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46384B - 电池组的监视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池组的监视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946384B CN101946384B CN2009801052778A CN200980105277A CN101946384B CN 101946384 B CN101946384 B CN 101946384B CN 2009801052778 A CN2009801052778 A CN 2009801052778A CN 200980105277 A CN200980105277 A CN 200980105277A CN 101946384 B CN101946384 B CN 10194638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battery
- battery pack
- communication
- test s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8—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 H01M10/482—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for several batteries or cells simultaneously or sequentially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3/00—Electric devices on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for safety purpos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e.g. speed, deceleration or energy consumption
- B60L3/0023—Detecting, eliminating, remedying or compensating for drive train abnormalities, e.g. failures within the drive train
- B60L3/0069—Detecting, eliminating, remedying or compensating for drive train abnormalities, e.g. failures within the drive train relating to the isolation, e.g. ground fault or leak curren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13—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acting upon several batteries simultaneously or sequentially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7—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monitoring or indicating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48—Detection of remaining charge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6—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operation of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Remot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Power-Distribution Networks (AREA)
Abstract
一种监视装置(5),对具有多个电池(11)、将多个电池(11)电连接的电力供给线(2)的电池组(1)进行监视,该监视装置(5)具有检测多个电池(11)的各电池(11)的电压的检测部(6)以及接收由检测部(6)检测出的电压检测结果的控制部(7),检测部(6)将电压检测结果转换为交流通信信号,并经由电力供给线(2)向控制部(7)发送交流通信信号。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连接多个电池而成的电池组进行监视的监视装置。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对一个或者多个电池的电压进行检测的电路元件的电池。
背景技术
在以串联、并联中的至少某一种方式连接多个电池而成的电池组中,已知通过检测各电池的电压来监视电池容量的余量的装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339829号
还已知,在以串联、并联中的至少某一种方式连接多个单电池而成的电池组中,将防止电池的过充电、过放电的保护电路集中安装在一个集成电路基板上,并与电池组一起容纳在电池盒中。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106158号
发明内容
然而,在日本特开平8-339829中的以往的电池组的监视装置中,由于将对每个电池检测出的电压值经由专用通信线发送给电池控制器,因此需要对每个电池引出通信用信号线并进行处理。
并且,在日本特开2000-106158号中的以往的电池组中,存在如下问题:电池盒变大了与集成保护电路而成的电路基板的容纳空间相应的大小。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设置专用通信用信号线就能够监视电池的电池组的监视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小容纳空间的电池。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所涉及的电池组的监视装置对具有多个电池和将多个电池电连接的电力供给线的电池组进行监视,该监视装置具有:检测部,其检测多个电池的各电池的电压;以及控制部,其接收由检测部检测出的电压检测结果,其中,检测部将电压检测结果转换为交流通信信号,并经由电力供给线向控制部发送交流通信信号。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所涉及的电池组的监视方法是具有多个电池和将多个电池电连接的电力供给线的电池组的监视方法,包括:检测多个电池的各电池的电压;接收通过检测所检测出的电压检测结果;以及通过检测,将电压检测结果转换为交流通信信号,并经由电力供给单元发送交流通信信号以进行接收。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所涉及的电池组的监视装置对具有多个电池和将多个电池电连接的电力供给单元的电池组进行监视,该监视装置具有:检测单元,其检测多个电池的各电池的电压;以及控制单元,其接收由检测单元检测出的电压检测结果,其中,检测单元将电压检测结果转换为交流通信信号,并经由电力供给单元向控制单元发送交流通信信号。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备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监视装置的电池组的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监视装置的检测部的电路图。
图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监视装置的通信方式的图。
图4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监视装置的通信频带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监视装置的通信方式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池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池的横截面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挠性布线基板的俯视图和截面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挠性布线基板的制造方法的截面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池的俯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池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
《监视装置的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利用具备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监视装置5的电池组1的马达4的驱动系统的框图。在图1所示的电池组1中,串联连接多个电池11,经由电力供给线2将逆变器(inverter)3连接在电池组1的两极上。从电池组1提供的直流电流通过作为电力转换装置的逆变器3被转换成交流电流而被提供给交流马达4,来驱动该交流马达4。
此外,利用图1所示的电池组1的马达4的驱动系统是用于说明本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监视装置5的一例,除了如本第一实施方式那样串联连接多个电池11来构成电池组1以外,还能够以串联、并联中的至少某一种方式连接多个电池11来构成电池组1。另外,在利用电池组1要进行电力供给的对象是直流马达的情况下能够省略逆变器3,并且,也能够将电力的供给对象设为马达4以外的负载。
本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监视装置5具备电压检测电路6和控制电路7,该电压检测电路6检测各电池11的两端子间的电压,该控制电路7通过取入由各电压检测电路6检测出的各电池11的电压值,掌握电池组1的电池容量,来执行用于防止过充电、过放电的总体控制。本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压检测电路6相当于本发明的检测部,本第一实施方式的控制电路7相当于本发明的控制部。
此外,本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压检测电路6构成为由一个电压检测电路6检测一个电池11的端子间电压,但是也能够将电压检测电路6构成为将几个电池11分组来检测这些多个电池11的电压。
本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压检测电路6根据来自控制电路7的检测指令信号,检测对应的一个电池11的端子间电压,将与所检测出的电压值相当的通信信号发送到控制电路7。另外,本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压检测电路6根据来自控制电路7的放电指令信号,消耗对应电池11的电力,来消除构成电池组1的多个电池11之间的容量偏差。
特别是,在本第一实施方式的监视装置5中,使用电力供给线2发送和接收在电压检测电路6与控制电路7之间交换的控制指令、与检测出的电压值相当的通信信号。另外,由于在电力供给线2中流过直流电流,因此为了与该直流电流相区别而将通信信号设为交流信号。图1所示的布线68a、68b检测电池11的端子间电压,布线69、72表示用于在电压检测电路6与控制电路7之间发送和接收信号的通信用连接部。
关于这一点,在示出电压检测电路6的具体结构的同时更详细地进行说明。图2是表示本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压检测电路6的电路图。
如图2所示,电压检测电路6具有与电池11的正极端子(后述的正电极片112)相连接的布线611以及与电池11的负极端子(后述的负电极片113)相连接的布线612。布线611与微处理器单元61(以下简称为MPU 61)的电源输入端子Vcc相连接,布线612与MPU 61的接地端子GND 1相连接。由此,向MPU 61提供驱动电力。
并且,在并联连接至电池11的正极端子的布线68a、68a上分别设有用于检测电池11的电压的电阻641、642,布线68a、68a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在MPU 61的电压检测端子VD1、VD2上。另外,在与电池11的负极端子电连接的布线68b上设有电容器643,该布线68b的另一端连接在与电压检测端子VD1相连接的布线68a上。通过这两个电阻641、642以及电容器643来检测电池11的端子间电压。
在此检测出的电池11的端子间电压值通过MPU 61的内部功能被转换为特定频带的交流信号,并从后述的通信信号输出端子Out经由布线69a、69、611以及电力供给线2发送到控制电路7。此时,为了确定该交流通信信号的基准电位Va,将布线69c连接在MPU 61的通信信号用接地端子GND2上,通信信号用接地端子GND2经由耦合电容器(coupling condenser)63连接在容纳本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池组1的电池盒等的接地点上。由于电池盒等的接地点在各电池11中是相同电位(共同电位),因此从通信信号输出端子Out向控制电路7发送的交流通信信号的基准电位Va在所有的电压检测电路6中都相等。
另一方面,布线69与连接在电池11的正极端子上的布线611并联地连接,在该布线69上设有耦合电容器62。另外,耦合电容器62的另一端侧的布线69以并联的方式被分支为两个布线69a、69b,布线69a连接在MPU 61的通信信号输出端子Out上,布线69b连接在MPU 61的通信信号输入端子In上。
在此,如图3所示,从MPU 61的通信信号输出端子Out输出的交流通信信号与具有电位Vd的直流电流一起产生混合信号,该电位Vd是与连接电池11而成的电池组1的配设位置相应的电位。即,在图1所示的电池组1中,电池11的点P1处的第一电位与电池11的点Pn处的第n电位相比降低了与它们之间所连接的电池电压相应的电压,该点P1被配设在靠近负极端子(后述的负电极片113)的位置上,该点Pn被配设在远离电池组1的负极端子的位置{靠近电池组1的正极端子(后述的正电极片112)的位置}上。因此,交流通信信号的基准电位根据电池11而不同,即使使交流通信信号流过该电池11也很难在控制电路7中识别出该交流通信信号。此外,图3是用于说明本第一实施方式的通信方式(输出侧)的图,是用于说明耦合电容器62的功能的示意图。
在本第一实施方式中,通过在MPU 61的通信信号输出端子Out与电力供给线2之间的布线69上设置耦合电容器62,能够使用电力供给线2进行通信。即,耦合电容器62(上述耦合电容器63也相同)具有截止直流成分而仅使交流成分通过的功能。因而,如图3所示,电位Vd的直流电流与交流通信信号混合而成的混合信号在通过耦合电容器62时被去除直流成分而成为仅有上述基准电位Va的交流通信信号的信号,该信号被发送到电力供给线2。由此,不管电池组1中的电池11的配设位置如何,都能够将相同电位的交流通信信号从各电池11的电压检测电路6发送到电力供给线2,并能够在控制电路7中识别通信信号。
返回图2,在连接在MPU 61的通信信号输入端子In上的布线69b上设有构成带通滤波器65的电阻651、652以及电容器653。该带通滤波器65是具有高通滤波器HPF和低通滤波器LPF这两者的功能的滤波电路,该高通滤波器HPF去除低频带的噪声,仅提取高频带的信号,该低通滤波器LPF去除高频带的噪声,仅提取低频带的信号。此外,在图2中也图示了整流用二极管654。
本第一实施方式的带通滤波器65是用于从流过电力供给线2的各种信号(噪声)中提取用于在电压检测电路6与控制电路7之间进行通信的特定频带信号的滤波电路。
图4是用于说明在本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监视装置5中使用的通信频带的图。在本第一实施方式的通信方式中,由于使交流通信信号流过电力供给线2,因此可使用的频率必须是能够通过电池11的频率。该频带根据电池11的结构而不同,在图4中用标记C表示该频带。另外,上述频带C不能与流过电力供给线2的其它交流信号的频带重叠。
例如,来自检测电池组1的接地状态的接地检测装置8(参照图1。关于具体的结构例,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3-250201号公报)、逆变器3以及DC/DC转换器9(在图4中有显示,但是未图示概要图)的交流信号混合在电力供给线2的信号中。当设从逆变器3和DC/DC转换器9分别产生的交流信号的频带处于图4所示的范围时,由于接地检测装置8与逆变器3之间的频带(在图4中用斜线表示)比较宽,因此能够将该斜线所示的频带用作电压检测电路6与控制电路7之间的通信信号的频带。
并且,在本第一实施方式中,使用去除来自接地检测装置8的噪声的高通滤波器HPF和去除来自逆变器3的噪声的低通滤波器LPF,从通过电力供给线2以及布线611、69、69b输入的信号中仅提取斜线所示的频带的信号,并将该信号输入到MPU 61的通信信号输入端子In。顺便提及,从MPU 61的通信信号输出端子输出的交流通信信号作为斜线所示频带的信号而在MPU61中生成。
图5是用于说明本第一实施方式的通信方式(输入侧)的图,示意性地示出使用上述带通滤波器65进行的交流通信信号的提取处理。经由电力供给线2发送过来的交流通信信号通过耦合电容器62被截止直流成分而成为基准电位Va的交流通信信号,通过具有高通滤波器HPF和低通滤波器LPF的带通滤波器65仅提取特定频带(图4的斜线所示的频带)的交流通信信号。此时,对应电池11的直流电位连接在接地端子GND1上,以该直流电位为基准,由MPU 61识别交流通信信号。因而,在由带通滤波器65提取的交流通信信号中附加对应电池11的直流电位,并将该附加信号发送到MPU 61的通信信号输入端子In。
此外,在本第一实施方式中将接地检测装置8与逆变器3之间的频带设为通信用频带(图4的斜线所示的频带),但是只要是能够通过电池11的频带,就能够根据应用电池组1的系统而将其它频带设定为通信用频带。
另外,在本第一实施方式中,在电压检测电路6与控制电路7之间进行信息通信时,将MPU 61的通信信号输出端子Out、通信信号输入端子In连接在电池11的正极侧(在图2中MPU 61的右侧)。与此相对地,也能够将MPU 61的通信信号输出端子Out、通信信号输入端子In连接在电池11的负极侧(在图2中MPU 61的左侧),从负极侧进行通信信号的发送和接收。
返回图2,布线66a与连接在电池11的正极端子(后述的正电极片112)上的布线611并联地连接,在该布线66a上设有容量调整用电阻66。并且,布线66a的另一端连接在MPU 61的容量调整用端子A上,根据来自控制电路7的指令信号,通过将容量调整用端子A与接地端子GND1接通(ON)规定时间,来自电池11的电流流过电阻66,由此将电池11的电池容量调整为规定量。
另外,由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等构成并且存储(保存)有作为检测对象的电池11的固有标识符的存储器67被设置在各电压检测电路6中。在将所检测出的电压值设为交流信号输出时,保存在该存储器67中的固有标识符作为该交流信号的头部被附加之后被发送到控制电路7。由此,控制电路7能够识别出发送过来的关于电压值的信息是与哪个电池11相对应的信息。另外,在从控制电路7发送的容量调整指令信号中也附加有作为检测对象的电池11的固有标识符。通过将附加有检测对象电池11的固有标识符的容量调整指令信号与存储在电压检测电路6的存储器67中的固有标识符进行比较,能够判断是否为针对自己的容量调整指令。
返回图1,控制电路7具有微处理器单元71(以下简称为MPU71)、布线72、布线74以及耦合电容器73,该布线72将MPU 71的通信信号输出端子、通信信号输入端子与电力供给线2进行连接,该布线74将MPU 71的通信信号用接地端子连接在容纳本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池组1的电池盒等的接地点上,该耦合电容器73被设置在布线72上。
MPU 71通过取入由上述各电压检测电路6检测出的各电池11的端子间电压值来掌握电池组1的电池容量,从而执行用于防止过充电、过放电的整体控制。因此,向各电压检测电路6发送检测电池11的电压的意思的指令信号。如参照图4所说明的那样,该指令信号作为特定频带(图4的斜线频带)的交流通信信号而被生成。并且,通过设置在布线72上的耦合电容器73被截止直流成分,从而将上述指令信号设为与电压检测电路6的基准电位Va相同的基准电位Va的交流通信信号而发送给电力供给线2。
从各电压检测电路6发送各电池11的电压值,但是MPU 71读入与该电压值相当的交流通信信号,由MPU 71解析包含在该交流通信信号中的固有标识符、即电池11的固有标识符和电压值。然后,在电池容量存在规定阈值以上的差的情况下,MPU71向与该对象电池11相当的电压检测电路6发送指令信号,MPU 71使电流流过容量调整用电阻66规定时间。由此,MPU 71进行控制使得例如构成电池组1的各电池11的容量变得均等。在此时输出的容量调整指令信号中附加有作为容量调整对象的电池11的固有标识符。通过将附加有作为容量调整对象的电池11的固有标识符的容量调整指令信号与保存在各电压检测电路6的存储器67中的固有标识符进行比较,来判断是否为针对自己的容量调整指令。
此外,由于在电压检测电路6中设有耦合电容器62、63,因此能够省略控制电路7的耦合电容器73。
如上所述,根据本第一实施方式的监视装置5,由于经由电力供给线2进行电压检测电路6与控制电路7之间的信息交换,因此不需要以往所需的专用信息通信用布线,能够降低与此相应地产生的布线自身的费用以及用于处理布线的装配工时和布线空间。
另外,在从各个电压检测电路6发送的交流通信信号的直流电位产生差异的情况下,由于通过耦合电容器63使基准电位Va相等,并且经由耦合电容器62将交流通信信号发送到电力供给线2,因此也能够形成相同电位的交流通信信号。
并且,即使在经由电力供给线2接收的交流通信信号中包含有各种频带的信号的情况下,由于使用带通滤波器65来提取特定频带的交流通信信号,因此也能够进行电压检测电路6与控制电路7之间的通信。
另外,由于在电压检测电路6与控制电路7进行通信时将电池11的固有标识符附加到交流通信信号中,因此能够从多个电压检测电路6中确定设为目标的电池11的电压检测电路6。
《电压检测电路的实施方式》
另外,只要上述电压检测电路6连接在各电池11的正极端子、负极端子上即可,不需要从多个电压检测电路6分别引出布线并将该布线连接在控制电路7上。因而,作为本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监视装置5的一例,当使用如下的构成电压检测电路6的挠性布线基板600时,能够更有效地省略布线的引出、处理。
图6是表示本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池11的俯视图,图7同样是表示电池11的横截面图(沿着图6的VII-VII线的截面图)。
本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池11是锂系平板状二次电池。电池11由发电元件111、作为正电极端子的正电极片112、作为负电极端子的负电极片113、上部外壳部件114以及下部外壳部件115构成。
省略详细的图示,发电元件111是通过绝缘性隔板交替地层叠正极板和负极板而得到的,其中,该正极板连接在正电极片112上并且涂敷有正极活性物质,该负极板连接在负电极片113上并且涂敷有负极活性物质。
上部外壳部件114和下部外壳部件115是用聚乙烯、改性聚乙烯、聚丙烯、改性聚丙烯或者离聚物(ionomer)等树脂层压例如铝箔等金属箔的一面(电池11的内侧面)、用聚酰胺系树脂或者聚酯系树脂层压另一面(电池11的外侧面)而得到的,具有挠性。
在本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将上部外壳部件114形成为与发电元件111的厚度相当的凹状,另一方面将下部外壳部件115形成为平板状。此外,也能够将上部外壳部件114和下部外壳部件115的两方都形成为凹状,还能够将上部外壳部件114形成为平板状,将下部外壳部件115形成为凹状。并且,由这些上部外壳部件114和下部外壳部件115包围上述发电元件111、正电极片112的一部分以及负电极片113的一部分。然后,在由该上部外壳部件114、下部外壳部件115形成的空间中,一边向有机液体溶剂注入以过氯酸锂、氟硼酸锂(lithium borofluoride)、六氟磷酸锂(lithium hexafluorophosphate)等锂盐为溶质的液体电解质,一边抽吸该空间而使其成为真空状态。之后,通过热压对上部外壳部件114、下部外壳部件115的外周端部的整个周围进行热熔接而密封。将通过该热熔接将上部外壳部件114和下部外壳部件115接合的部分称为接合部116。
图8的A、图8的B是表示本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挠性布线基板600的图,图8的A是俯视图,图8的B是沿VIIIB-VIIIB线的截面图。此外,图8的A是表示在切割成一个挠性布线基板600之前的状态的俯视图。
本第一实施方式的上部外壳部件114和下部外壳部件115相当于本发明的外壳部件,本第一实施方式的正电极片112、负电极片113相当于本发明的电池端子(112、113)、即正极端子、负极端子。
如图8的B的截面图所示,本第一实施方式的挠性布线基板600是在聚酰胺树脂基板等绝缘性薄板601上通过铜等导电性材料形成包括电阻的布线图案602的图案,并且在规定位置上安装IC芯片(MPU 61)、耦合电容器62、63、电容器653、二极管654等电路元件(电子部件)603。另外,为了确保布线图案602、电路元件603的绝缘性,用绝缘性保护膜604覆盖布线图案602、电路元件603的表面。
此外,图8的A示意性地表示包括电阻的布线图案602和电路部件603。实际上,按照图2所示的电压检测电路6的结构,以合适的布局配置图8的A所示的包括电阻的布线图案602、构成MPU 61的IC芯片(MPU 61)、耦合电容器62、63以及二极管654。
本第一实施方式的挠性布线基板600将基板整体形成为矩形状,如图6所示那样将其长边方向的长度形成为相当于正电极片112与负电极片113之间的距离的长度。通过将挠性布线基板600形成为矩形状,如图8的A所示那样可提高原板的成品率(yield)。另外,通过将挠性布线基板600形成为矩形状,能够使用冲切装置简单地进行切割。
另外,在图2中,将连接在正极侧的布线611的布线图案(与正电极片112的连接部)形成在挠性布线基板600的第一端部,并且将连接在负极侧的布线612的布线图案(与负电极片113的连接部)形成在挠性布线基板600的第二端部。并且,将图2所示的布线图案形成在上述第一端部与上述第二端部之间。
由此,如图6和图7所示,将矩形状挠性布线基板600叠放在电池11的上部外壳部件114上,以将挠性布线基板600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分别与正电极片112和负电极片113电连接的方式进行接合。由此,只增加挠性布线基板600的厚度中除去电路元件603的厚度以外的厚度,就能够将电压检测电路6与电池11设置成一体。
对此,图2所示的MPU 61、耦合电容器62、63、存储器67、电容器643、653、二极管654等电路元件603与挠性布线基板600自身相比厚度相对较大。因此,这些厚度较大的电路元件603被设置在图7所示的电池11的接合部116的空间S中。
即,在如图2所示那样将挠性布线基板600安装于电池11时,以如下布局将电路元件603安装在基板600上:安装在挠性布线基板600上的电路元件603位于上部外壳部件114与下部外壳部件115之间的接合部116处。其中,由于构成MPU 61的IC芯片最大,因此在这种较大的电路元件603中优先布置IC芯片。
此外,关于图2所示的电路例子,将MPU 61、耦合电容器62、63、存储器67、电容器643、653、二极管654等7个电路元件603(如果包括时钟电路的电容器则为8个)配置在上部外壳部件114与下部外壳部件115之间的接合部116处。
另外,在挠性布线基板600上布置这些电路元件603时,也考虑如下方面。
即,图2所示的电压检测电路6中的模拟电路容易受到噪声的影响。因而,将构成去除噪声的带通滤波器65的电阻651、652、电容器653以及二极管654布置在靠近进行交流通信信号的发送和接收的正电极片112的位置处。在本第一实施方式中,由于将通信信号的输入输出端子连接在电池11的正极侧,因此通过将带通滤波器65设置在非常靠近正电极片112的位置处,能够缩小受到噪声影响的范围。
与此相对地,噪声影响相对较小的MPU 61、存储器67也可以根据需要而设置在包括正极侧或者负极侧在内的任何部位上。在挠性布线基板600的布局上,在由于在正极侧设置带通滤波器65而正极侧的配置空间较小的情况下,能够在负极侧设置MPU 61、存储器67。特别是在将挠性布线基板600形成为矩形状而想要提高原板的成品率的情况下,期望将构成带通滤波器65的两个电路元件603、即电容器653和二极管654设置在正极侧,将剩余的5个(如果包括时钟电路的电容器则是6个)电路元件603、即MPU 61、耦合电容器62、63、存储器67、电容器643适当配置在正极侧、负极侧。
图9的A~图9的D是表示本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挠性布线基板600的制造方法的第一例的截面图。关于本第一例的挠性布线基板600,首先准备如图9的A所示那样在由聚酰胺树脂等构成的绝缘性薄板601的第一主表面的整个表面上形成有铜等导电性箔602a的原板,使用与设为目标的布线图案相对应的掩模和蚀刻剂来蚀刻该原板的铜箔。由此,形成包括用于安装电阻、电子部件的连接盘(land)的布线图案602(图9的B)。基板的两端与正电极片112、负电极片113相接合。因此,在基板的两端事先保留铜箔。
接着,在形成在规定位置处的连接盘、即布线图案602上通过焊接等来安装IC芯片(MPU 61)、耦合电容器62、63、存储器67、电容器653、二极管654等电路元件603(图9的C)。接着,从布线图案602、电路元件603的上表面开始覆盖绝缘性保护膜604,通过热压等将绝缘性保护膜604熔融覆盖在布线图案602、电路元件603上(图9的D)。由于正电极片112和负电极片113的接合部116位于挠性布线基板600的两端,因此不在该接合部116的铜箔上覆盖绝缘性保护膜604。在以上的工序中,由于如图8的A所示那样对于一个原板形成多个挠性布线基板600,因此在之后的工序中,进行切割来得到一个挠性布线基板600。
最后,将切割得到的一个挠性布线基板600通过超声波焊接、激光焊接等与上述一个电池11的正电极片112、负电极片113接合。此外,挠性布线基板600只要仅将其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分别与正电极片112、负电极片113接合即可,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之间的部分也可以与正电极片112、负电极片113相接合,也可以不与正电极片112、负电极片113相接合。特别是在层叠电池11构成电池组1的情况下,即使不将挠性布线基板600的中间部分与电池外壳、即上部外壳部件114、下部外壳部件115相接合,挠性布线基板600的中间部分也由于电池11加压而被固定。
如上所述,如果使用本第一实施方式的挠性布线基板600,则即使在如图7所示那样层叠电池11构成电池组1的情况下,也仅增加了挠性布线基板600的厚度中除去电路元件603的厚度以外的厚度,从而能够抑制电池组1的厚度增加。并且,电压检测电路6被嵌入在挠性布线基板600上而被一体地安装在各电池11上,其结果,构成监视装置5的剩余的控制电路7只要设置在电池盒的空闲空间中即可。即,以往使用了集成控制电路和电压检测电路得到的较大的控制基板,但是如果使用本第一实施方式的挠性布线基板600则能够省略上述较大的控制基板,能够使电池组1小型化。
另外,由于在电池11的接合部116的空间S中配置电路元件603,因此能够防止无用的负荷作用于电路元件603,还能够防止电路元件603对电池11的上部外壳部件114、下部外壳部件115造成损坏。
并且,通过设为矩形状挠性布线基板600,能够提高原板的材料成品率,并能够期待成本降低。
另外,由于将构成带通滤波器65的电路元件603、即电容器653、二极管654布置在靠近进行交流通信信号的发送和接收的正电极片112的位置处,因此能够抑制模拟电路受到噪声的影响。
(第二实施方式)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池11的俯视图,图11是主视图(XI向视图)。
在上述图6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将挠性布线基板600的布线图案部分安装成与电池11的发电元件111重叠。另一方面,在本第二实施方式的挠性布线基板600中,如图10和图11所示,仅在上部外壳部件114与下部外壳部件115的接合部116处配置挠性布线基板600的布线图案部分使得上述布线图案部分不与电池11的发电元件111重叠。
即,将挠性布线基板600整体形成为大致矩形的字母C状,将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分别与正电极片112、负电极片113相接合。形成在挠性布线基板600上的布线图案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布线图案同样地形成,另外,关于电路元件603,也在作为交流通信信号的发送接收侧端子的正极侧设置带通滤波器65(电容器653、二极管654)。
此外,在图10和图11中,仅在上部外壳部件114与下部外壳部件115的接合部116的一个长边(在图10和图11中是上方)处布置电路元件603,但是也可以在一个长边和两个短边中的任一边上布置电路元件603。另外,在层叠多个电池11来构成电池组1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在图10和图11中的上方的长边侧安装挠性布线基板600的电池11与在下方的长边侧安装挠性布线基板600的电池11交替地或者每隔多个电池11交替地层叠。
如上所述,如果使用本第二实施方式的挠性布线基板600,则为了不与电池11的发电元件111重叠而仅在接合部116处设有挠性布线基板600的布线图案部分,因此与图6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挠性布线基板600相比,电池11的厚度不增加。另外,在层叠多个电池11构成电池组1的情况下,挠性布线基板600的布线图案部分不会受到加压。因而,图10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挠性布线基板600与图6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挠性布线基板600相比,耐久性高。
另外,在本第二实施方式的情况下,能够将电路元件603配置在挠性布线基板600的整个范围内。在层叠多个电池11构成电池组1时负荷作用于电路元件603、挠性布线基板600,但是通过对于挠性布线基板600分散地布置电路元件603,能够分散上述负荷。
在此处引用日本专利申请第2008-050849号(申请日2008年2月29日)、第2008-050850号(申请日2008年2月29日)的所有内容,以免误译、漏记。
以上,按照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的内容,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这些记载,本领域技术人员当然知道能够进行各种变形、改进。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由于利用电力供给线发送检测信号,因此无需设置专用通信用信号线就能够监视电池。
并且,根据本发明,由于将检测部的电路元件配置在电池外壳之间的接合部处,因此能够减小电池的容纳空间。
Claims (15)
1.一种电池组的监视装置,对具有多个电池和将上述多个电池电连接的电力供给线的电池组进行监视,该监视装置具有:
检测部,其检测上述多个电池的各电池的电压;以及
控制部,其接收由上述检测部检测出的电压检测结果,
其中,上述检测部将上述电压检测结果转换为交流通信信号,并经由上述电力供给线向上述控制部发送上述交流通信信号,上述检测部具有通信用连接部,该通信用连接部经由截止直流成分且使交流成分通过的部分与上述电力供给线相连接,
上述检测部还具有第一滤波电路,该第一滤波电路去除来自接地检测装置的噪声,该接地检测装置与上述电池组相连接并且检测上述电池组的接地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的监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部经由上述电力供给线向上述检测部发送用于控制上述检测部的上述交流通信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组的监视装置,其特征在于,
截止上述直流成分且使上述交流成分通过的上述部分是第一电容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的监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检测部还具有第二电容器,该第二电容器通过将上述检测部连接在共同电位上来确定上述交流通信信号的基准电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的监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检测部还具有第二滤波电路,该第二滤波电路去除来自与上述电池组相连接的电力转换装置的噪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的监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检测部还具有调整上述电池的容量的容量调整用电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的监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检测部还具有存储作为检测对象的上述电池的固有标识符的存储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的监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各电池具备:
袋状的电池外壳,其具有将两个薄片状外壳部件的外周端部接合的接合部,在内部密封发电元件;以及
一对电极端子,上述一对电极端子与上述电池外壳的内部的上述发电元件电连接,并且被引出到上述电池外壳的外部,
其中,将上述检测部的电路元件配置在上述电池外壳的上述接合部处,该电路元件为了检测上述电池的电压而与上述一对电极端子的各个端子相连接,并且在与上述电极端子中的一个端子之间发送或者接收交流通信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组的监视装置,其特征在于,
从上述电池外壳的两端部分别引出上述一对电极端子,
将连接上述检测部的上述电路元件与上述一对电极端子的布线图案配置成与上述发电元件重叠。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组的监视装置,其特征在于,
从上述电池外壳的两端部分别引出上述一对电极端子,
将连接上述检测部的上述电路元件与上述一对电极端子的布线图案仅配置在上述接合部处使得不与上述发电元件重叠。
11.根据权利要求8~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组的监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检测部具备噪声去除电路元件,
将上述噪声去除电路元件配置在发送或者接收上述交流通信信号的上述电极端子侧。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组的监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检测部在基准电位侧具备上述电路元件,
将上述基准电位侧的上述电路元件配置在与发送或者接收上述交流通信信号的上述电极端子侧相反的上述电极端子侧。
13.一种具有多个电池和将上述多个电池电连接的电力供给线的电池组的监视方法,包括:
检测上述多个电池的各电池的电压;
接收通过上述检测来检测出的电压检测结果;以及
通过上述检测,将上述电压检测结果转换为交流通信信号,并经由上述电力供给线发送上述交流通信信号以进行上述接收,在上述检测中截止直流成分且使交流成分通过,以此对上述电力供给线连接通信用连接部,
其中,在上述检测中去除来自接地检测装置的噪声,该接地检测装置与上述电池组相连接并且检测上述电池组的接地状态。
14.一种电池组的监视装置,对具有多个电池和将上述多个电池电连接的电力供给线的电池组进行监视,该监视装置具有:
检测部,其检测上述多个电池的各电池的电压;以及
控制部,其接收由上述检测部检测出的电压检测结果,
其中,上述检测部将上述电压检测结果转换为交流通信信号,并经由上述电力供给线向上述控制部发送上述交流通信信号,上述检测部具有通信用连接部,该通信用连接部经由截止直流成分且使交流成分通过的部分与上述电力供给线相连接,
上述检测部还具有第一滤波电路,该第一滤波电路去除来自与上述电池组相连接的电力转换装置的噪声。
15.一种具有多个电池和将上述多个电池电连接的电力供给线的电池组的监视方法,包括:
检测上述多个电池的各电池的电压;
接收通过上述检测来检测出的电压检测结果;以及
通过上述检测,将上述电压检测结果转换为交流通信信号,并经由上述电力供给线发送上述交流通信信号以进行上述接收,在上述检测中截止直流成分且使交流成分通过,以此对上述电力供给线连接通信用连接部,
其中,在上述检测中去除来自与上述电池组相连接的电力转换装置的噪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8-050850 | 2008-02-29 | ||
JP2008050849 | 2008-02-29 | ||
JP2008050850 | 2008-02-29 | ||
JP2008-050849 | 2008-02-29 | ||
PCT/JP2009/053250 WO2009107597A1 (ja) | 2008-02-29 | 2009-02-24 | 組電池の監視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946384A CN101946384A (zh) | 2011-01-12 |
CN101946384B true CN101946384B (zh) | 2013-12-04 |
Family
ID=410159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801052778A Active CN101946384B (zh) | 2008-02-29 | 2009-02-24 | 电池组的监视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478552B2 (zh) |
EP (1) | EP2264851B1 (zh) |
JP (1) | JP5338806B2 (zh) |
CN (1) | CN101946384B (zh) |
WO (1) | WO2009107597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521409B2 (ja) * | 2008-10-03 | 2014-06-11 |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 電池 |
JP5418196B2 (ja) * | 2009-12-16 | 2014-02-19 |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 容量調整装置 |
DE102009058444A1 (de) * | 2009-12-16 | 2011-06-22 | Li-Tec Battery GmbH, 01917 | Batteriegehäuse zur Aufnahme von elektrochemischen Energiespeichereinrichtungen |
JP5244924B2 (ja) * | 2010-10-01 | 2013-07-24 | 日立ビークルエナジー株式会社 | 蓄電装置 |
DE102010043710A1 (de) * | 2010-11-10 | 2012-05-10 | Continental Automotive Gmbh | Batteriezell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Batteriezelle sowie Verwendung einer Batteriezelle |
US8427329B2 (en) * | 2011-05-10 | 2013-04-23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 Method of testing and monitoring joint health |
US8531305B2 (en) * | 2011-05-10 | 2013-09-10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 Method of measuring electrical resistance of joints |
JP5648602B2 (ja) * | 2011-08-22 | 2015-01-07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電池配線モジュール |
US9091742B2 (en) * | 2012-02-20 | 2015-07-28 | Rockwell Automation Technologies, Inc. | Fault identification techniques for high resistance grounded systems |
JP5974622B2 (ja) * | 2012-05-14 | 2016-08-23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電池集合体 |
DE102012208454A1 (de) * | 2012-05-21 | 2013-11-21 | Robert Bosch Gmbh | Konditionierungs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zum Konditionieren eines Datenkanals einer Zelle eines elektrischen Energiespeichers |
JP2013250086A (ja) * | 2012-05-30 | 2013-12-12 | Gs Yuasa Corp | 蓄電装置システムおよび蓄電装置システムの通信方法 |
JP6070093B2 (ja) * | 2012-11-13 | 2017-02-01 |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 電源管理装置 |
US9684026B2 (en) | 2013-10-08 | 2017-06-20 | Rockwell Automation Technologies, Inc.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 ground fault location determination in high resistance grounded motor drive system |
US9604543B2 (en) | 2014-06-05 | 2017-03-28 | Rockwell Automation Technologies, Inc.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 ground fault location determination in high resistance grounded motor drive system |
US10564207B2 (en) | 2013-10-08 | 2020-02-18 | Rockwell Automation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ground fault detection |
US10302688B2 (en) | 2013-10-08 | 2019-05-28 | Rockwell Automation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ground fault detection |
JP6201778B2 (ja) * | 2014-01-17 | 2017-09-27 |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 | 電圧検出装置 |
FR3017001B1 (fr) * | 2014-01-30 | 2016-02-05 | Renault Sas | Systeme et procede correspondant de gestion d'une batterie comprenant une pluralite de cellules de batterie |
US10620274B2 (en) * | 2014-12-10 | 2020-04-14 | Datang NXP Semiconductor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act detection in battery packs |
US10608293B2 (en) | 2016-11-01 | 2020-03-31 | Duracell U.S. Operations, Inc. | Dual sided reusable battery indicator |
US10151802B2 (en) | 2016-11-01 | 2018-12-11 | Duracell U.S. Operations, Inc. | Reusable battery indicator with electrical lock and key |
US10725116B2 (en) | 2018-01-04 | 2020-07-28 | Rockwell Automation Technologies, Inc. | Automatic system grounding condition detection |
US11402436B2 (en) | 2020-04-15 | 2022-08-02 | Rockwell Automation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ground fault detection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97590A (zh) * | 1999-03-30 | 2001-05-30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具备电池保护电路的蓄电池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293410B2 (ja) | 1995-06-09 | 2002-06-17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組電池の監視装置 |
JPH11318033A (ja) | 1998-05-06 | 1999-11-16 | Internix Kk | 電力線搬送通信機能を用いた電池の集中管理システム |
JP2000106158A (ja) | 1998-09-30 | 2000-04-11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000156242A (ja) | 1998-11-20 | 2000-06-06 | Mitsubishi Chemicals Corp |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
JP2001201522A (ja) | 2000-01-19 | 2001-07-27 | Hitachi Ltd | 多セル直列電池のセル電圧検出回路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池パック |
JP3783633B2 (ja) | 2002-02-26 | 2006-06-07 |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両用地絡検出装置 |
JP4254209B2 (ja) * | 2002-11-22 | 2009-04-15 | 新神戸電機株式会社 | 電池電圧検出線の検査方法、検査回路及び電池モジュール |
JP4388300B2 (ja) | 2003-03-28 | 2009-12-24 | 日立情報通信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 |
US7528579B2 (en) * | 2003-10-23 | 2009-05-05 | Schumacher Electric Corporatio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harging batteries |
CN2852538Y (zh) * | 2005-11-22 | 2006-12-27 | 国晓娜 | 电力线多载波发送器 |
JP4448111B2 (ja) * | 2006-07-31 | 2010-04-07 | 日立ビークルエナジー株式会社 | 電源システム |
-
2009
- 2009-02-24 CN CN2009801052778A patent/CN101946384B/zh active Active
- 2009-02-24 WO PCT/JP2009/053250 patent/WO2009107597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9-02-24 EP EP09714518.9A patent/EP2264851B1/en active Active
- 2009-02-24 US US12/918,192 patent/US8478552B2/en active Active
- 2009-02-24 JP JP2010500686A patent/JP5338806B2/ja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97590A (zh) * | 1999-03-30 | 2001-05-30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具备电池保护电路的蓄电池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JP特开2000-156242A 2000.06.06 |
JP特开2004-304991A 2004.10.28 |
JP特开平8-339829A 1996.12.24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WO2009107597A1 (ja) | 2011-06-30 |
EP2264851A4 (en) | 2015-05-27 |
US20110004429A1 (en) | 2011-01-06 |
EP2264851B1 (en) | 2016-09-07 |
CN101946384A (zh) | 2011-01-12 |
US8478552B2 (en) | 2013-07-02 |
WO2009107597A1 (ja) | 2009-09-03 |
JP5338806B2 (ja) | 2013-11-13 |
EP2264851A1 (en) | 2010-12-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946384B (zh) | 电池组的监视装置 | |
KR101224704B1 (ko) | 조립 배터리를 위한 배터리 셀 및 감시 장치 | |
KR101159008B1 (ko) | 배선 기판, 적층형 축전 디바이스 및 적층형 축전 디바이스를 갖는 차량 | |
US20140023897A1 (en) | Storage battery module | |
US20140212695A1 (en) |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as high voltage interconnect in battery modules | |
US11024890B2 (en) | Transmitting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electrical signals from at least one galvanic cell to at least one electronic evaluating unit | |
CN105745772A (zh) | 电源装置 | |
CN102484385A (zh) | 电池模块、电池系统及电动车辆 | |
US10244621B2 (en) | Flex circuit system for a battery assembly of an electrified vehicle | |
JP6044505B2 (ja) | 組電池ユニット | |
JP6703622B2 (ja) | 薄型センサ及び薄型センサを有する電気化学的セル | |
JP2004273351A (ja) | 電池の端子接続構造 | |
US10978750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a battery module | |
US20210151812A1 (en) | Battery module and vehicle with the same | |
KR101897829B1 (ko) | 절연부재를 구비하는 배터리 팩 | |
KR20170117172A (ko) | 자동차 배터리용 배터리 셀, 배터리 및 자동차 | |
CN111313119A (zh) | 电池模块以及将单元监控电路载体组装到电池模块的方法 | |
EP1936716A1 (en) | Wiring board, stacked battery device, and vehicle having stacked battery devic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