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37395B - 插拔辅助器具以及具有该插拔辅助器具的内窥镜 - Google Patents
插拔辅助器具以及具有该插拔辅助器具的内窥镜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837395B CN104837395B CN201380057702.7A CN201380057702A CN104837395B CN 104837395 B CN104837395 B CN 104837395B CN 201380057702 A CN201380057702 A CN 201380057702A CN 104837395 B CN104837395 B CN 10483739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pe portion
- spiral pipe
- spiral
- disposed
- footpath chan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147—Holding or positioning arrangements
- A61B1/0016—Holding or positioning arrangements using motor drive unit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0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61B1/00071—Insertion part of the endoscope body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131—Accessories for endoscopes
- A61B1/00135—Oversleeves mounted on the endoscope prior to insertion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147—Holding or positioning arrangements
- A61B1/00148—Holding or positioning arrangements using anchoring mea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3/00—Telescopes, e.g. binoculars; Periscopes; Instrument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Viewfinders; Optical aiming or sighting devices
- G02B23/24—Instruments or system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e.g. fibrescopes
- G02B23/2476—Non-optical details, e.g. housings, mountings, support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phys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doscopes (AREA)
- Instrument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AREA)
Abstract
螺旋旋转部件(130)具有筒状的主体部(131)和翅片部(133)。并且,螺旋旋转部件(130)还具有:螺旋管部(135),其配设在主体部(131)中,并且被配设成在与翅片部(133)相同的方向或与翅片部(133)相反的方向上卷绕长度轴;以及径变化防止部(137),当螺旋管部(135)在与翅片部(133)相同的方向上卷绕的情况下,该径变化防止部(137)防止螺旋管部(135)扩大直径,当螺旋管部(135)在与翅片部(133)相反的方向上卷绕的情况下,该径变化防止部(137)防止螺旋管部(135)缩小直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插入部相对于管腔的插拔进行辅助的插拔辅助器具以及具有该插拔辅助器具的内窥镜。
背景技术
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体腔内的插入性和操作性提高的自行旋转式内窥镜。内窥镜具有插入部主体、以旋转自如的方式配设在插入部主体的外周的旋转筒体、以及与旋转筒体的基端部连结的旋转驱动单元。旋转筒体的表面具有螺旋形状。旋转驱动单元具有马达、齿轮和旋转管。当马达旋转时,产生旋转驱动力。该旋转驱动力经由齿轮、旋转管和旋转筒体的基端部传递到旋转筒体整体。由此,旋转筒体绕旋转筒体的轴旋转。
并且,例如专利文献2公开了提高插入部的插入性的自行旋转式内窥镜。内窥镜具有插入部和马达。插入部具有插入部主体和供插入部主体贯穿插入的旋转筒体。旋转筒体具有形成在旋转筒体的外周面上的螺旋形状部。马达将旋转驱动力赋予旋转筒体,由此,旋转筒体能够绕插入方向的轴转动。另外,马达将旋转驱动力赋予旋转筒体的基端部侧、中间、前端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1921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27230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所述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中,旋转驱动力不传递到旋转筒体整体,而仅传递到旋转筒体的一部分,由此,旋转筒体整体旋转。而且,包含旋转筒体的插入部在管腔内进退。此时,旋转筒体从管腔的内壁承受阻力。在旋转驱动力仅传递到旋转筒体的一部分的状态下,由于旋转筒体承受阻力,旋转筒体的旋转可能停止。
即,在旋转驱动力仅传递到旋转筒体的一部分的状态下,针对旋转筒体的旋转驱动力的传递性降低。因此,期望旋转驱动力传递到旋转筒体整体这样的针对旋转筒体的旋转驱动力的传递性的提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鉴于上述情况,提供能够提高旋转驱动力的传递性的插拔辅助器具以及具有该插拔辅助器具的内窥镜。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插拔辅助器具的一个方式是一种插拔辅助器具,其在贯穿插入有内窥镜的具有长度轴的插入部的状态下在管腔内进行插拔,对所述插入部相对于所述管腔的插拔进行辅助,其中,所述插拔辅助器具具有:筒状的主体部,其能够供所述插入部贯穿插入,能够绕所述长度轴旋转;翅片部,其配设在所述主体部的外周面上,并且以卷绕所述长度轴的方式在规定的方向上呈螺旋状配设;螺旋管部,其配设在所述主体部中,并且被配设为在与所述翅片部相同的方向或与所述翅片部相反的方向上卷绕所述长度轴;以及径变化防止部,当所述螺旋管部在与所述翅片部相同的方向上卷绕并且所述主体部向所述规定的方向旋转的情况下,该径变化防止部防止所述螺旋管部扩大直径,当所述螺旋管部在与所述翅片部相反的方向上卷绕并且所述主体部向所述规定的方向旋转的情况下,该径变化防止部防止所述螺旋管部缩小直径。
并且,本发明的内窥镜的一个方式具有前面所述的插拔辅助器具。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能够提高旋转驱动力的传递性的插拔辅助器具以及具有该插拔辅助器具的内窥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从弯曲操作部侧观察的操作部的侧视图。
图3A是示出弯曲部的基端部与挠性管部的前端部的连结构造的立体图。
图3B是示出弯曲部的基端部与挠性管部的前端部的连结构造的剖视图。
图3C是图3B所示的3C-3C线的剖视图。
图4A是第1实施方式中的螺旋旋转部件的立体图。
图4B是图4A所示的螺旋旋转部件的剖视图。
图4C是在图4A所示的螺旋旋转部件被插入到管腔内的状态下说明径变化防止部的功能的图。
图5A是第1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中的螺旋旋转部件的立体图。
图5B是图5A所示的螺旋旋转部件的剖视图。
图6是第1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中的螺旋旋转部件的剖视图。
图7A是第2实施方式中的螺旋旋转部件的立体图。
图7B是图7A所示的螺旋旋转部件的剖视图。
图7C是在图7A所示的螺旋旋转部件被插入到管腔内的状态下说明径变化防止部的功能的图。
图8A是第2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中的螺旋旋转部件的立体图。
图8B是图8A所示的螺旋旋转部件的剖视图。
图9是第2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中的螺旋旋转部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第1实施方式]
[结构]
参照图1、图2、图3A、图3B、图3C、图4A、图4B、图4C对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如在图2中省略驱动部件101和缆线101a的图示那样,在一部分附图中省略一部分部件的图示,以使得图示变得清楚。并且,下面,长度轴例如表示插入部30的长度轴C。长度轴方向例如表示插入部30的长度轴方向。径向表示插入部30的径向。
[内窥镜系统10]
如图1所示,内窥镜系统10例如具有:内窥镜20,其具有在被检体的管腔内进行插拔的插入部30;以及控制单元200,其在插入部30在管腔内进行插拔时,对辅助插拔的推进力进行控制。管腔例如表示幽门、十二指肠、贲门等。
并且,如图1所示,内窥镜系统10还具有显示由内窥镜20拍摄到的图像的显示部210、以及为了使光从插入部30的前端部射出到观察对象物上而配设的光源单元220。由内窥镜20拍摄到的图像显示管腔内的观察对象物。观察对象物例如是管腔内的患部或病变部等。
[内窥镜20的结构1]
如图1所示,内窥镜20具有在管腔内进行插拔且具有长度轴C的细长的插入部30、以及与插入部30的基端部连结并对内窥镜20进行操作的操作部70。这种内窥镜20能够进行清洗和灭菌。
[插入部30]
如图1所示,插入部30从插入部30的前端部侧朝向插入部30的基端部侧具有前端硬质部31、弯曲部33、挠性管部35。前端硬质部31的基端部与弯曲部33的前端部连结,弯曲部33的基端部与挠性管部35的前端部连结。
前端硬质部31是插入部30的前端部,较硬且不会弯曲。前端硬质部31具有对观察对象物进行摄像的未图示的摄像单元、以及对观察对象物射出光的未图示的射出部。射出部以光学方式与光源单元220连接,将从光源单元220引导的光射出到观察对象物。
弯曲部33通过后述图2所示的弯曲操作部73a的操作而在例如上下这样的期望方向上弯曲。通过弯曲部33的弯曲,前端硬质部31的位置和朝向改变。由此,光对未图示的观察对象物进行照明,未图示的观察对象物被捕捉到观察视野内。
挠性管部35具有期望的挠性。由此,挠性管部35通过外力而弯曲。挠性管部35作为从操作部70中的后述主体部71延伸出的管状部件发挥功能。挠性管部35例如具有螺旋管部、配设在该螺旋管部的外侧且覆盖螺旋管部的网状的网状管部、以及配设在该网状管部的外侧且覆盖网状管部的外皮。螺旋管部例如由金属形成,外皮例如由树脂形成。
如图3A、图3B所示,弯曲部33的基端部与弯曲部侧接头33a连结。并且,如图3A、图3B所示,挠性管部35的前端部与挠性管部侧接头35a连结。
[弯曲部33的基端部与挠性管部35的前端部的连结构造40]
如图3A、图3B所示,连结构造40具有以确保水密的方式与弯曲部侧接头33a的基端部嵌合的圆筒状的接头41、以及以确保水密的方式与挠性管部侧接头35a嵌合的圆筒状的接头43。并且,连结构造40还具有以确保水密的方式在长度轴方向上连结接头41和接头43的圆筒部件45、以及连结接头41、接头43和圆筒部件45的连结部件47。连结构造40能够进行清洗和灭菌。连结部件47例如具有销等。
[接头41]
如图3B所示,接头41具有基端部41b以及在接头41与弯曲部侧接头33a连结时供弯曲部侧接头33a插入并嵌合的前端部41a。
并且,接头41还具有圆环状的槽部41d,该槽部41d在接头41与圆筒部件45连结时供圆筒部件45的前端部45a插入并嵌合。槽部41d配设在基端部41b的缘部,在长度轴方向上从基端部41b朝向前端部41a凹陷设置。
如图3B所示,圆筒部件45的前端部45a被插入到槽部41d中。如图3B所示,在该状态下,在槽部41d中配设有例如O型环等水密确保部件49a。水密确保部件49a与接头41的基端部41b和圆筒部件45的前端部45a紧密贴合,确保接头41与圆筒部件45之间的水密。
并且,如图3B所示,接头41具有通过使基端部41b的周面的一部分朝向接头41的内部突出而形成的平板状的突出部41f。突出部41f具有在接头41的长度轴方向上贯通突出部41f的卡合孔部41g。在弯曲部33的基端部与挠性管部35的前端部连结时,连结部件47贯通卡合孔部41g并与其卡合。
[接头43]
如图3B所示,接头43具有插入到圆筒部件45的基端部45b中并与其嵌合的前端部43a、以及供挠性管部侧接头35a插入并嵌合的基端部43b。
并且,如图3B所示,接头43还具有供连结部件47卡合的凹部43g,该凹部43g配设在前端部43a侧,在弯曲部33的基端部与挠性管部35的前端部连结时,在长度轴方向上与卡合孔部41g配设在同一直线上。
并且,如图3B所示,接头43还具有贯通口部43h,该贯通口部43h沿着接头43的长度轴方向配设,贯通接头43的壁厚部,供后述轴部件103贯穿插入。贯通口部43h相对于凹部43g在接头43的径向上偏移配设。贯通口部43h与凹部43g分开设置。
[圆筒部件45]
如图3B所示,圆筒部件45具有与接头41的槽部41d嵌合的前端部45a、以及在覆盖接头43的前端部43a的状态下与接头43的前端部43a嵌合的基端部45b。
并且,如图3B所示,圆筒部件45具有保持连结部件47的保持孔部45g。保持孔部45g配设在圆筒部件45的壁厚部上,在圆筒部件45的长度轴方向上贯通圆筒部件45的壁厚部。在弯曲部33的基端部与挠性管部35的前端部连结时,保持孔部45g在长度轴方向上相对于卡合孔部41g和凹部43g配设在同一直线上,与卡合孔部41g和凹部43g连通。通过使连结部件47贯通保持孔部45g,保持孔部45g保持连结部件47。
并且,圆筒部件45具有配设有轴部件103的前端部和后述齿轮部件105的齿轮配设部45h。齿轮配设部45h形成为配设有轴部件103的前端部和齿轮部件105的空洞部。齿轮配设部45h在长度轴方向上配设在圆筒部件45的壁厚部上,以使得在弯曲部33的基端部与挠性管部35的前端部连结时,齿轮配设部45h与贯通口部43h连通。齿轮配设部45h相对于保持孔部45g在圆筒部件45的径向上偏移配设。齿轮配设部45h与保持孔部45g分开设置。
并且,圆筒部件45具有开口部45i,该开口部45i配设在圆筒部件45的周面的一部分上,在圆筒部件45的径向上与外部和齿轮配设部45h连通。
[弯曲部33的基端部与挠性管部35的前端部的连结的一例]
(步骤1)
挠性管部侧接头35a插入到接头43的基端部43b中并与其嵌合。
(步骤2)
接着,接头43的前端部43a插入到圆筒部件45的基端部45b,以使得齿轮配设部45h在长度轴方向上与贯通口部43h配设在同一直线上进而与贯通口部43h连通,凹部43g在长度轴方向上与保持孔部45g配设在同一直线上进而与保持孔部45g连通。此时,接头43的前端部43a被圆筒部件45的基端部45b覆盖,并嵌合在圆筒部件45的基端部45b。
通过使接头43与圆筒部件45嵌合,接头43和圆筒部件45彼此确保水密。
(步骤3)
水密确保部件49a配设在槽部41d中。
接着,圆筒部件45的前端部45a插入到槽部41d中并与其嵌合,以使得卡合孔部41g、凹部43g和保持孔部45g彼此在长度轴方向上配设在同一直线上,且卡合孔部41g与保持孔部45g连通。
此时,水密确保部件49a与接头41的基端部41b和圆筒部件45的前端部45a紧密贴合,确保接头41与圆筒部件45之间的水密。
(步骤4)
接着,连结部件47贯通卡合孔部41g和保持孔部45g,并与凹部43g卡合。由此,挠性管部35、接头43、圆筒部件45和接头41连结。
(步骤5)
然后,弯曲部侧接头33a插入到接头41的前端部41a并与其嵌合。由此,弯曲部33的基端部和挠性管部35的前端部连结。
[操作部70]
如图1所示,操作部70具有延伸出挠性管部35的主体部71、与主体部71的基端部连结并由操作内窥镜20的操作者把持的把持部73、以及与把持部73连接的通用缆线75。
如图1、图2所示,把持部73具有对弯曲部33进行弯曲操作的弯曲操作部73a、供后述驱动部件101插入的驱动部件插入口73b、以及对后述轴部件103的旋转方向进行操作的旋转操作部73d。
弯曲操作部73a与贯穿插入到把持部73、主体部71、挠性管部35的内部的未图示的操作线连接。操作线的前端部与弯曲部33的前端部连结。当对弯曲操作部73a进行操作时,操作线被牵引。通过牵引操作线,弯曲部33弯曲。
如图1所示,驱动部件插入口73b与轴部件贯穿插入通道73c的基端部连结。驱动部件插入口73b是用于将轴部件103插入到轴部件贯穿插入通道73c中的插入口。如图1、图3B所示,轴部件贯穿插入通道73c在插入部30的内部从把持部73经由主体部71配设在整个挠性管部35中。并且,轴部件贯穿插入通道73c的前端部以与贯通口部43h连通的方式与接头43连结。
如图1、图2所示,旋转操作部73d具有:逆时针操作部73e,其对轴部件103进行操作,以使得轴部件103通过驱动部件101的驱动力而逆时针旋转;以及顺时针操作部73f,其对轴部件103进行操作,以使得轴部件103通过驱动部件101的驱动力而顺时针旋转。逆时针操作部73e和顺时针操作部73f经由通用缆线75和连接部75a而与控制单元200连接。
如图1所示,通用缆线75具有与控制单元200和光源单元220连接的连接部75a。
[内窥镜20的结构2]
如图1、图3B、图3C所示,内窥镜20还具有旋转驱动机构100、第1旋转部件110、螺旋旋转部件130。旋转驱动机构100、第1旋转部件110、螺旋旋转部件130作为对插入部30赋予用于使插入部30在管腔内进行插拔的推进力并对插入部30的推进进行辅助的推进辅助单元发挥功能。推进力表示朝向插入部30的插入方向作用于插入部30并对插入部30的插入进行辅助的插入力、或朝向插入部30的拔出方向作用于插入部30并对插入部30的拔出进行辅助的拔出力。
并且,例如,旋转驱动机构100、第1旋转部件110、螺旋旋转部件130作为对插入部30相对于管腔的插拔进行辅助的插拔辅助单元发挥功能。
[旋转驱动机构100]
如图1、图3B、图3C所示,旋转驱动机构100配设在插入部30的内部。如图1、图3B、图3C所示,旋转驱动机构100具有:驱动部件101,其通过缆线101a而与控制单元200连接,被插入到驱动部件插入口73b中;轴部件103,其通过驱动部件101的驱动力而在第1旋转部件110的长度轴的绕轴方向上旋转;以及齿轮部件105,其配设在轴部件103的前端部,作为外周齿部发挥功能。轴部件103具有前端部和与驱动部件101连结的基端部。
驱动部件101例如具有马达等。驱动部件101具有使第1旋转部件110绕第1旋转部件110的长度轴旋转的驱动力。
如图3B所示,轴部件103被插入到轴部件贯穿插入通道73c中。轴部件103沿着长度轴方向配设。轴部件103例如具备具有挠性的转矩线。轴部件103通过驱动部件101的驱动力而绕轴部件103的长度轴旋转。如图3B所示,轴部件103的前端部配设在齿轮配设部45h中。
如图3B、图3C所示,齿轮部件105配设在齿轮配设部45h中,使其与第1旋转部件110的后述内周齿部111啮合。齿轮部件105配设在轴部件103的前端部,使其对应于轴部件103的旋转而绕齿轮部件105的轴旋转。而且,齿轮部件105通过在与第1旋转部件110啮合的状态下对应于轴部件103的旋转而绕齿轮部件105的轴旋转,从而使第1旋转部件110旋转。
轴部件103和齿轮部件105是将驱动部件101的驱动力传递到第1旋转部件110并通过驱动力使第1旋转部件110旋转的传递旋转部件。
[第1旋转部件110]
如图3B所示,第1旋转部件110例如具有齿轮基础部件。第1旋转部件110例如具有圆筒形状。如图3B、图3C所示,第1旋转部件110具有配设在第1旋转部件110的内周面上并与齿轮部件105啮合的内周齿部111。该内周齿部111具有环形状。
如图3C所示,在齿轮部件105与内周齿部111啮合的状态下,齿轮部件105绕齿轮部件105的轴旋转,由此,第1旋转部件110与内周齿部111一起绕第1旋转部件110的轴旋转。这样,第1旋转部件110与旋转驱动机构100连结,通过旋转驱动机构100而绕第1旋转部件110的轴旋转。
如图3B、图3C所示,第1旋转部件110例如被配设成,内周齿部111贯穿插入开口部45i中并配设在齿轮配设部45h中,内周齿部111与配设在齿轮配设部45h中的齿轮部件105啮合,第1旋转部件110的外周面被配设成在圆筒部件45的径向上比接头41、43的外周面和圆筒部件45的外周面向外侧突出。
并且,第1旋转部件110以确保与圆筒部件45之间的水密的方式进行配设。因此,如图3B所示,在圆筒部件45的径向上,在第1旋转部件110与圆筒部件45之间配设有例如O型环等水密确保部件49b。
[螺旋旋转部件130]
如图1、图3B、图4A、图4B所示,螺旋旋转部件130作为在贯穿插入有具有长度轴C的插入部30的状态下在管腔内进行插拔、并对插入部30相对于管腔的插拔进行辅助的插拔辅助器具发挥功能。
如图1、图3B、图4A、图4B所示,螺旋旋转部件130具有:筒状的主体部131,其能够供插入部30贯穿插入,能够绕长度轴C旋转;以及翅片部133,其配设在主体部131的外周面上,并且以卷绕长度轴C的方式在期望方向上呈螺旋状配设。期望方向在后面叙述。主体部131具有筒形状即可,例如可以具有圆筒形状或棱筒形状。
并且,如图1、图3B、图4A、图4B所示,螺旋旋转部件130还具有:螺旋管部135,其配设在主体部131中,并且以在与翅片部133相同的方向上卷绕长度轴C的方式呈螺旋状配设;以及径变化防止部137,其防止螺旋管部135扩大直径。
[主体部131]
如图3B、图4A、图4B所示,主体部131例如具有配设在螺旋管部135的内侧并由螺旋管部135覆盖的内皮131a、配设在螺旋管部135的外侧并覆盖螺旋管部135的网状管部131b、配设在网状管部131b的外侧并覆盖网状管部131b的外皮131c。网状管部131b具有筒形状。网状管部131b具有筒形状即可,例如也可以具有圆筒形状或棱筒形状。网状管部131b的外表面形成为网状。另外,在图4A中,为了图示的清晰化,省略网状管部131b的图示。
如图3B、图4A、图4B所示,内皮131a形成为大致圆管状,以使得插入部30贯穿插入到内皮131a中。内皮131a作为防止插入部30和螺旋管部135相互磨损的防止材料发挥功能。内皮131a例如由橡胶材料等具有柔性的树脂材料形成。内皮131a例如由能够清洗和灭菌的树脂材料形成。这种树脂材料例如为聚氨基甲酸酯等。即,内皮131a作为内侧树脂层发挥功能。并且,内皮131a比外皮131c薄,作为主体部131的内侧薄壁部发挥功能。
如图3B、图4A、图4B所示,外皮131c形成为大致圆管状,以覆盖网状管部131b的外侧。外皮131c例如由橡胶材料等具有柔性的树脂材料形成。外皮131c例如由能够清洗和灭菌的树脂材料形成。这种树脂材料例如为聚氨基甲酸酯等。即,外皮131c作为外侧树脂层发挥功能。外皮131c比内皮131a厚,作为主体部131的外侧厚壁部发挥功能。外皮131c与网状管部131b一起具有与螺旋管部135大致相同的长度,以使得与网状管部131b一起覆盖螺旋管部135整体。
如图3B、图4B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主体部131的径向上,内皮131a隔着网状管部131b与外皮131c一起夹持螺旋管部135。即,主体部131保持螺旋管部135,以将螺旋管部135嵌入设置在主体部131中。
并且,在主体部131中,内皮131a的外周面通过例如未图示的粘接材料而与螺旋管部135的内周面粘接。并且,内皮131a的前端部与螺旋管部135的前端部粘接,如图3B所示,内皮131a的基端部与螺旋管部135的基端部侧粘接。
并且,在主体部131中,外皮131c的内周面整体隔着网状管部131b通过例如未图示的粘接材料而与螺旋管部135的外周面整体粘接。并且,外皮131c的前端部与螺旋管部135的前端部粘接,外皮131c的基端部与螺旋管部135的基端部粘接。
另外,鉴于所述情况,外皮131c隔着网状管部131b的间隙和螺旋管部135的间隙通过例如粘接材料而与内皮131a粘接。而且,主体部131与螺旋管部135成为一体。由此,详细情况在后面叙述,但是,通过使螺旋管部135绕长度轴C旋转,主体部131绕长度轴C在与螺旋管部135相同的方向上旋转。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主体部131至少仅具有外皮131c即可。在主体部131仅具有外皮131c的情况下,外皮131c通过例如粘接材料而与螺旋管部135的外周面直接粘接。
并且,内皮131a也可以不与螺旋管部135粘接。该情况下,主体部131具有外皮131c和网状管部131b,主体部131与内皮131a分开设置。
[翅片部133]
如图1、图3B、图4A、图4B所示,翅片部133例如由能够清洗和灭菌的橡胶等树脂形成。翅片部133例如通过粘接、焊接等固定在外皮131c的外周面上。如图1、图4A所示,在从主体部131的基端部观察主体部131的前端部的方向上,翅片部133例如顺时针呈螺旋状配设。所述期望方向包含该顺时针。翅片部133竖立设置在外皮131c上。
例如,在插入部30插入到管腔中时,翅片部133与管腔的内壁抵接。在该状态下,当主体部131绕长度轴C旋转时,翅片部133与管腔的内壁卡合,推进力在长度轴方向上作用于插入部30。由此,插入部30在管腔内进退。
当主体部131顺时针旋转时,插入力作用于插入部30,插入部30的插入性提高。并且,当主体部131逆时针旋转时,拔出力作用于插入部30,插入部30的拔出性提高。
[螺旋管部135]
如图1、图3B、图4A、图4B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螺旋管部135以在与翅片部133相同的方向上、即顺时针卷绕长度轴C的方式配设。这样,在从主体部131的基端部观察主体部131的前端部的方向上,与翅片部133同样,螺旋管部135顺时针呈螺旋状配设。如图4A所示,例如,螺旋管部135例如形成为比翅片部133卷绕得密。即,螺旋管部135的卷绕数例如多于翅片部133的卷绕数。
例如通过使带状的薄板原材料成形为螺旋形状,螺旋管部135形成为大致圆管状。薄板原材料例如为不锈钢材料制。螺旋管部135的前端部和螺旋管部135的基端部被切成相对于螺旋管部135的中心轴成为大致90度。螺旋管部135例如为薄壁金属螺旋管。螺旋管部135沿着主体部131的长度(轴)方向配设在主体部131整体范围内,以防止主体部131整体压扁和主体部131的局部压扁。螺旋管部135从螺旋管部135的前端部到螺旋管部135的基端部具有均匀的粗细。
如图3B、图4B所示,如上所述,螺旋管部135在螺旋管部135的径向上被内皮131a和网状管部131b夹持,与内皮131a和网状管部131b粘接。
如图3B所示,螺旋管部135的基端部安装在第1旋转部件110的外周面上。因此,通过使第1旋转部件110绕第1旋转部件110的轴旋转,螺旋管部135绕长度轴C旋转。第1旋转部件110和螺旋管部135也是将螺旋旋转部件130装配在插入部30上的装配部。而且,包含螺旋管部135的螺旋旋转部件130以拆装自如的方式装配在插入部30上,以使得插入部30贯穿插入到螺旋旋转部件130中,螺旋旋转部件130能够相对于插入部30绕长度轴C旋转。
[径变化防止部137]
如图3B、图4A、图4B所示,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在螺旋管部135在与翅片部133相同的方向上卷绕的情况下,径变化防止部137配设在比螺旋管部135靠外侧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径变化防止部137具有配设在主体部131中且作为主体部131的外侧厚壁部发挥功能的外皮131c、以及配设在主体部131中且在螺旋旋转部件130的径向上配设在螺旋管部135与外皮131c之间的网状管部131b。换言之,网状管部131b和外皮131c兼作为径变化防止部137。另外,径变化防止部137至少具有外皮131c即可。
一般情况下,当翅片部133顺时针卷绕、主体部131在翅片部133的卷绕方向上、即顺时针旋转时,翅片部133将管腔的内壁拉近。由此,插入部30在管腔内前进。并且,对称地,当主体部131在与翅片部133的卷绕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即逆时针旋转时,翅片部133开放管腔的内壁。由此,插入部30在管腔内后退。
在这种状况下,使主体部131顺时针旋转的第1旋转力大于使主体部131逆时针旋转的第2旋转力。第1旋转力使插入部30前进,第2旋转力使插入部30后退。即,前进(插入)时的转矩大于后退(拔出)时的转矩。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顺时针卷绕的螺旋管部135顺时针旋转时,对螺旋管部135施加开放螺旋的力。因此,螺旋管部135如图4C所示例如在X方向上扩大直径。但是,螺旋管部135的外周面与网状管部131b整体粘接,隔着网状管部131b而与外皮131c整体粘接。由此,包含网状管部131b和外皮131c的径变化防止部137按压螺旋管部135以克服扩大直径。因此,在示出螺旋旋转部件130被插入到管腔内的状态的图4C中,包含网状管部131b和外皮131c的径变化防止部137防止如图4C所示那样将要在X方向上扩大直径的螺旋管部135扩大直径。详细地讲,径变化防止部137将防止扩大直径的与图4C所示的X方向相反的方向的反作用力附加给螺旋管部135,防止螺旋管部135扩大直径。由此,当螺旋旋转部件130顺时针旋转时,螺旋管部135的旋转力没有浪费地传递到作为径变化防止部137发挥功能的网状管部131b整体和外皮131c整体。而且,当外皮131c顺时针旋转时,翅片部133也顺时针旋转,翅片部133使管腔的内壁拉近。由此,插入部30在管腔内前进。
这样,第1旋转力不是从第1旋转部件110传递到外皮131c的基端部这样的主体部131的一部分。通过配设螺旋管部135,第1旋转力从第1旋转部件110经由螺旋管部135传递到外皮131c整体这样的主体部131整体。由此,例如,如图4C所示,在螺旋旋转部件130的前端侧,即使翅片部133和主体部131从管腔的内壁承受阻力Z,附加给螺旋旋转部件130的旋转力也没有浪费地传递到从螺旋旋转部件130的基端侧到前端侧的整体范围内。由此,防止螺旋旋转部件130的旋转由于阻力而停止。
[控制单元200]
如图1所示,控制单元200具有:控制部201,其对驱动部件101的驱动、显示部210和光源单元220进行控制;以及旋转速度输入部203,其输入驱动部件101、更详细地讲为螺旋旋转部件130的旋转速度。
控制部201根据逆时针操作部73e或顺时针操作部73f的操作对驱动部件101的旋转方向进行控制。并且,控制部201根据旋转速度输入部203的输入量对驱动部件101的旋转速度进行控制,对螺旋旋转部件130的旋转速度进行控制。
[作用]
当对顺时针操作部73f和旋转速度输入部203进行操作时,控制部201对驱动部件101的旋转方向进行控制,以使驱动部件101顺时针旋转,根据旋转速度输入部203的输入量对驱动部件101的旋转速度进行控制。
然后,与驱动部件101连结的轴部件103和配设在轴部件103的前端部的齿轮部件105绕长度轴C顺时针旋转。与此相伴,具有与齿轮部件105啮合的内周齿部111的第1旋转部件110和安装在第1旋转部件110上的螺旋管部135绕长度轴C顺时针旋转。
当螺旋管部135顺时针旋转时,螺旋管部135要扩大直径,但是,径变化防止部137防止螺旋管部135扩大直径。由此,当螺旋旋转部件130顺时针旋转时,螺旋管部135的旋转力没有浪费地传递到作为径变化防止部137发挥功能的外皮131c整体。然后,当外皮131c顺时针旋转时,翅片部133也顺时针旋转,翅片部133使管腔的内壁拉近。由此,插入部30在管腔内前进。
这样,第1旋转力不是从第1旋转部件110传递到外皮131c的基端部这样的主体部131的一部分。通过配设螺旋管部135,第1旋转力从传递第1旋转力的位置经由螺旋管部135、网状管部131b和外皮131c传递到主体部131的端部。由此,与第1旋转力传递到主体部131的一部分的情况相比,在本实施方式中,针对螺旋旋转部件130的旋转力的传递性提高。由此,即使翅片部133和主体部131从管腔的内壁承受阻力,也能够防止螺旋旋转部件130的旋转由于阻力而停止,螺旋旋转部件130旋转。而且,翅片部133使管腔的内壁拉近,插入部30在管腔内前进。
并且,外皮131c以覆盖螺旋管部135整体的方式具有与螺旋管部135大致相同的长度,与螺旋管部135整体粘接。因此,外皮131c防止螺旋管部135的一部分和螺旋管部135整体变形。即,第1旋转力没有浪费地从螺旋旋转部传递到主体部131(外皮131c)整体。
[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翅片部133和螺旋管部135顺时针卷绕,能够将第1旋转力从第1旋转部件110经由螺旋管部135传递到外皮131c整体这样的主体部131整体。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1旋转力传递到主体部131的一部分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针对螺旋旋转部件130的旋转力的传递性。
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翅片部133和主体部131从管腔的内壁承受阻力,也能够防止螺旋旋转部件130的旋转由于阻力而停止,能够使螺旋旋转部件130旋转。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翅片部133能够使管腔的内壁拉近,插入部30能够在管腔内前进。即,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提高插入时的旋转力的传递性。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螺旋管部135和翅片部133彼此在相同方向上卷绕的情况下,径变化防止部137配设在比螺旋管部135靠外侧的位置。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径变化防止部137发挥功能的外皮131c能够防止例如顺时针旋转的螺旋管部135扩大直径。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螺旋旋转部件130顺时针旋转时,能够将螺旋管部135的旋转力没有浪费地传递到作为径变化防止部137发挥功能的外皮131c整体。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翅片部133也能够顺时针旋转,插入部30能够在管腔内前进。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主体部131保持螺旋管部135,以将螺旋管部135嵌入设置在主体部131中。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将第1旋转力没有浪费地传递到主体部131。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外皮131c与螺旋管部135整体粘接,所以,能够将第1旋转力没有浪费地传递到主体部131。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径变化防止部137发挥功能的外皮131c比内皮131a厚。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通过外皮131c防止螺旋管部135扩大直径,与外皮131c和内皮131a足够厚的情况相比,能够使主体部131变细。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通过内皮131a防止插入部30和螺旋管部135彼此磨损。
[变形例1]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使用翅片部133顺时针卷绕、螺旋管部135也与翅片部133同样顺时针卷绕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此。
如图5A、图5B所示,如本变形例那样,在从主体部131的基端部观察前端部的方向上,翅片部133例如也可以逆时针呈螺旋状配设。而且,该情况下,螺旋管部135以在与翅片部133相同的方向上、即逆时针卷绕长度轴C的方式配设即可。这样,在从主体部131的基端部观察前端部的方向上,与翅片部133同样,螺旋管部135逆时针呈螺旋状配设。所述期望方向也包含该逆时针。另外,在图5A中,为了图示的清晰化,省略网状管部131b的图示。
这样,螺旋管部135在与翅片部133相同的方向上卷绕即可。而且,该情况下,径变化防止部137例如具有配设在比螺旋管部135靠外侧的作为主体部131的外侧厚壁部发挥功能的外皮131c、以及在螺旋旋转部件130的径向上配设在螺旋管部135与外皮131c之间的网状管部131b。与上述同样,径变化防止部137至少具有外皮131c即可。
在本变形例中,通过使翅片部133和螺旋管部135逆时针卷绕,能够将第2旋转力从第1旋转部件110经由螺旋管部135传递到外皮131c整体这样的主体部131整体。由此,在本变形例中,与第2旋转力传递到主体部131的一部分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针对螺旋旋转部件130的旋转力的传递性。这里,在本变形例中,由于翅片部133逆时针卷绕,所以,当第2旋转力附加给螺旋旋转部件130时,插入部30在管腔内前进,当第1旋转力附加给螺旋旋转部件130时,插入部30在管腔内后退。
由此,在本变形例中,即使翅片部133和主体部131从管腔的内壁承受阻力,也能够防止螺旋旋转部件130的旋转由于阻力而停止,能够使螺旋旋转部件130旋转。而且,在本变形例中,翅片部133能够使管腔的内壁拉近,插入部30能够在管腔内前进。即,在本变形例中,能够提高拔出时的旋转力的传递性。
并且,在本变形例中,主体部131保持螺旋管部135,以将螺旋管部135嵌入设置在主体部131中。由此,在本变形例中,能够将第2旋转力没有浪费地传递到主体部131。
并且,在本变形例中,由于外皮131c与螺旋管部135整体粘接,所以,能够将第2旋转力没有浪费地传递到主体部131。
[变形例2]
如图6所示,径变化防止部137还具有在螺旋管部135在与翅片部133相同的方向上卷绕的情况下配设在螺旋管部135的外侧的径变化防止螺旋管部(以下称为螺旋管部137a)。螺旋管部137a以在与螺旋管部135相反的方向上卷绕长度轴C的方式呈螺旋状配设。螺旋管部137a具有与螺旋管部135大致相同的结构。
螺旋管部137a在螺旋管部135的径向上被螺旋管部135和网状管部131b夹持。螺旋管部137a与螺旋管部135粘接,隔着网状管部131b而与外皮131c粘接。
在本变形例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的结构进行组合的情况下,如图6所示,螺旋管部137a逆时针卷绕。这样,在从主体部131的基端部观察前端部的方向上,螺旋管部137a在与翅片部133和螺旋管部135相反的方向上、即逆时针呈螺旋状配设。
另外,虽然省略图示,但是,在本变形例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结构(参照图5A、图5B)进行组合的情况下,螺旋管部137a顺时针卷绕。
在本变形例中,当使螺旋旋转部件130顺时针旋转时,螺旋管部137a将要缩小直径。因此,通过螺旋管部137a,能够进一步防止第1实施方式中例如顺时针旋转的螺旋管部135扩大直径。由此,在本变形例中,在螺旋旋转部件130顺时针旋转时,能够将螺旋管部135的旋转力没有浪费地传递到作为径变化防止部137发挥功能的外皮131c整体和螺旋管部137a整体。而且,在本变形例中,翅片部133也能够顺时针旋转,插入部30能够在管腔内前进。并且,在本变形例中,在第1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中,翅片部133也能够逆时针旋转,插入部30能够在管腔内后退。并且,在本变形例中,能够通过螺旋管部137a使外皮131c变薄。
[第2实施方式]
[螺旋旋转部件130]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螺旋旋转部件130的构造。除了这点以外,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省略详细说明。参照图7A、图7B、图7C,关于本实施方式的螺旋旋转部件130,以下仅对与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进行说明。另外,在图7A中,为了图示的清晰化,省略网状管部131b的图示。
[主体部131]
如图7A、图7B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主体部131例如具有:内皮131a,其形成为大致圆管状以使得插入部30贯穿插入;网状管部131b,其配设在内皮131a的外侧并覆盖内皮131a,并且配设在螺旋管部135的内侧并由螺旋管部135覆盖;以及外皮131c,其配设在螺旋管部135的外侧并覆盖螺旋管部135。
如图7B所示,内皮131a比外皮131c厚,作为主体部131的内侧厚壁部发挥功能。
并且,如图7B所示,外皮131c比内皮131a薄,作为主体部131的外侧薄壁部发挥功能。
并且,在主体部131中,内皮131a的外周面隔着网状管部131b通过例如未图示的粘接材料而与螺旋管部135的内周面粘接。
并且,在主体部131中,外皮131c的内周面整体通过例如未图示的粘接材料而与螺旋管部135的外周面整体粘接。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主体部131至少仅具有内皮131a即可。在主体部131仅具有内皮131a的情况下,内皮131a通过例如未图示的粘接材料而与螺旋管部135的外周面直接粘接。并且,在主体部131仅具有内皮131a的情况下,翅片部133例如直接配设在螺旋管部135的外周面上。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需要使内皮131a与螺旋管部135粘接,外皮131c与螺旋管部135粘接。
[翅片部133]
如图7A、图7B所示,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翅片部133例如以卷绕长度轴C的方式顺时针呈螺旋状配设。
[螺旋管部135]
如图7A、图7B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螺旋管部135以在与翅片部133相反的方向上、即逆时针卷绕长度轴C的方式配设。螺旋管部135覆盖网状管部131b,并由外皮131c覆盖。
[径变化防止部137]
如图7A、图7B所示,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在螺旋管部135在与翅片部133相反的方向上卷绕的情况下,径变化防止部137配设在比螺旋管部135靠内侧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径变化防止部137例如具有作为主体部131的内侧厚壁部发挥功能的内皮131a、以及在螺旋旋转部件130的径向上配设在螺旋管部135与内皮131a之间的网状管部131b。换言之,内皮131a和网状管部131b兼作为径变化防止部137。另外,径变化防止部137至少具有内皮131a即可。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逆时针卷绕的螺旋管部135顺时针旋转时,对螺旋管部135施加卷绕螺旋的扭转力。因此,螺旋管部135如图7C所示那样将要在Y方向上缩小直径。但是,螺旋管部135的内周面与网状管部131b整体粘接,隔着网状管部131b而与内皮131a整体粘接。由此,包含内皮131a和网状管部131b的径变化防止部137支承螺旋管部135以克服缩小直径。因此,在示出螺旋旋转部件130被插入到管腔内的状态的图7C中,包含内皮131a的径变化防止部137防止如图7C所示那样将要在Y方向上缩小直径的螺旋管部135缩小直径。详细地讲,径变化防止部137将防止缩小直径的与图7C所示的Y方向相反的方向的反作用力附加给螺旋管部135,防止螺旋管部135缩小直径。由此,当螺旋旋转部件130顺时针旋转时,螺旋管部135的旋转力没有浪费地传递到作为径变化防止部137发挥功能的内皮131a整体。而且,当内皮131a顺时针旋转时,隔着螺旋管部135和网状管部131b而与内皮131a粘接的外皮131c也顺时针旋转,翅片部133也顺时针旋转,翅片部133使管腔的内壁拉近。由此,插入部30在管腔内前进。
这样,第1旋转力不是从第1旋转部件110传递到内皮131a的基端部这样的主体部131的一部分。通过配设螺旋管部135,第1旋转力从第1旋转部件110经由螺旋管部135传递到内皮131a整体这样的主体部131整体。由此,例如,如图7C所示,在螺旋旋转部件130的前端侧,即使翅片部133和主体部131从管腔的内壁承受阻力Z,附加给螺旋旋转部件130的旋转力也没有浪费地传递到从螺旋旋转部件130的基端侧到前端侧的整体范围内。由此,防止螺旋旋转部件130的旋转由于阻力而停止。
[作用]
当螺旋管部135顺时针旋转时,螺旋管部135要缩小直径,但是,径变化防止部137防止螺旋管部135缩小直径。由此,当螺旋旋转部件130顺时针旋转时,螺旋管部135的旋转力没有浪费地传递到作为径变化防止部137发挥功能的内皮131a整体。然后,当内皮131a顺时针旋转时,隔着螺旋管部135和网状管部131b而与内皮131a粘接的外皮131c也顺时针旋转,翅片部133也顺时针旋转,翅片部133使管腔的内壁拉近。由此,插入部30在管腔内前进。
这样,第1旋转力不是从第1旋转部件110传递到内皮131a的基端部这样的主体部131的一部分。通过配设螺旋管部135,第1旋转力从传递第1旋转力的位置经由内皮131a传递到主体部131的端部。由此,与第1旋转力传递到主体部131的一部分的情况相比,在本实施方式中,针对螺旋旋转部件130的旋转力的传递性提高。由此,即使翅片部133和主体部131从管腔的内壁承受阻力,也能够防止螺旋旋转部件130的旋转由于阻力而停止,螺旋旋转部件130旋转。而且,翅片部133使管腔的内壁拉近,插入部30在管腔内前进。
[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翅片部133顺时针卷绕、螺旋管部135逆时针卷绕,也能够得到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变形例1]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翅片部133顺时针卷绕、螺旋管部135逆时针卷绕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此。
如图8A、图8B所示,如本变形例那样,在从主体部131的基端部观察前端部的方向上,翅片部133例如也可以逆时针呈螺旋状配设。而且,该情况下,螺旋管部135也可以以在与翅片部133相反的方向上、即顺时针卷绕长度轴C的方式配设。这样,在从主体部131的基端部观察前端部的方向上,螺旋管部135在与翅片部133相反的方向上、即顺时针呈螺旋状配设。另外,在图8A中,为了图示的清晰化,省略网状管部131b的图示。
这样,螺旋管部135在与翅片部133相反的方向上卷绕即可。而且,该情况下,径变化防止部137例如具有配设在比螺旋管部135靠内侧的作为主体部131的内侧厚壁部发挥功能的内皮131a、以及在螺旋旋转部件130的径向上配设在螺旋管部135与内皮131a之间的网状管部131b。与上述同样,径变化防止部137至少具有内皮131a即可。
由此,在本变形例中,能够得到与第1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大致相同的效果。
[变形例2]
如图9所示,径变化防止部137还具有在螺旋管部135在与翅片部133相反的方向上卷绕的情况下配设在螺旋管部135的内侧的径变化防止螺旋管部(以下称为螺旋管部137a)。螺旋管部137a以在与螺旋管部135相反的方向上卷绕长度轴C的方式呈螺旋状配设。螺旋管部137a具有与螺旋管部135大致相同的结构。
螺旋管部137a在螺旋管部135的径向上被螺旋管部135和网状管部131b夹持。螺旋管部137a与螺旋管部135粘接,隔着网状管部131b而与内皮131a粘接。
在本变形例的结构与第2实施方式的结构进行组合的情况下,如图9所示,螺旋管部137a顺时针卷绕。这样,在从主体部131的基端部观察前端部的方向上,螺旋管部137a在与翅片部133相同的方向上和与螺旋管部135相反的方向上、即顺时针呈螺旋状配设。
另外,虽然省略图示,但是,在本变形例的结构与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结构进行组合的情况下,螺旋管部137a逆时针卷绕。
在本变形例中,通过作为径变化防止部137发挥功能的螺旋管部137a,能够进一步防止第2实施方式中例如顺时针旋转的螺旋管部135缩小直径。由此,在本变形例中,在螺旋旋转部件130顺时针旋转时,能够将螺旋管部135的旋转力没有浪费地传递到作为径变化防止部137发挥功能的外皮131c整体和螺旋管部137a整体。而且,在本变形例中,翅片部133也能够顺时针旋转,插入部30能够在管腔内前进。并且,在本变形例中,翅片部133也能够在第2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中逆时针旋转,插入部30能够在管腔内前进。并且,在本变形例中,能够使内皮131a变薄。
[总结]
对所述第1实施方式和第1实施方式的各变形例、第2实施方式和第2实施方式的各变形例进行总结时,如下所述。
如第1实施方式(图4A、图4B)和第1实施方式的各变形例(图5A、图5B、图6)所示,螺旋管部135以在与翅片部133相同的方向上卷绕长度轴C的方式配设。
或者,如第2实施方式(图7A、图7B)和第2实施方式的各变形例(图8A、图8B、图9)所示,螺旋管部135以在与翅片部133相反的方向上卷绕长度轴C的方式配设。
如第1实施方式(图4A、图4B)和第1实施方式的各变形例(图5A、图5B、图6)所示,在螺旋管部135在与翅片部133相同的方向上卷绕的情况下,径变化防止部137防止螺旋管部135扩大直径。
并且,如第2实施方式(图7A、图7B)和第2实施方式的各变形例(图8A、图8B、图9)所示,在螺旋管部135在与翅片部133相反的方向上卷绕的情况下,径变化防止部137防止螺旋管部135缩小直径。
并且,如第1实施方式(图4A、图4B)和第1实施方式的各变形例(图5A、图5B、图6)所示,在螺旋管部135在与翅片部133相同的方向上卷绕的情况下,径变化防止部137具有配设在比螺旋管部135靠外侧的作为主体部131的外侧厚壁部发挥功能的外皮131c。并且,该情况下,径变化防止部137也可以还具有配设在螺旋管部135与外皮131c之间的网状管部131b。
并且,如第2实施方式(图7A、图7B)和第2实施方式的各变形例(图8A、图8B、图9)所示,在螺旋管部135在与翅片部133相反的方向上卷绕的情况下,径变化防止部137具有配设在比螺旋管部135靠内侧的作为主体部131的内侧厚壁部发挥功能的内皮131a。该情况下,径变化防止部137也可以还具有配设在螺旋管部135与内皮131a之间的网状管部131b。
如第1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图6)所示,在螺旋管部135在与翅片部133相同的方向上卷绕的情况下,径变化防止部137具有配设在螺旋管部135的外侧、并且以在与螺旋管部135相反的方向上卷绕长度轴C的方式呈螺旋状配设的径变化防止螺旋管部137a。
并且,如第2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图9)所示,在螺旋管部135在与翅片部133相反的方向上卷绕的情况下,径变化防止部137具有配设在螺旋管部135的内侧、并且以在与螺旋管部135相反的方向上卷绕长度轴C的方式呈螺旋状配设的径变化防止螺旋管部137a。
并且,在各实施方式和各变形例中,螺旋旋转部件130具有内皮131a、网状管部131b、外皮131c、螺旋管部135这4层构造,但是不限于此。
在螺旋管部135和翅片部133彼此在相同方向上卷绕的情况下,为了防止螺旋管部135扩大直径,只要将径变化防止部137配设在比螺旋管部135靠外侧的位置即可,径变化防止部137不需要作为螺旋旋转部件130的最外层发挥功能。而且,螺旋旋转部件130的构造没有特别限定。
并且,在螺旋管部135和翅片部133彼此在相反方向上卷绕的情况下,为了防止螺旋管部135缩小直径,只要将径变化防止部137配设在比螺旋管部135靠内侧的位置即可,径变化防止部137不需要作为螺旋旋转部件130的最内层发挥功能。而且,螺旋旋转部件130的构造没有特别限定。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螺旋旋转部件130作为插拔辅助器具发挥功能,但是不限于此。供内窥镜20的插入部30贯穿插入的外套管也可以作为插拔辅助器具发挥功能。外套管具有螺旋旋转部件130,螺旋旋转部件130具有主体部131、翅片部133、螺旋管部135、径变化防止部137。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实施阶段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对结构要素进行变形而具体化。并且,通过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多个结构要素的适当组合,能够形成各种发明。
Claims (7)
1.一种插拔辅助器具,其在贯穿插入有内窥镜的具有长度轴的插入部的状态下在管腔内进行插拔,对所述插入部相对于所述管腔的插拔进行辅助,其中,所述插拔辅助器具具有:
筒状的主体部,其能够供所述插入部贯穿插入,能够绕所述长度轴旋转;
翅片部,其配设在所述主体部的外周面上,并且以卷绕所述长度轴的方式在规定的方向上呈螺旋状配设;
螺旋管部,其配设在所述主体部中,并且被配设为在与所述翅片部相同的方向或与所述翅片部相反的方向上卷绕所述长度轴;以及
径变化防止部,当所述螺旋管部在与所述翅片部相同的方向上卷绕并且所述主体部向所述规定的方向旋转的情况下,该径变化防止部配设在比所述螺旋管部靠外侧的位置,防止所述螺旋管部扩大直径,当所述螺旋管部在与所述翅片部相反的方向上卷绕并且所述主体部向所述规定的方向旋转的情况下,该径变化防止部配设在比所述螺旋管部靠内侧的位置,防止所述螺旋管部缩小直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拔辅助器具,其中,
当所述螺旋管部在与所述翅片部相同的方向上卷绕的情况下,
所述径变化防止部具有配设在比所述螺旋管部靠外侧的位置的外侧厚壁部,
当所述螺旋管部在与所述翅片部相反的方向上卷绕的情况下,
所述径变化防止部具有配设在比所述螺旋管部靠内侧的位置的内侧厚壁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拔辅助器具,其中,
当所述螺旋管部在与所述翅片部相同的方向上卷绕的情况下,
所述径变化防止部还具有配设在所述外侧厚壁部与所述螺旋管部之间的网状管部,
当所述螺旋管部在与所述翅片部相反的方向上卷绕的情况下,
所述径变化防止部还具有配设在所述内侧厚壁部与所述螺旋管部之间的网状管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拔辅助器具,其中,
所述径变化防止部具有径变化防止螺旋管部,当所述螺旋管部在与所述翅片部相同的方向上卷绕的情况下,该径变化防止螺旋管部配设在所述螺旋管部的外侧,当所述螺旋管部在与所述翅片部相反的方向上卷绕的情况下,该径变化防止螺旋管部配设在所述螺旋管部的内侧,
所述径变化防止螺旋管部被配设成在与所述螺旋管部相反的方向上卷绕所述长度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拔辅助器具,其中,
所述径变化防止部具有径变化防止螺旋管部,当所述螺旋管部在与所述翅片部相同的方向上卷绕的情况下,该径变化防止螺旋管部配设在所述螺旋管部的外侧,当所述螺旋管部在与所述翅片部相反的方向上卷绕的情况下,该径变化防止螺旋管部配设在所述螺旋管部的内侧,
所述径变化防止螺旋管部被配设成在与所述螺旋管部相反的方向上卷绕所述长度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拔辅助器具,其中,
所述径变化防止部具有径变化防止螺旋管部,当所述螺旋管部在与所述翅片部相同的方向上卷绕的情况下,该径变化防止螺旋管部配设在所述螺旋管部的外侧,当所述螺旋管部在与所述翅片部相反的方向上卷绕的情况下,该径变化防止螺旋管部配设在所述螺旋管部的内侧,
所述径变化防止螺旋管部被配设成在与所述螺旋管部相反的方向上卷绕所述长度轴。
7.一种内窥镜,该内窥镜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拔辅助器具,在该插拔辅助器具中贯穿插入有所述插入部,所述插拔辅助器具能够相对于所述插入部绕所述长度轴旋转。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243462 | 2012-11-05 | ||
JP2012-243462 | 2012-11-05 | ||
PCT/JP2013/079179 WO2014069424A1 (ja) | 2012-11-05 | 2013-10-28 | 挿抜補助具とこの挿抜補助具を有する内視鏡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837395A CN104837395A (zh) | 2015-08-12 |
CN104837395B true CN104837395B (zh) | 2018-04-03 |
Family
ID=506273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80057702.7A Active CN104837395B (zh) | 2012-11-05 | 2013-10-28 | 插拔辅助器具以及具有该插拔辅助器具的内窥镜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40350461A1 (zh) |
EP (1) | EP2915475B1 (zh) |
JP (1) | JP5654185B2 (zh) |
CN (1) | CN104837395B (zh) |
WO (1) | WO2014069424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2937034B1 (en) | 2010-05-25 | 2021-03-24 | Arc Medical Design Limited | Covering for a medical scoping device |
EP3015045B1 (en) * | 2013-06-26 | 2018-08-01 | Olympus Corporation | Spiral unit and guide device |
EP3097842A4 (en) * | 2014-07-17 | 2017-11-29 | Olympus Corporation | Insertion device |
EP3187094A4 (en) * | 2015-03-30 | 2018-07-11 | Olympus Corporation | Insertion device |
WO2016194413A1 (ja) * | 2015-06-03 | 2016-12-08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装着ユニット |
CN107529951B (zh) * | 2015-06-05 | 2019-01-04 |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 安装单元 |
DE112017002950T5 (de) * | 2016-06-13 | 2019-02-28 | Olympus Corporation | Einführungseinrichtung, Ansetzwerkzeug und Antriebskraftübertragungseinheit |
WO2018025437A1 (ja) * | 2016-08-02 | 2018-02-08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挿入装置 |
WO2019208790A1 (ja) | 2018-04-26 | 2019-10-31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スパイラルチューブおよび内視鏡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0176417U (ja) * | 1984-05-02 | 1985-11-22 | 株式会社 町田製作所 | 内視鏡挿入用の案内管 |
US5762995A (en) * | 1995-01-13 | 1998-06-09 |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 Flexible sheathing tube construction,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on thereof |
AU7720100A (en) * | 1999-09-27 | 2001-04-30 | Essex Technology, Inc. | Rotate-to-advance catheterization system |
JP4583809B2 (ja) * | 2004-05-19 | 2010-11-17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内視鏡及び内視鏡装置 |
WO2006028763A2 (en) * | 2004-09-01 | 2006-03-16 | Chul Hi Park | Inflatable guide device |
JP4733994B2 (ja) * | 2005-02-14 | 2011-07-27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内視鏡用挿入補助具 |
JP2006312017A (ja) * | 2005-04-05 | 2006-11-16 | Olympus Corp | 内視鏡用挿入部及び内視鏡システム |
US20090023994A1 (en) * | 2005-04-05 | 2009-01-22 | Yasuhito Kura | Endoscope Insertion Portion and Endoscope |
JP4891560B2 (ja) * | 2005-04-05 | 2012-03-07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内視鏡用挿入部及び内視鏡システム |
US8317678B2 (en) * | 2005-05-04 | 2012-11-27 | Olympus Endo Technology America Inc. | Rotate-to-advance catheterization system |
JP2008119218A (ja) * | 2006-11-10 | 2008-05-29 |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 回転自走式内視鏡、及び内視鏡システム |
JP5025319B2 (ja) | 2007-05-01 | 2012-09-12 |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回転自走式内視鏡システム |
WO2008141202A2 (en) * | 2007-05-11 | 2008-11-20 | Board Of Regents,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System | Medical scope carrier and scope as system and method |
EP2291108A4 (en) * | 2008-05-17 | 2013-01-23 | Spirus Medical Inc | ADVANCED CATHETERISM SYSTEM BY ROTATION |
WO2012137362A1 (ja) * | 2011-04-08 | 2012-10-11 |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内視鏡 |
-
2013
- 2013-10-28 WO PCT/JP2013/079179 patent/WO2014069424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3-10-28 JP JP2014525247A patent/JP5654185B2/ja active Active
- 2013-10-28 CN CN201380057702.7A patent/CN104837395B/zh active Active
- 2013-10-28 EP EP13850136.6A patent/EP2915475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14
- 2014-06-23 US US14/311,530 patent/US20140350461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WO2014069424A1 (ja) | 2016-09-08 |
EP2915475B1 (en) | 2018-06-20 |
WO2014069424A1 (ja) | 2014-05-08 |
US20140350461A1 (en) | 2014-11-27 |
CN104837395A (zh) | 2015-08-12 |
EP2915475A4 (en) | 2016-06-15 |
JP5654185B2 (ja) | 2015-01-14 |
EP2915475A1 (en) | 2015-09-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837395B (zh) | 插拔辅助器具以及具有该插拔辅助器具的内窥镜 | |
CN103402413B (zh) | 内窥镜 | |
CN204909361U (zh) | 内窥镜装置 | |
CN103826526A (zh) | 内窥镜和装配在该内窥镜的插入部上的螺旋旋转部件 | |
CN104394752B (zh) | 插拔辅助器械 | |
US9345388B2 (en) | Driving force transmitting unit, insertion instrument, rotary unit, insertion body assembly, and insertion device | |
WO2016111295A1 (ja) | 医療用デバイス | |
CN105338876B (zh) | 螺旋单元和导入装置 | |
WO2014208334A1 (ja) | スパイラルキャップ、キャップユニット、スパイラルユニット、及び、導入装置 | |
CN103517663B (zh) | 活体内导入装置和具有该活体内导入装置的内窥镜 | |
US11445999B2 (en) | Medical device | |
EP2832282A1 (en) | Insertion device, rotating tubular member and drive unit | |
US20170071447A1 (en) | Assist tool, insertion apparatus to which the assist tool is attached, and introduction apparatus including them | |
CN103648357A (zh) | 医疗器具 | |
CN1933763B (zh) | 插入装置 | |
JP2007222651A (ja) | 操作ノブアタッチメント | |
CN107072477B (zh) | 插入装置 | |
CN108211086A (zh) | 一种可弯曲鞘管及输尿管导引鞘组件 | |
EP3305167A1 (en) | Mounting unit | |
JP4464718B2 (ja) | 内視鏡システム | |
CN107529951B (zh) | 安装单元 | |
JP2007082743A (ja) | 内視鏡の可撓性挿入管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CN113413115A (zh) | 旋钮组件、操作部及电子内窥镜 | |
JP2005304525A (ja) | 内視鏡用処置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EXSB |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