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13198B - 上下車人數計數系統、上下車人數計數方法、及上下車人數計數程式 - Google Patents
上下車人數計數系統、上下車人數計數方法、及上下車人數計數程式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813198B TWI813198B TW111108748A TW111108748A TWI813198B TW I813198 B TWI813198 B TW I813198B TW 111108748 A TW111108748 A TW 111108748A TW 111108748 A TW111108748 A TW 111108748A TW I813198 B TWI813198 B TW I813198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vehicle
- counting
- people
- aforementioned
- route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9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7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8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0801 machine lear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3598 ve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08000035473 Communicable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711573 Coronavirid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01528 Coronaviridae Infection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15181 infectious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L—GUIDING RAILWAY TRAFFIC; ENSURING THE SAFETY OF RAILWAY TRAFFIC
- B61L25/00—Recording or indicating positions or identities of vehicles or trains or setting of track apparatus
- B61L25/02—Indicating or recording positions or identities of vehicles or trains
- B61L25/04—Indicating or recording train identities
-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9/0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G—TRAFFIC CONTROL SYSTEMS
- G08G1/00—Traffic control systems for road vehicles
- G08G1/01—Detecting movement of traffic to be counted or controlled
-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G—TRAFFIC CONTROL SYSTEMS
- G08G1/00—Traffic control systems for road vehicles
- G08G1/123—Traffic control systems for road vehicles indicating the position of vehicles, e.g. scheduled vehicles; Managing passenger vehicles circulating according to a fixed timetable, e.g. buses, trains, trams
- G08G1/127—Traffic control systems for road vehicles indicating the position of vehicles, e.g. scheduled vehicles; Managing passenger vehicles circulating according to a fixed timetable, e.g. buses, trains, trams to a central station ; Indicators in a central station
-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Y—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 G16Y10/00—Economic sectors
- G16Y10/40—Transportation
-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Y—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 G16Y20/00—Information sensed or collected by the things
- G16Y20/20—Information sensed or collected by the things relating to the thing itself
-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Y—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 G16Y40/00—IoT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of th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 G16Y40/10—Detection; Monito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conom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me Recorders, Dirve Recorders, Access Control (AREA)
- Image Processing (AREA)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 Image Analysi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Alarm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課題係以提供可適當地掌握車輛之上下車人數的上下車人數計數系統、上下車人數計數方法、及上下車人數計數程式為目的。
解決手段係一種上下車人數計數系統、上下車人數計數方法、及上下車人數計數程式,其特徵為:拍攝包含車輛V的上下車口V1的動態影像,從拍攝的動態影像偵測人物P,於該動態影像上附加因應該偵測的人物P的偵測框BB,於動態影像上,追蹤附加偵測框BB的人物之動向,基於設定於動態影像上相當於上下車口V1前的2位置的第1計數路線L1、設定於動態影像上在上下車口V1前且與第1計數路線L1分隔的位置的第2計數路線L2、與追蹤的人物P之偵測框BB的位置關係,計數車輛V中的上下車人數。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上下車人數計數系統、上下車人數計數方法、及上下車人數計數程式。
作為與車輛等的上下車人數之計數有關的先前技術,例如,在專利文獻1已揭示將路線公車的車內擁擠狀況提供給路線公車外部的利用者的資訊提供系統。此資訊提供系統具備第1無線通訊手段、第2無線通訊手段、車內上車人數掌握手段、擁擠狀況資訊產生手段、顯示手段及輸出手段。第1無線通訊手段設置於各公車停靠站。第2無線通訊手段設置於路線公車內,在與第1無線通訊手段之間進行無線通訊,當路線公車在公車停靠站之際,傳送與該路線公車有關的指定資訊。車內上車人數掌握手段係藉由檢測或推定而掌握路線公車的車內上車人數。擁擠狀況資訊產生手段係由路線公車的總名額數與藉由車內上車人數掌握手段所掌握的車內上車人數,而產生路線公車的車內的擁擠狀況資訊。顯示手段設置於各公車停靠站。輸出手段係輸出該擁擠狀況資訊以便於路線公車下一站停車的公車停靠站的顯示手段中顯示擁擠狀況資訊。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特開2014-102670號公報
附帶一提,如上述的資訊提供系統,例如,由近年之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等之感染症對策(有冠狀病毒感染/冠狀病毒感染之後)的觀點來看,於用以準確掌握車輛之上下車人數的處理的觀點,有進一步改善的空間。
本發明係鑑於上述情事而成,以提供可適當地掌握車輛之上下車人數的上下車人數計數系統、上下車人數計數方法、及上下車人數計數程式為目的。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關於本發明之上下車人數計數系統之特徵為具備:拍攝包含車輛的上下車口的動態影像的攝像部;從藉由前述攝像部拍攝的前述動態影像偵測人物,並將對應該偵測到的前述人物的偵測框附加於該動態影像上的處理;於前述動態影像上追蹤有附加前述偵測框的前述人物的動向的處理;基於設定於前述動態影像上相當於前述上下車口的位置的第1計數路線、設定於前述動態影像上在前述上下車口前且與前述第1計數路線間分隔的位置的第2計數路線、與追蹤的前述人物之前述偵測框的位置關係,可執行計數前述車輛中的上下車人數的處理的處理部。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關於本發明之上下車人數計數方法的特徵為包含:拍攝包含車輛的上下車口的動態影像的步驟;從拍攝的前述動態影像偵測人物並將對應該偵測的前述人物的偵測框附加到該動態影像上的步驟;於前述動態影像上追蹤有附加前述偵測框的前述人物的動向的步驟;及基於設定於前述動態影像上相當於前述上下車口的位置的第1計數路線、設定於前述動態影像上之前述上下車口前且與前述第1計數路線間分隔的位置的第2計數路線、與追蹤的前述人物之前述偵測框之位置關係,計數前述車輛的上下車人數的步驟。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關於本發明之上下車人數計數程式的特徵為於電腦中執行拍攝包含車輛的上下車口的動態影像,從拍攝的前述動態影像偵測人物並將對應該偵測的前述人物的偵測框附加於該動態影像上,於前述動態影像上,追蹤有前述偵測框附加的前述人物之動向,基於設定於前述動態影像上相當於前述上下車口的位置的第1計數路線、設定於前述動態影像上之前述上下車口前且與前述第1計數路線間分隔的位置的第2計數路線、與追蹤的前述人物之前述偵測框的位置關係,計數前述車輛的上下車人數的各處理。
關於本發明之上下車人數計數系統、上下車人數計數方法、及上下車人數計數程式係基於包含車輛的上下車口的動態影像上的第1計數路線、第2計數路線、與人物之偵測框之位置關係,計數該車輛中的上下車人數。其結果,上下車人數計數系統、上下車人數計數方法、及上下車人數計數程式實現可適當地掌握車輛之上下車人數的效果。
1:上下車人數計數系統
10:車載機器
11:攝像部
11A:第1攝相機
11B:第2攝相機
12,21:資料輸入輸出部
13,22:儲存部
14,23:處理部
20:解析裝置
23A:輸入處理部
23B:人物偵測處理部
23C:追蹤處理部
23D:計數處理部
23E:輸出處理部
BB:偵測框
D:機器
D1:上車方向
D2:下車方向
IN:車內
L1:第1計數路線
L2:第2計數路線
OU:車外
P:人物
P1:中心座標
P2:下邊緣中心座標
P3:上邊緣中心座標
S0~S8:步驟
S201~S204:步驟
S201A,S201B:步驟
S300~S308:步驟
S401~S404:步驟
S401A,S401B:步驟
V:車輛
V1:上下車口
V1A:上車口
V1a:上車門
V1B:下車口
V1b:下車門
圖1為表示關於的實施形態的上下車人數計數系統之概略構成的方塊圖。
圖2係說明關於的實施形態所具備的相機的設置位置的示意圖。
圖3係表示關於的實施形態的上下車人數計數系統中的動態影像之一例的示意圖。
圖4係表示關於的實施形態的上下車人數計數系統中的動態影像之一例的示意圖。
圖5係表示關於的實施形態的上下車人數計數系統中的上車計數之一例的示意圖。
圖6係表示關於的實施形態的上下車人數計數系統中的上車計數的處理之一例的流程圖。
圖7係表示關於的實施形態的上下車人數計數系統中的逆向下車計數之一例的示意圖。
圖8係表示關於的實施形態的上下車人數計數系統中的逆向下車計數之一例的示意圖。
圖9係表示關於的實施形態的上下車人數計數系統中的逆向下車計數的處理之一例的流程圖。
圖10係表示關於的實施形態的上下車人數計數系統中的防止逆向下車的誤計數之一例的示意圖。
圖11係表示關於的實施形態的上下車人數計數系統中的防止逆向下車的誤計數的處理之一例的流程圖。
圖12係表示關於的實施形態的上下車人數計數系統中的下車計數之一例的示意圖。
圖13係表示關於的實施形態的上下車人數計數系統中的下車上車計數的處理之一例的流程圖。
圖14係表示關於的實施形態的上下車人數計數系統中的逆向上車計數之一例的示意圖。
圖15係表示關於的實施形態的上下車人數計數系統中的逆向上車計數之一例的示意圖。
圖16係表示關於的實施形態的上下車人數計數系統中的逆向上車計數的處理之一例的流程圖。
圖17係表示關於的實施形態的上下車人數計數系統中的防止逆向上車的錯誤計數之一例的示意圖。
圖18係表示關於的實施形態的上下車人數計數系統中的防止逆向上車的錯誤計數的處理之一例的流程圖。
以下,基於圖式而詳細地說明關於本發明之實施形態。又,本發明並未藉由此實施形態而被限定。又,下述實施形態中的構成要素中包含所屬技術領域中具通常知識者可容易置換或實質上相同者。
[實施形態]
圖1所示的本實施形態之上下車人數計數系統1為計數(count)車輛V中的上下車人數的系統。典型地,本實施形態之上下車人數計數系統1亦可能是基於計數的上下車人數而計數車輛V之車內IN的乘客人數的系統。
此處,上下車人數計數系統1所適用的車輛V為行走於路面等的移動體。典型地,為往返行走預定複數路線的路線公車及行走軌道上的鐵道車輛等。以下,車輛V設為路線公車進行說明。
又,車輛V中的上下車人數係指對車輛V上下車的人的數目。車輛V中的上下車人數,典型地,包含相當於向車輛V上車的人的數目的上車人數、及相當於從車輛下車的人的數目的下車人數。另一方面,車輛V之車內IN的乘客人數係指現時存在於車輛V的車內IN的乘客的數目。車輛V之車內IN的乘客人數典型地為相當於將上車人數減去下車人數的數目。例如,上下車人數計數系統1對應上車人數而遞增計數,另一方面,對應下車人數而遞減計數,結果為可計數乘客人數。
<上下車人數計數系統之基本構成>
本實施形態之上下車人數計數系統1係如圖1所示,具備搭載於車輛V的車載機器10、及設置於車輛V的外部的解析裝置20,分成車載機器10與解析裝置20而構成。上下車人數計數系統1係構成將在車載機器10側拍攝的車輛V之車內IN的動態影像輸出至解析裝置20,在該解析裝置20側計數車輛V之上下車人數等的協作系統。又,上下車人數計數系統1亦可基於計數結果,將資訊輸出至其它機器D。以下,參照各圖而對於上下車人數計數系統1之構成進行詳細說明。
<車載機器之基本構成>
具體而言,車載機器10為搭載於車輛V且拍攝利用解析裝置20的上下車人數之計數所使用的動態影像的機器。車載機器10具備攝像部11、資料輸入輸出部12、儲存部13、及處理部14。攝像部11、資料輸入輸出部12、儲存部13、及處理部14係通過網路而可相互通訊地連接。車載機器10可使用例如,搭載於車輛V的記錄各式各樣的資訊的所謂的行車記錄器,但未限於此。
攝像部11如圖2等所示,設置於車輛V之車內IN,且拍攝包含從車內IN至車輛V的上下車口V1的動態影像的攝像裝置。
典型地,車輛V的上下車口V1包含上車口V1A、及下車口V1B而構成。上車口V1A主要用於向車輛V的上車。另一方面,下車口V1B主要用於從車輛V的下車。此處,作為一例,上車口V1A位於車輛V的中央部至後部。另一方面,下車口V1B位於車輛V的前部。
對應於此,本實施形態之攝像部11包含第1攝相機11A、及第2攝相機11B而構成。第1攝相機11A拍攝上下車口V1中包含上車口V1A的動態影像。另一方面,第2攝相機11B拍攝上下車口V1中包含下車口V1B的動態影像。第1攝相機11A被設置為從車內IN的天花板附近,可拍攝通過上車口V1A上下車的人物P(參照圖3等)的視角。另一方面,第2攝相機11B被設置為從車內IN的天花板附近,可拍攝通過下車口V1B而上下車的人物P的視角。
第1攝相機11A、第2攝相機11B可為單眼攝相機,亦可為立體攝相機。又,第1攝相機11A、第2攝相機11B所拍攝的影像可為黑白亦可為彩色。
第1攝相機11A、第2攝相機11B將表現拍攝的動態影像的動態影像資料輸出至處理部14。
又,於以下,將上下車口V1設為上車口V1A位於車輛V的中央部至後部,下車口V1B位於車輛V的前部而進行說明,但未限於此,亦可為相反。又,於以下,於無須特別區分「上車口V1A」和「下車口V1B」的情形,有時簡稱為「上下車口V1」。同樣地,於以下,於無須特別區分「第1攝相機11A」和「第2攝相機11B」的情形,有時簡稱為「攝像部11」。
資料輸入輸出部12為用以在車載機器10外的其它機器(典型地為解析裝置20)與該車載機器10之間輸入輸出各種資料的介面。資料輸入輸出部12可為藉由例如,無論是通過有線、無線的通訊而於車載機器10以外的其它機器之間進行各種資料的收發的通訊介面而實現。又,資料輸入輸出部12,可藉由例如,硬碟驅動器(HDD)、固態硬碟(SSD)、軟性磁碟(FD)、磁光碟(Magneto-Opticaldisk)、CD-ROM、DVD、USB記憶體、SD卡式記憶體、快閃記憶體等之記錄媒體可讀寫各種資料的記錄媒體而實現。
典型地,資料輸入輸出部12於配合依據攝像部11的動態影像的拍攝而即時進行上下車人數或乘客人數的計數的情形,包含無線通訊介面而構成。另一方面,資料輸入輸出部12對藉由攝像部11所拍攝的動態影像,於適時的時機,一次性進行上下車人數或乘客人數的計數的情形,可藉由無線通訊介面以外的其它介面而構成。
儲存部13為儲存各種資料的儲存電路。儲存部13可藉由例如,隨機存取記憶體(RAM,RandomAccessMemory)、快閃記憶體等之半導體記憶體元件、硬碟、光碟等而實現。儲存部13儲存例如車載機器10用以實現各種機能
的程式。儲存於儲存部13的程式包含使攝像部11(第1攝相機11A、第2攝相機11B)作用的程式、使資料輸入輸出部12作用的程式、使處理部14作用的程式等。又,儲存部13儲存顯示藉由攝像部11拍攝的動態影像的動態影像資料、通過資料輸入輸出部12而輸入輸出的輸入輸出資料、儲存在處理部14的各種處理所須要的資料等之各種資料。儲存部13根據處理部14等視需要讀出此等之各種資料。
處理部14為實現車載機器10中的各種處理機能的處理電路。處理部14例如由處理器而實現。處理器係意指例如,中央處理單元(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微處理單元(MPU,Micro Processing Unit)、應用特定積體電路(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場域可程式化閘陣列(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等之電路。處理部14係藉由例如執行從儲存部13讀取的程式,而實現各處理機能。
例如,處理部14可執行由攝像部11(第1攝相機11A、第2攝相機11B)拍攝車輛V的上下車口V1(上車口V1A、下車口V1B)之動態影像用的各種演算處理。處理部14例如以上車口V1A的上車門V1a或下車口V1B的下車門V1b的開閉動作為觸發,開始利用第1攝相機11A、第2攝相機11B的上車口V1A、下車口V1B的動態影像的拍攝。而且,處理部14可執行將顯示拍攝的動態影像的動態影像資料與顯示拍攝之際的車輛V的位置或時刻等的附加資料一起儲存於儲存部13的處理。又,處理部14可執行將包含動態影像資料的各種資料通過資料輸入輸出部12而輸出至車載機器10外的其它機器(典型地為解析裝置20)的處理。
<解析裝置之基本構成>
解析裝置20設置於車輛V外,並基於包含在車載機器10側拍攝的車輛V的上下車口V1的動態影像,計數該車輛V之上下車人數或乘客人數的機器。解析裝置20具備資料輸入輸出部21、儲存部22、及處理部23。資料輸入輸出部21、儲存部22、及處理部23通過網路而可相互通訊地連接。解析裝置20可構成安裝在網路上的所謂的雲端服務型之裝置(雲端伺服器),亦可構成與網路斷開的所謂的獨立型之裝置。典型地,解析裝置20於配合依據攝像部11的動態影像的拍攝而即時進行上下車人數或乘客人數的計數的情形,構成與網路連接的雲端服務型之裝置。解析裝置20例如藉由個人電腦、工作站、平板終端等之各種電腦機器而實現。解析裝置20例如可設置於管理車輛V的經營者等的施設中,但未限於此。
資料輸入輸出部21為用以在解析裝置20外的其它機器(典型地為車載機器10或機器D)與該解析裝置20之間輸入輸出各種資料的介面。資料輸入輸出部21與上述資料輸入輸出部12同樣地,經由通訊介面、記錄媒體介面等而實現。同樣地,資料輸入輸出部21於配合依據攝像部11的動態影像的拍攝而即時進行上下車人數或乘客人數的計數的情形,包含無線通訊介面而構成。另一方面,資料輸入輸出部21於對藉由攝像部11拍攝的動態影像在適時的時機一次性進行上下車人數或乘客人數的計數的情形,可通過無線通訊介面以外的其它介面而構成。
儲存部22為儲存各種資料的儲存電路。儲存部22與上述儲存部13同樣地,經由半導體記憶體元件、硬碟、光碟等而實現。儲存部22例如解析裝置20儲存用以實現各種機能的程式。儲存於儲存部22的程式中包含使資料輸
入輸出部21作用的程式、使處理部23作用的程式等。又,儲存部22儲存各種資料,例如通過資料輸入輸出部21而被輸入輸出的輸入輸出資料、在處理部23之各種處理所需要的資料等。通過資料輸入輸出部21而被輸入輸出的輸入輸出資料,包含例如顯示藉由車載機器10之攝像部11而拍像的動態影像的動態影像資料等。儲存部22視需要藉由處理部23等而讀出此等各種資料。又,儲存部22可通過網路而藉由與解析裝置20連接的雲端伺服器等而實現。
處理部23為實現解析裝置20中的各種處理機能的處理電路。處理部23與上述處理部14同樣地藉由處理器而實現。處理部23例如藉由執行從儲存部22讀出的程式,而實現各處理機能。
例如,處理部23基於藉由攝像部11(第1攝相機11A、第2攝相機11B)拍攝的車輛V之上下車口V1(上車口V1A、下車口V1B)的動態影像,可執行用以計數車輛V之上下車人數或乘客人數等的各種演算處理。又,處理部23基於通過資料輸入輸出部21的計數結果,可執行將資訊輸出至其它機器D的處理。
以上,說明關於關於本實施形態的上下車人數計數系統1(車載機器10、解析裝置20)的全體構成的概略。
<解析裝置之處理部的處理機能>
以如此構成時,關於本實施形態的處理部23如圖3~圖18所示,具有於包含車輛V之上下車口V1的動態影像上,基於第1計數路線L1、第2計數路線L2、與人物P之偵測框BB的位置關係,進行計數該車輛V中的上下車人數的各種處理用的機能。
具體而言,為了實現上述各種處理機能,本實施形態之處理部23機能概念上包含輸入處理部23A、人物偵測處理部23B、追蹤處理部23C、計數處理部23D、及輸出處理部23E而構成。處理部23例如藉由執行從儲存部22讀取的程式,而實現此等輸入處理部23A、人物偵測處理部23B、追蹤處理部23C、計數處理部23D、及輸出處理部23E的各處理機能。
輸入處理部23A為具有通過資料輸入輸出部12而可執行輸入各種資料的處理的機能的部分。典型地,輸入處理部23A可執行將顯示藉由車載機器10側的攝像部11而拍攝的動態影像的動態影像資料等通過資料輸入輸出部12而輸入的處理。輸入處理部23A可配合利用攝像部11的動態影像的拍攝而即時輸入該動態影像資料,亦可於車輛V之運行結束後於適時的時機,事後地輸入該動態影像資料。又,輸入處理部23A可從搭載於複數個車輛V的各車載機器10各自輸入動態影像資料。輸入處理部23A可將輸入的動態影像資料暫時儲存於儲存部22。
人物偵測處理部23B如圖3等所示,具有可執行從藉由攝像部11拍攝的動態影像偵測人物P並於該動態影像上附加對應該偵測到的人物P的偵測框BB的處理的機能的部分。人物偵測處理部23B係對藉由攝像部11所拍攝且藉由輸入處理部23A所輸入的動態影像資料之動態影像,執行與人物P的偵測、及偵測框BB的附加有關的處理。人物偵測處理部23B係於動態影像上,使用例如「YOLOv4」等之習知的機械學習模型或習知之物體偵測演算法而從動態影像偵測人物P,於對應偵測到的人物P的位置上附加偵測框BB。偵測框BB為包圍動態影像上偵測到的人物P所需要的大小的長方形狀的框,亦稱為「定界框
(bounding box)」。人物偵測處理部23B執行於動態影像上將偵測到的人物P所存在的區域外側以該偵測框(定界框)BB包圍的處理。
追蹤處理部23C具有可執行追蹤(tracking)於上述動態影像上有附加偵測框BB的人物P的動向的處理的機能的部分。追蹤處理部23C係對藉由人物偵測處理部23B而有偵測到的人物P附加偵測框BB的動態影像,執行追蹤該人物P的動向的處理。追蹤處理部23C係對於動態影像上使用例如「Sort」或「利用Lucas Kanade法、Hom-Schunk法等的光流評估」等之習知的機械學習模型或習知之追蹤演算法而有附加偵測框BB的人物P,進行相同人物判定的同時,追蹤該人物P的動向。
計數處理部23D係具有可基於上述動態影像上設定的第1計數路線L1、上述動態影像上設定的第2計數路線L2、與追蹤的人物P之偵測框BB的位置關係,而執行計數車輛V中的上下車人數的處理的機能的部分。計數處理部23D係執行對藉由追蹤處理部23C所追蹤的人物P的動向BB的動態影像,基於第1計數路線L1、第2計數路線L2與偵測框BB,計數車輛V中的上下車人數的處理。此處,計數處理部23D計數為上下車人數之向車輛V的上下車人數、及從車輛V的下車人數兩者。
又,本實施形態之計數處理部23D亦具有基於計數的該上下車人數,可執行計數車輛V的車內IN之乘客人數的處理的機能的部分。計數處理部23D係藉由從上下車人數減去下車人數而計數車內IN之乘客人數。例如,計數處理部23D對應上車人數而遞增計數,另一方面,對應下車人數而遞減計數,結果為可計數乘客人數。
又,關於利用計數處理部23D的上下車人數之計數邏輯,於後文詳細說明。
此處,如圖3、圖4所示,利用計數處理部23D的上下車人數之計數所使用的第1計數路線L1被設定於上述動態影像上相當於上下車口V1前的位置。另一方面,利用計數處理部23D的上下車人數之計數所使用的第2計數路線L2被設定於上述動態影像上在上下車口V1前且與第1計數路線L1間隔分開的位置。
第1計數路線L1、第2計數路線L2因應例如車輛V的車內IN的走道、座位、上下車口V1、上下車口V1附近等之幾何學的位置關係及攝像部11的視角等而預先適當地設定位置、間隔、形狀。此處,上下車口V1附近的對象係指例如上車門V1a、下車門V1b、開閉時危險區域、投幣箱、扶手、階梯等。例如,第1計數路線L1、第2計數路線L2亦可能利用包含藉由攝像部11拍攝的上下車口V1的動態影像而設定。此情形,第1計數路線L1、第2計數路線L2亦可能例如,如上述使用習知的機械學習模型或習知的物體偵測演算法而從動態影像偵測上下車口V1附近的對象,將該偵測的對象作為基準而設定。
第1計數路線L1、第2計數路線L2,例如,可相互平行,亦可不相互平行。又,第1計數路線L1、第2計數路線L2,例如,可為直線狀,亦可為曲線狀,亦可為彎曲形狀。典型地,第1計數路線L1、第2計數路線L2,藉由如後述的計數邏輯,以可適當地進行上下車人數的計數的方式適當地因應實車評價而調整位置、間隔、形狀並設定即可。在圖3、圖4之例中,第1計數路線L1、第2計數路線L2皆為直線形狀,且以互相平行的位置關係而設定。
此處,如後述,第1計數路線L1在計數上下車人數之際,用作於上車及下車任一者的情形皆計數的主計數路線的機能。另一方面,第2計數路線L2在計數上下車人數之際,用作於上車或下車之一者的情形進行計數而另一情形不進行計數的副計數路線的機能。
在本實施形態中,第1計數路線L1係如圖3、圖5等所示,於上下車口V1中主要用於上車的上車口V1A,被設定於比第2計數路線L2更靠車輛V的車外OU側,即,被設定於上車門V1a側。另一方面,第1計數路線L1如圖4、圖12等所示,於上下車口V1中主要用於下車的下車口V1B,被設定於比第2計數路線L2更靠車輛V的車內IN側,即,被設定於與下車門V1b側相反側。
又,在上下車口V1中,上車口V1A、下車口V1B由管理車輛V的經營者等任意特定即可,亦可利用包含由攝像部11拍攝的上下車口V1的動態影像而特定。此情形,上下車口V1,例如,使用如上述的習知的機械學習模型或習知的物體偵測演算法、追蹤演算法等而從動態影像偵測出人物P,追蹤(tracking)偵測到的人物P,將該人物P的追蹤資訊進行向量化後,因應此移動向量的總和,亦可特定上車口V1A、下車口V1B。例如,上下車口V1於移動向量的總和為從車外OU側向車內IN側的方向(相當於後述的上車方向D1)的情形,可特定為主要用於上車的上車口V1A。另一方面,上下車口V1為移動向量的總和從車內IN側向車外OU側的方向(相當於後述的下車方向D2)的情形,可特定為主要用於下車的下車口V1B。
輸出處理部23E為具有基於利用計數處理部23D的計數結果而可執行進行輸出的處理的機能的部分。輸出處理部23E係執行例如,基於利用計數處理部23D的計數結果而將資訊通過資料輸入輸出部21輸出至解析裝置20外
的其它機器D的處理。成為輸出對象的機器D,可包含例如,輸出影像資訊的顯示器、輸出音資訊的揚聲器、設於車站的終端機器、可成為乘客的使用者所持有的可攜式終端等各種機器。輸出處理部23E於計數結果本身或因應計數結果的擁擠資訊等各式各樣的態樣,可輸出基於該計數結果的資訊。
<上下車計數之具體例>
接著,參照圖5~圖18而對於利用計數處理部23D的計數邏輯之具體例進行說明。又,於以下之說明,有將從車輛V的車外OU側向車內IN側的方向稱為上車方向D1,將從車輛V的車內IN側向車外OU側的方向稱為下車方向D2的情形。
<上車計數之基本處理>
圖5為表示上車口V1A中的上車人數之計數處理的一例的示意圖。此情形,如上述,第1計數路線L1被設置於上車口V1A的上車門V1a側,具有用作被設定為計數上車人數及下車人數兩者的主計數路線的作用。另一方面,第2計數路線L2被設置於上車口V1A的上車門V1a側的相反側,具有用作被設定為計數上車人數而不計數下車人數的副計數路線的作用。
如圖5所示,計數處理部23D,於包含上車口V1A的動態影像上,偵測框BB的中心座標P1從車輛V的車外OU側向車內IN側通過第1計數路線L1或第2計數路線L2的一者的情形,計數向車輛V的上車人數作為上下車人數。此處,中心座標P1為偵測框BB的中心位置之座標。
即於此情形,計數處理部23D係將偵測的人物P之偵測框BB的中心座標P1沿著上車方向D1通過第1計數路線L1或第2計數路線L2之一者設為條件,而檢測到該人物P已上車。而且,計數處理部23D遞增計數「1人」(於上車人數加算「1」而計數)。而且於此情形,計數處理部23D基於計數的該上車人數,將車輛V的乘客人數遞增計數「1人」(於乘客人數加算「1」而計數)。
藉由此處理,計數處理部23D即使例如,於人物P隱藏在隱密處等而無法檢測中心座標P1通過第1計數路線L1或第2計數路線L2之一者的情形,可將通過另一者設為條件而檢測該人物P已上車。據此,計數處理部23D可抑制上車人數的漏計數。
再者,計數處理部23D係於動態影像上,在偵測框BB之中心座標P1通過第1計數路線L1或第2計數路線L2之一者的情形,計數上下車人數,該偵測框BB之中心座標P1接著於相同方向上即使通過第1計數路線L1或第2計數路線L2之另一者也不會計數上下車人數。即,計數處理部23D,例如,中心座標P1沿著上車方向D1通過第1計數路線L1並計數上車人數後,即使沿著上車方向D1通過第2計數路線L2亦不計數上下車人數,不遞增計數上車人數。
藉由此處理,如上述計數處理部23D除了抑制上車人數之漏計數,而且可抑制對於1人之人物P的上車的上車人數之重覆計數。
接著,參照圖6之流程圖,說明上車口V1A中的上車人數之計數的處理步驟。
於圖6所示的上下車人數計數系統1中的上下車人數計數方法包含攝像步驟(步驟S0)、人物偵測步驟(步驟S1)、追蹤步驟(步驟S2)、計數步驟
(步驟S3~步驟S8)。此處,與上述各步驟有關的處理藉由車載機器10之處理部14及解析裝置20之處理部23執行。
首先,車載機器10之處理部14係執行例如將上車門V1a的開閉動作設為觸發點,藉由攝像部11之第1攝相機11A拍攝包含車輛V的上車口V1A的動態影像,將顯示該動態影像的動態影像資料輸出至解析裝置20側的攝像步驟(步驟S0)。
接著,解析裝置20之處理部23的人物偵測處理部23B係執行從藉由第1攝相機11A拍攝的動態影像偵測人物P並將因應該偵測到的人物P的偵測框BB附加到該動態影像上的人物偵測步驟(步驟S1)。
接著,解析裝置20之處理部23的追蹤處理部23C係執行於動態影像上,追蹤(tracking)有附加偵測框BB的人物P之動向的追蹤步驟(步驟S2)。
接著,解析裝置20之處理部23的計數處理部23D係執行計數車輛V中的上車人數、及乘客人數的計數步驟(步驟S3~步驟S8)。
具體而言,計數處理部23D係檢測偵測的人物P之偵測框BB的中心座標P1沿著上車方向D1通過為主計數路線的第1計數路線L1,判定是否檢測到該人物P的上車(步驟S3)。
計數處理部23D於檢測及判定人物P的上車的情形(步驟S3:Yes),計數向車輛V的上車人數,將該上車人數遞增計數(步驟S4)。
而且,計數處理部23D係基於計數的該上車人數,遞增計數車輛V的乘客人數(步驟S5),結束此次的處理周期,並移到下一次的處理周期。
計數處理部23D係於步驟S3,判定未檢測到人物P的上車的情形(步驟S3:No),判定人物P的追蹤(tracking)是否繼續中(步驟S6)。計數處理部
23D於判定人物P的追蹤不繼續的情形(步驟S6:No),回到步驟S2而執行以下的步驟。
計數處理部23D於判定人物P的追蹤繼續的情形(步驟S6:Yes),檢測偵測到的人物P的偵測框BB之中心座標P1沿著上車方向D1通過為副計數路線的第2計數路線L2,判定是否檢測到該人物P的上車(步驟S7)。
計數處理部23D判定檢測到人物P的上車的情形(步驟S7:Yes),移行至上述步驟S4。計數處理部23D判定未檢測到人物P的上車的情形(步驟S7:No),不計數上車人數(步驟S8),結束此次的處理周期,並移行至下一處理周期。
以上說明的圖6之上下車人數計數方法中的攝像步驟(步驟S0)、人物偵測步驟(步驟S1)、追蹤步驟(步驟S2)、計數步驟(步驟S3~步驟S8)係包含相當「一種上下車人數計數方法,其特徵為包含:拍攝包含車輛的上下車口的動態影像的步驟;從藉由攝像部拍攝的動態影像偵測人物,將因應該偵測到的人物的偵測框附加於該動態影像上的步驟;於動態影像上,追蹤有附加偵測框的人物的動向的步驟;基於於動態影像上設定為相當於上下車口前的位置的第1計數路線、於動態影像上設定為在上下車口前且與第1計數路線分隔的位置的第2計數路線、與追蹤的人物之偵測框的位置關係,計數車輛中的上下車人數的步驟」之該各步驟的步驟。而且,此「上下車人數計數方法」可藉由預先準備的「上下車人數計數程式」在個人電腦或工作站等之電腦上執行而實現。此「上下車人數計數程式」使電腦執行上述攝像步驟(步驟S0)、人物偵測步驟(步驟S1)、追蹤步驟(步驟S2)、計數步驟(步驟S3~步驟S8)之各處理。
<逆向下車計數>
圖7、圖8為表示上車口V1A中的逆向下車人數之計數處理的一例的示意圖。上車口V1A為主要使用向車輛V的上車的上下車口V1,但於此上車口V1A亦可有與上車方向D1相反方向而從車輛V下車的人物P存在。
於此種情形,計數處理部23D係於包含上車口V1A的動態影像上,如圖7所示,即使偵測框BB之中心座標P1從車輛的車內IN側向車外OU側通過第2計數路線L2的情形,不計數從車輛V的下車人數作為上下車人數,如圖8所示,於第1計數路線L1從車輛V的車內IN側向車外OU側通過的情形,計數從車輛V的下車人數作為上下車人數。
即此情形,計數處理部23D係如圖7所示,即使偵測到的人物P之偵測框BB之中心座標P1沿著下車方向D2通過第2計數路線L2,於此時點未檢測到該人物P已下車。因此,於此時點,計數處理部23D不計數下車人數,且不遞增計數下車人數。
藉由此處理,計數處理部23D如上述抑制上車人數之漏計數,而且可抑制上車後滯留於第2計數路線L2附近的人物P被錯誤地計數為下車人數。
再者,計數處理部23D係如圖8所示,將偵測到的人物P之偵測框BB的中心座標P1沿著下車方向D2通過第1計數路線L1設為條件,檢測該人物P有下車。而且,計數處理部23D係遞增計數「1人」作為下車人數(於下車人數中加算「1」而計數)。而且於此情形,計數處理部23D基於計數的該下車人數,將車輛V的乘客人數遞減計數「1人」(從乘客人數減掉「1」而計數)。
藉由此處理,計數處理部23D係例如,於主要向車輛V上車所使用的上車口V1A即使有與上車方向D1相反方向而從車輛V下車的人物P存在,亦可檢測該人物P已下車。據此,計數處理部23D可抑制下車人數之漏計數。
接著,參照圖9之流程圖,針對上車口V1A中的逆向下車計數之處理步驟進行說明。在圖9中,抽出逆向下車計數的處理之主要步驟進行說明。關於圖9所示的各步驟的處理,藉由解析裝置20之處理部23而執行。圖9所示的上車口V1A中的逆向下車計數之處理可併入圖6所說明的處理而執行,亦可與該處理併行而執行。
此情形,計數處理部23D係例如,檢測將藉由圖6之步驟S0、步驟S1、步驟S2而偵測、追蹤到的人物P之偵測框BB的中心座標P1沿著下車方向D2通過為主計數路線的第1計數路線L1,判定是否檢測到該人物P的下車(步驟S201)。
計數處理部23D檢測及判定人物P的下車的情形(步驟S201:Yes),計數從車輛V的下車人數,將該下車人數遞增計數(步驟S202)。
而且,計數處理部23D係基於計數的該下車人數,將車輛V的乘客人數遞減計數(步驟S203),結束此次的處理周期,並移行至下一處理周期。
計數處理部23D係於步驟S201,判定未檢測到人物P的下車的情形(步驟S201:No),不計數下車人數(步驟S204),結束此次的處理周期,並移行至下一處理周期。
<逆向下車之誤計數防止>
圖10係表示上車口V1A中的逆向下車人數之誤計數防止處理之一例的示意圖。計數處理部23D係如上述於上車口V1A基於第1計數路線L1而計數逆向下車人數的情形,亦可進一步併入該逆向下車人數之誤計數防止邏輯。
於此情形,計數處理部23D係如圖10所示,於包含上車口V1A的動態影像上,偵測框BB之中心座標P1從車輛的車內IN側向車外OU側通過第1計數路線L1的情形,偵測框BB的下邊緣的至少一部分,於此處,下邊緣中心座標P2若沒有從車輛V的車內IN側向車外OU側通過第2計數路線L2,則不計數從車輛V的下車人數作為上下車人數,若從車輛V的車內IN側向車外OU側通過該第2計數路線L2,則計數從車輛V的下車人數作為上下車人數。此處,下邊緣中心座標P2為成為長方形狀的偵測框BB的下邊緣之中心位置的座標。
即此情形,計數處理部23D即使於偵測到的人物P之偵測框BB的中心座標P1沿著下車方向D2通過第1計數路線L1,若下邊緣中心座標P2沿著下車方向D2未通過第2計數路線L2,於此時點,未檢測該人物P已下車。因此,於此時點,計數處理部23D不計數下車人數,且未遞增計數下車人數。
再者,計數處理部23D係之後將下邊緣中心座標P2沿著下車方向D2通過第2計數路線L2設為條件而檢測該人物P已下車。而且,計數處理部23D遞增計數「1人」為下車人數,基於計數的該下車人數,將車輛V的乘客人數遞減計數「1人」。
藉由此處理,計數處理部23D可抑制例如由於車內IN的擁擠而將上車後往後推而停滯於上車門V1a側的人物P錯誤地計數為下車人數計數。而且,計數處理部23D可將於上車口V1A中與上車方向D1相反方向從車輛V下車
的人物P與如上述滯留於上車門V1a附近的人物P區別而檢測。據此,計數處理部23D可兼具抑制下車人數的漏計數和抑制下車人數的誤計數。
接著,參照圖11之流程圖,針對上車口V1A中的防止逆向下車的誤計數之處理步驟進行說明。在圖11中,抽出防止逆向下車的誤計數的處理之主要步驟說明。關於圖11中所示的各步驟的處理,藉由解析裝置20之處理部23執行。圖11中所示的上車口V1A中的防止逆向下車的誤計數之處理可併入於圖6說明的處理而執行,亦可與該處理併行而執行。
此情形,計數處理部23D為例如判定是否檢測到藉由圖6之步驟S0、步驟S1、步驟S2而偵測、追蹤的人物P之偵測框BB的中心座標P1沿著下車方向D2通過為主計數路線的第1計數路線L1(步驟S201A)。
計數處理部23D偵測並判定中心座標P1通過第1計數路線L1的情形(步驟S201A:Yes),檢測偵測框BB之下邊緣中心座標P2沿著下車方向D2通過為副計數路線的第2計數路線L2,並判定是否檢測到該人物P的下車(步驟S201B)。
計數處理部23D檢測到且判定人物P的下車的情形(步驟S201B:Yes),移行至上述步驟S202。
計數處理部23D判定於步驟S201A未檢測到中心座標P1通過第1計數路線L1的情形(步驟S201A:No),及判定於步驟S201B未檢測到人物P的下車的情形(步驟S201B:No),移行至上述步驟S204。
又於此處,計數處理部23D係作為偵測框BB之下邊緣的至少一部分,以下邊緣中心座標P2為基準而判定是否通過第2計數路線L2,但未限定
於此,可為下邊緣之下邊緣中心座標P2以外的座標、或以下邊緣全體為基準,判定是否通過第2計數路線L2。
<下車計數之基本處理>
圖12為表示下車口V1B中的下車人數之計數處理之一例的示意圖。此情形,如上述,第1計數路線L1被設定於下車口V1B中與下車門V1b側相反側,具有用為被設定成計數下車人數及下車人數兩者的主計數路線的機能。另一面,第2計數路線L2被設定於下車口V1B中下車門V1b側,具有用為被設定成計數下車人數且不計數上車人數的副計數路線的機能。
如圖12所示,計數處理部23D係於包含下車口V1B的動態影像上,偵測框BB的中心座標P1從車輛V的車內IN側向車外OU側通過第1計數路線L1或第2計數路線L2之一者的情形,計數從車輛V的下車人數作為上下車人數。
即此情形,計數處理部23D係將偵測到的人物P之偵測框BB的中心座標P1沿著下車方向D2通過第1計數路線L1或第2計數路線L2之一者為條件,檢測到該人物P已下車。而且,計數處理部23D遞增計數「1人」作為下車人數(於下車人數中加算「1」而計數)。而且於此情形,計數處理部23D基於計數的該下車人數,將車輛V的乘客人數遞減計數「1人」(從乘客人數減去「1」而計數)。
藉由此處理,將計數處理部23D例如於人物P隱藏於隱密處等而無法檢測中心座標P1通過第1計數路線L1或第2計數路線L2之一者的情形亦通過
另一者為條件,而可檢測該人物P已下車。據此,計數處理部23D可抑制下車人數的漏計數。
再者,計數處理部23D於動態影像上,偵測框BB之中心座標P1通過第1計數路線L1或第2計數路線L2之一者的情形,計數上下車人數,該偵測框BB之中心座標P1接著即使於相同方向通過第1計數路線L1或第2計數路線L2之另一者,亦不計數上下車人數。即,計數處理部23D例如於中心座標P1沿著下車方向D2通過第1計數路線L1並計數下車人數後,即使沿著下車方向D2通過第2計數路線L2,亦不計數上下車人數為遞增計數下車人數。
藉由此處理,計數處理部23D除了如上述抑制下車人數之漏計數,而且可抑制對1人的人物P的下車重複計數下車人數。
接著,參照圖13之流程圖,針對下車口V1B中的下車人數之計數的處理步驟進行說明。
圖13所示的上下車人數計數系統1中的上下車人數計數方法包含攝像步驟(步驟S300)、人物偵測步驟(步驟S301)、追蹤步驟(步驟S302)、計數步驟(步驟S303~步驟S308)。在此處,關於上述各步驟的處理藉由車載機器10之處理部14或解析裝置20之處理部23而執行。
首先,車載機器10之處理部14係例如將下車門V1b的開閉動作設為觸發,藉由攝像部11之第2攝相機11B拍攝包含車輛V的下車口V1B的動態影像,執行將表示該動態影像的動態影像資料輸出至解析裝置20側。
接著,解析裝置20之處理部23的人物偵測處理部23B係執行從藉由第2攝相機11B拍攝的動態影像偵測人物P並於該動態影像上附加因應偵測的人物P的偵測框BB的人物偵測步驟(步驟S301)。
接著,解析裝置20之處理部23的追蹤處理部23C係執行追蹤(tracking)於動態影像上有附加偵測框BB的人物P的動向的追蹤步驟(步驟S302)。
接著,解析裝置20之處理部23的計數處理部23D係執行計數車輛V中的下車人數、及乘客人數的計數步驟(步驟S303~步驟S308)。
具體而言,計數處理部23D係檢測偵測到的人物P之偵測框BB的中心座標P1沿著下車方向D2通過為主計數路線的第1計數路線L1,並判定是否檢測到該人物P的下車(步驟S303)。
計數處理部23D係於判定檢測到人物P的下車的情形(步驟S303:Yes),計數從車輛V的下車人數,並將該下車人數遞增計數(步驟S304)。
而且,計數處理部23D係基於計數的該下車人數,將車輛V的乘客人數遞減計數(步驟S305),結束此次的處理周期,並移行至下一處理周期。
計數處理部23D判定於步驟S303未檢測到人物P的下車的情形(步驟S303:No),判定人物P的追蹤(tracking)是否繼續中(步驟S306)。計數處理部23D判定人物P的追蹤未繼續的情形(步驟S306:No),回到步驟S302而執行後續步驟。
計數處理部23D判定人物P的追蹤繼續的情形(步驟S306:Yes),檢測偵測到的人物P之偵測框BB的中心座標P1沿著下車方向D2通過為副計數路線的第2計數路線L2,並判定是否檢測到該人物P的下車(步驟S307)。
計數處理部23D判定檢測到人物P的下車的情形(步驟S307:Yes),移行至上述步驟S304。計數處理部23D判定未檢測到人物P的下車的情形
(步驟S307:No),不計數下車人數(步驟S308),結束此次的處理周期,並移行至下一處理周期。
以上說明的圖13之上下車人數計數方法中的攝像步驟(步驟S300)、人物偵測步驟(步驟S301)、追蹤步驟(步驟S302)、計數步驟(步驟S303~步驟S308)包含相當於「上下車人數計數方法之該各步驟的步驟,該上下車人數計數方法之特徵為包含拍攝包含車輛的上下車口的動態影像的步驟;從藉由攝像部拍攝的動態影像偵測人物,將因應該偵測到的人物的偵測框附加於該動態影像上的步驟;追蹤於動態影像上,有附加偵測框的人物之動向的步驟;基於設定於動態影像上相當於上下車口前的位置的第1計數路線、設定於動態影像上的上下車口前且與第1計數路線分隔的位置的第2計數路線、與追蹤的人物的偵測框之位置關係,計數車輛中的上下車人數的步驟」。而且,此「上下車人數計數方法」可藉由以個人電腦或工作站等之電腦執行預先準備的「上下車人數計數程式」而實現。此「上下車人數計數程式」係使電腦執行上述攝像步驟(步驟S300)、人物偵測步驟(步驟S301)、追蹤步驟(步驟S302)、計數步驟(步驟S303~步驟S308)之各處理。
<逆向上車計數>
圖14、圖15係表示下車口V1B中的逆向乘客人數之計數處理的一例的示意圖。下車口V1B為主要用於從車輛V的下車的上下車口V1,但於此下車口V1B亦可有與下車方向D2相反方向而向車輛V上車的人物P存在。
於此種情形,計數處理部23D係於包含下車口V1B的動態影像上,如圖14所示,即使偵測框BB之中心座標P1從車輛的車外OU側向車內IN側
通過第2計數路線L2的情形,不計數向車輛V的上車人數作為下車人數,如圖15所示,於第1計數路線L1從車輛V的車外OU側向車內IN側通過的情形,計數向車輛V的上車人數作為上下車人數。
即此情形,計數處理部23D係如圖14所示,即使偵測到的人物P之偵測框BB的中心座標P1沿著上車方向D1通過第2計數路線L2,於此時點未檢測到該人物P已上車。因此,於此時點,計數處理部23D不計數上車人數,且不遞增計數上車人數。
藉由此處理,計數處理部23D如上述抑制下車人數之漏計數,而且可抑制上下車後滯留於第2計數路線L2附近的人物P被錯誤地計數為上車人數。
再者,計數處理部23D係如圖15所示,將偵測到的人物P之偵測框BB的中心座標P1沿著上車方向D1通過第1計數路線L1設為條件,檢測該人物P有上車。而且,計數處理部23D係遞增計數「1人」作為上車人數(於上車人數加算「1」而計數)。而且於此情形,計數處理部23D基於計數的該上車人數,將車輛V的乘客人數遞增計數「1人」(於乘客人數加算「1」而計數)。
藉由此處理,計數處理部23D係例如,主要從車輛V的下車所使用的下車口V1B即使有與下車方向D2相反方向而向車輛V上車的人物P存在,亦可檢測該人物P已上車。據此,計數處理部23D可抑制上車人數之漏計數。
接著,參照圖16之流程圖,針對下車口V1B中的逆向上車計數之處理步驟進行說明。在圖16中,抽出逆向上車計數的處理之主要步驟進行說明。關於圖16所示的各步驟的處理,藉由解析裝置20之處理部23而執行。圖16
所示的下車口V1B中的逆向上車計數之處理可併入圖13所說明的處理而執行,亦可與該處理併行而執行。
此情形,計數處理部23D係例如,檢測將藉由圖13之步驟S300、步驟S301、步驟S302而偵測、追蹤到的人物P之偵測框BB的中心座標P1沿著上車方向D1通過為主計數路線的第1計數路線L1,判定是否檢測到該人物P的上車(步驟S401)。
計數處理部23D檢測及判定人物P的上車的情形(步驟S401:Yes),計數向車輛V的上車人數,將該上車人數遞增計數(步驟S402)。
而且,計數處理部23D係基於計數的該上車人數數,將車輛V的乘客人數遞增計數(步驟S403),結束此次的處理周期,並移行至下一處理周期。
計數處理部23D係於步驟S401,判定未檢測到人物P的上車的情形(步驟S401:No),不計數上車人數(步驟S404),結束此次的處理周期,並移行至下一處理周期。
<逆向上車之誤計數防止>
圖17係表示下車口V1B中的逆向上車人數之誤計數防止處理之一例的示意圖。計數處理部23D係如上述於下車口V1B基於第1計數路線L1而計數逆向上車人數的情形,亦可進一步併入該逆向上車人數之誤計數防止邏輯。
於此情形,計數處理部23D係如圖17所示,於包含下車口V1B的動態影像上,偵測框BB之中心座標P1從車輛的車外OU側向車內IN側通過第1計數路線L1的情形,偵測框BB的上邊緣的至少一部分,於此處,上邊緣中心座
標P3若沒有從車輛V的車外OU側向車內IN側通過第2計數路線L2,則則不計數向車輛V的上車人數作為上下車人數,若從車輛V的車外OU側向車內IN側通過該第2計數路線L2,則計數向車輛V的上車人數。此處,上邊緣中心座標P3為成為長方形狀的偵測框BB的上邊緣之中心位置的座標。
即此情形,計數處理部23D即使於偵測到的人物P之偵測框BB的中心座標P1沿著上車方向D1通過第1計數路線L1,若上邊緣中心座標P3沿著上車方向D1未通過第2計數路線L2,於此時點,未檢測該人物P已上車。因此,於此時點,計數處理部23D不計數上車人數,未遞增加總上車人數。
再者,計數處理部23D係之後上邊緣中心座標P3沿著上車方向D1通過第2計數路線L2設為條件而檢測該人物P已上車。而且,計數處理部23D遞增計數「1人」作為上車人數,基於計數的該上車人數,將車輛V的乘客人數遞增計數「1人」。
藉由此處理,計數處理部23D可抑制例如由於車外OU的擁擠而將下車後往後推而停滯於下車門V1b側的人物P錯誤地計數為上車人數。而且,計數處理部23D可將於下車口V1B中與下車方向D2相反方向從車輛V上車的人物P與如上述滞留於下車門V1b附近的人物P區別而檢測。據此,計數處理部23D可兼具抑制上車人數之漏計數和抑制上車人數的誤計數。
接著,參照圖18之流程圖,針對下車口V1B中的防止逆向上車的錯誤計數之處理步驟進行說明。在圖18中,抽出防止逆向上車的錯誤計數的處理之主要步驟進行說明。關於圖18中所示的各步驟的處理,藉由解析裝置20之處理部23執行。圖18中所示的下車口V1B中的防止逆向上車的錯誤計數之處理可併入於圖13說明的處理而執行,亦可與該處理併行而執行。
此情形,計數處理部23D為例如判定是否檢測到藉由圖13之步驟S300、步驟S301、步驟S302而偵測、追蹤的人物P之偵測框BB的中心座標P1沿著上車方向D1通過為主計數路線的第1計數路線L1(步驟S401A)。
計數處理部23D偵測並判定中心座標P1通過第1計數路線L1的情形(步驟S401A:Yes),檢測偵測框BB的上邊緣中心座標P3沿著上車方向D1通過為副計數路線的第2計數路線L2,並判定是否檢測到該人物P的上車(步驟S401B)。
計數處理部23D檢測到且判定人物P的人物P的上車的情形(步驟S401B:Yes),移行至上述步驟S402。
計數處理部23D判定於步驟S401A未檢測到中心座標P1通過第1計數路線L1的情形(步驟S401A:No),及判定於步驟S401B未檢測到人物P的上車的情形(步驟S401B:No),移行至上述步驟S404。
又於此處,計數處理部23D係作為偵測框BB的上邊緣的至少一部分,以上邊緣中心座標P3為基準而判定是否通過第2計數路線L2,但未限定於此,可為上邊緣的上邊緣中心座標P3以外的座標、或以上邊緣全體為基準,判定是否通過第2計數路線L2。
以上所說明的上下車人數計數系統1、上下車人數計數方法、及上下車人數計數程式係基於包含車輛V的上下車口V1的動態影像上,第1計數路線L1、第2計數路線L2、與人物P之偵測框BB的位置關係,而計數該車輛V中的上下車人數。此結果,上下車人數計數系統1、上下車人數計數方法、及上下車人數計數程式可適當地掌握車輛V的上下車人數。此結果,上下車人數計數系統1、上下車人數計數方法、及上下車人數計數程式可將計數的車輛V之上
下車人數活用於例如即時的擁擠狀況掌握或車輛V的利用傾向分析等各式各樣的用途。
作為一例,以上說明的上下車人數計數系統1、上下車人數計數方法、及上下車人數計數程式可基於計數的上下車人數,計數車輛V之車內IN的乘客人數。此結果,上下車人數計數系統1、上下車人數計數方法、及上下車人數計數程式可將計數的車輛V的乘客人數活用於如上述的各式各樣用途。
更具體而言,以上所說明的上下車人數計數系統1、上下車人數計數方法、及上下車人數計數程式於人物P之偵測框BB的中心座標P1通過第1計數路線L1或第2計數路線L2之一者的情形,計數上下車人數,接著即使於相同方向通過第1計數路線L1或第2計數路線L2的另一者,亦不計數該上下車人數。藉由此處理,上下車人數計數系統1、上下車人數計數方法、及上下車人數計數程式可抑制上下車人數之漏計數之外,而且可抑制對1人的人物P的上下車的上下車人數的重複計數。此結果,上下車人數計數系統1、上下車人數計數方法、及上下車人數計數程式可精度更佳地計數上下車人數,可掌握更正確的上下車人數,進而可更正確地掌握乘客人數。
又,以上所說明的上下車人數計數系統1、上下車人數計數方法、及上下車人數計數程式係於上下車口V1中於上車口V1A,將第1計數路線L1設定於比第2計數路線L2更車外OU側。在此前提下,上下車人數計數系統1、上下車人數計數方法、及上下車人數計數程式於人物P之偵測框BB的中心座標P1從車外OU側向車內IN側通過第1計數路線L1或第2計數路線L2之一者的情形,計數向車輛V的上車人數作為上下車人數。另一方面,上下車人數計數系統1、上下車人數計數方法、及上下車人數計數程式即使人物P之偵測框BB的中
心座標P1從車內IN側向車外OU側通過第2計數路線L2的情形,亦不計數從車輛V的下車人數作為上下車人數,之後,通過第1計數路線L1的情形計數該下車人數。藉由此處理,上下車人數計數系統1、上下車人數計數方法、及上下車人數計數程式除了可抑制上車人數之漏計數之外,而且可抑制上車後滞留於第2計數路線L2附近的人物P被錯誤地計數為下車人數。而且,上下車人數計數系統1、上下車人數計數方法、及上下車人數計數程式即使於上車口V1A有逆向從車輛V下車的人物P存在的情形,亦可不漏計數並計數為下車人數。此結果,上下車人數計數系統1、上下車人數計數方法、及上下車人數計數程式可精度更佳地計數上下車人數,可掌握更正確的上下車人數,進而可更正確地掌握乘客人數。
再者,以上所說明的上下車人數計數系統1、上下車人數計數方法、及上下車人數計數程式於人物P之偵測框BB的中心座標P1從車內IN側向車外OU側通過第1計數路線L1的情形,若偵測框BB的下邊緣中心座標P2從車內IN側向車外OU側未通過第2計數路線L2則不計數下車人數,若通過該第2計數路線L2,可計數從車輛V的下車人數作為上下車人數。藉由此處理,上下車人數計數系統1、上下車人數計數方法、及上下車人數計數程式可抑制上車後回擠而滯留於上車門V1a側的人物P被錯誤計數為下車人數,而且,可將於上車口V1A中與上車方向D1相反方向而從車輛V下車的人物P,與滯留於上車門V1a附近的人物P區別而檢測。此結果,上下車人數計數系統1、上下車人數計數方法、及上下車人數計數程式可兼具下車人數之漏計數之抑制和下車人數之誤計數之抑制。據此,上下車人數計數系統1、上下車人數計數方法、及上下車人
數計數程式可精度更佳地計數上下車人數,可掌握更正確的上下車人數,進而可更正確地掌握乘客人數。
又,以上所說明的上下車人數計數系統1、上下車人數計數方法、及上下車人數計數程式係於上下車口V1中於下車口V1B,將第1計數路線L1設定於比第2計數路線L2更車內IN側。在此前提下,上下車人數計數系統1、上下車人數計數方法、及上下車人數計數程式於人物P之偵測框BB的中心座標P1從車內IN側向車外OU側通過第1計數路線L1或第2計數路線L2之一者的情形,計數向車輛V的下車人數作為上下車人數。另一方面,上下車人數計數系統1、上下車人數計數方法、及上下車人數計數程式即使人物P之偵測框BB的中心座標P1從車外OU側向車內IN側通過第2計數路線L2的情形,亦不計數從車輛V的上車人數作為上下車人數,之後,通過第1計數路線L1的情形計數該上車人數。藉由此處理,上下車人數計數系統1、上下車人數計數方法、及上下車人數計數程式除了可抑制下車人數之漏計數之外,而且可抑制下車後滞留於第2計數路線L2附近的人物P被錯誤地計數為上車人數。而且,上下車人數計數系統1、上下車人數計數方法、及上下車人數計數程式即使於下車口V1B有逆向向車輛V上車的人物P存在的情形,亦可不漏計數並計數為上車人數。此結果,上下車人數計數系統1、上下車人數計數方法、及上下車人數計數程式可精度更佳地計數上下車人數,可掌握更正確的上下車人數,進而可更正確地掌握乘客人數。
再者,以上所說明的上下車人數計數系統1、上下車人數計數方法、及上下車人數計數程式於人物P之偵測框BB的中心座標P1從車外OU側向車內IN側通過第1計數路線L1的情形,若偵測框BB的上邊緣中心座標P3從車外
OU側向車內IN側未通過第2計數路線L2則不計數上車人數,若通過該第2計數路線L2,可計數向車輛V的上車人數作為上下車人數。藉由此處理,上下車人數計數系統1、上下車人數計數方法、及上下車人數計數程式可抑制下車後回擠而滯留於下車門V1b側的人物P被錯誤計數為上車人數,而且,可將於下車門V1b中與下車方向D2相反方向而向車輛V上車的人物P,與滯留於下車門V1b附近的人物P區別而檢測。此結果,上下車人數計數系統1、上下車人數計數方法、及上下車人數計數程式可兼具上車人數之漏計數之抑制和上車人數之誤計數之抑制。據此,上下車人數計數系統1、上下車人數計數方法、及上下車人數計數程式可精度更佳地計數上下車人數,可掌握更正確的上下車人數,進而可更正確地掌握乘客人數。
如以上構成的上下車人數計數系統1,例如,從近年來的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等之感染症對策的觀點來看亦為有用。即,上下車人數計數系統1可適當地掌握車輛V的上下車人數的緣故,例如,對於利用者可即時正確地車輛V的擁擠度並促使不擁擠的利用,又,對經營者亦可使不擁擠的方式活用運行計畫的改善。
又,關於上述本發明之實施形態的上下車人數計數系統、上下車人數計數方法、及上下車人數計數程式並未限地於上述實施形態,於申請專利範圍所記載的範圍內可進行各種變更。
於以上之說明,已說明處理部14例如以上車門V1a或下車門V1b的開閉動作作為觸發,開始藉由第1攝相機11A、第2攝相機11B的上車口V1A、下車口V1B之動態影像的拍攝,但並未限定於此,可為於車輛V之運行中連續地拍攝。
於以上之說明,已說明計數處理部23D亦具有可執行基於計數的上下車人數,計數車輛V之車內IN的乘客人數的處理的機能,但未限定於此。
以上說明的處理部14、23已說明各自藉由單一處理器而各處理機能被實現,但未限定於此。處理部14、23可組合各自獨立的處理器而藉由各處理器執行程式實現各處理機能。又,處理部14、23具有的處理機能可適當地分散或統合於單一或複數個處理電路而實現。又,處理部14所具有的處理機能,可通過程式的全部或任意之一部分而實現,又,可利用布線邏輯等的硬體而實現。
例如,上下車人數計數系統1已說明為分成車載機器10和解析裝置20而構成者,但未限於此,亦可匯集兩者的一部分或全部而構成。即,上下車人數計數系統1可藉由車載機器10側之處理部14而實現解析裝置20側之處理部23的處理機能之一部分或全部。
以上所說明的藉由處理器執行的程式被預先內建於儲存部13、22等而提供。又,此程式亦可以作為可安裝於此等裝置的格式或可執行的格式的檔案,記錄於以電腦可讀取的儲存媒體而提供。又,此程式可儲存於與網際網路等之網路連接的電腦上,經網路下載而提供或散布。
關於本實施形態的上下車人數計數系統、上下車人數計數方法、及上下車人數計數程式可藉由適當組合以上說明的實施形態、變形例的構成要素而構成。
BB:偵測框
D1:上車方向
IN:車內
L1:第1計數路線
L2:第2計數路線
OU:車外
P:人物
P1:中心座標
V:車輛
V1A(V1):上車口
V1a:上車門
Claims (10)
- 一種上下車人數計數系統,其特徵為具備:拍攝包含車輛的上下車口的動態影像的攝像部;及處理部,其可執行:從藉由前述攝像部拍攝的前述動態影像偵測人物,並將對應該偵測到的前述人物的偵測框附加於該動態影像上的處理;於前述動態影像上追蹤有附加前述偵測框的前述人物的動向的處理;及基於設定於前述動態影像上相當於前述上下車口的位置的第1計數路線、設定於前述動態影像上之前述上下車口前且與前述第1計數路線間分隔的位置的第2計數路線、與追蹤的前述人物之前述偵測框的位置關係,計數前述車輛中的上下車人數的處理;其中,前述第1計數路線被設定於前述上下車口中主要用於上車的上車口,比前述第2計數路線更靠近前述車輛的車外側;前述處理部於包含前述上車口的前述動態影像上,前述偵測框之中心座標從前述車輛的車外側向車內側通過前述第1計數路線或前述第2計數路線之一者的情形,計數向前述車輛的上車人數作為前述上下車人數,包含前述上車口的前述動態影像上,即使前述偵測框之中心座標從前述車輛之車內側向車外側通過前述第2計數路線的情形,亦不計數從前述車輛的下車人數作為前述上下車人數,於前述第1計數路線從前述車輛的車內側向車外側通過的情形,計數從前述車輛的下車人數作為前述上下車人數;前述處理部於包含前述上車口的前述於動態影像上,前述偵測框之中 心座標從前述車輛之車內側向車外側通過前述第1計數路線的情形,若前述偵測框之下邊緣的至少一部分從前述車輛之車內側向車外側未通過前述第2計數路線,則不計數從前述車輛的下車人數作為前述上下車人數,若從前述車輛之車內側向車外側通過該第2計數路線,計數從前述車輛的下車人數作為前述上下車人數。
- 如請求項1所述之上下車人數計數系統,其中前述處理部可執行基於計數的前述上下車人數,計數前述車輛之車內的乘客人數的處理。
-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所述之上下車人數計數系統,其中前述處理部,於前述於動態影像上,前述偵測框之中心座標通過前述第1計數路線或前述第2計數路線之一者的情形,計數前述上下車人數,即使該偵測框之中心座標接著於相同方向通過前述第1計數路線或前述第2計數路線之另一者,亦不計數前述上下車人數。
-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所述之上下車人數計數系統,其中,前述第1計數路線被設定於前述上下車口中主要用於下車的下車口,比前述第2計數路線更靠近前述車輛的車內側;前述處理部於包含前述下車口的前述於動態影像上,前述偵測框之中心座標從前述車輛之車內側至車外側通過前述第1計數路線或前述第2計數路線之一者的情形,計數從前述車輛的下車人數作為前述上下車人數;於包含前述下車口的前述動態影像上,即使前述偵測框之中心座標從前述車輛之車外側向車內側通過前述第2計數路線的情形,亦不計數向前述車輛的上車人數作為前述上下車人數,於前述第1計數路線從前述車輛的車外側向車內側通過的情形,計數向前述車輛的上車人數作為前述上下車人數。
- 如請求項3所述之上下車人數計數系統,其中前述第1計數路線被設定於前述上下車口中主要用於下車的下車口,比前述第2計數路線更靠近前述車輛的車內側;前述處理部於包含前述下車口的前述於動態影像上,前述偵測框之中心座標從前述車輛之車內側至車外側通過前述第1計數路線或前述第2計數路線之一者的情形,計數從前述車輛的下車人數作為前述上下車人數;於包含前述下車口的前述動態影像上,即使前述偵測框之中心座標從前述車輛之車外側向車內側通過前述第2計數路線的情形,亦不計數向前述車輛的上車人數作為前述上下車人數,於前述第1計數路線從前述車輛的車外側向車內側通過的情形,計數向前述車輛的上車人數作為前述上下車人數。
- 如請求項4所述之上下車人數計數系統,其中前述處理部係於包含前述下車口的前述於動態影像上,前述偵測框之中心座標從前述車輛的車外側向車內側通過前述第1計數路線的情形,若前述偵測框的上邊緣的至少一部分從前述車輛的車外側向車內側未通過前述第2計數路線,不計數向前述車輛的上車人數作為前述上下車人數,若從前述車輛的車外側向車內側通過該第2計數路線,計數向前述車輛的上車人數作為前述上下車人數。
- 如請求項5所述之上下車人數計數系統,其中前述處理部係於包含前述下車口的前述於動態影像上,前述偵測框之中心座標從前述車輛的車外側向車內側通過前述第1計數路線的情形,若前述偵測框的上邊緣的至少一部分從前述車輛的車外側向車內側未通過前述第2計數路線,不計數向前述車輛的上車人數作為前述上下車人數,若從前述車輛的車外側向車內側通過該第2計數路線,計數向前述車輛的上車人數作為前述上下車人數。
- 一種上下車人數計數方法,其特徵為包含:拍攝包含車輛的上下車口的動態影像的步驟;從拍攝的前述動態影像偵測人物並將對應該偵測的前述人物的偵測框附加到該動態影像上的步驟;於前述動態影像上追蹤有附加前述偵測框的前述人物的動向的步驟;及基於設定於前述動態影像上相當於前述上下車口的位置的第1計數路線、設定於前述動態影像上之前述上下車口前且與前述第1計數路線間分隔的位置的第2計數路線、與追蹤的前述人物之前述偵測框的位置關係,計數前述車輛的上下車人數的步驟;前述第1計數路線被設定於前述上下車口中主要用於上車的上車口,比前述第2計數路線更靠近前述車輛的車外側;計數前述車輛的上下車人數的步驟於包含前述上車口的前述動態影像上,前述偵測框之中心座標從前述車輛的車外側向車內側通過前述第1計數路線或前述第2計數路線之一者的情形,計數向前述車輛的上車人數作為前述上下車人數,包含前述上車口的前述動態影像上,即使前述偵測框之中心座標從前述車輛之車內側向車外側通過前述第2計數路線的情形,亦不計數從前述車輛的下車人數作為前述上下車人數,於前述第1計數路線從前述車輛的車內側向車外側通過的情形,計數從前述車輛的下車人數作為前述上下車人數;前述處理部於包含前述上車口的前述於動態影像上,前述偵測框之中心座標從前述車輛之車內側向車外側通過前述第1計數路線的情形,若前述偵測框之下邊緣的至少一部分從前述車輛之車內側向車外側未通過前述第2計數路線,則不計數從前述車輛的下車人數作為前述上下車人數,若從前述車輛之車內 側向車外側通過該第2計數路線,計數從前述車輛的下車人數作為前述上下車人數。
- 一種上下車人數計數程式,其特徵為於電腦執行下列各處理:拍攝包含車輛的上下車口的動態影像;從拍攝的前述動態影像偵測人物並將對應該偵測的前述人物的偵測框附加於該動態影像上;於前述動態影像上,追蹤有前述偵測框附加的前述人物之動向;基於設定於前述動態影像上相當於前述上下車口的位置的第1計數路線、設定於前述動態影像上之前述上下車口前且與前述第1計數路線間分隔的位置的第2計數路線、與追蹤的前述人物之前述偵測框的位置關係,計數前述車輛中的上下車人數;前述第1計數路線被設定於前述上下車口中主要用於上車的上車口,比前述第2計數路線更靠近前述車輛的車外側;計數前述車輛的上下車人數的處理於包含前述上車口的前述動態影像上,前述偵測框之中心座標從前述車輛的車外側向車內側通過前述第1計數路線或前述第2計數路線之一者的情形,計數向前述車輛的上車人數作為前述上下車人數,包含前述上車口的前述動態影像上,即使前述偵測框之中心座標從前述車輛之車內側向車外側通過前述第2計數路線的情形,亦不計數從前述車輛的下車人數作為前述上下車人數,於前述第1計數路線從前述車輛的車內側向車外側通過的情形,計數從前述車輛的下車人數作為前述上下車人數;及前述處理部於包含前述上車口的前述於動態影像上,前述偵測框之中心座標從前述車輛之車內側向車外側通過前述第1計數路線的情形,若前述偵測框 之下邊緣的至少一部分從前述車輛之車內側向車外側未通過前述第2計數路線,則不計數從前述車輛的下車人數作為前述上下車人數,若從前述車輛之車內側向車外側通過該第2計數路線,計數從前述車輛的下車人數作為前述上下車人數。
- 一種上下車人數計數系統,其特徵為具備:拍攝包含車輛的上下車口的動態影像的攝像部;及處理部,其可執行:從藉由前述攝像部拍攝的前述動態影像偵測人物,並將對應該偵測到的前述人物的偵測框附加於該動態影像上的處理;於前述動態影像上追蹤有附加前述偵測框的前述人物的動向的處理,及基於設定於前述動態影像上相當於前述上下車口的位置的第1計數路線、設定於前述動態影像上之前述上下車口前且與前述第1計數路線間分隔的位置的第2計數路線、與追蹤的前述人物之前述偵測框的位置關係,計數前述車輛中的上下車人數的處理;前述第1計數路線被設定於前述上下車口中主要用於下車的下車口,比前述第2計數路線更靠近前述車輛的車內側;前述處理部於包含前述下車口的前述於動態影像上,前述偵測框之中心座標從前述車輛之車內側至車外側通過前述第1計數路線或前述第2計數路線之一者的情形,計數從前述車輛的下車人數作為前述上下車人數;於包含前述下車口的前述動態影像上,即使前述偵測框之中心座標從前述車輛之車外側向車內側通過前述第2計數路線的情形,亦不計數向前述車輛的上車人數作為前述上下車人數,於前述第1計數路線從前述車輛的車外側向車 內側通過的情形,計數向前述車輛的上車人數作為前述上下車人數;前述處理部係於包含前述下車口的前述於動態影像上,前述偵測框之中心座標從前述車輛的車外側向車內側通過前述第1計數路線的情形,若前述偵測框的上邊緣的至少一部分從前述車輛的車外側向車內側未通過前述第2計數路線,不計數向前述車輛的上車人數作為前述上下車人數,若從前述車輛的車外側向車內側通過該第2計數路線,計數向前述車輛的上車人數作為前述上下車人數。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1050954A JP7342054B2 (ja) | 2021-03-25 | 2021-03-25 | 乗降人数カウントシステム、乗降人数カウント方法、及び、乗降人数カウントプログラム |
JP2021-050954 | 2021-03-25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238540A TW202238540A (zh) | 2022-10-01 |
TWI813198B true TWI813198B (zh) | 2023-08-21 |
Family
ID=833968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11108748A TWI813198B (zh) | 2021-03-25 | 2022-03-10 | 上下車人數計數系統、上下車人數計數方法、及上下車人數計數程式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7342054B2 (zh) |
MX (1) | MX2023011150A (zh) |
TW (1) | TWI813198B (zh) |
WO (1) | WO2022202166A1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4149716A (ja) * | 2013-02-01 | 2014-08-21 | Panasonic Corp | 物体追跡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
US20140333769A1 (en) * | 2013-05-10 | 2014-11-13 | Giken Trastem Co., Ltd | Passenger counter |
US20170017832A1 (en) * | 2012-10-19 | 2017-01-19 | Nec Corporation | Passenger counting system, passenger counting method and passenger counting program |
CN107563347A (zh) * | 2017-09-20 | 2018-01-09 | 南京行者易智能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tof相机的客流计数方法和装置 |
CN108805252A (zh) * | 2017-04-28 | 2018-11-13 |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 | 一种乘客计数方法、装置和系统 |
CN110516601A (zh) * | 2019-08-28 | 2019-11-29 | 杭州律橙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双目相机和深度学习技术的公交客流计数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620257B2 (ja) * | 1997-12-10 | 2005-02-16 |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 乗車料金出力システム |
-
2021
- 2021-03-25 JP JP2021050954A patent/JP7342054B2/ja active Active
-
2022
- 2022-03-02 MX MX2023011150A patent/MX2023011150A/es unknown
- 2022-03-02 WO PCT/JP2022/008918 patent/WO2022202166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2-03-10 TW TW111108748A patent/TWI813198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70017832A1 (en) * | 2012-10-19 | 2017-01-19 | Nec Corporation | Passenger counting system, passenger counting method and passenger counting program |
JP2014149716A (ja) * | 2013-02-01 | 2014-08-21 | Panasonic Corp | 物体追跡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
US20140333769A1 (en) * | 2013-05-10 | 2014-11-13 | Giken Trastem Co., Ltd | Passenger counter |
JP2014219913A (ja) * | 2013-05-10 | 2014-11-20 | 技研トラステム株式会社 | 乗降者計数装置 |
CN108805252A (zh) * | 2017-04-28 | 2018-11-13 |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 | 一种乘客计数方法、装置和系统 |
CN107563347A (zh) * | 2017-09-20 | 2018-01-09 | 南京行者易智能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tof相机的客流计数方法和装置 |
CN110516601A (zh) * | 2019-08-28 | 2019-11-29 | 杭州律橙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双目相机和深度学习技术的公交客流计数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238540A (zh) | 2022-10-01 |
WO2022202166A1 (ja) | 2022-09-29 |
MX2023011150A (es) | 2023-10-05 |
JP2022149027A (ja) | 2022-10-06 |
JP7342054B2 (ja) | 2023-09-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569902B2 (en) | Passenger counter | |
CN104724566B (zh) | 具备图像识别功能的电梯 | |
JP5988472B2 (ja) | 監視システム、および、混雑率算出方法 | |
US20110202178A1 (en) | Video-based system and method of elevator door detection | |
CN108629230A (zh) | 一种人数统计方法及装置和电梯调度方法及系统 | |
JP6786837B2 (ja) | 動体計数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 |
JP4056813B2 (ja) | 障害物検知装置 | |
US12106622B2 (en) | Visitor management system and visitor management method | |
KR20180040908A (ko) | 공항 로봇 | |
TWI813198B (zh) | 上下車人數計數系統、上下車人數計數方法、及上下車人數計數程式 | |
JP2010262527A (ja) | 通行者計数装置、通行者計数方法および通行者計数プログラム | |
JPWO2019012710A1 (ja) | 解析装置、解析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JP6563283B2 (ja) | 監視システム | |
CN110713082A (zh) | 一种电梯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和存储介质 | |
JP2008052683A (ja) | 不審者判別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ファイル配布システム | |
JP7071847B2 (ja) | 自動運転車両を制御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JP7400975B2 (ja) | 顔認証方法 | |
JP7347787B2 (ja) | 混雑状況管理装置、混雑状況管理システム、混雑状況管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JP2023183735A (ja) |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 |
EP3936408B1 (en) | Train monitoring system | |
JP2005140754A (ja) | 人物検知方法、監視システム、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 |
TWI781069B (zh) | 車輛之擁擠度判定方法、及車輛之擁擠度判定系統 | |
JP7496534B2 (ja) | ゲートシステム、ゲート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ゲート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 |
JP7334541B2 (ja) | 路面情報計測装置、路面情報計測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
JP6828112B1 (ja) | エレベータの利用者検知システ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