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107604431A - n型单晶硅制造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n型单晶硅制造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04431A
CN107604431A CN201610536430.4A CN201610536430A CN107604431A CN 107604431 A CN107604431 A CN 107604431A CN 201610536430 A CN201610536430 A CN 201610536430A CN 107604431 A CN107604431 A CN 1076044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k
argon gas
silicon
temperature control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53643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俊宝
宋洪伟
陈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ADVANCED SILIC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ADVANCED SILIC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ADVANCED SILIC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ADVANCED SILIC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53643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604431A/zh
Publication of CN1076044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0443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rystals, And After-Treatments Of Cryst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n型单晶硅制造方法,在硅单晶提拉生长过程中,将1300℃‑1100℃温度范围的降温速率控制在3℃/min‑1℃/min;将600℃‑400℃温度范围内的降温速率控制在3℃/min‑1.5℃/min。本发明还提供了实现该方法的装置,在炉体的上腔体内安置一个环形散热盘,对应硅单晶棒的温度范围为600℃‑400℃,环形散热盘内部为双螺旋散热管,分别通入冷却水和氩气,炉体的下部安装一个环形控温盘,对应的硅单晶棒的温度范围为1300℃‑1100℃,环形散热盘流出的部分氩气通过分流器进入到环形控温盘中。采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和装置,使炉体的有效高度提高,并且避免了OSF的生成。

Description

n 型单晶硅制造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n型单晶硅的制造方法和装置,特别涉及直拉法单晶硅生长工艺中的单晶棒降温控制技术,制备具有无堆垛层错的单晶硅。
背景技术
单晶硅是绝大部分半导体电子元器件制造的基础材料,在单晶硅的制造工艺中,最常使用的是直拉法(Czochralski,缩写CZ)。在直拉法中,多晶硅是填充在石英玻璃坩埚(也称石英坩埚)中,然后加热熔融形成硅熔液,使籽晶与硅熔液接触,并通过缓慢的向上旋转提拉促使晶体生长,硅在籽晶与硅熔液的界面处凝固结晶,形成单晶硅锭。在颈部长成之后,通过降低提拉速率、降低熔体温度来扩大晶体直径,使之达到目标直径。然后控制提拉速率和熔体温度并补偿下降的熔体液位,保持晶体的等径生长。在晶体生长结束之前,通过加快提拉速率、对坩埚加热的方式来完成收尾,使晶体与剩余的硅熔液分离。
在单晶硅生长过程中,会产生原生缺陷,其中的三种缺陷:COP(Crystal Originated Particle,空穴凝聚产生的空洞),OSF(Oxidation Induced Stacking Fault,氧化诱导的堆垛层错)和由晶格间硅凝聚而产生的位错环团簇(晶格间硅型位错缺陷,I-defect)。近年来,随着微电子工艺的不断进步,对硅片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已经不允许在制造器件的硅晶片表面存在原生缺陷。因此,越来越多的制造无原生缺陷晶片的方法被广泛研究,在硅晶片表面通过气相沉积生长一层结晶完整性高的外延单晶硅层的方法被用来制造具有高附加值的外延单晶硅片。外延生长层由于其结晶性高,因此被认为是无缺陷层,进而在外延层上制作的器件可以显著提高其性能。之前,普遍认为外延层的结晶完整性不受作为衬底的单晶硅片影响,但是随着缺陷检测装置越来越敏感以及缺陷评价标准越来越严格,单晶硅片中的缺陷传导到外延层并形成外延缺陷的事实已经被发现。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硅晶片中的原生缺陷OSF容易传导到外延层形成外延缺陷,因此在制备高质量外延硅晶片的过程中,必须将其去除。
事实上,氧在晶体中起到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提高硅晶片的机械强度,是有益的方面;二是做了一种杂质相引起点缺陷和位错缺陷等,是有害的方面。研究发现,径向分布的氧化物粒子(通过氧与空位的相互作用形成)形成的空间带,可以通过热氧化为OSF环显露出来。OSF是在晶体提拉生长过程中,在特定条件下形成的。深入的研究表明,在特定的晶体拉升参数v/G(v为拉晶速率,G为界面附近的轴向温度梯度)范围,OSF热氧化成核。(G. Rozgonyi, p149, Semiconductor Silicon 2002 vol1, Electr℃hemical S℃iety pr℃eeding volume 2002-2),专利CN99807092,CN200380102309 ,CN200610172531和CN201310072159建议了多种方法来消除OSF。对于p型晶体,仅仅用晶体拉升参数这个条件就可以明确OSF的形成,但是对于n型晶体,OSF的形成还跟晶锭生长的热历史沿革和晶锭内的氧浓度有关。n型晶体中的OSF,不仅在p型晶体中OSF成核的条件下被诱发,而且在比p型晶体中OSF成核的条件更广的范围内也会被诱发。在n型晶体中,仅仅依靠控制晶体拉升参数在特定范围,无法得到无OSF的晶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无堆垛层错n型单晶硅的方法和装置,抑制单晶硅棒内由于热氧化诱导而产生的OSF。为了抑制n型晶体中的OSF,我们研究发现在晶体生长过程中,控制晶体温度的下降是非常有效的,尤其是在以下两个温度范围:1300℃-1100℃和600℃-400℃。在1300℃-1100℃范围,温度相对更高,晶锭容易快速降温,但是降温速率应该相对更慢;而在600℃-400℃,晶锭通常降温很慢,实际上需要快速降温,从而抑制OSF的生成。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在硅单晶提拉生长过程中,控制两个温度范围的降温速率,一是在1300℃-1100℃范围,降温速率控制在3℃/min-1℃/min;二是在600℃-400℃范围内,降温速率控制在3℃/min-1.5℃/min。
优选的,在炉体的上腔体内安置一个环形散热盘,其位置对应单晶硅棒的温度范围为600℃-400℃;在炉体的下部安装一个环形控温盘,其位置对应单晶硅棒的温度范围为1300℃-1100℃。通过环形散热盘和环形控温盘来控制1300℃-1100℃、600℃-400℃两个温度范围的降温速率。
环形散热盘由不锈钢制备,内部为双螺旋散热管,分别通入冷却水和氩气。氩气由炉体上部接入,在环形散热盘内循环后,进入到分流器中;分流器安装在炉体内,控制从环形散热盘流出的部分氩气进入到环形控温盘中,未进入到环形控温盘的氩气通过分流器下部的环缝排出。环形控温盘占据硅熔液的面积根据所要生长晶体的直径设计,环形控温盘的内径范围在250mm-450mm之间。分流器的分流量可达0-80%,通过氩气的流量对1300℃-1100℃硅单晶棒的冷却速度进行控制,这一段主要是起到降低降温速率的作用,将降温速率控制在3℃/min-1℃/min范围内,避免高速降温带来OSF的生成。
环形控温盘由碳材料制成,防止金属接近硅熔体表面挥发而产生污染。氩气在环形控温盘内循环后,通过环形控温盘下部的环缝排出,在硅熔体的表面流过,起到带起硅熔体内的SiO气体,降低晶体内氧含量的作用。
优选的,在单晶硅棒拉制过程中,腔体内氩气流速控制在200L/min-400L/min之间。
优选的,在单晶硅棒拉制过程中,当晶棒顶部温度低于400℃,晶棒的提拉生长过程停止,晶棒被直接向上提拉到更低温度的区域。
为实现上述方法,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n型单晶硅制造装置,在炉体的上腔体内,对应单晶硅棒的温度范围为600℃-400℃的位置,安置一个环形散热盘;在炉体的下部,对应单晶硅棒的温度范围为1300℃-1100℃的位置,安装一个环形控温盘。
环形散热盘内部为双螺旋散热管,分别通入冷却水和氩气;氩气由炉体上部接入,在环形散热盘内循环后,进入到分流器中;分流器安装在炉体内,控制从环形散热盘流出的部分氩气进入到环形控温盘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n型单晶硅制造方法和装置,通过控制1300℃-1100℃和600℃-400℃两个温度范围的降温速率,可使炉体的有效高度提高,并且避免了OSF的生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环形散热盘、分流器和环形控温盘结构示意图。
图中:1环形散热盘,2氩气,3分流器,4环缝,5环形控温盘,6环缝,7单晶硅棒。
具体实施方式
对于生长8英寸的单晶硅棒7,使用的是28英寸的石英坩埚,添加140Kg多晶硅原料,抽真空后进行升温熔化,形成硅熔液。
n型单晶硅生长装置如图1所示,在炉体的上腔体内安置一个环形散热盘1;在炉体的下部安装一个环形控温盘5。环形散热盘1内部为双螺旋散热管,分别通入冷却水和氩气2;氩气2由炉体上部接入,在环形散热盘1内循环后,进入到分流器3中;分流器3安装在炉体内,控制从环形散热盘1流出的部分氩气进入到环形控温盘5中。未进入到环形控温盘5的氩气通过分流器3下部的环缝4排出;氩气在环形控温盘5内循环后,通过环形控温盘5下部的环缝6排出,在硅熔体的表面流过。
通过生长测试晶棒,利用铂铑合金制作的R型热电偶,测定得出晶棒的温度剖面图,并根据温度剖面图确定晶棒在1300℃,1100℃,600℃,400℃时所对应的离硅熔体液面的高度。基于温度剖面图,可以确定和控制环形散热盘1和环形控温盘5离硅熔体液面的高度,以使环形散热盘的位置对应单晶硅棒的温度范围为600℃-400℃;环形控温盘的位置对应单晶硅棒的温度范围为1300℃-1100℃。
单独使用环形散热盘提高600℃-400℃范围内的降温速率,环形散热盘的内径为260mm,中心与液面中心重合。根据热电偶测量结果,晶棒温度为1300℃,1100℃,600℃,400℃时,对应于液面的高度分别为45mm,190mm,560mm,780mm。环形散热盘被设置在距离液面550mm-750mm的高度,以提高晶棒在600℃-400℃范围内的降温速率。加装环形散热盘管后,晶棒温度为400℃时,距离液面的高度降至690mm。
单独使用环形控温盘降低1300℃-1100℃硅单晶棒的冷却速度,环形控温盘的内径为260mm,中心与液面中心重合,安置在距离液面50mm-200mm的高度。加装环形控温盘后,晶棒温度1100℃时,距离液面的高度提至240mm。
同时使用散热盘和控温盘,采用水冷和氩气分流控制,可同时控制硅单晶棒1300℃-1100℃范围内的的冷却速度和600℃-400℃范围内的降温速率。
实施例1
采用同时使用散热盘和控温盘的方法,生长8英寸<100>方向的n型硅单晶,电阻率为10-15欧姆·厘米,晶体的提拉速度设置为1.2mm/min。在1300℃-1100℃范围,氩气流速20%,降温速率控制在2.5℃/min;在600℃-400℃范围内,采用水冷和氩气双重冷却,降温速率控制在1.8℃/min。晶棒生长成功后,从晶棒不同位置切割取出测试片,放置到氧化炉中,在1100℃进行60min的氧化。之后,在所有测试片中均未发现OSF,表明整根晶棒都不存在OSF原位缺陷。
实施例2
采用同时使用散热盘和控温盘的方法,生长8英寸<100>方向的n型硅单晶,电阻率为10-15欧姆·厘米,晶体的提拉速度设置为1.2mm/min。在1300℃-1100℃范围,氩气流速40%,降温速率控制在2.0℃/min;在600℃-400℃范围内,采用水冷和氩气双重冷却,降温速率控制在2.0℃/min。晶棒生长成功后,从晶棒不同位置切割取出测试片,放置到氧化炉中,在1100℃进行60min的氧化。之后,在所有测试片中均未发现OSF,表明整根晶棒都不存在OSF原位缺陷。
实施例3
采用同时使用散热盘和控温盘的方法,生长8英寸<100>方向的n型硅单晶,电阻率为10-15欧姆·厘米,晶体的提拉速度设置为1.5mm/min。在1300℃-1100℃范围,氩气流速60%,降温速率控制在1.5℃/min;在600℃-400℃范围内,采用水冷和氩气双重冷却,降温速率控制在3.0℃/min。晶棒生长成功后,从晶棒不同位置切割取出测试片,放置到氧化炉中,在1100℃进行60min的氧化。之后,在所有测试片中均未发现OSF,表明整根晶棒都不存在OSF原位缺陷。
实施例4
采用同时使用散热盘和控温盘的方法,生长12英寸<100>方向的n型硅单晶,电阻率为10-15欧姆·厘米,晶体的提拉速度设置为1.2mm/min。在1300℃-1100℃范围,氩气流速60%,降温速率控制在2.5℃/min;在600℃-400℃范围内,采用水冷和氩气双重冷却,降温速率控制在2.0℃/min。晶棒生长成功后,从晶棒不同位置切割取出测试片,放置到氧化炉中,在1100℃进行60min的氧化。之后,在所有测试片中均未发现OSF,表明整根晶棒都不存在OSF原位缺陷。
实施例5
采用同时使用散热盘和控温盘的方法,生长12英寸<100>方向的n型硅单晶,电阻率为10-15欧姆·厘米,晶体的提拉速度设置为1.2mm/min。在1300℃-1100℃范围,氩气流速60%,降温速率控制在2.8℃/min;在600℃-400℃范围内,采用水冷和氩气双重冷却,降温速率控制在2.0℃/min。晶棒生长成功后,从晶棒不同位置切割取出测试片,放置到氧化炉中,在1100℃进行60min的氧化。之后,在所有测试片中均未发现OSF,表明整根晶棒都不存在OSF原位缺陷。
对比例1
采用实施例1的方法,生长8英寸<100>方向的n型硅单晶,电阻率为10-15欧姆·厘米,晶体的提拉速度设置为1.2mm/min。在腔体内晶棒上方不设置散热盘,在1300℃-1100℃范围,降温速率控制在2.5℃/min;在600℃-400℃范围内,降温速率为1.1℃/min。晶棒生长成功后,从晶棒不同位置切割取出测试片,放置到氧化炉中,在1100℃进行60min的氧化。在晶棒的顶部有大量的OSF被观察到,甚至在晶棒尾部也有OSF存在。
对比例2
采用实施例1的方法,生长8英寸<100>方向的n型硅单晶,电阻率为10-15欧姆·厘米,晶体的提拉速度设置为1.5mm/min。在腔体内晶棒上方不设置散热管,在1300℃-1100℃范围,降温速率为3.1℃/min;在600℃-400℃范围内,降温速率为1.8℃/min。晶棒生长成功后,从晶棒不同位置切割取出测试片,放置到氧化炉中,在1100℃进行60min的氧化。整根晶棒都被发现有OSF存在,尤其是在距离晶片中心R/2处(R为晶片的半径),密集的OSF缺陷被发现。

Claims (9)

1.一种n型单晶硅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硅单晶提拉生长过程中,控制两个温度范围的降温速率,一是在1300℃-1100℃范围,降温速率控制在3℃/min-1℃/min;二是在600℃-400℃范围内,降温速率控制在3℃/min-1.5℃/min。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n型单晶硅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炉体的上腔体内,对应单晶硅棒的温度范围为600℃-400℃的位置,安置一个环形散热盘(1);在炉体的下部,对应单晶硅棒的温度范围为1300℃-1100℃的位置,安装一个环形控温盘(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n型单晶硅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环形散热盘(1)由不锈钢制备,内部为双螺旋散热管,分别通入冷却水和氩气(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n型单晶硅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氩气(2)由炉体上部接入,在环形散热盘(1)内循环后,进入到分流器(3)中;分流器(3)安装在炉体内,分流器(3)的分流量可达0-80%,控制从环形散热盘(1)流出的部分氩气进入到环形控温盘(5)中,未进入到环形控温盘(5)的氩气通过分流器(3)下部的环缝(4)排出;氩气在环形控温盘(5)内循环后,通过环形控温盘(5)下部的环缝(6)排出,在硅熔体的表面流过。
5.根据权利要求2、3或4所述的n型单晶硅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环形控温盘(5)由碳材料制成,环形控温盘(5)占据硅熔液的面积根据所要生长晶体的直径设计,环形控温盘(5)的内径范围在250mm-450mm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n型单晶硅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单晶硅棒拉制过程中,腔体内氩气流速控制在200L/min-400L/min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n型单晶硅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单晶硅棒拉制过程中,当晶棒顶部温度低于400℃,晶棒的提拉生长过程停止,晶棒被直接向上提拉到更低温度的区域。
8.一种实现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的n型单晶硅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炉体的上腔体内,对应单晶硅棒的温度范围为600℃-400℃的位置,安置一个环形散热盘(1);在炉体的下部,对应单晶硅棒的温度范围为1300℃-1100℃的位置,安装一个环形控温盘(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n型单晶硅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环形散热盘(1)内部为双螺旋散热管,分别通入冷却水和氩气(2);氩气(2)由炉体上部接入,在环形散热盘(1)内循环后,进入到分流器(3)中;分流器(3)安装在炉体内,控制从环形散热盘(1)流出的部分氩气进入到环形控温盘(5)中。
CN201610536430.4A 2016-07-11 2016-07-11 n型单晶硅制造方法和装置 Pending CN10760443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36430.4A CN107604431A (zh) 2016-07-11 2016-07-11 n型单晶硅制造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36430.4A CN107604431A (zh) 2016-07-11 2016-07-11 n型单晶硅制造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04431A true CN107604431A (zh) 2018-01-19

Family

ID=610550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536430.4A Pending CN107604431A (zh) 2016-07-11 2016-07-11 n型单晶硅制造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604431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27104A (zh) * 2018-02-08 2018-07-27 宁波鄞州义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半导体集成圆片制造设备
CN109537045A (zh) * 2018-12-29 2019-03-29 徐州晶睿半导体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硅晶锭生长的换热器、硅晶锭的生长炉和制备硅晶锭的方法
CN110205675A (zh) * 2019-06-26 2019-09-06 西安奕斯伟硅片技术有限公司 惰性气体的稳流调节方法、单晶硅的制造方法及单晶硅
CN113235157A (zh) * 2021-06-24 2021-08-10 连城凯克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双提拉副室的单晶硅生长炉
CN114318500A (zh) * 2022-01-05 2022-04-12 西安奕斯伟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拉制单晶硅棒的拉晶炉、方法及单晶硅棒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65403A (zh) * 2000-03-29 2002-08-21 信越半导体株式会社 硅片及硅单晶的制造方法
CN1406291A (zh) * 2000-12-28 2003-03-26 信越半导体株式会社 单晶生长方法及单晶生长装置
CN101575731A (zh) * 2009-06-22 2009-11-11 上虞晶盛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带水冷夹套的直拉式硅单晶生长炉
CN102102219A (zh) * 2011-03-16 2011-06-22 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 一种可提高单晶炉生长速度的冷却装置
CN105189834A (zh) * 2013-09-11 2015-12-23 Lg矽得荣株式会社 冷却速率控制装置及包括其的铸锭生长装置
CN105401212A (zh) * 2015-12-02 2016-03-16 上海超硅半导体有限公司 单晶硅生长控制方法
CN105442037A (zh) * 2015-12-08 2016-03-30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高速单晶生长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65403A (zh) * 2000-03-29 2002-08-21 信越半导体株式会社 硅片及硅单晶的制造方法
CN1406291A (zh) * 2000-12-28 2003-03-26 信越半导体株式会社 单晶生长方法及单晶生长装置
CN101575731A (zh) * 2009-06-22 2009-11-11 上虞晶盛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带水冷夹套的直拉式硅单晶生长炉
CN102102219A (zh) * 2011-03-16 2011-06-22 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 一种可提高单晶炉生长速度的冷却装置
CN105189834A (zh) * 2013-09-11 2015-12-23 Lg矽得荣株式会社 冷却速率控制装置及包括其的铸锭生长装置
CN105401212A (zh) * 2015-12-02 2016-03-16 上海超硅半导体有限公司 单晶硅生长控制方法
CN105442037A (zh) * 2015-12-08 2016-03-30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高速单晶生长装置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27104A (zh) * 2018-02-08 2018-07-27 宁波鄞州义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半导体集成圆片制造设备
CN109537045A (zh) * 2018-12-29 2019-03-29 徐州晶睿半导体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硅晶锭生长的换热器、硅晶锭的生长炉和制备硅晶锭的方法
CN109537045B (zh) * 2018-12-29 2024-05-10 徐州晶睿半导体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硅晶锭生长的换热器、硅晶锭的生长炉和制备硅晶锭的方法
CN110205675A (zh) * 2019-06-26 2019-09-06 西安奕斯伟硅片技术有限公司 惰性气体的稳流调节方法、单晶硅的制造方法及单晶硅
US11629985B2 (en) 2019-06-26 2023-04-18 Xi'an ESWIN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Method for regulating inert gas flow, method for preparing monocrystalline silicon, and monocrystalline silicon
CN113235157A (zh) * 2021-06-24 2021-08-10 连城凯克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双提拉副室的单晶硅生长炉
CN114318500A (zh) * 2022-01-05 2022-04-12 西安奕斯伟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拉制单晶硅棒的拉晶炉、方法及单晶硅棒
CN114318500B (zh) * 2022-01-05 2023-08-22 西安奕斯伟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拉制单晶硅棒的拉晶炉、方法及单晶硅棒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783495B2 (ja) 高品質シリコン単結晶の製造方法
JP3573045B2 (ja) 高品質シリコン単結晶の製造方法
JP5269384B2 (ja) チョクラルスキー法を用いた半導体単結晶製造方法
CN107604431A (zh) n型单晶硅制造方法和装置
JP5464429B2 (ja) 四角形の断面を有する単結晶シリコンの育成方法
KR20180101586A (ko) 실리콘 단결정의 제조 방법
CN109537045B (zh) 用于硅晶锭生长的换热器、硅晶锭的生长炉和制备硅晶锭的方法
JPH0812493A (ja) シリコン単結晶の製造方法
CN111074346A (zh) 一种提拉法制备高纯单晶锗的装置及方法
KR101777678B1 (ko) 실리콘 단결정의 육성 방법
CN107604430A (zh) 低氧含量单晶硅生长方法
CN100385046C (zh) 硅晶片的制造方法
KR100331552B1 (ko) 잉곳-용융물 경계의 중앙 및 가장자리에서의 온도구배의 조절에 의한 단결정 실리콘 잉곳의 제조를 위한 초크랄스키 풀러, 상기 초크랄스키 풀러용 열차단체 및 상기 초크랄스키 풀러의 개량방법.
JP4151474B2 (ja) 単結晶の製造方法及び単結晶
JP3719088B2 (ja) 単結晶育成方法
JP4422813B2 (ja) シリコン単結晶の製造方法
JP5375636B2 (ja) シリコン単結晶の製造方法
JP5223513B2 (ja) 単結晶の製造方法
JP2000072590A (ja) 高品質シリコン単結晶の育成方法
JP4899608B2 (ja) 半導体単結晶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CN209568171U (zh) 用于硅晶锭生长的换热器、硅晶锭的生长炉
JP2009292684A (ja) シリコン単結晶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これに用いる製造装置
JP6354643B2 (ja) シリコン単結晶の製造方法
JP2014058414A (ja) 評価用シリコン単結晶の製造方法
JP2020037499A (ja) 熱遮蔽部材、単結晶引き上げ装置及び単結晶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119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