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56339B - 耦合電感器 - Google Patents
耦合電感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856339B TWI856339B TW111124629A TW111124629A TWI856339B TW I856339 B TWI856339 B TW I856339B TW 111124629 A TW111124629 A TW 111124629A TW 111124629 A TW111124629 A TW 111124629A TW I856339 B TWI856339 B TW I856339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ductor
- electrode
- winding
- coupled inductor
- coil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0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345 visc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101001021281 Homo sapiens Protein HEXIM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2
- 101000693265 Homo sapiens Sphingosine 1-phosphate receptor 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2
- 102000004137 Lysophosphatidic Acid Receptors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2
- 108090000642 Lysophosphatidic Acid Receptor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2
- PXHVJJICTQNCMI-UHFFFAOYSA-N Nickel Chemical compound [Ni] PXHVJJICTQNCM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2
- 102100025750 Sphingosine 1-phosphate receptor 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29910052759 nick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6
- ATJFFYVFTNAWJD-UHFFFAOYSA-N Tin Chemical compound [Sn] ATJFFYVFTNAWJ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0679 sold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593 Epox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39 in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WABPQHHGFIMREM-UHFFFAOYSA-N lead(0) Chemical compound [Pb] WABPQHHGFIMRE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Abstract
一種耦合電感器,其中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連接到第一線圈,第三電極和第四電極連接到第二線圈,其中第一水平線段穿過第一電極和所述第二線圈,第二水平線段穿過第二電極與第三電極和第四電極,其中第一水平線段與第二水平線段在該耦合電感器之本體之下表面周圍內一的位置處相互交叉。
Description
本發明涉及一種耦合電感器,尤其是一種具有較高耦合率的耦合電感器。
帶有內外引線的傳統耦合電感器會產生漏感,從而降低K值。此外,傳統耦合電感器的主線圈和副線圈的間隙也會導致漏感,而漏感會降低耦合電感器的耦合率。
此外,傳統耦合電感器的電極結構將導致包含多個耦合電感器的電路佈局難以佈線。
因此,需要更好的解決方案來解決上述問題。
本發明提供一種耦合電感器,其具有電性連接第一導線的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以及電連接第二導線的第三電極和第四電極,其中第一水平線段穿過第一電極第二電極與穿過第三電極和第四電極的第二水平線段在本體的第一表面周圍內的一位置處相互交叉,以使包含多個耦合電感器的電路的佈局更容易佈線.
本發明提供一種耦合電感器,包括第一線圈和第二線圈,其中第一線圈的繞組數與第二線圈的繞組數交錯,以提高耦合電感器的耦合率。
本發明提供一種耦合電感器,包括第一導線和第二導線,其中第一導線的至少一第一繞組和第二導線的至少一第二繞組被磁性部分包覆。本體的非磁性部分包覆第二導線的第一端部,以提高耦合電感器的耦合率。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耦合電感器,該耦合電感器包括:一本體;一第一導線;以及一第二導線;其中,該第一導線的至少一部分和該第二導線的至少一部分設置在該本體的內部;一第一電極、一第二電極、一第三電極以及一第四電極,設置於該本體的一第一表面上,其中該第一電極與該第二電極電性連接至該第一導線,該第三電極與該第四電極電性連接至該第二導線,其中穿過該第一電極和該第二電極的一第一水平線段與穿過該第三電極和該第四電極的一第二水平線段在該本體的該第一個表面的周圍內的一位置處相互交叉。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導線包括具有至少一第一繞組的一第一線圈和具有至少一第二繞組的一第二線圈,其中所述第一導線的至少一第一繞組和所述第二導線的至少一第二繞組設置在該本體內部,其中所述第二導線的至少一第二繞組的一第一部分設置在所述第一導線的至少一第一繞組的一第一部分和一第二部分之間。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導線的至少一第一繞組和所述第二導線的至少一第二繞組被所述本體的一磁性部分包覆,且所述第二導線的一第一端部分被所述本體的一非磁性部分包覆。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表面為所述本體的一下表面。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本體包括一磁性體。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磁體包括一T形磁芯,所述第一線圈和所述第二線圈圍繞在所述T形磁芯的一柱體上。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水平線段與所述第二水平線段垂直。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導線和所述第二導線分別為一扁平線。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導線和所述第二導線分別為一漆包線。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導線和所述第二導線分別由一薄膜製程來製成。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導線的一第一厚度大於所述第二導線的一第二厚度。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導線的一第一寬度實質上等於所述第二導線的一第二寬度。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電極從所述本體下表面的一第一邊緣延伸至一第二邊緣,所述第二電極從所述本體下表面的該第一邊緣延伸至該第二邊緣,其中,該第一邊緣和該第二邊緣是所述本體的下表面的相對的兩個邊緣,其中,所述第三電極從沿著該第一邊緣設置,以及所述第四電極從沿著該第二邊緣設置。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電極延伸至所述本體的一第一側表面,所述第二電極延伸至所述本體的一第二側表面,所述第一側表面與所述第二側表面為所述本體相對的兩個側表面。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三電極延伸至所述本體的一第三側表面,所述第四電極延伸至所述本體的一第四側表面,所述第三側表面與所述第四側表面為所述本體相對的兩個側表面。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導線的一繞組與所述第二導線的一繞組形成的一空間,其中一黏性材料設置在該空間中。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本體內嵌有第一引線,所述引線的至少一部分從所述本體的下表面露出,用以形成所述第一電極。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耦合電感器,該耦合電感器包括:一本體;一第一導線,包括具有至少一第一繞組的一第一線圈;以及一第二導線,包括具有至少一第二繞組的一第二線圈,其中,所述第一導線的至少一第一繞組所述第二導線的至少一第二繞組設置在該本體的內部;其中,所述第二導線的至少一第二繞組的一第一部分設置在所述第一導線的至少一第一繞組的一第一部分和一第二部分之間。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耦合電感器,該耦合電感器包括:一本體,包括一磁性部分與一非磁性部分;一第一導線,包括具有至少一第一繞組的一第一線圈;以及一第二導線,包括具有至少一第二繞組的一第二線圈,其中,所述第一導線的至少一第一繞組和所述第二導線的至少一第二繞組設置在所述本體的內部;其中所述第一導線的至少一第一繞組和所述第二導線的至少一第二繞組由所述本體的磁性部分包覆,且第二導線的一第一端部被所述本體的非磁性部分包覆。
在一個實施例中,提供了一種耦合電感器,其中耦合電感器包括:本體;第一線圈,包括第一導線的至少一第一繞組;第二線圈,包括第二導線的至少一第二繞組;其中第一導線的至少一第一繞組和第二導線的至少一第二繞組設置在本體內部,其中第二導線的至少一第二繞組的第一部分
是設置在第一導線的第二部分與第一導線的第三部分之間,其中,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沿垂直方向堆疊。
在一個實施例中,提供了一種耦合電感器,其中耦合電感器包括:本體;第一線圈,包括第一導線的至少一第一繞組;第二線圈,包括第二導線的至少一第二繞組;其中,第一導線的至少一第一繞組與第二導線的至少一第二繞組設置於本體內部;第一電極、第二電極、第三電極和第四電極,其中第一電極、第二電極、第三電極和第四電極設置在本體的底表面上,其中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電性連接第一線圈,第三電極和第四電極電性連接第二線圈,其中第一引線的第一部分埋設在本體內,並且該引線的第一部分從底部露出所述本體的表面以形成所述第一電極,其中,所述第一引線的第二部分嵌入在所述本體內,其中,所述第一引線的第二部分包括通孔,並且所述本體的一部分設置在所述通孔中。
在一個實施例中,提供了一種耦合電感器,其中耦合電感器包括:本體;第一線圈,包括第一導線的至少一第一繞組;第二線圈,包括第二導線的至少一第二繞組;其中,第一導線的至少一第一繞組與第二導線的至少一第二繞組設置於本體內部;第一電極、第二電極、第三電極和第四電極,其中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電連接到第一線圈,第三電極和第四電極電連接到第二線圈,其中引線電連接到第三電極,其中引線中形成至少一通孔,其中焊接材料設置在引線的第一部分的頂表面上並通過至少一通孔延伸至第二部分的內部導體的端部分。
為使本發明的上述及其他特徵和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對幾個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
100:耦合電感器
101:第一導線
102:第二導線
104a、104b、105a、105b:電極
106:本體
B1:下表面
104HL、105HL:水平線段
145:周圍內的一位置
103:公共軸
106T:T形磁芯
D1、D2、C1、C2:側表面
107:絕緣層
110a、110b、110c:黏性材料
101T1:端部
101TM1:內部導體
101E:表面
T1:厚度
102W1:第二導線的至少一第二繞組的第一部分
101W1:第一導線的至少一第一繞組的第二部分
101W2:第一導線的至少一第一繞組的第三部分
108:絕緣層
104C:第一電流
105C:第二電流
EDG1:第一邊緣
EDG2:第二邊緣
100a、100b、100c:多個耦合電感器
200:開關節點
104IP:輸入電流
104LD:輸出電流
300:負載裝置
105IN:感應電流
B1DL:對角線
102BT:部分
104a1:第二部分
104b1:第一部分
104c1:第三部分
104ah:通孔
150c:引線
150a:第一部分
150b:第二部分
150d、151d、152d:通孔
160:焊接材料
102TE:絕緣層
115:銅層
112、113:鎳層
111、114:錫層
包括附圖以提供對本發明的進一步理解,並且附圖被併入並構成本說明書的一部分。附圖說明了本發明的實施例,並與說明書一起用於解釋本發明的原理,附圖簡要說明如下。
圖1A為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耦合電感器的立體圖。
圖1B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耦合電感器的側視圖。
圖1C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耦合電感器的第一導線的端部分的側視圖。
圖1D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耦合電感器的線圈結構的一側視圖。
圖1E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耦合電感器的一立體圖。
圖1F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耦合電感器的電流流動。
圖1G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耦合電感器的一電極結構示意圖。
圖1H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具有多個耦合電感器器的佈置。
圖1I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耦合電感器的一俯視圖。
圖1J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耦合電感器的一俯視圖。
圖1K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耦合電感器的一立體圖。
圖1L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耦合電感器的一立體圖。
圖1M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耦合電感器的一立體圖。
圖2A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耦合電感器的一立體圖。
圖2B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耦合電感器的一立體圖。
圖2C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耦合電感器的一立體圖。
圖2D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耦合電感器的一電極焊接結構的側視圖。
圖2E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耦合電感器的一電極焊接結構的側視圖。
圖1A示出了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一耦合電感器100的透視圖。如圖1A所示,耦合電感器100包括:本體106;第一導線101;第二導線102;其中,第一導線101的至少一部分和第二導線102的至少一部分設置在本體106內;第一電極104a、第二電極104b、第三電極105a和第四電極105b,其中第一電極104a、第二電極104b、第三電極105a和第四電極105b設置在第一表面上,例如作為本體106的下表面B1,其中第一電極104a和第二電極104b電連接到第一導線101,第三電極105a和第四電極105b電連接到第二導線102,其中穿過第一電極104a和第二電極104b的第一水平線段104HL和穿過第三電極105a和第四電極105b的第二水平線段105HL在本體106的一表面,例如下表面B1,的周圍內的一位置145處相互交叉。
在一個實施例中,第一水平線段104HL和第二水平線段105HL在本體106的上表面A1周圍內的一位置處相互交叉。
在一個實施例中,第一水平線段104HL垂直於第二水平線段105HL。
在一個實施例中,第一導線101包括具有至少一第一繞組的第一線圈,第二導線102包括具有至少一第二繞組的第二線圈,其中第一導線101的至少一第一繞組和第二導線102的至少一第二繞組設置在本體106內。
在一個實施例中,第一導線101的至少一第一繞組和第二導線102的至少一第二繞組繞圍繞於公共軸103。
在一個實施例中,如圖1A所示,本體106包含一T形磁芯106T,其中第一導線101的第一線圈與第二導線102的第二線圈圍繞於T形磁芯106T的柱體上。
在一個實施例中,如圖1A所示,第一電極104a從本體106的下表面B1延伸至本體106的第一側表面D1。
在一個實施例中,如圖1A所示,第二電極104b由本體106的下表面B1延伸至本體106的第二側表面D2,其中第一側表面D1與第二側表面D2為本體106的相對的兩個側表面。
在一個實施例中,如圖1A所示,第三電極105a從本體106的下表面B1延伸至本體106的第三側表面C1。
在一個實施例中,如圖1A所示,第四電極105b由本體106的下表面B1延伸至本體106的第四側表面C2,其中第三側表面C1與第四側表面C2為本體106的相對的兩個側表面。
在一個實施例中,第一導線101和第二導線102分別為扁平線。
在一個實施例中,第一導線101和第二導線102分別為漆包線。
在一個實施例中,第一導線101和第二導線102分別為扁平漆包線。
在一個實施例中,第一導線101和第二導線102均通過薄膜製程製成。
在一個實施例中,如圖1B所示,絕緣層107設置在第一導線101和第二導線102的每一個導線上。
在一個實施例中,如圖1B所示,在由第一導線101的第一繞組和第二導線102的第二繞組所形成的一空間中設置一黏性材料110a。
在一個實施例中,如圖1B所示,黏性材料110b設置在由第一導線101的第一端部和第二導線102的第一端部形成的一空間中。
在一個實施例中,如圖1B所示,黏性材料110c設置在由第一導線101的第二端部分和第二導線102的第二端部分形成的一空間中。
在一個實施例中,如圖1C所示,第一導線101的端部101T1被絕緣層107包覆,第一導線的端部101T1的內部導體101TM1的表面101E被暴露以形成第一電極104a。
在一個實施例中,如圖1D所示,第一導線101的第一厚度T1大於第二導線102的第二厚度。
在一個實施例中,第一導線的第一寬度實質上等於第二導線的第二寬度。
在一個實施例中,如圖1D所示,第二導線102的至少一第二繞組的第一部分102W1設置在第一導線101的至少一第一繞組的第二部分101W1與第一導線101的至少一第一繞組的第三部分101W2之間。
在一個實施例中,如圖1D所示,第二導線102的至少一第二繞組的第一部分102W1、第一導線101的至少一第一繞組的第二部分101W1和第一導線101的至少一第一繞組的第三部分101W2沿一垂直方向堆疊。
在一個實施例中,第一導線101的至少一第一繞組和第二導線的至少一第二繞組被本體的一磁性部分包覆,第二導線102的第一端部是由本體的一非磁性部分包覆。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體106是一磁性體。
在一個實施例中,一絕緣層108設置在本體106的一外表面上。
在一個實施例中,絕緣層108包括環氧樹脂。
在一個實施例中,如圖1E所示,第一電極104a由本體106的下表面B1延伸至本體106的第一側表面D1,其中第一電極104a的外表面包含Sn。
在一個實施例中,如圖1E所示,第二電極104b由本體106的下表面B1延伸至本體106的第二側表面D2,其中第二電極104b的外表面包含Sn。
在一個實施例中,如圖1E所示,第三電極105a由本體106的下表面B1延伸至本體106的第三側表面C1,其中第三電極105a的外表面包含Sn。
在一個實施例中,如圖1E所示,第四電極105b由本體106的下表面B1延伸至本體106的第四側表面C2,其中第四電極105b的外表面包含Sn。
在一個實施例中,如圖1F所示,流經第一導線101的第一線圈的第一電流104C感應產生流經第二導線102的第二線圈的第二電流105C。
在一個實施例中,如圖1G所示,第一電極104a從本體106的下表面B1延伸至本體106的第一側表面D1。
在一個實施例中,如圖1G所示,第二電極104b由本體106的下表面B1延伸至本體106的第二側表面D2,其中第一側表面D1與第二側表面D2為本體106的相對的兩個側表面。
在一個實施例中,如圖1G所示,第三電極105a從本體106的下表面B1延伸至本體106的第三側表面C1。
在一個實施例中,如圖1I所示,第四電極105b由本體106的下表面B1至本體106的第四側表面C2,其中第三側表面C1與第四側表面C2為本體106的相對的兩個側表面。
在一個實施例中,如圖1G所示,第一電極104a從本體106下表面的第一邊緣EDG1延伸到第二邊緣EDG2。
在一個實施例中,如圖1G所示,第二電極104b由本體106的下表面的第一邊緣EDG1延伸至第二邊緣EDG2,其中第一邊緣EDG1與第二邊緣EDG2為本體106下表面的相對的兩個邊緣。
在一個實施例中,如圖1G所示,第三電極105a沿本體106的下表面的第一邊緣EDG1設置,位於第一電極104a與第二電極104b之間。
在一個實施例中,如圖1G所示,第四電極105b沿本體106下表面的第二邊緣EDG2設置,位於第一電極104a與第二電極104b之間。
在一個實施例中,如圖1G所示,第一電極104a與第二電極104b電性連接第一導線101,第三電極105a與第四電極105b電性連接第二導線102,其中第一水平線的兩個端點段104HL分別穿過第一電極104a和第二電極104b;第二水平線段105HL的兩個端點分別穿過第三電極105a和第四電極105b,其中第一水平線段104HL和第二水平線段105HL在本體106的下表面B1上的一位置145處處相交。
在一個實施例中,如圖1G所示,第一水平線段104HL垂直於第二水平線段105HL。
在一個實施例中,如圖1H所示,多個耦合電感器100a、100b、100c可以串聯,其中來自開關節點200的輸入電流104IP流經第一電極104a和
第二電極105a,並且產生輸出電流104LD並輸入到負載裝置300,其中由耦合電感器100a、100b、100c產生的感應電流105IN沿一個方向流過,以使電路的佈局更易於佈線。
在一個實施例中,如圖1I所示,第一電極104a由本體下表面的第一邊緣EDG1延伸至第二邊緣EDG2,其中第一導線101的第一端部101T1與第一導線101的第二端部101T2分別為置於本體106下表面的兩個對角處,其中對角線B1DL穿過第一導線101的第一端部101T1和第二端部101T2。
在一個實施例中,如圖1I所示,第二電極104b由本體106下表面的第一邊緣EDG1延伸至第二邊緣EDG2,其中第一邊緣EDG1與第二邊緣EDG2為本體106下表面的相對的兩個邊緣。
在一個實施例中,如圖1I所示,第三電極105a沿本體106下表面的第一邊緣EDG1設置,第三電極105a位於第一電極104a與第二電極104b之間。
在一個實施例中,如圖1I所示,第四電極105b沿本體下表面的第二邊緣EDG2設置,第四電極105b位於第一電極104a與第二電極104b之間。
在一個實施例中,如圖1I所示,第二導線102的端部102T2從部分102BT彎折到第四電極105b。
在一個實施例中,如圖1I所示,第二導線102的端部102T1彎折至第三電極105a。
在一個實施例中,如圖1I所示,第一電極104a由本體下表面的第一邊緣EDG1延伸至第二邊緣EDG2,其中第一導線101的第一端部101T1與第一導線101的第二端部101T2分別為放置在本體下表面的兩個對角處。
在一個實施例中,如圖1J所示,第二電極104b由本體下表面的第一邊緣EDG1延伸至第二邊緣EDG2,其中第一邊緣與第二邊緣為本體下表面相對的兩個邊緣。
在一個實施例中,如圖1K所示,第一電極104a由本體下表面的第一邊緣EDG1延伸至第二邊緣EDG2,其中第一導線101的第一端部101T1與第一導線101的第二端部101T2分別為放置在本體下表面的兩個對角處。
在一個實施例中,如圖1K所示,第二導線102的第一端部102T1和第二導線102的第二端部102T2彎折至第三電極105a和第四電極105b的位置。
在一個實施例中,如圖1L所示,一第一引線嵌入本體內,引線104b1的至少一部分從本體的底表面暴露以形成第一電極。
在一個實施例中,如圖1M所示,將第一引線嵌入本體內,引線104b1的至少一部分暴露於本體的下表面以形成第一電極,其中在引線的一部分104a1中形成一第一通孔104ah,本體的一部分設置於通孔104ah中以增加引線與本體之間之機械結構強度。
在一個實施例中,如圖1L所示,第一引線嵌入本體內,引線的第一部分104b1從本體的下表面暴露以形成第一電極,其中第一部分104b1通過一第三部分104c1延伸至與第一部分104b1相對的第二部分104a1,其中第一通孔104ah形成於第一引線的第二部分104a1,本體的一部分設置於通孔104ah中以增加引線與本體之間之機械結構強度。
在一個實施例中,提供了一種耦合電感器,其中耦合電感器包括:一本體;一第一線圈,包括第一導線的至少一第一繞組;一第二線圈,包括第二導線的至少一第二繞組;其中,第一導線的至少一第一繞組與第二導線的至少一第二繞組設置於本體內部;第一電極、第二電極、第三電極和第四電極,其中第一電極、第二電極、第三電極和第四電極設置在本體的底表面上,其中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電性連接第一線圈,第三電極和第四電極電性連接第二線圈,其中第一引線的第一部分埋設在本體內,並且該引線的第一部分從所述本體的底部露出以形成所述第一電極,其中,所述第一引線的第二部分嵌入在所述本體內,其中,所述第一引線的第二部分包括通孔,所述本體的一部分設置在所述通孔中。
在一個實施例中,提供了一種耦合電感器,其中耦合電感器包括:一本體;一第一線圈,包括第一導線的至少一第一繞組;一第二線圈,包括第二導線的至少一第二繞組;其中第一導線的至少一第一繞組和第二導線的至少一第二繞組設置在本體內部,其中第二導線的至少一第二繞組的第一部分是設置於第一導線的第二部分與第一導線的第三部分之間,其中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及第三部分沿一垂直方向堆疊。
在一個實施例中,提供了一種耦合電感器,其中耦合電感器包括:一本體,包括一磁性部分和一非磁性部分;一第一線圈,包括第一導線的至少一第一繞組;一第二線圈,包括第二導線的至少一第二繞組;其中,第一導線的至少一第一繞組和第二導線的至少一第二繞組被本體的磁性部分包覆,第二導線的第一端部分被本體的非磁性部分包覆。
在一個實施例中,提供了一種耦合電感器,其中耦合電感器包括:一本體;一第一線圈,包括第一導線的至少一第一繞組;一第二線圈,包括第二導線的至少一第二繞組;其中第一導線的至少一第一繞組和第二導線的至少一第二繞組設置在本體內部,其中第二導線的至少一第二繞組的第一部分設置於第一導線的至少一第一繞組的第二部分與第一導線的至少一第一繞組的第三部分之間,其中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及第三部分沿垂直方向堆疊。
在一個實施例中,如圖2C所示,第二導線102的端部設置於第一引線的第一部分150a與第二部分150b之間,其中第一引線中形成第一通孔150d,以使焊接結構更牢固。
在一個實施例中,如圖2C所示,其中在第一引線中形成第二通孔151d以使焊接結構更牢固。
在一個實施例中,如圖2D所示,一焊接材料160設置在第一部分150a的上表面,並通過第一通孔150d延伸至第二導線102的端部和第一引線的第二部分150b,以使焊接結構更堅固。
在一個實施例中,如圖2D所示,一焊接材料160設置在第一部分150a的上表面,並通過第二通孔151d延伸至第二導線102的端部102T1和第一引線的第二部分150b,以形成更強焊接結構。
在一個實施例中,如圖2E所示,焊接材料160設置在引線150c的第一部分150a的上表面上,並通過形成在引線150c中的通孔152d延伸至第二導線102T1的端部,以使焊接結構更牢固。
在一個實施例中,如圖2E所示,焊接材料160可與位於第二導線102下表面的絕緣層102TE接觸,其中第二導線102的內部導體的上表面露出以接觸焊接材料160。
在一個實施例中,如圖2E所示,引線150c包括銅層115、第一鎳層112以及第一錫層114,其中第一鎳層112設置在銅層115上,第一錫層114設置在第一鎳層112上。
在一個實施例中,如圖2E所示,第二鎳層113設置在第二導線102的端部102T1上,第二錫層111設置在第二鎳層113上,其中引線150c設置在第二錫層111上。
儘管已經參考上述實施例描述了本發明,但是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說顯而易見的是,可以對所描述的實施例進行修改而不背離本發明的精神。因此,本發明的範圍將由所附請求項而不是由上述詳細描述來限定。
100:耦合電感器
101:第一導線
102:第二導線
104a、104b、105a、105b:電極
106:本體
A1:上表面
B1:下表面
104HL、105HL:水平線段
145:周圍內的一位置
103:公共軸
106T:T形磁芯
D1、D2、C1、C2:側表面
107:絕緣層
108:絕緣層
Claims (20)
- 一種耦合電感器,包括:一本體;一第一導線;一第二導線,其中,該第一導線的至少一部分和該第二導線的至少一部分設置在該本體的內部;以及一第一電極、一第二電極、一第三電極以及一第四電極,設置於該本體的一第一表面上,其中該第一電極與該第二電極電性連接至該第一導線,該第三電極與該第四電極電性連接至該第二導線,其中穿過該第一電極和該第二電極的一第一水平線段與穿過該第三電極和該第四電極的一第二水平線段在該本體的該第一表面的周圍內的一位置處相互交叉。
-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耦合電感器,其中,所述第一導線包括具有至少一第一繞組的一第一線圈和具有至少一第二繞組的一第二線圈,其中所述第一導線的至少一第一繞組和所述第二導線的至少一第二繞組設置在該本體的內部,其中所述第二導線的至少一第二繞組的一第一部分設置在所述第一導線的至少一第一繞組的一第一部分和一第二部分之間。
-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耦合電感器,其中,所述第一導線的至少一第一繞組和所述第二導線的至少一第二繞組被所述本體的一磁性部分包覆,且所述第二導線的一第一端部分被所述本體的一非磁性部分包覆。
-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耦合電感器,其中,所述第一表面為所述本體的一下表面。
-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耦合電感器,其中,所述本體包括一磁性體。
- 根據請求項5所述的耦合電感器,其中,所述磁性體包括一T形磁芯,一第一線圈和一第二線圈圍繞在所述T形磁芯的一柱體上。
-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耦合電感器,其中,所述第一水平線段與所述第二水平線段垂直。
-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耦合電感器,其中,所述第一導線和所述第二導線分別為一扁平線。
-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耦合電感器,其中,所述第一導線和所述第二導線分別為一漆包線。
-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耦合電感器,其中,所述第一導線和所述第二導線分別由一薄膜製程來製成。
-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耦合電感器,其中,所述第一導線的一第一厚度大於所述第二導線的一第二厚度。
-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耦合電感器,其中,所述第一導線的一第一寬度實質上等於所述第二導線的一第二寬度。
-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耦合電感器,其中,所述第一電極從所述本體下表面的一第一邊緣延伸至一第二邊緣,所述第二電極從所述本體下表面的該第一邊緣延伸至該第二邊緣,其中,該第一邊緣和該第二邊緣是所述本體的下表面的相對的兩個邊緣,其中,所述第三電極從沿著該第一邊緣設置,以及所述第四電極從沿著該第二邊緣設置。
-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耦合電感器,其中,所述第一電極延伸至所述本體的一第一側表面,所述第二電極延伸至所述本體的一第二側表面,所述第一側表面與所述第二側表面為所述本體相對的兩個側表面。
-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耦合電感器,其中,所述第三電極延伸至所述本體的一第三側表面,所述第四電極延伸至所述本體的一第四側表面,所述第三側表面與所述第四側表面為所述本體相對的兩個側表面。
-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耦合電感器,其中,所述第一導線的一繞組與所述第二導線的一繞組形成的一空間,其中一黏性材料設置在該空間中。
-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耦合電感器,其中,所述本體內嵌有第一引線,所述引線的至少一部分從所述本體的下表面露出,用以形成所述第一電極。
- 根據請求項17所述的耦合電感器,其中,一通孔形成在所述第一引線中,其中,所述本體的一部分設置在所述通孔內。
- 一種耦合電感器,包括:一本體,所述本體包括一磁性體;一第一導線,包括具有至少一第一繞組的一第一線圈;以及一第二導線,包括具有至少一第二繞組的一第二線圈,其中,所述第一導線的至少一第一繞組以及所述第二導線的至少一第二繞組設置在該本體的內部;其中,所述第二導線的至少一第二繞組的一第一部分設置在所述第一導線的至少一第一繞組的一第一部分和一第二部分之間,其中,所述第二導線的至少一第二繞組的第一部分以及所述第一導線的至少一第一繞組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完全被所述磁性體包覆。
- 一種耦合電感器,包括:一本體,包括一磁性部分與一非磁性部分;一第一導線,包括具有至少一第一繞組的一第一線圈;以及 一第二導線,包括具有至少一第二繞組的一第二線圈,其中,所述第一導線的至少一第一繞組和所述第二導線的至少一第二繞組設置在所述本體的內部;其中所述第一導線的至少一第一繞組和所述第二導線的至少一第二繞組由所述本體的磁性部分包覆,且第二導線的一第一端部被所述本體的非磁性部分包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2163217760P | 2021-07-01 | 2021-07-01 | |
US63/217,760 | 2021-07-01 | ||
US202163251047P | 2021-10-01 | 2021-10-01 | |
US63/251,047 | 2021-10-01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403801A TW202403801A (zh) | 2024-01-16 |
TWI856339B true TWI856339B (zh) | 2024-09-21 |
Family
ID=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210134521A1 (en) | 2019-10-31 | 2021-05-06 |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 Coil component |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210134521A1 (en) | 2019-10-31 | 2021-05-06 |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 Coil component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643217B (zh) | 八字形電感性線圈裝置 | |
KR101044373B1 (ko) | 코일장치, 복합 코일장치 및 트랜스 장치 | |
TWI740091B (zh) | 電子裝置及其製作方法 | |
KR20070053170A (ko) | 평면 고전압 변압기장치 | |
CN109686549B (zh) | 一种具有多个绕组线圈通过微纳加工制作的集成变压器 | |
JPH0413212A (ja) | 薄膜磁気ヘッド | |
TWI856339B (zh) | 耦合電感器 | |
JPH08203739A (ja) | 空芯コイル装置 | |
TW202403801A (zh) | 耦合電感器 | |
TWI798979B (zh) | 一種磁性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 |
US20240321506A1 (en) | Coil device | |
US20220189687A1 (en) | Leakage transformer | |
TWM612250U (zh) | 磁性元件 | |
TW202044289A (zh) | 濾波變壓裝置 | |
JPS6154607A (ja) | トランス | |
TW202025183A (zh) | 變壓線圈結構 | |
US6559750B2 (en) | Transformer and electrical device using the same | |
US12119154B2 (en) | Coil device | |
TWI771711B (zh) | 磁感應組件 | |
KR102627304B1 (ko) | 인덕터 및 트랜스포머용 코일구조 및 이를 이용한 인덕터 및 트랜스포머 제조방법 | |
CN102568778B (zh) | 叠层功率型线圈类器件 | |
KR100735208B1 (ko) | 자심 내에 전기 연결을 포함하는 다층 변압기 | |
TWI671767B (zh) | 濾波變壓裝置與其製造方法 | |
JPS6322656Y2 (zh) | ||
JPH0484404A (ja) | 集積回路用インダクタおよびトラン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