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35230A - 一种杀线虫抗病组合物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杀线虫抗病组合物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135230A CN106135230A CN201510172220.7A CN201510172220A CN106135230A CN 106135230 A CN106135230 A CN 106135230A CN 201510172220 A CN201510172220 A CN 201510172220A CN 106135230 A CN106135230 A CN 10613523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tinan
- nematicide
- disease
- fluorine alkene
- alkene li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杀线虫抗病组合物及其应用,该组合物的活性成份由氟烯线砜和香菇多糖组成,氟烯线砜与香菇多糖的质量比为1:80~80:1。本发明组合物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能够防治整个作物生长期的线虫,且能够提高作物自身免疫力,对病毒病及枯萎病等土传病害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药组合物,涉及一种含有氟烯线砜的杀线虫抗病组合物及其防治农作物病害的应用,属于农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植物寄生线虫主要包括:根结线虫属、肾形线虫属、异皮线虫属、短体线虫属、滑刃线虫属、长针线虫属、剑线虫属、毛刺线虫属、伞滑刃线虫属。线虫不仅直接危害寄主植物,还能传播细菌和病毒。化学防治在线虫的防治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目前使用的大多数化学杀线剂属于高毒农药,存在毒性大、对环境污染严重、防效不显著、线虫易产生抗药性等诸多问题。
植物病毒病在植物病害中所占比例仅次于真菌病害,目前生产上防治病毒病的药剂防效较差,难以有效控制病毒病的危害,急需新的防治病毒病的药剂。
氟烯线砜,CAS登录号:318290-98-1,英文名:fluensulfone,商品名称:MCW-2,试验代号:BYI1921、MAI-08015、MAI-08016,其他名称:Nimitz、联氟砜、氟噻虫砜、氟砜灵,是由Makhteshim Chemical Works公司开发的氟代烯烃类杀线虫抗病剂。但是氟烯线砜目前的生产和使用成本均较高,并且长期单独使用也有很大的抗性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效果明显,混配合理的防治植物线虫、病毒病、枯萎病的组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还在于提供上述组合物在防治植物线虫、病毒病、枯萎病中的应用。
香菇多糖是从优质香菇子实体中提取的有效活性成分,是一种寄主免疫增强剂,具有抗病毒、调节植物免疫功能和刺激干扰素形成等功能。通过钝化病毒活性,有效的破坏病毒基因和病毒细胞,抑制病毒复制。
为达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杀线虫抗病组合物,组合物中含有有效成分氟烯线砜和香菇多糖,氟烯线砜与香菇多糖的质量比为80:1~1:80,优选质量比为20:1~1:20。
本发明组合物特别适合于防治植物寄生线虫,例如短体线虫、相似穿孔线虫、起绒草茎线虫、半穿刺线虫、异皮线虫属种、球异皮线虫属种、根结线虫属种、肾形线虫属种、滑刃线虫属种、长针线虫属种、剑形线虫属种、毛刺线虫属种、伞滑刃线虫属种。
所述的植物病毒病是烟草花叶病毒病、西红柿花叶病毒病、南瓜病毒病、笋瓜花叶病毒病、胡椒病毒病、苜蓿病毒病、百合病毒病、坏死斑病、黄瓜花叶病毒病、环斑病、丛簇病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优选将本发明组合物用于防治禾谷类、水稻、小麦、果树、棉花、蔬菜、大豆和花生等油料作物、花卉等的线虫,如小麦根结线虫和胞囊线虫、柑橘根结线虫、黄瓜根结线虫、番茄根结线虫、辣椒根结线虫、大豆胞囊线虫、花生根结线虫等,同时兼治病毒病、枯萎病。
施药方式可以采用喷雾、灌根、浸根、浸种、甩施、撒施、沟施、穴施等,防治线虫和病毒病时优选沟施、穴施、灌根等土壤处理或浸根、浸种、种子包衣处理。
本发明组合物可以与其它具有除草、杀菌性能的化合物混合使用,也可以与杀线虫剂、防护剂、生长调节剂、植物营养素或土壤调节剂混合使用。
本发明组合物同现有技术相比,至少能产生以下有益效果:
1.组合物中两种活性组分按上述比例复配后对线虫、病毒病和枯萎病有明显增效作用,能分别和同时防治植物线虫、病毒病、枯萎病;
2.可以大幅减少田间用药量,降低生产和使用成本,有效减少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减少对有益生物的危害;
3.能够较长时间的保护作物免受线虫的危害,持效期长;
4.调节植物体内部代谢平衡,提高作物自身的抗逆性和产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内容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绝非限于这些例子。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本发明可以用已知的方法制备成适合农业使用的剂型,组合物可以根据所需防治的作物、所处环境条件、防治方法、防治成本等各种因素,将有效成分与助剂和载体(填料)一起加工制成农药应用中可接受的任意一种剂型,优选剂型为颗粒剂、微囊悬浮剂、水剂、悬浮剂、水乳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干悬浮剂。所用助剂、载体及加工技术采用已知的组分。在上述各种剂型中,有效成分氟烯线砜和香菇多糖的总质量百分含量为0.5%~85%,例如,当氟烯线砜和香菇多糖的质量百分含量分别为20%和3%时,总质量百分含量为23%。
一、制剂加工配方实施例
实施例1:10%氟烯线砜·香菇多糖悬浮剂(氟烯线砜:香菇多糖=1:1)
按照常规工艺制成,其中氟烯线砜5g,香菇多糖5g,木质素磺酸钠(分散剂)4g,乙二醇(抗冻剂)4g,膨润土(增稠剂)3g,有机硅酮(消泡剂)3g,去离子水补至100g。
本实施例中氟烯线砜和香菇多糖的重量比例可以在20:1~1:20之间变化,两者的质量百分含量可以在5%~60%之间变化,使用助剂的配比也随之作相应调整,形成新的实施例。
实施例2:30%氟烯线砜·香菇多糖水分散粒剂(氟烯线砜:香菇多糖=5:1)
按照常规工艺制成,氟烯线砜25g,香菇多糖5g,烷基萘磺酸钠(分散剂)5g,木质素磺酸钠(分散剂)7g,十二烷基硫酸钠(润湿剂)2g,硫酸铵(崩解剂)5g,轻质碳酸钙(填料)补足至100g。
本实施例中氟烯线砜和香菇多糖的重量比例可以在20:1~1:20之间变化,两者的质量百分含量可以在5%~80%之间变化,使用助剂的配比也随之作相应调整,形成新的实施例。
实施例3:84%氟烯线砜·香菇多糖可湿性粉剂(氟烯线砜:香菇多糖=20:1)
氟烯线砜80g,香菇多糖4g,十二烷基硫酸钠(润湿剂)2g,木质素磺酸钠(分散剂)3g,NNO(分散剂)5g,高岭土补足至100g。
本实施例中氟烯线砜和香菇多糖的重量比例可以在20:1~1:20之间变化,两者的质量百分含量可以在5%~85%之间变化,使用助剂的配比也随之作相应调整,形成新的实施例。
实施例4:3%氟烯线砜·香菇多糖水剂(氟烯线砜:香菇多糖=1:5)
按照常规工艺制成,氟烯线砜0.5g,香菇多糖2.5g,乙二醇(防冻剂)5g,甘油(防冻剂)5g,尿素(稳定剂)5g,去离子水补足至100g。
本实施例中氟烯线砜和香菇多糖的重量比例可以在20:1~1:20之间变化,两者的质量百分含量可以在0.5%~60%之间变化,使用助剂的配比也随之作相应调整,形成新的实施例。
实施例5:5%氟烯线砜·香菇多糖微囊悬浮剂(氟烯线砜:香菇多糖=1:1)
氟烯线砜2.5g,香菇多糖2.5g,环己酮(溶剂)1g,多异氰酸酯(固化剂)0.4g,乙二醇(防冻剂)0.4g,阿拉伯胶(增稠剂)1g,去离子水补足至100g。
本实施例中氟烯线砜和香菇多糖的重量比例可以在20:1~1:20之间变化,两者的质量百分含量可以在5%~60%之间变化,使用助剂的配比也随之作相应调整,形成新的实施例。
实施例6:10%氟烯线砜·香菇多糖水乳剂(氟烯线砜:香菇多糖=1:1)
氟烯线砜5g,香菇多糖5g,十二烷基苯磺酸钙(乳化剂)2.1g,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乳化剂)1.5g,环己酮(溶剂)10.1g,甲苯(溶剂)10.2g,黄原胶(增稠剂)0.5g,去离子水补足至100g。
本实施例中氟烯线砜和香菇多糖的重量比例可以在20:1~1:20之间变化,两者的质量百分含量可以在1%~60%之间变化,使用助剂的配比也随之作相应调整,形成新的实施例。
实施例7:10.5%氟烯线砜·香菇多糖颗粒剂(氟烯线砜:香菇多糖=20:1)
氟烯线砜10g,香菇多糖0.5g,玉米淀粉(分散助剂)0.5g,聚乙二醇(粘结剂)0.1g,聚乙烯醇(缓释剂)0.1g,高岭土(填料)补足至100g。
本实施例中氟烯线砜和香菇多糖的重量比例可以在20:1~1:20之间变化,两者的质量百分含量可以在0.5%~85%之间变化,使用助剂的配比也随之作相应调整,形成新的实施例。
实施例8:0.5%氟烯线砜·香菇多糖微囊悬浮剂(氟烯线砜:香菇多糖=1:1)
氟烯线砜0.25g,香菇多糖0.25g,环己酮(溶剂)1g,多异氰酸酯(固化剂)0.4g,乙二醇(防冻剂)0.4g,阿拉伯胶(增稠剂)1g,去离子水补足至100g。
本实施例中氟烯线砜和香菇多糖的重量比例可以在20:1~1:20之间变化,两者的质量百分含量可以在0.5%~60%之间变化,使用助剂的配比也随之作相应调整,形成新的实施例。
实施例9:4.2%氟烯线砜·香菇多糖颗粒剂(氟烯线砜:香菇多糖=1:20)
氟烯线砜0.2g,香菇多糖4g,玉米淀粉(分散助剂)0.5g,聚乙二醇(粘结剂)0.1g,聚乙烯醇(缓释剂)0.1g,高岭土(填料)补足至100g。
本实施例中氟烯线砜和香菇多糖的重量比例可以在20:1~1:20之间变化,两者的质量百分含量可以在0.5~85%之间变化,使用助剂的配比也随之作相应调整,形成新的实施例。
二、生物活性测定和药效试验例
将不同农药的有效成分组合制成农药,是目前开发和研制新农药以及防治农业上抗性害线虫抗病的一种有效和快捷的方式。不同品种的农药混合后,通常表现出三种作用类型:相加作用、增效作用和拮抗作用。但具体为何种作用,无法预测,只有通过大量试验才能确定。
发明人通过大量的筛选试验,发现氟烯线砜与香菇多糖组合对多种线虫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由此,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上述杀线虫抗病组合物在防治黄瓜根结线虫、番茄根结线虫的应用,并意外发现组合物对病毒病和枯萎病有很好的预防和防治效果,农产品质量和产量大幅提高。效果不仅仅是两种药剂的简单相加,具体用以下生物测定实例加以说明。
一)生物测定实例
氟烯线砜与香菇多糖复配对黄瓜根结线虫的联合毒力测定试验
供试对象:黄瓜根结线虫,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农药学系提供的敏感种群,挑取一致的2龄幼虫用于试验。
试验方法:取一定体积的二龄幼虫悬浮液放入培养皿中(直径6cm),加入等体积系列浓度供试药剂,使药剂最终浓度为试验设定浓度,每处理4次重复,以清水为空白对照。25℃培养36h,检查线虫的活动情况,计算各药剂处理对线虫二龄幼虫的相对致死率。
死亡的线虫虫体常僵直、弯曲呈弓状或螺旋型,活线虫多半弯曲或扭动,如果判断僵直线虫死活有困难时,可以将待鉴别线虫置于2%氯化钠溶液中,2min后再观察,死亡僵直,活动卷曲或扭动(方中达,1998)。
联合作用方式判定采用共毒系数(CTC)法。共毒系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LC50/供试药剂LC50)×100
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剂ATI×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ATI×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
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
当CTC≤80,则组合物表现为拮抗作用,当80<CTC<120,则组合物表现为相加作用,当CTC≥120,则组合物表现为增效作用。
试验结果:氟烯线砜与香菇多糖复配后对黄瓜根结线虫的联合毒力测定结果见表1。
表1氟烯线砜和香菇多糖复配对黄瓜根结线虫的联合毒力测定试验结果
表1联合毒力测试的结果表明,氟烯线砜和香菇多糖复配在80:1~1:80的配比范围内对黄瓜根结线虫联合毒力测定的共毒系数CTC均大于120,具有增效作用。尤其是在20:1~1:20的配比范围内,CTC均大于180,增效作用显著。
二)大田药效试验实例
1、对黄瓜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
试验于2013年11月在山东省寿光市一蔬菜大棚进行,采用灌根(颗粒剂沟施)的方法,选取的黄瓜生长基本一致,正处于营养生长期,往年线虫发生较重,并于药后60d、90d检查黄瓜根被危害情况。从表2中数据可以得出,氟烯线砜与香菇多糖复配后各种剂型增效作用明显;施药后60d和90d,各复配药剂对线虫的防治效果也明显好于单剂。
此次试验意外发现氟烯线砜与香菇多糖复配后对黄瓜花叶病毒病、枯萎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并且植株健壮,产量和品质增加,试验数据见表3。
表2氟烯线砜与香菇多糖复配对黄瓜根结线虫的田间防治效果
表3氟烯线砜与香菇多糖复配对黄瓜病毒、枯萎病及产量的结果
2、对番茄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
试验于2014年4月在广东省惠东县一农场进行,用灌根(颗粒剂沟施)的方法,选取的番茄生长基本一致,正处于营养生长期,往年线虫发生较重,并于药后60d、90d检查番茄根被危害情况。从表4中数据可以得出,氟烯线砜与香菇多糖复配后各种剂型增效作用明显;施药后60d和90d,各复配药剂对番茄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也明显好于单剂。
由表5中数据可得,氟烯线砜与香菇多糖复配后对番茄病毒病也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植株生长健壮,产量增加。
表4氟烯线砜与香菇多糖复配对番茄根结线虫的田间防治效果
表5氟烯线砜与香菇多糖复配对番茄病毒病及产量的结果
从氟烯线砜和香菇多糖复配对黄瓜根结线虫,黄瓜病毒病、枯萎病及产量,番茄根结线虫、番茄病毒病及产量的田间效果看,各复配药剂不仅对线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对病毒病、枯萎病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并且能够提高产量及树势,效果明显好于单剂,说明复配具有增效作用;持效期延长,可以降低用药量和施药次数,延缓抗药性产生,同时可降低防治成本。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杀线虫抗病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合物中含有有效成分氟烯线砜和香菇多糖,两者的质量比为80:1~1:8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线虫抗病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成分氟烯线砜与香菇多糖的质量比为20:1~1:2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杀线虫抗病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合物可以做成的剂型有颗粒剂、微囊悬浮剂、水剂、水乳剂、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杀线虫抗病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合物中有效成分的总质量百分含量为0.5%~85%。
5.权利要求1所述杀线虫抗病组合物用于防治植物线虫、病毒病、枯萎病的用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172220.7A CN106135230B (zh) | 2015-04-13 | 2015-04-13 | 一种杀线虫抗病组合物及其应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172220.7A CN106135230B (zh) | 2015-04-13 | 2015-04-13 | 一种杀线虫抗病组合物及其应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135230A true CN106135230A (zh) | 2016-11-23 |
CN106135230B CN106135230B (zh) | 2018-05-15 |
Family
ID=573366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172220.7A Active CN106135230B (zh) | 2015-04-13 | 2015-04-13 | 一种杀线虫抗病组合物及其应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135230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011382A (zh) * | 2020-02-17 | 2020-04-17 | 南京理工大学 | β-葡聚糖和琥珀酰聚糖在防控土传真菌病害中的应用 |
CN114885948A (zh) * | 2022-06-20 | 2022-08-12 |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 一种防治芋头根结线虫病的杀线虫组合物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59379A (zh) * | 1999-07-06 | 2002-07-17 | 日本拜耳农药株式会社 | 杀线虫的三氟丁烯化合物 |
WO2012096115A1 (ja) * | 2011-01-14 | 2012-07-19 | 株式会社エス・ディー・エス バイオテック | 農園芸用の有害生物防除剤としての含フッ素キナゾリン誘導体 |
-
2015
- 2015-04-13 CN CN201510172220.7A patent/CN10613523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59379A (zh) * | 1999-07-06 | 2002-07-17 | 日本拜耳农药株式会社 | 杀线虫的三氟丁烯化合物 |
WO2012096115A1 (ja) * | 2011-01-14 | 2012-07-19 | 株式会社エス・ディー・エス バイオテック | 農園芸用の有害生物防除剤としての含フッ素キナゾリン誘導体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011382A (zh) * | 2020-02-17 | 2020-04-17 | 南京理工大学 | β-葡聚糖和琥珀酰聚糖在防控土传真菌病害中的应用 |
CN111011382B (zh) * | 2020-02-17 | 2021-09-03 | 南京理工大学 | β-葡聚糖和琥珀酰聚糖在防控土传真菌病害中的应用 |
CN114885948A (zh) * | 2022-06-20 | 2022-08-12 |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 一种防治芋头根结线虫病的杀线虫组合物 |
CN116326585A (zh) * | 2022-06-20 | 2023-06-27 |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 一种提高芋头根结线虫病防治效果的杀线虫组合物 |
CN116326585B (zh) * | 2022-06-20 | 2024-05-07 |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 一种提高芋头根结线虫病防治效果的杀线虫组合物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135230B (zh) | 2018-05-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855392B (zh) | 一种杀线虫组合物 | |
CN103814909A (zh) | 一种增效杀虫组合物 | |
CN105532681A (zh) | 一种具有协同增效作用的三元杀菌和杀线组合物 | |
CN104488943A (zh) | 一种杀虫组合物 | |
CN103404530B (zh) | 一种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制剂 | |
CN106135230B (zh) | 一种杀线虫抗病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06489956A (zh) | 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06135253A (zh) | 一种杀线虫组合物 | |
CN106962353A (zh) | 一种含三氯吡氧乙酸除草剂组合及其应用 | |
CN108419804A (zh) | 一种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04413019B (zh) | 一种含氟醚菌酰胺的农药组合物 | |
CN101849549A (zh) | 一种防治飞虱等水稻害虫的农药制剂 | |
CN105145642B (zh) | 一种含噻唑膦的杀线虫颗粒剂 | |
CN104542648B (zh) |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03891729A (zh) | 一种含吡唑萘菌胺和丙硫菌唑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06172484B (zh) | 一种用于防治胡萝卜根结线虫的颗粒剂 | |
CN103704258B (zh) | 一种含有松脂酸酮的杀菌杀虫组合物 | |
CN107691456A (zh) | 一种含有氟嘧菌酯和申嗪霉素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3734182B (zh) | 一种含有代森锰锌的杀菌杀虫组合物 | |
CN105230635B (zh) |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03734181B (zh) | 一种含有环氟菌胺的杀菌杀虫组合物 | |
CN107006489A (zh) | 一种含氟噻虫砜和蓖麻碱的杀线虫组合物 | |
CN106508924A (zh) | 一种含三氟咪啶酰胺与氨基寡糖素的杀线组合物 | |
CN106889079A (zh) | 一种含氟嘧菌酯和烯肟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05941438A (zh) | 一种含氟醚菌酰胺和灭菌丹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114 Address after: 523820 Daling Village, Dalingshan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Haode Crop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102 No. 113 Reservoir Road, Baoan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Xixiang Patentee before: Nuopuxin Agricultural Chemical Co., Ltd., Shenzh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