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76479A - 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用户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用户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476479A CN108476479A CN201780000381.5A CN201780000381A CN108476479A CN 108476479 A CN108476479 A CN 108476479A CN 201780000381 A CN201780000381 A CN 201780000381A CN 108476479 A CN108476479 A CN 10847647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ve beam
- targeting sequencing
- base station
- strategy
- random acces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4
- 238000012163 sequencing technique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2
- 230000008685 targeting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2
- 230000001174 asce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9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7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5236 sound signal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KLDZYURQCUYZBL-UHFFFAOYSA-N 2-[3-[(2-hydroxyphenyl)methylideneamino]propyliminomethyl]phenol Chemical compound OC1=CC=CC=C1C=NCCCN=CC1=CC=CC=C1O KLDZYURQCUYZBL-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01000001098 delayed sleep phase syndrom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33921 delayed sleep phase type circadian rhythm sleep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092 media compon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04W74/00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in the downlink, i.e. towards the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2—TPC of broadcast or control channels
- H04W52/325—Power control of control or pilot channe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5—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beam selec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6—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in the space domain, e.g. bea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04W74/004—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in the uplink, i.e. towards networ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66—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a dedicated channel for acces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8—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 H04W52/48—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during retransmission after error or non-acknowledg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8—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 H04W52/50—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at the moment of starting communication in a multiple access environ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用户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随机接入方法包括:根据接收的配置信息确定当前UE随机接入所采用的策略,该配置信息中包含用于指示随机接入的不同策略;确定与所采用的策略对应的上行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资源;基于所确定的上行PRACH资源向基站发送前导序列。本公开通过在配置信息中包含用于指示随机接入的不同策略,使得UE可以根据接收的配置信息确定自己随机接入所采用的策略,并确定与所采用的策略对应的上行PRACH资源,然后基于所确定的上行PRACH资源向基站发送前导序列,很好地解决了高频范围很大系统的配置需求和接入需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用户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h Generation,简称4G)系统中,随机接入过程是基于全向发送上下行信号的,用户设备(UE)只需根据系统信息选择合适的资源,并在此资源上随机选择一个前导序列(preamble)发起随机接入。
但是,对于高频范围很大的系统,采用上述随机接入方式无法很好地满足接入需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解决高频范围很大系统的配置需求和接入需求。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随机接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接收的配置信息确定当前UE随机接入所采用的策略,所述配置信息中包含用于指示随机接入的不同策略;
确定与所采用的策略对应的上行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资源;
基于所确定的所述上行PRACH资源向基站发送前导序列。
在一实施例中,当所采用的策略为第一策略时,所述与所采用的策略对应的上行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资源包括:第一波束和前导序列码资源集合;
当所采用的策略为第二策略时,所述与所采用的策略对应的上行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资源包括:第一波束、第二波束和前导序列码资源集合;
其中,所述第一波束和所述第二波束相邻且均与下行信号同步块的波束相对应。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确定的所述上行PRACH资源向基站发送前导序列,包括:
当所采用的策略为第一策略时,从所述前导序列码资源集合中选择一个前导序列码,并在所述第一波束上向所述基站发送与所述前导序列码对应的前导序列;
当所采用的策略为第二策略时,从所述前导序列码资源集合中选择一个前导序列码,并分别在所述第一波束上和所述第二波束上向所述基站发送与所述前导序列码对应的前导序列。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前导序列码资源集合包括第一前导序列码资源集合和第二前导序列码资源集合;
当所采用的策略为第二策略时,所述基于所确定的所述上行PRACH资源向基站发送前导序列,包括:
从所述第一前导序列码资源集合中选择第一前导序列码,并在所述第一波束上向所述基站发送与所述第一前导序列码对应的第一前导序列;
从所述第二前导序列码资源集合中选择第二前导序列码,并在所述第二波束上向所述基站发送与所述第二前导序列码对应的第二前导序列。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采用的策略为所述第一策略时,若未接收到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则在第三波束上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前导序列,所述第三波束与所述第一波束不同;
当所采用的策略为所述第二策略时,若未接收到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则增大所述第一波束和所述第二波束的发射功率,并分别在发射功率增大后的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上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前导序列。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在第三波束上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前导序列之后,若仍未接收到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则增大所述第一波束的发射功率,并在发射功率增大后的第一波束上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前导序列。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在发射功率增大后的第一波束上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前导序列之后,若仍未接收到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则增大第四波束的发射功率,并在发射功率增大后的第四波束上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前导序列,所述第四波束与所述第一波束不同。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分别在所述第一波束上和所述第二波束上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前导序列之后,若接收到两个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则获取所述两个随机接入响应消息的功率测量值;
确定功率测量值大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对应的波束,丢弃功率测量值小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并在所确定的波束上向基站发送连接建立请求。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随机接入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接收的配置信息确定当前UE随机接入所采用的策略,所述配置信息中包含用于指示随机接入的不同策略;
第二确定模块,被配置为确定与所述第一确定模块确定的所采用的策略对应的上行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资源;
发送模块,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二确定模块所确定的所述上行PRACH资源向基站发送前导序列。
在一实施例中,当所采用的策略为第一策略时,所述与所采用的策略对应的上行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资源包括:第一波束和前导序列码资源集合;
当所采用的策略为第二策略时,所述与所采用的策略对应的上行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资源包括:第一波束、第二波束和前导序列码资源集合;
其中,所述第一波束和所述第二波束相邻且均与下行信号同步块的波束相对应。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发送模块包括:
第一发送子模块,被配置为当所采用的策略为第一策略时,从所述前导序列码资源集合中选择一个前导序列码,并在所述第一波束上向所述基站发送与所述前导序列码对应的前导序列;
第二发送子模块,被配置为当所采用的策略为第二策略时,从所述前导序列码资源集合中选择一个前导序列码,并分别在所述第一波束上和所述第二波束上向所述基站发送与所述前导序列码对应的前导序列。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前导序列码资源集合包括第一前导序列码资源集合和第二前导序列码资源集合;
当所采用的策略为第二策略时,所述发送模块包括:
第三发送子模块,被配置为从所述第一前导序列码资源集合中选择第一前导序列码,并在所述第一波束上向所述基站发送与所述第一前导序列码对应的第一前导序列;
第四发送子模块,被配置为从所述第二前导序列码资源集合中选择第二前导序列码,并在所述第二波束上向所述基站发送与所述第二前导序列码对应的第二前导序列。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发送子模块,还被配置为当所采用的策略为所述第一策略时,若未接收到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则在第三波束上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前导序列,所述第三波束与所述第一波束不同;
第二发送子模块,还被配置为当所采用的策略为所述第二策略时,若未接收到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则增大所述第一波束和所述第二波束的发射功率,并分别在发射功率增大后的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上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前导序列。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发送子模块,还被配置为在所述在第三波束上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前导序列之后,若仍未接收到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则增大所述第一波束的发射功率,并在发射功率增大后的第一波束上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前导序列。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送子模块,还被配置为在所述在发射功率增大后的第一波束上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前导序列之后,若仍未接收到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则增大第四波束的发射功率,并在发射功率增大后的第四波束上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前导序列,所述第四波束与所述第一波束不同。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获取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二发送子模块分别在所述第一波束上和所述第二波束上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前导序列之后,若接收到两个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则获取所述两个随机接入响应消息的功率测量值;
确定丢弃发送模块,被配置为确定所述获取模块获取的功率测量值大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对应的波束,丢弃功率测量值小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并在所确定的波束上向基站发送连接建立请求。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用户设备,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根据接收的配置信息确定当前UE随机接入所采用的策略,所述配置信息中包含用于指示随机接入的不同策略;
确定与所采用的策略对应的上行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资源;
基于所确定的所述上行PRACH资源向基站发送前导序列。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该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在配置信息中包含用于指示随机接入的不同策略,使得用户设备(UE)可以根据接收的配置信息确定自己随机接入所采用的策略,并确定与所采用的策略对应的上行PRACH资源,然后基于所确定的上行PRACH资源向基站发送前导序列,很好地解决了高频范围很大系统的配置需求和接入需求。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随机接入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随机接入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随机接入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随机接入装置的框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随机接入装置的框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随机接入装置的框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随机接入装置的框图;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适用于随机接入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发明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为了解决高频范围很大系统的接入需求,本公开实施例通过在配置信息中包含用于指示随机接入的不同策略,即对于相对低频的系统可以采用第一策略,对于相对高频的系统可以采用第二策略(此处的低频和高频是相对概念,例如50GHZ相对于60GHZ是低频,但二者均属于高频),从而使得用户设备(UE)可以根据接收的配置信息确定自己随机接入所采用的策略,并确定与所采用的策略对应的上行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资源,然后基于所确定的上行PRACH资源向基站发送前导序列。下面将结合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图1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随机接入方法的流程图,该实施例从UE侧进行描述,如图1所示,该随机接入方法包括:
在步骤S101中,根据接收的配置信息确定当前UE随机接入所采用的策略,该配置信息中包含用于指示随机接入的不同策略。
其中,指示随机接入的不同策略可以包括系统工作频段及随机接入所对应采用的策略,例如,系统工作频段为6-20GHZ时,随机接入所对应采用的策略为第一策略,系统工作频段为20-60GHZ时,随机接入所对应采用的策略为第二策略。由于配置信息中包含系统工作频段及随机接入所对应采用的策略,因此,对于高频范围很大的系统,可以根据其工作频段来确定当前UE随机接入所采用的策略。
上述6-20GHZ、20-60GHZ仅为举例,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设置不同策略对应的工作频段。
另外,在执行上述步骤S101之前,UE可以预先接收基站发送的上述配置信息。
在步骤S102中,确定与所采用的策略对应的PRACH资源。
当所采用的策略为第一策略时,与所采用的策略对应的上行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资源可以包括:第一波束和前导序列码资源集合。当所采用的策略为第二策略时,与所采用的策略对应的上行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资源可以包括:第一波束、第二波束和前导序列码资源集合,其中,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相邻且均与下行信号同步块的波束相对应。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策略和第二策略用于表示二者是不同的策略,类似地,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用于表示二者是不同的波束且二者相邻。
在步骤S103中,基于所确定的上行PRACH资源向基站发送前导序列。
当所采用的策略为第一策略时,UE可以从前导序列码资源集合中选择一个前导序列码,并在第一波束上向基站发送与前导序列码对应的前导序列。当所采用的策略为第二策略时,UE可以从前导序列码资源集合中选择一个前导序列码,并分别在第一波束上和第二波束上向基站发送与前导序列码对应的前导序列。
由此可见,对于第一策略,UE发送了一个前导序列,对于第二策略,UE在两个相邻的波束上分别发送了一个前导序列,即共发送了两个前导序列。由于系统工作频率越高,信号衰减越大,随机接入成功率越低,而本公开通过发送两个前导序列的方式可以大大提高随机接入的成功率。
上述实施例,通过在配置信息中包含用于指示随机接入的不同策略,使得用户设备(UE)可以根据接收的配置信息确定自己随机接入所采用的策略,并确定与所采用的策略对应的上行PRACH资源,然后基于所确定的上行PRACH资源向基站发送前导序列,很好地解决了高频范围很大系统的配置需求和接入需求。
图2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随机接入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随机接入方法包括:
在步骤S200中,根据接收的配置信息确定当前UE随机接入所采用的策略。
在步骤S201中,判断所采用的策略为第一策略还是第二策略,若所采用的策略为第一策略,则执行步骤S202,若所采用的策略为第二策略,则执行步骤S203。
在步骤S202中,确定与第一策略对应的上行PRACH资源包括第一波束和前导序列码资源集合,并执行步骤S204。
在步骤S203中,确定与第二策略对应的上行PRACH资源包括第一波束、第二波束和前导序列码资源集合,并执行步骤S205。
在步骤S204中,从前导序列码资源集合中选择一个前导序列码,并在第一波束上向基站发送与前导序列码对应的前导序列,并执行步骤S206。
在步骤S205中,从前导序列码资源集合中选择一个前导序列码,并分别在第一波束上和第二波束上向基站发送与前导序列码对应的前导序列,并执行步骤S207。
其中,前导序列码资源集合可以包括第一前导序列码资源集合和第二前导序列码资源集合。在该实施例中,除了可以通过步骤S205所示的方式发送前导序列,还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发送前导序列:从第一前导序列码资源集合中选择第一前导序列码,并在第一波束上向基站发送与第一前导序列码对应的第一前导序列,以及从第二前导序列码资源集合中选择第二前导序列码,并在第二波束上向基站发送与第二前导序列码对应的第二前导序列。
由于在发送前导序列之前可以测量上述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的接收功率,假设第一波束的接收功率大于第二波束的接收功率,则可以在第一波束上以较大功率发送第一前导序列,在第二波束上以较小功率发送第二前导序列,以达到提高当前UE接入成功率的同时减少对其他UE随机接入的干扰。
在步骤S206中,若未接收到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则在第三波束上向基站发送前导序列,并执行步骤S208。
其中,第三波束与第一波束不同,需要说明的是,第三波束用于表示与第一波束不同的波束,即可以为除第一波束之外的任意波束。
在步骤S207中,若未接收到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则增大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的发射功率,并分别在发射功率增大后的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上向基站发送前导序列,操作结束。
在步骤S208中,若仍未接收到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则增大第一波束的发射功率,并在发射功率增大后的第一波束上向基站发送前导序列。
在步骤S209中,若仍未接收到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则增大第四波束的发射功率,并在发射功率增大后的第四波束上向基站发送前导序列。
第四波束与第一波束不同,需要说明的是,第四波束用于表示与第一波束不同的波束,即可以为除第一波束之外的任意波束。
UE在前导序列发送失败后,首先进行波束调整,如果仍然发送失败,则对原波束即第一波束进行功率提升,如果还是发送失败,则再更换波束且同时提升功率。
上述实施例,通过描述UE在不同策略下的随机接入过程,很好地解决了高频范围很大系统的接入需求。
图3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随机接入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在上述步骤S205之后,该随机接入方法还可以包括:
在步骤S210中,若接收到两个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则获取两个随机接入响应消息的功率测量值。
在步骤S211中,确定功率测量值大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对应的波束,丢弃功率测量值小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并在所确定的波束上向基站发送连接建立请求。
在该实施例中,在获取两个随机接入响应消息的功率测量值后,通过比较两个随机接入响应消息的功率测量值的大小,并丢弃功率测量值小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而在功率测量值大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对应的波束上向基站发送连接建立请求,即只发送一个连接建立请求,从而提高随机接入成功率。
上述实施例,通过丢弃功率测量值小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而在功率测量值大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对应的波束上向基站发送连接建立请求,从而提高随机接入成功率。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随机接入装置的框图,如图4所示,该装置包括:第一确定模块41、第二确定模块42和发送模块43。
第一确定模块41被配置为根据接收的配置信息确定当前UE随机接入所采用的策略,配置信息中包含用于指示随机接入的不同策略。
其中,指示随机接入的不同策略可以包括系统工作频段及随机接入所对应采用的策略,例如,系统工作频段为6-20GHZ时,随机接入所对应采用的策略为第一策略,系统工作频段为20-60GHZ时,随机接入所对应采用的策略为第二策略。由于配置信息中包含系统工作频段及随机接入所对应采用的策略,因此,对于高频范围很大的系统,可以根据其工作频段来确定当前UE随机接入所采用的策略。
上述6-20GHZ、20-60GHZ仅为举例,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设置不同策略对应的工作频段。
第二确定模块42被配置为确定与第一确定模块41确定的所采用的策略对应的上行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资源。
当所采用的策略为第一策略时,与所采用的策略对应的上行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资源可以包括:第一波束和前导序列码资源集合。当所采用的策略为第二策略时,与所采用的策略对应的上行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资源可以包括:第一波束、第二波束和前导序列码资源集合,其中,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相邻且均与下行信号同步块的波束相对应。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策略和第二策略用于表示二者是不同的策略,类似地,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用于表示二者是不同的波束且二者相邻。
发送模块43被配置为基于第二确定模块42所确定的上行PRACH资源向基站发送前导序列。
当所采用的策略为第一策略时,UE可以从前导序列码资源集合中选择一个前导序列码,并在第一波束上向基站发送与前导序列码对应的前导序列。当所采用的策略为第二策略时,UE可以从前导序列码资源集合中选择一个前导序列码,并分别在第一波束上和第二波束上向基站发送与前导序列码对应的前导序列。
由此可见,对于第一策略,UE发送了一个前导序列,对于第二策略,UE在两个相邻的波束上分别发送了一个前导序列,即共发送了两个前导序列。由于系统工作频率越高,信号衰减越大,随机接入成功率越低,而本公开通过发送两个前导序列的方式可以大大提高随机接入的成功率。
如图4所示的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如图1所示的方法流程,涉及到的相关内容描述相同,此处不赘述。
上述实施例,通过在配置信息中包含用于指示随机接入的不同策略,使得用户设备(UE)可以根据接收的配置信息确定自己随机接入所采用的策略,并确定与所采用的策略对应的上行PRACH资源,然后基于所确定的上行PRACH资源向基站发送前导序列,很好地解决了高频范围很大系统的配置需求和接入需求。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随机接入装置的框图,如图5所示,在上述图4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发送模块43可以包括:第一发送子模块431和第二发送子模块432。
第一发送子模块431被配置为当所采用的策略为第一策略时,从前导序列码资源集合中选择一个前导序列码,并在第一波束上向基站发送与前导序列码对应的前导序列。
第二发送子模块432被配置为当所采用的策略为第二策略时,从前导序列码资源集合中选择一个前导序列码,并分别在第一波束上和第二波束上向基站发送与前导序列码对应的前导序列。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发送子模块431还可以被配置为当所采用的策略为第一策略时,若未接收到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则在第三波束上向基站发送前导序列,第三波束与第一波束不同。第二发送子模块432还可以被配置为当所采用的策略为第二策略时,若未接收到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则增大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的发射功率,并分别在发射功率增大后的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上向基站发送前导序列。
其中,第三波束与第一波束不同,需要说明的是,第三波束用于表示与第一波束不同的波束,即可以为除第一波束之外的任意波束。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发送子模块431还可以被配置为在在第三波束上向基站发送前导序列之后,若仍未接收到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则增大第一波束的发射功率,并在发射功率增大后的第一波束上向基站发送前导序列。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发送子模块431还可以被配置为在在发射功率增大后的第一波束上向基站发送前导序列之后,若仍未接收到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则增大第四波束的发射功率,并在发射功率增大后的第四波束上向基站发送前导序列,第四波束与第一波束不同。
第四波束与第一波束不同,需要说明的是,第四波束用于表示与第一波束不同的波束,即可以为除第一波束之外的任意波束。
上述实施例,通过描述UE在不同策略下的随机接入过程,很好地解决了高频范围很大系统的接入需求。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随机接入装置的框图,如图6所示,在上述图4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前导序列码资源集合可以包括第一前导序列码资源集合和第二前导序列码资源集合;当所采用的策略为第二策略时,发送模块43可以包括:第三发送子模块433和第四发送子模块434。
第三发送子模块433被配置为从第一前导序列码资源集合中选择第一前导序列码,并在第一波束上向基站发送与第一前导序列码对应的第一前导序列。
第四发送子模块434被配置为从第二前导序列码资源集合中选择第二前导序列码,并在第二波束上向基站发送与第二前导序列码对应的第二前导序列。
由于在发送前导序列之前可以测量上述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的接收功率,假设第一波束的接收功率大于第二波束的接收功率,则可以在第一波束上以较大功率发送第一前导序列,在第二波束上以较小功率发送第二前导序列,以达到提高当前UE接入成功率的同时减少对其他UE随机接入的干扰。
上述实施例,可以达到提高当前UE接入成功率的同时减少对其他UE随机接入的干扰。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随机接入装置的框图,如图7所示,在上述图5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该装置还可以包括:获取模块44和确定丢弃发送模块45。
获取模块44被配置为在第二发送子模块432分别在第一波束上和第二波束上向基站发送前导序列之后,若接收到两个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则获取两个随机接入响应消息的功率测量值。
确定丢弃发送模块45被配置为确定获取模块44获取的功率测量值大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对应的波束,丢弃功率测量值小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并在所确定的波束上向基站发送连接建立请求。
在该实施例中,在获取两个随机接入响应消息的功率测量值后,通过比较两个随机接入响应消息的功率测量值的大小,并丢弃功率测量值小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而在功率测量值大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对应的波束上向基站发送连接建立请求,即只发送一个连接建立请求,从而提高随机接入成功率。
上述实施例,通过丢弃功率测量值小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而在功率测量值大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对应的波束上向基站发送连接建立请求,从而提高随机接入成功率。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适用于随机接入装置的框图。例如,装置800可以是移动电话,计算机,数字广播终端,消息收发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设备,医疗设备,健身设备,个人数字助理等用户设备。
参照图8,装置800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组件:处理组件802,存储器804,电源组件806,多媒体组件808,音频组件810,输入/输出(I/O)的接口812,传感器组件814,以及通信组件816。
处理组件802通常控制装置800的整体操作,诸如与显示,电话呼叫,数据通信,相机操作和记录操作相关联的操作。处理元件8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820来执行指令,以完成上述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此外,处理组件8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模块,便于处理组件802和其他组件之间的交互。例如,处理部件802可以包括多媒体模块,以方便多媒体组件808和处理组件802之间的交互。
存储器804被配置为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设备80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装置800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联系人数据,电话簿数据,消息,图片,视频等。存储器804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电源组件806为装置800的各种组件提供电力。电源组件806可以包括电源管理系统,一个或多个电源,及其他与为装置800生成、管理和分配电力相关联的组件。
多媒体组件808包括在装置800和用户之间的提供一个输出接口的屏幕。在一些实施例中,屏幕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和触摸面板(TP)。如果屏幕包括触摸面板,屏幕可以被实现为触摸屏,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信号。触摸面板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摸传感器以感测触摸、滑动和触摸面板上的手势。触摸传感器可以不仅感测触摸或滑动动作的边界,而且还检测与触摸或滑动操作相关的持续时间和压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媒体组件808包括一个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当设备800处于操作模式,如拍摄模式或视频模式时,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可以接收外部的多媒体数据。每个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可以是一个固定的光学透镜系统或具有焦距和光学变焦能力。
音频组件810被配置为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810包括一个麦克风(MIC),当装置800处于操作模式,如呼叫模式、记录模式和语音识别模式时,麦克风被配置为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804或经由通信组件816发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组件810还包括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号。
I/O接口812为处理组件802和外围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述外围接口模块可以是键盘,点击轮,按钮等。这些按钮可包括但不限于:主页按钮、音量按钮、启动按钮和锁定按钮。
传感器组件814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用于为装置800提供各个方面的状态评估。例如,传感器组件814可以检测到设备800的打开/关闭状态,组件的相对定位,例如组件为装置800的显示器和小键盘,传感器组件814还可以检测装置800或装置800一个组件的位置改变,用户与装置800接触的存在或不存在,装置800方位或加速/减速和装置800的温度变化。传感器组件814可以包括接近传感器,被配置用来在没有任何的物理接触时检测附近物体的存在。传感器组件814还可以包括光传感器,如CMOS或CCD图像传感器,用于在成像应用中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传感器组件814还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
通信组件816被配置为便于装置800和其他设备之间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装置800可以接入基于通信标准的无线网络,如WiFi,2G或3G,或它们的组合。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部件816经由广播信道接收来自外部广播管理系统的广播信号或广播相关信息。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部件816还包括近场通信(NFC)模块,以促进短程通信。例如,在NFC模块可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红外数据协会(IrDA)技术,超宽带(UWB)技术,蓝牙(BT)技术和其他技术来实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装置80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方法。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指令的存储器804,上述指令可由装置800的处理器820执行以完成上述方法。例如,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对应于方法实施例,所以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和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8)
1.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接收的配置信息确定当前UE随机接入所采用的策略,所述配置信息中包含用于指示随机接入的不同策略;
确定与所采用的策略对应的上行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资源;
基于所确定的所述上行PRACH资源向基站发送前导序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采用的策略为第一策略时,所述与所采用的策略对应的上行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资源包括:第一波束和前导序列码资源集合;
当所采用的策略为第二策略时,所述与所采用的策略对应的上行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资源包括:第一波束、第二波束和前导序列码资源集合;
其中,所述第一波束和所述第二波束相邻且均与下行信号同步块的波束相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确定的所述上行PRACH资源向基站发送前导序列,包括:
当所采用的策略为第一策略时,从所述前导序列码资源集合中选择一个前导序列码,并在所述第一波束上向所述基站发送与所述前导序列码对应的前导序列;
当所采用的策略为第二策略时,从所述前导序列码资源集合中选择一个前导序列码,并分别在所述第一波束上和所述第二波束上向所述基站发送与所述前导序列码对应的前导序列。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导序列码资源集合包括第一前导序列码资源集合和第二前导序列码资源集合;
当所采用的策略为第二策略时,所述基于所确定的所述上行PRACH资源向基站发送前导序列,包括:
从所述第一前导序列码资源集合中选择第一前导序列码,并在所述第一波束上向所述基站发送与所述第一前导序列码对应的第一前导序列;
从所述第二前导序列码资源集合中选择第二前导序列码,并在所述第二波束上向所述基站发送与所述第二前导序列码对应的第二前导序列。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采用的策略为所述第一策略时,若未接收到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则在第三波束上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前导序列,所述第三波束与所述第一波束不同;
当所采用的策略为所述第二策略时,若未接收到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则增大所述第一波束和所述第二波束的发射功率,并分别在发射功率增大后的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上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前导序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在第三波束上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前导序列之后,若仍未接收到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则增大所述第一波束的发射功率,并在发射功率增大后的第一波束上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前导序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在发射功率增大后的第一波束上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前导序列之后,若仍未接收到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则增大第四波束的发射功率,并在发射功率增大后的第四波束上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前导序列,所述第四波束与所述第一波束不同。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分别在所述第一波束上和所述第二波束上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前导序列之后,若接收到两个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则获取所述两个随机接入响应消息的功率测量值;
确定功率测量值大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对应的波束,丢弃功率测量值小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并在所确定的波束上向基站发送连接建立请求。
9.一种随机接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接收的配置信息确定当前UE随机接入所采用的策略,所述配置信息中包含用于指示随机接入的不同策略;
第二确定模块,被配置为确定与所述第一确定模块确定的所采用的策略对应的上行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资源;
发送模块,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二确定模块所确定的所述上行PRACH资源向基站发送前导序列。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采用的策略为第一策略时,所述与所采用的策略对应的上行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资源包括:第一波束和前导序列码资源集合;
当所采用的策略为第二策略时,所述与所采用的策略对应的上行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资源包括:第一波束、第二波束和前导序列码资源集合;
其中,所述第一波束和所述第二波束相邻且均与下行信号同步块的波束相对应。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包括:
第一发送子模块,被配置为当所采用的策略为第一策略时,从所述前导序列码资源集合中选择一个前导序列码,并在所述第一波束上向所述基站发送与所述前导序列码对应的前导序列;
第二发送子模块,被配置为当所采用的策略为第二策略时,从所述前导序列码资源集合中选择一个前导序列码,并分别在所述第一波束上和所述第二波束上向所述基站发送与所述前导序列码对应的前导序列。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导序列码资源集合包括第一前导序列码资源集合和第二前导序列码资源集合;
当所采用的策略为第二策略时,所述发送模块包括:
第三发送子模块,被配置为从所述第一前导序列码资源集合中选择第一前导序列码,并在所述第一波束上向所述基站发送与所述第一前导序列码对应的第一前导序列;
第四发送子模块,被配置为从所述第二前导序列码资源集合中选择第二前导序列码,并在所述第二波束上向所述基站发送与所述第二前导序列码对应的第二前导序列。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发送子模块,还被配置为当所采用的策略为所述第一策略时,若未接收到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则在第三波束上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前导序列,所述第三波束与所述第一波束不同;
第二发送子模块,还被配置为当所采用的策略为所述第二策略时,若未接收到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则增大所述第一波束和所述第二波束的发射功率,并分别在发射功率增大后的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上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前导序列。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发送子模块,还被配置为在所述在第三波束上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前导序列之后,若仍未接收到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则增大所述第一波束的发射功率,并在发射功率增大后的第一波束上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前导序列。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送子模块,还被配置为在所述在发射功率增大后的第一波束上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前导序列之后,若仍未接收到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则增大第四波束的发射功率,并在发射功率增大后的第四波束上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前导序列,所述第四波束与所述第一波束不同。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获取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二发送子模块分别在所述第一波束上和所述第二波束上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前导序列之后,若接收到两个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则获取所述两个随机接入响应消息的功率测量值;
确定丢弃发送模块,被配置为确定所述获取模块获取的功率测量值大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对应的波束,丢弃功率测量值小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并在所确定的波束上向基站发送连接建立请求。
17.一种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根据接收的配置信息确定当前UE随机接入所采用的策略,所述配置信息中包含用于指示随机接入的不同策略;
确定与所采用的策略对应的上行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资源;
基于所确定的所述上行PRACH资源向基站发送前导序列。
1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的步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CN2017/083186 WO2018201439A1 (zh) | 2017-05-05 | 2017-05-05 | 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用户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476479A true CN108476479A (zh) | 2018-08-31 |
CN108476479B CN108476479B (zh) | 2021-06-01 |
Family
ID=632669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80000381.5A Active CN108476479B (zh) | 2017-05-05 | 2017-05-05 | 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用户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178699B2 (zh) |
CN (1) | CN108476479B (zh) |
WO (1) | WO2018201439A1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294787A (zh) * | 2018-12-10 | 2020-06-1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户设备ue定位方法及装置 |
WO2020164527A1 (zh) * | 2019-02-14 | 2020-08-2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和装置 |
WO2022006916A1 (zh) * | 2020-07-10 | 2022-01-13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197324B2 (en) * | 2018-02-23 | 2021-12-0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NR RACH MSG3 and MSG4 resource configuration for CV2X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812084A (zh) * | 2014-01-28 | 2015-07-2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配置信息的发送、获取方法、接入方法、通信节点及系统 |
CN104956606A (zh) * | 2013-01-25 | 2015-09-30 |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 用于垂直波束成形的方法和设备 |
US20150334743A1 (en) * | 2014-05-15 | 2015-11-1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hysical cell identifier and 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 offset joint planning |
CN105120529A (zh) * | 2015-09-06 | 2015-12-02 | 厦门大学 | 基于长期演进蜂窝网络的设备到设备通信建立装置及方法 |
WO2016093754A1 (en) * | 2014-12-11 | 2016-06-16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Improved random access |
CN105744591A (zh) * | 2014-12-09 | 2016-07-0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网络接入的处理、网络接入方法及装置 |
CN106171011A (zh) * | 2016-06-30 | 2016-11-30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系统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919885A (zh) * | 2013-01-17 | 2015-09-16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动态随机接入资源大小配置和选择 |
US10084521B2 (en) * | 2013-11-04 | 2018-09-25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2017
- 2017-05-05 CN CN201780000381.5A patent/CN108476479B/zh active Active
- 2017-05-05 WO PCT/CN2017/083186 patent/WO2018201439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7-05-05 US US16/610,906 patent/US11178699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956606A (zh) * | 2013-01-25 | 2015-09-30 |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 用于垂直波束成形的方法和设备 |
CN104812084A (zh) * | 2014-01-28 | 2015-07-2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配置信息的发送、获取方法、接入方法、通信节点及系统 |
US20150334743A1 (en) * | 2014-05-15 | 2015-11-1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hysical cell identifier and 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 offset joint planning |
CN105744591A (zh) * | 2014-12-09 | 2016-07-0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网络接入的处理、网络接入方法及装置 |
WO2016093754A1 (en) * | 2014-12-11 | 2016-06-16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Improved random access |
CN105120529A (zh) * | 2015-09-06 | 2015-12-02 | 厦门大学 | 基于长期演进蜂窝网络的设备到设备通信建立装置及方法 |
CN106171011A (zh) * | 2016-06-30 | 2016-11-30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系统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294787A (zh) * | 2018-12-10 | 2020-06-1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户设备ue定位方法及装置 |
CN111294787B (zh) * | 2018-12-10 | 2024-03-1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户设备ue定位方法及装置 |
WO2020164527A1 (zh) * | 2019-02-14 | 2020-08-2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和装置 |
WO2022006916A1 (zh) * | 2020-07-10 | 2022-01-13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4175833A (zh) * | 2020-07-10 | 2022-03-11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4175833B (zh) * | 2020-07-10 | 2024-06-04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8201439A1 (zh) | 2018-11-08 |
US20200163119A1 (en) | 2020-05-21 |
US11178699B2 (en) | 2021-11-16 |
CN108476479B (zh) | 2021-06-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469962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information of indicating time-frequency position of SSB,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time-frequency position of SSB | |
US20190141746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system information | |
EP3035738B1 (en) | Method for connecting appliance to network and corresponding device | |
EP3713327A1 (en) | Method for indicating frequency-domain information of common control resource set of remaining minimum system information | |
JP7234379B2 (ja) | スマートホームデバイスによってネットワークにアクセス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関連するデバイス | |
EP3264130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creen state switching control | |
CN108476479A (zh) | 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用户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EP3713325A1 (en) | Communication link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 |
CN108401521A (zh) | 信息生成方法及装置、信号发送方法及装置 | |
KR20230098360A (ko) | 부분 대역폭의 구성 방법 및 장치 | |
CN106604230B (zh) | 区域配置的方法及装置 | |
US12089101B2 (en) | Cell handover method and apparatus, handover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user equipment | |
CN109863700A (zh) |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
JP6997875B2 (ja) | セルタイプ指示方法および装置 | |
CN107079349A (zh) | 系统信息的获取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09075856A (zh) | 飞行路径配置方法和装置 | |
CN110495194A (zh) | 缓存状态报告发送方法和装置 | |
CN106208271B (zh) | 移动电源的管理方法及装置 | |
CN109451856A (zh) | 最佳波束上报和确定方法及装置、用户设备、基站 | |
CN108702688A (zh) | 用于发送和接收系统消息的方法、装置、用户设备及基站 | |
CN109451848A (zh) | 寻呼指示方法及装置 | |
US11297626B2 (en) | Information ind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 |
CN108353331A (zh) | 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用户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3726494A (zh) | 传输方向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 |
US11950254B2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figuring data transmission mode, and method and device for data transmission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