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101017893B -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用锡碳复合电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用锡碳复合电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17893B
CN101017893B CN200610020272A CN200610020272A CN101017893B CN 101017893 B CN101017893 B CN 101017893B CN 200610020272 A CN200610020272 A CN 200610020272A CN 200610020272 A CN200610020272 A CN 200610020272A CN 101017893 B CN101017893 B CN 10101789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n
graphite
preparation
electrode material
composite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100202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17893A (zh
Inventor
刘先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Bak Power Batt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Bak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Bak Batt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Bak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6100202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017893B/zh
Publication of CN1010178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17893A/zh
Priority to HK07114101.0A priority patent/HK1105717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178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178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用锡碳复合电极材料,所述复合电极材料包括石墨主体、包覆碳层以及含锡类储锂材料,所述含锡类储锂材料界于石墨表面与包覆碳层之间或者界于石墨的层间或包覆碳层的层间。本发明还公开了该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1)将石墨材料与搀杂锡盐一起进行球磨;(2)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物加入碱溶液中进行反应,之后过滤烘干;(3)配制包覆碳层材料的有机溶液,并在其中加入步骤(2)得到的产物,进行反应后烘干造粒;(4)将步骤(3)得到的造粒产物进行高温固相反应。本发明的锡碳复合材料,能够明显减轻含锡活性物质在脱嵌锂时产生的严重的体积效应,具有较高的可逆比容量和较长的循环寿命,便于大倍率充放电。

Description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用锡碳复合电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的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用的锡碳复合电极材料以及该种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各种便携式电子设备及电动汽车的广泛应用和快速发展,人们对各类电产品电源的需求和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锂离子二次电池以其高功率特性等优越的综合性能在近十年来成功并广泛应用于移动电子终端设备领域。
目前商品化锂离子二次电池中大多采用锂过渡金属氧化物/石墨体系,由于该电池体系中负极本身的理论储锂容量较低,单纯的通过工艺改进很难满足人们对电池容量越来越高的需求,因此寻求容量更高的负极材料成为负极材料研究的热点;负极材料研究发现如Sn、Si、Al、Sb等可与锂形成合金的金属或合金材料具有远远大于石墨的理论容量,引起了电池材料界的广泛关注。但该类材料具有很大的体积效应,导致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材料结构的不稳定性增强,材料粉化进而引起安全性能问题。
Sn基负极材料由于具有很高的理论克比容量和体积比容量,低的嵌锂电位,较其他金属基材料有更高的稳定性而倍受瞩目。但锡基材料与其他金属基材料一样,锡基材料在脱嵌锂的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体积效应,造成电极的循环稳定性变差,材料在电化学循环过程中易粉化,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M.Y.MA等人采用均匀沉淀法制备的SnO2-石墨复合粉具有较高的首次嵌锂容量,但其首次循环库仑效率很低,容量衰减快,这种方法未能很好的解决锡基材料在脱嵌锂过程中的体积效应(The Chinese Journal ofNonferrous Metals,Vol.15No.5(2005):793-798)。Y.Liu等采用有机溶液液相浸渍-低温炭化法制备了先进Sn/C复合材料,这种方法制备的Sn/C复合材料具有更高的首次嵌锂容量,并且其首次循环库仑效率比上例的有所提高,最大能达到84%,虽然锡含量的提高可以增大材料的储锂容量,但该材料的容量衰减却随着锡含量的增大而加快,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材料的利用率,造成资源浪费(Journal of Applied Electrochemistry,32:687-692,2002)。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一种高比容量、循环性能稳定的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中负极的锡碳复合电极材料以及该材料的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用锡碳复合电极材料,所述复合电极材料包括石墨主体、包覆碳层以及含锡类储锂材料,所述含锡类储锂材料界于石墨表面与包覆碳层之间或者界于石墨的层间或包覆碳层的层间。
所述含锡类储锂材料包括锡或锡的化合物。
所述锡的化合物包括锡的氧化物或锡的合金。优选的,所述锡的氧化物为SnO2,所述锡的合金为Sn-Ag合金、Sn-Mg合金、Sn-Ni合金或者Sn-Cu合金。
所述含锡类储锂材料在复合电极材料中的含量为5%~60%(wt)。
所述包覆碳层的厚度为0.01μm~1μm。
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锡碳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1)将石墨材料与搀杂锡盐一起进行球磨;
(2)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物加入碱溶液中进行反应,之后过滤烘干;
(3)配制包覆碳层材料的有机溶液,并在其中加入步骤(2)得到的产物,进行反应后烘干造粒;
(4)将步骤(3)得到的造粒产物进行高温固相反应。
优选的,所述方法在步骤(4)之后进一步包括步骤(5):高温固相反应结束后自然降至室温得到锡碳复合电极材料。
在制备得到的复合电极材料中,所述含锡类储锂材料的含量为5%~60%(wt),所述包覆碳层的厚度为0.01μm~1μm。
所述石墨材料包括天然鳞片石墨、球形天然石墨或人造石墨,所述搀杂锡盐包括锡盐、或者锡盐与其他金属盐的混合物。
优选的,所述锡盐为SnCl4,所述其他金属盐包括AgNO3、MgCl2、Ni(NO3)2或CuCl2
所述步骤(1)具体是指,将石墨材料与搀杂锡盐以及料球一起置于密封罐中,并于行星式球磨机上进行球磨,所述料球与石墨材料的重量比为0.5∶1~10∶1,所述球磨的转速为20r/min~600r/min,所述球磨的时间为0.5小时~100小时。
所述步骤(2)具体是指,将球磨后的混合物缓慢加入碱溶液中,加入的同时不断搅拌,并在20℃~100℃下反应0.5~100小时后过滤烘干,所述碱溶液的pH值为7.5~13。
优选的,所述碱溶液为NaOH溶液、KOH溶液、NH4OH溶液或Ca(OH)2溶液。
所述步骤(3)具体是指,配制浓度为3%~7%(wt)的包覆碳层材料的有机溶液,在不断搅拌的情况下,加入步骤(2)得到的产物,反应0.5~100小时,反应过程中不断搅拌,之后烘干溶剂,在烘干过程中不断搅拌造粒。
优选的,所述包覆碳层材料的有机溶液的溶剂为吡啶、丙酮、四氢呋喃、乙醇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包覆碳层材料优选中温煤沥青,所配制的有机溶液浓度为5%(wt)。
所述步骤(4)具体是指,将步骤(3)得到的造粒产物置于气密性好的反应容器中,在保护气氛下以2~30℃/min的升温速率升温于400~1600℃进行高温固相反应,并保温10~240分钟。
更具体地,所述步骤(4)是指,将步骤(3)得到的造粒产物置于气密性好的反应容器中,在保护气氛下以3~1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于400~600℃,并保温10~240分钟,之后再以7~30℃/min的升温速率升温于800~1600℃,并保温10~240分钟,所述保护气氛包括保护性气体以及还原性气体,所述还原性气体的体积含量为0~20%。优选的,所述保护性气体包括氮气、氩气、氦气、氖气或二氧化碳中的一种,所述还原性气体包括氢气或一氧化碳中的一种。
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方案,使本发明制备出的锡碳复合电极材料具备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的锡碳复合材料,采用壳层体积补偿的方式,能够明显减轻含锡活性物质在脱嵌锂时产生的严重的体积效应;
2、本发明制备出的锡碳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可逆比容量和较长的循环寿命,首次充电容量达590mAh/g,首次放电容量达490mAh/g,20次循环后每次循环的容量衰减率仅0.5%;
3、本发明制备出的锡碳复合材料,其可嵌脱锂电位高于石墨类等常用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材料,从而能够防止金属锂在负极表面的析出,便于大倍率充放电。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针对锡在脱嵌锂时产生严重的体积效应,采用壳层体积补偿的方式,制备一种含锡的复合材料,保持锡的高比容量特性,同时使整体电极的体积变化控制在合理的水平,增加电极在电池循环过程中的结构稳定。
在本发明提供的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中负极的锡碳复合电极材料中,具有较高容量的石墨材料作为复合材料的主体存在于复合材料的壳层之中;具有高容量的含锡类储锂材料作为主要活性物质界于主体石墨表面与包覆碳层之间,或者界于石墨的层间或包覆碳层的层间;具有一定储锂容量、可逆脱嵌锂性能稳定的包覆碳类材料作为复合材料的包覆层。
复合电极材料的主体为石墨材料,包括天然鳞片石墨、球形天然石墨、人造石墨等各种石墨类碳材料。
含锡类储锂材料作为主要活性物质,包括锡,或锡的氧化物SnO或SnO2,或锡的合金,如Sn-Ag、Sn-Al、Sn-Ni、Sn-Cu等,或者锡的其它化合物;锡类材料可以在裂解反应前存在于复合材料中,也可以在裂解反应中形成。
具有一定储锂容量、可逆脱嵌锂性能稳定的包覆碳类材料作为复合材料的包覆层,是指包覆层前驱物通过高温下裂解脱氢氧等反应,部分石墨化后形成具有一定储锂容量的碳材料。实际应用中可以选用的多种的碳材料前驱物,诸如煤沥青、石油沥青、酚醛树脂、环氧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四氟乙烯等,并且可以根据这些碳材料前驱体的炭化收率的不同选择合适的用量。不同的碳材料前驱物生成的碳层厚度不一样的,其厚度值通常在0.01μm~1μm之间。
复合材料的可储锂容量由含锡类活性物质在复合材料中的含量来调节。具体是指,综合负极材料的循环性能和容量发挥,通过控制裂解反应前后的主体石墨、活性含锡材料和包覆前驱体的比例,最终在反应后得到储锂容量及循环性能良好的含锡类活性物质含量的复合材料。反应后含锡活性材料在复合材料中的含量可以在5%-60%(wt)的范围内。
复合材料的充放电特征具备主体石墨和锡类材料各自的充放电特性以及复合特性,还同时具备锡类材料的高储锂容量特性和石墨类材料的高循环稳定特性。在电化学循环测试中复合材料表现出明显的主体石墨和锡类材料各自的充放电特征,以及复合特性,该材料可获得优于锡类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同时又具备锡类材料的高比容量特性。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
制备G-SnO2-C(G为石墨)复合负极材料。
称取32.4g尿素溶于85℃的水中,配置成PH为10的溶液备用。称取球形天然石墨100g、23.6gSnCl4和100g不锈钢料球放置于不锈钢罐后密闭,放置于行星式球磨机上以200rpm的转速球磨60分钟后,缓慢加入到尿素溶液中,在加入的过程中不断搅拌,搅拌速度为300rpm,反应温度为85℃,反应时间为4小时,反应结束后过滤、洗涤、烘干,得G-Sn(OH)4复合材料。
称取10g中温煤沥青,溶于四氢呋喃中,配置成5%的包覆层溶液400ml,备用。将上述G-Sn(OH)4复合材料浸渍在包覆层溶液中,以300rpm的转速搅拌1小时,使G-Sn(OH)4复合材料颗粒表面形成一层薄层的包覆膜,然后烘干四氢呋喃,在烘干的过程中不断搅拌造粒。
将所得产物放入封闭式管式炉中,以15升/分钟的流量通高纯氮气,以5℃/分钟的升温速率升至400℃,保温2小时,再以10℃/分钟的升温速率升至1000℃,保温2小时,自然降温至室温,即得到G-SnO2-C复合负极材料。
以上述制得的G-SnO2-C复合负极材料为正极,锂片为对电极,电解质为1M的LiPF6的EC/DMC(Vol 1∶1)溶液,隔膜纸为聚乙烯、聚丙烯复合隔膜纸。测试充放电电流密度为0.2mA/cm2,截止充放电电压为0V~1.5V。制备的G-SnO2-C复合负极材料首次充电容量590mAh/g,首次充放电容量490mAh/g,首次循环库仑效率为83.1%,20次循环后平均每次循环容量的衰减率为0.5%。
实施例2
制备G-Sn-Ag-C复合负极材料。
称取32.4gNaOH溶于20℃的水中,配置成PH为13的溶液,备用;称取球形天然石墨100g、70.8gSnCl4、91.8gAgNO3(Sn∶Ag=1∶2摩尔比)和100g不锈钢料球放置于不锈钢罐后密闭,放置于行星式球磨机上以600rpm的转速球磨30分钟后,缓慢加入到NaOH溶液中,在加入的过程中不断搅拌,搅拌速度为300rpm,反应温度为20℃,反应时间为4小时,反应结束后过滤、洗涤、烘干,得G-Sn(OH)4-AgOH复合材料。
称取30g中温煤沥青,溶于吡啶中,配置成5%的包覆层溶液600ml,备用。将上述复合材料浸渍在包覆层溶液中,以300rpm的转速搅拌4小时,使G-Sn(OH)4-AgOH复合材料颗粒表面形成一层薄层的包覆膜,然后烘干吡啶,在烘干的过程中不断搅拌造粒。
将所得产物放入封闭式管式炉中,以15升/分钟的流量通保护性混合气体,混合气体中V氩气∶V氢气=95∶5,并以5℃/分钟的升温速率升至400℃,保温2小时,再以10℃/分钟的升温速率升至1000℃,保温2小时,自然降温至室温,即得到G-Sn-Ag-C复合负极材料。
以上述制得的G-Sn-Ag-C复合负极材料为正极,锂片为对电极,电解质为1M的LiPF6的EC/DMC(Vol 1∶1)溶液,隔膜纸为聚乙烯、聚丙烯复合隔膜纸。测试充放电电流密度为0.2mA/cm2,截止充放电电压为0V~1.5V。制备的G-Sn-Ag-C复合负极材料首次充电容量463mAh/g,首次充放电容量398mAh/g,首次循环库仑效率为85.9%,20次循环后平均每次循环容量的衰减率为0.5%。
实施例3
制备G-Sn-Mg-C复合负极材料。
称取45.4gKOH溶于50℃的水中,配置成PH为13的溶液,备用;称取球形天然石墨100g、70.8gSnCl4、51.3gMgCl2(Sn∶Mg=1∶2摩尔比)和100g不锈钢料球放置于不锈钢罐后密闭,放置于行星式球磨机上以50rpm的转速球磨600分钟后,缓慢加入到KOH溶液中,在加入的过程中不断搅拌,搅拌速度为300rpm,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4小时,反应结束后过滤、洗涤、烘干,得G-Sn(OH)4-Mg(OH)2复合材料。
称取10g中温煤沥青,溶于丙酮中,配置成5%的包覆层溶液200ml,备用。将上述复合材料浸渍在包覆层溶液中,以300rpm的转速搅拌4小时,使G-Sn(OH)4-Mg(OH)2复合材料颗粒表面形成一层薄层的包覆膜,然后烘干丙酮,在烘干的过程中不断搅拌造粒。
将所得产物放入封闭式管式炉中,以15升/分钟的流量通保护性混合气体(V氦气∶V氢气=80∶20),以10℃/分钟的升温速率升至400℃,保温2小时,再以20℃/分钟的升温速率升至1000℃,保温2小时,自然降温至室温,即得到G-Sn-Mg-C复合负极材料。
以上述制得的G-Sn-Mg-C复合负极材料为正极,锂片为对电极,电解质为1M的LiPF6的EC/DMC(Vol 1∶1)溶液,隔膜纸为聚乙烯、聚丙烯复合隔膜纸。测试充放电电流密度为0.2mA/cm2,截止充放电电压为0V~1.5V。制备的G-Sn-Mg-C复合负极材料首次充电容量467mAh/g,首次充放电容量394mAh/g,首次循环库仑效率为84.3%,20次循环后平均每次循环容量的衰减率为0.6%。
实施例4
制备G-Sn-Ni-C复合负极材料。
称取34.8g的Ca(OH)2溶于60℃的水中,配置成PH为8的溶液,备用;称取球形天然石墨100g、70.8gSnCl4、38.4gNi(NO3)2(Sn∶Ni=4∶3摩尔比)和100g不锈钢料球放置于不锈钢罐后密闭,放置于行星式球磨机上以100rpm的转速球磨400分钟后,缓慢加入到Ca(OH)2溶液中,在加入的过程中不断搅拌,搅拌速度为300rpm,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4小时,反应结束后过滤、洗涤、烘干,得G-Sn(OH)4-Ni(OH)2复合材料。
称取10g中温煤沥青,溶于乙醇中,配置成5%的包覆层溶液200ml,备用。将上述复合材料浸渍在包覆层溶液中,以300rpm的转速搅拌4小时,使G-Sn(OH)4-Ni(OH)2复合材料颗粒表面形成一层薄层的包覆膜,然后烘干乙醇,在烘干的过程中不断搅拌造粒。
将所得产物放入封闭式管式炉中,以15升/分钟的流量通保护性混合气体(V氖气∶V氢气=90∶10),以10℃/分钟的升温速率升至400℃,保温2小时,再以20℃/分钟的升温速率升至1000℃,保温2小时,自然降温至室温,即得到G-Sn-Ni-C复合负极材料。
以上述制得的G-Sn-Ni-C复合负极材料为正极,锂片为对电极,电解质为1M的LiPF6的EC/DMC(Vol 1∶1)溶液,隔膜纸为聚乙烯、聚丙烯复合隔膜纸。测试充放电电流密度为0.2mA/cm2,截止充放电电压为0V~1.5V。制备的G-Sn-Ni-C复合负极材料首次充电容量560mAh/g,首次充放电容量469mAh/g,首次循环库仑效率为83.7%,20次循环后平均每次循环容量的衰减率为0.6%。
实施例5
制备G-Sn-Cu-C复合负极材料。
称取48.6g尿素溶于70℃的水中,配置成PH为10的溶液,备用;称取球形天然石墨100g、70.8gSnCl4、36.3gCuCl2(Sn∶Cu=1∶1摩尔比)和100g不锈钢料球放置于不锈钢罐后密闭,放置于行星式球磨机上以100rpm的转速球磨400分钟后,缓慢加入到尿素溶液中,在加入的过程中不断搅拌,搅拌速度为300rpm,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为4小时,反应结束后过滤、洗涤、烘干,得G-Sn(OH)4-Cu(OH)2复合材料。
称取10g中温煤沥青,溶于乙醇中,配置成5%的包覆层溶液200ml,备用.将上述复合材料浸渍在包覆层溶液中,以300rpm的转速搅拌4小时,使G-Sn(OH)4-Cu(OH)2复合材料颗粒表面形成一层薄层的包覆膜,然后烘干乙醇,在烘干的过程中不断搅拌造粒。
将所得产物放入封闭式管式炉中,以15升/分钟的流量通保护性混合气体(V氦气∶V一氧化碳=85∶15),以10℃/分钟的升温速率升至400℃,保温2小时,再以20℃/分钟的升温速率升至1000℃,保温2小时,自然降温至室温,即得到G-Sn-Cu-C复合负极材料。
以上述制得的G-Sn-Cu-C复合负极材料为正极,锂片为对电极,电解质为1M的LiPF6的EC/DMC(Vol 1∶1)溶液,隔膜纸为聚乙烯、聚丙烯复合隔膜纸。测试充放电电流密度为0.2mA/cm2,截止充放电电压为0V~1.5V。制备的G-Sn-Cu-C复合负极材料首次充电容量515mAh/g,首次充放电容量452mAh/g,首次循环库仑效率为87.8%,20次循环后平均每次循环容量的衰减率为0.6%。

Claims (14)

1.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用锡碳复合电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电极材料包括石墨主体、包覆碳层以及含锡类储锂材料,所述含锡类储锂材料界于石墨表面与包覆碳层之间或者界于石墨的层间或包覆碳层的层间,所述复合电极材料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
(1)将石墨材料与搀杂锡盐一起进行球磨;
(2)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物加入碱溶液中进行反应,之后过滤烘干;
(3)配制包覆碳层材料的有机溶液,并在其中加入步骤(2)得到的产物,进行反应后烘干造粒;
(4)将步骤(3)得到的造粒产物进行高温固相反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用锡碳复合电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含锡类储锂材料包括锡或锡的化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用锡碳复合电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锡的化合物包括锡的氧化物或锡的合金,所述锡的氧化物包括SnO2,所述锡的合金包括Sn-Ag合金、Sn-Mg合金、Sn-Ni合金或者Sn-Cu合金。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用锡碳复合电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含锡类储锂材料在复合电极材料中的含量为5%~60%wt。
5.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用锡碳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复合电极材料包括石墨主体、包覆碳层以及含锡类储锂材料,所述含锡类储锂材料界于石墨表面与包覆碳层之间或者界于石墨的层间或包覆碳层的层间,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1)将石墨材料与搀杂锡盐一起进行球磨;
(2)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物加入碱溶液中进行反应,之后过滤烘干;
(3)配制包覆碳层材料的有机溶液,并在其中加入步骤(2)得到的产物,进行反应后烘干造粒;
(4)将步骤(3)得到的造粒产物进行高温固相反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在步骤(4)之后进一步包括步骤(5):高温固相反应结束后自然降至室温得到锡碳复合电极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材料包括天然鳞片石墨、球形天然石墨或人造石墨,所述搀杂锡盐包括锡盐、或者锡盐与其他金属盐的混合物。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锡盐为SnCl4,所述其他金属盐包括AgNO3、MgCl2、Ni(NO3)2或CuCl2
9.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具体是指,将石墨材料与搀杂锡盐以及料球一起置于密封罐中,并于行星式球磨机上进行球磨,所述料球与石墨材料的重量比为0.5∶1~10∶1,所述球磨的转速为20r/min~600r/min,所述球磨的时间为0.5小时~100小时。
10.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具体是指,将球磨后的混合物缓慢加入碱溶液中,加入的同时不断搅拌,并在20℃~100℃下反应0.5~100小时后过滤烘干,所述碱溶液的pH值为7.5~13。
11.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具体是指,配制浓度为3%~7%wt的包覆碳层材料的有机溶液,在不断搅拌的情况下,加入步骤(2)得到的产物,反应0.5~100小时,反应过程中不断搅拌,之后烘干溶剂,在烘干过程中不断搅拌造粒.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碳层材料的有机溶液的溶剂为吡啶、丙酮、四氢呋喃、乙醇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包覆碳层材料为中温煤沥青。
13.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具体是指,将步骤(3)得到的造粒产物置于气密性好的反应容器中,在保护气氛下以2~30℃/min的升温速率升温于400~1600℃进行高温固相反应,并保温10~240分钟。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具体是指,将步骤(3)得到的造粒产物置于气密性好的反应容器中,在保护气氛下以3~1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于400~600℃,并保温10~240分钟,之后再以7~30℃/min的升温速率升温于800~1600℃,并保温10~240分钟,所述保护气氛包括保护性气体以及还原性气体,所述还原性气体的体积含量为0~20%。
CN200610020272A 2006-02-08 2006-02-08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用锡碳复合电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Active CN1010178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020272A CN101017893B (zh) 2006-02-08 2006-02-08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用锡碳复合电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HK07114101.0A HK1105717B (zh) 2007-12-26 一種鋰離子電池負極用錫碳複合電極材料及製備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020272A CN101017893B (zh) 2006-02-08 2006-02-08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用锡碳复合电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17893A CN101017893A (zh) 2007-08-15
CN101017893B true CN101017893B (zh) 2010-05-12

Family

ID=387267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020272A Active CN101017893B (zh) 2006-02-08 2006-02-08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用锡碳复合电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01789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88447B (zh) * 2007-09-14 2011-08-24 清华大学 锂离子电池负极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97110B (zh) * 2009-08-19 2012-11-28 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热碳还原法制备锂离子电池用锡碳复合负极材料的方法
CN102054970B (zh) * 2009-11-02 2013-02-13 五邑大学 一种锂离子电池锡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1969113B (zh) * 2010-09-21 2012-11-07 上海大学 石墨烯基二氧化锡复合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2340001A (zh) * 2011-08-26 2012-02-01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高比容量硅碳、锡碳复合负极材料的方法
CN103137951B (zh) * 2011-11-22 2016-08-31 宁波杉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锡基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GB2508218A (en) * 2012-11-26 2014-05-28 Leclanch S A Electrode for the reduction of gassing in lithium titanate cells
CN103050671A (zh) * 2012-11-30 2013-04-17 东莞市翔丰华电池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用锡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4409728B (zh) * 2014-05-31 2017-02-08 福州大学 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制备锡碳阳极/磷酸铁锂阴极锂离子电池的方法
CN104103808B (zh) * 2014-07-31 2016-07-27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片状锡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66962B (zh) * 2015-04-17 2017-12-05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钠离子电池的炭包覆氧化石墨/Sn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4993108A (zh) * 2015-05-29 2015-10-21 田东 一种钛酸锂/锡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5140483A (zh) * 2015-08-07 2015-12-09 田东 一种改性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5140481A (zh) * 2015-08-07 2015-12-09 田东 一种高容量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5161671A (zh) * 2015-08-07 2015-12-16 田东 一种锡碳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5140496A (zh) * 2015-08-07 2015-12-09 田东 一种高容量高倍率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5140480A (zh) * 2015-08-07 2015-12-09 田东 一种高容量锡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5990572A (zh) * 2016-04-27 2016-10-05 厦门百美特生物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锡炭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958026B (zh) * 2016-06-18 2018-10-02 湖南中科星城石墨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用石墨锡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7895785A (zh) * 2017-11-14 2018-04-10 复旦大学 一种复合型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565411A (zh) * 2018-03-20 2018-09-21 无锡新锂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Sn-C复合物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807873B (zh) * 2018-04-25 2021-06-25 深圳市翔丰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铜锑掺杂的锡碳锂离子负极材料的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54961A (zh) * 1998-11-25 2000-05-31 三星电管株式会社 锂蓄电池用的负极活性料及其制备法和含该料的锂蓄电池
CN1317841A (zh) * 2001-06-01 2001-10-17 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 锂离子电池负极用的碳基合金复合电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EP1575104A1 (en) * 2002-12-17 2005-09-14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econdary battery-use cathode and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econdary battery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54961A (zh) * 1998-11-25 2000-05-31 三星电管株式会社 锂蓄电池用的负极活性料及其制备法和含该料的锂蓄电池
CN1317841A (zh) * 2001-06-01 2001-10-17 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 锂离子电池负极用的碳基合金复合电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EP1575104A1 (en) * 2002-12-17 2005-09-14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econdary battery-use cathode and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econdary batter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HK1105717A1 (zh) 2008-02-22
CN101017893A (zh) 2007-08-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17893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用锡碳复合电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02332572B (zh) 一种负极材料及其制造方法、锂离子电池及其负极片
CN102237512B (zh) 一种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572305B (zh) 一种具备高倍率性能的LiFePO4/C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1916854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用硫化锌/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1728517A (zh) 一种表面自生长氮化钛导电膜修饰钛酸锂的制备方法
CN106129384A (zh) 一种二氧化锰纳米片包覆的碳/硫的复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WO2022021642A1 (zh) 一种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03495A (zh) 一种碳包覆锂离子电池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2361073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硅铝碳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WO2023024769A1 (zh) 基于有机酸溶解法制备聚阴离子型钠电池正极材料的方法
CN108682796A (zh) 一种合金物质包覆的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52614A (zh) 一种双碳源包覆锂离子正极材料Li3V2(PO4)3及其制备方法
KR20220107281A (ko) 전지를 위한 음극활물질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2544511A (zh) 铈掺杂钴酸锶与碳共同包覆磷酸亚铁锂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76221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活性材料前驱体和锂离子电池负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79623B (zh) 纳米级磷酸铁锂电极材料制备方法
CN111162269B (zh) 一种用于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03808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片状锡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47870A (zh) 一种掺氮碳包覆硅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85450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FeV2O4的制备方法
CN107240685A (zh) 一种三氟化铁/六氟铁酸锂复合正极材料、制备及其应用
CN109088043A (zh) 一种锂硫-锂离子杂化电池和锂硫-锂离子杂化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83702B (zh) 一种表面均匀包覆碳的磷酸铁锂制备方法
CN102054970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锡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0571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0571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824

Address after: Kwai Chung street Beek Industrial Park in Longgang District of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No. 6 building 518000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BAK POWER BATTERY Co.,Ltd.

Address before: Kwai Chung street Beek Industrial Park in Longgang District of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8119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BAK BATTERY Co.,Ltd.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022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512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21022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512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022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512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50327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512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50327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512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