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TWI835038B - 基板處理方法、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基板處理裝置及程式 - Google Patents

基板處理方法、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基板處理裝置及程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35038B
TWI835038B TW110147048A TW110147048A TWI835038B TW I835038 B TWI835038 B TW I835038B TW 110147048 A TW110147048 A TW 110147048A TW 110147048 A TW110147048 A TW 110147048A TW I835038 B TWI835038 B TW I83503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as
raw material
substrate
material gas
supply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470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34487A (zh
Inventor
清野篤郎
定田拓也
小川有人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國際電氣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國際電氣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國際電氣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344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344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350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35038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6/00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 C23C16/44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coating
    • C23C16/52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the coating proces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4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 H01L21/18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the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elements of Group IV of the Periodic Table or AIIIBV compounds with or without impurities, e.g. doping materials
    • H01L21/28Manufacture of electrodes on semiconductor bodi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20 - H01L21/268
    • H01L21/283Deposition of conductive or insulating materials for electrodes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 H01L21/285Deposition of conductive or insulating materials for electrodes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from a gas or vapour, e.g. condensation
    • H01L21/28506Deposition of conductive or insulating materials for electrodes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from a gas or vapour, e.g. condensation of conductive layers
    • H01L21/28512Deposition of conductive or insulating materials for electrodes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from a gas or vapour, e.g. condensation of conductive layers on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elements of Group IV of the Periodic Table
    • H01L21/28556Deposition of conductive or insulating materials for electrodes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from a gas or vapour, e.g. condensation of conductive layers on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elements of Group IV of the Periodic Table by chemical means, e.g. CVD, LPCVD, PECVD, laser CV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6/00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 C23C16/44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coating
    • C23C16/455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coa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used for introducing gases into reaction chamber or for modifying gas flows in reaction chamber
    • C23C16/45523Pulsed gas flow or change of composition over time
    • C23C16/45525Atomic layer deposition [ALD]
    • C23C16/45527Atomic layer deposition [ALD] characterized by the ALD cycle, e.g. different flows or temperatures during half-reactions, unusual pulsing sequence, use of precursor mixtures or auxiliary reactants or activations
    • C23C16/45534Use of auxiliary reactants other than used for contributing to the composition of the main film, e.g. catalysts, activators or scaveng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6/00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 C23C16/44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coating
    • C23C16/455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coa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used for introducing gases into reaction chamber or for modifying gas flows in reaction chamber
    • C23C16/45523Pulsed gas flow or change of composition over time
    • C23C16/45525Atomic layer deposition [ALD]
    • C23C16/45527Atomic layer deposition [ALD] characterized by the ALD cycle, e.g. different flows or temperatures during half-reactions, unusual pulsing sequence, use of precursor mixtures or auxiliary reactants or activ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6/00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 C23C16/22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eposition of inorganic material, other than metallic material
    • C23C16/30Deposition of compounds, mixtures or solid solutions, e.g. borides, carbides, nitrides
    • C23C16/34Nitr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6/00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 C23C16/44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coating
    • C23C16/4401Means for minimising impurities, e.g. dust, moisture or residual gas, in the reaction chamber
    • C23C16/4408Means for minimising impurities, e.g. dust, moisture or residual gas, in the reaction chamber by purging residual gases from the reaction chamber or gas lin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104Forming laye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AREA)
  • Electrodes Of Semi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課題]可以改善被形成在基板上之膜之階梯覆蓋性能。 [解決手段]具有:(a)對基板供給包含第1元素和鹵素之原料氣體的第1工程;(b)對基板供給第1還原氣體的工程;(c)對基板供給第2還原氣體的工程;(d)對基板供給上述原料氣體的第2工程;(e)在(a)的中途開始(b),在(b)的中途結束(a)的工程;(f)於(e)之後,不淨化而進行(d)的工程;(g)於(f)之後,進行(c)的工程;及(h)藉由依序進行(e)和(f)和(g)特定次數,對基板形成包含第1元素之膜的工程。

Description

基板處理方法、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基板處理裝置及程式
本揭示係關於基板處理方法、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基板處理裝置及程式。
作為持有三次元構造之3DNAND型快閃記憶體或DRAM之字元線,使用例如低電阻的金屬膜。再者,有在該金屬膜和絕緣膜之間形成阻障膜之情形(參照例如專利文獻1及專利文獻2)。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1-252221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7-069407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例如,在3DNAND構造之情況,隨著形成在基板上之層的數量增加,形成在基板上之溝的深寬比增大且表面積變大,必須改善朝具有更深的溝之基板進行成膜等的階梯覆蓋性能。為了改善階梯覆蓋性能,直至裝置下部需要充分地供給氣體。
本揭示係以提供能夠改善被形成在基板上之膜的階梯覆蓋性能的技術。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若藉由本揭示之一態樣時,提供一種技術,該技術具有: (a)對基板供給包含第1元素和鹵素之原料氣體的第1工程; (b)對上述基板供給第1還原氣體的工程; (c)對上述基板供給第2還原氣體的工程; (d)對上述基板供給上述原料氣體的第2工程; (e)在(a)的中途開始(b),在(b)的中途結束(a)的工程; (f)於(e)之後,不淨化而進行(d)的工程; (g)於(f)之後,進行(c)的工程;及 (h)藉由依序進行(e)和(f)和(g)特定次數,對上述基板形成包含上述第1元素之膜的工程。 [發明之效果]
若藉由本揭示時,可以改善被形成在基板上之膜之階梯覆蓋性能。
以下,一面參照圖1~4一面予以說明。另外,在以下之說明中所使用的圖面,皆為示意性者,圖面所示的各要素之尺寸關係、各要素之比率等不一定和現實者一致。再者,即使在複數圖面之彼此間,各要素之尺寸的關係、各要素之比率等不一定一致。
(1)基板處理裝置之構成 基板處理裝置10具備設置有作為加熱手段(加熱機構、加熱系統)之加熱器207的處理爐202。加熱器207為圓筒形狀,藉由被支持於作為保持板之加熱器基座(無圖示),被安裝成垂直。
在加熱器207之內側,以與加熱器207同心圓狀地配設有構成處理容器之外管203。外管203係由例如石英(SiO 2)、碳化矽(SiC)等之耐熱性材料所構成,被形成上端封閉且下端開口之圓筒形狀。在外管203之下方,與外管203同心圓狀地配設分歧管(插入凸緣)209。分歧管209係藉由例如不鏽鋼(SUS)等之金屬而構成,被形成上端及下端開口的圓筒形狀。在分歧管209之上端部和外管203之間,設置作為密封構件的O型環220a。分歧管209被支持於加熱器基座,外管203成為被安裝成垂直的狀態。
在外管203之內側,配設構成處理容器之內管204。內管204係由例如石英(SiO 2)、碳化矽(SiC)等之耐熱性材料所構成,被形成上端封閉且下端開口之圓筒形狀。主要,藉由外管203、內管204和分歧管209構成處理容器。在處理容器之筒中空部(內管204之內側)形成處理室201。
處理室201被構成在藉由後述晶舟217將作為基板的晶圓200以水平姿勢多層地配列在垂直方向之狀態下能夠收容。
在處理室201內,噴嘴410、420、430被設置成貫通分歧管209之側壁及內管204。在噴嘴410、420、430分別連接氣體供給管310、320、330。但是,本實施型態之處理爐202不被限定於上述型態。
在氣體供給管310、320、330從上游側依序設置作為流量控制器(流量控制部)之質量流量控制器(MFC)312、322、332。再者,在氣體供給管310、320、330分別設置作為開關閥之閥體314、324、334。再者,在氣體供給管310之MFC312之下游側,且閥體314之上游側的MFC312和閥體314之間,設置儲存氣體的貯留部315。即是,被構成在供給氣體之前,在貯留部儲存特定量的氣體,在供給氣體時可以使用儲存於貯留部之氣體。在氣體供給管310、320、330之閥體314、324、334之下游側,分別連接供給惰性氣體的氣體供給管510、520、530。在氣體供給管510、520、530,從上游側依序分別設置有作為流量控制器(流量控制部)的MFC512、522、532及作為開關閥的閥體514、524、534。
在氣體供給管310、320、330之前端部分別連結連接噴嘴410、420、430。噴嘴410、420、430被構成L字型之噴嘴,其水平部被設置成貫通分歧管209之側壁及內管204。噴嘴410、420、430之垂直部係被設置在形成朝內管204之徑向向外突出,並且在垂直方向延伸的通道形成(溝形狀)之預備室201a之內部,在預備室201a內,沿著內管204之內壁而朝向上方(晶圓200之配列方向上方)被設置。
噴嘴410、420、430係被設置成從處理室201之下部區域延伸至處理室201之上部區域,在與晶圓200相向之位置,分別設置複數氣體供給孔410a、420a、430a。依此,從噴嘴410、420、430之氣體供給孔410a、420a、430a分別對晶圓200供給處理氣體。該氣體供給孔410a、420a、430a係從內管204之下部涵蓋上部被設置複數,分別具有相同的開口面積,並且以相同的開口間距被設置。但是,氣體供給孔410a、420a、430a不限定於上述型態。例如,即使從內管204之下部朝向上部逐漸增大開口面積亦可。依此,能夠使從氣體供給孔410a、420a、430a被供給的氣體之流量均勻化。
噴嘴410、420、430之氣體供給孔410a、420a、430a係在後述晶舟217之從下部至上部的高度位置設置複數。因此,從噴嘴410、420、430之氣體供給孔410a、420a、430a被供給至處理室201內之處理氣體,被供給至被收容在晶舟217之下部至上部的晶圓200的全區域。噴嘴410、420、430若被設置成從處理室201之下部區域延伸至上部區域即可,以被設置成延伸至晶舟217之頂棚附近為佳。
作為處理氣體的包含第1元素和鹵素的原料氣體從氣體供給管310經由MFC312、貯留部315、閥體314、噴嘴410而被供給至處理室201內。
作為處理氣體的第1還原氣體從氣體供給管320經由MFC322、閥體324、噴嘴420而被供給至處理室201內。
作為處理氣體的第2還原氣體從氣體供給管330經由MFC332、閥體334、噴嘴430而被供給至處理室201內。在本揭示中,使用第2還原氣體作為與原料氣體反應的反應氣體。
從氣體供給管510、520、530分別經由MFC512、522、532、閥體514、524、534、噴嘴410、420、430,對處理室201內供給例如氮(N 2)氣,作為惰性氣體。以下,雖然針對使用N 2氣體作為惰性氣體之例予以說明,但是,作為惰性氣體,除了N 2氣體之外,即使使用例如氬氣(Ar)氣、氦(He)氣、氖(Ne)氣、氙(Xe)氣等之稀有氣體亦可。
主要,雖然藉由氣體供給管310、320、330、MFC312、322、332、閥體314、324、334、噴嘴410、420、430,構成處理氣體供給系統,但是即使僅將噴嘴410、420、430認為係處理氣體供給系統亦可。即使將處理氣體供給系統單稱為氣體供給系統亦可。在從氣體供給管310流出原料氣體之情況,雖然主要藉由氣體供給管310、MFC312、貯留部315、閥體314構成原料氣體供給系統,但是即使認為在原料氣體供給系統包含噴嘴410亦可。再者,在從氣體供給管320流出第1還原氣體之情況,雖然藉由氣體供給管320、MFC322、閥體324構成第1還原氣體供給系統,但是即使認為在第1還原氣體供給系統包含噴嘴420亦可。再者,在從氣體供給管330流出第2還原氣體之情況,雖然藉由氣體供給管330、MFC332、閥體334構成第2還原氣體供給系統,但是即使認為在第2還原氣體供給系統包含噴嘴430亦可。在從氣體供給管330供給第2還原氣體作為反應氣體之情況,亦可以將第2還原氣體供給系統稱為反應氣體供給系統。再者,主要係藉由氣體供給管510、520、530、MFC512、522、532、閥體514、524、534,構成惰性氣體供給系統。
在本實施型態中之供給氣體的方法係經由噴嘴410、420、430而搬運氣體,該噴嘴410、420、430係配置在以內管204之內壁,和複數片晶圓200之端部定義的圓環狀之縱長的空間內之預備室201a內。而且,使氣體從被設置在噴嘴410、420、430之與晶圓相向之位置的複數氣體供給孔410a、420a、430a,噴出至內管204內。更詳細而言,藉由噴嘴410之氣體供給孔410a、噴嘴420之氣體供給孔420a、噴嘴430之氣體供給孔430a,朝向與晶圓200之表面平行方向噴出處理氣體等。
排氣孔(排氣口)204a係被形成在內管204之側壁且與噴嘴410、420、430相向之位置的貫通孔,例如被開口設置成在垂直方向細長的縫隙狀之貫通孔。從噴嘴410、420、430之氣體供給孔410a、420a、430a被供給至處理室201內,在晶圓200之表面上流動的氣體,經由排氣孔204a而流入至以被形成在內管204和外管203之間的間隙構成的排氣路徑206內。而且,朝排氣路徑206內流動的氣體流入至排氣管231內,朝處理爐202外排出。
排氣孔204a係被設置在與複數晶圓200相向之位置,從氣體供給孔410a、420a、430a被供給至處理室201內之晶圓200之附近的氣體,朝向水平方向流動之後,經由排氣孔204a而朝排氣路徑206內流動。排氣孔204a不限定於作為縫隙狀之貫通孔而被構成之情況,即使藉由複數個孔而被構成亦可。
在分歧管209設置有對處理室201內之氛圍進行排氣的排氣管231。在排氣管231,從上游側依序連接作為檢測處理室201內之壓力的壓力檢測器(壓力檢測部)之壓力感測器245、APC(Auto Pressure Controller)閥243、作為真空排氣裝置之真空泵246。APC閥243係被構成可以在使真空泵246作動之狀態下,藉由對閥體進行開關,來進行處理室201內之真空排氣及真空排氣停止,並且,藉由在使真空泵246作動之狀態下調節閥開度,可以調整處理室201內的壓力。主要藉由排氣孔204a、排氣路徑206、排氣管231、APC閥243及壓力感測器245構成排氣系統。即使想像成排氣系統包含真空泵246亦可。
在分歧管209之下方,設置有作為能夠氣密地封閉分歧管209之下端開口的爐口蓋體的密封蓋219。密封蓋219係被構成從垂直方向下側被抵接於分歧管209之下端。密封蓋219係由例如SUS等之金屬構成,被形成圓盤狀。在密封蓋219之上面,設置有作為與分歧管209之下端抵接的密封構件的O型環220b。在密封蓋219之處理室201的相反側,設置有使收容晶圓200之晶舟217旋轉的旋轉機構267。旋轉機構267之旋轉軸255貫通密封蓋219被連接於晶舟217。旋轉機構267係被構成藉由使晶舟217旋轉而使晶圓200旋轉。密封蓋219被構成藉由作為被垂直地設置在外管203之外部的升降機構的晶舟升降器115而在垂直方向升降。晶舟升降器115係被構成藉由使密封蓋219升降,能夠將晶舟217朝處理室201內外搬入及搬出。晶舟升降器115係作為將晶舟217及被收容於晶舟217之晶圓200搬運至處理室201內外的搬運裝置(搬運系統)而被構成。
作為基板支持具的晶舟217係構成以水平姿勢,並且彼此中心一致的狀態下在垂直方向隔著間隔地配列複數片,例如25~200片之晶圓200。晶舟217係藉由例如石英或SiC等之耐熱性材料而被構成。在晶舟217之下部,以水平姿勢多層地(無圖示)支持藉由例如石英或SiC等之耐熱性材料構成的隔熱板218。藉由該構成,來自加熱器207之熱難傳至密封蓋219側。但是,本實施型態不被限定於上述型態。例如,即使在晶舟217之下部不設置隔熱板218,而設置作為藉由石英或SiC等之耐熱性材料構成的筒狀之構件而被構成的隔熱筒亦可。
如圖2所示般,在內管204內設置作為溫度檢測器之溫度感測器263,被構成根據藉由溫度感測器263被檢測出之溫度資訊,調整對加熱器207的通電量,依據處理室201內之溫度成為期望的溫度分布。溫度感測器263與噴嘴410、420、430相同被構成L字型,沿著內管204之內壁而被設置。
如圖3所示般,作為控制部(控制手段)之控制器121係作為具備有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121a、RAM(Random Access Memory)121b、記憶裝置121c、I/O埠121d的電腦而被構成。RAM121b、記憶裝置121c、I/O埠121d被構成經內部匯流排,能夠與CPU121a進行資料交換。在控制器121連接例如作為觸控面板等而被構成的輸入輸出裝置122。
記憶裝置121c係由例如快閃記憶體、HDD(Hard Disk Drive)等所構成。在記憶裝置121c內,以能夠讀出之方式儲存有控制基板處理裝置之動作的控制程式,或記載有後述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之順序或條件等之製程配方等。製程配方係被組合成使控制器121實行在後述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中的各工程(各步驟),可以取得特定的結果者,作為程式發揮功能。以下,將該製程配方、控制程式等總體簡稱為程式。在本說明書中使用稱為程式之語句的情況,有僅包含製程配方單體之情形、包含僅控制程式單體之情形,或製程配方及控制程式之組合的情形。RAM121b作為暫時性保持藉由CPU121a被讀出之程式或資料等的記憶體區域(工作區域)而被構成。
I/O埠121d被連接於上述MFC312、322、332、512、522、532、閥體314、324、334、514、524、534、貯留部315、壓力感測器245、APC閥243、真空泵246、加熱器207、溫度感測器263、旋轉機構267、晶舟升降器115等。
CPU121a被構成讀出來自記憶裝置121c讀出並實行控制程式,同時因應來自輸入輸出裝置122之操作指令之輸入等而從記憶裝置121c讀出配方等。CPU121a被構成依據讀出之配方的內容,能夠進行根據控制MFC312、322、332、512、522、532所致的各種氣體之流量調整動作、閥體314、324、334、514、524、534之開關動作、貯留部315所致的原料氣體之貯留動作、APC閥243之開關動作及基於APC閥243所致的壓力感測器245的壓力調整動作、基於溫度感測器263之加熱器207之溫度調整動作、真空泵246之啟動及停止、旋轉機構267所致的晶舟217之旋轉及旋轉速度調節動作、晶舟升降器115所致的晶舟217之升降動作、晶圓200朝晶舟217的收容動作等。
控制器121可以藉由將儲存在外部記憶裝置(例如,磁帶、軟碟或硬碟等之磁碟、CD或DVD等之光碟MO等的磁光碟、USB記憶體或記憶卡等的半導體記憶體)123之上述程式,安裝於電腦而構成。記憶裝置121c或外部記憶裝置123係被構成為電腦可讀取之記錄媒體。以下,將該些總體僅稱為記錄媒體。在本說明書中,記錄媒體在僅包含記憶裝置121c單體之情況,有僅包含外部記憶裝置123單體之情況,或包含該雙方之情況。對電腦提供程式即使不使用外部記憶裝置123而使用網路或專用線路等之通訊手段亦可。
(2)基板處理工程 作為半導體裝置(裝置)之製造工程之一工程,針對對晶圓200形成包含第1元素的膜之工程之一例,使用圖4予以說明。本工程係使用上述基板處理裝置10之處理爐202而被實行。在以下之說明中,構成基板處理裝置10之各部的動作係藉由控制器121而被控制。
在本實施型態所致的基板處理工程(半導體裝置之製造工程)中, (a)對晶圓200供給包含第1元素和鹵素之原料氣體的第1工程; (b)對晶圓200供給第1還原氣體的工程; (c)對晶圓200供給第2還原氣體的工程; (d)對晶圓200供給上述原料氣體的第2工程; (e)在(a)的中途開始(b),在(b)的中途結束(a)的工程; (f)於(e)之後,不淨化而進行(d)的工程; (g)於(f)之後,進行(c)的工程;及 (h)藉由依序進行(e)和(f)和(g)特定次數,對晶圓200形成包含上述第1元素之膜的工程。
在本說明書中,使用「晶圓」之語句之情況,有意味著「晶圓本身」之情況,或意味著「晶圓和被形成在其表面的特定層或膜等之疊層體」之情況。在本說明書中,使用「晶圓之表面」之語句之情況,有意味著「晶圓本身之表面」之情況,或意味著「被形成在晶圓上的特定層或膜等之表面」之情況。在本說明書中,使用「基板」之語句之情況也與使用「晶圓」之語句之情況相同。
(晶圓搬入) 當複數片之晶圓200被裝填(晶圓填充)至晶舟217時,如圖1所示般,支持複數片晶圓200之晶舟217藉由晶舟升降器115被抬起而被搬入(晶舟裝載)至處理室201內,被收容至處理容器內。在該狀態,成為密封蓋219經由O型環220封閉外管203之下端開口的狀態。
(壓力調整及溫度調整) 以處理室201內,即是晶圓200存在的空間成為期望的壓力(真空度)之方式,藉由真空泵246被真空排氣。此時,處理室201內之壓力係藉由壓力感測器245來測定,根據該被測定到的壓力資訊,APC閥243被反饋控制(壓力調整)。真空泵246係至少在對晶圓200之處理完成為止之期間維持隨時作動的狀態。再者,以處理室201內成為期望之溫度之方式,藉由加熱器207被加熱。此時,以處理室201內成為期望之溫度分布之方式,根據溫度感測器263檢測出的溫度資訊,朝加熱器207的通電量被反饋控制(溫度調整)。加熱器207所致的處理室201內之加熱至少在對晶圓200的處理完成為止之期間持續進行。
(供給原料氣體(第1工程),步驟S10) 開啟閥體314,使原料氣體流入至氣體供給管310內。藉由MFC312被流量調整而貯留在貯留部315的原料氣體,從噴嘴410之氣體供給孔410a被供給至處理室201內,從排氣管231被排氣。此時,同時開啟閥體514,使N 2氣體等之惰性氣體流至氣體供給管510內。再者,為了防止原料氣體侵入至噴嘴420、430內、開啟閥體524、534,使惰性氣體流至氣體供給管520、530內。另外,在本步驟中,即使不儲存於貯留部315(貯留時間零)而原樣地對處理室201內供給原料氣體亦可。
此時調整APC閥243,將處理室201內之壓力設為例如1~3990Pa之範圍內的壓力。以MFC312控制之原料氣體之供給流量設為例如0.01~3slm之範圍內之流量。以MFC512、522、532控制之惰性氣體之供給流量分別設為例如0.1~30slm之範圍內之流量。在以下中,加熱器207之溫度設定成晶圓200之溫度成為例如300~600℃之範圍內之溫度來進行。另外,在本揭示中之「1~3990Pa」般之數值範圍的記載係指在該範圍包含下限值及上限值之意。依此,例如「1~3990Pa」係指「1Pa以上3990Pa以下」之意。即使針對其他數值範圍也相同。
此時,成為對晶圓200供給原料氣體和惰性氣體。作為原料氣體,可以使用作為包含第1元素和鹵素的氣體,例如包含鈦(Ti)和氯(Cl)之氣體的四氯化鈦(TiCl 4)氣體。作為原料氣體,在使用TiCl 4氣體之情況,藉由TiCl 4氣體的供給,在晶圓200(表面之基底膜)上,吸附TiCl x(X為4以下之整數),形成含Ti層。
(同時供給原料氣體和第1還原氣體,步驟S11) 從開始供給原料氣體起經過特定時間後,開啟閥體324,開始對氣體供給管320內供給第1還原氣體。即是,開始供給原料氣體後,在供給原料氣體的狀態下,於供給原料氣體之中途,開始供給第1還原氣體。第1還原氣體係藉由MFC322被流量調整,從噴嘴420之氣體供給孔420a被供給至處理室201內,從排氣管231被排氣。另外,此時同時開啟閥體514、524,使惰性氣體流入至氣體供給管510、520內。再者,為了防止原料氣體、第1還原氣體侵入至噴嘴430內,開啟閥體534,使惰性氣體流至氣體供給管530內。
此時調整APC閥243,將處理室201內之壓力設為例如1~3990Pa之範圍內的壓力。以MFC322控制之第1還原氣體之供給流量設為例如0.1~5slm之範圍內之流量。以MFC512、522、532控制之惰性氣體之供給流量分別設為例如0.1~30slm之範圍內之流量。對晶圓200同時供給原料氣體和第1還原氣體之時間,設為例如0.01~70秒之範圍內的時間。
此時,成為對晶圓200供給原料氣體和第1還原氣體和惰性氣體。即是,具有同時供給至少原料氣體和第1還原氣體的時序。作為第1還原氣體,可以使用例如作為矽(Si)和氫(H)之氣體的矽烷(SiH 4)氣體。
(供給第1還原氣體,步驟S12) 從開始供給原料氣體起經過特定時間後,關閉閥體314,停止原料氣體之供給。換言之,從開始供給第1還原氣體起經過特定時間後,在供給第1還原氣體之狀態,亦即供給第1還原氣體之中途,停止供給原料氣體。第1還原氣體係藉由MFC322被流量調整,從噴嘴420之氣體供給孔420a被供給至處理室201內,從排氣管231被排氣。另外,此時同時開啟閥體524,使惰性氣體流入至氣體供給管520內。再者,為了防止第1還原氣體侵入至噴嘴410、430內、開啟閥體514、534,使惰性氣體流至氣體供給管510、530內。
此時調整APC閥243,將處理室201內之壓力設為例如1~3990Pa之範圍內的壓力。對晶圓200僅供給第1還原氣體之時間,設為例如0.01~60秒之範圍內的時間。
此時,成為對晶圓200僅供給第1還原氣體和惰性氣體。藉由第1還原氣體之供給,除去反應副生成物,吸附阻礙氣體例如氯化氫(HCl),可以將吸附有HCl之吸附部位空置,而在晶圓200表面,形成能吸附TiCl x的吸附部位。
在此,將在步驟S12中,將從結束在第1工程供給原料氣體起,至結束供給第1還原氣體為止的時間,設為較從開始供給第1還原氣體起至結束在第1工程中供給原料氣體為止的時間更長。依此,可以在晶圓200表面形成更多能吸附TiCl x的吸附部位。
(供給原料氣體(第2工程),步驟S13) 從開始供給第1還原氣體起經過特定時間後,關閉閥體324,停止供給第1還原氣體,同時開啟閥體314,開始供給原料氣體。換言之,停止供給第1還原氣體,不淨化地立即開始供給原料氣體。藉由MFC312被流量調整而貯留在貯留部315的原料氣體,從噴嘴410之氣體供給孔410a被供給至處理室201內,從排氣管231被排氣。即是,在本步驟之前先在貯留部315儲存並貯留原料氣體,在本步驟中,對處理室201內供給貯留在貯留部315之原料氣體。另外,此時同時開啟閥體514,使惰性氣體流入至氣體供給管510內。再者,為了防止原料氣體侵入至噴嘴420、430內、開啟閥體524、534,使惰性氣體流至氣體供給管520、530內。在此,淨化係指至少減少(除去)存在於晶圓200上之氣體的情形。氣體之除去係藉由例如排氣處理室201內之氛圍(未反應之氣體、副生成物等)來進行。再者,即使藉由對處理室201內,供給惰性氣體,擠出存在於處理室201內之氣體來進行亦可。再者,即使組合如此的排氣,和惰性氣體之擠出來進行亦可。
此時調整APC閥243,將處理室201內之壓力設為例如1~3990Pa之範圍內的壓力。以MFC312控制之原料氣體之供給流量設為例如0.01~3slm之範圍內之流量。以MFC512、522、532控制之惰性氣體之供給流量分別設為例如0.1~30slm之範圍內之流量。此時對晶圓200供給原料氣體之時間,設為例如0.01~20秒之範圍內的時間。
此時,對晶圓200,供給與上述第1工程之原料氣體相同的原料氣體和惰性氣體。於步驟S12之後,淨化的情況,處理室201內被真空排氣,要將處理室201內返回至高壓需要時間,生產性下降。如本步驟般,藉由在步驟S12之後,不淨化而開始在本步驟中供給原料氣體,能夠將處理室201內保持與在步驟S10~S12中之狀態相同的高壓狀態而開始本步驟,提升生產性。
再者,於步驟S12之後,淨化之情況,至下一個原料氣體供給為止需要時間,有殘留在處理室201內之SiCl x或HCl等之反應副生成物再附著於晶圓200上之情況。如本步驟般,藉由於步驟S12之後,不淨化而開始在本步驟供給原料氣體,於SiCl x或HCl等之反應副生成物再附著於晶圓200上之前,能夠使TiCl x吸附於晶圓200上。在此,x為例如整數。
在此,將從結束在第1工程供給原料氣體起,至結束供給第1還原氣體為止的時間,設為較從開始供給第1還原氣體起至結束在第1工程中供給原料氣體為止的時間更長。藉由本步驟之供給第1還原氣體,可以除去反應副生成物,且作為吸附阻礙氣體的例如HCl等而使TiCl x吸附於空置的晶圓200表面的吸附部位。依此,可以提升TiCl x之覆蓋率,提升含Ti膜之連續性,改善形成在溝內之膜之階梯覆蓋性能。
另外,在步驟S13之第2工程中之原料氣體的供給量,與在步驟S10和步驟S11之第1工程中之原料氣體的供給量不同。具體而言,在步驟S13之第2工程中之原料氣體的供給時間,設為大於等於在步驟S10之第1工程中之原料氣體的供給時間。再者,在步驟S13之第2工程中之原料氣體的供給時間,設為大於等於在步驟S10和步驟S11之第1工程中之原料氣體的供給時間,以在第2工程中之原料氣體的供給時間,較在第1工程中之原料氣體的供給時間長為佳。進一步以在第2工程中之原料氣體的供給時間設為在第1工程中之原料氣體的供給時間的兩倍以內為佳。依此,可以提升TiCl x之覆蓋率,提升含Ti膜之連續性,改善形成在溝內之膜之階梯覆蓋性能。
再者,在步驟S13之第2工程中之原料氣體的供給流量,設為大於等於在步驟S10和步驟S11之第1工程中之原料氣體的供給流量,以在第2工程中之原料氣體的供給流量,較在第1工程中之原料氣體的供給流量多為佳。依此,可以提升TiCl x之覆蓋率,提升含Ti膜之連續性,改善形成在溝內之膜之階梯覆蓋性能。
再者,即使步驟S13之第2工程的原料氣體供給在貯留部315儲存原料氣體之狀態下進行亦可。在貯留部315儲存原料氣體的工程係被設置在步驟S13之前。再者,即使步驟S10之第1工程的原料氣體供給也在貯留部315儲存原料氣體之狀態下進行亦可。在步驟S10,供給儲存於貯留部315之原料氣體之情況,於步驟S10之前,設置在貯留部315儲存原料氣體的工程。在貯留部315儲存原料氣體的工程係藉由在特定時間關閉閥體314來進行。
在此,在步驟S13之第2工程的原料氣體供給前,在貯留部315儲存原料氣體的量,設定為較在步驟S10之第1工程的原料氣體供給前,在貯留部315儲存原料氣體之量更多。再者,在步驟S13之第2工程的原料氣體供給前,在貯留部315儲存原料氣體的時間,設定為較在步驟S10之第1工程的原料氣體供給前,在貯留部315儲存原料氣體之時間更長。再者,在步驟S13之第2工程的原料氣體供給前,在貯留部315儲存原料氣體之時的供給流量,設定為較在步驟S10之第1工程的原料氣體供給前,在貯留部315儲存原料氣體之時的供給流量更多。依此,可以提升TiCl x之覆蓋率,提升含Ti膜之連續性,改善形成在溝內之膜之階梯覆蓋性能。另外,在第1工程的原料氣體供給前,即使不儲存於貯留部315(貯留時間零)而對處理室201內供給原料氣體亦可。
(淨化,步驟S14) 從開始在第2工程供給原料氣體起經過特定時間後,關閉閥體314,停止原料氣體之供給。此時,維持排氣管231之APC閥243開啟之狀態,藉由真空泵246對處理室201內進行真空排氣,從晶圓200上除去殘留氣體,而從處理室201內排除殘留在處理室201內之未反應之原料氣體或第1還原氣體或反應副生成物。此時,開啟閥體514、524、534,對處理室201內供給作為沖洗氣體的惰性氣體。惰性氣體作為淨化氣體而揮發作用,從晶圓200上除去殘留氣體,而可以提高從處理室201內排除殘留在處理室201內之未反應的原料氣體或第1還原氣體或反應副生成物等的效果。以MFC512、522、532控制之惰性氣體之供給流量分別設為例如0.1~30slm。
(供給第2還原氣體,步驟S15) 從開始淨化起經過特定時間後,開啟閥體334,使第2還原氣體流入至氣體供給管330內。第2還原氣體係藉由MFC332被流量調整,從噴嘴430之氣體供給孔430a被供給至處理室201內,從排氣管231被排氣。另外,此時同時開啟閥體534,惰性氣體流入至氣體供給管530內。再者,為了防止第2還原氣體侵入至噴嘴410、420內、開啟閥體514、524,使惰性氣體流入氣體供給管510、520內。
此時調整APC閥243,將處理室201內之壓力設為例如1~3990Pa之範圍內的壓力。以MFC332控制之第2還原氣體之供給流量設為例如0.1~30slm之範圍內之流量。以MFC512、522、532控制之惰性氣體之供給流量分別設為例如0.1~30slm之範圍內之流量。對晶圓200供給第2還原氣體之時間,設為例如0.01~30秒之範圍內的時間。
此時,成為對晶圓供給第2還原氣體和惰性氣體。在此,作為第2還原氣體,可以使用例如氨(NH 3)氣體。作為第2還原氣體,使用NH 3氣體之情況,與被形成在晶圓200上之含Ti層之至少一部分置換反應。於置換反應之時,含Ti層所含的Ti與NH 3氣體所含的N結合,在晶圓200上形成TiN層。具體而言,藉由吸附於晶圓200上之TiCl x和NH 3反應,在表面形成有氧化膜之晶圓200上形成TiN膜,可以提升TiN膜之覆蓋率。再者,於置換反應之時,產生HCl、氯化銨(NH 4Cl)、H 2等之反應副生成物。
(淨化,步驟S16) 從開始供給第2還原氣體起經過特定時間後,關閉閥體334,停止第2還原氣體之供給。此時,維持排氣管231之APC閥243開啟之狀態,藉由真空泵246對處理室201內進行真空排氣,從晶圓200上除去殘留氣體,而從處理室201內排除殘留在處理室201內之未反應或有助於膜之形成之後的第2還原氣體或反應副生成物。此時,開啟閥體514、524、534,對處理室201內供給作為淨化氣體的惰性氣體。惰性氣體作為淨化氣體而發揮作用,從晶圓200上除去殘留氣體,而可以提高從處理室201內排除殘留在處理室201內之未反應的第2還原氣體或上述反應副生成物等的效果。以MFC512、522、532控制之惰性氣體之供給流量分別設為例如0.1~30slm。
即是,於供給第1還原氣體之後,不進行淨化,不夾著淨化而進行供給原料氣體後,進行淨化,之後,進行供給第2還原氣體。
(實施特定次數) 藉由實行特定次數(n次)、一次以上依序進行上述步驟S10~步驟S16之循環,在晶圓200上形成包含特定厚度之第1元素的膜。在此,形成例如氮化鈦(TiN)膜。
(後淨化及大氣壓復原) 從氣體供給管510~530之各者對處理室201內供給惰性氣體,從排氣管231排氣。惰性氣體作為淨化氣體發揮作用,依此處理室201內藉由惰性氣體被淨化,殘留在處理室201內之氣體或反應副生成物從處理室201內被除去(後淨化)。之後,處理室201內之氛圍被置換成惰性氣體(惰性氣體置換),處理室201內之壓力復原成常壓(大氣壓復原)。
(晶圓搬出) 之後,密封蓋219藉由晶舟升降器115下降,外管203之下端開口。而且,在處理完的晶圓200被支持於晶舟217之狀態下從外管203之下端被搬出至外管203之外部(晶舟卸載)。之後,處理完的晶圓200藉由晶舟217被取出(晶圓卸除)。
(3)本實施型態所致的效果 若藉由本實施型態時,達到以下所示的一個或複數效果。 (a)可以改善膜的階梯覆蓋性能。 (b)可以提升膜的覆蓋率,可以減少被形成在該膜上的含金屬膜之電阻率。 (c)可以提升膜的連續性。在此,連續性係指膜的材料之結晶相連,結晶之間隔小等。 (d)可以提升被形成在基板上之膜的特性。
(4)其他之實施型態 以上,具體性地說明本揭示之實施型態。但是,本揭示非限定於上述實施型態者,只要在不脫離其主旨之範圍可做各種變更。
(變形例1) 圖5為表示在本揭示之一實施型態中之基板處理序列的變形例。在本變形例中,如上述般,在供給第1還原氣體之中途開始第2工程中的原料氣體供給。即是,於結束供給第1還原氣體之前,再次開始原料氣體供給。即使在此情況,具有與上述圖4所示之基板處理序列相同的效果,提升TiCl x之覆蓋率,提升含Ti膜之連續性,可以改善被形成在溝內之膜的階梯覆蓋性能。
(變形例2) 圖6為表示在本揭示之一實施型態中之基板處理序列的其他變形例。在本變形例中,在第1工程的原料氣體供給,和第2工程的原料氣體供給之間,且在上述步驟S12中,以較在第1工程的原料氣體供給中的供給量更少的量,供給原料氣體。即是,從開始供給第1還原氣體起至經過特定時間後,減少原料氣體之流量,從開始供給第1還原氣體起經過特定時間後,與停止供給第1還原氣體同時增加原料氣體的流量。即使在此情況,具有與上述圖4所示之基板處理序列相同的效果,提升TiCl x之覆蓋率,提升含Ti膜之連續性,可以改善被形成在溝內之膜的階梯覆蓋性能。
再者,在上述實施型態中,雖然針對於供給第1還原氣體後不淨化而進行在第2工程中之供給原料氣體之情況予以說明,但是本揭示不限定於此,即使在供給第1還原氣體後在短時間進行淨化之後,進行在第2工程的供給原料氣體亦可。
再者,在上述實施型態中,作為原料氣體,雖然使用例如包含Ti和Cl之TiCl 4氣體作為包含第1元素和鹵素的氣體之情況予以說明,但是本揭示不限定於此,即使在其他金屬元素、過渡金屬元素、第14族元素之至少一個以上,和使用包含鹵素之氣體之情況,亦可以適合使用。
第14族元素為例如矽(Si)或鍺(Ge)。在為Si之情況,可以使用Si及鹵素之氣體,即是使用鹵矽烷氣體。鹵素包含氯(Cl)、氟(F)、溴(Br)、碘(I)等。作為鹵矽烷氣體,可以使用例如包含Si及Cl的氯矽烷氣體。
具體而言,作為原料氣體,可以使用例如一氯矽烷(SiH 3Cl,縮寫為MCS)氣體、二氯矽烷(SiH 2Cl 2,縮寫為DCS)氣體、三氯矽烷(SiHCl 3,縮寫為TCS)氣體、四氯矽烷(SiCl 4,縮寫為STC)氣體、六氯二矽烷(Si 2Cl 6,縮寫為HCDS)氣體、八氯丙矽烷(Si 3Cl 8,縮寫為OCTS)氣體等的氯矽烷氣體。作為原料氣體,可以使用該些之中的一種以上。
再者,作為其他金屬元素(包含過渡元素),有鉿(Hf)、鋯(Zr)、鋁(Al)、鉬(Mo)、鎢(W)等。在使用該些金屬元素之至少一個以上,和包含鹵素之氣體之情況,也適合使用。
作為如此般的氣體,可以使用例如四氯化鉿(HfCl 4)氣體、四氯化鋯(ZrCl 4)氣體、三氯化鋁(AlCl 3)氣體、二氯化鉬(MoO 2Cl 2)氣體和六氟化鎢(WF 6)氣體等的氣體。
再者,在上述實施型態中,作為第1還原氣體,雖然使用SiH 4氣體之情況予以說明,但是本揭示不限定於此,作為第1還原氣體,若為包含氫(H)之氣體即可,即使在例如乙矽烷(Si 2H 6)、三矽烷(Si 3H 8)等的矽烷系氣體、單硼烷(BH 3)、乙硼烷(B 2H 6)等的硼烷系氣體之情況亦可適合使用。
再者,在上述實施型態中,作為第2還原氣體,雖然使用NH 3氣體之情況予以說明,但是本揭示不限定於此,作為第2還原氣體,若為包含氫(H)之氣體即可,即使在使用例如二亞胺(N 2H 2)、三氮烯(N 3H 3)、肼(N 2H 4)等的含氮氣體之情況,亦可適合使用。
再者,在上述實施型態中,雖然針對使用一次處理複數片基板的批量式之作為縱型裝置的基板處理裝置而進行成膜的例予以說明,但是本揭示不限定於此,即使在一次處理一片或數片基板的逐片式之基板處理裝置而進行成膜之情況,亦適合使用。
該些各種薄膜之形成所使用的製程配方(記載處理順序或處理條件等的程式),係以因應基板處理之內容(形成的薄膜之膜種、組成比、膜質、膜厚、處理順序、處理條件等),分別個別地準備(複數準備)為佳。而且,以在開始基板處理之時,因應基板處理的內容,從複數製程配方之中,適當選擇適當的製程配方為佳。具體而言,以經由電訊線路或記錄有該製程配方的記錄媒體(外部記憶裝置123),在基板處理裝置具備的記憶裝置121c內事先儲存(安裝)因應基板處理之內容而個別地準備的複數製程配方為佳。而且,以於開始基板處理時,基板處理裝置具備的CPU121a從被儲存於記憶裝置121c內之複數製程配方之中,因應基板處理之內容,適當選擇適當的製程配方為佳。藉由構成如此,可以以一台基板處理裝置泛用性並且重現性佳地形成各種膜種、組成比、膜質、膜厚之薄膜。再者,可以降低操作者之操作負擔(處理順序或處理條件等之輸入負擔等),且可以一面迴避操作錯誤,一面迅速地開始基板處理。
再者,本揭示亦可以例如變更既有的基板處理裝置之製程配方來實現。在變更製程配方之情況,亦能夠經由電訊線路或記錄有該製程配方之記錄媒體而將本揭示所涉及的製程配方安裝於既有的基板處理裝置,或操作既有的基板處理裝置之輸入輸出裝置,將其製程配方本身變更為本揭示所涉及的製程配方。
再者,本揭示可以使用於例如持有三次元構造之NAND型快閃記憶體或DRAM等的字元線部分。
以上,說明了本揭示之各種典型的實施型態,但是本揭示不限定於該些實施型態,亦可以適當地組合使用。
以下,針對實施例予以說明。 [實施例1]
在本實施例中,使用圖1所示的基板處理裝置10,在晶舟217,如圖7所示般,對以夾在圖案晶圓200A的形成有圖案之面間之方式被載置的監控晶圓300A,和以夾在無形成圖案之裸晶200B間之方式被載置的監控晶圓300B,分別進行圖4所示的基板處理序列,和比較例所涉及之基板處理序列。
在比較例中之基板處理序列中,不進行圖4所示之基板處理序列中之步驟S13之第2工程中的原料氣體供給。即是,藉由實行依序進行上述步驟S10之原料氣體供給,和上述步驟S11之原料氣體和第1還原氣體之同時供給,和上述步驟S12之第1還原氣體供給,和上述步驟S14之淨化,和上述步驟S15之第2還原氣體供給,和上述步驟S16之淨化的循環特定次數,在晶圓上形成TiN膜。
再者,在本實施例和比較例中,作為一例,使用TiCl 4氣體作為原料氣體,使用SiH 4氣體作為第1還原氣體,使用NH 3氣體作為第2還原氣體。
圖8為從使用在比較例中之基板處理序列之情況,和在本實施例中之基板處理序列之情況下分別被形成在監控晶圓300A、300B上之TiN膜的監控晶圓300A、300B之中心,分別測量在0mm、49.4mm、98.3mm、148.2mm的膜厚,評估相對於監控晶圓300B之各者的位置的監控晶圓300A之膜減少率。
另外,圖案晶圓200A之形成有圖案之面的表面積,具有裸晶200B之25倍的表面積。而且,將被形成在監控晶圓300A之表面,且與圖案晶圓200A之形成有圖案之面相向的面的TiN膜之膜厚,設為被形成在與形成有圖案之晶圓上的TiN膜之膜厚相等而評估階梯覆蓋。
如圖8所示般,與使用比較例所涉及之基板處理序列之情況比較,確認使用本實施例所涉及之基板處理序列之情況,在面內全區域中膜厚的減少量較少,階梯覆蓋被改善。 [實施例2]
在本實施例中,使用圖1所示的基板處理裝置10,在晶舟217,如圖7所示般,對以夾在圖案晶圓200A的形成有圖案之面間之方式被載置的監控晶圓300A,和以夾在裸晶200B間之方式被載置的監控晶圓300B,進行圖4所示的基板處理序列。
具體而言,在上述圖4之基板處理序列中,進行在步驟S10中供給原料氣體1秒鐘,在步驟S11中供給原料氣體和第1還原氣體4秒鐘,在步驟S12中供給第1還原氣體15秒,在步驟S13中各以5秒、7.5秒、10秒、15秒供給原料氣體之工程特定次數,評估被形成在監控晶圓300A上之膜對監控晶圓300B的膜減少率。其他處理條件設為記載於上述態樣的處理條件範圍內之特定條件。再者,在本實施例中,作為一例,使用TiCl 4氣體作為原料氣體,使用SiH 4氣體作為第1還原氣體,使用NH 3氣體作為第2還原氣體。
圖9為表示在步驟S13中之原料氣體的供給時間,和膜減少量之關係圖。
如圖9所示般,步驟S13之第2工程中之原料氣體的供給時間越長,膜減少量越少,尤其以5~15秒程度為佳,確認階梯覆蓋被改善。
10:基板處理裝置 121:控制器 200:晶圓(基板) 201:處理室
[圖1]為表示在本揭示之一實施型態中之基板處理裝置之縱型處理爐之概略的縱剖面圖。 [圖2]為圖1中之A-A線概略橫剖面圖。 [圖3]係以在本揭示之一實施型態中的基板處理裝置之控制器之概略構成圖,以區塊圖表示控制器之控制系統的圖。 [圖4]為表示在本揭示之一實施型態中之基板處理序列的圖。 [圖5]為表示在本揭示之一實施型態中之基板處理序列之變形例的圖。 [圖6]為表示在本揭示之一實施型態中之基板處理序列之變形例的圖。 [圖7]為用以說明用於實施例之評估方法的圖。 [圖8]為表示使用本實施例所涉及之圖4所示的基板處理序列之情況的膜厚之減少量,和使用比較例所涉及之基板處理序列之情況的膜厚之減少量而表示的圖。 [圖9]為表示原料氣體之供給時間,和膜厚之減少量之關係的圖。

Claims (19)

  1. 一種基板處理方法,具有:(a)對基板供給包含第1元素和鹵素之原料氣體的第1工程;(b)對上述基板供給第1還原氣體的工程;(c)對上述基板供給第2還原氣體的工程;(d)對上述基板供給上述原料氣體的第2工程;(e)在(a)的中途開始(b),在(b)的中途結束(a)的工程;(f)於(e)之後,不淨化而進行(d)的工程;(g)於(f)之後,進行(c)的工程;及(h)藉由依序進行(e)和(f)和(g)特定次數,對上述基板形成包含上述第1元素之膜的工程。
  2. 如請求項1之基板處理方法,其中在(e)中,於結束(b)之前,開始(d)。
  3. 一種基板處理方法,具有:(a)對基板供給包含第1元素和鹵素之原料氣體的第1工程;(b)對上述基板供給第1還原氣體的工程;(c)對上述基板供給第2還原氣體的工程;(d)對上述基板供給上述原料氣體的第2工程;(e)在(a)的中途開始(b),在(b)的中途以較在(a)中之供給量更少的量供給上述原料氣體的工程;(f)於(e)之後,不淨化而進行(d)的工程;(g)於(f)之後,進行(c)的工程;及 (h)藉由依序進行(e)和(f)和(g)特定次數,對上述基板形成包含上述第1元素之膜的工程。
  4. 如請求項2之基板處理方法,其中在(h)中,於(a)和(d)之間,以較在(a)中之供給量更少的量供給上述原料氣體。
  5. 如請求項1之基板處理方法,其中在(d)中之上述原料氣體的供給量與在(a)中之上述原料氣體的供給量不同。
  6. 如請求項2之基板處理方法,其中在(d)中之上述原料氣體的供給量與在(a)中之上述原料氣體的供給量不同。
  7. 如請求項3之基板處理方法,其中在(d)中之上述原料氣體的供給量與在(a)中之上述原料氣體的供給量不同。
  8. 如請求項1之基板處理方法,其中在(d)中之上述原料氣體的供給時間設為大於等於在(a)中之上述原料氣體的供給時間。
  9. 如請求項1之基板處理方法,其中在(d)中之上述原料氣體的供給時間設為較在(a)中之上述原料氣體的供給時間更長的時間。
  10. 如請求項1之基板處理方法,其中在(d)中之上述原料氣體的供給流量設為大於等於在(a)中之上述原料氣體的供給流量的流量。
  11. 如請求項1之基板處理方法,其中 在(d)中之上述原料氣體的供給流量設為較在(a)中之上述原料氣體的供給流量更多的流量。
  12. 如請求項1之基板處理方法,其中在(d)之前和(a)之前中之任一方或雙方,具有在貯留部儲存上述原料氣體的工程。
  13. 如請求項12之基板處理方法,其中在(d)之前的在上述貯留部儲存上述原料氣體的量,被設定為較在(a)之前的在上述貯留部儲存上述原料氣體之量更多。
  14. 如請求項12之基板處理方法,其中在(d)之前的在上述貯留部儲存上述原料氣體的時間,被設定為較在(a)之前的在上述貯留部儲存上述原料氣體之時間更長。
  15. 如請求項12之基板處理方法,其中在(d)之前的在上述貯留部儲存上述原料氣體之時的供給流量,被設定為較在(a)之前的在上述貯留部儲存上述原料氣體之時的供給流量更多。
  16. 如請求項1之基板處理方法,其中在(e)中,將從結束(a)起至結束(b)為止的時間,設為較從開始(b)起至結束(a)為止之時間更長。
  17. 一種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具有:(a)對基板供給包含第1元素和鹵素之原料氣體的第1工程;(b)對上述基板供給第1還原氣體的工程; (c)對上述基板供給第2還原氣體的工程;(d)對上述基板供給上述原料氣體的第2工程;(e)在(a)的中途開始(b),在(b)的中途結束(a)的工程;(f)於(e)之後,不淨化而進行(d)的工程;(g)於(f)之後,進行(c)的工程;及(h)藉由依序進行(e)和(f)和(g)特定次數,對上述基板形成包含上述第1元素之膜的工程。
  18. 一種基板處理裝置,具有:氣體供給系統,其係對基板供給包含第1元素和鹵素之原料氣體、第1還原氣體及第2還原氣體;和控制部,其係被構成能夠以進行下述處理之方式,控制上述氣體供給系統,(a)對上述基板供給上述原料氣體的第1處理;(b)對上述基板供給上述第1還原氣體的處理;(c)對上述基板供給上述第2還原氣體的處理;(d)對上述基板供給上述原料氣體的第2處理;(e)在(a)的中途開始(b),在(b)的中途結束(a)的處理;(f)於(e)之後,不淨化而進行(d)的處理;(g)於(f)之後,進行(c)的處理;及(h)藉由依序進行(e)和(f)和(g)特定次數,對上述基板形成包含上述第1元素之膜的處理。
  19. 一種程式,其係藉由電腦使基板處理裝置實行:(a)對基板供給包含第1元素和鹵素之原料氣體的第1程 序;(b)對上述基板供給第1還原氣體的程序;(c)對上述基板供給第2還原氣體的程序;(d)對上述基板供給上述原料氣體的第2程序;(e)在(a)的中途開始(b),在(b)的中途結束(a)的程序;(f)於(e)之後,不淨化而進行(d)的程序;(g)於(f)之後,進行(c)的程序;及(h)藉由依序進行(e)和(f)和(g)特定次數,對上述基板形成包含上述第1元素之膜的程序。
TW110147048A 2021-02-19 2021-12-15 基板處理方法、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基板處理裝置及程式 TWI83503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25294A JP7248722B2 (ja) 2021-02-19 2021-02-19 基板処理方法、基板処理装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21-025294 2021-02-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34487A TW202234487A (zh) 2022-09-01
TWI835038B true TWI835038B (zh) 2024-03-11

Family

ID=829005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47048A TWI835038B (zh) 2021-02-19 2021-12-15 基板處理方法、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基板處理裝置及程式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267905A1 (zh)
JP (1) JP7248722B2 (zh)
KR (1) KR102709538B1 (zh)
CN (1) CN114959639B (zh)
TW (1) TWI835038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75314A1 (ja) * 2019-02-28 2020-09-03 株式会社Kokusai Electric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基板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20179474A1 (ja) * 2019-03-06 2020-09-10 株式会社Kokusai Electric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基板処理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653705B1 (ko) * 2004-10-13 2006-12-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원자층증착법을 이용한 박막 형성방법
KR20110075915A (ko) * 2009-12-29 2011-07-06 주식회사 아토 박막 증착방법
JP5692842B2 (ja) 2010-06-04 2015-04-01 株式会社日立国際電気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基板処理装置
JP6245643B2 (ja) * 2013-03-28 2017-12-13 株式会社日立国際電気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基板処理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436887B2 (ja) 2015-09-30 2018-12-12 株式会社Kokusai Electric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基板処理装置、ガス供給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591046B2 (ja) * 2016-03-29 2019-10-16 株式会社Kokusai Electric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基板処理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900640B2 (ja) * 2016-08-03 2021-07-07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ガス供給装置及びガス供給方法
JP7036832B2 (ja) * 2017-09-25 2022-03-15 株式会社Kokusai Electric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基板処理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基板処理方法
WO2019186637A1 (ja) * 2018-03-26 2019-10-03 株式会社Kokusai Electric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基板処理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75314A1 (ja) * 2019-02-28 2020-09-03 株式会社Kokusai Electric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基板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20179474A1 (ja) * 2019-03-06 2020-09-10 株式会社Kokusai Electric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基板処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20118913A (ko) 2022-08-26
CN114959639B (zh) 2024-10-25
JP7248722B2 (ja) 2023-03-29
TW202234487A (zh) 2022-09-01
JP2022127250A (ja) 2022-08-31
US20220267905A1 (en) 2022-08-25
CN114959639A (zh) 2022-08-30
KR102709538B1 (ko) 2024-09-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819348B (zh) 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基板處理方法、基板處理裝置及程式
TWI821626B (zh) 基板處理方法、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基板處理裝置及程式
TW202101649A (zh) 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基板處理裝置及記錄媒體
JP4694209B2 (ja) 基板処理装置及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KR102685504B1 (ko) 반도체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기판 처리 방법, 기판 처리 장치 및 프로그램
TWI835038B (zh) 基板處理方法、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基板處理裝置及程式
TWI831062B (zh) 半導體裝置的製造方法,程式,基板處理方法及基板處理裝置
WO2023188014A1 (ja) 基板処理方法、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基板処理装置
TW202314019A (zh) 半導體裝置的製造方法,程式及基板處理裝置
TWI777384B (zh) 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基板處理方法、基板處理裝置及程式
JP7186909B2 (ja) 基板処理方法、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基板処理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7159446B2 (ja) 基板処理方法、基板処理装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TWI830125B (zh) 基板處理裝置、基板處理方法、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及程式
TWI792478B (zh) 半導體裝置的製造方法,程式,基板處理裝置及基板處理方法
JP7387685B2 (ja)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基板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基板処理装置
TWI840694B (zh) 基板處理方法、半導體裝置的製造方法、基板處理裝置及程式
US20240229229A9 (en) Method of processing substrat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recording medium, and substrate processing apparatus
WO2023181289A1 (ja) 基板処理装置、基板処理方法、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WO2023037452A1 (ja)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基板処理方法、基板処理装置および記録媒体
WO2023188013A1 (ja) 基板処理方法、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基板処理装置
TW202338147A (zh) 基板處理方法、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程式及基板處理裝置
TW202307259A (zh) 基板處理方法、基板處理裝置、程式及半導體裝置的製造方法
JP2024120206A (ja) 基板処理方法、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基板処理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