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77737B - 扇出导线结构及其显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扇出导线结构及其显示面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977737B CN104977737B CN201410143374.9A CN201410143374A CN104977737B CN 104977737 B CN104977737 B CN 104977737B CN 201410143374 A CN201410143374 A CN 201410143374A CN 104977737 B CN104977737 B CN 10497773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ductor
- fan out
- fan
- resistance
- display pan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显示面板,具有位于一导线区的扇出导线结构。导线区具有二边缘区域(border region)以及一中央区域(central region),扇出导线结构位于导线区并包括多条第一扇出导线以及多条第二扇出导线,第一扇出导线和第二扇出导线是间隔交错(alternatively)配置。于边缘区域中,第一扇出导线的电阻小于相邻的第二扇出导线的电阻。于中央区域中,第一扇出导线的电阻大于相邻的第二扇出导线的电阻。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扇出导线结构及显示面板,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交错配置的两种扇出导线电阻的扇出导线结构及其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已被广泛地应用在各式电子产品,如手机、笔记本电脑(notebook)及平板电脑(Tablet PC)等,而且随着大尺寸平面显示器市场的快速发展,具有轻量化与薄型化特性的液晶显示器更是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进而逐渐取代阴极射线管(CRT)显示器成为市场主流。
垂直配向(vertical alignment)液晶显示面板是目前平面显示器的主流产品之一。为了达到广视角的效果以提升显示品质,多域垂直配向显示器(Multi-domainVertical Alignment Display;MVA Display)被大量地开发及研究。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具有良好显示品质的多域垂直配向显示器并克服相关的制程的困难与问题,成为相关业者努力的课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扇出导线结构及显示面板。该扇出导线结构中,边缘区域中的第一扇出导线的电阻小于第二扇出导线的电阻,而中心区域中两者的电阻大小关系则相反,因而能够将第一扇出导线设计为具有较大的线宽及较大的线与线之间距,则可以增大制程空间、降低制程的困难度、制作出线宽与图案更均匀的第一扇出导线,进而提高第一扇出导线的电阻值的均匀性。
本发明另提出一种显示面板,具有一扇出导线结构的导线区。导线区具有至少二边缘区域(border region)以及一中央区域(central region),扇出导线结构位于导线区并包括多条第一扇出导线以及多条第二扇出导线,第一扇出导线和第二扇出导线间隔交错(alternatively)配置。于边缘区域中,第一扇出导线的电阻小于相邻的第二扇出导线的电阻。于中央区域中,第一扇出导线的电阻大于相邻的第二扇出导线的电阻。
为了对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方面有更佳的了解,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绘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导线区的俯视示意图。
图2绘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导线区位于基板上的俯视示意图。
图3绘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导线区的电阻值对应不同区域的关系图。
图中元件标号说明:
10:显示面板
100:导线区
110:第一扇出导线
120:第二扇出导线
200:基板
300:驱动元件
A:显示区域
C:中央区域
C1:虚拟中心线
P:边缘区域
R1、R2:曲线
S1、S2:间距
W1:第一线宽
W2:第二线宽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扇出导线结构中,边缘区域中的第一扇出导线的电阻小于相邻的第二扇出导线的电阻,而中央区域中两者的电阻大小关系则相反,因而能够将第一扇出导线设计为具有较大的线宽及较大的线与线之间距,则可以增大制程空间、降低制程的困难度、制作出线宽与图案更均匀的第一扇出导线,进而提高第一扇出导线的电阻值的均匀性。以下参照所附图式详细叙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图式中相同的标号是用以标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需注意的是,图式已被简化以利清楚说明实施例的内容,实施例所提出的细部结构仅为举例说明之用,并非对本发明欲保护的范围做限缩。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当可依据实际实施态样的需要对这些结构加以修饰或变化。
图1绘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扇出导线区100的俯视示意图。如图1所示,导线区100具有至少二边缘区域(border region)P以及一中央区域(central region)C,中央区域C介于二边缘区域P之间。导线区100具有一个由多个导线构成的一扇出导线结构,此扇出导线结构包括多条第一扇出导线110以及多条第二扇出导线120,第一扇出导线110和第二扇出导线120间隔交错(alternatively)配置。例如扇出导线结构具有N条扇出导线,N一般为偶数,则第一扇出导线110为其中的奇数条(1,3…N-3,N-1),而第二扇出导线120为其中的偶数条(2,4…N-2,N)。于边缘区域P中,第一扇出导线110的电阻小于相邻的第二扇出导线120的电阻,例如属于第一扇出导线110的第1条扇出导线(或第N-1条扇出导线)的电阻大于相邻的属于第二扇出导线120的第2条扇出导线(或第N条扇出导线)的电阻,换句话说,于边缘区域P中的第一扇出导线110的电阻与第二扇出导线120的电阻比值大于1。于中央区域C中,第一扇出导线110的电阻大于相邻的第二扇出导线120的电阻,例如属于第一扇出导线110的第(N/2)-1条扇出导线的电阻大于相邻的属于第二扇出导线120的第N/2条扇出导线的电阻,换句话说,于中央区域C中的第一扇出导线110的电阻与第二扇出导线120的电阻比值小于1并且大于0。第一扇出导线110的电阻与第二扇出导线120的电阻的比值具有转换点T(turning point),该转换点T介于边缘区域P至中央区域C之间,该转换点T为边缘区域P至中央区域C的交界。
实施例中,导线区100的两侧都具有一个边缘区域P,而整个扇出导线结构最外侧的一条第一扇出导线110或最外侧的一条第二扇出导线120位于一个边缘区域P中。举例而言,如图1所示,位于最外侧的一条第一扇出导线110位于左侧的边缘区域P,位于最外侧的一条第二扇出导线120位于右侧的边缘区域P。
实施例中,第一扇出导线110和第二扇出导线120是间隔交错配置,也就是说,扇出导线结构中,例如所有单数条导线均为第一扇出导线110,而所有偶数条导线均为第二扇出导线120。如图1所示,扇出导线结构以一条第一扇出导线110搭配一条第二扇出导线120两两一组为单位,多个第一扇出导线110和第二扇出导线120的单位对应虚拟中心线C1而彼此对称,因而导线区100的两个外侧具有两个边缘区域P。
实施例中,多个第一扇出导线110的至少其中之一者可具有锯齿状(zigzag)图案,多个第二扇出导线120的至少其中之一者可具有锯齿状图案。实施例中,中央区域C中,第一扇出导线110的锯齿状图案的面积大于第二扇出导线120的锯齿状图案的面积。如图1所示,中央区域C中的第一扇出导线110的主要结构为锯齿状图案,而边缘区域P中的第一扇出导线110的主要结构为直条图案。中央区域C中以及边缘区域P中的第二扇出导线120的主要结构均为直条图案。实施例中,第一扇出导线110的图案的曲折幅度自中央区域C朝向两侧的边缘区域P而递减。
实施例中,于中央区域C中,第一扇出导线110的长度大于相邻的第二扇出导线120的长度,这是因为中央区域C中的第二扇出导线120基本上具有直条图案,而中央区域C中的第一扇出导线110具有很大的曲折幅度,这使得第一扇出导线110的长度大于第二扇出导线120的长度。此外,第二扇出导线120的长度由两侧的边缘区域P朝向中间的中央区域C而递减。
再者,如图1所示,中央区域C中第一扇出导线110占有的面积大于第二扇出导线120占有的面积(导线加上间隔缝隙),这同时也是因为第一扇出导线110具有锯齿状图案且具有较大的长度而造成。第一扇出导线110占有的面积较大,因此能够将第一扇出导线110设计为具有较大的线宽及较大的线与线之间距,如此一来,可以增大制程空间(processwindow),使制程的误差容许度增高,降低制程的困难度以提升良率,而能够制作出线宽与图案更均匀的第一扇出导线110,进而提高第一扇出导线110的电阻值的均匀性。
如图1所示,第一扇出导线110具有一第一线宽W1,第二扇出导线120具有一第二线宽W2,第一线宽W1大于第二线宽W2。实施例中,第一线宽W1大于或等于6微米(μm),第一扇出导线110和第二扇出导线120的任相邻两者之间的一间距S1大于或等于5微米。一实施例中,第一线宽W1例如是6.1微米,相邻的第一扇出导线110和第二扇出导线120之间的间距S1例如是5微米。此外,实施例中,中央区域C中的第一扇出导线110的锯齿状区段之间也相隔一间距S2,此间距S2例如是大于或等于5微米。
再者,实施例中,第一扇出导线110的第一线宽W1大于第二扇出导线120的第二线宽W2,可以有效降低第一扇出导线110的电阻值;特别是在边缘区域P中,第一扇出导线110的阻值可以低于第二扇出导线120的电阻值。
实施例中,第一扇出导线110的阻容负载(RC loading)不同于第二扇出导线120的阻容负载。举例而言,第一扇出导线110以及第二扇出导线120电性连接至不同类型的元件,因此具有阻容负载差异,使得此两者的输出阻抗设计需不同。一实施例中,第一扇出导线110例如电性连接至较多元件(例如薄膜晶体管及电容),而第二扇出导线120例如电性连接至较少元件(例如薄膜晶体管及电容),如此一来,第一扇出导线110的输出阻抗值需低于第二扇出导线120的输出阻抗值,维持输出的稳定并提升均匀性。
图2绘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显示面板10的导线区100位于基板200上的俯视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1~2,一实施例中,导线区100位于基板200上的至少一个驱动元件300以及一显示区域A(像素矩阵区)之间,导线区100中具有一扇出导线结构,用以将驱动元件300的信号传送至显示面板10的显示区域A。驱动元件300可以是栅极驱动IC(gate driver)、数据驱动IC(data driver)、整合型门驱动电路(gate driver on panel)或整合型数据驱动电路(data driver on panel)。显示区域A包括像素矩阵及其连接区线路。显示面板可以是薄膜晶体管面板,其上具有薄膜晶体管、电容、电极、走线等驱动元件电路,或是具有自发光显示单元结构。显示装置可以是显示面板与相对的一盖板,并搭配显示介质、偏光片、驱动电路模块及背光模块等构成,其中盖板可以具有彩色滤光片阵列、黑色矩阵或触控检测电路。显示装置可外加触控模块或二维/三维光学调整模块以形成不同的功能。
一实施例中,以显示面板10为多域垂直配向显示器为例,第一扇出导线110例如是电性连接至多个主栅极线(main gates),而第二扇出导线120例如是电性连接至多个电荷共享栅极线(charge sharing gates),以达到显示面板10的广视角及低色偏(low colorshift)的效果。实施例中,多个第一扇出导线110的电阻值具有高均匀性,举例而言,第一扇出导线110之间的电阻值变异介于±1%之间。相对而言,多个第二扇出导线120的电阻值无须具有高均匀性,举例而言,第二扇出导线120之间的电阻值变异可以甚至高达至200~300%。
本实施例中,第二扇出导线120的电阻值均匀性要求比第一扇出导线110的电阻值均匀性要求低得多,因此将扇出导线110和120的空间分配为第一扇出导线110占有的面积较大、第二扇出导线120占有的面积较小,因此能够增大第一扇出导线110的制程空间,制作出线宽与图案更均匀的第一扇出导线110,进而提高其电阻值的均匀性。如此一来,可以达到同时降低制程的困难度并且令元件仍具有预期的功能的效果。
另一实施例中,扇出导线结构例如可以应用于三维显示器中,第一扇出导线110和第二扇出导线120分别电性连接至对应左眼和右眼的操作元件及线路。
图3绘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扇出导线的电阻值对应不同区域的关系图。如图3所示,横轴表示导线区100沿着如图1所示的X方向,曲线R1和曲线R2分别表示沿着X方向的多个第一扇出导线110的电阻测量值和多个第二扇出导线120的电阻测量值。
如图3所示,在中央区域C及两侧的边缘区域P中的多个第一扇出导线110的电阻测量值表现出极高的均匀性,也就是说,无论在何者区域,多个第一扇出导线110的电阻测量值大致相同。关于第二扇出导线120,如图3所示,因为第二扇出导线120的长度由两侧的边缘区域P朝向中间的中央区域C而递减,在两侧的边缘区域P中的第二扇出导线120具有较高的电阻测量值,且电阻测量值由两侧的边缘区域P朝向中间的中央区域C而递减。也就是说,边缘区域P中的第二扇出导线120的电阻值大于中心区域C中的第二扇出导线120的电阻值。如此一来,第一扇出导线110的电阻测量值和第二扇出导线120的电阻测量值在中央区域C和在边缘区域P便具有不同的大小关系。
基于上述的扇出导线110和120于不同区域的电阻关系,因而能够将第一扇出导线110设计为具有较大的线宽及较大的线与线之间距,则可以增大制程空间、降低制程的困难度、而能够制作出线宽与图案更均匀的第一扇出导线110,进而提高第一扇出导线110的电阻值的均匀性。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修改和完善,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Claims (9)
1.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具有一导线区位于一基板上,该导线区具有二边缘区域以及一中央区域,该导线区包括一扇出导线结构,该扇出导线结构包括:
多个第一扇出导线;以及
多个第二扇出导线,该多个第一扇出导线和该多个第二扇出导线是间隔交错配置;
其中,于该边缘区域中,该多个第一扇出导线的电阻小于相邻的该多个第二扇出导线的电阻;
于该中央区域中,该多个第一扇出导线的电阻大于相邻的该多个第二扇出导线的电阻;
该边缘区域中的部分该多个第二扇出导线的电阻大于该中央区域中的部分该多个第二扇出导线的电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多个第一扇出导线的至少其中之一者具有锯齿状图案,该多个第二扇出导线的至少其中之一者具有锯齿状图案,于该中央区域中,该多个第一扇出导线的锯齿状图案的面积大于相邻的该多个第二扇出导线的锯齿状图案的面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于该中央区域中,该多个第一扇出导线的至少其中之一者的长度大于相邻的该多个第二扇出导线的至少其中之一者的长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多个第一扇出导线具有一第一线宽,相邻的该多个第二扇出导线具有一第二线宽,该第一线宽大于该第二线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多个第一扇出导线的阻容负载与相邻的该多个第二扇出导线的阻容负载相异。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扇出导线结构位于该基板上的至少一驱动元件以及一显示区域之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多个第一扇出导线电性连接至多个主栅极线,该多个第二扇出导线电性连接至多个电荷共享栅极线。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多个第一扇出导线之间的电阻值变异是介于±1%之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多个第二扇出导线之间的电阻值变异大于该多个第一扇出导线之间的电阻值变异。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143374.9A CN104977737B (zh) | 2014-04-09 | 2014-04-09 | 扇出导线结构及其显示面板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143374.9A CN104977737B (zh) | 2014-04-09 | 2014-04-09 | 扇出导线结构及其显示面板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977737A CN104977737A (zh) | 2015-10-14 |
CN104977737B true CN104977737B (zh) | 2018-03-13 |
Family
ID=542743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143374.9A Active CN104977737B (zh) | 2014-04-09 | 2014-04-09 | 扇出导线结构及其显示面板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97773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393415B (zh) * | 2017-08-08 | 2020-03-31 |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N107479275B (zh) * | 2017-08-08 | 2021-04-02 |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TWI750448B (zh) * | 2019-01-28 | 2021-12-21 |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觸控顯示裝置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104465A (en) * | 1995-12-30 | 2000-08-15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s having control lines with uniforms resistance |
TWI397736B (zh) * | 2009-10-13 | 2013-06-01 | Au Optronics Corp | 主動元件陣列基板以及顯示裝置 |
-
2014
- 2014-04-09 CN CN201410143374.9A patent/CN10497773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104465A (en) * | 1995-12-30 | 2000-08-15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s having control lines with uniforms resistance |
TWI397736B (zh) * | 2009-10-13 | 2013-06-01 | Au Optronics Corp | 主動元件陣列基板以及顯示裝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977737A (zh) | 2015-10-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953773B2 (en) | Display device | |
US9606669B2 (en) | In-cell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US9753601B2 (en) | Electromagnetic-type touch display apparatus | |
US10635221B2 (en) | Array substrate, in-cell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US9057906B2 (en) | Capacitive touch screens, method of driving the same and displays | |
US20160253024A1 (en) | Display panel with touch detection function | |
WO2016119333A1 (zh) | 内嵌式触摸屏及其驱动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 |
US20160026290A1 (en) | In-cell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TWI537641B (zh) | 扇出導線結構及其顯示面板 | |
US20170220158A1 (en) | Touch Display Substrate, Touch Display Panel, Touch Display Screen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US20160253022A1 (en) | In-cell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EP3118727B1 (en) | In-cell touchscreen and display device | |
US20170115797A1 (en) | In-cell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03823601A (zh) | 一种内嵌式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 |
US9013419B2 (en) | Touch panel | |
CN104461209A (zh) | 一种内嵌式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 |
CN108255350B (zh) | 触控显示装置 | |
CN203480471U (zh) | 一种内嵌式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 |
CN104977737B (zh) | 扇出导线结构及其显示面板 | |
US11347107B2 (en) | Array substrat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 |
US8537313B2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and color filter substrate | |
US10976843B2 (en) | Array substrate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 |
CN109614009A (zh) |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 |
WO2024000467A1 (zh) | 显示基板、显示装置和应用于显示基板的负载补偿方法 | |
WO2024000471A1 (zh) |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