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41637B - 用於手持裝置之配件 - Google Patents
用於手持裝置之配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741637B TWI741637B TW109119064A TW109119064A TWI741637B TW I741637 B TWI741637 B TW I741637B TW 109119064 A TW109119064 A TW 109119064A TW 109119064 A TW109119064 A TW 109119064A TW I741637 B TWI741637 B TW I741637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fastener
- flexible element
- base
- track
- group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一種用於手持裝置之配件,包含底座以及可撓性元件。底座包含軌道組。可撓性元件包含第一扣件組以及第二扣件組。第一扣件組位於可撓性元件之一端,用於接合軌道組,並可沿軌道組滑動。第二扣件組位於可撓性元件之另一端,用於接合軌道組,並可沿軌道組滑動。可撓性元件基於第一扣件組或第二扣件組於軌道組之滑動產生形變。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配件,尤其是關於一種用於手持裝置之配件。
現有手持裝置多具有豐富之娛樂性功能,例如:影音播放、電子書閱讀及電子遊戲等,因此,使用者常會需要持續性地使用手持裝置。惟手持裝置於手持使用時,常因操作不慎導致掉落損壞,且放置使用時又不易調整觀看顯示畫面之適當角度,據此,需額外之手持裝置配件改善前述問題。
有鑑於此,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提升手持裝置之使用便利性之配件。
據此,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用於手持裝置之配件,包含底座以及可撓性元件。底座包含軌道組。可撓性元件包含第一扣件組以及第二扣件組。第一扣件組位於可撓性元件之一端,用於接合於軌道組,並可沿軌道組滑動。第二扣件組位於可撓性元件之另一端,用於接合軌道組,並可沿軌道組滑動。其中,可撓性元件基於第一扣件組或第二扣件組於軌道組之滑動產生形變。
於部分實施態樣中,軌道組具有複數軌道。複數軌道形成
於底座之底面。
於部分實施態樣中,第一扣件組具有複數第一扣件,用於接合軌道組之複數軌道,第二扣件組具有複數第二扣件,用於接合軌道組之複數軌道。
於部分實施態樣中,軌道組設有至少一定位元件,用以定位第一扣件組或第二扣件組。
於部分實施態樣中,至少一定位元件包含凸塊,用以定位第一扣件組之凹槽或第二扣件組之凹槽。
於部分實施態樣中,至少一定位元件包含凹槽,用以定位第一扣件組之凸塊或第二扣件組之凸塊
於部分實施態樣中,可撓性元件包含軟性材質,當軌道組之至少一定位元件定位第一扣件組或第二扣件組時,可撓性元件朝底座之相反方向產生凸出之形變。
於部分實施態樣中,底座包含第一凸緣以及第二凸緣,分別設置於底座之第一側以及相對第一側之第二側。第一凸緣以及第二凸緣與底座界定容置空間。其中,容置空間用以容置可撓性元件。
於部分實施態樣中,第一凸緣沿底座之第一側設置,第一凸緣之頂點相對於底座之底面具有距離。第二凸緣沿底座之第二側設置,第二凸緣之頂點相對於底座之底面具有距離。可撓形元件之厚度小於等於此距離。
於部分實施態樣中,二凸緣間之最小距離小於可撓性元件之寬度。
於部分實施態樣中,可撓性元件更包含主體。主體包含軟性材質。其中,第一扣件組包含硬性材質,設於主體之一端,第二扣件組
包含硬性材質,設於主體之另一端。
於部分實施態樣中,可撓性元件更具有第一溝槽以及第二溝槽。第一溝槽形成於第一扣件組與主體之連接處,其中,第一溝槽朝底座之相反方向凹陷。第二溝槽形成於第二扣件組與主體之連接處,其中,第二溝槽朝底座之相反方向凹陷。
於部分實施態樣中,可撓性元件更包含第一操作凸塊以及第二操作凸塊。第一操作凸塊相應於第一扣件組設於可撓性元件之一端,其中,第一操作凸塊與第一扣件組分設於可撓性元件之不同面。第二操作凸塊相應於第二扣件組設於可撓性元件之另一端,其中,第二操作凸塊與第二扣件組分設於可撓性元件之不同面。
於部分實施態樣中,可撓性元件可拆卸式地組裝於底座。
於部分實施態樣中,底座之底面分別自底面之二端,沿軌道組向中心凸起。
本發明再提供一種用於手持裝置之配件,包含可撓性元件以及底座。可撓性元件包含二扣件,分別設於可撓性元件之二端。底座上形成有至少一軌道,用已接收二扣件。其中,當二扣件沿至少一軌道朝彼此滑動時,可撓性元件產生形變。
1、2:配件
11、21:底座
110、210:軌道組
110A、110B、210A、210B:軌道
110F1~110F4、210F1~210F4:定位元件
11P1、11P2、21P1、21P2:凸緣
13、23:可撓性元件
13A、13B、23A、23B:端
130、230:第一扣件組
130A、130B、230A、230B:扣件
132、232:第二扣件組
132A、132B、232A、232B:扣件
21x、21y、21z:位置
234:第一操作凸塊
236:第二操作凸塊
238:主體
23R1:第一溝槽
23R2:第二溝槽
8:手持裝置
9:手持裝置
D:方向
W1:距離
W2:寬度
H1:距離
H2:厚度
結合附圖閱讀以下詳細描述會最佳地理解本發明之態樣。應注意,各種特徵可能未按比例繪製。事實上,可出於論述清楚起見,而任意地增大或減小各種特徵之尺寸。
圖1A為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之配件之立體圖。
圖1B為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之配件之分解圖。
圖1C為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之底座之立體圖。
圖1D及1E為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之可撓性元件之立體圖。
圖1F為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之配件之剖面圖。
圖1G為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之底座之剖面圖。
圖1H為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之可撓性元件之剖面圖。
圖1I為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之底座之俯視圖。
圖1J及1K為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之軌道之定位元件定位扣件之放大示意圖。
圖1L及1M為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之配件之使用示意圖。
圖1N為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之底座之俯視圖。
圖1O為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之可撓性元件之俯視圖。
圖1P為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之底座及可撓性元件之側視圖。
圖2A為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之配件之立體圖。
圖2B為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之配件之分解圖。
圖2C為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之底座之立體圖。
圖2D及2E為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之可撓性元件之立體圖。
圖2F為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之配件之剖面圖。
圖2G為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之底座之剖面圖。
圖2H為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之可撓性元件之剖面圖。
圖2I為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之底座之俯視圖。
圖2J為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之軌道之定位元件定位扣件之
放大示意圖。
圖2K及2L為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之配件之使用示意圖。
圖2M為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之底座之俯視圖。
圖2N為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之可撓性元件之俯視圖。
圖2O為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之底座及可撓性元件之側視圖。
圖2P為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之底座之側視圖。
以下揭示內容提供用於實施所提供之主題之不同特徵的許多不同實施例或實例。下文描述組件及配置之特定實例以簡化本發明。當然,此等組件及配置僅為實例且不意欲為限制性的。在本發明中,在以下描述中提及第一特徵形成於第二特徵上方或上可包括第一特徵與第二特徵直接接觸地形成的實施例,且亦可包括額外特徵可在第一特徵與第二特徵之間形成,使得第一特徵與第二特徵可能不直接接觸的實施例。另外,本發明可在各種實例中重複附圖標號及/或字母。此重複係出於簡化及清楚之目的,且本身並不指示所論述之各種實施例及/或組態之間的關係。
在下文更詳細地論述本發明之實施例。然而,應瞭解,本發明提供可在廣泛多種特定情境中體現之許多適用的概念。所論述特定實施例僅為說明性的且並不限制本發明之範疇。
此外,為了易於描述,諸如「在......之下」、「在......下方」、「在......上方」、「上部」、「下部」、「左側」、「右側」及其類似術語之空間相對術語可在本文中用於描述一個元件或特徵與另一(或多個)元件或特徵之如圖式中所說明的關係。除圖式中所描繪之定向以外,空間相對術語意欲涵蓋裝置在使用或操作中之不同定向。設備可以其他方式定向(旋
轉90度或處於其他定向),且本文中所使用之空間相對描述詞可同樣相應地進行解譯。應理解,當元件被稱為「連接至」或「耦接至」另一元件時,該元件可直接連接至或耦接至另一元件,或可存在介入元件。
闡述本發明之廣泛範疇的數值範圍及參數為近似值,且可儘可能精確地報告特定實例中闡述之數值。然而,一些數值可含有由各別測試量測值中發現之標準差必然引起的某些誤差。此外,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約」通常意謂在給定值或範圍之±10%、±5%、±1%或±0.5%內。替代地,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認為,術語「約」意謂在平均值之可接受標準誤差內。除在操作/工作實例中以外,或除非以其他方式明確指定,否則數值範圍、量、值及百分比(諸如,本文中所揭示之材料數量、持續時間、溫度、操作條件、量之比率及其類似者之彼等者)中之所有應理解為在所有情況下由術語「約」修飾。因此,除非有相反指示,否則本發明及所附申請專利範圍中所闡述之數值參數為可變化之近似值。至少,應根據所報導之有效數位之數字且藉由應用一般捨位技術理解各數值參數。範圍可在本文中表現為自一個端點至另一端點或在兩個端點之間。除非另外指定,否則本文中所揭示之所有範圍包括端點。術語「大體上共面」可指沿著同一平面處於數微米(μm)內(諸如,沿著同一平面處於10μm內、5μm內、1μm內或0.5μm內)之兩個表面。在稱數值或特性「大體上」相同時,該術語可指該等值處於該等值之平均值的±10%、±5%、±1%或±0.5%內。
本發明揭露手持裝置之配件,用來增加使用者操作手持裝置之便利性。配件附著於手持裝置上,包含可撓性元件以及底座。底座具有容置空間,用以容置可撓性元件。可撓性元件呈長條形,並於長度方向之二端分別設有扣件。底座上形成有至少一軌道,用以在可撓性元件置於
容置空間時,接收可撓性元件二端之扣件。當可撓性元件結合於底座時,使用者可分別針對可撓性元件之二端施力,使可撓性元件之二扣件沿著底座之軌道朝彼此滑動。如此一來,可撓性元件將據以產生形變,使用者便可利用可撓性元件之形變操作手持裝置。
請參閱圖1A至圖1E。圖1A係本發明一些實施例之一配件1之立體圖。圖1B係本發明一些實施例之配件1之分解圖,其中,配件1包含一底座11以及一可撓性元件13。圖1C係本發明一些實施例之底座11之立體圖,其中,底座11包含一軌道組110、一第一凸緣11P1以及一第二凸緣11P2。圖1D及圖1E係本發明一些實施例之可撓性元件13之不同視角之立體圖,其中,可撓性元件13包含一第一扣件組130以及一第二扣件組132。
具體而言,第一凸緣11P1以及第二凸緣11P2分別設置於底座11之第一側以及第二側,與底座11共同界定容置空間,用以容置可撓性元件13。第一扣件組130設於可撓性元件13之一端13A,用於可拆卸式地接合軌道組110。第二扣件組132設於可撓性元件13之另一端13B,用於可拆卸式地接合底座11之軌道組110。換言之,底座11之軌道組110用於接收第一扣件組130以及第二扣件組132,而可撓性元件13藉由扣件組可拆卸式地設於底座11。
請一併參考圖1F至圖1H。圖1F係圖1A之配件1沿切線A1-A1'及A2-A2'之剖面圖。圖1G係圖1C之底座11沿切線B1-B1'及B2-B2'之剖面圖。圖1H係圖1D之可撓性元件13沿切線C1-C1'及C2-C2'之剖面圖。
詳細來說,軌道組110包含複數軌道110A以及110B,第一扣件組130包含複數第一扣件130A以及130B,第二扣件組132包含複數第二扣件132A以及132B。其中,軌道110A接收第一扣件130A以及第二扣
件132A,軌道110B接收第一扣件130B以及第二扣件132B。於一些實施例,軌道110A與110B之延伸方向實質上平行。
更具體而言,底座11之一底面11B上形成有一T字形結構,其中,T字形一側凸出部與底座11形成軌道110A,T字形另一側凸出部與底座11形成軌道110B。第一扣件130A以及第二扣件132A具有鉤型,用以鉤住軌道110A之T字形之一側凸出部。第一扣件130B以及第二扣件132B具有鉤型,用以鉤住軌道110B之T字形之另一側凸出部。
據此,當軌道110A以及110B分別接收第一扣件130A以及130B時,即第一扣件130A以及130B分別鉤住軌道110A以及110B時,第一扣件組130可沿軌道110延伸之方向自由滑動。同樣地,當軌道110A以及110B分別接收第二扣件132A以及132B時,即第二扣件132A以及132B分別鉤住軌道110A以及110B時,第二扣件組132可沿軌道110延伸之方向自由滑動。
請一併參考圖1I,其係本發明一些實施例之底座11之俯視圖。具體而言,軌道組110設有至少一定位元件,用以定位第一扣件組130或第二扣件組132。於一些實施態樣中,軌道組110之軌道110A沿軌道方向,於T字形部位之內縮處設有複數定位元件110F1、110F3,軌道組110之軌道110B沿軌道方向,於T字形部位之內縮處設有分別相對應於複數定位元件110F1、110F3之定位元件110F2、110F4。於一些實施例中,每一定位元件包含凹槽。第一扣件130A以及第二扣件132A鉤住軌道110A之部分形成有凸塊,第一扣件130B以及第二扣件132B鉤住軌道110B之部分形成有凸塊。其中,扣件之凸塊形狀對應定位元件之凹槽形狀。
請一併參考圖1J,其係本發明一些實施例之軌道之定位元件定位扣件之放大示意圖。具體而言,軌道110A之定位元件110F1之凹槽
用以定位第一扣件130A之凸塊,軌道110B之定位元件110F2之凹槽用以定位第一扣件130B之凸塊。如此一來,當第一扣件130A沿軌道110A滑動時,第一扣件130A之凸塊可隨滑動分別卡合至不同之定位元件110F1之凹槽,當第一扣件130B沿軌道110B滑動時,第一扣件130B之凸塊可隨滑動分別卡合至不同之定位元件110F2之凹槽。
請一併參考圖1K,其係本發明一些實施例之軌道之定位元件定位扣件之放大示意圖。具體而言,軌道110A之定位元件110F3之凹槽用以定位第二扣件132A之凸塊,軌道110B之定位元件110F4之凹槽用以定位第二扣件132B之凸塊。如此一來,當第二扣件132A沿軌道110A滑動時,第二扣件132A之凸塊可隨滑動分別卡合至不同之定位元件110F3之凹槽,當第二扣件132B沿軌道110B滑動時,第二扣件132B之凸塊可隨滑動分別卡合至不同之定位元件110F4之凹槽。
請一併參考圖1L及1M圖,其係本發明一些實施例之配件1之使用示意圖。於一些實施例中,配件1設置於一手持裝置9之背面。使用者可藉由接合於軌道組110之第一扣件組130,將可撓性元件13之一端13A沿軌道組110往底座之中心滑動,如此一來,可撓性元件13便基於第一扣件組130往中間之滑動擠壓產生形變。
於一些實施例中,使用者亦可藉由接合於軌道組110之第二扣件組132,將可撓性元件13之另一端13B沿軌道組110往底座之中心滑動。同樣地,可撓性元件13便基於第二扣件組132往中間之滑動擠壓產生形變。
於一些實施例中,為大幅提升配件1使用之便利性,使用者可藉由接合於軌道組110之第一扣件組130以及第二扣件組132,將可撓性元件13之二端13A及13B沿軌道組110往底座之中心滑動,換言之,即將
第一扣件組130以及第二扣件組132沿軌道組110朝彼此滑動,可撓性元件13便基於第一扣件組130以及第二扣件組132往中間之滑動擠壓產生形變。
於一些實施例中,當第一扣件組130以及第二扣件組132沿軌道組110朝彼此滑動,並滑動至對應之定位元件110F時,定位元件110F可定位第一扣件組130以及第二扣件組132,如此一來,可撓性元件13產生之形變可固定,以利使用者操作。
於一些實施例中,可撓性元件13產生之形變可在可撓性元件13以及手持裝置9之間形成空間,使用者於使用手持裝置9時可將手指穿過此空間,如此一來,將可大幅降低手持裝置9於使用時掉落之可能性。
於一些實施例中,當手持裝置9放置使用(例如:放置於桌面使用)時,可撓性元件13產生之形變可做為支撐手持裝置9之支架,如此一來,將可大幅提升手持裝置9放置使用時之穩定度。更進一步來說,由於可撓性元件13之第一扣件組130以及第二扣件組132皆可滑動,因此,可能性元件13產生之形變可藉由第一扣件組130以及第二扣件組132之滑動調整尺寸及位置,俾利使用者調整手持裝置9放置時之角度。
請一併參考圖1N至圖1P。圖1N係本發明一些實施例之底座11之俯視圖,圖1O係本發明一些實施例之可撓性元件13之俯視圖,圖1P包含圖1N沿線X-X'朝方向D之視圖,同時包含圖1O沿線Y-Y'朝方向D之視圖。
具體而言,第一凸緣11P1沿底座11之第一側設置,並於底座11之中心處朝容置空間內縮。第二凸緣11P2沿底座11之第二側設置,並於底座13之中心處朝容置空間內縮。據此,接近底座11之中間部分,第
一凸緣11P1以及第二凸緣11P2間具有最小距離W1。另一方面,可撓性元件13之片狀結構具有寬度W2。
於一些實施例中,底座11之第一凸緣11P1以及第二凸緣11P2間之最小距離W1小於可撓性元件13之寬度W2,如此一來,當可撓性元件13延伸平鋪並置於底座11之容置空間時,底座11之第一凸緣11P1以及第二凸緣11P2可夾固可撓性元件13之中間部分,使得可撓性元件13不會因為自身之彈性產生些微之形變進而影響整體之美觀。
於一些實施例中,底座11之第一凸緣11P1沿第一側設置,並於底座11之中心處朝底面11B相反方向凸起,因此,底座11之第一凸緣11P1之頂點相對於底座11之容置空間之底面具有距離H1。同樣地,底座11之第二凸緣11P2之頂點相對於底座11之容置空間之底面具有距離H1。另一方面,可撓性元件13之片狀結構具有厚度H2。於一些實施態樣中,可撓性元件13之厚度H2小於等於底座11之凸緣之頂點相對於底座11之容置空間之底面之距離H1。
請參閱圖2A至圖2E。圖2A係本發明一些實施例之一配件2之立體圖。圖2B係本發明一些實施例之配件2之分解圖,其中,配件2包含一底座21以及一可撓性元件23。圖2C係本發明一些實施例之底座21之立體圖,其中,底座21包含一軌道組210、一第一凸緣21P1以及一第二凸緣21P2。圖2D及圖2E係本發明一些實施例之可撓性元件23之不同視角之立體圖,其中,可撓性元件23包含一第一扣件組230、一第二扣件組232、一第一操作凸塊234、一第二操作凸塊236以及一主體238。
具體而言,第一凸緣21P1以及第二凸緣21P2分別設置於底座21之第一側以及第二側,與底座21共同界定容置空間,用以容置可撓性元件23。第一扣件組230設於可撓性元件23之主體238之一端23A,用
於可拆卸式地接合軌道組210,第二扣件組232設於可撓性元件23之主體238之另一端23B,用於可拆卸式地接合軌道組210。換言之,底座21之軌道組210用於接收第一扣件組230以及第二扣件組232,而可撓性元件23藉由扣件組可拆卸式地設於底座21。
於一些實施例中,第一操作凸塊234相應第一扣件組230設於可撓性元件23之主體238一端23A,並與第一扣件組230分設於可撓性元件23之不同面。第二操作凸塊236相應第二扣件組232設於可撓性元件23之主體238之另一端23B,並與第二扣件組232分設於可撓性元件23之不同面。
請一併參考圖2F至圖2H。圖2F係圖2A之配件2沿切線A1-A1'及A2-A2'之剖面圖。圖2G係圖2C之底座21沿切線B1-B1'及B2-B2'之剖面圖。圖2H係圖2D之可撓性元件23沿切線C1-C1'及C2-C2'之剖面圖。
詳細來說,軌道組210包含複數軌道210A以及210B,第一扣件組230包含複數第一扣件230A以及230B,第二扣件組132包含複數第二扣件232A以及232B。其中,軌道210A接收第一扣件230A以及第二扣件232A,軌道210B接收第一扣件230B以及第二扣件232B。於一些實施例,軌道210A與210B延伸方向實質上平行。
具體而言,底座21之底面21B形成向內凹陷之特定形狀溝槽,其中,此特定形狀溝槽即為軌道210A。第一扣件230A之截面形狀係大致上符合軌道210A之特定形狀溝槽之截面形狀,且第一扣件230A用以接合軌道210A。底座21之底面21B形成另一向內凹陷之特定形狀溝槽,其中,另一特定形狀溝槽即為軌道210B。第一扣件230B之截面形狀係大致上符合軌道210B之特定形狀溝槽之截面形狀,且用以接合軌道210B。
舉例而言,底座21之底面21B形成有截面為L字形之一第一
溝槽,其中,第一溝槽即為軌道210A。第一扣件230A之截面形狀呈L形,大致符合軌道210A之溝槽截面,用以接合軌道210A。底座21之底面21B形成有截面為L字形之一第二溝槽,其中,第二溝槽即為軌道210B。第一扣件230B之截面形狀呈L形,大致符合軌道210B之溝槽截面,用以接合軌道210B。
據此,當軌道210A以及210B分別接收第一扣件230A以及230B時,即第一扣件230A以及230B分別鉤住軌道210A以及210B時,第一扣件組230可沿軌道210延伸之方向自由滑動。同樣地,當軌道210A以及210B分別接收第二扣件232A以及232B時,即第二扣件232A以及232B分別鉤住軌道210A以及210B時,第二扣件組232可沿軌道210延伸之方向自由滑動。
請一併參考圖2I,其係本發明一些實施例之底座21之俯視圖。具體而言,軌道組210設有至少一定位元件,用以定位第一扣件組230或第二扣件組232。於一些實施態樣中,軌道組210之軌道210A沿軌道方向設有複數定位元件210F1、210F3,軌道組210之軌道210B沿軌道方向設有分別相對應於複數定位元件210F1、210F3之定位元件210F2、210F4。於一些實施例中,每一定位元件包含凸塊。第一扣件230A以及第二扣件232A鉤住軌道210A之部分形成有凹槽,第一扣件230B以及第二扣件232B鉤住軌道210B之部分形成有凹槽。其中,扣件之凹槽形狀對應定位元件之凸塊形狀。
請一併參考圖2J,其係本發明一些實施例之軌道之定位元件定位扣件之放大示意圖。具體而言,軌道210A之定位元件210F1/210F3之凸塊用以定位扣件230A/232A之凹槽,軌道210B之定位元件210F2/210F4之凸塊用以定位扣件230B/232B之凹槽。
如此一來,當扣件230A/232A沿軌道210A滑動時,扣件230A/232A之凹槽可隨滑動分別卡合至不同之定位元件210F1/210F3之凸塊,當扣件230B/232B沿軌道210B滑動時,扣件230B/232B之凹槽可隨滑動分別卡合至不同之定位元件210F2/210F4。
請一併參考圖2K及2L圖,其係本發明一些實施例之配件2之使用示意圖。於一些實施例中,配件2可設置於一手持裝置8之背面。詳言之,使用者可藉由接合於軌道組210之第一扣件組230,將可撓性元件23之一端23A沿軌道組210往底座之中心滑動,如此一來,可撓性元件23便基於第一扣件組230往中間之滑動擠壓產生形變。於一些實施例中,第一操作凸塊234可增加使用者推動可撓性元件23之一端23A時之摩擦力,以利使用者操作。
於一些實施例中,使用者亦可藉由接合於軌道組210之第二扣件組232,將可撓性元件23之另一端23B沿軌道組210往底座之中心滑動。同樣地,可撓性元件23便基於第二扣件組232往中間之滑動擠壓產生形變。於一些實施例中,第二操作凸塊236可增加使用者推動可撓性元件23之一端23B時之摩擦力,以利使用者操作。
於一些實施例中,為大幅提升配件2使用之便利性,使用者可藉由接合於軌道組210之第一扣件組230以及第二扣件組232,將可撓性元件23之二端23A及23B沿軌道組210往底座之中心滑動,換言之,即將第一扣件組230以及第二扣件組232沿軌道組210朝彼此滑動,可撓性元件23便基於第一扣件組230以及第二扣件組232往中間之滑動擠壓產生形變。
於一些實施例中,當第一扣件組230以及第二扣件組232沿軌道組210朝彼此滑動,並滑動至對應之定位元件210F時,定位元件210F
可定位第一扣件組230以及第二扣件組232,如此一來,可撓性元件23產生之形變可固定,以利使用者操作。
於一些實施例中,可撓性元件23產生之形變可在可撓性元件23以及手持裝置8之間形成空間,使用者於使用手持裝置8時可將手指穿過此空間,如此一來,將可大幅降低手持裝置8於使用時掉落之可能性。
於一些實施例中,當手持裝置8放置使用(例如:放置於桌面使用)時,可撓性元件23產生之形變可做為支撐手持裝置8之支架,如此一來,將可大幅提升手持裝置8放置使用時之穩定度。更進一步來說,由於可撓性元件23之第一扣件組230以及第二扣件組232皆可滑動,因此,可能性元件23產生之形變可藉由第一扣件組230以及第二扣件組232之滑動調整尺寸及位置,俾利使用者調整手持裝置8放置時之角度。
於一些實施例中,可撓性元件23之主體238包含軟性材質,以利可撓性元件23形變。底座21、第一扣件組230以及第二扣件組232包含硬性材質,以利扣件組於軌道中的滑動。
於一些實施例中,可撓性元件23更包含一第一溝槽23R1以及一第二溝槽23R2。第一溝槽23R1形成於第一扣件組230與主體238之連接處,朝底座21之相反方向凹陷。第二溝槽23R2形成於第二扣件組232與主體238之連接處,朝底座21之相反方向凹陷。其中,溝槽23R1及23R2用於在主體238產生形變時,定位並緩衝形變之應力集中處,以增加可撓性元件23之使用壽命。
請一併參考圖2M至圖2O。圖2M係本發明一些實施例之底座21之俯視圖,圖2N係本發明一些實施例之可撓性元件23之俯視圖,圖2O包含圖2M沿線X-X'朝方向D之視圖,同時包含圖2N沿線Y-Y'朝方向D
之視圖。
具體而言,第一凸緣21P1沿底座21之第一側設置,第二凸緣11P2沿底座11之第二側設置。第一凸緣21P1以及第二凸緣11P2間具有距離W1。另一方面,可撓性元件13之片狀結構,其於中間部分向外凸出,並於中間部分具有最大寬度W2。
於一些實施例中,底座21之第一凸緣21P1以及第二凸緣21P2間之距離W1小於可撓性元件23之最大寬度W2,如此一來,當可撓性元件23延伸平鋪並置於底座21之容置空間時,可撓性元件23之中間部分可撐抵底座21之第一凸緣21P1以及第二凸緣21P2,使得可撓性元件13不會因為自身之彈性產生些微之形變進而影響整體之美觀。
於一些實施例中,底座21之第一凸緣21P1沿第一側設置,並於底座21之中心處朝底面21B相反方向凸起,因此,底座21之第一凸緣21P1之頂點相對於底座21之容置空間之底面具有距離H1。同樣地,底座21之第二凸緣21P2之頂點相對於底座21之容置空間之底面具有距離H1。另一方面,可撓性元件23之片狀結構具有厚度H2。於一些實施態樣中,可撓性元件23之厚度H2小於等於底座21之凸緣之頂點相對於底座21之容置空間之底面之距離H1。
於一些實施例中,底座21之底面21B可為平面。而於一些實施例中,底面21B可由兩端向中心凸起。請參考圖2P,其係圖2M沿線X-X'朝方向D之另一視圖。於一些實施例中,底座21之底面21B,分別自二端21x及21y沿軌道組210之軌道路線向中心21z凸起。換言之,相較於二端21x及21y,底面21B於中心21z處凸起。如此一來,當使用者操作可撓性元件23於軌道組210滑動時,可藉由此底面21B之凸起結構,提升推動可撓性元件23之流暢性。
須說明,本發明配件之底座之軌道組可包含單個或多個軌道(二個以上),可撓性元件之扣件組具有少於或相應於軌道數量之扣件數,前述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制軌道或扣件組數量。
上述之實施例僅用來例舉本揭露之實施態樣,以及闡釋本揭露之技術特徵,並非用來限制本揭露之保護範疇。任何熟悉此技術者可輕易完成之改變或均等性之安排均屬於本揭露所主張之範圍,本揭露之權利保護範圍應以申請專利範圍為準。
2:配件
21:底座
23:可撓性元件
Claims (14)
- 一種用於一手持裝置之配件,包含:一底座,包含:一軌道組;以及一第一凸緣以及一第二凸緣,分別設置於該底座之一第一側以及相對於該第一側之一第二側,與該底座界定一容置空間;一可撓性元件,包含:一第一扣件組,位於該可撓性元件之一端,用於接合於該軌道組,並可沿該軌道組滑動;以及一第二扣件組,位於該可撓性元件之另一端,用於接合該軌道組,並可沿該軌道組滑動;其中,該容置空間用以容置該可撓性元件,該可撓性元件基於該第一扣件組或該第二扣件組於該軌道組之滑動產生形變。
- 如請求項1所述之配件,其中,該軌道組具有複數軌道,該等軌道形成於該底座之底面。
- 如請求項2所述之配件,其中,該第一扣件組具有複數第一扣件,用於接合該軌道組之該等軌道,該第二扣件組具有複數第二扣件,用於接合該軌道組之該等軌道。
- 如請求項1所述之配件,其中,該軌道組設有至少一定位元件,用以定位該第一扣件組或該第二扣件組。
- 如請求項4所述之配件,其中,該至少一定位元件包含一凸塊,該用以定位該第一扣件組之一凹槽或該第二扣件組之一凹槽。
- 如請求項4所述之配件,其中,該至少一定位元件包含一凹槽,用以定位該第一扣件組之一凸塊或該第二扣件組之一凸塊。
- 如請求項4所述之配件,其中,該可撓性元件包含軟性材質,當該軌道組之該至少一定位元件定位該第一扣件組或該第二扣件組時,該可撓性元件朝該底座之相反方向產生凸出之形變。
- 如請求項1所述之配件,其中,該第一凸緣沿該底座之該第一側設置,該第一凸緣之一頂點相對於該底座之一底面具有一距離,該第二凸緣沿該底座之該第二側設置,該第二凸緣之一頂點相對於該底座之該底面具有該距離,該可撓形元件之一厚度小於等於該距離。
- 如請求項1所述之配件,其中,該二凸緣間之最小距離小於該可撓性元件之寬度。
- 如請求項1所述之配件,其中,該可撓性元件更包含:一主體,包含軟性材質;其中,該第一扣件組包含硬性材質,設於該主體之一端,該第二扣件組包含硬性材質,設於該主體之另一端。
- 如請求項1所述之配件,其中,該可撓性元件更包含:一第一操作凸塊,相應於該第一扣件組設於該可撓性元件之一端,其中,該第一操作凸塊與該第一扣件組分設於該可撓性元件之不同面;以及一第二操作凸塊,相應於該第二扣件組設於該可撓性元件之另一端,其中,該第二操作凸塊與該第二扣件組分設於該可撓性元件之不同面。
- 如請求項1所述之配件,其中,該可撓性元件可拆卸式地組裝於該底座。
- 一種用於一手持裝置之配件,包含:一底座,包含一軌道組,其中,該底座之一底面分別自該底面之二端,沿該軌道組向中心凸起;以及一可撓性元件,包含:一第一扣件組,位於該可撓性元件之一端,用於接合於該軌道組,並可沿該軌道組滑動;以及一第二扣件組,位於該可撓性元件之另一端,用於接合該軌道組,並可沿該軌道組滑動;其中,該可撓性元件基於該第一扣件組或該第二扣件組於該軌道組之滑動產生形變。。
- 一種用於手持裝置之配件,包含:一可撓性元件,包含: 一主體;以及二扣件,分別設於該主體之二端;一第一溝槽,形成於該二扣件其中之一扣件與該主體之連接處;以及一第二溝槽,形成於該二扣件其中之另一扣件與該主體之連接處;一底座,形成有至少一軌道,用以接收該二扣件;其中,該第一溝槽以及該第二溝槽朝該底座之相反方向凹陷,當該二扣件沿該至少一軌道朝彼此滑動時,該可撓性元件產生形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9119064A TWI741637B (zh) | 2020-06-05 | 2020-06-05 | 用於手持裝置之配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9119064A TWI741637B (zh) | 2020-06-05 | 2020-06-05 | 用於手持裝置之配件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741637B true TWI741637B (zh) | 2021-10-01 |
TW202147061A TW202147061A (zh) | 2021-12-16 |
Family
ID=807823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9119064A TWI741637B (zh) | 2020-06-05 | 2020-06-05 | 用於手持裝置之配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I741637B (zh)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986291U (zh) * | 2011-01-04 | 2011-09-21 | 斐乐公司 | 与具有屏幕的电子设备一起使用的壳体、附接设备 |
TW201503811A (zh) * | 2013-07-08 | 2015-01-16 |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 電子裝置 |
CN105722361A (zh) * | 2014-12-01 | 2016-06-29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电子设备和电子设备保护壳 |
TWM604415U (zh) * | 2020-06-05 | 2020-11-21 | 愛進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用於手持裝置之配件 |
-
2020
- 2020-06-05 TW TW109119064A patent/TWI741637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986291U (zh) * | 2011-01-04 | 2011-09-21 | 斐乐公司 | 与具有屏幕的电子设备一起使用的壳体、附接设备 |
TW201503811A (zh) * | 2013-07-08 | 2015-01-16 |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 電子裝置 |
CN105722361A (zh) * | 2014-12-01 | 2016-06-29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电子设备和电子设备保护壳 |
TWM604415U (zh) * | 2020-06-05 | 2020-11-21 | 愛進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用於手持裝置之配件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147061A (zh) | 2021-12-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M604415U (zh) | 用於手持裝置之配件 | |
TWM537781U (zh) | 支撐裝置及顯示設備 | |
US20210034108A1 (en) | Flexible device | |
US20230009175A1 (en) | Accessory for handheld device | |
US11525560B2 (en) | Lamp clamp and lamp apparatus applying the same | |
US20030122046A1 (en) | Support base of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 |
TWI741637B (zh) | 用於手持裝置之配件 | |
US8720752B2 (en) | Carrying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 |
US10078352B2 (en) |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pivoting mechanism thereof | |
WO2017100999A1 (zh) | 一种柔性显示屏及终端设备 | |
US11191372B2 (en) | Screen frame and laser projection display device | |
TW202144953A (zh) | 筆記型電腦 | |
TWI448877B (zh) | 擴充座 | |
US20080134469A1 (en) | Sliding hing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 |
TWI824762B (zh) | 手持裝置之配件 | |
US20160170449A1 (en) | Electronic Device | |
KR101301722B1 (ko) | 휴대기기용 스탠딩장치 | |
WO2019173950A1 (zh) | 铰链装置及柔性显示装置 | |
WO2020200181A1 (zh) | 晶片连接器 | |
TWI394702B (zh) | 膠帶捲盤 | |
WO2019174258A1 (zh) | 一种滑动结构及终端 | |
CN218071541U (zh) | 电子设备 | |
TWI439844B (zh) | 擴充座 | |
TWI797984B (zh) | 用於手持裝置之配件 | |
TWI852064B (zh) | 基座機構及包括其之電子裝置周邊組件與電子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