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107075835A - 作业车辆 - Google Patents

作业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75835A
CN107075835A CN201680003099.8A CN201680003099A CN107075835A CN 107075835 A CN107075835 A CN 107075835A CN 201680003099 A CN201680003099 A CN 201680003099A CN 107075835 A CN107075835 A CN 1070758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cabinet
rotary shaft
operating position
rotated
rot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0309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75835B (zh
Inventor
加藤靖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matsu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ma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matsu Ltd filed Critical Koma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0758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758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758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758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16Cabins, platforms, or the like, for drivers
    • E02F9/166Cabins, platforms, or the like, for drivers movable, tiltable or pivoting, e.g. movable seats, dampening arrangements of cabi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16Cabins, platforms, or the like, for driv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75Arm-rests
    • B60N2/79Adaptations for additional use of the arm-rests
    • B60N2/797Adaptations for additional use of the arm-rests for use as electrical control means, e.g. switch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PVEHICLES ADAPTED FOR LOAD TRANSPORTATION OR TO TRANSPORT, TO CARRY, OR TO COMPRISE SPECIAL LOADS OR OBJECTS
    • B60P1/00Vehicles predominantly for transporting loads and modified to facilitate loading, consolidating the load, or unloading
    • B60P1/04Vehicles predominantly for transporting loads and modified to facilitate loading, consolidating the load, or unloading with a tipping movement of load-transporting el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7/00Stowing or holding appliances inside vehicle primarily intended for personal property smaller than suit-cases, e.g. travelling articles, or maps
    • B60R7/04Stowing or holding appliances inside vehicle primarily intended for personal property smaller than suit-cases, e.g. travelling articles, or maps in driver or passenger space, e.g. using rac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33/00Superstructures for load-carrying vehicles
    • B62D33/06Drivers' cabs
    • B62D33/0617Drivers' cabs for tractors or off-the-road vehicles
    • B62D33/0625Drivers' cabs for tractors or off-the-road vehicles ope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F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OR PUSH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DEVICES WHICH APPLY A LIFTING OR PUSHING FORCE DIRECTLY TO THE SURFACE OF A LOAD
    • B66F9/00Devices for lifting or lowering bulky or heavy goods for loading or unloading purposes
    • B66F9/06Devices for lifting or lowering bulky or heavy goods for loading or unloading purposes movable, with their loads, on wheels or the like, e.g. fork-lift trucks
    • B66F9/075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 B66F9/0759Details of operating station, e.g. seats, levers, operator platforms, cabin suspens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7/00Excavations; Bordering of excavations; Making embankments
    • E02D17/13Foundation slots or slits; Implements for making these slots or sli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BSOIL WORKING IN AGRICULTURE OR FORESTRY;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IN GENERAL
    • A01B7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01B51/00 - A01B75/00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3/00Forestr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PVEHICLES ADAPTED FOR LOAD TRANSPORTATION OR TO TRANSPORT, TO CARRY, OR TO COMPRISE SPECIAL LOADS OR OBJECTS
    • B60P1/00Vehicles predominantly for transporting loads and modified to facilitate loading, consolidating the load, or unloading
    • B60P1/04Vehicles predominantly for transporting loads and modified to facilitate loading, consolidating the load, or unloading with a tipping movement of load-transporting element
    • B60P1/28Tipping body constructions
    • B60P1/283Elements of tipping devices
    • B60P1/286Loading bucke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2301/00Machine characteristics, parts or accessori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E01C2301/30Cabin detai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Component Parts Of Construction Machinery (AREA)
  • Vehicle Step Arrangements And Article Storage (AREA)
  • Operation Control Of Excavators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轮式装载机(1)具备控制箱(31)和支承部(35)。控制箱(31)配置在驾驶席(30)的侧部,并能够向前后方向转动。支承部(35)具有在控制箱(31)的下方沿着左右方向配置的转动轴(A),以转动轴(A)为中心对控制箱(31)进行支承,使之在水平配置的操作位置(P1)、和从操作位置(P1)转动到后方而倾斜地配置的退避位置(P2)之间能够转动。控制箱(31)的重心(H)的位置在操作位置(P1)配置在比转动轴(A)靠前侧,在退避位置(P2)配置在比转动轴(A)靠后侧。

Description

作业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作业车辆。
背景技术
在轮式装载机、液压挖掘机等作业车辆中,公开了如下结构,即,控制箱配置在驾驶席的侧方,在控制箱设置有操作杆(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件1所示的液压挖掘机中,在门锁杆配置于遮断位置的状态下,控制箱位于前侧,在门锁杆配置于开通位置的状态下,控制箱位于后侧。并且,操作员在控制箱配置在后侧的状态下,从上下车口进行上下车。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2713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上述专利文献1所示的结构中,设有对控制箱的位置进行锁定的锁定机构,但在操作操纵杆时等,操作员有时会碰到门锁杆,使控制箱转动。
本发明考虑到现有的作业车辆的课题,目的在于提供提高了向前后方向移动的位置上的控制箱的稳定性的作业车辆。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达成上述目的,第一发明的作业车辆具备控制箱和支承部。控制箱配置在驾驶席的侧部,能够向前后方向转动。支承部具有在控制箱的下方沿着左右方向配置的第一转动轴,以第一转动轴为中心对控制箱进行支承,使之在水平配置的操作位置、和从操作位置转动到后方而倾斜地配置的退避位置之间能够转动。控制箱的重心位置在操作位置配置在比第一转动轴靠前侧,在退避位置配置在比第一转动轴靠后侧。
由此,例如在控制箱配置在操作位置的状态下,即使在操作员误触碰将控制箱转动的杆而控制箱向后方转动的情况下,在重心移动到比第一转动轴靠后侧之前,当操作员从杆放开手(不对控制箱施加作用力的情况)时控制箱也会返回操作位置。另外,在控制箱配置在退避位置的情况下,即使在操作员误触碰将控制箱转动的杆而控制箱向前方转动的情况下,在重心移动到比第一转动轴靠前侧之前,当操作员从杆放开手(不对控制箱施加作用力的情况)时控制箱也会返回退避位置。
另外,即使在配置在操作位置的控制箱因作业车辆上产生的振动而上下振动的情况下,控制箱也会因自重返回操作位置。
因此,能够将控制箱稳定地配置在操作位置或退避位置。
第二发明的作业车辆在第一发明的作业车辆的基础上,构成为控制箱相对于支承部能够在前后方向滑动。关于控制箱的重心位置,在控制箱朝后方滑动的状态的操作位置上配置在比第一转动轴靠前侧,在控制箱朝前方向滑动的状态的退避位置上配置在比第一转动轴靠后侧。
由此,即使在控制箱构成为在前后方向滑动自如的情况下,也能够将控制箱稳定地配置在操作位置或退避位置。
第三发明的作业车辆在第一发明的作业车辆的基础上,还具备施力部。施力部配置在控制箱的下方,向操作位置的方向对控制箱施力。设定施力部的作用力,以使因退避位置的施力部的作用力而对控制箱产生的转矩小于控制箱的自重产生的转矩。
由此,能够借助施力部的作用力而将控制箱更稳定地配置在操作位置。另外,在退避位置,控制箱向操作位置的作用力小,控制箱因自重而稳定地配置在退避位置。
如此,通过设置施力部,在控制箱的转动位置,能够在操作员不施加作用力的状态下对控制箱返回操作位置的位置和返回退避位置的位置的切换位置进行调节。
例如,通过增强施力部的作用力,也能够设定成,即使重心在比第一转动轴靠后侧的位置上,也要返回操作位置。
第四发明的作业车辆在第一发明的作业车辆的基础上,还具备施力部。施力部配置在控制箱的下方,向操作位置的方向对控制箱施力。施力部沿其长度方向朝伸长的方向施力。支承部具有转动框和固定框。转动框配置在控制箱的下侧且与控制箱一同转动。固定框配置在转动框的下侧且能够转动地支承转动框。施力部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该第一端在比第一转动轴靠后侧与转动框连接,该第二端在比第一端靠后侧与固定框连接。
由此,能够借助施力部的作用力将控制箱更稳定地配置在操作位置。另外,在退避位置,能够减小向控制箱的操作位置的作用力,因此能够利用自重将控制箱稳定地配置在退避位置。
如此,通过设置施力部,在控制箱的转动位置,能够在操作员不施加作用力的状态下对控制箱返回操作位置的位置和返回退避位置的位置的切换位置进行调节。
另外,即使在控制箱构成为能够滑动的情况下,通过将施力部与不滑动的转动框连接,能够稳定地进行控制箱的施力部的施力。
第五发明的作业车辆在第一发明的作业车辆的基础上,还具备操作位置锁定机构,其在操作位置能够解除地将控制箱锁定。
由此,能够在操作位置将控制箱固定,可实现稳定性。另外,即使在因振动或误操作而解除固定的情况下,由于控制箱的重心位置配置在比第一转动轴靠前侧,所以控制箱能够借助自重而返回操作位置,可实现双重的稳定性。
第六发明的作业车辆在第五发明的作业车辆的基础上,还具备转动杆,其在将控制箱向前后方向转动时,被操作员把持。支承部具有转动框和固定框。转动框配置在控制箱的下侧且与控制箱一同转动。固定框配置在转动框的下侧且能够转动地支承转动框。在设于与第一转动轴不同的位置上的第二转动轴,转动杆能够转动地安装于转动框。操作位置锁定机构具有第一卡止部件和锁定部。第一卡止部件配置在固定框。锁定部配置在转动框,并在操作位置处成为锁定的状态下,与卡止部件卡止。随着转动杆向后方的转动,锁定部向卡止部件的卡止被解除。
由此,能够与向前后方向转动控制箱的操作一起,进行在操作位置的锁定的解除。
第七发明的作业车辆在第六发明的作业车辆的基础上,转动框具有被抵接部,该被抵接部在转动杆在卡止解除后转动到规定角度的后方时,与转动杆抵接。转动框在转动杆抵接于被抵接部后,与转动杆一同向后方转动。
由此,能够在操作位置处的锁定解除之后控制箱转动之前,对转动杆的操作设置游隙。通过该游隙,控制箱不会在锁定解除的同时开始转动,可实现稳定性。
第八发明的作业车辆在第一发明的作业车辆的基础上,还具备退避位置锁定机构,其在退避位置能够解除地将控制箱锁定。
由此,能够在退避位置将控制箱固定,可实现稳定性。另外,即使在因振动或误操作而固定解除的情况下,由于控制箱的重心位置配置在比第一转动轴靠后侧,所以控制箱能够通过自重而返回退避位置,可实现双重的稳定性
第九发明的作业车辆在第八发明的作业车辆的基础上,还具备转动杆,其在将控制箱向前后方向转动时,被操作员把持。支承部具有转动框和固定框。转动框配置在控制箱的下侧且与控制箱一同转动。固定框配置在转动框的下侧且能够转动地支承转动框。转动杆安装在转动框。退避位置锁定机构具有限制部件和锁定部件。限制部件配置在固定框。锁定部件能够转动地配置在转动框,在退避位置处成为锁定的状态下,向前方的转动被限制部件限制。转动杆具有被操作员把持的筒状的把持部、插通把持部的棒状的插通部件。插通部件具有形成于插通部件的一端且从把持部的顶端突出的按钮部,插通部件的另一端在连接部与锁定部件连接。锁定部件通过按钮部的按下而转动,限制部件的限制被解除。
由此,在退避位置,操作员能够通过把持转动杆并按下按钮部而解除锁定。然后,通过使把持的转动杆向前方转动,能够使控制箱从退避位置移动到操作位置。
第十发明的作业车辆在第九发明的作业车辆的基础上,锁定部件形成为以第三转动轴为中心而借助自重向后方转动。锁定部件具有抵接面和干涉面。抵接面在退避位置借助自重而与限制部件抵接。干涉面沿着以第三转动轴为中心的圆弧而形成,在抵接面与限制部件抵接的状态下配置在限制部件的下方。在控制箱在按钮部未被按下的状态下朝前方转动的情况下,干涉面与限制部件干涉。在钮部被按下的情况下,锁定部件以第三转动轴为中心向前方转动,干涉面从限制部件的下方离开。
由此,在退避位置,锁定部件能够借助自重而将控制箱的转动锁定,所以稳定性良好。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提高了向前后方向移动的位置上的控制箱的稳定性的作业车辆。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轮式装载机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控制箱配置在操作位置的状态下的图1的驾驶室内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控制箱配置在操作位置的状态下的图1的驾驶室的结构的左侧视图。
图4是表示图3的驾驶席及控制箱配置在操作位置的状态下的控制箱总成的侧视图。
图5中(a)是表示图4的截面结构的图、(b)是图5(a)的EE'间的箭头方向的剖视图。
图6是图5(a)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图4的控制箱总成及驾驶席的主视图。
图8是表示图4的控制箱总成及驾驶席的后视图。
图9是表示图3的驾驶席及控制箱配置在退避位置的状态下的控制箱总成的侧视图。
图10是表示控制箱配置在退避位置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1是表示控制箱配置在退避位置的状态下的图1的驾驶室的结构的左侧视图。
图12是表示图4的控制箱的内部结构的图。
图13中(a)~(c)是用于说明使图3的控制箱滑动时的操作位置的重心位置的侧视图。
图14中(a)~(c)是用于说明使图3的控制箱滑动时的退避位置的重心位置的侧视图。
图15是为了说明转动杆而从图3的控制箱总成将外装罩的一部分拆除的侧视图。
图16是用于说明气弹簧的图3的控制箱总成的侧剖视图。
图17是表示使控制箱从图16转动到退避位置的状态的侧剖视图。
图18是表示图17的气弹簧附近的立体图。
图19是表示图16的操作位置锁定机构附近的放大图。
图20是从后方观察图19的立体图。
图21是表示图19的操作位置锁定机构的内部结构的图。
图22是表示图20的杆抵接部的立体图。
图23是用于说明从图21解除锁定时的动作的图。
图24是用于说明从图21解除锁定时的动作的图。
图25是表示图4的控制箱总成的退避位置锁定机构的立体剖视图。
图26是表示图9的控制箱总成的退避位置锁定机构的立体剖视图。
图27是表示图25的退避位置锁定机构的侧视图。
图28是表示图25的退避位置锁定机构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轮式装载机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
<1.结构>
(1-1.轮式装载机的结构的概要)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轮式装载机1的结构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的轮式装载机1主要具备:车体框架2、工作装置3、一对前轮4、驾驶室5,发动机室6、一对后轮7、及一对转向缸8。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前后左右的各方向是表示从就坐于驾驶室5内的驾驶席30(后述)的状态下的操作员观察到的前后左右的各方向。
轮式装载机1利用工作装置3进行沙土装载作业等。
车体框架2是所谓的铰接式,具有:前车架11、后车架12、连接轴部13。前车架11配置于后车架12的前方。连接轴部13设置于车宽方向的中央,能够将前车架11和后车架12相互摆动地连接。一对前轮4安装在前车架11的左右。另外,一对后轮7安装在后车架12的左右。
工作装置3由来自未图示的工作装置泵的工作油驱动。工作装置3具有:大臂14、铲斗15、提升缸16、铲斗缸17。大臂14装配于前车架11。铲斗15安装于大臂14的顶端。
提升缸16及铲斗缸17是液压缸。提升缸16的一端安装于前车架11,提升缸16的另一端安装于大臂14。大臂14通过提升缸16的伸缩而上下摆动。铲斗缸17的一端安装于前车架11,铲斗缸17的另一端经由曲拐18安装于铲斗15。铲斗15通过铲斗缸17的伸缩而上下摆动。
一对转向缸8配置于连接轴部13的车宽方向的左右,各自跨着前车架11和后车架12而被安装。通过改变向一对转向缸8供给的油的流量来改变前车架11相对于后车架12的转向角,从而改变轮式装载机1的行进方向。
驾驶室5载置于后车架12之上,内部配置有:用于转向操作的方向盘37和操纵杆32(参照后述的图2)、用于操作工作装置3的杆、各种显示装置等。发动机室6位于驾驶室5的后侧并配置于后车架12之上,其收纳有发动机。
(1-2.驾驶室的结构)
图2是驾驶室5的俯视图。图3是驾驶室5的部分侧视图。如图2所示,俯视观察,驾驶室5为大致六角形,具有:前面21、右倾斜面22、右侧面23、左倾斜面24、左侧面25、背面26。前面21及背面26互相平行,分别以沿着左右方向(参照图2的箭头Y)的方式配置。右侧面23从背面26的右端朝前方而配置。右倾斜面22相对于前后方向(参照图2的箭头X)倾斜配置,并设置于右侧面23的前端和前面21的右端之间。左侧面25从背面26的左端朝前方而配置。左倾斜面24相对于前后方向倾斜,并设置于左侧面25的前端和前面21的左端之间。右倾斜面22和左倾斜面24以随着接近前方而间隔变窄的方式配置。右倾斜面22及左倾斜面24在转向操作时,为了避免其与前车架的干扰,而在前后方向倾斜地配置。
在左侧面25之前的位置形成有上下车口27,上下车口27设置有图1所示的门28。
(1-3.驾驶室的内部结构)
图4是表示从图3去除左侧面25的状态的图。
在驾驶室5的内侧设置有:驾驶席30、控制箱总成100以及方向盘37(参照图2)等。控制箱总成100配置于驾驶席30的左侧,具有操纵杆32等,进行操作员的转向操作。
(1-4.驾驶席、方向盘)
如图2所示,驾驶席30配置于右侧面23和左侧面25的大致中央。驾驶席30配置在大致与上下车口27对置的位置上。如图4所示,驾驶席30具有:靠背部30a、座面部30b以及座面部30b下侧的下部框架30c(参照后述的图7)等,在下部框架30c的下侧配置有弹簧(未图示)。
在移动等时候,方向盘37在改变前车架11相对于后车架12的转向角时,被操作员操作。如图2所示,方向盘37位于驾驶席30的前方,配置于右倾斜面22及左倾斜面24之间。
(1-5.控制箱总成)
控制箱总成100具有:在转向操作时被操作员操作的操纵杆32、支承操纵杆32的控制箱31等。
控制箱总成100具有:控制箱31(参照图4)、操纵杆32(参照图4)、连杆部33(参照后述的图5)、扶手34(参照图4)、支承部35(参照图4)、转动杆36(参照图4)以及波纹体38(参照图4)、气弹簧110(参照后述的图5)、操作位置挡块111(参照后述的图5)、退避位置挡块112(参照后述的图18)、操作位置锁定机构113(参照后述的图19)、退避位置锁定机构114(参照后述的图25)等。
(1-5-1.控制箱)
控制箱31配置于驾驶席30的左横侧。也可以说控制箱31配置于驾驶席30和上下车口27之间。如图4所示,控制箱31在前后方向上形成得长,大致水平配置。在控制箱31内设置有后述的操纵杆32和连杆部33的一部分等。需要说明的是,如图4所示,以变成大致水平而配置的控制箱31的位置为操作位置P1。操作位置P1是指,操作员就坐于驾驶席30操作操纵杆32时的控制箱31的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后面会对控制箱31的内部结构详细描述,控制箱31能在前后方向滑动,在图4中配置于后端。
(1-5-2.操纵杆)
如图4所示,操纵杆32以朝上方突出的方式设置于控制箱31的前端31a附近的上侧。
操纵杆32在沙土的装载及搬送等作业时使用。通过将操纵杆32在左右方向上转动,前车架11相对于后车架12的转向角被改变。需要说明的是,对操纵杆32保险的保险部件39设置于控制箱31的前端31a。
(1-5-2.波纹体38)
波纹体38配置于控制箱31的前端31a附近的下侧和地板面5a之间。波纹体38的下端部38b固定于地板面5a。并且,波纹体38的上端部38a与控制箱31连接。
波纹体38覆盖将操纵杆32与后述的先导阀19之间连接的连杆部33。
(1-5-4.连杆部)
图5(a)是控制箱总成100的剖视图,是表示波纹体38的内部的图。图6是图5(a)的立体图。
连杆部33将操纵杆32和先导阀19连接。连杆部33主要具有:连接棒44、万向节部45。
连接棒44沿前后方向配置,将操纵杆32和万向节部45连接。操纵杆32朝上方配置于连接棒44的上端。万向节部45朝下方安装于连接棒44的后端的下侧。连接棒44能够以安装有万向节部45的后端的上下方向的轴C为中心在左右方向转动地被控制箱31支承。
如图5(a)所示,万向节部45具有:第一接合部41、第二接合部42、伸缩部43。第一接合部41和第二接合部42配置在伸缩部43的两端。伸缩部43由外筒43a和内筒43b构成,外筒43a和内筒43b花键结合。
图5(b)是图5(a)的EE'间的箭头方向的剖视图。如图5(b)所示,在外筒43a的内周形成有齿状槽,在内筒43b的外周形成有与外筒43a的齿状槽嵌合的齿状槽。另外,每个槽沿长度方向形成。根据这样的结构,外筒43a和内筒43b绕中心轴F互相固定,并能够传递操纵杆32的操作。另外,外筒43a和内筒43b能够在沿中心轴F的轴的方向上移动,从而能够伸缩。
第一接合部41安装于控制箱31的下侧,其和操纵杆32被连接棒44连接。第二接合部42插入驾驶室5的地板面5a而被安装。
另外,连杆部33的第二接合部42与先导阀19连接。操纵杆32的操作经由连杆部33而传递至先导阀19,从而调整输入到转向阀20的先导压。转向阀20根据输入的先导压来调整向转向缸8供给的油的流量。以该方式,通过操作操纵杆32能够进行转向操作。
(1-5-5.扶手)
如图4所示,扶手34经由托架341而配置在控制箱31的上侧。在控制箱31配置在操作位置P1的状态下,作为就坐于驾驶席30的操作员的落肘处使用。
(1-5-6.支承部)
图7是从前侧观察驾驶席30附近的图。图8是从后侧观察驾驶席30附近的图。
如图4、图7及图8所示,支承部35主要具有:固定框51、转动框52。固定框51固定于驾驶席30。转动框52配置于固定框51上侧,固定框51被能够转动地支承。转动框52将控制箱31能够滑动地支承。
(a.固定框)
如图4所示,固定框51配置于控制箱31的下方且波纹体38的后侧。如图7及图8所示,固定框51从驾驶席30的下部框架30c向左侧面侧突出而设置。
如图7所示,固定框51具有:固定部62、第一轴支承部63、第二轴支承部64。
固定部62与下部框架30c连接。下部框架30c从驾驶席30向左方突出,在下部框架30C的左端固定有固定部62。从前后方向观察,固定部62大致为U形,并具有:右侧面部621、底面部622、左侧面部623。
第一轴支承部63固定于固定部62的右侧面部621。第二轴支承部64固定于固定部62的左侧面部623。第二轴支承部64和第一轴支承部63在左右方向上设置于对置的位置。利用第一轴支承部63和第二轴支承部64将转动框52能够转动地支承。
第一轴支承部63具有以在左右方向空出规定的间隔而对置的方式配置的两个板状部63a。在两个板状部63a上,分别沿左右方向形成有孔。通过在这些孔插入固定于后述的第一转动部65的下端65a的轴,第一轴支承部63将第一转动部65能够转动地支承。
第二轴支承部64固定于固定部62的左侧面部623。第二轴支承部64具有以在左右方向空出规定的间隔而对置的方式配置的两个板状部64a。在两个板状部64a上,分别沿左右方向形成有孔。通过在这些孔插入后述的固定于第二转动部66的下端66a的轴,第二轴支承部64将第二转动部66能够转动地支承。
(b.转动框)
转动框52主要具有:第一转动部65、第二转动部66、第三转动部67(参照图8)。第一转动部65和第二转动部66在控制箱31和固定框51之间以在左右方向排列对置的方式配置。第一转动部65配置于右侧面部621侧,第二转动部66配置于左侧面部623侧。另外,第一转动部65及第二转动部66大致以相互的间隔的下端比上端宽的方式弯曲地形成。
第一转动部65及第二转动部66的上端与第三转动部67相连。第一转动部65的下端65a插入第一轴支承部63的两个板状部63a之间,如上所述,设置于下端65a的轴插入两个板状部63a的孔。第二转动部66的下端66a插入第二轴支承部64的两个板状部64a,如上所述,设置于下端66a的轴插入两个板状部64a的孔。
设置于下端65a的轴和设置于下端66a的轴沿左右方向配置在同轴(转动轴A)上。
第一转动部65及第二转动部66能够以转动轴A为中心相对于固定框51旋转。
如图8所示,第三转动部67与第一转动部65的上端及第二转动部66的上端相连,将控制箱31能够滑动地支承。因此,控制箱31借助第一转动部65和第二转动部66的转动而能够转动。
控制箱31的转动轴A位于第一轴部53及第二轴部54的中心,在图4及图7等表示。如图4所示,该转动轴A位于控制箱31的下侧,配置在比控制箱31的前端31a及后端31b之间L1的中央(参照线LM)靠前侧。
如图4所示,在操作位置P1,控制箱31的前端31a和后端31b的高度大致相同,大致水平配置。
图9是表示控制箱31配置于退避位置P2时的控制箱总成100的侧视图。当在配置于图4所示的操作位置P1的状态下,操作员把持后述的转动杆36而如图4的箭头A1所示向后方转动时,控制箱31以转动轴A为中心转动而配置于退避位置P2。
图10是控制箱31配置于退避位置P2的状态的俯视图。图11是图10的左侧视图。
如图10所示,控制箱31在退避位置P2倾斜配置。详细地说,控制箱31的后端31b配置在比前端31a靠下方的位置。
如图3及图11所示,通过使控制箱31转动至后方的退避位置P2,操作员变得容易从上下车口27上下车。
(c.滑动机构)
图12是表示控制箱31的滑动机构的图。如图所示,第三转动部67具有:连接部71、导轨支承部件72、定位部件73。
连接部71与第一转动部65和第二转动部66的上端连接。导轨支承部件72是长方体形状的部件,在连接部71的上侧固定于连接部71,将后述的两条导轨部件81能够滑动地支承。定位部件73是前后方向长的板状部件,并固定于导轨支承部件72。在定位部件73上,在上下方向形成的孔73a沿前后方向设置多个。
另一方面,控制箱31主要具有:外框80(在图12中用虚线表示)、固定于外框80的两条导轨部件81、固定于外框80的销部83、滑动把持部84、连接部85。两条导轨部件81沿前后方向设置,被导轨支承部件72在前后方向滑动自如地支承。销部83沿上下方向配置,销部83的下端83a嵌入上述定位部件73的孔73a。由此,控制箱31的前后方向的位置被固定。滑动把持部84设置于控制箱31的外框80的左侧面侧。
连接部85将滑动把持部84和销部83连接。连接部85具有:沿前后方向而设并固定有销部83的棒状部分851、将棒状部分851和滑动把持部84相连的连接部分852。棒状部分851设置成以其后端的转动轴Q为中心能够相对于导轨部件81转动。
在将控制箱31在前后方向滑动时,滑动把持部84被操作员把持而被提起。由此,连接部85以转动轴Q为中心向上方(箭头Q1方向)转动,固定于连接部85的销部83也向上方转动。借助销部83的转动,其下端83a从孔73a被向上方拔出,从而成为固定被解除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导轨部件81能够相对于导轨支承部件72滑动,所以能够使控制箱31在前后方向滑动。在前后方向的期望的位置上,当使控制箱31向下方移动时,销部83的下端83a嵌入孔73a,控制箱31相对于第三转动部67的位置被固定。
图13(a)~(c)是表示在操作位置P1滑动控制箱31的状态的侧视图。图13(a)是表示在操作位置使控制箱31移动到最后侧的状态下的控制箱总成100的侧视图。图13(b)是表示在操作位置使控制箱31移动到前后方向的中间位置的状态下的控制箱总成100的侧视图。图13(c)是表示在操作位置使控制箱31移动到最前侧的状态下的控制箱总成100的侧视图。
如图13(a)~(c)所示,控制箱31沿前后方向滑动移动。在此,即使在使控制箱31滑动移动到最后方的状态下,控制箱31的重心H也设置在比控制箱31的转动轴A靠前侧。用J表示通过转动轴A的铅垂线。该重心H表示包括转动框52等与控制箱31一同转动的结构在内的整体结构的重心。
通过这种结构,在将控制箱31向后方转动时,在重心H向后方侧越过铅垂线J之前,借助基于重心H位置的自重,控制箱31想要返回操作位置P1。由此,能够防止控制箱31因振动等向后方转动。
图14(a)~(c)是表示在退避位置P2滑动控制箱31的状态的侧视图。图14(a)是表示在退避位置P2使控制箱31移动到最后侧的状态下的控制箱总成100的侧视图。图14(b)是表示在退避位置使控制箱31移动到前后方向的中间位置的状态下的控制箱总成100的侧视图。图14(c)是表示在退避位置使控制箱31移动到最前侧的状态下的控制箱总成100的侧视图。
如图14(a)~(c)所示,控制箱31沿前后方向滑动移动。在此,即使在使控制箱31滑动移动到最前方的状态下,控制箱31的重心也设置在比控制箱31的转动轴A靠后侧的位置。
通过这种结构,在将控制箱31向前方转动时,在重心H向前方侧越过铅垂线J之前,借助基于重心H位置的自重,控制箱31想要返回退避位置P2。由此,能够防止控制箱31因操作员触碰等向前方转动。
(1-5-7.转动杆)
在转动控制箱31时,转动杆36被操作员把持。图15是表示将在固定框41的左侧面设置的罩53a、53b(参照图4)取下的状态的控制箱总成100的结构的图。
转动杆36设置在控制箱总成100的左侧面部。转动杆36主要具有把持部91、抵接部92、锁定解除部93(参照图5)、插通部件94。把持部91是被操作员把持的筒状部件。后面会详细描述,在筒状的内侧配置有用于对退避位置锁定机构114的锁定进行解除的棒状的插通部件94。插通部件94的上端从把持部91的上端突出,形成按钮部94a。按钮部94a在对后述的退避位置锁定机构114进行解除时使用,后面会详细描述。
在使转动杆36转动时,抵接部92与转动框52抵接,使转动框52转动。如图5及图15所示,抵接部92从把持部91的下端大致水平地延伸到第三转动部67的下侧。需要说明的是,图5中,抵接部92在中途被切断地表示。如图5所示,锁定解除部93与抵接部92连接,对后述的操作位置锁定机构113进行解除。锁定解除部93从抵接部92的后端朝下方设置。抵接部92及锁定解除部93在转动框52的第一转动部65的内侧,抵接部92的后端且锁定解除部93的上端被能够转动地固定。该转动轴B如图5所示,转动轴B设置在第三转动部67的下侧。在锁定解除部93的后侧部分连接有弹簧部件95的一端。该弹簧部件95的另一端与转动框52的第三转动部67的后端部连接。弹簧部件95的一端配置在比另一端靠前方且靠下方的位置。借助弹簧部件95,转动杆36整体以转动轴B为中心向前方侧转动地被施力(箭头B2方向)。
当操作员将转动杆36向箭头B1方向转动时,转动杆36以图5中表示的转动轴B为中心相对于转动框52向后方转动,后述的操作位置锁定机构113被解除。当操作员进一步将转动杆36向箭头B1方向转动时,抵接部92从下方与第三转动部67的被抵接部671(参照图5)抵接。在此,如图5所示,被抵接部671处于抵接部92的上方,形成为沿着抵接部92朝前方突出的檐形状。图16是表示抵接部92与第三转动部67的被抵接部671抵接的状态的图。当从该状态进一步将转动杆36向箭头B1方向转动时,转动框52与转动杆36的转动一同以转动轴A为中心向后方(箭头A1)转动。这样,控制箱31的转动轴A的位置与转动杆36的转动轴B不同,设置在比转动轴B靠前方。因此,用箭头A1、A2表示控制箱31向后方及前方的转动,用箭头B1、B2表示转动杆36向后方及前方的转动,予以区别,在如图16所示的左侧视图中,箭头A1和箭头B1均表示右旋转方向,箭头A2和箭头B2均表示左旋转方向。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3所示,在控制箱31配置在操作位置P1的状态下,由于转动杆36堵住了自驾驶席30向上下车口27的通路,所以操作员不能上下车。另一方面,如图11所示,在控制箱31配置在退避位置P2的状态下,由于转动杆36从自驾驶席30向上下车口27的通路退避,所以操作员能够进行上下车。
(1-5-8.气弹簧)
如图8所示,气弹簧110设置在支承部35的内侧。具体而言,设置在大致U字形状的固定部62的内侧、第一转动部65与第二转动部66之间。
图17是表示控制箱31转动到退避位置P2的状态下的气弹簧110的状态的侧视图。图18是表示控制箱31转动到退避位置P2的状态下的气弹簧110的状态的立体图。
如图6及图16~图18所示,气弹簧110的上端110a经由托架523能够转动地安装于转动框52。上端110a的位置位于比转动杆36的抵接部92靠下方。
气弹簧110的下端110b经由托架523能够转动地安装于固定部62的底面部622。
对于气弹簧110,俯视观察时,其长度方向沿着前后方向,并且配置成其上端110a位于比下端110b靠前方,上端110a位于比下端110b靠上方。
气弹簧110向伸长方向施力,其上端110a的位置位于比控制箱31的转动轴A靠后方,所以如图16所示,在操作位置P1,对控制箱31向朝前方转动的方向(箭头A2方向)施力。
如图16所示,在控制箱31配置在操作位置P1的状态下,以气弹簧110的伸长方向大致沿着以控制箱31的转动轴A为中心的圆O1的切线方向(M1方向)的方式来配置气弹簧110。由此,能够高效地发挥气弹簧110产生的作用力。
气弹簧110与控制箱31的转动一同收缩,而在收缩的状态下,如图17所示,气弹簧110的伸长方向从圆O1的切线方向错开且向转动轴A方向移动。由此,在退避位置P2,能够减小气弹簧110产生的向控制箱31的前方的作用力。因此,控制箱31的自重变得大于气弹簧110产生的作用力,能够将控制箱31稳定地配置在退避位置P2。换言之,在退避位置P2,由气弹簧110的作用力对控制箱31的产生的转矩小于控制箱31的自重产生的转矩。
另外,借助气弹簧110,能够调节从操作位置P1到退避位置P2的返回位置的切换角度。例如,在控制箱31的重心位置因误差而从希望的位置偏离的情况下,能够通过气弹簧110进行调节。
(1-5-9.操作位置挡块)
在使控制箱31从退避位置P2朝操作位置P1向前方转动时,操作位置挡块111使控制箱31停止在操作位置P1。如图5及图20(将后述)所示,操作位置挡块111具有设于转动框52上的第一抵接部520和设于固定框51上的第一被抵接部510。第一抵接部520从第一转动部65的转动轴A的后侧朝下方突出。另外,第一被抵接部510设置成从固定框51的固定部62的前端朝前方突出,为螺栓挡块。当使控制箱31从退避位置P2朝操作位置P1向前方(箭头A2方向)转动时,第一抵接部520向后方(箭头A2)转动且从前方与第一被抵接部510抵接。由此,控制箱31的转动在操作位置P1停止。
(1-5-10.退避位置挡块)
在使控制箱31从操作位置P1朝退避位置P2向后方转动时,退避位置挡块112使控制箱31停止在退避位置P2。
如图18所示,退避位置挡块112具有设于转动框52上的第二抵接部521和设于固定框51上的第二被抵接部511。如图6所示,第二抵接部521在操作位置P1配置在弹簧部件95的后方,如图18所示,在退避位置P2配置在弹簧部件95的下方。第二被抵接部511朝上方突出地设置在固定部62的底面部622上,其顶端由橡胶部件等形成。
当使控制箱31从操作位置P1朝退避位置P2向后方(箭头A1方向)转动时,第二抵接部521向后方(箭头A1)转动且从上方与第二被抵接部511抵接。由此,控制箱31的转动在退避位置P2停止。
(1-5-11.操作位置锁定机构)
图19是操作位置锁定机构113的附近的局部放大图。图20是从下方观察图19的立体图。另外,图21是操作位置锁定机构113的内部结构图,表示施加了锁定的状态。
如图8所示,操作位置锁定机构113配置在固定部62的右侧面部621的内侧附近。如图21所示,操作位置锁定机构113具有支承罩120、撞击件121、爪部件122、锁定解除杆123。
支承罩120固定在转动框52的第一转动部65上。具体而言,支承罩120固定在从第一转动部65朝内侧形成的锁定机构支承部651上。
撞击件121是沿左右方向配置的棒状的部件,固定在固定框51的固定部62上。
爪部件122为板状的部件,能够以左右方向为轴S进行转动地被支承罩120支承。爪部件122具有供撞击件121嵌合的嵌合部122a。另外,以轴S为基准,在嵌合部122a的大致相反侧、且在图21的下方,形成有凹部122b。爪部件122借助轴S上设置的弹簧部件而在图21中朝右旋转地(参照箭头S1)被施力。箭头S1也称作向控制箱31的后方转动的方向。
锁定解除杆123为板状部件,能够以左右方向为轴R进行转动地被支承罩120支承。轴R配置在轴S的前方的下侧。锁定接触杆123具有杆部123a,该杆部123a从支承罩120向下方突出,并被锁定解除部93朝前方推压。另外,以轴R为基准而在杆部123a的大致相反侧形成有突部123b。突部123b在锁定状态下与爪部件122的凹部122b嵌合。另外,锁定解除杆123借助轴R上设置的弹簧部件而在图21中朝左旋转(参照箭头R2)地被施力。箭头R2也称作向控制箱31的前方转动的方向。
如图21所示,在爪部件122的嵌合部122a上嵌合有在固定框51上固定的撞击件121,爪部件122被锁定解除杆123(设于轴S上的弹簧部件)向将撞击件121嵌合的方向施力。
另一方面,如图20所示,锁定解除部93在其下端具有杆抵接部931。杆抵接部931朝内侧弯折地形成。图22是表示将锁定解除杆123拆除的状态的图。如图22所示,在杆抵接部931的前侧一端形成有切口932。在切口932嵌有锁定解除杆123的杆部123a。图21中表示杆抵接部931的一部分。
当操作员将转动杆36从图21所示的锁定状态朝后方转动时,转动杆36以转动轴B(参照图16)为中心转动,所以杆抵接部931朝前方移动(参照图19的箭头B1)。如图23所示,借助该杆抵接部931的转动,锁定解除杆123以轴R为中心向箭头R1方向(R2的相反方向)转动,突部123b从爪部件122的凹部122b脱落。
之后,如图16所示,当转动杆36进一步向后方转动时,转动杆36与第三转动部67的被抵接部671抵接而转动框52以转动轴A为中心向后方转动。借助该转动,支承罩120及爪部件122及锁定解除杆123朝下方转动(参照图24的箭头A1)。
如图24所示,随着支承罩120向下方转动,爪部件122沿S1方向转动,嵌合部122a从撞击件121离开。此时,撞击件121通过在支承罩120上形成的切口部120a。
如上述,通过将转动杆36向后方转动,能够解除操作位置锁定机构113的锁定。
即,在不使转动杆36转动的情况下,转动框52因撞击件121与爪部件122的嵌合而不能向后方转动,所以控制箱31也不能转动。由此,能够防止控制箱31因操作时的振动等而向后方转动。
(1-5-12.退避位置锁定机构)
图25是控制箱31配置在操作位置P1时的控制箱总成100的立体图,是表示将图15所示的固定框51的左侧面51a拆除的状态的图。图26是控制箱31配置在退避位置P2时的控制箱总成100的局部侧视图。图27是表示图26的操作位置锁定机构113附近的图,图28是图27的立体图。
操作位置锁定机构113虽在图25中未图示左侧面部623,但设置在固定部62的左侧面部623的内侧附近。
操作位置锁定机构113具有撞击件131和锁定板132。如图25所示,撞击件131固定在固定框51上。具体而言,从底面部622朝上方形成有托架524,在托架524的左侧面侧固定有把手状的部件133(参照图28)。沿该把手状的部件133(参照图15)的左右方向形成的上部分构成撞击件131。图25中,为了说明而用虚线表示把手状的部件133的一部分。
如图25及图26所示,锁定板132能够以转动轴T为中心进行转动地被转动框52的第二转动部66的左侧面支承。在控制箱31配置在退避位置P2的情况(图26所示的情况)下,锁定板132在转动轴T的前侧的连接部136与插通部件94的下端互相能够转动地连接。另外,在图26所示的状态下,在锁定板132的比转动轴T靠后上方形成有贯通孔,设有垫环134。以配置在该垫环134内的方式,在转动框52设有销135。需要说明的是,在控制箱31配置在操作位置P1(图25所示的情况)的状态下,垫环134配置在比转动轴T靠前上方。
进而,如图27所示,垫环132具有通过与撞击件131碰撞而进行退避位置的锁定的第一碰撞面138和第二碰撞面139。第一碰撞面138和第二碰撞面139由隔着锁定板132的转动轴T而在连接部136的大致相反侧形成的切口形状部137的缘形成。该切口形状部137形成在锁定板132的后方的下端部分。具体而言,第一碰撞面138以沿着以转动轴T为中心的半径D1的方式形成。另外,第二碰撞面139以沿着以转动轴T为中心的圆周D2的方式形成。
另外,锁定板132的转动轴T设有扭簧,切口形状部137以朝着箭头T1方向的方式被施力。
当将转动杆36从控制箱31配置在操作位置P1的状态向后方转动而使控制箱31转动到退避位置P2时,如图18所示,第二抵接部521与第二被抵接部511抵接而控制箱31停止。在进行该转动时,图25所示的锁定板142也与转动框52一同向后方转动(参照箭头T1)。然后,如图26所示,锁定板132的第一碰撞面138与撞击件131抵接。
需要说明的是,锁定板132的重心V的位置设置在转动轴T与切口形状部137之间。因此,对于锁定板132,虽然切口形状部137朝下方转动,但由于销135与垫环134的缘抵接,从而锁定板132的转动停止。即,即使在第一碰撞面138未与碰撞件131抵接的状态下,锁定板132的转动也因销135而停止。
图26及图27表示在退避位置施加了锁定的状态,该状态下,即使使转动杆36向前方(箭头B2方向)转动而想要使控制箱31向前方(箭头A2方向)转动,由于第二碰撞面139与撞击件131抵接,因而不能使其转动。
接着,对退避位置的锁定的解除进行说明,当按钮部94a被操作员按下时,如图28所示,插通部件94向下方移动,与锁定板132的连接部136被压向下方(参照箭头G)。于是,锁定板132以转动轴T为中心转动直至销135与垫环134的下方的缘抵接,成为锁定被解除的状态(参照箭头T2)。图28中用实线表示锁定解除状态的锁定板132,用双点划线表示锁定状态的锁定板132。
通过该锁定板132的转动,第二碰撞面139从撞击件131向前方侧离开,所以在向前方进行转动时,第二碰撞面139不与撞击件131干涉,能够使控制箱31向前方转动。
这样,通过按下按钮49a,退避位置锁定机构114的锁定被解除。
<2.转动动作>
为了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轮式装载机1的控制箱31的转动动作相关的各结构进行说明而记述如上,以下则归纳记载。
(2-1.从操作位置向退避位置的转动动作)
当操作员将转动杆36从如图4所示的控制箱31配置在操作位置P1的状态向后方(箭头B1方向)转动时,图19所示的操作位置锁定机构113被解除。
具体而言,如图19所示,转动杆36相对于转动框52以转动轴B为中心向后方(参照箭头B1)转动,图23中表示的锁定解除杆123转动(箭头R1),锁定解除杆123向爪部件122的施力被解除,锁定被解除。
在解除了操作位置锁定机构113的锁定后,当进一步将转动杆36向后方(参照箭头B1)转动时,如图16所示,转动杆36的抵接部92与转动框52的被抵接部671抵接。当从该状态进一步将转动杠36向后方转动时,控制箱31向箭头A1方向转动。
通过进一步使转动杆36转动,控制箱31的重心H(参照图13及图14)越过铅垂线J,控制箱31因自重而向后方转动,因退避位置挡块112而在退避位置P2停止。另外,随着控制箱31的转动,如图25及图26所示,锁定板132也转动,锁定板132的第一碰撞面138与撞击件131抵接。由此,在控制箱31配置在退避位置P2的状态下,施加退避位置锁定机构114的锁定。
(2-2.从退避位置向操作位置的转动动作)
在操作员将转动杆36从如图9所示的控制箱31配置在退避位置P2的状态向前方(箭头B2方向)转动时,按钮部94a被操作员按下。由于按钮部94a的按下,如图28所示,锁定板132以轴T为中心向前方(箭头T2方向)转动,第二碰撞面139从撞击件131的下侧离开。由此,退避位置锁定机构114的锁定被解除。该状态下,能够将转动杆36向前方转动。
接着,当将转动杆36向前方转动而控制箱31的重心H(参照图13及图14)越过铅垂线J时,控制箱31因自重开始向前方转动。
当控制箱31因自重向前方转动时,控制箱31由于操作位置挡块111而在操作位置P1停止。此时,爪部件122由于操作位置锁定机构113的撞击件121(参照图24)而向前方(箭头S2方向)转动。由于锁定解除杆123朝前方(箭头R2方向)被施力,所以如图21所示,锁定解除杆123的突部123b与爪部件122的凹部122b嵌合,借助操作位置锁定机构113而成为施加了锁定的状态。
<3.特征等>
(3-1)
如图4及图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轮式装载机1(作业车辆的一例)具备控制箱31和支承部35。控制箱31配置在驾驶席30的侧部,能够向前后方向转动。支承部35具有在控制箱31的下方沿着左右方向配置的转动轴A(第一转动轴的一例),以转动轴A为中心对控制箱31进行支承,使之在水平配置的操作位置P1、和从操作位置P1转动到后方而倾斜地配置的退避位置P2之间能够转动。控制箱31的重心H位置在操作位置P1配置在比转动轴A靠前侧,在退避位置P2配置在比转动轴A靠后侧。
由此,例如在控制箱31配置在操作位置P1的状态下,即使在操作员误触碰将控制箱31转动的转动杆36而控制箱31向后方转动的情况下,在重心H移动到比转动轴A靠后侧之前,当操作员从转动杆36放开手(不对控制箱31施加作用力的情况)时控制箱31也会返回操作位置P1。另外,在控制箱31配置在退避位置P2的情况下,即使在操作员误触碰将控制箱31转动的转动杆36而控制箱31向前方转动的情况下,在重心H移动到比转动轴A靠前侧之前,当操作员从转动杆36放开手(不对控制箱31施加作用力的情况)时控制箱31也会返回退避位置P2。
另外,即使在配置在操作位置P1的控制箱31因轮式装载机1上产生的振动而上下振动的情况下,控制箱31也会因自重而返回操作位置P1。
因此,能够将控制箱31稳定地配置在操作位置P1或退避位置P2。
(3-2)
本实施方式的轮式装载机1(作业车辆的一例)中,如图13及图14所示,控制箱31相对于支承部35能够在前后方向滑动。控制箱31的重心H的位置在控制箱31朝后方滑动的状态的操作位置P1配置在比转动轴A(第一转动轴的一例)靠前侧,在控制箱31朝前方滑动的状态的退避位置P2配置在比转动轴A靠后侧。
由此,即使在控制箱31在前后方向滑动自如的情况下,也能够将控制箱31稳定地配置在操作位置P1或退避位置P2。
(3-3)
本实施方式的轮式装载机1(作业车辆的一例)中,如图16及图17所示,还具备气弹簧110(施力部的一例)。气弹簧110配置在控制箱31的下方,向操作位置P1的方向对控制箱31施力。退避位置P2的气弹簧110的作用力对控制箱31产生的转矩小于控制箱31的自重产生的转矩。
由此,能够通过气弹簧110产生的作用力而将控制箱31更稳定地配置在操作位置P1。另外,在退避位置P2,控制箱31向操作位置P1的作用力小,控制箱31因自重而稳定地配置在退避位置P2。
如此,通过设置气弹簧110,在控制箱31的转动位置,能够在操作员不施加作用力的状态下对控制箱31返回操作位置P1的位置和返回退避位置P2的位置的切换位置进行调节。
例如,通过增强气弹簧110产生的作用力,也能够设定成,即使重心H在比转动轴A靠后侧的位置,也返回操作位置P1。
(3-4)
本实施方式的轮式装载机1(作业车辆的一例)中,如图16及图17所示,还具备气弹簧110(施力部的一例)。气弹簧110配置在控制箱31的下方,向操作位置P1的方向对控制箱31施力。气弹簧110沿其长度方向朝伸长的方向施力。支承部35具有转动框52和固定框51。转动框52配置在控制箱31的下侧且与控制箱31一同转动。固定框51配置在转动框52的下侧且能够转动地支承转动框52。气弹簧110具有上端110a(第一端的一例)和下端110b(第二端的一例),上端110a在比转动轴A靠后侧与转动框52连接,下端110b在比上端110a靠后侧与固定框51连接。
由此,能够通过气弹簧110产生的作用力将控制箱31更稳定地配置在操作位置P1。另外,在退避位置P2,能够减小向控制箱31的操作位置P1的作用力,从而能够利用控制箱31的自重将控制箱31稳定地配置在退避位置P2。
如此,通过设置气弹簧110,在控制箱31的转动位置,能够在操作员不施加作用力的状态下对控制箱31返回操作位置P1的位置和返回退避位置P2的位置的切换位置进行调节。
另外,即使在控制箱31构成为能够滑动的情况下,通过将气弹簧110与不滑动的转动框52连接,也能够稳定地进行控制箱31的气弹簧110的施力。
(3-5)
本实施方式的轮式装载机1(作业车辆的一例)中,如图19所示,还具备操作位置锁定机构113,其在操作位置P1能够解除地将控制箱31锁定。
由此,能够在操作位置P1将控制箱31固定,可实现稳定性。另外,即使在锁定因振动或误操作而解除的情况下,由于控制箱31的重心H的位置配置在比转动轴A靠前侧,所以控制箱31能够通过自重而返回操作位置P1,可实现双重的稳定性。
(3-6)
本实施方式的轮式装载机1(作业车辆的一例)中,如图21所示,还具备转动杆36,其在将控制箱31向前后方向转动时,被操作员把持。支承部35具有转动框52和固定框51。转动框52配置在控制箱31的下侧且与控制箱31一同转动。固定框51配置在转动框52的下侧且能够转动地支承转动框52。在设于与转动轴A(第一转动轴的一例)不同的位置上的转动轴B(第二转动轴的一例),转动杆36能够转动地安装于转动框52。操作位置锁定机构113具有撞击件121(第一卡止部件的一例)和爪部件122(锁定部的一例)。撞击件121配置在固定框51。爪部件122配置在转动框52,在操作位置P1成为锁定的状态下,与撞击件121卡止。随着转动杆36向后方转动,爪部件122向卡止部件的卡止被解除。
由此,能够与向前后方向转动控制箱31的操作一起,进行在操作位置P1的锁定的解除。
(3-7)
本实施方式的轮式装载机1(作业车辆的一例)中,如图5及图16所示,转动框52具有被抵接部671,被抵接部671在转动杆36在卡止被解除后转动到规定角度的后方时,与转动杆36抵接。转动框52在转动杆36与被抵接部671抵接后,与转动杆36一同向后方转动。
由此,能够在操作位置P1处的锁定解除后而控制箱31转动之前,对转动杆36的操作设置规定角度的游隙。通过该游隙,控制箱31不会在锁定解除的同时开始转动,可实现稳定性。
(3-8)
本实施方式的轮式装载机1(作业车辆的一例)中,如图25所示,还具备退避位置锁定机构114,其在退避位置P2能够解除地将控制箱31锁定。
由此,能够在退避位置P2将控制箱31固定,可实现稳定性。另外,即使在固定因振动或误操作而解除的情况下,由于控制箱31的重心的位置配置在比转动轴A靠后侧,所以控制箱31能够借助自重而返回退避位置P2,可实现双重的稳定性。
(3-9)
本实施方式的轮式装载机1(作业车辆的一例)中,如图26所示,还具备转动杆36,其在将控制箱31向前后方向转动时,被操作员把持。支承部35具有转动框52和固定框51。转动框52配置在控制箱31的下侧且与控制箱31一同转动。固定框51配置在转动框52的下侧且能够转动地支承转动框52。转动杆36安装在转动框52。退避位置锁定机构114具有撞击件131(限制部件的一例)和锁定板132(锁定部件的一例)。撞击件131配置在固定框51。锁定板132能够转动地配置在转动框52,在退避位置P2处成为锁定的状态下,向前方的转动被撞击件131限制。转动杆36具有被操作员把持的筒状的把持部91、插通把持部91的棒状的插通部件94。插通部件94具有形成于插通部件94的一端且从把持部91的顶端突出的按钮部94a,插通部件94的另一端在连接部136与锁定板132连接。锁定板132通过按钮部94a的按下而转动,从而撞击件131的限制被解除。
由此,在退避位置P2,操作员能够通过把持转动杆36并按下按钮部94a而解除锁定。然后,通过使所把持的转动杆36向前方转动,能够使控制箱31从退避位置P2移动到操作位置P1。
(3-10)
本实施方式的轮式装载机1(作业车辆的一例)中,如图27所示,锁定板132(锁定部件的一例)形成为以转动轴T(第三转动轴的一例)为中心而通过自重向后方转动。锁定板132具有第一碰撞面138(抵接面的一例)和第二碰撞面139(干涉面的一例)。第一碰撞面138在退避位置P2通过自重而与撞击件131(限制部件的一例)抵接。第二碰撞面139沿着以转动轴T为中心的圆周D2而形成,在第一碰撞面138与撞击件131抵接的状态下配置在撞击件131的下方。当控制箱31在按钮部49a未被按下的状态下朝前方向转动的情况下,第二碰撞面139与撞击件131抵接而干涉。在按钮部49a被按下的情况下,锁定板132以转动轴T为中心向前方转动,第二碰撞面139从撞击件131的下方离开。
由此,在退避位置P2,锁定板132能够借助自重将控制箱31的转动锁定,所以稳定性良好
<4.其它的实施方式>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
(A)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有气弹簧110,但也可以不设有气弹簧110。即使在该情况下,如图13及图14所示,由于控制箱31的重心H的位置在操作位置P1配置在比转动轴A靠前侧,在退避位置P2配置在比转动轴A靠后侧,所以控制箱31能够在操作位置P1及退避位置P2稳定地配置。
(B)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记述了锁定板132通过在转动轴T上设置的扭簧而向后方(参照箭头T1)被施力,但也可以不设有扭簧。即使在该情况下,由于锁定板132的重心V设置在比转动轴T靠后方,所以如图26所示,因自重而向后方(箭头T1方向)转动,能够在退避位置P2施加锁定。
由此,即使在扭簧因老化等而丧失功能的情况下,在向后方转动控制箱31的情况下,也能够施加锁定,能够提高稳定性。
(C)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轮式装载机1中,作为操作部件的一个例子,而设置有控制箱31的操纵杆32,但不限于操纵杆32。此外,也可不设置操作部件自身,只要在驾驶席30的一侧设置有控制箱31,就能够应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
(D)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轮式装载机1中,设置有连杆部33,并将操纵杆32的操作机械式地传递至先导阀19,但也可不设置连杆部33,而利用电传递的结构。在该情况下,传递可以通过有线及无线的任一方法来进行。
(E)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轮式装载机1中,作为控制阀的一个例子,而设置有先导阀19,但可以不限于先导阀19。例如,可以不设置先导阀19,而在作为控制阀的一个例子的转向阀20上连接连杆部33,通过操纵杆32直接操作转向阀20。
(F)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控制箱31的上侧设置有扶手34,但也可不设置扶手34。另外,如图9及图10所示,扶手34的后端向控制箱31的后端31b的后方突出,但也可以不突出地形成。
(G)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作业车辆的一个例子,而利用轮式装载机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自卸卡车、液压挖掘机等。
(H)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驾驶室5内配置有方向盘37,但根据作业车辆的不同,也存在没有配置方向盘37的情况。
<5.附记>
上述实施方式及其它的实施方式中也包含以下的发明。
(5-1)本发明的作业车辆具备控制箱、支承部、操作位置锁定机构。控制箱配置在驾驶席的侧部,能够向前后方向转动。支承部具有在控制箱的下方沿着左右方向配置的第一转动轴,以第一转动轴为中心对控制箱进行支承,使之在水平配置的操作位置、和从操作位置转动到后方而倾斜地配置的退避位置之间能够转动。操作位置锁定机构在操作位置能够解除地将控制箱锁定。
(5-2)本发明的作业车辆具备控制箱、支承部、退避位置锁定机构。控制箱配置在驾驶席的侧部,能够向前后方向转动。支承部具有在控制箱的下方沿着左右方向配置的第一转动轴,以第一转动轴为中心对控制箱进行支承,使之在水平配置的操作位置、和从操作位置转动到后方而倾斜地配置的退避位置之间能够转动。退避位置锁定机构在退避位置能够解除地将控制箱锁定。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作业车辆具有提高向前后方向移动的位置上的控制箱的稳定性的效果,能够广泛应用于如轮式装载机的各种作业车辆。
附图标记说明
1:轮式装载机,30:驾驶席,31:控制箱,35:支承部,A:转动轴,P1:操作位置,P2:退避位置,H:重心。

Claims (10)

1.一种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具备:
控制箱,其配置在驾驶席的侧部,能够向前后方向转动;
支承部,其具有在所述控制箱的下方沿着左右方向配置的第一转动轴,以所述第一转动轴为中心对所述控制箱进行支承,使之在水平配置的操作位置、和从所述操作位置转动到后方而倾斜地配置的退避位置之间能够转动;
所述控制箱的重心位置在所述操作位置配置在比所述第一转动轴靠前侧,在所述退避位置配置在比所述第一转动轴靠后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箱构成为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承部在前后方向滑动,
关于所述控制箱的重心位置,在所述控制箱朝后方滑动的状态的所述操作位置,配置在比所述第一转动轴靠前侧,在所述控制箱朝前方滑动的状态的所述退避位置,配置在比所述第一转动轴靠后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施力部,其配置在所述控制箱的下方,向所述操作位置的方向对所述控制箱施力;
因所述退避位置的所述施力部的作用力而对所述控制箱产生的转矩小于所述控制箱的自重产生的转矩。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施力部,其配置在所述控制箱的下方,向所述操作位置的方向对所述控制箱施力;
所述施力部沿其长度方向朝伸长的方向施力,
所述支承部具有:
转动框,其配置在所述控制箱的下侧且与所述控制箱一同转动;
固定框,其配置在所述转动框的下侧且能够转动地支承所述转动框;
所述施力部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在比所述第一转动轴靠后侧与所述转动框连接,所述第二端在比所述第一端靠后侧与所述固定框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操作位置锁定机构,其在所述操作位置能够解除地将所述控制箱锁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转动杆,其在将所述控制箱向前后方向转动时,被操作员把持;
所述支承部具有:
转动框,其配置在所述控制箱的下侧且与所述控制箱一同转动;
固定框,其配置在所述转动框的下侧且能够转动地支承所述转动框;
在设于与所述第一转动轴不同的位置上的第二转动轴,所述转动杆能够转动地安装于所述转动框,
所述操作位置锁定机构具有:
卡止部件,其配置于所述固定框;
锁定部,其配置于所述转动框,在所述操作位置处成为所述锁定的状态下,与所述卡止部件卡止;
随着所述转动杆向后方的转动,所述锁定部向所述卡止部件的卡止被解除。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动框具有被抵接部,所述被抵接部在所述转动杆在所述卡止解除后转动到规定角度的后方时,与所述转动杆抵接,
所述转动框在所述转动杆抵接于所述被抵接部后,与所述转动杆一同向后方转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退避位置锁定机构,其在所述退避位置能够解除地将所述控制箱锁定。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转动杆,其在将所述控制箱向前后方向转动时,被操作员把持;
所述支承部具有:
转动框,其配置在所述控制箱的下侧且与所述控制箱一同转动;
固定框,其配置在所述转动框的下侧且能够转动地支承所述转动框;
所述转动杆安装于所述转动框,
所述退避位置锁定机构具有:
限制部件,其配置在所述固定框;
锁定部件,其能够转动地配置在所述转动框,在所述退避位置处成为所述锁定的状态下,向前方的转动被所述限制部件限制;
所述转动杆具有被操作员把持的筒状的把持部、插通所述把持部的棒状的插通部件,
所述插通部件具有形成于所述插通部件的一端且从所述把持部的顶端突出的按钮部,所述插通部件的另一端在连接部与所述锁定部件连接,
所述锁定部件借助所述按钮部的按下而转动,所述限制部件的限制被解除。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定部件形成为以第三转动轴为中心而借助自重向后方转动,
所述锁定部件具有:
抵接面,其在所述退避位置借助自重而与所述限制部件抵接;
干涉面,其沿着以所述第三转动轴为中心的圆弧而形成,在所述抵接面与所述限制部件抵接的状态下配置在所述限制部件的下方;
在所述控制箱在所述按钮部未被按下的状态下朝前方向转动的情况下,所述干涉面与所述限制部件干涉,
在所述按钮部被按下的情况下,所述锁定部件以所述第三转动轴为中心向前方转动,所述干涉面从所述限制部件的下方离开。
CN201680003099.8A 2016-10-21 2016-10-21 作业车辆 Active CN10707583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6/081338 WO2017051931A1 (ja) 2016-10-21 2016-10-21 作業車両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75835A true CN107075835A (zh) 2017-08-18
CN107075835B CN107075835B (zh) 2020-01-21

Family

ID=583861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03099.8A Active CN107075835B (zh) 2016-10-21 2016-10-21 作业车辆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378183B2 (zh)
EP (1) EP3190235B1 (zh)
JP (1) JP6334814B2 (zh)
CN (1) CN107075835B (zh)
WO (1) WO2017051931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39402A (zh) * 2018-03-08 2019-09-17 永恒力股份公司 带有驾驶员舱的地面运输工具
CN114867920A (zh) * 2019-12-26 2022-08-05 星天具工业株式会社 控制台的倾斜结构
CN114901912A (zh) * 2020-02-27 2022-08-12 日立建机株式会社 建筑机械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07070B (zh) * 2015-10-30 2020-10-27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作业车辆
EP3656932A4 (en) * 2017-12-27 2021-05-12 Kubota Corporation WORK EQUIPMENT AND ITS PRODUCTION PROCESS
WO2019146824A1 (en) * 2018-01-29 2019-08-01 Volvo Construction Equipment Ab Console box for construction machine
JP7281869B2 (ja) * 2018-03-14 2023-05-26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作業車両
GB2579075B (en) * 2018-11-19 2021-06-16 Caterpillar Inc Work machine with sensor enabled user control
JP7154996B2 (ja) * 2018-12-25 2022-10-18 株式会社クボタ 作業機
US10882428B2 (en) * 2018-12-27 2021-01-05 Doosan Corporation Armrest apparatus and industrial vehicle including the same
JP7445151B2 (ja) * 2019-04-22 2024-03-07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乗り物用シート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3425A (ja) * 1995-03-30 1997-01-14 Shin Caterpillar Mitsubishi Ltd 建設機械におけるコンソールボックス装置
JP2002021120A (ja) * 2000-07-12 2002-01-23 Tokai Rika Co Ltd コンソールボックス装置
JP2002146839A (ja) * 2000-11-10 2002-05-22 Kubota Corp 作業車の運転操縦装置
CN1521040A (zh) * 2003-02-12 2004-08-18 �ֶ��ֽ����豸�عɣ���䣩���޹�˾ 用于重型设备的控制操纵杆安全设备
JP2005125837A (ja) * 2003-10-21 2005-05-19 Yanmar Co Ltd コンバイン
JP2010195515A (ja) * 2009-02-24 2010-09-09 Kubota Corp 流動性物質供給装置
JP2011153427A (ja) * 2010-01-26 2011-08-11 Komatsu Ltd 建設機械のエンジンフードの開閉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57122A (en) * 1976-07-06 1977-11-08 Caterpillar Tractor Co. Control arrangement for a vehicle with an adjustable seat
US4140200A (en) * 1977-05-27 1979-02-20 J. I. Case Company Control device and arm support
NL8200614A (nl) * 1982-02-17 1983-09-16 Rotterdamsche Droogdok Mij Bedrijfsvoertuig.
JPH0735882Y2 (ja) * 1988-09-22 1995-08-16 住友建機株式会社 建設機械の操作レバー装置
DE10138364B4 (de) * 2000-11-10 2005-03-31 Kubota Corp. Antriebs-Steuer-Vorrichtung für ein Arbeitsfahrzeug
JP2004076386A (ja) * 2002-08-19 2004-03-11 Hitachi Constr Mach Co Ltd 建設機械の盗難防止装置
JP2004116048A (ja) * 2002-09-24 2004-04-15 Kubota Corp 作業機
JP3963887B2 (ja) * 2003-11-14 2007-08-22 住友建機製造株式会社 建設機械のゲートロック装置
US7290635B2 (en) * 2004-07-02 2007-11-06 Caterpillar Inc. Work machine operator control station with moveably attached controller
KR100652873B1 (ko) * 2005-02-18 2006-12-01 볼보 컨스트럭션 이키프먼트 홀딩 스웨덴 에이비 굴삭기 운전실내 안전레버 시스템
JP4486662B2 (ja) * 2007-06-15 2010-06-23 キャタピラージャパン株式会社 建設機械のコンソール高さ調整装置
KR101045333B1 (ko) * 2007-06-22 2011-06-30 볼보 컨스트럭션 이큅먼트 에이비 작동음 발생장치를 갖는 안전바가 장착되는 중장비용콘솔박스
JP5420526B2 (ja) 2010-12-16 2014-02-19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建設機械
JP5803984B2 (ja) * 2013-06-13 2015-11-04 コベルコ建機株式会社 作業機械
DE102014209462A1 (de) * 2014-05-19 2015-11-19 Hamm Ag Sitz für einen Fahrzeugführer einer Baumaschine, sowie Baumaschine
US10196795B2 (en) * 2016-10-21 2019-02-05 Komatsu Ltd. Work vehicle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3425A (ja) * 1995-03-30 1997-01-14 Shin Caterpillar Mitsubishi Ltd 建設機械におけるコンソールボックス装置
JP2002021120A (ja) * 2000-07-12 2002-01-23 Tokai Rika Co Ltd コンソールボックス装置
JP2002146839A (ja) * 2000-11-10 2002-05-22 Kubota Corp 作業車の運転操縦装置
CN1521040A (zh) * 2003-02-12 2004-08-18 �ֶ��ֽ����豸�عɣ���䣩���޹�˾ 用于重型设备的控制操纵杆安全设备
JP2005125837A (ja) * 2003-10-21 2005-05-19 Yanmar Co Ltd コンバイン
JP2010195515A (ja) * 2009-02-24 2010-09-09 Kubota Corp 流動性物質供給装置
JP2011153427A (ja) * 2010-01-26 2011-08-11 Komatsu Ltd 建設機械のエンジンフードの開閉構造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39402A (zh) * 2018-03-08 2019-09-17 永恒力股份公司 带有驾驶员舱的地面运输工具
CN110239402B (zh) * 2018-03-08 2022-11-25 永恒力股份公司 带有驾驶员舱的地面运输工具
CN114867920A (zh) * 2019-12-26 2022-08-05 星天具工业株式会社 控制台的倾斜结构
CN114901912A (zh) * 2020-02-27 2022-08-12 日立建机株式会社 建筑机械
CN114901912B (zh) * 2020-02-27 2023-04-14 日立建机株式会社 建筑机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190235A1 (en) 2017-07-12
US20180230675A1 (en) 2018-08-16
CN107075835B (zh) 2020-01-21
WO2017051931A1 (ja) 2017-03-30
JPWO2017051931A1 (ja) 2017-09-21
JP6334814B2 (ja) 2018-05-30
US10378183B2 (en) 2019-08-13
EP3190235A4 (en) 2018-07-25
EP3190235B1 (en) 2020-1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75835A (zh) 作业车辆
JP5543418B2 (ja) 作業車両の可動式ラダー装置
CN107077162B (zh) 作业车辆
CN103298681B (zh) 工程机械的转向装置
JP6334813B2 (ja) 作業車両
JP6702999B2 (ja) 作業車両
US11530523B2 (en) Loader frame
US20210039701A1 (en) Handcart
US8950774B2 (en) Wheel loader
JP2008247310A (ja) 荷役車両
JP3822048B2 (ja) 作業車の運転操縦装置
JP6523935B2 (ja) フロントローダ及び作業車
JP5068397B1 (ja) ホイールローダ
JP2007254986A (ja) スキッドステアローダのリフトアーム
CN105730303A (zh) 多用途车辆
JP6566837B2 (ja) 作業車及びスタンド付きフロントローダ
JP6578132B2 (ja) 荷役車両
JPS61204425A (ja) 建設機械等の作業用レバ−
JP2539481Y2 (ja) 作業車の操作レバーロック構造
JP2603272B2 (ja) チルトキャビン車のロック装置
JP2532269Y2 (ja) 掘削機におけるロック装置
JP2024135953A (ja) 建設機械
JP2024064623A (ja) 乗用作業機の保護フレーム機構
JPH0577347U (ja) ホイール式作業車両
JPH0635862Y2 (ja) スキッドステア車両に備えられる補助制御機能を有するステアリングレバーの取付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