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24247B - 飞轮组件 - Google Patents
飞轮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124247B CN102124247B CN200980132874XA CN200980132874A CN102124247B CN 102124247 B CN102124247 B CN 102124247B CN 200980132874X A CN200980132874X A CN 200980132874XA CN 200980132874 A CN200980132874 A CN 200980132874A CN 102124247 B CN102124247 B CN 10212424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lywheel
- spring
- elastic member
- base member
- rotary compon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1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 F16F15/1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 F16F15/131—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the rotating system comprising two or more gyratory masses
- F16F15/133—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the rotating system comprising two or more gyratory masses using springs as elastic members, e.g. metallic springs
- F16F15/134—Wound springs
- F16F15/1343—Wound spr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pring mount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1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 F16F15/1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 F16F15/131—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the rotating system comprising two or more gyratory masses
- F16F15/133—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the rotating system comprising two or more gyratory masses using springs as elastic members, e.g. metallic springs
- F16F15/134—Wound springs
- F16F15/13469—Combinations of dampers, e.g. with multiple plates, multiple spring sets, i.e. complex configur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Abstract
一种飞轮组件(1),其包括第1飞轮(2)、第2飞轮(3)、第1弹簧组(49)、第1弹簧座(43)、第2弹簧组(48)。第1弹簧组(49)预先以被压缩的状态配置在第1飞轮(2)与第2飞轮(3)之间。第1弹簧座(43)是支撑第1弹簧组(49)端部的部件,向半径方向外侧被压向第1飞轮(2)。第2弹簧组(48)是具有比第1弹簧组(49)的刚性低的刚性的部件,预先以被压缩的状态配置在第2飞轮(3)与第1弹簧座(43)之间,且配置成能够与第1弹簧组(49)串联起作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减振机构的飞轮组件。
背景技术
为了传递发动机产生的动力,车辆的驱动系统中搭载有各种装置。作为该种装置,例如可以考虑离合器装置或飞轮组件。这些装置中,以降低旋转振动为目的,使用减振机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及2)。
专利文献1:特开平7-208547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平9-242825号公报
发明内容
飞轮组件具有第1飞轮、第2飞轮以及减振机构。第1飞轮被固定在发动机的曲轴上。减振机构在旋转方向上弹性连接第1飞轮与第2飞轮。
具体而言,减振机构具有在旋转方向上弹性连接第1飞轮与第2飞轮的多个螺旋弹簧。多个螺旋弹簧配置成能够在第1飞轮与第2飞轮之间串联起作用。螺旋弹簧的端部被弹簧座支撑着。弹簧座,例如在半径方向上与第1飞轮相抵接。由于多个螺旋弹簧预先以被压缩的状态配置在第1飞轮及第2飞轮之间,弹簧座相对第1飞轮一直被压向半径方向外侧。
一旦第2飞轮相对第1飞轮进行旋转,多个螺旋弹簧则在第1飞轮及第2飞轮之间压缩。此时,弹簧座以支撑螺旋弹簧的状态相对第1飞轮朝旋转方向移动。因此,弹簧座与第1飞轮进行滑动,第1飞轮与第2飞轮之间产生旋转阻力。
但是,一旦飞轮组件的旋转速度变大,则螺旋弹簧及弹簧座的离心力变大,在弹簧座与第1飞轮之间产生的摩擦力极端地变大。此时,弹簧座相对第1飞轮难以朝旋转方向移动,阻碍螺旋弹簧的压缩。因此,降低飞轮组件的阻尼减振性能。
特别是,与多个螺旋弹簧被串联压缩时相比,多个螺旋弹簧中的一个弹簧被单独压缩时,减振机构的扭转刚性变大。因此,难以期待多个螺旋弹簧中只有配置在端部的螺旋弹簧被压缩。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阻尼减振性能降低的飞轮组件。
本发明涉及的飞轮组件,其包括第1旋转部件、第2旋转部件、第1弹性部件、第1座部件、第2弹性部件。第2旋转部件配置成相对第1旋转部件可进行旋转。第1弹性部件是在旋转方向上弹性连接第1旋转部件与第2旋转部件的部件,预先以被压缩的状态配置在第1旋转部件与第2旋转部件之间。第1座部件是支撑第1弹簧部件端部的部件,朝半径方向外侧按压第1旋转部件。第2弹性部件是具有比第1弹性部件的刚性低的刚性的部件,预先以被压缩的状态配置在第2旋转部件与第1座部件之间,并配置成使其与第1弹性部件发挥串联作用。
例如,一旦大的离心力作用于第1座部件,第1座部件则相对第1旋转部件不进行旋转。此时,第1弹性部件不被压缩,而第2弹性部件被压缩在第2旋转部件与第1座部件之间。
该飞轮组件中,由于第2弹性部件的刚性比第1弹性部件的刚性低,因此即使第2弹性部件单独被压缩时,与第1及第2弹性部件被串联压缩时相比,扭转刚性不会变的很大。根据该构成,即使飞轮组件的旋转速度变大,且第1座部件的移动受到限制,也可防止阻尼减振性能的降低。
附图说明
图1为飞轮组件的平面图。
图2为图1的II-II剖面图。
图3为飞轮组件的平面图。
图4为飞轮组件的平面图。
图5为图3的V-V剖面图。
图6为图4的VI-VI剖面图。
图7(A)为第1弹簧座的剖面图、(B)为第1弹簧座的平面图。
图8(A)为第2弹簧座的平面图、(B)为第2弹簧座的剖面图。
图9为图3IX-IX的剖面图。
图10为机械系统示意图(中立状态)。
图11为扭转特性线形图。
图12为机械系统示意图(正向驱动时)。
图13为机械系统示意图(反向驱动时)。
具体实施方式
<整体构成>
结合图1~图13对飞轮组件1进行说明。图2、图5及图6的左侧,配置有发动机(图中未示出),右侧配置有变速箱(图中未示出)。以下,将图2、图5及图6的左侧称之为发动机侧(轴向第1侧的示例),右侧称之为变速箱侧。图10是中立状态时减振机构4的机械系统示意图。中立状态是,动力没有被输入至飞轮组件1中的状态。图11是减振机构4的扭转特性线形图。图12及图13是工作时减振机构4的机械系统示意图。图12与扭转特性的正侧(正向驱动时)相对应,图13与扭转特性的负侧(反向驱动)相对应。
如图1所示,飞轮组件1是通过离合器装置(图中未示出)向变速箱传递发动机产生的动力所需的装置。飞轮组件1,其包括第1飞轮2(第1旋转部件的示例)、第2飞轮3(第2旋转部件的示例)、减振机构4、摩擦产生机构5。
<第1飞轮>
第1飞轮2是输入发动机产生的动力的部件,通过螺栓28被固定在发动机的曲轴(图中未示出)上。第1飞轮2,具有第1座部件21、第2座部件22、支撑部件23、压板26。
第1座部件21,具有第1座部件主体21a、两个第1侧部21b、以及从第1座部件主体21a及第1侧部21b的外周部朝轴向延伸的筒状部21c。
第1侧部21b,是比第1座部件主体21a更向发动机侧突出的部分,例如通过冲压加工而成。两个第1侧部21b,在旋转方向上以相同螺距配置。第1侧部21b,形成在与两个第1弹簧组49及两个第2弹簧组48(后述)相对应的范围内。第1侧部21b的内周部上,形成有朝轴向倾斜的倾斜面21e(第1倾斜面的示例)。倾斜面21e与第2弹簧座44的第1倾斜滑动面44d(后述)及第1弹簧座43的第2倾斜滑动面43d(后述)可进行滑动。
第2座部件22是被固定在筒状部21c上的环状部件,具有第2座部件主体22a、两个第2侧部22b、内侧筒状部22c、多个支撑突起22d、多个凹部22f。
第2侧部22b,是比第2座部件主体22a更向变速箱侧突出的部分,例如通过冲压加工而成。两个第2侧部22b,在旋转方向上以相同螺距配置。第2侧部22b,形成在与两个第1弹簧组49及两个第2弹簧组48(后述)相对应的范围内。第2侧部22b的内周部上,形成有朝轴向倾斜的倾斜面22e(第1倾斜面的示例)。倾斜面22e是与倾斜面21e相对的面,与第2弹簧座44的第1倾斜滑动面44d(后述)及第1弹簧座43的第2倾斜滑动面43d(后述)可进行滑动。
由于第2侧部22b与第1侧部21b在轴向上相向配置,因此通过第1侧部21b及第2侧部22b可在第1飞轮2的外周部上形成配置第1弹簧组49及第2弹簧组48的较大空间。而且,如图9所示,由于第1侧部21b的旋转方向端部及第2侧部22b的旋转方向端部,在旋转方向上可与第2弹簧座44相抵接,因此第2弹簧座44,被第1侧部21b及第2侧部22b朝旋转方向支撑着。第1飞轮2中,朝旋转方向支撑第2弹簧座44的部分作为支撑部2a。
支撑突起22d,从第2侧部22b向变速箱侧突出,例如通过压纹加工而成。伴随着加工支撑突起22b,支撑突起22d的轴向相反侧形成向变速箱侧凹陷的凹部22f。多个支撑突起22d,在圆周方向上以相同螺距配置,多个凹部22f也在圆周方向上以相同螺距配置。内侧筒状部22c,是从第2座部件主体22a的内周部向发动机侧延伸的筒状部分,与密封环38(后述)相接触。
支撑部件23具有环状支撑部件主体23a、环状突起23b、环状滑动部23c。支撑部件主体23a与第1座部件21一同,通过螺栓28被固定在曲轴上。环状突起23b,是从支撑部件主体23a的内周部向发动机侧突出的环状部分,进行第1座部件21在半径方向上的定位。滑动部23c,是从支撑部件主体23a朝半径方向延伸的部分,与摩擦产生机构5的第2摩擦片55进行滑动。轴承39嵌入支撑部件主体23a的外周部中。
压板26,是用于朝轴向按压轴承39的部件,与第1座部件21及支撑部件23一同,通过螺栓28被固定在曲轴上。
<第2飞轮>
第2飞轮3是配置成相对第1飞轮2可进行旋转的部件,具有第2飞轮主体31和输出板33(动力传递部件的示例)。第2飞轮3,通过轴承39相对第1飞轮2可进行旋转地支撑着。
第2飞轮主体31是配置在第2座部件22的变速箱侧的环状部件,具有支撑部31a和摩擦部31b。
支撑部31a,是通过轴承39相对第1飞轮2可进行旋转地支撑的环状部分,配置在第2座部件22的内周侧。密封环38嵌入支撑部31a的槽31c中。利用密封环38密封第1飞轮2的容纳空间S与第1飞轮2的外部空间。容纳空间S中填充有润滑油。输出板33通过铆钉32被固定在支撑部31a上。
摩擦部31b,是离合器盘组件的摩擦面(图中未示出)按压的环状部分,设置在支撑部31a的外周部。摩擦部31b,配置在第2座部件22的变速箱侧,比支撑部31a更向变速箱侧突出。
输出板33配置在容纳空间S内,且被固定在支撑部31a上。输出板33,具有环状主体部33a、和从主体部33a朝半径方向延伸的两个传递部33e。
主体部33a,是被固定在支撑部31a上的环状部分。主体部33a的内周部上,形成有在圆周方向上以相同螺距配置的多个缺口33d。第2衬套52的突起52d(后述)插入缺口33d中。根据该构成,第2衬套52与第2飞轮3可一体旋转。
传递部33e,是将传递至第1飞轮2的动力,通过两个第1弹簧组49及两个第2弹簧组48进行传递的部分,具有第1突出部33c和一对第2突出部33b。第1突出部33c及第2突出部33b,例如通过冲压加工而成。
第1突出部33c,是从主体部33a朝半径方向外侧突出的板状部分。第1突出部33c,具有配置在与主体部33a相同的轴向位置上的中央部33h(第1突出部主体的示例)和、成比中央部33h更向轴向变速箱侧突出的一对外侧部33i。一对外侧部33i,配置在中央部33h的旋转方向两侧。
第2突出部33b,是从第1突出部33c(更具体而言,外侧部33i)的旋转方向端部朝轴向发动机侧延伸的部分,具有抵接部33f和加强部33g。抵接部33f是朝半径方向延伸的部分,具有在旋转方向上可与第2弹簧座44(后述)相抵接的抵接面33j。抵接部33f的厚度方向(抵接面33j的垂直线方向)与旋转方向大致相同。加强部33g,是连接抵接部33f的半径方向内侧端部与主体部33a外周部的部分,从抵接部33f的半径方向内侧端部向抵接面33j的朝向侧延伸。如图3及图4所示,加强部33g具有弯曲部分。加强部33g的轴向尺寸与抵接部33f的轴向尺寸相同。由于外侧部33i比中央部33h更向变速箱侧突出,因此可以确保较大的抵接部33f的轴向尺寸L。根据该构成,可将抵接面33j的面积设定成较大。特别是,将抵接部33f与第2弹簧座44的接触面积确保在250mm2以上。
<减振机构>
减振机构4,是在旋转方向上弹性连接第1飞轮2与第2飞轮3的机构,具有四个第1弹簧组49(第1弹性部件的示例)、四个第2弹簧组48(第2弹性部件的示例)、六个第1弹簧座43(第1座部件的示例)、四个第2弹簧座44(第2座部件的示例)。减振机构4中包含上述的第1座部件21、第2座部件22及输出板33。
第1弹簧组49,具有第1母弹簧45和第1子弹簧46。第1子弹簧46配置在第1母弹簧45的内侧,使其与第1母弹簧发挥并联作用。第2弹簧组48,具有第2母弹簧41和第2子弹簧42。第2子弹簧42配置在第2母弹簧41的内侧,使其与第2母弹簧发挥并联作用。第2弹簧组48配置在第1弹簧组49与传递部33e之间(更具体而言,第1弹簧座43与传递部33e之间)。发挥串联作用的四个弹簧组的两端配置有一对第2弹簧组48。
第2弹簧组48的刚性设定成比第1弹簧组49的刚性低。也可认为第1弹簧组49的刚性设定成比第2弹簧组48的刚性高。因此,例如以图11的扭转特性线形图进行考虑时,用特性C表示第2弹簧组48的刚性,用特性B表示倾斜度大于特性C的第1弹簧组49的刚性。当两个第2弹簧组48及两个第1弹簧组49被串联压缩时,用特性A表示倾斜度比特性B及C缓慢的整体刚性。
两个第2弹簧组48及两个第1弹簧组49预先已被压缩的状态配置在由第1侧部21b、第2侧部22b及筒状部21c形成的第1容纳部B1中,以使其发挥串联作用。该状态下,配置在第2弹簧组48与传递部33e之间的第2弹簧座44,在旋转方向上与第1侧部21b的旋转方向端部及第2侧部22b的旋转方向端部相抵接。
具体而言,第2弹簧座44具有第1座主体44c、第1外侧支撑部44a、第1内侧支撑部44b。第1座主体44c,朝旋转方向支撑第2弹簧组48的端部。第1外侧支撑部44a,是从第1座主体44c的半径方向外侧部分朝旋转方向延伸的部分,并朝半径方向支撑第2弹簧座48的端部。第1外侧支撑部44a与第1座部件21的筒状部21c能够进行滑动。
第1内侧支撑部44b,是从第1座主体44c的半径方向内侧部分朝旋转方向延伸的部分,朝半径方向支撑第2弹簧组48的端部。第2弹簧组48的端部被第1内侧支撑部44b及第1外侧支撑部44a不仅朝半径方向,还朝轴向支撑着。
与第1外侧支撑部44a相比,第1内侧支撑部44b的旋转方向长度短。第1内侧支撑部44b具有一对第1倾斜滑动面44d(第2倾斜面的示例),其中,所述一对第1倾斜滑动面配置成,使其在第1内侧支撑部44b的轴向两侧相对称。第1倾斜滑动面44d朝轴向及半径方向倾斜,且横跨第1内侧支撑部44b的旋转方向整体而成。例如,第1倾斜滑动面44d相对于旋转轴仅倾斜45度左右。第1倾斜滑动面44d与倾斜面21e可进行滑动。
第2弹簧组48及第1弹簧组49之间配置有第1弹簧座43。第1弹簧组49之间也配置有第1弹簧座43。第1弹簧座43具有第2座主体43c、第2外侧支撑部43a、第2内侧支撑部43b。第2座主体43c朝旋转方向支撑第2弹簧组48的端部或第1弹簧组49的端部。第2座主体43c朝旋转方向支撑第2弹簧组48的端部或第1弹簧组49的端部。第2外侧支撑部43a是从第2座主体43c的半径方向外侧部分朝旋转方向两侧延伸的部分,朝半径方向支撑第2弹簧组48的端部或第1弹簧组49的端部。第2外侧支撑部43a与筒状部21c可进行滑动。
第2内侧支撑部43b是从第2座主体43c的半径方向内侧部分朝旋转方向两侧延伸的部分,朝半径方向支撑第2弹簧组48的端部或第1弹簧组49的端部。第2弹簧组48的端部或第1弹簧组49的端部被第2内侧支撑部43b及第2外侧支撑部43a,不仅朝半径方向,还朝轴向支撑着。
与第2外侧支撑部43a相比第2内侧支撑部43b的旋转方向长度短。第2内侧支撑部43b具有一对第2倾斜滑动面43d(第2倾斜面的示例),其中,所述第2倾斜滑动面配置成,使其在第2内侧支撑部43b的轴向两侧相对称。第2倾斜滑动面43d朝轴向及半径方向倾斜,且横跨第2内侧支撑部43b的旋转方向整体而成。例如,第2倾斜滑动面43b相对旋转轴仅倾斜45度左右。第2倾斜滑动面43d与倾斜面21e可进行滑动。
第2弹簧组48、第1弹簧组49、第2弹簧座44及第1弹簧座43被容纳在第1飞轮2的容纳空间S。具体而言,第2弹簧组48、第1弹簧组49、第2弹簧座44及第1弹簧座43配置在由第1侧部21b、筒状部21c及第2侧部22b形成的第1容纳部B1内。比第1容纳部B1更朝轴向挤压的第2容纳部B2中,形成有上述的一对倾斜面21e。因此,第2弹簧座44及第1弹簧座43,在相对第1飞轮2朝轴向及半径方向的移动受到限制的状态下,在第1容纳部B1内可朝旋转方向移动。
上述说明的减振机构4,例如具有图11中特性A的扭转特性。
<摩擦产生机构>
摩擦产生机构5是用于使旋转方向的阻力在第1飞轮2与第2飞轮3之间产生的机构,具有第1衬套53、第2衬套52、第1摩擦片54、第2摩擦片55、锥形弹簧51。
第1衬套53配置成与第1飞轮2可一体旋转,而且配置在第1摩擦片54的发动机侧。
第2衬套52配置成与第2飞轮3可一体旋转,且具有环状的第1衬套主体52a(第1部件主体的示例)、从第1衬套主体52a朝半径方向外侧突出的多个突起52b。第1衬套主体52a配置在第1摩擦片54及第2摩擦片55的轴向之间,与第1摩擦片54及第2摩擦片55可进行滑动。突起52b插入上述的缺口33d中。
第1摩擦片54被夹持在第1衬套53与第2衬套52的轴向之间,且配置成相对第1飞轮2及第2飞轮3可进行旋转。第2摩擦片55,被夹持在在第2衬套52与滑动部23c的轴向之间,且配置成相对第2衬套52及第1飞轮2可进行旋转。锥形弹簧51配置在第1衬套53与第1座部件21的轴向之间,且向变速箱侧按压第1衬套53。
<动作>
一旦离合器盘组件被按压到第2飞轮3,通过飞轮组件1及离合器盘组件从发动机向变速箱传递动力。具体而言,第1飞轮2相对第2飞轮3朝旋转方向的驱动侧开始旋转。其结果,第2弹簧组48及第1弹簧组49在第1飞轮2与第2飞轮3之间开始压缩。更具体而言,第2弹簧组48及第1弹簧组49在第1飞轮2与第2飞轮3的传递部33e之间朝旋转方向压缩。此时,由于第2弹簧组48的端部及第1弹簧组49的端部被第2弹簧座44及第1弹簧座43覆盖,因此可防止第2弹簧组48的端部及第1弹簧组49的端部与第1飞轮2进行滑动。
这样,在该飞轮组件1中,通过串联配置的两个第2弹簧组48及两个第1弹簧组49实现较低刚性的扭转特性。
还有,一旦第1飞轮2相对第2飞轮3进行旋转,摩擦产生机构5中就产生摩擦阻力。具体而言,由于第2衬套52相对第1衬套53进行旋转,因此,第1摩擦片54与第1衬套53或第2衬套52进行滑动。此外,由于支撑部件23的滑动部23c相对第2衬套52进行旋转,第2摩擦片55与第2衬套52或滑动部23c进行滑动。因此,在第1飞轮2及第2飞轮3之间产生旋转方向的阻力(即,磁滞扭矩)。
这样,在该飞轮组件1中,通过摩擦产生机构5实现较高磁滞扭矩的扭转特性。
一旦,第1飞轮2相对第2飞轮3进一步进行旋转,第2弹簧座44的第1外侧支撑部44a与第1弹簧座43的第2外侧支撑部43则在旋转方向上相抵接。其结果,第2弹簧座44及第1弹簧座43被夹在第1飞轮2的支撑部2a与传递部33e的旋转方向之间,第1飞轮2及第2飞轮3则停止进行相对旋转。根据该构成,通过第2弹簧座44及第1弹簧座43从第1飞轮2向第2飞轮3传递动力。
在这里,对离心力增大时飞轮组件1的动作进行说明。
一旦,大的离心力作用于第2弹簧组48、第1弹簧组49、第2弹簧座44及第1弹簧座43,第2弹簧座44及第1弹簧座43则强有力地压向第1飞轮2的筒状部21c内周面。特别是,由于第1弹簧座43支撑两个弹簧组(例如,第2弹簧组48及第1弹簧组49、或两个第1弹簧组49),因此,与第2弹簧座44相比,作用于第1弹簧座43的离心力变大。一旦,大的离心力作用于第2弹簧座44,在第2弹簧座44与筒状部21c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变大,可能产生第2弹簧座44相对筒状部21c不朝旋转方向移动的状态。该状态下,配置在第1弹簧座43的旋转方向之间的第1弹簧组49不进行工作,只有其一侧端部可能被第1弹簧座43所支撑的第2弹簧组48压缩。
例如,如图12及图13所示,只有被输出板33的传递部33e压向旋转方向的第2弹簧组48被压缩。由于第2弹簧座44相对第1飞轮2不进行移动,因此,被第1座部件21及第2座部件22压向旋转方向的第2弹簧组48不被压缩。
与两个第2弹簧组48及两个第1弹簧组49被串联压缩时相比,只有第2弹簧组48被压缩时,如图11所示,减振机构4的扭转刚性变高(扭转特性C)。
但是,在该飞轮组件1中,由于第2弹簧组48的刚性(图11的扭转特性C)小于第1弹簧组49的刚性(图11的扭转特性B),因此,即使第2弹簧组48单独被压缩,减振机构4的扭转刚性不会变的很高。
这样,由于将第2弹簧组48的刚性设定成小于第1弹簧组49的刚性,因此,即使是易产生减振机构4运转不良的高负荷状况下,在该飞轮组件1中可抑制阻尼减振性能的降低。
<其他实施例>
本发明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变更和修改。
(1)
上述实施例中,虽然在四个弹簧组的两端配置了相同刚性的第2弹簧组48,但在四个弹簧组的两端也可配置不同刚性的弹簧组。此时,任何弹簧组的刚性都被设定成低于第1弹簧组49的刚性。
即使是这种构成,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可抑制阻尼减振性能的降低。
此外,也可以是上述两个第2弹簧组48中,仅有一侧为低刚性,另一侧的刚性与第1弹簧组49相同。此时,由于在扭转特性的正侧或负侧,只有第2弹簧组48可能进行工作,因此可抑制一侧扭转特性的阻尼减振性能的降低。
(2)
上述实施例中,虽然第1弹簧座43及第2弹簧座44与第1飞轮2可进行滑动,也可以是第1弹簧座43及第2弹簧座44与第2飞轮可进行滑动。此时,一旦飞轮组件1的旋转速度变大,第1弹簧座43变得相对第2飞轮3不进行移动。因此,与上述实施例不同,只有被第1飞轮压向旋转方向的第2弹簧组48被压缩。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适用于具有减振机构的飞轮组件领域。
(符号说明)
1飞轮组件
2第1飞轮(第1旋转体的示例)
3第2飞轮(第2旋转体的示例)
4减振机构
43第1弹簧座(第1座部件的示例)
44第2弹簧座(第2座部件的示例)
48第2弹簧组(第2弹性部件的示例)
49第1弹簧组(第1弹性部件的示例)
5摩擦产生机构
Claims (3)
1.一种飞轮组件,其包括:
第1旋转部件(2);
第2旋转部件(3),配置成能够相对所述第1旋转部件(2)进行旋转;
一对第1弹性部件(49),这一对第1弹性部件(49)是在旋转方向上弹性连接所述第1旋转部件(2)与所述第2旋转部件(3)的部件,预先以被压缩的状态配置在所述第1旋转部件(2)与所述第2旋转部件(3)之间;
一对第2弹性部件(48),这一对第2弹性部件(48)是具有比所述第1弹性部件(49)的刚性低的刚性的部件,预先以被压缩的状态配置在所述第2旋转部件(3)与所述第1弹性构件(49)之间,并配置成能够与所述第1弹性部件(49)串联起作用;
第1座部件(43),该第1座部件(43)是支撑所述第1弹性部件(49)端部的部件,朝半径方向外侧按压所述第1旋转部件(2);
传递部(33e),该传递部(33e)将传递至所述第1旋转部件(2)的动力通过一对所述第1弹性部件(49)及一对所述第2弹性部件(48)进行传递;以及
第2座部件(44),该第2座部件(44)配置在所述第2旋转部件(48)与所述第2弹性部件(3)之间,支撑所述第2弹性部件(48)端部,
将所述第2弹性部件(48)配置在所述第1座部件(43)与所述传递部(33e)之间,
将所述第1座部件(43)配置在所述第2弹性部件(48)与所述第1弹性部件(49)之间,并在所述第1弹性部件(49)彼此间也配置所述第1座部件(43),
所述第2弹性部件(48)、所述第1弹性部件(49)、所述第2座部件(44)及所述第1座部件(43)被容纳在所述第1旋转部件(2)的容纳空间(S)。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轮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旋转部件,具有配置在所述第1座部件的半径方向外侧,且能与所述第1座部件滑动的筒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飞轮组件,其特征在于;
通过所述第1座部件与所述第2座部件在旋转方向的抵接,停止所述第2弹性部件的压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8218702A JP4489822B2 (ja) | 2008-08-27 | 2008-08-27 | フライホイール組立体 |
JP2008-218702 | 2008-08-27 | ||
PCT/JP2009/063943 WO2010024101A1 (ja) | 2008-08-27 | 2009-08-06 | フライホイール組立体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124247A CN102124247A (zh) | 2011-07-13 |
CN102124247B true CN102124247B (zh) | 2013-08-07 |
Family
ID=417212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80132874XA Active CN102124247B (zh) | 2008-08-27 | 2009-08-06 | 飞轮组件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568243B2 (zh) |
JP (1) | JP4489822B2 (zh) |
CN (1) | CN102124247B (zh) |
DE (1) | DE112009002075B4 (zh) |
WO (1) | WO2010024101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932922B2 (ja) * | 2010-04-07 | 2012-05-16 | 株式会社エクセディ | フライホイール組立体 |
JP2014521540A (ja) * | 2011-06-28 | 2014-08-28 | シェフラー テクノロジーズ アクチエンゲゼルシャフト ウント コンパニー コマンディートゲゼルシャフト | アクティブ回転振動減衰部を有するハイブリッド式パワートレインおよびアクティブ回転振動減衰を行う方法 |
JP5543527B2 (ja) * | 2012-05-31 | 2014-07-09 | 株式会社エクセディ | フライホイール組立体 |
USD740337S1 (en) * | 2014-02-25 | 2015-10-06 | Vaughn C. Jewell | Flywheel |
US9500259B1 (en) | 2015-08-11 | 2016-11-22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 High performance torsional vibration isolator |
JP2017048884A (ja) * | 2015-09-03 | 2017-03-09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ダンパー |
USD806132S1 (en) | 2015-11-09 | 2017-12-26 | Eaton Corporation | Spring slider |
US10006517B2 (en) | 2016-03-03 | 2018-06-26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 Torsional vibration damper with planetary gear enhanced by inertial mass |
US10337562B2 (en) | 2016-06-17 | 2019-07-02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 Clutch for a transmission |
US10323698B2 (en) | 2016-11-01 | 2019-06-18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 Torque transferring clutch separation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27723A (zh) * | 2004-07-30 | 2006-02-01 | 卢克摩擦片和离合器两合公司 | 扭转振动减振器 |
CN1734121A (zh) * | 2004-08-11 | 2006-02-15 | 卢克摩擦片和离合器两合公司 | 扭转振动减振装置 |
CN101235872A (zh) * | 2007-01-31 | 2008-08-06 | 卢克摩擦片和离合器两合公司 | 扭转振动减振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2626335B1 (fr) * | 1988-01-25 | 1993-03-05 | Valeo | Double volant amortisseur notamment pour vehicules automobiles |
DE4128868A1 (de) * | 1991-08-30 | 1993-03-04 | Fichtel & Sachs Ag | Zweimassenschwungrad mit gleitschuh |
DE4447629C2 (de) * | 1993-12-22 | 1997-09-11 | Fichtel & Sachs Ag | Torsionsschwingungsdämpfer mit einem Planetengetriebe |
GB2297602B (en) * | 1995-02-03 | 1999-03-24 | Luk Lamellen & Kupplungsbau | Torsional vibration damper |
DE19609041C2 (de) | 1996-03-08 | 1998-10-15 | Mannesmann Sachs Ag | Drehschwingungsdämpfer |
US6247571B1 (en) * | 1996-08-30 | 2001-06-19 |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 Power transmitting mechanism with two hysteresis mechanisms |
JP4270319B2 (ja) * | 1996-09-03 | 2009-05-27 |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 動力伝達機構 |
DE19712886C1 (de) * | 1997-03-27 | 1998-04-16 | Mannesmann Sachs Ag | Torsionsschwingungsdämpfer mit Schiebeführungen |
JP4845901B2 (ja) * | 1998-10-16 | 2011-12-28 |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 トルク変動吸収装置 |
JP4106153B2 (ja) | 1998-10-16 | 2008-06-25 |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 トルク変動吸収装置 |
DE10133694A1 (de) * | 2000-07-27 | 2002-02-07 | Luk Lamellen & Kupplungsbau | Torsionsschwingungsdämpfer |
DE10240839A1 (de) * | 2001-09-10 | 2003-03-27 | Luk Lamellen & Kupplungsbau | Drehschwingungsdämpfer |
KR100614444B1 (ko) * | 2004-08-11 | 2006-08-21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비틀림 진동 댐퍼 |
JP4755000B2 (ja) * | 2006-03-14 | 2011-08-24 | 株式会社エクセディ | ダンパー機構 |
-
2008
- 2008-08-27 JP JP2008218702A patent/JP4489822B2/ja active Active
-
2009
- 2009-08-06 DE DE112009002075.5T patent/DE112009002075B4/de active Active
- 2009-08-06 WO PCT/JP2009/063943 patent/WO2010024101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9-08-06 CN CN200980132874XA patent/CN102124247B/zh active Active
- 2009-08-06 US US13/059,017 patent/US8568243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27723A (zh) * | 2004-07-30 | 2006-02-01 | 卢克摩擦片和离合器两合公司 | 扭转振动减振器 |
CN1734121A (zh) * | 2004-08-11 | 2006-02-15 | 卢克摩擦片和离合器两合公司 | 扭转振动减振装置 |
CN101235872A (zh) * | 2007-01-31 | 2008-08-06 | 卢克摩擦片和离合器两合公司 | 扭转振动减振器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JP特开2007-247723A 2007.09.27 |
JP特开2008-138885A 2008.06.19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DE112009002075B4 (de) | 2021-07-01 |
JP4489822B2 (ja) | 2010-06-23 |
US8568243B2 (en) | 2013-10-29 |
US20110143843A1 (en) | 2011-06-16 |
DE112009002075T5 (de) | 2011-06-22 |
JP2010053936A (ja) | 2010-03-11 |
CN102124247A (zh) | 2011-07-13 |
WO2010024101A1 (ja) | 2010-03-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124247B (zh) | 飞轮组件 | |
CN102089548B (zh) | 动力传递部件、减振机构及飞轮组件 | |
US7063195B2 (en) | Dual clutch assembly for a motor vehicle powertrain | |
JP4785668B2 (ja) | 多板クラッチ | |
US20150369300A1 (en) | Clutch disc, clutch assembly and torque transfer device | |
CN105637254A (zh) | 飞轮组件 | |
CN102834633A (zh) | 双离合器 | |
CN103299096A (zh) | 扭矩传递装置 | |
CN103375531A (zh) | 用于扭转振动减振器的定心元件以及具有定心元件的扭转振动减振器 | |
CN103109101B (zh) | 双离合器 | |
CN102844585B (zh) | 飞轮组件 | |
CN102947607A (zh) | 转矩传递装置 | |
CN102187117B (zh) | 减振机构 | |
CN109790877B (zh) | 离合器盘、摩擦离合器装置和传动系 | |
CN103591173A (zh) | 用于机动车的变速器 | |
KR20220027063A (ko) | 비틀림 진동 댐퍼 | |
CN103216572A (zh) | 带有集成的减振系统的传递单元 | |
JP4662899B2 (ja) | 多板クラッチ | |
US20050252745A1 (en) | Dual clutch assembly for a motor vehicle powertrain | |
CN1576626A (zh) | 扭转振动减振器 | |
JP5388628B2 (ja) | ダンパー機構 | |
JP4451912B2 (ja) | ダンパー機構 | |
CN104879397A (zh) | 湿式双离合器 | |
JP4435249B2 (ja) | 動力伝達部品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ダンパー機構 | |
CN1580597A (zh) | 具有预减振器的离合器从动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