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大海啊, 我的故乡!

老顽童。爱好文学,历史,地理,经济,哲理,时事,回忆,笑话,唱歌,电影,种菜,养鸡,游山,逛水,散步,打牌,胡侃
个人资料
老生常谈12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唐洛陽虎牢之戰 (2013-11-20 15:34:36) 下一个
「牧馬河北,正奇並用」

虎牢之戰,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發生於虎牢(今河南滎陽西北汜水鎮)一帶,是役,李唐軍隊一舉擊敗馳援洛陽王世充的竇建德10萬大軍,緊接著又迫降了困守洛陽的王世充,從而翦滅了當時中原地區的兩股主要武裝勢力,為統一全國奠定了重要基礎。 

隋代末年,隋王朝的統治日趨腐朽殘暴,它橫徵暴斂,荒淫無道,刑罰酷烈,兵役苛繁,結果民不聊生,矛盾激化,最終導致爆發了轟轟烈烈的農民大起義。到公元617年初,農民起義形成了三大起義軍中心,李密瓦崗軍轉戰於河南地區,竇建德起義軍活躍於河北一帶,杜伏威起義軍崛起於江淮地區。他們前仆後繼、英勇鬥爭,殲滅了大批隋軍,使隋王朝統治瀕臨於徹底崩潰的邊緣。在農民起義風起雲湧的形勢下,一些貴族和地方官吏也抱著各種政治目的,紛紛起兵反隋,李淵父子的太原起兵就是其中之一。 

公元617年春夏之交,隋太原留守李淵、李世民父子在太原(今山西太原東南)起兵。李淵父子是富有政治遠見和軍事才能的封建貴族官僚,起兵之後,實施爭取人心的政治、經濟措施,掌握了政治上的主動;並採取高明的戰略方針和卓越的作戰指導,在軍事方面不斷取得重大進展。在短短的半年時間裡,他們即攻下隋都長安,佔據了關中和河東廣大地區,並迅速拓地到秦、晉、蜀等廣大地區,成為當時社會上一支舉足輕重的力量。公元618年,李淵在地安正式稱帝,建國號唐。爾後又經過一段時間的東攻西討、南征北伐,先後消滅了薛舉、梁師都、劉武周等地方武裝割據勢力,旋即引兵東向,伺機統一全國。 

當時,李密所領導的瓦崗起義軍已經解體,李唐政權的主要對手是河北地區的竇建德起義軍和洛陽王世充集團。另外還有杜伏威起義軍活動於江淮地區,隋朝殘餘勢力蕭銑集團控制長江中游及粵、桂等地。李淵集團對此採取了遠交近攻、先王后竇、各個擊破的戰略方針:在派遣使者暫時穩住竇建德的同時,由李世民統率唐軍精銳主力進攻東都洛陽,首先消滅王世充集團。李世民大軍在洛陽城下與王世充軍進行了歷時半年的激烈交戰,給王世充軍以重創,拔除了洛陽城外王世充軍的據點,形成了對洛陽城的包圍。王世充困守孤城,糧盡矢絕,處境危急,遂連連遣使向竇建德告急求援。 

竇建德充分意識到王世充若被消滅,那麼唐軍的下一個進攻目標就會輪到自己身上。「唇亡齒寒」,豈能隔岸觀火,坐視不救。決定先聯合王世充擊唐,然後相機消滅王世充,再進而奪取天下。於是他在兼併了山東地區的孟海公起義軍之後,於公元621年春,親率10餘萬兵馬西援洛陽。竇軍連下管州(今河南鄭州)、滎陽、陽翟(今河南禹州市)等地,很快進抵虎牢以東的東原一帶(即東廣武,河南滎陽東北廣武山)。 

虎牢為洛陽東面的戰略要地。早在武德四年二月三十日夜,唐軍王君廓部就在內應的協助下,先行襲占該地。李世民在洛陽堅城未下,竇軍驟至的形勢面前,於青城宮召集前線指揮會議,商討破敵之策。會上大多數唐軍將領主張暫先退兵以避敵鋒,但唐宋州(治所在今河南商丘南)刺史郭孝恪、記室薛收等人卻反對這麼做。他們認為,王世充據有洛陽堅城,兵卒善戰,其困難在於糧草匱乏;竇建德遠來增援,兵多勢眾。如果讓王、竇聯手合兵,竇以河北糧草供王,就會給唐軍造成嚴重不利,使李唐的統一事業受挫。因此,主張在分兵圍困洛陽孤城的同時,由唐軍主力扼守虎牢,阻止竇軍的西進,先消滅竇建德軍,屆時洛陽城就能不攻自下。李世民採納了這一建議,立即將唐軍一分為二,令李元吉、屈突通等將繼續圍攻洛陽;自己則率精兵3500人,於三月二十四日先期出發,進據虎牢。 

李世民抵達虎牢的次日,即率精騎500東出10公里偵察竇建德軍的情況。他派遣李世勣、秦叔寶、程知節等率兵埋伏道旁,自己與尉遲敬德等僅數騎向竇建德軍營前進。在距竇軍軍營1.5公里地處,李世民有意暴露自己,引誘竇建德出動騎兵追擊。待竇騎兵進入預先設伏地點之後,李世勣等及時發起襲擊,擊敗竇軍追兵,殲敵300餘人。這次小戰挫抑了竇軍的鋒芒,對竇軍的虛實有了瞭解。 

竇軍被阻於虎牢東月餘,不得西進,幾次小戰又都失利,士氣開始低落。四月間,竇軍的糧道被唐軍抄襲,大將張青特被俘,這使得竇軍的處境更為不利。此時,國子祭酒凌敬勸諫竇建德改變作戰計劃:率主力渡黃河,攻取懷州、河陽,再翻越太行山,入上黨,攻佔汾陽、太原,下蒲津(今山西永濟西)。指出這樣做有三利:入無人之境,取勝可以萬全; 

拓地收眾,增強實力;震駭關中,迫使唐軍回師援救,以解洛陽之圍。竇建德認為其言有道理,準備採納,但苦於王世充頻頻遣使告急,部將又多受王世充使者的賄賂,主張直接救洛,終於擱置了凌敬的合理建議,而與唐軍膠著於虎牢一線,越來越陷入被動。 

不久,李世民得到情報,說竇軍企圖乘唐軍飼料用盡,到河北岸牧馬的機會,襲擊虎牢。李世民將計就計,遂率兵一部過河,南臨廣武,在觀察了竇軍情況後,故意留馬千餘匹在河渚,以誘竇建德軍出戰。次日,竇軍果然中計,出動全軍,在汜水東岸佈陣。北依大河,南連鵲山,正面寬達10多公里,擺出一副進攻的架勢。李世民正確地分析了形勢,指出竇軍沒有經歷過大戰,今度險而進,逼城而陣,有輕視唐軍之意。我軍可按兵不動,等待竇軍疲憊之後,再行出擊,以一舉克敵制勝。於是他一面嚴陣以待,使竇軍無隙可乘;一面派人召回留在河(黃河)北的誘兵,準備出擊。 

竇建德輕視唐軍,僅遣300騎過汜水向唐軍挑戰,李世民派部將王君廓率長矛兵200出戰。兩軍往來衝擊交鋒數次,未分勝負,各自退回本陣。戰鬥呈現膠著狀態。 

竇建德沿汜水列陣,自辰時直至午時,士卒飢餓疲乏,支撐不住,都一屁股坐倒在地上,士卒間又爭著喝水,秩序一片混亂,表現出要返回軍營的意向。李世民細心觀察到這些跡象後,即派遣宇文士及率領300精騎經竇軍陣西而來,先行試陣。並且指示說:如竇軍嚴整不動,即回軍返陣:如其陣勢有動,則可引兵繼續東進。宇文士及至竇軍陣前,竇軍的陣勢即開始動搖。李世民見狀,當機立斷,下令出戰,並親率騎兵先出,主力繼進。過汜水後,直撲竇建德的統帥部。 

當時竇建德正欲召集群臣議事,唐軍驟然而至,群臣均驚恐失措,紛紛向竇建德處走避,致使奉調抵抗唐兵的戰騎通道被阻塞。竇建德急忙下令群臣閃開為騎兵讓路,但是為時已晚,唐軍已經衝入。竇建德被迫向東撤退,為唐軍竇抗部所緊追不捨。接著李世民所率精騎也突入竇軍大營,雙方展開激戰。李世民又命秦叔寶、程知節、宇文歆等部迂迴竇軍的後路,分割竇軍。竇軍見大勢已去,遂驚慌潰逃。唐軍乘勝追擊15公里,俘獲竇軍5萬餘人。竇建德本人也負傷墜馬被俘,其餘軍卒大部潰散,僅竇建德之妻率數百騎倉皇逃回河北。至此,竇軍被全部殲滅。 

唐軍取得虎牢之戰的勝利後,主力回師洛陽城下。王世充見竇軍被殲,內外交困,走投無路,遂於絕望之中獻城投降。 

虎牢之戰,唐軍消滅竇建德主力部隊10萬人,接著又迫降了洛陽王世充的殘餘守軍,奪取了中原的主要地區,取得「一舉兩克」的重大勝利,創造了我國古代「圍城打援」的著名成功戰例。這也是李唐統一全國的最關鍵一戰。至此,唐王朝的統一事業基本完成。 

虎牢之戰中,李世民圍城打援,避銳擊惰,奇兵突襲,一舉兩克,淋漓盡致地發揮了他的卓越指揮才能。更具體地說,除了充分憑藉唐軍自身所具備強大的實力外,他得宜的作戰指導優點突出表現為:一、先期佔據戰略要地虎牢,造就了有利於已、不利於敵的態勢;二、注重觀察和分析敵情,在此基礎上制定正確的作戰方針,靈活機動地打擊敵人;三、臨機應變自如,將計就計,捕捉戰機,利用敵人驕傲輕敵、兵疲將惰等弱點,及時發起突襲戰鬥,給敵人以措手不及的打擊;四、在採取突襲行動時,正確選擇主攻方向,集中兵力攻打竇軍統帥部,造成其指揮中樞的癱瘓。並注意戰術配合,運用穿插、迂迴、分割等手段,將竇軍各部逐一予以擊破。五、突襲得手後,適時展開戰場追擊,窮追猛打,擴大戰果。 

相形之下,竇建德在作戰指導上,的確遠遠遜色於對手李世民。他勞師遠征,又未能盡全力先攻佔虎牢,這在「處軍」上已先輸了一著;他未能正確判明唐軍的作戰意圖,這就使自己無法制定正確的作戰部署,而處處陷於被動;他未能虛心採納部下繞過虎牢、乘虛迂迴北上威脅關中的合理建議,一味堅攻硬拚,不知靈活應變,這就使自己錯過了避免失敗的唯一良機。他未能沉著應付唐軍的突襲,一遇變故即驚慌失措,事起倉促即意志崩潰,這就難免落得兵敗如山倒、束手就擒的可悲下場。當然,竇軍上下未經歷過真正的硬仗,將驕兵惰、士卒思鄉等等,這也是導致竇建德徹底失敗的重要因素。
[ZT]

更多的唐朝战争请看: 

1. 唐朝时期的全部战争年表
2. 唐李淵攻取長安之戰 
3. 唐洛陽虎牢之戰  
4. 唐攻東突厥之戰 
5. 唐日白江口战役
 
6. 唐平定安史叛亂之戰 
7. 唐李愬夜襲蔡州之戰 
8. 唐未農民戰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