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689C - 带有泡沫喷出泵的容器 - Google Patents
带有泡沫喷出泵的容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0689C CN1080689C CN95191242A CN95191242A CN1080689C CN 1080689 C CN1080689 C CN 1080689C CN 95191242 A CN95191242 A CN 95191242A CN 95191242 A CN95191242 A CN 95191242A CN 1080689 C CN1080689 C CN 1080689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pump
- liquid
- sleeve
- pist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47/00—Closures with filling and discharging, or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 B65D47/04—Closures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other than pumps
- B65D47/06—Closures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other than pumps with pouring spouts or tubes; with discharge nozzles or passag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11/00—Single-unit hand-held apparatus in which flow of contents is produced by the muscular force of the operator at the moment of use
- B05B11/01—Single-unit hand-held apparatus in which flow of contents is produced by the muscular force of the operator at the moment of use characterised by the means producing the flow
- B05B11/10—Pump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the contents from the container to a pump chamber by a sucking effect and forcing the contents out through the dispensing nozzle
- B05B11/1087—Combination of liquid and air pump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7/00—Spraying apparatus for discharge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from two or more sources, e.g. of liquid and air, of powder and gas
- B05B7/0018—Spraying apparatus for discharge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from two or more sources, e.g. of liquid and air, of powder and gas with devices for making foam
- B05B7/0025—Spraying apparatus for discharge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from two or more sources, e.g. of liquid and air, of powder and gas with devices for making foam with a compressed gas supply
- B05B7/0031—Spraying apparatus for discharge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from two or more sources, e.g. of liquid and air, of powder and gas with devices for making foam with a compressed gas supply with disturbing means promoting mixing, e.g. balls, crowns
- B05B7/0037—Spraying apparatus for discharge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from two or more sources, e.g. of liquid and air, of powder and gas with devices for making foam with a compressed gas supply with disturbing means promoting mixing, e.g. balls, crowns including sieves, porous members or the lik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 Containers And Packaging Bodies Having A Special Means To Remove Contents (AREA)
Abstract
在容器体(1)的口颈部(2)安装有泡沫喷出泵(10)。泡沫喷出泵(10)具有第1活塞(50)在内部滑动的液用泵筒(24),第2活塞(60)在内部滑动的空气泵筒(22),没有喷出口(113)、与第1活塞(50)及第2活塞(60)相关联、驱动两活塞的泵头(100),从液用泵筒(24)送出的液体与从空气用泵筒(22)送出的空气进行混合的气液混合室(46),以及设置在上述喷出口(113)与气液混合空(46)之间的发泡构件(130)。通过压下泵头(100),泵吸起容器体内的液体和容器外的外部气体,将其在气液混合室(46)内混合,通过发泡构件(130)发泡,从喷出口(113)以泡沫状态喷出。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带有泡沫喷出泵的容器,它可以使装在容器内的液体(如洗脸泡沫用液和剃须膏用液等)发泡,以泡沫的状态喷出。
对于带有泡沫喷出泵的容器,在国际申请公开号W 092/08657号上已经公开。该容器具有可装入发泡性洗涤剂液体的容器体和、安装在此容器体口颈部的泡沫喷出泵,通过按下泡沫喷出泵的泵头,将容器体内的液体吸上,同时,又从容器体外部吸引空气,这些液体和空气混合后,通过设置在泵内的网(发泡构件)使之发泡,从泵头的喷咀喷出。
此带有泡沫喷出泵的容器存在着下述的各种问题。
(a)进行喷出泡沫操作时,从外部吸入的气体进入到容器体内后,进行发泡,往往容器体内的液面充满了泡。
(b)不能将泡沫喷出较长的直线距离。
(c)将泵头经常保持在上方的螺旋弹簧被安装在与液体接触的部位上,这样一来,对于收装在容器体内的某些种类的液体可能产生不合适的情况。
(d)不能改变泡沫喷出的形态。
(e)在泡沫喷出的初期,液体通过网(发泡构件)之前有可能只是空气通过网,这种情况下,前次喷出的残留在网上的液体,由于只是空气流通,而形成大泡,此大泡从泵头的喷咀喷出,很不美观。
(f)在泡沫喷出的初期,混合的液体量和空气量的平衡被打乱,空气量比液体量少时,有时发泡不完全。
对于(f)点的改进,在日本特许申请中的特愿平6-136411号上已经公开,但对此还有以下的改进余地。
(g)泡的大小(泡径)难以改变。
(h)对于防止容器倒置时而引起的液体意外泄漏措施则完全没有。
(e)附着在网(发泡构件)上的泡,在不使用时,会干燥并使网孔堵塞,这样再使用时会形成不良的泡。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泡沫喷出泵的容器,该带有泡沫喷出泵的容器在用发泡部件发泡之前,不使液体发泡,容器体内不会充满泡沫;能将泡沫喷出较长的直线距离;将泵头经常保持在上方的螺旋弹簧是与液体隔离地设置着;泡沫的喷出形态可以改变;从泡沫喷出的初期,泡的大小就是一定的,并可以稳定地喷出;泡的直径可容易地加以改变;具有防止液体意外泄漏的措施;干燥后也不会堵塞网孔(发泡构件)。
本申请的第1个发明是带有泡沫喷出泵的容器,它具有带口颈部的容器体,以及安装在容器体口颈部的泡沫喷出泵,泡沫喷出泵包括以下的部分:
(a)第1活塞在内部滑动的液用泵筒;
(b)第2活塞在内部滑动的空气用泵筒;
(c)带有喷出口,同时与第1活塞及第2活塞连接,并可驱动两活塞的泵头;
(d)将由液用泵筒送出的液体和由空气用泵筒送出的空气进行混合的气液混合室;和
(e)设置在上述喷出口和气液混合室之间的发泡构件;
压下泵头使得容器体内的液体和外部气体在气液混合室混合,通过发泡构件发泡,从喷出口以泡沫状态喷出;
其中,上述泵头为具有互相转动配合在一起的内侧筒部件和外侧筒部件的二层管结构,上述喷出口设置在上述外侧筒部件上,上述内侧筒部件具有位于上述发泡构件下流侧的泡沫流通部,在此泡沫流通部上设有不同直径的多个喷出孔,通过上述外侧筒部件和内侧筒部件相对地转动,使外侧筒部件的喷出口位于内侧筒部件的任何一个喷出孔的前方而将其连通,而使其他的喷出口成为闭塞状态。
本申请的第2个发明以第1个发明为前提,其外侧筒部件具有一个位置,在该位置上述喷出口不与内侧筒部件的任何一个喷出孔连接,而处于闭塞状态。
本申请的第3个发明是带有泡沫喷出泵的容器,它具有带口颈部的容器体和安装在容器体口颈部的泡沫喷出泵,泡沫喷出泵包括以下的部分:
(a)第1活塞在内部滑动的液用泵筒;
(b)第2活塞在内部滑动的空气用泵筒;
(c)带有喷出口,同时与第1活塞及第2活塞连接,并可驱动两活塞的泵头;
(d)将由液用泵筒送出的液体和由空气用泵筒送出的空气进行混合的气液混合室;和
(e)设置在上述喷出口和气液混合室之间的发泡构件;
按下泵头使得容器体内的液体和外部气体在气液混合室混合,通过发泡构件发泡,从喷出口以泡沫状态喷出;
其中,上述泵头的喷出口上安装着可以将喷出泡沫的孔径缩小的喷嘴附件。
本申请的第4个发明是带有泡沫喷出泵的容器,其中上述的喷嘴附件包括安装在上述喷出口的筒体部,以及通过合页可转动地设置在筒体部的顶端、开闭筒体部顶端开口的闭塞体,在闭塞体上设有比筒体部顶端开口的直径更小的喷出嘴。
本申请的第5个发明是带有泡沫喷出泵的容器,它具有带口颈部的容器体,以及安装在容器体口颈部的泡沫喷出泵,泡沫喷出泵包括以下的部分:
(a)第1活塞在内部滑动的液用泵筒;
(b)第2活塞在内部滑动的空气用泵筒;
(c)带有喷出口,同时与第1活塞及第2活塞连接,并可驱动两活塞的泵头;
(d)将由液用泵筒送出的液体和由空气用泵筒送出的空气进行混合的气液混合室;和
(e)设置在上述喷出口和气液混合室之间的发泡构件;
按下泵头使得容器体内的液体和外部气体在气液混合室混合,通过发泡构件发泡,从喷出口以泡沫状态喷出;
其中,上述泵头为具有互相转动配合在一起的内侧筒部件和外侧筒部件的二层管结构,内侧筒部件具有位于上述发泡部件下流侧的泡沫流通部,在此泡沫流通部上设有喷出孔,在外侧筒部件设置上述喷出口,并同时设有可在泡沫流通部液密地滑动从而开闭喷出孔的闭塞体,通过使外侧筒部件和内侧筒部件相对地转动,可由闭塞体开闭喷出孔,喷出孔在开的状态时,喷出口位于喷出孔的前方。
本申请的第6个发明是带有泡沫喷出泵的容器,它具有带口颈部的容器体,以及安装在容器体口颈部的泡沫喷出泵,泡沫喷出泵包括以下的部分:
(a)第1活塞在内部滑动的液用泵筒;
(b)第2活塞在内部滑动的空气用泵筒;
(c)带有喷出口,同时与第1活塞及第2活塞连接,并可驱动两活塞的泵头;
(d)将由液用泵筒送出的液体和由空气用泵筒送出的空气进行混合的气液混合室;和
(e)设置在上述喷出口和气液混合室之间的发泡构件;
压下泵头使得容器体内的液体和外部气体在气液混合室混合,通过发泡构件发泡,从喷出口以泡沫状态喷出;
其中,上述泵头的喷出口上安装着可以开闭喷出口的闭盖装置。
本申请的第7个发明是带有泡沫喷出泵的容器,它具有带口颈部的容器体,以及安装在容器体口颈部的泡沫喷出泵,泡沫喷出泵包括以下的部分:
(a)第1活塞在内部滑动的液用泵筒;
(b)第2活塞在内部滑动的空气用泵筒;
(c)带有喷出口,同时与第1活塞及第2活塞连接,并可驱动两活塞的泵头;
(d)将由液用泵筒送出的液体和由空气用泵筒送出的空气进行混合的气液混合室;和
(e)设置在上述喷出口和气液混合室之间的发泡构件;
压下泵头使得容器体内的液体和外部气体在气液混合室混合,通过发泡构件发泡,从喷出口以泡沫状态喷出;
其中,在上述的泵头的喷出口设置有闭塞装置,该闭塞装置具有安装在上述喷出口的筒体部,以及通过合页可转动地设置在筒体部的顶端、开闭筒体部顶端开口的闭塞体。
本申请的第8个发明是带有泡沫喷出泵的容器,它具有带口颈部的容器体,以及安装在容器体口颈部的泡沫喷出泵,泡沫喷出泵包括以下的部分:
(a)第1活塞在内部滑动的液用泵筒;
(b)第2活塞在内部滑动的空气用泵筒;
(c)带有喷出口,同时与第1活塞及第2活塞连接,并可驱动两活塞的泵头;
(d)将由液用泵筒送出的液体和由空气用泵筒送出的空气进行混合的气液混合室;和
(e)设置在上述喷出口和气液混合室之间的发泡构件;
压下泵头使得容器体内的液体和外部气体在气液混合室混合,通过发泡构件发泡,从喷出口以泡沫状态喷出;
其中,上述的泵头的喷出口设有可盖住此喷出口的盖形的闭塞装置,此闭塞装置在其前壁部有切缝,当喷出口的压力上升时,前壁部产生弹性变形而开口,当喷出口的压力下降时,前壁部弹性复原而闭塞。
本申请的第9个发明是带有泡沫喷出泵的容器,它具有带口颈部的容器体,以及安装在容器体口颈部的泡沫喷出泵,泡沫喷出泵包括以下的部分:
(a)第1活塞在内部滑动的液用泵筒;
(b)第2活塞在内部滑动的空气用泵筒;
(c)带有喷出口,同时与第1活塞及第2活塞连接,并可驱动两活塞的泵头;
(d)将由液用泵筒送出的液体和由空气用泵筒送出的空气进行混合的气液混合室;
(e)在设置于气液混合室的液体入口的阀座上可以复座及离座的液体排出阀;
(f)设置在上述喷出口和气液混合室之间的发泡构件;和
(g)设置在上述液体排出阀的阀座上方,限制液体排出阀在阀座的垂直方向的最大移动距离为0.1mm以上、1.0mm以下的限制部件;
压下泵头使得容器体内的液体和外部气体在气液混合室混合,通过发泡构件发泡,从喷出口以泡沫状态喷出。
本申请的第10个发明以上述第9个发明为前提,其中,液体排出阀在垂直方向最大的移动距离为0.2mm以上、0.3mm以下。
本申请的第11个发明是带有泡沫喷出泵的容器,它具有带口颈部的容器体,以及安装在容器体口颈部的泡沫喷出泵,泡沫喷出泵包括以下的部分:
(a)第1活塞在内部滑动的液用泵筒;
(b)第2活塞在内部滑动的空气用泵筒;
(c)带有喷出口,同时与第1活塞及第2活塞连接,并可驱动两活塞的泵头;
(d)设置在上述空气用泵筒内,将上述泵头沿离开空气用泵筒的方向推压的螺旋弹簧;
(e)将由液用泵筒送出的液体和由空气用泵筒送出的空气进行混合的气液混合室;
(f)设置在上述喷出口和气液混合室之间的发泡构件;
压下泵头使得容器体内的液体和外部气体在气液混合室混合,通过发泡构件发泡,从喷出口以泡沫状态喷出。
本申请的第12个发明是带有泡沫喷出泵的容器,它具有带口颈部的容器件,以及安装在容器体口颈部的泡沫喷出泵,泡沫喷出泵包括以下的部分:
(a)第1活塞在内部滑动的液用泵筒;
(b)第2活塞在内部滑动的空气用泵筒;
(c)带有喷出口,同时与第1活塞及第2活塞连接,并可驱动两活塞的泵头;
(d)将由液用泵筒送出的液体和由空气用泵筒送出的空气进行混合的气液混合室;
(e)设置在上述喷出口和气液混合室之间的发泡构件;和
(f)在短筒的一端侧开口设置着网,并且可选择正逆方向、以单个或多个安装在上述发泡构件配合部内部的发泡部件;
压下泵头,使得容器体内的液体和外部气体在气液混合室混合,通过发泡部件发泡,从喷出口以泡沫状态喷出。
本申请的第13个发明是带有泡沫喷出泵的容器,它具有带口颈部的容器体,以及安装在容器体口颈部的泡沫喷出泵,泡沫喷出泵包括以下的部分:
(a)从上述口颈部插入上述容器体内的液用泵筒及空气用泵筒在轴心方向同心状地连接,并且具有可固定在口颈部的法兰部的泵筒部件;
(b)安装在上述口颈部、与口颈部可协同动作从而夹柱上述泵筒部件的法兰部的安装筒;
(c)上下可动地贯通上述安装筒,并在从安装筒露出部分设有喷出口的活塞头;
(d)为上下开口的中空筒状,上下可滑动地收装在上述泵筒部件内,上部与活塞头连接,与喷出口连通,收装在空气用泵筒的部分具有环状法兰部的套筒;
(e)设置在上述套筒的下端,并可沿着上述液用泵筒气密地上下滑动的环状第1活塞;
(f)具有在上述活塞头的套筒外周面上仅能以小冲程上下滑动地安装的、闭塞上述空气用泵筒开口侧的、配合在套筒外周面的基筒部以及在空气用泵筒内周面可液密地上下滑动的密封筒部,上述基筒部的上部气密地配合在上述活塞头的下部,连接基筒部和密封筒部的连接部有空气吸入阀,并且基筒部的下部与上述套筒的法兰部气密地接触的第2活塞;
(g)其上部能上下滑动地插入到上述套筒内,并悬吊在套筒中,通过与套筒的配合可与套筒一起上下动作,其下部能上下滑动地插入到液用泵筒内,下端做成可开闭上述液用泵筒的液体入口的下部阀体的液体吸入阀;
(h)配置在上述套筒上部内侧的液体排出阀;
(i)安装在上述液体排出阀和上述泵头的喷出口之间的发泡构件;
(j)设置在上述液体排出阀和上述发泡构件之间的气液混合室;
(k)设置在上述活塞头和上述套筒和上述第2活塞基筒部间,并连通上述空气用泵筒和上述气液混合室的空气通路;
(l)在上述液体吸入阀和上述液体用泵筒的内面和上述套筒内面之间形成的液体通路;
(m)将上述套筒沿接近活塞头的方向推压的螺旋弹簧;和
(n)上述套筒位于上限时,阻止上述液体吸入阀相对于上述液用泵筒向上动作的限制机构;
压下位于上限的泵头,泵头从开始下动到泵头和第2活塞同步下动的冲程,要比上述液体吸入阀的下部阀体的开闭冲程小。
本申请的第14个发明以上述第13项发明为前提,其中上述第2活塞具有与空气用泵筒内外连通的空气孔,上述的第2活塞的空气吸入阀由弹性体构成并且具有与上述基筒部气密地配合的筒部以及从筒部向外伸张的环状隔膜,此隔膜可以开闭第2活塞的上述空气孔。
本申请的第15个发明以上述第13个发明为前提,其中上述套筒的上部内面具有下部成为小径的锥体面状阀座,上述液体排出阀具有配合固定在套筒内面的配合固定板,从配合固定板下面向下方延伸的多个弹性片,以及设置在弹性片下端,可进入离开阀座的阀体。
本申请的第16个发明是带有泡沫喷出泵的容器,它具有带口颈部的容器体,以及安装在容器体口颈部的泡沫喷出泵,泡沫喷出泵包括以下的部分:
(a)从上述口颈部插入上述容器体内的液用泵筒及空气用泵筒在轴心方向同心状地连接,并且具有可固定在口颈部的法兰部,在该法兰部设有连通到容器体内的空气孔的泵筒部件;
(b)安装在上述口颈部、与口颈部可协同动作从而夹住上述泵筒部件的法兰部的安装筒;
(c)上下可动地贯通上述安装筒,并在从安装筒露出部分设有喷出口的活塞头;
(d)为上下开口的中空筒状,上下可滑动地收装在上述泵筒部件内,上部与活塞头连接,与喷出口连通,收装在空气用泵筒的部分具有环状法兰部的套筒;
(e)设置在上述套筒的下端,并可沿着上述液用泵筒气密地上下滑动的环状第1活塞;
(f)具有在上述活塞头的套筒外周面上仅能以小冲程上下滑动地安装的、闭塞上述空气用泵筒开口侧的、配合在套筒外周面的基筒部以及在空气用泵筒内周面可液密地上下滑动的密封筒部,上述基筒部的上部气密地配合在上述活塞头的下部,基筒部的下部外周面设有突起部,基筒部的下端与上述套筒的法兰部气密地相接,在连接基筒部和密封筒部的连接部设有连通空气用泵筒内外的空气孔的第2活塞;
(g)具有在上述第2活塞的基筒部的下部外周面的突起部外侧配合固定的筒部以及从此筒部的下端向斜上外方伸出的弹性环状隔膜,此隔膜可与连接上述第2活塞的基筒部和密封筒部的连接部接触或离开,开闭上述第2活塞空气孔的第2空气吸入阀和;
(h)其上部能上下滑动地插入到上述套筒内,并悬吊在套筒中,通过与套筒的配合可与套筒一起上下动作,其下部能上下滑动地插入到液用泵筒内,下端做成可开闭上述液用泵筒的液体入口的下部阀体的液体吸入阀;
(i)配置在上述套筒上部内侧的液体排出阀;
(j)安装在上述液体排出阀和上述泵头的喷出口之间的发泡构件;
(k)设置在上述液体排出阀和上述发泡构件之间的气液混合室;
(l)设置在上述活塞头和上述套筒和上述第2活塞基筒部间,并连通上述空气用泵筒和上述气液混合室的空气通路;
(m)从上述安装筒和泵头之间,开闭连通上述泵筒部件空气孔的空气通路的第1空气吸入阀;
(n)在上述液体吸入阀和上述液体用泵筒的内面和上述套筒内面之间形成的液体通路;和
(o)将上述套筒沿接近活塞头的方向推压的螺旋弹簧。
本申请的第17个发明是带有泡沫喷出泵的容器,它具有带口颈部的容器体,以及安装在容器体口颈部的泡沫喷出泵,泡沫喷出泵包括以下的部分:
(a)从上述口颈部插入上述容器体内的液用泵筒及空气用泵筒在轴心方向同心状地连接,具有可固定在口颈部的法兰部,在该法兰部设有连通到容器体内的空气孔的泵筒部件;
(b)安装在上述口颈部、与口颈部可协同动作从而夹住上述泵筒部件的法兰部具有离开容器体口颈部内周面而配置的筒状凸缘的安装筒;
(c)上下可动地贯通上述安装筒,并在从安装筒露出部分设有喷出口的活塞头;
(d)做成上下开口的中空筒状,上下可滑动地收装在上述泵筒部件内,上部与活塞头连接,与喷出口连通,收装在空气用泵筒的部分具有环状法兰部的套筒;
(e)设置在上述套筒的下端,并可沿着上述液用泵筒气密地上下滑动的环状第1活塞;
(f)具有在上述活塞头的套筒外周面上仅能以小冲程上下滑动地安装的、闭塞上述空气用泵筒开口侧的、配合在套筒外周面的基筒部以及在空气用泵筒内周面可液密地上下滑动的密封筒部,上述基筒部的上部气密地配合在上述活塞头的下部,基筒部的下部外周面设有突起部,基筒部的下端与上述套筒的法兰部气密地接触,在连接基筒部和密封筒部的连接部设有连通空气用泵筒内外的空气孔的第2活塞。
(g)设置在连接上述第2活塞基筒部和密封筒部的连接部上,开闭上述空气用泵筒内外的第2空气吸入阀;
(h)其上部能上下滑动地插入到上述套筒内,并悬吊在套筒中,通过与套筒的配合可与套筒一起上下动作,其下部能上下滑动地插入到液用泵筒内,下端做成可开闭上述液用泵筒的液体入口的下部阀体的液体吸入阀;
(i)配置在上述套筒上部内侧的液体排出阀;
(j)安装在上述液体排出阀和上述泵头的喷出口之间的发泡构件;
(k)设置在上述液体排出阀和上述发泡构件之间的气液混合室;
(l)设置在上述活塞头和上述套筒和上述第2活塞基筒部间,并连通上述空气用泵筒和上述气液混合室的空气通路;
(m)将筒部合在上述安装筒的筒状凸缘中,固定在安装筒上,从上述筒部,向斜上外伸出密封筒部,将此密封筒部的顶端弹性地、气密地压接在空气用泵筒的内周面,容器内为负压时,上述密封筒部从空气用泵筒的内周面脱离,从安装筒和泵头间打开连通上述泵筒部件的空气孔的空气通路的第1空气吸入阀;
(n)在上述液体吸入阀和上述液体用泵筒的内面和上述套筒内面之间形成的液体通路;和
(o)将上述套筒沿接近活塞头的方向推压的螺旋弹簧。
本申请的第18个发明是带有泡沫喷出泵的容器,它具有带口颈部的容器体,以及安装在容器体口颈部的泡沫喷出泵,泡沫喷出泵包括以下的部分:
(a)从上述口颈部插入上述容器体内的液用泵筒及空气用泵筒在轴心方向同心状地连接,具有可固定在口颈部的法兰部的泵筒部件;
(b)安装在上述口颈部、与口颈部可协同动作从而夹住上述泵筒部件的法兰部的安装筒;
(c)上下可动地贯通上述安装筒,并在从安装筒露出部分设有喷出口的活塞头;
(d)为上下开口中空筒状,上下可滑动地收装在上述泵筒部件内,上部与活塞头连接,与喷出口连通,收装在空气用泵筒的部分具有环状法兰部的套筒;
(e)设置在上述套筒的下端,并可沿着上述液用泵筒气密地上下滑动的环状第1活塞;
(f)具有在上述活塞头的套筒外周面上仅能以小冲程上下滑动地安装的、闭塞上述空气用泵筒开口侧的、配合在套筒外周面的基筒部以及在空气用泵筒内周面可液密地上下滑动的密封筒部,上述基筒部的上部气密地配合在上述活塞头的下部,连接基筒部和密封筒部的连接部有空气吸入阀,基筒的下部与上述套筒的法兰部气密地接触的第2活塞;
(g)其上部能上下滑动地插入到上述套筒内,并悬吊在套筒中,通过与套筒的配合可与套筒一起上下动作,其下部能上下滑动地插入到液用泵筒内,下端做成当将上述活塞头压下到下限位置时将套筒上下隔断的上部阀体,下端做成可开闭上述液用泵筒的液体入口的下部阀体的液体吸入阀;
(h)配置在上述套筒上部内侧的液体排出阀;
(i)安装在上述液体排出阀和上述泵头的喷出口之间的发泡构件;
(j)设置在上述液体排出阀和上述发泡构件之间的气液混合室;
(k)设置在上述活塞头和上述套筒和上述第2活塞基筒部间,并连通上述空气用泵筒和上述气液混合室的空气通路;
(l)在上述液体吸入阀和上述液体用泵筒的内面和上述套筒内面之间形成的液体通路;
(m)将套筒沿接近活塞头的方向推压的螺旋弹簧;和
(n)在压下上述活塞头使之位于下限的状态下,使活塞头对于上述安装筒不能上下动作的制动机构。
本申请的第19个发明是带有泡沫喷出泵的容器,它具有:
(a)带口颈部的容器体;
(b)安装在上述容器体口颈部的安装筒;
(c)上端部安装固定在上述安装筒上,从上述口颈部插入上述容器体内的液用泵筒及空气用泵筒在轴心方向同心状地连接的泵筒部件;
(d)在被向上方推压的状态下可上下自由动作地安装于上述泵筒部件、具有配合在上述空气用泵筒内的第2活塞及配合在液用泵筒内的第1活塞的套筒;
(e)连接在上述套筒的上部,贯通安装筒并突出在上方,在从安装筒露出外部的部位上具有喷出口的泵头;
(f)设置在上述泵头喷出口上流侧的发泡部件;
(g)上端开口连接在上述泵筒部件的液用泵筒的下端,下端开口开在容器体的下端角部的吸管;
(h)使得上述吸管的下端开口方向和上述泵头的喷出口方向经常保持相同方向,并使泵头能相对安装筒上下动作的方向限制机构;和
(i)设置在空气用泵筒上、并设置在与上述泵头喷出口的开口方向相反的位置上的、通往容器体内的空气孔;
通过泵头及套筒的上下动作,液用泵筒内的液体和空气用泵筒内的空气混合,混合的气液通过上述发泡部件进行发泡从泵头的喷出口以泡沫的形态喷出。
本申请的第20个发明以上述第19个发明为前提;它具有防止转动机构,该机构设置在上述安装筒和泵筒部件的配合部位,并由相互配合的多个纵向凸缘构成。
本发明的第21个发明以上述第19个发明为前提,其中,上述限制方向机构由设置在安装筒的顶壁中央窗孔周边部和泵头的外周部、并且相互上下可动地配合的纵凸条和凹沟构成。
本申请的第22个发明以上述第19个发明为前提,其中,安装筒的窗孔是非圆形窗孔,同时泵头的外周下部形成与上述非圆形窗孔相似的形状,通过这些非圆形部件的配合构成限制方向部件。
本申请的第23个发明以上述第19个发明为前提,其中,上述吸管为圆筒状,配合吸管上端部的液用泵筒下端的连接筒内周形成四角形。
本申请的第24个发明以上述第19个发明为前提,它具有带口颈部的容器体,以及安装在容器体口颈部的泡沫喷出泵,泡沫喷出泵包括以下的部分:
(a)第1活塞在内部滑动的液用泵筒;
(b)第2活塞在内部滑动的空气用泵筒;
(c)带有喷出口,同时与第1活塞及第2活塞连接,并可驱动两活塞的泵头;
(d)将由液用泵筒送出的液体和由空气用泵筒送出的空气进行混合的气液混合室;
(e)设置在上述喷出口和气液混合室之间的发泡构件;
(f)设置在上述泵头喷出口上,沿着前进方向缩径成圆锥筒状,其顶端开有内径为2.0mm以下的喷射口的管口;
压下泵头,使得容器体内的液体和外部气体在气液混合室混合,通过发泡构件发泡,从喷射口以泡沫状态喷出。
本申请的第25个发明以上述第24个发明为前提,其中,上述发泡构件34在短筒一端开口张设网,在喷出口和气液混合室之间,此发泡构件可选择正逆方向地安装成单个或多个。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例1的带有泡沫喷出泵的容器当泵头位于上限时的状态的纵断面图。
图2是表示实施例1的带有泡沫喷出泵的容器当泵头被压下到中途时的状态的纵断面图。
图3是表示实施例1的带有泡沫喷出泵的容器的重要部分放大后的纵断面图。
图4是表示实施例1的带有泡沫喷出泵的容器的重要部分放大后的纵断面图。
图5是表示实施例1的带有泡沫喷出泵的容器的泵头部分的横断面图。
图6是表示实施例1的带有泡沫喷出泵的容器的泵头部分的横断面图。
图7是表示实施例1的带有泡沫喷出泵的容器的泵头和安装筒配合部分的纵断面图。
图8是表示实施例1的带有泡沫喷出泵的容器的泡沫喷出状态的外观立体图。
图9是表示实施例1的带有泡沫喷出泵的容器的泡沫喷出状态的外观立体图。
图10是表示实施例2的带有泡沫喷出泵的容器的泵头的部分横断面图。
图11是表示实施例2的带有泡沫喷出泵的容器的泵头的部分横断面图。
图12是表示实施例3的带有泡沫喷出泵的容器当泵头位于上限时的状态的纵断面图。
图13是表示实施例3的带有泡沫喷出泵的容器的泵头及喷嘴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14是表示实施例3的带有泡沫喷出泵的容器的泡沫喷出状态的外观立体图。
图15是表示实施例3的带有泡沫喷出泵的容器的泡沫喷出状态的外观立体图。
图16是表示实施例4的带有泡沫喷出泵的容器当泵头位于上限时的状态的纵断面图。
图17是表示实施例4的带有泡沫喷出泵的容器当泵头被压下到中途时的状态的纵断面图。
图18是表示实施例4的带有泡沫喷出泵的容器的重要部分放大后的纵断面图。
图19是表示实施例4的带有泡沫喷出泵的容器的重要部分放大后的纵断面图。
图20是表示实施例4的带有泡沫喷出泵的容器的泵头的部分横断面图。
图21是表示实施例4的带有泡沫喷出泵的容器的泵头的部分横断面图。
图22是是表示实施例4的带有泡沫喷出泵的容器的泵头和安装筒配合部分的纵断面图。
图23是表示实施例4的带有泡沫喷出泵的容器的泡沫喷出状态的外观立体图。
图24是表示实施例5的带有泡沫喷出泵的容器当泵头位于上限时的状态的纵断面图。
图25是表示实施例5的带有泡沫喷出泵的容器的泵头及闭盖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26是表示实施例5的带有泡沫喷出泵的容器关闭闭盖装置状态的立体图。
图27是表示实施例5的带有泡沫喷出泵的容器打开闭盖装置后,喷出泡沫状态的立体图。
图28是表示实施例6的带有泡沫喷出泵的容器的泵头及闭盖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29是表示实施例6的带有泡沫喷出泵的容器的闭盖装置的正面图。
图30是表示实施例6的带有泡沫喷出泵的容器的闭盖装置变形例的正面图。
图31是表示实施例6的带有泡沫喷出泵的容器的闭盖装置变形例的正面图。
图32是表示实施例6的带有泡沫喷出泵的容器的闭盖装置变形例的正面图。
图33是表示实施例6的带有泡沫喷出泵的容器的闭盖装置变形例的正面图。
图34是表示实施例6的带有泡沫喷出泵的容器的闭盖装置变形例的纵断面图。
图35是表示实施例7的带有泡沫喷出泵的容器当泵头位于上限时的状态的纵断面图。
图36是表示实施例7的带有泡沫喷出泵的容器当泵头被压下到中途状态时的状态的纵断面图。
图37是表示实施例7的带有泡沫喷出泵的容器的重要部分放大后的纵断面图。
图38是表示实施例7的带有泡沫喷出泵的容器的重要部分放大后的纵断面图。
图39是表示实施例7的带有泡沫喷出泵的容器的液体排出阀周边的放大断面图。
图40是表示实施例7的带有泡沫喷出泵的容器的泡沫喷出状态的图。
图41是表示实施例8的带有泡沫喷出泵的容器的纵断面图。
图42是表示实施例8的泡沫喷出泵的一部分分解立体图。
图43是表示实施例8的泡沫喷出泵的吸管连接部分的纵断面图。
图44是表示图43中I-I断面图。
图45是表示图43中II-II断面图。
图46是表示实施例8的带有泡沫喷出泵的容器使用状态的局部剖视的图。
图47是表示实施例8的泵头变形例的外观立体图。
图48是表示实施例8的泵头其他变形例的外观立体图。
图49是表示实施例9的带有泡沫载出泵的容器的纵断面图。
图50是表示实施例9的带有泡沫喷出泵的容器的泵头被压下的状态的纵断面图。
图51是表示实施例9的带有泡沫喷出泵的容器中泵头上升状态的纵断面图。
图52是表示实施例9的带有泡沫喷出泵的容器中发泡部件安装例的重要部分纵断面图。
图53是表示实施例9的带有泡沫喷出泵的容器的发泡部件其他安装例的重要部分纵断面图。
图54是表示实施例10的带有泡沫喷出泵的容器的局部剖视侧面图。
图55是表示实施例10的带有泡沫喷出泵的容器的局部剖视侧面图,为表示压下泵头后配合固定在安装筒上的状态的图。
图56是表示实施例10的带有泡沫喷出泵的容器变形例局部剖视侧面图。
图57是表示实施例11的带有泡沫喷出泵的容器的局部剖视侧面图。
图58是表示实施例11的带有泡沫喷出泵的容器的管口安装部的放大断面图。
图59是表示实施例12的带有泡沫喷出泵的容器的纵断面图。
图60是表示实施例12的带有泡沫喷出泵的容器泵头被压下的状态的纵断面图。
图61是表示实施例13的带有泡沫喷出泵的容器的纵断面图。
图62是表示图61中III-III断面图。
图63是表示实施例13的带有泡沫喷出泵的容器变形例的纵断面图。
以下,根据附图具体说明本发明最佳实施例。
实施例1
根据图1~图9说明实施例1的带有泡沫喷出泵的容器。
图1及图2是实施例1的带有泡沫喷出泵的容器的纵断面图,图3及图4是重要部分的放大图。
首先,说明带有泡沫喷出泵的容器的结构。带有泡沫喷出泵的容器是由在容器体1的口颈部2上安装上泡沫喷出泵10而构成的。容器体1中装有象洗脸液那样有发泡性的液体。
泡沫喷出泵10具有泵筒部件20、液体吸入阀30、套筒40、第1活塞50、第2活塞60、液体排出阀70、第1空气吸入阀80、第2空气吸入阀90、泵头100、发泡装置130、以及安装筒150。
泵筒部件20具有以下的结构,其上端有环状的法兰部21,内部为空气室的圆筒状大径泵筒部(空气用泵筒)22从法兰部21向下方延伸,内部为液体室的圆筒状小径泵筒(液用泵筒)24从大径泵筒部22的底部23以同心状向下方延伸,连接筒25从小径泵筒部24的下端向下方延伸。
此泵筒部件20,从口颈部2将大径泵筒部22和小径泵筒部24和连接筒25插入到容器1内,将法兰部21载置于配置在口颈部2上面的密封件200上,通过螺旋接合在口颈部2上的安装筒150固定在容器体1上。法兰部21位于口颈部2内侧的部位设有多个空气孔27。
在泵筒部件20的连接筒25上连接着吸管201,此吸管201的下端一直延伸到容器1的底部。
在安装筒150的中央,设有中央筒部151,从此中央筒部151突出着上下可移动的泵头100。泵头100的内部安装着发泡装置130,泵头100的下部连接固定着在泵体部件20内可上下滑动的套筒40。套筒40的内部设有液体排出阀70,套筒40的外周安装着可沿着大径泵筒22的内周面气密地滑动的第2活塞60。第2活塞60上安装着第2空气吸入阀90。套筒40的下部连接着可沿小径泵体部24的内周面液密地滑动的第1活塞50,在第1活塞50的下侧配置有连接着套筒40及第1活塞50动作的、开闭连接筒25的液体吸入阀30。
以下详细叙述各结构。在泵筒部件20的小径泵筒部24内,收装着液体吸入阀30、螺旋弹簧39和第1活塞50。液体吸入阀30的下端形成有下部阀体31,该下部阀体31可以进入或离开在小径泵筒部24下端形成的锥面阀座24a,以便开闭连接筒25。
在液体收入阀30中,下部阀体31的上方设有多个向外方突出的配合销32,此配合销32可上下滑动地插入设置的小径泵筒24下端的多个纵凸缘26间。
液体吸入阀30中,配合销32的,上部是大径部33,大径部33的上部连接着小径部34。大径部33的外周面及小径部34的外周面分别形成延伸到上下方向的纵沟33a、34a。连接小径部34的液体吸入阀30的上端,形成随着向上方推进而成为大径的锥面筒状的上部阀件35。
第1活塞50为上下开口的中空筒状,其下部为可沿小径泵筒24内周面液密性地滑动的密封部51,第1活塞50上部开口周边构成3阀座52。
液体吸入阀30的上部阀件25,从第1活塞50的上部开口向上方突出,可进入及离开第1活塞50的阀座52,以便开闭第1活塞50的上部开口。
如图1所示,液体吸入阀30的小径部34通常可以插入第1活塞50内,并保持与第1活塞50内周面之间有充分空隙,如图2所示,压下泵头100后,降下套筒40时,液体吸入阀30的大径部33可以进入并保持与第1活塞50内周面间的微小隙间,此时纵沟33a可确保液体通路。
螺旋弹簧39设置在泵筒部件20上纵凸缘26的上端和第1活塞50之间,将第1活塞50推向上方。另一方面液体吸入阀30的配合销32可从下方挂在螺旋弹簧39的下端而被其止停,由此,限制着液体吸入阀30向上方移动时的上限。
套筒40为上下开口的筒状,可上下移动地收装在大径泵筒部22及小径泵筒部24内。
套筒40的下部,插入固定着第1活塞50的上部,从套筒40的下部突出密封部51。
套筒40的内侧上部,形成断面略为L字形的、突出的环状阀座41。套筒40的内部、阀座41的上侧构成气液混合室46,在这里面可移动地收容着可进入或离开阀座41的球形液体排出阀70。
套筒40的内侧,从在固定第1活塞30的部位更往上的位置到阀座41的下部部分,沿圆周方向分散设置着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多个纵向凸缘42。如图2所示,当压下泵头100,降下套筒40时,液体吸入阀30的上部阀体35及小径部34能够进入此纵凸缘42的内侧,此时,纵凸缘42间和液体吸入阀30小径部34上的纵沟34a成为液体通路。
连接在套筒40上部的泵头100具有外侧筒部件110和内侧筒部件120。内侧筒部件120为上下开口的中空筒状,从上面,依次成为小径部(泡沫流通部)121、中径部122、大径部123,大径部123的下方连接着比大径部123还大的大径裙筒部124。另外,在裙筒部124的内侧,大径部123下方的延长部分上,突出形成筒状阀体125。
在内侧筒部件120的小径部121沿圆周方向互离180度的位置,开着不同直径的二个喷出孔121a、121b。
套筒40的上部配合在内侧筒部件120的大径部123内部,并被固定。另外,在大径部123的内周面上,沿圆周方向分散设置着伸向上下方向的多个纵沟123a。此纵沟123a的上端延伸到比套筒40的上端更向上的上方,纵沟123a起到空气通路作用。
内侧筒部件120的中径部122的内侧,收装固定着发泡装置130。发泡装置130是由上下开口的中空圆筒状壳体131和装在壳体131上的二个发泡部件132构成的。壳体131的上侧成为大径部131a,下侧成为小径部131b,大径部131a插入固定在内侧筒部件120的中径部122的内部,小径部插入到套筒40内部且在内径方向留有间隙。另外,大径部131a的底部和套筒40的上端之间也设有间隙,这些间隙起到空气通路作用。
发泡部件132通过在上下开口的筒体的一端开口上安装网(发泡构件)133而形成,对于配置在壳体131内部下侧的发泡部件132,是在筒体下侧开口安装网133,对于配置在壳体131内部上侧的发泡部件132,是在筒体132的上侧开口安装网133。
壳体131的小径部131b的下端内周面上形成从其下端面向上延伸的多个纵沟,即使液体排出阀70接触到小径部131b的下端也能确保液体及空气通路。
泵头100的外侧筒部件110具有顶部为圆筒状的周壁部111,周壁部111的上部一侧设置着向侧面突出的突出部112。周壁部111的内部成为下侧是大径、下侧是小径的台阶孔。另一方面突出部112为开口的筒状,形成顶端大体呈矩形的喷出口113,喷出口113在外侧筒部件110的内部连接着上述台阶孔的上端。此外,喷出口113的形状不仅限于矩形,圆形和椭圆形也可以。
筒部115从外侧部件110的顶板部114的内面延伸到下方,在筒部115上仅仅开出一个开口115a。
此外侧筒部110可相对旋转地配合于内侧部件120外侧,而且,筒部115液密地可转动地配合入内侧部件120的小径部121内部,在外侧筒部件110的台阶孔的小径部分,液密地可转动地配合着侧筒部件120的中径部122,在台阶孔的大径部分中插入内侧筒部件120的大径部123并留有间隙。
图5是外侧筒部件110的筒部115和内侧筒部件120的小径部121的横断面图,图6是外侧筒部件110的台阶孔的大径部分和内侧筒部件120的大径部123的横断面图。
如图6所示,在外侧筒部件110的台阶孔的大径部分的内周面沿圆周方向互离180度的位置各形成一组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止动凸起116和跨越凸起117。另一方面,在内侧筒部件120的大径部123的外周面沿圆周方向互离180度位置上各形成一个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凸起123b。外侧筒部件110和内侧筒部件120相对旋转时,内侧筒部件120的凸起123b在带有一定阻力感的情况下可跨过跨越突起117,但是不能跨过止动突起116,通过止动凸起116限制了外侧筒部件110的旋转。
如图6所示,凸起123b位于止动突起116和跨越凸起117之间时,外侧筒部件110上筒部115的开口115a和内侧筒部件120上的小径的喷出孔121a连通,大径喷出孔121b由筒部115的外周面闭塞。当外侧筒部件110相对于内侧筒部件120旋转,使凸起123b跨过,跨越凸起117而配合止动在相离180度的另一方止动凸起117时,筒部115的开口115a和内侧筒部件120上的大径喷出孔121b连通,小径的喷出孔121a由筒部115的外周面闭塞。
内侧筒部件120的裙筒部124比外侧部件110的周壁部111更向下突伸,裙筒部124和周壁部111可上下移动地插入安装筒150的中央筒部151。中央筒部151的内周面上,形成多个向上下方向延伸的纵凸缘151a,在裙筒部124的外周面的下端,形成突向外方并插入到纵凸缘151a之间的多个配合凸起124a。如图7所示,纵凸缘151a的下端沿向下的方向变细,配合突起124a的上端,沿向上的方向变细,泵头100从下方上升移动时,纵凸缘151a和配合凸起124a通过相互的锥面而被导入。
套筒40的外周在上下方向上的大约中间位置处形成向外方伸出的环状法兰部43,在法兰部43的上面向上突出设置着环状的立壁44,立壁44的内周面形成沿着向上的方向扩径的锥面。
在套筒40上、法兰部43和泵头100之间外配合着上下可微动的第2活塞60。第2活塞60形成上下开口的中空筒状,最外部形成可沿泵筒部件20的大径泵筒部22的内周面气密地滑动的密封筒部61,最内部形成外配合套筒40的基筒部62,密封筒部61和基筒部62通过断面弯曲成阶梯状的台阶筒部62连接着。
基筒部62的上部压接在泵头100的筒状阀体125的内周面并可气密地滑动。在基筒部62和台阶筒部63的连接部分,沿圆周方向分散设置着空气孔64。此空气孔64通过泵头100和第2活塞60的相对上下动作进行开闭。也就是通过泵头100和第2活塞60的上下相对移动,使得当泵头100的筒状阀体125碰到基筒部62和台阶筒部63的连结部分时空气孔64闭塞,当筒状阀体125从上述连接部分离开时,空气孔64被打开。
基筒部62的下端,通过套筒40和第2活塞60的相对上下运动,与套筒40的立壁44的内周面接触、离开。在套筒40的外周面、基筒部62外配合的部位上,沿圆周方向分散设置着延伸到上下方向的多个纵沟45。当基筒部62的下端从套筒40的立壁44离开时,此纵沟45与大径泵筒部22的内部连通,基筒部62的下端与立壁44相接触时,与大径泵筒部22的内部隔断。
基筒部62的下部固定着第2空气吸入阀90。第2空气吸入阀90具有从其下端沿径向向外扩展的朝上锥体环状隔膜91。此隔膜91具有弹性,通常隔膜91的外周边部压接在第2活塞60的台阶筒部63的下面,进行密封,通过大径泵筒部22内的负压化,隔膜91的外周边被引拉到下方,从台阶筒部63离开。
可是,安装筒150,在中央筒151的外侧有筒状凸缘152,此筒状凸缘152的下端固定着第1空气吸入阀80,该阀可将安装筒150和大径泵筒部22的内周面之间密封。与大径泵筒部22接触的第1吸入阀80的密封部81成为锥体筒状,向斜上方延伸,并具有弹性,通过容器体1内的负压化,密封筒部81的上端部被沿径向的内侧牵拉,使得从大径泵筒部22的内周面离开。
此外,安装筒150上装有可拆卸的透明罩202。
以下说明实施例1中带有泡沫喷出泵容器的动作。
图1及图3是压下泵头前的状态,也就是泵头100位于上限的状态。在此状态下,螺旋弹簧39通过第1活塞50将液体吸入阀30推向上方,下部阀体31从泵筒部件20的阀座24a离开,小径泵筒部24内通过吸管201成为与容器体1连通的状态。液体吸入阀30的上部阀体35进入到第1活塞50的阀座52后,则关闭第1活塞50的上部开口。第2活塞60的基筒部62的下端与套筒40的立壁44相接,第1空气吸入阀80压接在第2活塞60的台阶筒部63和泵筒部件20的大径泵筒部22上,泵头100的筒状阀体125的下端,从第2活塞60的台阶筒部63离开,打开空气孔64。
在此状态下,压下泵头100时,套筒40和第1活塞50与泵头100一体地下降,其结果如图4所示,液体吸入阀30的上部阀体35从第1活塞50的阀座52离开,打开第1活塞50的上部开口。大约与此同时,由于第1活塞50的下降,小径泵筒部24内被加压,小径泵筒部24内的液压使液体吸入阀30下降,下部阀体31落座到阀座24a上,闭塞小径泵筒部24的下部开口。另一方的,第2活塞60在刚刚压下泵头100后由于密封筒部61和大径泵筒部22的摩擦力而停止,在此状态下,由于套筒40下降的结果,第2活塞60的基筒部62的下端与套筒40的直立凸起44离开,泵头100的筒状阀体125的下端与第2活塞60的台阶筒部63接触,关闭空气孔64。
泵头100的筒状阀体125的下端与第2活塞60的台阶筒部63接触以后,第2活塞60也与泵头100、套筒40、第1活塞50一起下降。
此后,泵头100下降时,通过第1活塞30而加压的小径泵筒部24内的液体通过第1活塞30的上部开口及液体吸入阀30的纵沟33a、34a,再通过套筒40的纵凸缘42间,挤出到上部阀体35的上方,进而由液压将液体排出阀70向上顶开,流入气液混合室46内(参照图2)。另一方面,收容在大径泵筒部22内的空气,通过套筒40法兰部43及立起凸起44和第2活塞60的基筒部62的下端之间,通过套筒40的纵沟45及泵头100内侧筒部件120的纵沟123a,进而通过发泡装置130的壳体131和套筒40间的通道,而流入气液混合室46内。
而后,在气液混合室46内,液体和空气合流混合,送入到发泡装置130内。当通过发泡装置130的上下二个网133时,液体被发泡,以泡沫的状态挤出到泵头100的筒部115内。此泡通过筒部115的开口115a及小径筒部件120上的小径喷出孔121a,从泵头100的喷出口113喷出。图8表示了此时的喷出状态,泡沫以细束状态有力地喷出。
但是,在压下泵100前,将泵头100的外侧筒部件110相对于内侧筒部件120旋转180度,使得外侧筒部件110上的筒部115的开口115a与内侧筒部件120的大径喷出孔121b连通,在此状态下压下泵头时,从喷出口113喷出如图9所示的粗大泡沫。此时泡沫的喷出势头要比上述通过小径喷出孔121a喷出时弱。
也就是,在此带有泡沫喷出泵的容器中,通过适宜地选择泵头100的外侧筒部件110和内侧筒部件120圆周方向的相对位置,能选择大和小两种喷出孔121a、121b中的任一种,向其通入泡时,可以改变泡沫喷出的形态。
停止泵头100的压下动作,手指离开泵头100时,小径泵筒部24内的液压及大径泵筒部22内的空气压下降,液体排出阀70回到阀座41上,通过螺旋弹簧39的弹性,将第1活塞50、套筒40、泵头100推到上方。
在刚开始将套筒40向上推时第2活塞60由于密封筒部61和大径泵筒部22的摩擦力而停止不动,在此状态下,套筒40上升的结果,使套筒40的立起凸起44的内周面压接到第2活塞60的基筒部62的下端,遮断大径泵筒部22内和套筒40纵沟45间的通路。与此同时,泵头100的筒状阀体125的下端,离开第2活塞60的台阶筒部63,打开空气孔64。
立起凸起44的内周面接触到基筒部62的下端后,第1活塞50、套筒40、第2活塞60和泵头100一起上升。
第1活塞50上升时,小径泵筒部24内负压化,因此,液体吸入阀30被吸引上来,下部阀体31从阀座24a上离开,小径泵筒部24内与容器1内连通。其结果,容器1内的液体随着第1活塞50的上升,吸入到小径泵筒部24内。
液体泵入到小径泵筒部24内时,容器体1内负压化,由此引起第1空气吸入阀80的密封筒部81被拉向离开大径泵筒部22内周面的方向,和大径泵筒部22之间产生空隙。
另外,随着第2活塞60的上升,大径筒部22内也负压化,由此引起,第2空气吸入阀90的隔膜91被拉向下方,离开第2活塞60的台阶筒部63,而产生间隙。
第1空气吸入阀80及第2空气吸入阀90由于上述动作的结果,外气从安装筒150的中央筒部151和泵头100之间吸入到安装筒150内。而后,一部分空气通过第2活塞60的空气孔64进入大径泵筒部22内,其他的空气通过泵筒部件20内法兰部21的空气孔27进入容器体1内。由此,大径泵筒部22内及容器体1内的压力是与大气压相等,第1活塞50及第2活塞60可以圆滑地上升,液体可以圆滑地泵入到小径泵筒部24内。
泵头100恢复到上限位置时,则成为图1及图3所示的初期状态。
实施例2
根据图10及图11说明实施例2的带有泡沫喷出泵的容器。
实施例2中的泡沫喷出泵的容器的基本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点是在于泵头100的一部分结构上。
在实施例2中的泵头100中,在外侧筒部件110的开口115a不与内侧筒部件120的喷出孔121a、121b的任何一个相连接而形成闭塞的位置上,可停止外侧筒部件110。
其构成中,图10及图11相当于图5及图6的横断面图,如图11所示,在外侧筒部件110的周壁部111的内周面,有止动凸起116及跨越凸起117之外,还有各一对跨越凸起118a、118b设置在圆周方向互离180度的位置上。
内侧筒部件120的凸起123b位于此跨越凸起118a、118b之间时,则可成为如图10所示,外侧筒部件110上筒部115的开口115a不与内侧筒部件120喷出孔121a、121b任何一个连接,由内侧筒部件120的小径部121的内周面闭塞,同时喷出孔121a、121b也可以由筒部115的外周面闭塞。
这样闭塞开115a时,可使内侧筒部件120内成为不干燥的状态。如果内侧筒部件120内成为干燥状态时,泡沫的一部分会附着在网133上固化,闭塞网133的孔,这样在以后的泵动作时,形成的泡不充分或者不稳定,但是在实施例2中,由于可使泵头100内的泡不干燥,其结果可以防止发泡部件的网133上的孔堵塞,可稳定、良好地形成泡。
此外,当从图10及图11的状态,相对于内侧筒部件120旋转外侧筒部件110时,凸起123b可以跨过跨越凸起118a或118b,将开口115a与喷出孔121a或121b连通。
实施例3
根据图12至图15说明实施例3的带有泡沫载出泵的容器。
图12是实施例3的带有泡沫喷出泵的容器的纵断面图。实施例3和实施例1不同点在于泵头100,其他的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以下仅说明不同的地方,对与实施例1的泡沫喷出泵的容器构成相同的部件给予相同符号,并省略说明。
实施例3的泵头100,不像实施例1那样成为外侧筒部件和内侧筒部件2部分,而与这些部分相应的部分是由一个整体部件构成。
即,泵头100是由外侧筒部101、内侧筒部102、以及顶板部103整体形成的结构,在外侧筒部101的上部一侧开有喷出口104,在内侧筒部102下部插入固定着套筒40的上部,在内侧筒部102的上部收容固定着发泡装置130。而且发泡装置130通过设置在泵头100内的泡沫通路105,连接着喷出口104。
另外,在内侧筒部102的内周面的配合套管40的部位,形成与实施例1纵沟123a对应的纵沟102a,内侧筒部102的下端部102b具有与实施例1中筒状阀体125相同的功能,开闭第2活塞60的空气孔64。
实施例3中,在喷出口104上安装着喷嘴附件300。喷嘴附件300,如图13~图15所示,具有内部形成泡沫通路、断面为矩形的筒体部301,以及设置在筒体部30顶端、通过合负部302可沿上下方向转动的闭塞体303。从闭塞体303的前侧中央,锥体筒状的喷嘴304向前方突出,从闭塞体303内而,突出着可以嵌入筒体部301内的断面为矩形的配合筒部305。此喷嘴附件300固定在泵头100上,其中筒体部301的基部从喷出口104嵌合入泡沫通路105内。
喷嘴304的顶端开口的开口面积要比301顶端开口小的多。
在此实施例3中,如图14所示,在将闭塞体303向下方旋转,使闭塞体303的配合筒部305嵌入到筒体部301顶端的状态下,压下泵头100,起动泵时,泡沫以细的集束状态有力地喷出。
另一方面,如图15所示,将闭塞体303向上方旋转后,使筒体部301的顶端开口处于露出状态下,压下泵头起动泵时,从筒体部301的顶端开口喷出粗泡沫。
即,在实施例3中,可通过选择喷嘴附件300的闭塞体303向下方旋转或向上方旋转的使用状态,来改变泡沫喷出形态。
此外,筒体部301的断面形状不限于矩形,它可根据喷出口104的形状确定。
实施例4
根据图16-图23说明实施例4的带有泡沫喷出泵的容器。
图16及图17是实施例4中带有泡沫喷出泵的容器的纵断面图,图18及图19是重要部分放大图。
带有泡沫喷出泵的容器是由在容器体1的口颈部2上安装泡沫喷出泵10而构成的。容器体1内,装有洗脸液那样的具有发泡性的液体。
泡沫喷出泵10具有泵筒部件20、液体吸入阀30、套筒40、第1活塞50、第2活塞60、液体排出阀70、第1空气吸入阀80、第2空气吸入阀90、泵头100、发泡装置130、安装筒150。
泵筒部件20上端有环状的法兰部21,内部为空气室的圆筒状大径泵筒部(空气用泵筒)22从法兰部21向下方延伸,内部作为液体室的圆筒状小径泵筒部(液用泵筒)24从大径泵筒部22的底板部33以同心圆状向下方延伸,连接筒25从小径泵筒部24的下端向下方延伸。
此泵筒部件20,从口颈部将大径泵筒部22、小径泵筒部24、以及连接筒25插入到容器体1内,在配置在口颈部2上面的密封件200上载置法兰部21。通过螺旋接合在口颈部上的安装筒150固定在容器体1上。法兰部21上比口颈部2更内侧的部位设有多个空气孔27。
泵筒部件20的连接筒25上连接着吸管201,此吸管201的下端一直延伸到容器的底部。
安装筒150的中央,设有中央筒部151,从此中央筒部151,上下可动地突出着泵头100,泵头100的内部安装着发泡装置130,泵头100的下部连接固定着在泵筒部件20内上下可动的套筒40。套筒40的内部设有液体排出阀70,套筒40的外周部安装着第2活塞60,该活塞60可在大径泵筒部22的内周面气密地滑动。第2活塞60上安装着第2空气吸入阀90。套筒40的下部连接着可沿小径泵筒部24内周面液密地滑动的第1活塞50,第1活塞50的下侧,配有连接在套筒40及第1活塞50上并动作,可以开闭连接筒25的液体吸入阀30。
以下详细叙述各构成,在泵筒部件20的小径泵筒部24内收装着液体吸入阀30、螺旋弹簧39以及第1活塞50。在液体吸入阀30的下端形成下部阀体31,这阀体31可落座及离开形成于小径泵筒部24下端的锥面阀座24a,开闭连接筒25。
液体吸入阀30的下部阀体31的上方,设有多个向外方突出的配合销32,此配合销32上下可动地插入到设置在小径泵筒部24下端的多个纵凸缘26间。
液体吸入阀30中,配合销32的上部成为大径部33,大径部33的上部连接着小径部34。大径部33的外周面及小径部34的外周面分别形成延伸到上下方向的纵沟33a、34a。连接在小径部34的液体吸入阀30的上端,为沿着向上方向成为大径的锥面筒状的上部阀件35。
第1活塞50形成为上下开口的中空筒状,其下部为可沿小径泵筒24的内周面液密性地滑动的密封部51,第1活塞50的上部开口周边形成阀座52。
液体吸入阀30的上部阀件35,从第1活塞50的上部开口向上方突出,可进入及离开第1活塞50的阀座52,开闭第1活塞50的上部开口。
如图16所示,液体吸入阀30的小径部34通常插入第1活塞50内,并保持与第1活塞50的内周面之间有充分的间隙,如图17所示,压下泵头100,降下套筒40时,液体吸入阀30的大径部33可以进入,并保持与第1活塞50内周面间有微小的间隙,此时纵沟33a确保了液体通路。
螺旋弹簧39设置在泵筒部件20的纵凸缘26的上端和第1活塞50之间,向上推压第1活塞50。另一方面,液体吸入阀30的配合销32可从下方挂在螺旋弹簧39的下端并由其止停,由此,限制着液体吸入阀30向上方移动时的上限。
套筒40形成上下开口的筒状,上下可动地收装在大径泵筒部22及小径泵筒部24内。套筒40的下部,插入固定着第1活塞50的上部,从套筒40下部,使密封部51突出。
套筒40的内侧上部形成断面大体为L字状的突出的环状阀座41。套筒40内部的阀座41的上侧为气液混合室46,这里可移动地收装有可进入及离开阀座41的球形液体排出阀70。
在套筒40的内侧,从此固定第1活塞30部位更靠上处到阀座41下部的部分沿圆周方向分散设置着延伸到上下方向的多个纵凸缘42。如图17所示,压下泵头100,降下套筒40时,液体吸入阀30的上部阀体35及小径部34可进入此纵凸缘42的内侧,此时纵凸缘42间和吸入阀30的小径部34上的纵沟34a成为液体通路。
连接在套筒40上部的泵头100具有外侧筒部件110和内侧筒部件120。内侧筒部件120为上下开口的中空筒状,从上开始依次形成小径部(泡沫流通部)121、中径部122、大径部123,大径部123的下方连着比大径部123的直径还大的大径裙筒部124。另外,在裙筒部124的内侧的大径部123的下方的延长部位上,突出形成筒状阀体125。
内侧筒部件120的小径部121上仅设置着一个开口121b。
内侧筒部件120的大径部124的内部,配合固定着套筒40。内侧筒部件120的大径部123的内周面上,沿圆周方向分散设置着向上下方向延伸的多个纵沟123a。此纵沟123a的上端延伸到比套筒40上端更高一点的部位,纵沟123a起到空气通路的作用。
在内侧筒部件120的中径部122的内侧收装固定着发泡装置130。发泡装置130是由上下开口的中空圆筒状壳体131和装在壳体131上的二个发泡部件132构成的。壳体131上侧是大径部131a,下侧是小径部131b,大径部131a插入固定在内侧筒部件120的中径部122的内部,小径部131b插入到套筒40内,并保持径向有空隙。另外,大径131a的底部和套筒40的上端间也设有间隙,这些间隙起到空气通路作用。
发泡部件132是由在上下开口筒体的一端开口上安装网133(发泡构件)而构成的。壳体131内,对于配置在下侧的发泡部件132,是在筒体上侧开口安装着网133;对于配置在上侧的发泡元件132,是在筒体132a的上侧开口安装着网133。
在壳体131的小径部131b的下部内周面,形成从其下端面伸向上方的多个纵沟,这样,即使液体排出阀70接触到小径部131b的下端时,也能确保液体及空气的通路。
泵头100的外侧筒部件110,有顶部为圆筒状的周壁部111,在周壁部111的上部一侧设有向侧方突出的凸起部112。周壁部111的内部成为下侧是大径,上侧是小径的台阶孔。另一方面,凸起部112形成顶端大体呈矩形的喷出口113的开口筒状,喷出口113在外侧筒部件110的内部连接在上述台阶孔的上端。此外,喷出孔113的形状不限于矩形,圆形和椭圆形也可以。
筒部(闭塞体)115从外侧筒部件110的顶板部114的内面延伸到下方,筒部115上仅配置一个开口115a。
外侧筒部件110可转动地配合在内侧筒部件外侧,其中,筒部115液密、可转动地嵌入到内侧筒部件120的小径部121的内部,内侧筒部件120的中径部122液密、可转动地嵌入到外侧筒部件110的台阶孔的小径部分内,在台阶孔的大径部分中插入内侧筒部件120的大径部123,并留有空隙。
图20是外侧筒部件110的筒部115和内侧筒部件120小径部121的横断面图,图21是外侧筒部件110的台阶孔的大径部分和内侧筒部件120的大径部123的横断面图。
如图21所示,在外侧筒部件110的台阶孔大径部分的内周面沿圆周方向互离180度位置,各形成一组向上下方向延伸的止动凸起116和跨越凸起117。另一方面,在内侧筒部件120的大径部123的外周面沿圆周方向互离180度位置,各形成一个向上下方向延伸的凸起123b。外侧筒部件110和内侧筒部件120作相对旋转时,内侧筒部件120的凸起123b在带有一定阻力感的情况下可跨过跨越凸起117,但是不能跨过止动凸起116,通过止动凸起116限制外侧筒部件110的旋转。
如图21所示,当凸起123b位于止动凸起116和跨越凸起117之间时,筒部115的外周面闭塞喷出孔121b,小径部121的内周面闭塞筒部115的开口115a。当将外侧筒部件110相对于内侧筒部件120旋转,使凸起123b跨过跨越凸起117,并配合止停在相离180度的另一方凸起117时,筒部115的开口115a和喷出孔121b连通,喷出口113位于喷出孔121b的前方。
内侧筒部件120的裙筒部124,突出到此外侧筒部件110的周壁部111更向下的位置,裙筒部124和周壁部111上下可滑动地插入安装筒150的中央筒部151。中央筒151的内周面上形成多个向上下方向延伸的纵凸缘151a,裙筒部124的外周面下端形成多个向外方突出的配合凸起124a,该配合凸起可以插入到纵凸缘151a间。如图22所示,纵凸缘151a的下端沿向下方变细,配合凸起124a的上端沿向上方向变细,泵头100从下方向上移动时,纵凸缘151a和配合凸起124a通过相互的锥面而被导向。
在套筒40的外周沿上下方向的大体中间位置形成向外方伸出的环状法兰部43,法兰部43的上面突出设置着朝上的环状立壁44,立壁44的内周面形成沿着向上方向扩径的锥面。
在套筒40上、法兰部43和泵头100之间上下仅可微动地外配合着第2活塞60。第2活塞60是上下开口的中空筒状,最外部形成可沿泵筒部件20的大径泵筒部22的内周面气密滑动的密封筒部61,最内部形成外配合套筒40的基筒部62,密封筒部61和基筒部62通过断面弯曲成阶梯状的台阶筒部63连接。
基筒部62的上部气密、可滑动地压接在泵头100的筒状阀体125的内周面。基筒部62和台阶筒部63的连接部分上,沿圆周方向分散设置着空气孔64,此空气孔64通过泵头100和第2活塞60的相对上下动作而开闭。即,随着泵头100和第2活塞60相对的上下运动,当泵头100的筒状阀体125接触到基筒部62和台阶筒部63的连接部分时,空气孔64被闭塞,而当筒状阀体125从上述连接部分离开时,空气孔64被打开。
基筒部62的下端,通过套筒40和第2活塞60的相对上下运动,可以与套筒40的立壁44的内圆周面接触或离开。在套筒40的外周面的、基筒部62外配合的部位上,沿圆周方向分散设置着向上下方向延伸的多个纵沟45。当基筒部62的下端从套筒40立壁44离开时,此纵沟45则与大径泵筒部22的内部连通;当基筒部62的下端接触到立壁44时,此纵沟45则与大径泵筒部22的内部隔断。
基筒部62的下部,固定着第2空气吸入阀90。第2空气吸入阀90具有从其下端沿径向向外扩展的朝上锥体环状隔膜91。此隔膜91具有弹性,通常隔膜91的外周边部压接在第2活塞60的台阶筒部63下面,进行密封,通过大径泵筒部22内的负压化,将隔膜阀91的外周边吸引到下方,从台阶筒部63离开。
可是,安装筒150在中央筒部151的外侧有筒状凸缘152,在此筒状凸缘152的下端固定着对安装筒150和大径泵筒部22内周面间进行密封的第1空气吸入阀80。与大径泵筒部22接触的第1吸入阀80的密封筒部81成为锥筒状,并向斜上方延伸,具有弹性,通过容器体1内的负压,使得密封筒部81的上端部沿径向被拉向内方,从大径泵筒部22的内周面离开。
此外,安装筒150上可装卸地安装着透明盖202。
以下说明实施例4中带有泡沫喷出泵的容器的动作。
图16及图18是压下泵头100前的状态,也就是,泵头100位于上限时的状态。另外,图16是闭塞泵头100上内侧筒部件120喷出孔121b的状态。
喷出泡沫时,首先卸下盖202,将泵头100的外侧筒部件110相对于内侧筒部件120旋转,使内侧筒部件120的喷出孔121b与外侧筒部件110的开口115a连通。
在压下泵头100前的状态下,液体吸入阀30通过第1活塞50,由螺旋弹簧39推向上方,下部阀体31从泵筒部件20的阀座24a离开,小径泵筒部24内通过吸管201处于与容器体1内连通的状态。液体吸入阀30的上部阀体35落入到第1活塞50的阀座52上,闭塞第1活塞50的上部开口。第2活塞60的基筒部62的下端与套筒40的立壁44相接,第1空气吸入阀80压接在第2活塞60的台阶筒部63和泵筒部件20的大径部22,泵头100的筒状阀体125下端从第2活塞60的台阶筒部63离开,打开空气孔64。
在此状态下,压下泵头100,则套筒40和第1活塞50与泵头100一起下降,其结果,如图19所示,液体吸入阀30的上部阀体35从第1活塞50的阀座52离开,打开第1活塞50的上部开口。与此几乎是同时,由于第1活塞50的下降,使小径泵筒部24内加压,由于小径泵筒部24内的液压,液体吸入阀30下降,下部阀体31落入阀座24a上,从而闭塞小径泵筒部24的下部开口。另一方面,在刚刚开始下压泵头100时,由于密封筒部61和大径泵筒部22的摩擦力,使得第2活塞60停止。此状态下,套筒40下降的结果,使得第2活塞60的基筒部62的下端从套筒40的立起凸起44上离开,泵头10的筒状阀体125的下端由于接触到第2活塞60的台阶筒部63而关闭空气孔64。
泵头100的筒状阀体125的下端接触到第2活塞60的台阶筒部63以后,第2活塞60也与泵头100、套筒40、第1活塞50一起下降。
此后,当泵头100继续下降时,由于第1活塞30而加压的小径泵筒部24内的液体通过第1活塞30的上部开口及液体吸入阀30的纵沟33a、34a,并通过套筒40的纵凸缘42间,挤压到上部阀体35的上方,进而由液压将液体排出阀推开而进入气液混合室(参照图17)。另一方面,收存在大径泵筒部22内的空气,通过套筒40的法兰部43及立起凸起44与第2活塞60上基筒部62的下端之间,再通过套筒40的纵沟45、继而通过泵头100内侧筒部件120的纵沟123a,进而流过发泡装置130的壳体131和套筒40间的通路,流入气液混合室46。
而后,在气液混合室内,液体和空气合流、混合后,送入发泡装置130内。当通过发泡装置130的上下二个网133时,使液体发泡,以泡沫的状态挤压到泵头100的筒部115内。此泡沫通过筒部115的开口115a及小径部121上的喷出孔121b,从泵头100的喷出口113喷出。图23表示了此时泡沫的喷出状态。
泵头100的压下动作结束后,手指从泵头100上离开,则小径泵筒部24内的液压及大径泵筒部22内的空气压下降,液体排出阀70回到阀座41,由螺旋弹簧39的弹力,将第1活塞50、套筒40、泵头100推压到上方。
其中,在套筒40的压下刚刚开始时,第2活塞60由于密封筒部61和大径泵筒部22的摩擦力而停止不动,在此状态下,套筒40继续上升的结果,使得套筒40的立起凸起44的内周面压按在第2活塞60的基筒部62的下端,切断大径泵筒部22内和套筒40的纵沟45之间的联系。与此同时,泵头100的筒状阀体125的下端从第2活塞60的台阶筒部63上离开,打开空气阀64。
立起凸起44的内周面碰到基筒部62的下端后,第1活塞50与套筒40、第1活塞60以及泵头100一起上升。
第1活塞50上升时,小径泵筒部24内负压化,由此,液体吸入阀30被吸上来,下部阀体31从阀座24a上离开,小径泵筒部24内与容器体1内连通。其结果,容器体1内的液体随着第1活塞50的上升被吸引到小径泵筒部24内。
液体泵入到小径泵筒部24内时,空器体1内成为负压,由此,第1空气吸入阀80的密封筒部81被拉向与大径泵筒部22内周面离开的方向,与大径泵筒部22之间产生间隙。
另外,随着第2活塞60的上升,大径泵筒部22内也负压化,由此,第2空气吸入阀90的隔膜91被拉向下方,与第2活塞60的台阶筒部63离开,产生空隙。
第1空气吸入阀80及第2空气吸入阀90进行上述动作后,外部气体从安装筒150的中央筒部151和泵头100之间吸入到安装筒150内。而后,一部分空气通过第2活塞60的空气孔64进入大径泵筒部22,其他空气通过泵筒部件20上的法兰部21的空气孔27进入容器体1内。由此,大径泵筒部22内及容器体1内与大气压等压,第1活塞50及第2活塞60的上升可以圆滑地进行,圆滑地向小径泵筒24内泵入液体。
泵头100复归到上限位置后,容器处在非使用状态时,可将泵头100的外侧筒部件110相对于内侧筒部件120旋转,通过外侧筒部件110的筒部115而闭塞内侧筒部件110,120的喷出孔121b,通过内侧筒部件120的小径部121闭塞筒部115的开口115a。此时,外侧筒部件110的凸起123b跨越内侧筒部件120的跨越凸起117接触到止动凸起116。
这样一来,当开口115a及喷出孔121b闭塞时,可以防止泡沫喷出泵10内部干燥,未喷出而残留在泡沫喷出泵10内的泡沫不会干燥固化。因此,附着在发泡装置130网133上的泡也不会干燥固化,网133上也不会有堵塞网孔现象。其结果,在下次喷出泡沫时也能确实而稳定地形成泡沫。
实施例5
根据图24及图27说明实施例5的带有泡沫喷出泵的容器。
图24是实施例5的带有泡沫喷出泵的容器的纵断面图。实施例5与实施例4不同点在于泵头100,其他的构成与实施例4相同。以下仅说明不同部分,对于与实施例4的带有泡沫喷出泵的容器结构相同部分采用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
实施例5的泵头100不象实施例4那样由外侧筒部件和内侧筒部件二部分构成,与这些部件对应的部分是由一个整体部件构成的。
即,泵头100是由将外侧筒部件101、内侧筒部件102、以及顶板103形成整体而构成的,外侧部件101上部一侧设有喷出口104、内侧筒部件102的下部插入固定着套筒40的上部,内侧筒部件102的上部收纳固定着发泡装置130。而且发泡装置130通过设置在泵头100上的泡沫通路105与喷出口104连通。
另外,内侧筒部件102的内周面、套筒40内配合的部位上形成与实施例4的纵沟123a相对应的纵沟102a,内侧筒部件102的下端部102b具有与实施例4中筒状阀体125相同的功能,开闭第2活塞60的空气孔64。
实施例5中,在喷出口104上设有闭盖装置400。闭盖装置400,如图25-图27所示,具有内部是泡沫通路、断面为矩形的筒体部401,以及通过合页部402上下方向可转动地设置在筒体部401顶端的闭塞体403。从闭塞体403的内面突出着可嵌入筒体部401的断面为矩形的配合筒部405。该闭盖装置400,将筒体部401的基部从喷出口104配合入泡沫通路105内,固定在泵头100上。
在实施例5中,如图26所示,通过将闭塞体403向下方旋转,将闭塞体403的配合筒部405插入筒体部401的顶端,闭塞喷出口104,使泡沫喷出泵10的内部为密封状态。由此,在实施例5的场合,也可以做到不使用时泡沫喷出泵10内的泡不会干燥固化,防止网133的孔堵塞,确实、稳定地形成泡沫。
此外,当想喷出泡沫时,如图27所示,将闭盖装置400的闭塞体403向上方旋转,使筒体部401的顶端开口露出,压下泵头100,泵动作后,从筒体部401的顶端开口喷出泡沫。
筒体部401的断面不限于矩形,它可根据喷出口104的形状而确定。
实施例6
根据图28-图34说明实施例6的带有泡沫喷出泵的容器。
实施例6与实施例5不同点在于闭盖装置400,其他的构成与实施例5相同,图28是实施例6中泵头100和闭盖装置400的连接部分的断面图,图29是闭盖装置400的正面图。
实施例6中的闭盖装置400,形成可以盖住泵头100喷出口104的盖子形状。闭盖装置400是由合成橡胶等具有弹性的材料形成的,其前壁部410上设置如图29所示的十字形切缝。此切缝通常是关闭着,当压下泵头100,将泡沫送到泡沫通路105内,泡沫通路105内压力上升时,被切缝411分成的前壁部410的各部发生弹性变形向前方突出,前壁部开口,从此口喷出泡沫。
泵头100的压下动作停止,泡沫通路105内的压力下降时,闭盖装置400的前壁部410通过自身的弹性后退,关闭前壁部410。其结果,闭塞喷出口104,使泡沫喷出泵10的内部成为密闭状态。由此,在实施例6的场合,也可以做到当不使用时,泡沫喷出泵10内的泡不会干燥固化,防止网133的孔堵塞,确实、稳定地形成泡沫。
图30-图34是实施例6的变形例。即,闭塞装置400的前壁部410的形状是由喷出口104的形状而决定的,喷出口104的形状是圆形时,如图30所示,可将前壁部410形状做成圆形。
另外,切缝411不一定限制为十字形,也可以为象图31所示的一字形、图32所示的Y字形、图33所示的放射状8根形。
图34所示的形态,是做成将闭塞装置400插入安装在喷出口104上,从闭塞装置400的上面盖上顶端具有开口421的盖420,盖420嵌入到泵头100中,通过泵头100的配合凸起106和盖罩420的配合凹部422的配合,闭塞装置400不能从泵头100卸下来。
实施例7
根据图35-图40说明实施例7的带有泡沫喷出泵的容器。
图35及图36是实施例7的带有泡沫喷出泵的容器的纵断面图。
图37-图39是重要部分放大图。
带有泡泡喷出泵的容器是由安装在容器体1的口颈部2上的泡沫喷出泵10而构成的。容器体1内贮存在洗脸液那样有发泡性的液体。
泡沫喷出泵10具有泵筒部件20、液体吸入阀30、套筒40、第1活塞50、第2活塞60、液体排出阀70、第1空气吸入阀80、第2空气吸入阀90、泵头100、发泡装置130、安装筒150。
泵筒部件20的上端具有环状的法兰部21,内部为空气室的圆筒状大径泵筒部(空气用泵筒)22从法兰部21向下方延伸,内部为液体室的圆筒状小径泵筒部(液体用泵筒)24从大径泵筒部22的底板部23,以同心状向下方延伸,连接筒25从小径泵筒部24的下端向下方延伸。
此泵筒部件20,从口颈部2将大径泵筒部22、小径泵筒部24、以及连接筒25插入到容器体1内,在配置在口颈部2上面的密封件200上装上法兰部21,通过螺旋接合在口颈部2上的安装筒150固定在容器体1上。法兰部21上比口颈部2更向内的部位设有多个空气孔27。
泵筒部件20的连接筒25上连接着吸管201,此吸管201的下端延伸到容器体1的底部。
安装筒150的中央设有中央筒部151,从此中央筒部151上下可移动地突起设置着泵头100。泵头100的内部装有发泡装置130,泵头100的下部连接着可在泵筒20内上下移动的套筒40。套筒40内部设有液体排出阀70,套筒40的外周部安装着可在大径泵筒部22内周面气密地滑动的第2活塞60。第2活塞60上安装着第2空气吸入阀90。套筒4的下部连接着可在小径泵筒24的内周面液密地滑动的第1活塞50,第1活塞50的下侧装有与套筒40及第1活塞50相关联地动作的、可开闭连接筒25的液体吸入阀30。
以下详细叙述各结构。在泵筒部件20的小径泵筒部24内,收装着液体吸入阀30、螺旋弹簧39以及第1活塞50。吸入阀30的下端形成可以进入,离开阀座24a的下部阀体31,上述阀座24a由在小径泵筒部24的下端形成的锥面构成。该阀体31可以开闭连接筒25。
液体收入阀30的下部阀体31的上方设置着多个向外方突出的配合销32,此配合销32可上下滑动地插入设置的小径泵筒24下端的多个纵凸缘26间。
液体吸入阀30中,配合销32的上部成为大径部33,大径部33上连接着小径部34。大径部33的外周面及小径部34的外周面分别形成向上下方向延伸的纵沟33a、34a。连接小径部34的液体吸入阀30的上端形成一个沿向上方成为大径的锥面筒状态的上部阀件35。
第1活塞50为上下开口的中空筒状,其下部为可沿小径泵筒24内周面液密地滑动的密封部51,第1活塞50的上部开口边缘成为阀座52。
液体吸入阀30的上部阀件35从第1活塞50的上部开口向上方突出,成为可以进入、离开第1活塞50阀座52的状态,开闭第1活塞50的上部开口。
如图35所示,液体吸入阀30的小径部34通常插入第1活塞50内,并保持与第1活塞50内周面之间有充分间隙,如图36所示,压下泵头100,降下套筒40时,液体吸入阀30的大径部33可以进入,并与第1活塞50内周面间有很小的隙间,此时纵沟33可以确保液体流路。
螺旋弹簧39设置在泵筒部件20的纵凸缘26的上端与第1活塞50之间,将第1活塞向上方推压。另一方面,液体吸入阀30的配合销32可以从下方挂在螺旋弹簧39的下端而被其止停,由此,限制液体吸入阀30向上方移动时的上限。
套筒40为上下开口的筒状,上下可移动地安装在大径泵筒部22及小径泵筒部24内。套筒40的下部插入固定着第1活塞50的上部,从套筒40的下部使密封部51突出着。套筒40的内侧上部突出形成断面大体呈L状的环形阀座41。套筒40的内部,阀座41的上侧成为气液混合室46,阀座41的内侧成为气液混合室46的液体入口。气液混合室46内可以移动地收装可进入、离开阀座41的球形液体排出阀70。液体排出阀70是单向阀,当落入阀座41是可以阻止液体及空气从阀座41逆流到下方。
套筒40的内侧,从此固定第1活塞30的部位更向上的位置到阀座41的下部部分沿圆周方向设置着延伸上下方向的多个纵凸缘42。如图36所示,当压下泵头100,降下套筒40时,液体吸入阀30的上部阀体35及小径部34可以进入上述纵沟42的内侧,此时纵凸缘42间以及液体吸入阀30的小径部34上的纵沟34a成为液体通路。
连接套筒40上部的泵头100的外侧筒部101、内侧筒部102、以及顶板部103一体形成有顶筒状。外侧筒部101的上部一侧设有喷出口104,喷出口104通过在泵头100上部内侧形成的泡沫通路105与内侧筒部102相通着。在内侧筒部102的内部,其上部收装固定着发泡装置130,发泡装置130的下侧插入固定着套筒40的上部。
内侧筒部102的内周面、套筒40内配合的部位上,沿圆周方向分散设置着上下方向延伸的多个纵沟102a。此纵淆102a的上端延伸到比套筒40的上端更高的上方,纵沟102a起到空气通路的作用。内侧筒部102的下端部形成薄壁,成为筒状的阀体102b。
发泡装置130由上下开口的中空筒状的壳体131和安装在壳体131上的二个发泡部件132构成。壳体131的上侧成为大径部131a、下侧成为小径部131b,大径部131a插入固定在内侧筒部102的内侧,小径部131b插入套筒40内并在径向有空隙。另外,大径部131a的底部和套筒40的上端间也设有间隙,这些间隙起到空气通路作用。
发泡部件132是由上下开口筒体的一端上安装着网(发泡构件)133构成的,壳体131内,对于配置在下侧的发泡部件132,在筒体的下侧开口安装着网133,对于配置在上侧发泡部件132,在筒体的上侧开口安装着网133。
壳体131的小径部131b的下部内周面,形成从其下端面延伸到上方的多个纵沟,即使液体排出阀70碰到小径部131b的下端时,也可以确保液体及空气的通路。
小径部131b可限制液体排出阀70的上方移动区域,起到限制部件的功能,如图39所示,设定阀座41和小径部131b的离开尺寸,使得落座到阀座41上的液体排出阀70垂直向上移动后,碰到小径部131b的下端时的移动距离S为0.1mm以上1.0mm上。
套筒40的外周上大约上下方向中间的位置,形成向外方伸出的环状法兰部43,法兰部43的上面,向上突出设置着环状立壁44。立壁44的内周面形成沿向上方向扩径的锥面。
套筒40上、法兰部43和泵头100间,上下微动地外配合第2活塞60。第2活塞60成为上下开口的中空筒状,最外面形成可以沿泵筒部件20的大径部22的内周面气密地滑动的密封部61,最内部形成外配合套筒40的基筒部62,密封筒部61和基筒部62通过断面弯曲成阶梯状的台阶筒部63连接。
基筒部62的上部,可滑动、气密地压接在泵头100的筒状阀体102b的内周面。基筒部62和台阶筒部63的连接部分上,沿圆周方向分散设置着空气孔64,此空气孔64通过泵头100和第2活塞60的相对上下动作进行开闭。即随着泵头100和第2活塞60的相对上下动作,当泵头100的筒状阀体102b碰到基筒部62和台阶筒部63的连接部分时,空气孔64闭塞,当筒状阀体102b从上述的连接部分离开时,空气孔64打开。
基筒部62的下端,通过套筒40和第2活塞60的相对上下动作,与套筒40的立壁44的内周面接触、离开。套筒40的外周面上基筒部62外配合的部位。沿圆周方向分散设置着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多个纵沟45。此纵沟45,当基筒部62的下端从套筒40的立壁44离开时,与大径泵筒部22的内部连通,当基筒部62的下端与套筒40的立壁44接触时,与大径泵筒部22的内部切断。
基筒部62的下端,固定着第2空气阀90。第2空气阀90具有从其下端朝径向外方扩展的向上的锥体环状隔膜91。此隔膜91具有弹性,通常,隔膜91的外周边部压接在第2活塞60的台阶筒部63的下面,进行密封,由于大径泵筒部22的负压化,将隔膜91的外周边吸引到下方,从台阶筒部63离开。
可是,安装筒150在中央筒部151的外侧有筒状的凸缘152,此筒状凸缘152的下端固定着在安装筒150和大径泵筒部22内周面之间进行密封的第1空气吸入阀80。与大径泵筒部22相接的第1空气吸入阀80的密封筒部81成为锥体筒状,向斜上方延伸,并具有弹性,由于容器体1内的负压化,将密封筒部81的上端部从径向拉向内方,从大径泵筒22离开。
此外,安装筒150安装着可装卸的透明盖202。
以下说明实施例7的带有泡沫喷出泵的容器。
图35及图37是压下泵头100前的状态,即泵头100位于上限时的状态。喷出泡沫时首先卸下盖202。
压下泵头100前的状态下,液体吸入阀30通过第1活塞50由螺旋弹簧36推向上方,下部阀体31从泵筒部件20的阀座24a上离开,小径泵筒部24内通过吸管201处于和容器体1连通的状态。液体吸入阀30的上部阀体35,落座在第1活9塞50的阀座52上,闭塞着第1活塞50的上部开口。第2活塞60的基筒部62的下端与套筒40的立壁44相接,第1空气吸入阀80压接在第2活塞60的台阶筒部63和泵筒部件20的大径泵筒部22上,泵头10的筒状阀体102b的下端,从第2活塞60的台阶筒部63离开,打开空气孔64。
从此状态,压下泵头100时,套筒40和第1活塞50与泵头100一起下降,其结果如图38所示,液体吸入阀30的上部阀体35从第1活塞50的阀座52离开,打开第1活塞50的上部开口。与此大约同时,第1活塞50的下降使小径泵筒部24内加压,小径泵筒部24内的液压使液体吸入阀30下降,下部阀体31落座在阀座24a后,闭塞小径泵筒部24的下部开口。另一方面,第2活塞60,在泵头100刚刚开始压下后,由于密封筒部61和大径泵筒部22的摩擦力而停止不动,在这一状态下,套筒40下降的结果,第2活塞60的基筒部62的下端从套筒40的立起凸起44离开,泵头100的筒状阀体102b的下端接触第2活塞60的台阶筒部63,关闭空气孔64。
泵头100的筒状阀体102b的下端接触第2活塞60的台阶筒部63以后,第2活塞60也随着泵头100、套筒40、以及第1活塞50一起下降。
在此以后,泵头100下降时,由于第1活塞50而被加压了的小径泵筒部24内的液体,通过第1活塞50的上部开口及液体吸入阀30的纵沟33a、34a流入套筒40的纵凸缘42间,挤压到上部阀体35的上方,进而,由液压将液体排出阀70从阀座41向上推开,流入气液混合室46内(参照图36)。另一方面,装在大径泵筒部22的空气,通过套筒40的法兰部43及立起凸起44与第2活塞60的基筒部62的下端之间、通过套筒40的纵沟45、再通过泵头100的内侧筒部102的纵沟102a、继续通过发泡装置130的壳体131与套筒40之间的通路,流入气液混合室46内。
而且,在气液混合室46内,液体和空气合流混合,送到发泡装置130内。接着,通过发泡装置130的上下二个网133时,液体被发泡,以泡沫的状态挤出到泵头100的泡沫通路105内后,从泵头100的喷出口104喷出。如图40表示了此时泡沫喷出的状态。
泵头100的压下结束,手指从泵头100上离开时,小径泵筒部24内的液压及大径泵筒部22内的空气压下降,液体排出阀70回到阀座41,通过弹簧39将第1活塞50、套筒40、以及泵头100推向上方。
此时,第2活塞60,在套筒40的上压刚开始时,由于密封筒部61和大径泵筒部22的摩擦力而停止不动,在此状态下套筒40上升的结果,套筒40的立起凸起44的内周面压接在第2活塞的基筒部62的下端,将大径泵筒部22内与套筒40的纵沟45之间隔断。与此同时,泵头100的筒状阀体102b的下端,从第2活塞60的台阶筒部63离开,打开空气孔64。
立起凸起44的内周面接触到基筒部62的下端后,第1活塞50、套筒40、第2活塞60、以及泵头100一起上升。
第1活塞50上升时,小径泵筒部24内成负压,由此,将液体吸入阀30吸引上来,下部阀体31与阀座24a离开,小径泵筒部24内与容器体1内连通。其结果,容器体1内的液体随着第1活塞50的上升吸引到小径泵筒部24内。
液体泵入到小径泵筒部24内时,容器体1内成负压,由此引起第1空气吸入阀80的密封筒部81受到吸引,沿离开大径泵筒部22内周面的方向拉开,与大径泵筒部22间产生间隙。
另外,随着第2活塞60的上升,大径筒部22内也成负压,由此引起,第2空气吸入阀90的隔膜91被吸引到下方,从第2活塞60的台阶筒部63离开,而产生间隙。
第1空气吸入阀80及第2空气吸入阀90上述那样动作的结果,外部气体从安装筒150的中央筒部151和泵头100之间吸入到安装筒150内。而后,一部分空气通过第2活塞60的空气孔64进入大径泵筒部22内,其他的空气通过泵筒部件20上的法兰部21的空气孔27进入容器体1内。由此,大径泵筒部22内及容器体1内与大气等压,第1活塞50及第2活塞60的上升可以圆滑地进行,圆滑地将液体泵入到小径泵筒部24内。
但是,如上所述,泵头100的下压结束后,手指从泵头100离开时,小径泵筒部24内的液体下降,离开阀座41而处于上方的液体排出阀70下降,回到阀座41,闭塞气液混合室46的液体入口。
液体排出阀70在回到阀座41而闭塞液体入口前需要一定的时间,在此期间内,气液混合室46内的液体及空气流入到位于阀座41下方的套筒40内。此时流人到套筒40内的空气,在下次喷出泡沫时,会降低对液体的泵效率,或在刚喷出时产生大泡等,对泡沫喷出泵10产生不良的影响。
可是,在此泡沫喷出泵10中通过发泡装置130的小径部131b,将液体排出阀70从落入阀座41的状态向垂直上方的最大移动距离限制为0.1mm以上1.0mm以下,因而从阀座41离开的液体排出阀70回到阀座41的时间也很短,在瞬间可以关闭气液混合室46的液体入口。因此从气液混合室46逆流到套筒40内的空气几乎没有。
其结果,提高了对液体的泵效率,并且刚喷出时不会有大泡而是如图40所示那样,以刚喷出起就产生细泡。
此外,确认了以下的事实,当液体排出阀70从落座在阀41的状态到接触发泡装置130的小径部131b的垂直移动距离为0.2mm-0.3mm时,可以得到特别好的结果,并有显著的效果。
实施例8
根据图41-图48说明实施例8的带有泡沫喷出泵的容器。
带有泡沫喷出泵容器包括在上端设置有口颈部2的容器体1、安装在口颈部2上的泡沫喷出泵10、以及用于将泡沫喷出泵10固定在口颈部2上的安装筒150。
泡沫喷出泵10具有泵筒部件20、液体吸入阀30、套筒40、第1活塞50、第2活塞60、液体排出阀70、第1空气吸入阀80、第2空气吸入阀90、泵头100、以及发泡装置130。
安装筒150具有螺旋接合在容器体2口颈部2上的周壁153、连通周壁153上端的顶壁154、从顶壁154的中央向上方直立延伸的二层筒状隆起筒部156。隆起筒部156的中央开着一个可插通泵头100的窗口,隆起筒部156可引导泵头100上下动作。
泵筒部件20具有通过安装筒150固定于口颈部2而且插入容器体2内的空气用大径泵筒部22和从此大径泵筒部22下部以同心圆状向下方延伸的液体用小径泵筒部24。
在大径泵筒2部22的上端设置着向外方伸出的法兰部21,从法兰部21的周边部直立着配合筒部28。泵筒部件20是通过将配合筒28嵌合在安装筒150的周壁153和配合固定筒155之间,并在法兰部21和口颈部2的上面之间设置密封件200,用安装筒150固定在口颈部2上。
在延伸到小径泵筒部24的下端部的连接筒25上嵌入固定着吸管201的上端部。此吸管201是弯曲状,其下端开口位置在容器体2的下端角部。
实施例8中,吸管201是圆筒状。另一方面,对于连接筒25的结构,如图44所示,连接筒25的上半部内面的横断面为四角形状,将泡沫喷出泵10安装在容器体1上时,固定在连接筒25上的吸管201不能相对于连接筒25旋转;如图45所示,连接筒25的下部横断面为圆形,即使上方内面是四角形的连接筒25也可以将吸管201很容易地进行安装。
实施例8中,在安装筒150和泵筒部件20的嵌合部位设有防止旋转的机构。此防止旋转机构是由设置在泵筒部件20的配合筒部28外周上多个纵凸缘28a、设置在安装筒150的周壁153的内周面上端部的多个纵凸缘153a构成,通过这些纵凸缘28a和纵凸缘153a相互的配合,阻止安装筒150和泵筒部件20的相互旋转。
设置了这样的旋转防止机构后,将安装筒150拧入容器体1的口颈部2中时,通过拧紧扭矩可以防止安装筒150和泵筒部件20的错位。
在大径泵筒部22下面的规定位置上,突出设置着可表示空气孔27位置的板状凸起22a,使得可机械地安装在安装筒150泵筒部件20的适当位置上。
套筒40及泵头100以向上方受推压的状态、上下可自由动作地安装于泵筒部20。套筒40上安装有嵌合在大径泵筒部22内的第2活塞60和嵌合在小径泵筒部24内的第1活塞50。
本发明的容器通过泵头100的上下移动,使内部的泡沫喷出机构动作,从泵头100的喷嘴107喷出泡沫。
套筒40的下端安装着嵌合在小径泵筒部24内上部的环状第1活塞50,并使其下部从套筒40的下端突出。套筒40由安置在第1活塞50和小径泵筒部24下端部之间的螺旋弹簧39总是向上推压,因此,泵头100也总受到向上的推压。另外,套筒40内的上部安装着液体排出阀70。
小径部泵筒部24内,收装着液体吸入阀30。液体吸入阀30的上端部形成一个向上裙状的上部阀体35,此上部阀体35密接在设置在第1活塞50上端内面的阀座52上,平时将套筒40内的上下遮断,通过压下泵头100,上部阀体35才从阀座52离开,成为上下连通的状态。因此,容器不填倒置时,即使液体排出阀70的位置错开,也可以有效地防止从喷嘴107泄漏液体的不良现象。
从液体吸入阀30下部外周突出设置的配合销32,上下可动地配合在设于小径泵筒部24的下端内周面上的多个纵凸缘26间,螺旋弹簧39的下端面接触并止动于各纵凸缘26的上面。
液体吸入阀30的下端,形成下部阀体31,下部阀体31可以进入、离开小径泵筒部24的底面部。即压下泵头100时,上部阀体35嵌合在下降套筒40的内周面后,液体吸入阀30被压下,下部阀体31密切接触小径泵筒部24的底面部,将吸管201,内与小径泵筒24内隔断。
泵头100具有用顶板部103闭塞外侧筒部101的上端、下端开口的圆筒状壳体,并从一体设置在壳体内中央的内侧筒部102上端水平延伸着筒状的凸出部112。凸出部112的前端从外侧筒部101向外方突出成为喷嘴107。
内侧筒部102的下端,合固定着套筒40的上端部,使得套筒40和泵头100可一起上下动作。内侧筒部102内构成了从套筒40内到喷嘴107顶端喷出孔的泡沫通路105。
此容器中设有当泵头100上下动滑时,使得收管201的下部开口和泵头100的喷嘴107经常保持朝着相同方向的方向限制机构。
实施例8中的方向限制机构是由设置在安装筒150的隆起筒部156内周上的纵向凹沟157、设置在泵头100外侧筒部101的前面规定位置上的纵凸条101a而构成的,凹沟157和纵凸条101a上下可动地配合着。
因此,可在使喷嘴107顶端的喷出孔和吸管201的下部开口经常朝着相同方向的情况下,使得泵头100上下动作。这种由凹沟157和纵凸条101a构成的方向限制机构,其结构简单,制造也容易。
这种方向限制机构不限于实施例8,也可以采用,例如,将安装筒150的隆起筒部156的中央部窗孔做成非圆形窗孔,同时泵头100的外周下部形成与上述非圆形窗孔相似的形状。这样的构成,可以使泵头100上的多余凸条和凹沟不露出来,外观良好,另外,通过非圆形泵头100可以突出容器的不同特点。
具体地说,可在将安装筒150的窗孔做成四角形的同时,使泵头100的外侧筒部101的下部形成如图47所示,与上述四角形窗孔相似的四角形外侧筒部101A,或者也可以在将安装筒150的窗孔形成为椭圆形窗孔的同时,使外侧筒部101的下部形成如图48所示,与上述椭圆形窗孔相似的椭圆形外侧筒部101B。
从液体排出阀70到上部的发泡通路105内安装着发泡装置130。发泡装置130具有用聚酯纤维等编织的网,气液混合液通过此网时,可以发泡,形成泡沫。在实施例8中,在泵头10的内侧筒部102上,嵌合固定着发泡装置130,该发泡装置是由二个纵向排列的,上下端张紧网的筒体而构成的。
发泡装置130的下流的凸出部112内安装着带网的泡调节装置139。此泡调节装置139可以起到将上流发泡装置130中产生的泡调节成大约均匀的状态。
套筒40的外周上设有将后述的空气加压室A内的空气供给到套筒40内的通气路102c。通气路102c的一端,在液体排出阀70和发泡装置130间的套筒40内面开口,另一端在形成于内侧筒部102下部外周的环状凹部102d上开口。
第2活塞60,与套筒40形成分体,在外周部上具有嵌合在大径泵筒22内周的密封筒部61,在内周部上有嵌合在套筒40外侧的基筒部62。
基筒部的上端缘,气密且可上下滑动地嵌合在凹部102d内的外面,基筒部62的下端缘可与设置在套筒40上法兰部43的上面气密地接触。通过此第2活塞60和大径泵筒部22,形成空气加压室A。
在由螺旋弹簧39推上的套筒40及泵头100的最大上升位置,基筒部62的下端缘与法兰部43的上面气密地接触,将大径泵筒部22内与通气路102c内隔断。
在第2活塞60的内周边部,沿圆周方向分散设置着多个空气孔64,在空气孔64的外侧直立地设置着环状的阀筒65。阀筒65可气密地与内侧筒部102下端外周部相接。
在位于空气孔64下方的基筒部62上配合着第2空气吸入阀90,使得设置在第2空气吸入阀90上的环板状隔膜91可以气密地闭塞空气孔64。亦即,阀筒65和隔膜91构成了二层密封结构。
由此状态将泵头100压下时,第2活塞60相对于套筒40上升,通过通气路102c连通空气加压室A内与套筒40内。另一方面泵头100上升时,基筒部62的下端缘气密地与法兰部43的上面接触,闭塞通气路102c,而且,第2空气吸入阀90打开后,可将外部气体导入到大径泵筒部22内。
大径泵筒部22上设有可以将外部气体导入容器1内的空气孔27。此空气孔27是配置在与泵头100的喷嘴107开口方向相反的位置上。在实施例8中,大径泵筒部22后部的法兰13上开有空气孔27。
安装筒150上,装着用于开闭空气孔27的第1空气吸入阀80。第1空气吸入阀80具有环状基部和从环状基部延伸到上下的二个密封筒部81、82。环状基部嵌合固定在筒状凸缘152的外周,上述筒状凸缘从安装筒150的顶壁154的下面下延。
密封筒部81从环状基部的外周下部倾斜向上延伸成裙状,其外周缘部与大径泵筒部22的内周上端部气密地相接着。
密封筒部82从环状基部的内面倾斜向下延伸成裙状,其外周缘部与第2活塞60的垂直壁部分的外面气密地相接着。这些密封筒部81、82构成了二层密封结构。
此外,上述各部件也可以用合成树脂及合成橡胶等来制作。
以下,说明实施例8的动作。
压下泵头100时,关闭下部阀件31,对小径泵筒部24内加压,小径泵筒部24内的液体将液体排出阀70推开后,导入到泡沫通路105内,与此同时,空气加压室A被加压,并且第2活塞60相对于套筒40上升,打开基筒部62下端的密封,空气加压室A的加压空气通过通气路102c导入到泡沫通路105内,在这里混合了的气、液混合液通过发泡装置130发泡,经过泡调整装置139,以泡沫状态从喷嘴107的顶端喷出。
接着,解除泵头100的压下时,由于螺旋弹簧39的作用套筒40及液体排出阀70上升,通过小径泵筒部24内的负压化关闭液体排出阀70,打开吸入阀55,容器体2内的液体吸入到小径泵筒部24内,另一方面,第2活塞60相对于套筒下降,其筒部62的下端被密封,切断通气路102c,将外部气体通过第2空气吸入阀90导入到负压化的空气加压室A内。
与此同时,由于容器体1内的液体被吸引到小径泵筒部24内,造成了容器体1内的负压状态,所述第1空气吸入阀80打开,外部气体从空气孔27导入到容器体1内。
泡沫喷出时,喷嘴107的开口和吸管201的开口经常处于相同方向,另外,由于空气孔27与喷嘴107的开口方向相反,所以空气孔27部分经常存在有空气,不会有液体淹没过。
因此,导入的外气不会通过液体内进入到液体表面,其结果,液面上方不会产生充满泡沫的不良现象。
吸管201的下端开口是与喷嘴107的开口方向相同,而且位于容器体1内的下端角部,所以,容器体1内的液体能不残留地喷出。
实施例9
根据图49-图53说明实施例9的带有泡沫喷出泵的容器。
带有泡沫喷出泵的容器具有在上端设有口颈部2的容器体1、安装在口颈部2上的泡沫喷出泵10、以及用于将泡沫喷出泵10固定在口颈部2上的安装筒150。
泡沫喷出泵10具有泵筒部件20、液体吸入阀30、套筒40、第1活塞50、第2活塞60、液体排出阀70、第1空气吸入阀80、第2空气吸入阀90、泵头200,以及发泡部件132。
安装筒150具有螺旋接合在容器体2的口颈部2上的周壁153、连接周壁153上端的顶壁154、从顶壁154中央直立向上方延伸的隆起筒部156。
隆起筒部156的顶壁中央部有开口,从其开口边缘,内面具有外部气体流入沟的中央筒部151延伸到下方。筒状凸缘152从隆起筒部156的外周下部延伸到下方。
汽缸部件20,上半部形成空气用的大径泵筒部22,下半部形成液体用的小径泵筒部24,二个泵筒部22、24用底板部23连接在一起。
大径汽缸部22的上端形成向外伸出的法兰部21,此法兰部21是用容器体1的口颈部2的上端面和安装筒150的顶壁外周部夹持。
从法兰部21的周边部,立着配合筒部28,在法兰部21的基端部设有空气孔27。配合筒部28通过从安装筒150的顶壁外周部垂下的小筒和安装筒150周壁上部夹持着。
小径泵筒部24的下端成为沿向下方向缩径的锥体状,从其下端,连接筒25向下方延伸,连接筒25上嵌合着吸管201的上端。
小径泵筒部24的上述锥体状部分的内面设有多个纵凸缘26,位于凸缘26上方的小径泵筒部24的内面设置多个凸条26a,凸条26a的内接圆直径比纵凸缘26内接圆直径大。在此凸条26a内,插入后述的螺旋弹簧39的下端,在纵凸缘26的上端面安置着螺旋弹簧39的下端。
套筒40及泵头100相对于泵筒部件20可以上下自由活动地并且以向上受推压的状态安装着。泵头100固定在套筒40的上端。
另外,套筒40安装着嵌合在大径泵筒部22内的第2活塞60以及嵌合在小径泵筒部24内的第1活塞50。第2活塞60相对于套筒40,仅能以小冲程上下移动地安装着。
第1活塞50,其筒部53配合在套筒40的下端内部,并使密封部51从套筒40的下端突出地安装在套筒40上。套筒40经常受到存在于第1活塞50和小径泵筒部24的纵凸缘19上端面之间的螺旋弹簧39向上的推压,因此,泵头100也经常受到向上的推压。
套筒40内的上部安装着液体排出阀70,套筒40的中间部设有向外突出的环状法兰部43,从法兰部43的外周竖立着环状立壁44。
泵头100的配合筒108从顶板部103的外周向下方延伸,基端开口在配合筒108的上端内面的喷嘴107向水平延伸,喷嘴107的顶端部向外方突出。此实施例9中,配合筒108为二层筒,但也可以为一层筒。
配合筒108的下部可滑动地插入到安装筒150的中央部151内。配合筒108的下部内侧形成大内径部,在其上方筒部分下半部嵌合着套筒40的上端部。此套筒嵌合部分的内面设置多个纵沟108a,纵沟108a的上端配置在比套筒40上端面更高的位置上。
喷嘴107顶端,嵌合着口筒107a,口筒107a的内端,设置着泡调节用的网107b。
上述配合筒108上部内侧,嵌合着壳体131,该壳体下部是小径部131b,并插入到套筒40的上端部。在此壳体131中,发泡部件132嵌合部分的长度设计成可将多个发泡部件132上下重叠进行嵌合的长度。
插入到大筒40上端部内的小经部131b,在其下端具有向内的法兰,从该向内法兰,挡片131c向下方延伸。挡片131c可使当从套筒40内向壳体131内流动的液体将液体排出阀70向上推开时,液体排出阀70不闭塞上述向内法兰孔134。
向内法兰和液体排出阀70之间,成为气液混合室46,在该气液混合室46中,通过液体排出阀70的液体和通过纵沟108a及套筒40上部与小径部131b的外面之间流出的高压空气进行混合。
另外,不一定需要壳体131,也可将发泡部件132直接与配合筒108的上部内侧配合。
发泡部件132,在短筒135的上面设置网133而构成。短筒135的外径,做成可牢固嵌入壳体131内面的尺寸,如从图49到图51所示的配合在下侧的发泡部件132,倒立地安装,配合在上侧的发泡部件132正立地安装。
另外,在图52所示的,只将1个倒立的发泡部件132配合在壳体131的下部内,在53所示的,只准1个正立的发泡部件132配合在壳体131上部。
第2活塞60由可向套筒40上部外面滑动配合的基筒部62、可滑动配合在大径泵筒部22内面的密封筒部6以及连接基筒部62和密封筒部61的台阶筒部63构成的。台阶筒部63,形成基筒部62一侧高、密封筒部62一侧低的台阶形状。
在阶台筒部63中,在接近基筒部62的部分设置多个空气孔64。基筒部62的上端成为稍微向上方外侧扩开的薄壁性部,其顶端,气密地在接在配合筒108下部内面上。
在台阶筒部63的垂直筒部分的内面上,设置多个凸部66。在台阶筒部63中,从上方水平板状部直立设置配置止动筒67,在该配合止动筒67与基筒部62之间留有微小的间隙在上述间隙处的水平板状部的位置上设置上述空气孔64。
如图49所示,以套筒40的法兰部43的直立壁44的内面与基筒部62下端配合时为下限,另外,如图50所示,以配合筒108内侧筒部108b的下端气密地配合在第2活塞60的基筒部62及配合止动筒67之间,密闭空气孔64时为上限,第2活塞60仅能相对于套筒40以小冲程上下移动地安装。
在仅能以小冲程上下移动的范围中第2活塞60的基筒部62滑动部分的套筒40的外面,设置多个纵沟45,第2活塞60相对套筒40下降到下限时,纵沟45的下端和大经泵筒部22内的连通通过使基筒部62的下端与法兰部43接触来断开。
在上述第2活塞60的基筒部62的下半外面上,配合第2空气吸入阀90。第2空气吸入阀90具有配合在基筒部62下半外面的短筒92,以及从短筒92下端向斜上方外侧伸出的环状的、具有薄壁弹性的隔膜91。
隔膜91的顶端形成厚壁部,将戎厚壁部上面压接在第2活塞60的台阶筒部63的中间水平板状部的下面。
在这样构成的第2空气吸入阀90中,隔膜91,容易产生弹性变形,并且通过在隔膜91的顶端设置厚壁部,可确实开闭第2空气吸入阀90。
如图50所示,套筒40下降时,第2空气吸入阀90闭塞着下降,将大径泵筒部22加在,但若由于某种情况,第2空气吸入阀90安装成与图相反的姿势(即,倒立状态)时,隔膜91与第2活塞60的台阶筒部63的突部66连接,第2空气吸入阀90不能闭塞,所以上述大径泵筒部22内不能加压,因此,没有加压效果,所以可马上发现第2空气吸入阀90的问题。
安装筒150的筒状凸缘152上,安装有第1空气吸入阀80。第1空气吸入阀80,由配合在安装筒150的筒状凸缘152外面的筒部83、从该筒部83的下部外面向斜上方外侧延伸成裙状的具有弹性的密封筒部81,以及从筒部83下部内面向下方延伸的密封筒部82构成。
在筒部83与大径泵筒部22的圆周壁内面间形成小间隙。密封筒部81的顶端压接在大径泵筒部22的圆周壁上部内面。如图49所示,在套筒40处在上限的状态下,密封筒部82的内面,液密地压接在第2活塞60的台阶筒部63的垂直筒动外面。
通过这样地构成第1空气吸入阀80,因气温上升等高压化的容器体内空气,即使通过泵筒部件20的法兰部21的空气孔27,进入大径泵筒部22上部内,该高压空气也不会导致第1空气吸入阀80从筒状凸缘152脱落。
在小径泵筒部24内装有液体吸入阀30,液体吸入阀30的上部插入到套筒40的下部内。
在液体吸入阀30下端的稍微上方,突出设置多个配合销32,配合销32在纵设在小径泵筒部24下部内面的纵凸缘26间可上下活动地配合着。液体吸入阀30下端成为下部阀体31,在液体吸入阀30下降时,下部阀体31闭塞小径泵筒部24的液体吸入孔。
液体吸入阀30上端成为上部阀体35,上部阀体35,抱持在纵设在套筒40内面的突条内面,且可相对该突条内面滑动。因此,套筒下降时,最初套筒40与液体吸入阀30都下降,液体吸入阀30的下部阀体31落座在小径泵筒部24的下端,闭塞液体吸入孔时,液体吸入阀30停止,套筒40继续下降。
另一方面,套筒40上升时,最初与套筒40一道液体吸入阀30也上升,但由于配合销32碰上螺旋弹簧39下面,液体吸入阀30停止,套筒40继续上升。
在上述构成的容器中,在短筒135上面设置网133,形成发泡部132,用于配合发泡部件132的筒孔部分(壳体131),沿上下方向形成长形设定成可连续地配合多个发泡部件132的长度,由于在该筒孔部分配合一个或多个发泡部件132,所以通过改变安装的发泡部件132的个数及该发泡部件132的正反方向,可容易发出适合各种用途的泡径的泡。
按照实验,如图49-图51所示,在壳体131内,分别在上方配合1个发泡部件132,在下方倒立地配合一个相同的发泡部件132,该发泡部件132通过在短筒135面张设网133而形成,此时,可发出细小均等的泡;如图52所示,在壳体131下部只配合1个在短筒83下端面具有网133的发泡部件132时,可发出中径泡;如图53所示,在壳体131上部只配合在短筒83上端面设置网133的发泡啊件132时,可发出大径泡。
另外,将图52的发泡部件132的配合位置依次向上方移动,及将图53的发泡部件132的配合位置依次向下移劝,在图52所示时的泡径及图53所示时的泡径的范围内,可慢慢地变化泡径。
在喷咀107的顶端内,配合口筒107a、在口筒107a上设置网107b,可将放出的泡径变得稍微更小一点,并使其均匀化。
实施例10
按照图54及图55对实施例10的带泡沫喷出泵的容器加以说明。
带泡沫喷出泵的容器共有在上端设置口颈部2的容器体1、安装在口颈部2的泡沫喷出泵10、以及用于将泡沫喷出泵10固定在口颈部2的安装筒150。
泡沫喷出泵10具有泵筒部件20、液体吸入阀30、套筒40、第1活塞50、第2活塞60、液体排出阀70、第1空气吸入阀80、第2空气吸入阀90、泵头100及发泡部件132。
安装筒150具有螺旋接合在容器体2的口颈部2的圆周壁153,与圆周壁153上端连接的顶壁154、从顶壁154的中央开口的圆周边向上方直立延伸的外面设置有螺条的隆起筒部156。筒状凸缘152从离开顶壁154下面圆周壁153的部位向下方延伸。
泵筒部件20的上半部形成空气用大径泵筒部22,下半部形成液体用小径泵筒部24,两个泵筒部22、24由底板部23连接起来。大径泵筒部22上端形成向外方伸出的法兰部21,该法兰部21由容器体1的口颈部2的上端面及安装筒150的顶壁154夹持。
从法兰部21的圆周边部直立起配合筒部28,在法兰部21的基端部,设置有空气孔27。配合筒部28由从安装筒150的顶壁外圆周部下的小筒及安装筒150周壁上部夹持。
小径泵筒部24的下端形成向下方缩径的锥状,连接筒25从其下端向下方延伸,在妆筒25上配合吸管201的上端。
小径泵筒部24的上述锥状部分的内面上,设有多个纵凸缘26,在纵凸缘26上方的小径泵筒部24的内面上,也设置多个凸条26a,凸条26a的内接圆直径比纵凸缘26的内接圆直径大。在该凸条26a内,插入后述的螺旋弹簧39的下端,在纵凸缘26的上端面,载置该螺旋弹簧39的下端。
大筒40及泵头100在安装状态下相对于泵筒部件20可上下自由移动,且受到向上的推压。泵头100固定在套筒40上端。
在套筒40安装有配合在大径泵筒部22内的第2活塞60以及配合在小径泵筒24内的第1活塞50。第2活塞60在安装状态下相对套筒40只能以小冲程上下可移动。
第1活塞50安装在套筒40上其筒部53配合在套筒40下端内部,密封部51从套筒40下端突出。套筒40由存在于第1活塞50及小径泵筒部24的纵凸缘26的上端面之间的螺旋弹簧39经常地向上方推压,由此,泵头100也经常受到向上的推压。
在套筒40内上部安装有液体排出阀70,在套筒40的中间部,设置向外方突出的环状法兰部43,从法兰部43的外圆周直立起环状立壁44。
在泵头100的结构中,配合筒108从顶板103的外圆周部向下方延伸,基端开口在配合筒108内面的喷咀107向水平延伸,喷咀107顶端部向外方突出。配合筒108下部可上下移动地插入到安装筒150的隆起筒部156内。
配合筒108的下部内侧形成大内径部,其上方筒部分下半部上配合着套40的上端。在上述大内径部与套筒40的外圆周之间,形成环状凹部108c。在配合筒108中,套筒配合部分的内面设置作为通气道而起作用的多个纵沟108a,纵沟108a的上端在比套筒40上端面高的位置开口,下端在凹部108c的上端开口。
泵头100,在配合筒108外侧比喷咀107更向下的位置,具有与安装筒150的隆起筒部156外圆周螺旋接合的螺筒108d,在压下泵头100的状态下,隆起筒部156和螺筒108d可进行螺旋接合,所以可将泵头100固定在下限位置。
在不使用时,只要压下泵头100并配合固定在安装筒150上,就不会误操作地压下泵头100,即使没有防护盖也能确实防止液体意外漏出。另外,做成这种状态时,可将容器小型化,收藏时方便。
在上述配合筒108的上部内侧,嵌合着下部形成小径部131b并插入到套筒40上端部内的壳体131。该壳体131,构成发泡构件配合部。
在壳体131中,发泡部件132配合部分的长度,设定成可将多个发泡部件132上下重叠地配合的长度。插入套筒40上端部内的小径部131b,在其下端具有向内法兰,挡片131c从该向内法兰向下方延伸。
从套筒40内流向壳体131内的液体将液体排出阀70向上推开时,挡片131c可使液体排出阀70不会闭塞上述向内法兰的孔134。
在向内法兰和液体吐出阀70之间形成气液混合室46,在该气液混合室46中,通过液体排出阀70的液体,与通过纵沟108a及套筒40上部内面与小径部131b外面之间流入的高压空气进行混合。
另外,不一定需要壳体131,也可将发泡部件132直接配合在配合筒108上部内侧。
发泡部件132通过在短筒135上面设置网133而构成。短筒135的外径,做成可牢固装入在壳体131内面的尺寸,在图54及图55所示结构中,配合在下侧的发泡部件132倒立地安装,配合在上侧在发泡部件132正立地安装。
另外,虽未图示,也可做成只有1个倒立的发泡部件132配合在壳体131的下部内的结构,或者,也可做成只有1个正立的发泡部件132配合在壳体131上部内的结构。
这样,在发泡构件配合部的壳体131中,可配合单个或多个发泡部件132。
第2活塞60由可向套筒40上部外面滑动地配合的基筒部62、在大径泵筒部22内面可滑动地配合的密封筒部61、以及连接基筒部62及密封筒部61的台阶筒部63构成。台阶筒部63形成基筒部62一倒高、密封筒部61一侧低的阶梯状。
在台阶筒部63中,在接近基筒部62的部分设置多个空气孔64。基筒部62的上端成为稍微向上方外侧扩开的薄壁弹性部,其顶端气密地压接于配合筒108下部内面。
台阶筒部63中的垂直筒部分的内面,设置多个凸部66。在台阶筒部63中,从上方的水平板状部、在与基筒部62之间开有微小间隙地直立设置配合止动筒67,在上述间隙处的水平板状部的位置上设置上述空气孔64。
如图54所示,以套筒40的法兰部43的直立壁44内面与基筒部62的下端配合时为下限,另外,以配合筒108下端气密地配合在第2活塞60的基筒部62与配合上动筒67之间,密闭空气孔64时为上限,第2活塞60相对于套40仅能以小冲程上下移动地安装。
在以该小冲程上下移动的范围中,在第2活塞60的基筒部62滑动部分的套筒40外面,设多个纵沟45,第2活塞60套筒40下降到下限时,纵沟45的下端与大径泵筒部22内的连通由基筒部62的下端和法兰43的接触来断开。
在上述第2活塞60的基筒部62的下半外面上,配合第2空气吸入阀90。第2空气吸入阀90具有配合在基筒部62下半外面的短筒92及从短筒92下端向斜上方外侧,伸出的环状的薄壁的、具有弹性的隔膜91。隔膜91的顶端部形成厚壁部,该厚壁部上面压接于第2活塞60的台阶筒部63的中间水平板状部下面。
在这样构成的第2空气吸入阀90中,隔膜91容易弹性变形,并且通过在隔膜91的顶端设置的厚壁部,可确实地开闭第2空气吸入阀90。
如图55所示,在套筒40下降时,第2空气吸入阀90闭塞着下降,将大径泵筒部22内加压,但是当由于某种情况使得第2空气吸入阀90以与图相反的姿势(即,倒立状态)安装时,隔膜91与第2活塞60的台阶筒部63的凸部66连接,第2空气吸入阀90不能关闭,所以上述大径泵筒部22内不能加压,为此,没有加压的效果,可马上发现第2空气吸入阀90不合适。
在安装筒150的筒状凸缘152上,安装第1空气吸入阀80。第1空气吸入阀80由配合在安装筒150的筒状凸缘152外面的筒部83、从该筒部83下部外面向斜上方外侧延长成反裙状的、具有弹性的密封筒部81、以及从筒部83下部内面向下方延伸的密封筒部82构成。
在筒部83和大径泵筒部22的圆周壁内面之间,形成小间隙。密封筒部81的顶端压接于大径泵筒部22的圆周壁上部内面。密封筒部82,如图54所示,当套筒40处于上限状态时,密封筒部82的内面,液密地压接于第2活塞60的台阶筒部63的垂直筒部外面。
通过这样构成的第1空气吸入阀80,因气温上升等高压化的容器体1内的空气,即使通过泵筒部件20的法兰部21的空气孔27,进入大径筒部22的上部内,该高压空气也不会导致第1空气吸入阀80从筒状凸缘152脱落。
在小径泵筒部24内,装有液体吸入阀30,液体吸入阀30的上部,插入到套筒40的下部内。
在液体吸入阀30下端的稍微上方,突出多个配合销32,配合销32在纵设于小径泵筒部24的下部内面的纵凸缘26间可上下活动地配合。
液体吸入阀30下端为下部阀部31,在液体吸入阀30下降时,下部阀体31闭塞小径泵筒部24的液体吸入孔。
液体吸入阀30上端部形成向上裙状为上部阀体35,上部阀体35由纵设于套筒40内面的纵凸缘42内面所抱持,且可相对该纵凸缘42内面滑动。
因此,在套筒40下降时,最初套筒40和液体吸入阀30都下降,当液体吸入阀30的下部阀体31落座在小径泵筒部24下端,闭塞液体吸入孔时,液体吸入阀30停止,而套筒40继续下降。
另一方面,套筒40上升时,最初套筒40与液休有入阀30都上升,但当配配销32碰上螺旋弹簧39下面时,液体吸入阀30停止,套筒40继续上升。
另外,上述纵凸缘42、以第1活塞50的筒部53的刚好上去一点的位置为始点,以在液体排出阀70下方并距液体排出阀70一定距离的位置为终点,在周围方向分散设置数个。
在泵头100处在最上位位置的图54所示的状态下,上部阀体35,从各纵凸缘42离开,液密地落座在设在第1活塞50的筒部53上端内周的阀座52上,用该部分液密地隔断套筒40内的上下部分;另一方面,如图55所示,在压下泵头100,配合固定在安装筒150的状态下,液体吸入阀30的上部阀体35到达套筒40内的、比形成纵凸缘42的部位更向上的位置,用该部分液密地隔断套筒40内的上下部分。
在上述构成的容器中,在短筒135的上面设置网133,形成发泡部件132,将用于配合发泡部件132的配合部分(壳体131)沿上下方向形成长形,其设定长度可连续地配合多个发泡部件132,由于在其筒孔部分可配合一个或多个发泡部件132,所以通过改变安装的发泡部件132的个数及该发泡部件132的正反方向等,可容易地产生出适合用途要求的泡径的泡。
按照实验,如图54及图55所示,在壳体131内,分别在上方配合1个在短筒135上端面设置网133的发泡部件132,在下方倒立地配置1个同样的发泡部件132,此时,可产生细小均匀的泡。
另外,虽未图示,在壳体131下部,只配合1个在短筒135下端面具有网133的发泡部件132时,可产生中径的泡。
进而,在壳体131的上部,只配合1个在短筒135的上端面设置网133的发泡部件132时,可产生大径的泡。
另外,通过依次移动只配合1个的发泡部件132的配合位置,可慢慢地改变泡径。
实施倒10的变形例
以下,按照图56说明实施例10的变形例。
在该变形例中,从配合筒108外圆周上部突出设置的法兰外周边,螺旋筒108d向下方延伸、自上述法兰外周边向上方直立设置配合筒108e在该配合筒108e的上端部装入顶板108f构成泵头100。
另外,在套筒40内,具有以下结构,即从纵凸缘42的上端部隔开规定距离,向下方设置下垂壁55压下泵头100并配合固定在连接筒150时,上代体35,液密地配合在纵凸缘42内面和下垂壁55之间,由该部分液密地隔断套筒40内上下部分。其他结构,与图54及图55所示的相同。
实施例11
按照图57及图58对实施例11的带泡沫喷出泵容器加以说明。
带泡沫喷出泵的容器具有在上端设置的口颈部2的容器体1、安装在口颈部2的泡沫喷出泵10及为将泡沫喷出泵10固定在口颈2的安装筒150。
泡沫喷出泵10具有泵筒部件20、液体吸入阀30、套筒40、第1活塞50、第2活塞60、液体排出阀70、第1空气吸入阀80、第2空气吸入阀90、泵头100及发泡装置130。
安装筒150,具有与容器体2的口颈部2螺旋接合的圆周壁153,与圆周壁153的上端连接的顶壁154及从顶壁154的中央向上方直立延伸的隆起筒部156。
隆起筒部156的顶壁中央开有口,从该开口圆周边,中央筒部151向下方延伸。从隆起筒部156的顶壁下面,筒状凸缘152向下方延伸,其顶端位于中央筒部151的下方。
泵筒部件20的上半部形成空气用大径泵筒部22,下半部形成液体用小径泵筒部24,两个汽缸部22、24由底板部23连接。
大径泵筒部22的上端形成向外方伸出法兰21,该法兰部21由容器体1的口颈部2的上端面和安装筒150的顶壁154的外周部夹持。
从法兰部21的圆周边部直立着配合筒部28,在法兰部21的基端部设置空气孔27。配合筒部28由从安装筒150的顶壁外圆周部垂下的小筒及安装筒150的圆周壁上部夹持。
小径泵筒部24的下端形成向下方,缩径的锥面状,连接筒25从其下端向下方延伸,在连接筒25上配合着吸管201的上端。
在小径法兰部24的上述锥面状部分的内面,设有多个纵凸缘26,在纵凸缘26上方的小径泵筒部24的内面也设有多个凸条26a,凸条26a的内接圆直径比纵凸缘26的内接圆直径大。在该凸条26a内,插入后述的螺旋弹39的下端,在纵凸缘26的上端,载置该螺旋弹簧39的下端。
套筒40及泵头100在安装状态下可相对泵筒部件20上下自如运动且受到向上的推压。泵头100,固定在套筒40的上端。
在套筒40上,安装有配合在大径泵筒部22内的第2活塞60及配合在小径泵筒部24内的第1活塞50。第2活塞60在安装状态下可相对套筒40以小冲程上下动作。
第1活塞50安装在套筒40上,其筒部53装入套筒40的下端,密封部51从套筒40的下端突出。套筒40存在于第1活塞50与小径泵筒部24的纵凸缘19的上端之间的螺旋弹簧39经常地向上推压,由此,泵头100也经常受到向上的推压。
在套筒40内的上部,安装液体排出阀70,在套筒40的中间部,设置向外突出的环状法兰部43,从法兰部43的外圆周竖立有环状立壁44。
在泵头100的结构中,外侧筒部101从顶板部103的外圆周部向下方延伸,内侧筒部102从顶板部103的中央部向下方延伸,基端开口在内侧筒部102的上端内面的喷咀107水平地延伸,贯通外侧筒部101,其顶端向外方突出。
外侧筒部101的下部可上下活动地插入到安装筒150的中央筒部151内。内侧筒102的下部内侧形成大内径部,在其上方筒部分下半部嵌入套筒40的上端。
在内侧筒部102的上述大内径部和套筒40的外圆周之间,形成环状凹部102d。在内侧筒部102中,在套管嵌入部分的内面,设置由多个纵沟组成的通气路102c,通气路102c的上端,在比套筒40上端面高的位置开口,下端在凹部102d的上端开口。
在该泡沫喷出泵10中,在套筒40内的液体喷出阀70的下流、从小径泵筒部24导入的液体与从大径泵筒部22,通过通气路102c导入的空气的合流点的下流,设置由多个后述的发泡部件132,可正、倒立嵌入地构成的发泡装置130,嵌入单个或多个发泡部件132。
详细地说,在上述内侧筒部102的上部内侧,配合有将下部作为小径部131b插入套筒40上端部的壳体131。在该壳体131中,发泡部件132配合部分的长度,设定成可将多个发泡部件132可上下重叠地配合的长度。
插入到套筒40的上端部内的小径部131b,其下端有向内法兰,挡片131c从该向内法兰向下方延伸。当从套筒40内向壳体131内流动的流体将液体排出阀70向上推开时,挡片131c的结构可使液体排出阀70不闭塞上述向内法兰的孔134。
上述向内法兰与液体排出阀70之间构成气液混合室46,在该气流混合室46中,将通过液体排出阀70的液体与通过通气路102c以及套筒40上部内面和小径部131b的外面之间流出的高压空气进行混合。
另外,不一定需要壳体131,也可以将发泡部件132直接配合在内侧筒部102的上部内侧。
发泡部件132通过在短筒135的上面安装网133而构成。短筒135的外径,要有可牢固地嵌入到壳体131内面的尺寸,在图57所示的实施例11中,在下侧配置的发泡部件132倒立着安装,在上侧配置的发泡部件132正立地安装。
另外,图中虽未表示,但也可只将一个倒立的发泡部件132配合在壳体131的下部内,或者也可只将一个正立的发泡部件132配合在壳体131的上部内。
第2活塞60,是由可滑向套筒40的上部外面地配合的基筒部62、在大径泵筒部22的内面可滑动配合的密封筒部61、以及连接基筒部62及密封筒61的台阶筒部63构成的。台阶筒部63形成为基筒部62一侧高、密封筒部61一侧低的阶梯状。
在台阶筒部63中,在靠近基筒部62的部分设有多个空气孔64。基筒部62的上端成为稍微向上方外侧扩开的薄壁的弹性部,其顶端气密地压接在内侧筒部102的下部内面。
在台阶筒部63的垂直筒部分的内面,设有多个凸部66。在台阶筒部63中,从上方的水平板状部,与基筒部62之间稍微隔开间隙地直立设置配合止动筒67,在上述间隙处的水平板状部的位置设有上述空气孔64。
第2活塞60,如图57所示,以基筒部62下端配合于套筒40的法兰部43的直立壁44的内面时为下限,以构成凹部102d外侧壁的内侧筒部102的下端,气密地配合在第2活塞60的基筒部62及配合止动筒67之间,密闭空气孔64时为上限,对于套筒40仅能以小冲程上下活动地安装。
在以小冲程上下活动的范围中,第2活塞60的基筒部62滑动部分的套筒40的外面,设有多个纵沟45,第2活塞60相对套筒40下降到下限时,纵沟45的下端与大径泵筒部22内的连通由基筒部62的下端和法兰部43的接触而切断。
在上述第2活塞60的基筒部62的下半部外面,配合第2空气吸入阀90。第2空气吸入阀90,具有与基筒部62的下半部外面配合的短筒92及从短筒92的下端向斜上方外侧伸出的环状的薄壁的、具有弹性的隔膜91。隔膜91的顶端部形成厚壁部,该厚壁部上面在接在第2活塞60的台阶筒部63的中间水平板状部的下面。
在这样构成的第2空气吸入阀90中,通过隔膜91容易弹性变形和在隔膜91的顶端部设置厚壁部,可确实开闭第2空气吸入阀90。
可是,在套筒40下降时,第2空气吸入阀90闭塞着下降,将大径泵筒部22内加压,但若由于某种原因,将第2空气吸入阀90,安装成与图相反的状态(即,倒立状态),由于隔膜91与第2活塞60的台阶筒部63的凸部66相接,使第2空气吸入阀90不能闭塞,所以大径泵筒部22内不能加压,没有加压的效果,因此可马上发现第2空气吸入阀90不合适的状态。
安装筒150的筒状凸缘152上,安装有第1空气吸入阀80。第1空气吸入阀80是由配合在安装筒150的筒状凸152外面的筒部83、从该筒部83下部外面向斜上方外侧延长成反裙状的弹性的密封筒部81以及从筒部83的下部内面向下方延伸的密封筒部82构成。
在筒部83和大径泵筒部22的圆周壁内面之间,形成小间隙。密封筒部81的顶端部压接于大径泵筒部22的圆周壁上部内面。密封筒部82,如图57所示,在套筒40处在上限的状态下,密封筒部82的内面水密地压接于第2活塞60的台阶筒部63的垂直筒部外面。
小径泵筒部24内装有液体吸入阀30,液体吸入阀30的上部插入到套筒40的下部。
液体吸入阀30的下端成为下部阀体31,在液体吸入阀30下降时,下部阀体31闭塞小径泵筒部24的液体吸入阀孔。液体吸入阀30,在下部阀体31稍上方处,突出多个配合销32,配合销32在纵设于小径泵筒部24下部内面的纵凸缘26间可上下活动地配合。
液体吸入阀30的上端,成为上部阀体35扩径成向上裙状。上部阀体35由纵设于套筒40的纵凸缘42的内面抱持,且可相对该纵凸缘42的内面滑动。
因此,套筒40下降时,最初套筒40与液体吸入阀30都下降,当液体吸入阀30的下部阀体31落座在小径泵筒部24的下端而闭塞液体吸入阀孔时,液体吸入阀30停止下降而套筒40继续下降。
另一方面,套筒40上升时,开始套筒40与液体吸入阀30都上升,但由于配合销32碰到螺旋弹簧39的下面,液体吸入阀30停止,套筒40继续上升。
另外,以第1活塞50的筒部53的刚好向上一点的位置为始点,以液体排出阀70的下方位置为终点,在圆周方向分散地设置多个上述纵凸缘42。在泵头100在最上方位置的图57状态下,上部阀体35,从各纵凸缘42离开,液密地落座在设在第1活塞50筒部53的上端内周的阀座52上,用此部分液密地切断套筒40内的上下部分。
在泵头100的喷咀107顶端,安装有喷射用的管口500。
如图58所示,管口500是由配合固定在喷咀107顶端内部的配合筒503,从配合筒503顶端外面向外伸出、与喷咀107前端面接触的环状法兰部504,以及从配合筒503顶端缘向前延伸的圆锥筒状壁501构成,圆锥筒状壁501的顶端部开有喷射口502。
对于该带有泡沫喷出泵的容器,通过压下泵头100,打开第2活塞60的基筒部62下端缘的密封,大径泵筒部22内的加压空气通过通气道102c,导入气液混合室46中。
与此同时,液体吸入阀30下降,下部阀体31关闭小径泵筒部24的下端开口,小径泵筒部24内的液体将液体排出阀70向上推开后,导入气液混合室46中,所以液体和空气在气液混合室46内进行混合。
接着,空气及液体混合物通过发泡部件132的网133进行液体发泡,用安装在喷咀107顶端的管口500进行加速,从喷射口502直线地喷射。
对于该泡沫喷射泵10,在短筒135上面设置网133而形成发泡部件132,将用于嵌合发泡部件132的筒孔部分(壳体131)沿上下方向形成长形,其长度设定为可连续嵌合多个发泡部件132的长度,以在其筒孔部分可配合一个或多个发泡部件132,所以,通过改变安装的发泡部件132的个数及其发泡部件132的正反方向,可容易得到适于不同用途的泡径的泡。
按照实验,如图57所示的实验例11那样,在壳体131内,分别将1个在短筒135上面设置网133的发泡部件132装在上方,将1个同样的发泡部件132倒立地装在下方时,可得到微细、均匀的泡,图中虽未表示,但当只将1个在短筒83下端面设置网133的发泡部件132装在壳体131下部时,可发泡成中径的泡,进而,只将1个在短筒83上端设置网133的发泡部件132装在壳体131上部时,可发泡成大径的泡。
另外,通过依次移动只配合1个发泡部件132的配合位置,可慢慢地改变泡的直径。
对于该泡沫喷出泵10,由于在喷咀107的顶端装有喷射用管口500,所以喷出的泡在圆锥筒形壁501加速,可较长距离、直线地进行喷射。这与近年多样化的带泡沫喷出泵的容器的用途相匹配,可充分满足各种要求。
另外,管口的构造很简单,生产效率高、可廉价制造。而且也可安装固定在以住的此种泡沫喷出泵10上。
关于上述喷射口502的开口直径,进行了下述的试验。
使用上述构成的带泡沫喷出泵的容器,改变喷射口502的开口径L,测定泡的喷射状况。测定中用目视观察向距离喷射口50215cm的被喷射体喷射泡时的喷射状态,测试此时泵头的挤压感。其结果如以下表1所示。另外,在该表中,将泵头100的挤压感,称为“头压”,喷射口径(mm) 喷射状况 头压
0.6 ○ ×
0.7 ○ △
0.8 ○ △
1.0 ○ ○
1.2 ○ ○
1.4 ○ ○
1.6 ○ ○
1.8 ○ ○
2.0 ○ ○
2.3 △ ○
2.5 △ ○
2.8 × ○
另外,上述“喷射状况”项中的符号,○、△、×,表示以下的判定基准。
○…圆滑、直线地喷射。
△…喷射液在途中弯曲下降。
×…在近边,喷射液弯曲下降。
另外,“头压”项的符号○、△、 ×表示以下的判定基准。
○…轻轻地挤压。
△…稍重地挤压。
×…相当重地挤压。
其结果,在上述喷射口502的开口径为2.0mm以下时,为了能直线地将泡喷射作为目的的至少15cm的间隔距离,喷射口502的开口经最好为2.0mm以下,另一方面,若口径太小,泵头100的挤压感变重,所以喷射口502的口径最好为1.0mm-2.0mm。
实施例12
按照图59及图60对实施例12的带泡沫喷出泵的容器加以说明。
带泡沫喷出泵的容器具有在上端设有口颈部2的容器体1、安装在口颈部2的泡沫喷出泵10及用于将泡沫喷出泵10固定在口颈部2的安装筒150。
泡沫喷出泵10具有泵筒部件20、液体吸入阀30、套筒40、第1活塞50、第2活塞60、液体排出阀70、第1空气吸入阀80、第2空气吸入阀90、泵头100和发泡装置130。
泵筒部件20的上半部形成空气用大径泵筒部22,下半部形成液体用小径泵筒部24,两泵筒部22、24用底板部23连接。
大径泵筒部22的上端形成伸出外方的法兰部21,在法兰部21内圆周部形成环状沟21a,在环状沟21a的底部,设有多个空气孔27。在底板部23的内圆周部,设有环状凹沟23a。
在小径泵筒部24的下部内面,固定着在上端部内面周围设置凸部的配合止动筒29。位于配合止动筒29下方的小径泵筒部24的下端,形成向下方缩径的锥面状的吸入阀座24a,与阀座24a的吸入孔24b连通的连接筒25从小径泵筒部24的下端向下方延伸。在连接筒25内;嵌装吸管201,吸管201的下端延伸到容器体1的底部。
安装筒150中,螺旋接合在口颈部2外面的圆周壁153,从顶壁154的圆周边缘向下方延伸,在顶壁154的外圆周部下面和口颈部2的上端面之间,夹持上述法兰部件20的法兰部21。
隆起筒部156从顶壁154的中央部直立地设置。隆起筒部156的中央部开有口,从该开口周边,在内面具有向纵方向延伸的外部气体吸入沟的中央筒151向下方延伸。
从顶壁154的内面,筒状凸缘152向下方延伸,从顶壁154的外圆周部,短筒向下方延伸,该短筒,插入到大径泵筒22的环状沟21a内,并留出吸入外部气体用间隙。
从泵筒部件20内,突出泵头100,在泵头100的下部连接固定套筒40。
套筒40及泵头100在安装状态下相对泵筒部件20可上下自如活动,且受到向上的推压。在套筒40上装有配合在大径泵筒部22的第2活塞60及配合在小径泵筒部24内的第1活塞50。
第1活塞50装在套筒40上,其筒部53嵌装在套筒40的下端内部,其密封部51从套筒40的下端突出。密封部51可在小径泵筒部24的内面液密地滑动。第2活塞60相对于套筒40仅能以小冲程上下活动。
在套筒40中间部,内圆周部具有周沟的法兰部43向外伸出地设置,在法兰部43的周沟及大径泵筒22的凹沟23a之间,装有将套筒40及泵头100向上方推压的金属制螺旋弹簧39a。
在套筒40的上部内面没有通过向内法兰直立的筒状阀座,在套筒40的上部内侧,装有可进入和离开上述筒状阀座的球状液体喷出阀70。液体喷出阀70由合成树脂、陶瓷等金属以外的材料制成。
泵头100的结构中,外侧筒部101及内侧筒部102从顶板部103的外圆周部、内外二层筒状地向下延伸,基端开口在内侧筒部102上端内面的喷咀107水平地延伸,喷咀107的顶端贯通外侧筒部101并向外突出。
在安装筒150的中央筒部151内,可滑动地插入泵头100的下部。内侧筒部102的下部形成大内径部,该大内径部的内侧下半部,嵌装着套筒40的上部。
在上述大内径部内面、嵌装套筒40的部分,形成多个纵沟102a。该纵沟102a的上端处在比套筒40上端更向上的位置。另外,在该实施例12中将泵头100做成二层筒构造;但也可做成单层筒构造。
第2活塞60,由可在套筒40的上部外面滑动地配合的基筒部62、与在大径泵筒部22内面可滑动配合的密封筒部61、以及连接基筒部62和密封筒61的台阶筒部63构成。台阶筒部63形成基筒部62一侧高、密封筒部61一侧低的阶梯状。基筒部62的上端为薄壁的弹性部,压接于内侧筒部102的下部内面。
从台阶筒部63的上方水平板状部,在与基筒部62之间隔开微小间隙地直立设置配合止动筒67,在位于上述间隙的水平板状部设置多个空气孔64。
第2活塞60,如图59所示,以基筒部62的下端配合在套筒40的法兰部43上面的环状沟上时为下限,如图60所示,以内侧筒部102下端气密地配合在第2活塞60的基筒部62与配合筒67之间,密闭空气孔64时作为上限,相对套筒40,仅能以小冲程上下活动地安装着。
在以小冲程上下活动的范围中,在第2活塞60的基筒部62滑动部分的套筒40的外面,设置多个纵沟45,如图59所示,第2活塞60下降到套筒40的下限时,纵沟45的下端与大径泵筒部22内的连通由基筒部62的下端与法兰部43的气密接触而切断。
发泡装置130,包括将上部配合在内侧筒部102的内侧上部,将下部作为小径部并嵌装套筒40上部内侧的壳体131,在壳体131的内侧,上下重叠地配合有在上端面设置网133的短筒135、135。
在壳体131的上述小径部的外面,设置沟131d,用沟131d、纵沟102a及纵沟45,构成将第2活塞60下方的大径泵筒部22内与后述的气液混合室46连通的空气道160。
插入到套筒40上端部内的壳体131的上述小径部,在其下端具有向内法兰,挡片131c从该向内法兰向下方延伸。挡片131c的结构使得当从套筒40内向壳体131内流动的液体向上推开液体排出阀70时,液体排出阀70不会闭塞上述向内法兰孔。
在上述向内法兰和液体排出阀70之间形成气液混合室46,在该气液混合室46中,将通过液体排出阀70的液体与通过空气道160流入20高至空气进行混合。
另外,不一定需要壳体131,也可将发泡部件132直接地配合在内侧筒部102的上部内侧。
在上述第2活塞60的基筒部62的下半部外面,配合第2空气吸入阀90。第2空气吸入阀90,具有嵌装在基筒部62的下半部外面的短筒92及从短筒92的下端向斜上方外侧伸出环状薄壁的、具有弹性的隔膜91。隔膜91的顶端压接于第2活塞60的台阶筒部63的中间水平板状部的下面。
在安装筒150的筒状凸缘152上,安装有第1空气吸入阀80。第1空气吸入阀80具有配合在安装筒150的筒状凸缘152外面的筒部83和在该筒部83下部向斜上方外侧延长为反裙状的、具有弹性的密封筒部81。密封部81的顶端部,压接于大径泵筒部22的圆周壁上部内面。
当容器体1由于液体减小而负压化时,第1空气吸入阀80的密封筒部81向接近筒部83方向的内侧产生弹性变形。其结果,从安装筒150的中央筒部151与泵头100之间流入安装筒150内的外部气体,通过在大径泵筒部22的上端面与安装筒150的顶壁154的下面之间,通过环状沟21a及空气孔27,流入到容器体1中,消除负压状态。
在小径泵筒部24内,装有液体吸入阀30。液体吸入阀30的上部插入套筒40中而处于悬吊状态,从下部外面突出的多个配合销32,位于固定在小径泵筒部24的下部内侧的配合止动筒29下方的位置,可与配合止动筒29的下端配合并受其止动。
液体吸入阀30下端成为下部阀体31,在液体吸入阀30下降时,下部阀体31落座在设置在小径泵筒部24a的底部的阀座24a上,闭塞吸入孔24b。
液体吸入阀30上端部成为上部阀体35,上部阀体35,由第1活塞50的筒部53的上部内面抱持,且可相对套筒40的内面滑动。
因此,在套筒40下降时,最初套筒40和液体吸入阀30都下降,当下部阀体31闭塞小径泵筒部24的吸入孔24b时,液体吸入阀30停止,套筒40继续下降。
另一方面,套筒40上升时,最初,套筒40和液体吸入阀30都上升,但当配合销32碰到配合筒29的下面时受到止动,液体吸入阀30停止,套筒40继续上升。
在安装筒150的隆起筒部156的外圆周面上,可卸下地安装着盖202。
另外,对于没有材料限制的各部件可适宜地使用合成树脂材料。
对于带泡沫喷出泵的容器,在图59所示的状态下,小径泵筒部24的阀座24a与液体吸入阀30的下部阀体31之间,以及第2活塞60的台阶筒部63的内圆周面上面与泵头100的外侧筒部101的下端面之间,分别形成大的和小的间隙。
在此,台阶筒部63的内圆周面上面与外侧筒部101的下端面之间的间隙尺寸设定得比阀座24a与下部阀体31之间的间隙尺寸小。通过将这些间隙设定成这样的大小关系,使得在气液混合室46中,最初流入加压空气,然后,流入液体。
详细地说,从图59的状态,压下泵头100时,对于第2活塞60及泵筒部件20,泵头100、套筒40及液体吸入阀30下降,第2活塞60的基筒部62下端从套筒40的法兰部43上面离开,打开了大径泵筒部22到气液混合室46的空气道160。
接着,外侧筒部101的下端碰到第2活塞60的台阶筒部63的上面,第2活塞60与套筒40等都相对泵筒部件20下降,由此,大径泵筒部22内的空气被加压,高压空气通过空气道160,开始流入到气液混合室46。
然后,液体吸入阀30的下部阀体31落座在小径泵筒部24的阀座24a上,密闭吸入孔24b,接着,在下端具有第1活塞50的套筒40相对液体吸入阀30下降,由此,将小径泵筒部24及套筒40内的液体加压,打开液体排出阀70,液体开始流入到气液混合室46。
因此,最初,加压气体流入气液混合室46,然后,液体流入气液混合室46。
其结果,即使刚开始压下泵头100,也可将空气量及液体量调成合适的混合比,没有以往的相对于液体量出现空气量不足,发泡不完全的情况。
以后,在气液混合室46中混合的液体,在通过发泡装置130的网133时进行发泡,从喷咀107,以泡的状态喷出。
另外,由于将向上推压套筒40的螺旋弹簧39a装入到作为空气用泵筒的大径泵筒部22内,所以螺旋弹簧39a不会接触到液体而生锈,因此,没有以往那样由于螺旋弹簧外面的锈而使装入液体变色或变质的现象。
实施例13
按照图61及图62对实施例13的带泡沫喷出泵的容器加以说明。
带泡沫喷出泵的容器,具有在上端设有口颈部2的容器体1、安装在口颈部2的泡沫喷出泵10及用于将泡沫喷出泵10固定在口颈部2的安装筒150。
末喷出泵10具有泵筒部20、液体吸入阀30、套筒40、第1活塞50、第2活塞60、液体排出阀70、第1空气吸入阀80、第2空气吸入阀90、泵头100及发泡部件132。
泵筒部件20向容器体1内垂下,其附设在上部外面的法兰部21配合在容器体1的口颈部2的上端部,泵筒部件20的上部大径泵筒部22,从其下端通过底板部23垂下的下半部为小径泵筒部24。
大径泵筒部22直立延伸到法兰部21上方,在法兰部21的基端部,贯穿设置通向容器体1内的空气孔27。
在小径泵筒部24的下端内面,通过向上台阶部24c,设置锥筒状的阀座24a,与阀座24a的阀孔连通地垂下连接筒25,吸管201的上端部配合在连接筒25内,其下端垂下到容器体1的内底部,从向上台阶部24c等间隔地直立多个纵凸缘26。
泵筒部件20,通过螺旋接合在容器体1的口颈部2的安装筒150,固定法兰部21。安装筒150。用螺旋接合在口颈部2外面的圆周壁153上端的顶壁154,在与口颈部2上端面间,夹持法兰部21,而且从顶壁154直立的隆起筒部156,向内方突出设置顶壁156a,从顶壁156a内周,垂下中央筒部151。在中央筒部151的内面,也可纵设凹沟157。在中央筒部151的内面,配合第1空气吸入阀80。
第1空气吸入阀80,从与中央筒部151配合的配合筒下端突出向上外方扩开的弹性板,该弹性板上端外面压接在泵筒部件20的上端筒部分内面上,由于容器体1内液体减少而负压化时,压扩其弹性板上端部,而且通过泵筒部件20上端筒部分的上端面与顶壁156a之间,以及泵筒部件20的上端筒部分与隆起筒部156之间,进一步通过空气孔27,进入容器体1内,消除负压状态。
从小径泵筒部24,突出套筒40,该套筒40由螺旋弹簧39向上方推压,该螺旋弹簧39的下端载置于多个纵凸缘26上并且收容在小径泵筒部24内。在套筒40的下端,嵌装第1活塞50,在套筒40上端,配合从带喷咀107的泵头100垂下的配合筒108内面。
在套筒40的上部内面,具有液体排出阀70,在液体喷出阀70上方的配合筒108的上部内面,配合有用网133闭塞短筒135的上下两端面的发泡部件132。
用设在套筒40的上部的下部小径锥状阀座41,和在从带透孔配合板71的下面垂直设置的多个弹性片72的下端附设着下小径阀体73的液体排出阀70而形成,而且弹性片72将阀体73压接于座41,将配合板71配合固定在套筒40的上端部内面。阀座41下方的套筒40内面,纵设多个纵凸缘42。
将从泵头100垂下的配合筒108做成二层筒状以防止配合筒108厚壁化。将嵌合套筒40上部的配合筒108的下端部作成大内径部108g,另外,从大内径部108上端到短筒135的配合部分,在配合筒108内面设置纵沟108a,将阀部件41的配合板71和短筒135之间形成的气液混合室46与纵沟108a连通的纵沟135a设置在短筒135的外面,连接两纵沟108a、135a的上端,形成后述空气道160的一部分。
在套筒40的中间部外面,附设从向外伸出的板部外端向斜上外方突出筒部的法兰部43,使法兰部43可与配合在大径泵筒部22内的第2活塞60配合。
第2活塞60,由在配合大径泵筒部22的密封筒部61上,连接从与法兰部43上方的套筒40外面配合的基筒部62,突出的台阶筒部63而形成,在基筒部62的内面纵设沟62a,在与配合基筒部62的的套筒40外面之间设置通路,将基筒部62上端向上外方扩开,将其上端外缘,气密地配合在大内径部108g内壁面上。
在台阶筒部63上,贯穿设置空气孔64,在台阶筒部63下方的基筒部62外面气密地配合弹性筒,从该弹性筒向外方突出有弹性薄板93,由该弹性薄板93闭塞空气孔64,用这些空气孔64及弹性薄板93,形成通向大径泵筒部22内的第2空气吸入阀90。
但是通过设计使得当压下泵头100时由配合筒108的下端面闭塞上述空气孔64,这样,第2空气吸入阀90也可以不要。
第2活塞60相对套筒40仅能以小冲程上下自如活动,通过压下泵头100,套筒40相对第2活塞60下降时,法兰部43与基筒部62的下端离开,打开上述沟62a,纵沟108a等形成的空气道160,使大径法兰部22内与气液混合室46连通。配合筒108的下端面,与台阶筒部63的上面接触,压下第2活塞60。
套筒40下降后,若离开泵头100,套筒40的法兰部43与基筒部62下端面接触,关闭上述空气道160,将第2活塞60与套筒40都推上,通过中央筒部151和配合筒108之间以及通过空气孔64,向大径泵筒部22流入外部气体。
从小径泵筒部24的底部内突出液体吸入阀30,该阀的上部在套筒40内配合,通过与套筒40的摩擦配合,可以小冲程上下自如活动,其下端作为下部阀体31。
液体吸入阀30,从下部外面,放射状地突出多个配合销32,如图62所示,配合销32,可上下活动地配合在小径泵筒部24的底部的纵凸缘26间,通过嵌合在载置于纵凸缘26上端的螺旋弹簧39下端,规定液体吸入阀30的上限,通过当套筒40下降时,下部阀体31与阀座24a相接,阀关闭,而规定其下限。
在液体吸入阀30上,设纵沟33a、在液体吸入阀30的上端部,附设向斜上外方扩开的上部阀体35,通过摩擦力,将上部阀体35的上端外面与套筒40的内面配合。
另外,虽然该实施例13是将从密封部51直立的筒部53在套筒40的下部内配合,但也可将套筒40及第1活塞50整体成形
在图61所示的状态下,小径泵筒部24的底部内面形成的阀座24a与从底部内直立、将上部配合在套筒40内的液体吸入阀30下端的下部阀体31之间,以及在大径泵筒部22内配合的第2活塞60台阶筒部63与从泵头100垂下的配合筒108下端之间,分别形成大的和小的间隙。
若从该形状压下泵头100,相对第2活塞60、泵筒部件20,泵头100、套筒40、液体吸入阀30下降、配合筒108下端与台阶筒部63相接,从而第2活塞60也相对于泵筒部件20下降、接着,下部阀体31接触阀座24a,关闭阀门。
通过上述泵头100等的下降,打开空气道160,通过第2活塞60的下降,大径泵筒部22内的空气被加压,进入气液混合室46,接着,阀座24a和下部阀体31形成的阀关闭,由于第1活塞50及套筒40相对于液体吸入阀30下降,使小径泵筒部24及套筒40内的液体加压,液排出阀70打开,液体进入混合空气、与空气混合的同时,通过发泡部件132从喷咀107,成为泡而放出。
压下后离开泵头100时,相对于泵筒部件20及第2活塞60,液体吸入阀30、套筒40上并套筒40的法兰部43与基筒部62下端面相接,将第2活塞60上推的同时,由于从液体吸入阀30的下部外面放射状地突出的配合销32,与弹簧39的下端面相接,液体吸入阀30相对于泵筒部件20停止,套筒40移到上限。
由于第2活塞的台阶套筒部63与从泵头100垂下的配合筒108下端面之间的间隙比小径泵筒部24的阀座24a与液体吸入阀30的下部阀体31之间的间隙小,所以压下泵头100时,首先,连通大径泵筒部22与气液混合室46的空气道160打开,加压空气向气液混合室46内开始流入后,上述液体吸入阀30的下部阀体31关闭小径泵筒部24的阀座24a,因此,液体吸入阀30和液体排出阀70之间的小径泵筒部24内及套筒40内被加压,液体排出阀70打开,这样,在加压空气开始流入后液体才进入气液混合室46内,所以即使刚压下泵头100时,也可调成合适的空气量和液体量的混合比,不象以往那样,对于液体量由于空气量不足,而发生发泡不完全的现象。
在第2活塞60的台阶套筒部63下方的基筒部62部分外面,气密地配合第1空气吸入阀80的弹性筒,用从弹性筒向外突出的弹性薄板93,密闭贯穿设置在上述阶台筒部63的空气孔64,由于具有通向大径泵筒部22内的第2空气吸入阀90,所以在压下泵头100时,大径泵筒部22内的空气不会通过空气孔64而泄漏,因此,可将大径泵筒部22内的空气,通过空气道160,确突地送到气液混合室46内。
由于通过推压而使液体排出阀70弹性闭塞,所以液体喷排阀70下方的套筒40内以及小径泵筒部24内等经常充满液体,因此,在由于泵头100压下而打开液体排出阀70的同时,套筒40等内的液体,流入气液混合室46内,所以,在压下泵头100的同时,可放出的合适的比率混合空气及液体的泡。
实施例13的变形例
以下,按照图63说明实施例13的变形例。
该变形例与图61及图62所示大致相同,但部分结构不同。对其主要的不同加以说明。泵筒部件20从法法部21外周直立起配合筒部28,使配合筒部28在安装筒150的圆周壁153的上部内面和从顶壁154垂下的配合止动筒155之间进行固定状态的配合,将安装筒150从容器体1的口颈部2卸下,可将泡沫喷出泵10整体地卸下。
使大径泵筒部22上端部,向法兰部21上方稍微突出,因此,将第1空气吸入阀80的配合筒延长到中央筒部151的下方,从其下端通过法兰使弹性板向上外方突出,将其上端与大径泵筒部22的上端部内面压接。
从第1活塞50的密封部51直立、与套筒40下部内配合的筒部53的上端,向上内方弯曲,液体吸入阀30上端的上部阀体35可弹性变形,筒部53的上端面水密地与上部阀体35的中间部外面压接。上部阀体35,在套筒40上升时,将套筒40内的中间部密闭,即使容器颠倒,液体排出阀70打开,也没有关系。
液体喷出阀70是球阀,在与液体排出阀70上方的发泡部件132之间,配合壳体131。壳体131,将上部作为大径部131a,在大径部131a内,配合发泡部件132的下半部,将壳体131的下部作为小径部131b,配合到套筒40的上端部内,从其小径部131b的下端面,垂下多个挡片131c,以使液体喷出阀70被通过排出阀孔的液体推上时不闭塞壳体131的下端开口。
空气道160,由配合套筒40上部的配合筒108内面的纵沟108a,设在大径部131a下端面的横沟131e及纵设在小径部131b外面的沟131f形成。
第2活塞60的空气孔64,贯穿设置在台阶筒部63的基筒部62的端部,作为开闭该空气孔64的阀体的弹性薄板93,将其外端部与设在台阶筒部63的中间部的筒部63a的中间部内面压接。
如以上所述,本发明带泡沫喷出泵的容器具有可确实地进行泡沫喷出操作,确实地形成泡,确实地从喷出口喷出,进而,可变更泡的喷出形态,可设定希望的泡径等优点。因此,作为容纳洗脸泡沫、剃须泡沫等生活用品及汽车轮胎和窗玻璃等洗净用的洗净泡沫等在使用时形成泡沫而使用的溶液的容器,是有用的。
Claims (11)
1.一种带有泡沫喷出泵的容器,它具有带口颈部的容器体和安装在容器体口颈部的泡沫喷出泵,泡沫喷出泵包括以下的部分:
(a)从上述口颈部插入上述容器体内的液用泵筒及空气用泵筒在轴心方向同心状地连接,并且具有可固定在口颈部的法兰部的泵筒部件;
(b)安装在上述口颈部、与口颈部可协同动作从而夹住上述泵筒部件的法兰部的安装筒;
(c)上下可动地贯通上述安装筒,并在从安装筒露出部分设有喷出口的活塞头;
(d)为上下开口的中空筒状,上下可滑动地收装在上述泵筒部件内,上部与活塞头连接,与喷出口连通,收装在空气用泵筒的部分具有环状法兰部的套筒;
(e)设置在上述套筒的下端,并可沿着上述液用泵筒气密地上下滑动的环状第1活塞;
(f)具有在上述活塞头的套筒外周面上仅能以小冲程上下滑动地安装的、闭塞上述空气用泵筒开口侧的、配合在套筒外周面的基筒部以及在空气用泵筒内周面可液密地上下滑动的密封筒部,上述基筒部的上部气密地配合在上述活塞头的下部,连接基筒部和密封筒部的连接部有空气吸入阀,并且基筒部的下部与上述套筒的法兰部气密地接触的第2活塞;
(g)其上部能上下滑动地插入到上述套筒内,并悬吊在套筒中,通过与套筒的配合可与套筒一起上下动作,其下部能上下滑动地插入到液用泵筒内,下端做成可开闭上述液用泵筒的液体入口的下部阀体的液体吸入阀;
(h)配置在上述套筒上部内侧的液体排出阀;
(i)安装在上述液体排出阀和上述泵头的喷出口之间的发泡构件;
(j)设置在上述液体排出阀和上述发泡构件之间的气液混合室;
(k)设置在上述活塞头和上述套筒和上述第2活塞基筒部间,并连通上述空气用泵筒和上述气液混合室的空气通路;
(l)在上述液体吸入阀和上述液体用泵筒的内面和上述套筒内面之间形成的液体通路;
(m)将上述套筒沿接近活塞头的方向推压的螺旋弹簧;
(n)上述套筒位于上限时,阻止上述液体吸入阀相对于上述液用泵筒向上动作的限制机构;
压下位于上限的泵头,泵头从开始下动到泵头和第2活塞同步下动的冲程,要比上述液体吸入阀的下部阀体的开闭冲程小;
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活塞具有与空气用泵筒内外连通的空气孔,上述的第2活塞的空气吸入阀由弹性体构成并且具有与上述基筒部气密地配合的筒部和从筒部向外伸张的环状隔膜,此隔膜可以开闭第2活塞的上述空气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泡沫喷出泵的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套筒的上部内面具有下部成为小径的锥体面状阀座,上述液体排出阀具有配合固定在套筒内面的配合固定板,从配合固定板下面向下方延伸的多个弹性片,以及设置在弹性片下端并可进入或离开阀座的阀体。
3.一种带有泡沫喷出泵的容器,它具有带口颈部的容器体和安装在容器体口颈部的泡沫喷出泵,泡沫喷出泵包括以下的部分:
(a)从上述口颈部插入上述容器体内的液用泵筒及空气用泵筒在轴心方向同心状地连接,具有可固定在口颈部的法兰部,在该法兰部设有连通到容器体内的空气孔的泵筒部件;
(b)安装在上述口颈部、与口颈部可协同动作从而夹住上述泵筒部件的法兰部具有离开容器体口颈部内周面而配置的筒状凸缘的安装筒;
(c)上下可动地贯通上述安装筒,并在从安装筒露出部分设有喷出口的活塞头;
(d)做成上下开口的中空筒状,上下可滑动地收装在上述泵筒部件内,上部与活塞头连接,与喷出口连通,收装在空气用泵筒的部分具有环状法兰的套筒;
(e)设置在上述套筒的下端,并可沿着上述液用泵筒气密地上下滑动的环状第1活塞;
(f)具有在上述活塞头的套筒外周面上仅能以小冲程上下滑动地安装的、闭塞上述空气用泵筒开口侧的、配合在套筒外周面的基筒部以及在空气用泵筒内周面可液密地上下滑动的密封筒部,上述基筒部的上部气密地配合在上述活塞头的下部,基筒部的下部外周面设有突起部,基筒部的下端与上述套筒的法兰部气密地接触,在连接基筒部和密封筒部的连接部设有连通空气用泵筒内外的空气孔的第2活塞;
(g)设置在连接上述第2活塞基筒部和密封筒部的连接部上,开闭上述空气用泵筒内外的第2空气吸入阀;
(h)其上部能上下滑动地插入到上述套筒内,并悬吊在套筒中,通过与套筒的配合可与套筒一起上下动作,其下部能上下滑动地插入到液用泵筒内,下端做成可开闭上述液用泵筒的液体入口的下部阀体的液体吸入阀;
(i)配置在上述套筒上部内侧的液体排出阀;
(j)安装在上述液体排出阀和上述泵头的喷出口之间的发泡构件;
(k)设置在上述液体排出阀和上述发泡构件之间的气液混合室;
(l)设置在上述活塞头和上述套筒和上述第2活塞基筒部间,并连通上述空气用泵筒和上述气液混合室的空气通路;
(m)在上述液体吸入阀和上述液体用泵筒的内面和上述套筒内面之间形成的液体通路;和
(n)将上述套筒沿接近活塞头的方向推压的螺旋弹簧;
其特征在于,将筒部嵌合在上述安装筒的筒状凸缘中,固定在安装筒上,从上述筒部,向斜上外伸出密封筒部,将此密封筒部的顶端弹性地、气密地压接在空气用泵筒的内周面,容器内为负压时,上述密封筒部从空气用泵筒的内周面脱离,从安装筒和泵头间打开连通上述泵筒部件的空气孔的空气通路的第1空气吸入阀;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有泡沫喷出泵的容器,其特征在于,具有在连接筒部的密封筒部的连接部设有连通空气用泵筒内外的空气孔的第2活塞;并具有在上述第2活塞的基筒部的下部外周面的突起部外侧配合固定的筒部以及从此筒部的下端向斜上外方伸出的弹性环状隔膜,此隔膜可与连接上述第2活塞的基筒部和密封筒部的连接部接触或离开,开闭上述第二活塞空气孔的第2空气吸入阀。
5.一种带有泡沫喷出泵的容器,它具有带口颈部的容器体和安装在容器体口颈部的泡沫喷出泵,泡沫喷出泵包括以下的部分:
(a)从上述口颈部插入上述容器体内的液用泵筒及空气用泵筒在轴心方向同心状地连接,具有可固定在口颈部的法兰部的泵筒部件;
(b)安装在上述口颈部、与口颈部可协同动作从而夹住上述泵筒部件的法兰部的安装筒;
(c)上下可动地贯通上述安装筒,并在从安装筒露出部分设有喷出口的活塞头;
(d)为上下开口的中空筒状,上下可滑动地收装在上述泵筒部件内,上部与活塞头连接,与喷出口连通,收装在空气用泵筒的部分具有环状法兰部的套筒;
(e)设置在上述套筒的下端,并可沿着上述液用泵筒气密地上下滑动的环状第1活塞;
(f)具有在上述活塞头的套筒外周面上仅能以小冲程上下滑动地安装的、闭塞上述空气用泵筒开口侧的、配合在套筒外周面的基筒部以及在空气用泵筒内周面可液密地上下滑动的密封筒部,上述基筒部的上部气密地配合在上述活塞头的下部,连接基筒部和密封筒部的连接部有空气吸入阀,基筒部的下部与上述套筒的法兰部气密地接触的第2活塞;
(g)其上部能上下滑动地插入到上述套筒内,并悬吊在套筒中,通过与套筒的配合可与套筒一起上下动作,其下部能上下滑动地插入到液用泵筒内,下端做成当将上述活塞头压下到下限位置时将套筒上下隔断的上部阀体,下端做成可开闭上述液用泵筒的液体入口的下部阀体的液体吸入阀;
(h)配置在上述套筒上部内侧的液体排出阀;
(i)安装在上述液体排出阀和上述泵头的喷出口之间的发泡构件;
(j)设置在上述排出阀和上述发泡构件之间的气液混合室;
(k)设置在上述活塞头和上述套筒和上述第2活塞基筒部间,并连通上述空气用泵筒和上述气液混合室的空气通路;
(l)在上述液体吸入阀和上述液体用泵筒的内面和上述套筒内面之间形成的液体通路;
(m)将套筒沿接近活塞头的方向推压的螺旋弹簧;
其特征在于,它还具有:
(n)在压下上述活塞头使之位于下限的状态下,使活塞头对于上述安装筒不能上下动作的制动机构。
6.一种带有泡沫喷出泵的容器,它具有:
(a)带口颈部的容器体;
(b)安装在上述容器体口颈部的安装筒;
(c)上端部安装固定在上述安装筒上,从上述口颈部插入上述容器体内的液用泵筒及空气用泵筒在轴心方向同心状地连接的泵筒部件;
(d)在向上方推压的状态下可上下自由动作地安装于上述泵筒部件,具有配合在上述空气用泵筒内的第2活塞及配合在液用泵筒内的第1活塞的套筒;
(e)连接在上述套筒的上部,贯通安装筒并突出在上方,从安装筒露出外部的部位上具有喷出口的泵头;
(f)设置在上述泵头喷出口上流侧的发泡部件;
(g)上端开口连接在上述泵筒部件的液用泵筒下端,下端开口开在容器体的下端角部的吸管;
(h)设置在空气用泵筒上、并设置在与上述泵头喷出口的开口方向相反的位置上的、通往容器体内的空气孔;
通过泵头及套筒的上下动作,液用泵筒内的液体和空气用泵筒内的空气混合,混合的气液通过上述发泡部件进行发泡从泵头的喷出口以泡沫的形态喷出;
其特征在于,使得上述吸管的下端开口方向和上述泵头的喷出口方向经常保持相同方向,并使泵头能相对安装筒上下动作的方向限制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有泡沫喷出泵的容器,其特征在于,具有防止转动机构,该机构设置在上述安装筒和泵筒部件的配合部位,并由相互配合的多个纵向凸缘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有泡沫喷出泵的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限制方向机构由设置在安装筒的顶壁中央窗孔周边部和泵头的外周部、并且相互上下可动地配合的纵凸条和凹沟构成。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有泡沫喷出泵的容器,其特征在于,安装筒的窗孔是非圆形窗孔,同时泵头的外周下部形成与上述非圆形窗孔相似的形状,通过这些非圆形部件的配合构成限制方向部件。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有泡沫喷出泵的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吸管为圆筒状,配合吸管上端部的液用泵筒下端的连接筒内周形成四角形。
11.一种带有泡沫喷出泵的容器,它具有带口颈部的容器体和安装在容器体口颈部的泡沫喷出泵,泡沫喷出泵包括以下的部分:
(a)第1活塞在内部滑动的液用泵筒;
(b)第2活塞在内部滑动的空气用泵筒;
(c)带有喷出口,同时与第1活塞及第2活塞连接,并可驱动两活塞的泵头;
(d)将由液用泵筒送出的液体和由空气用泵筒送出的空气进行混合的气液混合室;
(e)设置在上述喷出口和气液混合室之间的发泡构件;
其特征在于,它还具有:
(f)设置在上述泵头喷出口上,沿着前进方向缩径成圆锥筒状,其顶端开有内径为2.0mm以下的喷射口的管口;
压下泵头,使得容器体内的液体和外部气体在气液混合室混合,通过发泡构件发泡,从喷射口以泡沫状态喷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6)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309550/94 | 1994-11-17 | ||
JP30955094 | 1994-11-17 | ||
JP332015/94 | 1994-12-12 | ||
JP33201594 | 1994-12-12 | ||
JP7061876A JPH08230924A (ja) | 1995-02-24 | 1995-02-24 | 泡放出用ポンプ容器 |
JP61876/94 | 1995-02-24 | ||
JP09810895A JP3609486B2 (ja) | 1995-03-29 | 1995-03-29 | 泡噴出容器 |
JP98108/95 | 1995-03-29 | ||
JP14946395 | 1995-05-23 | ||
JP149463/95 | 1995-05-23 | ||
JP27446395A JP3285187B2 (ja) | 1995-10-23 | 1995-10-23 | 泡噴出ポンプ付き容器 |
JP274462/95 | 1995-10-23 | ||
JP274463/95 | 1995-10-23 | ||
JP27446295A JP3236765B2 (ja) | 1995-10-23 | 1995-10-23 | 泡噴出ポンプ付き容器 |
JP281046/95 | 1995-10-27 | ||
JP28104695A JP3238855B2 (ja) | 1995-10-27 | 1995-10-27 | 泡噴出ポンプ付き容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8844A CN1138844A (zh) | 1996-12-25 |
CN1080689C true CN1080689C (zh) | 2002-03-13 |
Family
ID=275725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95191242A Expired - Lifetime CN1080689C (zh) | 1994-11-17 | 1995-11-17 | 带有泡沫喷出泵的容器 |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 Link |
---|---|
US (8) | US5813576A (zh) |
EP (3) | EP0736462B1 (zh) |
KR (2) | KR100311592B1 (zh) |
CN (1) | CN1080689C (zh) |
AU (1) | AU715130B2 (zh) |
CA (1) | CA2180859C (zh) |
DE (1) | DE69534444T2 (zh) |
WO (1) | WO1996015952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736462B1 (en) | 1994-11-17 | 2005-09-14 |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 Container equipped with bubble injection pump |
NL1001366C2 (nl) * | 1995-10-06 | 1997-04-08 | Airspray Int Bv | Inrichting voor het afgeven van een luchtvloeistofmengsel, in het bijzonder schuim en daarvoor bestemde bedieningseenheid. |
EP0930102B1 (en) * | 1997-08-13 | 2006-08-09 |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 Manual liquid sprayer |
JP3906953B2 (ja) * | 1998-03-30 | 2007-04-18 | 株式会社資生堂 | 噴霧容器 |
JP2002512120A (ja) * | 1998-04-17 | 2002-04-23 | ケルテューブ ベスローテン フェンノートシャップ | 泡スプレー装置 |
NL1012419C2 (nl) * | 1999-06-23 | 2000-12-28 | Airspray Nv | Spuitbus voor het afgeven van een vloeistof. |
US6612468B2 (en) | 2000-09-15 | 2003-09-02 | Rieke Corporation | Dispenser pumps |
NL1016694C2 (nl) * | 2000-11-23 | 2002-05-24 | Keltub B V | Schuimvormingseenheid. |
GB0103926D0 (en) | 2001-02-17 | 2001-04-04 | Astrazeneca Ab | Chemical compounds |
EP1266696A1 (en) * | 2001-06-13 | 2002-12-18 | Taplast S.p.A. | Bellows pump for delivery gas-liquid mixtures |
FR2831876B1 (fr) * | 2001-11-07 | 2004-04-23 | Valois Sa | Pompe de distribution de produit fluide |
JP4400705B2 (ja) * | 2002-03-29 | 2010-01-20 | 株式会社タニ | 内容物の混合構造を有する包装容器 |
US6637476B2 (en) | 2002-04-01 | 2003-10-28 | Protedyne Corporation | Robotically manipulable sample handling tool |
GB0208806D0 (en) * | 2002-04-17 | 2002-05-29 | Rieke Corp | Dispenser pumps |
US6923346B2 (en) * | 2002-11-06 | 2005-08-02 | Continental Afa Dispensing Company | Foaming liquid dispenser |
US6644516B1 (en) | 2002-11-06 | 2003-11-11 | Continental Afa Dispensing Company | Foaming liquid dispenser |
US7249529B2 (en) * | 2003-03-28 | 2007-07-31 | Protedyne Corporation | Robotically manipulable sample handling tool |
US6840408B1 (en) | 2003-08-25 | 2005-01-11 | Continental Afa Dispensing Company | Air foam pump with shifting air piston |
JP2005262202A (ja) * | 2004-02-20 | 2005-09-29 |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 フォーマーディスペンサ |
NL1027949C2 (nl) * | 2005-01-04 | 2006-07-05 | Airspray Nv | Afgifte-inrichting met zuigerpomp. |
US7802701B2 (en) * | 2005-01-14 | 2010-09-28 | Rieke Corporation | Up-lock seal for dispenser pump |
NL1028827C2 (nl) * | 2005-04-20 | 2006-10-23 | Keltec B V | Afgifte-eenheid. |
NL1030030C2 (nl) * | 2005-04-20 | 2006-10-23 | Keltec B V | Afgifte-eenheid met verbeterde toevoer-afsluitmiddelen. |
US20060246013A1 (en) * | 2005-05-02 | 2006-11-02 | Ocusoft, Inc. | Pump system for dispensing foaming eyelid cleanser |
ATE552915T1 (de) * | 2005-07-29 | 2012-04-15 |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 Ausstossbehälter |
CN2839636Y (zh) * | 2005-08-30 | 2006-11-22 | 林添大 | 泡沫泵 |
US7661562B2 (en) * | 2005-10-11 | 2010-02-16 |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 Micro powered dispensing device |
US7263727B1 (en) * | 2006-02-24 | 2007-09-04 | Viacheslav V. Zhurin | Hygienic high detergency toilet |
US7819289B2 (en) * | 2006-04-14 | 2010-10-26 | Joseph S Kanfer | Foam soap generator |
FR2903027B1 (fr) * | 2006-07-03 | 2008-11-14 | Exel Ind Sa | Pistolet automatique de pulverisation |
US20090008412A1 (en) * | 2007-04-10 | 2009-01-08 | Choi Hee Jin | Foam pump dispenser having leakage prevention function against reverse flow |
GB0715224D0 (en) * | 2007-08-02 | 2007-09-12 | Leafgreen Ltd | Manual pump type fluid dispenser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uch a dispenser |
WO2009056596A1 (en) * | 2007-11-01 | 2009-05-07 | Pibed Limited | Device for dispensing fluid |
KR101408641B1 (ko) * | 2007-11-01 | 2014-06-17 | 주식회사 종우실업 | 내용물을 변질시키지 않는 거품발생 펌프 |
US20090242502A1 (en) * | 2008-03-28 | 2009-10-01 | Jack Jie Qin | Flip-cap arrangement for container |
US9433960B2 (en) | 2008-09-01 | 2016-09-06 | Rieke Corporation | Liquid dosing devices |
GB0815881D0 (en) | 2008-09-01 | 2008-10-08 | Rieke Corp | Liquid dosing devices |
DE102009006431B4 (de) * | 2009-01-23 | 2010-12-30 | Ing. Erich Pfeiffer Gmbh | Austragvorrichtung |
EP2512685B1 (en) | 2009-12-18 | 2015-07-22 | The Procter and Gamble Company | Personal care composition foaming product |
US20110284587A1 (en) * | 2009-12-18 | 2011-11-24 | Sebastian Karol Galazka | Personal Care Composition Foaming Product |
US8992898B2 (en) | 2010-04-17 | 2015-03-31 | Shannon Elizabeth Klingman | Antiperspirants and deodorants |
US8418889B2 (en) * | 2010-01-11 | 2013-04-16 | Rieke Corporation | Inverted dispenser pump with liquid inlet cup valve |
GB201000601D0 (en) | 2010-01-14 | 2010-03-03 | Rieke Corp | Pump dispensers |
US10787701B2 (en) | 2010-04-05 | 2020-09-29 | Prognosys Biosciences, Inc. | Spatially encoded biological assays |
US20110272488A1 (en) * | 2010-05-10 | 2011-11-10 | Baughman Gary M | Foam dispenser |
US9004318B2 (en) * | 2010-05-31 | 2015-04-14 | Kao Corporation; Daiwa Can Company | Foam dispensing container |
GB201011143D0 (en) | 2010-07-01 | 2010-08-18 | Rieke Corp | Dispensers |
GB201011144D0 (en) | 2010-07-01 | 2010-08-18 | Rieke Corp | Dispensers |
GB2484092B (en) * | 2010-09-29 | 2012-09-19 | Derxin Shanghai Cosmetics Co Ltd | Foam spray head assembly |
US20120091228A1 (en) * | 2010-10-18 | 2012-04-19 | Hsih Tung Tooling Co.,Ltd. | Spray device for generating foam |
US20120104048A1 (en) * | 2010-10-27 | 2012-05-03 | Hsih Tung Tooling Co.,Ltd. | Foam dispensing device |
CN103370141B (zh) * | 2011-01-31 | 2016-11-09 | 株式会社吉野工业所 | 泡沫喷出器 |
JP5674138B2 (ja) * | 2011-01-31 | 2015-02-25 |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 泡吐出器 |
JP5873247B2 (ja) * | 2011-03-22 | 2016-03-01 | 大和製罐株式会社 | ポンプ式泡吐出容器 |
WO2012166582A1 (en) * | 2011-05-27 | 2012-12-06 | La Prairie, Inc. | Device and method for dispensing liquids |
US9403290B2 (en) * | 2011-07-12 | 2016-08-02 | Scott Frailey | Valves for creating a foam material |
US8360283B1 (en) * | 2011-08-17 | 2013-01-29 | Zhejiang JM Industry Co., Ltd | Liquid foaming pump |
USD680805S1 (en) | 2011-09-17 | 2013-04-30 | Steel Technology, Llc | Wide mouth flask |
KR101367635B1 (ko) * | 2011-09-29 | 2014-02-27 | (주)연우 | 펌핑식 튜브용기 |
US8720746B2 (en) * | 2012-04-04 | 2014-05-13 | William Sydney Blake | One turn actuated duration spray pump mechanism |
US9415401B2 (en) | 2012-04-04 | 2016-08-16 | Alternative Packaging Solutions Llc | One turn actuated duration spray pump mechanism |
US8814005B2 (en) | 2012-04-27 | 2014-08-26 | Pibed Limited | Foam dispenser |
TWI556868B (zh) * | 2012-05-18 | 2016-11-11 | Derjin Hong Kong Holding Company Ltd | Foam nozzle device |
US8561849B1 (en) * | 2012-05-28 | 2013-10-22 | Ya-Tsan Wang | Foam spray head assembly |
US9066636B2 (en) * | 2012-06-26 | 2015-06-30 | Gojo Industries, Inc. | Grit and foam dispenser |
TWI500455B (zh) * | 2012-08-17 | 2015-09-21 | Derjin Hong Kong Holding Company Ltd | Improved foam nozzle device |
US9307871B2 (en) | 2012-08-30 | 2016-04-12 | Gojo Industries, Inc. | Horizontal pumps, refill units and foam dispensers |
KR101377602B1 (ko) * | 2012-10-09 | 2014-04-01 | 김태현 | 포밍펌프 |
WO2014099228A1 (en) * | 2012-12-20 | 2014-06-26 | Arminak & Associates, Llc | Foam dispenser with an integral piston valve |
WO2014201322A1 (en) * | 2013-06-14 | 2014-12-18 | Gojo Industries, Inc. | Foam cartridges, pumps, refill units and foam dispensers utilizing the same |
CA2919672C (en) * | 2013-07-17 | 2017-10-31 |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 Foamer dispenser |
CN108177867B (zh) | 2013-07-17 | 2019-08-02 | 株式会社吉野工业所 | 发泡剂分配器以及带发泡剂分配器的容器 |
US9737177B2 (en) | 2014-05-20 | 2017-08-22 | Gojo Industries, Inc. | Two-part fluid delivery systems |
DE102015106414A1 (de) * | 2015-04-27 | 2016-10-27 | Megaplast Gmbh | Spender zur Ausgabe flüssiger bis pastöser Massen |
KR101737866B1 (ko) * | 2015-09-30 | 2017-05-19 | (주)연우 | 거품분출 튜브용기 |
NL2015724B1 (en) | 2015-11-04 | 2017-05-24 | Gab Eng & Dev B V | Storage holder for a dispenser. |
CN105413906A (zh) * | 2015-12-30 | 2016-03-23 | 中山市美捷时包装制品有限公司 | 一种混合型气雾剂装置 |
NL2016644B1 (en) | 2016-04-20 | 2017-11-07 | Gab Eng & Development B V | Storage holder for a dispenser |
CN105923253B (zh) * | 2016-05-20 | 2017-10-03 | 浙江正庄实业有限公司 | 按压式泡沫泵及其喷量控制方法 |
CN107616924B (zh) * | 2016-07-13 | 2021-04-09 | 李和伟 | 一种改性膜布的溶解装置 |
CN106073593A (zh) * | 2016-08-09 | 2016-11-09 | 江门市爱威特电器有限公司 | 一种泡沫式皂液泵 |
JP7092980B2 (ja) * | 2017-01-30 | 2022-06-29 | キョーラク株式会社 | キャップ及び積層剥離容器 |
KR101900184B1 (ko) | 2017-02-15 | 2018-09-19 | 주식회사 태성산업 | 무스용기의 내용물 배출헤드 어셈블리 |
US10421086B1 (en) * | 2018-06-19 | 2019-09-24 | Christine Kuligowski | Reusable dry erase spray paint can |
US10799075B2 (en) * | 2018-11-14 | 2020-10-13 | Bobrick Washroom Equipment, Inc. | Foam produc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
KR102197038B1 (ko) * | 2019-07-19 | 2020-12-30 | 이은석 | 액체 잔량 소비를 위한 양방향 펌핑기 |
US10677256B1 (en) * | 2019-08-07 | 2020-06-09 | Dart Industries Inc. | Connecting assembly for fluid dispensing pump |
CN110743446B (zh) * | 2019-09-30 | 2023-07-14 | 中国矿业大学 | 一种煤电一体化三废基发泡材料的实验室研究装置 |
CN115210001A (zh) * | 2019-12-31 | 2022-10-18 | 里克包装系统有限公司 | 低温往复泵 |
JP7397688B2 (ja) * | 2020-01-23 | 2023-12-13 | 株式会社 資生堂 | 泡吐出器 |
WO2022033830A1 (en) * | 2020-08-12 | 2022-02-17 | Unilever Ip Holdings B.V. | Pump assembly and liquid dispensing device |
WO2022052463A1 (zh) * | 2020-09-08 | 2022-03-17 | 余姚市绿亚工具有限公司 | 防污染盛装容器和其防污染液体泵 |
CN112093264A (zh) * | 2020-09-11 | 2020-12-18 | 中山市美捷时包装制品有限公司 | 一种环保型泡沫泵 |
CN113401493B (zh) * | 2021-06-24 | 2023-06-13 | 浙江优肯包装有限公司 | 泡沫泵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0163249U (ja) * | 1984-04-06 | 1985-10-30 | カネボウ株式会社 | 吐出方向切換キヤツプ |
JPS6338960A (ja) * | 1986-08-02 | 1988-02-19 | Orient Chem Ind Ltd |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 |
WO1992008657A1 (fr) * | 1990-11-07 | 1992-05-29 | Daiwa Can Company | Recipient de pompe lançant des bulles |
JPH0551758U (ja) * | 1991-12-16 | 1993-07-09 | 河野樹脂工業株式会社 | フォームディスペンサー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690861A (en) * | 1950-05-08 | 1954-10-05 | Earl S Tupper | Dispensing closure |
JPS60163249A (ja) * | 1984-02-01 | 1985-08-26 | Hitachi Ltd | テ−プ反転装置 |
JPS613243U (ja) * | 1984-06-11 | 1986-01-10 | リン ミンユ− | 密封ボトルキヤツプ |
JPS613243A (ja) * | 1984-06-18 | 1986-01-09 | Yamatake Honeywell Co Ltd | 演算状況変更方法 |
JPH0798547B2 (ja) * | 1986-11-29 | 1995-10-25 | 日本クラウンコルク株式会社 | 多量排出及び少量排出用容器蓋 |
DE3873341T2 (de) * | 1988-10-18 | 1993-01-07 | Atsushi Tada | Handbetaetigbare austragvorrichtung mit einem ausloesehebel, drallvorrichtung und vorrichtung zur aenderung des stroemungszustandes. |
KR910007684A (ko) | 1989-10-03 | 1991-05-30 | 야마무라 가쯔미 | 서멀프린터의 구동 제어 장치 |
US5385302A (en) | 1990-10-25 | 1995-01-31 | Contico | Low cost trigger sprayer |
JP3020673B2 (ja) * | 1991-08-21 | 2000-03-15 | 同和鉱業株式会社 | チタン合金素材のめっき前処理法 |
JPH06136411A (ja) * | 1992-10-26 | 1994-05-17 | Kubota Corp | 電気めっき用通電ロールの製造方法 |
JPH0669161U (ja) * | 1993-03-05 | 1994-09-27 | 大和製罐株式会社 | ポンプ式泡出し容器 |
EP0736462B1 (en) | 1994-11-17 | 2005-09-14 |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 Container equipped with bubble injection pump |
NL1001366C2 (nl) * | 1995-10-06 | 1997-04-08 | Airspray Int Bv | Inrichting voor het afgeven van een luchtvloeistofmengsel, in het bijzonder schuim en daarvoor bestemde bedieningseenheid. |
NL1005189C2 (nl) * | 1997-02-05 | 1998-08-06 | Airspray Int Bv | Afgeefsamenstel voor het afgeven van twee vloeibare componenten. |
US6446840B2 (en) * | 2000-05-18 | 2002-09-10 | Ophardt Product Kg | Apparatus for making and dispensing foam |
-
1995
- 1995-11-17 EP EP95938029A patent/EP0736462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5-11-17 CA CA002180859A patent/CA2180859C/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5-11-17 CN CN95191242A patent/CN1080689C/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5-11-17 US US08/666,574 patent/US5813576A/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5-11-17 EP EP05010226A patent/EP1564151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5-11-17 EP EP07018902A patent/EP1873076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5-11-17 KR KR1019960703884A patent/KR100311592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5-11-17 KR KR10-2001-7003049A patent/KR100370812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5-11-17 WO PCT/JP1995/002356 patent/WO1996015952A1/ja active IP Right Grant
- 1995-11-17 AU AU38814/95A patent/AU715130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1995-11-17 DE DE69534444T patent/DE69534444T2/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8
- 1998-07-22 US US09/120,328 patent/US6119899A/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0
- 2000-07-27 US US09/626,921 patent/US6299028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1
- 2001-07-25 US US09/911,403 patent/US20020000452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2
- 2002-10-28 US US10/281,099 patent/US6793100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4
- 2004-09-14 US US10/939,568 patent/US7201293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7
- 2007-02-27 US US11/711,121 patent/US7275661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7-02-27 US US11/711,083 patent/US7401714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0163249U (ja) * | 1984-04-06 | 1985-10-30 | カネボウ株式会社 | 吐出方向切換キヤツプ |
JPS6338960A (ja) * | 1986-08-02 | 1988-02-19 | Orient Chem Ind Ltd |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 |
WO1992008657A1 (fr) * | 1990-11-07 | 1992-05-29 | Daiwa Can Company | Recipient de pompe lançant des bulles |
JPH0551758U (ja) * | 1991-12-16 | 1993-07-09 | 河野樹脂工業株式会社 | フォームディスペンサー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5813576A (en) | 1998-09-29 |
EP1564151A3 (en) | 2006-03-01 |
AU715130B2 (en) | 2000-01-20 |
US6119899A (en) | 2000-09-19 |
CA2180859C (en) | 2007-05-08 |
DE69534444D1 (de) | 2005-10-20 |
WO1996015952A1 (fr) | 1996-05-30 |
EP1564151A2 (en) | 2005-08-17 |
US20050029302A1 (en) | 2005-02-10 |
US7275661B2 (en) | 2007-10-02 |
US7401714B2 (en) | 2008-07-22 |
CA2180859A1 (en) | 1996-05-30 |
EP0736462A4 (en) | 2000-10-04 |
US6299028B1 (en) | 2001-10-09 |
US20070170206A1 (en) | 2007-07-26 |
US20020000452A1 (en) | 2002-01-03 |
KR100311592B1 (ko) | 2002-11-27 |
US20070151985A1 (en) | 2007-07-05 |
DE69534444T2 (de) | 2006-07-06 |
US6793100B2 (en) | 2004-09-21 |
US20030080157A1 (en) | 2003-05-01 |
AU3881495A (en) | 1996-06-17 |
EP1873076B1 (en) | 2012-01-25 |
CN1138844A (zh) | 1996-12-25 |
EP0736462A1 (en) | 1996-10-09 |
EP0736462B1 (en) | 2005-09-14 |
KR100370812B1 (ko) | 2003-02-05 |
EP1564151B1 (en) | 2013-01-02 |
EP1873076A1 (en) | 2008-01-02 |
US7201293B2 (en) | 2007-04-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0689C (zh) | 带有泡沫喷出泵的容器 | |
CN100341705C (zh) | 液体收容容器、使用装置、供给装置及方法、墨盒、墨水箱、记录装置 | |
CN1098200C (zh) | 液体喷出泵 | |
CN1251933C (zh) | 积层剥离容器 | |
CN2727517Y (zh) | 阀门装置 | |
CN1320224C (zh) | 卫生洗净装置 | |
CN1358137A (zh) | 打印装置用墨盒及喷墨式打印装置 | |
CN1262344C (zh) | 微型化学装置及其流量调节方法 | |
CN1093794C (zh) | 喷液头、利用此喷液头的喷液头盒以及喷液装置 | |
CN1431927A (zh) | 微小气泡发生器及具有该发生器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 | |
CN1376585A (zh) | 液体容器、用于液体容器的弹性件和记录设备 | |
CN1625510A (zh) | 具有防止内装物倒流功能的排出喷嘴及具有该喷嘴的液体容器 | |
CN1840361A (zh) | 多芯书写工具 | |
CN1821847A (zh) | 导光板、导光装置、照明装置、导光系统及驱动电路 | |
CN1093038C (zh) | 液体喷射方法及所用的喷液头 | |
CN1405450A (zh) | 液体排放器和包括该液体排放器的设备 | |
CN1799846A (zh) | 记录装置用墨盒及喷墨式记录装置 | |
CN1521793A (zh) | 流体排出方法及流体排出装置 | |
CN1832860A (zh) | 液体喷射设备 | |
CN1519487A (zh) | 直动式阻尼器 | |
CN1764545A (zh) | 墨盒 | |
CN1800523A (zh) | 卫生洗净装置 | |
CN1942324A (zh) | 液体传感器和包含该传感器的液体容器 | |
CN1804766A (zh) | 一种快速输入小键盘和手机 | |
CN1459698A (zh) | 一种快速输入小键盘和手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20313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