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101845724B - 缝纫机 - Google Patents

缝纫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45724B
CN101845724B CN 201010155514 CN201010155514A CN101845724B CN 101845724 B CN101845724 B CN 101845724B CN 201010155514 CN201010155514 CN 201010155514 CN 201010155514 A CN201010155514 A CN 201010155514A CN 101845724 B CN101845724 B CN 1018457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e
maintaining body
bottom line
gathering sill
needl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01015551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45724A (zh
Inventor
柴田到
野村悦造
土井英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07955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0227373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07955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0227375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8457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457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457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4572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缝纫机包括设于针板的导向槽。从线保持机构延伸出的底线嵌入导向槽内。导向槽针对重新开始缝制后从线保持机构脱开的底线切断端部,抑制其左右方向的动作,将其朝针孔引导。在缝纫机所形成的线迹中,位置偏离较少的底线的切断端部被可靠地缝入。底线的切断端部在加工布的背面侧不会从线迹露出。底线切断端部不会突出到加工布的表面侧。因此,本发明的缝纫机可制造具有良好美观性的缝制品。

Description

缝纫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设于底座上表面的针板下部包括切断底线的切线机构和保持底线的线保持机构的缝纫机。
背景技术
缝纫机通过机针与旋梭互动来缝制加工布。在将面线穿过机针针眼的状态下,机针上升、下降。下降的机针贯穿针板上的加工布而到达针板下部。旋梭在针板下部旋转,将收容于其内部的底线送出。面线和底线在加工布下部缠绕,形成线迹。
日本公开特许公报2000年312793号记载的缝纫机包括设于针板下部的切线机构和线保持机构。切线机构和线保持机构在完成缝制后进行动作。线保持机构将从加工布延伸出的底线保持于针板下部。切线机构将线保持机构所保持的底线切断。
切线机构在线保持机构与针板之间的固定位置稳定地切断底线。线保持机构继续保持底线的切断端部。
缝纫机在切断底线后开始新的缝制。底线切断端部随着缝制进行而从线保持机构脱开,进入由面线和底线形成的线迹。底线切断端部在从线保持机构脱开后可自由运动。因此,会出现底线切断端部在加工布下部(背面侧)不进入线迹中、而是突出到该线迹外侧的情况。另外,还会出现底线切断端部与面线一起突出到加工布上部(表面侧)的情况。缝制品的美观性因底线切断端部突出到加工布的背面侧或表面侧而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防止底线切断端部突出到加工布的表面侧或背面侧、能良好地保持缝制品的美观性的缝纫机。
技术方案1的缝纫机中,包括:线保持机构,该线保持机构在具有供机针穿过的针孔的针板之下在缝制结束时动作,对与上述机针侧的面线互动地形成线迹的底线予以保持;以及切线机构,该切线机构将上述线保持机构所保持的底线切断,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向槽,该导向槽以从上述针孔延伸向上述线保持机构的方式设于上述针板的下表面,对从上述线保持机构延伸至上述针孔的上述底线进行引导。
技术方案1的缝纫机中,线保持机构在缝制结束时动作并保持底线。线保持机构所保持的底线在重新开始缝制时朝针孔延伸,并嵌入导向槽内。导向槽抑制从线保持机构脱开的底线的动作,将其朝针孔引导。在重新开始缝制后形成的线迹中,可缝入位置偏离较少的底线。
技术方案2的缝纫机中,上述针板包括:固定于底座的针板台、以及安装于该针板台上表面的针板主体,上述针孔和导向槽设于上述针板主体。
导向槽可通过对针板主体进行加工而以较高的精度形成。
技术方案3的缝纫机中,包括支承部,该支承部堵塞上述导向槽的一部分,并支承该导向槽内的底线。
支承部对导向槽内的底线予以支承,可有效地抑制该底线的动作。
技术方案4的缝纫机中,上述支承部可在堵塞上述导向槽的一部分的作用位置与从上述导向槽离开的非作用位置之间移动。
移动到非作用位置的支承部开放导向槽,使底线容易嵌入。移动到作用位置的支承部堵塞导向槽的一部分,可靠地抑制底线的动作。
技术方案5的缝纫机中,还包括二次保持机构,该二次保持机构在上述线保持机构与上述针孔之间保持上述底线。
二次保持机构将线保持机构所保持的底线保持于针孔附近,将其可靠地固定在导向槽内。
技术方案6的缝纫机中,上述二次保持机构在上述线保持机构保持着底线的状态下开始缝制后保持上述底线。
二次保持机构在线保持机构所保持的底线嵌入导向槽内的状态下进行动作。二次保持机构能将从线保持机构延伸到针孔的底线可靠地保持于针孔附近。
技术方案7的缝纫机中,上述二次保持机构在上述导向槽的内部保持上述底线。
二次保持机构能在针孔附近可靠地保持底线。
技术方案8的缝纫机中,上述二次保持机构包括按压部,该按压部在上述导向槽内移动,并通过将上述底线压紧于上述导向槽的内壁来保持上述底线。
二次保持机构能以简单的结构保持底线。
技术方案9的缝纫机中,上述按压部设于在上述针板主体与上述针板台之间摆动的摆动杆的前端。
按压部通过摆动杆的摆动而出入导向槽内。进入导向槽内的按压部将底线压紧于导向槽的内壁来保持该底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锁眼缝纫机的立体图。
图2是将机针和压脚的部分放大表示的侧视图。
图3是送料机构的立体图。
图4是压脚驱动机构的侧视图。
图5是针杆驱动机构的立体图。
图6A是面线切断机构的立体图。
图6B是面线切断机构的俯视图。
图7是压脚驱动机构与切线机构及线保持机构的连接构造的侧视图。
图8是切线机构和线保持机构的后视图。
图9是针板主体的立体图,背面处于上侧。
图10是表示线保持机构的底线保持状态的放大后视图。
图11A、图11B是切线机构和线保持机构的动作说明图。
图12A、图12B是切线机构和线保持机构的动作说明图。
图13是沿图10的X-X线剖切的剖视图,线保持机构的背面处于下侧。
图14是锁眼缝纫机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15是锁眼缝纫机所形成的锁眼线迹的俯视图。
图16A~图16E是实施方式的锁眼缝纫机的缝制、切线和线保持动作的说明图。
图17A~图17F是实施方式的锁眼缝纫机的缝制、切线和线保持动作的说明图。
图18是变形例1的锁眼缝纫机所包括的盖板的后视图。
图19是表示变形例1的锁眼缝纫机的底线保持状态的放大后视图。
图20是沿图19的XX-XX线剖切的剖视图,盖体的背面处于下侧。
图21是沿图19的XXI-XXI线剖切的剖视图,盖体的背面处于下侧。
图22是变形例2的锁眼缝纫机所包括的可移动的支承突起的动作说明图。
图23是变形例2的锁眼缝纫机所包括的可移动的支承突起的动作说明图。
图24是变形例3的锁眼缝纫机所包括的针板主体的立体图。
图25A是变形例3的锁眼缝纫机所包括的摆动杆的俯视图。
图25B是摆动杆前端的立体图。
图26A、图26B是二次保持机构的动作说明图。
图27A~图27F是变形例3的锁眼缝纫机的缝制、切线和线保持动作的说明图。
图28A~图28G是变形例3的锁眼缝纫机的缝制、切线和线保持动作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表示理想的实施方式的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缝纫机是锁眼缝纫机M。锁眼缝纫机M形成锁眼线迹100和钮孔110(参照图15)。在下面的说明中使用的方向(前、后和左、右)在图1、图3等中用箭头表示。
如图1所示,锁眼缝纫机M包括缝纫机马达2、踏板3、操作面板4和控制装置5。缝纫机马达2固定于作业台板1中央下部。踏板3配置于作业台板1下方。控制装置5设于作业台板1右侧下部的收容箱内部。操作面板4设置于控制装置5的收容箱前部。操作者通过操作操作面板4来输入缝制数据。操作者通过操作踏板3来驱动、停止缝纫机马达2。
锁眼缝纫机M包括底座6、立柱7和机臂8。底座6固定于作业台板1中央上部。立柱7在底座6的后部设置成朝上方竖立。机臂8设成从立柱7上部朝前方延伸。
如图2所示,锁眼缝纫机M在机臂8前端部内侧支撑有针杆15。机针16安装于朝机臂8下方延伸的针杆15下端。针杆15和机针16通过设于机臂8内部的针杆驱动机构17(参照图5)的动作而上升、下降,且沿左右方向往复移动。针杆15和机针16在左右方向的移动端上升、下降。针杆驱动机构17通过缝纫机马达2的驱动进行动作。
锁眼缝纫机M在底座6内部包括旋梭(未图示)。旋梭通过缝纫机马达2的驱动而以前后方向的轴为中心进行旋转。旋梭通过与上升、下降的机针16互动来形成锁眼线迹100。
如图2所示,锁眼缝纫机M包括配置在机针16后侧的切刀13。切刀13通过支撑构件41安装于切刀杆40下端部。切刀杆40和切刀13通过设于机臂8内部的切刀驱动机构(未图示)的动作而上升、下降。
如图3所示,锁眼缝纫机M包括送料机构12。送料机构12包括送料板11、压脚31和送料马达24。送料板11是在前后方向上较长的长方形板。送料板11嵌合在固定于底座6上表面的一对引导板20之间。送料板11后部支撑于底座6内的支撑台21。
支撑台21左端部与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连接杆23前部连接。连接杆23后部与移动台22左端部连接。底座6在支撑台21前方和移动台22后方分别设有轴承25。一对轴承25支撑连接杆23,使其可沿前后方向移动。引导杆26穿过移动台22右端部。引导杆26以与连接杆23平行延伸的方式固定于底座6内。引导杆26引导移动台22,使其可沿前后方向移动。移动台22通过引导杆26和一对轴承25的引导沿前后方向移动。通过移动台22的移动,支撑台21保持着连接杆23的连接间隔沿前后方向移动。
送料马达24配置于底座6内部的支撑台21与移动台22之间。送料马达24驱动驱动带轮27旋转。送料机构12包括卷挂于驱动带轮27与从动带轮(未图示)之间的驱动皮带28。从动带轮离开地配置于驱动带轮27后方。移动台22在驱动带轮27与从动带轮之间固定于驱动皮带28。驱动皮带28随着送料马达24所驱动的驱动带轮27的旋转而旋转。移动台22和支撑台21通过驱动皮带28的旋转而沿前后方向移动。
移动台22具有朝底座6上部突出的支撑部22a。支撑部22a支撑压柄30后端部。压柄30能以左右方向的轴为中心进行摆动。压柄30朝前方延伸。压脚31安装于压柄30前端部。压柄30前端部通过滚筒32与压杆35下端连接。
压杆35通过压脚驱动机构33(参照图4)的驱动而上升、下降。压柄30通过压杆35的上升、下降而摆动。滚筒32在压杆35与压柄30的连接部旋转,藉此吸收压杆35与压柄30的动作差。
压脚31通过压柄30的摆动而上升、下降。压脚31下降时重叠于送料板11上,按压加工布W。
通过支撑台21和移动台22的移动,送料板11和压脚31沿前后方向同步地移动。通过送料板11和压脚31的移动,加工布W在底座6上沿前后方向移动。如图3所示,送料板11具有在送料板11的移动方向(前后方向)上较长的孔11a。下降的机针16和切刀13经过孔11a。
如图4所示,压脚驱动机构33包括摆动连杆43、44、连接连杆45、46、47、摆动凸轮48和压脚马达49。摆动连杆43以左右方向的轴为中心可摆动地支撑于机臂8内前端部分。摆动连杆43是具有朝前方延伸的臂(前臂)和朝上方延伸的臂(上臂)的L字形的构件。摆动连杆43的前臂通过连接连杆45与延伸到机臂8内部的压杆35上端部连接。
摆动连杆44以左右方向的轴为中心可摆动地支撑于机臂8内后端部分。摆动连杆44是具有朝后方延伸的臂(后臂)和朝上方延伸的臂(上臂)的L字形的构件。摆动连杆44的上臂通过连接连杆47与摆动连杆43的上臂连接。连接连杆47在机臂8内部沿前后方向延伸。
摆动连杆44的后臂与连接连杆46上端部连接。连接连杆46在立柱7内部朝下方延伸。连接连杆46在其中间部具有销46a。如图7所示,连接连杆46的下端部46b延伸到底座6内部,与后述的切线机构和线保持机构连接。
压脚马达49配置于立柱7内的连接连杆46后侧。压脚马达49驱动安装于输出轴的输出圆板49a旋转。输出圆板49a在其偏离中心的位置具有输出销49b。摆动凸轮48以轴48a为中心可摆动地支撑于立柱7内部。摆动凸轮48的轴48a位于压脚马达49后下方。摆动凸轮48在其朝前方延伸的前端部分具有凸轮槽48b。该凸轮槽48b与连接连杆46的销46a嵌合。摆动凸轮48在其中间部分具有凸轮槽48c。该凸轮槽48c与输出圆板49a的输出销49b嵌合。
输出圆板49a通过压脚马达49的驱动而旋转。输出圆板49a的旋转通过输出销49b和凸轮槽48c传递给摆动凸轮48。摆动凸轮48沿上下方向摆动。摆动凸轮48的摆动通过与凸轮槽48b嵌合的销46a传递给连接连杆46。连接连杆46上升、下降。
连接连杆46的上升、下降通过摆动连杆44、连接连杆47、摆动连杆43和连接连杆45传递给压杆35。压杆35通过压脚马达49的驱动而与压脚31一起上升、下降。压脚31在将加工布W按压于送料板11上的按压位置与从送料板11离开而位于其上方的待机位置之间上升、下降。
送料马达24和压脚马达49是步进马达。加工布W的送料移动量通过控制送料马达24进行调节。压脚31的上升量和下降量通过控制压脚马达49进行调节。
如图5所示,针杆驱动机构17包括针杆台51。针杆台51与针杆15并排地配置于机臂8内部。针杆台51在将针杆15支撑成可上下移动的状态下以最上部的轴(未图示)为中心沿左右方向摆动。针杆台51具有固定于其右侧面的连接板57。该连接板57具有沿针杆台51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长孔57a。
针杆15具有固定于其上下方向中间部的针杆夹52。针杆夹52具有朝左方突出的突起52b。针杆15通过使突起52b与连接板57的长孔57a嵌合而以不能绕针杆中心轴旋转的方式连接于针杆台51。针杆15与针杆台51一体摆动,且在长孔57a的长度范围内上升、下降。
针杆夹52具有朝其后方开口的引导槽52a。引导槽52a是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矩形截面的槽。针杆驱动机构17包括配置在针杆15后方的针杆用杆53和针杆引导件56。针杆用杆53在其下端部53b前后上具有方块54、55。下端部53b通过使方块54与引导槽52a嵌合而与针杆15连接。
针杆引导件56固定于机臂8内部。针杆引导件56在其前部具有在上下方向上较长的引导槽56a。下端部53b通过使方块55与引导槽56a嵌合而与针杆引导件56连接。
针杆用杆53的上端部53a与曲柄C连接。曲柄C固定于上轴64(只表示中心线)前端部。上轴64和曲柄C通过缝纫机马达2的驱动而旋转。上端部53a在曲柄C的旋转圆周上移动。下端部53b通过针杆引导件56的引导作用而沿上下方向(引导槽56a的方向)移动。针杆15与针杆用杆53下端部53b的上下方向移动联动地上升、下降。
针杆驱动机构17包括配置在针杆引导件56后方的针杆移动马达61和摆动杆62。针杆移动马达61在其前方具有输出轴。摆动杆62以其上端部的轴62a为中心在左右方向上摆动。轴62a后端部通过传动皮带61a与针杆移动马达61的输出轴连接。摆动杆62在其下端部前方支撑有方块63。方块63与设于针杆台51下端部的槽51a嵌合。
摆动杆62通过针杆移动马达61的驱动而摆动。摆动杆62的摆动通过方块63传递给针杆台51。针杆台51与针杆15一起在左右方向上摆动。针杆用杆53通过方块54在引导槽52a内滑动来维持与针杆15的连接。针杆15和机针16在左右方向上往复移动。针杆15和机针16在各移动位置上升、下降。机针16反复进行上升、下降,在送料台11上的加工布W上形成锁眼线迹100。
如图6A所示,锁眼缝纫机M包括切断面线T的面线切断机构99。面线切断机构99具有配置于压脚31附近的可动刀95。在缝制结束时使压脚31上升之际,可动刀95与连接连杆46(参照图4)的动作联动地摆动。可动刀95的摆动在连接连杆46的动作刚开始之后产生。可动刀95在设于压脚31的孔31a(参照图6B)与机针16之间切断面线T。后述的凸轮孔67b下部区域(图7中的角度为α的区域)是面线切断机构99动作的区域。面线切断机构99在切线机构和线保持机构的动作之前切断面线T。
锁眼缝纫机M包括切线机构和线保持机构(参照图8)。切线机构在缝制结束时动作而将底线S(参照图13)切断。线保持机构保持切线机构所切断的底线S。切线机构及线保持机构与压脚31的上升、下降(连接连杆46的下降、上升)联动。
如图7所示,连接连杆46延伸到底座6内部。连接连杆46下端部46b与摆动连杆65后端部65b连接。图7是从图4的背面侧观察的图。图7中,右方为前方,左方为后方。
摆动连杆65能以轴65a为中心进行摆动。摆动连杆65在其前端部具有销65c。该销65c与凸轮板67的凸轮孔67b嵌合。凸轮板67在底座6内部能以轴67a为中心进行摆动。轴67a沿左右方向延伸。
凸轮孔67b具有下部区域、中间区域和上部区域。下部区域是从下端部到角度为α的部分。中间区域是从下部区域上端部到角度为β的部分。上部区域是中间区域上方的部分。下部区域和上部区域呈以轴65a为中心的圆弧形。中间区域将接近轴65a的下部区域与离开轴65a较远的上部区域平滑地连接。
图7中,连接连杆46位于上升位置。像图7中用实线表示的那样,摆动连杆65位于后端部65b在上的摆动位置。销65c位于凸轮孔67b的下端部。像图7中用双点划线表示的那样,通过连接连杆46下降,摆动连杆65朝其前端部在上的方向摆动。销65c沿凸轮孔67b朝上方滑移。销65c在凸轮孔67b的下部区域内移动期间,凸轮板67不动。销65c在凸轮孔67b的中间区域内移动期间,凸轮板67以轴67a为中心进行摆动。销65c在凸轮孔67b的上部区域内移动期间,凸轮板67不动。
凸轮板67上部与连杆69后端部69a连接。连杆69沿底座6表面朝前方延伸。连杆69通过凸轮板67摆动而沿前后方向移动。在压脚31上升时,连杆69朝后方移动。在压脚31下降时,连杆69朝前方移动。如图7所示,连杆69的前端部69b与切线机构及线保持机构连接。如下文所述,切线机构和线保持机构通过连杆69的移动进行动作。
参照图8~图10,对切线机构和线保持机构进行说明。
切线机构和线保持机构设于针板70下表面(朝向底座6内的面)。针板70包括针板主体120和针板台75。针板主体120是在前后方向上较长的长方形板。针板70将针板主体120固定于针板台75上表面,并通过该针板台75安装于底座6上表面。
如图9所示,针板主体120具有针孔121、切刀孔122和凹部123。针孔121是设于针板主体120中央部且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长孔。切刀孔122是设在针孔121后侧且在前后方向上较长的长孔。凹部123在针板主体120下表面围绕针孔121四周,且呈包含切刀孔122前端部的圆形。针板主体120在凹部123具有导向槽124。导向槽124是在凹部123范围内从针孔121右端部朝后方延伸形成的槽。导向槽124从凹部123的外周缘朝针孔121变深地倾斜。另外,导向槽124也可与针板主体120平行。
如图8所示,针板台75具有包含针孔121和切刀孔122的位置的开口部75a。针孔121位于针板70大致中央。机针16穿过针孔121和开口部75a而下降到底座6内。切刀13穿过切刀孔122和开口部75a而下降到底座6内。下降的机针16刺入送料台11上的加工布W。下降的切刀13在送料台11上的加工布W上形成钮孔110。
如图8所示,切线机构包括摆动杆77、线梳理杆78和切断部83。线保持机构包括:上述摆动杆77和线梳理杆78、抓线片79、以及压线弹簧91。
摆动杆77以轴77a为中心进行摆动。线梳理杆78以轴78a为中心进行摆动。轴77a和轴78a设于针板台75下表面。轴77a及轴78a与针板台75下表面垂直。轴77a位于针孔121右后方。摆动杆77从轴77a朝前方延伸设置。轴78a位于针孔121右前方。线梳理杆78包括:朝轴78a右方延伸的支撑片80、朝轴78a左方延伸的梳理片81。支撑片80与梳理片81通过一对螺钉82连接。支撑片80与梳理片81之间的角度可通过操作螺钉82进行调整。
摆动杆77在其前端部具有凸轮孔77b。摆动杆77前端部重叠于支撑片80之下。线梳理杆78具有垂直设于支撑片80的销80a。销80a与凸轮孔77b嵌合。
连杆69前端部69b位于针板70右方,并通过摆动连杆71及连接连杆73与摆动杆77连接。如上所述,连杆69与压脚31的上升同步地朝后方移动。摆动杆77与连杆69朝后方的移动联动并顺时针摆动。通过销80a在凸轮孔77b内滑移,线梳理杆78顺时针摆动。凸轮孔77b呈钩形的弯曲形状。因此,线梳理杆78以90°以上的摆动角度大幅度摆动。
线梳理杆78在梳理片81前端部具有缺口81a和凸轮面81b。通过线梳理杆78摆动,缺口81a经过针孔121下部。缺口81a在针孔121下部捕捉底线S。通过线梳理杆78摆动,凸轮面81b经过针孔121的后方位置。
切线机构的切断部83包括固定刀85和可动刀87。固定刀85和可动刀87配置在设于针板台75的凹部75b内。该凹部75b以与开口部75a前部右侧连续的方式设置。固定刀85的基部固定于摆动杆77。固定刀85在其朝针孔121延伸的前端部具有切刃。可动刀87重叠地支撑于固定刀85之下。可动刀87能以销85a为中心进行摆动。销85a设于固定刀85下表面。
可动刀87在其朝针孔121延伸的前端部具有切刃。通过可动刀87逆时针摆动,可动刀87的切刃与固定刀85的切刃交叉。可动刀87和固定刀85通过交叉的切刃来切断底线S。可动刀87通过碟形弹簧(未图示)的弹簧力作用而压紧于固定刀85。碟形弹簧夹装在安装于销85a头部的止动件89与可动刀87之间。因此,可动刀87和固定刀85可靠地切断底线S。
可动刀87在其前部具有两个突起87a、87b。第一突起87a位于可动刀87前端部附近。第二突起87b位于可动刀85基部附近。针板台75的凹部75b在其前缘具有朝后方伸出的凸轮部75d。
固定刀85和可动刀87通过摆动杆77摆动而沿左右方向移动。固定刀85和可动刀87通过朝左移动而到达针孔121之下。在可动刀87朝左移动时,第二突起87b与凸轮部75d抵接。可动刀87逆时针摆动而与固定刀85交叉。固定刀85和可动刀87将缺口81a所捕捉到的底线S切断。
在可动刀87朝右移动时,第一突起87a与凸轮部75d抵接。可动刀87顺时针摆动。切断部83从针孔121离开,固定刀85和可动刀87返回到两前端的切刃张开的待机状态(图8所示的状态)。
抓线片79以轴79a为中心进行摆动。轴79a位于针孔121右后方且是摆动杆77的轴77a左前方的位置。轴79a与针板台75的下表面垂直。
抓线片79包括两个销79b、79d和钩79c。钩79c形成于抓线片79的朝针孔121延伸的前端部。销79b、79d相对于抓线片79下表面垂直地竖立设置。销79b位于轴79a与钩79c的中间部。销79d位于抓线片79后端部。
压线弹簧91是固定于针板台75下表面的板簧。如图10所示,压线弹簧91沿着针板主体120的切刀孔122右侧配置。压线弹簧91在其位于针孔121后侧的前端部具有朝前方延伸的按压片91a和朝右方延伸的按压片91b。按压片91b始终重叠于抓线片79之下,限制该抓线片79的位置。
抓线片79的销79b与如上所述摆动的线梳理杆78前端的凸轮面81b抵接。凸轮面81b将销79b朝后方按压。因此,抓线片79以轴79a为中心顺时针摆动。抓线片79的钩79c在经过针孔121下方时钩住底线S。
如图10所示,钩79c重叠于按压片91a之上,与该按压片91a之间保持底线S。压线弹簧91将按压片91a压紧于钩79c,使底线S的保持变得可靠。线保持机构保持切线机构所切断的底线S。
切线机构和线保持机构按图11A、图11B、图12A、图12B所示的顺序进行动作。切线机构和线保持机构的动作通过摆动杆77与压脚31的上升同步地摆动而产生。在图11、图12中,摆动杆77未图示。
如图11A所示,切断部83通过摆动杆77摆动而朝针孔121移动。通过销80a在凸轮孔77b内滑移,线梳理杆78顺时针摆动。线梳理杆78前端的缺口81a从切断部83的相反侧朝针孔121移动。缺口81a在经过针孔121下方时捕捉底线S。线梳理杆78将底线S朝固定刀85与可动刀87之间引导。线梳理杆78的凸轮面81b与抓线片79的销79b抵接,将该销79b朝后方按压。抓线片79以轴79a为中心进行摆动。
如图11B所示,抓线片79前端的钩79c在固定刀85和可动刀87之上捕捉底线S。钩79c重叠于压线弹簧91的按压片91a。钩79c在其与按压片91a之间保持底线S。线保持机构在切线机构进行切断前保持底线S。此时,抓线片79的钩79c将面线切断机构99所切断的面线T端部朝加工布W之下拔出。
在图12A、图12B中,线梳理杆78未图示。线梳理杆78的位置与图11B中的位置几乎相同。
如图12A所示,可动刀87基部的第二突起87b与设于凹部74b的凸轮部75d抵接,可动刀87开始摆动(合拢)。
如图12B所示,通过凸轮部75d按压第二突起87b,可动刀87与固定刀85交叉而将底线S切断。
在开始缝制(形成锁眼线迹100)时,摆动杆77通过压脚31下降而逆时针摆动。切断部83从针孔121离开。第一突起87a与设于凹部75b的凸轮部75d抵接。通过凸轮部75d按压第一突起87a,可动刀87摆动(张开)。如图8所示,固定刀85和可动刀87复原到前端的切刃张开的待机状态。
抓线片79的位置在摆动杆77逆时针摆动期间不发生变化,继续保持底线S。
如图13所示,锁眼缝纫机M在通过抓线片79和压线弹簧91保持着底线S的状态下开始缝制(形成锁眼线迹100)。加工布W在针板主体120上朝前方(图13的左方)进行送料移动。如上所述,加工布W的送料移动是在用压脚31按压在送料板11上的状态下通过送料机构12的动作而产生的。在图13中,压脚31和送料板11未图示。
切线机构的切断部83通过压脚31下降而从针孔121离开。如上所述,抓线片79和压线弹簧91继续保持底线S的切断端部。锁眼缝纫机M通过机针16的面线T与收容在旋梭内的底线S交织来进行缝制。如图13所示,底线S从线保持机构朝前方延伸,经由针孔121与加工布W相连。
针板主体120具有朝针孔121后方延伸设置的导向槽124。导向槽124对从线保持机构朝针孔121延伸的底线S进行引导。底线S在左右方向位置被导向槽124限制的状态下穿过针孔121。如上所述,导向槽124朝针孔121变深地倾斜。如图10所示,导向槽124良好地引导从线保持机构朝加工布W斜向延伸的底线S。
线保持机构在进行加工布W的送料移动的时刻解除对底线S的保持。通过与送料机构12联动的连杆机构(未图示)对基端的销79d进行作用,处于图10状态的抓线片79逆时针转动。抓线片79的钩79c从按压片91a离开而解除对底线S的保持。送料移动的加工布W上,从线保持机构脱离的底线S切断端部被缝入线迹中。
底线S嵌入在设于针板主体120的导向槽124内。底线S切断端部的引入通过导向槽124的引导作用而良好地产生。底线S切断端部在加工布W下部(背面侧)不突出到线迹的外侧。底线S切断端部与面线T一起不突出到加工布W的上部(表面侧)。锁眼缝纫机M通过导向槽124的引导作用能形成美观且良好的线迹。
如图14所示,锁眼缝纫机M包括控制装置5。控制装置5是通过总线5f将CPU5a、ROM5b、RAM5c、输入接口5d和输出接口5e连接的计算机。
输入接口5d与上述踏板3及操作面板4连接。输入接口5d将踏板3的操作信号赋予CPU5a。输入接口5d将在操作面板4上设定好的缝制数据赋予CPU5a。
输出接口5e与缝纫机马达2、送料马达24、压脚马达49、针杆移动马达61和切刀驱动螺线管39连接。CPU5a通过输出接口5e对缝纫机马达2、送料马达24、压脚马达49、针杆移动马达61和切刀驱动螺线管39输出控制信号。缝纫机马达2驱动机针16、旋梭等锁眼缝纫机M的各部分。针杆移动马达61驱动针杆驱动机构17。针杆15和机针16通过针杆移动马达61的驱动而沿左右方向往复移动。针杆15和机针16通过缝纫机马达2的驱动而上升、下降。送料马达24驱动送料机构12。加工布W通过送料马达24的驱动而沿前后方向进行送料移动。切刀驱动螺线管39驱动切刀驱动机构。切刀13通过切刀驱动螺线管39的驱动而下降。
操作者操作操作面板4来设定缝制数据。CPU5a根据缝制数据来生成针位置数据。针位置数据是依次表示形成锁眼线迹100时机针16下降位置P1~Pn(参照图15)的数据。如图15所示,锁眼缝纫机M所形成的锁眼线迹100具有左曲折部101、右曲折部102、前套结部103和后套结部104。CPU5a执行存储在ROM5b内的控制程序,并根据针位置数据来驱动缝纫机马达2、送料马达24和针杆移动马达61。机针16依次下降到图15中用黑圆点表示的下降位置P1、P2~Pn-1、Pn。机针16侧的面线T形成通过直线来连接下降位置P1、P2~Pn-1、Pn的线迹。锁眼线迹100在开始位置P1开始,按前套结部103、左曲折部101、后套结部104和右曲折部102的顺序前进并返回到前套结部103,在结束位置Pn结束。
CPU5a例如在右曲折部102的形成中或形成后驱动切刀驱动螺线管39。切刀13通过切刀驱动螺线管39的驱动而下降,在加工布W上形成钮孔110。如图15所示,钮孔110是沿左曲折部101和右曲折部102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长孔。
CPU5a在结束锁眼线迹100的形成后驱动压脚马达49。通过驱动压脚马达49使连接连杆46下降,压脚31上升。连接连杆46下端将摆动连杆65基端部压下。摆动连杆65前端部的销65c在凸轮板67的凸轮孔67b内移动。如上所述,在摆动连杆65在下部区域内摆动的期间,面线切断机构99切断面线T。
在摆动连杆65在中间区域(图6中的角度为β的区域)内摆动的期间,凸轮板67摆动。摆动的凸轮板67朝后方拉拽连杆69。连杆69朝后方移动。通过连杆69朝后方移动,摆动杆77以轴77a为中心逆时针摆动。切线机构和线保持机构在摆动杆77摆动期间如上所述地动作。
参照图16和图17对锁眼缝纫机M的缝制开始时和缝制结束时的动作进行说明。在图16和图17中,压脚31和送料板11未图示。
如图16A所示,在缝制开始前,线保持机构(抓线片79的钩79c和压线弹簧91)保持底线S。
操作者通过下降的压脚31将加工布W按压在送料板11上,开始缝制作业。切线机构通过压脚31下降而返回到上述待机状态。针板主体120下的线保持机构通过抓线片79和压线弹簧91继续保持底线S。
操作者通过操作踏板3来驱动缝纫机马达2。机针16通过缝纫机马达2的驱动而上升、下降。
如图16B所示,下降的机针16穿过针孔121而到达底座6内。面线T与机针16一起贯穿加工布W。如图16C所示,上升的机针16脱出到加工布W之上。面线T残留于加工布W之下而形成环。该环通过在底座6内旋转的旋梭(未图示)的动作而与底线S交织。旋梭通过缝纫机马达2的驱动而与机针16同步地旋转。
如图16D所示,面线T和底线S通过挑线杆(未图示)的上升而拉紧。挑线杆通过缝纫机马达2的驱动而与机针16同步地上升、下降。
如图16E所示,加工布W通过送料机构12的动作而朝前方(图16的左方)进行送料移动。机针16与加工布W的送料移动同步地反复进行下降、上升,在该加工布W上形成锁眼线迹100。图16E所示的状态相当于图10所示的状态。线保持机构所保持的底线S朝前方延伸,经由导向槽124及针孔121与加工布W相连。锁眼线迹100由收容于旋梭的梭心所供给的底线S形成。
如图17A所示,在进行加工布W的送料移动时,线保持机构解除对底线S的保持。底线S切断端部从抓线片79和压线弹簧91脱开。如图17B所示,送料移动的加工布W上,从针孔121延伸出的底线S切断端部被引入锁眼线迹100。
底线S切断端部嵌入导向槽124内。导向槽124限制底线S切断端部的左右方向移动,将其引向针孔121。底线S可靠地落入针孔121宽度内。送料移动的加工布W在左右方向不产生位置偏离的情况下引入底线S切断端部。锁眼缝纫机M能可靠地将底线S切断端部缝入所形成的锁眼线迹100中。
底线S切断端部在加工布W下部(背面侧)不突出到锁眼线迹100外。底线S切断端部不突出到加工布W上部(表面侧)。锁眼缝纫机M可形成具有良好美观性的锁眼线迹100。
加工布W的送料移动随着缝制完成而停止。压脚31在送料移动停止后上升。如图17C所示,面线切断机构99的可动刀95与压脚31的上升联动而在针板主体120之上切断面线T。如图17D所示,抓线片79与压脚31的上升(摆动杆77的摆动)联动而在针板主体120之下动作,用抓线片79前端的钩79c和压线弹簧91保持底线S。如图17E所示,切线机构的切断部83与压脚31的上升(摆动杆77的摆动)联动而在针板主体120之下动作,切断底线S。如图17F所示,操作者将缝制完成的加工布W从针板主体120上取走。
下面对局部变更上面说明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1)变形例1
变形例1的锁眼缝纫机M包括盖板130。如图18所示,盖板130是在前后方向上较长的长方形薄板。如图20所示,盖板130重叠于针板主体120之下并配置于针板台75之上。
盖板130包括开口部131。如图18、图19所示,开口部131呈包围针板主体120的针孔121、切刀孔122和导向槽124的形成部分整体的形状。盖板130还包括支承突起132(相当于支承部)。如图18、图19所示,支承突起132从开口部131左侧下端朝上方延伸并横贯导向槽124左端部地设置。如图20、图21所示,支承突起132具有朝上方弯曲的前端部。
如图21所示,支承突起132堵住导向槽124的一部分,使该导向槽124宽度变窄。如上所述从线保持机构脱开的底线S切断端部落在朝上方弯曲的支承突起132前端部与导向槽124之间的较窄的宽度内。
像图21中用双点划线表示的那样,底线S切断端部有时会越过支承突起132前端部而落在该支承突起132与导向槽124之间的空间内。底线S切断端部成为左右方向被朝上方弯曲的支承突起132前端部和导向槽124限制、且被支承突起132从下方支承的状态。
支承突起132与导向槽124互动来限制底线S切断端部,将该切断端部引向针孔121。变形例1的锁眼缝纫机M能将底线S切断端部可靠地缝入锁眼线迹100。另外,也可包括多个支承突起132。
(2)变形例2
变形例2的锁眼缝纫机M包括可移动的支承突起142。如图22、图23所示,支承突起142设于摆动杆140前端部。摆动杆140能以设于针板台75前部的上下方向的轴141为中心进行摆动。摆动杆140沿前后方向延伸。摆动杆140前端部通过连接连杆143与驱动部(未图示)连接。摆动杆140通过驱动驱动部而摆动。
支承突起142设于摆动杆140后端部。支承突起142通过摆动杆140摆动而在左右方向上移动。如图22所示,支承突起142通过朝右移动而成为在导向槽124下方从其离开的非作用位置。如图23所示,支承突起142通过朝左移动而成为堵塞导向槽124下方的作用位置。位于作用位置的支承突起142对导向槽124内的底线S予以支承。
在图16A~图16E所示的缝制中,支承突起142位于非作用位置。位于非作用位置的支承突起142开放导向槽124下部。线保持机构所保持的底线S切断端部可靠地嵌入导向槽124内。
支承突起142例如在线保持机构解除对底线S的保持(图17A的状态)前朝作用位置移动。支承突起142维持作用位置,直到底线S切断端部被缝入(图17B所示的状态)。移动到作用位置的支承突起142覆盖导向槽124下方,与导向槽124互动而将底线S切断端部引向针孔121。在底线S切断端部的缝入完成后,支承突起142在适当时刻返回到非作用位置。
(3)变形例3
变形例3的锁眼缝纫机M在针孔121附近包括保持底线S切断端部的二次保持机构。二次保持机构由设于针板主体120的凹部123a及导向槽124、按压部145构成。如图24所示,凹部123a以包含导向槽124的形成范围、且占凹部123大致一半的方式形成于针板主体120下表面。凹部123a呈比凹部123深的半椭圆形。导向槽124比凹部123a深。导向槽124及凹部123a与针板主体120的侧缘连续。导向槽124具有底面124b和从该底面124b垂直竖立的按压面124a。按压面124a与凹部123a所形成的平坦部125连续。针板主体120的其它结构与图9所示的针板主体120相同。
变形例3的锁眼缝纫机M包括变形例2的摆动杆140。如图22、图23所示,摆动杆140能以设于针板台75前部的上下方向的轴141为中心进行摆动。摆动杆140沿前后方向延伸。摆动杆140前端部通过连接连杆143与驱动部(未图示)连接。摆动杆140通过驱动驱动部而摆动。
如图25A、图25B所示,二次保持机构的按压部145是固定在摆动杆140后端的支承突起142上的块状部分。按压部145是将位于支承突起142的尖端部146的部分切除而配置的。如图25A所示,摆动杆140具有:供轴141穿通的孔141a、以及连接连杆143连接用的孔143a。
如上所述,支承突起142通过摆动杆140摆动而在左右方向上移动。如图26A、图26B所示,支承突起142通过朝左移动而重叠于导向槽124下方,堵住该导向槽124的一部分。按压部145在导向槽124的底面124b上滑动,接近按压面124a。如图26B所示,按压部145通过将位于导向槽124内部的底线S压紧于按压面124a来保持底线S。如图26B所示,支承突起142的尖端部146重叠于平坦部125,堵住导向槽124下部以防止底线S的脱出。
下面对二次保持机构的动作进行说明。
操作者通过下降的压脚31将加工布W按压在送料板11上,开始缝制作业。如图27A所示,线保持机构通过抓线片79和压线弹簧91继续保持底线S切断端部。如图27B所示,在缝制开始后下降的机针16穿过针孔121而到达底座6内。面线T与机针16一起贯穿加工布W。如图27C所示,上升的机针16脱出到加工布W之上。面线T残留于加工布W之下而形成环。面线T环通过在针板70下旋转的旋梭的动作而与底线S交织。如图27D所示,面线T和底线S通过挑线杆(未图示)的上升而拉紧。底线S切断端部朝前方延伸,经由导向槽124及针孔121与加工布W相连。
如图27E所示,二次保持机构的按压部145移动到针板主体120下,保持底线S切断端部。二次保持机构在导向槽124内保持底线S切断端部。二次保持机构在比线保持机构(抓线片79和压线弹簧91)更靠近针孔121的位置保持底线S。如图27F所示,加工布W通过送料机构12的动作而朝前方(图27的左方)进行送料移动。线保持机构和二次保持机构继续保持底线S。锁眼线迹100由收容于旋梭的梭心所供给的底线S形成。
如图28A所示,在进行加工布W的送料移动时,线保持机构解除对底线S的保持。底线S切断端部从抓线片79和压线弹簧91脱开。如图28B所示,二次保持机构的按压部145在针板主体120下方从其离开而解除对底线S的保持。二次保持机构的解除时刻比线保持机构的解除时刻晚。
送料移动的加工布W上,底线S切断端部被引入锁眼线迹100中。通过二次保持机构的保持,底线S切断端部可靠地落在导向槽124内。导向槽124限制底线S切断端部的移动,将其引向针孔121。送料移动的加工布W在左右方向不产生位置偏离的情况下引入底线S切断端部。如图28C所示,锁眼缝纫机M能可靠地将底线S切断端部缝入所形成的锁眼线迹100中。底线S切断端部在加工布W下部(背面侧)不突出到锁眼线迹100外。底线S切断端部不突出到加工布W上部(表面侧)。锁眼缝纫机M可形成具有良好美观性的锁眼线迹100。
加工布W的送料移动随着缝制的完成而停止。如图28D所示,面线切断机构99的可动刀95与压脚31的上升联动而在针板70之上切断面线T。如图28E所示,线保持机构与压脚31的上升联动地在针板70下动作,保持底线S。如图30F所示,切线机构的切断部83与压脚31的上升联动地在针板70下动作,切断底线S。如图28G所示,操作者将缝制完成的加工布W从针板主体120上取走。
切线机构和线保持机构并不局限于上面的实施方式所示的结构。二次保持机构并不局限于变形例3所示的结构。本发明也可应用于包括结构与实施方式和变形例1~3不同的切线机构及线保持机构、以及二次保持机构的缝纫机。
本发明不局限于实施方式所示的锁眼缝纫机M,也可应用于其它形式的缝纫机。
根据上面的详细说明可以明确,本发明的缝纫机包括设于针板的导向槽。导向槽以与针孔连续的方式设置。线保持机构所保持的底线在重新开始缝制时朝针孔延伸,并嵌入导向槽内。导向槽针对重新开始缝制后从线保持机构脱开的底线切断端部,抑制其左右方向的动作,将其可靠地朝针孔引导。
本发明的缝纫机还包括二次保持机构。二次保持机构将从线保持机构延伸到针孔的底线保持在针孔附近,理想的是保持在导向槽内部。二次保持机构针对重新开始缝制后从线保持机构脱开的底线切断端部,抑制其左右方向的动作,将其经由导向槽朝针孔引导。
在重新开始缝制后形成的线迹中,缝入位置偏离较少的底线切断端部。本发明的缝纫机中,底线切断端部不会突出到加工布的表面侧或背面侧的线迹外,可制造具有良好美观性的缝制品。

Claims (9)

1.一种缝纫机,包括:线保持机构,该线保持机构在具有供机针穿过的针孔的针板之下在缝制结束时动作,对与所述机针侧的面线互动地形成线迹的底线予以保持;以及切线机构,该切线机构将所述线保持机构所保持的底线切断,其特征在于,
包括导向槽,该导向槽以从所述针孔延伸向所述线保持机构的方式设于所述针板的下表面,并对从所述线保持机构延伸至所述针孔的所述底线进行引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针板包括:固定于底座的针板台、以及安装于该针板台上表面的针板主体,所述针孔和导向槽设于所述针板主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承部,该支承部堵塞所述导向槽的一部分,并支承该导向槽内的底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部能在堵塞所述导向槽的一部分的作用位置与从所述导向槽离开的非作用位置之间移动。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二次保持机构,该二次保持机构在所述线保持机构与所述针孔之间保持所述底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线保持机构保持着底线的状态下开始缝制后,所述二次保持机构保持所述底线。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保持机构在所述导向槽的内部保持所述底线。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保持机构包括按压部,该按压部在所述导向槽内移动,并通过将所述底线压紧于所述导向槽的内壁来保持所述底线。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部设于摆动杆的前端,所述摆动杆在所述针板主体与所述针板台之间摆动。
CN 201010155514 2009-03-27 2010-03-26 缝纫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457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79557 2009-03-27
JP2009-079559 2009-03-27
JP2009079557A JP2010227373A (ja) 2009-03-27 2009-03-27 ミシン及びミシンの縫製方法
JP2009079559A JP2010227375A (ja) 2009-03-27 2009-03-27 ミシン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45724A CN101845724A (zh) 2010-09-29
CN101845724B true CN101845724B (zh) 2013-03-06

Family

ID=427705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010155514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45724B (zh) 2009-03-27 2010-03-26 缝纫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84572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41834B (zh) * 2016-09-19 2020-01-10 启翔股份有限公司 缝纫机的线保持机构
DE102017207626A1 (de) * 2017-05-05 2018-11-08 Dürkopp Adler AG Verfahren zum Erzeugen eines Naht-Endunterfadens mit vorgegebenem Soll-Nahtüberstand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17471A (zh) * 2003-01-17 2004-08-04 重机公司 针板
CN1644781A (zh) * 2004-01-23 2005-07-27 重机公司 缝纫机的底线供给装置
CN101063259A (zh) * 2006-04-28 2007-10-31 Juki株式会社 缝纫机下线夹紧机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87457A (ja) * 2005-01-06 2006-07-20 Juki Corp ミシン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17471A (zh) * 2003-01-17 2004-08-04 重机公司 针板
CN1644781A (zh) * 2004-01-23 2005-07-27 重机公司 缝纫机的底线供给装置
CN101063259A (zh) * 2006-04-28 2007-10-31 Juki株式会社 缝纫机下线夹紧机构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6-187457A 2006.07.20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45724A (zh) 2010-09-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45725B (zh) 缝纫机
CN101845724B (zh) 缝纫机
CN102234880B (zh) 缝纫机
CN101845716B (zh) 嵌条缝制缝纫机
CN101864646B (zh) 缝纫机
CN1904183B (zh) 锁眼缝纫机的切线装置
CN101173425A (zh) 纽扣锁眼缝纫机
CN1837443B (zh) 嵌条缝纫机
CN1940163B (zh) 袋口滚边缝纫机
CN101445999B (zh) 圆头锁眼缝纫机
CN102877219A (zh) 带环缝制缝纫机
CN102808295B (zh) 缝纫机
CN104420083A (zh) 缝纫机
CN101824709A (zh) 箱形机台双线链式线迹缝纫机
JP4526656B2 (ja) 布切り装置の制御方法
JP3531524B2 (ja) ミシンの下糸切断装置
CN101205661B (zh) 针进给缝纫机
JP4196378B2 (ja) ミシンの針受け装置
JP2018149020A (ja) 二重環縫いミシン
US1791966A (en) Buttonhole-sewing machine
US1109635A (en) Zigzag, straightaway, stitch sewing-machine with top feed.
US411894A (en) Sewing-machine for making loop-stitch linings
US1176415A (en) Blindstitch sewing-machine.
US451498A (en) Button-hole-stitching machine
JP2011212151A (ja) ミシ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306

Termination date: 2014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