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109061946B -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61946B
CN109061946B CN201811015789.2A CN201811015789A CN109061946B CN 109061946 B CN109061946 B CN 109061946B CN 201811015789 A CN201811015789 A CN 201811015789A CN 109061946 B CN109061946 B CN 10906194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ignal
optical signal
display screen
backlight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01578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061946A (zh
Inventor
张海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01578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061946B/zh
Publication of CN1090619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619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0619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619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6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11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means for improving the brightness uniformit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Image Inpu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显示屏组件包括:背光模组,背光模组用于提供第一光信号,背光模组具有信号传输通道,信号传输通道具有信号出射口;接收元件,接收元件与信号出射口相对设置,以接收从信号出射口射出的第二光信号,第二光信号的波长与第一光信号的波长不同;及补光件,补光件位于背光模组与接收元件之间,补光件用于以对信号传输通道处补光。通过在显示屏组件的背光模组与接收元件之间设置补光件,该补光件可以对背光模组上设置信号传输通道的区域进行补光,以避免显示屏组件对应于设置信号传输通道的区域与其他区域之间产生亮度差,从而提高显示屏组件的背光亮度均匀性。

Description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屏与指纹识别组件等电子元件的模组化发展,显示屏与指纹识别组件等电子元件的模组化可能会造成显示屏的背光亮度不均匀等问题,因此,如何在实现显示屏与指纹识别组件等电子元件的模组化的同时,提升显示屏的背光亮度均匀性的问题亟待解决。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提高显示屏的背光亮度均匀性。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屏组件,所述显示屏组件包括:
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用于提供第一光信号,所述第一光信号用于点亮所述显示屏组件,所述背光模组具有信号传输通道,所述信号传输通道具有信号出射口;
接收元件,所述接收元件与所述信号出射口相对设置,以接收从所述信号出射口射出的第二光信号,所述第二光信号的波长与所述第一光信号的波长不同;及
补光件,所述补光件位于所述背光模组与所述接收元件之间,所述补光件用于对所述信号传输通道处补光。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所述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屏组件。
在背光模组上设置信号传输通道,接收元件通过信号传输通道进行信号传输,而背光模组为显示屏组件提供背光,由于背光模组开设信号传输通道,导致信号传输通道处无法提供背光,通过在显示屏组件的背光模组与接收元件之间设置补光件,该补光件可以对背光模组上设置信号传输通道的区域进行补光,以避免显示屏组件对应于设置信号传输通道的区域与其他区域之间产生亮度差,从而提高显示屏组件的背光亮度均匀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的第一种显示屏组件的截面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组件的第二种显示屏组件的截面图。
图4是图3提供的电子设备中的显示屏组件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的第三种显示屏组件的截面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的第四种显示屏组件的截面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的第五种显示屏组件的截面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的第六种显示屏组件的俯视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的第七种显示屏组件的俯视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的第八种显示屏组件的俯视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的第九种显示屏组件的俯视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的第十种显示屏组件的截面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的第十一种显示屏组件的截面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的第十二种显示屏组件的截面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的第十三种显示屏组件的截面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的第十四种显示屏组件的截面图。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的第十五种显示屏组件的局部截面图。
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组件中的导光板的截面图。
图1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的第十六种显示屏组件的局部截面图。
图2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的第十七种显示屏组件的局部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100,电子设备100包括显示屏组件10,显示屏组件10可以用于显示图像、触控操作、指纹识别等功能。电子设备100可以是手机、笔记本、掌上电脑、电子阅读器、电视器、智能家电、可穿戴电子设备、车载显示器等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产品。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中定义电子设备100的宽度方向为X向,定义电子设备100的长度方向为Y向,定义电子设备100的厚度方向为Z向。
请参阅图2,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屏组件10,显示屏组件10包括背光模组1、接收元件2及补光件3。背光模组1用于提供所述第一光信号a,所述第一光信号a用于点亮显示屏组件10,具体的,第一光信号a可以使显示屏组件10由熄屏状态转变成亮屏状态。背光模组1具有信号传输通道11。信号传输通道11具有信号出射口13。接收元件2与信号出射口13相对设置,以接收从信号出射口13射出的第二光信号b,所述第二光信号b的波长与所述第一光信号a的波长不同。补光件3位于背光模组1与接收元件2之间,补光件3用于发射第三光信号c,以对信号传输通道11处补光。可以理解的,第一光信号a和第三光信号c可以是可见光。
在背光模组1上设置信号传输通道11,接收元件2通过信号传输通道11进行信号传输,而背光模组1为显示屏组件10提供背光,由于背光模组1开设信号传输通道11,导致信号传输通道11处无法提供背光,通过在显示屏组件10的背光模组1与接收元件2之间设置补光件3,该补光件3可以对背光模组1上设置信号传输通道11的区域进行补光,以避免显示屏组件10对应于设置信号传输通道11的区域与其他区域15之间产生亮度差,从而提高显示屏组件10的背光亮度均匀性。
可以理解的,请参阅图2,第二光信号b可以为不可见光。本实施例中,第二光信号b可以为红外光。另外的实施例中,第二光信号b还可以为紫外光等。第一光信号a可以为用于照亮显示屏组件10的可见光。对应的,背光模组1设有信号传输通道11。第二光信号b可以通过信号传输通道11入射至接收元件2上。其中,接收元件2可以为指纹识别芯片。换言之,第二光信号b入射至接收元件2之后,接收元件2能够将第二光信号b转换为电信号,以进行指纹识别。同时,由于补光件3设置于信号传输通道11中,并且补光件3发出的光为可见光,因此正对信号传输通道11的显示屏组件10的位置进行照亮。换而言之,信号传输通道11既可以传输补光件3所出射的可见光,以对显示屏组件10上正对信号传输通道11的区域进行补光,信号传输通道11还可以传输第二光信号b,以使与背光模组1相对设置的接收元件2能够接收到第二光信号b,进而进行指纹识别等。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补光件3发出的第三光信号c的出射方向与第二光信号b入射至接收元件2的方向相反。
可以理解的,请参阅图2,补光件3可以发射光信号b,该光信号b可以是可见光,以使信号传输通道11处的光线亮度与背光模组1其他区域的光线强度相近,人眼难以区分,从而提高显示屏组件10的背光均匀性。
可以理解的,在Z向上,背光模组1中除了信号传输通道11之外的区域对第二光信号b透过率较小或不能透过第二光信号b。
可以理解的,第二光信号b可以是光信号、声音信号等。信号传输通道11可以对第二光信号b具有较高的透过率(例如透过率为70%~99%)的通孔或透光部或通孔与透光部的结合等。接收元件2为接收该第二光信号b的接收器,具体的,接收元件2用于将第二光信号b转换成电信号。
可以理解的,所述第二光信号b可以来自电子设备100内的发射元件所发射的信号,第二光信号b还可以来自电子设备100之外的环境中。具体的,所述第二光信号b可以是具有指纹信息、掌纹信息、虹膜信息、耳纹信息、人脸信息、环境光强度、显示屏与待识别主体之间的距离信息、图像信息等中的任意一种或多中的组合。
可以理解的,接收元件2与信号出射口13相对设置,信号出射口13可以在接收元件2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与接收元件2相重叠。具体的,接收元件2可以正对信号出射口13,以使接收元件2接收到尽可能多的第二光信号b,从而提高接收元件2的信号识别准确率。
在本实施例中,以第二光信号b为具有指纹信息的光信号,接收元件2为指纹识别传感器为例进行说明。当然,本申请所要保护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第二光信号b为具有指纹信息的光信号,接收元件2为指纹识别传感器。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显示屏组件10还包括透光盖板4及发射元件5。透光盖板4上设有指纹识别区41。所述指纹识别区41用于识别待识别本体43的指纹信息。具体的,用户在操作电子设备100时,用户将指纹面45放置在指纹识别区41上,以进行指纹识别。具体的,指纹面45放置在指纹识别区41上可以是指纹面45与指纹识别区41接触或指纹面45悬置于指纹识别区41上方。具体的,待识别本体43的指纹面45可以是手指的指纹面45或手掌的掌纹等。
请参阅图3,信号传输通道11具有与信号出射口13相对设置的信号入射口17,指纹识别区41与信号传输通道11的信号入射口17相对,以使所述补光件3所发射的第三光信号c依次通过所述信号传输通道11及所述指纹识别区41射出。换而言之,指纹识别区41在背光模组1上的正投影区域可以与信号入射口17至少部分重叠,以使第二光信号b可以通过指纹识别区41进入信号入射口17。具体的,第二光信号b可以通过指纹识别区41后,从信号入射口17进入信号传输通道11,并从信号出射口13射出信号传输通道11,最后投射至接收元件2,以使接收元件2接收到第二光信号b并根据第二光信号b进行指纹识别。
请参阅图3,发射元件5与指纹识别区41相错开设置。发射元件5与指纹识别区41之间具有预设距离L。发射元件5用于朝向待识别本体43发射探测信号d,以使探测信号d在待识别本体43内反射并从待识别本体43的指纹面45射出,以形成具有指纹信息的第二光信号b。第二光信号b依次经过指纹识别区41、信号传输通道11及补光件3投射至接收元件2。
具体的,请参阅图3,发射元件5与指纹识别区41相错开设置可以是发射元件5与指纹识别区41在x方向或y方向上具有预设距离L,该预设距离L使探测信号d能够从指纹面45之外的区域射入待识别本体43,及在待识别本体43内发生多次折射和反射后从待识别本体43的指纹面45射出。具体的,发射元件5与指纹识别区41相错开设置,以使探测信号d在待识别本体43上的入射区域和探测信号d在待识别本体43上的出射区域(即指纹面45)为不同的区域。
请参阅图4,当探测信号d从待识别本体43内部投射至指纹面45时,大部分的探测信号d从脊451和谷452之间的坡面453射出,以使谷452处的信号强度较高,脊451处的信号强度较低,从而所形成的第二光信号b中对应于谷452处和脊451处的信号强度不同,即第二光信号b能够反映指纹信息。可以理解的,当探测信号d用于识别指纹时,探测信号d可以是可见光或不可以见光或超声波。发射元件5可以是用于发射可见光或不可以见光或超声波的发射器,例如发光二极管等。
通过在显示屏组件10内设置发射元件5和接收元件2,发射元件5所发出的探测信号d在射出显示屏组件10之后在待识别本体43内部进行反射,并从待识别本体43的指纹面45射出待识别本体43,探测信号d在指纹面45的谷452处和脊451处发生折射并射出不同强度的信号,以反映指纹面45的指纹信息,由于探测信号d通过在指纹面45的谷452处和脊451处折射以获取指纹面45的指纹信息,所以指纹识别过程不会受到待识别本体43的干湿程度、问题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从而提高指纹识别成功率。
请参阅图5,显示屏组件10还包括液晶模组6。液晶模组6位于透光盖板4与背光模组1之间。液晶模组6用于在背光模组1发射的第一光信号a下显示图像。指纹识别区41正对液晶模组6。发射元件5与液晶模组6并排设置于透光盖板4上。
可以理解的,液晶模组6对于第二光信号b具有较高的透过率。所述第二光信号b依次通过所述指纹识别区41、所述液晶模组6、所述信号传输通道11及补光件3,直至投射至所述接收元件2。具体的,液晶模组6可以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彩膜基板61、液晶层62及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63。液晶模组6与背光模组1相配合,以实现显示功能。
具体的,透光盖板4覆盖液晶模组6的区域形成显示屏组件10的显示区101。显示区101具有显示功能。透光盖板4上伸出发光显示区101之外的区域为显示屏组件10的非显示区103。非显示区103包围显示区101。指纹识别区41正对液晶模组6,即指纹识别区41位于显示区101,从而实现电子设备100的显示区101指纹识别,以减少指纹识别区41设置在非显示区103,占据非显示区103的面积,从而提高电子设备100的屏占比。
具体的,指纹识别区41可以靠近非显示区103。发射元件5与液晶模组6并排设置于透光盖板4上,发射元件5可以与液晶模组6相间隔设置,即发射元件5位于非显示区103。指纹识别区41与发射元件5之间具有预设距离L,所述预设距离L可以是5~15mm,以使用户的指纹面45正对指纹识别区41时,用户手部的其他区域15可以接触或靠近发射元件5,以使发射元件5所发射的探测信号d能够射入用户的手部,并在用户的手部反射后从指纹面45射出。
可以理解的,请参阅图5,显示屏组件10还包括处理器7。处理器7电连接发射元件5和接收元件2。在需要进行指纹识别时,处理器7可以控制发射元件5发射探测信号d,及处理器7控制接收元件2接收第二光信号b,以进行指纹识别。在不需要进行指纹识别时,处理器7可以控制发射元件5不再发射探测信号d,及接收元件2不再接收第二光信号b,以减少发射元件5和接收元件2的电能损耗,从而减少显示屏组件10的功耗。
举例而言,发射元件5可以为发光二极管。探测信号d可以为红外光。探测信号d的波长可以是可以为800~900nm,例如850nm。第二光信号b可以是具有指纹信息的红外光。接收元件2可以是用于接收红外光的光电二极管。当用户的指纹面45接触指纹识别区41时,处理器7控制发射元件5发射探测信号d,探测信号d射入用户手指并在手指内反射,部分探测信号d从指纹面45射出形成具有指纹信息的第二光信号b,第二光信号b通过指纹识别区41、信号传输通道11及补光件3投射至接收元件2,接收元件2在处理器7的控制下接收第二光信号b并识别指纹信息,处理器7判断指纹信息是否与预设的指纹信息相匹配,若结果为是,则进行下一步操作,例如点亮显示屏和解锁、实现支付功能等。此外,处理器7还可以进行当前的指纹信息的采集和存储,以使当前的指纹信息形成预设的指纹信息。
请参阅图6及图7,发射元件5和接收元件2还可以都位于显示区101,从而可以进一步地减少发射元件5和接收元件2占据非显示区103的面积,进而进一步地提高显示屏组件10的屏占比。
具体的,请参阅图6,发射元件5可以位于液晶模组6的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63中,以使发射元件5可以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63中的薄膜晶体管在同一制程中制得。
具体的,请参阅图7,发射元件5可以与接收元件2并排设置于背光模组2的一侧。背光模组2中还设有发射通道201。背光模组2与发射元件5之间还设有发光件202。发射元件5发射的探测信号d通过发光件202及发射通道201射出显示屏组件10,然后射入待识别本体43内,在待识别本体43内反射后从指纹面45射出并形成第二光信号b,第二光信号b依次经过指纹识别区41、信号传输通道11及补光件3投射至接收元件2,以使接收元件2获取指纹信息。
请参阅图8,所述发射元件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发射元件5对称设置于所述接收元件2的相对两侧。即两个所述发射元件5与接收元件2之间的距离可以相等。两个发射元件5同时发射探测信号d至待识别本体43进行指纹识别,可以增加探测信号d的强度,进而增加第二光信号b的强度,以增加指纹识别的效率。
请参阅图9,所述发射元件5的数量还可以为多个。多个所述发射元件5对称分布于所述接收元件2的相对两侧。发射元件5的数量越多,探测信号d的信号强度越强,从而发射元件5与指纹识别区41之间可以设置较大的间距,进而可以在发射元件5位于显示屏的非显示区103时,指纹识别区41可以灵活地设于显示区101的中心区域或者远离发射元件5的位置。
请参阅图10,所述发射元件5的数量还可以为多个,多个所述发射元件5位于显示区101并环绕所述接收元件2的周侧。
请参阅图11,所述发射元件5的数量还可以为多个,多个所述发射元件5位于非显示区103并环绕所述接收元件2的周侧。
请参阅图8至图10,指纹识别区41是显示区101的局部区域。请参阅图11,指纹识别区41也可以是整个显示区101。
探测信号d可以是红外光、近红外光、紫外光、近紫外光、超声波信号等。
当探测信号d为光信号b时,发射元件5可以是发光二极管或发光三极管;发射元件5还可以是LED灯等。
当探测信号d为红外光、近红外光、紫外光、近紫外光等不可见光时,可以减少探测信号d的发射和第二光信号b的接收对于显示屏的显示功能的影响。
显示屏组件10可以为液晶显示屏(LCD)等。
请参阅图3,补光件3为面光源。补光件3的出光面31用于射出光信号b,光信号b可以是可见光。换而言之,补光件3的出光面31可以形成面光源。补光件3的出光面31与信号出射口13相对,即面光源与信号出射口13相对设置。在背光模组1内设置信号传输通道11,信号传输通道11处的亮度可能小于背光模组1上的其他区域15的亮度,通过在信号出射口13处设置一个面光源,以补偿信号传输通道11内的光线亮度,以使信号传输通道11处的亮度与背光模组1上的其他区域15的亮度相近或相同。
请参阅图12,补光件3包括导光件33和补光源35。补光源35与导光件33的至少一个面相对设置。补光源35用于朝向导光件33发射第三光信号cc,以使第三光信号cc从补光件3的出光面31射出。具体的,导光件33朝向背光模组1的表面形成补光件3的出光面31,补光件3的出光面31遮盖信号出射口13。换而言之,补光件的3出光面31为一个实面。补光件3的出光面31遮盖信号出射口13,以在信号出射口13射出亮度均匀的第三光信号c,以增加信号传输通道11内的光线强度及确保信号传输通道11内的光线均匀性,实现当用户观看显示屏组件10的显示画面时,信号传输通道11处射出的光线强度与显示区101的其他区域15射出的光线强度相近或相同。
具体的,导光件33可以正对信号传输通道11。导光件33的尺寸可以与信号传输通道11的尺寸相匹配。具体的,导光件33在背光模组1上的正投影区域可以与信号传输通道11重合。
具体的,信号传输通道11可以用于传输第二光信号b,信号传输通道11还可以用于传输补光件3所发射的第三光信号c。
请参阅图12,导光件33的尺寸可以大于信号传输通道11的尺寸,且小于背光模组1的尺寸。换而言之,导光件33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面331和第二面332及连接第一面331和第二面332之间的侧面333。第一面331朝向背光模组1。第一面331可以为补光件的出光面31。当导光件33与背光模组1层叠设置时,补光件的出光面31射出的光线投射至背光模组1。补光件的出光面31射出的部分光线通过信号传输通道11射出显示屏组件10,补光件的出光面31射出的另一部分光线被背光模组1阻挡,以使补光件的出光面31的光线不影响背光模组1的信号传输通道11之外的区域。
请参阅图12,导光件33和补光源35并排设于背光模组1的一侧。换而言之,导光件33的尺寸可以小于背光模组1的尺寸。导光件33的侧面333与背光模组1朝向导光件33的表面105形成收容空间107,补光源35可以位于该收容空间,及朝向导光件33的侧面333发射光信号b。通过将补光源35设于导光件33与背光模组1形成的收容空间107中,对结构进行了合理的布局,节省了空间。
请参阅图13,导光件33的尺寸可以等于或大于背光模组1的尺寸,当导光件33的尺寸等于背光模组1的尺寸,补光源35可以设于导光件33和背光模组1层叠形成的组件的侧面,此时,补光源35即作为背光模组1的发光源,还作为补光件3的光源,为显示屏组件10的整个显示区101提供背光。由于背光模组1的发光源和补光件3的光源合二为一,信号传输通道11内的亮度和显示区101中信号传输通道11之外的区域15的亮度可以相同,而且,当控制补光源35的亮度变化时,信号传输通道11内的亮度和显示区101中信号传输通道11之外的区域15的亮度可以一起变化,避免背光模组1的发光源和补光件3的光源分开控制时,由于信号延迟等原因,导致信号传输通道11内的亮度和显示区101中信号传输通道11之外的区域15的亮度出现亮度差异等问题。
请参阅图14,补光件3包括导光件33及补光源35。补光源35与导光件33的至少一个面相对设置。导光件33具有第一通孔334。第一通孔334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开口335和第二开口336。第一开口335与信号出射口13相导通。第二开口336与接收元件2相对。换而言之,第一通孔334连通信号传输通道11与接收元件2。由于第一通孔334对第二光信号b的透过率大于导光件33对第二光信号b的透过率,所以第一通孔334可以减少第二光信号b在补光件3上的损耗。
具体的,第一通孔334可以正对信号传输通道11,第二开口336可以正对接收元件2,以使从第一通孔334射出的第二光信号b可以直接投射至接收元件2。
请参阅图14,第一开口335的尺寸可以大于第二开口336的尺寸,第一通孔334的内壁337及导光件33朝向背光模组1的表面331形成补光件的出光面31。换而言之,第一通孔334呈喇叭形。即第一通孔334的截面大致呈梯形。第一开口335的中心线可以与第二开口336的中心线大致平行或重合,以使第一通孔334的内壁337为倾斜面。
具体的,第一开口335的尺寸可以大于或等于信号出射口13的尺寸,从而第一通孔334的内壁337与信号出射口13相对,补光板的光线从第一通孔334的内壁337射入信号传输通道11。
具体的,第一开口335的尺寸可以小于信号出射口13的尺寸,从而第一通孔334的内壁337和导光件33朝向背光模组1的部分表面331(即第一面331连接第一通孔334的内壁337的局部区域)与信号出射口13相对,补光板的光线从第一通孔334的内壁337和导光件33朝向背光模组1的部分表面331射入信号传输通道11。
通过设置第一通孔334的倾斜内壁为补光件的出光面31,即可以减少第二光信号b在补光件3内的损耗,提高指纹识别准确率,还可以实现补光件3对于信号传输通道11处的光线亮度补偿,从而提高显示屏的亮度均匀性。
补光件3还可以是自发光材质形成,例如补光件3的材质为电致发光材料。其中,电致发光材料在通电状态下可以发光,无需分别设置导光件33和补光源35,即减少了元件的数量还节省了电子设备100内的空间。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5,补光件3还包括反射件34。反射件34位于导光件33背离背光模组1的一侧。所述补光源35位于所述反射件34和所述导光件33的周侧。反射件34用于反射补光源35所发射的第三光信号c,以使补光源35的光线从补光件的出光面31射出。反射件34能够反射所述第三光信号及透过第二光信号b。当补光源35所发射的第三光信号c为可见光,及第二光信号b为红外光时,反射件34可以对于可见光具有较高的反射率,及对于红外光具有较高的返射率,反射件34可以阻挡补光源35发射的可见光或显示屏组件10外的红外光投射至接收元件2,从而减少接收元件2所接收的信号干扰,提高指纹识别的效率。
具体的,请参阅图15,所述反射件34包括基材341及设于所述基材341上的涂层342,所述基材341用于透射所述第二光信号b及所述第三光信号c。所述涂层342相对于所述基材341靠近所述接收元件2。
请参阅图15,当所述补光源35发射的所述第三光信号c投射至所述涂层342时,所述涂层342反射所述第三光信号c,以使所述第三光信号c通过所述信号传输通道11射出所述背光模组1;当所述第二光信号b通过所述信号传输通道11投射至所述涂层342时,所述涂层342透过所述第二光信号b,以使所述第二光信号b投射至所述接收元件2。
请参阅图16,显示屏组件10还包括控制器8。控制器8电连接补光源35。控制器8用于调整补光源35的亮度。在外界主体(例如用户或其他电子设备100)对电子设备100进行关闭显示屏亮度、点亮显示屏亮度、降低显示屏亮度、增加显示屏亮度等操作时,控制器8控制补光源35的亮度变化,以使信号传输通道11处所显示的亮度与显示区101其他区域15的亮度相同或相近。
请参阅图16,所述背光模组1包括发光源109。所述发光源109用于发射所述第一光信号a,为所述显示屏组件10提供显示光线。所述发光源109和所述补光源35电连接所述控制器8。所述控制器8可以同时调节所述发光源109和补光源35的亮度。
通过将发光源109与补光源35电连接同一控制器8,当在外界主体(例如用户或其他电子设备)对电子设备100进行改变显示屏亮度等操作时,控制器8控制发光源109与补光源35同时变化,以使信号传输通道11处所显示的亮度与显示区101其他区域15的亮度相同或相近。
具体的,发光源109和补光源35可以由不同的控制器8控制,以使信号传输通道11处亮度和显示区101其他区域15的亮度不同。例如,在显示屏其他区域15黑屏时,通过在信号传输通道11处亮度设置微弱的亮度,以作为指纹识别区41的提示。
请参阅图17,显示屏组件10还可以包括包围件51。包围件51具有收容腔51a,收容腔51a用于收容发射元件5。包围件51的材质为探测信号d不可透过或透过率低的材质。包围件51可以用于防止探测信号d射出。包围件51抵持透光盖板4,以使发射元件5固定于透光盖板4并出发射元件出射探测信号d能够通过透光盖板4射出显示屏组件10。
请参阅图17,所述背光模组1还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光学膜121、导光板122及反射膜123。所述光学膜121相对于所述导光板122远离所述补光件3。所述光学膜121具有第二通孔124。所述导光板122具有导通通道125。所述反射膜123具有第三通孔126。所述第二通孔124、所述导通通道125及所述第三通孔126形成所述信号传输通道11。
具体的,光学膜121用于使光线的亮度更加均匀及提高光线的亮度。光学膜121可以包括匀光膜1202及增亮膜1201。匀光膜1201用于使亮度更加均匀。增亮膜1201能够反射透光镜片射入液晶模组6的光线,以增强光线亮度。反射膜123用于反射光线,以使光线从导光板122射向光学膜121。
具体的,请参阅图17,背光模组1还包括支撑板127,支撑板127位于反射膜123远离导光板122的一侧。支撑板127用于支撑反射膜123。支撑板127可以是金属材质。支撑板127可能阻挡补光件3所发射的第三光信号c和第二光信号b,所以在支撑板127在设置开孔128,开孔128对准信号传输通道11。开孔128的尺寸可以等于或稍大于信号出射口13。支撑板127和反射膜123可以阻挡补光件3的补光件的出光面31射出的光线对显示区101中信号传输通道11之外的区域15的亮度干扰,以确保补光件3针对信号传输通道11处进行补光。
具体的,第二通孔124和第三通孔126可以呈圆形,以使第二光信号b呈圆形的光柱被接收元件2接收。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通孔124和第三通孔126可以呈椭圆形或矩形等。
请参阅图18,所述导光板122的导通通道125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平面129和第二平面130及位于所述第一平面129与所述第二平面130之间的导光介质131,以使所述第二光信号b从所述第一平面129穿透所述导光介质131并从所述第二平面130导出。可以理解的,导光板122除了导通通道125的部分设有反射阵列点阵1203,反射阵列点阵1203用于扩散导光板122内的光线,进而使得导光板122内的光线亮度均匀。本实施例中,导光板122的导通通道125不设有反射阵列点阵1203,可以减少导光板122的导通通道125对第二光信号b的扩散和反射。
通过在光学膜121设置第二通孔124、在反射膜123内设置第三通孔126及在导光板122内设置导通通道125,即在信号传输通道11内不设置光学膜121和反射膜123,可以减少信号传输通道11对第二光信号b和补光件3所射出的第三光信号c的阻挡,进而减少第二光信号b在信号传输通道11内的损耗,以使接收元件2接收到更多的第二光信号b,提高指纹识别效率。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7,所述第二通孔124、所述导通通道及所述第三通孔126相互对准。第二通孔124、所述导通通道125及所述第三通孔126形成呈直线延伸的信号传输通道11,呈直线延伸的信号传输通道11可以使第二光信号b顺利穿透,减少对第二光信号b的反射和遮挡。
具体的,所述第三通孔126的尺寸可以大于或等于第二通孔124的尺寸,以进一步地减少反射膜123对第二光信号b的遮挡,增加第二光信号b的透过率。
请参阅图19,所述背光模组1还包括第一透光件131和第二透光件132。所述第一透光件131填充于所述第二通孔124,所述第二透光件132填充于所述第三通孔126。所述第一透光件131和所述第二透光件132用于透过所述第二光信号b和所述第三光信号c。换而言之,第二光信号b可以为光信号b,第一透光件131和第二透光件132对第二光信号b和补光件3所出射的第三光信号c的透过率较强。
具体的,第一透光件131和第二透光件132可以刚好填充于第二通孔124和第三通孔126,第一透光件131和第二透光件132还可以分别固定连接光学膜121和反射膜,以增加光学膜121和反射膜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地,第一透光件131背离所述导光板122的表面与光学件背离所述导光板122的表面齐平,及第二透光件132背离所述导光板122的表面与反射膜123背离所述导光板122的表面齐平,以提高光学膜121和反射膜的表面平整度。
请参阅图20,所述接收元件2包括支架21、聚光透镜22、滤光片23及感光芯片24。支架21固定连接补光件3,所述支架21具有收容槽25。所述聚光透镜22、所述滤光片23及所述感光芯片24依次设置于所述收容槽25内。聚光透镜22、滤光片23及感光芯片24依次设置于收容槽25内,聚光透镜22相对于滤光片23靠近信号出射口13。收容槽25的开口与信号出射口13相对,以使第二光信号b依次通过指纹识别区41、信号传输通道11、补光件3、收容槽25的开口、聚光透镜22及所述滤光片23投射至感光芯片24上。
具体的,聚光透镜22用于将光信号b汇聚到感光芯片24上。滤光片23用于过滤掉除第二光信号b外的其他光线,以使感光芯片24只接收或大部分接收第二光信号b,从而减少其他光线对于指纹识别的干扰,增加指纹识别的准确率。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0,所述收容槽25的内壁具有遮光层26,所述遮光层26用于防止所述第二光信号b射出及防止收容槽25外的信号射入收容槽25内,进而减少指纹识别过程中的其他信号干扰,提高指纹识别效率。
以上所述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5)

1.一种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组件包括:
透光盖板,所述透光盖板上设有指纹识别区;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用于发射第一光信号,所述第一光信号用于点亮所述显示屏组件,所述背光模组具有信号传输通道,所述信号传输通道具有相对设置的信号入射口和信号出射口,所述指纹识别区与所述信号入射口相对;
发射元件,所述发射元件与所述指纹识别区相错开设置,所述发射元件用于朝向待识别主体发射探测信号,以使所述探测信号在所述待识别主体内反射并从所述待识别主体的指纹面射出,以形成第二光信号,所述第二光信号经所述指纹识别区进入所述信号传输通道;
接收元件,所述接收元件与所述信号出射口相对设置,以接收从所述信号出射口射出的第二光信号,所述第二光信号的波长与所述第一光信号的波长不同;及
补光件,所述补光件位于所述背光模组与所述接收元件之间,所述补光件所发射的第三光信号依次通过所述信号传输通道及所述指纹识别区射出,所述补光件用于对所述信号传输通道处补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光件为面光源,所述补光件的出光面与所述信号出射口相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光件包括导光件和补光源,所述导光件与所述背光模组相对,所述补光源用于朝向所述导光件发射第三光信号,所述导光件朝向所述背光模组的表面形成所述补光件的出光面,所述补光件的出光面遮盖所述信号出射口。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光件包括导光件及补光源,所述导光件与所述背光模组相对,所述补光源用于朝向所述导光件发射所述第三光信号,所述导光件具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信号出射口相导通,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接收元件相对,所述第一开口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开口的尺寸,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壁及所述导光件朝向所述背光模组的表面形成所述补光件的出光面。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件和所述补光源并排设于所述背光模组的一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光件还包括反射件,所述反射件位于所述导光件背离所述背光模组的一侧,所述反射件用于透过所述第二光信号及反射所述第三光信号。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件包括基材及设于所述基材上的涂层,所述基材用于透射所述第二光信号及所述第三光信号,所述涂层相对于所述基材靠近所述接收元件;
当所述补光源发射的所述第三光信号投射至所述涂层时,所述涂层反射所述第三光信号,以使所述第三光信号通过所述信号传输通道射出所述背光模组;当所述第二光信号通过所述信号传输通道投射至所述涂层时,所述涂层透过所述第二光信号,以使所述第二光信号投射至所述接收元件。
8.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发光源,所述发光源用于发射所述第一光信号,所述显示屏组件还包括控制器,所述发光源和所述补光源电连接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同时调节所述发光源和所述补光源的亮度。
9.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光学膜、导光板及反射膜,所述光学膜相对于所述导光板远离所述补光件,所述光学膜具有第二通孔,所述导光板具有导通通道,所述反射膜具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二通孔、所述导通通道及所述第三通孔形成所述信号传输通道。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第一透光件和第二透光件,所述第一透光件填充于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透光件填充于所述第三通孔,所述第一透光件和所述第二透光件分别用于透过所述第二光信号和所述第三光信号。
11.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元件与所述指纹识别区之间设有预设距离。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组件还包括液晶模组,所述液晶模组位于所述透光盖板与所述背光模组之间,所述指纹识别区正对所述液晶模组,所述液晶模组用于在所述第一光信号的照射下显示图像,所述发射元件与所述液晶模组并排设置于所述透光盖板上。
13.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元件包括支架、聚光透镜、滤光片及感光芯片,所述支架具有收容槽,所述收容槽的开口与所述信号出射口相对,所述聚光透镜、所述滤光片及所述感光芯片依次设置于所述收容槽内,所述聚光透镜相对于所述滤光片靠近所述信号出射口。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槽的内壁具有遮光层,所述遮光层用于防止所述第二光信号射出。
15.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14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屏组件。
CN201811015789.2A 2018-08-31 2018-08-31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090619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15789.2A CN109061946B (zh) 2018-08-31 2018-08-31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15789.2A CN109061946B (zh) 2018-08-31 2018-08-31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61946A CN109061946A (zh) 2018-12-21
CN109061946B true CN109061946B (zh) 2022-03-11

Family

ID=647581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15789.2A Active CN109061946B (zh) 2018-08-31 2018-08-31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06194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84822A (zh) * 2019-01-16 2019-06-14 柳州阜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09782482A (zh) * 2019-01-16 2019-05-21 柳州阜民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09782481A (zh) * 2019-01-16 2019-05-21 柳州阜民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09739047A (zh) * 2019-01-16 2019-05-10 柳州阜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09799643A (zh) * 2019-01-16 2019-05-24 柳州阜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09784307B (zh) 2019-01-31 2020-09-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
WO2020155038A1 (zh) * 2019-01-31 2020-08-06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屏下光学指纹系统及电子装置
CN109902626B (zh) * 2019-02-27 2024-01-0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
TWI732186B (zh) * 2019-03-08 2021-07-01 聚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屏下式感測顯示裝置
CN110062908A (zh) * 2019-03-11 2019-07-26 深圳阜时科技有限公司 生物特征检测模组和背光模组及电子装置
WO2020181444A1 (zh) * 2019-03-11 2020-09-17 深圳阜时科技有限公司 生物特征检测模组、背光模组、显示器及电子装置
CN110088673B (zh) * 2019-03-11 2023-03-28 深圳阜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膜层结构、背光模组、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09901313A (zh) * 2019-03-23 2019-06-18 深圳阜时科技有限公司 检测模组、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045452A (zh) * 2019-03-28 2019-07-23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0119046B (zh) * 2019-05-31 2022-01-14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286515B (zh) * 2019-06-30 2022-04-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装置和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10441947B (zh) * 2019-08-19 2023-03-24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110618559B (zh) * 2019-09-20 2022-08-19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屏幕补光方法
CN110737306B (zh) * 2019-09-26 2021-10-1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2749588A (zh) * 2019-10-30 2021-05-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屏模组及终端
WO2021146976A1 (zh) * 2020-01-22 2021-07-29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检测的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1198458A (zh) * 2020-03-02 2020-05-26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1444841B (zh) * 2020-03-26 2024-01-2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14764988A (zh) * 2021-01-11 2022-07-19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及其适用的显示装置
CN114998947A (zh) * 2022-05-31 2022-09-02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18204A (zh) * 2014-09-29 2015-01-28 上海箩箕技术有限公司 指纹成像系统及方法、指纹识别系统、电子设备
CN107767835A (zh) * 2017-11-22 2018-03-0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8169943A (zh) * 2018-01-30 2018-06-15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88043B2 (ja) * 1998-06-30 2006-06-2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指紋像入力装置
KR100760061B1 (ko) * 2005-07-25 2007-09-18 추안 리앙 인더스트리얼 코., 엘티디. 지문 패턴을 인식하도록 전반사를 이용하는 지문 인식조립체
KR101497582B1 (ko) * 2008-12-24 2015-03-0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101603666B1 (ko) * 2009-07-27 2016-03-2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센싱 장치 및 이를 사용한 감광 방법
KR200462271Y1 (ko) * 2010-10-28 2012-09-03 징이 테크놀러지 아이엔씨. 광학 지문 인식 시스템
CN104700075B (zh) * 2015-02-10 2018-06-12 广东光阵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指纹扫描识别装置的设计方法及其装置
CN105786255B (zh) * 2016-03-03 2018-11-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压力感测触摸系统和方法以及显示系统
CN108446677B (zh) * 2018-05-03 2024-08-02 东莞市美光达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屏幕下方的指纹识别模组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18204A (zh) * 2014-09-29 2015-01-28 上海箩箕技术有限公司 指纹成像系统及方法、指纹识别系统、电子设备
CN107767835A (zh) * 2017-11-22 2018-03-0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8169943A (zh) * 2018-01-30 2018-06-15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61946A (zh) 2018-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61946B (zh)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9061922B (zh)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1052137B (zh) 光学指纹识别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0573827U (zh) Lcd指纹识别系统、屏下光学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装置
CN108052898B (zh) 指纹识别传感器、显示装置以及指纹识别方法
WO2020077498A1 (zh) 发光装置、生物特征检测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9061925B (zh)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3240740U (zh) 应用于显示面板的背光模组
EP3822738B1 (en) Display screen assembly,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for electronic device
CN111066031B (zh) 屏下指纹识别装置、lcd指纹识别系统和电子设备
CN111095289B (zh) 屏下指纹识别装置以及终端设备
CN211319243U (zh) 屏下指纹识别装置以及终端设备
WO2021108968A1 (zh) 屏下光学指纹识别装置及系统、液晶显示屏
CN111626214B (zh) 屏下指纹识别装置及系统、指纹识别方法和电子装置
CN110458105B (zh) 指纹识别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0605736U (zh) 指纹检测的装置、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CN110598663B (zh)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和指纹处理方法
CN111708224B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2085006A (zh) 电子设备
CN211087258U (zh) 光学指纹识别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095276A (zh) 屏下指纹识别装置、lcd指纹识别系统、电子设备及导光膜
CN211349380U (zh) 屏下指纹识别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759595A (zh) 背光结构及显示装置
CN210895486U (zh) 屏下指纹识别装置、lcd指纹识别系统、电子设备及导光膜
CN210867799U (zh) 一种显示装置组件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