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101904207B - 信道配置方法和无线通信基站装置 - Google Patents

信道配置方法和无线通信基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04207B
CN101904207B CN200880121555.4A CN200880121555A CN101904207B CN 101904207 B CN101904207 B CN 101904207B CN 200880121555 A CN200880121555 A CN 200880121555A CN 101904207 B CN101904207 B CN 1019042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ource block
dch
station apparatus
base station
distribu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2155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04207A (zh
Inventor
西尾昭彦
克里斯琴·温格特
铃木秀俊
平松胜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40852869&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1904207(B)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01407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781178B/zh
Priority to CN201410014068.5A priority patent/CN103716146B/zh
Publication of CN1019042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042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042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042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2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intra-user or intra-terminal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在多载波通信中同时进行频率调度发送和频率分集发送时,能够防止用于进行频率分集发送的信道的通信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造成的系统吞吐量下降的无线通信基站装置。在该装置中,调制单元(12)对于编码后的Dch数据进行调制处理而生成Dch数据码元。调制单元(22)对于编码后的Lch数据进行调制处理而生成Lch数据码元。分配单元(103)将Dch数据码元和Lch数据码元分配给构成OFDM码元的各个副载波,并输出到复用单元(104)。此时,分配单元(103)将Dch数据码元分配给以构成一个资源块组的资源块数的整数倍的间隔配置了一个Dch的多个资源块。

Description

信道配置方法和无线通信基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载波通信中的信道配置方法和无线通信基站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无线通信、尤其是移动通信中,除了声音以外图像、数据等各种信息成为传输的对象。能够预测今后对更高速的传输的要求会进一步提高,为了进行高速传输,要求能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频率资源,以实现高传输效率的无线传输技术。
能够满足这种要求的无线传输技术之一,有OFDM(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OFDM是使用多个副载波并行传输数据的多载波传输技术,已知其具有较高的频率使用效率、在多路径环境下的码间干扰降低等特征,对于传输效率的提高是有效的。
正在研究在将该OFDM用于下行线路,将发往多个无线通信移动台装置(以下简称作“移动台”)的数据频分复用到多个副载波时,进行频率调度发送和频率分集发送。
在频率调度发送中,无线通信基站装置(以下简称作“基站”)基于各个移动台的每个频带的接收质量,对各个移动台自适应地分配副载波,因此,能够获得最大限度的多用户分集效果,能够非常高效率地进行通信。这种频率调度发送是主要适合于移动台在低速移动时的数据通信或者高速数据通信的方式。另一方面,对于频率调度发送,需要来自各个移动台的接收质量信息的反馈,因此,频率调度发送不适合移动台在高速移动时的数据通信。另外,频率调度通常以称作子帧的发送时间为单位,对每个资源块(RB:ResourceBlock)进行,上述资源块是将邻接的数个副载波汇集而成的块。用于进行这种频率调度发送的信道被称作集中式信道(Localized Channel)(以下称作“Lch”)。
与此相对,由于频率分集发送将发往各个移动台的数据分散分配给全频带的副载波,因此,能够获得较高的频率分集效果。另外,频率分集发送由于不需要来自移动台的接收质量信息,因此,在上述那样难以适用频率调度发送的情况下是有效的方式。另一方面,由于频率分集发送与各个移动台的接收质量无关地进行,因此,无法获得频率调度发送那样的多用户分集效果。用于进行这种频率分集发送的信道称作分布式信道(Distributed Channel)(以下称作“Dch”)。
另外,可考虑同时进行Lch的频率调度发送和Dch的频率分集发送。即,可考虑在1OFDM码元的多个副载波上对Lch所使用的RB和Dch所使用的RB进行频分复用。此时,预先进行了各个RB与Lch的关联对应,以及各个RB与Dch的关联对应,以子帧为单位控制将哪个RB用作Lch或者Dch。
另外,在研究将Dch所使用的RB进一步分割成多个子块,通过不同的RB的子块的组合构成一个Dch(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1)。具体而言,在将RB分割成两个子块时,一个Dch被配置于两个分散的子块。
〔非专利文献1〕R1-072431“Comparison between RB-level andSub-carrier-level Distributed Transmission for Shared Data Channel in E-UTRADownlink”3GPP TSG RAN WG1LTE Meeting,Kobe,Japan,7-11May,2007
发明内容
发明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上述以往技术中,预先决定了分配一个Dch的RB的间隔(以下称作“RB间隔”)。例如,一个Dch被配置于RB间隔为floor(最低限度)(全部RB数/2)的两个RB的子块。这里,运算符floor(x)表示不超过x的最大的整数。由此,只需将Dch的信道号从基站通知移动台即可,因此,能够将控制信息量抑制得少。并且,能够对于所有的RB以均等的间隔分配Dch。这样,由于预先决定了配置一个Dch的RB的RB间隔,所以,为了防止Dch分配与Lch分配之间的冲突,基站在将Dch分配给资源块后再将Lch分配给资源块。
这里,基站在将多个Dch分配给一个移动台时,无论哪个Dch被分配给资源块,频率分集效果几乎不发生改变,因此,分配连续的信道号的多个Dch。由此,通过仅将连续的信道号中开头的信道号和末尾的信道号从基站通知移动台,移动台就能够判断分配给了本台的Dch。因此,能够削减用于通知Dch的分配结果的控制信息。
另一方面,在基站分配Lch时,将Lch分配给质量优良的RB,因此,通过位图(bitmap)型的分配通知从基站向移动台通知分配了Lch的RB。这里,基站通过将多个RB分组为多个RB组,以RB组为单位分配Lch,能够削减用于通知Lch的分配结果的控制信息。例如,在14RB的系统中,在每个RB的分配中需要14比特的控制信息,而在由2RB构成的RB组单位的分配中7比特的控制信息即可。
但是,在Dch和Lch混在一起的情况下,在将分配了一个Dch的RB的RB间隔设为floor(全部RB数/2)时,有时无法以RB组为单位分配Lch。因此,有时RB发生空闲,存在通信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的可能性。其结果导致系统吞吐量降低。这里,为了将未被使用而成为空闲的RB分配给Lch,需要以RB为单位进行的Lch分配。但是,用于通知Lch的分配结果的控制信息量变得庞大,其结果导致系统吞吐量降低。
例如,在频域中连续的十四个RB、即RB#1~#14的每个被分割为两个子块,连续的信道号Dch#1~#14与RB#1~#14关联对应时,一个Dch以7(=floor(14/2))RB间隔被配置。即,Dch#1~#7分别与RB#1~#7的一方的子块关联对应,Dch#8~#14分别与RB#1~#7的另一方的子块关联对应。同样地,Dch#1~#7分别与RB#8~#14的一方的子块关联对应,Dch#8~#14分别与RB#8~#14的另一方的子块关联对应。由此,Dch#1由RB#1的子块与RB#8的子块构成,Dch#2由RB#2的子块与RB#9的子块构成。对于Dch#3~#14也一样。
这里,在分配两个Dch(例如,Dch#1和Dch#2)时,Dch被分配给RB#1、#2、#8、#9,Lch被分配给剩余的RB。在以2RB的RB组为单位分配Lch时,Lch被分配给(RB#3、#4)、(RB#5、#6)、(RB#11、#12)以及(RB#13、#14)的RB组。但是,由于构成RB#7的RB组和RB#10的RB组的另一方的RB被分配给Dch,所以导致RB#7和RB#10无法分配给Lch。这样,存在下述可能性,即,产生不被使用而成为空闲的RB,通信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从而导致系统吞吐量降低。这里,为了将不被使用而成为空闲RB(RB#7和RB#10)分配给Lch,需要以RB为单位进行的Lch分配。但是,在以RB为单位进行的Lch分配中,用于通知Lch的分配结果的控制信息量变得庞大,其结果导致系统吞吐量降低。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在多载波通信中同时进行频率调度发送和频率分集发送时,能够防止因通信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造成的系统吞吐量下降的频率分集发送用信道配置方法和基站。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基站装置,使用将多个副载波分割为多个物理资源块、并分别由频域中连续的副载波构成的所述多个物理资源块,所述基站装置包括:分配单元,进行第一分配或者第二分配,所述第一分配将配置在规定间隔的两个物理资源块的同一序号的分布式虚拟资源块分配给移动台装置,所述第二分配将集中式虚拟资源块配置到没有配置所述分布式虚拟资源块的物理资源块中,并将所述集中式虚拟资源块以由规定数的连续的物理资源块构成的资源块组为单位分配给移动台装置;以及发送单元,使用所述物理资源块发送数据,所述规定间隔,取决于系统带宽,是所述规定数的整数倍。
本发明的基站装置,使用将多个副载波分割为多个物理资源块、并分别由频域中连续的副载波构成的所述多个物理资源块,所述基站装置包括:分配单元,进行第一分配或者第二分配,所述第一分配将配置在规定间隔的两个物理资源块的同一序号的分布式虚拟资源块分配给移动台装置,所述第二分配将集中式虚拟资源块配置到没有配置所述分布式虚拟资源块的物理资源块中,并将所述集中式虚拟资源块以资源块组为单位分配给移动台装置;以及发送单元,使用所述物理资源块发送数据,所述规定间隔,取决于系统带宽,是所述资源块组大小的整数倍。
本发明的资源块分配方法,包括:将多个副载波分割为多个物理资源块,所述多个物理资源块分别由频域中连续的副载波构成;以及进行第一分配或者第二分配,所述第一分配将配置在规定间隔的两个物理资源块的同一序号的分布式虚拟资源块分配给移动台装置,所述第二分配将集中式虚拟资源块配置到没有配置所述分布式虚拟资源块的物理资源块中,并将所述集中式虚拟资源块以由规定数的连续的物理资源块构成的资源块组为单位分配给移动台装置,所述规定间隔,取决于系统带宽,是所述规定数的整数倍。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多载波通信中同时进行频率调度发送和频率分集发送时,能够防止通信资源的使用效率的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基站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移动台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Lch的配置方法。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配置方法1的Dch的配置方法。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配置方法1的分配例。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配置方法1的Dch的配置方法(一分为三的情况)。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配置方法2的Dch的配置方法。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配置方法2的分配例。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配置方法3的Dch的配置方法(使用了配置方法1的情况)。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配置方法3的Dch的配置方法(使用了配置方法2的情况)。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配置方法4的Dch的配置方法(使用了配置方法1的情况)。
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配置方法4的Dch的配置方法(使用了配置方法2的情况)。
图1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配置方法5的Dch的配置方法(使用了配置方法1的情况)。
图1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配置方法5的Dch的配置方法(使用了配置方法2的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基站100的结构。基站100将构成作为多载波信号的OFDM码元的多个副载波分为多个RB,在这些多个RB中,对每个RB使用Dch和Lch。另外,在同一子帧中,对一个移动台分配Dch或者Lch中的任一者。
在基站100中,具有n个由用于Dch数据的编码单元11和调制单元12构成的编码和调制单元101-1~101-n、n个由用于Lch数据的编码单元21和调制单元22构成的编码和调制单元102-1~102-n、以及n个由解调单元31和解码单元32构成的解调和解码单元115-1~115-n,上述n为基站100可进行通信的移动台(MS)的数量。
在编码和调制单元101-1~101-n中,编码单元11对于移动台#1~#n的Dch数据#1~#n进行Turbo(特播)码等的编码处理,调制单元12对于编码后的Dch数据进行调制处理而生成Dch数据码元。
在编码和调制单元102-1~102-n中,编码单元21对于移动台#1~#n的Lch数据#1~#n进行Turbo码等的编码处理,调制单元22对于编码后的Lch数据进行调制处理而生成Lch数据码元。此时的编码率和调制方式依照从自适应控制单元116输入的MCS(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调制和编码方案:MCS)信息。
分配单元103根据来自自适应调制单元116的控制,将Dch数据码元和Lch数据码元分配给构成OFDM的各个副载波,并输出到复用单元104。此时,分配单元103对每个RB分别汇总分配Dch数据码元和Lch数据码元。进而,分配单元103在分配Lch数据码元时,将多个RB分组为多个组,以RB组为单元分配Lch。另外,分配单元103在将多个Dch用于一个移动台的Dch数据码元时,使用连续的信道号的Dch。另外,分配单元103将Dch数据码元分配给以构成一个RB组的RB数的整数倍的间隔配置了一个Dch的多个RB。此外,在各个RB中Dch和Lch的配置位置预先进行了关联对应。即,分配单元103预先保持作为Dch和Lch与RB之间的关联对应的配置图案(pattern),根据配置图案将Dch数据码元和Lch数据码元分配给各个RB。后面叙述关于本实施方式的Dch的配置方法的详情。另外,分配单元103将Dch数据码元的分配信息(表示将哪个移动台的Dch数据码元分配给了哪个RB的信息)和Lch数据码元的分配信息(表示将哪个移动台的Lch数据码元分配给了哪个RB的信息)输出到控制信息生成单元105。例如,在Dch数据码元的分配信息中,仅包含连续的信道号中的开头的信道号和末尾的信道号。
控制信息生成单元105生成包含Dch数据码元的分配信息、Lch数据码元的分配信息、以及从自适应控制单元116输入的MCS信息的控制信息,并输出到编码单元106。
编码单元106对于控制信息进行编码处理,调制单元107对于编码后的控制信息进行调制处理,并将其输出到复用单元104。
复用单元104将控制信息复用到从分配单元103输入的各个数据码元,并将其输出到IFFT(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快速傅里叶逆变换)单元108。此外,控制信息的复用例如对每个子帧进行。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信息的复用既可以是时分复用也可以是频分复用。
IFFT单元108对于构成被分配了控制信息和数据码元的多个RB的多个副载波进行IFFT,生成作为多载波信号的OFDM码元。
CP(Cyclic Prefix,循环前缀)附加单元109将与OFDM码元的末尾部分相同的信号作为CP附加到OFDM码元的开头。
无线发送单元110对于附加CP后的OFDM码元进行D/A变换、放大以及上变频等发送处理,从天线111发送到各个移动台。
另一方面,无线接收单元112经由天线111接收从最大为n个的移动台同时发送来的n个OFDM码元,对于这些OFDM码元进行下变频,A/D变换等接收处理。
CP除去单元113从接收处理后的OFDM码元中除去CP。
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快速傅里叶变换)单元114对除去CP后的OFDM码元进行FFT,取得在频域进行了复用的每个移动台的信号。这里,各个移动台使用相互不同的副载波或者相互不同的RB发送信号,在每个移动台的信号中分别包含从各个移动台报告的每个RB的接收质量信息。此外,在各个移动台中,能够通过接收SNR、接收SIR、接收SINR、接收CINR、接收功率、干扰功率、误码率、吞吐量、以及能够实现预定的差错率的MCS等测量每个RB的接收质量。另外,接收质量信息有时表示为CQI(ChannelQuality Indicator,信道质量指示符)或者CSI(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信道状态信息)等。
在解调和解码单元115-1~115-n中,解调单元31对于FFT后的信号进行解调处理,解码单元32对于解调后的信号进行解码处理。由此,获得接收数据。接收数据中的接收质量信息被输入到自适应控制单元116。
自适应控制单元116基于从各个移动台报告的每个RB的接收质量信息,对于Lch数据进行自适应控制。即,自适应控制单元116基于每个RB的接收质量信息,对每个RB组选择能够满足所要求的差错率的MCS并将MCS信息输出到编码和调制单元102-1~102-n;对于分配单元103,使用MaxSIR法、Proportional Fairness(比例公平)法等调度算法,进行决定将Lch数据#1~#n的每个数据分配给哪个RB组的频率调度。另外,自适应控制单元116将每个RB组的MCS信息输出到控制信息生成单元105。
接下来,图2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移动台200的结构。移动台200从基站100(图1)接收作为由被分成了多个RB的多个副载波构成的OFDM码元的多载波信号。另外,在多个RB中,对每个RB使用Dch和Lch。另外,在同一子帧中,对于移动台200分配Dch或者Lch中的任一者。
在移动台200中,无线接收单元202经由天线201接收从基站100发送的OFDM码元,对于OFDM码元进行下变频、A/D变换等接收处理。
CP除去单元203从接收处理后的OFDM码元中除去CP。
FFT单元204对于除去CP后的OFDM码元进行FFT,以获得控制信息和数据码元进行了复用的接收信号。
分离单元205将FFT后的接收信号分离为控制信号和数据码元。然后,分离单元205将控制信号输出到解调和解码单元206,将数据码元输出到解映射单元207。
在解调和解码单元206中,解调单元41对于控制信号进行解调处理,解码单元42对于解调后的信号进行解码处理。这里,控制信息包括:Dch数据码元的分配信息、Lch数据码元的分配信息、以及MCS信息。然后,解调和解码单元206将控制信息中的Dch数据码元的分配信息和Lch数据码元的分配信息输出到解映射单元207。
解映射单元207基于从解调和解码单元206输入的分配信息,从被分配了从分离单元205输入的数据码元的多个RB中提取分配给了本台的数据码元。此外,与基站100(图1)同样地,在各个RB中,Dch和Lch的配置位置预先进行了关联对应。即,解映射单元207预先保持与基站100的分配单元103相同的配置图案,根据配置图案从多个RB中提取Dch数据码元和Lch数据码元。另外,解映射单元207在提取Lch数据码元时,以多个RB被分组为多个组的RB组为单位提取Lch。另外,如上所述,在基站100的分配单元103(图1)中,在将多个Dch用于一个移动台的Dch数据码元时,使用连续的信道号的Dch。另外,仅用于Dch数据码元的Dch的连续的信道号中的开头的信道号和末尾的信道号表示在来自基站100的控制信息所包含的分配信息中。因此,解映射单元207基于分配信息所表示的开头的信道号和末尾的信道号,确定用于分配给了本台的Dch数据码元的Dch。具体而言,解映射单元207将从分配信息所表示的开头的信道号至分配信息所表示的末尾的信道号的连续的多个Dch确定为用于分配给了本台的Dch数据码元的Dch。然后,解映射单元207提取与确定出的Dch的信道号关联对应的RB,将分配给提取出的RB的数据码元输出到解调和解码单元208。
在解调和解码单元208中,解调单元51对于从解映射单元207输入的数据码元进行解调处理,解码单元52对于解调后的信号进行解码处理。由此,获得接收数据。
另一方面,在编码和调制单元209中,编码单元61对于发送数据进行Turbo码等的编码处理,调制单元62对于编码后的发送数据进行调制处理而生成数据码元。这里,移动台200使用与其他移动台相互不同的副载波或者相互不同的RB而将发送数据发送,在发送数据中包含有每个RB的接收质量信息。
IFFT单元210对于构成被分配了从编码和调制单元209输入的数据码元的多个RB的多个副载波进行IFFT,生成作为多载波信号的OFDM码元。
CP附加单元211将与OFDM码元的末尾部分相同的信号作为CP附加到OFDM码元的开头。
无线发送单元212对于附加CP后的OFDM码元进行D/A变换、放大以及上变频等发送处理,从天线201发送到基站(图1)。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Dch的信道的配置方法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如图3所示,将构成1OFDM码元的多个副载波均等地分割成RB#1~#14的十四个RB而构成的情况示为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另外,由各个RB构成Lch#1~#14或者Dch#1~#14,由自适应控制单元116控制各个移动台使用的信道。另外,以RB组为单位进行对各个移动台的Lch分配。这里,如图3所示,将RB#1~#14分组而构成RB组RBG#1~#7。这里,将构成一个RB组的RB数(以下称作“RB组大小”)设为2。由此,如图3所示,分别配置于构成RBG#1的RB#1和RB#2的Lch#1和Lch#2必须同时被分配,分别配置于构成RBG#2的RB#3和RB#4的Lch#3和Lch#4必须同时被分配。对于分别构成RBG#3~#7的Lch#5~#14也一样。另外,图3所示的各个RB的Lch的结构、以及以下所示的各个RB的Dch的结构预先在分配单元103进行了关联对应。
这里,对于Lch是以RB为单位进行频率调度,因此,在Lch所使用的各个RB中分别包含仅对一个移动台的Lch数据码元。即,由一个RB构成对于一个移动台的一个Lch。因此,如图3所示,Lch#1~#12分别配置于RB#1~#12。即,各个Lch的分配单位为“1RB×1子帧”。
另一方面,对Dch进行频率分集发送,因此,在Dch所使用的RB中分别包含多个Dch数据码元。这里,Dch所使用的各个RB被时间分割为两个子块,各个子块分别配置不同的Dch。即,在1RB中多个不同的Dch被时分复用。另外,通过不同的两个RB的子块构成一个Dch。即,各个Dch的分配单位为“(1RB×1/2子帧)×2”,与各个Lch的分配单位相同。
<配置方法1(图4)>
在本配置方法中,在多个RB中,以RB组大小的整数倍的间隔配置一个Dch。
即,配置一个Dch的RB的RB间隔Gap通过下式(1)提供。
Gap=floor((Nrb/Nd)/RBGsize)·RBGsize...(1)
其中,Nrb为总RB数,Nd为每1RB的子块分割数,RBGsize为RB组大小。
接下来,表示Dch的信道号与配置该Dch的RB号之间的关系式。配置Dch#k(k=1~12)的Nd个RB号(索引)j通过下式(2)提供。
j=(((k-1)+Gap·p)mod(Gap·Nd))+1,p=0,1,…,Nd-1...(2)
这里,由于Nrb=14、Nd=2、RBGsize=2,所以根据式(1),RB间隔Gap为6(=floor((14/2)/2)×2)。因此,上式(2)为j=(((k-1+6·p)mod12)+1(p=0,1)。其中,k=1,2,...,12。由此,一个Dch分散配置于频域中间隔了6RB的RB#(k)和RB#(k+6)的2RB。换言之,一个Dch被分散配置于频域中间隔了RB组大小(RBGsize=2)的整数倍(这里为3倍)的6RB间隔的RB。该RB间隔(RB间隔为6)为RB组大小(RBGsize=2)的整数倍的间隔中,Nrb/Nd(=14/2)以下的最大的间隔。
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Dch#1、#7配置于RB#1(RB#7),Dch#2、#8配置于RB#2(RB#8),Dch#3、#9配置于RB#3(RB#9),Dch#4、#10配置于RB#4(RB#10),Dch#5、#11配置于RB#5(RB#11),Dch#6、#12配置于RB#6(RB#12)。即,在本配置方法中,分配单元103能够分配给RB的最大的Dch数为十二个。
接下来,图5表示对于一个移动台的Dch数据码元分配四个Dch时的基站100的分配单元103(图1)的分配例。这里,为了简化说明,分配Dch#1,#2,#7,#8,以使在用于Dch的RB中不产生半截的子块。另外,分配单元103预先保持图4所示的Dch的配置图案,根据图4所示的配置图案,将Dch数据码元分配给RB。
如图5所示,分配单元103将Dch数据码元分配给构成Dch#1的RB#1的子块和RB#7的子块、构成Dch#2的RB#2的子块和RB#8的子块、构成Dch#7的RB#1的子块和RB#7的子块、构成Dch#8的RB#2的子块和RB#8的子块。即,如图5所示,Dch数据码元被分配给RB#1、#2、#7、#8。由此,四个Dch被分配给构成RBG#1的RB#1、#2和构成RBG#4的RB#7、#8中RB的子块而不剩余RB。
另外,如图5所示,分配单元103将Lch数据码元分配给被分配了Dch数据码元的RB之外的剩余的RB#3~#6和RB#9~#14。如上所述,各个Lch以RB组为单位被分配。因此,如图5所示,分配单元103将Lch数据码元分配给被分别配置了Lch#3和Lch#4并构成RBG#2的RB#3和RB#4、被分别配置了Lch#5和Lch#6并构成RBG#3的RB#5和RB#6、被分别配置了Lch#9和Lch#10并构成RBG#5的RB#9和RB#10、被分别配置了Lch#11和Lch#12并构成RBG#6的RB#11和RB#12、被分别配置了Lch#13和Lch#14并构成RBG#7的RB#13和RB#14。即,图3所示的Lch#3~#6和Lch#9~#14用于Lch数据码元。由此,在将Lch数据码元分配给被分配了Dch数据码元的RB之外的RB时,分配单元103能够不剩余RB地以RB组为单位分配Lch数据码元。
接下来,说明将使用了四个Dch的Dch数据码元分配给移动台200时的、移动台200的解映射单元207(图2)的提取例。这里,为了简化说明,Dch#1、Dch#2、Dch#7、Dch#8被用于Dch数据码元,以使在RB中不产生半截的子块。另外,解映射单元207与分配单元103同样地预先保持图4所示的Dch配置图案,根据图4所示的配置图案,从多个RB中提取Dch数据码元。
解映射单元207与分配单元103同样地,如图5所示,提取以RB#1的子块和RB#7的子块构成的Dch#1、以RB#2的子块和RB#8的子块构成的Dch#2、以RB#1的子块和RB#7的子块构成的Dch#7、以RB#2的子块和RB#8的子块构成的Dch#8。即,解映射单元207如图5所示提取被分配给了RB#1、RB#2、RB#7、RB#8的Dch数据码元作为发往本台的数据码元。换言之,解映射单元207如图5所示提取以不剩余RB的方式分配给了由RB#1、#2构成的RBG#1、以及由RB#7、#8构成的RBG#4的四个Dch作为发往本台的数据码元。
这样,在本配置方法中,配置一个Dch的RB的RB间隔被设定为用于Lch分配的RB组的RB组大小的整数倍(在本配置方法中为3倍)。由此,在将Lch分配给被分配了Dch之后剩余的RB时,基站能够以RB组为单位分配Lch而不产生无法使用的RB。因此,根据本配置方法,即使在同时使用频率调度发送和频率分集发送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因通信资源的使用效率的降低造成的系统吞吐量下降。另外,根据本配置方法,能够不产生空闲RB地分配Lch,因此,能够提高Lch的吞吐量。另外,根据本配置方法,以RB组为单位分配Lch,因此,能够削减用于通知Lch的分配结果的控制信息量。
这里,在图4所示的14RB(RB#1~#14)中能够分配最大十四个Dch。与此相对,在本配置方法中,如上所述能够分配最大十二个Dch。即,在本配置方法中能够分配的Dch数最大只减少相当于RB组大小(在图4中为两个Dch)。但是,Dch的用途仅限于移动台的高速移动时的数据通信等,因此,极少出现向所有的RB分配Dch的情况。因此,几乎没有因本配置方法使能够分配的Dch数的减少造成的系统吞吐量的下降。另外,通过本配置方法而不产生空闲RB地分配Lch所带来的系统吞吐量的提高大于上述系统吞吐量的下降。
此外,在本配置方法中,对于在使用Dch时将1RB一分为二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1RB的分割数不限于2,也可以将1RB一分为三以上地进行分割。例如,图6表示在使用Dch时将1RB一分为三时的分配方法。在图6所示的分配方法中,例如,在分配六个Dch时,能够不剩余RB的子块地在RB组内分配Dch,因此能够获得与本配置方法同样的效果。另外,如图6所示,1Dch以分散在3RB的方式构成,因此,与一分为二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分集效果。
<配置方法2(图7)>
在本配置方法中,在多个RB中,在以RB组大小的整数倍的间隔配置一个Dch的方面与配置方法1相同,而在以RB组大小的整数倍的间隔中可采用的间隔中最大的间隔配置一个Dch的方面与配置方法1不同。
即,配置一个Dch的RB的RB间隔Gap通过下式(3)提供。
Gap=floor((Nrb-Wgap·Nd)/RBGsize)·RBGsize+Wgap...(3)
这里,Wgap=floor((Nrb/Nd)/RBGsize)·RBGsiz,与式(1)等效。
然后,配置Dch#k(k=1~12)的Nd个RB号(索引)j通过下式(4)提供。
j=((k-1)mod(Wgap))+1+Gap·p,p=0,1,…,Nd-1...(4)
其中,k=1,2,...,Wgap的Dch被配置于前半部分RB的子块,k=Wgap+1,Wgap+2,...,Wgap×Nd的Dch被配置于后半部分RB的子块。
这里,由于Nrb=14、Nd=2、RBGsize=2、Wgap=6,所以根据式(3),RB间隔Gap为8(=floor((14/2)/2)×2+6)。因此,上式(4)为j=(((k-1mod(6))+8×p)(p=0,1)。其中,k=1,2,...,12。由此,一个Dch分散配置于在频域间隔了8RB的RB#(k)和RB#(k+8)的2RB。换言之,一个Dch被分散配置于在频域间隔了RB组大小(RBGsize=2)的整数倍(这里为4倍)的8RB间隔的RB。另外,与配置方法1的RB间隔(式(1))相比较,在本配置方法(式(3))中,RB间隔增大相当于未分配Dch的RB组的RB数。具体而言,在配置方法1(图4)中,Dch未配置在RB#13、RB#14的2RB中。因此,本配置方法的RB间隔Gap成为比配置方法1的RB间隔6RB大2RB的8RB。这是因为对于在配置方法1(图4)中,不配置Dch的RB被分配给了RB整体的端部来说,在本配置方法中,不配置Dch的RB被分配给了RB整体的中心部分。
具体而言,如图7所示,Dch#1、#7配置于RB#1(RB#9),Dch#2、#8配置于RB#2(RB#10),Dch#3、#9配置于RB#3(RB#11),Dch#4、#10配置于RB#4(RB#12),Dch#5、#11配置于RB#5(RB#13),Dch#6、#12配置于RB#6(RB#14)。即,在本配置方法中,与配置方法1同样,分配单元103能够分配给RB的最大的Dch数为十二个。另外,对于在配置方法1(图4)中,未配置Dch的RB是RB#1~#14的最末尾的RB#13、#14来说,在本配置方法中,如图7所示,未配置Dch的RB为RB#7、#8。即,在RB整体的中心部分未配置任何Dch。由此,构成各个Dch的两个RB的子块在夹着RB#7、#8下最大限度地扩展配置在RB#1~#6、和RB#9~#14中。即,在14RB中,以RB组大小的整数倍的间隔可采用的间隔中最大的间隔(8RB间隔)配置Dch#1~#12。
接下来,图8表示与分配方法1同样地,对于一个移动台的Dch数据码元使用四个Dch的情况的分配例。这里,与分配方法1同样,分配Dch#1、#2、#7、#8。另外,分配单元103预先保持图7所示的Dch的配置图案,根据图7所示的配置图案,将Dch数据码元分配给RB。
如图8所示,分配单元103将Dch数据码元分配给构成Dch#1的RB#1的子块和RB#9的子块、构成Dch#2的RB#2的子块和RB#10的子块、构成Dch#7的RB#1的子块和RB#9的子块、构成Dch#8的RB#2的子块和RB#10的子块。即,如图8所示,Dch数据码元被分配给RB#1、#2、#9、#10。即,四个Dch被分配给构成RBG#1的RB#1、#2和构成RBG#5的RB#9、#10而不剩余RB的子块。
另外,如图8所示,分配单元103将Lch数据码元分配给被分配了Dch数据码元的RB之外的剩余的RB#3~#8和RB#11~#14。这里,分配单元103与配置方法1同样,以RB组为单位分配Lch数据码元。具体而言,如图8所示,分配单元103将Lch数据码元分别分配给构成RBG#2、#3、#4、#6、#7的两个RB。即,图3所示的Lch#3~#8和Lch#11~#14用于Lch数据码元。由此,在将Lch数据码元分配给被分配了Dch数据码元的RB之外的块时,与配置方法1同样,分配单元103能够不剩余RB地以RB组为单位分配Lch数据码元。
接下来,说明将使用了四个Dch的Dch数据码元分配给移动台200时的、移动台200的解映射单元207(图2)的提取例。这里,与配置方法1同样,Dch#1、#2、#7、#8被用于Dch数据码元。另外,解映射单元207与分配单元103同样地预先保持图7所示的Dch配置图案,根据图7所示的配置图案,从多个RB中提取Dch数据码元。
解映射单元207与分配单元103同样地,如图8所示,提取由RB#1的子块和RB#9的子块构成的Dch#1、由RB#2的子块和RB#10的子块构成的Dch#2、由RB#1的子块和RB#9的子块构成的Dch#7、由RB#2的子块和RB#10的子块构成的Dch#8。即,如图8所示,解映射单元207提取分配给了RB#1、RB#2、RB#7、RB#8的Dch数据码元作为发往本台的数据码元。换言之,如图8所示,解映射单元207提取以不剩余RB的方式分配给了由RB#1、#2构成的RBG#1、以及由RB#9、#10构成的RBG#5的四个Dch作为发往本台的数据码元。
这里,在图8中,与配置方法1(图5)同样,Dch数据码元被分配给四个RB,Lch数据码元被分配给十个RB。但是,在本配置方法中,如图8所示,Dch数据码元被分散地分配给RB#1、RB#2、RB#9、以及RB#10,因此间隔比配置方法1(图5)增大相当于未配置Dch的RB间隔(RB#7、RB#8的2RB间隔)。因此,根据本配置方法,能够提高频率分集效果。
这样,在本配置方法中,以RB组大小的整数倍的间隔可采用的间隔中最大的间隔(在图7中为RB组大小4倍的8RB间隔)配置一个Dch。由此,能够使一个Dch的RB间隔成为最大,同时以RB组为单位分配Lch而不产生无法使用的RB。因此,根据本配置方法,能够获得与配置方法1同样的效果,并且能够比配置方法1提高频率分集效果。
此外,在本配置方法中,对于在使用Dch时将1RB一分为二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与配置方法1同样,1RB的分割数不限于2,也可以将1RB一分为三以上地进行分割。
<配置方法3(图9)>
在本配置方法中,在多个RB中,在以RB组大小的整数倍的间隔配置一个Dch的方面与配置方法1相同,而在将信道号连续的多个Dch配置于1RB的方面与配置方法1不同。
以下,具体地进行说明。这里,与配置方法1(图4)同样,一个Dch被配置于以6RB间隔分散配置了的两个RB。
如图9所示,信道号连续的Dch#1、#2被配置于RB#1(RB#7)。同样地,Dch#3、#4被配置于RB#2(RB#8);Dch#5、#6被配置于RB#3(RB#9);Dch#7、#8被配置于RB#4(RB#10);Dch#9、#10被配置于RB#5(RB#11);Dch#11、#12被配置于RB#6(RB#12)。
由此,一个Dch被配置于间隔6RB的两个RB,所以,与配置方法1同样,在将Lch分配给被分配了Dch之后剩余的RB时,能够以RB组为单位分配Lch而不产生无法使用的RB。另外,信道号连续的多个Dch被配置于1RB,所以在一个移动台使用多个Dch时,一个RB的子块被全部使用完后使用别的RB。由此,能够将数据码元被分配给构成1RB的多个子块中的一部分子块,另一方面使除此之外的子块不被使用这种情况为最小限度。由此,能够提高Dch的资源使用效率。
另外,与配置方法1同样,基站100的分配单元103(图1)和移动台200的解映射单元207(图2)预先保持作为RB与Dch之间的关联对应的图9所示的Dch的配置图案。然后,基站100的分配单元103根据图9所示的Dch的配置图案,将Dch数据码元分配给RB。另一方面,移动台200的解映射单元207与分配单元103同样,根据图9所示的Dch的配置图案,从多个RB中提取发往本台的Dch数据码元。
这样,在本配置方法中,将信道号连续的多个Dch配置于1RB,所以数据码元被分配给Dch所使用的RB的所有子块的概率变高。由此,能够比配置方法1防止通信资源使用效率降低造成的系统吞吐量下降。
此外,本配置方法也可以与配置方法2(图7)同样,以RB组大小的整数倍的间隔可采用的间隔中最大的间隔配置一个Dch。具体而言,也可以如图10所示,一个Dch被配置于以8RB间隔分散配置了的RB。由此,在获得与本配置方法同样的效果的同时,能够获得与配置方法2同样的分集效果。
<配置方法4(图11)>
在本配置方法中,在多个RB中,在以RB组大小的整数倍的间隔配置一个Dch的方面与配置方法1相同,而在将信道号连续的多个Dch分别配置于构成一个RB组的不同的RB的方面与配置方法1不同。
以下,具体地进行说明。这里,与配置方法1(图4)同样,一个Dch被配置于以6RB间隔分散配置了的两个RB。
如图11所示,Dch#1、#3被配置于RB#1(RB#7);Dch#2、#4被配置于RB#2(RB#8);Dch#5、#7被配置于RB#3(RB#9);Dch#6、#8被配置于RB#4(RB#10);Dch#9、#11被配置于RB#5(RB#11);Dch#10、#12被配置于RB#6(RB#12)。
即,如图11所示,信道号连续的Dch#1~#4被配置于构成RBG#1(RBG#4)的RB#1、#2(RB#7、#8)。并且,在RBG#1(RBG#4)中,Dch#1~#4中信道号连续的Dch#1(Dch#3)和Dch#2(Dch#4)分别被配置于RB#1、#2的不同的RB。另外,如图11所示,信道号连续的Dch#3和Dch#2也分别被配置于RB#1、#2的不同的RB。对于RBG#2(RBG#5)和RBG#3(RBG#6)也一样。
这样,信道号连续的多个Dch被配置于一个RB组,所以即使在一个移动台使用多个Dch的情况下,对于Dch也能以RB组为单位使用RB。因此,在将Lch分配给Dch所使用的RB之外的RB时,对于Lch也能以RB组为单位使用RB。即,能够不剩余RB地使用RB,因此,能够比配置方法1防止通信资源使用效率的降低。另外,在RB组中,信道号连续的Dch被配置于不同的RB,因此,能够提高分集效果。
另外,与配置方法1同样,基站100的分配单元103(图1)和移动台200的解映射单元207(图2)预先保持作为RB与Dch之间的关联对应的图11所示的Dch的配置图案。然后,基站100的分配单元103根据图11所示的Dch的配置图案,将Dch数据码元分配给RB。另一方面,移动台200的解映射单元207与分配单元103同样地,根据图11所示的Dch的配置图案,从多个RB中提取发往本台的Dch数据码元。
这样,在本配置方法中,将信道号连续的多个Dch分别配置于构成一个RB组的不同的RB。由此,即使在多个Dch被使用的情况下,也能够以RB组为单位汇总分配多个Dch。即,即使在一个移动台使用多个Dch的情况下,Dch也以RB为单位被分配,因此,对于Lch也能够以RB组为单位进行分配。由此,能够比配置方法1防止因通信资源使用效率降低造成的系统吞吐量下降。进而,在1RB组内信道号连续的不同的Dch被分配给不同的RB,因此,能够提高频率分集效果。
此外,本配置方法也可以与配置方法2(图7)同样,以RB组大小的整数倍的间隔可采用的间隔中最大的间隔配置一个Dch。具体而言,也可以如图12所示,一个Dch被配置于以8RB间隔分散配置了的RB。由此,在获得与本配置方法同样的效果的同时,能够提高与配置方法2同样的分集效果。
<配置方法5(图13)>
在本配置方法中,在将信道号连续的多个Dch分别配置于构成一个RB组的不同的RB的方面与配置方法4相同,但在将信道号不连续的多个Dch分别配置于分别构成相互邻接的RB组的多个RB中相互邻接的RB的方面与配置方法4不同。
以下,具体地进行说明。这里,与配置方法1(图4)同样,一个Dch被配置于以6RB间隔分散配置了的两个RB。
如图13所示,Dch#1、#7被配置于RB#1(RB#7);Dch#2、#8被配置于RB#2(RB#8);Dch#5、#11被配置于RB#3(RB#9);Dch#6、#12被配置于RB#4(RB#10);Dch#3、#9被配置于RB#5(RB#11);Dch#4、#10被配置于RB#6(RB#12)。
也就是说,如图13所示,在构成RBG#1的RB#1、#2中,配置信道号连续的Dch#1、#2(Dch#7、#8)。同样地,在构成RBG#2的RB#3、#4中,配置信道号连续的Dch#5、#6(Dch#11、#12);在构成RBG#3的RB#5、#6中,配置信道号连续的Dch#3、#4(Dch#9、#10)。
另外,信道号不连续的、不同的多个Dch被配置于作为分别构成相互邻接的RBG#1(RB#1、#2)和RBG#2(RB#3、#4)的RB中相互邻接的RB(即,RBG#1与RBG#2的边界的RB)的RB#2和RB#3。具体而言,如图13所示,信道号不连续的Dch#2和Dch#5(Dch#8和Dch#11)分别配置于RB#2和RB#3。同样地,信道号不连续的Dch#6和Dch#3(Dch#12和Dch#9)分别配置于构成RBG#2的RB#3、#4和构成RBG#3的RB#5、#6中相互邻接的RB#4和RB#5。对于RBG#4~RBG#6也一样。
这样,至少一组信道号连续的两个Dch被配置于一个RB组。另外,配置于分别构成相互邻接的RB组的多个RB中相互邻接的RB的Dch的信道号不连续。换言之,配置在不同的RB组的Dch中的信道号连续的Dch被配置于在频域进行了分散的RB。
由此,在一个移动台使用的Dch较多的情况下,分配单元103将Dch分配给在频域进行了分散的RB,因此,能够获得频率分集效果。另一方面,在一个移动台使用的Dch较少的情况下,分配单元103能够在RB组内汇总分配Dch。由此,在将Lch分配给Dch所使用的RB之外的RB时,对于Lch也能以RB组为单位使用RB。即,能够不剩余RB地使用RB,因此,能够防止通信资源使用效率的降低。
另外,与配置方法1同样,基站100的分配单元103(图1)和移动台200的解映射单元207(图2)预先保持作为RB与Dch之间的关联对应的图13所示的Dch的配置图案。然后,基站100的分配单元103根据图13所示的Dch的配置图案,将Dch数据码元分配给RB。另一方面,移动台200的解映射单元207与分配单元103同样,根据图13所示的Dch的配置图案,从多个RB中提取发往本台的Dch数据码元。
这样,在本配置方法中,将信道号不连续的多个Dch分别配置于分别构成相互邻接的RB组的多个RB中相互邻接的RB。由此,在一个移动台使用的Dch较少的情况下,与配置方法1同样,能够防止因通信资源使用效率降低造成的系统吞吐量下降,并且,在一个移动台使用的Dch较多的情况下,能够提高频率分集效果。
此外,本配置方法也可以与配置方法2(图7)同样,以RB组大小的整数倍的间隔可采用的间隔中最大的间隔配置一个Dch。具体而言,也可以如图14所示,一个Dch被配置于以8RB间隔分散配置了的RB。由此,在获得与本配置方法同样的效果的同时,能够获得与配置方法2同样的分集效果。
以上,对本实施方式的配置方法1~5进行了说明。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使同时进行Lch的频率调度发送和Dch的频率分集发送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通信资源的使用效率的降低。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Dch配置于RB的信道配置方法如式(1)或者式(3)所示,取决于由系统带宽决定的总RB数(Nrb)。因此,也可以是基站和移动台对于每个系统带宽预先保持Dch信道号与RB号的对应表(例如图4、图7、图9、图11、图13等),在分配Dch数据码元时,参照与分配Dch数据码元的系统带宽对应的对应表。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以OFDM方式传输基站接收的信号(即,移动台通过上行线路发送的信号),但该信号例如也可以通过单载波方式或者CDMA方式等、OFDM方式之外的传输方式传输。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RB由构成OFDM码元的多个副载波构成的情况,但不限于此,其也可以是由连续的频率构成的块。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RB在频域是连续地构成的情况,而RB也可以在时域连续地构成。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本发明适用于基站发送的信号(即,基站通过下行线路发送的信号)的情况,但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基站接收的信号(即,移动台通过上行线路发送的信号)。在这种情况下,基站对于上行线路的信号进行RB分配等的自适应控制。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仅对于Lch进行了自适应调制,但即使对于Dch也可以同样地进行自适应调制。此时,也可以在基站中,基于从各个移动台报告的全频带的平均接收质量信息进行对于Dch数据的自适应调制。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用于Dch的RB在时域被分割为多个子块,但用于Dch的RB既可以在频域被分割为多个子块,也可以在时域和频域被分割为多个子块。即,在1RB中,多个Dch既可以被频分复用,也可以被时分复用和频分复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向一个移动台分配信道号连续的、不同的多个Dch时,仅将开头的信道号和末尾的信道号从基站通知移动台的情况,但也可以是例如从基站向移动台通知开头的信道号和信道数。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1Dch配置于在频域等间隔地分散配置了的RB的情况,但配置1Dch的RB不限于在频域等间隔地分散配置了的RB。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用于进行频率分集发送的信道使用了Dch,而使用的信道不限于Dch,只要是在频域分散配置于多个RB、或者多个副载波且能获得频率分集效果的信道即可。另外,对用于进行频率调度发送的信道使用了Lch,而使用的信道不限于Lch,只要是能获得多用户分集效果的信道即可。
另外,Dch有时也被称为DVRB(Distributed Virtual Resource Block,分布式虚拟资源块),Lch有时被称为LVRB(Localized Virtual Resource Block,集中式虚拟资源块)。另外,Dch所使用的RB有时被称为DRB或者DPRB(Distributed Physical Resource Block,分布式物理资源块),Lch所使用的RB有时被称为LRB或者LPRB(Localized Physical Resource Block,集中式物理资源块)。
另外,移动台有时被称为UE,基站装置有时被称为Node B,副载波有时被称为音调(tone)。另外,RB有时被称为副信道、副载波块、副载波组、子带或者块(chunk)。另外,CP有时被称为保护间隙(Guard Interval:GI)。另外,子帧有时被称为时隙(slot)、帧。子块有时被称为时隙(slot)。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RB在时域分割为两个子块而分配Dch的情况,但有时将所分割的子块称为RB。在这种情况下,编码和自适应控制等在时域的两个RB中进行。
另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通过硬件来构成本发明的情形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通过软件来实现。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使用的各个功能模块,典型的被实现为由集成电路构成的LSI(大规模集成电路)。这些既可以分别实行单芯片化,也可以包含其中一部分或者是全部而实行单芯片化。每个功能块在此虽然称作LSI,但根据集成度的不同也可以称作“IC”、“系统LSI”、“超大LSI”、“极大LSI”等。
另外,集成电路化的技术不限于LSI,也可以使用专用电路或通用处理器来实现。也可以利用LSI制造后能够编程的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可以利用对LSI内部的电路块的连接或设定进行重新构置的可重构置处理器(Reconfigurable Processor)。
再有,如果随着半导体技术的进步或者其他技术的派生,出现了代替LSI集成电路化的技术,当然也可以利用该技术来实现功能块的集成化。还有适用生物技术等的可能性。
在2008年1月4日提交的特愿第2008-000198号和2008年3月12日提交的特愿第2008-062970号日本专利申请所包含的说明书、附图和说明书摘要的公开内容,全部引用于本申请。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能适用于移动通信系统等。

Claims (15)

1.基站装置,使用将多个副载波分割为多个物理资源块、并分别由频域中连续的副载波构成的所述多个物理资源块,所述基站装置包括:
分配单元,进行第一分配或者第二分配,所述第一分配将配置在规定间隔的两个物理资源块的同一序号的分布式虚拟资源块分配给移动台装置,所述第二分配将集中式虚拟资源块配置到没有配置所述分布式虚拟资源块的物理资源块中,并将所述集中式虚拟资源块以由规定数的连续的物理资源块构成的资源块组为单位分配给移动台装置;以及
发送单元,使用所述物理资源块发送数据,
所述规定间隔,取决于系统带宽,是所述规定数的整数倍。
2.基站装置,使用将多个副载波分割为多个物理资源块、并分别由频域中连续的副载波构成的所述多个物理资源块,所述基站装置包括:
分配单元,进行第一分配或者第二分配,所述第一分配将配置在规定间隔的两个物理资源块的同一序号的分布式虚拟资源块分配给移动台装置,所述第二分配将集中式虚拟资源块配置到没有配置所述分布式虚拟资源块的物理资源块中,并将所述集中式虚拟资源块以资源块组为单位分配给移动台装置;以及发送单元,使用所述物理资源块发送数据,
所述规定间隔,取决于系统带宽,是所述资源块组大小的整数倍。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站装置,
所述分配单元在所述第二分配中,将构成一个或多个资源块组的集中式虚拟资源块分配给所述移动台装置。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站装置,
所述分配单元在所述第一分配中,将所述同一序号的分布式虚拟资源块配置到时域上不同的所述两个物理资源块。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站装置,
所述发送单元将表示分配给所述移动台装置的所述分布式虚拟资源块或所述集中式虚拟资源块的分配信息发送到所述移动台装置。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站装置,
所述分配单元在所述第一分配中,将序号连续的多个分布式虚拟资源块分配给所述移动台装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站装置,
所述发送单元将基于分配了的所述序号连续的多个分布式虚拟资源块中的、最初的序号和个数的分配信息发送到所述移动台装置。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站装置,
所述发送单元将表示分配给所述移动台装置的所述集中式虚拟资源块的、位图型的分配信息发送到所述移动台装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装置,
所述分配单元将序号连续的多个所述集中式虚拟资源块分配给所述移动台装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站装置,
所述发送单元将表示分配了的所述序号连续的多个集中式虚拟资源块的分配信息发送到所述移动台装置。
1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站装置,
两个分布式虚拟资源块分别配置到一子帧内的同一频率的两个所述物理资源块。
12.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站装置,
将序号不连续的分布式虚拟资源块配置到在所述频域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物理资源块。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装置,
将Nrb设成作为所述物理资源块的总数的系统带宽,将Nd设成分布式虚拟资源块被配置到一子帧内的同一频率的所述物理资源块的总数,所述规定间隔是构成所述资源块组的、连续的所述物理资源块的规定数的整数倍,并且是Nrd/Nd以下的间隔中的最大间隔。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装置,
使所述规定间隔为根据系统带宽能够采用的、构成所述资源块组的连续的所述物理资源块的规定数的整数倍的间隔中的、最大间隔。
15.资源块分配方法,包括:
将多个副载波分割为多个物理资源块,所述多个物理资源块分别由频域中连续的副载波构成;以及
进行第一分配或者第二分配,所述第一分配将配置在规定间隔的两个物理资源块的同一序号的分布式虚拟资源块分配给移动台装置,所述第二分配将集中式虚拟资源块配置到没有配置所述分布式虚拟资源块的物理资源块中,并将所述集中式虚拟资源块以由规定数的连续的所述物理资源块构成的资源块组为单位分配给移动台装置,
所述规定间隔,取决于系统带宽,是所述规定数的整数倍。
CN200880121555.4A 2008-01-04 2008-12-26 信道配置方法和无线通信基站装置 Active CN1019042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14070.2A CN103781178B (zh) 2008-01-04 2008-12-26 移动台装置、数据接收方法和集成电路
CN201410014068.5A CN103716146B (zh) 2008-01-04 2008-12-26 基站及移动台装置、资源块分配及数据接收方法、集成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00198/08 2008-01-04
JP2008000198 2008-01-04
JP062970/08 2008-03-12
JP2008062970 2008-03-12
PCT/JP2008/004010 WO2009087744A1 (ja) 2008-01-04 2008-12-26 チャネル配置方法および無線通信基地局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14070.2A Division CN103781178B (zh) 2008-01-04 2008-12-26 移动台装置、数据接收方法和集成电路
CN201410014068.5A Division CN103716146B (zh) 2008-01-04 2008-12-26 基站及移动台装置、资源块分配及数据接收方法、集成电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04207A CN101904207A (zh) 2010-12-01
CN101904207B true CN101904207B (zh) 2014-02-19

Family

ID=40852869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21555.4A Active CN101904207B (zh) 2008-01-04 2008-12-26 信道配置方法和无线通信基站装置
CN201410014068.5A Active CN103716146B (zh) 2008-01-04 2008-12-26 基站及移动台装置、资源块分配及数据接收方法、集成电路
CN201410014070.2A Active CN103781178B (zh) 2008-01-04 2008-12-26 移动台装置、数据接收方法和集成电路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14068.5A Active CN103716146B (zh) 2008-01-04 2008-12-26 基站及移动台装置、资源块分配及数据接收方法、集成电路
CN201410014070.2A Active CN103781178B (zh) 2008-01-04 2008-12-26 移动台装置、数据接收方法和集成电路

Country Status (17)

Country Link
US (20) US7991004B2 (zh)
EP (9) EP3598826B1 (zh)
JP (7) JP4608594B2 (zh)
KR (2) KR101475643B1 (zh)
CN (3) CN101904207B (zh)
BR (2) BRPI0821819B1 (zh)
CY (1) CY1121579T1 (zh)
DK (4) DK2584854T3 (zh)
ES (7) ES2750792T3 (zh)
HR (1) HRP20190321T1 (zh)
HU (1) HUE043548T2 (zh)
LT (1) LT3267750T (zh)
PL (1) PL3267750T3 (zh)
PT (1) PT3267750T (zh)
RU (1) RU2501191C2 (zh)
SI (1) SI3267750T1 (zh)
WO (1) WO200908774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295938B1 (ko) * 2006-04-28 2013-08-14 파나소닉 주식회사 기지국 장치 및 통신 방법
US7933238B2 (en) * 2007-03-07 2011-04-26 Motorola Mobility,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ssion within a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 system
DK2584854T3 (en) * 2008-01-04 2017-01-09 Panasonic Corp Channel arrangement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device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RU2556389C2 (ru) * 2008-01-07 2015-07-10 Оптис Целлулар Течнолоджи,ЛЛС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приема данных нисходящей линии связи с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м ресурсных блоков в системе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подвижной сети и устройства для его реализации
ES2711802T3 (es) * 2008-01-07 2019-05-07 Optis Cellular Tech Llc Procedimiento para planificar bloques de recursos virtuales distribuidos
KR100913099B1 (ko) * 2008-01-07 2009-08-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분산형 가상자원블록 스케쥴링 방법
KR100925441B1 (ko) 2008-01-07 2009-11-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분산형 가상자원블록 스케쥴링 방법
KR100904433B1 (ko) * 2008-01-07 2009-06-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분산형 가상자원블록 스케쥴링 방법
US9673952B2 (en) 2009-04-10 2017-06-06 Qualcomm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user equipments on different system bandwidths
US9276710B2 (en) * 2009-12-21 2016-03-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with carrier extension
KR20130023221A (ko) * 2010-04-16 2013-03-07 쿄세라 코포레이션 무선통신 시스템, 고전력 기지국, 저전력 기지국 및 통신 제어방법
US9148204B2 (en) * 2010-06-21 2015-09-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Physical resource block (PRB) bundling for open loop beamforming
JP5717737B2 (ja) * 2010-06-21 2015-05-13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アメリカ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無線送信方法及び無線受信方法
JP5994967B2 (ja) * 2011-11-07 2016-09-2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US9602229B2 (en) 2014-01-29 2017-03-21 Mediatek Inc. Method for cancelling a data transmission of a neighboring cell
CN107666364A (zh) * 2016-07-27 2018-02-06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选择和确定调制编码方式的方法、相应的终端设备、基站设备
CN106455081B (zh) * 2016-10-31 2022-12-20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资源配置方法及资源配置装置
AU2016433341B2 (en) * 2016-12-23 2022-09-08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14838A (zh) * 2004-01-29 2007-02-1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收发装置以及收发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9010637D0 (en) * 1990-05-11 1990-07-04 Secr Defence A high frequency multichannel diversity differential phase shift(dpsk)communications system
US6430193B1 (en) * 1999-07-06 2002-08-06 Cisco Technology, Inc. Communication of physical layer control parameters
US7493143B2 (en) * 2001-05-07 2009-02-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utilizing polarization reus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7180879B2 (en) * 2001-08-17 2007-02-20 Ragulan Sinnarajah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all setup latency reduction
US8320301B2 (en) * 2002-10-25 2012-11-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IMO WLAN system
KR20050000709A (ko) * 2003-06-24 2005-01-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접속 방식을 사용하는 통신 시스템의 데이터 송수신장치 및 방법
KR100560386B1 (ko) * 2003-12-17 2006-03-13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의 상향 링크에서 코히어런트 검출을위한 직교주파수 분할 다중 접속 방식의 송수신 장치 및그 방법
US20060009168A1 (en) * 2004-07-12 2006-01-12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ransmissions using both diversity and nondiversity transmission schemes
US8095141B2 (en) * 2005-03-09 2012-01-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Use of supplemental assignments
WO2007020996A1 (ja) * 2005-08-19 2007-02-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US20070053320A1 (en) * 2005-08-25 2007-03-08 Nokia Corporation Unified entry format for common control signalling
HUE039192T2 (hu) * 2005-11-04 2018-12-28 Panasonic Corp Eljárás al-hullámsávok beállítására többvivõs kommunikációban és drótnélküli kommunikációs bázisállomás berendezés
CN101305538A (zh) * 2005-11-10 2008-11-1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无线发送装置以及无线发送方法
US7706249B2 (en) * 2006-02-08 2010-04-27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synchronization channel in an OFDMA system
WO2007094628A1 (en) * 2006-02-15 2007-08-2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in an ofdm system
US8131306B2 (en) * 2006-03-20 2012-03-06 Intel Corporation Wireless access network and method for allocating data subcarriers within a downlink subframe based on grouping of user stations
US7688708B2 (en) * 2006-03-24 2010-03-30 Alcatel-Lucent Usa Inc. Method of OFDMA ton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JP4885625B2 (ja) 2006-06-20 2012-02-29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テープ又はシート
WO2007119148A2 (en) * 2006-04-13 2007-10-25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providing efficient and flexible control signal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CN101064706A (zh) * 2006-04-28 2007-10-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时频资源的分配方法及其装置和无线通信系统
KR101295938B1 (ko) * 2006-04-28 2013-08-14 파나소닉 주식회사 기지국 장치 및 통신 방법
CN101064638B (zh) * 2006-04-30 2011-04-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系统的资源分配指示方法及装置
CN101094214A (zh) * 2006-06-21 2007-12-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正交频分复用通信系统的数据复用方法
US20090303944A1 (en) * 2006-06-26 2009-12-10 Panasonic Corporation Radio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resource block allocation method
US8929300B2 (en) 2006-08-18 2015-01-06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Radio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control channel arranging method
JP2008062970A (ja) 2006-09-07 2008-03-21 Oshio Sangyo Kk 包装袋
US8270424B2 (en) * 2006-11-01 2012-09-18 Alcatel Lucent Method of signaling allocated resources
US8553594B2 (en) * 2007-03-20 2013-10-08 Motorola Mobility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within a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249635B2 (en) 2007-06-18 2012-08-2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metho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KR101461232B1 (ko) * 2007-09-24 2014-11-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자원할당 방법
DK2584854T3 (en) * 2008-01-04 2017-01-09 Panasonic Corp Channel arrangement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device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KR100913099B1 (ko) * 2008-01-07 2009-08-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분산형 가상자원블록 스케쥴링 방법
KR100904433B1 (ko) * 2008-01-07 2009-06-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분산형 가상자원블록 스케쥴링 방법
KR100925441B1 (ko) * 2008-01-07 2009-11-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분산형 가상자원블록 스케쥴링 방법
US8218420B2 (en) * 2009-03-26 2012-07-10 Ntt Docomo, Inc. Non-cyclic evolving-type user resource structure for OFDMA based system with null guard tones
US9265033B2 (en) * 2011-03-11 2016-02-1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receiving downlink signal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same, and device for receiving same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same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14838A (zh) * 2004-01-29 2007-02-1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收发装置以及收发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246401A1 (en) 2019-08-08
EP4207911B1 (en) 2024-07-17
EP3267750B1 (en) 2018-12-19
US20130148602A1 (en) 2013-06-13
HRP20190321T1 (hr) 2019-04-19
ES2657807T3 (es) 2018-03-06
DK3096581T3 (en) 2017-12-04
JP4608594B2 (ja) 2011-01-12
EP4404495A2 (en) 2024-07-24
EP3432667B1 (en) 2019-10-23
US20180227920A1 (en) 2018-08-09
JP2011250461A (ja) 2011-12-08
RU2501191C2 (ru) 2013-12-10
US20200077399A1 (en) 2020-03-05
EP4207911A1 (en) 2023-07-05
US20170208594A1 (en) 2017-07-20
US9642143B2 (en) 2017-05-02
US10178675B1 (en) 2019-01-08
US20110096742A1 (en) 2011-04-28
ES2955033T3 (es) 2023-11-28
JP2011045120A (ja) 2011-03-03
EP2229030B1 (en) 2013-09-18
JP2012130050A (ja) 2012-07-05
US9544899B2 (en) 2017-01-10
CN103716146A (zh) 2014-04-09
DK2229030T3 (da) 2014-01-06
US20170071000A1 (en) 2017-03-09
JP4926289B2 (ja) 2012-05-09
US8160100B2 (en) 2012-04-17
JP2011250460A (ja) 2011-12-08
US9794941B2 (en) 2017-10-17
BRPI0821819B1 (pt) 2020-09-15
US8208491B2 (en) 2012-06-26
EP3751939C0 (en) 2023-06-07
LT3267750T (lt) 2019-04-10
KR101475643B1 (ko) 2014-12-22
ES2716758T3 (es) 2019-06-14
WO2009087744A1 (ja) 2009-07-16
ES2429796T3 (es) 2013-11-15
EP3751939A1 (en) 2020-12-16
JP5323217B2 (ja) 2013-10-23
DK2584854T3 (en) 2017-01-09
CY1121579T1 (el) 2020-05-29
EP3096581A1 (en) 2016-11-23
US10506599B2 (en) 2019-12-10
JP4659920B2 (ja) 2011-03-30
US20110211545A1 (en) 2011-09-01
US10085264B2 (en) 2018-09-25
PT3267750T (pt) 2019-03-27
US20180368147A1 (en) 2018-12-20
US20190098633A1 (en) 2019-03-28
CN103781178B (zh) 2017-07-21
US20230121741A1 (en) 2023-04-20
US20240292393A1 (en) 2024-08-29
CN101904207A (zh) 2010-12-01
EP2584854A2 (en) 2013-04-24
EP2229030A4 (en) 2012-02-22
EP2229030A1 (en) 2010-09-15
US9288788B2 (en) 2016-03-15
SI3267750T1 (sl) 2019-04-30
EP3096581B1 (en) 2017-11-01
ES2836690T3 (es) 2021-06-28
HUE043548T2 (hu) 2019-08-28
US20210014863A1 (en) 2021-01-14
JP2013232962A (ja) 2013-11-14
US20180007694A1 (en) 2018-01-04
US9999056B2 (en) 2018-06-12
KR101500788B1 (ko) 2015-03-09
BRPI0821819A2 (pt) 2015-09-22
EP3267750A1 (en) 2018-01-10
US11252729B2 (en) 2022-02-15
KR20130093677A (ko) 2013-08-22
JP5524395B2 (ja) 2014-06-18
KR20100105535A (ko) 2010-09-29
US20100202377A1 (en) 2010-08-12
CN103781178A (zh) 2014-05-07
EP2584854B1 (en) 2016-09-14
ES2606156T3 (es) 2017-03-23
US11943757B2 (en) 2024-03-26
US11564225B2 (en) 2023-01-24
US20220132504A1 (en) 2022-04-28
JP4928630B2 (ja) 2012-05-09
BR122019019722B1 (pt) 2020-09-01
US10827494B2 (en) 2020-11-03
JPWO2009087744A1 (ja) 2011-05-26
EP3432667A1 (en) 2019-01-23
US10306644B2 (en) 2019-05-28
RU2010127271A (ru) 2012-01-10
US20120224547A1 (en) 2012-09-06
ES2750792T3 (es) 2020-03-27
EP2584854A3 (en) 2015-11-04
US7991004B2 (en) 2011-08-02
US11991679B2 (en) 2024-05-21
PL3267750T3 (pl) 2019-08-30
US20160150515A1 (en) 2016-05-26
JP4926288B2 (ja) 2012-05-09
EP3751939B1 (en) 2023-06-07
DK3267750T3 (en) 2019-04-01
EP3598826A1 (en) 2020-01-22
JP2011072032A (ja) 2011-04-07
CN103716146B (zh) 2017-04-12
US9420581B2 (en) 2016-08-16
EP3598826B1 (en) 2020-11-04
US20230354287A1 (en) 2023-11-02
US8416807B2 (en) 2013-04-09
EP4207911C0 (en) 2024-07-17
US20160323884A1 (en) 2016-11-03
EP4404495A3 (en) 2024-07-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04207B (zh) 信道配置方法和无线通信基站装置
CN101682390B (zh) 信道配置方法和无线通信基站装置
CN101422067B (zh) 用于多载波通信的无线通信基站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MATSUSHITA ELECTRIC (AMERICA) INTELLECTUAL PROPERT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40718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718

Address after: California, USA

Patentee after: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Patentee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Ltd.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929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Patentee after: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Ltd.

Address before: California, USA

Patentee befor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