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26057A - 一种用于生成扩展符号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生成扩展符号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526057A CN109526057A CN201710842765.3A CN201710842765A CN109526057A CN 109526057 A CN109526057 A CN 109526057A CN 201710842765 A CN201710842765 A CN 201710842765A CN 109526057 A CN109526057 A CN 10952605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user terminal
- matrix
- performance parameter
- sequence spreading
- pow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0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60
- 230000007480 spreading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8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3
- 238000013139 quantiz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9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2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108010003272 Hyaluronate lyas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06010042135 Stomatitis necrotising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01000008585 nom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9795 deri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606 normal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1002 quant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102000002274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3
- 108010000684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75 author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06010054949 Metaplasi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689 metaplastic oss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797 qual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08340 Araliace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00001669 Emericella variicolor andD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5035 Panax pseudoginseng ssp. pseudoginseng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3140 Panax quinquefoliu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21615 conjug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256 coordination polym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8434 ginseng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835 investi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249 magnetic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8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589 suppl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7105 transpo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05—Symbol extensions, e.g. Zero Tail, Unique Word [UW]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0003—Code application, i.e. aspects relating to how codes are applied to form multiplexed channe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6—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simulated traffic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66—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a scrambling cod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terminal or device properti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16—Time-frequency-cod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生成扩展符号的方法和装置,其中,所述方法包括:根据扩展序列矩阵确定扩展序列,其中,所述扩展序列矩阵是根据多个用户终端的性能参数生成的;以及使用所确定的扩展序列对初始符号进行扩展,以生成扩展符号。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并且具体涉及用于非正交多址接入(Non-OrthogonalMultiple Access,NOMA)系统的生成扩展符号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通信系统的抗干扰性,已经提出了在NOMA系统中采用扩展序列对符号进行符号扩展。现有技术中,用户终端或基站所使用的扩展序列是针对多个具有相同的平均接收功率的用户终端而生成的。
例如,对于多个具有相同的平均接收功率的用户终端,可以根据扩展序列的扩展因子以预定的规则生成一个矩阵,然后用户终端或基站从该矩阵中选择一列作为自身的扩展序列来使用。又例如,对于多个具有相同的平均接收功率的用户终端,可以随机生成扩展序列,然后用户终端或基站可以使用该扩展序列。
然而,在通信系统中,多个用户终端的平均接收功率通常是不相同的。而且,用户终端的性能参数不局限于平均接收功率。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生成扩展符号的方法,方法包括:根据扩展序列矩阵确定扩展序列,其中,扩展序列矩阵是根据多个用户终端的性能参数生成的;以及使用所确定的扩展序列对初始符号进行扩展,以生成扩展符号。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生成扩展符号的装置,装置包括:处理单元,被配置为根据扩展序列矩阵确定用于装置的扩展序列,其中,扩展序列矩阵是根据多个用户终端的性能参数生成的;以及生成单元,被配置为使用所确定的扩展序列对初始符号进行扩展,以生成扩展符号。
根据本发明上述方面的用于NOMA系统的生成扩展符号的方法及装置,针对多个具有不同的平均接收功率的用户终端生成扩展序列,以及根据多个用户终端的信干噪比生成扩展序列,从而最小化了用户终端之间的干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生成扩展符号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执行图1所示的方法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所涉及的用户设备的硬件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NOMA系统的生成扩展符号的方法及装置。在附图中,相同的参考标号自始至终表示相同的元件。应当理解:这里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说明性的,而不应被解释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方法可以由基站执行,也可以由用户终端执行。相应地,本发明的装置可以是基站,也可以在用户终端。此外,这里所述的基站可以为固定台(fixed station)、NodeB、eNodeB(eNB)、接入点(access point)、发送点、接收点、毫微微小区、小小区等,在此不做限定。此外,这里所述的用户终端(UserEquipment,UE)可以包括各种类型的用户终端,例如移动终端(或称为移动台)或者固定终端,然而,为方便起见,在下文中有时候可互换地使用UE和移动台。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NOMA系统的生成扩展符号的方法及装置,针对多个具有不同的平均接收功率的用户终端生成扩展序列,以及根据多个用户终端的信干噪比生成扩展序列,从而最小化了用户终端之间的干扰。
以下,参照图1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生成扩展符号的方法。图1示出了生成扩展符号的方法100的流程图。在图1中所示的生成扩展符号的方法100可以由例如基站、用户终端等的通信设备执行。例如,在图1中所示的生成扩展符号的方法100可以由NOMA系统中的通信设备执行。
如图1所示,在步骤S101中,根据扩展序列矩阵确定扩展序列,其中,扩展序列矩阵是根据多个用户终端的性能参数生成的。本实施例中,在步骤S101中根据扩展序列矩阵确定用于执行方法100的通信设备的扩展序列。而且,本实施例中,性能参数可以包括功率参数。
例如,功率参数可以指示执行方法100的通信设备的发送功率或接收功率。可替换地,功率参数可以是执行方法100的通信设备的信干噪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Noise Ratio,SINR)。在本实施例中,对于多个用户终端,性能参数为发送功率或接收功率时,性能参数可以至少部分不同。可替换地,对于多个用户终端,性能参数为信干噪比时,性能参数可以至少部分不同,也可以相同。
根据本实施例的一个示例,执行方法100的通信设备可以根据多个用户终端的性能参数生成扩展序列矩阵。例如,当执行方法100的通信设备为基站时,可以根据与该基站进行通信的多个用户终端的性能参数生成扩展序列矩阵。
根据本实施例的另一示例,执行方法100的通信设备可以通过所接收的信令来确定扩展序列矩阵。例如,当执行方法100的通信设备为用户终端时,可以根据从基站接收到的信令来确定扩展序列矩阵。
本实施例中,用于确定扩展序列的扩展序列矩阵也可以称为扩展序列的码本。可替换地,用于确定扩展序列的扩展序列矩阵还可以称为扩展序列的码书或者Codebook。相应地,根据扩展序列矩阵确定的扩展序列也可以称为码字或Codeword。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的另一示例,扩展序列矩阵是根据关于多个用户终端中的第一部分用户终端的第一扩展序列矩阵和关于多个用户终端中的第二部分用户终端的第二扩展序列矩阵构成的。可以根据性能参数确定第一部分用户终端和第二部分用户终端,根据第一部分用户终端的性能参数生成第一扩展序列矩阵,并且根据第二部分用户终端的性能参数生成第二扩展序列矩阵。
在该示例中,多个用户终端中的部分用户终端可以为第一部分用户终端,剩余部分用户终端可以为第二部分用户终端。可替换地,多个用户终端中的每个用户终端可以均为第二部分用户终端。
具体地,对于多个用户终端中的一用户终端,可以根据该用户终端的性能参数和多个用户终端的性能参数,确定该用户终端属于第一部分用户终端还是第二部分用户终端。
例如,对于多个用户终端中的一用户终端,可以根据该用户终端的性能参数生成第一数值,并根据多个用户终端的性能参数生成第二数值。然后,比较第一数值和第二数值的大小,当第一数值大于第二数值时,将该用户终端确定为第一部分用户终端;当第一数值小于等于第二数值时,将该用户终端确定为第二部分用户终端。
根据本实施例的一个示例,第一数值可以等于该用户终端的性能参数,也可以是对该用户终端的性能参数进行数学运算得到的数值。第二数值可以是对在其他用户终端中且比该用户终端的性能参数小的用户终端的性能参数求和、扩展序列的扩展因子、以及在多个用户终端(即所有的用户终端)中比该用户终端的性能参数大或者与其相等的用户终端的数目进行数学运算得到的数值。
比如,假设性能参数为用户终端的平均接收功率,多个用户终端的数目为K,该K个用户终端的平均接收功率分别为{P1,……Pi,……PK},扩展因子为N,K为正整数,i为正整数且1≤i≤K。对于第i个用户终端,根据第i个用户终端的平均接收功率Pi生成第一数值Pi,并根据所有用户终端的平均接收功率{P1,……Pi,……PK}生成第二数值:
在该第二数值中,的物理含义是指对所有用户终端的平均接收功率{P1,……Pi,……Pk}中小于Pi的平均接收功率进行求和, 的物理含义是指对扩展因子N与所有用户终端的平均接收功率{P1,……Pi,……Pk}中大于或等于Pi的用户终端的数目求差。然后,比较Pi和的大小,当时,将第i个用户终端确定为第一部分用户终端;当时,将第i个用户终端确定为第二部分用户终端。
又比如,假设性能参数为用户终端的SINR,多个用户终端的数目为K,该K个用户终端的SINR分别为{β1,……βi,……βK},扩展因子为N,K为正整数,i为正整数且1≤i≤K。对于第i个用户终端,根据第i个用户终端的SINRβi生成第一数值并根据所有用户终端的SINR{β1,……βi,……βK}生成第二数值:
在该第二数值中,的物理含义是指对所有用户终端的第一数值中小于ei的第一数值进行求和,的物理含义是指对扩展因子N与所有用户终端的第一数值中大于或等于ei的用户终端的数目求差。然后,比较ei和的大小,当时,将第i个用户终端确定为第一部分用户终端;当时,将第i个用户终端确定为第二部分用户终端。
在该示例中,K个用户终端的SINR可以满足β1≥…≥βK的条件。当然,K个用户终端的SINR也可以满足其他的限定条件,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
此外,第一部分用户终端和第二部分用户终端也可以具有更具体的名称。例如,假设性能参数为用户终端的平均接收功率,则可以将第一部分用户终端称为oversized用户终端,而将第二部分用户终端称为non-oversized用户终端。又例如,假设性能参数为用户终端的SINR时,则可以将第一部分用户终端称为overloading用户终端,而将第二部分用户终端称为non-overloading用户终端。
然后,可以根据第一部分用户终端的性能参数生成第一扩展序列矩阵。例如,假设确定了m个用户终端为第一部分用户终端,(K-m)个用户终端为第二部分用户终端,m为正整数且1≤m≤(N-1),然后,可以根据该m个用户终端的性能参数生成第一扩展序列矩阵。
具体地,比如,假设性能参数为用户终端的平均接收功率或者用户终端的SINR、扩展因子N=4、多个用户终端的数目K=6,确定了第1个和第2个用户终端为第一部分用户终端(即m=2),第3个、第4个、第5个和第6个用户终端为第二部分用户终端(即(K-m)=4)。然后,可以根据第1个和第2个用户终端的性能参数生成2×2的单位矩阵I2:
即第一扩展序列矩阵为2×2的单位矩阵I2。该第一扩展序列矩阵的第1列与第1个用户终端相对应,第2列与第2个用户终端相对应。
此外,假设性能参数为用户终端的SINR,还可以根据功率矩阵确定发送功率,其中,功率矩阵是根据第一功率矩阵和第二功率矩阵生成的,第一功率矩阵是根据第一部分用户终端的性能参数和包括多个用户终端的通信系统的噪声参数生成的,第二功率矩阵是根据第二部分用户终端的性能参数和包括多个用户终端的通信系统的噪声参数生成的,然后在后面的步骤S102中使用所确定的发送功率发送扩展符号。第二功率矩阵在后续进行详细描述,在此先描述第一功率矩阵。
比如,在上面所描述的“假设性能参数为用户终端的平均接收功率或者用户终端的SINR、扩展因子N=4、多个用户终端的数目K=6”的示例中,可以根据第1个和第2个用户终端的SINR以及包括多个用户终端的通信系统的噪声(例如,高斯白噪声)参数按照下面的等式(1)确定第1个和第2个用户终端的接收功率分别为P1和P2:
Pi=σ2βi 等式(1)
在等式(1)中,σ2指高斯白噪声的方差。然后,可以根据第1个和第2个用户终端的接收功率P1和P2生成第一功率矩阵diag{σ2βi}1≤i≤m。
然后,可以根据第二部分用户终端的性能参数生成第二扩展序列矩阵。例如,假设确定了m个用户终端为第一部分用户终端,(K-m)个用户终端为第二部分用户终端,然后,可以根据该(K-m)个用户终端的性能参数生成第二扩展序列矩阵。
具体地,假设性能参数为用户终端的平均接收功率,可以根据第二部分用户终端的平均接收功率以及包括多个用户终端的通信系统的系统容量参数生成第二扩展序列矩阵。可替换地,假设性能参数为用户终端的SINR,可以根据第二部分用户终端的SINR以及包括多个用户终端的通信系统的系统功率参数生成第二扩展序列矩阵。
下面描述假设性能参数为用户终端的平均接收功率,如何根据第二部分用户终端的平均接收功率以及包括多个用户终端的通信系统的系统容量参数生成第二扩展序列矩阵。
可以先根据第二部分用户终端的平均接收功率和包括多个用户终端的通信系统的系统容量参数构建矩阵Q。在此给出构建矩阵Q的一个示例。
在该示例中,系统容量参数可以为信道容量C。信道容量C可以通过下面的等式(2)获得:
在等式(2)中,I为单位矩阵,S为与多个用户终端相对应的扩展序列矩阵,D为根据多个用户终端的平均接收功率生成的对角阵diag{P1,……Pi,……Pk},SH为矩阵S的共轭转置矩阵。
经过公式推导,上述等式(2)可以变形为下面的等式(3):
在等式(3)中,λn(S)为矩阵SDSH的特征值,n为正整数且1≤n≤N。因此,当信道容量C在满足如下面的等式(4)所示的约束条件取得最优值时,λn(S)和C(S)的取值如下面的等式(5A)和(5B)所示:
然后,根据λ*(S)确定与第二部分用户终端有关的特征值矩阵Λ,Λ为如下面的等式(6)所示的对角阵:
在特征值矩阵Λ中,对角线上取值为0的元素的数目等于(K-N)。
然后可以根据特征值矩阵Λ和对角线元素{Pj|(n+1)≤j≤K}构建矩阵Q。此处,所构建的矩阵Q并不是唯一的。
在构建完矩阵Q后,对所构建的矩阵Q进行分解获得特征向量矩阵U,如下面的等式(7)所示:
Q=UΛUH 等式(7)
在等式(7)中,UH为特征向量矩阵U的共轭转置矩阵。
在获得特征向量矩阵U后,从特征向量矩阵U中选择所对应的特征值不为零的列向量生成修正特征向量矩阵从特征值矩阵Λ中选择非零特征值构成对角矩阵作为修正特征值矩阵
然后,确定第二部分用户终端的功率矩阵该功率矩阵为对角阵diag(Pj|(m+1)≤j≤K)。然后,根据修正特征向量矩阵修正特征值矩阵功率矩阵按照下面的等式(8)生成第二扩展序列矩阵Snon:
在等式(8)中,表示对特征值矩阵中的元素进行算术平方根运算,表示对功率矩阵中的元素进行算术平方根运算及对功率矩阵进行求逆运算,表示矩阵的共轭转置矩阵。
至此已经描述了假设性能参数为用户终端的平均接收功率,根据第二部分用户终端的平均接收功率以及包括多个用户终端的通信系统的系统容量参数生成第二扩展序列矩阵的具体过程。为了更清楚地描述上述具体过程所涉及的各种矩阵,在此以上面所描述的“假设性能参数为用户终端的平均接收功率或者用户终端的SINR、扩展因子N=4、多个用户终端的数目K=6”的示例对上述具体过程所涉及的各种矩阵进行说明。
具体地,在“假设性能参数为用户终端的平均接收功率或者用户终端的SINR、扩展因子N=4、多个用户终端的数目K=6”的示例中,可以先根据第3个、第4个、第5个和第6个用户终端的平均接收功率和系统容量参数构建矩阵Q。
在该示例中,信道容量C如上述等式(2)所示,其中,I为4×4的单位矩阵,S为4×6的矩阵,D为6个用户终端的平均接收功率生成6×6的对角阵diag{P1,P2,P3,P4,P5,P6}。
经过公式推导,当信道容量C在满足如上述等式(4)所示的约束条件取得最优值时,λn(S)的取值为:
然后,根据λ*(S)确定与第二部分用户终端有关的特征值矩阵Λ,该特征值矩阵Λ为4×4的对角阵
然后,根据特征值矩阵Λ和对角线元素{P3,P4,P5,P6}构建矩阵Q,该矩阵Q为4×4的矩阵。在构建完矩阵Q后,对矩阵Q进行分解获得特征向量矩阵U,该特征向量矩阵U为4×4的矩阵。
然后,从特征向量矩阵U中选择第1列和第2列的列向量生成修正特征向量矩阵该修正特征向量矩阵为4×2的矩阵。将特征值矩阵Λ的非零特征值作为对角元素生成修正特征值矩阵
然后,确定第二部分用户终端的功率矩阵该功率矩阵为4×4的对角阵。
最后,根据修正特征向量矩阵修正特征值矩阵功率矩阵按照上述等式(8)生成第二扩展序列矩阵Snon,该Snon为2×4的矩阵。该Snon的第1列对应于第3个用户终端,第2列对应于第4个用户终端,第3列对应于第5个用户终端,第4列对应于第6个用户终端。
上面已经描述了假设性能参数为用户终端的平均接收功率,如何根据第二部分用户终端的平均接收功率以及包括多个用户终端的通信系统的系统容量参数生成第二扩展序列矩阵。下面描述假设性能参数为用户终端的SINR,如何根据第二部分用户终端的SINR以及包括多个用户终端的通信系统的系统功率参数生成第二扩展序列矩阵。
可以先根据第二部分用户终端的SINR和包括多个用户终端的通信系统的系统功率参数构建矩阵Q。在此给出构建矩阵Q的一个示例。
在该示例中,每个用户终端的SINR可以表示为下面的等式(9),对其进行公式推导,可以表示为下面的等式(10):
在等式(9)和(10)中,Pi为第i个用户终端的平均接收功率,si为与多个用户终端相对应的扩展序列矩阵S的第i个列向量,为si的共轭转置向量, 矩阵Z=SDSH+σ2I,为对Zi进行求逆运算,且D为根据多个用户终端的平均接收功率生成的对角阵diag{P1,……Pi,……PK}。
然后,按照下面的等式(11)定义矩阵Q:
对于通过等式(11)定义的矩阵Q,其对角线元素为其特征值为其中,λn(S)为矩阵SDSH的特征值。
在该示例中,系统功率参数可以为所有用户终端的平均接收功率的求和,即当系统功率参数在满足如下面的等式(12)所示的约束条件取得最小值时,矩阵Q的特征值λn(Q)的取值如下面的等式(13)所示,n为正整数且1≤n≤N:
然后,根据λ*(Q)确定与第二部分用户有关的特征值矩阵V,V为如下面的等式(14)所示的对角阵:
在特征值矩阵V中,对角线上取值为0的元素的数目等于(K-N)。
然后可以根据特征值矩阵V和对角线元素构建矩阵Qnon。此处,所构建的矩阵Qnon并不是唯一的。
在构建完矩阵Qnon后,对所构建的矩阵Qnon进行分解获得特征向量矩阵U,如下面的等式(15)所示:
Qnon=UVUH 等式(15)
在等式(15)中,UH为特征向量矩阵U的共轭转置矩阵。
然后,确定对角阵Λ,如下面的等式(16)所示:
然后,根据特征向量矩阵U和对角阵Λ按照下面的等式(17)生成第二功率矩阵Dnon:
Dnon=diag(UΛUH)等式(17)其中diag(UΛUH)表示由矩阵UΛUH的对角元素构成的对角矩阵。
然后,从特征向量矩阵U中选择所对应的特征值不为零的列向量生成修正特征向量矩阵从特征值矩阵Λ中选择非零特征值构成对角矩阵作为修正特征值矩阵
然后,根据修正特征向量矩阵修正特征值矩阵和第二功率矩阵Dnon按照下面的等式(18)生成第二扩展序列矩阵Snon:
在等式(18)中,表示对对角阵中的元素进行算术平方根运算,表示矩阵的共轭转置矩阵。
至此已经描述了假设性能参数为用户终端的SINR,根据第二部分用户终端的SINR以及包括多个用户终端的通信系统的系统功率参数生成第二扩展序列矩阵的具体过程。为了更清楚地描述上述具体过程所涉及的各种矩阵,在此以上面所描述的“假设性能参数为用户终端的平均接收功率或者用户终端的SINR、扩展因子N=4、多个用户终端的数目K=6”的示例对上述具体过程所涉及的各种矩阵进行说明。
具体地,在“假设性能参数为用户终端的平均接收功率或者用户终端的SINR、扩展因子N=4、多个用户终端的数目K=6”的示例中,可以先根据第3个、第4个、第5个和第6个用户终端的SINR和系统功率参数构建矩阵Q。
在该示例中,所定义的矩阵Q如上述等式(11)所示,其中,I为4×4的单位矩阵,S为4×6的矩阵,D为6个用户终端的平均接收功率生成6×6的对角阵diag{P1,P2,P3,P4,P5,P6}。
经过推导,当系统功率参数在满足如上述等式(12)所示的约束条件取得最小值时,λn(Q)的取值为:
然后,根据λ*(Q)确定与第二部分用户终端有关的特征值矩阵V,该特征值矩阵V为4×4的对角阵
然后,根据特征值矩阵V和对角线元素构建矩阵Qnon,该矩阵Qnon是4×4的矩阵。在构建完矩阵Qnon后,对矩阵Qnon进行分解获得特征向量矩阵U,该特征向量矩阵U是4×4的矩阵。
然后,确定对角阵 该对角阵Λ是4×4的对角阵。
然后,根据特征向量矩阵U和对角阵Λ按照上述等式(17)生成第二功率矩阵Dnon,该Dnon是4×4的对角矩阵。
然后,从特征向量矩阵U中选择第1列和第2列的列向量生成修正特征向量矩阵该修正特征向量矩阵为4×2的矩阵。将特征值矩阵Λ的非零特征值作为对角元素生成修正特征值矩阵
然后,根据修正特征向量矩阵修正特征值矩阵和第二功率矩阵Dnon按照上述等式(18)生成第二扩展序列矩阵Snon,该Snon是2×4的矩阵。该Snon的第1列对应于第3个用户终端,第2列对应于第4个用户终端,第3列对应于第5个用户终端,第4列对应于第6个用户终端。
另外,在根据性能参数确定第一部分用户终端和第二部分用户终端后,可以同时根据第一部分用户终端的性能参数生成第一扩展序列矩阵以及根据第二部分用户终端的性能参数生成第二扩展序列矩阵。
然后,可以根据第一扩展序列矩阵和第二扩展序列矩阵生成扩展序列矩阵。例如,假设确定了m个用户终端为第一部分用户终端,(K-m)个用户终端为第二部分用户终端,m为正整数且1≤m≤(N-1),然后,可以根据该m个用户终端的性能参数生成第一扩展序列矩阵以及根据该(K-m)个用户终端的性能参数生成第二扩展序列矩阵。然后,可以根据第一扩展序列矩阵和第二扩展序列矩阵生成扩展序列矩阵。
具体地,比如,在上面所描述的“假设性能参数为用户终端的平均接收功率或者用户终端的SINR、扩展因子N=4、多个用户终端的数目K=6”的示例中,可以根据第1个和第2个用户终端的性能参数生成第一扩展序列矩阵I2,可以根据第3个、第4个、第5个和第6个用户终端的性能参数生成第二扩展序列矩阵Snon。然后,可以根据第一扩展序列矩阵I2和第二扩展序列矩阵Snon生成扩展序列矩阵S,如下面的等式(19)所示:
则该扩展序列矩阵S为4×6的矩阵,并且第1列对应于第1个用户终端,第2列对应于第2个用户终端,第3列对应于第3个用户终端,第4列对应于第4个用户终端,第5列对应于第5个用户终端,第6列对应于第6个用户终端。
上面描述了多个用户终端中的第1个和第2个用户终端为第一部分用户终端,第3个、第4个、第5个和第6个用户终端为第二部分用户终端时确定扩展序列矩阵S的示例。可替换地,多个用户终端中的每个用户终端均为第二部分用户终端时,即第1个、第2个、第3个、第4个、第5个和第6个用户终端均为第二部分用户终端时,根据Snon就可以确定扩展序列矩阵S。
此外,上面已经描述过,假设性能参数为用户终端的SINR,还可以根据功率矩阵确定发送功率,其中,功率矩阵是根据第一功率矩阵和第二功率矩阵生成的,第一功率矩阵是根据第一部分用户终端的性能参数和包括多个用户终端的通信系统的噪声参数生成的,第二功率矩阵是根据第二部分用户终端的性能参数和包括多个用户终端的通信系统的噪声参数生成的。
比如,在上面所描述的“假设性能参数为用户终端的平均接收功率或者用户终端的SINR、扩展因子N=4、多个用户终端的数目K=6”的示例中,可以根据第1个和第2个用户终端的SINR以及高斯白噪声参数生成第一功率矩阵diag{σ2βi}1≤i≤m,可以根据第3个、第4个、第5个和第6个用户终端的SINR以及高斯白噪声参数生成第二功率矩阵Dnon。然后,可以根据第一功率矩阵diag{σ2βi}1≤i≤m和第二功率矩阵Dnon生成功率矩阵P,如下面的等式(20)所示:
则根据功率矩阵P的第1列确定第1个用户终端的发送功率,根据功率矩阵P的第2列确定第2个用户终端的发送功率,根据功率矩阵P的第3列确定第3个用户终端的发送功率,根据功率矩阵P的第4列确定第4个用户终端的发送功率,根据功率矩阵P的第5列确定第5个用户终端的发送功率,根据功率矩阵P的第6列确定第6个用户终端的发送功率。
上面描述了多个用户终端中的第1个和第2个用户终端为第一部分用户终端,第3个、第4个、第5个和第6个用户终端为第二部分用户终端时确定功率矩阵P的示例。可替换地,多个用户终端中的每个用户终端均为第二部分用户终端时,即第1个、第2个、第3个、第4个、第5个和第6个用户终端均为第二部分用户终端时,根据Dnon就可以确定功率矩阵P。
此外,当执行方法100的通信设备为基站时,基站可以执行上面所描述的过程。例如,基站可以根据性能参数确定第一部分用户终端和第二部分用户终端,根据第一部分用户终端的性能参数生成第一扩展序列矩阵,根据第二部分用户终端的性能参数生成第二扩展序列矩阵,以及根据第一扩展序列矩阵和第二扩展序列矩阵生成扩展序列矩阵。
又例如,对于多个用户终端中的一用户终端,基站可以根据该用户终端的性能参数和多个用户终端中的除了该用户终端以外的其他用户终端的性能参数,确定该用户终端属于第一部分用户终端还是第二部分用户终端。
再例如,基站可以根据第二部分用户终端的性能参数以及包括多个用户终端的通信系统的系统容量参数生成第二扩展序列矩阵。可替换地,基站还可以根据第二部分用户终端的性能参数以及包括多个用户终端的通信系统的系统功率参数生成第二扩展序列矩阵。
再例如,基站可以根据第一功率矩阵和第二功率矩阵生成功率矩阵,根据第一部分用户终端的性能参数和包括多个用户终端的通信系统的噪声参数生成第一功率矩阵,以及根据第二部分用户终端的性能参数和包括多个用户终端的通信系统的噪声参数生成第二功率矩阵。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的另一示例,当执行方法100的通信设备为用户终端时,在NOMA系统的免授权的上行链路中,用户终端可以从扩展序列矩阵中随机地选择一列作为扩展序列;而在NOMA系统的需授权的上行链路中,用户终端可以从基站接收指示信息,并根据指示信息从扩展序列矩阵中选择一列作为扩展序列。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的另一示例,在步骤S101中确定扩展序列时所根据的扩展序列矩阵可以是单位正交矩阵与扩展序列矩阵相乘后生成的矩阵。具体地,在步骤S101中生成扩展序列矩阵S后,可以确定一个与扩展序列矩阵S的第一维度(即行数)相同的单位正交矩阵,然后将该单位正交矩阵和扩展序列矩阵S相乘,以获得正交扩展序列矩阵Sorth。
在该示例中,在获得正交扩展序列矩阵Sorth后,还可以对正交扩展序列矩阵Sorth进行量化。例如,可以将正交扩展序列矩阵Sorth中的元素映射在复平面坐标系中。然后,对于每个元素,确定距离该元素最近的坐标,并把该元素量化为该坐标所表示的数值。比如,坐标所表示的数值的实部和虚部可以为{0,±1}、{0,±1,±2}、{0,±1,±2,±3}等。
又例如,还可以将正交扩展序列矩阵Sorth中的元素映射在现有技术中的星座图中。然后,对于每个元素,确定距离该元素最近的星座点,并把该元素量化为该星座点所表示的数值。比如,星座点所表示的数值的实部和虚部可以为{±1}、{±1,±3}、{±1,±3,±5,±7}等。
可替换地,还可以对现有技术中的星座图进行修正。例如,将现有技术中的星座图扩大为包括原点{0},然后将正交扩展序列矩阵Sorth中的元素映射在包括原点{0}的修正星座图中。然后,对于每个元素,确定距离该元素最近的星座点或原点,并把该元素量化为该星座点或原点所表示的数值。
在该示例中,在将正交扩展序列矩阵Sorth映射在复平面坐标系或星座图之前,可以先将正交扩展序列矩阵Sorth中的元素同步扩大,以进一步提高量化精度。
下面给出将正交扩展序列矩阵Sorth中的元素映射到包括原点{0}的修正星座图9-QAM中进行量化的示例。例如,在步骤S101中获得正交扩展序列矩阵Sorth为:
可以将正交扩展序列矩阵Sorth中的元素映射在修正星座图9-QAM中进行量化,然后得到量化扩展序列矩阵Squan:
在该示例中,在获得量化扩展序列矩阵Squan后,还可以对量化扩展序列矩阵Squan进行功率归一化,保证每列的功率为1。例如,可以确定一个与量化扩展序列矩阵Squan的第二维度(即列数)相同的归一化矩阵,然后将该归一化矩阵和量化扩展序列矩阵Squan相乘,以获得最终的扩展序列矩阵Sfinal。因此,可以根据最终的扩展序列矩阵Sfinal确定扩展序列。
根据本实施例的另一示例,扩展序列矩阵可以是根据多个用户终端的量化性能参数生成的,其中,多个用户终端的量化性能参数是根据对多个用户终端的性能参数进行量化生成的。例如,假设性能参数为用户终端的平均接收功率,可以先对用户终端的平均接收功率进行量化,然后再根据量化后的平均接收功率生成扩展序列矩阵。
具体地,假设性能参数为用户终端的平均接收功率,可以先根据用户终端的平均接收功率生成用户终端的以dB为单位的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然后根据预定规则以预定量化步长对用户终端的SNR进行量化得到量化后的SNR。然后,根据量化后的SNR生成用户终端的量化后的以瓦为单位的平均接收功率。最后,根据用户终端的量化后的平均接收功率生成扩展序列矩阵。
比如,根据6个用户终端的平均接收功率生成6个用户终端的信噪比分别为{-2.3,-1,-0.5,3.6,6.4,7.5}(单位为dB)。然后,根据向上取整的规则以量化步长为5dB对该6个用户终端的SNR进行量化,生成量化后的SNR分别为{0,0,0,5,10,10}。然后,根据量化后的SNR{0,0,0,5,10,10}生成量化后的平均接收功率。最后,根据6个用户终端的量化后的平均接收功率生成扩展序列矩阵。
上文已经介绍完步骤S101,在步骤S101后,还可以执行步骤S102。在步骤S102中,使用所确定的扩展序列对初始符号进行扩展,以生成扩展符号。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扩展序列对初始符号进行扩展时可以生成多个扩展符号,并且多个扩展符号的数目和扩展序列的扩展因子是相同的。例如,扩展因子N=4时,使用扩展序列对初始符号进行扩展时可以生成4个扩展符号。
根据本实施例的一个示例,假设性能参数为用户终端的SINR,可以使用上面所描述的功率矩阵确定发送功率,然后在步骤S102后使用所确定的发送功率发送扩展符号。
根据本实施例的另一示例,在步骤S102中使用扩展序列对初始符号进行扩展以生成扩展符号后,还可以确定实测发送功率,其中,实测发送功率是根据对一用户终端的实际测量生成的。然后,使用所确定的实测发送功率发送扩展符号,以生成实测性能参数。然后,根据实测性能参数调整用于生成扩展序列矩阵的性能参数。
例如,假设性能参数为用户终端的SINR,用户终端可以使用扩展序列矩阵中的扩展序列对初始符号进行扩展以生成扩展符号,并且以实测功率矩阵发送多个用户终端的扩展符号,以生成该用户终端的实测SINR。然后,比较实测SINR和用于生成扩展序列矩阵的SINR。当一用户终端的实测SINR小于用于生成扩展序列矩阵的SINR时,可以调整该用户终端的用于生成扩展序列矩阵的SINR,比如,增大用于生成扩展序列矩阵的SINR。
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当一用户终端的实测SINR小于用于生成扩展序列矩阵的SINR时,可以查找实测SINR不小于用于生成扩展序列矩阵的SINR的一个或多个用户终端,然后减小该一个或多个用户终端的用于生成扩展序列矩阵的SINR。
此外,在调整用于生成扩展序列矩阵的SINR之后,可以将调整后的SINR用于下一次生成扩展序列矩阵。
根据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NOMA系统的生成扩展符号的方法,针对多个具有不同的平均接收功率的用户终端,在系统容量参数在满足一定约束条件下取得最优值时生成扩展序列,以及根据多个用户终端的SINR,在系统功率参数在满足一定约束条件下取得最优值时生成扩展序列,从而最小化了用户终端之间的干扰。
以下,参照图2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执行图1所示的方法100装置。图2示出了执行图1所示的方法100的装置200的结构示意图。在图2中所示的生成扩展符号的装置200可以是例如基站、用户终端等的通信设备。例如,在图2中所示的生成扩展符号的装置200可以是NOMA系统中的通信设备。
如图2所示,装置200包括处理单元201,被配置为根据扩展序列矩阵确定用于装置的扩展序列,其中,扩展序列矩阵是根据多个用户终端的性能参数生成的。装置200还包括生成单元202,被配置为使用所确定的扩展序列对初始符号进行扩展,以生成扩展符号。除了这两个单元以外,装置200还可以包括其他部件,然而,由于这些部件与本发明实施例的内容无关,因此在这里省略其图示和描述。此外,由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装置200执行的下述操作的具体细节与在上文中参照等式1-20描述的细节相同,因此在这里为了避免重复而省略对相同细节的重复描述。
本实施例中,处理单元201根据扩展序列矩阵确定用于装置200的扩展序列。而且,本实施例中,性能参数可以包括功率参数。
例如,功率参数可以指示装置200的发送功率或接收功率。可替换地,功率参数可以是装置200的信干噪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SINR)。在本实施例中,对于多个用户终端,性能参数为发送功率或接收功率时,性能参数可以至少部分不同。可替换地,性能参数为信干噪比时,性能参数可以至少部分不同,也可以相同。
根据本实施例的一个示例,装置200可以根据多个用户终端的性能参数生成扩展序列矩阵。例如,当装置200为基站时,可以根据与该基站进行通信的多个用户终端的性能参数生成扩展序列矩阵。
根据本实施例的另一示例,装置200可以通过所接收的信令来确定扩展序列矩阵。例如,当装置200为用户终端时,可以根据从基站接收到的信令来确定扩展序列矩阵。
本实施例中,用于确定扩展序列的扩展序列矩阵也可以称为扩展序列的码本。可替换地,用于确定扩展序列的扩展序列矩阵还可以称为扩展序列的码书或者Codebook。相应地,根据扩展序列矩阵确定的扩展序列也可以称为码字或Codeword。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的另一示例,扩展序列矩阵是根据关于多个用户终端中的第一部分用户终端的第一扩展序列矩阵和关于多个用户终端中的第二部分用户终端的第二扩展序列矩阵构成的。可以根据性能参数确定第一部分用户终端和第二部分用户终端,根据第一部分用户终端的性能参数生成第一扩展序列矩阵,并且根据第二部分用户终端的性能参数生成第二扩展序列矩阵。
在该示例中,多个用户终端中的部分用户终端可以为第一部分用户终端,剩余部分用户终端可以为第二部分用户终端。可替换地,多个用户终端中的每个用户终端可以均为第二部分用户终端。
具体地,对于多个用户终端中的一用户终端,可以根据该用户终端的性能参数和多个用户终端的性能参数,确定该用户终端属于第一部分用户终端还是第二部分用户终端。
例如,对于多个用户终端中的一用户终端,可以根据该用户终端的性能参数生成第一数值,并根据多个用户终端的性能参数生成第二数值。然后,比较第一数值和第二数值的大小,当第一数值大于第二数值时,将该用户终端确定为第一部分用户终端;当第一数值小于等于第二数值时,将该用户终端确定为第二部分用户终端。
根据本实施例的一个示例,第一数值可以等于该用户终端的性能参数,也可以是对该用户终端的性能参数进行数学运算得到的数值。第二数值可以是对在其他用户终端中且比该用户终端的性能参数小的用户终端的性能参数求和、扩展序列的扩展因子、以及在多个用户终端(即所有的用户终端)中比该用户终端的性能参数大或者与其相等的用户终端的数目进行数学运算得到的数值。
比如,假设性能参数为用户终端的平均接收功率,多个用户终端的数目为K,该K个用户终端的平均接收功率分别为{P1,……Pi,……PK},扩展因子为N,K为正整数,i为正整数且1≤i≤K。对于第i个用户终端,根据第i个用户终端的平均接收功率Pi生成第一数值Pi,并根据所有用户终端的平均接收功率{P1,……Pi,……PK}生成第二数值:
在该第二数值中,的物理含义是指对所有用户终端的平均接收功率{P1,……Pi,……PK}中小于Pi的平均接收功率进行求和, 的物理含义是指对扩展因子N与所有个用户终端的平均接收功率{P1,……Pi,……PK}中大于或等于Pi的用户终端的数目求差。然后,比较Pi和的大小,当时,将第i个用户终端确定为第一部分用户终端;当时,将第i个用户终端确定为第二部分用户终端。
又比如,假设性能参数为用户终端的SINR,多个用户终端的数目为K,该K个用户终端的SINR分别为{β1,……βi,……βK},扩展因子为N,K为正整数,i为正整数且1≤i≤K。对于第i个用户终端,根据第i个用户终端的SINRβi生成第一数值并根据所有用户终端的SINR{β1,……βi,……βK}生成第二数值:
在该第二数值中,的物理含义是指对所有用户终端的第一数值中小于ei的第一数值进行求和,的物理含义是指对扩展因子N与所有用户终端的第一数值大于或等于ei的用户终端的数目求差。然后,比较ei和的大小,当时,将第i个用户终端确定为第一部分用户终端;当时,将第i个用户终端确定为第二部分用户终端。
在该示例中,K个用户终端的SINR可以满足β1≥…≥βK的条件。当然,K个用户终端的SINR也可以满足其他的限定条件,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
此外,第一部分用户终端和第二部分用户终端也可以具有更具体的名称。例如,假设性能参数为用户终端的平均接收功率,则可以将第一部分用户终端称为oversized用户终端,而将第二部分用户终端称为non-oversized用户终端。又例如,假设性能参数为用户终端的SINR时,则可以将第一部分用户终端称为overloading用户终端,而将第二部分用户终端称为non-overloading用户终端。
然后,可以根据第一部分用户终端的性能参数生成第一扩展序列矩阵。例如,假设确定了m个用户终端为第一部分用户终端,(K-m)个用户终端为第二部分用户终端,m为正整数且1≤m≤(N-1),然后,可以根据该m个用户终端的性能参数生成第一扩展序列矩阵。
具体地,比如,假设性能参数为用户终端的平均接收功率或者用户终端的SINR、扩展因子N=4、多个用户终端的数目K=6,确定了第1个和第2个用户终端为第一部分用户终端(即m=2),第3个、第4个、第5个和第6个用户终端为第二部分用户终端(即(K-m)=4)。然后,可以根据第1个和第2个用户终端的性能参数生成2×2的单位矩阵I2:
即第一扩展序列矩阵为2×2的单位矩阵I2。该第一扩展序列矩阵的第1列与第1个用户终端相对应,第2列与第2个用户终端相对应。
此外,假设性能参数为用户终端的SINR,还可以根据功率矩阵确定发送功率,其中,功率矩阵是根据第一功率矩阵和第二功率矩阵生成的,第一功率矩阵是根据第一部分用户终端的性能参数和包括多个用户终端的通信系统的噪声参数生成的,第二功率矩阵是根据第二部分用户终端的性能参数和包括多个用户终端的通信系统的噪声参数生成的,然后后续可以使用所确定的发送功率发送扩展符号。第二功率矩阵在后续进行详细描述,在此先描述第一功率矩阵。
比如,在上面所描述的“假设性能参数为用户终端的平均接收功率或者用户终端的SINR、扩展因子N=4、多个用户终端的数目K=6”的示例中,可以根据第1个和第2个用户终端的SINR以及包括多个用户终端的通信系统的噪声(例如,高斯白噪声)参数按照上述等式(1)确定第1个和第2个用户终端的接收功率分别为P1和P2。然后,可以根据第1个和第2个用户终端的接收功率P1和P2生成第一功率矩阵diag{σ2βi}1≤i≤m。
然后,可以根据第二部分用户终端的性能参数生成第二扩展序列矩阵。例如,假设确定了m个用户终端为第一部分用户终端,(K-m)个用户终端为第二部分用户终端,然后,可以根据该(K-m)个用户终端的性能参数生成第二扩展序列矩阵。
具体地,假设性能参数为用户终端的平均接收功率,可以根据第二部分用户终端的平均接收功率以及包括多个用户终端的通信系统的系统容量参数生成第二扩展序列矩阵。可替换地,假设性能参数为用户终端的SINR,可以根据第二部分用户终端的SINR以及包括多个用户终端的通信系统的系统功率参数生成第二扩展序列矩阵。
下面描述假设性能参数为用户终端的平均接收功率,如何根据第二部分用户终端的平均接收功率以及包括多个用户终端的通信系统的系统容量参数生成第二扩展序列矩阵。
可以先根据第二部分用户终端的平均接收功率和包括多个用户终端的通信系统的系统容量参数构建矩阵Q。在此给出构建矩阵Q的一个示例。
在该示例中,系统容量参数可以为信道容量C。信道容量C可以通过上述等式(2)获得。
经过公式推导,上述等式(2)可以变形为上述等式(3)。因此,当信道容量C在满足如上述等式(4)所示的约束条件取得最优值时,λn(S)和C(S)的取值如上述等式(5A)和(5B)所示。
然后,根据λ*(S)确定与第二部分用户终端有关的特征值矩阵Λ,Λ为如上述等式(6)所示的对角阵。在特征值矩阵Λ中,对角线上取值为0的元素的数目等于(K-N)。
然后可以根据特征值矩阵Λ和对角线元素{Pj|(m+1)≤j≤K}构建矩阵Q。此处,所构建的矩阵Q并不是唯一的。
在构建完矩阵Q后,对所构建的矩阵Q进行分解获得特征向量矩阵U,如上述等式(7)所示。在上述等式(7)中,UH为特征向量矩阵U的共轭转置矩阵。
在获得特征向量矩阵U后,从特征向量矩阵U中选择所对应的特征值不为零的列向量生成修正特征向量矩阵从特征值矩阵Λ中选择非零特征值构成对角矩阵作为修正特征值矩阵
然后,确定第二部分用户终端的功率矩阵该功率矩阵为对角阵diagj|(m+1)≤j≤K)。然后,根据修正特征向量矩阵修正特征值矩阵功率矩阵按照上述等式(8)生成第二扩展序列矩阵Snon。
至此已经描述了假设性能参数为用户终端的平均接收功率,根据第二部分用户终端的平均接收功率以及包括多个用户终端的通信系统的系统容量参数生成第二扩展序列矩阵的具体过程。为了更清楚地描述上述具体过程所涉及的各种矩阵,在此以上面所描述的“假设性能参数为用户终端的平均接收功率或者用户终端的SINR、扩展因子N=4、多个用户终端的数目K=6”的示例对上述具体过程所涉及的各种矩阵进行说明。
具体地,在“假设性能参数为用户终端的平均接收功率或者用户终端的SINR、扩展因子N=4、多个用户终端的数目K=6”的示例中,可以先根据第3个、第4个、第5个和第6个用户终端的平均接收功率和系统容量参数构建矩阵Q。
在该示例中,信道容量C如上述等式(2)所示,其中,I为4×4的单位矩阵,S为4×6的矩阵,D为6个用户终端的平均接收功率生成6×6的对角阵diag{P1,P2,P3,P4,P5,P6}。
经过公式推导,当信道容量C在满足如上述等式(4)所示的约束条件取得最优值时,λn(S)的取值为:
然后,根据λ*(S)确定与第二部分用户终端有关的特征值矩阵Λ,该特征值矩阵Λ为4×4的对角阵
然后,根据特征值矩阵Λ和对角线元素{P3,P4,P5,P6}构建矩阵Q,该矩阵Q为4×4的矩阵。在构建完矩阵Q后,对矩阵Q进行分解获得特征向量矩阵U,该特征向量矩阵U为4×4的矩阵。
然后,从特征向量矩阵U中选择第1列和第2列的列向量生成修正特征向量矩阵该修正特征向量矩阵为4×2的矩阵。将特征值矩阵Λ的非零特征值作为对角元素生成修正特征值矩阵
然后,确定第二部分用户终端的功率矩阵该功率矩阵为4×4的对角阵。
最后,根据修正特征向量矩阵修正特征值矩阵功率矩阵按照上述等式(8)生成第二扩展序列矩阵Snon,该Snon为2×4的矩阵。该Snon的第1列对应于第3个用户终端,第2列对应于第4个用户终端,第3列对应于第5个用户终端,第4列对应于第6个用户终端。
上面已经描述了假设性能参数为用户终端的平均接收功率,如何根据第二部分用户终端的平均接收功率以及包括多个用户终端的通信系统的系统容量参数生成第二扩展序列矩阵。下面描述假设性能参数为用户终端的SINR,如何根据第二部分用户终端的SINR以及包括多个用户终端的通信系统的系统功率参数生成第二扩展序列矩阵。
可以先根据第二部分用户终端的SINR和包括多个用户终端的通信系统的系统功率参数构建矩阵Q。在此给出构建矩阵Q的一个示例。
在该示例中,每个用户终端的SINR可以表示为上述等式(9),对其进行公式推导,可以表示为上述等式(10)。然后,按照上述等式(11)定义矩阵Q。
在该示例中,系统功率参数可以为所有用户终端的平均接收功率的求和,即当系统功率参数在满足如上述等式(12)所示的约束条件取得最小值时,矩阵Q的特征值λn(Q)的取值如上述等式(13)所示。
然后,根据λ*(Q)确定与第二部分用户有关的特征值矩阵V,V为上述等式(14)所示的对角阵。
在特征值矩阵V中,对角线上取值为0的元素的数目等于(K-N)。
然后可以根据特征值矩阵V和对角线元素构建矩阵Qnon。此处,所构建的矩阵Qnon并不是唯一的。
在构建完矩阵Qnon后,对所构建的矩阵Qnon进行分解获得特征向量矩阵U,如上述等式(15)所示。
然后,确定对角阵Λ,如上述等式(16)所示。然后,根据特征向量矩阵U和对角阵Λ按照上述等式(17)生成第二功率矩阵Dnon。然后,从特征向量矩阵U中选择所对应的特征值不为零的列向量生成修正特征向量矩阵从特征值矩阵Λ中选择非零特征值构成对角矩阵作为修正特征值矩阵最后,根据修正特征向量矩阵修正特征值矩阵和第二功率矩阵Dnon按照上述等式(18)生成第二扩展序列矩阵Snon。
至此已经描述了假设性能参数为用户终端的SINR,根据第二部分用户终端的平均接收功率以及包括多个用户终端的通信系统的系统功率参数生成第二扩展序列矩阵的具体过程。为了更清楚地描述上述具体过程所涉及的各种矩阵,在此以上面所描述的“假设性能参数为用户终端的平均接收功率或者用户终端的SINR、扩展因子N=4、多个用户终端的数目K=6”的示例对上述具体过程所涉及的各种矩阵进行说明。
具体地,在“假设性能参数为用户终端的平均接收功率或者用户终端的SINR、扩展因子N=4、多个用户终端的数目K=6”的示例中,可以先根据第3个、第4个、第5个和第6个用户终端的SINR和系统功率参数构建矩阵Q。
在该示例中,所定义的矩阵Q如上述等式(11)所示,其中,I为4×4的单位矩阵,S为4×6的矩阵,D为6个用户终端的平均接收功率生成6×6的对角阵diag{P1,P2,P3,P4,P5,P6}。
经过推导,当系统功率参数在满足如上述等式(12)所示的约束条件取得最小值时,λn(Q)的取值为:
然后,根据λ*(Q)确定与第二部分用户终端有关的特征值矩阵V,该特征值矩阵V为4×4的对角阵
然后,根据特征值矩阵V和对角线元素构建矩阵Qnon,该矩阵Qnon是4×4的矩阵。在构建完矩阵Qnon后,对矩阵Qnon进行分解获得特征向量矩阵U,该特征向量矩阵U是4×4的矩阵。
然后,确定对角阵 该对角阵Λ是4×4的对角阵。
然后,根据特征向量矩阵U和对角阵Λ按照上述等式(17)生成第二功率矩阵Dnon,该Dnon是4×4的对角矩阵。
然后,从特征向量矩阵U中选择第1列和第2列的列向量生成修正特征向量矩阵该修正特征向量矩阵为4×2的矩阵。将特征值矩阵Λ的非零特征值作为对角元素生成修正特征值矩阵
然后,根据修正特征向量矩阵修正特征值矩阵和第二功率矩阵Dnon按照上述等式(18)生成第二扩展序列矩阵Snon,该Snon是2×4的矩阵。该Snon的第1列对应于第3个用户终端,第2列对应于第4个用户终端,第3列对应于第5个用户终端,第4列对应于第6个用户终端。
另外,在根据性能参数确定第一部分用户终端和第二部分用户终端后,可以同时根据第一部分用户终端的性能参数生成第一扩展序列矩阵以及根据第二部分用户终端的性能参数生成第二扩展序列矩阵。
然后,可以根据第一扩展序列矩阵和第二扩展序列矩阵生成扩展序列矩阵。例如,假设确定了m个用户终端为第一部分用户终端,(K-m)个用户终端为第二部分用户终端,m为正整数且1≤m≤(N-1),然后,可以根据该m个用户终端的性能参数生成第一扩展序列矩阵以及根据该(K-m)个用户终端的性能参数生成第二扩展序列矩阵。然后,可以根据第一扩展序列矩阵和第二扩展序列矩阵生成扩展序列矩阵。
具体地,比如,在上面所描述的“假设性能参数为用户终端的平均接收功率或者用户终端的SINR、扩展因子N=4、多个用户终端的数目K=6”的示例中,可以根据第1个和第2个用户终端的性能参数生成第一扩展序列矩阵I2,可以根据第3个、第4个、第5个和第6个用户终端的性能参数生成第二扩展序列矩阵Snon。然后,可以根据第一扩展序列矩阵I2和第二扩展序列矩阵Snon生成扩展序列矩阵S,如上述等式(19)所示。则该扩展序列矩阵S为4×6的矩阵,并且第1列对应于第1个用户终端,第2列对应于第2个用户终端,第3列对应于第3个用户终端,第4列对应于第4个用户终端,第5列对应于第5个用户终端,第6列对应于第6个用户终端。
上面描述了多个用户终端中的第1个和第2个用户终端为第一部分用户终端,第3个、第4个、第5个和第6个用户终端为第二部分用户终端时确定扩展序列矩阵S的示例。可替换地,多个用户终端中的每个用户终端均为第二部分用户终端时,即第1个、第2个、第3个、第4个、第5个和第6个用户终端均为第二部分用户终端时,根据Snon就可以确定扩展序列矩阵S。
此外,上面已经描述过,假设性能参数为用户终端的SINR,处理单元201还可以根据功率矩阵确定发送功率,其中,功率矩阵是根据第一功率矩阵和第二功率矩阵生成的,第一功率矩阵是根据第一部分用户终端的性能参数和包括多个用户终端的通信系统的噪声参数生成的,第二功率矩阵是根据第二部分用户终端的性能参数和包括多个用户终端的通信系统的噪声参数生成的。
比如,在上面所描述的“假设性能参数为用户终端的平均接收功率或者用户终端的SINR、扩展因子N=4、多个用户终端的数目K=6”的示例中,可以根据第1个和第2个用户终端的SINR以及高斯白噪声参数生成第一功率矩阵diag{σ2βi}1≤i≤m,可以根据第3个、第4个、第5个和第6个用户终端的SINR以及高斯白噪声参数生成第二功率矩阵Dnon。然后,可以根据第一功率矩阵diag{σ2βi}1≤i≤m和第二功率矩阵Dnon生成功率矩阵P,如上述等式(20)所示。则根据功率矩阵P的第1列确定第1个用户终端的发送功率,根据功率矩阵P的第2列确定第2个用户终端的发送功率,根据功率矩阵P的第3列确定第3个用户终端的发送功率,根据功率矩阵P的第4列确定第4个用户终端的发送功率,根据功率矩阵P的第5列确定第5个用户终端的发送功率,根据功率矩阵P的第6列确定第6个用户终端的发送功率。
上面描述了多个用户终端中的第1个和第2个用户终端为第一部分用户终端,第3个、第4个、第5个和第6个用户终端为第二部分用户终端时确定功率矩阵P的示例。可替换地,多个用户终端中的每个用户终端均为第二部分用户终端时,即第1个、第2个、第3个、第4个、第5个和第6个用户终端均为第二部分用户终端时,根据Dnon就可以确定功率矩阵P。
此外,当装置200为基站时,基站可以执行上面所描述的过程。例如,基站可以根据性能参数确定第一部分用户终端和第二部分用户终端,根据第一部分用户终端的性能参数生成第一扩展序列矩阵,根据第二部分用户终端的性能参数生成第二扩展序列矩阵,以及根据第一扩展序列矩阵和第二扩展序列矩阵生成扩展序列矩阵。
又例如,对于多个用户终端中的一用户终端,基站可以根据该用户终端的性能参数和多个用户终端的性能参数,确定该用户终端属于第一部分用户终端还是第二部分用户终端。
再例如,基站可以根据第二部分用户终端的性能参数以及包括多个用户终端的通信系统的系统容量参数生成第二扩展序列矩阵。可替换地,基站还可以根据第二部分用户终端的性能参数以及包括多个用户终端的通信系统的系统功率参数生成第二扩展序列矩阵。
再例如,基站可以根据第一功率矩阵和第二功率矩阵生成功率矩阵,根据第一部分用户终端的性能参数和包括多个用户终端的通信系统的噪声参数生成第一功率矩阵,以及根据第二部分用户终端的性能参数和包括多个用户终端的通信系统的噪声参数生成第二功率矩阵。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的另一示例,当装置200为用户终端时,在NOMA系统的免授权的上行链路中,处理单元201可以从扩展序列矩阵中随机地选择一列作为扩展序列;而在NOMA系统的需授权的上行链路中,处理单元201可以从基站接收指示信息,并根据指示信息从扩展序列矩阵中选择一列作为扩展序列。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的另一示例,处理单元201确定扩展序列时所根据的扩展序列矩阵可以是单位正交矩阵与扩展序列矩阵相乘后生成的矩阵。具体地,在生成扩展序列矩阵S后,可以确定一个与扩展序列矩阵S的第一维度(即行数)相同的单位正交矩阵,然后将该单位正交矩阵和扩展序列矩阵S相乘,以获得正交扩展序列矩阵Sorth。
在该示例中,在获得正交扩展序列矩阵Sorth后,处理单元201还可以对正交扩展序列矩阵Sorth进行量化。例如,可以将正交扩展序列矩阵Sorth中的元素映射在复平面坐标系中。然后,对于每个元素,确定距离该元素最近的坐标,并把该元素量化为该坐标所表示的数值。比如,坐标所表示的数值的实部和虚部可以为{0,±1}、{0,±1,±2}、{0,±1,±2,±3}等。
又例如,处理单元201还可以将正交扩展序列矩阵Sorth中的元素映射在现有技术中的星座图中。然后,对于每个元素,确定距离该元素最近的星座点,并把该元素量化为该星座点所表示的数值。比如,星座点所表示的数值的实部和虚部可以为{±1}、{±1,±3}、{±1,±3,±5,±7}等。
可替换地,处理单元201还可以对现有技术中的星座图进行修正。例如,将现有技术中的星座图扩大为包括原点{0},然后将正交扩展序列矩阵Sorth中的元素映射在包括原点{0}的修正星座图中。然后,对于每个元素,确定距离该元素最近的星座点或原点,并把该元素量化为该星座点或原点所表示的数值。
在该示例中,在将正交扩展序列矩阵Sorth映射在复平面坐标系或星座图之前,处理单元201可以先将正交扩展序列矩阵Sorth中的元素同步扩大,以进一步提高量化精度。
下面给出处理单元201将正交扩展序列矩阵Sorth中的元素映射到包括原点{0}的修正星座图9-QAM中进行量化的示例。例如,处理单元201获得正交扩展序列矩阵Sorth为:
可以将正交扩展序列矩阵Sorth中的元素映射在修正星座图9-QAM中进行量化,然后得到量化扩展序列矩阵Squan:
在该示例中,在获得量化扩展序列矩阵Squan后,处理单元201还可以对量化扩展序列矩阵Squan进行功率归一化,保证每列的功率为1。例如,处理单元201可以确定一个与量化扩展序列矩阵Squan的第二维度(即列数)相同的归一化矩阵,然后将该归一化矩阵和量化扩展序列矩阵Squan相乘,以获得最终的扩展序列矩阵Sfinal。因此,处理单元201可以根据最终的扩展序列矩阵Sfinal确定扩展序列。
根据本实施例的另一示例,扩展序列矩阵可以是根据多个用户终端的量化性能参数生成的,其中,多个用户终端的量化性能参数是根据对多个用户终端的性能参数进行量化生成的。例如,假设性能参数为用户终端的平均接收功率,可以先对用户终端的平均接收功率进行量化,然后再根据量化后的平均接收功率生成扩展序列矩阵。
具体地,假设性能参数为用户终端的平均接收功率,可以先根据用户终端的平均接收功率生成用户终端的以dB为单位的信噪比(Signal to NoiseRatio,SNR),然后根据预定规则以预定量化步长对用户终端的SNR进行量化得到量化后的SNR。然后,根据量化后的SNR生成用户终端的量化后的以瓦为单位的平均接收功率。最后,根据用户终端的量化后的平均接收功率生成扩展序列矩阵。
比如,根据6个用户终端的平均接收功率生成6个用户终端的信噪比分别为{-2.3,-1,-0.5,3.6,6.4,7.5}(单位为dB)。然后,根据向上取整的规则以量化步长为5dB对该6个用户终端的SNR进行量化,生成量化后的SNR分别为{0,0,0,5,10,10}。然后,根据量化后的SNR{0,0,0,5,10,10}生成量化后的平均接收功率。最后,根据6个用户终端的量化后的平均接收功率生成扩展序列矩阵。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扩展序列对初始符号进行扩展时可以生成多个扩展符号,并且多个扩展符号的数目和扩展序列的扩展因子是相同的。例如,扩展因子N=4时,使用扩展序列对初始符号进行扩展时可以生成4个扩展符号。
根据本实施例的一个示例,假设性能参数为用户终端的SINR,处理单元201可以使用上面所描述的功率矩阵确定发送功率,然后使用所确定的发送功率发送扩展符号。
根据本实施例的另一示例,生成单元202使用扩展序列对初始符号进行扩展以生成扩展符号后,还可以确定实测发送功率,其中,实测发送功率是根据对一用户终端的实际测量生成的。然后,使用所确定的实测发送功率发送扩展符号,以生成实测性能参数。然后,根据实测性能参数调整用于生成扩展序列矩阵的性能参数。
例如,假设性能参数为用户终端的SINR,生成单元202可以使用扩展序列矩阵中的扩展序列对初始符号进行扩展以生成扩展符号,并且以实测功率矩阵发送多个用户终端的扩展符号,以生成该用户终端的实测SINR。然后,比较实测SINR和用于生成扩展序列矩阵的SINR。当一用户终端的实测SINR小于用于生成扩展序列矩阵的SINR时,可以调整该用户终端的用于生成扩展序列矩阵的SINR,比如,增大用于生成扩展序列矩阵的SINR。
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当一用户终端的实测SINR小于用于生成扩展序列矩阵的SINR时,可以查找实测SINR不小于用于生成扩展序列矩阵的SINR的一个或多个用户终端,然后减小该一个或多个用户终端的用于生成扩展序列矩阵的SINR。
此外,在调整用于生成扩展序列矩阵的SINR之后,可以将调整后的SINR用于下一次生成扩展序列矩阵。
根据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NOMA系统的生成扩展符号的装置,针对多个具有不同的的平均接收功率的用户终端,在系统容量参数在满足一定约束条件下取得最优值时生成扩展序列,以及根据多个用户终端的SINR,在系统功率参数在满足一定约束条件下取得最优值时生成扩展序列,从而最小化了用户终端之间的干扰。
另外,上述实施例的说明中使用的框图示出了以单元为单位的块。这些结构单元可以通过硬件和/或软件的任意组合来实现。此外,各结构单元的实现手段并不特别限定。即,各结构单元可以通过在物理上和/或逻辑上相结合的一个装置来实现,也可以将在物理上和/或逻辑上相分离的两个以上装置直接地和/或间接地(例如通过有线和/或无线)连接从而通过上述多个装置来实现。
例如,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用户设备可以作为执行本发明的用于波束管理的参考信号发送方法的处理的计算机来发挥功能。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涉及的用户设备300的硬件结构的示意图。上述的用户设备300可以作为在物理上包括处理器301、内存302、存储器303、通信装置304、输入装置305、输出装置306、总线307等的计算机装置来构成。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装置”这样的文字也可替换为电路、设备、单元等。用户设备300的硬件结构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图中所示的各装置,也可以不包括部分装置。
例如,处理器301仅图示出一个,但也可以为多个处理器。此外,可以通过一个处理器来执行处理,也可以通过一个以上的处理器同时、依次、或采用其它方法来执行处理。另外,处理器301可以通过一个以上的芯片来安装。
用户设备300中的各功能例如通过如下方式实现:通过将规定的软件(程序)读入到处理器301、内存302等硬件上,从而使处理器301进行运算,对由通信装置304进行的通信进行控制,并对内存302和存储器303中的数据的读出和/或写入进行控制。
处理器301例如使操作系统进行工作从而对计算机整体进行控制。处理器301可以由包括与周边装置的接口、控制装置、运算装置、寄存器等的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Processing Unit)构成。例如,上述的基带信号处理单元、呼叫处理单元等可以通过处理器301实现。
此外,处理器301将程序(程序代码)、软件模块、数据等从存储器303和/或通信装置304读出到内存302,并根据它们执行各种处理。作为程序,可以采用使计算机执行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动作中的至少一部分的程序。例如,用户设备300的控制单元可以通过保存在内存302中并通过处理器301来工作的控制程序来实现,对于其它功能块,也可以同样地来实现。
内存302是计算机可读取记录介质,例如可以由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Memory)、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电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 EP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其它适当的存储介质中的至少一个来构成。内存302也可以称为寄存器、高速缓存、主存储器(主存储装置)等。内存302可以保存用于实施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方法的可执行程序(程序代码)、软件模块等。
存储器303是计算机可读取记录介质,例如可以由软磁盘(flexible disk)、软(注册商标)盘(floppy disk)、磁光盘(例如,只读光盘(CD-ROM(Compact Disc ROM)等)、数字通用光盘、蓝光(Blu-ray,注册商标)光盘)、可移动磁盘、硬盘驱动器、智能卡、闪存设备(例如,卡、棒(stick)、密钥驱动器(key driver))、磁条、数据库、服务器、其它适当的存储介质中的至少一个来构成。存储器303也可以称为辅助存储装置。
通信装置304是用于通过有线和/或无线网络进行计算机间的通信的硬件(发送接收设备),例如也称为网络设备、网络控制器、网卡、通信模块等。通信装置304为了实现例如频分双工(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和/或时分双工(TDD,Time DivisionDuplex),可以包括高频开关、双工器、滤波器、频率合成器等。例如,上述的发送接收天线、放大单元、发送接收单元、传输路径接口等可以通过通信装置304来实现。
输入装置305是接受来自外部的输入的输入设备(例如,键盘、鼠标、麦克风、开关、按钮、传感器等)。输出装置306是实施向外部的输出的输出设备(例如,显示器、扬声器、发光二极管(LED,Light Emitting Diode)灯等)。另外,输入装置305和输出装置306也可以为一体的结构(例如触控面板)。
此外,处理器301、内存302等各装置通过用于对信息进行通信的总线307连接。总线307可以由单一的总线构成,也可以由装置间不同的总线构成。
此外,用户设备300可以包括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Processor)、专用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可编程逻辑器件(PLD,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等硬件,可以通过该硬件来实现各功能块的部分或全部。例如,处理器301可以通过这些硬件中的至少一个来安装。
关于本说明书中说明的用语和/或对本说明书进行理解所需的用语,可以与具有相同或类似含义的用语进行互换。例如,信道和/或符号也可以为信号(信令)。此外,信号也可以为消息。参考信号也可以简称为RS(Reference Signal),根据所适用的标准,也可以称为导频(Pilot)、导频信号等。此外,分量载波(CC,Component Carrier)也可以称为小区、频率载波、载波频率等。
此外,无线帧在时域中可以由一个或多个期间(帧)构成。构成无线帧的该一个或多个期间(帧)中的每一个也可以称为子帧。进而,子帧在时域中可以由一个或多个时隙构成。子帧可以是不依赖于参数配置(numerology)的固定的时间长度(例如1ms)。
进而,时隙在时域中可以由一个或多个符号(正交频分复用(OFDM,Orthogonal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符号、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Single Carrier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符号等)构成。此外,时隙也可以是基于参数配置的时间单元。此外,时隙还可以包括多个微时隙。各微时隙在时域中可以由一个或多个符号构成。此外,微时隙也可以称为子时隙。
无线帧、子帧、时隙、微时隙以及符号均表示传输信号时的时间单元。无线帧、子帧、时隙、微时隙以及符号也可以使用各自对应的其它名称。例如,一个子帧可以被称为传输时间间隔(TTI,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多个连续的子帧也可以被称为TTI,一个时隙或一个微时隙也可以被称为TTI。也就是说,子帧和/或TTI可以是现有的LTE中的子帧(1ms),也可以是短于1ms的期间(例如1~13个符号),还可以是长于1ms的期间。另外,表示TTI的单元也可以称为时隙、微时隙等而非子帧。
在此,TTI例如是指无线通信中调度的最小时间单元。例如,在LTE系统中,无线基站对各用户终端进行以TTI为单位分配无线资源(在各用户终端中能够使用的频带宽度、发射功率等)的调度。另外,TTI的定义不限于此。
TTI可以是经过信道编码的数据包(传输块)、码块、和/或码字的发送时间单元,也可以是调度、链路适配等的处理单元。另外,在给出TTI时,实际上与传输块、码块、和/或码字映射的时间区间(例如符号数)也可以短于该TTI。
另外,一个时隙或一个微时隙被称为TTI时,一个以上的TTI(即一个以上的时隙或一个以上的微时隙)也可以成为调度的最小时间单元。此外,构成该调度的最小时间单元的时隙数(微时隙数)可以受到控制。
具有1ms时间长度的TTI也可以称为常规TTI(LTE Rel.8-12中的TTI)、标准TTI、长TTI、常规子帧、标准子帧、或长子帧等。短于常规TTI的TTI也可以称为压缩TTI、短TTI、部分TTI(partial或fractional TTI)、压缩子帧、短子帧、微时隙、或子时隙等。
另外,长TTI(例如常规TTI、子帧等)也可以用具有超过1ms的时间长度的TTI来替换,短TTI(例如压缩TTI等)也可以用具有比长TTI的TTI长度短且1ms以上的TTI长度的TTI来替换。
资源块(RB,Resource Block)是时域和频域的资源分配单元,在频域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连续的副载波(子载波(subcarrier))。此外,RB在时域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符号,也可以为一个时隙、一个微时隙、一个子帧或一个TTI的长度。一个TTI、一个子帧可以分别由一个或多个资源块构成。另外,一个或多个RB也可以称为物理资源块(PRB,PhysicalRB)、子载波组(SCG,Sub-Carrier Group)、资源单元组(REG,Resource Element Group)、PRG对、RB对等。
此外,资源块也可以由一个或多个资源单元(RE,Resource Element)构成。例如,一个RE可以是一个子载波和一个符号的无线资源区域。
另外,上述的无线帧、子帧、时隙、微时隙以及符号等的结构仅仅为示例。例如,无线帧中包括的子帧数、每个子帧或无线帧的时隙数、时隙内包括的微时隙数、时隙或微时隙中包括的符号和RB的数目、RB中包括的子载波数、以及TTI内的符号数、符号长度、循环前缀(CP,Cyclic Prefix)长度等的结构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变更。
此外,本说明书中说明的信息、参数等可以用绝对值来表示,也可以用与规定值的相对值来表示,还可以用对应的其它信息来表示。例如,无线资源可以通过规定的索引来指示。进一步地,使用这些参数的公式等也可以与本说明书中明确公开的不同。
在本说明书中用于参数等的名称在任何方面都并非限定性的。例如,各种各样的信道(PUCCH、PDCCH等)和信息单元可以通过任何适当的名称来识别,因此为这些各种各样的信道和信息单元所分配的各种各样的名称在任何方面都并非限定性的。
本说明书中说明的信息、信号等可以使用各种各样不同技术中的任意一种来表示。例如,在上述的全部说明中可能提及的数据、命令、指令、信息、信号、比特、符号、芯片等可以通过电压、电流、电磁波、磁场或磁性粒子、光场或光子、或者它们的任意组合来表示。
此外,信息、信号等可以从上层向下层、和/或从下层向上层输出。信息、信号等可以经由多个网络节点进行输入或输出。
输入或输出的信息、信号等可以保存在特定的场所(例如内存),也可以通过管理表进行管理。输入或输出的信息、信号等可以被覆盖、更新或补充。输出的信息、信号等可以被删除。输入的信息、信号等可以被发往其它装置。
信息的通知并不限于本说明书中说明的方式/实施方式,也可以通过其它方法进行。例如,信息的通知可以通过物理层信令(例如,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DownlinkControl Information)、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上层信令(例如,无线资源控制(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信令、广播信息(主信息块(MIB,Master Information Block)、系统信息块(SIB,System Information Block)等)、媒体存取控制(MAC,Medium Access Control)信令)、其它信号或者它们的组合来实施。
另外,物理层信令也可以称为L1/L2(第1层/第2层)控制信息(L1/L2控制信号)、L1控制信息(L1控制信号)等。此外,RRC信令也可以称为RRC消息,例如可以为RRC连接建立(RRC Connection Setup)消息、RRC连接重配置(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消息等。此外,MAC信令例如可以通过MAC控制单元(MAC CE(Control Element))来通知。
此外,规定信息的通知(例如,“为X”的通知)并不限于显式地进行,也可以隐式地(例如,通过不进行该规定信息的通知,或者通过其它信息的通知)进行。
关于判定,可以通过由1比特表示的值(0或1)来进行,也可以通过由真(true)或假(false)表示的真假值(布尔值)来进行,还可以通过数值的比较(例如与规定值的比较)来进行。
软件无论被称为软件、固件、中间件、微代码、硬件描述语言,还是以其它名称来称呼,都应宽泛地解释为是指命令、命令集、代码、代码段、程序代码、程序、子程序、软件模块、应用程序、软件应用程序、软件包、例程、子例程、对象、可执行文件、执行线程、步骤、功能等。
此外,软件、命令、信息等可以经由传输介质被发送或接收。例如,当使用有线技术(同轴电缆、光缆、双绞线、数字用户线路(DSL,Digital SubscriberLine)等)和/或无线技术(红外线、微波等)从网站、服务器、或其它远程资源发送软件时,这些有线技术和/或无线技术包括在传输介质的定义内。
本说明书中使用的“系统”和“网络”这样的用语可以互换使用。
在本说明书中,“基站(BS,Base Station)”、“无线基站”、“eNB”、“gNB”、“小区”、“扇区”、“小区组”、“载波”以及“分量载波”这样的用语可以互换使用。基站有时也以固定台(fixed station)、NodeB、eNodeB(eNB)、接入点(access point)、发送点、接收点、毫微微小区、小小区等用语来称呼。
基站可以容纳一个或多个(例如三个)小区(也称为扇区)。当基站容纳多个小区时,基站的整个覆盖区域可以划分为多个更小的区域,每个更小的区域也可以通过基站子系统(例如,室内用小型基站(射频拉远头(RRH,Remote Radio Head)))来提供通信服务。“小区”或“扇区”这样的用语是指在该覆盖中进行通信服务的基站和/或基站子系统的覆盖区域的一部分或整体。
在本说明书中,“移动台(MS,Mobile Station)”、“用户终端(user terminal)”、“用户装置(UE,User Equipment)”以及“终端”这样的用语可以互换使用。移动台有时也被本领域技术人员以用户台、移动单元、用户单元、无线单元、远程单元、移动设备、无线设备、无线通信设备、远程设备、移动用户台、接入终端、移动终端、无线终端、远程终端、手持机、用户代理、移动客户端、客户端或者若干其它适当的用语来称呼。
此外,本说明书中的无线基站也可以用用户终端来替换。例如,对于将无线基站和用户终端间的通信替换为多个用户终端间(D2D,Device-to-Device)的通信的结构,也可以应用本发明的各方式/实施方式。此时,可以将上述的无线基站所具有的功能当作用户终端所具有的功能。此外,“上行”和“下行”等文字也可以替换为“侧”。例如,上行信道也可以替换为侧信道。
同样,本说明书中的用户终端也可以用无线基站来替换。此时,可以将上述的用户终端所具有的功能当作无线基站所具有的功能。
在本说明书中,设为通过基站进行的特定动作根据情况有时也通过其上级节点(upper node)来进行。显然,在具有基站的由一个或多个网络节点(network nodes)构成的网络中,为了与终端间的通信而进行的各种各样的动作可以通过基站、除基站之外的一个以上的网络节点(可以考虑例如移动管理实体(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服务网关(S-GW,Serving-Gateway)等,但不限于此)、或者它们的组合来进行。
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各方式/实施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还可以在执行过程中进行切换来使用。此外,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各方式/实施方式的处理步骤、序列、流程图等只要没有矛盾,就可以更换顺序。例如,关于本说明书中说明的方法,以示例性的顺序给出了各种各样的步骤单元,而并不限定于给出的特定顺序。
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各方式/实施方式可以应用于利用长期演进(LTE,Long TermEvolution)、高级长期演进(LTE-A,LTE-Advanced)、超越长期演进(LTE-B,LTE-Beyond)、超级第3代移动通信系统(SUPER 3G)、高级国际移动通信(IMT-Advanced)、第4代移动通信系统(4G,4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第5代移动通信系统(5G,5th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未来无线接入(FRA,Future RadioAccess)、新无线接入技术(New-RAT,Radio Access Technology)、新无线(NR,New Radio)、新无线接入(NX,New radio access)、新一代无线接入(FX,Future generation radioaccess)、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注册商标),Global System for Mobilecommunications)、码分多址接入2000(CDMA2000)、超级移动宽带(UMB,Ultra MobileBroadband)、IEEE 802.11(Wi-Fi(注册商标))、IEEE 802.16(WiMAX(注册商标))、IEEE802.20、超宽带(UWB,Ultra-WideBand)、蓝牙(Bluetooth(注册商标))、其它适当的无线通信方法的系统和/或基于它们而扩展的下一代系统。
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根据”这样的记载,只要未在其它段落中明确记载,则并不意味着“仅根据”。换言之,“根据”这样的记载是指“仅根据”和“至少根据”这两者。
本说明书中使用的对使用“第一”、“第二”等名称的单元的任何参照,均非全面限定这些单元的数量或顺序。这些名称可以作为区别两个以上单元的便利方法而在本说明书中使用。因此,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参照并不意味着仅可采用两个单元或者第一单元必须以若干形式占先于第二单元。
本说明书中使用的“判断(确定)(determining)”这样的用语有时包含多种多样的动作。例如,关于“判断(确定)”,可以将计算(calculating)、推算(computing)、处理(processing)、推导(deriving)、调查(investigating)、搜索(looking up)(例如表、数据库、或其它数据结构中的搜索)、确认(ascertaining)等视为是进行“判断(确定)”。此外,关于“判断(确定)”,也可以将接收(receiving)(例如接收信息)、发送(transmitting)(例如发送信息)、输入(input)、输出(output)、存取(accessing)(例如存取内存中的数据)等视为是进行“判断(确定)”。此外,关于“判断(确定)”,还可以将解决(resolving)、选择(selecting)、选定(choosing)、建立(establishing)、比较(comparing)等视为是进行“判断(确定)”。也就是说,关于“判断(确定)”,可以将若干动作视为是进行“判断(确定)”。
本说明书中使用的“连接的(connected)”、“结合的(coupled)”这样的用语或者它们的任何变形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间的直接的或间接的任何连接或结合,可以包括以下情况:在相互“连接”或“结合”的两个单元间,存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中间单元。单元间的结合或连接可以是物理上的,也可以是逻辑上的,或者还可以是两者的组合。例如,“连接”也可以替换为“接入”。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可以认为两个单元是通过使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电线、线缆、和/或印刷电气连接,以及作为若干非限定性且非穷尽性的示例,通过使用具有射频区域、微波区域、和/或光(可见光及不可见光这两者)区域的波长的电磁能等,被相互“连接”或“结合”。
在本说明书或权利要求书中使用“包括”、“包含”、以及它们的变形时,这些用语与用语“具备”同样是开放式的。进一步地,在本说明书或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用语“或(or)”并非是异或。
以上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书的记载所确定的本发明的宗旨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作为修改和变更方式来实施。因此,本说明书的记载是以示例说明为目的,对本发明而言并非具有任何限制性的意义。
Claims (18)
1.一种用于生成扩展符号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扩展序列矩阵确定扩展序列,其中,所述扩展序列矩阵是根据多个用户终端的性能参数生成的;以及
使用所确定的扩展序列对初始符号进行扩展,以生成扩展符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扩展序列矩阵是根据关于所述多个用户终端中的第一部分用户终端的第一扩展序列矩阵和关于所述多个用户终端中的第二部分用户终端的第二扩展序列矩阵构成的,其中
根据所述性能参数确定第一部分用户终端和第二部分用户终端;
根据所述第一部分用户终端的性能参数生成第一扩展序列矩阵;
根据所述第二部分用户终端的性能参数生成第二扩展序列矩阵;以及
根据所述第一扩展序列矩阵和所述第二扩展序列矩阵生成扩展序列矩阵。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性能参数包括功率参数。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根据所述性能参数在所述多个用户终端中确定第一部分用户终端和第二部分用户终端包括:
对于所述多个用户终端中的一用户终端,根据该用户终端的性能参数和所述多个用户终端的性能参数,确定该用户终端属于第一部分用户终端还是第二部分用户终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根据所述第二部分用户终端的性能参数生成第二扩展序列矩阵包括:
根据第二部分用户终端的性能参数以及包括所述多个用户终端的通信系统的系统容量参数生成第二扩展序列矩阵。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根据第二部分用户终端的性能参数生成第二扩展序列矩阵包括:
根据第二部分用户终端的性能参数以及包括所述多个用户终端的通信系统的系统功率参数生成第二扩展序列矩阵。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根据功率矩阵确定发送功率,其中,所述功率矩阵是根据第一功率矩阵和第二功率矩阵生成的,所述第一功率矩阵是根据所述第一部分用户终端的性能参数和包括所述多个用户终端的通信系统的噪声参数生成的,所述第二功率矩阵是根据所述第二部分用户终端的性能参数和包括所述多个用户终端的通信系统的噪声参数生成的;
使用所确定的发送功率发送所述扩展符号。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确定实测发送功率,其中,所述实测发送功率是根据对一用户终端的实际测量生成的;
使用所确定的实测发送功率发送所述扩展符号,以生成实测性能参数;
根据所述实测性能参数调整用于生成所述扩展序列矩阵的性能参数。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扩展序列矩阵是根据多个用户终端的量化性能参数生成的,其中,所述多个用户终端的量化性能参数是根据对所述多个用户终端的性能参数进行量化生成的。
10.一种用于生成扩展符号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处理单元,被配置为根据扩展序列矩阵确定用于所述装置的扩展序列,其中,所述扩展序列矩阵是根据多个用户终端的性能参数生成的;以及
生成单元,被配置为使用所确定的扩展序列对初始符号进行扩展,以生成扩展符号。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扩展序列矩阵是根据关于所述多个用户终端中的第一部分用户终端的第一扩展序列矩阵和关于所述多个用户终端中的第二部分用户终端的第二扩展序列矩阵构成的,其中
根据所述性能参数确定第一部分用户终端和第二部分用户终端;
根据所述第一部分用户终端的性能参数生成第一扩展序列矩阵;
根据所述第二部分用户终端的性能参数生成第二扩展序列矩阵;以及
根据所述第一扩展序列矩阵和所述第二扩展序列矩阵生成扩展序列矩阵。
12.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性能参数包括功率参数。
13.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装置,其中:
对于所述多个用户终端中的一用户终端,根据该用户终端的性能参数和所述多个用户终端的性能参数,确定该用户终端属于第一部分用户终端还是第二部分用户终端。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中:
根据第二部分用户终端的性能参数以及包括所述多个用户终端的通信系统的系统容量参数生成第二扩展序列矩阵。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中:
根据第二部分用户终端的性能参数以及包括所述多个用户终端的通信系统的系统功率参数生成第二扩展序列矩阵。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单元还被配置为:
根据功率矩阵确定发送功率,其中,所述功率矩阵是根据第一功率矩阵和第二功率矩阵生成的,所述第一功率矩阵是根据所述第一部分用户终端的性能参数和包括所述多个用户终端的通信系统的噪声参数生成的,所述第二功率矩阵是根据所述第二部分用户终端的性能参数和包括所述多个用户终端的通信系统的噪声参数生成的;
使用所确定的发送功率发送所述扩展符号。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单元还被配置为:
确定实测发送功率,其中,所述实测发送功率是根据对一用户终端的实际测量生成的;
使用所确定的实测发送功率发送所述扩展符号,以生成实测性能参数;
根据所述实测性能参数调整用于生成所述扩展序列矩阵的性能参数。
18.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扩展序列矩阵是根据多个用户终端的量化性能参数生成的,其中,所述多个用户终端的量化性能参数是根据对所述多个用户终端的性能参数进行量化生成的。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842765.3A CN109526057A (zh) | 2017-09-18 | 2017-09-18 | 一种用于生成扩展符号的方法及装置 |
US16/647,172 US11411789B2 (en) | 2017-09-18 | 2018-09-11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spread symbols |
PCT/CN2018/105028 WO2019052441A1 (zh) | 2017-09-18 | 2018-09-11 | 一种用于生成扩展符号的方法及装置 |
CN201880059661.8A CN111279736B (zh) | 2017-09-18 | 2018-09-11 | 一种用于生成扩展符号的方法及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842765.3A CN109526057A (zh) | 2017-09-18 | 2017-09-18 | 一种用于生成扩展符号的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526057A true CN109526057A (zh) | 2019-03-26 |
Family
ID=6572322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842765.3A Pending CN109526057A (zh) | 2017-09-18 | 2017-09-18 | 一种用于生成扩展符号的方法及装置 |
CN201880059661.8A Active CN111279736B (zh) | 2017-09-18 | 2018-09-11 | 一种用于生成扩展符号的方法及装置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80059661.8A Active CN111279736B (zh) | 2017-09-18 | 2018-09-11 | 一种用于生成扩展符号的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411789B2 (zh) |
CN (2) | CN109526057A (zh) |
WO (1) | WO2019052441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526057A (zh) * | 2017-09-18 | 2019-03-26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一种用于生成扩展符号的方法及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47402B (zh) * | 2006-03-28 | 2010-09-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控制方法/系统 |
CN101388683B (zh) * | 2007-09-14 | 2013-06-0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码分多址系统中码道检测的方法 |
US9887754B2 (en) * | 2010-05-04 | 2018-02-0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timizing power distribution between symbols |
EP2920888B1 (en) * | 2012-11-16 | 2017-08-09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Efficient generation of spreading sequence correlations using lookup tables |
EP3017556B1 (en) * | 2013-08-07 | 2024-03-20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scalable digital communications with adaptive system parameters |
JP6374166B2 (ja) * | 2014-01-17 | 2018-08-15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無線基地局、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US20150282185A1 (en) * | 2014-03-28 | 2015-10-01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Multi-user, multiple access,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
CN105227273B (zh) * | 2014-07-02 | 2019-09-17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
US20160105896A1 (en) * | 2014-10-10 | 2016-04-14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Link Adaptation |
JP6380071B2 (ja) * | 2014-12-11 | 2018-08-29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通信制御装置、無線通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CN105991235B (zh) * | 2015-03-04 | 2020-10-30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一种调整编码调制方案的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
CN106161291B (zh) * | 2015-04-07 | 2019-09-17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数据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 |
CN106160971B (zh) * | 2015-04-07 | 2019-05-28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数据传输、接收信号检测的方法和设备 |
CN107431556A (zh) * | 2015-04-16 | 2017-12-01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信道质量指示的反馈和接收方法、装置以及通信系统 |
CN106160827B (zh) * | 2015-04-21 | 2020-12-2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多用户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
WO2016182228A1 (ko) * | 2015-05-10 | 2016-11-17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대용량의 산발적 패킷 서비스를 지원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CN106411456B (zh) * | 2015-07-31 | 2020-11-24 | 索尼公司 | 信号处理系统及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
CN105207745A (zh) * | 2015-08-31 | 2015-12-30 | 清华大学 | 一种多址接入信道的多用户编码调制传输方法 |
WO2017201704A1 (en) * | 2016-05-26 | 2017-11-30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Codeword adaptation for non-orthogonal coded access |
US10660122B2 (en) * | 2016-06-27 | 2020-05-19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Base station apparatus, terminal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thereof |
EP3273736B1 (en) * | 2016-07-19 | 2020-08-26 | Institut Mines Telecom / Telecom Bretagne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ower and user distribution to sub-bands in noma systems |
CN107645784A (zh) * | 2016-07-22 | 2018-01-30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选择用户签名矢量的方法及装置 |
CN107666364A (zh) * | 2016-07-27 | 2018-02-06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选择和确定调制编码方式的方法、相应的终端设备、基站设备 |
US10771205B2 (en) * | 2016-08-12 | 2020-09-08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device for performing communication by using non-orthogonal code multiple access schem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10756932B2 (en) * | 2016-08-22 | 2020-08-25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detecting data on the basis of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method, and device therefor |
US10736081B2 (en) * | 2016-09-14 | 2020-08-04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transmission |
US20180083666A1 (en) * | 2016-09-21 | 2018-03-22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Methods for multiple access transmission |
WO2018058543A1 (en) * | 2016-09-30 | 2018-04-05 | Lenovo Innovations Limited (Hong Kong) | Retransmission indication |
CN107889267B (zh) * | 2016-11-30 | 2019-08-23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上行基于非正交免调度的方法和装置 |
TWI628969B (zh) * | 2017-02-14 | 2018-07-01 | 國立清華大學 | 聯合用戶分組與功率分配方法以及使用所述方法的基地台 |
WO2018174686A1 (en) * | 2017-03-24 | 2018-09-27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 multiple acces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CN106941688B (zh) * | 2017-03-28 | 2020-03-13 | 重庆邮电大学 | 基于历史信息的pdma系统功率分配方法 |
US10700912B2 (en) * | 2017-05-19 | 2020-06-30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Method and system for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communication |
CN109526057A (zh) * | 2017-09-18 | 2019-03-26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一种用于生成扩展符号的方法及装置 |
US11089598B2 (en) * | 2018-08-30 | 2021-08-1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ultiple access signatures for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NOM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
2017
- 2017-09-18 CN CN201710842765.3A patent/CN109526057A/zh active Pending
-
2018
- 2018-09-11 WO PCT/CN2018/105028 patent/WO2019052441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8-09-11 CN CN201880059661.8A patent/CN111279736B/zh active Active
- 2018-09-11 US US16/647,172 patent/US11411789B2/en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1411789B2 (en) | 2022-08-09 |
CN111279736A (zh) | 2020-06-12 |
US20210184907A1 (en) | 2021-06-17 |
WO2019052441A1 (zh) | 2019-03-21 |
CN111279736B (zh) | 2023-07-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2387160B1 (ko) | 무선 채널 상태를 나타내기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 |
Yang et al. | Transmission capacity analysis of relay-assisted device-to-device overlay/underlay communication | |
WO2019141285A1 (zh) | 一种天线选择指示方法、装置和系统 | |
CN105744633B (zh) | 无线资源管理器装置和无线通信装置 | |
US20210250206A1 (en) | Information Receiv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Sen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 |
CN109391311A (zh) | 一种用于波束管理的参考信号发送与接收方法及装置 | |
CN110169106A (zh) | 用户装置及基站 | |
CN108632833A (zh) | 波束配置方法、移动台和基站 | |
CN110506412B (zh) | 星座图旋转方法及装置 | |
CN108809367A (zh) | 波束信息反馈方法及用户装置 | |
US10742279B2 (en) | User terminal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 |
CN107404344A (zh) | 通信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 |
CN110087316A (zh) | 一种波束选择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 |
CN109526057A (zh) | 一种用于生成扩展符号的方法及装置 | |
CN110383711A (zh) | 一种多波束的csi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 |
WO2023198058A1 (zh) |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 |
CN108811145A (zh) | 发送和接收上行数据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 |
JP6967358B2 (ja) | 無線基地局および送信電力制御方法 | |
CN109561037A (zh) | 比特到符号的映射方法和通信装置 | |
CN110235491A (zh) | 基站及用户装置 | |
CN110121846A (zh) | 用户装置和基站 | |
JPWO2018147060A1 (ja) | 基地局及びユーザ装置 | |
CN109600198A (zh) | 加扰方法、用于发送rnti的方法及相应的装置 | |
CN110072286A (zh) | 用于生成参考信号序列的方法及相应的用户终端、基站 | |
WO2024164961A1 (zh) |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3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