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509C - 插秧机 - Google Patents
插秧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1509C CN1061509C CN95105095A CN95105095A CN1061509C CN 1061509 C CN1061509 C CN 1061509C CN 95105095 A CN95105095 A CN 95105095A CN 95105095 A CN95105095 A CN 95105095A CN 1061509 C CN1061509 C CN 1061509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seedling planter
- posture
- framework
- axle cen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11/00—Transplanting machines
- A01C11/02—Transplanting machines for seedling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11/00—Transplanting machines
- A01C11/003—Transplanting machines for aquatic plants; for planting underwater, e.g. ric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Transplanting Machines (AREA)
- Agricultural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插秧机的秧栽植装置A由在左右方向的中间位置上能分割成左右的分开秧栽植装置AL、AR构成。在机体的后部支承着能围绕纵向姿势的机体后端轴心X2摆动的构架20,左右秧栽植装置AL、AR能围绕纵向姿势的构架端轴心X1回转地支承在构架20上。当从作业姿势转换成收放姿势时,使装置AL、AR围绕X1回转,使它们的横向外端朝向行走机体的前方;使构架20围绕X2回转,使上述左右秧栽植装置AL、AR向行走机体左右方向的中央侧移动。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一种插秧机,在行走机体的后部能自由升降地连接着秧栽植装置,这个秧栽植装置设有把放置在沿横长的滑动导轨进行往复运动而供多条栽植用的载秧台上的簇状秧苗取出并移栽到田间的秧栽植机构;更详细地说,本发明涉及非作业状态时使秧栽植装置的横向尺寸缩小的技术。
如上所说的把秧栽植装置的横向尺寸缩小的技术在日本专利公报实开平4-113523号里就有过记载,这种以前的例子做成能自由地折叠栽秧台的两端部,由此在非作业状态时,通过将栽秧台的两端部折叠,就能缩小栽秧台的横向尺寸。
由于乘坐式插秧机的秧栽植装置的横向尺寸较大,为了在路上行走时避免与障碍物相碰,或者在把插秧机装在卡车上进行搬运时能将其收放在车箱的横向宽度内,都要使8条等多条栽植用的秧栽植装置的横向尺寸缩小,因此提出过如以前例子那样的插秧机。但是,由于这个以前例子的结构只能折叠栽秧台的两侧部,在收放例如10条以上的多条栽植用的秧栽植装置时,就不能把横向尺寸缩小,所以有改进的余地。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即使是多条栽植用的秧栽植装置也能合理地将其尽可能缩小收放的插秧机。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而作出的本发明插秧机,在行走机体的后部能自由升降地连接着秧栽植装置,这个秧栽植装置设有栽秧台和能把栽放在这栽秧台上的秧苗取出、栽植到田间里的秧栽植机构;上述的秧栽植装置做成能在左右方向的中间位置上分割成左右的分开秧栽植装置,而且能在上述载秧台的上端沿着机体的左右方向排列的作业姿势和被分开的上述栽秧台的上端沿着机体的前后方向排列的收放姿势之间进行姿势转换;在上述机体的后部支承着能围绕纵向姿势的机体后端轴心摆动的构架构件,上述的左右秧栽植装置能围绕纵向姿势的构架端轴心可回转地支承在构架上;当进行将上述秧栽植装置从作业姿势转换成收放姿势的操作时,使上述左右秧栽植装置的横向外端部围绕着上述构架端轴心回转,并朝向上述的行走机体的前方,使上述构架构件围绕着上述机体后端轴心回转,使上述的左右秧栽植装置向行走机体的左右方向的中央侧移动。
在把具有上述结构特征的本发明插秧机的秧栽植装置收放时,在把秧栽植装置处在分开的状态下,使它的分开秧栽植装置围绕着构架端轴心相对于构架转动,而且使构架围绕着机体后端轴心转动,由此能使分开秧栽植装置的外端部朝向行走机体的前方侧,而且使各个分开秧栽植装置向行走机体的左右方向的中央位置侧移动,在各个分开栽秧台的上端缘相互接近的状态下,收放成平行的姿势。
还可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做成在秧栽植装置处于作业姿势状态时,使上述构架端轴心向上述行走机体的前方倾斜。通过这样配置构架端轴心,由于秧栽植装置在收放姿势下,构架的转动端朝行走机体的后方侧,因而构架端轴心的上端就成了向行走机体的左右方向的外侧的姿势,在收放姿势下的分开载秧台的下端就转换成向行走机体的左右方向的内侧的姿势,结果就能使各个分开秧栽植装置在行走机体的左右方向上相互接近。
还可以在上述插秧机中设置能围绕着机体后端轴心与上述构架一体转动的转动构件,用连杆构件把这些转动构件联动连接起来,使它们能相互朝相反方向转动。通过设置这样的连杆构件,在进行使秧栽植装置转换成收放姿势的转换操作时,与用个别操作使左右的分开秧栽植装置成收放姿势相比,本发明能取得左右的分开秧栽植装置回转时的平衡。而且能做成用悬挂杆连接转动构件和构架,由此,用悬挂杆从上方吊挂的状态来支承构架,因而就不必把构架强度做得特别高。这样,用比较简单的结构就能在维持左右的分开秧栽植装置的平衡状态下实现收放作业。
还可在上述插秧机上设置容许移动机构,它是在进行把上述秧栽植装置从上述作业姿势转换成收放姿势的操作时,能使上述左右分开秧栽植装置中的任何一个在上述的滑动导轨上向外侧移动。
通过设置这样的容许移动机构,在把秧栽植装置从作业姿势转换成收放姿势时,在使其中的一个分开栽秧台在滑动导轨上向外侧移动的状态下使分开秧栽植装置转动,由此能使分开栽秧台的内端之间形成一定的间隔,因而能在分开秧栽植装置回转时避免分开面相碰。
也即,本发明把秧栽植装置分割开,做成由围绕着两个轴心转动就能自由收放的结构,由此能使秧栽植装置转换成把左右方向尺寸缩小的收放姿势。通过设定轴心的姿势,使处于收放姿势下的分开载秧台变成更直立的姿势,能使各个分开秧栽植装置接近,从而能使收放状态的秧栽植装置进一步小型化。又通过使一对转动构件能围绕机体后部轴心转动而且与构架联动设置,使左右分开秧栽植装置能取得平衡地回转。又通过设置能使分开秧栽植装置中的一个向机体左右方向的外侧移动的容许移动机构,就能在回转分开秧栽植装置时避免它们的相互接触。
图1是整个插秧机的侧视图,
图2是秧栽植装置的传动系统的平面图,
图3是处在收放姿势时的秧栽植装置传动系统的平面图,
图4(A)是采用绳索的操作系统的平面图,
图4(B)是处在收放姿势时的采用绳索的操作系统的平面图,
图4(C)是采用连杆构件的操作系统的平面图,
图4(D)是采用连杆构件的操作系统在收放姿势时的平面图,
图5是主机架、机架构件的部分剖切的后视图,
图6是表示第1轴心、第2轴心的姿势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开关的配置等情况的滑动导轨端部的平面图,
图8(A)是整个锁紧机构的侧视图,
图8(B)是锁紧机构的主要部分的放大侧视图,
图9是绳索中间部分的部分剖切的平面图,
图10是表示杆的连接结构的后视图,
图11是表示主机架和连杆的位置关系的平面图,
图12(A)是转动支承系统的纵断侧视图,
图12(B)是使秧栽植装置处于上升状态下的转动支承系统的纵断侧视图,
图13是控制系统的方框图,
图14是使秧栽植装置设定在作业姿势的状态下的插秧机的俯视图,
图15是使载秧台分开的状态下的插秧机的俯视图,
图16是使秧栽植装置分开而进行回转状态下的插秧机的俯视图,
图17是表示秧栽植装置在分开秧栽植装置回转结束状态下的插秧机俯视图,
图18是表示把分开的栽秧台的端部位置排齐状态下的插秧机俯视图,
图19是收放状态下的秧栽植装置的后视图,
图20是收放状态下的秧栽植装置的侧视图,
图21是表示把另一个实施例的秧栽植装置设定成作业姿势状态下的插秧机俯视图,
图22是表示使另一个实施例的栽秧台处在分开状态下的插秧机的俯视图,
图23是表示把秧栽植装置设定成作业姿势时的整地拖板的状态的插秧机俯视图,
图24是表示使秧栽植装置分开而进行回转时的整地拖板状态的插秧机俯视图,
图25是表示使秧栽植装置在分开回转结束时的整地拖板状态的插秧机俯视图,
图26是表示另一个实施例的整地拖板的配置状态的俯视图,
图27是表示另一个实施例的中央拖板的分开状态的俯视图。
下面,参照着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乘坐式的插秧机在设有转向操作的驱动型前轮1和驱动型后轮2的行走机体3的前部设置着发动机4,而且在这行走机体3前部配设着传递发动机4输出的动力的无级变速装置5和变速箱6;此外,在行走机体3的中央部位还配置着驾驶座7,在行走机体3的后端部通过由液压缸8升降驱动的连杆机构9连接着秧栽植装置A。
在上述驾驶座7的右侧设置着升降杆10,它是用来控制秧栽植装置A的升降和进行栽植离合器C的离合操作的。在驾驶座7的左侧设置着操作上述无级变速装置5的变速杆11。上述的栽植离合器C装在变速箱6里,由传动轴12把动力从变速箱6传递给秧栽植装置A,只有在传动轴12确定的回转相位的场合下才容许进行把秧运出的操作,能使秧栽植装置A的栽植臂(下面将说明)停止在不与大田相接触的姿势。
秧栽植装置A载放着簇状的秧苗W,包括其上端13T侧向行走机体3前方倾斜的栽秧台13;传递从上述传动轴12传来的动力的左右一对传动箱14、14;用通过链传动箱15而从传动箱14传来的动力回转驱动的转轮箱(rotary case)16;设置在每对转轮箱16上的栽植臂17;分别设置的供8条栽植用的多个整地拖板(float)18。而且还具有设置着料斗、输送机构、开沟器等的施肥装置19,在作业时,栽植臂17从放在载秧台13里的簇状秧苗W的下端把秧苗一株株地运出而栽植到田间的同时,由施肥装置19把肥料供到栽植秧苗的附近的田里。
由转轮箱16、栽植臂17和驱动这些构件的系统(或机构)构成栽植机构。
如图2、图3和图5所示,这个插秧机的秧栽植装置A做成自其中央位置沿左右方向各有4条,从而分成两部分,各个分开的秧栽植装置AL、AR能围绕着相对于构成这两个分开的秧栽植装置AL、AR的构架20呈纵向姿势的第l轴心(或构架端轴心)Xl自由回转地支承着。一对构架20能围绕着第2轴心(或机体后端轴心)X2自由回转地支承在连杆机构9后端所设置的主构架21上。由于这样的结构,在使分开的秧栽植装置AL、AR的横向外端部通过分开的秧栽植装置AL、AR围绕着第1轴心(或构架端轴心)Xl回转而朝向行走机体3的前方的同时,使分开的秧栽植装置AL、AR由构架20围绕着第2轴心(机体后端轴芯)X2回转而从行走机体3的左右向中央位置移动,把左右各个分开的栽秧台13L、13R的上端缘13T转换成相互接近状态下平行的收放姿势,这样,就能使秧栽植装置A的横向尺寸缩小。
如图12(A)、图12(B)和图13所示,连接板23能围绕着面向前后的转动轴心Y自由转动地支承在转动轮圈(rolling boss)22上,而转动轮圈22连接在纵构架9A的下端部,纵构架9A支承着连杆机构9的顶部连杆9T和左右一对下部连杆9L、9L的后端。如图5所示,由上部平板21A和下部管子21B构成的上述主构架21紧固在这个连接板23上,而且圆管状的上述构架20能围绕第2轴心X2自由回转地支承在主构架21的左右两端部上与上述第2轴心(或机体后端轴心)X2同轴地配置的第2轴24上。方管状的支承架27通过托架26能围绕着第1轴心X1自由回转地支承在与上述第1轴心(构架端轴心)X1同轴地配置在各个构架20、20外端部上的第1轴25上。上述的支承架27上紧固着上述左右传动箱14和链传动箱15,支承上述栽秧台13的左右滑动导轨28、28设置在分开的秧栽植装置AL、AR的各自一对链传动箱15、15的上面。
通过左侧传动箱14的动力驱动回转的螺杆29设置在这个传动箱14和这一侧的支承架27端部轴承构件30之间,设置着将结合在这螺杆29的螺旋槽里的“板牙”(图中没表示)的移动力传递给左侧的分开栽秧台13L的移动构件31,构成栽秧台13的横向送进机构。栽秧台13的左右分开的栽秧台13L、13R由连接构件D(参照图14、图15)连接,由此,用横向送进机构输出的动力使它们成一体地在滑动导轨28、28上沿横向往复移动。
把传递从上述传动轴12输出的动力的输出轴32与上述转动轴心Y同轴地松配合支承在转动轮圈22上,形成通过离合器机构33、锥齿轮箱34、中间轴35把输出轴32的动力分别传递给左右传动箱14、14的传动系统。而离合器机构33是把只在特定的回转相位下咬合的两个构件33A、33B(参照图3)朝转动轴心Y方向移动,能自由地分离和连接而构成,锥齿轮箱34里装着具有把输出轴32传来的动力分成两个系统而加以输出的锥齿轮(图中没表示)的传动系统,中间轴35两端装有万向节,具有能曲折自如,而且具有花键嵌接型伸缩部分,能自由伸缩。
如图6所示,在把秧栽植装置A设定成作业姿势的状态下,使上述第1轴心X1和第2轴心X2的两个上端侧都能稍稍向行走机体3的前方侧倾斜,通过这样的倾斜,如图20所示,使收放姿势下的分开秧栽植装置的行走机体3的后方侧向上方位移,在俯视情况下,收放时的分开秧栽植装置的前后长度就缩短,而且在把插秧机放在卡车或拖拉机的车厢上搬运时,后端部就能不与地面接触。又由于在收放姿势下第1轴心X1的上端形成在行走机体3的左右方向朝外的姿势(参见图2和图3),因而如图19所示,被分开左右秧栽植装置AL、AR的下端部之间(尤其是拖板18部分)间隙减小,收放状态下的分开栽秧台13L、13R的结构使收放姿势下的插秧栽植装置A的横向尺寸进一步缩小。
如图4(A)、图4(B)和图5所示,把第2轴24不能回转地设置在主构架21上,把第1轴25不能回转地设置在构架20上。把与第2轴心X2同轴的主链轮36紧固在第2轴24的上部位置上,而且在第2轴24的上端位置上设置着能围绕第2轴心X2自由转动的平板状的转动构件37。另外,上述托架26能自由回转地支承在第1轴25上,在其上与第1轴心X1同轴地配置着与这托架26一体回转而且齿数是上述主链轮36的齿数的1/2的从动链轮38,在主链轮36和从动链轮38之间卷挂着链条39。
把左右的转动构件37、37分别配置成比左右的构架20、20高,而且通过杆40、40连接固定着,杆40随这构架20、20的转动力而联动而转动悬挂着。为使左右的转动构件37、37相互朝相反方向回转,在它们之间设置着一对绳索S、S。也可如图4(C)和4(D)所示地,用单一的连杆构件(L)代替绳索S、S而加以连接。把与左侧的第2轴心X2同轴地配置的扇形齿轮41紧固在构架20侧,在主构架21一侧设置着与这扇形齿轮41啮合的小齿轮42,而且设置着驱动小齿轮42的电动马达43。
如图10所示,上述的杆40、40的一侧端部焊接固定在转动构件37上,另一侧端部穿通在构架20上所设置的安装构件44中,由拧在这杆40上的两个螺母45、45把安装构件44夹住而与构架20相连接。而且把杆40做成在其中间部位装上螺丝接头40A而能自由调节长度,还通过把杆40形成直线状并倾斜姿势连接在转动构件37和构架20之间,做成构架20悬挂在转动构件37上而使构架20的强度增加。如图4所示,上述的绳索S配置成在俯视平面中是交叉状,做成用绳索S的张力把一侧的转动构件37的转动力传递给另一侧的转动构件37,能使它们相互朝相反方向转动。又如图9所示,这个绳索S是用柔软的钢丝绳46构成,而且把它的两端的安装件47、47能自由转动地连接在转动构件37的纵向支轴48上,在其中间部位设置着用相互螺纹接合的螺纹件49、49和锁紧螺母50构成的长度调节部分。
如图11、图12所示,在构成上述主构架21的上部平板21A的前面,在左右方向的中央部位,上述的纵构架9A支承着连杆机构9的后端,在纵构架9A的容许嵌入位置的切口部形成具有左右一对接触片51A、51A的接触构件51,在秧栽植装置A处在低位置上时,通过接触片51、51与纵构架9A相接而限制转动,而且由这接触构件51来提高主构架21的强度。在连接板23的两侧位置上,以与主构架21的下部管状构架21B连接固定的状态朝向前方并且在能与上述下部连杆9L、9L相接的位置上设置着带有接触用橡胶片52、52的限制构件53、53,由横长的连接构件54把各个限制构件53、53焊接连接,而且把这连接构件54与连接板23上成一体地形成的侧壁部23A、23A的下面焊接固定,由此来提高强度;如图12(B)所示,当秧栽植装置A上升时,限制构件53的橡胶片52与下部连杆9L、9L相接,由此限制秧栽植装置A的转动。
如图7和图8(A)、图8(B)所示,由滑动导轨28上面形成的孔部28A、能与这孔部28A结合和脱开的锁紧片56、在下端形成能上下自由地操作这锁紧片56并设置在右侧的分开栽秧台13R一侧上的57、上下操作这个杆57的控制杆58构成阻止右侧的分开栽秧台13R横向移动的锁紧机构R。
这个锁紧机构R做成当栽秧台13(将左右的分开栽秧台13L、13R一体化)位于左右的中央和右侧的分开栽秧台13R位于右侧的移动端时的各个位置上,能阻止右侧的分开栽秧台13R的移动。另外,在滑动导轨28一侧还分别设置通过与右侧的分开栽秧台13R的突片(或者突出部)59接触来检测右侧的分开栽秧台13R位于这些位置上的中央开关(center switch)60、侧端开关(side switch)61。
如图13所示,形成把收放开关63、复原开关64、上述的中央开关60和侧端开关61的各个信号输入到具有微处理器的控制装置62的输入系统,而且形成把控制信号分别输出到控制电动马达43的驱动器65、中央指示灯66、侧端指示灯67、蜂鸣器68的输出系统。做成由这个控制系统通过驱动电动马达43进行把作业姿势的秧栽植装置A转换成收放姿势的控制,和使收放姿势的秧栽植装置A复原成作业姿势的控制;还进行在中央开关60检测栽秧台13时使中央指示灯66亮灯,同时使蜂鸣器68短时间动作,在侧端开关61检测右侧分开栽秧台13R时使侧端指示灯67亮灯,同时使蜂鸣器68短时间动作的控制动作。
用这样的结构,在使秧栽植装置A成收放姿势的场合下,使秧栽植装置A上升到离地面一定高度的状态下,先由横向送进机构的驱动力把栽秧台13送到左右方向的中央位置侧,上述的中央开关60检测栽秧台13并使中央指示灯66亮灯,在蜂鸣器68动作位置上停止横向送进(在这状态下,达到图14的姿势)。此后,将连接左右的分开栽秧台13L、13R的连接构件D的连接解除,人为地把右侧的分开栽秧台13R朝右侧的移动端一侧移动,侧端开关61检测分开栽秧台13R,并使侧端指示灯67亮灯,使蜂鸣器68停止在动作位置上,接着进行用锁紧机构R将右侧的分开栽秧台13R固定的操作(在这种状态下,达到图15的姿势,分开栽秧台13R向右侧移动约15cm)。
接着,人为地分离上述的离合器机构33,解除规定的连接,使秧栽植装置A转换成能分开的状态,通过操作收放开关63,驱动电动马达43,由这驱动力变更左侧的构架20的姿势,根据这姿势变更,由转动构件37、37和一对绳索S、S输出的力,各个构架20、20成联动状态,围绕第2轴心X2、X2,使其外端侧向后方侧转动(参照图4)。
与这转动同时,支承在托架26、26上的系统(或者机构)由主链轮36、从动链轮38、链条39输出的力,围绕着第1轴心X1、X1,以构架20、20转动速度的2倍速度朝着与构架20、20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即,使它的左右外端部朝行走机体3的前方侧转动。
由此,通过分开秧栽植装置AL、AR围绕第1轴心X1的转动,进行使这分开秧栽植装置AL、AR的横向外端部朝行走机体3的前方侧的姿势变更,同时通过构架20围绕第2轴心X2的转动,又能进行使这分开秧栽植装置在行走机体3的左右方向靠向中央位置侧的位置变更。
又如图16所示,在朝这个收放方向转动时,由于是使左右的分开栽秧台13L、13R的内端上部的角部13E、13E接近,而且从俯视看,分开栽秧台13L、13R是以相互错开的状态转动的,因而能避免各个角部13E、13E相碰而转动;通过离合器机构33的分离和中间轴35的伸缩,使这转动能被容许,当秧栽植装置A达到图17所示的收放姿势时,使电动马达43自动停止。
此后,解除锁紧机构R的锁紧,人为地使右侧的栽秧台13R移动到图18所示的位置,由此使收放作业结束。在这收放姿势下的传动系统如图3所示,锥齿轮箱34、中间轴35、传动箱12的传动系统没分离,只是离合器机构33成分离的状态,当从行走机体3的后方看,则如图19所示,分开栽秧台13L、13R各自接近直立状态,由于它们的上端缘极接近,因而能缩小左右方向上的尺寸。
在使这收放姿势的秧栽植装置A复原到作业姿势时,使右侧的分开栽秧台13R移动到图17所示的位置后,用锁紧机构R锁紧,在由侧端开关61检测分开栽秧台13R的状态下,容许控制装置62进行复原动作,当在这状态下操作复原开关64时,使电动马达43反相转动,从而使分开秧栽植装置AL、AR朝着与前述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结果,通过与上述相反的动作,进行使收放姿势的秧栽植装置A向作业姿势的姿势变更;当由这姿势变更,使秧栽植装置A达到图15所示的姿势时,使电动马达43的动作停止(不详细说明控制动作),使复原工作结束。在这状态下,将离合器机构33接合,使右侧的分开栽秧台13R靠近中央侧后,用连接构件D把两个分开栽秧台13L、13R连接上,由此达到能作业的状态。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
(1)如图21所示,为了便于理解,除了把检测栽秧台A处于在行走机体3的左右方向的中央位置的中央开关60配置在左右的中央位置上以外,还可设置两个用来检测栽秧台A处于左右两端位置的侧端开关61、61。而且,把往复驱动机构的驱动力传递给栽秧台13的上述传动连接部31和栽秧台能自由分离等构成容许移动机构,任意一个分开栽秧台13L、13R都能自由地沿横向移动,由此,在收放时,可把一侧的分开栽秧台置于中央位置,把另一侧的分开栽秧台移动到那一侧的侧端开关61检测的位置上加以收放。
与上述相同,做成任意一个分开栽秧台都能自由移动的容许移动结构,由此,如图22所示,做成收放时使左右的分开栽秧台13L、13R移动到两端位置,能在分别离开预定大小间距状态下进行回转,由此更顺利地进行回转。
(2)如图23所示,可把上述实施例中的整地用的拖板18做成由左右方向的中央位置的中央拖板18C和配置在它的左右的两个旁侧拖板18S构成。这样,如图24和图25所示,中央拖板18C支承在上述分开秧栽植装置AL、AR中的右侧秧栽植装置上。又如图26和图27所示,这个中央拖板18C可做成在左右的中央位置上能分开,在收放秧栽植装置A时,能把这中央拖板18C分开后不从左右的秧栽植装置AL、AR突出,使它们的重量达到均衡。
(3)还可把本发明做成在收放时,用人为的操作动力使分开秧栽植装置回转,也可设置一种在收放时,专用于使一侧的分开栽秧台向外移动的传动马达等执行元件,由它来实现上述的回转。
(4)本发明除了上述的实施例,还能适用于,例如能做成可调节第1轴心的姿势,或者能用手动方式把秧栽植装置转换成收放姿势,或者能适用10条栽植沟以上的秧栽植装置。
权利要求的各项中记载了便于与附图对照的标图标记,但这并不是意味着本发明由这记载而局限于附图的结构。
Claims (6)
1.一种插秧机,在行走机体(3)的后部能自由升降地连接着秧栽植装置(A),这个秧栽植装置(A)设有能沿导轨(28)往复运动的供多条用的栽秧台(13)和能把栽放在这栽秧台(13)上的秧苗取出、栽植到田间里的秧栽植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的秧栽植装置(A)被做成能在左右方向的中间位置上分割成左右的分开秧栽植装置(AL、AR),而且能在上述的栽秧台(13)的上端(13T)沿着机体的左右方向排列的作业姿势和被分开的上述栽秧台的上端沿着机体的前后方向排列的收放姿势间进行姿势转换;
在上述机体的后部支承着能围绕纵向姿势的机体后端轴心(X2、X2)摆动的构架(20、20),上述的左右秧栽植装置(AL、AR)能围绕纵向姿势的构架端轴心(X1、X1)可回转地支承在上述构架(20、20)上;
当进行将上述秧栽植装置(A)从作业姿势转换成收放姿势的操作时,使上述左右秧栽植装置(AL、AR)的横向外端部围绕着上述构架端轴心(X1、X1)回转,并朝向上述的行走机体的前方;使上述构架(20、20)围绕着机体后端轴心(X2、X2)回转,使上述的左右秧栽植装置(AL、AR)向行走机体的左右方向的中央侧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秧机,其特征在于当上述的秧栽植装置(A)处于上述作业姿势状态时,上述构架端轴心(X1、X1)是向上述行走机体的前方倾斜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秧机,其特征在于当上述的秧栽植装置(A)处于上述收放状态时,上述构架端轴心(X1、X1)是向上述行走机体的左右外方倾斜的。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插秧机,其特征在于在进行把上述秧栽植装置(A)从上述作业姿势转换成收放姿势的转换操作时,设有能使上述的左右秧栽植装置(AL、AR)中的任意一个在上述滑动导轨(28)上向外方可以移动的容许移动机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秧机,其特征在于它设有与上述的构架(20、20)成一体地围绕上述机体后端轴心转动的转动构件(37、37),这些转动构件(37、37)都由连杆构件(L)联动地连接着,从而能相互朝相反方向转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插秧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的转动构件(37、37)被配置在比上述构架(20、20)高的位置上,上述转动构件(37、37)与构架(20、20)由悬挂杆(40、40)连接着,能一体回转。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14449/94 | 1994-09-08 | ||
JP21444994A JP3310473B2 (ja) | 1994-09-08 | 1994-09-08 | 田植機 |
JP214449/1994 | 1994-09-08 | ||
JP23268894A JP3310478B2 (ja) | 1994-09-28 | 1994-09-28 | 田植機 |
JP232688/94 | 1994-09-28 | ||
JP232688/1994 | 1994-09-28 | ||
JP243558/94 | 1994-10-07 | ||
JP243558/1994 | 1994-10-07 | ||
JP24355894A JP3423438B2 (ja) | 1994-10-07 | 1994-10-07 | 田植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6022A CN1126022A (zh) | 1996-07-10 |
CN1061509C true CN1061509C (zh) | 2001-02-07 |
Family
ID=273296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9510509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1509C (zh) | 1994-09-08 | 1995-05-05 | 插秧机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KR (1) | KR0133391B1 (zh) |
CN (1) | CN1061509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944613B1 (ko) * | 1999-09-28 | 2010-02-26 | 가부시끼 가이샤 구보다 | 승용형 수전작업기 |
JP4810992B2 (ja) * | 2005-11-24 | 2011-11-09 |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 複数条植えの苗植機 |
FR2992144B1 (fr) * | 2012-06-22 | 2014-06-27 | Kuhn Sa | Machine agricole avec un chassis perfectionne |
-
1995
- 1995-04-19 KR KR1019950009206A patent/KR0133391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5-05-05 CN CN95105095A patent/CN1061509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960009830A (ko) | 1996-04-20 |
CN1126022A (zh) | 1996-07-10 |
KR0133391B1 (ko) | 1998-04-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39343C (zh) | 作业车 | |
WO1979000561A1 (en) | Multi-purpose vehicle | |
CN1898122A (zh) | 四轮车 | |
CN1511097A (zh) | 用于调节底盘部分相对于参考方向的方位的高度可调底盘 | |
CN102355812B (zh) | 乘坐式农业工作机及作为其一个例子的乘坐式插秧机 | |
CN1061509C (zh) | 插秧机 | |
CN1491529A (zh) | 乘坐型水田作业机 | |
CN103392447A (zh) | 联合收割机 | |
CN203740004U (zh) | 履带式多功能水田作业车 | |
CN100350824C (zh) | 联合收割机 | |
CN206061561U (zh) | 一种自走式红枣收获机 | |
CN1087136C (zh) | 联合收割机 | |
CN1038808C (zh) | 行走式水田作业机的离合器操作结构 | |
CN1313310C (zh) | 一种微型四轮车转向装置 | |
CN1593077A (zh) | 水田作业机 | |
CN1226911C (zh) | 水稻插秧机中的秧栽植装置 | |
CN220500844U (zh) | 多功能全地形载具平台 | |
JP3138820B2 (ja) | 田植機 | |
JPH04103476A (ja) | 農用作業車 | |
CN1044188C (zh) | 插秧机 | |
CN1973593A (zh) | 苗株移植装置 | |
CN211442525U (zh) | 一种专用于风力发电机叶片的Stewart串联机器人 | |
JP3380972B2 (ja) | 乗用田植機 | |
CN1608918A (zh) | 一种四轮车转向装置 | |
JPH052978Y2 (zh)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9 |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