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先购买权是什么?购买力在哪方面需要购买这的同意,在此小编将会为大家带来相关的优先购买权的知识。同样小编也为大家带来相关的优先购买权纠纷,房屋买卖合同纠纷。
目录
优先购买权纠纷案件,往往涉及出卖人、买受人、主张优先购买权人等多人参加诉讼。而在诉讼中他们各自的诉讼地位如何,司法实践中的做法不尽一致。笔者认为,在诉讼程序处理中,可分以下几种情况处理:
一是买卖关系尚未成立的,优先购买权人因主张权利与出卖人发生纠纷提起诉讼,优先购买权人是享有权利的一方,出卖人是负有义务的一方,根据优先购买权人的性质和特征,买受人虽与本案有一定的关系,但案件的实体处理结果对其没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其不作为案件当事人参加诉讼,法院也不宜依职权追加其为当事人。如果因情况需要须由买受人出庭才能查清事实真相的,其可以作为证人出庭作证。
二是买卖关系已经成立,优先购买权人主张权利提起诉讼,应将出卖人列为被告,将买受人列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诉讼。这是因为案件的处理结果同买受人具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如果优先购买权人胜诉,买受人将因买卖关系无效而返还标的物;如果出卖人胜诉,买受人将合法受让和占有标的物。
三是出卖人与买受人因买卖关系发生纠纷引起诉讼,在诉讼过程中,优先购买权人主张优先购买的,优先购买权人应以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资格参加诉讼。
为了确保房屋买卖双方的合法权益,甲乙双方现就住宅及储藏室买卖自愿达成协议如下: 第一条 经甲乙双方共同协商,甲方夫妻自愿将位于 市 区 号楼 单元 室的住宅壹套(建筑面积 平方米)及储藏室壹间(建筑面积平方米)出售给乙方。房屋所有权证号为: 。甲方保证对其所售房屋拥有完全的所有权,没有抵押等各种负担。
无效或者被撤销的合同效力如何 2025-02-17
无效或者被撤销的合同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具体表现为: 1. 合同未履行的,不得履行;已经履行的,应当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例如,一方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 2. 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这是为了公平地分配因合同无效或被撤销而产生的损失。 3. 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这体现了对合同整体效力的区分和处理,以避免因部分无效而导致整个合同的无效。[详情]
合同的部分无效 2025-02-17
合同的部分无效是指合同中的某些条款或内容因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或违背公序良俗等原因而不具有法律效力,但其余部分仍然有效。 1. 对于部分无效的合同,应明确无效条款的范围和内容。这些无效条款自始无效,对合同双方不产生法律约束力。 2. 合同的其余部分在不影响整体合同目的的前提下,仍然可以继续履行。双方应按照有效条款的约定履行各自的义务,享有相应的权利。 3. 当合同部分无效时,双方可以协商对无效条款进行修改或补充,以使其符合法律规定。如果无法协商一致,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争议。在处理合同部分无效的情况时,需要根据具体的法律规定和合同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和处理。[详情]
拖欠房租三年可以打官司吗 2025-02-17
拖欠房租三年是可以打官司的。 1. 法律规定,租赁合同是双方的合法约定,一方有按时支付租金的义务,另一方有提供租赁物的义务。若承租方拖欠租金达到一定期限,出租方有权解除合同并要求承租方支付拖欠的租金及违约金。 2. 三年的拖欠时间已经超过了一般诉讼时效的两年,但是在民法中存在诉讼时效的中断和中止制度。如果在这三年期间,出租方曾向承租方主张过租金支付,或者承租方曾表示愿意支付租金等情况,都可能导致诉讼时效的中断,从而使诉讼时效重新计算。 3. 打官司需要准备充分的证据,如租赁合同、支付租金的凭证、催讨租金的记录等,以证明承租方拖欠租金的事实以及出租方的主张合法合理。总之,虽然拖欠房租三年,但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出租方仍可以通过打官司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详情]
过了约定的过户时间可以解除合同吗 2025-02-17
一般情况下,过了约定的过户时间是否可以解除合同,需要根据具体的合同约定以及法律规定来判断。 1. 如果合同中明确约定了超过过户时间一方有权解除合同,那么在过了约定时间后,守约方可以依据合同约定解除合同。同时,守约方有权要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如支付违约金等。 2. 若合同未明确约定超过过户时间的处理方式,通常需要考虑违约方的违约程度以及给守约方造成的损失等因素。如果违约方的违约行为导致守约方无法实现合同目的,例如房屋价格大幅下跌导致守约方购买该房屋已无实际意义,那么守约方也可以主张解除合同。 3. 此外,法律还规定了一些法定解除合同的情形,如不可抗力等因素导致无法履行合同。如果过了约定过户时间是由于不可抗力等不可预见、不可避免且不可克服的原因导致的,双方都可能有权解除合同。 总之,过了约定的过户时间是否可以解除合同,需要综合考虑合同约定、违约情况以及法律规定等因素来确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