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TWI774560B - 線材捲線用之裝載治具及使用其之線材捲線之熱處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線材捲線用之裝載治具及使用其之線材捲線之熱處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74560B
TWI774560B TW110134514A TW110134514A TWI774560B TW I774560 B TWI774560 B TW I774560B TW 110134514 A TW110134514 A TW 110134514A TW 110134514 A TW110134514 A TW 110134514A TW I774560 B TWI774560 B TW I77456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coil
inner space
support
loading
coi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345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16572A (zh
Inventor
浅井康一郎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大同特殊鋼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大同特殊鋼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大同特殊鋼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165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165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745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74560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9/00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Furnaces therefor
    • C21D9/52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Furnaces therefor for wires; for strips ; for rods of unlimited length
    • C21D9/54Furnaces for treating strips or wir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9/00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Furnaces therefor
    • C21D9/0006Details, accessories not peculiar to any of the following furnaces
    • C21D9/0025Supports; Baskets; Containers; Cov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4Electric machine technologies in electromobility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t Treatment Of Strip Materials And Filament Materials (AREA)
  • Winding, Rewinding, Material Storag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線材捲線用之裝載治具1及使用其之線材捲線之熱處理方法,該線材捲線用之裝載治具1具備有:第一載置板2,其載置下側線材捲線W1;第二載置板3,其位於第一載置板2之上方且載置上側線材捲線W2;第一支柱4,其介於該等載置板之間,以支撐第二載置板3;第一蓋體8,其將下側線材捲線W1之上端封閉;第二蓋體9,其將上側線材捲線W2之上端封閉;第一氣體流道11,其沿板厚方向貫通第一載置板2,將來自第一載置板2下方朝上方之氣流,導入至下側線材捲線W1之內側空間W1a;及第二氣體流道13,其被構成為包含沿軸向在第一支柱4之內部所形成的流道26,且將氣流導入至上側線材捲線W2之內側空間W2a。

Description

線材捲線用之裝載治具及使用其之線材捲線之熱 處理方法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對垂直裝載的線材捲線進行熱處理時所使用之線材捲線用之裝載治具及使用其之線材捲線之熱處理方法。
在將線材捲繞成捲線狀的線材捲線之熱處理中,加熱用或冷卻用之氣體被沿著捲線之外周流動,而流動在形成線材捲線的線材間之間隙的氣體為極少量。因此,在氣體接觸的線材捲線之表層部與氣體不接觸的內部之間之溫度差極大,而容易產生球化率之惡化、脫碳量之增加等在品質上之問題。
為了縮小在線材捲線內外之溫度差,雖然亦可考慮減緩升溫‧冷卻速度、或延長均熱時間等,但是於此情形下會產生處理時間之延長、運作成本增加之問題。此外,當大氣冷卻時之冷卻速度緩慢之情形下,則容易產生難酸洗性鏽皮(scale),進而降低酸洗性。
作為用來縮小在線材捲線內外之溫度差的手段,於下述專利文獻1中揭示有以下之特徵:藉由設置封閉線材捲線上端之封閉板(蓋部),使自線材捲線之內側空間下方朝上方吹入氣體,自線材捲線之內徑側向外朝外徑側流通,而在短時間且均勻地將線材捲線加熱。然而,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技術內容係以不進行線材捲線之多層裝載為前提者,專 利文獻1並未揭示有用來對多層裝載之線材捲線均勻地進行加熱(冷卻)的具體之構成。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國專利第2913727號公報
本發明係以如上述之情形作為背景,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線材捲線用之裝載治具及使用其之線材捲線之熱處理方法,其可改善多層裝載之線材捲線的熱處理時之氣流,且可縮小線材捲線內外之溫度差。
本發明人等為了解決上述問題,經反覆刻意探討之結果,思及並完成如下述之本發明。
本發明第一態樣之線材捲線用之裝載治具係規定如下。亦即,一種線材捲線用之裝載治具,其係將複數個線材捲線保持在上下方向垂直裝載之狀態的線材捲線用之裝載治具,其具備有:第一載置板,其載置下側線材捲線;第二載置板,其位於上述第一載置板之上方且載置上側線材捲線;第一支柱,其介於該等載置板之間,以支撐上述第二載置板;第一蓋體,其將上述下側線材捲線之上端封閉;第二蓋體,其將上述上側線材捲線之上端封閉; 第一氣體流道,其沿板厚方向貫通上述第一載置板,將來自上述第一載置板下方朝上方之氣流,導入至上述下側線材捲線之內側空間;及第二氣體流道,其被構成為包含沿軸向在上述第一支柱之內部所形成的流道,且將上述氣流導入至上述上側線材捲線之內側空間。
根據如此規定之第一態樣的線材捲線用之裝載治具,可藉由第一氣體流道將氣流導入至下側線材捲線之內側空間,並且,可藉由第二氣體流道將氣流導入至上側線材捲線之內側空間。亦即,可將氣流導引至垂直裝載之各線材捲線之內側空間。
被送入至各線材捲線之內側空間內的氣體,係自線材捲線之內側空間的上端部流出之氣體藉由蓋體被阻止,且通過構成線材捲線的線材之間隙,自內徑側朝外徑側流通。如此,於第一態樣之線材捲線用之裝載治具中,無論在多層裝載之哪一線材捲線中,皆可改善熱處理時之氣流,縮小捲線內外之溫度差。
本發明之第二態樣,係規定如下。亦即,於第一態樣規定之線材捲線用之裝載治具中,在沿上述第一支柱之軸向可移動地設置上述第一蓋體,且將上述第一蓋體載置於上述下側線材捲線之上端。
根據如此規定第二態樣的線材捲線用之裝載治具,即使在因負載崩潰等而造成下側線材捲線上端之位置產生變化之情形下,由於第一蓋體亦隨其變化,因此可良好地維持將下側線材捲線之上端封閉之狀態。
本發明之第三態樣,係規定如下。亦即,於第一或第二態樣中所規定之線材捲線用之裝載治具中,於上述第 一支柱之上方且上述上側線材捲線之內側空間內設置有第二支柱,且通過被形成在上述第二支柱之開口,將上述氣流導入至上述上側線材捲線之內側空間。
根據如此規定之第三態樣的線材捲線用之裝載治具,可藉由第二支柱抑制上側線材捲線之負載崩潰,並且可藉由被形成在第二支柱的開口,控制氣流朝上側線材捲線之內側空間的吹出方向。
本發明之第四態樣,係規定如下。亦即,一種線材捲線之熱處理方法,其係使用第一至第三態樣之任一態樣中所規定之線材捲線用之裝載治具的線材捲線之熱處理方法,其中,對垂直裝載捲線體供給自上述垂直裝載捲線體之下方朝向上方之氣流,該垂直裝載捲線體係在上述裝載治具之第一載置板及第二載置板分別載置藉由上述第一蓋體及上述第二蓋體將上端封閉的上述下側線材捲線及上述上側線材捲線所成,各別使上述氣流通過上述第一氣體流道而導入至上述下側線材捲線之內側空間,並且通過上述第二氣體流道導入至上述上側線材捲線之內側空間。
根據如此規定之線材捲線之熱處理方法,其可獲得與第一態樣相同之效果。
1:裝載治具
2:第一載置板
3:第二載置板
4:第一支柱
6:第二支柱
8:第一蓋體
9:第二蓋體
10:第一貫通孔
10a、10b、10c、10d:孔
11:第一氣體流道
12:第二貫通孔
13:第二氣體流道
15:支柱支撐部
17:外周面
18:細徑部
19:階梯面
21:上端開口
26:流道
30:彎折部
32:貫通孔
34:貫通孔
38:柱狀構件
39:連結板
40:開口
41:內部空間
44、44-1~44-6:垂直裝載捲線體
50:分批式熱處理爐
52:裝入取出台
54:熱處理室
54a:開口
55:門
56:滑輪
57:輥
68:輻射管燃燒器
70:氣體循環裝置
72:管道
72a:氣體吹出口
72b:氣體吸入口
74:循環風扇
75:驅動馬達
77:溫度感測器
80:冷卻裝置
81:處理室
82:鼓風機裝置
82a:氣體吹出口
82b:氣體吸入口
84:配管
W1:下側線材捲線
W2:上側線材捲線
W1a:內側空間
W2a:內側空間
圖1係顯示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線材捲線用之裝載治具的立體圖。
圖2係圖1之線材捲線用之裝載治具的縱剖面圖。
圖3係圖2之III-III線之剖面圖。
圖4係顯示為了對使用本實施形態之線材捲線用之裝載治具的垂直裝載捲線體進行熱處理之熱處理爐之構成的圖。
圖5係圖4之熱處理爐中之熱處理室的剖面圖。
圖6係顯示用來冷卻該垂直裝載捲線體的冷卻裝置之構成的圖。
以下參照圖式,對本發明一實施形態之線材捲線用之裝載治具詳細地進行說明。圖1為顯示本實施形態之線材捲線用之裝載治具的立體圖,圖2為線材捲線用之裝載治具的縱剖面圖。
於圖1、2中,符號1係在將使線材捲繞成捲線狀作為被加熱對象的線材捲線保持在上下方向裝載2層之狀態的線材捲線用的裝載治具,其被構成為包含:第一載置板2,其載置下側線材捲線W1;第二載置板3,其載置上側線材捲線W2;第一支柱4,其位於其等載置板2、3之間;第二支柱6,其位於第二載置板3之上方;第一蓋體8,其將下側線材捲線W1之上端封閉;及第二蓋體9,其將上側線材捲線W2之上端封閉。
第一載置板2係呈圓板狀,且於其中心部形成有以沿圓周方向延伸之俯視為圓弧狀之4個孔10a、10b、10c、10d所構成的第一貫通孔10、及位於第一貫通孔10內側之俯視為圓形的第二貫通孔12。如圖3所示,該等之第一貫通孔10及第二貫通孔12,係於俯視下形成在較被載置在第一載置板2上的下側線材捲線W1之捲線內周面靠內側。
於本實施形態中,第一貫通孔10係構成第一氣體流道11,該第一氣體流道11係將自第一載置板2之下方朝向上方之氣流導入至下 側線材捲線W1之內側空間W1a。此外,第二貫通孔12係構成第二氣體流道13之一部分,該第二氣體流道13係將上述氣流導入至上側線材捲線W2之內側空間W2a。
再者,第一載置板2中之第一貫通孔10與第二貫通孔12之間之部位,係作為支撐第一支柱4的支柱支撐部15(參照圖2)。
第一支柱4係介於第一載置板2與第二載置板3之間,支撐第二載置板3,並且抑制因下側線材捲線W1之負載崩潰等所引起之變形。第一支柱4之下端部係與第一載置板2之支柱支撐部15一體地被接合。另一方面,於第一支柱4之上端部,其上端面與外周面17相交之隅角部係沿圓周方向被切口,且形成有在設置姿勢下位於上方的細徑部18及與其連續之朝向上方的階梯面19。如圖2所示,該階梯面19係與第二載置板3之下面接觸,以支撐第二載置板3。
第一支柱4係中空之圓筒體,且於其內部具有沿軸向延伸的流道26。該流道26係與第一載置板2之第二貫通孔12連通,構成將氣流導入至上側線材捲線W2之內側空間W2a的第二氣體流道13之一部分。流通於該第二氣體流道13內的氣流,不會於途中朝下側線材捲線W1之內側空間W1a內流出,而被送入至上側線材捲線W2之內側空間W2a內。
第一蓋體8係被載置在下側線材捲線W1之上端,封閉下側線材捲線W1之上端。第一蓋體8係形成大致圓板狀,且於其周緣形成有彎折部30,該彎折部30係用來抑制因負載崩潰等所引起之下側線材捲線W1之變形。
此外,於第一蓋體8之中心部形成有圓形之貫通孔32。貫通孔32係被 形成為略大於第一支柱4之外周面17之直徑,第一蓋體8係利用插通於貫通孔32的第一支柱4之外周面17所導引,可沿第一支柱4之軸向移動。
第二載置板3係呈圓板狀,且於其中心部形成有圓形之貫通孔34。貫通孔34係被形成為略大於第一支柱4之細徑部18,在貫通孔34與第一支柱4之細徑部18嵌合之狀態下,第二載置板3係利用第一支柱4之階梯面19支撐貫通孔34周圍之緣部。
第二支柱6係抑制因上側線材捲線W2之負載崩潰等所引起之變形,並且控制氣流朝內側空間W2a之吹出方向,且與第一支柱4同心狀地被配置在第一支柱4之上方且上側線材捲線W2之內側空間W2a內。
第二支柱6係由隔著間隔被立設於第一支柱4之上端開口21周圍的複數個柱狀構件38、及連結該等柱狀構件38上端的連結板39所構成。於本實施形態中,流通於第一支柱4之內部流道26的氣體被導入至第二支柱6之內部後,通過與鄰接柱狀構件38之間所形成之開口40,流出至上側線材捲線W2之內側空間W2a內。於本實施形態中,第二支柱6之內部空間41及開口40,亦構成第二氣體流道13之一部分。
第二蓋體9係被載置在上側線材捲線W2之上端,將上側線材捲線W2之上端封閉。其與第一蓋體8同樣,形成為大致圓板狀,且於其周緣形成有彎折部30。彎折部30係除了抑制上側線材捲線W2之變形外,於搬送時亦可防止第二蓋體9自上側線材捲線W2落下。
於本實施形態中,使用如此所構成之裝載治具1,組裝垂直裝載有線材捲線W1及W2的垂直裝載捲線體44。垂直裝載捲線體44, 例如可使用如下所示之熱處理爐及冷卻裝置,實現使線材捲線內外之溫度差縮小之熱處理。
接著,對垂直裝載捲線體44之熱處理中所使用的熱處理爐及冷卻裝置進行說明。於圖4中,符號50係對垂直裝載捲線體44進行退火處理的分批式熱處理爐。於加熱爐50中,對垂直裝載捲線體44實施加熱→均熱→冷卻之各步驟。然後,使用後述之冷卻裝置80對自加熱爐50被取出之垂直裝載捲線體44實施大氣冷卻(急冷)之步驟。
此外,垂直裝載捲線體44之冷卻步驟,可根據需要進行變更。例如,可省略在加熱爐50的冷卻而僅利用後述之冷卻裝置80來實施、或者亦可僅利用加熱爐50來實施而省略在後述之冷卻裝置80的冷卻。
加熱爐50具備有圖中左端之裝入取出台52及熱處理室54。熱處理室54係於圖中左前側形成有開口54a,通過開口54a進行垂直裝載捲線體44之裝入及取出。開口54a被設為可藉由門55來封閉。門55係經由鋼絲懸掛於滑輪56,且藉由滑輪56之旋轉而升降。
熱處理室54被設為可收納6個垂直裝載捲線體44-1、44-2、…、44-6,且被假想地劃分成收納各垂直裝載捲線體44的6個區域。於各區域中配設有作為搬送手段的輥57。
於熱處理室54中,設置有複數個作為加熱室內之氣體的加熱手段之輻射管燃燒器68,且以室內各區域成為既定溫度所設定之方式控制輻射管燃燒器68之輸出。此外,熱處理室54具有已省略圖示之氣體供給配管,可將氮氣、RX氣體等還原性氣體適當地供給至室內。
圖5為在與垂直裝載捲線體44之搬送方向呈正交之方向 的熱處理室54之剖面圖,且顯示於室內裝入有垂直裝載捲線體44的狀態。
於熱處理室54中,除了輻射管燃燒器68外,亦設置有用來朝垂直裝載捲線體44吹入氣體的氣體循環裝置70。
氣體循環裝置70係具備有管道72、被收納於管道72內部的循環風扇74、及使循環風扇74旋轉驅動的驅動馬達75。如該圖所示,管道72係形成彎曲形狀,於其一端部形成有氣體吹出口72a,該氣體吹出口72a係於垂直裝載捲線體44之正下方朝上方開口。另一方面,於管道72之另一端部形成有朝下方之氣體吸入口72b。循環風扇74被配置在該氣體吸入口72b之正上方位置。此外,符號77係溫度感測器。於本實施形態中,藉由與溫度感測器77連接之控制部(省略圖示),使利用溫度感測器77所檢測氣體之溫度與預先被設定之目標環境氣體溫度一致之方式控制輻射管燃燒器68之燃燒。
於如此構成之熱處理室54中,藉由使氣體循環裝置70之循環風扇74旋轉並使利用輻射管燃燒器68被加熱的氣體通過氣體吸入口72b被吸引至管道72內,且自管道72之氣體吹出口72a朝上方吹出。
然後,朝上方之氣流的一部分通過垂直裝載捲線體44之第一氣體流道11被送入至下側線材捲線W1之內側空間W1a內。被送入至下側線材捲線W1之內側空間W1a內的氣體中自內側空間W1a之上端部所流出之氣體藉由第一蓋體8被阻止,然後通過構成下側線材捲線W1的線材之間隙,如箭頭所示自內徑側朝外徑側流通,一面將線材捲線內外之溫度差保持為最小,一面在短時間將下側線材捲線W1加熱至既定之加熱溫度。
同樣地,朝上方之氣流的其他一部分通過垂直裝載捲線體44之第二氣體流道13被送入至上側線材捲線W2之內側空間W2a內。被送入至上側線材捲線W2內側空間W2a內之氣體中自內側空間W2a之上端部所流出之氣體藉由第二蓋體9被阻止,然後通過構成上側線材捲線W2的線材之間隙,如箭頭所示自內徑側朝外徑側流通,一面將線材捲線之內外溫度差保持為最小,一面在短時間將上側線材捲線W2亦加熱至既定之加熱溫度。
於加熱爐50中,在加熱之後進行均熱及冷卻。於冷卻之步驟中亦與加熱步驟相同,通過構成線材捲線W1、W2的線材之間隙,使既定溫度之氣體自內徑側朝外徑側流通,一面將線材捲線內外之溫度差保持為最小,一面進行下側線材捲線W1及上側線材捲線W2之冷卻。
圖6為顯示用來冷卻垂直裝載捲線體44之冷卻裝置80之構成的圖,且顯示在處理室81內裝入有垂直裝載捲線體44的狀態。於該圖中,符號82係對垂直裝載捲線體44供給朝上方之冷風(大氣)的鼓風機裝置,鼓風機裝置82之氣體吹出口82a被配置在垂直裝載捲線體44之正下方。符號84係形成於處理室81之側壁上部的氣體排出用之配管。
於如此構成之本實施形態之冷卻裝置80中,未被加熱之大氣被作為冷卻用之氣體,自氣體吸入口82b取入,且自鼓風機裝置82之氣體吹出口82a朝上方吹出。
並且,由於朝上方氣流之一部分通過垂直裝載捲線體44之第一氣體流道11而被送入至下側線材捲線W1之內側空間W1a內,並且朝上方氣流之其他一部分通過垂直裝載捲線體44之第二氣體流道13而被送入至上 側線材捲線W2之內側空間W2a內,因此於該冷卻步驟中亦與加熱步驟同樣,通過構成線材捲線W1、W2的線材之間隙,可使冷卻用之氣體自內徑側朝外徑側流通,一面將線材捲線內外之溫度差保持為最小,一面進行下側線材捲線W1及上側線材捲線W2之冷卻。再者,被用來冷卻之氣體通過氣體排出用之配管84而被排出至室外。
如上所述,根據本實施形態之裝載治具1,其可改善多層被裝載之下側線材捲線W1及上側線材捲線W2中之氣流,縮小熱處理時之捲線內外之溫度差。藉此,根據本實施形態之裝載治具1,其不需要為了縮小溫度差而使升溫速度‧冷卻速度變慢,而可實現急速加熱‧急速冷卻,可縮短熱處理時間,降低運行成本。此外,藉由急速冷卻可抑制難酸洗性鏽皮之生成,而提高酸洗性。
此外,於本實施形態之線材捲線用之裝載治具1中,由於第一蓋體8係被設置成可沿第一支柱4之軸向移動,且被載置於下側線材捲線W1之上端,因此,即使因負載崩潰等而造成下側線材捲線W1之上端位置產生變化時,第一蓋體8亦可追隨其變化而維持下側線材捲線W1之上端封閉的狀態。
此外,於本實施形態之線材捲線用之裝載治具1中,在第一支柱4上方且上側線材捲線W2之內側空間W2a內設置第二支柱6,通過被形成在第二支柱6的開口40,氣流被導入至上側線材捲線W2之內側空間W2a。
如此,第二支柱6可抑制上側線材捲線W2因負載崩潰等所引起之變形,並且藉由被形成在第二支柱6的開口40,可控制朝上側線材捲線W2 之內側空間W2a的氣流之吹出方向。
以上,雖然已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進行詳細之說明,但是該等僅為一示例而已。例如,用來使氣流通過形成於第一載置板的第一貫通孔及第二貫通孔之形狀及大小,其並不限於上述實施形態,而可適當變更。此外,設於上側線材捲線之內側空間內的第二支柱之形狀及大小,亦可適當地變更,亦可根據情形,採用不設置第二支柱之構成等,本發明可在不脫離其意旨之範圍內,追加各種變更之形態來實施。
本申請案係根據2020年9月29日所提出專利申請之日本專利申請案2020-163762,其內容被當參考而取入至本說明書中。
1:裝載治具
2:第一載置板
3:第二載置板
4:第一支柱
6:第二支柱
8:第一蓋體
9:第二蓋體
10:第一貫通孔
11:第一氣體流道
12:第二貫通孔
13:第二氣體流道
15:支柱支撐部
17:外周面
18:細徑部
19:階梯面
21:上端開口
26:流道
30:彎折部
32:貫通孔
34:貫通孔
38:柱狀構件
39:連結板
40:開口
41:內部空間
W1:下側線材捲線
W2:上側線材捲線
W1a:內側空間
W2a:內側空間

Claims (4)

  1. 一種線材捲線用之裝載治具,其係將複數個線材捲線保持在於上下方向垂直裝載之狀態,如此的線材捲線用之裝載治具;其具備有:第一載置板,其載置下側線材捲線;第二載置板,其位於上述第一載置板之上方且載置上側線材捲線;第一支柱,其介於該等載置板之間,以支撐上述第二載置板;第一蓋體,其將上述下側線材捲線之上端封閉;第二蓋體,其將上述上側線材捲線之上端封閉;第一氣體流道,其沿板厚方向貫通上述第一載置板,將來自上述第一載置板之下方朝上方之氣流,導入至上述下側線材捲線之內側空間;及第二氣體流道,其被構成為包含沿軸向在上述第一支柱之內部所形成的流道,且將上述氣流導入至上述上側線材捲線之內側空間。
  2. 如請求項1之線材捲線用之裝載治具,其中,上述第一蓋體係被設為可沿上述第一支柱之軸向移動,且被載置在上述下側線材捲線之上端。
  3. 如請求項1或2之線材捲線用之裝載治具,其中,於上述第一支柱之上方且上述上側線材捲線之內側空間內設置有第二支柱,且通過被形成在上述第二支柱之開口,將上述氣流導入至上述上側線材捲線之內側空間。
  4. 一種線材捲線之熱處理方法,其係使用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線材捲線用之裝載治具的線材捲線之熱處理方法;其特徵在於: 對垂直裝載捲線體供給自上述垂直裝載捲線體之下方朝向上方之氣流,該垂直裝載捲線體係在上述裝載治具之第一載置板及第二載置板分別載置藉由上述第一蓋體及上述第二蓋體將上端封閉的上述下側線材捲線及上述上側線材捲線所成,分別使上述氣流通過上述第一氣體流道而導入至上述下側線材捲線之內側空間,並且通過上述第二氣體流道導入至上述上側線材捲線之內側空間。
TW110134514A 2020-09-29 2021-09-16 線材捲線用之裝載治具及使用其之線材捲線之熱處理方法 TWI7745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63762 2020-09-29
JP2020163762A JP7517034B2 (ja) 2020-09-29 2020-09-29 線材コイル用の積載治具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線材コイルの熱処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16572A TW202216572A (zh) 2022-05-01
TWI774560B true TWI774560B (zh) 2022-08-11

Family

ID=809990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34514A TWI774560B (zh) 2020-09-29 2021-09-16 線材捲線用之裝載治具及使用其之線材捲線之熱處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7517034B2 (zh)
KR (1) KR102594896B1 (zh)
CN (1) CN114317933A (zh)
TW (1) TWI77456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66836A (zh) * 2022-10-24 2022-12-13 江苏和胜金属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线材表面热处理用夹具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383328B (en) * 1995-06-30 2000-03-01 Kawasaki Steel Co Winding cylinder for winding the metal threadlike object and the manufacturing method
EP1008548B1 (en) * 1998-12-07 2003-08-27 Hongduk Engineering Co., Ltd. Automatic steel cord winder
CN201068464Y (zh) * 2007-07-25 2008-06-04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盘卷钢条热处理罩式退火炉用内罩
CN105110094A (zh) * 2015-09-10 2015-12-02 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热处理盘具
CN207511578U (zh) * 2017-10-24 2018-06-19 上海科辰光电线缆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可加热式收线机
CN109052053A (zh) * 2018-09-27 2018-12-21 珠海格力电工有限公司 绕线盘、绕线装置、镀锡生产线及镀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71301A (ja) * 1974-12-18 1976-06-21 Hitachi Ltd Kinzokunatoriumushokikino senjohoho
JPS57116730A (en) * 1981-01-12 1982-07-20 Nippon Steel Corp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inuous annealing of coil
US4423857A (en) * 1982-07-06 1984-01-03 Stelco Inc. Spacer for batch coil annealing
JP2913727B2 (ja) * 1990-02-21 1999-06-28 大同特殊鋼株式会社 線材コイルの熱処理方法および熱処理装置
JPH05171301A (ja) * 1991-12-16 1993-07-09 Shoei Kogyo:Kk 線材焼鈍用ステム治具
JPH09176737A (ja) * 1995-12-22 1997-07-08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連続焼鈍炉用トレー組立体および連続焼鈍炉
JP2004156072A (ja) 2002-11-01 2004-06-03 Daido Steel Co Ltd 冷間圧延コイルの焼鈍方法およびコイル架台
JP2013256702A (ja) 2012-06-13 2013-12-26 Jfe Steel Corp 金属帯コイルの焼鈍方法
KR101952825B1 (ko) 2017-12-12 2019-02-28 주식회사포스코 코일소둔장치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383328B (en) * 1995-06-30 2000-03-01 Kawasaki Steel Co Winding cylinder for winding the metal threadlike object and the manufacturing method
EP1008548B1 (en) * 1998-12-07 2003-08-27 Hongduk Engineering Co., Ltd. Automatic steel cord winder
CN201068464Y (zh) * 2007-07-25 2008-06-04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盘卷钢条热处理罩式退火炉用内罩
CN105110094A (zh) * 2015-09-10 2015-12-02 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热处理盘具
CN207511578U (zh) * 2017-10-24 2018-06-19 上海科辰光电线缆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可加热式收线机
CN109052053A (zh) * 2018-09-27 2018-12-21 珠海格力电工有限公司 绕线盘、绕线装置、镀锡生产线及镀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20043865A (ko) 2022-04-05
JP7517034B2 (ja) 2024-07-17
KR102594896B1 (ko) 2023-10-26
TW202216572A (zh) 2022-05-01
CN114317933A (zh) 2022-04-12
JP2022056002A (ja) 2022-04-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714577B2 (ja) 熱処理装置及び熱処理方法
TWI774560B (zh) 線材捲線用之裝載治具及使用其之線材捲線之熱處理方法
JP4428268B2 (ja) 熱処理炉
EP1895575A1 (en) Heat treatment apparatus
US20110239937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eating substrate
JP7155709B2 (ja) 連続式雰囲気熱処理炉
KR100499365B1 (ko) 하이브리드형열처리장치
JP5770042B2 (ja) 熱処理装置
JP5201127B2 (ja) 熱処理装置
JP7196447B2 (ja) 連続式雰囲気熱処理炉
JP3526980B2 (ja) 真空・ガス雰囲気熱処理炉
JP4466038B2 (ja) 熱処理装置
JP4954176B2 (ja) 基板の熱処理装置
JP2842767B2 (ja) 丸鋼コイルの熱処理炉
JP7307589B2 (ja) 熱処理炉
JP5403984B2 (ja) 基板の熱処理装置
JP4544537B2 (ja) 浸炭装置および浸炭方法
JPH0799164A (ja) 熱処理装置及び熱処理方法
JPH07252535A (ja) 金属ストリップの熱処理炉及び熱処理方法
JPH06216056A (ja) 縦型炉
JPS63149314A (ja) 熱処理炉
JPS60262924A (ja) 回転炉床式コイル加熱炉
JPS61257423A (ja) 熱処理炉のコイル加熱・冷却装置
JPH07814B2 (ja) コイル熱処理炉
JPH04268030A (ja) 線材熱処理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