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101157420A - 纸搬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纸搬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57420A
CN101157420A CNA2007101811333A CN200710181133A CN101157420A CN 101157420 A CN101157420 A CN 101157420A CN A2007101811333 A CNA2007101811333 A CN A2007101811333A CN 200710181133 A CN200710181133 A CN 200710181133A CN 101157420 A CN101157420 A CN 1011574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ance
paper
band
unit
conveyance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8113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57420B (zh
Inventor
梶山博史
渡濑浩之
上田正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629021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724090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1574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574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574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5742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36Article guides or smoothers, e.g. movable in opera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02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belts or chains, e.g. between belts or chains
    • B65H5/021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belts or chains, e.g. between belts or chains by belts
    • B65H5/025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belts or chains, e.g. between belts or chains by belts between belts and rotary means, e.g. rollers, drums, cylinders or balls, forming a transport nip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9/00Registering, e.g. orientating, articles; Devices therefor
    • B65H9/004Deskewing sheet by abutting against a stop, i.e. producing a buckling of the sheet
    • B65H9/006Deskewing sheet by abutting against a stop, i.e. producing a buckling of the sheet the stop being formed by forwarding means in stand-b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30Orientation, displacement, position of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301/34Modifying, selecting, changing direction of displacement
    • B65H2301/342Modifying, selecting, changing direction of displacement with change of plane of displac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20Belts
    • B65H2404/28Other properties of belts
    • B65H2404/284Elasticit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20Belts
    • B65H2404/28Other properties of belts
    • B65H2404/286Hardne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70Other elements in edge contact with handled material, e.g. registering, orientating, guiding devices
    • B65H2404/72Stops, gauge pins, e.g. stationary
    • B65H2404/723Stops, gauge pins, e.g. stationary formed of forwarding means
    • B65H2404/7231Stops, gauge pins, e.g. stationary formed of forwarding means by nip rollers in standb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 Feeding Of Articles By Means Other Than Belts Or Rollers (AREA)

Abstract

一种纸搬送装置,其可以适用于图像形成装置,包括第一和第二搬送单元来对纸进行保持和搬送;第一纸搬送通道,其被设置在第一与第二搬送单元之间;定位单元,用来改变被第二搬送单元搬送来的纸的姿态。至少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搬送单元包括移动及导向单元以及回转搬送单元,它们被面对面地配置,以在它们之间形成纸保持部,来保持并搬送纸。所述移动及导向单元以及回转搬送单元被配置在第一搬送单元的近旁,由此处于第二搬送单元以及定位单元之间的距离就会相对变大。

Description

纸搬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纸搬送装置,具有该纸搬送装置的复印机、传真机、打印机、印刷机以及喷墨记录装置,或至少上述两种装置结合的复合机等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背景
以往,为了实现普通纸电子复印机(Plain Paper Copier)等复印机、传真机、打印机、印刷机、喷墨记录装置等图像形成装置整体小型化,大多使得搬送装置也小型化,所述搬送装置将作为形成有该图像的图像形成介质或纸状记录介质(以下简称为“纸”)从纸收纳装置或载置纸的纸载置装置搬送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
图1所示的是一例公知的黑白复印机。对图1所示的复印机100与图2所示的复印机1进行比较,主要的区别在于纸搬送装置。也就是说,除了供纸装置3中位于下层的第二搬送装置7的构成以外,其他构成与图2所示复印机1的构成相同。于是,以图1所示的纸搬送装置105周围的构成以及动作为中心作简单的说明。另外,图1所示的供纸装置103的上面一层与下面一层的构成实质相同,并与图20A所示的装置也相同。
在图1中,供纸装置(供纸部)103的上层与下层的任意一方的供纸盒151中载置多数张纸S,由拾取辊160将最上面的纸S陆续地送出,所述纸S通过分离部的进给辊161与分离辊162(包括分离供给搬送装置的第一搬送装置106)的协作被分离出一张供给,之后,朝着下游侧的一对夹紧辊181(第二搬送装置107)搬送。在纸搬送方向的下游侧设有一对定位辊121,被搬送的纸S前端与所述一对定位辊121的夹持部的前方接触,暂时停止搬送,并通过调整,一边使得纸S的前端部形成预定的弯曲,一边防止其发生偏斜等。然后,对应在感光鼓110A上形成图像的期间,一对定位辊121再次开始搬送,并将纸S的前端朝着转印装置(转印部)113搬送。在图1中,分离部的分离进给装置的构成采用了FRR(Feed Reverse Roller)方式,也可采用构成更简单,由成本更低的摩擦片进行分离的方式。
使得从供纸装置103到定影装置111的搬送通道Ra大致垂直向上(相对于水平方向大致垂直),缩短搬送距离,从而缩短从供纸到将纸S朝着排纸盒109排出的时间。
形成合流搬送通道,以便由供纸部(供纸装置103)将纸S朝着一对定位辊121搬送之外,还能够在纸反转搬送装置142的反转搬送通道Rc搬送被反转的纸。而且,反转搬送通道Rc的下方设有包括手动用供纸盘167,供纸辊167A,以及由分离辊167B、167C构成的手动用供纸部,由所述手动用供纸部将纸朝着上面一对夹紧辊181搬送。这样,在不到该上面一对夹紧辊181的位置形成合流搬送通道。
近年,为了使得复印机更小型化,进一步希望缩短从供纸部到一对定位辊121的距离。因此,可以考虑拆除上面一对夹紧辊181以及下面一对夹紧辊181。于是,将所述夹紧辊181拆下进行了试验,结果发现纸的搬送能力降低,并且,纸滑动率增大,滞留在一对夹紧辊181的前面发生阻塞,导致降低了生产性。特别是在使用刚度较高的厚纸的情况下,该问题更加明显。因此,可以看出仍然需要设置所述夹紧辊181。
一般,图像形成装置能够对应使用各种尺寸和种类的纸。例如,将几种不同尺寸和种类的纸收纳在纸收纳装置中,以便供给由用户选择适合的纸或由图像形成装置自动选择的纸。在这样的构成中,由于纸收纳装置占据图像形成装置中较多面积,因此,用户强烈希望使得搬送装置更小型化。
由于上述因素,根据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收纳装置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位置,对两者之间形成的搬送通道的搬送方向进行大的变更,以减少搬送通道本身的占有面积。这样,在搬送通道上设置弯曲状的曲率部,并将该曲率部的曲率半径设定为较小尺寸,大致能够搬送图像形成装置中通常使用的定型记录纸,以便使得搬送通道的搬送方向连贯且流畅。
可以列举特开2004-338923号公报(以下简称为“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发明。如专利文献1公开的图8,9所示,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下侧配置供纸盘50,所述供纸盘50作为纸收纳装置,其各层中分别收纳预定张数的预定尺寸和种类的纸,并且,在供纸盘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之间设置纸搬送装置5,其用于将被选择的供纸盘中沿大致水平方向的一张纸拉出,朝着上方的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供给。
下面,对专利文献1各图中所示的符号加括号进行说明。采用公知的FRR分离方式使得供纸盒(50)中的纸(S)分离出一张送出,所述纸(S)从包括曲率部的搬送通道通过,朝着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搬送。所述曲率部由上侧导向板(8)与下侧导向板(7)形成的弯曲固定导向部件形成,当纸(S)从上述曲率部通过时,其沿下侧导向板(7)搬送,随着搬送的进行,纸(S)的搬送通道被实施矫正,以使得纸(S)被上侧导向板(8)压住,并沿着位于下侧导向板(7)出口的能够弹性变形的导向片(6)到达一对搬送辊(5)。下面将所述上侧导向板(8)以及下侧导向板(7)称为“弯曲固定导向部件”。
但是,在上述构成的纸搬送装置中,若要搬送厚纸等记录纸或信封等刚度高的特殊纸,则由于搬送通道的曲率部的曲率半径小,与搬送复印纸等普通纸时产生的阻力相比,厚纸根据所述曲率一边弯曲一般被搬送时的阻力显著增大。因此,该纸搬送装置不能搬送刚度高的记录纸或特殊纸等,有产生阻塞或搬送不良,不能进行稳定的供给搬送动作的问题。
下面,对上述动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若纸(S)沿搬送方向的前端部到达弯曲固定导向部件,则通过该弯曲固定导向部件使得包括所述前端部的纸S的前半部分沿其厚度方向弯曲。因此,当搬送刚度高的纸(S)时,其对抗弯曲的力增大,阻碍其搬送的阻力也增大。因此,该纸(S)的前端部不到达下游侧的一对搬送辊,仅由上游侧的一对辊搬送,若刚度高的纸(S)通过弯曲固定导向部件产生弯曲,则其沿搬送方向的力比其产生的阻力小。因此,容易发生以下问题,即,刚度高的纸(S)的中心线与搬送通道的中心线不一致地斜行等搬送不良,或刚度高的纸(S)被弯曲固定部件钩住,停止搬送,导致引起纸阻塞。
于是,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供纸装置,在将从第一搬送装置送出的纸搬送到沿纸搬送方向的下游侧大致垂直靠上面的第二搬送装置的供纸装置中,设置位于第一搬送装置与第二搬送装置之间的一对直线形状的导向部件,按照该一对导向部件的导向对纸进行搬送。按照该供纸装置,使得导向部件不成为弯曲状而作为直线形的直线导向部件,因此,能够防止搬送负载降低,即抑制负载急剧地上升,从而防止纸阻塞、斜行等搬送不良。
换句话说,按照上述供纸装置,使得被搬送的纸上的变形部分不是受到弯曲导向部件的影响而集中在一个部分,而能够分散在两个部分,即,沿搬送方向分散在直线导向部件的前端与后端,而且,将直线导向部件大致设定为中间角度,倾斜地设置,使得在所述两个部分弯曲的角度大致相等,因此,能够抑制搬送时搬送负载急剧地上升。
另外,可以列举特开2005-89008号公报(以下简称“专利文献2”)中所公开的供纸装置,其与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供纸装置的构成大致相同,设有第一、第二搬送装置,在第一搬送装置与第二搬送装置之间设置由倾斜面形成的反转导向部件,所述倾斜面到达第二搬送装置,所述反转导向部件朝着第二搬送装置能够移动。
按照该供纸装置,当纸的后端与所述反转装置接触时,反转装置沿着与纸的后端接触的方向大致相同的方向变位。反转装置的变位能够吸收纸的后端与其接触时产生的冲击,从而降低噪音。
还可以列举特开平10-129883号公报(以下简称为“专利文献3”)中公开的供纸装置,其设有收纳纸的若干纸收纳装置,在各纸收纳装置分别设置各搬送通道以及纸供给搬送装置,并且,这些搬送通道的末端合流为一个共通的搬送通道,同时,至少将收纳刚度高的纸的收纳装置的搬送通道末端与上述共通搬送通道合流时的第一曲率部的曲率半径设定为比其他搬送通道与上述共通搬送通道合流时的其他曲率部的曲率半径大。
按照该供纸装置,对刚度高的纸进行搬送,当纸通过搬送通道中曲率半径大的第一曲率部时,不会产生与普通纸相同程度的弯曲,与普通纸相比,该刚度高的纸十分平缓地弯曲并继续被搬送,因此,能够减少搬送时的阻力,从而避免发生停止或迟延,顺利地搬送到共通搬送通道中。
还可以列举特开2005-1771号公报(以下简称为“专利文献4”)中公开的纸反转装置,其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设有一对反转辊,以及用于对由所述一对反转辊搬送到的纸进行搬送和导向的反转通道。所述反转通道设有用于变换纸搬送方向的方向变换部位,在该方向变换部位的内侧配置能够回转的辊,该辊与纸搬送方向呈直角,由此,使得被送入反转搬送通道的纸一边与所述辊相接一边被送出。
按照该纸反转装置,被送入的纸在所述方向变换部位的内侧接触部位必定与辊接触,而且,随着纸沿搬送方向前进,该辊从动地回转,因此,与以往的导向板相比,能够减轻搬送阻力,即,消除被固定的导向部件与移动的纸之间产生的摩擦阻力,并且在所述方向变换部位变换纸的搬送方向。
如专利文献4所公开的技术,将辊等可动部件设置在搬送通道的方向变换部位内侧的搬送通道部分的预定部位。在搬送过程中,纸的前端与后端之间的中间部分由所述位于内侧的辊支承,在这样的状态下即使能够有效地降低两者间的摩擦阻力,但是,在处于这样的状态之前或之后,即当其位于方向变换部位的外侧的搬送通道部分与纸接触时,没有考虑到搬送负载,并且,对于搬送过程中纸的前端与后端的动作也没有特别叙述。特别是当搬送厚纸或信封等刚度高的纸时,明显发生上述搬送不良、阻塞以及纸的后端发出反弹的声音。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解决先申请中的技术问题的新的纸搬送装置,以及设有该纸搬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即,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保持节省设置面积,构成简化且成本低等优点和效果,既不使得装置大型化又能够通过定位装置(一对定位辊)顺利地搬送厚纸等刚度较高的纸,同时,使得上层的第二搬送装置(一对夹紧辊)到定位装置的距离以及设置面积增大,以保证用于使得纸的前端部弯曲的面积的纸搬送装置,以及设有该纸搬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者反复进行了上述先申请的实施例中记载的实验评价等,通过锐意地研究,特别是考虑到了一种能够顺利地搬送厚纸或信封等刚度较高的纸的构成简化的移动导向装置,对作为该装置的构成最简化的带搬送装置进行了种种钻研,实现了实用化。本发明是基于上述实验所证明的结果得到的。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以下方案:
(1)一种纸搬送装置,包括
第一搬送单元,用来在第一纸搬送方向上搬送纸张;
第二搬送单元,配置在第一纸搬送单元的第一纸搬送方向上的下游,用来在第二纸搬送方向上,搬送被第一纸搬送单元搬送来的纸,第二搬送方向与第一搬送方向相反,
第二搬送单元包括面对面配置的移动及导向单元以及回转搬送单元,在它们之间形成夹持部,由此对纸进行夹持并搬送;
第一纸搬送通道,是在第一和第二搬送单元之间形成的,在其外边缘,配置有移动及导向单元,来对纸进行导向并搬送到纸夹持部;
定位单元,配置在第一搬送方向的第二搬送单元的下游,用来改变被第二搬送单元搬送来的纸的姿态;
其中,移动及导向单元以及回转搬送单元被配置在第一搬送单元的近旁,由此,第二搬送单元与定位单元之间的距离相对增加。
(2)根据上述(1)的纸搬送装置,还包括
第二纸搬送通道,与第一纸搬送通道不同,其形成于从第二搬送单元的上游到第二搬送单元之间;
共同搬送通道,其被配置到第一纸搬送通道与第二搬送通道回合之处。
移动及导向单元被沿着公共搬送通道的外边沿设置。
(3)根据上述(1)的纸搬送装置,其中,
移动及导向单元包括带搬送单元,该带搬送单元包括带,将纸搬送到纸夹持部,并且至少具有一对回转带保持部件来将带旋转地保持;
带搬送单元,其设置要使纸的前端与带的搬送面相接触,但是,被一对回转带保持部件支持的一部分带例外。
(4)根据上述(2)的纸搬送装置,其中
移动及导向部件单元,包括
带,将纸搬送到纸夹持部,
第一回转带保持部件,与回转搬送单元对向设置,将带加在中间;
第二回转带保持部件,与第一回转带保持部件对向设置,并且在第二搬送单元的纸搬送方向上的第一回转带保持部件的上游侧,
第二回转带保持部件,被配置在公共搬送通道外侧。
(5)根据上述(3)的纸搬送装置,其中
回转搬送单元包括,通过回转而传输驱动力的回转驱动单元;
移动及导向单元的带,与回转搬送单元一同回转,从而将纸加以搬送;
(6)根据上述(1)的纸搬送装置,其中
第一搬送单元,包括
回转供纸单元,进行回转供纸;
摩擦阻力部件,被施加压力来接触回转供纸部件;
回转供纸部件以及摩擦阻力部件将叠置在供纸装置上的纸束进行分离供给。
(7)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根据上述(1)的供纸装置。
(8)一种供纸装置装置,包括
第一搬送单元,用来在第一纸搬送方向上搬送纸张;
第二搬送单元,配置在第一纸搬送方向上的第一纸搬送装置的下游侧,用来在第二纸搬送方向上,搬送被第一纸搬送单元搬送来的纸,第二搬送方向与第一搬送方向不同;
第二搬送单元包括
回转搬送驱动单元,其回转以传输驱动力,以及
带搬送单元,设置在纸搬送通道的外边沿,该纸搬送通道设置在第一搬送单元以及第二搬送单元之间,并在它们之间形成纸夹持部,以对纸进行夹持以及搬送,
带搬送单元包括,
带,包括弹性部件,其被设计用来与回转搬送部件一同旋转,以将纸搬送到纸夹持部,
至少一对回转带保持部件,以回转地保持所述带,以及
以及带支持部件,以回转地支持一对回转带保持部件的每一个,维持一对回转带保持部件之间的恒定的距离,
其中,所述带具有约40-80度的硬度,以及其中,当将所述带撑张在回转带保持部件对上时,带的伸长了的周长对通常的带的周长的伸长率为约5%-10%。
(9)根据上述(8)的纸搬送装置,进一步包括
导向部件,配置在纸搬送通道的外侧的带的近旁,所述纸搬送通道形成在第一搬送单元与第二搬送单元之间,以便将纸导向至所述带,
其中,所述带包括搬送表面,并且具有约40-80度的硬度以及约4%的伸长率,当与纸接触的搬送表面向外延伸往与导向部件发生干扰的方向时,所述导向部件从带的搬送表面移到一位置,以避免导向部件与所述带的搬送表面的干扰。
(10)根据上述(8)的纸搬送装置,其中带的厚度等于或大于1.5mm。
(11)根据上述(8)的纸搬送装置,其中所述带选自由乙烯丙烯橡胶、氯丁橡胶、聚胺酯橡胶、硅橡胶以及硅氧烷树脂构成的物质组的至少一种。
(12)根据上述(8)的纸搬送装置,进一步包括
导向部件,配置在纸搬送通道的外侧的带的近旁,所述纸搬送通道形成在第一搬送单元与第二搬送单元之间,以便将纸导向所述带,
其中,带保持部件对包括
第一回转带保持部件,其设置面对回转搬送驱动单元,
第二回转带保持部件,其设置面对第一回转带保持部件,以及设置在第二搬送单元的纸搬送方向上,第一回转保持部件的上游,
第二回转带保持部件被如此配置,即其位于从被设置在第一搬送单元的外侧的回转部件的轴中心看上去的第二搬送单元的下游侧,并且在从所述导向部件下游端看上去的上游侧。
(13)根据上述(8)的纸搬送装置,其中,带搬送单元是如此设置的,即纸的前端在与带的搬送面相接触地被保持,但是,被第一以及第二回转带保持部件保持的带的部分除外。
(14)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包括上述(8)的纸搬送装置。
(15)一种纸搬送装置,包括,
第一搬送单元,用来在第一纸搬送方向上搬送纸张;
第二搬送单元,配置在第一纸搬送方向上的第一纸搬送装置的下游侧,用来在第二纸搬送方向上,搬送被第一纸搬送单元搬送来的纸,第二搬送方向与第一搬送方向不同,
第二搬送单元包括
回转搬送驱动单元,其回转以传输驱动力,以及
带搬送单元,形成纸保持部,以对纸进行保持以及搬送,
带搬送单元包括,
带,包括弹性部件,其与回转搬送单元一同旋转,以将纸搬送到纸保持部,
至少一对回转带保持部件,以回转保持所述带,以及
以及带支持部件,以回转地支持一对回转带保持部件的每一个,维持该对回转带保持部件之间距离恒定;
第一纸搬送通道,其被设置在第一搬送单元与第二搬送单元之间;
第二纸搬送通道,与第一搬送通道不同,被设置于第二搬送单元的上游侧与第二搬送单元之间;
公共搬送通道,其被设置到这样的位置,即在该位置,第一搬送通道与第二搬送通道合流,在其外侧,设置有带搬送单元;
其中,所述第二搬送单元包括纸保持部,该纸保持部由回转搬送驱动单元和带搬送单元组成,所述回转搬送驱动单元回转以传输驱动力,所述带搬送单元被设置在公共搬送通道的外侧;
其中,所述带具有约40-80度的硬度,以及其中,当将所述带撑张在回转带保持部件对上时,带的伸长了的周长对通常的带的周长的伸长率为约5%-10%。
(16)根据上述(15)的纸搬送装置,其中所述带选自由乙烯丙烯橡胶、氯丁橡胶、聚胺酯橡胶、硅橡胶以及硅氧烷树脂构成的物质组的至少一种。
(17)根据上述(15)的纸搬送装置,其中带的厚度为等于或大于1.5mm。
(18)根据上述(15)的纸搬送装置,进一步包括,
导向部件,设置在带的近旁,纸搬送通道的外侧,该纸搬送通道是在第一搬送单元和第二搬送单元之间形成的,导向部件将纸导向带,
其中,回转带保持部件对包括,
第一回转带保持部件,其被设置为面对回转搬送驱动单元,
第二回转带保持部件,其被设置为面对第一回转带保持部件,并且在第二搬送单元的纸搬送方向上的第一回转带保持部件的上游侧,
其中,第二回转带保持部件被如此配置,即其位于从被设置在第一搬送单元的外侧的回转部件的轴中心看上去的第二搬送单元的下游侧,并且在从所述导向部件下游端看上去的上游侧。
(19)根据上述(15)的纸搬送装置,其中带搬送单元是如此配置的,即纸的前端在与带的搬送面相接触地被保持,但是,被第一以及第二回转带保持部件保持的带的部分除外。
(20)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包括根据上述(15)的纸搬送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图像形成装置之一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依据图2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扩大截面图。
图4是图3的纸搬送装置的扩大截面图。
图5是图3的纸搬送装置的相关部分的截面图,其中具有一个搬送通道。
图6是有关用图3的纸搬送装置的得到的搬送时间的变化的图。
图7A、图7B以及图7C是图3的纸搬送装置的变形例的图。
图8是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纸搬送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9是表示图8的纸搬送装置的一个状态的扩大截面示意图。
图10是表示图8的纸搬送装置的另一个状态的扩大截面示意图。
图11也是表示图8的纸搬送装置的另一个状态的扩大截面示意图。
图12是有关图8的纸搬送装置的驱动原理的斜视图。
图13是有关图12的驱动原理的相关部分的前视图。
图14是有关图8的纸搬送装置的带搬送单元以及搬送导向部件的相关部分的图。
图15是图8的纸搬送装置的有关部分的图。
图16是图8的纸搬送装置的有关部分的图。
图17是有关图8的纸搬送装置的带搬送单元以及搬送导向部件的相关部分的另一个图。
图18是有关图8的纸搬送装置有关第二搬送单元有关部分的截面图。
图19A是包括图8的纸搬送装置的供纸装置的图。
图19B是19A供纸装置的部分截面图。
图20A是有关图8的纸搬送装置的带搬送单元的图。
图20B是图20A的图纸搬送装置的带搬送单元的换了一个姿势的正面图。
图21是有关图20A以及20B的带搬送单元的部分的截面图。
图22是包括依据本发明的一个例子的纸搬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正面图。
图23是图22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纸搬送装置的截面图。
图24A是图23的纸搬送装置的从第一搬送单元到一对定位辊的纸搬送通道的状态图。
图24B是是图23的纸搬送装置的从第一搬送单元到一对定位辊的纸搬送通道的另一个状态图。
图25A是可适用于上述的纸搬送装置的搬送单元正面图。
图25B是可适用于上述的纸搬送装置的另一个搬送单元的正面图。
图26是表明在橡胶硬度为40度场合的搬送带的厚度于伸长率的关系的实验结果的表。
图27是表明在橡胶硬度为50度场合的搬送带的厚度于伸长率的关系的实验结果的表。
图28是表明在橡胶硬度为60度场合的搬送带的厚度于伸长率的关系的实验结果的表。
图29是表明在橡胶硬度为70度场合的搬送带的厚度于伸长率的关系的实验结果的表。
图30是表明在橡胶硬度为80度场合的搬送带的厚度于伸长率的关系的实验结果的表。
图31是进行寿命实验场合的搬送带的厚度变化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对于上述现有技术的发明中使用的纸搬送装置以及搭载该纸搬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实施例,变形例等中具有相同功能以及形状的部件和构成部件等构成要素,附加相同符号,省略重复说明。在以下实施例中,虽然对构成要素,种类,组合,形状,相对配置等作了各种限定,但是,这些仅仅是例举,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图2-11包含适用于上述发明的纸搬送装置以及搭载该纸搬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例,对该部分详细说明。首先,参照图2对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复印机1的整体构成进行说明。
复印机1是黑白复印机,其用于读取原稿表面的图像,在各种纸状记录介质(以下简称为“纸”)的记录纸、转印纸、纸、以及OHP胶卷等上形成复印图像。复印机1包括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以下简称为“装置主体”)2、供给装置3以及原稿读取装置4。所述装置主体2设有基于读取的原稿图像进行预定的图像形成处理的图像形成部;所述供给装置3对装置主体2进行载置,并将纸S一张一张地供给到装置主体2;所述原稿读取装置4对设置在装置主体2上的原稿图像进行读取,并将该原稿图像信息输出到装置主体2。
装置主体2的上部与原稿读取装置4的下方形成空间,其中设置排纸盒9,该排纸盒9载置从装置主体2排出的纸,从供纸装置3到排纸盒9形成纸搬送通道R1(以下简称为“搬送通道R1”)。所述搬送通道R1作为纸S的移动通道,其大部分从供纸装置3到装置主体2的上部,相对于水平线沿大致垂直的上方向延伸,其上部确保对应最小尺寸纸的预定间隔,并设置包括一对搬送辊和滚轮的若干纸搬送部件。这些纸搬送部件中的任意一个必定夹持搬送通道R1中的纸S进行连续地搬送。而且,在供纸装置3以及装置主体2的局部设置纸搬送装置5,该纸搬送装置5将收纳在供纸装置3各层中的纸S供给到搬送通道R1的一对定位辊21。
在装置主体2中,沿着搬送通道R1的上游侧到下游侧,依次配置用于形成图像的作为图像形成部的感光体单元10,以及定影装置11。感光体单元10将形成的调色剂像转印到从搬送通道R1的上游侧朝着下游侧搬送的纸S上,之后,由定影装置11对转印了调色剂像的纸S进行定影,该定影后的纸S被排出到配置在搬送通道R1末端的排纸盘9中。
感光体单元10设有单一的感光鼓10A,该感光鼓10A作为像载置体,以大致水平配置的回转轴为中心,由装置主体2的侧板(没有图示)支承,能够回转。感光鼓10A具有预定的直径,形成公知的圆筒形状。另外,通过设置在感光体单元10侧和装置主体2侧的任意一方的马达等驱动源传递驱动力,驱动感光鼓10A沿图中箭头所示的回转方向以一定的速度稳定地回转。
在感光体10A的周围,按照图中箭头所示的回转方向依次地配置显影装置12、转印装置13、感光体清洁装置18、消电装置以及充电装置14。感光体沿所示逆时钟回转方向回转一次的范围内,对各装置12-14从上游到下游的显影位置,转印位置,清洁位置,消电位置,以及充电位置进行设定。
在充电位置与显影位置之间设定潜像形成位置,并且,在稍微离开感光体单元10的倾斜下方设置曝光装置47,该曝光装置47用于对所述潜像位置照射预定的激光,读取与图像信息对应的不可视的潜像。驱动感光体10A沿预定的逆时钟方向回转,同时,使得各装置12-14以及曝光装置47与感光体10A的回转同步地实行预定的关联动作,连续地进行图像形成处理。
更具体地说,显影装置12具有显影辊等公知的构成,该显影辊能够形成使得其表面的调色剂颗粒呈放射状立起的调色剂刷。使得调色剂刷的前端的调色剂颗粒附着到生成在感光体10A表面上的预定部位,并随着该感光体10A的回转在其周表面移动通过显影位置的潜像上,从而使得不可视的潜像可视化,成为黑白调色剂像。
转印装置13包括二个支承辊15、16以及转印带17。所述二个支承辊15、16沿上下方向以预定的间隔相对地配置;所述转印带17环形地架设在二个支承辊15、16之间。该转印装置13将感光体10A外周表面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纸S上,并将没有定影的纸S搬送到搬送通道R1的下游侧。更具体地说,下方的支承辊16的卷绕转印带17回转的部分对感光体10A的大致斜右方下面的部位进行压接。在感光体10A表面与转印带17接触的部分设定转印位置。而且,上方的支承辊15配置在定影装置11的导入口不到的位置。
感光体清洁装置18可以是板部件或回转刷的两种构成中的任意一种,确保所述板部件前端的板端具有预定的压力,并与感光体10A上的清洁位置相接;所述回转刷与板部件相同,与上述清洁位置相接,并随着感光体10A的回转从动地进行回转。所述感光体清洁装置18用于将经过转印的感光体10A表面残留的调色即或异物清除。
所述消电装置包括能够发射预定强度的光的灯,其设置在装置的主体,由该灯对消电位置照射消电用光,以解除从消电位置通过的感光体10A表面上的带电状态,使得通过转印位置后的感光体10A的表面电位回复到初始状态。
定影装置11设有加热辊31以及加压辊32。所述加热辊31内置作为热源的电热器等;所述加压辊32沿着与该加热辊31大致水平的方向相对地配置,对该加压辊32朝着加热辊31侧推压赋能。若通过没有图示的马达等驱动源驱动加热辊31回转,则与其接触的加压辊32从动地回转,同时,对辊31、32接触的部位施加预定的加热温度与加压力,形成用于使得调色剂像定影在纸S上的夹持部。
图2中调色剂收纳容器20包括收纳新品和新装的调色剂的调色剂瓶,从该调色剂收纳容器20到显影装置12形成调色剂搬送通道。在显影装置12本身的调色剂用于显影后出现不足的情况下,由调色剂收纳容器将新的调色剂补充到显影装置12中。
装置主体2的下方设置供纸装置3。该供纸装置3能够对应读取的原稿的尺寸,自动或由用户手动地进行设定,以统一地选择纸的尺寸。更具体地说,供纸装置3中配置若干层作为纸收纳部件的若干供纸盒51,51,同时,能够分别将各供纸盒51,51拉出到供纸装置3的外面,各供纸盒51,51中分别设置适合数量的纸,并能够补充。在各供纸盒51,51中叠置地收纳多数各种尺寸的纸S,并且,所述纸S相对于纸搬送方向沿纵向叠置。
原稿读取装置4设有构成其主体的读取装置主体4A,并且,在该读取装置主体4A上面配置具有预定范围的原稿玻璃57。另外,读取装置主体4A中收纳以原稿玻璃57上面的预定范围为扫描对象,光学性地读取原稿的读取单元。所述读取单元主要包括第一移动体53,第二移动体54,成像透镜55以及例如CCD等读取传感器56。
另外,原稿读取装置4还包括原稿按压板58,该原稿按压板58能够在开放原稿玻璃57的开放位置以及盖住原稿玻璃57的关闭位置开关,其设置在读取装置主体4A上面。即,将原稿按压板58形成纵横尺寸比原稿玻璃57大,并用铰链将其一端支承在读取装置主体4A的上面,能够开关自如。
下面,基于上述构成对复印机1的动作进行说明。首先,当使用复印机1复印原稿时,用户手动地将原稿读取装置4的原稿按压板58从关闭位置移动到开放位置,将原稿载置原稿玻璃57。接着,手动地将原稿按压板57朝关闭方向移动,以便从上方将原稿玻璃57上的原稿压住。这样,原稿与原稿玻璃57紧密地附着,呈平面状地展开,且固定在该原稿玻璃57上,以便能够正确地读取原稿。
然后,用户若按下设置在复印机1的操作画面部(没有图示)的开始开关,则立即由原稿读取装置4开始读取动作,并由驱动机构(没有图示)驱动第一移动体53以及第二移动体54移动。于是,从第一移动体53的光源射出光,对原稿进行照射,该原稿面将光反射到第二移动体54,并通过第二移动体的反射镜被反射,通过成像透镜55进入读取传感器56中,由读取传感器56对原稿的图像等进行光电变换,并进行读取。
而且,若接通上述开始开关,则驱动感光体单元10的感光体10A开始回转,基于读取的原稿图像在感光体10A上开始形成调色剂像的动作。更具体地说,随着感光体4A的回转,其外周表面的预定部位依次地通过以下位置并进行以下动作,首先,感光体4A表面通过与充电装置14间设定的充电位置,从而带电成为预定的带电状态,接着,通过与曝光装置47间设定的曝光位置,从而形成潜像,然后,通过与显影装置12间设定的显影位置,从而形成可视化调色剂像,当通过与转印装置13间设置的转印位置,从而将调色剂像转印到纸S上之后,通过与感光体清洁装置18间设定的清洁位置,从而出去残留的调色剂,在通过与消电装置之间设定的消电位置,解除带电状态后,完成一次处理过程,根据形成图像的尺寸,连续地进行上述过程,以便在沿感光体10A地回转方向的外周表面的预定长度范围生成调色剂像。
通过按下上述开始开关,供纸装置3中通过自动或手动选择的纸S通过设置在该供纸盒51的纸搬送装置5,被分离出一张纸S,并通过纸搬送通道被搬送到搬送通道R1中。接着,通过搬送滚轮将该纸S沿搬送通道R1大致垂直地向上方搬送,当纸S的前端与一对定位辊21接触时,暂时停止搬送。
另一方面,在手动供纸的情况下,设置在手动用供纸盒67上的纸S首先通过手动供纸盒的供纸辊67A的回转被陆续地送出,当纸S被多数地叠置时,由手动用供纸盘用分离辊67B,67C被分离出一张纸S,搬送到手动用供纸通道R2,进一步,搬送到移动通道R1,当纸S的前端与一对定位辊21接触时,暂时停止搬送。
一对定位辊21配合被驱动回转的感光体10A上的调色剂像的相对移动,在对应的时间开始回转,将暂时停止搬送的纸S送入转印位置。从而,通过转印装置13将调色剂像转印到该纸S上。
转印了上述未定影的黑白图像的纸S通过形成搬送通道R1一部分的转印装置13的转印带17,被移动到定影装置11,然后,从该定影装置11的夹持部通过,在该夹持部被施加预定的热量与压力,由此,使得图像定影在纸S上。经过定影步骤的纸S通过切换爪34导入通往排纸盘9的搬送通道R1,通过各排出辊35-38排出,并码放到排纸盘9上。用户能够从形成在排纸盘9与原稿读取装置4之间,靠装置正面侧的开放部将码放在排纸盘9上的纸取出。
根据用户输入的设定,当选择双面复印模式时通过切换爪34导入纸反转装置42侧,由设置在该纸反转装置42中若干个一对辊66,以及导向部件(没有图示),使得被单面定影的纸S往返地在反转搬送通道R3中移动,当使得纸面的上下反转后,通过一对定位辊21从不到感光体单元10的位置被回复搬送到搬送通道R1,然后被再次导入转印位置,在将图像转印并定影到纸S的背面之后,通过排出辊35-38最终地排出到排纸盘9上。
第一例
下面,对纸搬送装置5的特征性构成进行说明。
如图3,4中所示的纸搬送装置5从叠置并收纳在如图2所示的供纸装置3的下层供纸盒51中多数张纸S中拉出一张纸S,变换该纸S的搬送方向,将其朝着与大致水平方向正交的大致垂直上方向的装置主体2侧的一对定位辊21供给并搬送。
纸搬送装置5主要包括第一搬送单元6、第二搬送单元7、第一搬送通道PA以及一对定位辊21。所述第一搬送部件6设有将纸S一张一张分离和供给的FRR方式的分离供给部件;所述第二搬送部件7配置在第一搬送部件6的纸搬送方向的下游侧,夹持由第一搬送部件6搬送到的纸S,沿着与第一搬送部件6的搬送方向不同的搬送方向搬送;所述第一搬送通道PA作为弯曲的第一纸搬送通道,形成在第一搬送部件6与第二搬送部件7之间;所述一对定位辊21作为定位部件,配置在沿第二搬送部件7的纸搬送方向的下游侧,对由第二搬送部件7搬送到的纸的位置进行补正。
第一搬送单元6以及第二搬送单元7的任意一方都是作为夹持搬送部件,通过一对回转搬送部件夹持纸S进行搬送。更具体地说,第一搬送单元6包括由进给辊61与逆转辊62这两个对向配置的回转搬送部件构成的一对第一回转搬送单元(以下简称为“第一回转搬送部件”);第二搬送部件7包括由夹紧辊81与架设在带轮83,84之间的搬送带82构成的一对第二回转搬送单元(以下简称为“第二回转搬送单元”),该一对第二回转搬送单元的一方是带搬送单元8(移动导向单元),该带搬送单元8包括一边保持与纸S的前端接触的状态,一边将纸S朝着第二搬送单元7的夹持部移动并进行导向的搬送带82,而且,搬送面82a作为形成在带搬送单元8的搬送带82上的移动面,配置在偏离第一搬送通道PA外围方向的位置。
如上所述,由进给辊61、逆转辊62构成的第一回转搬送单元的搬送方向与由夹紧辊81、搬送带82构成的第二回转搬送单元的搬送方向互不相同。也就是说,第一回转搬送单元的搬送方向设定为图2,3的朝右面斜上方的大致水平方向,第二回转搬送单元的搬送方向设定为大致垂直朝上方向。因此,形成在第一搬送单元6与第二搬送单元7之间的第一搬送通道PA形成曲率半径小的弯曲的曲率部,使得纸搬送方向急遽地发生变化。
这里,对第一搬送单元6以及第二搬送单元7的纸搬送方向更具体地说明。在图5中,第一搬送单元6的纸搬送方向设定为相对于进给辊61的回转中心、逆转辊62的回转中心、以及进给辊61与逆转辊62的夹持部的中心这三点的连接线,与夹持部的中心正交,沿大致水平方向。
同样,第二搬送单元7的纸搬送方向设定为相对于夹紧辊81的回转中心、带轮83的回转中心、以及夹紧辊81与搬送带82的夹持部的中心这三点的连接线,与夹持部的中心正交,沿大致垂直朝上方向。
换句话说,形成在第一搬送单元6与第二搬送单元7之间用于变换纸搬送方向的纸搬送通道中,在构成纸搬送通道并使得搬送纸S的厚度方向朝着预定方向的一对辊的对向面中,将与第一搬送单元6送出的纸S的前端接触的一侧的面设为搬送导向面,至少,将纸S接触的部位作为开始端,沿其搬送方向的长度方向到达第二搬送单元7的预定范围,连续且始终沿着靠近第二搬送单元7的夹持部方向移动。该搬送导向面是形成在带搬送单元8的搬送带82上的移动面(搬送面)82a。沿第一搬送单元6的纸搬送方向的延长线与沿第二搬送单元7的纸搬送方向的延长线构成的范围设为内侧,将此外的范围设为外侧。搬送带82的搬送面82a配置在从内侧到离开外侧的位置,且大致与纸前进的方向交叉地延伸。
带搬送单元8如图3-5中所示,其主要包括搬送带82,配置在相对于夹紧辊81与搬送带82形成的夹持部,作为第一带保持回转单元的带轮83,以及相对于该带轮83,且配置在第二搬送单元7的纸搬送方向的上游侧,作为第二带保持单元的带轮84。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带保持回转单元设置为一个,但是,并不仅限于此,也可配置至少一个以上。
配置带搬送单元8的关键在于,使得由第一搬送单元搬送到的纸S的前端仅与由带轮83,84保持的搬送带82的部分以外的搬送面82a接触。带轮84的轴中心(带轮轴84a的中心)在逆转辊62的下端位置上方,比搬送导向单元71的下游端的高度低的位置。通过上述配置,纸S的前端与搬送带82的腹部(所谓“有效搬送面”)碰触,搬送带82能够形成稳定适度的弹性变位和变形状态,避免纸S前端产生反弹,保证纸S的前端与搬送面82a接触,并能够得到后述的效果。
与此相反,若将带搬送单元8配置为纸S的前端也可与由带轮83,84保持的搬送带82的部分接触,则由于该部分一般比搬送带82的腹部硬,弹性变位和变形状态小,因此,纸S的前端在与上述部分接触时,产生反弹,或者不能得到稳定适度的弹性变位和变形状态,因此,不优选此配置方法,这在后述的适用于先申请的各实施例,以及适用于本发明的实施例和变形例等中也同样。
而且,如图5所示,配置带搬送单元8的关键还在于,使得由第一搬送单元6搬送到的纸S的前端相对于搬送面82a具有锐角θ地进入。这样,纸S的前端与搬送带82的腹部稳定地接触,从而保证纸S的前端与搬送面82a接触,能够得到后述的效果。
使得纸S的前端相对于搬送面82a具有大致垂直以致直角地进入的情况下,纸S的前端部与搬送面82a的接触状态不稳定,例如沿着搬送带82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弯曲,或导致产生反弹等,因此,不优选该配置方法(以下同样)。
供纸装置3中的各层供纸盒51具有平面形状,收纳复印机1能够使用的最大尺寸的纸。该各层供纸盒51的上方形成开口,其底部设置作为纸叠置部件的底板50。底板50位于图3左侧的基端部在预定的角度范围能够回转,即,被能够摇动地支承的水平轴50A安装并固定,位于图3右侧的自由端部以轴50A为中心,能够在供纸盒51的范围内摇动。
在供纸盒51的底部形成预定形状的凹部,该凹部中收纳上升臂52。上升臂52的基部在所述凹部内以预定的角度回转自如,即,被水平轴52A固定,同时,由回转驱动源(没有图示)对该水平轴52A传递沿任意回转方向回转的回转驱动力,从而使得上升臂52以轴50A为中心摇动,占据预定的倾斜位置。由此,上升臂52的自由端部将底板50向上推动,使得载置在底板50上的多数纸S的最上面的单侧周边保持预定的高度。
如上所述,底板50上叠置多数张纸S,收纳在供纸盒51中,同时,使得底板50位于图中右端侧的自由端部上升并倾斜,纸S升高部并被一张一张地供给,即使张数减少,其最上面仍然被保持在预定的高度。
供纸盒51如上所述能够安装在供纸装置3的主体或从该主体上拆卸。更具体地说,通过选择,供纸盒51如图2所示能够占据安装位置与脱离位置。当供纸盒51位于安装位置时,通过插入并安装在供纸装置3的主体中能够进行供纸。将供纸盒51从供纸装置主体朝着图2中的纸面前侧拉出并使其脱离主体,使得供纸盒51位于脱离位置,能够对纸S进行补充或交换纸S的尺寸。
将供纸盒51拉出时,至少第一搬送单元6、第二搬送单元7、以及形成在第一搬送单元6与第二搬送单元7之间的纸搬送通道留在主体。因此,本实施例中记载的是内部排纸型图像形成装置,但是,通过设置移动导向单元,能够将纸S以现有技术中的曲率或更低的曲率搬送,因此,不需要增大装置的宽度方向,能够保留内部排纸型图像形成装置的优点。
拾取辊60如图2-5所示,通过形成供给装置3主体侧的机体外形的壳体80支承,能够回转,以便与上升到预定高度的多数张纸S的最上面的纸S接触。由拾取辊60将纸S拉出方向的延长线上设有将纸S一张一张地分离供给的供纸分离机构。该供纸分离机构由进给辊61与逆转辊62以预定的压力接触,形成夹持部。
更具体地说,拾取辊60如图4所示,使得金属芯与轴60a形成一体固定,并以轴60a为中心回转自如是公知的构成,也可在轴60a与所述金属芯之间设置单向轴联器(没有图示),当非驱动时,对轴60a进行支承,以使其能够自由回转。包括拾取辊60外周表面的外周部使用摩擦材料,该摩擦材料是摩擦系数高的橡胶等软质材料,以便与纸S接触时能够容易地搓出。另外,为了使得拾取辊60的摩擦阻力增大,可以使其外周表面部整体形成大致锯刃状。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返回分离的FRR供纸方式,例如将叠置的纸S不重叠地一张一张地分离送出的供纸分离方式。更具体地说,由拾取辊60将二张以上的纸S拉出的情况下,使得与进给辊61接触的一张纸S从与逆转辊62接触的其他纸S分离,进给辊61将一张纸S原样地沿搬送方向送出,另一方面,逆转辊62将其他纸S沿搬送方向的逆方向叠置使其返回原来的位置,而且,逆转辊62不阻碍进给辊61的纸搬送。进给辊61以及逆转辊62作为分离部件,具有将从拾取辊60连续地送出的纸S一张一张地分离并送出的功能。
更具体地说,采用FRR供纸方式的供纸分离机构包括进给辊61与逆转辊62。所述进给辊61沿纸搬送方向被驱动回转;所述逆转辊62与进给辊61的下侧接触,通过扭矩限制器(没有图示)被传递沿逆回转方向的回转驱动力进行逆回转。进给辊61与叠置在底板50上的多数张纸S的最上面的纸S接触,逆转辊62与进给辊61所接触的纸S下面的二张以上的纸接触。逆转辊62与金属芯一体地形成,并通过所述扭矩限制器,与逆转辊驱动轴62a一起被支承在壳体80,能够回转自如。
进给辊60中,其金属芯与轴61a形成一体固定,并以轴60a为中心回转自如是公知的构成,也可在轴61a与所述金属芯之间设置单向轴联器(没有图示),当非驱动时,对轴61a进行支承,以使其能够自由回转。进给辊60的外周部包括外周表面,其使用摩擦材料,该摩擦材料是摩擦系数高的橡胶等软质材料,以便与纸S接触时能够容易地搓出。另外,为了使得进给辊60的摩擦阻力增大,可以使其外周表面部整体形成大致锯刃状。
逆转辊62也是由金属芯与轴62a形成一体,通过所述扭矩限制器与轴62a一起回转自如地支承在壳体80。
FRR供纸方式中,通过扭矩限制器对逆转辊62施加弱的扭矩,使其朝着与进给辊61的回转方向逆方向回转。因此,逆转辊62与进给辊61成为接触状态时,或当一张纸S进入辊61,62之间的状态时,逆转辊62被进给辊61牵连回转。更具体地说,通过所述扭矩限制器的作用,例如使得逆转辊62相对逆转驱动轴滑动,并与进给辊61相同,沿着供纸方向回转。另一方面,当逆转辊61处于与进给辊61分离的状态,或当二张以上的纸S进入辊61,62之间的状态,逆转辊62逆回转。因此,当叠置的纸S进入辊61,62之间时,除了与进给辊61接触的最上面的一张纸S以外,与逆转辊接触的其他纸S被返回纸搬送方向的上游侧,能够防止纸S被重叠地搬送。
因此,确保由逆转辊62对与其接触的纸S供给搬送力,即能够将纸S返回到原来叠置位置的逆方向搬送力,并且,设定该逆方向搬送力比由进给辊61将纸S沿搬送方向供给的搬送推进力小,以避免阻碍进给辊61沿纸搬送方向进行搬送。由此,可以说逆转辊发出的逆搬送力减小了进给辊61供给到纸S的搬送力。
惰轮65与设置在供纸装置3主体侧并将从驱动源得到的回转驱动力输出的驱动轴连接,使得两者的齿轮相互啮合或通过带传动,将从供纸装置3供给的回转驱动力分配地传递到拾取辊60以及进给辊61,使得拾取辊60以及进给辊61分别以预定的速度回转。
进给辊61的斜上方配置夹紧辊81,该夹紧辊81是一对第二回转搬送单元中的一方,其通过与其形成一体的回转驱动轴81a配置在壳体80,并被支承能够回转自如。夹紧辊81的外周部(包含外周表面)与进给辊61相同,使用摩擦材料,该摩擦材料是摩擦系数高的橡胶等软质材料,以便与纸S接触时能够容易地送出。
夹紧辊81的附近配置带轮83,该带轮83回转自如地支承在壳体80,以通过搬送带82与夹紧辊81的外周面接触,且与夹紧辊81沿水平方向对向地配置。
带轮83与带轮轴83a形成一体,并与带轮轴83a一起被回转自如地支承在壳体80。带轮83的左侧斜下方配置回转自如地支承在壳体80的带轮84,该带轮84与带轮轴84a形成一体,并与带轮轴84a一起被回转自如地支承在壳体80。带轮83、84作为带保持回转单元,支承并保持搬送带82自如地回转并进行移动。
带搬送装置8的配置并不仅限于上述状态,也可配置为以下状态。更具体地说,在图4中,开关导向79作为纸搬送装置5的主体的一部分,能够在壳体80开关。该开关导向79与搬送导向单元72以及带搬送装置8形成一体化(单元化),作为开关单元,以壳体80下方的铰链支点轴(没有图示)为中心,使得搬送带82相对于夹紧辊81自如地接触或分离,从而使得用户能够容易地对第一搬送通道PA或朝其大致垂直上方延伸的纵搬送通道等发生的纸阻塞进行处理。
在设有这样的开关导向79的情况下,带轮83、84与各带轮轴83a、84a一起被支承在开关导向79侧,并且能够回转自如。将如图4所示的开关导向79与图19A中所示的设有分割成若干的搬送带82的开关导向79进行比较,其主要区别点在于,后者中配置了包括搬送带82的带搬送装置800,该搬送带8至少沿使用的纸S的宽度方向的整体区域或与两端侧能够接触的纸宽度方向延伸或分割地形成。
搬送带82的构成如上所述,成为环状带,架设在各带轮83、84之间。预先对各带轮83、84的轴间距离进行设定。形成在各带轮83、84之间的搬送带82的直线状带移动面(搬送面)82a配置在必定与从第一搬送单元6送出的纸S的前端接触的位置。这样,卷绕在带轮83外周面的搬送带82的外周面以预定压力与夹紧辊81的外周面直接接触,该接触部位形成夹持部。
搬送带82作为弹性部件由例如橡胶部件形成。根据该搬送带82本身的材质或对其施加适宜的表面处理,使其具有预定的摩擦系数。更具体的说,搬送带82与纸S相对并接触其表面,对作为搬送面的带表面的摩擦系数进行设定,使其表面与纸面接触时避免产生滑动,能够保证将搬送推进力从带表面传递到纸面。
搬送带82的带宽度至少与搬送最大尺寸的纸的宽度大致相同。更具体地说,搬送带82的带宽度至少设定为搬送最大尺寸的纸的宽度以上。同样,架设搬送带82的带轮83、84以及相对于带82接触的夹紧辊81的各纸宽度方向的带轮、辊的长度设定为所述带宽度以上的尺寸。因此,从第一搬送单元6送出的纸S必定与跨越纸宽度整体区域的搬送带82接触,并能够保证两者间的最大接触面积。由此,始终由沿纸搬送方向移动的搬送带82对纸S供给推进力,即,搬送带82能够将纸S沿纸搬送方向推进的搬送推进力最大限度地传递到纸S。
夹紧辊81的回转驱动轴81a通过齿轮和带等驱动力传递装置(没有图示)与该夹紧辊81的回转驱动专用电动马达等回转驱动源连接。通过所述驱动力传递装置将由所述回转驱动源的预定回转速度的回转驱动力传递到夹紧辊81,使其回转。因此,在驱动夹紧辊81回转时,与该夹紧辊81接触的移动带82,以及从带的内侧对该移动带82的接触部位进行支承的带轮83,通过从动带随着作为驱动辊的夹紧辊81从动回转。
另外,也可除去从驱动机构22驱动夹紧辊81驱动的驱动系统,将夹紧辊81作为从动侧,且通过搬送带82侧的驱动机构(没有图示)进行驱动。
在图4、5中,搬送导向单元70设置在纸搬送装置5的内侧,其下方包括凸状膨出,并与纸S接触的弯曲的固定导向面70a。搬送导向单元71设置在纸搬送装置5的外侧,其包括与搬送单元70对应,弯曲成凹状并固定的导向面71a,且相对于导向面70a配置,两者间具有预定的间隙。由具有上述构成的搬送导向单元70,搬送导向单元71以及搬送带82在第一搬送单元6以及第二搬送单元7之间形成第一搬送通道PA。
搬送导向单元72设置在以第二搬送单元7为起点,朝大致垂直上方的纵搬送通道的外侧位置。搬送导向单元73形成从供纸盒51到由进给辊61与逆转辊62形成的夹持部的纸搬送通道,并且,在该夹持部形成对纸S导向并使其进入的导入口。搬送导向单元70的导向面70a横切第一搬送单元6的夹持部与第二搬送单元7的夹持部连接线,朝下方(设置在外侧的搬送导向单元71侧)膨出弯曲。
在图2中,供纸装置3中上层的装置是由现有技术构成,对其与下层装置进行比较,仅第二搬送单元7’不同。对第二搬送单元7’与第二搬送单元7进行比较,区别点仅在于,第二搬送单元7’由作为一对第二回转搬送单元的夹紧辊81与随着该夹紧辊81从动回转的辊(实质上与带轮83的大小以及形状相同)构成。上层的供纸盘51以及纸搬送装置5’中,除了厚纸或信封等刚度较高的纸S,使用刚度较低的普通纸。
下面,对于从供纸装置3的预定层中进行供纸动作以及与该供纸动作相连起动的纸搬送装置5的搬送动作进行说明。
叠置在底板50上的多数张纸S如图3所示,通过上升臂52进行摇动和上升动作被抬起,使得最上面的纸S到达预定的高度。通过拾取辊60的回转将最上面的纸S拉出,搬送到由进给辊61与逆转辊62构成的供纸分离机构。在所述供纸分离机构中,进给辊61与逆转辊62协作使得仅最上面的一张分离。给被分离的一张纸S被进一步朝着纸搬送通道的下游侧搬送,如图3所示,纸S的前端与搬送带82的带搬送面接触,一边被沿着搬送带82的箭头方向导向移动,若到达夹紧辊81与搬送带82的夹持部,则纸S被该夹持部夹持并搬送,进一步朝着垂直上方搬送,最后,该纸S以垂直的状态被送出。
更具体地说,纸S被夹紧辊81与搬送带82的夹持部夹持,在送出夹持部之后,纸S的前端首先如图3所示的到达带搬送面,并与该搬送面接触,接着,如图4所示,搬送带82沿箭头A所示方向移动,随着搬送面82a朝纸搬送方向的移动,纸S的前端侧渐渐产生弯曲,且随着该弯曲的增大,带搬送面与纸面的接触面积扩大。因此,即使纸S为刚度高的纸,带搬送面也能够对其付与充分的搬送推进力,以便将纸S沿搬送方向搬送。这样,由于使得刚度高的纸S更深地弯曲进行搬送时产生的搬送阻力导致由第一搬送单元6施加的搬送推进力不足的情况下,由带搬送装置8能够充分补充到纸S。因此,至少能够避免在第一、二搬送单元之间的产生纸搬送不良,并使得纸S的前端到达第二搬送单元7的夹持部。
另一方面,搬送面82a按原样沿第二搬送单元7的夹持部连续地延伸,因此,与带搬送面接触的纸S的前端部能够确实且顺利的到达夹持部。换句话说,首先,即使刚度高的纸S,其前端也必定能够渐渐地弯曲成能够与带搬送面接触的程度,由第一搬送单元6搬送,并且,纸S的前端部与搬送面接触,通过搬送面的主动导向作用,在得到从该搬送面将纸S沿纸搬送方向推进的力,即得到所谓第二搬送推进力之后,使得纸S更进一步弯曲,以便使得纸S的前端到达第二搬送单元7的夹持部。
这样,纸S的前端到达第二搬送单元7,通过第一搬送单元6以及第二搬送单元7夹持纸S搬送,之后,由于两个搬送单元6、7对纸S施加充分的搬送力,即使刚度高的纸也能够继续顺利地被搬送。进而,纸S的后端脱离第一搬送单元6,即使得不到由该第一搬送单元发出的搬送力,由于夹持纸S从搬送的第二搬送单元7接触到带搬送面,因此,能够再次由带搬送面对纸面补充搬送推进力,而且,由于纸S的弯曲程度渐渐缓和,因此,能够继续进行搬送。这样,纸搬送装置5不受纸S的刚度限制,能够确实且稳定地将第一搬送单元6的纸S搬送到第二搬送单元7的下游侧的纸搬送通道。
如上所述,将带搬送装置8配置在第一搬送单元6与第二搬送单元7之间形成的第一搬送通道PA的外侧方向,并且,带搬送装置作为移动导向装置,搬送面82a一边保持与纸S的前端接触的状态,一边将纸S朝着第二搬送单元7导向并搬送。
在第一实施例中,带搬送装置8具有移动和导向功能,通过搬送带82将纸S朝着第二搬送单元7的夹持部方向对纸S的搬送方向进行变换。
接下来,参考图6对本发明第1例的对比试验结果进行说明。
对比试验将一台本发明实施例的复印机(在表1中称为“带方式”)和另一台采用已知方法的复印机(在表1中称为“以往方法”)的纸的搬送性能以及输纸性能进行了比较。
对比试验中,“带方式”采用了株式会社理光制造的“imagio Neo453”装置,但将其中输纸装置作了改动。用于“带方式”经改装的输纸装置在构造和设计上与图2至图4所示输纸装置3中的纸搬送装置5基本相同。
而“以往方法”中,株式会社理光制造的“imagio Neo453”具备的输纸装置为已知的纸搬送装置。具体地说,已知的纸搬送装置相当于图2所示输纸装置3中的纸搬送装置5’。即,“以往方法”的纸搬送装置不同于上述图2至图4所述实施例中用于“带方式”的纸搬送装置,其不包括搬送带82和辊型带轮84,而具有辊型带轮83,该辊型带轮83是唯一的转动搬送单元并且与夹紧辊(grip roller)81相对接触。
以下阐述带方式中用于对比试验的带搬送单元8以及其周围零部件(可包括通用的部件)。
搬送带82的材质:乙丙橡胶(EPDM);
搬送带82的硬度:JIS K6253 A型40度;
搬送带82相对于纸的摩擦系数:2.6;
搬送带82的壁厚:1.5mm;
带轮83的直径:13mm;
带轮84的直径:7mm;
带轮83与带轮84之间的间隔或者距离:13mm(带轮轴83a和84a的轴间距离);
搬送带82的伸长系数:7%;
辊60、61、62以及81的直径:均为20mm。
用纸的重量(每平方米克数)代表纸的刚度作为基本的试验条件。在常温环境(摄氏23℃,相对湿度50%)下,把6种不同重量的纸从同一层的纸供给盘向上述复印机输纸。参考图6,还采用了下述其他试验条件,用于测试不同类型的纸在搬送时间上的变化。图6所示的试验结果显示了搬送时间的变化,根据图6所示的试验结果在表1中归纳了输纸性能。
如图5所示,纸搬送装置5还包括输纸传感器88和纵向搬送传感器89。输纸传感器88用于检测被拾取带轮60拾取的纸S的前端,纵向搬送传感器89则用于检测被搬送的纸S的前端,在“带方式”中纸S由第2搬送单元7搬送,而在“以往方法”中则由夹持辊81和辊型带轮83形成的带轮对来搬送。输纸传感器88和纵向搬送传感器89皆为反射型图像传感器。
在带方式和以往方法中,输纸传感器88设置部和纵向传感器设置部之间的搬送通道长度(纸搬送距离)均为57mm。其中,纸搬送传感器88设置部和由供给辊61与反转辊62形成的夹持接触部之间的搬送通道长度为10mm。在“带方式”中,由供给辊61与反转辊62形成的夹持部和第2搬送单元7的夹持部之间的搬送通道长度,以及在“以往方法”中由供给辊61与反转辊62形成的夹持部和由夹持辊81与辊型带轮83形成的夹持部之间的搬送通道长度,均为38mm。还有,“带方式”中第2搬送单元7的夹持接触部和纵向搬送感应器89设置部之间的搬送通道长度,或者“以往方法”中由夹持辊81与辊型带轮83形成的夹持接触部和纵向搬送感应器89设置部之间的搬送通道长度,均为9mm。由此,两种方式的搬送通道的总长度均为57mm。
纸搬送装置5中,无论是带方式还是以往方法,位于第一搬送单元6和第二搬送单元7之间的纸搬送通道弯曲部中心的弯曲半径均为20mm。
在带方式和以往方法中,均以两种不同的参数值1.1N和2.2N作为拾取辊60的拾取力,即纸供给压力,进行试验。供给辊60驱动方以及夹持辊81驱动方的线性速度均为154mm/s。用示波器对5种不同类型的纸片进行测试,测试纸S的前端从纸供给感应器88到纵向搬送感应器89,即搬送纸S通过57mm长的搬送通道的所要时间。图6所示的结果显示了不同类型的纸片在搬送时间上存在差别。
图6所示的试验结果图形表示,在以往方法中,如果纸重量为256g/m2以上,那么搬送时间会发生相当大的变化或变长,并且会引起纸发生相当大的滑移。对此,在本发明的带方式中,即使纸的平方米重量为256g/m2以上,搬送时间也很少变化或不会变得像以往方法那么长,并且几乎不会造成纸滑移。而且,虽然搬送力随着拾取压力下降而降低,但是在本发明的带方式中,即使拾取压力降低也不会对搬送力产生过大的影响。这意味着采用本发明的带方式可以让拾取压力较小,这样就减小了马达的驱动功率。其结果为能使得装置小型化。
根据图6所示的试验结果在表1中概述了纸的输纸性能。
表1中,“平方米重量”是指纸每平方米的重量(克)。通常,平方米重量较小的纸可称之为“轻纸片”或“薄纸片”,而平方米重量较大的纸则称之为“重纸片”或“厚纸片”。
表1所示第1试验结果中“良好”表示“输纸性能良好”。详细地说就是,“良好”表示在输纸传感器88开始动作检测出纸S的前端以后,纸S的前端在给定的时间以内到达纵向搬送传感器89。相反,“不良”则表示“输纸性能不良”。详细地说就是,“不良”是指在输纸传感器88开始动作检测出纸S的前端以后,纸S的前端没能在给定的时间内到达纵向搬送传感器89。
表1
平方米重量 以往方法 带方式
80g/m2 良好 良好
100g/m2 良好 良好
170g/m2 良好 良好
210g/m2 良好 良好
256g/m2 不良 良好
300g/m2 不良 良好
良好:输纸良好。
不良:输纸不良
在表1所示的第1试验结果中,如果纸类型的平方米重量为256g/m2以上,则以往方法的结果为“不良”,而图2至图5所示的上述本发明第一例带方式的全部结果均为“良好”。通过比较试验中所观察到的输纸性能和搬送性能,本发明人发现,在以往方法中,如果纸的平方米重量类型为256g/m2以上,那么纸就会因过于坚挺而难于沿着弯曲的纸搬送通道弯曲。因此,纸S的前端可能在与夹持辊81相对接触的辊型带轮83上被捻破(见图2至图5)。
进而,对平方米重量同样为256g/m2以上而表面为经涂膜和未经涂膜的纸进行观察,看其输纸性能和搬送性能有无变化。但是,结果是没有观察到如表1所示第一试验那样的值得一提的显著差别。
从上述实施例观察到的试验结果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即,将平方米重量在256g/m2以上的高刚性纸从第一搬送单元6经由第一搬送通道PA搬送到带搬送单元8的第一搬送表面82a时,可以得到这样的结构。即,由于高刚性纸能够用直线方式搬送,因而可以把各种导向部件包括第一搬送通道PA做成简单形状以降低搬送负荷阻力,或者完全省略各个导向部件。
为此,在搬送高刚性纸S的纸搬送装置中的基本元件为第一搬送单元6、第二搬送单元7、以及带搬送单元8(移动导向单元),该带搬送单元8在引导纸到达第二搬送单元7的期间让纸S的前端与带搬送单元8保持接触。带搬送单元8被设置在沿着由第一搬送单元6和第二搬送单元7之间形成的第一搬送通道PA的外侧(在这种情况下,无需导向部件)。
出于上述理由,搬送低刚性纸S,例如普通纸张(PPC),需要设置形成第一搬送通道PA的各种导向部件。与高刚性纸S比如硬纸板相比,如同PPC的纸S不能以直线方式搬送,需要通过第一搬送通道PA的各种导向部件弥补在引导纸S到达带搬送单元8的搬送表面82a时的不利之处。也就是说,纸S的刚性越低,纸移动的直线性越小。因此,为了帮助纸S以直线方式移动,需要让第一搬送通道PA中各种导向部件的引导表面具有恰当的形状,以确保纸S的前端触碰搬送带82搬送表面82a的腹部。
这意味着纸S的刚性越高(平方米重量越大),对于弯曲部分的弯曲半径较小的各种导向部件,在形状以及位置上的设计自由度就越大。
还有,搬送带82的材质并不局限于上述对比试验中所使用的那些材料。即可以是,比如,氯丁橡胶、聚胺酯橡胶、或者硅橡胶。用于搬送带82的橡胶硬度可以根据JIS K6253 A型,在40度至60度范围内(JIS:JapanIndustrial Standard)。
根据上述对比试验的结果,图2至图5所示的纸搬送装置5以及具有该纸搬送装置5的复印机1能够提供了一种小型化、节省空间、简单并且价格便宜,还可以搬送不同类型纸的结构。基本结构可以通过加设一个带搬送单元8,该带搬送单元8通过在辊的外周张拉搬送带形成,该辊包含了第二搬送单元7的一方,而且可以省去带搬送单元8的专用驱动源。这样,可以实现构造简单价格低廉的纸搬送装置以及采用了纸搬送装置5的图像形成装置或复印机1。
在具有已知纸搬送装置的结构中,在搬送高刚性纸时会发生搬送故障。故障可能是由于纸接触搬送导向部件致使发生大搬送阻抗而引起的,也可能起因于第一搬送单元6和第二搬送单元7之间的第一搬送通道PA中发生的搬送负载。然而,根据本发明的本实施例,纸搬送装置5可以搬送高刚性纸而不会发生故障,因而能够搬送不同类型的纸。
具体地说,就是已知的构成只是提供一个用于引导纸的固定部件,而不能消除作为移动体的被搬送的纸和固定导向部件之间的速度差别。其结果为经常发生搬送阻力。
与之相反,根据采用本发明的第一例,在纸搬送单元5和复印机1中,基本上可以完全解消搬送阻抗。此外,在引导纸时,可以通过积极引进搬送推进力向下游方向推动纸,或者,除了第一搬送单元6的搬送力以外再把第二搬送单元7的搬送力施加于纸,用以对抗第一搬送单元6和第二搬送单元7之间第一搬送通道PA中的搬送负载,并且向下游方向推动纸。
在纸搬送装置5中,纸S和搬送带之间的摩擦阻抗并不妨碍纸S的搬送。而且,摩擦阻抗把搬送推动力施加于纸S起到负阻抗作用。也就是说,摩擦阻抗不但不妨碍搬送纸S,反而转化成一个有利的负阻抗将搬送推动力施加于纸S。
进而,在纸S的搬送方向上,当纸S前端与搬送带82的移动表面或搬送表面碰触,随后由搬送带82向前搬送时,虽然出于纸类型不同其刚性会有所差别,纸S的前端会逐渐与搬送带82的外周面82a重叠。其结果,纸与带移动表面的接触面积逐渐增加。由此,纸和搬送带82的外周面82a之间的阻抗会随着接触面积的增加而增大。这样,可以把来自搬送带82朝着搬送移动纸S方向的更大的搬送推动力施加到纸S上。而且,搬送带82可以改变纸S的方向,使其朝向夹持辊81和搬送带82之间的夹持接触部。此构成可以确保从搬送带82的外周面或搬送表面82a传送到纸表面的搬送推动力稳定增加。
所以,即使纸刚性大,也能够克服其刚性,并在纸厚度方向适当变形或弯曲纸S,以确保向下流方向第二搬送单元7的纸保持部稳定地搬送纸S。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处理由纸S高刚性造成的大部分搬送故障,从而确保纸S在其前端到达第二搬送单元7的保持部以后得以稳定搬送。其结果,纸搬送装置5可以搬送各种不同类型的纸,并且获得良好的纸搬送性能。
(第一例的变形例)
图7A至7C表示本发明第一例的变形例。
如图7A所示,在第一搬送单元6中一对互相接触的辊中,其中一方可以是带搬送单元8。还有如图7B所示,第一搬送单元6中一对互相接触的辊的一方和第二搬送单元7中一对互相接触的辊的一方可为带搬送单元8。进而,如图7B,在第一搬送单元6中的相互面对接触的一对辊中的一个,或者在第二搬送单元中的相互面对接触一对辊中的一个,可以分别是带搬送单元8以及带搬送单元8M1。进一步,如图7C所示,在第一搬送单元6和第二搬送单元7之间设置一个分离的独立带搬送单元8M2,来代替位于上游第一搬送单元6辊对的一方部件,或者位于下游第二搬送单元7辊对中的一方来作为移动引导装置。
在图7A以及图7B的较低侧所示的变形例的带搬送单元8中,可以设置一个中间辊型带轮,该带轮的外径相对小于反转辊62的外径。反转带轮62在轴向可分割为如烤肉串状结构,在支承反转带轮62的轴的外周上,隔着未图示的滚动轴承,中间辊型带轮被设置于分割开的反转带轮62之中(在没有反转辊62的位置)。中间辊型带轮的设置不得影响到反转带轮62(按反时针方向转动用以返回纸S)的分离作用。通过设置中间辊型带轮,可以移动并且/或者按顺时针方向转动搬送带82,用以把纸S搬送到位于搬送通道下游的第二搬送装置7或者带搬送单元8M1。由于搬送带82要比反转辊62的外周表面低一截,这样搬送带82不会在供给辊61和反转辊62之间形成夹持接触部分。为此,当纸S在供给辊61和反转辊62之间形成的夹持接触部上离开剩余纸后,搬送带82起到上述作用。
所以,任何上述变形例都可以达到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第二例
参照图8至图10,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例,对带搬送装置5A的图示结构和效果进行说明。
对于那些与图2至图5所示第一例的纸搬送装置5的零部件相当的零部件采用同样的记号,并省略对其说明或只作简述。第二例中那些不作详细说明的纸搬送装置5A等的结构和操作与已作了说明的第一例中的纸搬送装置5的结构和操作相同,可参照图2至图5,不再详细说明。
图2至图5所示第一例中的纸搬送装置5和图8至图10所示第二例中的纸搬送装置5A之间的主要区别如下。
除了在第一搬送单元6和第二搬送单元7之间形成的第一搬送通道PA用以作为第一纸搬送通道以外,还设置了第二搬送通道PB作为第二纸搬送通道。第二搬送通道PB从第二搬送单元7的上流延伸至第二搬送单元7,独立于第一搬送通道PA,并且与第一搬送通道PA分开。第一搬送通道PA和第二搬送通道PB在第二搬送单元7的上游合流,从而形成一个共同的搬送通道PM。带搬送单元8作为第二搬送单元中的一个部件,被沿着第一搬送通道PA和第二搬送通道PB的外侧设置。除了这些不同之处以外,图8至图10所示第二例中的纸搬送装置5A与先前在图2至图5所示第一例中的纸搬送装置5相同。
即,带搬送装置8中,在带轮84外周撑张搬送带82。带轮84为辊型带轮对83和84中的一方,在轴向可转动地由机框(housing)80支承,并且分开设置于带轮83之下。由此,可以确保由第一搬送单元6搬送进入第一搬送通道PA的纸S的前端与搬送带82的搬送表面82a碰触,并且,沿着第二搬送通道PB由一个未图示的搬送单元将纸S畅通无阻地搬送到达第二搬送单元7。
接着,参照图8至图10,根据第二例对纸搬送装置5A的搬送操作进行说明。
从置于纸供给盒51的一叠水平层叠纸中抽取纸S进行搬送。为此,在第一搬送单元6的纸供给分离机制中,纸的搬送方向基本上为水平方向。继而,朝着位于复印机1主体2上方的图像形成部分搬送纸S。为此,纸S搬送方向必须为大约呈垂直向上的方向,与大致的水平方向垂直或直交。
如图9所示,通过供给分离机构将纸S一张一张地分离以后,在搬送期间,纸S经适当弯曲减小搬送阻抗,而后纸S前端碰触搬送带82。
搬送带82以呈大约垂直的向上方向或者如图9和图10中以箭头“A”所表明的大致直接向上的方向移动。碰触搬送带82的纸S前端被搬送到夹持辊81和搬送带82之间的纸夹持部或夹持接触部,然后以呈大约垂直向上的方向由夹持辊81和搬送带82搬送至下游。如上所述,来自于搬送带82的搬送推动力被传送到纸S,把纸S朝搬送方向推动。而且,搬送带82可以改变纸S的方向使其朝向夹持辊81和搬送带82之间形成的夹持接触部。为此,即便是高刚性纸,也能稳定搬送不发生故障。
根据上述构成以及搬送操作,如图8至图10所示,设有共同搬送通道PM的纸搬送装置5A可以提供与图2至图5所示纸搬送装置5相同的效果。即,可以稳定搬送高刚性纸,比如硬板纪录纸,由此,具有良好的纸搬送性能。而且,本实施例的纸搬送装置5A可以拥有多个搬送通道,至少有第一搬送通道PA和第二搬送通道PB,使其广泛适用于各类机种。
如图8至图10所示,本发明第二例的带搬送单元8包含夹持辊81和带轮83,该两者均为第二对回转搬送部件。但是,带搬送单元8的构成并不局限于上述结构。例如如上述图7C所示的第一例的变形例,可以设置与第二对回转搬送部件即夹持辊81和带轮83分离的独立带搬送单元。
(第三例)
参照图11,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进行说明。
对于那些与第一例以及第二例的零部件相当的零部件采用同样的记号,并省略说明或只作简单的概述。第三例中那些没有进行说明的纸搬送装置5B等的结构和操作与已作了说明的第二实施例中的纸搬送装置5A的结构和操作相同,可参照图8至图10,不再详细说明。
如图11所示,在搬送中被弯曲了的纸的尾端Se在离开搬送导向部件71时,由于被弯曲了的纸S的反作用力,引起纸S尾端Se朝图11中所示箭头B方向移动,即引起了反弹现象。尤其是,如果纸S刚度大(高刚性),如硬板纪录纸,则反作用力更大,因此,由反弹现象造成的突发噪声成为一个问题。
也就是说,在搬送过程中,由于纸S受两点以上的支持点挟持因而被强迫弯曲。而当纸S的尾端Se从一方支持点的第一搬送单元6纸夹持部或者搬送导向部件71之中得到解放时,纸S只在其前端受到支持。这样,在被弯曲了的纸中的弹性恢复力致使纸S的尾端瞬时冲击搬送带82的搬送表面82a。纸S的刚性越高冲击的影响就越大。由此,反弹现象造成纸S尾端Se冲击搬送带82时发生突发噪声,这不但会给用户带来不快,还会使用户误解为发生故障。即,无论是一般纸S还是高刚性纸S,即便是在正常搬送的情况下,也都会给用户带来错误印象,误认复印机1在功能上出现故障。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如图11所示,在带搬送单元8中,避免将作为接触部件的张力辊85设置在搬送带82的搬送表面82a之侧。在与搬送带82接触的部件中,除了在周围张拉搬送带82的辊型带轮对83和84以及夹持辊81以外,张力辊85也是一个接触部件。为此,搬送带82的搬送表面82a部分必须具有弹性,这样由纸S尾端Se的反弹现象造成的影响可以被搬送带82的弹性吸收。这样,纸搬送装置5B即使在搬送高刚性纸S如硬板纪录纸的时候也能保持安静。
张拉在带轮对83和84外周的搬送带82的两处线性部分之中,张力辊85不是被设置在搬送带82的搬送表面82a之侧,而是设置在搬送表面82a的相反之侧,并且与搬送带82的内周面接触。而且,张力辊85通过轴向支承能够从搬送带82的内侧向外移动,并且如图11所示,被一个未图示的施力单元(forcing unit)将其朝右方向向外侧挤压,以便使搬送带82时常被拉紧。
由此,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纸搬送装置5B中,可以得到下列的优点。即在纸的搬送方向上的纸S发热前端被第二搬送单元加以保持被搬送。纸S的后端Se从被搬送导向部件71支持的状态中解放出来,并且与搬搬送带82的搬送表面82a冲突。但是,搬送带82的搬送搬送表面82a可以进行充分的弹性变形并且在冲突的方向上改变其位置(该方向在图11中由二点划线来表示)。因此,由纸S的后端Se的跳动现象而产生的冲击就会被吸收,同时由于冲击而产生的噪音也会减低,从而在搬送装置运作时所发生的怪音也就会得到抑制与缓和。
如上所述,在第三实施例的纸搬送装置,由于有接触部件之一来至来支撑搬送带82,拉紧辊85被设置来与搬送带82相接触,其中,被搬送的纸S并不与搬送带82的搬送面82a相接触。在进行了规定的弯曲在纸S被搬送,并且纸S的尾端Se从第一搬送单元6的接触夹持不或者搬送导向部件71离开时,该尾端Se与搬送带的82的搬送面82a相冲突。但是,该冲突发生的搬送带82的位置将会进行充分的弹性弯曲来吸收冲突所带来的冲击。所以,有冲突而产生的突发音以及怪声就会得到减低。即当搬送纸S的尾端se与搬送带82的搬送表面82a接触时,接触部件,即拉紧辊85并不妨害与纸S的尾端Se相接触搬送带82的变形移动。所以,搬送带82可以在纸S的尾端Se与搬送带82的方向相同的方向上进行充分的弯曲。
特别是,当高刚性的纸,例如厚纸被搬送,并且纸的搬送方向的纸S的尾端Se与搬送带82激烈冲突时,搬送带82的弹性变形移动会吸收或缓解由于冲突而产生的冲击,由此,冲击音就会被充分地降低。
由此,在搬送纸S的同时,突然发出的适应就会减少,操作也就会变得安静,由此,令人不愉快的噪声就可以得以减少或防止。另外,也可以也可以防止造成出现故障的错觉。这样,也可以使纸搬送装置5B的可使用性得以提高。
在纸S的搬送过程中,即使在纸S的前端与搬送带82的搬送面82a开始接触而不突发噪音的场合,上述结构也会有良好的积极效果。即由于搬送带82进行某种程度的弹性变形,从而防止了纸的前端从搬送带82的搬送面82a被弹回。从而实现纸S的前端与搬送面82a的软接触,并使该前端保持与搬送带82的搬送面82a相接触的状态。具体地说,当被第一搬送单元6搬送的纸S的前端与以2θ(参照图9)的冲突角与沿纸搬送方向移动的搬送带82的搬送面82a开始接触时,可以防止了纸的前端从搬送带82的搬送面82a被弹回。并且,可以使搬送纸S的前端跟随着搬送带82的搬送面82a而移动,并使其移动方向变得与搬送带82的方向相一致。
只要纸搬送带82可以进行使纸搬送装置5足够安静地运作的变形,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就不仅仅局限与图11的内容。例如,在被一对以规定的形式分2处设置的带轮83以及84支撑起来的搬送带82的2条基本上为直线的移动面的之中,拉紧辊85并不限于将其仅设置于不面对第一搬送单元6的与搬送面相对的直线面上,拉紧轮85以可以设置与面对第一搬送单元6的带的移动面上。这也就是说,不管在纸6的厚度方向上的刚度如何,纸6的尾端总是搬送带的搬送面的基本上相同的地方。由此,要将拉紧辊85如此配置,即要使其与搬送带82的接触位置离开纸S的尾端与搬送面的接触位置足够远,以便使搬送带85进行变形。
在第三实施例的纸搬送装置5b中,拉紧辊85被设置在上面定义的位置上,以提供从内侧向外侧的压力来将搬送带82向外侧拉紧。相反,拉紧辊85也可以如此配置,即提供从搬送带的外侧向内侧的压力,将搬送带向内侧拉紧。
在这种结构中,拉紧辊85除了对搬送辊提供张力的功能以外,还可以具有对搬送带82的外圆周面或搬送面82a进行清洁的作用。如此使拉紧辊同时具有赋予张力以及对圆周面的清洁的2种功能,就可以使搬送带82的搬送面维持清洁状态,由此进行可以提高图像的质量。另外,在上述定义的位置,可以分别设置拉紧辊以及清洁辊,或者设置主要起清洁单元作用的,而不是主要起拉紧单元作用的辊。
如上所述,在图2-5中表示的纸搬送装置5地第二搬送单元7以及在图88-11中表示的纸搬送装置5A的第二搬送单元7被设置为起保持以及搬送单元功能来保持以及搬送纸S。即,第二搬送单元7是第二对旋转搬送驱动部件,其包括面对面的夹紧辊81以及围绕在辊形带轮83以及84被成长起来的搬送带82,其中,夹紧辊81与搬送辊为面对面的。在第二搬送单元7中,夹紧辊81为驱动部件,搬送带81与该夹紧辊81对向接触是被夹紧辊驱动的。但是,搬送带82也可以是驱动部件,而夹紧辊81是从动的,被搬送带82驱动。
进一步,如上所述,在图2-5以及图8-11表示的搬送装置5、5A以及5B的搬送带82在纸的宽度方向Y上具有与要搬送的纸的最大宽度基本相等的宽度。也就是说,搬送带82的宽度横跨纸的整个宽度,从而使其基本上等于或大于要搬送的纸的最大宽度。搬送带82被其支撑起来带轮83以及84以及与搬送带面对以及接触的夹紧辊82横跨整个纸的整个的宽度。由此,在纸的宽度方向Y(轴长方向)的尺寸等于或大于上述的搬送带82的宽度。因此,就可以保证被从第一搬送单元6送出的纸S的整个宽度与搬送带82相接触,由此,它们之间的接触面积就会增加。这样一来,就可能增加在搬送方向上的对纸的搬送以及推进的力量,该力量就会不断地从在搬送方向上移动地搬送带82传向纸S。
于此向对,以下的实施方式与上述的纸搬送装置5、5A以及5B有不同的结构。
(第一实施方式)
在图12-21中描述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纸搬送装置500。图12以及13示意性地描述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纸搬送装置500中的第一搬送装置6以及第二搬送装置7的作为驱动力传递单元或纸供给驱动单元(纸驱动系统)的驱动机构21。图14-18描述了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纸搬送装置500中第二搬送单元7的带搬送单元800的周围的情况。
纸搬送装置500与在图2-5中表示的纸搬送装置5、在图8-10中表示的纸搬送装置5A以及在图11中表示的纸搬送装置5B的主要不同如下。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纸搬送装置500中,作为保持以及搬送单元的第二搬送单元7的驱动部件以及被驱动部件的关系被明确规定。并且,带搬送单元800被用来代替带搬送单元8。具有搬送带82的带搬送单元8A的组成件被以不连续的方式(即分开配置的方式)沿纸的宽方向Y配置,从而使在纸的宽度方向Y上与纸S部分接触(即不是与整个纸宽度相接触)。
除了这些不同之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纸搬送装置500与在图2-5以及图像形成装置8-11中表示的纸搬送装置5、5A以及5B相同。
【108】
具体地说,在纸搬送装置500地第二搬送单元7中,夹持部或纸保持部是由一对相互面对面的部件组成的,即该对部件为夹紧辊81以及带搬送单元800。也就是说,挟紧辊81被设置成与带搬送单元800面对面。在第二搬送单元7中,夹紧辊81作为回转搬送驱动单元或作为通过其自身的回转来传递驱动力的部件。带搬送单元800(移动及导向单元)包括,
搬送带82,其为一对部件的另一个,被沿着纸搬送通道(第一搬送通道PA)配置,是在第一搬送搬送单元6以及第二搬送单元7的中间形成的。搬送带82直接与夹紧辊81相接触,以及跟随夹紧辊81的回转而回转。搬送带82搬送(移动以及导向)纸S,使其移动到第二搬送单元7的夹持接触部,同时,保持纸的前端与搬送带82相接触。
在图2-5以及图8-11所示的纸搬送装置5、5A以及5B中,搬送带82的宽度等于或大于将要进行搬送的尺寸最大的纸的宽度。并且,带轮83以及84以及夹紧辊81横跨整个宽的方向“Y”,由此,他们的尺寸等于或大于上述搬送带82的带宽。作为这种结构的代替物,依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纸搬送装置500,包括搬送带82的带搬送单元的部件被沿纸宽度方向以不连续的方式设置,由此,使其在纸S的宽方向“Y”上与纸S的前端区端的一部分相接触(该前端区端包括,前端、围绕前端的纸表面以及前端的角部以及端部)
夹紧辊81包括多个旋转搬送部件,该多个部件在纸的宽方向“Y”上,被沿着旋转驱动的芯81a以部连续的方式固定、设置,形成山楂串结构。同时,在带搬送单元800中,搬送带82以及带轮83以及84被配置的至少面对对多个夹紧辊81之一个(组成至少一对面对面的部件)。具体的说、在图12中表示的纸搬送装置500中,由3个夹紧辊81被在第二搬送单元7中沿着回转驱动芯81a配置,来作为保持以及搬送单元。有一个搬送带82b被配置在面对3个夹紧辊81的中间的一个,该搬送带基本上与夹紧辊具有相同的宽度。被设置在纸的宽方向“Y”的最外边的夹紧辊被如此设置,即它们的最外沿处于最小尺寸的纸S的宽度之内(在纸宽方向“Y”之内的纸尺寸)。该最小尺寸的纸S被使用在装有纸搬送装置500的复印机1中。
在图12中,为了方便来说明纸搬送装置500的驱动机构22,夹紧辊81被特意以不规则的间隔配置在回转驱动芯81a上。但是,在实际上,夹紧辊81是以规则的间隔在面对搬送带82以及带轮83而设置的。
如图12以及13所示,纸搬送装置500进一步包括对夹紧辊81进行驱动的驱动机构22。驱动机构22主要包括,纸供给马达23、马达齿轮24、中介齿轮25、供给驱动齿轮81A、供给辊齿轮61Ajie、介齿轮65以及拾取齿轮60A。
纸供给马达23是步进马达,其是唯一的驱动源或驱动单元。
马达齿轮24被固定在纸供给马达23的输出轴上。
中介齿轮25与马达齿轮24相咬合。
供给辊驱动齿轮61B与中介齿轮25相咬合,并且固定在夹紧辊81的回转驱动轴81a的一端。
供给辊齿轮61A固定在接近供给辊61的轴61a的另一端。
中介齿轮65与供给辊齿轮61A相咬合。
拾取辊齿轮60A与中介齿轮65相咬合,并且被固定在轴60a的靠近拾取辊的另一端。
纸供给马达23被固定于室80。中介齿轮25、26以及65被室80可回转地支持。
如上所述,依据第一实施方式地纸搬送装置500,可以通过使第一搬送通道PA具有曲率半径比较小的弯曲部分(在图12以及13中后述),来变的小型化以及节省空间。纸供给马达23是驱动第一搬送单元6以及第二搬送单元7的唯一的驱动源,这也有助于减少装置的尺寸。
反向辊62可以通过不同的系统,例如可以用包括用来使供给辊61释放压力的电磁装置的系统来驱动。
如图12所示,纸供给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转矩限制器62B。
在图2-5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对拾取辊60于供给辊61的转动以及驱动的关系只进一步了简单的说明。在实际上,如在扩大图13中,拾取辊60以及供给辊61的轴60a以及61a,分别可以通过拾取臂部件64连接起来。由此,在拾取动作中,电磁部件(图中没有绘出)、弹簧(图中没有绘出)的组合就会使拾取辊60通过拾取臂部件64使轴61a摇动、变位。
在实际的驱动机构22中,有很多的驱动力传输部件,例如齿轮以及设置在纸供给马达23以及纸供给辊61之间的同步带等。但是,在图12以及13中,为了清楚地表示作为回转性搬送驱动部件的出夹紧辊81,只对驱动机构22的例子进行了示意性的表示。
另外,带搬送单元8的搬送带82直接与夹紧辊81(回转驱动部件,被驱动机构所驱动)直接接触,由此搬送带82就可以随夹紧辊81的回转而回转。与驱动搬送带82相比,驱动夹紧辊81可以进一步减少搬送带82的线速度的变化。因此,通过沿着第一搬送通道PA的弯曲部分的外边沿设置搬送带82,可以取得以下的优点。即搬送带82可以向着第二搬送单元7的纸夹持部回转。这也就是说,可以强化在第一搬送通道PA的转弯部的对例如厚纸那样的刚性大的纸的搬送能力。另外,通过使搬送带82跟随面对并且直接与其直接接触的夹紧辊81回转而回转,可以使纸S在第二搬送单元7之前,以稳定的线速度而被搬送。
参照图14-21,对与夹紧辊81对向配置的搬送单元800一侧详细的结构进行描述。
纸搬送装置500的带搬送单元800与在图像形成装置2-5以及图8-11所示的纸搬送装置5、5A以及5B主要在下列各点上不同,并且其相应的结构也不同。
搬送带82的作为弹性部件的橡胶的材料以及性质(例如其硬度以及伸长率)将在下面进行描述。
其中,3个带轮被带轮轴83b可回转地支撑,而不是将带轮84固定在带轮轴84b上。
带轮83以及84可以由树脂,例如聚缩醛树脂构成。
带支撑部件86可以设置用来可回转地支持带轮83以及84。
具有3个在轴方向上短的金属带轮轴84b被设置来用于带搬送单元800。而不是在轴或长度方向上述连续延伸带轮86。
如在图15中所示,夹紧辊81以及搬送带82可以与在图5中描述的类似,在连接夹紧辊81的回转轴81a的中心以及带轮轴63b的中心的连线上相互接触。纸夹持段或夹持接触部可以在包括这一接触点的部分形成。带轮83以及84可以由例如聚缩醛树脂的树脂材料来形成,这样的树脂要有好的润滑性、耐磨性、耐久性以及轻量性。
安装在3个位置的搬送带82,除了在下面叙述的弹簧的载荷之外,具有相同的构造。因此,将对搬送带82之一的构造作为代表例进行描述。
搬送带82是弹性部件,其由例如乙烯丙烯橡胶来构成(EPDM),而没有使用基材(带通常是由在纤维编织的基布上加上橡胶而成的)。
搬送带82可以由氯丁橡胶(CR)、尿烷橡胶(U)、硅氧烷橡胶(Q)以及硅橡胶中的一种来形成。
搬送带82可以撑张在被带轮轴83b可回转的支持的带轮轴83以及被带轮轴84b可回转地支持的带轮84地周围。规定地张力由带轮83以及84的相对位置来进行确定。带轮83以及84通过带轮轴83b以及84b被连接在带支持部件86上。
带轮轴83b以及84b要以被带支持部件86以如此的形式固定并且支持,即要使它们的间隔要维持在它们的轴之间。再者,带轮轴83b以及84b要以被带支持部件86以如此的形式固定并且支持,即搬送带82在被带轮83以及84撑开时的周长大于搬送带82本身的长度(没有撑开的状态)要长。搬送带82可被有弹性地撑开,由此搬送带82在在搬送单元800被安装于带支持部件86时可以具有比搬送带82本身的长度(没有撑开的状态)要长的周长。
2个轴承87(见图16以及17)被安装于被3个带支撑部件86保持的带轮轴83b上。起偏压以及弹性部件的作用的弹簧91通过轴承87对带轮轴83b施加压力,将搬送带82压向夹紧辊81,该夹紧辊提供规定的纸夹持段或夹持接触部。由此就会产生搬送纸的搬送力。如上所述,带轮轴83b以及84b可以被带支持部件86以这样的形式加以固定,即固定间距被维持在它们的轴之间,并且带轮轴84b可以以带轮轴83b为中心进行摇动。
带支持部件86的每一个都是用例如聚缩醛的树脂来整体形成的。由此其重量轻。在每一个带支持部件86的背面,为了将弹簧92的一端加以固定,弹簧的底座86a被作成与带支持部件86成为一体。在带轮轴83b以及84b从带支持部件86突出的部分的近旁,装有止动环(没有在图中绘出),以防止带轮轴83b以及84b的脱出。
如图15所示,弹簧(压缩弹簧)92被装在带支持部件86的弹簧座86a以及弹簧安装部件93之间。弹簧92被用作加压部件用来对带支持部件86的背面进行压缩或进行偏向压缩。压缩的方向,是要对搬送带82加压使其与夹紧辊81相接,并且朝向在图15中所示的第一搬送通道PA。
如在图16中所示的画了斜线的部分,定位部分86b被作成与带支持部件底座成为一体,以便将搬送带82定位在规定的地方。由于定位部分86b与搬送导向部件相接触,从而搬送带82被定位。
进一步,如在图15以及18中所表示的那样,可以通过对弹簧92施加偏压或加压,使定位部分86b与搬送导向部件72相接触。因此,搬送带82可以装在规定的位置,以便保证带从由搬送导向部件72向搬送装置内部突出而形成的搬送导向肋72b突出一高度“h”。
如图18所示,轴承87具有一个U字形的沟87a。带轮轴83b宽松的插入该U型沟中。由此,弹簧91通过带轮轴83b将搬送带压向夹紧辊81。带轮轴84b可以如图16中的箭头表示的那样以83b为中心进行摇动。
如参照图15-18进行的描述得那样,轴承92得一端可以将力加在带支持部件86上。轴承92的另一端可以由弹簧加压台94支持固定。弹簧加压台94可以以弹簧92的压力或偏压的方向,在于承受弹簧部件中形成的缝隙中进行移动,并且可以在任意的位置固定。
在图15-18中,弹簧加压台可以用螺钉拧紧或固定。以这种结构,弹簧92可以将弹簧压到不同的长度,由此,弹簧的载荷可以作为压力而任意变化。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2个弹簧91具有相同的规格,例如弹簧负载、弹簧长度、形状等。类似地、3个弹簧92具有相同地规格、例如弹簧负载、长度以及形状等。
参照图19A以及19B,其中,表示了纸供给装置3的示意结构。
如图19A以及19B中所示的那样,该纸供给装置3包括本体78,该本体78具有作为为开关单元的开关导向器79。开关导向器79可以通过对本体78进行开关,可以将第一搬送通道PA分开。如图4、5,8-11,本体包括第一搬送单元6等。开关导向器79可以通过围绕设置在本体的下方的轴76按图像19A中的箭头C、D进行移动。因此,通过将具有图19A以及19B所示的机构的纸供给装置3的开关导向器79进行开关,可以除去卡纸。
在图19A以及19B中,开关导向器79被设置在带搬送单元800上,带搬送单元沿着纸的宽方向以不连续的方式包括多个搬送带82。沿纸的宽方向以连续或不连续的方式包括搬送带82带的搬送单元8被安装在图4的开关导向器79上。
如上述,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带搬送单元800的搬送带82可以被撑张在辊型带轮83以及84的周围。其张度由带轮83以及84的相对位置来决定。带轮83以及84通过带轮轴83b以及84b装在带支持部件86上。搬送带82可以由弹簧92的压力压向驱动带轮83夹紧辊81。带轮83可以自由转动的方式进行配置,并且跟随夹紧辊81的转动而转动。
在围绕根据本发明的本实施方式的带搬送单元的设计中,搬送带82具有根据以下的参数决定的合适的条件。
(1)提高伸张率,搬送带82跟随夹紧辊一同旋转时的回转负载
(2)降低伸张率,使用搬送带82时的搬送带82的松弛度
在橡胶的硬度以及伸长率之间,搬送带82通常具有以下关系:
当在低的伸长率使用具有低的橡胶硬度的搬送带82时,搬送带82的伸长的量会降低,此时,搬送带82不能充分地发挥其作为上述的移动以及导向部件的作用。例如,当搬送带82在低的伸张度被撑张在带轮83以及84周围时,不管橡胶的硬度如何,就会产生在带轮83以及84之间的的直线延伸的部分就会向外松弛,这在图20A中用虚线表示。
进一步,在使用具有高的橡胶硬度的搬送带82在高的伸展率的条件下使用时,搬送带82的伸张量会增高。通过搬送带82加在带轮83以及84上的转动负载也会增加。由此,就会引起搬送带82的转矩无必要的增加。这就会使搬送带82难于跟随夹紧辊81转动。这也就是说,搬送带82在夹紧辊上滑动,搬送带82线速度变得小于夹紧辊的线速。其结果是,搬送带82不能达到所希望的线速度,从而不能达到本发明的效果。
为了防止上述的问题,例如搬送带82的松弛以及/或搬送带82的不必要的大的转动负荷,从而得到搬送带82的必要的作用,本发明的发明人提出了搬送带82的有关伸张率、橡胶硬度必要的阈值。并且搬送带82的要有均等的厚度。特别是本发明人提出了搬送带82的必要的阈值以及评价标准、以便使搬送带82具有基本上于夹紧辊的线速相同的期望线速。
使用上述搬送带82的阈值以及评价基准,本发明人就搬送带82伸长率以及搬送带的硬度的组合进行了各种实验以及评价,从而得到了夹持以及稳定地搬送纸地合适的范围。
测试在与图6以及表1相同的基础条件下进行,但是改变了以下的具体条件。表2列出了上述的测试的结果,即在与橡胶(乙烯丙烯橡胶)的硬度以及搬送带82的伸长度的关系上,搬送带82的线速是否基本上与夹紧辊相同。
如图2所示,实验是在7个步骤中逐渐改变在搬送带82的伸长率(10%-4%),在3个步骤中逐渐改变搬送带82的橡胶的硬度(JIS K 6253 Type-A)(40度、60度、80度)。
具体的实验条件是搬送带82的厚度为1.5mm。其他的条件与表1中的实验条件相同。即带轮83与84的距离为13mm,夹紧辊的线速为恒定的,常温环境,米制规定的6种类型的纸被加以输送。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搬送带82的伸长率代表搬送带82伸长的周长与通常的周长的百分比。伸长的周长是将搬送带82撑张在带轮83以及84,或者可旋转的带保持件上的周长。在此场合,带轮的距离为固定值。该百分比可以用下式来进行计算。
伸长的周长/通常的周长*100%-100%
例如,当通常的带的周长为100mm(在撑张在带轮之前),而撑张在带轮83以及84上之后的搬送带的长度比为110mm。在该场合,搬送带82的为:
110nn/100mm*100%-100%=10%
用上式可以用于表1的实验。
上式应用于作为回转的带保持件的带轮之间的距离为固定的场合。而不适应带的伸张器,例如已知的昂贵的具有很多零件以及复杂的结构的带的伸张器。
于此不同,本发明的带搬送单元8以及800(作为移动以及导向单元),是一种新的,便宜的,部件少而且结构简单。其中,将带撑张于具有固定距离带轮83以及84上。
表2表示了6种纸的搬送性能的评价结果。
表2
硬度(JIS A)(度)
伸长率(%) 40度 60度 80度
10%
9%
8%
7%
6%
5%
4% 可以接受 可以接受 可以接受
表2的内容具体如下:
“好”表示搬送带82的线速基本上与夹紧辊的线速(或者获得所期望的搬送带82的线速)。由此,具有表2中的硬度以及伸长率的组合的搬送带82可以没有任何问题地加以使用。
“可以接受”是外部观察结果,如图20A的点线所表示的那样,表示在搬送带82的伸张率为4%的场合,带轮83与84之间的直线部分的搬送带82向外侧鼓起。由此,当纸供给装置3,例如包括下部供纸卡盒51。在该卡盒的下面进一步设置下部供纸卡盒,搬送导向部件71同时也起搬送通道PB的作用。这样搬送带82有可能对搬送导向部件71产生干扰。这在图20B中有表示。
但是,如图2-5那样,不设置从下部供纸卡盒51的纸搬送通道的场合,就会如图20B的实线所表示得那样,可以将搬送导向部件71配置在左侧(图2-5),从而不会对搬送带82产生干扰,所以可以使用。这是因为,在纸的移动方向上,即使从搬送导向部件71的下游端71c到搬送带82有一定的距离时,在使纸S的前端移动导向上也不会发生什么问题。
换一种说法,就是在搬送带82的硬度为40-80度,伸长率4%的条件下,与纸S相接触的搬送带82的搬送面82a向外延伸,延伸的方向足以与搬送导向部件71的下游端71c。在该场合,通过将搬送导向部件71从搬送带82的搬送面82a移动到图20B的左侧的这样一个位置,即要使搬送导向部件71不与搬送带81的搬送面向干扰。如此,满足上述的具体条件的搬送带82就可以被使用。
【131】
“差”表示没有取得期望的搬送带82的线速度,这是因为搬送带82具有大的伸长率以及橡胶硬度,从而使搬送带的转动负荷升高,搬送带82在夹紧辊81上发生滑动。由此,搬送带82的线速就会便得比夹紧辊81的线速小。
根据表2中表示的结果,本发明的发明人,在搬送带82的橡胶硬度以及搬送带82伸长率之间,具有如下的优选的关系:
即当将搬送带82的橡胶硬度设定为40度时,优选搬送带的伸长率为约5%-10%。
即当将搬送带82的橡胶硬度设定为60度时,优选搬送带的伸长率为约5%-7%。
即当将搬送带82的橡胶硬度设定为80度时,优选搬送带的伸长率为约5%。
进一步,本发明发明人发现,搬送带的橡胶的硬度小时,即使使搬送带82的伸长率变大,对搬送带与夹紧辊81的连动的影响也很小。
但是,对于伸长率为4%,以及橡胶的硬度的范围为40度-80度进行的实验的结果全部为“可以接受”。因此,上述的橡胶硬度仅可使用在上述的具体条件,即搬送带的82的厚度为1.5mm的场合。
以下,在图26-31表示了本发明人进行的与前面的测试不同的实验的结果。
在前面的实验中的带的厚度总是1.5mm的条件之外,本发明人将带82的厚度作为参数,并提供了附加的搬送带82在厚度、伸长率以及橡胶硬度的阈值。进一步,本发明人将搬送带82的橡胶的硬度改为5段,即在图26中表示的40度、图27中表示的50度、图28中表示的60度、在图29中表示的70度、图30中表示的80度。
其他的参数于前面的例子相同。具体的说,本发明人设定了搬送带82的厚度、伸长率以及橡胶硬度的必要的阈值以及评价标准。以便使搬送带82取得实质上与挟紧辊81具有相同的期望线速。
用上述的搬送带82阈值以及评价基准,本发明人对搬送带82的厚度、伸长率以及橡胶硬度的各种组合进行了实验,并确定了对纸进行保持以及稳定地搬送的适宜的规定数值范围。实验的结果列于图26-30。值得注意的是图26-30的表,部分包括先前所作的实验的值。具体地说,也就由于条件相同,这些值与前面的实验的值也相同,这些条件是,搬送带的厚度为1.5mm;搬送带81橡胶的硬度为3个值,即40度、60度以及80度;以及搬送带82的伸长率是逐渐分7步在10%-4%的范围进行变化。
搬送带82在基础评价标准是实验在与前面的实验的条件相类似,但是,以下说明的具体的条件除外。得到图26-30的表中表示的搬送带82的厚度、橡胶的硬度以及关系(橡胶是由乙烯丙烯橡胶组成的)来确定搬送带82的线速是否与夹紧辊的线速基本相同。如在图26-30中表示的那样,在橡胶的硬度为40度时,搬送带82的橡胶的厚度从0.1到1.5以0.1的间隔进行变化;在橡胶的硬度为60度时,搬送带82的橡胶的厚度从1.5mm到3.5mm以0.1mm的间隔进行变化;在橡胶的硬度为40度时,搬送带82的橡胶的厚度从1.5mm到3.5mm进行变化;在橡胶的硬度为60、70或者80时,从1.5变化到3.2mm,同时搬送带82的伸长率分7步从10%变化到4%。同时,搬送带82的橡胶的硬度从(JIS K6253,Type-A)分5步变化,即40度、50度、60度、70度以及80度。
其他的条件与前面的实验的条件相同,即带轮83的轮轴83b以及带轮84的轮轴84的轮轴84b之间的距离总是保持13mm;夹紧辊的线速是不变的;实验环境是中性的,6种型号的纸的重量被测取。
在图26-30,“好(○)”“可接受(△)”以及“差(×)”是描述6种纸的搬送效果的实验结果的(表1),“可接受”的技术意义与前面相同,所以详细描述在此加以省略。但是,评价“可接受”的意义在图26-30的实验中是不同的。这些实验的具体条件是不同的,即搬送带82的橡胶的硬度为40度-80度,搬送带82的伸长率为4%,以及搬送带82的橡胶的厚度为1.5mm。在其结果表示在图26-30中的实验中,当与纸相接触的搬送带82的搬送表面82a向外延伸到与搬送导向部件71的下游端时,满足上述具体条件的搬送带82可以通过将搬送导向部件71从搬送带82的搬送带面82a移动或切换到图20B的左侧的这样的一个位置来被加以使用,即搬送导向部件71不会搬送带82的搬送面82a。
根据在图26-30中列出的结果,本发明人发现,优选将三个参数(搬送带82的厚度、橡胶的硬度以及伸长率)设定为满足评价为“好”的搬送带82的厚度、橡胶的硬度以及伸长率。本发明人进一步发现,当搬送带82的橡胶硬度小以及伸长率大时,对搬送带82与夹紧辊一起回转的效果小。但是,在伸长率为4%而橡胶的硬度为从约40度至约80度的场合,实验结果都是“可接受”,由此,上述的橡胶硬度只能应用在上述的具体条件下。
搬送带82的厚度可以依据其与搬送带82橡胶的硬度以及伸长率而变化。图26-30中的结果表明,优选搬送带82具有等于后大于1.5mm的厚度。但是,不用说,为了节约搬送带82的资源,厚度的上限是有限制的,即要通过对成本、搬送带82安装在带轮83以及84时的可操作性进行综合考虑后来决定。
以下对搬送带82的橡胶的硬度的设定进行补充描述。
根据搬送带82的一般设计要求,要有±5度的设计容宽余度。从这一观点出发,根据图26-30所示的结果,搬送带82的橡胶硬度要设定在约85-35度。换句话说,搬送带82的橡胶硬度的适宜为上限85度,而在图30中的橡胶硬度的上限为80度;搬送带82的橡胶硬度的适宜的下限35度,但是在图26中的下限为40度。
以下将参照图21以及图31中,对搬送带81的厚度或“h2”的值被设定为1.5mm的原因进行详细说明。
在带轮83的每一端,轮缘部101从带轮83的轴中心向着离心的方向突出,该轮缘101被作为一个整体而形成,由此,就可以使搬送带81处于带轮83上,而不至于从带轮83上脱出。该轮缘部101的高度“h”一般设定为1.0mm。另外,考虑到搬送带82随时间的变化,甚至在搬送带82被磨耗或用坏时,轮缘部分101的外周面也被控制在不突出到搬送带82的外表面或搬送表面82a之外。即,搬送带82的厚度或高度“h2”被控制在不大于或等于高“h1”,由此,就不能满足“h1>h2”。
因此,本发明人进行了寿命实验,由此来确定搬送带82的厚度或高“h2”随复印的张数的变化量。
图31表示出了寿命实验的结果。
在图31中,水平刻度表示了复印的张数(×1000张),垂直刻度表示了搬送带82的厚度的变化量或者搬送带82的磨耗量(mm)。如图32所示,搬送带82的厚度的变化量的最大值可以通过搬送带82的寿命实验来得到。
在寿命实验中,本发明人使用了包括经过了耐磨处理的树脂的搬送带82。树脂的材料为乙烯丙烯橡胶(在图31中,表示为EPDM或EP),硬度为40度。该硬度为最易于磨坏的硬度。以下,在寿命实验中,称作“YA产品”。寿命实验的实施方法与前面的实验相同。
在寿命实验结束后,本发明人得到图31的结果。具体地说,在进行了3700000张普通纸复印后,搬送带82的厚度变化的最大值为-0.42mm(例如,目标值为-0.5mm或以下)。
因此,考虑到一般轮缘部分101的高度“h1”为约0.1mm,搬送带82的厚度或高度“h2”的变化值的最大值为为-0.42mm。依据上面的寿命实验,搬送带82厚度或高度“h2”被定为大于轮缘部分101的外周面0.5mm(h2-h1)。也就是,搬送带82的厚度或高“h2”的实际下限要设定为1.5mm。
例如,当轮缘部分101的高“h1”设定为0.5mm时,搬送带82会爬上轮缘部分101,并从带轮83以及84上脱下。因此,轮缘部分101的高“h1”要设定为1.0mm。
当搬送带82以及轮缘部分101的厚度的成本不被考虑时,轮缘部分101的高“h1”并不用限定为1.0mm。
从寿命实验可以看出,一般,随着搬送带82的橡胶厚度增加,搬送带82的磨损量会降低。
进一步,刚度大的纸,例如纸的重量为256g/m2或更大时(见表1)可以用来进行复印。当在上述的寿命实验中使用这样的刚度高的纸,以及搬送带的橡胶硬度为40度时,搬送带82的厚度的变化的最大值,有可能变得比使用普通纸时的最大值要大一些。在这种情况下,刚度大的纸的线速与普通纸的线速相同。但是,在实际条件下,上述的刚度大的线速比普通纸的线速可能要相当小。具体地说,刚度大的纸的线速有可能只有普通纸的线速的1/3。由此,被认为,在使用刚度大的纸时,搬送带82的厚度变化的最大量实质上与使用普通纸时的搬送带82的厚度的最大变化量相同。另外,还可以通过将搬送带82的橡胶的硬度设定得更高,来对应刚度高的纸,由此,就可以在使用刚度高的纸时,得到与使用普通纸时实质上相同的搬送带82的厚度的变化的最大值。
在图21所示的例子中,夹紧辊81的宽度大于带轮83的宽度。与带轮83一体地形成地轮缘101的高度“h1”被设定得比搬送带82的厚度“h2”小。由此,夹紧辊81的表面与轮缘部101之间的距离“d1”满足以下关系:
h2>h1>d1
在此关系下,搬送带82就不会从带轮83上脱落下来。并且,带轮83的轮缘101也不会与纸S相干涉,由此,保证了优选纸搬送性能,不会造成纸S的任何损伤。
接着,将对搬送带82的前面以及背面以及他们的处理进行描述。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与搬送带82相接触的带轮83以及84的外表面的状况是平滑的。用于驱动的已知的带具有牙齿形状的表面,与齿轮相似。由此,带以及带轮可以切实相咬和,从而稳定地维持固定地线速。第一实施方式的搬送带82与夹紧辊81磨擦相接,并与图21中所示的夹紧辊81一起回转,由此,就使带轮83,84,与撑张在其上搬送带82一起回转。如此,搬送带82与带轮83、84之间的滑动在实际中就不会成为问题。但是,当搬送带82不与夹紧辊81一同回转时,在搬送带82与夹紧辊81之间发生的滑动就回影响纸的搬送性质。
一般说来,在搬送带82外周面上,用模具加工成具有凸凹模样。为了提高带的厚度的精确性,对带进行研磨,并设有研磨标记,由此来提高带厚度的精确性,并防止纸粉的粘附。
如搬送带的外周表面或搬送表面82a非常平坦光滑,就会发生搬送带82与夹紧辊81之间的滑动,从而搬送带就不能与夹紧辊一同回转。纹路加工以及研磨加工可以解决这一问题。纹路加工比研磨加工的成本要低。
发明人进一步用以下参数进行了追加实验,这些参数为与带轮83的外周面相接触的搬送带82的背面与带轮83的外周表面之间的磨擦系数,以及搬送带82的橡胶的硬度。
依据追加实验的结果,本发明人发现,搬送带82的橡胶硬度与带轮83的外周面的磨擦系数具有如下关系:
在将搬送带82的橡胶硬度设定为约40度,优选夹紧辊83的外周面的磨擦系数为约2.6。
在将搬送带82的橡胶硬度设定为约60度,优选夹紧辊83的外周面的磨擦系数为约1.8。
在将搬送带82的橡胶硬度设定为约80度,优选夹紧辊83的外周面的磨擦系数为约1.2。
可以确认,带轮83的外周表面的磨擦系数一般可以设定为0.8为下限值。甚至在搬送带82的硬度相同时,也有可能,搬送带82的材料中的元素会不同。由此,带轮83的外周表面的磨擦系数有一定的允许误差。从这一点来看,尽管依据实验结果,将带轮83的磨擦系数设定为约1.2,但是,下限值可以设定为约0.8。
由此,本发明人发现,带轮83的外表面与搬送带82的背面的磨擦系数可以设定为约0.8-2.6。
因此,在搬送带82的橡胶硬度(JIS K6253 A-scale)以及伸长率的组合中,当将橡胶硬度设定为约为40-80度,伸长率设定为约5%-10%时,搬送带82就可以恒定地,适宜地进行弹性变位,变形,由此,纸S就可以被稳定地保持并搬送,而不会引起纸S的前端的反跳。
进一步,搬送单元840的夹紧辊81以及搬送带82被已规定的间隔加以配置,这样,与长的单独的搬送单元8比较起来可以降低成本。
另外,带搬送单元800的搬送带82直接与夹紧辊81相接触。该夹紧辊81是转动搬送部件,并被驱动机构22来驱动,由此,搬送带82就可以跟随该夹紧辊81的回转而回转。如此,与搬送带82被驱动的场合相比,通过驱动夹紧辊81就可以减少搬送带82的线速的变动。由此,通过将搬送带82沿着一个通常的搬送通道PM(第一搬送通道PA以及第二搬送通道PB在此合并)的弯曲或曲线部的外沿进行配置,就可以得到下述的优点。上述的结构可以使搬送带82向着第二搬送单元7的纸挟持部回转。这也就是说,在第一搬送通道PA的弯曲或曲线部可以增强对例如搬送厚纸的刚性比较大的纸的能力。另外,通过使搬送带82跟随面对以及直接与搬送带82接触的夹紧辊81回转,纸S可以在第二搬送单元7以后已稳定的线速进行搬送。
这些优点以及效果通过考虑以下技术可以很容易地加以理解。
在夹紧辊81被驱动的场合,夹紧辊81的线速可以基于夹紧辊81的外部尺寸以及转速来进行确定。相反,在搬送带82被驱动的场合,一般需要驱动配置在搬送带82的内部的辊-型的带轮83(带驱动辊,主带轮)。
在驱动搬送带82的场合,搬送带82的线速不仅仅取决于配置在搬送带82内的带轮83的外部尺寸以及其转速。即线速也会受搬送带82的厚度变化的影响。搬送带82的厚度的变化是由于构成部件的不同、由于磨擦而造成的搬送带82的厚度的不同。线速还受搬送带82与带轮83之间的滑动的影响。因此,与驱动搬送带82相比,驱动夹紧辊81更能减少搬送带82的线速的变化。
进一步,带轮83以及84或者回转带保持部件由带支持部件86进行轴支持,该支持的方式,应使轴之间的距离维持不变的距离。带轮83以及84的轴83b以及84b被分别以这样的方式配置在支持部件86上,即包括弹性部件的搬送带82,与搬送带82在没有被撑张的状态的场合相比,在撑张在带轮83以及84的场合具有更长的周长。在实施方式中,没有使用拉通常使用的将带拉紧的拉紧器。而是,搬送带82弹性地被撑张在带轮83以及84之间。因此,,与使用例如拉紧器底带拉紧机构的设计相比,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纸搬送机构有简单、节省空间以及使成本低的优点。
因此,纸搬送装置500具有简单、节省空间以及使成本低的优点。该纸搬送装置500包括加强了在搬送通道PA的转弯部对例如厚纸的具有较高刚性的纸大搬送性。
进一步,将带轮83的外周面对搬送带82的背面的磨擦系数被设定为约0.8-2.6。因此,搬送带82可以稳定地跟随夹紧辊81回转,并能稳定地抓取纸S。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图22、23、24A以及24B,对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包括纸搬送装置的复印机1A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具有同样的功能的以及形状的部件用同样的数字进行表示。对已经说明的部分不再加以说明。
包括纸搬送装置510的复印机1A与图2-5以及8-10中的复印机1的主要不同在下列各点。
第一实施方式的纸搬送装置5包括在上段具有第一搬送单元6、第二搬送单元7’、处于下侧的第一搬送单元6以及在纸供给装置3中的第二搬送单元7。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的纸搬送装置510包括在上部的第一搬送单元600、第二搬送单元7’、处于下部的第一搬送单元600以及处于纸供给装置中的第二搬送单元7。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纸搬送装置500除了上述的结构之外,具有相似的结构以及功能。
具体地说,在图22、23以及24中表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纸搬送装置510与在图2-5以及8-11中表示的在第一、第二以及第三例子中纸搬送装置5、5A以及5B的不同点主要在下列各点以及同时描述的各点性质。
纸搬送装置510具有第一搬送单元600,该第一搬送单元600进行纸分离功能,即其与摩擦板一起将叠置在上段以及下段纸供给卡盒的纸进行分离。纸搬送装置5是采用的FRR纸分离方式。这种变化减少了图2中的纸供给装置的在水平方向或宽度方向上空间。
手工供纸盘67也可以使用摩擦板纸分离机构。这种变化将手工供纸盘67移动到了图2中的供纸装置3的左边。
用作第二搬送单元7的移动导向部件的带搬送单元8的位置被从低层供纸装置卡盒51变换到了上部供纸卡盒51,由此,在对例如厚纸板的有较高刚度的纸S的供给是从纸供给装置3的上部供纸卡盒51进行的。
带供给单元8的整体姿势(特别是搬送表面82a)以及纸S是如此配置的,即要在左斜方向上进行搬送,并且配置点要在接近于第一搬送单元600。
根据上述的带搬送单元8的变化,第三搬送通道PC(该通道为反转搬送通道),从包括带搬送单元8的第二搬送单元7,到一对定位辊21的第三搬送通道被转换到图22以及23的左侧。由此,作为通常的搬送通道的并且与翻转单元的翻转通道R3合流的第四搬送通道PD被转向到图22以及23的左侧。
搬送带82的搬送表面82a被配置在手工供纸通道R2,通过该通道,手工供纸盘67的纸S被搬送。
关于纸的分离机构,如图2以及21A所示的供纸辊61以及反转辊62被去除,代之将摩擦板用于上段以及下段纸供给卡盒。如图20以及21B所示,对用于每一个上段以及下段供纸卡盒51的摩擦板纸分离机构,包括供纸辊63、摩擦板68以及弹簧(压缩弹簧)68B。
供给辊63起旋转纸供给部件的作用、以及被轴部63a在供纸方向上旋转地支撑。
摩擦板68是作为摩擦阻抗部件部件,与供给辊63相接。摩擦板68也被成为分离板。
弹簧68B作为加偏压或加压部件将摩擦板加压压向供纸辊63。
使用摩擦板或摩擦板纸张分离机构的纸分离机构,进行纸张S的分离。该分离机构处于供纸卡盒51中叠置的纸s的顶部。其一张一张的将一张纸从另外的纸张上分离下来,并且通过供给辊63的回转以及摩擦板68的作用将纸张加以供应。即,在摩擦板纸分离机构中,弹簧68B通过滑动件(图中未表示)向摩擦板提供分离力,摩擦板以规定的角度被压向供纸辊63。该摩擦板63向供纸辊63的靠近,在它们之间形成以夹持接触部,由此,当纸被搬送时,就可使纸S通过。因此,当2张或2张以上的纸同时被拾取时,最上一张之外的纸就会从摩擦板68受力,该力大于与其他纸张的摩擦力。这样,就可以防止被拾取的纸越过夹持接触部。另一方面,最上面的纸受到从供纸辊来的阻力。该力大于其与其他纸张的摩擦力以及从摩擦板68来的阻力。由此,最上面的纸就可以在搬送的方向上被搬送。
复印机1的手工供纸盘67也可以使用上述的纸分离机构。即,取消在图2中的纸供给辊67A以及分离辊67B以及67C。代之使用在图22以及23中的用于手工供纸的摩擦板纸分离机构,该机构包括供纸辊63A、摩擦板68A以及弹簧(压缩弹簧)(在图中没有绘出)。
供纸辊63A起回转供纸部件的作用以及在供纸方向上被轴63Aa回转地支持。
摩擦板68A作为摩擦阻力部件,与供给辊63A相接。
弹簧(在图中没有绘出)起施加压力或偏压的作用,其将摩擦板68A压向供给辊63A。
如果FRR纸分离机构如图2中所示的那样,用于纸搬送装置时,反转辊(分离辊)62被配置将纸一张一张地加以分离并且供给到拾取辊60的下流侧。由此,在图2纸搬送装置的5在宽方向或在水平方向上所占的空间增大,以及复印机的大小就会加大。
与此相反,在图22、23以及24B中表示的那样,当具有摩擦板的摩擦板纸分离机构用于纸搬送装置510中时,并不必要具有反转辊,可以将其除去。由此,纸分离装置510在宽方向或水平方向上所占的空间就不会增加,所以,就可以减少复印机1A的尺寸。
但是,与FRR纸分离机构相比,摩擦板纸分离机构的搬送力可能小。另外,从供给辊63到夹紧辊81的搬送通道短。刚度比较大的厚纸就会停止在夹紧辊81的前面停止。
进一步,在摩擦板纸分离机构的场合,供给辊63的位置,摩擦板68以及基础板(图中没有绘出)这样设计,即供给辊63可以分别与顶部的纸张S以及摩擦板68相接触,其接触点例如可以分别为图像23中的供给辊63的外轴面的J以及K点。在图22的复印机1A中,例如纸供给卡盒51的卡盒式纸供给单元的底板,就其与复印机1A的水平面而言,是向斜上方上升的,以及在其上载置有大量的纸张(例如数百张数)。当如此的的卡盒式供纸被使用时,在向斜上方上升的底板上的最上一张纸的前端就会与供纸辊63的外周面相接触。其结果是,纸的供给性会变差,并且在供纸卡盒51上的载纸的纸的张数就会是受到限制。
在图23中,纸搬送装置510包括搬送搬送导向部件69、74以及75。
搬送导向部件6被安装在可以提供第一搬送通道PA外侧面的位置。搬送导向部件64包括导向表面69a以及69b。导向表面69a被设置用来对纸S进行导向。该纸S是被第一搬送单元600搬送到处于第一搬送单元600的下游侧的搬送带82搬送表面82a的。导向表面69b是用来形成第二搬送通道PB的。
搬送导向部件74被安装在可以提供第一搬送通道PA的内表面的。搬送导向部件74包括导向表面74a,该导向表面74a以一定的间隙配置成面对搬送导向部件69的导向表面69a。搬送导向部件74的导向表面74a被设置用来作为突向搬送导向部件69的弯曲表面,并且横断连接第一搬送单元600的夹持接触部和第二搬送单元7的夹持接触不的直线。弯曲表面74a的突出程度是这样决定的,即纸S的前端可以达到搬送带82的搬送表面82a。
搬送导向部件75被配置为面对搬送导向部件69,以便形成第二搬送通道PB。包括导向表面75a的搬送导向部件75被设置来形成第二搬送通道PB,以此,搬送被通过搬送带82的搬送面82a从下段供纸卡盒搬送到第三搬送通道PC的纸S。
如图23所示,在带搬送单元8中的搬送带82的搬送表面82a,是沿着作为一般搬送通道的合流部分的外边缘设置的,其位于第二搬送单元的上游侧,在此处,第一搬送通道PA与第二搬送通道PB合流。这种结构如在前面的第二例子的结构相同。
进一步,如在前面的第一例以及第二例中,所描述的那样,带搬送单元8被设置为与搬送带82的搬送面82a相接触。但是,纸S的前端被带轮83以及84保持的部分例外。
在前面的第一以及第二例中,所描述的那样,带搬送单元8或800这样配置,即被从第一搬送单元600被分离以及搬送来的纸S的前端以角θ(在图中没有绘出)与搬送带82的搬送表面相接触。
进一步,作为第二个带保持以及搬送部件,并且对带搬送单元8的搬送带82进行撑张的带轮84在上述的共用搬送通道的外边框进行配置的。
开闭导向装置79B被设置在复印机1A上,因此,对于搬送装置510的主体部分以及复印机1A的主体部分可关可闭。在图20中表示的关闭导向装置79的功能与在第一至第四实施例中,所描述开关导向装置基本相同。
如上所述,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适用了上述的带搬送单元8。但是,第一实施方式,如图23所示,也可以适用带搬送单元800。
进一步,在图23中,通过将第三搬送通道PC切换到纸搬送通道510的左边,作为共用搬送通道的第四搬送通道PD与纸反转装置42的反转通道R3合流,也被切换到其左侧(图23)。
进一步,搬送带82的搬送表面82a沿着手动供纸通道R2的内边沿进行设置,通过该通道,从手动供纸盘67供给的纸S被搬送。
但是m,本发明可以适用一种机构,其中,不存在纸反转装置42以及/或者手工供纸盘67。即,这些装置不是必要的。因此,将对这些部件的说明加以省略。
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图23以及24B),带搬送单元8被如此配置,即可以将有较高刚性的纸S,如厚纸板,从上段供纸卡盒51进行供给,搬送带82的搬送面82a被配置左边倾斜的方向上。以及,包括夹紧辊81的第二搬送单元7以及搬送单元8被切换向第一搬送单元600(向左侧方向,图23以及24)。由此,距离L2(从夹紧辊81与第二搬送单元7的带搬送单元83之间的夹持接触部到一对定位辊21的夹持接触部的距离)大于距离L1(从纸搬送单元7’中的一对夹紧辊81’的夹持接触部到图24A中的一对定位辊21的夹持接触部的距离)。即图像24A以及24B中的L1与L2满足“L2>L1”的关系。另外,如图24A以及24B中所示的那样,用于使纸S的前端进行规定量的弯曲的空间SP在被配置在一对定位辊21的前面的第三搬送通道中会增大。由此,歪斜以及其他的问题点就会得到纠正。
如上所述,纸搬送装置5、5A、5B以及510的带搬送单元8以及800,每一个都起搬送以及导向单元的功能。它们将纸S搬送到由夹紧辊81形成的夹持接触部或者纸保持段,同时保持使纸S的前端或前端部(前端部具有一个广义的概念,包括前端、前端的面以及前端的角以及棱等)与第二搬送单元7的对向辊对之一接触,并且根据纸S的刚性逐渐增加接触面积。只要能达到上述的效果,搬送以及导向单元并不限于带搬送单元8以及800。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是以从纸存储单元(供纸卡盒5)向图像形成装置本体2供纸的供纸装置为例进行说明的(图2)。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这样的结构。本发明可以适用这样的供纸装置,即例如其中纸的前端基本上是从复印机1的本体2的定影装置11的顶部向上送纸,然后,从本体2几乎是水平地向排纸盘9进行排纸(图25B)。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这样的供纸装置,即其中纸S被人工放置在几乎是水平的人工供纸盘上,该人工供纸装置被安装在复印机1的本体2之外。该纸S在本体内被导向并且保持水平状态,然后,纸被转向向上,进入几乎是垂直的垂直搬送通道。在垂直搬送通道延伸至处于复印机1的本体2图像形成段。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实施例以及变形例中,纸可以将其方向从几乎水平变为垂直向上的方向或几乎是垂直方向。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即纸可以从几乎是水平的方向变为几乎是垂直向下的方向;或者如图25A所示,从垂直向上或向下的方向变为几乎水平的方向;或者从一个倾斜的方向变为另一个倾斜的方向。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或变形实施方式中,第一搬送单元以及第二搬送单元7都是保持以及搬送单元。但是,根据第一以及第二搬送单元的搬送方向的不同,如果仅需要在搬送过程中对搬送对象的底面进行支持的话,第一以及第二搬送单元6和7就不需要具有包括由面对面的部件形成的夹持接触部的保持以及搬送单元。
第一搬送单元6以及第二搬送单元7的部件以及拾取辊并不限于上述。部件可以为在回转轴的长轴方向上有规定长度的长圆筒型部件,也可以是短圆筒部件。另外,也可以将多个辊装在以一定的间隔装在一个轴上。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搬送通道中,可以将多个导向部件沿空间的外沿或内沿进行配置,在该空间中,不配置辊,以便形成导向表面。只要该导向表面就搬送中心线以及以适宜的规则进行对称配置的话,导向表面可以成为带状导向表面,或者基本上是直线导向表面或者它们的组合。
【144】
在第一至第四实施例以及第一实施形态中,摩擦板被用于纸张分离机构。但是,纸张的分离方法不限于上述的分离方法或机构。本发明可以使用任何纸张分离方法,其中,当多张纸被从供纸卡盒拾取时,其中一张纸被与另外的纸分离。例如,可以使用分离器或者分离爪来代替摩擦板。
本发明不限于使用单色印刷方法的复印机1。也就是说,根据本发明纸搬送装置,也可以用于彩色复印机或具有单色激光打印机、喷墨打印机、色带打印机的复合机。
类似地,本发明可以应用于彩色打印机,例如直接转印型地串联型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图像依次被转印以及被叠印在被搬送的纸上。串联型图像形成装置是将图像依次转印到作为中间转印部件的无端环形带上,然后,将重叠的调色剂图像或彩色调色剂图像一次全部转印到纸上。
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具有单个、无端带型的感光体图像形成装置中。
本发明并不限于适用体内排纸型的图像形成装置,即排纸盘处于图像形成装置的本体和扫描器的中间。特别是,本发明也适用于排纸盘被装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的外侧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不限于将从供纸装置中搓出的纸进行基本上垂直或直接向上搬送到复印机1的本体2的顶端的纸搬送通道。也就是说,本发明也适用于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即其中从供纸装置到排纸盘的搬送通道不是基本上垂直或直接向上的。
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这样的纸搬送装置,即该搬送装置安装在具有孔版印刷机中,将纸从纸张存储单元或供纸卡盒搬送到印刷机的本体中。
在上述的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复印机1中,要进行扫描的原始文件可以用人工进行装载。但是,该图像形成装置可以是装有自动文件供给器或ADF的复印机或打印机。该ADF是为了对多页原始文件进行扫描,并且根据本发明的纸搬送装置可以安装在ATM上。
图像形成装置并不限于复印机。图像形成装置可以是传真机、打印机、喷墨打印装置、扫描仪以及至少具有以上2个功能的多功能周边机器。在任何一个上述的装置中,都可提供一个最佳纸搬送装置来将有各种各样纸型的纸的搬送方向加以改变的同时,节省在搬送通道中的空间。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向多个供纸段提供供纸装置。例如,本发明可以适用于这样的场合,即其中,将最上面的供纸卡盒51与纸搬送装置5’从图2中的供纸装置3去除,由此,供纸装置3可以包括单个供纸卡盒51以及一个纸搬送装置5。
这也就是说,本发明可以适用于具有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纸搬送装置的图像扫描器,另外,本发明可以适用于具有纸搬送装置以及/或者图像扫描装置。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可以是复印机、打印机、印刷机、传真机、喷墨打印机以及至少具有以上的2个的多功能周边机。
如上所述,本发明人进行了各种测试,以评价测试的结果。根据评价结果,本发明人发现了可搬送各种型号的纸的具有搬送以及导向部件简单的搬送导向结构。所述搬送的纸包括有较高刚度的纸,例如厚纸、信封等。本装置不是发生塞纸。特别是本发明人作出了各种简单的搬送单元的变形,来达成上述目的。

Claims (20)

1.一种纸搬送装置,包括
第一搬送单元,用来在第一纸搬送方向上搬送纸张;
第二搬送单元,配置在第一纸搬送单元的第一纸搬送方向上的下游,用来在第二纸搬送方向上,搬送被第一纸搬送单元搬送来的纸,第二搬送方向与第一搬送方向相反,
第二搬送单元包括面对面配置的移动及导向单元以及回转搬送单元,在它们之间形成夹持部,由此对纸进行夹持并搬送;
第一纸搬送通道,是在第一和第二搬送单元之间形成的,在其外边缘,配置有移动及导向单元,来对纸进行导向并搬送到纸夹持部;
定位单元,配置在第一搬送方向的第二搬送单元的下游,用来改变被第二搬送单元搬送来的纸的姿态;
其中,移动及导向单元以及回转搬送单元被配置在第一搬送单元的近旁,由此,第二搬送单元与定位单元之间的距离相对增加。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纸搬送装置,还包括
第二纸搬送通道,与第一纸搬送通道不同,其形成于从第二搬送单元的上游到第二搬送单元之间;
共同搬送通道,其被配置到第一纸搬送通道与第二搬送通道回合之处。
移动及导向单元被沿着公共搬送通道的外边沿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的纸搬送装置,其中,
移动及导向单元包括带搬送单元,该带搬送单元包括带,将纸搬送到纸夹持部,并且至少具有一对回转带保持部件来将带旋转地保持;
带搬送单元,其设置要使纸的前端与带的搬送面相接触,但是,被一对回转带保持部件支持的一部分带例外。
4.根据权利要求2的纸搬送装置,其中
移动及导向部件单元,包括
带,将纸搬送到纸夹持部,
第一回转带保持部件,与回转搬送单元对向设置,将带加在中间;
第二回转带保持部件,与第一回转带保持部件对向设置,并且在第二搬送单元的纸搬送方向上的第一回转带保持部件的上游侧,
第二回转带保持部件,被配置在公共搬送通道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3的纸搬送装置,其中
回转搬送单元包括,通过回转而传输驱动力的回转驱动单元;
移动及导向单元的带,与回转搬送单元一同回转,从而将纸加以搬送;
6.根据权利要求1的纸搬送装置,其中
第一搬送单元,包括
回转供纸单元,进行回转供纸;
摩擦阻力部件,被施加压力来接触回转供纸部件;
回转供纸部件以及摩擦阻力部件将叠置在供纸装置上的纸束进行分离供给。
7.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的供纸装置。
8.一种供纸装置装置,包括
第一搬送单元,用来在第一纸搬送方向上搬送纸张;
第二搬送单元,配置在第一纸搬送方向上的第一纸搬送装置的下游侧,用来在第二纸搬送方向上,搬送被第一纸搬送单元搬送来的纸,第二搬送方向与第一搬送方向不同;
第二搬送单元包括
回转搬送驱动单元,其回转以传输驱动力,以及
带搬送单元,设置在纸搬送通道的外边沿,该纸搬送通道设置在第一搬送单元以及第二搬送单元之间,并在它们之间形成纸夹持部,以对纸进行夹持以及搬送,
带搬送单元包括,
带,包括弹性部件,其被设计用来与回转搬送部件一同旋转,以将纸搬送到纸夹持部,
至少一对回转带保持部件,以回转地保持所述带,以及
以及带支持部件,以回转地支持一对回转带保持部件的每一个,维持一对回转带保持部件之间的恒定的距离,
其中,所述带具有约40-80度的硬度,以及其中,当将所述带撑张在回转带保持部件对上时,带的伸长了的周长对通常的带的周长的伸长率为约5%-10%。
9.根据权利要求8的纸搬送装置,进一步包括
导向部件,配置在纸搬送通道的外侧的带的近旁,所述纸搬送通道形成在第一搬送单元与第二搬送单元之间,以便将纸导向至所述带,
其中,所述带包括搬送表面,并且具有约40-80度的硬度以及约4%的伸长率,当与纸接触的搬送表面向外延伸往与导向部件发生干扰的方向时,所述导向部件从带的搬送表面移到一位置,以避免导向部件与所述带的搬送表面的干扰。
10.根据权利要求8的纸搬送装置,其中带的厚度等于或大于1.5mm。
11.根据权利要求8的纸搬送装置,其中所述带选自由乙烯丙烯橡胶、氯丁橡胶、聚胺酯橡胶、硅橡胶以及硅氧烷树脂构成的物质组的至少一种。
12.根据权利要求8的纸搬送装置,进一步包括
导向部件,配置在纸搬送通道的外侧的带的近旁,所述纸搬送通道形成在第一搬送单元与第二搬送单元之间,以便将纸导向所述带,
其中,带保持部件对包括
第一回转带保持部件,其设置面对回转搬送驱动单元,
第二回转带保持部件,其设置面对第一回转带保持部件,以及设置在第二搬送单元的纸搬送方向上,第一回转保持部件的上游,
第二回转带保持部件被如此配置,即其位于从被设置在第一搬送单元的外侧的回转部件的轴中心看上去的第二搬送单元的下游侧,并且在从所述导向部件下游端看上去的上游侧。
13.根据权利要求8的纸搬送装置,其中,带搬送单元是如此设置的,即纸的前端在与带的搬送面相接触地被保持,但是,被第一以及第二回转带保持部件保持的带的部分除外。
14.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包括权利要求8的纸搬送装置。
15.一种纸搬送装置,包括,
第一搬送单元,用来在第一纸搬送方向上搬送纸张;
第二搬送单元,配置在第一纸搬送方向上的第一纸搬送装置的下游侧,用来在第二纸搬送方向上,搬送被第一纸搬送单元搬送来的纸,第二搬送方向与第一搬送方向不同,
第二搬送单元包括
回转搬送驱动单元,其回转以传输驱动力,以及
带搬送单元,形成纸保持部,以对纸进行保持以及搬送,
带搬送单元包括,
带,包括弹性部件,其与回转搬送单元一同旋转,以将纸搬送到纸保持部,
至少一对回转带保持部件,以回转保持所述带,以及
以及带支持部件,以回转地支持一对回转带保持部件的每一个,维持该对回转带保持部件之间距离恒定;
第一纸搬送通道,其被设置在第一搬送单元与第二搬送单元之间;
第二纸搬送通道,与第一搬送通道不同,被设置于第二搬送单元的上游侧与第二搬送单元之间;
公共搬送通道,其被设置到这样的位置,即在该位置,第一搬送通道与第二搬送通道合流,在其外侧,设置有带搬送单元;
其中,所述第二搬送单元包括纸保持部,该纸保持部由回转搬送驱动单元和带搬送单元组成,所述回转搬送驱动单元回转以传输驱动力,所述带搬送单元被设置在公共搬送通道的外侧;
其中,所述带具有约40-80度的硬度,以及其中,当将所述带撑张在回转带保持部件对上时,带的伸长了的周长对通常的带的周长的伸长率为约5%-10%。
16.根据权利要求15的纸搬送装置,其中所述带选自由乙烯丙烯橡胶、氯丁橡胶、聚胺酯橡胶、硅橡胶以及硅氧烷树脂构成的物质组的至少一种。
17.根据权利要求15的纸搬送装置,其中带的厚度为等于或大于1.5mm。
18.根据权利要求15的纸搬送装置,进一步包括,
导向部件,设置在带的近旁,纸搬送通道的外侧,该纸搬送通道是在第一搬送单元和第二搬送单元之间形成的,导向部件将纸导向带,
其中,回转带保持部件对包括,
第一回转带保持部件,其被设置为面对回转搬送驱动单元,
第二回转带保持部件,其被设置为面对第一回转带保持部件,并且在第二搬送单元的纸搬送方向上的第一回转带保持部件的上游侧,
其中,第二回转带保持部件被如此配置,即其位于从被设置在第一搬送单元的外侧的回转部件的轴中心看上去的第二搬送单元的下游侧,并且在从所述导向部件下游端看上去的上游侧。
19.根据权利要求15的纸搬送装置,其中带搬送单元是如此配置的,即纸的前端在与带的搬送面相接触地被保持,但是,被第一以及第二回转带保持部件保持的带的部分除外。
20.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5的纸搬送装置。
CN2007101811333A 2006-10-04 2007-10-08 纸搬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5742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273391 2006-10-04
JP2006-273391 2006-10-04
JP2006273391 2006-10-04
JP2006290216 2006-10-25
JP2006-290216 2006-10-25
JP2006290216A JP4724090B2 (ja) 2006-10-25 2006-10-25 シート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57420A true CN101157420A (zh) 2008-04-09
CN101157420B CN101157420B (zh) 2010-09-22

Family

ID=388330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81133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57420B (zh) 2006-10-04 2007-10-08 纸搬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922167B2 (zh)
EP (1) EP1908713B1 (zh)
KR (1) KR100877432B1 (zh)
CN (1) CN101157420B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85428A (zh) * 2009-05-14 2010-11-17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形成装置的薄片后处理装置
CN102232045A (zh) * 2008-09-05 2011-11-02 科恩国际公司 用于卷筒纸制品的输送装置和相关方法
CN102398789A (zh) * 2010-06-30 2012-04-04 佳能株式会社 片材输送装置和成像装置
CN103101780A (zh) * 2011-11-11 2013-05-15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供纸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3426229A (zh) * 2012-05-17 2013-12-04 冲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纸片类输送装置以及纸片类处理装置
CN103542827A (zh) * 2012-07-11 2014-01-29 株式会社理光 片材厚度检测装置以及使用其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3576493A (zh) * 2012-07-31 2014-02-12 株式会社理光 成像设备和成像方法
CN106241441A (zh) * 2015-06-12 2016-12-21 夏普株式会社 供纸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6542359A (zh) * 2015-09-17 2017-03-29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形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21219B2 (ja) * 2007-02-26 2011-01-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シート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801606B2 (ja) * 2007-03-02 2011-10-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シート搬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042810B2 (ja) * 2007-12-27 2012-10-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給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646008B2 (ja) * 2008-06-30 2011-03-09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媒体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217842B2 (ja) 2008-09-25 2013-06-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記録紙給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KR101758626B1 (ko) * 2010-11-18 2017-07-17 에스프린팅솔루션 주식회사 화상형성장치
EP2911566B1 (en) * 2012-10-26 2020-10-14 Essity Hygiene and Health Aktiebolag Dispenser comprising a separation unit
JP6524707B2 (ja) * 2015-02-27 2019-06-0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自動原稿搬送装置
JP6335854B2 (ja) * 2015-09-02 2018-05-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0561580B2 (en) * 2016-06-07 2020-02-18 GRAMedical LLC Pill dispensers, systems and/or methods
JP7035648B2 (ja) * 2018-03-12 2022-03-1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用紙搬送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US10558154B1 (en) 2018-07-27 2020-02-11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pressing device
US20240367931A1 (en) * 2021-07-29 2024-11-07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Media loading
WO2024191810A2 (en) * 2023-03-10 2024-09-19 Kompac Technologies, Llc Sheet turning apparatus
CN116713347B (zh) * 2023-08-10 2023-11-03 太原科技大学 用于拉伸弯曲矫直工艺的金属极薄带材可变包角压紧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09249A (en) * 1978-05-05 1980-06-2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duplex copies electrophotographically from simplex originals
GB2059391B (en) * 1979-09-25 1983-06-22 Laurel Bank Machine Co Stacking paper sheets bank notes in dispensers
EP0052157A1 (de) * 1980-11-15 1982-05-26 Deutsche ITT Industries GmbH Binärer MOS-Carry-Look-Ahead-Paralleladdierer
JPS57111737U (zh) 1980-12-27 1982-07-10
JPH02248962A (ja) 1989-03-23 1990-10-04 Ricoh Co Ltd 複写機
FR2703670B1 (fr) 1993-04-07 1995-06-16 Bourg Christian Assembleuse de feuilles a cases superposees.
JPH10129883A (ja) 1996-10-30 1998-05-19 Canon Inc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10265070A (ja) 1997-03-19 1998-10-06 Ricoh Co Ltd 給紙装置
JP2002274702A (ja) 2001-03-21 2002-09-25 Konica Corp 厚紙の搬送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338923A (ja) 2003-05-19 2004-12-02 Ricoh Co Ltd 給紙方法、給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01771A (ja) 2003-06-09 2005-01-06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89008A (ja) 2003-09-11 2005-04-07 Ricoh Co Ltd 用紙搬送機構、給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200133A (ja) * 2004-01-14 2005-07-28 Oki Da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4564941B2 (ja) 2005-09-05 2010-10-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シート搬送補助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598730B2 (ja) 2005-09-13 2010-12-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シート搬送装置
JP4917297B2 (ja) 2005-10-31 2012-04-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駆動機構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992858B2 (en) 2006-04-19 2011-08-09 Ricoh Company, Ltd. Sheet conveying apparatus, image scann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32045B (zh) * 2008-09-05 2015-11-25 科恩国际公司 用于卷筒纸制品的输送装置和相关方法
CN102232045A (zh) * 2008-09-05 2011-11-02 科恩国际公司 用于卷筒纸制品的输送装置和相关方法
CN101885428A (zh) * 2009-05-14 2010-11-17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形成装置的薄片后处理装置
CN102398789A (zh) * 2010-06-30 2012-04-04 佳能株式会社 片材输送装置和成像装置
CN103101780A (zh) * 2011-11-11 2013-05-15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供纸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3101780B (zh) * 2011-11-11 2016-03-30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供纸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3426229B (zh) * 2012-05-17 2016-01-20 冲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纸片类输送装置以及纸片类处理装置
CN103426229A (zh) * 2012-05-17 2013-12-04 冲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纸片类输送装置以及纸片类处理装置
CN103542827A (zh) * 2012-07-11 2014-01-29 株式会社理光 片材厚度检测装置以及使用其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3542827B (zh) * 2012-07-11 2016-08-10 株式会社理光 片材厚度检测装置以及使用其的图像形成装置
US9499363B2 (en) 2012-07-11 2016-11-22 Ricoh Company, Ltd. Sheet thickness detecto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same
CN103576493A (zh) * 2012-07-31 2014-02-12 株式会社理光 成像设备和成像方法
CN103576493B (zh) * 2012-07-31 2017-07-04 株式会社理光 成像设备和成像方法
CN106241441A (zh) * 2015-06-12 2016-12-21 夏普株式会社 供纸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6542359A (zh) * 2015-09-17 2017-03-29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形成装置
CN106542359B (zh) * 2015-09-17 2018-06-12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80085140A1 (en) 2008-04-10
EP1908713A3 (en) 2008-07-09
EP1908713A2 (en) 2008-04-09
KR100877432B1 (ko) 2009-01-08
US7922167B2 (en) 2011-04-12
CN101157420B (zh) 2010-09-22
KR20080031650A (ko) 2008-04-10
EP1908713B1 (en) 2013-05-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57420B (zh) 纸搬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EP1847493B1 (en) Sheet conveying apparatus
CN101024459B (zh) 片输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和成像装置
CN101289145B (zh) 纸运送装置与包括该纸运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US8862047B2 (en) Sheet curl correction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621178B2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207922A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735828B2 (en) Sheet conveyance device, image read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feeding sheets effectively
JP2008214018A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070052164A1 (en) Sheet-feeding auxiliary device, image forming device, and image reading device
US20170351209A1 (en) Automatic document feeder, image reading device incorporating the automatic document feed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the image reading device with the automatic document feeder
US20170001815A1 (en) Long length sheet load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the long length sheet loader
US10611586B2 (en) Sheet stack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9298512A (ja) 用紙搬送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4814113B2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396552B2 (ja) ベルト駆動装置
JP4851352B2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202639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5173904B2 (ja) 転写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724090B2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86337A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621176B2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4080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292631A (ja) 用紙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28684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922

Termination date: 2019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