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78669B - 光學影像擷取鏡頭、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光學影像擷取鏡頭、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778669B TWI778669B TW110122454A TW110122454A TWI778669B TW I778669 B TWI778669 B TW I778669B TW 110122454 A TW110122454 A TW 110122454A TW 110122454 A TW110122454 A TW 110122454A TW I778669 B TWI778669 B TW I778669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optical axis
- optical
- image capturing
- image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6—Panoramic objectives; So-called "sky lenses" including panoramic objectives having reflecting surfac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18—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with lenses having one or more non-spherical faces, e.g. for reducing geometrical aberration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64—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more than six compon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4—Mounting of pick-up tubes,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deviation or focusing coi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 Transforming Light Signals Into Electric Signals (AREA)
- Image Input (AREA)
Abstract
一種光學影像擷取鏡頭,包含八片透鏡。八片透鏡沿光路由物側至像側依序為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第五透鏡、第六透鏡、第七透鏡與第八透鏡。八片透鏡分別具有朝向物側方向的物側表面與朝向像側方向的像側表面。第八透鏡像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光學影像擷取鏡頭中至少一片透鏡其物側表面與其像側表面的至少其中一者於離軸處具有至少一反曲點。當滿足特定條件時,光學影像擷取鏡頭能同時滿足廣視角、微型化和高成像品質的需求。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光學影像擷取鏡頭、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特別是一種適用於電子裝置的光學影像擷取鏡頭及取像裝置。
隨著半導體製程技術更加精進,使得電子感光元件性能有所提升,畫素可達到更微小的尺寸,因此,具備高成像品質的光學鏡頭儼然成為不可或缺的一環。
而隨著科技日新月異,配備光學鏡頭的電子裝置的應用範圍更加廣泛,對於光學鏡頭的要求也是更加多樣化。由於往昔之光學鏡頭較不易在成像品質、敏感度、光圈大小、體積或視角等需求間取得平衡,故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光學鏡頭以符合需求。
本發明提供一種光學影像擷取鏡頭、取像裝置以及電子裝置。其中,光學影像擷取鏡頭沿著光路由物側至像側包含依序排列的八片透鏡。當滿足特定條件時,本發明提供的光學影像擷取鏡頭能同時滿足廣視角、微型化和高成像品質的需求。
本發明提供一種光學影像擷取鏡頭,包含八片透鏡。八片透鏡沿光路由物側至像側依序為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第五透鏡、第六透鏡、第七透鏡與第八透鏡。八片透鏡分別具有朝向物側方向的物側表面與朝向像側方向的像側表面。第一透鏡具有負屈折力。第二透鏡具有正屈折力,且第二透鏡物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第六透鏡具有負屈折力。第八透鏡像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光學影像擷取鏡頭中至少一片透鏡其物側表面與其像側表面的至少其中一者於離軸處具有至少一反曲點。第二透鏡的阿貝數為V2,第六透鏡的阿貝數為V6,第八透鏡的阿貝數為V8,第六透鏡像側表面的曲率半徑為R12,光學影像擷取鏡頭的焦距為f,其滿足下列條件:
30.0 < V2+V6+V8 < 85.0;以及
0 < |R12/f| < 3.0。
本發明另提供一種光學影像擷取鏡頭,包含八片透鏡。八片透鏡沿光路由物側至像側依序為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第五透鏡、第六透鏡、第七透鏡與第八透鏡。八片透鏡分別具有朝向物側方向的物側表面與朝向像側方向的像側表面。第一透鏡具有負屈折力。第二透鏡物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第六透鏡具有負屈折力。第八透鏡像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光學影像擷取鏡頭中至少一片透鏡其物側表面與其像側表面的至少其中一者於離軸處具有至少一反曲點。第二透鏡的阿貝數為V2,第六透鏡的阿貝數為V6,第八透鏡的阿貝數為V8,第二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2,第三透鏡與第四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34,其滿足下列條件:
30.0 < V2+V6+V8 < 85.0;以及
2.7 < CT2/T34 < 50。
本發明再提供一種光學影像擷取鏡頭,包含八片透鏡。八片透鏡沿光路由物側至像側依序為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第五透鏡、第六透鏡、第七透鏡與第八透鏡。八片透鏡分別具有朝向物側方向的物側表面與朝向像側方向的像側表面。第二透鏡具有正屈折力。第八透鏡具有負屈折力,第八透鏡物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且第八透鏡像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光學影像擷取鏡頭中至少一片透鏡其物側表面與其像側表面的至少其中一者於離軸處具有至少一反曲點。第二透鏡的阿貝數為V2,第六透鏡的阿貝數為V6,第八透鏡的阿貝數為V8,第一透鏡與第二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12,第六透鏡與第七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67,第七透鏡與第八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78,第六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6,第八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8,其滿足下列條件:
20.0 < V2+V6+V8 < 90.0;
1.0 < T12/(T67+T78);以及
0 < CT8/CT6 < 2.0。
本發明提供一種取像裝置,其包含前述的光學影像擷取鏡頭以及一電子感光元件,其中電子感光元件設置於光學影像擷取鏡頭的成像面上。
本發明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其包含前述的取像裝置。
當V2+V6+V8滿足上述條件時,可調整材質配置,以修正色差等像差。
當|R12/f|滿足上述條件時,可調整第六透鏡的面形與屈折力,以修正像差。
當CT2/T34滿足上述條件時,可調整透鏡配置,有助於增大視角與壓縮光學影像擷取鏡頭物側端的體積。
當T12/(T67+T78)滿足上述條件時,可調整透鏡配置,以在視角、體積配置與成像品質間取得平衡。
當CT8/CT6滿足上述條件時,可使光學影像擷取鏡頭像側端的透鏡相互配合,有助於在體積與成像面大小間取得平衡。
光學影像擷取鏡頭包含八片透鏡,並且八片透鏡沿光路由物側至像側依序為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第五透鏡、第六透鏡、第七透鏡與第八透鏡。其中,八片透鏡分別具有朝向物側方向的物側表面與朝向像側方向的像側表面。
第一透鏡可具有負屈折力;藉此,可調整光學影像擷取鏡頭的屈折力配置,有助於增大視角。第一透鏡像側表面於近光軸處可為凹面;藉此,可調整第一透鏡的面形與屈折力,有助於增大視角。
第二透鏡可具有正屈折力;藉此,有助於壓縮光學影像擷取鏡頭物側端的體積與增大視角。第二透鏡物側表面於近光軸處可為凸面;藉此,可與第一透鏡相互配合,有助於降低面反射。
第六透鏡可具有負屈折力。藉此,可平衡光學影像擷取鏡頭像側端的屈折力,以修正球差等像差。
第七透鏡可具有正屈折力。藉此,有助於壓縮光學影像擷取鏡頭像側端的體積。
第八透鏡可具有負屈折力;藉此,可與第七透鏡相互配合,以在體積與成像品質間取得平衡。第八透鏡物側表面於近光軸處可為凸面;藉此,可調整第八透鏡的面形,有助於修正離軸像差。第八透鏡物側表面於離軸處可具有至少一臨界點;藉此,可調整第八透鏡的面形,以修正離軸像差。第八透鏡像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藉此,可調整第八透鏡的面形以修正離軸像差,並有助於調整後焦長度以壓縮體積。第八透鏡像側表面於離軸處可具有至少一臨界點;藉此,可調整光線於成像面的入射角,有助於提升成像面周邊照度與影像品質。其中,第八透鏡物側表面的臨界點與光軸間的垂直距離為Yc81,第八透鏡物側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徑為Y81,第八透鏡物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至少一臨界點滿足下列條件:0.20 < Yc81/Y81 < 0.90;藉此,可進一步調整第八透鏡的面形,以修正像差。其中,第八透鏡像側表面的臨界點與光軸間的垂直距離為Yc82,第八透鏡像側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徑為Y82,第八透鏡像側表面於離軸處可具有至少一臨界點滿足下列條件:0.30 < Yc82/Y82 < 0.90;藉此,可進一步提升影像品質。請參照圖23,係繪示有依照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中參數Y81、Y82、Yc81和Yc82以及第八透鏡E8的物側表面與像側表面於離軸處的臨界點C的示意圖。圖23繪示第一實施例中第八透鏡物側表面與第八透鏡像側表面的臨界點作為示例性說明,然本發明各實施例中除了上述透鏡表面外,其他的透鏡表面也可於離軸處具有一個或多個臨界點。
根據本發明所揭露的光學影像擷取鏡頭,至少一片透鏡其物側表面與其像側表面的至少其中一者於離軸處具有至少一反曲點;藉此,可提升透鏡表面變化程度,有助於修正像差與壓縮透鏡體積。其中,光學影像擷取鏡頭中亦可有至少二片透鏡其物側表面與其像側表面的至少其中一者於離軸處具有至少一反曲點。請參照圖23,係繪示有依照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中各透鏡於離軸處的反曲點P的示意圖。
第二透鏡的阿貝數為V2,第六透鏡的阿貝數為V6,第八透鏡的阿貝數為V8,其滿足下列條件:20.0 < V2+V6+V8 < 90.0。藉此,可調整材質配置,以修正色差等像差。其中,亦可滿足下列條件:30.0 < V2+V6+V8 < 85.0。其中,亦可滿足下列條件:40.0 < V2+V6+V8 < 80.0。
第六透鏡像側表面的曲率半徑為R12,光學影像擷取鏡頭的焦距為f,其可滿足下列條件:0 < |R12/f| < 3.0。藉此,可調整第六透鏡的面形與屈折力,以修正像差。其中,亦可滿足下列條件:0 < |R12/f| < 2.5。其中,亦可滿足下列條件:0.50 < |R12/f| < 2.0。其中,亦可滿足下列條件:1.0 < |R12/f| < 1.5。
第二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2,第三透鏡與第四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34,其可滿足下列條件:2.7 < CT2/T34 < 50。藉此,可調整透鏡配置,有助於增大視角與壓縮光學影像擷取鏡頭物側端的體積。其中,亦可滿足下列條件:3.0 < CT2/T34 < 35。
第一透鏡與第二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12,第六透鏡與第七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67,第七透鏡與第八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78,其可滿足下列條件:1.0 < T12/(T67+T78)。藉此,可調整透鏡配置,以在視角、體積配置與成像品質間取得平衡。其中,亦可滿足下列條件:1.5 < T12/(T67+T78) < 50。其中,亦可滿足下列條件:2.0 < T12/(T67+T78) < 35。
第六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6,第八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8,其可滿足下列條件:0 < CT8/CT6 < 2.0。藉此,可使光學影像擷取鏡頭像側端的透鏡相互配合,有助於在像側端體積與成像面大小間取得平衡。其中,亦可滿足下列條件:0.50 < CT8/CT6 < 1.7。其中,亦可滿足下列條件:0.85 < CT8/CT6 < 1.5。
第一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1,第三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3,其可滿足下列條件:0.55 < CT1/CT3 < 1.8。藉此,可調整光學影像擷取鏡頭物側端的體積分布,並有助於增大視角。其中,亦可滿足下列條件:0.65 < CT1/CT3 < 1.6。
第六透鏡物側表面的曲率半徑為R11,光學影像擷取鏡頭的焦距為f,其可滿足下列條件:-0.90 < R11/f < 4.3。藉此,可調整第六透鏡的面形與屈折力,有助於修正像差與調整像側端的體積分布。
第六透鏡像側表面的曲率半徑為R12,第七透鏡物側表面的曲率半徑為R13,其可滿足下列條件:-3.0 < R12/R13 < 0。藉此,可使第六透鏡與第七透鏡相互配合,以修正畸變等像差。其中,亦可滿足下列條件:-2.3 < R12/R13 < -0.10。
光學影像擷取鏡頭中所有相鄰透鏡於光軸上之間隔距離的總和為ΣAT,光學影像擷取鏡頭中所有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總和為ΣCT,其可滿足下列條件:0.20 < ΣAT/ΣCT < 0.90。藉此,可調整透鏡配置,有助於壓縮總長。
第一透鏡物側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徑為Y11,第八透鏡像側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徑為Y82,其可滿足下列條件:0.60 < Y11/Y82 < 1.6。可調整透鏡外徑的比例,有助於在視角、體積分布與成像面大小間取得平衡。請參照圖23,係繪示有依照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中參數Y11和Y82的示意圖。
光學影像擷取鏡頭的焦距為f,第一透鏡的焦距為f1,第二透鏡的焦距為f2,第三透鏡的焦距為f3,第四透鏡的焦距為f4,第五透鏡的焦距為f5,第六透鏡的焦距為f6,第七透鏡的焦距為f7,第八透鏡的焦距為f8,其可滿足下列至少一條件:-0.90 < f/f1 < -0.50;0.10 < f/f2 < 0.50;|f/f3| < 1.0;|f/f4| < 1.0;|f/f5| < 0.65;-1.0 < f/f6 < -0.10;0.50 < f/f7 < 1.2;以及-1.0 < f/f8 < -0.10。藉此,可調整光學影像擷取鏡頭的屈折力分布,有助於增大視角、壓縮體積與修正像差。
光學影像擷取鏡頭的焦距為f,第五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5,其可滿足下列條件:2.6 < f/CT5 < 6.5。藉此,有助於平衡光學影像擷取鏡頭物側端與像側端的體積分布。
光學影像擷取鏡頭在最大視場內畸變的絕對值最大值為|Dist|max,其可滿足下列條件:|Dist|max < 10.0 %。藉由控制畸變的大小,有助於在影像品質與視角間取得平衡。其中,亦可滿足下列條件:|Dist|max < 8.0 %。
第二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2,第三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3,其可滿足下列條件:0.75 < CT2/CT3。藉此,可使第二透鏡與第三透鏡相互配合,有助於增大視角與調整光學影像擷取鏡頭物側端的體積分布。其中,亦可滿足下列條件:0.90 < CT2/CT3 < 2.8。
第一透鏡物側表面至第八透鏡像側表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D,第八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8,其可滿足下列條件:10.0 < TD/CT8 < 17.0。藉此,可調整透鏡配置,有助於壓縮體積。
第一透鏡物側表面至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L,光學影像擷取鏡頭的入瞳孔徑為EPD,其可滿足下列條件:2.5 < TL/EPD < 9.0。藉此,可在總長與光圈大小間取得平衡。
第一透鏡物側表面至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L,光學影像擷取鏡頭的焦距為f,其可滿足下列條件:2.5 < TL/f < 5.0。藉此,有助於在體積與視角間取得平衡。
第一透鏡物側表面至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L,光學影像擷取鏡頭的最大成像高度為ImgH(可為電子感光元件之有效感測區域對角線總長的一半),其可滿足下列條件:1.2 < TL/ImgH < 2.6。藉此,可在總長與成像面大小間取得平衡。
光學影像擷取鏡頭的焦距為f,第三透鏡的焦距為f3,第四透鏡的焦距為f4,第五透鏡的焦距為f5,其可滿足下列條件:0.50 < f/f3+f/f4+f/f5 < 1.6。藉此,可使透鏡的屈折力相互配合,有助於修正像差以及平衡光學影像擷取鏡頭物側端和像側端的體積分布。
第二透鏡的焦距為f2,第二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2,其可滿足下列條件:4.0 < f2/CT2 < 23。藉此,可調整第二透鏡的面形與屈折力,有助於壓縮光學影像擷取鏡頭物側端的體積。
第六透鏡的焦距為f6,第六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6,其可滿足下列條件:-20 < f6/CT6 < 0。藉此,可調整第六透鏡的面形與屈折力,以修正像差。
第一透鏡與第二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12,第二透鏡與第三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23,第三透鏡與第四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34,第四透鏡與第五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45,第五透鏡與第六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56,第六透鏡與第七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67,第七透鏡與第八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78,其可滿足下列條件:1.1 < (T12+T23)/(T34+T45+T56+T67+T78) < 3.5。藉此,可調整透鏡分布,有助於在視角與體積分布間取得平衡。
第一透鏡的阿貝數為V1,第二透鏡的阿貝數為V2,第三透鏡的阿貝數為V3,第四透鏡的阿貝數為V4,第五透鏡的阿貝數為V5,第六透鏡的阿貝數為V6,第七透鏡的阿貝數為V7,第八透鏡的阿貝數為V8,第i透鏡的阿貝數為Vi,第一透鏡的折射率為N1,第二透鏡的折射率為N2,第三透鏡的折射率為N3,第四透鏡的折射率為N4,第五透鏡的折射率為N5,第六透鏡的折射率為N6,第七透鏡的折射率為N7,第八透鏡的折射率為N8,第i透鏡的折射率為Ni,Vi/Ni的最小值為min(Vi/Ni),其可滿足下列條件:5.0 < min(Vi/Ni) < 12,其中i = 1、2、3、4、5、6、7或8。藉此,可調整光學影像擷取鏡頭的材質分布配置,有助於壓縮體積與修正像差。
第四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4,第五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5,第六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6,第七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7,第八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8,第四透鏡與第五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45,第五透鏡與第六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56,第六透鏡與第七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67,第七透鏡與第八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78,其可滿足下列條件:3.0 < (CT4+CT5+CT6+CT7+CT8)/(T45+T56+T67+T78) < 20。藉此,可調整光學影像擷取鏡頭像側端的透鏡分布,有助於壓縮像側端體積。
光學影像擷取鏡頭中所有相鄰透鏡於光軸上之間隔距離的總和為ΣAT,第三透鏡與第四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34,其可滿足下列條件:8.50 < ΣAT/T34 < 120。藉此,可調整透鏡配置,有助於平衡光學影像擷取鏡頭物側端與像側端的體積分布。其中,亦可滿足下列條件:9.50 < ΣAT/T34 < 110。
第五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5,第三透鏡與第四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34,其可滿足下列條件:2.0 < CT5/T34 < 50。藉此,可調整透鏡配置,有助於在視角與體積分布間取得平衡。其中,亦可滿足下列條件:2.4 < CT5/T34 < 35。
光學影像擷取鏡頭的光圈值(F-number)為Fno,其可滿足下列條件:1.0 < Fno < 2.4。藉此,可在照度與景深需求之間取得平衡。其中,亦可滿足下列條件:1.2 < Fno < 2.0。
光學影像擷取鏡頭中最大視角的一半為HFOV,其可滿足下列條件:50.0 [度] < HFOV < 80.0 [度]。藉此,可使光學影像擷取鏡頭具有廣視角的特性,並能避免因視角過大所產生的畸變等像差。
第一透鏡的焦距為f1,第二透鏡的焦距為f2,其可滿足下列條件:-6.5 < f2/f1 < -1.5。藉此,可使第一透鏡與第二透鏡相互配合,以修正球差等像差。
第六透鏡的焦距為f6,第七透鏡的焦距為f7,第八透鏡的焦距為f8,其可滿足下列條件:-7.5 < (f6+f8)/f7 < -2.5。藉此,可調整光學影像擷取鏡頭像側端的屈折力分布,有助於修正像差並壓縮像側端的體積。
上述本發明所揭露的光學影像擷取鏡頭中的各技術特徵皆可組合配置,而達到對應之功效。
本發明所揭露的光學影像擷取鏡頭中,透鏡的材質可為玻璃或塑膠。若透鏡的材質為玻璃,則可增加光學影像擷取鏡頭屈折力配置的自由度,並降低外在環境溫度變化對成像的影響,而玻璃透鏡可使用研磨或模造等技術製作而成。若透鏡材質為塑膠,則可以有效降低生產成本。此外,可於鏡面上設置球面或非球面(ASP),其中球面透鏡可減低製造難度,而若於鏡面上設置非球面,則可藉此獲得較多的控制變數,用以消減像差、縮減透鏡數目,並可有效降低本發明光學影像擷取鏡頭的總長。進一步地,非球面可以塑膠射出成型或模造玻璃透鏡等方式製作而成。
本發明所揭露的光學影像擷取鏡頭中,若透鏡表面為非球面,則表示該透鏡表面光學有效區全部或其中一部分為非球面。
本發明所揭露的光學影像擷取鏡頭中,可選擇性地在任一(以上)透鏡材料中加入添加物,產生光吸收或光干涉效果,以改變透鏡對於特定波段光線的穿透率,進而減少雜散光與色偏。例如:添加物可具備濾除系統中600奈米至800奈米波段光線的功能,以助於減少多餘的紅光或紅外光;或可濾除350奈米至450奈米波段光線,以減少多餘的藍光或紫外光,因此,添加物可避免特定波段光線對成像造成干擾。此外,添加物可均勻混和於塑料中,並以射出成型技術製作成透鏡。此外,添加物亦可配置於透鏡表面上的鍍膜,以提供上述功效。
本發明所揭露的光學影像擷取鏡頭中,若透鏡表面係為凸面且未界定該凸面位置時,則表示該凸面可位於透鏡表面近光軸處;若透鏡表面係為凹面且未界定該凹面位置時,則表示該凹面可位於透鏡表面近光軸處。若透鏡之屈折力或焦距未界定其區域位置時,則表示該透鏡之屈折力或焦距可為透鏡於近光軸處之屈折力或焦距。
本發明所揭露的光學影像擷取鏡頭中,所述透鏡表面的反曲點(Inflection Point),係指透鏡表面曲率正負變化的交界點。所述透鏡表面的臨界點(Critical Point),係指垂直於光軸的平面與透鏡表面相切之切線上的切點,且臨界點並非位於光軸上。
本發明所揭露的光學影像擷取鏡頭中,光學影像擷取鏡頭之成像面依其對應的電子感光元件之不同,可為一平面或有任一曲率之曲面,特別是指凹面朝往物側方向之曲面。
本發明所揭露的光學影像擷取鏡頭中,於成像光路上最靠近成像面的透鏡與成像面之間可選擇性配置一片以上的成像修正元件(平場元件等),以達到修正影像的效果(像彎曲等)。該成像修正元件的光學性質,比如曲率、厚度、折射率、位置、面型(凸面或凹面、球面或非球面、繞射表面及菲涅爾表面等)可配合取像裝置需求而做調整。一般而言,較佳的成像修正元件配置為將具有朝往物側方向為凹面的薄型平凹元件設置於靠近成像面處。
本發明所揭露的光學影像擷取鏡頭中,亦可於成像光路上在被攝物至成像面間選擇性設置至少一具有轉折光路功能的元件,如稜鏡或反射鏡等,以提供光學影像擷取鏡頭較高彈性的空間配置,使電子裝置的輕薄化不受制於光學影像擷取鏡頭之光學總長度。進一步說明,請參照圖24和圖25,其中圖24係繪示依照本發明的光路轉折元件在光學影像擷取鏡頭中的一種配置關係示意圖,且圖25係繪示依照本發明的光路轉折元件在光學影像擷取鏡頭中的另一種配置關係示意圖。如圖24及圖25所示,光學影像擷取鏡頭可沿光路由被攝物(未繪示)至成像面IM,依序具有第一光軸OA1、光路轉折元件LF與第二光軸OA2,其中光路轉折元件LF可以如圖24所示係設置於被攝物與光學影像擷取鏡頭的透鏡群LG之間,或者如圖25所示係設置於光學影像擷取鏡頭的透鏡群LG與成像面IM之間。此外,請參照圖26,係繪示依照本發明的二個光路轉折元件在光學影像擷取鏡頭中的一種配置關係示意圖,如圖26所示,光學影像擷取鏡頭亦可沿光路由被攝物(未繪示)至成像面IM,依序具有第一光軸OA1、第一光路轉折元件LF1、第二光軸OA2、第二光路轉折元件LF2與第三光軸OA3,其中第一光路轉折元件LF1係設置於被攝物與光學影像擷取鏡頭的透鏡群LG之間,第二光路轉折元件LF2係設置於光學影像擷取鏡頭的透鏡群LG與成像面IM之間,且光線在第一光軸OA1的行進方向可以如圖28所示係與光線在第三光軸OA3的行進方向為相同方向。光學影像擷取鏡頭亦可選擇性配置三個以上的光路轉折元件,本發明不以圖式所揭露之光路轉折元件的種類、數量與位置為限。
本發明所揭露的光學影像擷取鏡頭中,可設置有至少一光闌,其可位於第一透鏡之前、各透鏡之間或最後一透鏡之後,該光闌的種類如耀光光闌(Glare Stop)或視場光闌(Field Stop)等,可用以減少雜散光,有助於提升影像品質。
本發明所揭露的光學影像擷取鏡頭中,光圈之配置可為前置光圈或中置光圈。其中前置光圈意即光圈設置於被攝物與第一透鏡間,中置光圈則表示光圈設置於第一透鏡與成像面間。若光圈為前置光圈,可使出射瞳(Exit Pupil)與成像面產生較長的距離,使其具有遠心(Telecentric)效果,並可增加電子感光元件的CCD或CMOS接收影像的效率;若為中置光圈,係有助於擴大光學影像擷取鏡頭的視場角。
本發明可適當設置一可變孔徑元件,該可變孔徑元件可為機械構件或光線調控元件,其可以電或電訊號控制孔徑的尺寸與形狀。該機械構件可包含葉片組、屏蔽板等可動件;該光線調控元件可包含濾光元件、電致變色材料、液晶層等遮蔽材料。該可變孔徑元件可藉由控制影像的進光量或曝光時間,強化影像調節的能力。此外,該可變孔徑元件亦可為本發明之光圈,可藉由改變光圈值以調節影像品質,如景深或曝光速度等。
根據上述實施方式,以下提出具體實施例並配合圖式予以詳細說明。
<第一實施例>
請參照圖1至圖2,其中圖1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取像裝置示意圖,圖2由左至右依序為第一實施例的球差、像散以及畸變曲線圖。由圖1可知,取像裝置1包含光學影像擷取鏡頭(未另標號)與電子感光元件IS。光學影像擷取鏡頭沿光路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第一透鏡E1、第二透鏡E2、光圈ST、第三透鏡E3、第四透鏡E4、光闌S1、第五透鏡E5、第六透鏡E6、第七透鏡E7、第八透鏡E8、濾光元件(Filter)E9與成像面IMG。其中,電子感光元件IS設置於成像面IMG上。光學影像擷取鏡頭包含八片透鏡(E1、E2、E3、E4、E5、E6、E7、E8),並且各透鏡之間無其他內插的透鏡。
第一透鏡E1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兩表面皆為非球面,其物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反曲點,且其像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反曲點。
第二透鏡E2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兩表面皆為非球面,且其物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個反曲點。
第三透鏡E3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兩表面皆為非球面,其物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反曲點,且其像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反曲點。
第四透鏡E4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兩表面皆為非球面,且其物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反曲點。
第五透鏡E5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兩表面皆為非球面,其像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反曲點,且其像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臨界點。
第六透鏡E6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兩表面皆為非球面,且其像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反曲點。
第七透鏡E7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兩表面皆為非球面,其物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反曲點,其像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二反曲點,其物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臨界點,且其像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二臨界點。
第八透鏡E8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兩表面皆為非球面,其物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反曲點,其像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反曲點,其物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臨界點,且其像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臨界點。
濾光元件E9的材質為玻璃,其設置於第八透鏡E8及成像面IMG之間,並不影響光學影像擷取鏡頭的焦距。
X:非球面與光軸的交點至非球面上距離光軸為Y的點平行於光軸的位移;
Y:非球面曲線上的點與光軸的垂直距離;
R:曲率半徑;
k:錐面係數;以及
Ai:第i階非球面係數。
第一實施例的光學影像擷取鏡頭中,光學影像擷取鏡頭的焦距為f,光學影像擷取鏡頭的光圈值為Fno,光學影像擷取鏡頭中最大視角的一半為HFOV,其數值如下:f = 1.79公釐(mm),Fno = 1.78,HFOV = 62.5度(deg.)。
第二透鏡E2的阿貝數為V2,第六透鏡E6的阿貝數為V6,第八透鏡E8的阿貝數為V8,其滿足下列條件:V2+V6+V8 = 60.8。
第一透鏡E1的阿貝數為V1,第二透鏡E2的阿貝數為V2,第三透鏡E3的阿貝數為V3,第四透鏡E4的阿貝數為V4,第五透鏡E5的阿貝數為V5,第六透鏡E6的阿貝數為V6,第七透鏡E7的阿貝數為V7,第八透鏡E8的阿貝數為V8,第i透鏡的阿貝數為Vi,第一透鏡E1的折射率為N1,第二透鏡E2的折射率為N2,第三透鏡E3的折射率為N3,第四透鏡E4的折射率為N4,第五透鏡E5的折射率為N5,第六透鏡E6的折射率為N6,第七透鏡E7的折射率為N7,第八透鏡E8的折射率為N8,第i透鏡的折射率為Ni,Vi/Ni的最小值為min(Vi/Ni),其滿足下列條件:min(Vi/Ni) = 9.59,其中i = 1、2、3、4、5、6、7或8。在本實施例中,第三透鏡E3的阿貝數和折射率的比值V3/N3、第六透鏡E6的阿貝數和折射率的比值V6/N6以及第八透鏡E8的阿貝數和折射率的比值V8/N8相等且皆小於光學影像擷取鏡頭中其餘透鏡各自的阿貝數和折射率的比值,故min(Vi/Ni)等於V3/N3、V6/N6或V8/N8。
第四透鏡E4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4,第五透鏡E5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5,第六透鏡E6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6,第七透鏡E7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7,第八透鏡E8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8,第四透鏡E4與第五透鏡E5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45,第五透鏡E5與第六透鏡E6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56,第六透鏡E6與第七透鏡E7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67,第七透鏡E7與第八透鏡E8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78,其滿足下列條件:(CT4+CT5+CT6+CT7+CT8)/(T45+T56+T67+T78) = 3.61。在本實施例中,二相鄰透鏡於光軸上之間隔距離,係指二相鄰透鏡的二相鄰鏡面之間於光軸上的間距。
第一透鏡E1與第二透鏡E2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12,第二透鏡E2與第三透鏡E3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23,第三透鏡E3與第四透鏡E4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34,第四透鏡E4與第五透鏡E5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45,第五透鏡E5與第六透鏡E6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56,第六透鏡E6與第七透鏡E7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67,第七透鏡E7與第八透鏡E8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78,其滿足下列條件:(T12+T23)/(T34+T45+T56+T67+T78) = 2.07。
第一透鏡E1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1,第三透鏡E3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3,其滿足下列條件:CT1/CT3 = 1.37。
第二透鏡E2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2,第三透鏡E3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3,其滿足下列條件:CT2/CT3 = 1.84。
第二透鏡E2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2,第三透鏡E3與第四透鏡E4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34,其滿足下列條件:CT2/T34 = 18.90。
第五透鏡E5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5,第三透鏡E3與第四透鏡E4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34,其滿足下列條件:CT5/T34 = 21.00。
第六透鏡E6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6,第八透鏡E8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8,其滿足下列條件:CT8/CT6 = 1.30。
第一透鏡E1與第二透鏡E2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12,第六透鏡E6與第七透鏡E7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67,第七透鏡E7與第八透鏡E8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78,其滿足下列條件:T12/(T67+T78) = 22.93。
第一透鏡E1物側表面至第八透鏡E8像側表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D,第八透鏡E8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8,其滿足下列條件:TD/CT8 = 14.33。
第一透鏡E1物側表面至成像面IMG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L,光學影像擷取鏡頭的入瞳孔徑為EPD,其滿足下列條件:TL/EPD = 6.41。
第一透鏡E1物側表面至成像面IMG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L,光學影像擷取鏡頭的焦距為f,其滿足下列條件:TL/f = 3.60。
第一透鏡E1物側表面至成像面IMG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L,光學影像擷取鏡頭的最大成像高度為ImgH,其滿足下列條件:TL/ImgH = 1.99。
光學影像擷取鏡頭中所有相鄰透鏡於光軸上之間隔距離的總和為ΣAT,第三透鏡E3與第四透鏡E4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34,其滿足下列條件:ΣAT/T34 = 97.05。在本實施例中,ΣAT為第一透鏡E1、第二透鏡E2、第三透鏡E3、第四透鏡E4、第五透鏡E5、第六透鏡E6、第七透鏡E7與第八透鏡E8當中任二相鄰透鏡於光軸上之間隔距離的總和。
光學影像擷取鏡頭中所有相鄰透鏡於光軸上之間隔距離的總和為ΣAT,光學影像擷取鏡頭中所有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總和為ΣCT,其滿足下列條件:ΣAT/ΣCT = 0.63。在本實施例中,ΣCT為第一透鏡E1、第二透鏡E2、第三透鏡E3、第四透鏡E4、第五透鏡E5、第六透鏡E6、第七透鏡E7和第八透鏡E8於光軸上之厚度的總和。
第六透鏡E6像側表面的曲率半徑為R12,光學影像擷取鏡頭的焦距為f,其滿足下列條件:|R12/f| = 1.32。
第六透鏡E6物側表面的曲率半徑為R11,光學影像擷取鏡頭的焦距為f,其滿足下列條件:R11/f = -0.69。
第六透鏡E6像側表面的曲率半徑為R12,第七透鏡E7物側表面的曲率半徑為R13,其滿足下列條件:R12/R13 = -0.49。
第六透鏡E6的焦距為f6,第七透鏡E7的焦距為f7,第八透鏡E8的焦距為f8,其滿足下列條件:(f6+f8)/f7 = -5.20。
光學影像擷取鏡頭的焦距為f,第一透鏡E1的焦距為f1,第二透鏡E2的焦距為f2,第三透鏡E3的焦距為f3,第四透鏡E4的焦距為f4,第五透鏡E5的焦距為f5,第六透鏡E6的焦距為f6,第七透鏡E7的焦距為f7,第八透鏡E8的焦距為f8,其滿足下列條件:f/f1 = -0.67;f/f2 = 0.28;|f/f3| = 0.08;|f/f4| = 0.79;|f/f5| = 0.02;f/f6 = -0.43;f/f7 = 0.83;以及f/f8 = -0.25。
光學影像擷取鏡頭的焦距為f,第五透鏡E5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5,其滿足下列條件:f/CT5 = 4.26。
光學影像擷取鏡頭的焦距為f,第三透鏡E3的焦距為f3,第四透鏡E4的焦距為f4,第五透鏡E5的焦距為f5,其滿足下列條件:f/f3+f/f4+f/f5 = 0.69。
第二透鏡E2的焦距為f2,第二透鏡E2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2,其滿足下列條件:f2/CT2 = 16.79。
第一透鏡E1的焦距為f1,第二透鏡E2的焦距為f2,其滿足下列條件:f2/f1 = -2.38。
第六透鏡E6的焦距為f6,第六透鏡E6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6,其滿足下列條件:f6/CT6 = -15.32。
光學影像擷取鏡頭在最大視場內畸變的絕對值最大值為|Dist|max,其滿足下列條件:|Dist|max = 5.81 %。在本實施例中,畸變可參照圖2最右側之畸變曲線,其中畸變的絕對值最大值發生於最大成像高度時。
第一透鏡E1物側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徑為Y11,第八透鏡E8像側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徑為Y82,其滿足下列條件:Y11/Y82 = 0.91。
第八透鏡E8物側表面的臨界點與光軸間的垂直距離為Yc81,第八透鏡E8物側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徑為Y81,其滿足下列條件:Yc81/Y81 = 0.59。
第八透鏡E8像側表面於離軸處的臨界點與光軸間的垂直距離為Yc82,第八透鏡E8像側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徑為Y82,其滿足下列條件:Yc82/Y82 = 0.73。
請配合參照下列表一以及表二。
表一、第一實施例 | ||||||||
f(焦距)=1.79公釐(mm),Fno(光圈值)=1.78,HFOV(半視角)=62.5度 | ||||||||
表面 | 曲率半徑 | 厚度 | 材質 | 折射率 | 阿貝數 | 焦距 | ||
0 | 被攝物 | 平面 | 無限 | |||||
1 | 第一透鏡 | 4.9265 | (ASP) | 0.280 | 塑膠 | 1.544 | 56.0 | -2.67 |
2 | 1.0984 | (ASP) | 0.917 | |||||
3 | 第二透鏡 | 1.5806 | (ASP) | 0.378 | 塑膠 | 1.587 | 28.3 | 6.35 |
4 | 2.5019 | (ASP) | 0.416 | |||||
5 | 光圈 | 平面 | -0.025 | |||||
6 | 第三透鏡 | 8.5658 | (ASP) | 0.205 | 塑膠 | 1.697 | 16.3 | -23.16 |
7 | 5.5417 | (ASP) | 0.020 | |||||
8 | 第四透鏡 | 3.0583 | (ASP) | 0.655 | 塑膠 | 1.544 | 56.0 | 2.28 |
9 | -1.9259 | (ASP) | -0.285 | |||||
10 | 光闌 | 平面 | 0.598 | |||||
11 | 第五透鏡 | -168.6341 | (ASP) | 0.420 | 塑膠 | 1.544 | 56.0 | -94.44 |
12 | 73.9540 | (ASP) | 0.260 | |||||
13 | 第六透鏡 | -1.2359 | (ASP) | 0.270 | 塑膠 | 1.697 | 16.3 | -4.14 |
14 | -2.3564 | (ASP) | 0.020 | |||||
15 | 第七透鏡 | 4.8101 | (ASP) | 0.516 | 塑膠 | 1.544 | 56.0 | 2.15 |
16 | -1.4910 | (ASP) | 0.020 | |||||
17 | 第八透鏡 | 1.1652 | (ASP) | 0.350 | 塑膠 | 1.697 | 16.3 | -7.07 |
18 | 0.8262 | (ASP) | 0.900 | |||||
19 | 濾光元件 | 平面 | 0.210 | 玻璃 | 1.517 | 64.2 | - | |
20 | 平面 | 0.326 | ||||||
21 | 成像面 | 平面 | - | |||||
參考波長(d-line)為587.6 nm | ||||||||
於表面10(光闌S1)的有效半徑為0.890 mm |
表二、非球面係數 | ||||
表面 | 1 | 2 | 3 | 4 |
k = | -2.35187E+01 | -8.64119E-01 | 3.50858E-01 | -3.89247E-01 |
A4 = | -1.07772E-02 | -2.68868E-02 | -3.40044E-03 | 1.31112E-01 |
A6 = | 1.71717E-02 | -1.03492E-02 | 7.71851E-02 | 8.14232E-02 |
A8 = | -7.37924E-03 | 5.39582E-02 | -1.12319E-01 | 1.30313E-01 |
A10 = | 1.74665E-03 | -3.13808E-02 | 1.97846E-01 | 3.68524E-02 |
A12 = | -2.42528E-04 | 4.59570E-03 | -1.35316E-01 | -7.44342E-02 |
A14 = | 1.80202E-05 | - | - | - |
A16 = | -5.41163E-07 | - | - | - |
表面 | 6 | 7 | 8 | 9 |
k = | -1.97192E+01 | -7.18757E+00 | -2.37376E+01 | -1.55892E+01 |
A4 = | 4.84952E-03 | -3.81487E-02 | 3.73361E-02 | -4.01411E-01 |
A6 = | 3.49715E-02 | 2.69180E-01 | 1.55780E-01 | 4.74831E-01 |
A8 = | -1.23160E-01 | -5.18201E-01 | -3.76078E-01 | -6.41514E-01 |
A10 = | 6.81637E-02 | 3.75683E-01 | 3.48068E-01 | 5.31385E-01 |
A12 = | -1.58931E-01 | -1.81545E-01 | -1.51209E-01 | -1.95839E-01 |
表面 | 11 | 12 | 13 | 14 |
k = | 9.00000E+01 | -9.00000E+01 | -1.87676E+00 | 7.95575E-01 |
A4 = | -3.28535E-01 | -3.22613E-01 | -1.80105E-01 | -1.76313E-01 |
A6 = | 1.90999E-01 | 1.45994E-01 | 7.24967E-01 | 5.66008E-01 |
A8 = | -2.99864E-01 | 1.84510E-01 | -7.79500E-01 | -7.17779E-01 |
A10 = | 4.43713E-01 | -1.11181E+00 | -4.98262E-01 | 4.98008E-01 |
A12 = | -2.90338E-01 | 1.49549E+00 | 1.34486E+00 | -2.05068E-01 |
A14 = | 4.86778E-02 | -8.04008E-01 | -8.36270E-01 | 5.03041E-02 |
A16 = | 8.65103E-04 | 1.47538E-01 | 1.73374E-01 | -5.67272E-03 |
表面 | 15 | 16 | 17 | 18 |
k = | 3.32436E+00 | -6.83462E+00 | -1.43611E+00 | -4.09235E+00 |
A4 = | 1.51854E-01 | 2.55687E-01 | -2.99208E-01 | -1.01126E-01 |
A6 = | -2.10886E-01 | -1.75963E-01 | 1.71434E-01 | 2.86214E-02 |
A8 = | 1.58648E-01 | 8.28790E-02 | -9.39227E-02 | -1.02495E-03 |
A10 = | -8.06254E-02 | -3.12807E-02 | 4.59985E-02 | -1.49124E-03 |
A12 = | 2.26277E-02 | 7.82340E-03 | -1.56468E-02 | 4.11468E-04 |
A14 = | -3.12962E-03 | -1.06646E-03 | 3.33405E-03 | -4.34130E-05 |
A16 = | 1.64130E-04 | 5.78561E-05 | -4.25211E-04 | -1.13964E-07 |
A18 = | - | - | 2.99612E-05 | 4.19823E-07 |
A20 = | - | - | -9.15859E-07 | -2.62269E-08 |
表一為圖1第一實施例詳細的結構數據,其中曲率半徑、厚度及焦距的單位為公釐(mm),且表面0到21依序表示由物側至像側的表面。表二為第一實施例中的非球面數據,其中,k為非球面曲線方程式中的錐面係數,A4到A20則表示各表面第4到20階非球面係數。此外,以下各實施例表格乃對應各實施例的示意圖與像差曲線圖,表格中數據的定義皆與第一實施例的表一及表二的定義相同,在此不加以贅述。
<第二實施例>
請參照圖3至圖4,其中圖3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取像裝置示意圖,圖4由左至右依序為第二實施例的球差、像散以及畸變曲線圖。由圖3可知,取像裝置2包含光學影像擷取鏡頭(未另標號)與電子感光元件IS。光學影像擷取鏡頭沿光路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第一透鏡E1、第二透鏡E2、光圈ST、第三透鏡E3、第四透鏡E4、光闌S1、第五透鏡E5、第六透鏡E6、第七透鏡E7、第八透鏡E8、濾光元件E9與成像面IMG。其中,電子感光元件IS設置於成像面IMG上。光學影像擷取鏡頭包含八片透鏡(E1、E2、E3、E4、E5、E6、E7、E8),並且各透鏡之間無其他內插的透鏡。
第一透鏡E1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兩表面皆為非球面,其物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反曲點,且其像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反曲點。
第二透鏡E2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兩表面皆為非球面,且其物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反曲點。
第三透鏡E3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兩表面皆為非球面。
第四透鏡E4具有正屈折力,且為玻璃材質,其物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兩表面皆為非球面,且其物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反曲點。
第五透鏡E5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兩表面皆為非球面,其物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反曲點,其像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反曲點,其物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臨界點,且其像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臨界點。
第六透鏡E6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兩表面皆為非球面,且其像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反曲點。
第七透鏡E7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兩表面皆為非球面,其物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反曲點,其像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二反曲點,其物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臨界點,且其像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二臨界點。
第八透鏡E8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兩表面皆為非球面,其物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反曲點,其像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反曲點,其物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臨界點,且其像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臨界點。
濾光元件E9的材質為玻璃,其設置於第八透鏡E8及成像面IMG之間,並不影響光學影像擷取鏡頭的焦距。
請配合參照下列表三以及表四。
表三、第二實施例 | ||||||||
f(焦距)=1.79公釐(mm),Fno(光圈值)=1.75,HFOV(半視角)=62.5度 | ||||||||
表面 | 曲率半徑 | 厚度 | 材質 | 折射率 | 阿貝數 | 焦距 | ||
0 | 被攝物 | 平面 | 無限 | |||||
1 | 第一透鏡 | 8.6638 | (ASP) | 0.280 | 塑膠 | 1.528 | 60.1 | -2.82 |
2 | 1.2567 | (ASP) | 0.808 | |||||
3 | 第二透鏡 | 1.2959 | (ASP) | 0.350 | 塑膠 | 1.566 | 37.4 | 5.90 |
4 | 1.9104 | (ASP) | 0.450 | |||||
5 | 光圈 | 平面 | -0.063 | |||||
6 | 第三透鏡 | 3.9187 | (ASP) | 0.221 | 塑膠 | 1.686 | 18.4 | 761.70 |
7 | 3.8577 | (ASP) | 0.050 | |||||
8 | 第四透鏡 | 3.6866 | (ASP) | 0.622 | 玻璃 | 1.522 | 62.2 | 3.30 |
9 | -3.0484 | (ASP) | -0.287 | |||||
10 | 光闌 | 平面 | 0.439 | |||||
11 | 第五透鏡 | 3.7299 | (ASP) | 0.394 | 塑膠 | 1.528 | 60.1 | 8.60 |
12 | 20.1208 | (ASP) | 0.264 | |||||
13 | 第六透鏡 | -1.1792 | (ASP) | 0.270 | 塑膠 | 1.713 | 12.4 | -4.20 |
14 | -2.1292 | (ASP) | 0.020 | |||||
15 | 第七透鏡 | 5.4381 | (ASP) | 0.408 | 塑膠 | 1.528 | 60.1 | 2.46 |
16 | -1.6613 | (ASP) | 0.020 | |||||
17 | 第八透鏡 | 1.0443 | (ASP) | 0.350 | 塑膠 | 1.705 | 14.0 | -11.57 |
18 | 0.7974 | (ASP) | 0.800 | |||||
19 | 濾光元件 | 平面 | 0.145 | 玻璃 | 1.517 | 64.2 | - | |
20 | 平面 | 0.460 | ||||||
21 | 成像面 | 平面 | - | |||||
參考波長(d-line)為587.6 nm | ||||||||
於表面10(光闌S1)的有效半徑為0.900 mm |
表四、非球面係數 | ||||
表面 | 1 | 2 | 3 | 4 |
k = | -1.15804E+01 | -9.43753E-01 | -2.65233E-01 | -1.28683E+00 |
A4 = | -4.48760E-03 | -2.78324E-02 | -1.23014E-02 | 1.41152E-01 |
A6 = | 1.66514E-02 | 1.46127E-02 | -2.36076E-02 | 2.18776E-02 |
A8 = | -9.67904E-03 | 2.01647E-03 | 5.30614E-02 | 1.81525E-01 |
A10 = | 3.28785E-03 | -5.24038E-03 | -3.91419E-02 | -9.01763E-02 |
A12 = | -6.70220E-04 | 9.01449E-04 | -1.17668E-02 | 1.44527E-01 |
A14 = | 7.50145E-05 | - | - | - |
A16 = | -3.58603E-06 | - | - | - |
表面 | 6 | 7 | 8 | 9 |
k = | -5.22119E+00 | -7.49675E+00 | -3.24473E+01 | -1.37183E+01 |
A4 = | -1.71231E-02 | -6.73318E-02 | 2.44641E-03 | -3.98033E-01 |
A6 = | 1.09419E-01 | 2.56614E-01 | 1.01536E-01 | 3.78049E-01 |
A8 = | -6.93010E-02 | -3.09718E-01 | -1.45934E-01 | -4.62206E-01 |
A10 = | -7.04821E-02 | 2.41592E-01 | 1.07747E-01 | 3.23085E-01 |
A12 = | 3.67731E-02 | -1.42082E-01 | -6.23381E-02 | -1.21058E-01 |
表面 | 11 | 12 | 13 | 14 |
k = | -6.15468E+01 | -4.33458E+00 | -2.25423E+00 | 8.11172E-01 |
A4 = | -2.61335E-01 | -1.49357E-01 | 6.67144E-02 | -1.17192E-01 |
A6 = | -1.53558E-01 | -4.14761E-01 | -6.09369E-01 | 6.01507E-02 |
A8 = | 6.92568E-01 | 1.02489E+00 | 1.94506E+00 | 4.30685E-01 |
A10 = | -1.78813E+00 | -1.61072E+00 | -3.06404E+00 | -7.27395E-01 |
A12 = | 2.77619E+00 | 1.51863E+00 | 2.44499E+00 | 4.95958E-01 |
A14 = | -2.27970E+00 | -7.63084E-01 | -9.61071E-01 | -1.57662E-01 |
A16 = | 7.39218E-01 | 1.58068E-01 | 1.48593E-01 | 1.95386E-02 |
表面 | 15 | 16 | 17 | 18 |
k = | -4.74666E+00 | -5.41928E+00 | -1.43755E+00 | -3.37986E+00 |
A4 = | 3.84256E-02 | 2.31690E-01 | -3.58211E-01 | -1.39394E-01 |
A6 = | 2.48701E-02 | -8.18386E-02 | 2.91767E-01 | 1.06745E-01 |
A8 = | -7.07278E-02 | -1.00075E-02 | -1.85725E-01 | -6.42443E-02 |
A10 = | 4.16126E-02 | 1.18652E-02 | 8.25740E-02 | 2.70198E-02 |
A12 = | -1.58634E-02 | -2.92154E-03 | -2.33711E-02 | -7.56551E-03 |
A14 = | 3.56549E-03 | 2.88917E-04 | 3.88102E-03 | 1.36996E-03 |
A16 = | -3.17201E-04 | -8.65495E-06 | -3.27489E-04 | -1.54691E-04 |
A18 = | - | - | 7.70393E-06 | 9.96993E-06 |
A20 = | - | - | 3.58018E-07 | -2.82913E-07 |
第二實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線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實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所述的定義皆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贅述。
第二實施例 | |||
f [公釐] | 1.79 | R11/f | -0.66 |
Fno | 1.75 | R12/R13 | -0.39 |
HFOV [度] | 62.5 | (f6+f8)/f7 | -6.41 |
V2+V6+V8 | 63.8 | f/f1 | -0.64 |
min(Vi/Ni) | 7.21 | f/f2 | 0.30 |
(CT4+CT5+CT6+CT7+CT8)/(T45+T56+T67+T78) | 4.48 | |f/f3| | 2.35E-03 |
(T12+T23)/(T34+T45+T56+T67+T78) | 2.36 | |f/f4| | 0.54 |
CT1/CT3 | 1.27 | |f/f5| | 0.21 |
CT2/CT3 | 1.58 | f/f6 | -0.43 |
CT2/T34 | 7.00 | f/f7 | 0.73 |
CT5/T34 | 7.88 | f/f8 | -0.15 |
CT8/CT6 | 1.30 | f/CT5 | 4.55 |
T12/(T67+T78) | 20.20 | f/f3+f/f4+f/f5 | 0.75 |
TD/CT8 | 13.13 | f2/CT2 | 16.87 |
TL/EPD | 5.86 | f2/f1 | -2.09 |
TL/f | 3.35 | f6/CT6 | -15.57 |
TL/ImgH | 1.85 | |Dist|max [%] | 5.98 |
ΣAT/T34 | 34.02 | Y11/Y82 | 0.93 |
ΣAT/ΣCT | 0.59 | Yc81/Y81 | 0.75 |
|R12/f| | 1.19 | Yc82/Y82 | 0.75 |
<第三實施例>
請參照圖5至圖6,其中圖5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取像裝置示意圖,圖6由左至右依序為第三實施例的球差、像散以及畸變曲線圖。由圖5可知,取像裝置3包含光學影像擷取鏡頭(未另標號)與電子感光元件IS。光學影像擷取鏡頭沿光路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第一透鏡E1、第二透鏡E2、光圈ST、第三透鏡E3、第四透鏡E4、光闌S1、第五透鏡E5、第六透鏡E6、第七透鏡E7、第八透鏡E8、濾光元件E9與成像面IMG。其中,電子感光元件IS設置於成像面IMG上。光學影像擷取鏡頭包含八片透鏡(E1、E2、E3、E4、E5、E6、E7、E8),並且各透鏡之間無其他內插的透鏡。
第一透鏡E1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兩表面皆為非球面,且其像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二反曲點。
第二透鏡E2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兩表面皆為非球面,且其物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反曲點。
第三透鏡E3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兩表面皆為非球面,其像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反曲點,且其像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臨界點。
第四透鏡E4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兩表面皆為非球面,且其物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反曲點。
第五透鏡E5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兩表面皆為非球面,其物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二反曲點,其像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反曲點,且其物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臨界點。
第六透鏡E6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兩表面皆為非球面,其物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二反曲點,其像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反曲點,且其像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臨界點。
第七透鏡E7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兩表面皆為非球面,其物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反曲點,其像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二反曲點,其物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臨界點,且其像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二臨界點。
第八透鏡E8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兩表面皆為非球面,其物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反曲點,其像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反曲點,其物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臨界點,且其像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臨界點。
濾光元件E9的材質為玻璃,其設置於第八透鏡E8及成像面IMG之間,並不影響光學影像擷取鏡頭的焦距。
請配合參照下列表五以及表六。
表五、第三實施例 | ||||||||
f(焦距)=2.10公釐(mm),Fno(光圈值)=1.65,HFOV(半視角)=57.5度 | ||||||||
表面 | 曲率半徑 | 厚度 | 材質 | 折射率 | 阿貝數 | 焦距 | ||
0 | 被攝物 | 平面 | 無限 | |||||
1 | 第一透鏡 | 200.0000 | (ASP) | 0.280 | 塑膠 | 1.545 | 56.1 | -2.72 |
2 | 1.4720 | (ASP) | 0.271 | |||||
3 | 第二透鏡 | 1.4629 | (ASP) | 0.348 | 塑膠 | 1.582 | 30.2 | 5.27 |
4 | 2.5486 | (ASP) | 0.444 | |||||
5 | 光圈 | 平面 | 0.010 | |||||
6 | 第三透鏡 | -41.2134 | (ASP) | 0.246 | 塑膠 | 1.686 | 18.4 | -75.71 |
7 | -200.0000 | (ASP) | 0.051 | |||||
8 | 第四透鏡 | 4.1591 | (ASP) | 0.664 | 塑膠 | 1.544 | 56.0 | 3.44 |
9 | -3.2157 | (ASP) | -0.334 | |||||
10 | 光闌 | 平面 | 0.527 | |||||
11 | 第五透鏡 | 5.7441 | (ASP) | 0.648 | 塑膠 | 1.544 | 56.0 | 5.71 |
12 | -6.4866 | (ASP) | 0.188 | |||||
13 | 第六透鏡 | -1.0199 | (ASP) | 0.282 | 塑膠 | 1.686 | 18.4 | -2.85 |
14 | -2.3689 | (ASP) | 0.024 | |||||
15 | 第七透鏡 | 2.4315 | (ASP) | 0.570 | 塑膠 | 1.544 | 56.0 | 2.15 |
16 | -2.0747 | (ASP) | 0.020 | |||||
17 | 第八透鏡 | 0.9405 | (ASP) | 0.350 | 塑膠 | 1.614 | 25.6 | -8.65 |
18 | 0.6860 | (ASP) | 0.900 | |||||
19 | 濾光元件 | 平面 | 0.210 | 玻璃 | 1.517 | 64.2 | - | |
20 | 平面 | 0.451 | ||||||
21 | 成像面 | 平面 | - | |||||
參考波長(d-line)為587.6 nm | ||||||||
於表面10(光闌S1)的有效半徑為0.960 mm |
表六、非球面係數 | ||||
表面 | 1 | 2 | 3 | 4 |
k = | 1.00000E+00 | -1.31325E+00 | -1.22532E-01 | -8.84712E-01 |
A4 = | 3.45029E-02 | -5.87188E-02 | -5.34581E-02 | 1.52068E-01 |
A6 = | -4.27515E-03 | 3.36889E-02 | 1.49249E-03 | 6.26639E-04 |
A8 = | -2.98815E-03 | -2.75022E-02 | 9.80721E-02 | 4.64616E-01 |
A10 = | 2.46160E-03 | 9.92904E-03 | -7.99124E-02 | -6.31553E-01 |
A12 = | -8.08846E-04 | -1.12839E-03 | 1.04630E-02 | 5.16850E-01 |
A14 = | 1.27547E-04 | - | - | - |
A16 = | -7.69613E-06 | - | - | - |
表面 | 6 | 7 | 8 | 9 |
k = | -9.00000E+01 | 2.00000E+01 | -3.48252E+01 | -4.16407E+01 |
A4 = | 1.36601E-03 | -3.01117E-02 | 2.47430E-02 | -4.29289E-01 |
A6 = | -8.19117E-02 | 6.70642E-02 | -7.01796E-02 | 3.95017E-01 |
A8 = | 3.05500E-01 | -6.84879E-02 | 8.10651E-02 | -4.57285E-01 |
A10 = | -4.67729E-01 | 6.97199E-02 | -1.45413E-01 | 3.20184E-01 |
A12 = | 2.62180E-01 | -3.22812E-03 | 7.55917E-02 | -1.17735E-01 |
表面 | 11 | 12 | 13 | 14 |
k = | -1.58686E+01 | -1.06751E-01 | -2.02067E+00 | 7.91508E-01 |
A4 = | -3.11702E-01 | -2.17820E-01 | -9.32497E-02 | -1.91374E-01 |
A6 = | 2.37941E-01 | -1.68311E-01 | 1.91035E-01 | 3.85600E-01 |
A8 = | -5.54908E-01 | 5.30270E-01 | -6.20692E-02 | -3.06217E-01 |
A10 = | 1.02296E+00 | -8.97229E-01 | -3.23953E-01 | 1.18754E-01 |
A12 = | -9.87588E-01 | 8.70303E-01 | 4.01035E-01 | -2.29987E-02 |
A14 = | 4.82597E-01 | -4.29052E-01 | -1.68984E-01 | 7.28614E-03 |
A16 = | -9.16411E-02 | 8.45423E-02 | 2.32963E-02 | -1.96224E-03 |
表面 | 15 | 16 | 17 | 18 |
k = | -6.23504E+00 | -1.90241E+01 | -1.40423E+00 | -3.14401E+00 |
A4 = | 5.12851E-02 | 2.64770E-01 | -3.23394E-01 | -4.64231E-02 |
A6 = | -5.76420E-02 | -1.52960E-01 | 2.57726E-01 | -2.51841E-02 |
A8 = | 2.25576E-02 | 2.37709E-02 | -2.13508E-01 | 3.23205E-02 |
A10 = | -2.46468E-02 | 8.63906E-03 | 1.44555E-01 | -1.52205E-02 |
A12 = | 1.32021E-02 | -4.94062E-03 | -6.63634E-02 | 4.01682E-03 |
A14 = | -2.79254E-03 | 9.30570E-04 | 1.93325E-02 | -6.44265E-04 |
A16 = | 1.99681E-04 | -6.49814E-05 | -3.41894E-03 | 6.23683E-05 |
A18 = | - | - | 3.32988E-04 | -3.35956E-06 |
A20 = | - | - | -1.35971E-05 | 7.74664E-08 |
第三實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線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實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所述的定義皆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贅述。
第三實施例 | |||
f [公釐] | 2.10 | R11/f | -0.49 |
Fno | 1.65 | R12/R13 | -0.97 |
HFOV [度] | 57.5 | (f6+f8)/f7 | -5.34 |
V2+V6+V8 | 74.2 | f/f1 | -0.77 |
min(Vi/Ni) | 10.90 | f/f2 | 0.40 |
(CT4+CT5+CT6+CT7+CT8)/(T45+T56+T67+T78) | 5.92 | |f/f3| | 0.03 |
(T12+T23)/(T34+T45+T56+T67+T78) | 1.52 | |f/f4| | 0.61 |
CT1/CT3 | 1.14 | |f/f5| | 0.37 |
CT2/CT3 | 1.41 | f/f6 | -0.74 |
CT2/T34 | 6.82 | f/f7 | 0.98 |
CT5/T34 | 12.71 | f/f8 | -0.24 |
CT8/CT6 | 1.24 | f/CT5 | 3.24 |
T12/(T67+T78) | 6.16 | f/f3+f/f4+f/f5 | 0.95 |
TD/CT8 | 13.11 | f2/CT2 | 15.15 |
TL/EPD | 4.83 | f2/f1 | -1.94 |
TL/f | 2.93 | f6/CT6 | -10.12 |
TL/ImgH | 1.90 | |Dist|max [%] | 1.87 |
ΣAT/T34 | 23.55 | Y11/Y82 | 0.81 |
ΣAT/ΣCT | 0.35 | Yc81/Y81 | 0.76 |
|R12/f| | 1.13 | Yc82/Y82 | 0.77 |
<第四實施例>
請參照圖7至圖8,其中圖7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取像裝置示意圖,圖8由左至右依序為第四實施例的球差、像散以及畸變曲線圖。由圖7可知,取像裝置4包含光學影像擷取鏡頭(未另標號)與電子感光元件IS。光學影像擷取鏡頭沿光路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第一透鏡E1、光闌S1、第二透鏡E2、光圈ST、第三透鏡E3、第四透鏡E4、光闌S2、第五透鏡E5、第六透鏡E6、第七透鏡E7、第八透鏡E8、濾光元件E9與成像面IMG。其中,電子感光元件IS設置於成像面IMG上。光學影像擷取鏡頭包含八片透鏡(E1、E2、E3、E4、E5、E6、E7、E8),並且各透鏡之間無其他內插的透鏡。
第一透鏡E1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兩表面皆為非球面,其物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反曲點,其像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反曲點,且其物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臨界點。
第二透鏡E2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兩表面皆為非球面,且其物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反曲點。
第三透鏡E3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兩表面皆為非球面,且其物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反曲點。
第四透鏡E4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兩表面皆為非球面,其物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反曲點,且其物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臨界點。
第五透鏡E5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兩表面皆為非球面,其物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二反曲點,且其物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臨界點。
第六透鏡E6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兩表面皆為非球面,其像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反曲點,且其像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臨界點。
第七透鏡E7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兩表面皆為非球面,其物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反曲點,其像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二反曲點,其物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臨界點,且其像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二臨界點。
第八透鏡E8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兩表面皆為非球面,其物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反曲點,其像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反曲點,其物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臨界點,且其像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臨界點。
濾光元件E9的材質為玻璃,其設置於第八透鏡E8及成像面IMG之間,並不影響光學影像擷取鏡頭的焦距。
請配合參照下列表七以及表八。
表七、第四實施例 | ||||||||
f(焦距)=2.12公釐(mm),Fno(光圈值)=1.54,HFOV(半視角)=55.0度 | ||||||||
表面 | 曲率半徑 | 厚度 | 材質 | 折射率 | 阿貝數 | 焦距 | ||
0 | 被攝物 | 平面 | 無限 | |||||
1 | 第一透鏡 | -11.5078 | (ASP) | 0.280 | 塑膠 | 1.544 | 56.0 | -2.78 |
2 | 1.7593 | (ASP) | 0.695 | |||||
3 | 光闌 | 平面 | -0.454 | |||||
4 | 第二透鏡 | 1.5777 | (ASP) | 0.397 | 塑膠 | 1.582 | 30.2 | 5.01 |
5 | 3.1130 | (ASP) | 0.450 | |||||
6 | 光圈 | 平面 | -0.009 | |||||
7 | 第三透鏡 | 27.8486 | (ASP) | 0.232 | 塑膠 | 1.698 | 14.5 | 219.06 |
8 | 33.9287 | (ASP) | 0.077 | |||||
9 | 第四透鏡 | 4.7496 | (ASP) | 0.674 | 塑膠 | 1.544 | 56.0 | 3.71 |
10 | -3.3418 | (ASP) | -0.354 | |||||
11 | 光闌 | 平面 | 0.556 | |||||
12 | 第五透鏡 | 5.3884 | (ASP) | 0.586 | 塑膠 | 1.544 | 56.0 | 5.82 |
13 | -7.3855 | (ASP) | 0.187 | |||||
14 | 第六透鏡 | -1.0215 | (ASP) | 0.375 | 塑膠 | 1.680 | 18.2 | -2.90 |
15 | -2.4361 | (ASP) | 0.020 | |||||
16 | 第七透鏡 | 2.5155 | (ASP) | 0.687 | 塑膠 | 1.544 | 56.0 | 2.07 |
17 | -1.8468 | (ASP) | 0.020 | |||||
18 | 第八透鏡 | 0.9680 | (ASP) | 0.350 | 塑膠 | 1.587 | 28.3 | -6.78 |
19 | 0.6746 | (ASP) | 0.900 | |||||
20 | 濾光元件 | 平面 | 0.210 | 玻璃 | 1.517 | 64.2 | - | |
21 | 平面 | 0.421 | ||||||
22 | 成像面 | 平面 | - | |||||
參考波長(d-line)為587.6 nm | ||||||||
於表面3(光闌S1)的有效半徑為1.200 mm | ||||||||
於表面11(光闌S2)的有效半徑為1.000 mm |
表八、非球面係數 | ||||
表面 | 1 | 2 | 4 | 5 |
k = | -5.00000E+01 | -9.99348E-01 | 1.88623E-01 | -6.54481E-01 |
A4 = | 6.38929E-02 | -5.35821E-02 | -7.33115E-02 | 1.50153E-01 |
A6 = | -2.85573E-02 | 5.71086E-02 | 6.88442E-02 | 2.10672E-02 |
A8 = | 9.97596E-03 | -4.19172E-02 | 5.56636E-02 | 4.56868E-01 |
A10 = | -2.04002E-03 | 1.26825E-02 | -6.16632E-02 | -6.12408E-01 |
A12 = | 1.74247E-04 | -1.36826E-03 | 6.67515E-03 | 4.20935E-01 |
A14 = | 4.44892E-06 | - | - | - |
A16 = | -1.16525E-06 | - | - | - |
表面 | 7 | 8 | 9 | 10 |
k = | -4.89729E+01 | -1.87040E+01 | -3.86397E+01 | -4.01420E+01 |
A4 = | -1.18938E-03 | -4.04250E-02 | -7.84048E-03 | -4.09561E-01 |
A6 = | 2.34756E-02 | 1.27253E-01 | 2.81850E-02 | 3.65183E-01 |
A8 = | -3.33475E-02 | -1.90083E-01 | -6.26209E-02 | -3.63560E-01 |
A10 = | 7.13835E-03 | 1.45955E-01 | 1.18335E-03 | 2.24504E-01 |
A12 = | -2.20305E-02 | -4.17344E-02 | 1.05097E-02 | -7.55566E-02 |
表面 | 12 | 13 | 14 | 15 |
k = | -1.84490E+01 | -9.56089E+00 | -2.01892E+00 | 8.03727E-01 |
A4 = | -3.21064E-01 | -2.69362E-01 | -1.67243E-01 | -1.63070E-01 |
A6 = | 2.21838E-01 | 1.06854E-01 | 5.68479E-01 | 3.63541E-01 |
A8 = | -4.63810E-01 | -1.36803E-01 | -9.74328E-01 | -3.61528E-01 |
A10 = | 8.67162E-01 | 6.90507E-02 | 9.24189E-01 | 2.26399E-01 |
A12 = | -8.18481E-01 | 5.35289E-02 | -5.46792E-01 | -9.27320E-02 |
A14 = | 3.78581E-01 | -6.06167E-02 | 2.00224E-01 | 2.51466E-02 |
A16 = | -6.77035E-02 | 1.56340E-02 | -3.45618E-02 | -3.28475E-03 |
表面 | 16 | 17 | 18 | 19 |
k = | -5.01547E+00 | -1.70961E+01 | -1.38217E+00 | -3.34951E+00 |
A4 = | 4.26624E-02 | 2.24495E-01 | -2.63290E-01 | 1.79842E-03 |
A6 = | -5.48850E-02 | -1.66265E-01 | 1.82852E-01 | -8.00440E-02 |
A8 = | 2.55871E-02 | 7.27069E-02 | -1.64300E-01 | 6.29520E-02 |
A10 = | -1.48120E-02 | -2.30551E-02 | 1.16993E-01 | -2.56602E-02 |
A12 = | 5.31923E-03 | 4.75082E-03 | -5.31123E-02 | 6.36423E-03 |
A14 = | -8.60821E-04 | -5.63740E-04 | 1.49043E-02 | -9.97425E-04 |
A16 = | 4.79908E-05 | 2.85797E-05 | -2.52018E-03 | 9.66911E-05 |
A18 = | - | - | 2.34652E-04 | -5.30572E-06 |
A20 = | - | - | -9.17907E-06 | 1.25990E-07 |
第四實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線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實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所述的定義皆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贅述。
第四實施例 | |||
f [公釐] | 2.12 | R11/f | -0.48 |
Fno | 1.54 | R12/R13 | -0.97 |
HFOV [度] | 55.0 | (f6+f8)/f7 | -4.67 |
V2+V6+V8 | 76.7 | f/f1 | -0.76 |
min(Vi/Ni) | 8.53 | f/f2 | 0.42 |
(CT4+CT5+CT6+CT7+CT8)/(T45+T56+T67+T78) | 6.23 | |f/f3| | 0.01 |
(T12+T23)/(T34+T45+T56+T67+T78) | 1.35 | |f/f4| | 0.57 |
CT1/CT3 | 1.21 | |f/f5| | 0.36 |
CT2/CT3 | 1.71 | f/f6 | -0.73 |
CT2/T34 | 5.16 | f/f7 | 1.02 |
CT5/T34 | 7.61 | f/f8 | -0.31 |
CT8/CT6 | 0.93 | f/CT5 | 3.62 |
T12/(T67+T78) | 6.03 | f/f3+f/f4+f/f5 | 0.95 |
TD/CT8 | 13.63 | f2/CT2 | 12.63 |
TL/EPD | 4.57 | f2/f1 | -1.80 |
TL/f | 2.97 | f6/CT6 | -7.73 |
TL/ImgH | 2.10 | |Dist|max [%] | 1.11 |
ΣAT/T34 | 15.43 | Y11/Y82 | 0.81 |
ΣAT/ΣCT | 0.33 | Yc81/Y81 | 0.73 |
|R12/f| | 1.15 | Yc82/Y82 | 0.78 |
<第五實施例>
請參照圖9至圖10,其中圖9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五實施例的取像裝置示意圖,圖10由左至右依序為第五實施例的球差、像散以及畸變曲線圖。由圖9可知,取像裝置5包含光學影像擷取鏡頭(未另標號)與電子感光元件IS。光學影像擷取鏡頭沿光路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第一透鏡E1、第二透鏡E2、第三透鏡E3、光圈ST、第四透鏡E4、第五透鏡E5、第六透鏡E6、第七透鏡E7、第八透鏡E8、濾光元件E9與成像面IMG。其中,電子感光元件IS設置於成像面IMG上。光學影像擷取鏡頭包含八片透鏡(E1、E2、E3、E4、E5、E6、E7、E8),並且各透鏡之間無其他內插的透鏡。
第一透鏡E1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兩表面皆為非球面,其物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反曲點,其像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反曲點,且其物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臨界點。
第二透鏡E2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兩表面皆為非球面,且其物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反曲點。
第三透鏡E3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兩表面皆為非球面。
第四透鏡E4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兩表面皆為非球面,且其像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反曲點。
第五透鏡E5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兩表面皆為非球面,其物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二反曲點,其像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反曲點,且其物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臨界點。
第六透鏡E6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兩表面皆為非球面,其物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反曲點,其像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反曲點,且其像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臨界點。
第七透鏡E7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兩表面皆為非球面,其物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反曲點,其像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三反曲點,其物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臨界點,且其像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臨界點。
第八透鏡E8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兩表面皆為非球面,其物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反曲點,其像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反曲點,其物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臨界點,且其像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臨界點。
濾光元件E9的材質為玻璃,其設置於第八透鏡E8及成像面IMG之間,並不影響光學影像擷取鏡頭的焦距。
請配合參照下列表九以及表十。
表九、第五實施例 | ||||||||
f(焦距)=1.80公釐(mm),Fno(光圈值)=2.17,HFOV(半視角)=59.9度 | ||||||||
表面 | 曲率半徑 | 厚度 | 材質 | 折射率 | 阿貝數 | 焦距 | ||
0 | 被攝物 | 平面 | 無限 | |||||
1 | 第一透鏡 | -4.5867 | (ASP) | 0.481 | 塑膠 | 1.545 | 56.1 | -2.45 |
2 | 1.9543 | (ASP) | 0.791 | |||||
3 | 第二透鏡 | 3.2939 | (ASP) | 0.508 | 塑膠 | 1.639 | 23.5 | 4.41 |
4 | -18.2374 | (ASP) | 0.084 | |||||
5 | 第三透鏡 | -129.5242 | (ASP) | 0.502 | 塑膠 | 1.680 | 18.2 | -8.21 |
6 | 5.8446 | (ASP) | 0.220 | |||||
7 | 光圈 | 平面 | -0.063 | |||||
8 | 第四透鏡 | 2.4211 | (ASP) | 0.541 | 塑膠 | 1.544 | 56.0 | 2.89 |
9 | -4.1286 | (ASP) | 0.154 | |||||
10 | 第五透鏡 | 4.7658 | (ASP) | 0.593 | 塑膠 | 1.544 | 56.0 | 3.70 |
11 | -3.3296 | (ASP) | 0.207 | |||||
12 | 第六透鏡 | -0.8480 | (ASP) | 0.365 | 塑膠 | 1.614 | 25.6 | -2.41 |
13 | -2.3076 | (ASP) | 0.077 | |||||
14 | 第七透鏡 | 1.4540 | (ASP) | 0.852 | 塑膠 | 1.544 | 56.0 | 2.70 |
15 | 98.5015 | (ASP) | 0.182 | |||||
16 | 第八透鏡 | 1.8587 | (ASP) | 0.480 | 塑膠 | 1.669 | 19.5 | -10.34 |
17 | 1.3135 | (ASP) | 0.500 | |||||
18 | 濾光元件 | 平面 | 0.210 | 玻璃 | 1.517 | 64.2 | - | |
19 | 平面 | 0.311 | ||||||
20 | 成像面 | 平面 | - | |||||
參考波長(d-line)為587.6 nm |
表十、非球面係數 | ||||
表面 | 1 | 2 | 3 | 4 |
k = | -9.60225E+01 | 8.59749E-02 | -3.42671E+01 | 9.90000E+01 |
A4 = | 7.91047E-02 | 2.01678E-01 | 8.36402E-02 | -1.19967E-14 |
A6 = | -3.80793E-02 | -1.45427E-01 | -1.02175E-01 | 8.01697E-14 |
A8 = | 1.19863E-02 | 2.16337E-01 | 7.64080E-02 | -2.04991E-13 |
A10 = | -2.48412E-03 | -2.83831E-01 | -2.17303E-02 | 2.52540E-13 |
A12 = | 3.17223E-04 | 2.16703E-01 | -5.72565E-03 | -1.50560E-13 |
A14 = | -2.22937E-05 | -8.24498E-02 | 2.51371E-03 | 3.48715E-14 |
A16 = | 6.62640E-07 | 1.17835E-02 | - | - |
表面 | 5 | 6 | 8 | 9 |
k = | -9.90000E+01 | -6.88789E+01 | -2.57816E+00 | -6.45393E+00 |
A4 = | 4.43321E-15 | -2.69298E-03 | -5.46049E-02 | -4.26445E-01 |
A6 = | -8.94099E-14 | 3.27249E-01 | -3.15374E-01 | 4.99974E-01 |
A8 = | 4.24404E-13 | -1.44840E+00 | 2.96883E+00 | -1.34475E+00 |
A10 = | -8.26715E-13 | 5.06820E+00 | -1.05908E+01 | 5.57330E+00 |
A12 = | 7.20250E-13 | -8.72934E+00 | 1.80630E+01 | -1.36474E+01 |
A14 = | -2.32876E-13 | 6.15862E+00 | -1.16535E+01 | 1.62566E+01 |
A16 = | - | - | - | -7.12484E+00 |
表面 | 10 | 11 | 12 | 13 |
k = | -1.33474E+01 | -3.64062E+00 | -1.12587E+00 | -2.29749E+01 |
A4 = | -4.43229E-01 | -3.05854E-02 | 7.74001E-01 | -2.67458E-02 |
A6 = | 8.01191E-01 | -4.32561E-01 | -2.71797E+00 | -3.86601E-01 |
A8 = | -3.27176E+00 | -3.03947E-01 | 8.50348E+00 | 1.63051E+00 |
A10 = | 1.06676E+01 | 2.88652E+00 | -2.58897E+01 | -3.11687E+00 |
A12 = | -1.85335E+01 | -5.30611E+00 | 6.10630E+01 | 3.73448E+00 |
A14 = | 1.56957E+01 | 3.90774E+00 | -9.60036E+01 | -2.98588E+00 |
A16 = | -5.05884E+00 | -9.47797E-01 | 9.05681E+01 | 1.55406E+00 |
A18 = | - | - | -4.55851E+01 | -4.71373E-01 |
A20 = | - | - | 9.34447E+00 | 6.23496E-02 |
表面 | 14 | 15 | 16 | 17 |
k = | -5.98336E-01 | 0.00000E+00 | -5.86009E-01 | -9.01783E-01 |
A4 = | -3.70182E-01 | -1.38207E-01 | -4.15991E-01 | -4.31078E-01 |
A6 = | 3.73673E-01 | 7.62302E-02 | 1.08344E-01 | 3.09140E-01 |
A8 = | -3.64905E-01 | -1.28871E-02 | 1.81265E-01 | -1.50732E-01 |
A10 = | 2.96442E-01 | 1.28888E-02 | -2.31436E-01 | 4.84085E-02 |
A12 = | -1.82960E-01 | -1.60765E-02 | 1.30724E-01 | -1.03135E-02 |
A14 = | 7.69193E-02 | 8.11293E-03 | -4.20858E-02 | 1.45997E-03 |
A16 = | -2.01416E-02 | -2.05070E-03 | 7.86708E-03 | -1.35592E-04 |
A18 = | 2.91819E-03 | 2.60348E-04 | -7.91342E-04 | 7.75094E-06 |
A20 = | -1.77244E-04 | -1.32251E-05 | 3.30136E-05 | -2.12309E-07 |
第五實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線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實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所述的定義皆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贅述。
第五實施例 | |||
f [公釐] | 1.80 | R11/f | -0.47 |
Fno | 2.17 | R12/R13 | -1.59 |
HFOV [度] | 59.9 | (f6+f8)/f7 | -4.72 |
V2+V6+V8 | 68.5 | f/f1 | -0.73 |
min(Vi/Ni) | 10.81 | f/f2 | 0.41 |
(CT4+CT5+CT6+CT7+CT8)/(T45+T56+T67+T78) | 4.57 | |f/f3| | 0.22 |
(T12+T23)/(T34+T45+T56+T67+T78) | 1.13 | |f/f4| | 0.62 |
CT1/CT3 | 0.96 | |f/f5| | 0.49 |
CT2/CT3 | 1.01 | f/f6 | -0.74 |
CT2/T34 | 3.24 | f/f7 | 0.66 |
CT5/T34 | 3.78 | f/f8 | -0.17 |
CT8/CT6 | 1.32 | f/CT5 | 3.03 |
T12/(T67+T78) | 3.05 | f/f3+f/f4+f/f5 | 0.89 |
TD/CT8 | 12.45 | f2/CT2 | 8.68 |
TL/EPD | 8.45 | f2/f1 | -1.80 |
TL/f | 3.90 | f6/CT6 | -6.61 |
TL/ImgH | 2.33 | |Dist|max [%] | 3.43 |
ΣAT/T34 | 10.52 | Y11/Y82 | 1.02 |
ΣAT/ΣCT | 0.38 | Yc81/Y81 | 0.36 |
|R12/f| | 1.29 | Yc82/Y82 | 0.57 |
<第六實施例>
請參照圖11至圖12,其中圖11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六實施例的取像裝置示意圖,圖12由左至右依序為第六實施例的球差、像散以及畸變曲線圖。由圖11可知,取像裝置6包含光學影像擷取鏡頭(未另標號)與電子感光元件IS。光學影像擷取鏡頭沿光路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第一透鏡E1、第二透鏡E2、光圈ST、第三透鏡E3、第四透鏡E4、光闌S1、第五透鏡E5、第六透鏡E6、第七透鏡E7、第八透鏡E8、光闌S2、濾光元件E9與成像面IMG。其中,電子感光元件IS設置於成像面IMG上。光學影像擷取鏡頭包含八片透鏡(E1、E2、E3、E4、E5、E6、E7、E8),並且各透鏡之間無其他內插的透鏡。
第一透鏡E1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兩表面皆為非球面,其物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反曲點,其像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反曲點,且其物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臨界點。
第二透鏡E2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兩表面皆為非球面,其物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反曲點,且其物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臨界點。
第三透鏡E3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兩表面皆為非球面,且其像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反曲點。
第四透鏡E4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兩表面皆為非球面,其物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反曲點,且其像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二反曲點。
第五透鏡E5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兩表面皆為非球面,其物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二反曲點,其像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反曲點,且其物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臨界點。
第六透鏡E6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兩表面皆為非球面,其物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反曲點,其像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反曲點,且其像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臨界點。
第七透鏡E7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兩表面皆為非球面,其物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反曲點,其像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二反曲點,且其物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臨界點。
第八透鏡E8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兩表面皆為非球面,其物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二反曲點,其像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三反曲點,其物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臨界點,且其像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臨界點。
濾光元件E9的材質為玻璃,其設置於光闌S2及成像面IMG之間,並不影響光學影像擷取鏡頭的焦距。
請配合參照下列表十一以及表十二。
表十一、第六實施例 | ||||||||
f(焦距)=1.89公釐(mm),Fno(光圈值)=2.21,HFOV(半視角)=65.0度 | ||||||||
表面 | 曲率半徑 | 厚度 | 材質 | 折射率 | 阿貝數 | 焦距 | ||
0 | 被攝物 | 平面 | 無限 | |||||
1 | 第一透鏡 | -5.0567 | (ASP) | 0.522 | 塑膠 | 1.544 | 56.0 | -2.56 |
2 | 1.9896 | (ASP) | 0.909 | |||||
3 | 第二透鏡 | 2.9895 | (ASP) | 0.950 | 塑膠 | 1.614 | 25.6 | 11.96 |
4 | 4.4311 | (ASP) | 0.251 | |||||
5 | 光圈 | 平面 | -0.082 | |||||
6 | 第三透鏡 | 2.4838 | (ASP) | 0.372 | 塑膠 | 1.534 | 56.0 | 2.51 |
7 | -2.7609 | (ASP) | 0.083 | |||||
8 | 第四透鏡 | -3.6670 | (ASP) | 0.230 | 塑膠 | 1.544 | 56.0 | -72.48 |
9 | -4.1323 | (ASP) | -0.066 | |||||
10 | 光闌 | 平面 | 0.184 | |||||
11 | 第五透鏡 | 5.2558 | (ASP) | 0.550 | 塑膠 | 1.544 | 56.0 | 3.94 |
12 | -3.4854 | (ASP) | 0.207 | |||||
13 | 第六透鏡 | -0.8964 | (ASP) | 0.365 | 塑膠 | 1.650 | 21.8 | -2.37 |
14 | -2.4853 | (ASP) | 0.049 | |||||
15 | 第七透鏡 | 1.5753 | (ASP) | 0.799 | 塑膠 | 1.544 | 56.0 | 2.83 |
16 | -56.8932 | (ASP) | 0.348 | |||||
17 | 第八透鏡 | 1.9038 | (ASP) | 0.486 | 塑膠 | 1.614 | 25.6 | -10.21 |
18 | 1.3185 | (ASP) | -0.292 | |||||
19 | 光闌 | 平面 | 0.792 | |||||
20 | 濾光元件 | 平面 | 0.210 | 玻璃 | 1.517 | 64.2 | - | |
21 | 平面 | 0.321 | ||||||
22 | 成像面 | 平面 | - | |||||
參考波長(d-line)為587.6 nm | ||||||||
於表面10(光闌S1)的有效半徑為0.870 mm | ||||||||
於表面19(光闌S1)的有效半徑為2.670 mm |
表十二、非球面係數 | ||||
表面 | 1 | 2 | 3 | 4 |
k = | -9.90000E+01 | 5.20833E-01 | -3.29131E+01 | -4.26885E+01 |
A4 = | 8.20002E-02 | 2.06961E-01 | 1.29462E-01 | 4.38668E-02 |
A6 = | -3.70096E-02 | -1.76277E-01 | -2.22574E-01 | 2.12662E-01 |
A8 = | 1.14506E-02 | 3.55203E-01 | 2.70837E-01 | -1.07770E+00 |
A10 = | -2.29625E-03 | -5.03658E-01 | -2.15608E-01 | 3.31822E+00 |
A12 = | 2.79881E-04 | 4.02103E-01 | 8.50662E-02 | -5.02086E+00 |
A14 = | -1.87779E-05 | -1.56902E-01 | -1.29462E-02 | 3.21097E+00 |
A16 = | 5.34099E-07 | 2.24006E-02 | - | - |
表面 | 6 | 7 | 8 | 9 |
k = | -2.68544E-02 | 4.50269E+00 | 1.00000E+01 | -2.91662E+01 |
A4 = | -1.04920E-02 | -3.71541E-02 | -2.64559E-02 | -4.54878E-01 |
A6 = | -8.20070E-02 | 6.15214E-01 | 3.33209E-01 | 6.79901E-01 |
A8 = | 8.58814E-01 | -3.42292E+00 | -1.34233E+00 | -1.02275E+00 |
A10 = | -2.58534E+00 | 9.54260E+00 | 1.57139E+00 | 1.05396E+00 |
A12 = | 3.12657E+00 | -1.41299E+01 | 1.89718E-01 | -1.00487E+00 |
A14 = | -8.95081E-01 | 8.86276E+00 | -7.64567E-01 | 1.96058E+00 |
A16 = | - | - | - | -1.49058E+00 |
表面 | 11 | 12 | 13 | 14 |
k = | -1.69717E+01 | -1.10031E+01 | -1.12910E+00 | -1.85665E+01 |
A4 = | -4.63097E-01 | -3.48182E-02 | 6.59385E-01 | 4.41258E-02 |
A6 = | 7.74299E-01 | -7.94086E-01 | -2.45669E+00 | -7.46960E-01 |
A8 = | -2.19865E+00 | 2.19217E+00 | 7.21772E+00 | 2.47646E+00 |
A10 = | 5.22223E+00 | -3.52260E+00 | -1.59677E+01 | -4.17227E+00 |
A12 = | -7.16706E+00 | 2.96912E+00 | 2.60397E+01 | 4.25776E+00 |
A14 = | 4.98740E+00 | -1.37026E+00 | -3.14112E+01 | -2.76082E+00 |
A16 = | -1.33544E+00 | 3.35986E-01 | 2.52353E+01 | 1.12688E+00 |
A18 = | - | - | -1.13700E+01 | -2.65847E-01 |
A20 = | - | - | 2.11125E+00 | 2.76339E-02 |
表面 | 15 | 16 | 17 | 18 |
k = | -4.92362E-01 | 0.00000E+00 | -5.77996E-01 | -9.70214E-01 |
A4 = | -3.47594E-01 | -8.91335E-02 | -3.73955E-01 | -3.84303E-01 |
A6 = | 2.48216E-01 | 1.07745E-02 | 1.05915E-01 | 2.60385E-01 |
A8 = | -8.83668E-02 | -3.95279E-03 | 3.21315E-02 | -1.30452E-01 |
A10 = | -3.57785E-02 | 3.95177E-02 | -4.48811E-02 | 4.62306E-02 |
A12 = | 6.16976E-02 | -3.35037E-02 | 2.34192E-02 | -1.13028E-02 |
A14 = | -3.46284E-02 | 1.24853E-02 | -7.39697E-03 | 1.85509E-03 |
A16 = | 1.03380E-02 | -2.44512E-03 | 1.38479E-03 | -1.95217E-04 |
A18 = | -1.63048E-03 | 2.45586E-04 | -1.37726E-04 | 1.18962E-05 |
A20 = | 1.06536E-04 | -9.94839E-06 | 5.53339E-06 | -3.18362E-07 |
第六實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線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實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所述的定義皆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贅述。
第六實施例 | |||
f [公釐] | 1.89 | R11/f | -0.47 |
Fno | 2.21 | R12/R13 | -1.58 |
HFOV [度] | 65.0 | (f6+f8)/f7 | -4.44 |
V2+V6+V8 | 73.0 | f/f1 | -0.74 |
min(Vi/Ni) | 13.20 | f/f2 | 0.16 |
(CT4+CT5+CT6+CT7+CT8)/(T45+T56+T67+T78) | 3.37 | |f/f3| | 0.75 |
(T12+T23)/(T34+T45+T56+T67+T78) | 1.34 | |f/f4| | 0.03 |
CT1/CT3 | 1.40 | |f/f5| | 0.48 |
CT2/CT3 | 2.55 | f/f6 | -0.80 |
CT2/T34 | 11.45 | f/f7 | 0.67 |
CT5/T34 | 6.63 | f/f8 | -0.19 |
CT8/CT6 | 1.33 | f/CT5 | 3.43 |
T12/(T67+T78) | 2.29 | f/f3+f/f4+f/f5 | 1.21 |
TD/CT8 | 12.67 | f2/CT2 | 12.59 |
TL/EPD | 8.41 | f2/f1 | -4.68 |
TL/f | 3.81 | f6/CT6 | -6.50 |
TL/ImgH | 2.04 | |Dist|max [%] | 12.87 |
ΣAT/T34 | 22.69 | Y11/Y82 | 0.96 |
ΣAT/ΣCT | 0.44 | Yc81/Y81 | 0.32 |
|R12/f| | 1.32 | Yc82/Y82 | 0.48 |
<第七實施例>
請參照圖13至圖14,其中圖13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七實施例的取像裝置示意圖,圖14由左至右依序為第七實施例的球差、像散以及畸變曲線圖。由圖13可知,取像裝置7包含光學影像擷取鏡頭(未另標號)與電子感光元件IS。光學影像擷取鏡頭沿光路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第一透鏡E1、第二透鏡E2、光圈ST、第三透鏡E3、第四透鏡E4、第五透鏡E5、第六透鏡E6、光闌S1、第七透鏡E7、第八透鏡E8、濾光元件E9與成像面IMG。其中,電子感光元件IS設置於成像面IMG上。光學影像擷取鏡頭包含八片透鏡(E1、E2、E3、E4、E5、E6、E7、E8),並且各透鏡之間無其他內插的透鏡。
第一透鏡E1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兩表面皆為非球面,其物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反曲點,其像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反曲點,且其物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臨界點。
第二透鏡E2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兩表面皆為非球面,且其物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反曲點。
第三透鏡E3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兩表面皆為非球面,且其像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反曲點。
第四透鏡E4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兩表面皆為非球面,其物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三反曲點,其像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二反曲點,且其物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臨界點。
第五透鏡E5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兩表面皆為非球面,其物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反曲點,且其像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反曲點。
第六透鏡E6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兩表面皆為非球面,其物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反曲點,其像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反曲點,且其像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臨界點。
第七透鏡E7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兩表面皆為非球面,其物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反曲點,其像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二反曲點,且其物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臨界點。
第八透鏡E8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兩表面皆為非球面,其物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四反曲點,其像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反曲點,其物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臨界點,且其像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臨界點。
濾光元件E9的材質為玻璃,其設置於第八透鏡E8及成像面IMG之間,並不影響光學影像擷取鏡頭的焦距。
請配合參照下列表十三以及表十四。
表十三、第七實施例 | ||||||||
f(焦距)=1.75公釐(mm),Fno(光圈值)=2.24,HFOV(半視角)=67.6度 | ||||||||
表面 | 曲率半徑 | 厚度 | 材質 | 折射率 | 阿貝數 | 焦距 | ||
0 | 被攝物 | 平面 | 無限 | |||||
1 | 第一透鏡 | -4.7036 | (ASP) | 0.480 | 塑膠 | 1.545 | 56.1 | -2.37 |
2 | 1.8474 | (ASP) | 0.811 | |||||
3 | 第二透鏡 | 3.1454 | (ASP) | 0.849 | 塑膠 | 1.614 | 25.6 | 11.53 |
4 | 5.0790 | (ASP) | 0.221 | |||||
5 | 光圈 | 平面 | -0.057 | |||||
6 | 第三透鏡 | 2.7249 | (ASP) | 0.533 | 塑膠 | 1.544 | 56.0 | 3.26 |
7 | -4.7373 | (ASP) | 0.118 | |||||
8 | 第四透鏡 | 4.5787 | (ASP) | 0.477 | 塑膠 | 1.544 | 56.0 | 2.25 |
9 | -1.6097 | (ASP) | 0.120 | |||||
10 | 第五透鏡 | -1.5150 | (ASP) | 0.284 | 塑膠 | 1.562 | 44.6 | -8.42 |
11 | -2.3794 | (ASP) | 0.161 | |||||
12 | 第六透鏡 | -0.8774 | (ASP) | 0.350 | 塑膠 | 1.656 | 21.3 | -2.41 |
13 | -2.2788 | (ASP) | -0.110 | |||||
14 | 光闌 | 平面 | 0.140 | |||||
15 | 第七透鏡 | 1.4758 | (ASP) | 0.870 | 塑膠 | 1.544 | 56.0 | 2.57 |
16 | -20.9059 | (ASP) | 0.041 | |||||
17 | 第八透鏡 | 1.7203 | (ASP) | 0.457 | 塑膠 | 1.614 | 25.6 | -12.52 |
18 | 1.2638 | (ASP) | 0.500 | |||||
19 | 濾光元件 | 平面 | 0.210 | 玻璃 | 1.517 | 64.2 | - | |
20 | 平面 | 0.466 | ||||||
21 | 成像面 | 平面 | - | |||||
參考波長(d-line)為587.6 nm | ||||||||
於表面14(光闌S1)的有效半徑為1.390 mm |
表十四、非球面係數 | ||||
表面 | 1 | 2 | 3 | 4 |
k = | -9.86754E+01 | 2.53412E-01 | -3.24392E+01 | -2.33557E+01 |
A4 = | 9.87094E-02 | 2.46755E-01 | 1.05254E-01 | -2.43690E-02 |
A6 = | -5.17223E-02 | -2.45689E-01 | -1.75367E-01 | 8.27526E-01 |
A8 = | 1.78863E-02 | 5.52800E-01 | 2.24765E-01 | -4.30955E+00 |
A10 = | -3.99079E-03 | -8.82417E-01 | -1.56453E-01 | 1.49597E+01 |
A12 = | 5.42908E-04 | 7.73584E-01 | 4.28370E-02 | -2.59662E+01 |
A14 = | -4.06391E-05 | -3.28938E-01 | -3.15683E-03 | 1.85997E+01 |
A16 = | 1.28482E-06 | 5.15935E-02 | - | - |
表面 | 6 | 7 | 8 | 9 |
k = | -9.44052E-01 | 3.86437E+00 | -2.10254E+01 | 4.66610E-01 |
A4 = | -3.33482E-02 | -4.19592E-01 | -3.59327E-01 | 8.01804E-02 |
A6 = | -3.80400E-01 | 1.90933E-01 | 3.37381E-01 | -1.68743E-02 |
A8 = | 3.55286E+00 | 6.36671E-01 | -1.70658E+00 | -2.99020E+00 |
A10 = | -1.35534E+01 | -2.49183E+00 | 6.70426E+00 | 1.23843E+01 |
A12 = | 2.49334E+01 | 5.19634E+00 | -1.35677E+01 | -2.27616E+01 |
A14 = | -1.72757E+01 | -6.71746E+00 | 1.37925E+01 | 2.02314E+01 |
A16 = | - | 4.33908E+00 | -5.46847E+00 | -6.94909E+00 |
表面 | 10 | 11 | 12 | 13 |
k = | 1.95459E-01 | -4.79938E+00 | -1.10074E+00 | -1.68768E+01 |
A4 = | -7.57355E-03 | 3.24789E-02 | 9.11884E-01 | 1.40844E-01 |
A6 = | 5.73626E-01 | -1.35890E+00 | -3.84637E+00 | -1.16302E+00 |
A8 = | -4.59793E+00 | 4.42704E+00 | 1.03995E+01 | 3.22471E+00 |
A10 = | 1.49396E+01 | -8.27914E+00 | -1.76134E+01 | -4.82120E+00 |
A12 = | -2.39808E+01 | 8.66156E+00 | 1.78440E+01 | 4.39637E+00 |
A14 = | 1.86220E+01 | -5.02105E+00 | -1.16052E+01 | -2.53672E+00 |
A16 = | -5.53266E+00 | 1.30893E+00 | 5.69723E+00 | 9.21940E-01 |
A18 = | - | - | -2.13480E+00 | -1.96508E-01 |
A20 = | - | - | 3.98567E-01 | 1.89842E-02 |
表面 | 15 | 16 | 17 | 18 |
k = | -5.35602E-01 | 0.00000E+00 | -5.77568E-01 | -9.63344E-01 |
A4 = | -3.59876E-01 | -1.61444E-01 | -4.44636E-01 | -3.92844E-01 |
A6 = | 2.95378E-01 | 1.44969E-01 | 1.51970E-01 | 2.82719E-01 |
A8 = | -2.60416E-01 | -1.71943E-01 | 8.53718E-02 | -1.37710E-01 |
A10 = | 1.92739E-01 | 1.67668E-01 | -1.14870E-01 | 4.49744E-02 |
A12 = | -1.05881E-01 | -9.24140E-02 | 5.67807E-02 | -9.93167E-03 |
A14 = | 3.96907E-02 | 2.90140E-02 | -1.57070E-02 | 1.46550E-03 |
A16 = | -9.39841E-03 | -5.21843E-03 | 2.51094E-03 | -1.38693E-04 |
A18 = | 1.25215E-03 | 5.01114E-04 | -2.14454E-04 | 7.61885E-06 |
A20 = | -7.14664E-05 | -1.98844E-05 | 7.50693E-06 | -1.84606E-07 |
第七實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線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實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所述的定義皆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贅述。
第七實施例 | |||
f [公釐] | 1.75 | R11/f | -0.50 |
Fno | 2.24 | R12/R13 | -1.54 |
HFOV [度] | 67.6 | (f6+f8)/f7 | -5.81 |
V2+V6+V8 | 72.4 | f/f1 | -0.74 |
min(Vi/Ni) | 12.84 | f/f2 | 0.15 |
(CT4+CT5+CT6+CT7+CT8)/(T45+T56+T67+T78) | 6.93 | |f/f3| | 0.54 |
(T12+T23)/(T34+T45+T56+T67+T78) | 2.07 | |f/f4| | 0.78 |
CT1/CT3 | 0.90 | |f/f5| | 0.21 |
CT2/CT3 | 1.59 | f/f6 | -0.73 |
CT2/T34 | 7.19 | f/f7 | 0.68 |
CT5/T34 | 2.41 | f/f8 | -0.14 |
CT8/CT6 | 1.31 | f/CT5 | 6.17 |
T12/(T67+T78) | 11.42 | f/f3+f/f4+f/f5 | 1.11 |
TD/CT8 | 12.57 | f2/CT2 | 13.58 |
TL/EPD | 8.85 | f2/f1 | -4.86 |
TL/f | 3.95 | f6/CT6 | -6.90 |
TL/ImgH | 1.95 | |Dist|max [%] | 16.72 |
ΣAT/T34 | 12.25 | Y11/Y82 | 0.90 |
ΣAT/ΣCT | 0.34 | Yc81/Y81 | 0.32 |
|R12/f| | 1.30 | Yc82/Y82 | 0.68 |
<第八實施例>
請參照圖15至圖16,其中圖15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八實施例的取像裝置示意圖,圖16由左至右依序為第八實施例的球差、像散以及畸變曲線圖。由圖15可知,取像裝置8包含光學影像擷取鏡頭(未另標號)與電子感光元件IS。光學影像擷取鏡頭沿光路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第一透鏡E1、第二透鏡E2、光闌S1、第三透鏡E3、光圈ST、第四透鏡E4、第五透鏡E5、光闌S2、第六透鏡E6、第七透鏡E7、第八透鏡E8、濾光元件E9與成像面IMG。其中,電子感光元件IS設置於成像面IMG上。光學影像擷取鏡頭包含八片透鏡(E1、E2、E3、E4、E5、E6、E7、E8),並且各透鏡之間無其他內插的透鏡。
第一透鏡E1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平面,其像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兩表面皆為非球面,且其像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反曲點。
第二透鏡E2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兩表面皆為非球面,且其物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反曲點。
第三透鏡E3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兩表面皆為非球面,其物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三反曲點,其像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二反曲點,且其物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反曲點。
第四透鏡E4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兩表面皆為非球面,其物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反曲點,其像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三反曲點,且其像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臨界點。
第五透鏡E5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兩表面皆為非球面,其物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二反曲點,且其物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二臨界點。
第六透鏡E6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兩表面皆為非球面,其物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反曲點,其像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二反曲點,且其物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臨界點。
第七透鏡E7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兩表面皆為非球面,其物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二反曲點,其像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二反曲點,且其物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臨界點。
第八透鏡E8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兩表面皆為非球面,其物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反曲點,其像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反曲點,其物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臨界點,且其像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一臨界點。
濾光元件E9的材質為玻璃,其設置於第八透鏡E8及成像面IMG之間,並不影響光學影像擷取鏡頭的焦距。
請配合參照下列表十五以及表十六。
表十五、第八實施例 | ||||||||
f(焦距)=1.38公釐(mm),Fno(光圈值)=1.80,HFOV(半視角)=62.4度 | ||||||||
表面 | 曲率半徑 | 厚度 | 材質 | 折射率 | 阿貝數 | 焦距 | ||
0 | 被攝物 | 平面 | 無限 | |||||
1 | 第一透鏡 | ∞ | (ASP) | 0.300 | 塑膠 | 1.544 | 56.0 | -2.19 |
2 | 1.1920 | (ASP) | 0.618 | |||||
3 | 第二透鏡 | 1.6370 | (ASP) | 0.369 | 塑膠 | 1.642 | 22.5 | 7.75 |
4 | 2.2260 | (ASP) | 0.257 | |||||
5 | 光闌 | 平面 | 0.187 | |||||
6 | 第三透鏡 | 208.2973 | (ASP) | 0.351 | 塑膠 | 1.669 | 19.5 | 11.33 |
7 | -7.8598 | (ASP) | 0.090 | |||||
8 | 光圈 | 平面 | 0.020 | |||||
9 | 第四透鏡 | 3.2374 | (ASP) | 0.279 | 塑膠 | 1.544 | 56.0 | 6.21 |
10 | 74.6794 | (ASP) | 0.040 | |||||
11 | 第五透鏡 | 113.6519 | (ASP) | 0.439 | 塑膠 | 1.544 | 56.0 | 2.50 |
12 | -1.3765 | (ASP) | -0.230 | |||||
13 | 光闌 | 平面 | 0.296 | |||||
14 | 第六透鏡 | 5.1517 | (ASP) | 0.286 | 塑膠 | 1.669 | 19.5 | -4.65 |
15 | 1.8974 | (ASP) | 0.125 | |||||
16 | 第七透鏡 | -12.9910 | (ASP) | 0.892 | 塑膠 | 1.544 | 56.0 | 1.55 |
17 | -0.8098 | (ASP) | 0.020 | |||||
18 | 第八透鏡 | 2.0620 | (ASP) | 0.358 | 塑膠 | 1.614 | 25.6 | -2.10 |
19 | 0.7421 | (ASP) | 0.550 | |||||
20 | 濾光元件 | 平面 | 0.210 | 玻璃 | 1.517 | 64.2 | - | |
21 | 平面 | 0.346 | ||||||
22 | 成像面 | 平面 | - | |||||
參考波長(d-line)為587.6 nm | ||||||||
於表面5(光闌S1)的有效半徑為0.765 mm | ||||||||
於表面13(光闌S2)的有效半徑為0.715 mm |
表十六、非球面係數 | ||||
表面 | 1 | 2 | 3 | 4 |
k = | 0.00000E+00 | -6.70078E-01 | 0.00000E+00 | 5.05252E+00 |
A4 = | 3.99532E-02 | -5.63417E-02 | -2.95836E-02 | 1.67009E-01 |
A6 = | -6.63837E-03 | 5.35072E-02 | 4.82712E-02 | -5.11251E-01 |
A8 = | 1.18066E-03 | -1.05566E-02 | 3.09308E-01 | 3.78193E+00 |
A10 = | -8.53306E-05 | 2.26146E-02 | -5.30144E-01 | -9.61079E+00 |
A12 = | -2.24680E-05 | -1.20763E-02 | 3.69921E-01 | 1.18061E+01 |
A14 = | 6.95374E-06 | -2.04993E-03 | -1.15387E-01 | -5.53122E+00 |
A16 = | -5.42748E-07 | 1.02626E-03 | - | - |
表面 | 6 | 7 | 9 | 10 |
k = | 9.00000E+01 | 5.36053E+00 | 1.64135E+01 | 9.00000E+01 |
A4 = | -7.93162E-02 | 1.09246E-01 | 1.02894E-01 | 1.27607E-01 |
A6 = | 1.83677E+00 | 1.27281E+00 | 9.70556E-02 | -3.39695E+00 |
A8 = | -1.52427E+01 | -1.56754E+01 | -1.35518E+00 | 3.23189E+01 |
A10 = | 6.95294E+01 | 9.19747E+01 | 1.41915E+00 | -1.59091E+02 |
A12 = | -1.80797E+02 | -2.98955E+02 | 4.83317E+00 | 4.28054E+02 |
A14 = | 2.48987E+02 | 5.06102E+02 | -1.27721E+01 | -5.89534E+02 |
A16 = | -1.41302E+02 | -3.49736E+02 | - | 3.22698E+02 |
表面 | 11 | 12 | 14 | 15 |
k = | -9.00000E+01 | -7.21303E+00 | 6.15977E+00 | 1.91063E+00 |
A4 = | 1.81749E-01 | -8.26699E-01 | -1.05278E+00 | -6.16432E-01 |
A6 = | -3.31714E+00 | 3.37632E+00 | 3.11348E+00 | 8.96261E-01 |
A8 = | 2.90638E+01 | -9.23210E+00 | -7.42737E+00 | -1.56035E+00 |
A10 = | -1.35735E+02 | 1.03413E+01 | 9.64929E+00 | 2.29307E+00 |
A12 = | 3.42391E+02 | 3.47607E+00 | -6.12616E+00 | -2.25984E+00 |
A14 = | -4.42465E+02 | -2.08473E+01 | 1.07694E+00 | 1.30954E+00 |
A16 = | 2.30949E+02 | 1.55803E+01 | 2.38952E-01 | -3.51669E-01 |
表面 | 16 | 17 | 18 | 19 |
k = | -1.45802E+01 | -5.48347E+00 | 6.96771E-01 | -6.03879E+00 |
A4 = | 2.78022E-01 | -1.77916E-01 | -4.05002E-01 | -1.24189E-01 |
A6 = | -6.70119E-01 | 4.18872E-01 | 2.98532E-01 | 5.17083E-02 |
A8 = | 9.15685E-01 | -5.42524E-01 | -3.24906E-01 | -2.13374E-02 |
A10 = | -5.87874E-01 | 4.32352E-01 | 2.14617E-01 | 9.69087E-03 |
A12 = | 1.00820E-01 | -1.90378E-01 | -6.12671E-02 | -3.48956E-03 |
A14 = | 5.90106E-02 | 3.55675E-02 | -6.29283E-03 | 6.50668E-04 |
A16 = | -2.22570E-02 | -9.29808E-04 | 4.71711E-03 | -4.60713E-05 |
第八實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線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實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所述的定義皆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贅述。
第八實施例 | |||
f [公釐] | 1.38 | R11/f | 3.74 |
Fno | 1.80 | R12/R13 | -0.15 |
HFOV [度] | 62.4 | (f6+f8)/f7 | -4.37 |
V2+V6+V8 | 67.5 | f/f1 | -0.63 |
min(Vi/Ni) | 11.65 | f/f2 | 0.18 |
(CT4+CT5+CT6+CT7+CT8)/(T45+T56+T67+T78) | 8.98 | |f/f3| | 0.12 |
(T12+T23)/(T34+T45+T56+T67+T78) | 2.94 | |f/f4| | 0.22 |
CT1/CT3 | 0.85 | |f/f5| | 0.55 |
CT2/CT3 | 1.05 | f/f6 | -0.30 |
CT2/T34 | 3.35 | f/f7 | 0.89 |
CT5/T34 | 3.99 | f/f8 | -0.65 |
CT8/CT6 | 1.25 | f/CT5 | 3.14 |
T12/(T67+T78) | 4.26 | f/f3+f/f4+f/f5 | 0.89 |
TD/CT8 | 13.12 | f2/CT2 | 20.99 |
TL/EPD | 7.59 | f2/f1 | -3.53 |
TL/f | 4.21 | f6/CT6 | -16.27 |
TL/ImgH | 2.30 | |Dist|max [%] | 4.94 |
ΣAT/T34 | 12.94 | Y11/Y82 | 1.16 |
ΣAT/ΣCT | 0.43 | Yc81/Y81 | 0.50 |
|R12/f| | 1.38 | Yc82/Y82 | 0.65 |
<第九實施例>
請參照圖17,係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九實施例的一種取像裝置的立體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取像裝置100為一相機模組。取像裝置100包含成像鏡頭101、驅動裝置102、電子感光元件103以及影像穩定模組104。成像鏡頭101包含上述第一實施例的光學影像擷取鏡頭、用於承載光學影像擷取鏡頭的鏡筒(未另標號)以及支持裝置(Holder Member,未另標號),成像鏡頭101亦可改為配置上述其他實施例的光學影像擷取鏡頭,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取像裝置100利用成像鏡頭101聚光產生影像,並配合驅動裝置102進行影像對焦,最後成像於電子感光元件103並且能作為影像資料輸出。
驅動裝置102可具有自動對焦(Auto-Focus)功能,其驅動方式可使用如音圈馬達(Voice Coil Motor,VCM)、微機電系統(Micro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MEMS)、壓電系統(Piezoelectric)、以及記憶金屬(Shape Memory Alloy)等驅動系統。驅動裝置102可讓成像鏡頭101取得較佳的成像位置,可提供被攝物於不同物距的狀態下,皆能拍攝清晰影像。此外,取像裝置100搭載一感光度佳及低雜訊的電子感光元件103(如CMOS、CCD)設置於光學影像擷取鏡頭的成像面,可真實呈現光學影像擷取鏡頭的良好成像品質。
影像穩定模組104例如為加速計、陀螺儀或霍爾元件(Hall Effect Sensor)。驅動裝置102可搭配影像穩定模組104而共同作為一光學防手震裝置(Optical Image Stabilization,OIS),藉由調整成像鏡頭101不同軸向的變化以補償拍攝瞬間因晃動而產生的模糊影像,或利用影像軟體中的影像補償技術,來提供電子防手震功能(Electronic Image Stabilization,EIS),進一步提升動態以及低照度場景拍攝的成像品質。
<第十實施例>
請參照圖18至圖20,其中圖18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十實施例的一種電子裝置之一側的立體示意圖,圖19繪示圖18之電子裝置之另一側的立體示意圖,且圖20繪示圖18之電子裝置的系統方塊圖。
在本實施例中,電子裝置200為一智慧型手機。電子裝置200包含第九實施例之取像裝置100、取像裝置100a、取像裝置100b、取像裝置100c、取像裝置100d、閃光燈模組201、對焦輔助模組202、影像訊號處理器203(Image Signal Processor)、顯示模組204以及影像軟體處理器205。取像裝置100及取像裝置100a係皆配置於電子裝置200的同一側。對焦輔助模組202可採用雷射測距或飛時測距(Time of Flight,ToF)模組,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取像裝置100b、取像裝置100c、取像裝置100d及顯示模組204係皆配置於電子裝置200的另一側,並且顯示模組204可為使用者介面,以使取像裝置100b、取像裝置100c及取像裝置100d可作為前置鏡頭以提供自拍功能,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並且,取像裝置100a、取像裝置100b、取像裝置100c及取像裝置100d皆可包含本發明的光學影像擷取鏡頭且皆可具有與取像裝置100類似的結構配置。詳細來說,取像裝置100a、取像裝置100b、取像裝置100c及取像裝置100d各可包含一成像鏡頭、一驅動裝置、一電子感光元件以及一影像穩定模組。其中,取像裝置100a、取像裝置100b、取像裝置100c及取像裝置100d的成像鏡頭各可包含例如為本發明之光學影像擷取鏡頭的一光學鏡組、用於承載光學鏡組的一鏡筒以及一支持裝置。
取像裝置100為一廣角取像裝置,取像裝置100a為一超廣角取像裝置,取像裝置100b為一廣角取像裝置,取像裝置100c為一超廣角取像裝置,且取像裝置100d為一飛時測距取像裝置。本實施例之取像裝置100與取像裝置100a具有相異的視角,使電子裝置200可提供不同的放大倍率,以達到光學變焦的拍攝效果。另外,取像裝置100d係可取得影像的深度資訊。上述電子裝置200以包含多個取像裝置100、100a、100b、100c、100d為例,但取像裝置的數量與配置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
當使用者拍攝被攝物206時,電子裝置200利用取像裝置100或取像裝置100a聚光取像,啟動閃光燈模組201進行補光,並使用對焦輔助模組202提供的被攝物206之物距資訊進行快速對焦,再加上影像訊號處理器203進行影像最佳化處理,來進一步提升光學影像擷取鏡頭所產生的影像品質。對焦輔助模組202可採用紅外線或雷射對焦輔助系統來達到快速對焦。此外,電子裝置200亦可利用取像裝置100b、取像裝置100c或取像裝置100d進行拍攝。顯示模組204可採用觸控螢幕,配合影像軟體處理器205的多樣化功能進行影像拍攝以及影像處理(或可利用實體拍攝按鈕進行拍攝)。經由影像軟體處理器205處理後的影像可顯示於顯示模組204。
<第十一實施例>
請參照圖21,係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十一實施例的一種電子裝置之一側的立體示意圖。
在本實施例中,電子裝置300為一智慧型手機。電子裝置300包含第九實施例之取像裝置100、取像裝置100e、取像裝置100f、閃光燈模組301、對焦輔助模組、影像訊號處理器、顯示模組以及影像軟體處理器(未繪示)。取像裝置100、取像裝置100e與取像裝置100f係皆配置於電子裝置300的同一側,而顯示模組則配置於電子裝置300的另一側。並且,取像裝置100e及取像裝置100f皆可包含本發明的光學影像擷取鏡頭且皆可具有與取像裝置100類似的結構配置,在此不再加以贅述。
取像裝置100為一廣角取像裝置,取像裝置100e為一望遠取像裝置,且取像裝置100f為一超廣角取像裝置。本實施例之取像裝置100、取像裝置100e與取像裝置100f具有相異的視角,使電子裝置300可提供不同的放大倍率,以達到光學變焦的拍攝效果。此外,取像裝置100e為具有光路轉折元件配置的望遠取像裝置,使取像裝置100e總長不受限於電子裝置300的厚度。其中,取像裝置100e的光路轉折元件配置可例如具有類似圖24至圖26的結構,可參照前述對應圖24至圖26之說明,在此不再加以贅述。上述電子裝置300以包含多個取像裝置100、100e、100f為例,但取像裝置的數量與配置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當使用者拍攝被攝物時,電子裝置300利用取像裝置100、取像裝置100e或取像裝置100f聚光取像,啟動閃光燈模組301進行補光,並且以類似於前述實施例的方式進行後續處理,在此不再加以贅述。
<第十二實施例>
請參照圖22,係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十二實施例的一種電子裝置之一側的立體示意圖。
在本實施例中,電子裝置400為一智慧型手機。電子裝置400包含第九實施例之取像裝置100、取像裝置100g、取像裝置100h、取像裝置100i、取像裝置100j、取像裝置100k、取像裝置100m、取像裝置100n、取像裝置100p、閃光燈模組401、對焦輔助模組、影像訊號處理器、顯示模組以及影像軟體處理器(未繪示)。取像裝置100、取像裝置100g、取像裝置100h、取像裝置100i、取像裝置100j、取像裝置100k、取像裝置100m、取像裝置100n與取像裝置100p係皆配置於電子裝置400的同一側,而顯示模組則配置於電子裝置400的另一側。並且,取像裝置100g、取像裝置100h、取像裝置100i、取像裝置100j、取像裝置100k、取像裝置100m、取像裝置100n及取像裝置100p皆可包含本發明的光學影像擷取鏡頭且皆可具有與取像裝置100類似的結構配置,在此不再加以贅述。
取像裝置100為一廣角取像裝置,取像裝置100g為一望遠取像裝置,取像裝置100h為一望遠取像裝置,取像裝置100i為一廣角取像裝置,取像裝置100j為一超廣角取像裝置,取像裝置100k為一超廣角取像裝置,取像裝置100m為一望遠取像裝置,取像裝置100n為一望遠取像裝置,且取像裝置100p為一飛時測距取像裝置。本實施例之取像裝置100、取像裝置100g、取像裝置100h、取像裝置100i、取像裝置100j、取像裝置100k、取像裝置100m與取像裝置100n具有相異的視角,使電子裝置400可提供不同的放大倍率,以達到光學變焦的拍攝效果。此外,取像裝置100g與取像裝置100h可為具有光路轉折元件配置的望遠取像裝置。其中,取像裝置100g與取像裝置100h的光路轉折元件配置可例如具有類似圖24至圖26的結構,可參照前述對應圖24至圖26之說明,在此不再加以贅述。另外,取像裝置100p係可取得影像的深度資訊。上述電子裝置400以包含多個取像裝置100、100g、100h、100i、100j、100k、100m、100n、100p為例,但取像裝置的數量與配置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當使用者拍攝被攝物時,電子裝置400利用取像裝置100、取像裝置100g、取像裝置100h、取像裝置100i、取像裝置100j、取像裝置100k、取像裝置100m、取像裝置100n或取像裝置100p聚光取像,啟動閃光燈模組401進行補光,並且以類似於前述實施例的方式進行後續處理,在此不再加以贅述。
本發明的取像裝置並不以應用於智慧型手機為限。取像裝置更可視需求應用於移動對焦的系統,並兼具優良像差修正與良好成像品質的特色。舉例來說,取像裝置可多方面應用於三維(3D)影像擷取、數位相機、行動裝置、數位平板、智慧型電視、網路監控設備、行車記錄器、倒車顯影裝置、多鏡頭裝置、辨識系統、體感遊戲機與穿戴式裝置等電子裝置中。前揭電子裝置僅是示範性地說明本發明的實際運用例子,並非限制本發明之取像裝置的運用範圍。
雖然本發明以前述之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相像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專利保護範圍須視本說明書所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2、3、4、5、6、7、8、100、100a、100b、100c、100d、100e、100f、100g、100h、100i、100j、100k、100m、100n、100p:取像裝置
101:成像鏡頭
102:驅動裝置
103:電子感光元件
104:影像穩定模組
200、300、400:電子裝置
201、301、401:閃光燈模組
202:對焦輔助模組
203:影像訊號處理器
204:顯示模組
205:影像軟體處理器
206:被攝物
C:臨界點
P:反曲點
IM:成像面
OA1:第一光軸
OA2:第二光軸
OA3:第三光軸
LF:光路轉折元件
LF1:第一光路轉折元件
LF2:第二光路轉折元件
LG:透鏡群
ST:光圈
S1、S2:光闌
E1:第一透鏡
E2:第二透鏡
E3:第三透鏡
E4:第四透鏡
E5:第五透鏡
E6:第六透鏡
E7:第七透鏡
E8:第八透鏡
E9:濾光元件
IMG:成像面
IS:電子感光元件
CT1:第一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
CT2:第二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
CT3:第三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
CT4:第四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
CT5:第五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
CT6:第六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
CT7:第七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
CT8:第八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
ΣCT:光學影像擷取鏡頭中所有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總和
EPD:光學影像擷取鏡頭的入瞳孔徑
f:光學影像擷取鏡頭的焦距
f1:第一透鏡的焦距
f2:第二透鏡的焦距
f3:第三透鏡的焦距
f4:第四透鏡的焦距
f5:第五透鏡的焦距
f6:第六透鏡的焦距
f7:第七透鏡的焦距
f8:第八透鏡的焦距
Fno:光學影像擷取鏡頭的光圈值
HFOV:光學影像擷取鏡頭中最大視角的一半
ImgH:光學影像擷取鏡頭的最大成像高度
N1:第一透鏡的折射率
N2:第二透鏡的折射率
N3:第三透鏡的折射率
N4:第四透鏡的折射率
N5:第五透鏡的折射率
N6:第六透鏡的折射率
N7:第七透鏡的折射率
N8:第八透鏡的折射率
Ni:第i透鏡的折射率
R11:第六透鏡物側表面的曲率半徑
R12:第六透鏡像側表面的曲率半徑
R13:第七透鏡物側表面的曲率半徑
T12:第一透鏡與第二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
T23:第二透鏡與第三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
T34:第三透鏡與第四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
T45:第四透鏡與第五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
T56:第五透鏡與第六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
T67:第六透鏡與第七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
T78:第七透鏡與第八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
ΣAT:光學影像擷取鏡頭中所有相鄰透鏡於光軸上之間隔距離的總和
TD:第一透鏡物側表面至第八透鏡像側表面於光軸上的距離
TL:第一透鏡物側表面至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
V1:第一透鏡的阿貝數
V2:第二透鏡的阿貝數
V3:第三透鏡的阿貝數
V4:第四透鏡的阿貝數
V5:第五透鏡的阿貝數
V6:第六透鏡的阿貝數
V7:第七透鏡的阿貝數
V8:第八透鏡的阿貝數
Vi:第i透鏡的阿貝數
min(Vi/Ni):Vi/Ni的最小值
Y11:第一透鏡物側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徑
Y81:第八透鏡物側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徑
Y82:第八透鏡像側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徑
Yc81:第八透鏡物側表面的臨界點與光軸間的垂直距離
Yc82:第八透鏡像側表面的臨界點與光軸間的垂直距離
|Dist|max:光學影像擷取鏡頭在最大視場內畸變的絕對值最大值
圖1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取像裝置示意圖。
圖2由左至右依序為第一實施例的球差、像散以及畸變曲線圖。
圖3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取像裝置示意圖。
圖4由左至右依序為第二實施例的球差、像散以及畸變曲線圖。
圖5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取像裝置示意圖。
圖6由左至右依序為第三實施例的球差、像散以及畸變曲線圖。
圖7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取像裝置示意圖。
圖8由左至右依序為第四實施例的球差、像散以及畸變曲線圖。
圖9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五實施例的取像裝置示意圖。
圖10由左至右依序為第五實施例的球差、像散以及畸變曲線圖。
圖11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六實施例的取像裝置示意圖。
圖12由左至右依序為第六實施例的球差、像散以及畸變曲線圖。
圖13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七實施例的取像裝置示意圖。
圖14由左至右依序為第七實施例的球差、像散以及畸變曲線圖。
圖15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八實施例的取像裝置示意圖。
圖16由左至右依序為第八實施例的球差、像散以及畸變曲線圖。
圖17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九實施例的一種取像裝置的立體示意圖。
圖18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十實施例的一種電子裝置之一側的立體示意圖。
圖19繪示圖18之電子裝置之另一側的立體示意圖。
圖20繪示圖18之電子裝置的系統方塊圖。
圖21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十一實施例的一種電子裝置之一側的立體示意圖。
圖22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十二實施例的一種電子裝置之一側的立體示意圖。
圖23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中參數Y11、Y81、Y82、Yc81、Yc82以及各透鏡之反曲點和臨界點的示意圖。
圖24繪示依照本發明的光路轉折元件在光學影像擷取鏡頭中的一種配置關係示意圖。
圖25繪示依照本發明的光路轉折元件在光學影像擷取鏡頭中的另一種配置關係示意圖。
圖26繪示依照本發明的二個光路轉折元件在光學影像擷取鏡頭中的一種配置關係示意圖。
1:取像裝置
ST:光圈
S1:光闌
E1:第一透鏡
E2:第二透鏡
E3:第三透鏡
E4:第四透鏡
E5:第五透鏡
E6:第六透鏡
E7:第七透鏡
E8:第八透鏡
E9:濾光元件
IMG:成像面
IS:電子感光元件
Claims (28)
- 一種光學影像擷取鏡頭,包含八片透鏡,該八片透鏡沿光路由物側至像側依序為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第五透鏡、第六透鏡、第七透鏡以及第八透鏡,且該八片透鏡分別具有朝向物側方向的物側表面與朝向像側方向的像側表面; 其中,該第一透鏡具有負屈折力,該第二透鏡具有正屈折力,該第二透鏡物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該第六透鏡具有負屈折力,該第八透鏡像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且該光學影像擷取鏡頭中至少一片透鏡其物側表面與其像側表面的至少其中一者於離軸處具有至少一反曲點; 其中,該第二透鏡的阿貝數為V2,該第六透鏡的阿貝數為V6,該第八透鏡的阿貝數為V8,該第六透鏡像側表面的曲率半徑為R12,該光學影像擷取鏡頭的焦距為f,其滿足下列條件: 30.0 < V2+V6+V8 < 85.0;以及 0 < |R12/f| < 3.0。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光學影像擷取鏡頭,其中該第二透鏡的阿貝數為V2,該第六透鏡的阿貝數為V6,該第八透鏡的阿貝數為V8,該第六透鏡像側表面的曲率半徑為R12,該光學影像擷取鏡頭的焦距為f,其滿足下列條件: 40.0 < V2+V6+V8 < 80.0;以及 0.50 < |R12/f| < 2.0。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光學影像擷取鏡頭,其中該第二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2,該第三透鏡與該第四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34,其滿足下列條件: 2.7 < CT2/T34 < 50。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光學影像擷取鏡頭,其中該第一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1,該第三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3,該第六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6,該第八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8,其滿足下列條件: 0.55 < CT1/CT3 < 1.8;以及 0 < CT8/CT6 < 2.0。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光學影像擷取鏡頭,其中該第六透鏡物側表面的曲率半徑為R11,該光學影像擷取鏡頭的焦距為f,其滿足下列條件: -0.90 < R11/f < 4.3。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光學影像擷取鏡頭,其中該第六透鏡像側表面的曲率半徑為R12,該第七透鏡物側表面的曲率半徑為R13,其滿足下列條件: -3.0 < R12/R13 < 0。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光學影像擷取鏡頭,其中該光學影像擷取鏡頭中所有相鄰透鏡於光軸上之間隔距離的總和為ΣAT,該光學影像擷取鏡頭中所有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總和為ΣCT,該第一透鏡物側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徑為Y11,該第八透鏡像側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徑為Y82,其滿足下列條件: 0.20 < ΣAT/ΣCT < 0.90;以及 0.60 < Y11/Y82 < 1.6; 其中,該第八透鏡像側表面的臨界點與光軸間的垂直距離為Yc82,該第八透鏡像側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徑為Y82,且該第八透鏡像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至少一臨界點滿足下列條件: 0.30 < Yc82/Y82 < 0.90。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光學影像擷取鏡頭,其中該第七透鏡具有正屈折力,且該第八透鏡具有負屈折力; 其中,該光學影像擷取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的焦距為f1,該第二透鏡的焦距為f2,該第三透鏡的焦距為f3,該第四透鏡的焦距為f4,該第五透鏡的焦距為f5,該第六透鏡的焦距為f6,該第七透鏡的焦距為f7,該第八透鏡的焦距為f8,其滿足下列條件: -0.90 < f/f1 < -0.50; 0.10 < f/f2 < 0.50; |f/f3| < 1.0; |f/f4| < 1.0; |f/f5| < 0.65; -1.0 < f/f6 < -0.10; 0.50 < f/f7 < 1.2;以及 -1.0 < f/f8 < -0.10。
- 一種光學影像擷取鏡頭,包含八片透鏡,該八片透鏡沿光路由物側至像側依序為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第五透鏡、第六透鏡、第七透鏡以及第八透鏡,且該八片透鏡分別具有朝向物側方向的物側表面與朝向像側方向的像側表面; 其中,該第一透鏡具有負屈折力,該第二透鏡物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該第六透鏡具有負屈折力,該第八透鏡像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且該光學影像擷取鏡頭中至少一片透鏡其物側表面與其像側表面的至少其中一者於離軸處具有至少一反曲點; 其中,該第二透鏡的阿貝數為V2,該第六透鏡的阿貝數為V6,該第八透鏡的阿貝數為V8,該第二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2,該第三透鏡與該第四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34,其滿足下列條件: 30.0 < V2+V6+V8 < 85.0;以及 2.7 < CT2/T34 < 50。
- 如請求項9所述之光學影像擷取鏡頭,其中該第二透鏡的阿貝數為V2,該第六透鏡的阿貝數為V6,該第八透鏡的阿貝數為V8,該第二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2,該第三透鏡與該第四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34,其滿足下列條件: 40.0 < V2+V6+V8 < 80.0;以及 3.0 < CT2/T34 < 35。
- 如請求項9所述之光學影像擷取鏡頭,其中該光學影像擷取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五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5,該第六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6,該第八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8,其滿足下列條件: 2.6 < f/CT5 < 6.5;以及 0 < CT8/CT6 < 2.0。
- 如請求項9所述之光學影像擷取鏡頭,其中該第六透鏡物側表面的曲率半徑為R11,該光學影像擷取鏡頭的焦距為f,其滿足下列條件: -0.90 < R11/f < 4.3。
- 如請求項9所述之光學影像擷取鏡頭,其中該第六透鏡像側表面的曲率半徑為R12,該第七透鏡物側表面的曲率半徑為R13,該光學影像擷取鏡頭在最大視場內畸變的絕對值最大值為|Dist|max,其滿足下列條件: -3.0 < R12/R13 < 0;以及 |Dist|max < 10.0 %。
- 如請求項9所述之光學影像擷取鏡頭,其中該第二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2,該第三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3,該第八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8,該第一透鏡物側表面至該第八透鏡像側表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D,其滿足下列條件: 0.75 < CT2/CT3;以及 10.0 < TD/CT8 < 17.0。
- 如請求項9所述之光學影像擷取鏡頭,其中該第一透鏡物側表面至一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L,該光學影像擷取鏡頭的入瞳孔徑為EPD,該光學影像擷取鏡頭的焦距為f,該光學影像擷取鏡頭的最大成像高度為ImgH,其滿足下列條件: 2.5 < TL/EPD < 9.0; 2.5 < TL/f < 5.0;以及 1.2 < TL/ImgH < 2.6。
- 如請求項9所述之光學影像擷取鏡頭,其中該第二透鏡具有正屈折力; 其中,該光學影像擷取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二透鏡的焦距為f2,該第三透鏡的焦距為f3,該第四透鏡的焦距為f4,該第五透鏡的焦距為f5,該第六透鏡的焦距為f6,該第二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2,該第六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6,其滿足下列條件: 0.50 < f/f3+f/f4+f/f5 < 1.6; 4.0 < f2/CT2 < 23;以及 -20 < f6/CT6 < 0。
- 如請求項9所述之光學影像擷取鏡頭,其中該光學影像擷取鏡頭中至少二片透鏡其物側表面與其像側表面的至少其中一者於離軸處具有至少一反曲點; 其中,該第一透鏡與該第二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12,該第二透鏡與該第三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23,該第三透鏡與該第四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34,該第四透鏡與該第五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45,該第五透鏡與該第六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56,該第六透鏡與該第七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67,該第七透鏡與該第八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78,其滿足下列條件: 1.1 < (T12+T23)/(T34+T45+T56+T67+T78) < 3.5。
- 一種光學影像擷取鏡頭,包含八片透鏡,該八片透鏡沿光路由物側至像側依序為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第五透鏡、第六透鏡、第七透鏡以及第八透鏡,且該八片透鏡分別具有朝向物側方向的物側表面與朝向像側方向的像側表面; 其中,該第二透鏡具有正屈折力,該第八透鏡具有負屈折力,該第八透鏡物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該第八透鏡像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且該光學影像擷取鏡頭中至少一片透鏡其物側表面與其像側表面的至少其中一者於離軸處具有至少一反曲點; 其中,該第二透鏡的阿貝數為V2,該第六透鏡的阿貝數為V6,該第八透鏡的阿貝數為V8,該第一透鏡與該第二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12,該第六透鏡與該第七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67,該第七透鏡與該第八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78,該第六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6,該第八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8,其滿足下列條件: 20.0 < V2+V6+V8 < 90.0; 1.0 < T12/(T67+T78);以及 0 < CT8/CT6 < 2.0。
- 如請求項18所述之光學影像擷取鏡頭,其中該第一透鏡的阿貝數為V1,該第二透鏡的阿貝數為V2,該第三透鏡的阿貝數為V3,該第四透鏡的阿貝數為V4,該第五透鏡的阿貝數為V5,該第六透鏡的阿貝數為V6,該第七透鏡的阿貝數為V7,該第八透鏡的阿貝數為V8,第i透鏡的阿貝數為Vi,該第一透鏡的折射率為N1,該第二透鏡的折射率為N2,該第三透鏡的折射率為N3,該第四透鏡的折射率為N4,該第五透鏡的折射率為N5,該第六透鏡的折射率為N6,該第七透鏡的折射率為N7,該第八透鏡的折射率為N8,第i透鏡的折射率為Ni,Vi/Ni的最小值為min(Vi/Ni),其滿足下列條件: 30.0 < V2+V6+V8 < 85.0;以及 5.0 < min(Vi/Ni) < 12,其中i = 1、2、3、4、5、6、7或8。
- 如請求項18所述之光學影像擷取鏡頭,其中該第一透鏡與該第二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12,該第六透鏡與該第七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67,該第七透鏡與該第八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78,該第六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6,該第八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8,其滿足下列條件: 1.5 < T12/(T67+T78) < 50;以及 0.50 < CT8/CT6 < 1.7。
- 如請求項18所述之光學影像擷取鏡頭,其中該第六透鏡物側表面的曲率半徑為R11,該光學影像擷取鏡頭的焦距為f,其滿足下列條件: -0.90 < R11/f < 4.3。
- 如請求項18所述之光學影像擷取鏡頭,其中該第六透鏡像側表面的曲率半徑為R12,該第七透鏡物側表面的曲率半徑為R13,其滿足下列條件: -3.0 < R12/R13 < 0。
- 如請求項18所述之光學影像擷取鏡頭,其中該第四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4,該第五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5,該第六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6,該第七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7,該第八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8,該第四透鏡與該第五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45,該第五透鏡與該第六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56,該第六透鏡與該第七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67,該第七透鏡與該第八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78,其滿足下列條件: 3.0 < (CT4+CT5+CT6+CT7+CT8)/(T45+T56+T67+T78) < 20。
- 如請求項18所述之光學影像擷取鏡頭,其中該光學影像擷取鏡頭中所有相鄰透鏡於光軸上之間隔距離的總和為ΣAT,該第三透鏡與該第四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34,該第五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5,其滿足下列條件: 8.50 < ΣAT/T34 < 120;以及 2.0 < CT5/T34 < 50。
- 如請求項18所述之光學影像擷取鏡頭,其中該光學影像擷取鏡頭的光圈值為Fno,該光學影像擷取鏡頭中最大視角的一半為HFOV,其滿足下列條件: 1.0 < Fno < 2.4;以及 50.0 [度] < HFOV < 80.0 [度]; 其中,該第八透鏡物側表面的臨界點與光軸間的垂直距離為Yc81,該第八透鏡物側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徑為Y81,且該第八透鏡物側表面於離軸處具有至少一臨界點滿足下列條件: 0.20 < Yc81/Y81 < 0.90。
- 如請求項18所述之光學影像擷取鏡頭,其中該第一透鏡具有負屈折力,且該第一透鏡像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 其中,該第一透鏡的焦距為f1,該第二透鏡的焦距為f2,該第六透鏡的焦距為f6,該第七透鏡的焦距為f7,該第八透鏡的焦距為f8,其滿足下列條件: -6.5 < f2/f1 < -1.5;以及 -7.5 < (f6+f8)/f7 < -2.5。
- 一種取像裝置,包含: 如請求項18所述之光學影像擷取鏡頭;以及 一電子感光元件,設置於該光學影像擷取鏡頭的一成像面上。
- 一種電子裝置,包含: 如請求項27所述之取像裝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10122454A TWI778669B (zh) | 2021-06-18 | 2021-06-18 | 光學影像擷取鏡頭、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US17/383,305 US20220404585A1 (en) | 2021-06-18 | 2021-07-22 | Optical imaging capturing lens assembly, image capturing unit and electronic device |
CN202110835506.4A CN115494611A (zh) | 2021-06-18 | 2021-07-23 | 光学影像获取镜头、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
EP21198017.2A EP4105701A1 (en) | 2021-06-18 | 2021-09-21 | Optical imaging capturing lens assembly, image capturing unit and electronic devic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10122454A TWI778669B (zh) | 2021-06-18 | 2021-06-18 | 光學影像擷取鏡頭、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778669B true TWI778669B (zh) | 2022-09-21 |
TW202300978A TW202300978A (zh) | 2023-01-01 |
Family
ID=778974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10122454A TWI778669B (zh) | 2021-06-18 | 2021-06-18 | 光學影像擷取鏡頭、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20404585A1 (zh) |
EP (1) | EP4105701A1 (zh) |
CN (1) | CN115494611A (zh) |
TW (1) | TWI778669B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2128045A (ja) * | 2010-12-13 | 2012-07-05 | Ricoh Co Ltd | 結像レンズ、撮像装置および情報装置 |
TWI586998B (zh) * | 2015-08-11 | 2017-06-11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攝像用光學系統、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WO2020080053A1 (ja) * | 2018-10-17 | 2020-04-23 | ソニーセミコンダクタ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
CN112711123A (zh) * | 2020-12-30 | 2021-04-27 | 诚瑞光学(苏州)有限公司 | 摄像光学镜头 |
CN112817131A (zh) * | 2021-03-11 | 2021-05-18 | 长春瑞实光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大视场光学成像镜头及其构成的光学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657258B (zh) * | 2018-03-02 | 2019-04-21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攝影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TWI714368B (zh) * | 2019-11-27 | 2020-12-21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攝像用光學系統、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
2021
- 2021-06-18 TW TW110122454A patent/TWI778669B/zh active
- 2021-07-22 US US17/383,305 patent/US20220404585A1/en active Pending
- 2021-07-23 CN CN202110835506.4A patent/CN115494611A/zh active Pending
- 2021-09-21 EP EP21198017.2A patent/EP4105701A1/en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2128045A (ja) * | 2010-12-13 | 2012-07-05 | Ricoh Co Ltd | 結像レンズ、撮像装置および情報装置 |
TWI586998B (zh) * | 2015-08-11 | 2017-06-11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攝像用光學系統、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WO2020080053A1 (ja) * | 2018-10-17 | 2020-04-23 | ソニーセミコンダクタ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
CN112711123A (zh) * | 2020-12-30 | 2021-04-27 | 诚瑞光学(苏州)有限公司 | 摄像光学镜头 |
CN112817131A (zh) * | 2021-03-11 | 2021-05-18 | 长春瑞实光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大视场光学成像镜头及其构成的光学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4105701A1 (en) | 2022-12-21 |
CN115494611A (zh) | 2022-12-20 |
TW202300978A (zh) | 2023-01-01 |
US20220404585A1 (en) | 2022-12-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712830B (zh) | 攝影用光學鏡頭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
TWI714368B (zh) | 攝像用光學系統、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
TW202045974A (zh) | 光學攝影鏡頭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
TW202030517A (zh) | 光學攝影透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
TW202028799A (zh) | 攝像光學透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
TW202009536A (zh) | 攝影光學鏡片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
TW202129328A (zh) | 攝影用光學透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
TWI740704B (zh) | 影像擷取光學系統、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
TW202208922A (zh) | 光學影像鏡片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
TW202036077A (zh) | 光學成像透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
TWI707156B (zh) | 光學取像鏡頭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
TW202111375A (zh) | 攝影用光學鏡頭、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
TWI768422B (zh) | 影像鏡片組、變焦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
TWI721904B (zh) | 影像擷取鏡片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
TWI762078B (zh) | 影像擷取光學鏡頭、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
TWI776274B (zh) | 光學影像鏡頭、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
TW202311796A (zh) | 光學成像系統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
TW202204965A (zh) | 影像透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
TWI817255B (zh) | 光學系統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
TWI799063B (zh) | 影像擷取系統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
TWI803041B (zh) | 光學攝影系統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
TWI756070B (zh) | 光學影像鏡片系統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
TWI778669B (zh) | 光學影像擷取鏡頭、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
TWI768998B (zh) | 光學影像擷取系統、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
TWI768498B (zh) | 影像擷取鏡頭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D4A |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