定圆筒12中是优选的,然而不具有狭缝部分21的构造也是可行的。
(H04)尽管上述示例性实施例已经描述了固定圆筒12以夹紧螺钉31’和32’与具有切出的螺纹凹槽的螺孔18a和19a接合的方式被紧固的构造,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可以做出这种形式的构造:每一个夹紧部件由螺钉和螺母组成,从而固定圆筒12通过螺钉和螺母被紧固。
(H05)尽管上述示例性实施例已经描述了分别将D切除部2或2’和接纳孔16b用作被限制部分实例和限制部分实例的构造,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可以将现有技术中公知的构造应用于被限制部分和限制部分。例如,可以采用形成有两个切口的形状(即WD切除形状)或者沿径向贯穿驱动轴1或51并且具有沿径向突出的相反的两端的杆状以及与上述形状配合的形状(即键和键槽),以便驱动轴1或51的旋转以及保持器11或52的旋转可以受到限制。
(H06)尽管上述示例性实施例已经描述了飞轮41或56设置为在驱动轴1或51的后端部中与保持器11或52的后部相邻的构造,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可以做出这种形式的构造:飞轮41或56设置为与保持器11或52的前部相邻,并且保持器11或52的以前后方向表示的方位与示例性实施例1中的相反。
(H07)尽管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容许角36大于可能角17的条件是优选的,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可以做出这种形式的构造:容许角36小于可能角17。
(H08)尽管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作为被限制部分实例的D切除部2或2’设置在驱动轴1或51的后端部中的构造是优选的,然而也可以省去D切除部2或2’,从而驱动轴1或51形成为柱体状。顺便提及,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省去了驱动轴1或51的D切除部2或2’,所以保持器11的接纳孔16b或者保持器52的接纳孔16b以及飞轮41或56的插入孔42或42’形成为筒状孔。
(H09)尽管上述示例性实施例已经描述了将作为环形带状部件实例的中间转印带B用作中间转印体实例的构造,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可以做出使用所谓的鼓式中间转印体的构造,并且本发明的构造可以应用于该鼓式中间转印体的旋转轴。另外,旋转体不限于例如感光鼓PR等图像保持体以及例如中间转印带B等中间转印体。本发明的构造可以应用于任何旋转体,例如配准辊Rr、定影装置F的加热辊Fh和加压辊Fp、作为用于检测记录纸张S的厚度的部件实例的接触式厚度检测辊等。
(H10)尽管上述示例性实施例已经描述了将截面为圆形的螺钉贯穿孔3、3’、4和4’用作设置在旋转轴中的通孔实例的情况,然而每个孔可以形成为具有例如截面为角状或者截面为长孔的任何截面形状。
(H11)尽管上述示例性实施例已经描述了保持器11(或52)的轮支撑板13形成为正三角形的构造,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轮支撑板13可以形成为例如圆形、正方形、正五边形、细长矩形等旋转对称形状。另外,尽管作为轮支撑板13的形状旋转对称形状是优选的,然而也可以根据设计和构造将任何形状用于轮支撑板13。
顺便提及,如同在示例性实施例1中那样,当鼓驱动轴51和带驱动轴1之间的距离过短从而飞轮41和56中的一个飞轮的拆卸经过区域有可能与另一个飞轮的轮支撑板13重叠时,优选的是轮支撑板13形成为多边形式旋转对称形状,这种形状在保持各个轮固定孔15和旋转中心之间的距离的同时能够使轮支撑板13从飞轮41或56的拆卸经过区域退避。相反地,当鼓驱动轴51和带驱动轴1之间的距离过长从而飞轮41和56中的一个飞轮的拆卸经过区域不可能与另一个飞轮的轮支撑板13重叠时,任何形状都可以适用于轮支撑板13。
(H12)尽管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鼓驱动轴51的保持器52和带驱动轴1的保持器11具有相同的构造是优选的,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可以在带驱动轴1的保持器11中省去被检测部件支撑部分23,从而保持器52和保持器11具有不同的构造。
(H13)尽管上述示例性实施例已经描述了用于感光鼓PR的飞轮56设置在鼓旋转轴51+PRa中并且用于中间转印带B的飞轮41设置在带旋转轴1+Rd中的构造,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可以根据所需图像质量等的规格和设计做出这种形式的构造:飞轮41或56仅仅设置在驱动轴1和51中的一个驱动轴上,例如,仅仅设置飞轮56而省去飞轮41。
为了解释和说明起见,已经提供了对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前述说明。本发明并非意在穷举或将本发明限制在所披露的具体形式。显然,许多修改和变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选取和说明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本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适用于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并且具有各种变型的本发明适合于所设想的特定用途。本发明意在用前面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内容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旋转体,其随着图像形成操作而旋转;
所述旋转体的旋转轴;
通孔,其设置在所述旋转轴的轴向的端部,并且沿着与所述旋转轴的所述轴向相交的方向贯穿所述旋转轴;
稳定部件,其设置为与所述旋转体一起旋转并通过在惯性作用下减少所述旋转体的旋转波动来使所述旋转体稳定,并且具有被插入部分,所述旋转轴插入所述被插入部分中;
保持部件,其设置为沿着所述轴向与所述稳定部件相邻以将所述稳定部件保持在所述旋转轴上,并且具有纵向部分和支撑部分,所述纵向部分中插入有所述旋转轴,所述支撑部分沿着所述轴向设置在所述纵向部分的端部中以支撑所述稳定部件;以及
夹紧部件,其将所述纵向部分夹紧在所述旋转轴上以使所述纵向部分的内壁与所述旋转轴紧密接触,
其中,在所述旋转轴的所述通孔和所述夹紧部件之间的所述夹紧部件的整个周面上具有空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
空间,其与设置在所述旋转轴中的所述通孔对应地形成在所述纵向部分中,并且贯穿所述纵向部分,其中,所述纵向部分形成为圆筒形状;以及
切口部分,其设置在所述纵向部分中而从所述纵向部分的前端部延伸到所述纵向部分的基端部,
其中,所述夹紧部件贯穿设置在所述纵向部分中的所述空间和设置在所述旋转轴中的所述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
被限制部分,其设置在所述旋转轴的所述轴向的所述端部中并形成为非圆柱形状,并且用来限制所述旋转轴相对于所述保持部件的旋转;
限制部分,其设置在所述纵向部分的内部中,形成为与所述被限制部分配合的非圆筒形状,与所述被限制部分接触以限制所述旋转轴相对于所述保持部件的旋转,并且沿着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的旋转方向具有相对于所述被限制部分的第一间隙;以及
第二间隙,其形成在所述夹紧部件和设置在所述旋转轴中的所述通孔之间,以便使得与所述第二间隙对应的范围比与所述第一间隙对应的范围宽,与所述第二间隙对应的范围是所述夹紧部件相对于设置在所述旋转轴中的所述通孔旋转的范围,与所述第一间隙对应的范围是所述旋转轴相对于所述保持部件旋转的范围。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
被限制部分,其设置在所述旋转轴的所述轴向的所述端部中并形成为非圆柱形状,并且用来限制所述旋转轴相对于所述保持部件的旋转;以及
限制部分,其设置在所述纵向部分的内部中,形成为与所述被限制部分配合的非圆筒形状,并且与所述被限制部分接触以限制所述旋转轴相对于所述保持部件的旋转,
其中,所述夹紧部件和所述旋转轴的所述通孔彼此松开并受到所述限制部分的限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设置在所述旋转轴中的所述通孔被设置在所述旋转轴的端部中的第一通孔和设置在所述旋转轴的端部中的第二通孔代替,设置在所述旋转轴的端部中的所述第一通孔沿着与所述轴向相交的方向贯穿所述旋转轴,设置在所述旋转轴的端部中的所述第二通孔位于从设置在所述旋转轴中的所述第一通孔的位置沿着所述轴向偏移的位置,并且沿着与所述轴向相交并与设置在所述旋转轴中的所述第一通孔的贯穿方向相交的方向贯穿所述旋转轴,
设置在所述纵向部分中的空间被设置在所述纵向部分中的第一通孔和设置在所述纵向部分中的第二通孔代替,设置在所述纵向部分中的所述第一通孔与设置在所述旋转轴中的所述第一通孔对应并贯穿所述纵向部分,设置在所述纵向部分中的所述第二通孔与设置在所述旋转轴中的所述第二通孔对应并贯穿所述纵向部分,并且
所述夹紧部件被第一夹紧部件和第二夹紧部件代替,所述第一夹紧部件贯穿设置在所述纵向部分中的所述第一通孔和设置在所述旋转轴中的所述第一通孔,并且将所述纵向部分夹紧在所述旋转轴上以便使所述纵向部分的内壁与所述旋转轴紧密接触,所述第二夹紧部件贯穿设置在所述纵向部分中的所述第二通孔和设置在所述旋转轴中的所述第二通孔,并且将所述纵向部分夹紧在所述旋转轴上以便使所述纵向部分的内壁与所述旋转轴紧密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夹紧部件具有前端部,设置在所述旋转轴中的所述通孔和设置在所述纵向部分中的所述空间贯穿所述夹紧部件的所述前端部,并且
在所述夹紧部件的所述前端部中设置有抑制部分,所述抑制部分抑制所述夹紧部件的所述前端部移动以防止所述夹紧部件的所述前端部从设置在所述纵向部分中的所述空间中脱落。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旋转体被第一旋转体和第二旋转体代替,所述第一旋转体由用于在表面上保持图像的图像保持体组成,所述第二旋转体设置为与所述图像保持体相对并且由中间转印体组成,所述图像保持体的表面上的图像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体上,并且
所述保持部件被第一保持部件和第二保持部件代替,所述第一保持部件将用于稳定所述图像保持体的旋转的第一稳定部件保持在所述图像保持体的旋转轴上,所述第二保持部件将用于稳定所述中间转印体的旋转的第二稳定部件保持在所述中间转印体的旋转轴上,并且所述第二保持部件的构造与所述第一保持部件的构造相同。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0144543A JP5609312B2 (ja) | 2010-06-25 | 2010-06-25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0-144543 | 2010-06-25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298284A true CN102298284A (zh) | 2011-12-28 |
CN102298284B CN102298284B (zh) | 2016-03-09 |
Family
ID=453526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022493.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98284B (zh) | 2010-06-25 | 2011-01-18 | 图像形成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503908B2 (zh) |
JP (1) | JP5609312B2 (zh) |
CN (1) | CN10229828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195366B2 (ja) * | 2013-10-25 | 2017-09-13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DE102018105262B4 (de) * | 2018-03-07 | 2023-09-21 | Vibracoustic Se | Sicherungs- und Zentriermittel sowie eine Schwingungsdämpfungsvorrichtung |
CN116907411B (zh) * | 2023-09-12 | 2024-01-12 |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封闭空间轴孔配合间隙测量方法及装置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147853A (ja) * | 1998-11-17 | 2000-05-26 | Ricoh Co Ltd |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
EP1058160A2 (en) * | 1999-06-03 | 2000-12-06 | Konica Corporatio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JP2003015501A (ja) * | 2001-07-03 | 2003-01-17 | Konica Corp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フライホイールの取り外し方法 |
JP2004029375A (ja) * | 2002-06-26 | 2004-01-29 |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4353696A (ja) * | 2003-05-27 | 2004-12-16 |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 フライホイール、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フライホイール組立方法 |
JP2006138356A (ja) * | 2004-11-10 | 2006-06-01 | Ricoh Co Ltd | 軸結合装置と回転伝達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CN101114138A (zh) * | 2006-07-27 | 2008-01-30 | 株式会社东芝 | 供纸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以及供纸装置的控制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3821022A1 (de) * | 1988-06-22 | 1989-12-28 | Bosch Gmbh Robert | Daempfungseinrichtung fuer eine mit einem zahnrad versehene welle |
JPH08270642A (ja) * | 1996-03-19 | 1996-10-15 | Canon Inc | 駆動伝達機構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JP3556056B2 (ja) * | 1996-09-04 | 2004-08-18 | 株式会社エクセディ | フレキシブルプレート及びそれを使用したフライホイール組立体 |
JP2000122478A (ja) * | 1998-10-20 | 2000-04-28 | Ricoh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KR20000048303A (ko) * | 1998-12-26 | 2000-07-25 | 정훈광 | 전단링을 이용한 강재의 접합구조 및 그 강재의 접합공법 |
JP2001188438A (ja) * | 1999-12-28 | 2001-07-10 | Ricoh Co Ltd | 回転駆動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2005237A (ja) * | 2000-06-22 | 2002-01-09 | Konica Corp | 回転安定装置、回転駆動機構、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
JP2002181136A (ja) * | 2000-12-14 | 2002-06-26 | Fuji Xerox Co Ltd | 軸およびフライホイールの連結装置 |
JP2004278572A (ja) | 2003-03-13 | 2004-10-07 | Ricoh Co Ltd | 部材固定構造 |
JP2006300230A (ja) * | 2005-04-21 | 2006-11-02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回転体の駆動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記録装置 |
-
2010
- 2010-06-25 JP JP2010144543A patent/JP5609312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12-22 US US12/976,064 patent/US8503908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
- 2011-01-18 CN CN201110022493.5A patent/CN102298284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147853A (ja) * | 1998-11-17 | 2000-05-26 | Ricoh Co Ltd |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
EP1058160A2 (en) * | 1999-06-03 | 2000-12-06 | Konica Corporatio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JP2003015501A (ja) * | 2001-07-03 | 2003-01-17 | Konica Corp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フライホイールの取り外し方法 |
JP2004029375A (ja) * | 2002-06-26 | 2004-01-29 |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4353696A (ja) * | 2003-05-27 | 2004-12-16 |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 フライホイール、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フライホイール組立方法 |
JP2006138356A (ja) * | 2004-11-10 | 2006-06-01 | Ricoh Co Ltd | 軸結合装置と回転伝達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CN101114138A (zh) * | 2006-07-27 | 2008-01-30 | 株式会社东芝 | 供纸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以及供纸装置的控制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298284B (zh) | 2016-03-09 |
JP5609312B2 (ja) | 2014-10-22 |
US8503908B2 (en) | 2013-08-06 |
US20110318066A1 (en) | 2011-12-29 |
JP2012008362A (ja) | 2012-01-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566359B (zh) | 彩色成像设备 | |
JP5297678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CN102681405B (zh) | 成像装置以及用于控制记录介质输送的方法 | |
US20070172263A1 (en) | Transfer device | |
CN101403883B (zh) | 环状部件驱动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
US6052552A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skew correction | |
CN101968617A (zh) | 环状部件驱动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
JPH11170637A (ja) | 印刷媒体を選択可能な印刷システム | |
US20110262152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sheet conveyance (sheet conveyance control with media senso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CN102298284B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JP3244544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CN103387144B (zh) |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KR20070073220A (ko) | 전사 벨트 유니트 및 이를 구비한 화상형성장치 | |
JP2015105969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5673240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KR101315459B1 (ko) | 전사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상형성장치 | |
US8712292B2 (en) | Col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contact control of process units | |
CN101571687B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CN102809911B (zh) | 图像形成装置及转印组件 | |
US9977376B1 (en) | Method to control transfer of black and color toned images during simplex printing | |
JP2007148196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US7310487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controlled timing of contact of cleaning blade against intermediate transfer member | |
US9529301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drum unit, and developing unit | |
US11733642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adjustment method | |
JPH04217533A (ja) | ベルト搬送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09 Termination date: 20210118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