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75384A - 手柄开关 - Google Patents
手柄开关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875384A CN101875384A CN2010101673674A CN201010167367A CN101875384A CN 101875384 A CN101875384 A CN 101875384A CN 2010101673674 A CN2010101673674 A CN 2010101673674A CN 201010167367 A CN201010167367 A CN 201010167367A CN 101875384 A CN101875384 A CN 10187538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witch
- varying speed
- axis
- imaginary line
- speed switc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6/00—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on cycles;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Circuits therefor
- B62J6/16—Arrangement of switch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1/00—Motorcycles, engine-assisted cycles or motor scooters with one or two wheels
- B62K11/14—Handlebar constructions, or arrangements of controls thereon, specially adapted thereto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20/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hange-speed gearing control devices in vehicles
- B60K20/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hange-speed gearing control devices in vehicles of initiating mea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20/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hange-speed gearing control devices in vehicles
- B60K20/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hange-speed gearing control devices in vehicles of initiating means
- B60K20/0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hange-speed gearing control devices in vehicles of initiating means mounted on steering column or the lik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1/00—Steering devices
- B62K21/12—Handlebars; Handlebar stem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3/00—Rider-operated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control operations, e.g. levers, grips
- B62K23/02—Rider-operated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control operations, e.g. levers, grips hand actuated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02—Bases, casings, or covers
- H01H9/06—Casing of switch constituted by a handle serving a purpose other than the actuation of the switch, e.g. by the handle of a vacuum clean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200/00—Type of vehicle
- B60Y2200/10—Road Vehicles
- B60Y2200/12—Motorcycles, Trikes; Quads; Scoote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02—Bases, casings, or covers
- H01H9/06—Casing of switch constituted by a handle serving a purpose other than the actuation of the switch, e.g. by the handle of a vacuum cleaner
- H01H2009/068—Casing of switch constituted by a handle serving a purpose other than the actuation of the switch, e.g. by the handle of a vacuum cleaner with switches mounted on a handlebar, e.g. for motorcycles, fork lift trucks, et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Devices For Change-Speed Gearing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Steering Controls (AREA)
- Rotary Switch, Piano Key Switch, And Lever Switch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分别独立地设置于开关盒的加速开关和减速开关的操作性的手柄开关。在从手柄杆(12)的轴线(C)方向看开关盒(40a)时,以轴线(C)为中心设定由位于面向乘员侧的后方上部区域(RU)及后方下部区域(RL)、位于车辆前方侧的前方上部区域(FU)及前方下部区域(FL)构成的四个区域。将第一变速开关(60)及第二变速开关(50)构成为通过施加按压力使操作件(60a、50a)沿轴线(C)方向摇动的摇动式开关。将加速开关(第一变速开关60)以使其操作件(60a)的一端部指向车宽方向外侧的方式配设于前方下部区域(FL),并且将减速开关(第二变速开关50)以使其操作件(50a)的一端部指向车宽方向外侧的方式配设于后方下部区域(RL)。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柄开关,特别涉及在与手把邻接的开关盒设置进行变速器的变速操作的变速开关的手柄开关。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如下的手柄开关,即在安装于机动二轮车的手柄杆的开关盒上,分别分开地设置进行变速器的变速操作的加速及减速开关。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如下的手柄开关,其在开关盒的车体前方侧,配设被指向车体上下方向的摇动轴轴支承的加速开关,并且,在开关盒的车体下方侧,配设被以指向手把轴线方向的摇动轴轴支承的减速开关。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166474号公报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手柄开关中,加速开关位于与手柄杆的轴线高度大致相同的高度,在自握持手把的状态操作加速开关时,需要使食指朝张开手的方向较大地移动。另一方面,由于减速开关的按压操作部在手柄杆轴线的车辆前方侧的位置向开关盒的下方突出,因此,存在按压操作面的位置远离大拇指而难以操作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课题而提供一种手柄开关,该手柄开关能提高分别独立地设置于开关盒的加速开关和减速开关的操作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手柄开关在固定于机动二轮车1的手柄杆12且设有操作各种电气设备的多个开关的开关盒40a、200a上分别独立地设置进行变速器的变速操作的第一变速开关60、206及第二变速开关50、208,该手柄开关40、200的第一特征在于,在从所述手柄杆12的轴线C方向看时,以该轴线C为中心将所述开关盒40a、200a分成四个区域,该四个区域由位于面向乘员侧的后方上部区域RU及后方下部区域RL、位于车辆前方侧的前方上部区域FU及前方下部区域FL构成,将所述第一变速开关60、206及第二变速开关50、208构成为通过施加按压力使操作件60a、50a、206a、208a摇动的摇动式开关,进行加速或减速中的一侧的操作的第一变速开关60、206以使所述操作件60a、206a的一端部指向车宽方向外侧的方式配设于所述前方下部区域FL,进行所述加速或减速中的另一侧的操作的第二变速开关50、208以使所述操作件50a、208a的一端部指向车宽方向外侧的方式配设于所述后方下部区域RL。
另外,第二特征在于,在构成所述四个区域时,设定将乘员侧和车体前方侧划分的第一假想线P和与该第一假想线P正交且将车体上方侧和车体下方侧划分的第二假想线L,将所述第一变速开关60、206配设于自所述第一假想线P离开且靠近所述第二假想线L的位置,将所述第二变速开关50、208配设于靠近所述第一假想线P且离开所述第二假想线L的位置。
另外,第三特征在于,使所述手柄杆12的轴线C与所述第一假想线P和所述第二假想线L分别彼此正交,在将所述第一假想线P的方向设为所述开关盒40a、200a的高度方向、将所述第二假想线L的方向设为所述开关盒40a、200a的前后方向时,所述第一变速开关60、206及第二变速开关50、208的摇动轴62、52、222、211分别指向所述开关盒40a、200a的高度方向而配设。
另外,第四特征在于,从车体后方侧看所述开关盒40a、200a时,所述第二变速开关50、208的摇动轴52、211在该第二变速开关50、208的操作件50a、208a的前端部靠近手柄杆12的轴线C方向上,相对于所述第一假想线P以规定角度θ、θ2倾斜而配置。
另外,第五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盒40a、200a由配设于车体前方侧的前侧盒半体46、202和配设于乘员侧的后侧盒半体45、201构成,所述第一变速开关60、206及第二变速开关50、208的开关本体部54、64、206s、208s在所述第一假想线P的车体前方侧分别固定于所述前侧盒半体46、202,所述第二变速开关50、208的摇动轴52、211配设于比所述第一假想线P更靠车体后方侧。
另外,第六特征在于,操作各种电气设备的多个开关至少包括:前照灯的光轴切换开关41、204、喇叭开关42、205及转向指示开关43、207,并且以在所述手柄杆12的轴线C方向不重叠的方式沿开关盒40a、200a的上下方向排列而配置,使多个所述开关41、42、43、204、205、207中的邻接所述第二变速开关50、208而配置的开关43、205的操作形态,不同于所述第二变速开关50、208的操作形态。
另外,第七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变速开关50、208的操作件50a、208a收纳于在所述开关盒40a、200a的车宽方向外侧的下端部形成的凹部45a、213a,且构成为不从所述开关盒40a、200a的表面向乘员侧及下方侧突出。
另外,第八特征在于,在构成所述凹部45a、213a的面中、与所述第二变速开关50、208的操作件50a、208a的上表面相对的壁面,设有随着朝向车宽方向外侧而离开所述操作件50a、208a的倾斜面49、231。
另外,第九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变速开关60、206及第二变速开关50、208中的至少一方,设有随着朝向车宽方向外侧而减小操作件60a、50a、206a、208a的高度方向尺寸的倾斜部61、51、206k、208k。
并且,第十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变速开关50、208及多个开关,相对于安装于车宽方向左侧的手柄杆12的开关盒40a、200a,从上方开始依次配设为:光轴切换开关41、204、喇叭开关42、205、转向指示开关43、207以及第二变速开关50、208,所述喇叭开关42、205构成为以靠近所述手柄杆12配设的摇动轴48、209为中心向所述手柄杆12的轴线侧进行摇动动作的摇动式开关,所述喇叭开关的按压操作面形成为随着从所述摇动轴48、209侧朝向车体中央侧,逐渐增大向乘员侧突出的突出量。
根据第一特征,将第一变速开关及第二变速开关构成为通过施加按压力使操作件摇动的摇动式开关,将进行加速或减速中的一侧的操作的第一变速开关,以使操作件的一端部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的方式配设于前方下部区域,将进行加速或减速中的另一侧的操作的第二变速开关,以使操作件的一端部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的方式配设于后方下部区域,因此,可以将第一及第二变速开关形成为:自握住手把的状态,张开大拇指和食指而在握住该手把的方向进行操作的变速开关。另外,由于第一变速开关配设于前方下部区域,并且,第二变速开关配设于后方下部区域,因此,在操作各变速开关时,可以在大拇指及食指的张开量少的情况下进行操作,可以提高各变速开关的操作性。
根据第二特征,由于将第一变速开关配设于自第一假想线离开且靠近第二假想线的位置,将第二变速开关配设于靠近第一假想线且离开第二假想线的位置,因此,第一变速开关配设于在车体前方侧靠近手柄杆轴线的高位置,并且,第二变速开关配设于在车体下方侧靠近手柄杆轴线的车体前方侧的位置。由此,自握住手把的状态不需要较大地移动食指而能够对第一变速开关进行操作,并且不需要较大地移动拇指而能够操作第二变速开关。
根据第三特征,由于使手柄杆的轴线与第一假想线和第二假想线分别彼此正交,在将第一假想线的方向设为开关盒的高度方向、将第二假想线的方向设为开关盒的前后方向时,第一变速开关及第二变速开关的摇动轴分别指向开关盒的高度方向而配设,因此,可以在握住手把的方向即手握持的方向操作第一及第二变速开关,可以提高操作性。
根据第四特征,由于从车体后方侧看开关盒时,第二变速开关的摇动轴在该第二变速开关的操作件的前端部靠近手柄杆轴线的方向上,相对于第一假想线以规定角度倾斜而配置,因此,可以在靠近手把的位置操作第二变速开关,通过长度短的大拇指可以容易地进行操作。
根据第五特征,由于开关盒由配设于车体前方侧的前侧盒半体和配设于乘员侧的后侧盒半体构成,第一变速开关及第二变速开关的开关本体部在第一假想线的车体前方侧分别固定于前侧盒半体,第二变速开关的摇动轴配设于比第一假想线更靠车体后方侧,因此,由于开关盒被分割为前侧盒半体和后侧盒半体,故即便在将多个其他电气设备用开关配设于开关盒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各开关的本体部分散于前侧盒半体和后侧盒半体这两个半体而进行固定,能够有效利用开关盒内的空间且容易地配置各开关,并且,可以提高开关盒的组装性。
另外,将第二变速开关的开关本体部固定于前侧盒半体,并且将第二变速开关的摇动轴配置于第一假想线的车体后方侧,从而可以将第二变速开关的按压操作部配置于靠近大拇指的位置,可以提高操作性。
根据第六特征,光轴切换开关、喇叭开关及转向指示开关以在手柄杆的轴线方向不重叠的方式沿开关盒的上下方向排列而配置,使多个开关中的邻接第二变速开关而配置的开关的操作形态,不同于第二变速开关的操作形态,因此,将其他多个开关沿上下方向配置,与沿手柄杆的轴线方向排列而配置的方法相比,开关盒不会沿手柄杆的轴线方向扩展,可以实现小型化。另外,通过使第二变速开关的操作形态不同于与该第二变速开关邻接的其他开关的操作形态,从而容易识别这两者,可以防止误操作。
根据第七特征,由于第二变速开关的操作件收纳于在开关盒的车宽方向外侧的下端部形成的凹部,且构成为不从开关盒的表面向乘员侧及下方侧突出,因此,例如在自握住手把的状态对配设于第二变速开关上方的其他开关进行操作时,可以防止大拇指触碰第二变速开关。
根据第八特征,由于在构成凹部的面中、与第二变速开关的操作件的上表面相对的壁面,设有随着朝向车宽方向外侧而离开操作件的倾斜面,因此,在操作第二变速开关时,大拇指不会碰到凹部的角部,可以顺畅地操作。
根据第九特征,由于在第一变速开关及第二变速开关中的至少一方,设有随着朝向车宽方向外侧而减小操作件的高度方向尺寸的倾斜部,因此,即便使变速开关的前端部向开关盒的车宽方向外侧突出,也容易将指尖搭在变速开关的前端,可以提高操作性。
根据第十特征,由于喇叭开关构成为以靠近手柄杆配设的摇动轴为中心向手柄杆的轴线侧进行摇动动作的摇动式开关,喇叭开关的按压操作面形成为随着从摇动轴侧朝向车体中央侧,逐渐增大向乘员侧突出的突出量,因此,喇叭开关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自开关盒突出的量减少,即便沿上下方向移动大拇指,也难以使指尖搭在喇叭开关上。由此,可以防止喇叭开关的误操作,即便将多个开关沿开关盒的上下方向排列而配设,也可以顺畅地操作各开关。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手柄开关的机动二轮车的局部放大图;
图2是右侧的手柄开关周边的放大图;
图3是左侧的手柄开关周边的放大图;
图4是左侧的手柄开关的立体图;
图5是左侧的手柄开关的俯视图;
图6是从手柄杆的轴线方向看到的开关盒的侧视图;
图7是开关盒的主视图;
图8是手柄开关的局部透过立体图;
图9是手柄开关的局部透过俯视图;
图10是从手柄杆的轴线方向看到的开关盒的局部透过侧视图;
图11是后侧盒半体的侧视图;
图12是后侧盒半体的主视图;
图13是应用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手柄开关的机动二轮车的局部放大图;
图14是左侧手柄开关的主视图;
图15是左侧手柄开关的俯视图;
图16是在手柄杆的轴线方向从车宽方向外侧看到的左侧开关盒的侧视图;
图17是在手柄杆的轴线方向从车宽方向内侧看到的左侧开关盒的侧视图;
图18是左侧开关盒的后视图;
图19是从乘员侧且从车体内侧看左侧手柄开关的立体图;
图20是从乘员侧且从车体外侧看左侧手柄开关的立体图;
图21是图14的D-D线剖面图;
图22是图14的E-E线剖面图;
图23是从下方看左侧手柄开关的立体图;
图24是右侧手柄开关的主视图;
图25是右侧手柄开关的俯视图;
图26在手柄杆的轴线方向从车宽方向外侧看到的右侧手柄开关的侧视图;
图27在手柄杆的轴线方向从车宽方向内侧看到的右侧手柄开关的侧视图;
图28是图26的F方向视图;
图29是图27的G-G线剖面图;
图30是从上方看右侧开关盒的立体图;
图31是从下方看右侧开关盒的立体图;
图32是图24的H-H线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机动二轮车 12手柄杆 16手把
40、200手柄开关 40a、200a开关盒
41、204光轴切换开关 42、205喇叭开关
43、207转向指示开关 44、203危险警示灯开关
45、201后侧盒半体 45a、213a凹部
49、231倾斜面 51、61倾斜部
46、202前侧盒半体 50、208减速开关(第二变速开关)
60、206加速开关(第一变速开关) C 轴线
FL前方下部区域 FU 前方上部区域
RL后方下部区域 RU 后方上部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图1是应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手柄开关的机动二轮车1的局部放大图。该图是从车体后方且从上方俯瞰手柄周围的图,表示与乘坐于座位的乘员(驾驶员)看到的状态大致相同的状态。
操纵前轮(未图示)的左右一对手柄杆12的车体前方侧被作为外装部件的罩2覆盖。在罩2的中央上部安装有透明或半透明的挡风板3,在其下方配设有仪表单元8,该仪表单元8具有转速表9、速度表11、能够显示燃料表或时间等的液晶面板10。
机动二轮车1的前轮转动自如地轴支承于左右一对前叉4的下端,前叉4的上部由安装有锁芯7的顶桥接件6连结固定。顶桥接件6经由未图示的转向柱可转动地安装于机动二轮车1的车架,手柄杆12经由手柄夹持器17固定于前叉4的上端部。在顶桥接件6和未图示的座位之间配设有燃料箱5。
在左右手柄杆12上安装有由筒状橡胶等形成且供乘员握持的手把15、16。在右侧手把15的车体前方侧配设有前轮制动杆14,在该前轮制动杆14的基部,安装有储存液压制动系统的工作油的存储箱13。另外,右侧手把15构成为相对于手柄杆12可转动地被支承,通过该转动操作进行动力源的油门操作。
本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1构成为具有不需要离合器操作的自动变速器,除仅通过油门操作就能够行驶的自动行驶之外,能够进行可进行任意的变速操作的半自动行驶。而且,在该半自动行驶模式下,构成为能够基于设于后述手柄开关的加速/减速开关进行变速操作。另外,自动变速器除通过执行机构驱动变速机构及离合器的顺序式多级变速器之外,可以应用液压机械式无级变速器(HMT:Hydraulic Mechanical Transmission)或带式无级变速器等。
在右侧手柄杆12上,与手把15的车体中央侧邻接地安装有具有各种电气设备的操作开关的手柄开关30。在手柄开关30上设有发动机停止开关31、空挡/驱动切换开关33、起动开关32及行驶模式切换开关34。另一方面,在左侧手柄开关40上设有前照灯的光轴切换开关41、喇叭开关42、转向指示开关43、危险警示灯开关44、进行自动变速器的变速操作的减速开关50及加速开关60。
图2是右侧手柄开关周边的放大图。与前述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同一或相同部分。手柄开关30构成为在由树脂等形成的箱状开关盒30a安装有操作各种电气设备的多个开关。安装于车体前方侧的摇动按压式(若按压力解除,则回到初始位置)行驶模式切换开关34通过右手的食指向跟前侧(乘员侧)拉拽而进行操作,在每进行一次操作时,进行自动行驶模式与半自动行驶模式的切换。另外,只要不施加操作力则保持一侧或另一侧的位置的交替(シ一ソ一)切换式发动机停止开关31,在发动机运转过程中,通过向关闭(OFF)侧操作,停止点火装置的驱动,使发动机紧急停止。
相对于手柄杆12的轴线,在车体上下方向上配设于大致相同高度的空挡/驱动切换开关33构成为交替按压式(若按压力解除,则回到中立位置),在机动二轮车1停车时,利用大拇指按压D侧或N侧,可以进行自动变速器的空挡(N)和1挡(D)的切换操作。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在选择自动行驶模式期间,若按压D侧,则自通常的自动行驶模式切换到重视驱动力的运动式自动行驶模式(S模式)。在空挡/驱动切换开关33的上下,设有用于防止误操作的分隔板33a、33b。
配设于手柄开关30最下方的按压式起动开关32,在点火开关处于接通状态且变速器处于空挡状态时,通过操作该起动开关32来起动发动机。
图3是左侧的手柄开关周边的放大图。与前述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同一或相同部分。手柄开关40构成为在由树脂等形成的箱状开关盒40a安装有操作各种电气设备的多个开关、以及加速开关60及减速开关50。
相对于手柄杆12的轴线,在车体上下方向的大致相同高度,配设有摇动按压式的喇叭开关42,在其上部配设有交替切换式光轴切换开关41。在光轴切换开关41的车体前方侧,配设有通过使圆柱状操作件突出或沉入来切换接通/断开状态的危险警示灯开关44。另外,在喇叭开关42的下部,配设有通过对操作件进行倾动操作使左右方向指示器工作的转向指示开关43。
而且,本实施方式的手柄开关40,在车体前方侧配设有摇动按压式加速开关(第一变速开关)60,并且,在转向指示开关43的下部配设有摇动按压式减速开关(第二变速开关)50。加速开关60构成为通过食指朝跟前侧(乘员侧)进行拉拽操作,另外,减速开关50构成为通过大拇指向车体前方侧进行按压操作。由此,在手握持的方向可以进行两变速开关的操作,容易用力且能够得到高操作性。另外,也可以将车体前方侧的第一变速开关设定在减速侧,将车体下方侧的第二变速开关设定在加速侧。
图4是左侧的手柄开关40的立体图。另外,图5是手柄开关40的俯视图。与前述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同一或相同部分。开关盒40a构成为具有位于乘员侧的后侧盒半体45和位于车体前方侧的前侧盒半体46,通过将手柄杆12插入嵌合孔47并与其嵌合来将两个盒半体联结,从而固定于手柄杆12的规定位置。另外,右侧的手柄开关30也具有相同的结构。
加速开关60及减速开关50构成为将操作件60a、50a的一侧轴支承于指向开关盒40a的高度方向的摇动轴(参照图6),将其另一侧即按压操作部侧朝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另外,在操作件60a、50a的上表面侧,分别形成有随着朝向车宽方向外侧、高度方向的尺寸逐渐减小的倾斜部61、51。由此,容易自操作件60a、50a的上方通过食指及大拇指进行动作。
减速开关50被收纳于在开关盒40a的车宽方向外侧的下端部形成的凹部45a(图示阴影线部分)。凹部45a在开关盒40的主视图中构成自左下角切下大致长方体而形成的形状,通过在该凹部45a收纳减速开关50,从而构成为使操作件50a不会自开关盒40a的表面向乘员侧及下方侧突出。
参照图5,减速开关50的操作件50a配设成,其前端部在手柄杆12及手把16的轴线C的更靠乘员侧,稍向开关盒40a的车宽方向外侧突出。
喇叭开关42以设于其车宽方向靠外侧的端部的摇动轴48为中心摇动。摇动轴48配设在与轴线C大致垂直的方向,通过朝轴线C方向按压靠车体内侧的操作面、即朝车体前方侧进行按压,喇叭开关42摇动。根据该结构,通过按压靠车体中央的部分,使喇叭开关42工作,因此,即便是在把大拇指靠在喇叭开关42的靠近手把16的位置的状态下行驶,也可以降低意外地使该喇叭开关工作的可能性。另外,在使喇叭开关42工作时,通过使大拇指稍微向车体内侧方向伸出,从而可以容易地对喇叭开关42进行按压操作。
并且,喇叭开关42构成为其长度方向指向轴线C方向的形状,并且随着朝向车宽方向内侧、自后侧盒半体45的表面突出的突出量增大。由此,在保持把持手把16的状态下使大拇指上下移动时,指尖难以碰到喇叭开关42上,此外,容易把握指尖是与喇叭开关42的哪个位置接触。
图6是从手柄杆12的轴线方向看到的开关盒40a的侧视图。与前述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同一或相同部分。手柄开关40通常配设成喇叭开关42的操作面朝向乘员侧(驾驶员侧)。手柄开关40向手柄杆12的安装如下进行,即进行对位以使形成于前侧盒半体46的卡合突起46a与设于手柄杆12的定位孔(未图示)卡合,利用后侧盒半体45及前侧盒半体46夹住手柄杆12,并通过自攻螺钉等将两个盒半体结合。嵌合孔47的直径与手柄杆12的直径大致相同。
在该图中,从手柄杆12的轴线方向看,表示将手柄开关40划分为四个区域的状态,该四个区域由位于乘员侧的后方上部区域RU及后方下部区域RL、位于车辆前方侧的前方上部区域FU及前方下部区域FL构成。该四个区域由穿过轴线C且将前后方向分成两份的第一假想线P和与该第一假想线P正交且将上下方向分成两份的第二假想线L划分,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一假想线P的方向定义为开关盒40a的高度方向,将第二假想线L的方向定义为开关盒40a的前后方向。
另外,手柄开关40虽然因与车辆形态(运动模式或美国模式等)相关的手柄形状等的不同而存在微小差别,但大致以第二假想线L指向水平线的稍微右上方的方式安装于手柄杆12。并且,使喇叭开关42的操作面朝向乘员侧。
在本实施方式的手柄开关40中,在前方下部区域FL的范围内,将加速开关60配设于与第一假想线P离开且靠近第二假想线L的位置。由此,加速开关60的操作件60a在开关盒40a的车体前方侧配设于比第二假想线L的高度稍低的位置,从而能够自握住手把16的状态,以最小限度的动作自操作件60a的上侧搭上(放上)食指。
另外,减速开关50在后方下部区域RL的范围内,配设于靠近第一假想线P且离开第二假想线L的位置。由此,减速开关50的操作件50a在开关盒40a的车体下方侧配设于第一假想线P的稍靠车体后方的位置,从而能够自握住手把16的状态,以最小限度的动作将大拇指放在操作件50a的操作面上。
加速开关60及减速开关50由指向开关盒40a的高度方向即第一假想线P的方向的摇动轴62、52轴支承,其中心线62a、52a与第一假想线P大致平行。
图7是开关盒40a的主视图。与前述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同一或相同部分。减速开关50的摇动轴52朝使操作件50a的车宽方向外侧靠近手柄杆12的轴线C的方向倾斜。具体而言,在开关盒40a的主视图中,摇动轴52的中心线52a相对于与轴线C平行的假想线C1垂直的假想线P1,沿顺时针方向倾斜规定角度θ。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光轴切换开关41、喇叭开关42、转向指示开关43及减速开关50以在手柄杆12的轴线C方向上不重叠的方式,沿开关盒40a的上下方向排列而配置。在对设于左侧的开关盒40a的各开关进行操作时,左手的大拇指的指尖大致沿以摇动中心T为中心的圆弧A上下移动。光轴切换开关41、喇叭开关42、转向指示开关43分别配设于与圆弧A重叠的位置,由此,自握住手把16的状态移动大拇指,从而能够容易地对各开关进行操作。
而且,如前所述,根据使摇动轴52倾斜规定角度θ的减速开关50的配置结构,在沿着该圆弧A使大拇指的指尖移动到操作件50a之上时,大拇指的摇动方向与减速开关50的摇动方向靠近,能够得到高操作性。
另外,在收纳有减速开关50的凹部45a,在与操作件50a的上表面相对的面上,设有倾斜面49,该倾斜面49形成为随着朝向车宽方向外侧而逐渐离开操作件50a。根据该倾斜面49,在操作减速开关50时,不存在大拇指会碰到的角部,能够更顺畅地进行操作。
并且,减速开关50的操作件50a构成为不自开关盒40a的表面向乘员侧(车体后方侧)及下方侧突出,因此,在自握住手把16的状态操作转向指示开关43或喇叭开关42等时,大拇指难以触碰操作件50a,误操作的可能性降低。
另一方面,喇叭开关42形成为随着朝向车宽方向内侧、上下轮廓线的间隔逐渐增大的末端扩展的大致扇形。根据该形状,能充分确保按压部的面积,容易进行喇叭开关42的按压操作,并且,通过向左右移动大拇指,容易把握开关的形状。进而,由于喇叭开关42的车宽方向外侧的面积减小,因此,在沿上下方向移动大拇指时,指尖更难以碰到喇叭开关42上。另外,喇叭开关的摇动轴48的中心线48a与所述假想线P1大致平行地配置。
图8是手柄开关40的局部透过立体图。另外,图9是手柄开关40的局部透过俯视图。与前述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同一或相同部分。加速开关60构成为通过摇动轴62将操作件60a轴支承于开关本体部64的结构。同样地,减速开关50构成为通过摇动轴52将操作件50a轴支承于开关本体部54的结构。
参照图9,构成为在加速开关60的操作件60a上设有指向车体后方侧的突起部65,伴随着操作件60a的摇动动作,该突起部65按压微动开关66,从而发送加速信号。加速开关60构成为,若乘员减小操作力,则利用弹性部件等的弹性力回到图示的初始位置。另外,减速开关50侧也构成同样的结构。
两开关本体部64、54分别利用紧固部件63、53固定于前侧盒半体46。由此,两开关本体部64、54在开关盒40a的俯视图中重叠地配设。
图10是从手柄杆12的轴线方向看到的开关盒40a的局部透过侧视图。另外,图11是后侧盒半体45的侧视图,图12是后侧盒半体45的主视图。与前述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同一或相同部分。如前所述,加速开关及减速开关60、50的本体部64、54分别利用紧固部件63、53固定于前侧盒半体46。在前侧盒半体46上,利用紧固部件101安装有危险警示灯开关44的开关本体部100,进而,利用紧固部件91固定有转向指示开关43的开关本体部90。另一方面,由摇动轴72轴支承的前照灯光轴切换开关41的开关本体部70,利用紧固部件71固定于后侧盒半体45,另外,喇叭开关42的开关本体部80利用紧固部件81固定于后侧盒半体45。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手柄开关40中,通过将多个开关分散配置于前后盒半体,从而,有效利用内部空间来谋求开关盒40a的小型化。而且,由于减速开关50的开关本体部54配设于前侧盒半体46,因此,能够将开关本体部54配置于第一假想线P的车体前方侧,并且将操作件50a的操作面配置于第一假想线P的车体后方侧,从而能够实现内部空间的有效利用和高操作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减速开关50的上部邻接配置的转向指示开关43构成为沿手柄杆12的轴线C方向倾动的左右倾动式开关,与朝车体前方侧按压的摇动按压式减速开关50相比,其操作形态不同。由此,两者容易识别,能够谋求防止误操作。
参照图11、图12,后侧盒半体45与前侧盒半体46同样由树脂等一体成型部件构成,设有:使光轴切换开关41的操作件露出的通孔41a、使喇叭开关42的操作件露出的通孔42a、限制转向指示开关43的倾动轴的倾动范围的切口55。该切口55构成朝车体下方侧敞开的形状,由此,能够以将转向指示开关43固定于前侧盒半体46的状态,将后侧盒半体45与前侧盒半体46联结,即便一共设有六个开关,也能够容易地进行手柄开关40的组装作业。
另外,在收纳转向指示开关50的凹部45a的上壁部形成的朝图示左上方的倾斜面49,设定为与操作减速开关50时大拇指的角度大致相同的角度或稍大的角度。由此,防止大拇指碰到,减速开关50的操作性提高。
以下,参照图13至图32,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手柄开关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所示的手柄开关的不同点主要在于各开关的形状,其功能、配置及操作方法基本通用。因此,在构成如下的摇动式开关的基础上,即通过对设于左侧手柄开关200的第一变速开关206及第二变速开关208施加按压力使其朝轴线C摇动,将第一变速开关206配设于前方下部区域FL以使其操作件206a指向车宽方向外侧,并且,将第二变速开关208配设于后方下部区域RL以使其操作件208a指向车宽方向外侧等,本申请发明的上述特征,其大部分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手柄开关通用。
图13是应用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手柄开关的机动二轮车1的局部放大图。由于与图1的不同点仅在于左右的手柄开关,故省略其他的通用部分的说明。在左右手柄开关12上,与手把15、16的车体中央侧邻接地安装有具有各种电气设备的操作开关的手柄开关200、300。在左侧的手柄开关200上,设有前照灯的光轴切换开关204、喇叭开关205、转向指示开关207、危险警示灯开关203、进行自动变速器的变速操作的减速开关208及加速开关206。另一方面,在右侧的手柄开关300上,设有发动机停止开关304、空挡/驱动切换开关305、起动开关306及行驶模式切换开关303。
图14是左侧手柄开关200的主视图。另外,图15是手柄开关200的俯视图,图16是在手柄杆12的轴线方向从车宽方向外侧看手柄开关200的侧视图。与前述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同一或相同部分。手柄开关200构成为在由树脂等形成的开关盒200a上安装有操作各种电气设备的多个开关、加速开关(第一变速开关)206及减速开关(第二变速开关)208。相对于手柄杆12的轴线C,在车体上下方向的大致相同高度配设有摇动按压式喇叭开关205,在其上部配设有交替切换式光轴切换开关204。在光轴切换开关204的车体前方侧,配设有通过使操作件突出或沉入来切换接通/断开状态的危险警示灯开关203。另外,在喇叭开关205的下方,配设有通过向左右进行倾动操作而使方向指示器工作的转向指示开关207。
开关盒200a构成为具有位于乘员侧的后侧盒半体201和位于车体前方侧的前侧盒半体202,通过将手柄杆12插入嵌合孔220并与其嵌合来将两个盒半体联结,从而相对于手柄杆12固定于规定位置。另外,右侧的手柄开关300也具有相同的结构。
手柄开关200以使喇叭开关205的操作面朝向乘员侧的方式固定于手柄杆12。手柄开关200的安装如下进行,即进行对位以使设于前侧盒半体202的卡合突起221与设于手柄杆12的定位孔(未图示)卡合,接着利用后侧盒半体201及前侧盒半体202夹住手柄杆12,并通过安装螺钉228(参照图18)将两个盒半体结合。
在开关盒200a的车体前方侧,配设有以摇动轴222为中心进行摇动的加速开关206,在转向指示开关207的下方,配设有以摇动轴211为中心进行摇动的减速开关208。加速开关206及减速开关208构成为将操作件206a、208a的一侧轴支承于指向开关盒200a高度方向的摇动轴222、211,使其另一侧即按压操作部侧朝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各摇动轴的中心线223、212构成为与开关盒200a的高度方向即第一假想线P大致平行。
减速开关208的摇动轴211朝如下方向倾斜,即,使操作件208a的车宽方向外侧靠近手柄杆12的轴线C的方向。具体而言,摇动轴211的中心线212在开关盒200a的主视图中,相对于与轴线C平行的假想线C1垂直的假想线P1,沿顺时针方向倾斜规定角度θ2。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减速开关208的摇动轴211也可以配设于第一假想线P的车体后方侧。
本实施方式的减速开关208的操作件208a形成如下形状,即操作面的上下宽度随着朝向车体内侧而逐渐变大。该操作件208a的车体内侧的端部超过摇动轴211延伸至与喇叭开关205的车体内侧的端部大致相同的位置(参照图22)。由此,减速开关208的操作面的面积比喇叭开关205的操作面的面积大,其操作性进一步提高。该减速开关208被后侧盒半体201和另外的开关单元213支承。
光轴切换开关204、喇叭开关205、转向指示开关207及减速开关208以在手柄杆12的轴线C方向上不重叠的方式,沿开关盒200a的上下方向排列而配置,并且配设成与以大拇指的摇动中心T为中心的圆弧A2重叠。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向指示开关207的摇动方向与减速开关208的摇动轴211的倾斜同样地倾斜,由此,转向指示开关207的操作性进一步提高。
从手柄杆12的轴线方向看手柄开关200时两变速开关的配置,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手柄开关40同样地,在前方下部区域FL的范围内,将加速开关206配设于离开第一假想线P且靠近第二假想线L的位置,另一方面,在后方下部区域RL的范围内将减速开关208配设于靠近第一假想线P且离开第二假想线L的位置。
另外,加速开关206的开关本体部206s及减速开关208的开关本体部208s分别固定于前侧盒半体202。由此,两开关本体部206s、208s在开关盒200a的俯视图中重叠地配设。
为了使驾驶员更容易识别,危险警示灯开关203的操作件对应表示其功能的三角形标识而形成三棱柱形状。另外,光轴切换开关204是以摇动轴217为中心进行摇动的交替式切换开关,当使其朝车体前方侧摇动时,前照灯向上(远光),当使其朝车体后方侧摇动时,前照灯切换到向下(近光)。而且,通过自近光侧的摇动位置进一步朝乘员侧按压,构成为能够进行前照灯的会车操作。
喇叭开关205以设于其靠车宽方向外侧端部的摇动轴209为中心进行摇动。摇动轴209的中心线210配设在与轴线C大致垂直的方向,喇叭开关205构成为通过朝车体前方侧按压靠车体内侧的操作面而使该喇叭开关205摇动。另外,喇叭开关205形成为使其长度方向指向轴线C方向的形状,并且构成为随着朝向车宽方向内侧而使从后侧盒半体201表面突出的突出量增大。
在开关盒200a的下表面部,形成有用于将进入开关盒200a内部的水分朝车体后方侧排出的排水孔214、215、216。从正面看,三个排水孔配置成中央的一个排水孔与左右两个排水孔沿前后方向偏置配置。而且,位于乘员侧的排水孔214形成为与减速开关208的开关单元213的靠乘员侧的面大致共面。
图17是从车宽方向内侧在手柄杆12的轴线方向看开关盒200a的侧视图。另外,图18是开关盒200a的后视图。与前述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同一或相同部分。后侧盒半体201和前侧盒半体202构成为利用分割面226彼此抵接,从前侧盒半体202侧将指向车体前后方向的两根安装螺钉228螺合,从而将后侧盒半体201和前侧盒半体202结合。另外,前侧盒半体202及后侧盒半体201的车宽方向外侧的侧面上形成有电气配线的取出口227。
一并参照图15,在加速开关206的操作件206a上形成有大致三角形的操作面206b(图18的阴影部)。该操作面206b与第一实施方式所示的操作面相比,配设于更靠近前侧盒半体202的表面202h的位置且面积扩大,因此,与食指的长短无关,可以得到高操作性。另外,在操作件206a的上表面侧,形成有朝车宽方向外侧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部206k。由此,食指容易搭在倾斜部206k上,并且操作面206b形成朝向食指的前端而上下宽度变宽的形状,进而,容易利用手指的前端进行操作。
图19是从乘员侧且从车体内侧看手柄开关200的立体图。另外,图20是从乘员侧且从车体外侧看手柄开关200的立体图。与前述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同一或相同部分。在后侧盒半体201上,在喇叭开关205的车体内侧形成有底面233a,在按压喇叭开关205时,该底面233a处于与喇叭开关205的操作面大致相同的高度。随之而形成的上下的壁部233构成为作为导向件起作用,以便在操作喇叭开关205时防止大拇指上下错位。
如前所述,本实施方式的转向指示开关207的特征在于,不仅使其摇动方向对应大拇指的朝向而倾斜,而且,在转向指示开关207的操作按钮的乘员侧且处于车宽方向内侧的棱线部,形成有用于防滑的滚花槽230。一并参照图21,说明转向指示开关207的结构。
图21是图14的D-D线剖面图。转向指示开关207具有如下的按压取消式(プツシユキヤンセル式)结构,即,具有支承大致箱状的操作按钮且以摇动轴234为中心进行摇动的臂228,通过使其沿左右倾动,使方向指示灯工作,并且通过朝车体前方侧按压而使其停止工作。用左手大拇指操作的转向指示开关207,在通过操作按钮使其朝右方倾动时,沿推出方向用力,在使其朝左方倾动时,沿拉拽方向用力。由此,在将左右倾动式转向指示开关应用于手柄杆12的下垂角较大的车辆例如手柄杆12直接安装于前叉4的运动类车辆等时,存在大拇指和食指的张开变大、特别是拉拽方向难以用力的情况。在本实施方式中,与此对应,在使操作按钮朝左侧倾动时大拇指的指腹部碰到的位置,形成具有角部截面的两条滚花槽230,从而提高转向指示开关207的拉拽方向的操作性。另外,操作按钮的车宽方向外侧的侧面与向右侧倾动时的推出方向对应地倾斜。由此,向右侧倾动时的操作性也提高。
回到图19、图20,减速开关208收纳于在开关盒200a的车宽方向外侧的下端部形成的凹部213a。在开关盒200a的主视图中,凹部213a形成从其最下部切下大致长方体后所形成的形状。在该凹部213a,在与操作件208a的上表面相对的面上,设有以随着朝向车宽方向外侧而离开操作件208a的方式形成的倾斜面231。根据该倾斜面231,在操作减速开关208时难以碰到大拇指,能够更顺畅地进行操作。另外,在收纳有转向指示开关207的凹部207a,在与转向指示开关207的上表面相对的面上也设有起到同样效果的倾斜面232。
图22是图14的E-E线剖面图。与前述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同一或相同部分。如前所述,减速开关208支承于与后侧盒半体201分体的开关单元213。构成为在操作减速开关208时,以摇动轴211为中心使操作件208a摇动,按压微动开关235的动作件236,由此,发出减速信号。另一方面,构成为当乘员减小操作力时,利用弹性部件等的弹力使该减速开关208回到与挡块237抵接的初始位置。另外,加速开关206也形成同样的结构。
图23是从下方看手柄开关200的立体图。设于手柄开关200下面的三个排水孔214、215、216中的、位于车体前方侧的两个排水孔形成于前侧盒半体202,与此相对,位于车体后方侧的排水孔214设于减速开关208的开关单元213的下面且配置在与开关单元213的车体后方侧的面大致共面的位置。这是为了保护用于向ECU直接发送信号而需要高防水性的微动开关235(参照图22)。在车辆行驶中,若水分进入开关盒200a,则该水分容易积存在开关盒200a的车体后方侧且处于下方侧的位置、即配设有开关单元213的位置,但根据上述的排水孔214的结构,由于水分直接从开关单元213排出,因此,可以防止水分对微动开关235产生影响。
图24是右侧手柄开关300的主视图。另外,图25是右侧手柄开关300的俯视图。手柄开关300构成为在由树脂等形成的箱状开关盒300a安装有操作各种电气设备的多个开关。安装于车体前方侧的摇动按压式(若按压力解除,则回到初始位置)行驶模式切换开关303通过右手的食指向跟前侧(乘员侧)拉拽而进行操作,在每进行一次操作时,进行自动行驶模式与半自动行驶模式的切换。另外,交替切换式发动机停止开关304,在发动机运转过程中,通过向关闭(OFF)侧操作,停止点火装置的驱动,使发动机紧急停止。
相对于手柄杆12的轴线,在车体上下方向上配设于大致相同高度的空挡/驱动切换开关305构成为以摇动轴307为中心进行摇动的交替按压式(若按压力解除,则回到中立位置)切换开关,在机动二轮车1停车时,利用大拇指按压D侧或N侧,可以进行自动变速器的空挡(N)和1挡(D)的切换。并且,空挡/驱动切换开关305具有如下功能,即在选择自动行驶模式期间,进一步按压D侧,从而自通常的自动行驶模式切换到重视驱动力的运动式自动行驶模式(S模式)。在空挡/驱动切换开关305的上下,设有用于引导大拇指的方向而能够进行正确的操作的分隔板317。另外,空挡/驱动切换开关305的摇动轴307配设成使其中心线308指向车体上下方向。
配设于手柄开关300最下方的按压式起动开关306构成为以摇动轴330为中心进行摇动的摇动按压式起动开关,摇动轴330配设成使其中心线331指向车体上下方向。在开关盒300a的下面部,形成有用于将进入开关盒300a内部的水分朝车体后方侧排出的排水孔314、315、316。从正面看,三个排水孔配置成中央的一个排水孔与左右两个排水孔沿前后方向偏置配置。
图26是从车宽方向外侧在手柄杆12的轴线方向看手柄开关300的侧视图。另外,图27是从车宽方向内侧在手柄杆12的轴线方向看手柄开关300的侧视图,图28是图26的F方向视图。
后侧盒半体301和前侧盒半体302构成为利用分割面311彼此抵接,从前侧盒半体302侧将指向车体前后方向的两根安装螺钉319(参照图28)螺合,从而将后侧盒半体301和前侧盒半体302结合。在前侧盒半体302的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形成有油门线的取出口320、321。
左侧手柄开关200的加速开关206配置于第二假想线L的车体下方侧,与此相对,行驶模式切换开关303配置于第二假想线L的车体上方侧。另外,减速开关208靠近第一假想线P而配置,与此相对,起动开关306配设成自第一假想线P离开。这样的左右开关布置的差异是因如下情况等而引起的,即,例如左侧的手柄开关200构成为在行驶过程中不改变握持位置即可操作加速开关206及减速开关208,与此相对,对右侧的手柄开关300而言,假定边操作油门边操作行驶模式切换开关303的情况、同时操作起动开关306和行驶模式切换开关303的可能性小等。
一并参照图29,说明行驶模式切换开关303的结构。图29是图27的G-G线剖面图。行驶模式切换开关303的开关单元322靠近前侧盒半体302的车宽方向内侧的壁面而配置。另外,开关单元322的摇动轴323也靠近开关盒300a的车体内侧而配设,由此构成为至操作件303a端部的距离变长。另外,操作件303a形成为随着朝向车体外侧而操作面303b的上下宽度变小的形状,从而构成为容易用指尖进行操作。
图30是从上方看开关盒300a的立体图。另外,图31是从下方看开关盒300a的立体图,图32是图24的H-H线剖面图。与前述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同一或相同部分。空挡/驱动切换开关305形成使其车宽方向内侧的端部朝向乘员侧鼓起的形状,并构成为使D侧的操作面指向车宽方向外侧。由此,与N侧相比,位于相距大拇指远的位置的D侧的按压操作变得容易。而且,形成有后侧盒半体302的分隔板317具有如下功能,即防止在并非乘员有意识地操作的情况下空挡/驱动切换开关305向D侧进行摇动动作。如图32所示,空挡/驱动切换开关305构成为,在乘员未施加操作力的状态下,处于中立位置CP,N侧可摇动至空挡位置NP,D侧可摇动至驱动位置DP。
参照图31,设于开关盒300a的三个排水孔314、315、316都形成于前侧盒半体302侧。另外,也没有像左侧开关盒200a那样使中央的一个排水孔314配置成与车体后方侧的面共面。如上所述的与开关盒200a的结构差异是因为,起动开关306不需要减速开关208那样的高防水性。根据该结构差异,右侧开关盒300a的车体后方下部的结构,相比左侧开关盒200a的相同部分的结构,成为更简单的结构。
另外,开关盒的结构或形状、加速开关及减速开关的配置或形状、各操作件的形状、其他多个开关的配置或种类等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进行各种变更。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车体左侧的手柄开关上设置加速开关及减速开关,但也可以将两变速开关安装于车体右侧的手柄开关。本发明的手柄开关能够进行应用而与开关盒的形状或车辆的形态等无关,也能够应用于具有手柄杆的三轮车或四轮车等。
Claims (10)
1.一种手柄开关,在固定于机动二轮车(1)的手柄杆(12)且设有操作各种电气设备的多个开关的开关盒(40a、200a)上分别独立地设置进行变速器的变速操作的第一变速开关(60、206)及第二变速开关(50、208),该手柄开关(40、200)的特征在于,
在从所述手柄杆(12)的轴线(C)方向看时,以该轴线(C)为中心将所述开关盒(40a、200a)分成四个区域,该四个区域由位于面向乘员侧的后方上部区域(RU)及后方下部区域(RL)、位于车辆前方侧的前方上部区域(FU)及前方下部区域(FL)构成,
将所述第一变速开关(60、206)及第二变速开关(50、208)构成为通过施加按压力使操作件(60a、50a、206a、208a)摇动的摇动式开关,
进行加速或减速中的一侧的操作的第一变速开关(60、206)以使所述操作件(60a、206a)的一端部指向车宽方向外侧的方式配设于所述前方下部区域(FL),
进行所述加速或减速中的另一侧的操作的第二变速开关(50、208)以使所述操作件(50a、208a)的一端部指向车宽方向外侧的方式配设于所述后方下部区域(RL)。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柄开关,其特征在于,在构成所述四个区域时,设定将乘员侧和车体前方侧划分的第一假想线(P)和与该第一假想线(P)正交且将车体上方侧和车体下方侧划分的第二假想线(L),
将所述第一变速开关(60、206)配设于自所述第一假想线(P)离开且靠近所述第二假想线(L)的位置,
将所述第二变速开关(50、208)配设于靠近所述第一假想线(P)且离开所述第二假想线(L)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手柄开关,其特征在于,使所述手柄杆(12)的轴线(C)与所述第一假想线(P)和所述第二假想线(L)分别彼此正交,在将所述第一假想线(P)的方向设为所述开关盒(40a、200a)的高度方向、将所述第二假想线(L)的方向设为所述开关盒(40a、200a)的前后方向时,
所述第一变速开关(60、206)及第二变速开关(50、208)的摇动轴(62、52、222、211)分别指向所述开关盒(40a、200a)的高度方向而配设。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柄开关,其特征在于,从车体后方侧看所述开关盒(40a、200a)时,所述第二变速开关(50、208)的摇动轴(52、211)在该第二变速开关(50、208)的操作件(50a、208a)的前端部靠近手柄杆(12)的轴线(C)的方向上,相对于所述第一假想线(P)以规定角度(θ、θ2)倾斜而配置。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手柄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盒(40a、200a)由配设于车体前方侧的前侧盒半体(46、202)和配设于乘员侧的后侧盒半体(45、201)构成,
所述第一变速开关(60、206)及第二变速开关(50、208)的开关本体部(54、64、206s、208s)在比所述第一假想线(P)更靠车体前方侧分别固定于所述前侧盒半体(46、202),
所述第二变速开关(50、208)的摇动轴(52、211)配设于比所述第一假想线(P)更靠车体后方侧。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柄开关,其特征在于,操作各种电气设备的多个开关至少包括:前照灯的光轴切换开关(41、204)、喇叭开关(42、205)及转向指示开关(43、207),并且以在所述手柄杆(12)的轴线(C)方向不重叠的方式沿开关盒(40a、200a)的上下方向排列而配置,
使多个所述开关(41、42、43、204、205、207)中的邻接所述第二变速开关(50、208)而配置的开关(43、205)的操作形态,不同于所述第二变速开关(50、208)的操作形态。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柄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变速开关(50、208)的操作件(50a、208a)收纳于在所述开关盒(40a、200a)的车宽方向外侧的下端部形成的凹部(45a、213a),且构成为不从所述开关盒(40a、200a)的表面向乘员侧及下方侧突出。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手柄开关,其特征在于,在构成所述凹部(45a、213a)的面中、与所述第二变速开关(50、208)的操作件(50a、208a)的上表面相对的壁面,设有随着朝向车宽方向外侧而离开所述操作件(50a、208a)的倾斜面(49、231)。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柄开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变速开关(60、206)及第二变速开关(50、208)中的至少一方,设有随着朝向车宽方向外侧而减小操作件(60a、50a、206a、208a)的高度方向尺寸的倾斜部(61、51、206k、208k)。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柄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变速开关(50、208)及多个开关,相对于安装于车宽方向左侧的手柄杆(12)的开关盒(40a、200a),从上方开始依次配设为:光轴切换开关(41、204)、喇叭开关(42、205)、转向指示开关(43、207)以及第二变速开关(50、208),
所述喇叭开关(42、205)构成为以靠近所述手柄杆(12)配设的摇动轴(48、209)为中心向所述手柄杆(12)的轴线侧进行摇动动作的摇动式开关,所述喇叭开关的按压操作面形成为随着从所述摇动轴(48、209)侧朝向车体中央侧,逐渐增大向乘员侧突出的突出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109140/09 | 2009-04-28 | ||
JP2009109140 | 2009-04-28 | ||
JP2009214403A JP5403804B2 (ja) | 2009-04-28 | 2009-09-16 | ハンドルスイッチ |
JP214403/09 | 2009-09-16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875384A true CN101875384A (zh) | 2010-11-03 |
CN101875384B CN101875384B (zh) | 2013-12-18 |
Family
ID=423327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1673674A Active CN101875384B (zh) | 2009-04-28 | 2010-04-26 | 手柄开关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357864B2 (zh) |
EP (1) | EP2246246B1 (zh) |
JP (1) | JP5403804B2 (zh) |
KR (1) | KR101208801B1 (zh) |
CN (1) | CN101875384B (zh) |
BR (1) | BRPI1001325B1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85911A (zh) * | 2011-10-27 | 2013-05-08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把座开关 |
TWI602731B (zh) * | 2014-03-28 | 2017-10-21 | 本田技研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車輛用把手開關 |
TWI674988B (zh) * | 2016-03-17 | 2019-10-21 | 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機車的操作裝置 |
CN110560738A (zh) * | 2018-06-06 | 2019-12-13 |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 手持式动力工具 |
CN110979521A (zh) * | 2018-09-28 | 2020-04-10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自动二轮车的把手开关 |
CN112124484A (zh) * | 2019-06-24 | 2020-12-25 | 东洋电装株式会社 | 接收驾驶员的操作输入的手柄开关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A2722739C (en) * | 2008-04-30 | 2014-03-11 | Bombardier Recreational Products Inc. | Vehicle having a shift lever on a handlebar thereof |
JP5808187B2 (ja) * | 2011-07-29 | 2015-11-10 |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 乗物用制御装置、該制御装置を備えた乗物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JP5656810B2 (ja) * | 2011-11-25 | 2015-01-21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の変速制御装置 |
JP5906094B2 (ja) * | 2012-01-25 | 2016-04-20 | 富士重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の駆動力制御装置 |
EP2657121B1 (en) * | 2012-04-23 | 2015-02-18 | Campagnolo S.r.l. | Bar-end electric actuation device of a bicycle gearshift |
ITPD20120235A1 (it) * | 2012-07-31 | 2014-02-01 | Freni Brembo Spa | Dispositivo di azionamento per freni e/o frizioni, in particolare per motocicli |
US9508499B2 (en) | 2012-10-03 | 2016-11-29 |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 Recreational vehicle beam switch assembly |
JP6055277B2 (ja) * | 2012-11-06 | 2016-12-27 |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 乗物用メータ表示装置 |
JP6008126B2 (ja) * | 2013-02-28 | 2016-10-19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バーハンドル用スイッチ装置 |
DE202013002491U1 (de) * | 2013-03-15 | 2014-06-17 | Rti Sports Vertrieb Von Sportartikeln Gmbh | Fahrradgriff-System |
JP6182335B2 (ja) * | 2013-03-21 | 2017-08-16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ハンドルスイッチ |
JP6141784B2 (ja) | 2014-03-25 | 2017-06-07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鞍乗型車両の操作装置 |
JP2015182634A (ja) * | 2014-03-25 | 2015-10-22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鞍乗型車両の操作装置 |
JP6002166B2 (ja) * | 2014-03-31 | 2016-10-05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鞍乗り型車両 |
JP6000307B2 (ja) * | 2014-08-29 | 2016-09-28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ハンドル用スイッチ装置 |
JP2016192252A (ja) * | 2015-03-30 | 2016-11-10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用のハンドルスイッチ |
US9499230B1 (en) * | 2015-05-27 | 2016-11-22 | Sensata Technologies, Inc. | Fixation adapter for handlebar |
JP6077621B2 (ja) * | 2015-09-28 | 2017-02-08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におけるハンドルスイッチ及び自動二輪車 |
CN107284589A (zh) * | 2016-03-30 | 2017-10-24 |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摩托车的操作装置 |
JP1585660S (zh) * | 2017-03-24 | 2018-01-09 | ||
USD856855S1 (en) * | 2018-02-08 | 2019-08-20 | Matthew J Steele | Handlebar switch |
USD913166S1 (en) * | 2019-11-04 | 2021-03-16 | Ktm Ag | Motor vehicle switch |
USD915950S1 (en) * | 2019-11-04 | 2021-04-13 | Ktm Ag | Motor vehicle switch |
CA3160047A1 (en) * | 2019-11-29 | 2021-06-03 | Walid BEN ATTOUCH | Switch assembly for mounting to a handlebar of a vehicle |
JP7263299B2 (ja) * | 2020-09-24 | 2023-04-24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のハンドルスイッチ |
CN115056912B (zh) * | 2022-08-03 | 2023-12-19 | 珠海蓝图运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指拨与声光控制器组合结构及自行车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167774B1 (en) * | 1999-02-08 | 2001-01-02 | Bombardier, Inc. | Handlebar-mountable ergonomic shifter for a motor vehicle |
EP1323955A1 (en) * | 2001-12-21 | 2003-07-02 | Ducati Motor Holding S.p.A. | An ergonomic manual switch arrangement for motorcycles |
JP2003341376A (ja) * | 2002-05-28 | 2003-12-03 | Yamaha Motor Co Ltd | 変速制御装置 |
CN1607159A (zh) * | 2003-10-14 | 2005-04-20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摩托车 |
DE69735876T2 (de) * | 1996-12-20 | 2006-12-21 | Shimano Inc. | Fahrrad-Anti-Diebstahl-Steuerungsgerät, Gangschaltvorrichtung und Schaltsystem |
US20070199810A1 (en) * | 2006-02-24 | 2007-08-30 | Honda Motor Co., Ltd. | Change gear switch for rod-shaped-handle equipped vehicl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397Y2 (ja) * | 1987-01-14 | 1995-01-11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等のスイッチ装置 |
JPH04166474A (ja) | 1990-10-29 | 1992-06-12 | Nissan Motor Co Ltd | 操舵力制御装置 |
JP4166474B2 (ja) * | 2002-01-11 | 2008-10-15 | 朝日電装株式会社 | 自動変速機のシフトスイッチ |
JP4416160B2 (ja) | 2004-03-25 | 2010-02-17 | 朝日電装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用ハンドルスイッチの固定構造 |
JP5138161B2 (ja) * | 2005-08-17 | 2013-02-06 | 朝日電装株式会社 | シフトスイッチ装置 |
JP4890074B2 (ja) * | 2006-04-03 | 2012-03-07 | 東洋電装株式会社 | 車両のハンドルスイッチ装置 |
JP2009056872A (ja) * | 2007-08-30 | 2009-03-19 | Honda Motor Co Ltd | ハンドル用変速スイッチ |
-
2009
- 2009-09-16 JP JP2009214403A patent/JP5403804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
- 2010-03-30 EP EP10158415A patent/EP2246246B1/en active Active
- 2010-04-20 KR KR1020100036372A patent/KR101208801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0-04-23 US US12/766,636 patent/US8357864B2/en active Active
- 2010-04-26 CN CN2010101673674A patent/CN101875384B/zh active Active
- 2010-04-27 BR BRPI1001325-3A patent/BRPI1001325B1/pt active IP Right Grant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69735876T2 (de) * | 1996-12-20 | 2006-12-21 | Shimano Inc. | Fahrrad-Anti-Diebstahl-Steuerungsgerät, Gangschaltvorrichtung und Schaltsystem |
US6167774B1 (en) * | 1999-02-08 | 2001-01-02 | Bombardier, Inc. | Handlebar-mountable ergonomic shifter for a motor vehicle |
EP1323955A1 (en) * | 2001-12-21 | 2003-07-02 | Ducati Motor Holding S.p.A. | An ergonomic manual switch arrangement for motorcycles |
JP2003341376A (ja) * | 2002-05-28 | 2003-12-03 | Yamaha Motor Co Ltd | 変速制御装置 |
CN1607159A (zh) * | 2003-10-14 | 2005-04-20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摩托车 |
US20070199810A1 (en) * | 2006-02-24 | 2007-08-30 | Honda Motor Co., Ltd. | Change gear switch for rod-shaped-handle equipped vehicle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85911A (zh) * | 2011-10-27 | 2013-05-08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把座开关 |
CN103085911B (zh) * | 2011-10-27 | 2015-04-08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把座开关 |
TWI602731B (zh) * | 2014-03-28 | 2017-10-21 | 本田技研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車輛用把手開關 |
TWI674988B (zh) * | 2016-03-17 | 2019-10-21 | 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機車的操作裝置 |
CN110560738A (zh) * | 2018-06-06 | 2019-12-13 |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 手持式动力工具 |
CN110979521A (zh) * | 2018-09-28 | 2020-04-10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自动二轮车的把手开关 |
CN112124484A (zh) * | 2019-06-24 | 2020-12-25 | 东洋电装株式会社 | 接收驾驶员的操作输入的手柄开关装置 |
CN112124484B (zh) * | 2019-06-24 | 2023-09-19 | 东洋电装株式会社 | 接收驾驶员的操作输入的手柄开关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101208801B1 (ko) | 2012-12-06 |
JP5403804B2 (ja) | 2014-01-29 |
EP2246246A1 (en) | 2010-11-03 |
KR20100118516A (ko) | 2010-11-05 |
EP2246246B1 (en) | 2012-10-17 |
BRPI1001325B1 (pt) | 2020-10-06 |
CN101875384B (zh) | 2013-12-18 |
JP2010274899A (ja) | 2010-12-09 |
US8357864B2 (en) | 2013-01-22 |
BRPI1001325A2 (pt) | 2013-12-24 |
US20100270135A1 (en) | 2010-10-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875384B (zh) | 手柄开关 | |
EP3000684B1 (en) | Straddle type vehicle with approach notification device | |
TWI602731B (zh) | 車輛用把手開關 | |
US10953947B2 (en) | Handlebar switch | |
CN112918613B (zh) | 自行车变速器 | |
CN102105346B (zh) | 车辆的操纵开关 | |
US20110282550A1 (en) | Steering apparatus for a vehicle | |
JP4828254B2 (ja) | 棒状ハンドル装備車両の変速スイッチ | |
US9018551B2 (en) | Handlebar switch for motorcycle | |
JP2008179209A (ja) | 車両走行系コンビネーションスイッチ装置 | |
EP2927925B1 (en) | Switch | |
JP4887087B2 (ja) | 変速シフト用ハンドルスイッチ | |
JP4729509B2 (ja) | 車両運転席の衝撃吸収構造 | |
JP6346810B2 (ja) | 電動除雪機 | |
JP5124855B2 (ja) | 自動二輪車用ハンドルスイッチ装置 | |
JP2010173393A (ja) | 自動二輪車のハンドルスイッチ | |
JP4381199B2 (ja) | 鞍乗り型車両 | |
JP2003291680A (ja) | ハンドルバー用スイッチ | |
WO2022168300A1 (en) | Leaning vehicle | |
US10224160B2 (en) | Dimmer switch | |
JP2000272371A (ja) | 自動変速機のシフトレバー装置 | |
JP2023118451A (ja) | スイッチボックスおよび鞍乗型車両 | |
BG67309B1 (bg) | Бордова система за управление на електромобили | |
JP2008024261A (ja) | 変速機の操作システ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