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23529A - 显影装置和具有该显影装置的打印机 - Google Patents
显影装置和具有该显影装置的打印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023529A CN102023529A CN2010102909133A CN201010290913A CN102023529A CN 102023529 A CN102023529 A CN 102023529A CN 2010102909133 A CN2010102909133 A CN 2010102909133A CN 201010290913 A CN201010290913 A CN 201010290913A CN 102023529 A CN102023529 A CN 10202352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ramework
- attachment
- towards
- constructed
- ga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96—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developer unit or parts thereof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5/08 - G03G15/0894
- G03G15/0898—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developer unit or parts thereof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5/08 - G03G15/0894 for preventing toner scattering during operation, e.g. seal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 G03G15/081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characterised by the developer regulating means, e.g. structure of doctor blad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种显影装置,具有配置有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的外壳。第一框架包括附接表面,调节构件附接到附接表面上。第二框架的面向表面布置在附接表面之间,处于包括附接表面的预定平面中,并且构造为面向调节构件的在附接表面之间的部分。密封构件布置在调节构件和包括附接表面及面向表面的相对表面之间,并且构造为密封第一间隙,每个第一间隙沿着平行于被外壳可旋转地支撑的显影构件的旋转轴的第一方向形成在面向表面和其中一个附接表面之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个或多个显影装置,所述显影装置构造为结合在诸如激光打印机的打印机中。
背景技术
作为显影装置的一个例子,已知一种显影盒,该显影盒被结合在一种图像形成设备中,并且构造为在光电导体上显影静电潜像(例如,参见日本专利临时公布No.2006-39314)。显影盒的壳体包括分离限定在其中的色粉容器和显影室。色粉容器构造为容纳色粉。显影室中包含显影辊和刀片,该显影辊构造为保持从色粉容器供应到其外周表面上的色粉,该刀片构造为调节保持在显影辊的外周表面上的色粉的层厚。
显影盒的外壳包括上框架和下框架。具体地,显影盒的外壳由将上框架放在下框架上并用焊接方法将上下框架连接在一起的方式形成。
发明内容
在组装前述显影装置的上下框架的过程中,在上下框架之间的焊缝包括没有用焊接方法将上下框架充分连接到一起的部分。因此,其导致上下框架之间形成间隙。一般来说,这样的间隙使用粘合材料密封。然而,在使用粘合材料密封间隙的情况下,即使用于组装上下框架的工序被错误地执行,也不可能在粘合材料变干之后再尝试执行组装工序。因此,组装工序必须被小心地执行。进一步,当从间隙突出的粘合材料粘住刀片时,可能不能从外壳移除刀片以回收显影盒中包含的各个组件。因此,可能导致低的回收效率。
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的优点在于提供一个或多个用于显影装置的改进构造,其中外壳由连接在一起的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形成,这种构造能够容易地密封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之间的间隙,并且防止显影装置的回收效率的降低。
根据本发明的各个方面,提供一种显影装置,该显影装置包括构造为容纳显影剂的外壳,该外壳包括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第一框架具有开放的第一侧面和邻近第一侧面的第二侧面,第二侧面形成有开口,第二框架与第一框架相连以密封第一框架的第一侧面;显影构件,该显影构件由外壳可旋转地支撑在开口内,显影构件构造为在其外周表面上保持显影剂;调节构件,该调节构件构造为接触显影构件的外周表面,用以调节显影构件的外周表面上的显影剂的层厚度;两个附接表面,所述两个附接表面设置到第一框架的第二侧面,所述附接表面在平行于显影构件的转动轴的第一方向上分别布置在所述开口的两外侧,所述附接表面构造成使得调节构件附接于其上;面向表面,该面向表面设置到第二框架,所述面向表面在包括所述附接表面的预定平面中布置在所述附接表面之间,所述面向表面构造为面向所述调节构件在所述附接表面之间的一部分;和密封构件,该密封构件布置在所述调节构件与包括所述附接表面和所述面向表面的所述预定平面之间,所述密封构件构造为密封第一间隙,所述密封间隙中的每一个在第一方向上形成在所述面向表面和一个所述附接表面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些方面中,根据如上配置的显影装置,可以通过在调节构件和相对的平面(即,预定平面)之间设置密封构件而容易地密封形成在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之间的间隙,而没有必须使用粘合材料,该相对的平面包括附接表面和面向表面。因此,与使用粘合材料的构造相比,可以增强显影装置的回收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各个方面,进一步提供构造为在片状物上打印图像的打印机。该打印机包括可拆卸地结合在其中的显影装置。该显影装置包括外壳,该外壳构造为容纳显影剂,该外壳包括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第一框架具有开放的第一侧面和邻近于第一侧面的第二侧面,第二侧面形成有开口,第二框架与第一框架连接,以密封第一框架的第一侧面;显影构件,该显影构件由外壳可旋转地支撑在所述开口中,该显影构件构造为在其外周表面上保持显影剂;调节构件,该调节构件构造为接触显影构件的外周表面,以调节显影构件的外周表面上的显影剂的层厚度;两个附接表面,该两个附接表面设置到第一框架的第二侧面,该附接表面在平行于显影构件的转动轴的第一方向上分别布置在所述开口的两外侧,所述附接表面构造成使得调节构件附接于其上;面向表面,该面向表面设置到第二框架,所述面向表面在包括所述附接表面的预定平面中布置在所述附接表面之间,所述面向表面构造为面向所述调节构件在所述附接表面之间的部分;和密封构件,该密封构件布置在所述调节构件和包括所述附接表面和所述面向表面的所述预定平面之间,所述密封构件构造为密封第一间隙,所述密封间隙中的每一个在第一方向上形成在所述面向表面和一个所述附接表面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些方面中,如上配置打印机,可以提供与前述显影装置相同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示意地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方面的实施例中的打印机的内部配置的剖面侧视图;
图2A是当从左前侧看时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方面的实施例中的显影盒的透视图。
图2B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方面的实施例中的显影盒的正视图。
图3是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方面的实施例中,沿着图2B中的线A-A的显影盒的剖视图。
图4A是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方面的实施例中,显影盒处于显影辊和层厚调节片被移除的状态下的底视图。
图4B是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方面的实施例中,在图4A显示的状态下添加了密封构件的显影盒的底视图。
图5A是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方面的实施例中,当从左前侧看时显影盒的第一框架的透视图。
图5B是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方面的实施例中,下薄膜被附接到显影盒的第一框架的透视图。
图5C是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方面的实施例中,侧密封被附接到显影盒的第一框架的透视图。
图6A是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方面的实施例中,显影盒的第二框架的右视图。
图6B是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方面的实施例中,沿着图6A中的线B-B的显影盒的第二框架的剖视后视图。
图7A是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方面的实施例中,附接于显影盒的层厚调节片的底视图。
图7B是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方面的实施例中,附接于显影盒的层厚调节片的顶视图。
图8A是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方面的实施例中,显示下薄膜和弹性构件的透视图。
图8B是显示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方面的实施例中,当从前上侧看时,下薄膜和弹性构件处于附接于显影盒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注意,在下面的描述中阐明了元件之间的各种连接。需要注意,除非另外规定,这些连接通常可以是直接的或间接的,并且本说明书并无意在这一方面作出限制。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需要注意,当在下面的描述中涉及某个方向时,该方向基于附图中所示的该方向的定义来确定。
1.打印机的整体构造
本实施例的打印机1是彩色打印机。如图1所示,打印机1包括形成为大致盒形的主体外壳2。
在主体外壳2中,四个光电导鼓(photoconductive drum)3沿着前后方向布置。每个光电导鼓3构造为围绕着其旋转轴旋转,其旋转轴沿着左右方向(以下也简称为宽度方向)延伸。每个光电导鼓3布置为面向栅控式电晕充电装置4和显影辊5。进一步,四个显影盒6中的每一个布置在光电导鼓3中的对应的那一个附近,并且比该光电导鼓3更高。每个显影盒6构造为保持显影辊5和收容色粉。每个显影盒6以可拆卸的方式附接于主体外壳2。在每个显影盒6中,显影辊5构造为在其外周表面上保持色粉。
在图像形成操作中,每个光电导鼓3的外周表面被充电装置4均匀地充电,并且之后利用由扫描单元7发射的激光束(参见图1显示的各个点划线)进行曝光,扫描单元7布置在主体外壳2上方。从而,基于图像数据的静电潜像形成在每个光电导鼓3的外周表面上。每个光电导鼓3的静电潜像利用保持在显影辊5中对应的那一个上的色粉附着于该光电导鼓3上而被可视化。也就是,在每个光电导鼓3的外周表面上形成色粉图像。
在主体外壳2的底侧布置馈送匣8,片状物S在馈送匣8中沿着上下方向堆叠。在图像形成操作中,片状物S顶部的一张由拾取辊9向上拾取,且馈送匣8中的该顶部片状物的后端作为片状物馈送方向中的前端。
传送带11是环形带。在由传送带11围绕的内部区域中有四个转印辊12,该四个转印辊12中的每个均被施加转印偏压。每个转印辊12构造为跨过环形的传送带11的上侧部分11A面对光电导鼓3中对应的那一个。片状物S由一对套准辊10馈送,然后传送到传送带11的上侧部分11A上。传送带11沿着片状物馈送方向向前传送在其上侧部分11A上的片状物S,且在图1中逆时针转动。
在那时,通过施加到对应的转印辊12的转印偏压,每个光电导鼓3的外周表面上的色粉图像以顺序叠加的方式被转印到由传送带11传送的片状物S上。需要注意,光电导鼓3上的各个色粉图像彼此不同。因此,四种颜色的色粉图像叠加在片状物S上,并且因此在片状物S上形成彩色图像。具有形成于其上的彩色图像的片状物S被传送带11连续地向前传送到定影单元13,定影单元13布置在传送带11的前侧。
当片状物S经过定影单元13时,转印到片状物S上的色粉图像被热定影到片状物S上。然后,片状物S被馈送辊14向上馈送,同时其移动方向从向前方向转到向后方向。其后,片状物S被排出到收集盘15上,该收集盘15形成在主体外壳2上。前述的工序是由打印机1执行的图像形成操作的流程。
2.显影盒
在下面的描述中,将提供关于处于附接到主体外壳2的状态下的显影盒6的说明。除了各自的色粉颜色不同,四个显影盒6以相同的方式配置。
(1)显影盒的一般综述
如图3描述的,每个显影盒6在显影外壳20内部包括显影辊5、层厚调节片21和供应辊22。
显影外壳20形成为在左右方向(宽度方向)上伸长的盒形状,并且设置有形成在显影外壳20的下端的开口23(也参见图2A和2B)。显影外壳20具有分隔壁26,该分隔壁26连续地从前壁24的下端延伸到显影外壳20的后壁25。分隔壁26的后端和后壁25之间具有预定距离的间隙,并且连通孔27形成在该间隙中。在显影外壳20内部,相对于分隔壁26的上侧区域定义为色粉容纳室28,而相对于分隔壁26的下侧区域定义为构造成与开口23连通的显影室29。色粉容纳室28和显影室29通过连通孔27彼此连通。
显影辊5的长度方向在宽度方向上。显影辊5包括实心圆柱状的辊轴5A和中空圆柱状的橡胶辊5B,辊轴5A在宽度方向上延伸,橡胶辊5B覆盖辊轴5A的除辊轴5A在宽度方向上的两端以外的部分。在宽度方向上看时,辊轴5A和橡胶辊5B形成为彼此同心。显影辊5收容在显影室29中并且由显影外壳20可旋转地支撑。当在宽度方向上看时,显影辊5的圆心对应于显影辊5的旋转轴。显影辊5的旋转轴在宽度方向上延伸。显影辊5露出开口23到下前侧,并且面向和接触对应的光电导鼓3的上后侧(参见图1)。因此,显影辊5由显影外壳20(的一部分)围绕着开口23可旋转地支撑。
该层厚调节片21包括板簧30和挤压接触橡胶31,板簧30形成为在宽度方向上伸长的薄板形状,挤压接触橡胶31设置在板簧30的后端。板簧30布置为面向分隔壁26的下前侧。由于板簧30的弹力,挤压接触橡胶31与显影辊5(橡胶辊5B)的外周表面的上侧形成挤压接触。以与显影辊5相同的方式,供应辊22的长度方向在宽度方向上。供应辊22布置为靠近色粉容纳室28和显影室29之间的边界(即,在连通孔27下方)。供应辊22由该显影外壳20可旋转地支撑。供应辊22的旋转轴在宽度方向上延伸。供应辊22接触显影辊的上后侧。
色粉容纳室28存储要被提供给显影辊5的色粉。作为色粉的实例,单一无磁性组分的聚合色粉可以被使用。该聚合色粉包括实质上球状的颗粒并且具有较佳的流动性。搅拌器32设置在色粉容纳室28中。搅拌器32构造为围绕着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旋转轴旋转。在前述的图像形成操作中,存储在色粉容纳室28中的色粉在通过搅拌器32旋转被搅拌的同时从连通孔27落到显影室29。因此,色粉被提供给供应辊22。然后,由于供应辊22的旋转,色粉被提供给显影辊5。随着显影辊5的旋转,提供给显影辊5的色粉进入层厚调节片21的挤压接触橡胶31和显影辊5(橡胶辊5B)的外周表面之间。在那里,色粉的厚度被调节,并且以薄层的形式保持在显影辊5的外周表面上。也就是,利用挤压接触橡胶31接触显影辊5的外周表面,层厚调节片21调节显影辊5的外周表面上的色粉厚度。
(2)显影盒的细节
在下面的描述中,当从右侧看时,显影辊5逆时针旋转,如图3中粗虚线所示。
(2-1)显影外壳
如图2A和2B描绘的,显影外壳20包括左壁33、右壁34、顶壁35以及前述的前壁24和后壁25,左壁33和右壁34布置为在宽度方向上跨过预定距离而彼此面对。
这里,前壁24大致竖直延伸,而后壁25朝向下前侧延伸(参见图3)。也就是,前壁24和后壁25之间在前后方向上的空隙向下变成更小。后壁25在上下方向上的中间部分向后突出呈弧形,以沿着供应辊22的后侧外周表面弯曲(在下文中,称为突出部分25A,参见图3),该中间部分在前后方向上面向供应辊22。后壁25的下端在宽度方向上延伸。
左壁33设置在前壁24的左端和后壁25的左端之间。右壁34设置在前壁24的右端和后壁25的右端之间。如上所述,前壁24和后壁25之间在前后方向上的空隙向下变得更小。因此,每个左壁33和右壁34具有向下变得更窄的三角形形状。顶壁35从由前壁24、后壁24、左壁25和右壁34的上端所围绕的部分的上侧密封该围绕部分。顶壁35具有与其整体设置的手柄,手柄设置在顶壁32的上表面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心位置。手柄35A构造为在移动显影盒6的过程中被握紧。
前壁24的下端在宽度方向上延伸,并且比后壁25、左壁33和右壁34的每个下端更高。前述开口23被限定为由前壁24、后壁25、左壁33和右壁34的下端围绕。因此,开口23形成为从前侧看时在宽度方向上伸长的大致矩形形状。进一步,前述的显影室29限定为由从前壁24的下端连续向后延伸的分隔壁26、后壁25(更具体地说,突出部分25A和比该突出部分25A更低的部分),和左壁33及右壁34的下端所围绕(参见图3)。
需要注意,如图4A所示,在显影外壳20中,包括分隔壁26及前壁24的整体部分(以下简称第二框架37,参见用点图形充满的部分)和除了第二框架37的部分(以下简称第一框架36)原来是分离的部件。
(2-1-1)第一框架
如图所示5A,第一框架36形成为盘形状,其前面36A实质上完全地打开。第一框架36具有前述开口23,该开口23形成在从下侧邻近于前面36A的下面36B上。开口23与前面36A的开口部分连续。
左壁33包括限定开口23的一部分的下端部分,其被称为限定部分33A。右壁34包括限定开口23的一部分的下端部分,其被称为限定部分34A。限定部分33A的下端表面33B形成下面36B的左端。限定部分34A的下端表面34B形成下面36B的右端。下端表面33B包括设置在其前侧的附接表面33C。下端表面34B包括设置在其前侧的附接表面34C。在宽度方向上,形成为一对的附接表面33C和34C分别布置在开口23的两外侧。在宽度方向上,附接表面33C相对于下端表面33B的一部分向内突出(即,向右或者朝向开口23),该下端表面33B的一部分相对于附接表面33C位于后侧。在宽度方向上,附接表面34C相对于下端表面34B的一部分向内突出(即,向左或者朝向开口23),该下端表面34B的一部分相对于附接表面34C位于后侧。当在宽度方向上看时,附接表面33C和34C实质上在相同平面内。
当从下侧看时,每个附接表面33C和34C实质上形成为矩形形状。进一步,每个附接表面33C和34C在宽度方向上的内端(即,附接表面33C的右端和附接表面34C的左端)实质上沿着前后方向线性延伸。每个附接表面33C和34C的前端实质上沿着宽度方向线性延伸。每个附接表面33C和34C的内端和前端之间的中间部分形成为弯折成台阶。另外,每个附接表面33C和34C包括螺纹孔38,螺纹孔38形成在沿宽度方向从每个附接表面33C和34C的中心略微向外偏移的位置处。
每个限定部分33A和34A包括轴插入槽39,该轴插入槽39形成为使得每个限定部分(33A,34A)的下端(开口23的边缘)被切口而向上后侧开口。每个轴插入槽39的最深的部分(上后端)处于显影辊(更严格地,辊轴5A,参见图3)被固定的位置。
第一框架36包括围绕着开口23(显影室29内)设置的密封基座40。密封基座40与左壁33的限定部分33A和右壁34的限定部分34A整体地形成。进一步,密封基座40在宽度方向上分别从,左壁33和右壁34的内侧面向内延伸。密封基座40在第一框架36中设置在开口23的在宽度方向上的两端。每个密封基座40相对于附接表面33C和34C中在宽度方向上与密封基座处于同侧的一个位于后侧。
当在宽度方向上看时,每个密封基座40形成为向后凹陷的弓形表面,以沿着由显影外壳20支撑的显影辊5(参见图3)的外周表面弯曲。具体地,靠近轴插入槽39中对应的一个,每个密封基座40被分成下侧(后侧)第一表面40A和上侧(前侧)第二表面40B。在每个密封基座40中,第一表面40A以从轴插入槽39朝向下前侧弯曲的样式延伸,并且第二表面40B以从轴插入槽39朝向上前侧弯曲的样式延伸。
在下文中,包含在第一框架36中的后壁25下端的前表面(部分地限定显影室29的后侧)将被称为后壁限定表面25B。后壁限定表面25B夹在沿着左右方向布置的两个密封基座40(的第一表面40A)之间。后壁限定表面25B的上半部分是当在宽度方向上看时形成为朝向下后侧突出呈弧状的弯曲表面25C。进一步,后壁限定表面25B的下半部分是实质上从弯曲表面25C的下端线性朝向下前侧(也参见图3)延伸的平面25D。
三个接合凸起41(41A和41B)与平面25D整体地形成,沿着宽度方向在平面25D上的大致中心位置、左端位置和右端位置。参照图3中由虚线围绕的区域的放大视图,每个接合凸起41以一体的方式包括突出部分42和弯折部分43,突出部分42从平面25D向前突出,弯折部分43以弯折方式从突出部分42的前端朝向下前侧延伸。
相对于由显影外壳20支撑的显影辊5,如图3中描绘的,弯折部分43在离(显影辊5)更远的方向上弯曲。平面25D和每个突出部分42之间的角度θ设定为等于或者小于90度。
(2-1-2)第二框架
如图6A所示,第二框架37通过集成分隔壁26和前壁24而构成,并且形成为在宽度方向上伸长且第二框架37的下端向后弯折。
如图4A所示,当从下侧看时,分隔壁26形成为在宽度方向上伸长的矩形形式。分隔壁26在左右方向(宽度方向)上的每个端部沿着前后方向实质上线性地延伸。分隔壁26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即,分隔壁26的左端和右端之间的距离)略小于第一框架36的在左壁33侧的附接表面33C和在右壁34侧的附接表面34C之间的距离。
分隔壁26的下表面实质上在其整个区域内都是平坦的,且在下文中被称为面向表面26A。在面向表面26A上,多个的肋50(在本实施例中,三个肋50)在宽度方向上以预定距离间隔形成,且与面向表面26A成一体。每个肋50沿着前后方向延伸并且从面向表面26A向下突出(参见图6)。分隔壁26的后端在宽度方向上实质上线性延伸,并且多个条(bar)51(在本实施例中,两个条51)形成在分隔壁26的后端的在宽度方向上的中间区域内,与分隔壁26形成为整体。每个条51在前后方向上伸长,并且从分隔壁26的后端向后延伸。
进一步,如图6B所示,在第二框架37中,前壁24具有形成为在宽度方向上伸长的矩形形状的后表面。另外,在前壁24的后表面上,连接肋53沿着后表面的外轮廓整体形成,以从后表面略微向后突出。沿着形成为在宽度方向上伸长的、类似于后表面外轮廓的矩形形状,连接肋53略微设置在前壁24的后表面的外轮廓的内部。然而,连接肋53在前壁24的后表面的下端被断开。前述的三个肋50位于断开区域(即,在连接肋53被断开的区域)内。
进一步,在前壁24的后表面的下端侧,连接肋53的相对于断开区域的左部(即,左下肋53A)和右部(即,右下肋53B)沿着宽度方向线性延伸。在左下肋53A和右下肋53B的在宽度方向上的每个内部端形成有止动肋52。每个止动肋52从左下肋53A和右下肋53B中对应的那一个向下延伸,直到前壁24的后表面的下边缘。需要注意,止动肋52不仅可以设置到第二框架37,还可以设置到第一框架36(参见图5A到5C),或者可以仅仅设置到第一框架36。
(2-1-3)显影外壳的装配
参照图4B,将提供关于显影外壳20的装配的说明。为了装配包括第一框架36和第二框架37的显影外壳20,第二框架37与第一框架36相连以便从前侧覆盖第一框架36的开放的前面36A。
具体地,第二框架37的前壁24从前侧关闭第一框架36的开放的前面36A。此时,前壁24的止动肋52和连接肋53(参见图6B)从前侧接触第一框架36的作为开放的前面36A的边缘的那部分(以下简称边缘部分36C,参见图5A到5C),并且以超声波焊接方法与边缘部分36C相连接。从而,当第二框架37的连接肋53和止动肋52与第一框架36的边缘部分36C以焊接方法连接从而使第二框架37与第一框架36相连时,显影外壳20被完全地组装好。
在这种状态下,第二框架37的分隔壁26适配在包括在第一框架36内的左壁33的附接表面33C和右壁34的附接表面34C之间。因此,作为分隔壁26的下表面的面向表面26A布置在两个附接表面33C和34C之间。在这种状态下,当在宽度方向上看时,面向表面26A实质上与两个附接表面33C和34C处于相同平面内(参见图3)。
在显影外壳20以前述方式装配时,第二框架37的分隔壁26的每个杆51从前侧接触第一框架36的后壁25。从而,确保了显影外壳20的围绕连通孔27的那部分具有足够的刚硬度。因此,在显影外壳20被装配的状态下,作为第一框架36的前面36A边缘的边缘部分36C(参见图5A到5C)和前壁24的肋(即,连接肋53和止动肋52)之间没有间隙(参见图6)。同时,在附接表面33C和34C中对应的一个和布置在附接表面33C和34C之间的面向表面26A之间,不可避免地形成沿宽度方向的间隙(以下简称第一间隙X,参见图4A和4B)。在宽度方向上形成在面向表面26A两侧中对应的一侧上的每个第一间隙X实质上在面向表面26A和附接表面33C和34C中对应的那一个之间沿着前后方向线性延伸。进一步,每个第一间隙X与连通孔27和色粉容器28连通(参见图3)。
进一步,每个附接表面33C和34C的前端形成前述边缘部分36C的一部分(参见图5A到5C)。相对于分隔壁26,左侧附接表面33C前端从后侧面向前壁24的下端的左边部分。相对于分隔壁26,右侧附接表面34C的前端从后侧面向前壁24的下端的右边部分。因此,实质上沿着宽度方向线性延伸的间隙(以下简称第二间隙Y)分别形成在以下两个区域:一个区域在附接表面33C的前端和相对于分隔壁26在前壁24的下端的左边部分之间,且另一个区域在附接表面34C的前端和相对于分隔壁26在前壁24的下端的右边部分之间。在宽度方向上,每个第二间隙Y在其内侧端与其中一个第一间隙X的前端是连续的,该第一间隙X在宽度方向上与第二间隙Y处于相同侧。需要注意,每个第二间隙Y上方布置有左下肋53A和右下肋53B中对应的一个(参见图6B)。从而,每个第二间隙Y和色粉容器28之间的连通(参见图3)被左下肋53A和右下肋53B中对应的一个所阻挡。
因此,色粉容器28(参见图3)通过连通孔27和左、右第一间隙X与显影室29连通。然而,除了通过连通孔27和左、右第一间隙X的连通,色粉容器28与外部是隔断的(气密的)。进一步,在用焊接方法与第一框架36的边缘部分36C连接的状态下,每个前述的止动肋52在宽度方向上与其中一个第二间隙Y处于相同侧。因此,每个第二间隙Y被阻塞并且在中间被对应的一个止动肋52分开。
(2-2)层厚调节片
下面将参照图7A说明有关层厚调节片21。在层厚调节片21中,挤压接触橡胶31沿着宽度方向布置在板簧30的下表面30A的后端。板簧30包括形成在板簧30前端的在宽度方向上每一侧的通孔60。每个通孔60沿着上下方向穿透板簧30。通孔60中左侧的一个60A形成为在宽度方向上略微伸长。通孔60中在右侧的一个60B是圆孔。
如图7B所示,板簧30的上表面30B上设置有密封构件61(图7B中由点充满的构件)。密封构件61形成为在宽度方向上伸长的条状。密封构件61在宽度方向上与板簧30具有实质上相同的长度。进一步,密封构件61由诸如海绵的弹性材料构成。密封构件61与在宽度方向上伸长的第一部分62整体地设置,并且第二部分63分别设置在第一部分62的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第一部分62在宽度方向上的每一端略微向后弯折。第二部分63分别从第一部分62在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向前延伸(即,沿着垂直于宽度方向的方向)。因此,密封构件61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扁平的U形状的整体,且当从上侧看时其前侧开口。也就是说,密封构件61具有形成为从密封构件61的前端向后凹陷的凹陷区域61A。
密封构件61从上侧附接到板簧30的上表面30B,例如,通过双面胶带。在这种状态下,第一部分62的后端位于板簧30的后端略向前的位置。每个第二部分63的前端位于与板簧30的前端重合的位置。左边的第二部分63A接近左通孔60A的右侧。右边第二部分63B接近右通孔60B的左侧。在这种状态下,板簧30的上表面30B包括由第一部分62和左、右第二部分63围绕的围绕部分30C。
在具有附接于板簧30的密封构件61的层厚调节片21中,如图2描绘的,螺钉64被插入形成在板簧30的在宽度方向上的两端的每个通孔60中(参见图7A和7B)。进一步,每个螺钉64被拧入在宽度方向上与螺钉64在相同侧的对应的一个螺纹孔38(参见图4A)中。从而,层厚调节片21从下侧附接到其中形成有螺纹孔38的左壁33的附接表面33C和其中形成有螺纹孔38的右壁34的附接表面34C。
在这种状态下,层厚调节片21设置在左壁33和右壁34之间并被固定于其间。因此,如图3所示,板簧30构造为从下侧跨过密封构件61面向附接表面33C和34C和分隔壁26。进一步,分隔壁26的下表面(即,面向表面26A)从上侧面向板簧30的在附接表面33C和34C之间的部分(参见图4A)。
每个螺钉64被拧入对应的一个螺纹孔38(参见图4)中。因此,由于施加使螺钉64进入螺纹孔38的力,密封构件61被夹持在板簧30和诸如附接表面33C和34C及分隔壁26的相对元件之间,并被压缩。
现在注意图4B。被如此压缩的密封构件61的第一部分62因此从下侧面向面向表面26A和夹持面向表面26A的附接表面33C和34C。也就是说,第一部分62在层厚调节片21和诸如面向表面26A和附接表面33C和34C的相对表面之间,以便沿宽度方向在层厚调节片21和诸如面向表面26A和附接表面33C和34C的相对表面之间的间隙Z的整个长度上密封间隙Z(见图3)。因此,第一部分62防止显影外壳20中的色粉漏出显影外壳20。
另一方面,左边第二部分63A从下侧密封左侧那个第一间隙X和与左侧第一间隙X连续的左侧那个第二间隙Y。进一步,右边第二部分63B从下侧密封右侧那个第一间隙X和与右侧第一间隙X连续的右侧那个第二间隙Y。因此,存储在色粉容器28中的色粉(参见图3)被防止从第一间隙X向下(朝向层厚调节片21)泄漏。
另外,在第一间隙X中的色粉可能沿着宽度方向从第二间隙Y漏出的情况下,色粉被止动肋52阻挡而不会沿着宽度方向从第二间隙Y泄漏,每个第二间隙Y由对应的一个止动肋52阻挡并且在中间被分开。
每个螺纹孔38位于靠近一个第二部分63的位置,所述一个第二部分63在宽度方向上与附接表面33C和34C中对应的一个处于相同侧。进一步,当从下侧看时,形成在分隔壁26的下表面(即,面向表面26A)上的每个肋50位于第一部分的前侧,在两个第二部分63之间。而且,每个肋50从上侧(参见图3)经由密封构件61的凹陷区域61A接触板簧30的上表面30B的围绕部分30C(参见图7B)。
(2-3)下薄膜和弹性构件
如图3所示,显影盒6包括下薄膜70,该下薄膜70构造为防止色粉从显影辊5的外周表面(即,橡胶辊5B的外周表面,以下说明同样适用)和显影外壳20的后壁25之间泄漏。进一步,显影盒6包括弹性构件71,该弹性构件71构造为将下薄膜70压靠在显影辊5的外周表面上。
如图8A和8B描绘的,下薄膜70由诸如PET片和橡胶片的可弯曲的材料形成,实质上具有在宽度方向上伸长的矩形形状。下薄膜70具有称为自由端70A的上端和称为基端70B的下端。自由端70A的上边缘和基端70B的下边缘中的每一个沿着宽度方向线性延伸。
基端70B具有在宽度方向上伸长的通孔(以下简称接合孔72)。接合孔72(72A和72B)各自位于略微向上离开基端70B的下边缘的位置处,大致位于基端70B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心和两侧。在宽度方向上,位于基端70B在宽度方向上的每一侧的接合孔72B比在宽度方向上大致位于基端70B中心的接合孔72A更长。进一步,大致L形的切口部分73形成在基端70B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个角部。
弹性构件71在图8A和8B中被显示为充满点图形。弹性构件71由诸如海绵和橡胶的弹性材料形成,大致呈在宽度方向上伸长的四方杆(square-pole)状。在宽度方向上,弹性构件71的尺寸大致与下薄膜70的自由端70A的尺寸相同。
接下来,将提供有关下薄膜70和弹性构件71在显影盒6中的装配的说明。如图5B所示,当使下薄膜70进入处于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姿态时,下薄膜70的每个接合孔72与显影外壳20的后壁25上对应的一个接合凸起41接合,该对应的一个接合凸起41在宽度方向上与该接合孔72处于相同位置。具体地,大致在宽度方向上处于中心的接合凸起41A与大致在宽度方向上处于中心的接合孔72A接合。另外,左接合凸起41B与左接合孔72B接合。进一步,右接合凸起41B与右接合孔72B接合。
这里,在宽度方向上大致处于中心位置的接合凸起41A与接合孔72A接合,且它们之间在宽度方向上几乎没有空隙。然而,左右接合凸起41B分别与比接合孔72A宽的左右接合孔72B接合,从而允许接合凸起41B和接合孔72A之间在宽度方向上具有空隙。因此,首先通过接合凸起41A和接合孔72A的接合,下薄膜70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心被定位。其后,通过分别接合左右接合凸起41B和左右接合孔72B,并且允许接合凸起41B和接合孔72A之间在宽度方向上具有空隙,下薄膜70以不会褶皱的状态附接于显影外壳20。
因此,当接合凸起41与接合孔72接合时,下薄膜70在基端70B比自由端70A更靠近后壁25(显影外壳20)的状态下从基端70B朝后上侧延伸到自由端70A(参见图3)。
然后,弹性构件71被放置在下薄膜70的自由端70A和后壁25(显影外壳20)之间。需要注意,弹性构件71可以预先放置于后壁25上,并且在其后接合凸起41可以与下薄膜70的接合孔72接合。在这种情况下,弹性构件71因此被放置在自由端70A和后壁25之间。需要注意,弹性构件71不是完全地隐藏在自由端70A后,而是沿宽度方向在弹性构件71的整个长度范围内从自由端70A朝向上后侧突出(参见图3)。
在这种状态下,在显影辊5附接于显影外壳20的情况下,当在宽度方向上看时,下薄膜70从后壁25朝向显影辊5的外周表面延伸,从而自由端70A比基端70B更靠近显影辊5的外周表面(参见图3的放大视图)。自由端70A从下后侧接触显影辊5(橡胶辊5B)的外周表面在宽度方向上的整个长度。
此外,弹性构件71从下后侧面向显影辊5的外周表面在宽度方向上的整个长度。同时,弹性构件71将下薄膜70的自由端70A在宽度方向上的整个长度压靠在显影辊5的外周表面在宽度方向上的下后侧的整个长度上。弹性构件71在显影辊5和后壁25之间被压缩,并且通过用于使其从压缩状态回复到初始状态的力来按压自由端70A。
然后,弹性构件71如上所述从自由端70A朝向上后侧突出的部分从下后侧按压显影辊5外周表面的一部分,在显影辊5的旋转方向上,该显影辊5的外周表面的一部分相对于自由端70A接近自由端70A的下游。因此,弹性构件71按压下薄膜70的自由端70A和显影辊5外周表面的接近自由端70A的部分。
因此,弹性构件71将下薄膜70的自由端70A压靠在显影辊5的外周表面上。因此,自由端70A被定位,同时被弹性夹持在弹性构件71和显影辊5的外周表面之间,以与显影辊5的外周表面无间隙地紧密接触。此外,下薄膜70密封显影辊5外周表面的下后侧和后壁25(具体地,后壁限定表面25B)之间的间隙。而且,弹性构件71(具体地,弹性构件71的从自由端70A朝向上后侧突出的部分)密封显影辊5外周表面的下后侧和后壁25之间的间隙。也就是,显影辊5外周表面的下后侧和后壁25之间的间隙通过下薄膜70和弹性构件71双重密封。
在这种状态下,当显影辊5旋转(参见图3中的粗虚线箭头)时,显影辊5的外周表面相对于下薄膜70的自由端70A和弹性构件71滑动。尽管如此,显影辊5外周表面的下后侧与后壁25之间的间隙总是密封的。从而,显影外壳20内部相对于显影辊5存储在后侧的色粉被防止从显影辊5外周表面的下后侧和后壁25之间泄漏到显影盒6的外部。
(2-4)侧密封
如图5C所示,显影外壳20设置有两个侧密封80。侧密封80构造为防止保持在显影辊5上的色粉(参见图1)从显影辊5的外周表面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侧泄漏到显影外壳20的外部。
每个侧密封80形成为沿着对应的一个大致弓形的密封基座40伸长的条状(参见图5A和5B)。进一步,每个侧密封80由诸如毛毡和海绵的弹性材料形成。每个侧密封80经由双面胶带(未显示)附接于对应的一个密封基座40,以便桥接第一表面40A和第二表面40B(即,以便密封第一表面40A和第二表面40B之间被密封基座40断开的区域)(参见图5B)。在这种状态下,当在宽度方向上看时,每个侧密封80沿着对应的一个密封基座40整体弯曲成向后凹陷的拱形。两个侧密封80分别从后侧接触弹性构件71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以便在沿着前到后方向看时,(或者在沿着显影辊5的垂直于宽度方向的径向看时),重叠弹性构件71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侧。
在附接于显影外壳20的显影辊5(参见图3)中,辊轴5A在宽度方向上的每个端通过轴承(未显示)适配进左右壁33和34中在宽度方向上位于相同侧的对应的一个壁的轴插入槽39的最深部分(上后侧端)。
在这种状态下,在显影辊5中,橡胶辊5B在宽度方向上的每个端的后侧外周表面接触侧密封80,侧密封80附接于在宽度方向上处于相同侧的对应的一个的密封基座40上(参见图5),以便从前侧将侧密封80压靠在对应的密封基座40上(参见图2A和2B)。从而,每个侧密封80密封一个密封基座40和在宽度方向上处于相同侧的橡胶辊5B的一端之间的间隙。
在这种状态下,当显影辊5旋转时,显影辊5(橡胶辊5B)在宽度方向上的每个端的后侧外周表面以滑动方式接触对应的一个侧密封80。从而,在那个时候,色粉被防止在宽度方向上从左右侧密封80之间的橡胶辊5B的外周表面的区域泄漏到外部。
(2-5)阻挡构件
在显影外壳20中,使用双面胶带将由在宽度方向上伸长的PET板构成的阻挡构件81从下侧附接到限定开口23下端的部分(以下简称附接部分82)。从而,显影外壳20内部存储在开口23下侧的色粉被阻挡构件81阻挡,从而不会从开口23泄漏。
3.操作和效果
如上所述,在图3显示的显影盒6中,存储色粉的显影外壳20包括第一框架36和第二框架37,第一框架36配置为其前面36A被开口且其靠近前面36A的下面36B具有开口23(参见图5A到5C),第二框架37(参见图4A中由点充满的部分)与第一框架36连接,以便覆盖第一框架36的前面36A。
这里,构造为在其外周表面上保持色粉的显影辊5被显影外壳20可旋转地支撑在开口23内。进一步,构造为调节显影辊5外周表面上的色粉层厚度的层厚调节片21接触显影辊5的外周表面。
如图4A所示,在具有开口23的第一框架36的下面36B中,其上附接有层厚调节片21的两个附接表面33C和34C分别设置在开口23的在显影辊5的旋转轴方向上(即,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侧。
第二框架37设置有面向表面26A。面向表面26A与两个附接表面33C和34C处于相同的平面内,并且布置在两个附接表面33C和34C之间。进一步,面向表面26A构造为面向层厚调节片21的在两个附接表面33C和34C之间的部分(参见图3)。
此外,密封构件61在层厚调节片21和相对的表面之间,即,附接表面33C和34C与面向表面26A之间(参见图3)。如图4B所示,密封构件61密封第一间隙X,在宽度方向上,每个第一间隙X形成在附接表面33C和34C中对应的一个与面向表面26A之间。
因此,通过在层厚调节片21和相对表面(即,附接表面33C和34C与面向表面26A)(参见图3)之间放置密封构件61,可以密封形成在第一框架36和第二框架37之间的第一间隙X,而不使用任何粘合材料,比使用粘合材料将附接表面33C和34C(第一框架36)与面向表面26A(第二框架37)在一起的构造更加容易。因此,可以防止显影盒6的回收效率的降低。
密封构件61包括沿着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部分62,以及分别从第一部分62在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向前延伸(即,沿着垂直于宽度方向的方向)的两个第二部分63。密封构件61配置为使得其第一部分62防止色粉从层厚调节片21和相对表面(附接表面33C和34C与面向面26A)之间形成的间隙Z泄漏,而且其第二部分63A和63B密封第一间隙X。
也就是说,由于设置有第一部分62和第二部分63,密封构件61能够同时防止色粉从间隙Z或者间隙X泄漏。
进一步,密封构件61被设置到层厚调节片21(参见图7B)。因此,通过将层厚调节片21附接到附接表面33C和34C上,可以密封间隙Z(参见图3)和第一间隙X。另外,通过层厚调节片21施加的压靠附接表面33C和34C的压力,可以从下侧以无间隙的方式密封第一间隙X。此外,密封构件61,与层厚调节片21同时被可拆卸地附接于显影外壳20。因此,增强了回收效率。
设置在两个第二部分63之间的面向表面26A的一部分上的肋50接触层厚调节片21的由第一部分62和两个第二部分63围绕的围绕部分30C(参见图7B)。因此,可以防止层厚调节片21弯折(参见图2A和2B)。从而,层厚调节片21能够在宽度方向上以无间隙的方式在显影辊5外周表面的整个长度上均匀地接触显影辊5的外周表面。
显影辊5(橡胶辊5B)的外周表面的轮廓形成为和缓地弯曲的弧状,当从外部沿着显影辊5的径向看时,朝向显影辊5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略微凹进。从而,即使层厚调节片21在其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心弯折和下沉,层厚调节片21也能够在显影辊5外周表面的在宽度方向上的整个长度上均匀地接触显影辊5的外周表面。
层厚调节片21利用螺钉64附接于附接表面33C和34C上。如图4B中描绘的,螺纹孔38形成在附接表面33C和34C的各自的位置处,每个所述位置邻近对应的一个第二部分63。因此,通过被施加来利用螺钉64将层厚调节片21附接到附接表面33C和34C上的力,附接表面33C和34C的分别邻近于螺纹孔38的第二部分63被压靠在第一间隙X上,每个第一间隙X沿宽度方向形成在对应的一个附接表面33C和34C与面向表面26A之间。因此,可以确定地密封第一间隙X。
如图4A所示,每个第二间隙Y形成在第一框架36和第二框架37之间,以便以在宽度方向上与对应的一个第一间隙X连续的方式延伸。
第一框架36和第二框架37中的至少一个(在本实施例中为第二框架37)设置有止动肋52。止动肋52构造为沿着上下方向(垂直于宽度方向的方向)延伸,并且阻挡色粉在宽度方向上从第二间隙Y泄漏到外部。
在第二框架37的止动肋52通过焊接方法与第一框架36(的边缘部分36C)连接的状态下,第二框架37与第一框架36相连。因此,止动肋52能够密封第二间隙Y,以便确定地防止色粉从第二间隙Y泄漏。
在上文中,已经说明了根据本发明的各方面的实施例。本发明能够通过使用常规材料、方法学和装备得以实践。因此这种材料、装备和方法学的细节在本文不再详细地阐明。在先前的说明中,为了彻底理解本发明,阐明了很多的具体细节,诸如具体的材料、结构、化学品、处理过程等等。然而,应该确认的是,本发明能够在没有重新分配具体阐明的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其他的情况下,为了避免不必要地模糊本发明,没有详细说明众所周知的处理结构。
在本文中不仅显示和说明本发明的典型的示范实施例,而且显示和说明其多面性的若干实例。应该理解,本发明能够在各种其他的组合体和环境中得以应用,而且能够在本文所述的发明构思的范围内进行替换或改型。例如,以下变型是可能的。
Claims (12)
1.一种显影装置,包含:
外壳,该外被壳构造为容纳显影剂,所述外壳包含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所述第一框架具有开放的第一侧面和邻近所述第一侧面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二侧面形成有开口,所述第二框架与所述第一框架相连以密封所述第一框架的所述第一侧面;
显影构件,该显影构件由所述外壳可旋转地支撑在所述开口中,所述显影构件被构造为在其外周表面上保持显影剂;
调节构件,该调节构件被构造为接触所述显影构件的外周表面,用以调节所述显影构件外周表面上的显影剂的层厚度;
两个附接表面,所述附接表面设置到所述第一框架的所述第二侧面,所述附接表面在平行于所述显影构件的转动轴的第一方向上分别布置在所述开口的两外侧,所述附接表面被构造成使得所述调节构件附接于其上;
面向表面,该面向表面设置到所述第二框架,所述面向表面布置在所述附接表面之间,处在包括所述附接表面的预定平面中,所述面向表面构造为面向所述调节构件在所述附接表面之间的一部分;和
密封构件,该密封构件布置在所述调节构件与包括所述附接表面和所述面向表面的所述预定平面之间,所述密封构件构造为密封第一间隙,所述第一间隙中的每一个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形成在所述面向表面与其中一个所述附接表面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构件包含第一部分和两个第二部分,
所述第一部分被构造为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用以防止存储在所述外壳中的显影剂从所述调节构件与所述预定平面中的每个相对的表面之间泄漏,所述预定平面包括所述附接表面和所述面向表面,并且
所述两个第二部分被构造为分别从所述第一部分在第一方向上的两端沿着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且平行于所述预定平面的第二方向延伸,并且密封所述第一间隙。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密封构件被设置到所述调节构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多个肋,所述多个肋形成在所述面向表面位于所述两个第二部分之间的区域中,
其中,所述肋中的每一个被构造为接触所述调节构件的由所述密封构件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围绕的部分。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附接表面中的每一个都包含螺钉附接部分,该螺钉附接部的所处位置邻近所述密封构件的第二部分中的相应的一个,并且
通过螺钉拧入所述螺钉附接部分,所述调节构件被附接于所述附接表面。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阻挡部分,所述阻挡部分设置到所述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中的至少一个上,
其中
每个阻挡部分被构造为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且平行于所述预定平面的第二方向延伸,用以阻挡存储在所述外壳中的显影剂从第二间隙沿着第一方向泄露;
所述第二间隙中的每一个形成在所述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之间,且被构造为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以与所述第一间隙中相应的一个连续,并且
所述第二框架和第一框架在所述阻挡部分处通过焊接方法彼此连接。
7.一种被构造为在片状物上打印图像的打印机,包含可拆卸地安装到所述打印机中的显影装置,
其中,所述显影装置包含:
外壳,该外壳被构造为容纳显影剂,所述外壳包含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所述第一框架具有开放的第一侧面和邻近所述第一侧面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二侧面形成有开口,所述第二框架与所述第一框架连接,以密封所述第一框架的所述第一侧面;
显影构件,该显影构件由所述外壳可旋转地支撑在所述开口中,所述显影构件被构造为在其外周表面上保持显影剂;
调节构件,该调节构件被构造为接触所述显影构件的外周表面,用以调节所述显影构件的外周表面上的显影剂的层厚度;
两个附接表面,所述附接表面设置到所述第一框架的所述第二侧面,所述附接表面在平行于所述显影构件的转动轴的第一方向上分别布置在所述开口的两外侧,所述附接表面被构造成使得所述调节构件附接于其上;
面向表面,该面向表面设置到所述第二框架,所述面向表面布置在所述附接表面之间,处于包括所述附接表面的预定平面中,所述面向表面被构造为面向所述调节构件在所述附接表面之间的部分;和
密封构件,该密封构件布置在所述调节构件与包括所述附接表面和所述面向表面的所述预定平面之间,所述密封构件被构造为密封第一间隙,所述第一间隙中的每一个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形成在所述面向表面与其中一个所述附接表面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构件包含第一部分和两个第二部分,
所述第一部分被构造为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以防止存储在所述外壳中的显影剂从所述调节构件与所述预定平面中的每个相对的表面之间泄漏,所述预定平面包括所述附接表面和所述面向表面,并且
所述两个第二部分被构造为分别从所述第一部分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两端沿着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且平行于所述预定平面的第二方向延伸,并且密封所述第一间隙。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构件被设置到所述调节构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影装置进一步包含多个肋,所述多个肋形成在所述面向表面位于所述两个第二部分之间的区域中,并且
所述肋中的每一个被构造为接触所述调节构件被所述密封构件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围绕的部分。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附接表面中的每一个包含螺钉附接部分,所述螺钉附接部分的所处位置邻近所述密封构件的第二部分中相应的一个,且
通过螺钉拧入所述螺钉附接部分,所述调节构件被附接于所述附接表面。
12.如权利要求7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影装置进一步包含阻挡部分,该阻挡部分设置到所述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中的至少一个上,
所述阻挡部分中的每一个被构造为沿着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且平行于所述预定平面的第二方向延伸,用以阻挡存储在所述外壳中的显影剂从所述第二间隙沿着所述第一方向泄露;
所述第二间隙中的每一个形成在所述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之间,并且被构造为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以与对应的一个第一间隙连续,
其中所述第二框架和第一框架在所述阻挡部分处通过焊接方法彼此连接。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9-213285 | 2009-09-15 | ||
JP2009213285A JP2011064782A (ja) | 2009-09-15 | 2009-09-15 | 現像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023529A true CN102023529A (zh) | 2011-04-20 |
CN102023529B CN102023529B (zh) | 2013-01-02 |
Family
ID=437306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2909133A Active CN102023529B (zh) | 2009-09-15 | 2010-09-15 | 显影装置和具有该显影装置的打印机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320793B2 (zh) |
JP (1) | JP2011064782A (zh) |
CN (1) | CN102023529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698791A (zh) * | 2011-08-30 | 2015-06-10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显影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597611B2 (ja) * | 2011-09-15 | 2014-10-01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現像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JP5768660B2 (ja) * | 2011-10-31 | 2015-08-26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筐体の組立構造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4109648A (ja) * | 2012-11-30 | 2014-06-12 | Brother Ind Ltd | 現像装置 |
JP2014109649A (ja) | 2012-11-30 | 2014-06-12 | Brother Ind Ltd | カートリッジ |
JP6149545B2 (ja) * | 2013-06-28 | 2017-06-21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現像装置 |
JP6127865B2 (ja) * | 2013-09-20 | 2017-05-17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
JP6269052B2 (ja) * | 2013-12-27 | 2018-01-31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
WO2017087669A1 (en) * | 2015-11-20 | 2017-05-26 | Boston Scientific Corporation | Balloon catheter |
JP7561320B2 (ja) * | 2020-08-05 | 2024-10-04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粉体用収容ケース、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7577995B2 (ja) * | 2020-12-23 | 2024-11-06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6738A (zh) * | 1994-07-15 | 1996-02-14 | 佳能株式会社 | 框架,显影设备,处置盒与电照相成像设备 |
CN1340748A (zh) * | 2000-06-09 | 2002-03-20 | 佳能株式会社 | 显影装置、处理盒、显影框架与显影剂框架之间的连接方法和柔性密封件 |
CN1397850A (zh) * | 2001-07-12 | 2003-02-19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显像剂处理装置 |
US20070071489A1 (en) * | 2005-09-28 | 2007-03-29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Developing devic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877729B2 (ja) | 1994-04-28 | 1999-03-3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シャッタ部材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6039314A (ja) | 2004-07-28 | 2006-02-09 | Brother Ind Ltd | 現像ローラカバーおよび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
US8023864B2 (en) * | 2007-04-27 | 2011-09-20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Toner cartridge and developing apparatus |
US7983590B2 (en) * | 2007-10-02 | 2011-07-19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Developer cartridge and developing unit having shutter for controlling supply of developer therebetween |
-
2009
- 2009-09-15 JP JP2009213285A patent/JP2011064782A/ja active Pending
-
2010
- 2010-09-14 US US12/881,483 patent/US8320793B2/en active Active
- 2010-09-15 CN CN2010102909133A patent/CN10202352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6738A (zh) * | 1994-07-15 | 1996-02-14 | 佳能株式会社 | 框架,显影设备,处置盒与电照相成像设备 |
CN1340748A (zh) * | 2000-06-09 | 2002-03-20 | 佳能株式会社 | 显影装置、处理盒、显影框架与显影剂框架之间的连接方法和柔性密封件 |
CN1397850A (zh) * | 2001-07-12 | 2003-02-19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显像剂处理装置 |
US20070071489A1 (en) * | 2005-09-28 | 2007-03-29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Developing device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698791A (zh) * | 2011-08-30 | 2015-06-10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显影装置 |
CN104698791B (zh) * | 2011-08-30 | 2020-01-10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显影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023529B (zh) | 2013-01-02 |
US8320793B2 (en) | 2012-11-27 |
JP2011064782A (ja) | 2011-03-31 |
US20110064454A1 (en) | 2011-03-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023529B (zh) | 显影装置和具有该显影装置的打印机 | |
CN102749824B (zh) | 显影装置 | |
JP4453048B2 (ja) | 現像剤カートリッジ、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CN101487999B (zh) | 显影盒和成像装置 | |
EP1422577A2 (en) | Developer carrier with a reduced development gap at its longitudinal edges | |
ES2769009T3 (es) | Receptor de boquilla, recipiente de polvo y aparato de formación de imágenes | |
US9454102B2 (en) | Developing cartridg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EP2551729A2 (en) | Developing device provided with seal | |
CN106094472B (zh) | 显影装置和成像设备 | |
CN103376705B (zh) | 具有密封构件的显影装置 | |
CN103376704B (zh) | 具有密封构件的显影装置 | |
US8620177B2 (en) | Developing device with seal members | |
CN102968026B (zh) | 显影装置 | |
CN102023530B (zh) | 显影装置和具有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 |
US20100296835A1 (en) | Charger | |
US9052641B2 (en) | Developing cartridge having frame to which seal is assembled without adhesion | |
CN102968027B (zh) | 显影装置 | |
CN109844651B (zh) | 具有密封构件的显影盒 | |
JP6862798B2 (ja) | 現像装置 | |
CN104076654A (zh) | 显影辊和设有显影辊的显影装置 | |
JP5903805B2 (ja) | 現像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US20080080888A1 (en) | Develop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US7929895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CN104460268A (zh) | 显影单元 | |
JP2021117458A (ja) | 画像形成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