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00426B - Air gun with automatic override - Google Patents
Air gun with automatic override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400426B TWI400426B TW95145714A TW95145714A TWI400426B TW I400426 B TWI400426 B TW I400426B TW 95145714 A TW95145714 A TW 95145714A TW 95145714 A TW95145714 A TW 95145714A TW I400426 B TWI400426 B TW I400426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valve
- automatic
- bullet
- gas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Toys (AREA)
Description
本發明是關於將壓縮氣體當作能量源進行發射和自動覆進之氣槍,且是一種具有子彈進行發射及進行自動覆進的兩方都從一個壓縮氣體供應的構造之氣槍,更詳細上則是關於具有使進行過去的發射和自動覆進的器槍進行子彈發射和自動覆進效率更加良好,並且調整子彈發射及自動進覆的時序可以在設計上更加容易的自動進覆機構之氣槍。
藉由壓縮氣體來發射且自動進覆子彈之過去氣槍的機構,氣室為1個,且在氣室中設有1個氣閥,氣室內的氣體區分成發射用和自動進覆用,藉此方式,用該1個氣閥的作動來進行發射和自動進覆。
例如,在過去技術1,本提案人所提案之台灣專利提案編號94144557號(2005年12月15日提案)中已揭示的氣槍,該氣槍,其特徵為:構成為具備有:被設置在槍上部,能夠與槍管成平行滑動之滑動器;及由槍口側開口並且槍後端側閉口之筒狀所組成,被固定在滑動器的槍後端側內部之氣筒部;及被設置成從氣缸部的中空部內向槍後端側突出而能夠向槍口方向滑動之撞針;及位於氣缸部的中空部內,被固定在槍本體之中空的閥
針室;及從槍口側起來到槍後端側,具有口徑小於閥針室被貫穿的貫穿孔之氣閥體;及對閥針室的筒狀周面進行開口,將壓縮空氣隨時供應給氣閥體的閥針室之氣體供氣口;及具有由筒狀所組成,被設置在閥針室內,隨時向槍後端側彈推,被形成在槍口側且插入閥針室的槍口側貫穿孔所突出之供彈嘴穿過部、及能夠在與閥針室的槍口側貫穿孔成氣密狀態下進行滑動,槍後端側具有在與閥針室之槍後端側的側面成氣密狀態下所抵接之閥針凸緣部之閥針本體;在被設置在閥針本體之押壓部的槍口側,設置對閥針本體側面進行開開之閥針室側開口來與槍口側相連通之閥針;及被設置在閥針本體的槍後側,被固定在閥針本體且插入閥針的後端側貫穿孔,向槍後側突出,槍後側的前端與撞針相鄰接被定位,能夠從與後端側貫穿孔之間隙,通過壓縮氣體之押壓部;及與扳機相連結之供彈嘴連桿;及由筒狀所組成,插入向閥針室的槍口側突出之閥針槍口側的供彈嘴插入部,在槍後端側的外周形成與供彈嘴連桿相卡合之肋條狀的供彈嘴連桿卡止突起,為了要與扳機和供彈嘴連桿的作動連動來將子彈裝填到膛室,而能夠在閥針槍口側的供彈嘴插入部進行滑動之供彈嘴;撞針向槍口側押壓並向槍口側滑動的情況,閥針承受
彈推力向槍口側滑動並解除閥針凸緣部和閥針室之槍後端側的側面的氣密狀態,將從氣體供氣口供應給閥針室之壓縮空氣,從閥針室之槍後端側的側面與閥針凸緣部之間,供應給閥針室側開口,通過供彈嘴過部,供應給供彈嘴的槍口側,藉此從槍口發射子彈,並且將壓縮氣體,從押壓部與押壓部所插入的貫穿孔的間隙,供應給槍後端側,使氣筒向槍端側移動。
另外,發明的過去技術1中還揭示,其他的實施形態,氣筒為移動自如地設置在滑動器的槍後端側內部,沒有撞針之上述的氣槍。
但是,過去技術1所揭示之氣槍的機構是藉由被設置在1個氣室之1個氣閥的開啟,進行發射及自動覆進,由於壓縮氣體分配成發射用及自動覆進用,故兩者大致同時動作。因而,即使想要將發射動作和自動覆進動作各別獨立來進行調整,對於這樣獨立的調整會有困難。
進而,這種過去技術1的構造,在設計階段無法各別獨立調整發射動作和自動覆進動作。即是不容易分配壓縮氣體的氣壓,故在設計時就進行彈速的調整或自動覆進的強度、時期等的調整,明顯仍存有困難。
為了要解決上述課題,提案出一種具有自動覆進機構之氣槍,該氣槍係藉由壓縮氣體來發射子彈,且具有自動覆進的機構,其特徵為:將從壓縮氣體源供應壓縮氣體且予以密閉又可供收納的2個空洞之子彈發射用氣室及自動覆進用氣室,設置在氣閥體內,在子彈發射用氣室設有子彈發射用氣閥,在自動覆進用氣室設有自動覆進用氣閥,利用扳機的動作,2個氣閥被設定成相互間能夠獨立作動。
還提案出另一種具有自動覆進機構之氣槍,該氣槍係藉由壓縮氣體來發射子彈,且具有自動覆進的機構,其特徵為:在氣閥體內設置將壓縮氣體予以密閉又可供收納的2個空洞之子彈發射用氣室及自動覆進用氣室,在子彈發射用氣室設有子彈發射用氣閥,在自動覆進用氣室設有自動覆進用氣閥,2個氣閥被設定成相互間能夠獨立作動,並且利用經由扳機的動作進行作動之槍管閂的動作來開啟子彈發射用氣閥,且利用經由扳機的作動進行作動之擊錘的動作來開啟自動覆進用氣閥。
進而,如同上述兩種具有自動覆進機構之氣槍,其中,2個空洞之子彈發射用氣室及自動覆進用氣室,藉由比在2個氣室之間各空洞的容積還要小的容積之細長連通路來相連通著。
進而,如同上述兩種具有自動覆進機構之氣槍,其中,2個空洞之子彈發射用氣室及自動覆進用氣室,相互間
獨立來與壓縮氣體的氣體源相連通著。
根據呈現一種實施形態之第1圖~第26圖,說明本發明的具有自動覆進機構之氣槍。第1圖為說明一種實施形態的具有自動覆進機構之氣槍的全體構成之中央剖面正面圖,也就是內部說明圖。第2圖~第14圖為表示直到具有自動覆進機構之氣槍進行發射子彈為止之1週期的動作之中央剖面正面圖,也就是內部說明圖。第15圖~第18圖為第5圖~第8圖的重要部位之擴大圖,也是表示子彈發射用氣室、彈發射用氣閥的作動的重要部位擴大之內部正面說明圖。第19圖~第23圖為第9圖~第13圖的重要部位之擴大圖,也是表示自動覆進用氣室、自動覆進用氣閥的動作的重要部位擴大之內部正面說明圖。
第24圖~第26圖為表示槍管殼體、槍管閂與內槍管的關係之說明圖。第27圖為為氣閥體的重要部位擴大之內部正面說明圖。第28圖為第27圖中的YY線箭頭方向之圖。第30圖為第27圖中的ZZ線箭頭方向之圖。第31圖為第27圖中的WW線箭頭方向之圖,也是連通孔周邊之水平剖面圖。
其次,有關本發明的實施形態中具有自動覆進機構之氣槍的構造,根據第1圖進行說明。本發明的實施形中的氣槍係一種利用被壓縮之碳酸氣體的氣壓來發射子彈W,並且進行自動覆進來供應子彈自動式的氣槍。本實施形態
中,使用被壓縮的碳酸氣體,但也可以利用被壓縮的氮氣、壓縮空氣等其他的壓縮氣體來促使作動。以下,本實施形態中,將被壓縮的碳酸氣體稱為壓縮氣體。另外,在氣槍本體1的槍後端側設置握柄(握部)2。握柄2內,能夠換裝地收納供應壓縮氣體之壓縮氣體源,也就是收納氣體罐A。壓縮氣體源除了如同氣體罐A的加壓氣瓶之外,也可以在握柄2內設置加壓室。氣體罐A從握柄2的側面裝入,利用壓緊螺紋向上方押壓,藉由後述之氣體供氣口C的下方前端來開封,從氣體供氣口C供應壓縮氣體。本實施形態的構成係將壓縮氣體的氣體罐A收納在握柄2內,不過也可以從裝著在握柄2的外部或者使用者裝著的氣體罐,經由軟管等供應給氣槍本體1。
本發明的氣槍之主要構成為後部具有握柄(握部)2之槍本體1,彈道路徑之內槍管5;及被設置在該外側之外槍管4;及能夠與外槍管4成平行滑動之滑動器3;及被固定在滑動器3的槍後端側內部之氣筒33;及被設置成從氣筒33的中空部內向槍後端側突出而能夠向槍口方向滑動之撞針32;及利用扳機14的作動能夠押壓撞針32之擊錘20;及被設置在膛室11與氣筒33之間之氣閥體24;及在氣閥體24中以2個空洞部設置之子彈發射用氣室25a和自動覆進用氣室25b;及被設置在子彈發射用氣室25a之子彈發射用氣閥26;及被設置在自動覆進用氣室25b之自動覆進用氣閥29;及利用扳機14來作動之槍管閂9。圖號22為彈匣,對於握柄2能夠進行拆裝。
滑動器3係能夠沿著外槍管4滑動。該滑動器3利用反彈彈簧13的張力向槍口側彈推。外槍管4和內槍管5都是筒狀。內槍管5為彈道路徑,被設置在外槍管4的內部。
如第24圖~第26圖所示,在內槍管5的長邊方向中央附近,能夠與與內槍管5的外面一起滑動地設置內部具有空間之箱狀的槍管殼體8,利用槍管彈簧6向方彈推。在槍管殼體8,能夠以轉動軸9C為中心來對槍管殼體8轉動地設置槍管閂9,槍管閂9則是以同型設置在槍管殼體8和內槍管5的兩側。
在槍管殼體8的槍口側設置槍管彈簧墊片7,被設置成抵接到槍管彈簧6的槍後端面。槍管彈簧6及槍管彈簧墊片7,被設置成能夠在內槍管5的槍口側前端與槍管殼體8的槍口側面之間滑動。槍管彈簧墊片7係將其下部作為握柄卡止部7a來形成,握柄卡止部7a抵接到被設置在握柄2的槍管彈簧墊片後退卡止部2b,以使後退移動停止。
槍管閂9係利用槍管閂彈簧10,在槍管殼體8將下方彈推到槍口側,因而,槍後端側比轉動軸9C還要更向槍下方彈推。形成在槍管閂9的槍後端側之槍管殼體卡止部9b,利用抵接到槍管殼體8的槍管閂卡止部8a來予以卡止。另外,被形成在槍管閂9的槍後端側之扳機抵接部9a及扳機14的上方前端部14b,具有經由操作扳機14予以卡止、鬆脫的作用。
氣閥體24被固定在握柄2,設置在槍口側的膛室11與槍後側的氣筒33之間。在氣閥體24內,設有密封壓縮氣體
又能夠收納的2個空洞之子彈發射用氣室25a及自動覆進用氣室25b。本實施形態中,子彈發射用氣室25a及自動覆進用氣室25b係藉由隔壁25c來隔開,並且2個氣室之間,藉由比各別空洞的容積還要小的容積之細長連通路25d來相連通著。子彈發射用氣室25a設置在槍口側,自動覆進用氣室25b則設置在槍後側。
有圖示之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實施形態中,氣體罐A內的氣體,利用氣體罐A內的氣壓,從氣閥體24下部的氣體通路A1,流入到子彈發射用氣室25a,經過隔壁25c所開通之細長的連通路25d,也流入到自動覆進用氣室25b。未圖示的其他實施形態的構成,氣體罐A內的氣體,也可以利用氣體罐A內的氣壓,從氣閥體24下部的氣體通路A1,開始流入到自動覆進用氣室25b,經過隔壁25c所開通之細長的連通路25d,流入到子彈發射用氣室25a。
未圖示之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實施形態的構成係子彈發射用氣室25a與自動覆進用氣室25b相互間並沒有連通路,以獨立的空洞部所構成,具有各別連通到獨立的氣體罐A之連通路A1。
在子彈發射用氣室25a的槍口側壁面形成有貫穿孔,在該貫穿孔,滑動自如地設置子彈發射用氣閥26。子彈發射用氣閥26為槍後端面被封閉且槍口側端面被開口之圓筒狀,設置成以圓筒內作為子彈發射用閥內氣體通路25d,在槍後側下面設置子彈發射用閥開口部26c。
子彈發射用氣閥26係利用被設置在子彈發射用氣室25a內之子彈發射用氣閥彈簧28的張力向槍口側彈推,能夠滑動地設置在貫穿孔。在子彈發射用氣閥26的外周面,設置對長邊方向中央部加大筒徑之子彈發射用氣閥大口徑部26b。子彈發射用氣閥26的槍口側前端,設置筒徑小於子彈發射用氣閥大口徑部26b之子彈發射用氣閥小口徑部26a。子彈發射用氣閥小口徑部26a則能夠插入內槍管5的槍後端側內徑。
子彈發射用氣閥26的槍後端側為插入到子彈發射用氣室25a,子彈發射用氣室25a內形成有大口徑之子彈發射用氣閥凸緣部26e。在子彈發射用氣室25a的槍口側壁面,裝設子彈發射用氣閥襯墊27。
子彈發射用氣室25a係利用子彈發射用氣閥彈簧28的張力向槍口側彈推,子彈發射用氣閥凸緣部26e則將子彈發射用氣閥襯墊27押到槍口側而予以密接,並且在該狀態下,子彈發射用氣閥開口部26c藉由子彈發射用氣閥襯墊27來予以密閉。子彈發射用氣室25a的內部因而保持氣密。
在自動覆進用氣室25b的槍後端側壁面形成有貫穿孔,在該貫穿孔,滑動自如地設有自動覆進用氣閥29。自動覆進用氣閥29為槍後端面開口且槍口側端面封閉的圓筒狀,被設成以圓筒內作為自動覆進用氣閥內氣體通路29b,在槍口端側下面設有自動覆進用氣閥開口部29a。
自動覆進用氣閥29係槍口側部分插入自動覆進用氣室25b內,該外周部分形成有大口徑的自動覆進用氣閥凸緣
部29c。自動覆進用氣閥29則是利用被設置在自動覆進用氣室25b內之自動覆進用氣閥彈簧31張力,向槍後端側彈推。
在自動覆進用氣室25b的槍後端側壁面,裝設自動覆進用氣閥襯墊30。利用自動覆進用氣閥彈簧31的彈推力,將自動覆進用氣閥凸緣部29c押壓到槍後端側,與自動覆進用氣閥襯墊30相密接,並且在此狀態下,自動進覆用氣閥開口部29a藉由自動覆進用氣閥襯墊30來密閉。自動覆進用氣室25b因而保持內部的氣密。
自動覆進用氣閥29的後端部,被設置成隔離或是銜接能夠與撞針32抵接的位置。
氣筒33被設置成能夠與滑動器3一體滑動。氣筒33的構成為圓筒狀,在槍後端側設有後壁面330,該內壁面則作為氣筒受壓面33a。在後壁面330設置針孔331,在針孔331能夠滑動地設置撞針32。氣筒33內插入氣閥體24的後部。
從氣體罐A來填滿子彈發射用氣室25a的氣體,當子彈發射用氣閥26受到子彈發射用氣閥彈簧28的彈推而向槍後端側滑動時,被形成在子彈發射用氣閥26之子彈發射用氣閥開口部26c則開口,而能夠從該處通過子彈發射用氣閥內氣體通路26d,流到內槍管5的內部。
另外,填滿自動覆進用氣室25b的氣體,當自動覆進用氣閥29受到自動覆進用氣閥彈簧31的彈推而向槍口側滑動時,被形成在自動覆進用氣閥29之自動進覆用氣閥開口
部29a則開口,而能夠從該處通過自動覆進用氣閥內氣體通路29b,流往氣筒的內部空間,押壓位於氣筒33內面的槍後端側之氣筒受壓面33a。
擊錘20係以利用擊錘彈簧21,向槍口側彈推又能夠將擊錘轉動軸作為轉動中心來轉動的方式設置在槍本體1內。擊錘20設有擊錘阻鐵卡止部20a能夠在擊錘20向槍後端側轉動轉動的狀態予以卡止。
擊錘阻鐵(sear)18係以利用擊錘阻鐵彈簧19,向槍後端側彈推又能夠將擊錘阻鐵轉動軸18c作為轉動中心來轉動的方式設置在槍本體1內。設有當擊錘20向槍後端側轉動時,在轉動的狀態下卡止擊錘20之擊錘卡止部18a。在擊錘阻鐵18的上端,設置能夠扳機拉桿16的擊錘阻鐵卡合凸部16c相卡合之扳機拉桿卡合凸部18b。
扳機14被設置成能夠以扳機軸14a為轉動中心向槍本體1轉動。在扳機14嵌合扳機拉桿軸16a,連結著扳機拉桿16。扳機14係以利用扳機彈簧15,使該上端向槍後端側彈推的方式構成。扳機拉桿16被設置成能夠以扳機拉桿軸16a為中心,使其後方能夠轉動,利用扳機拉桿彈簧17,向上方彈推。
彈匣(magazine)22為匣式,能夠裝卸地設置至握柄2內。複數個子彈W裝填在彈匣22內。彈匣22內設有彈匣彈簧23,利用該彈匣彈簧23,子彈W隨時向上方彈推。彈匣22裝著至握柄2內,子彈W則會抵接卡止在內槍管5的後端外周面內槍管5往槍口側移動,子彈W則利用彈匣
彈簧23的彈推,往上方移動而來到膛室11內。
膛室11為圓筒形狀,位於氣閥體24的槍口側,該後端面與氣閥體24的槍口側面相抵接,膛室11的圓筒內分別可滑動地插入內槍管5及子彈發射用氣閥26。
其次,第2~14圖為直到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之具有自動覆進機構之氣槍發射子彈為止之1週期的動作之內部正面說明圖。第15~18圖為表示子彈發射用氣室、子彈發射用氣閥的作動之重要部位擴大內部正面說明圖。第19~22圖為表示自動覆進用氣室、自動覆進用氣閥的作動之重要部位擴大內部正面說明圖。第24~26圖為表示槍管殼體、槍管閂與內槍管的關係之圖。根據以上各圖來進行說明。
第2圖和第3圖為表示使用者用手使滑動器3向槍後端側滑動時的狀態。使滑動器3向槍後端側滑動,則被一體設置在滑動器3的內部之氣筒33也向後端側下降,這時擊錘20抵接到氣筒後方下面33b,以擊錘轉動軸20b為轉動中心,開始往槍後端側轉動。
用手使滑動器3更加向槍後端側滑動,則擊錘20也更加向槍後端側轉動。握柄2設有滑動器後退阻止部2a。使滑動器3往槍後端側的移動則是利用滑動器3的槍口側下方前端部抵接到該滑動器後退阻止部2a來停止移動(參考第3圖)。
其次,針對第4圖進行說明。手離開利用手動來後退的滑動器3,則滑動器3利用反彈彈簧13的張力往槍口側移
動。氣筒33也與滑動器3一起往後方移動,與滑動器3一起移動到槍口側。該滑動器3係氣閥體24的後部插入到氣筒33的筒內,使氣筒33內的槍後端側壁面與氣閥體24的槍後端側壁面相抵接來停止移動。
擊錘20係利用擊錘彈簧21的彈推,開始轉動到槍口側,不過擊錘20的擊錘阻鐵卡止部20a抵接到擊錘阻鐵18的擊錘卡止部18a,藉此使該旋轉停止,擊錘20與擊錘阻鐵18則相卡止。
此外,第2圖~第4圖係以轉動擊錘20來卡止到擊錘阻鐵18為目的,故即使未用手來使滑動器3滑動,仍能夠用手來將擊錘20本身向下押壓來使擊錘20與擊錘阻鐵18相卡止而成為發射子彈的初期狀態。
其次,針對第5圖及第15圖進行說明。以手動將扳機14向槍端側扣壓,這動作使扳機14以扳機軸14a為中心進行轉動,扳機14的上方前端部14b抵接押壓到槍管閂9的扳機抵接部9a。同時槍管殼體8則將槍管彈簧墊片7押壓往槍口側。槍管彈簧墊片7使槍管彈簧6壓縮並往槍口側移動。同時槍管5及槍管殼體8也都往槍口側移動。
其次,針對第6圖和第16圖進行說明。扳機14更加往槍後端側扣壓,扳機14的上方前端部14b脫離槍管閂9的扳機抵接部9a,解除扳機14與槍管閂9的抵接。
在第5圖和第15圖的狀態下,子彈W在彈匣22內向彈匣彈簧23的上方彈推,抵接到內槍管5的後端外周面下部而無法往膛室11內移動。成為第6圖和第16圖的狀態,內
槍管5往槍口側移動,膛室11的下面開口部11a則開口,子彈W則從下面開口部11a裝填到膛室11內。
其次,針對第7圖和第17圖進行說明。解除扳機14與槍管閂9的抵接,槍管彈簧6則利用其彈推力,使槍管彈簧墊片7押壓移動到槍後端側。槍管彈簧6的彈推力,經由槍管彈簧墊片7,使內槍管5及槍管殼體8一體移動到槍後端側。內槍管5更加往槍後端側移動,被裝填到膛室11內的子彈W,就會從內槍管5的槍後端插入到內徑。同時彈匣22內的下一個子彈W2則抵接停止在內槍管5的後端外周面。
其次,針對第8圖和第18圖進行說明,基於第7圖和第17圖的狀態,內槍管5更加向槍後端側移動,藉此槍管彈簧墊片7則將被形成在該下部之握柄卡止部7a抵接到被形成在握柄2內之槍管彈簧墊片後退卡止部2b,以使往槍後端側的後退移動停止。由於不論槍管彈簧墊片7是否停止後退,內槍管5和槍管殼體8,都會藉由本身重量導致移動的慣性力,繼續往槍後端側移動,故槍管彈簧墊片7與槍管殼體向反方向分離。
藉由慣性力更加繼續往後方移動之內槍管5的槍後端側前端,進入到子彈發射用氣閥26的外周面與膛室11的內周面之間,更加後退而抵接到子彈發射用氣閥大口徑部26b,受到子彈發射用氣閥彈簧28的彈推力,將子彈發射用氣閥26向槍後端側押壓。利用該押壓,子彈發射用氣閥26則向槍後端側滑動。利用該子彈發射用氣閥26的後退移動,藉由子彈發射用氣閥襯墊27來封閉之子彈發射用氣閥
開口部26c則開口。
子彈發射用氣閥開口部26c開口,充填到子彈發射用氣室25a內的氣體,通過被形成在子彈發射用氣閥26的槍後端側前端之子彈發射用氣閥開口部26c,進入到子彈發射用氣閥內氣體通路26d,從子彈發射用氣閥26的槍口側開口部,流入到內槍管5的槍後端內。
其次,針對第9圖和第19圖進行說明。利用流入到插入膛室11之內槍管5的槍後端內之氣體的氣壓,進行子彈W的發射。將扳機14如同第9圖所示往後方扣壓,連結在該扳機之扳機拉桿16則前進。藉此,設置在扳機拉桿16之擊錘阻鐵卡合凸部16c也前進,抵接到擊錘阻鐵18的扳機拉桿卡合凸部18b。藉由此方式,擊錘阻鐵18以擊錘阻鐵軸18c為中心,受到擊錘阻鐵彈簧19的彈推力,向槍口側轉動。擊錘阻鐵18的擊錘卡止部18a因而向槍口側傾斜移動,所以擊錘阻鐵18的擊錘卡止部18a與擊錘20的擊錘阻鐵卡止部20a脫離卡止,擊錘20則利用擊錘彈簧21的彈推力,開始向反時鐘方向轉動。
其次,針對第10圖和第20圖進行說明。擊錘20向反時鐘方向轉動,撞擊被貫入到氣筒33之後壁面330的針孔331且後端面突出氣筒33之撞針32的後端面。藉由此方式,撞針32受到自動覆進用氣閥彈簧31的彈推力,使移動到槍口側且抵接到撞針32之自動覆進用氣閥29,移動到槍口側。
利用往自動覆進用氣閥29的槍口側之前進移動,自動覆進用氣閥凸緣部29c,脫離自動覆進用氣閥襯墊30,並
且解除密閉,自動覆進用氣室25b內進行開口。藉由此方式,自動覆進用氣室25b的氣體,從自動進覆用氣閥開口部29a,經過自動覆進用氣閥內氣體通路29b,往與存在於氣筒33的槍後端側之氣筒受壓面33a的間隙流出,將氣筒受壓面33a往後方推壓,藉此使氣筒33和與氣筒33一體設置的滑動器3開始向槍後端側後退。
一方面,子彈發射用氣閥26係在子彈W發射後,利用被壓縮之子彈發射用氣閥彈簧28的彈推力,向槍口側滑動,子彈發射用氣閥大口徑部26b則將抵接的內槍管5的槍後端往槍口側押壓。在這同時子彈發射用氣閥凸緣部26e與子彈發射用氣室25a的子彈發射用氣閥襯墊27相抵接,並且子彈發射用氣閥開口部26c藉由子彈發射用氣閥襯墊27來封閉。這狀態為與第1圖相同的狀態,停止從子彈發射用氣室25a流出氣體,子彈發射用氣室25a變成氣密狀態。
其次,針對第11圖和第21圖進行說明。滑動器3和氣筒33受到反彈彈簧13的彈推力,自動覆進用氣室25b內的氣體繼續向氣筒33的內部噴出,故會繼續後退。後退之氣筒33的後面下角部33b抵接推壓到擊錘20,藉此擊錘20以擊錘轉動軸20b為中心,向時鐘方向往槍端側轉動。
隨著往滑動器3的槍後端側進行移動,扳機16的卡合凸部16b在滑動器3的未連接凹部3a內的斜面進行滑動,向槍下方押壓。藉由此方式,使擊錘阻鐵18的扳機連桿卡止部18b與扳機拉桿16的擊錘阻鐵卡合凸部16c脫離卡合
。擊錘阻鐵18則利用擊錘阻鐵彈簧19的彈推力,以擊錘阻鐵軸18c為中心,向時鐘方向(往擊錘20側)旋轉,回到與擊錘20卡合的位置。
其次,針對第12圖和第22圖進行說明。滑動器3係利用被設置在滑動器3的槍口側下部之滑動器卡止部3b抵接到被設置在握柄2的滑動器後退阻止部2a,使滑動器3停止後退移動。殘留在氣筒33內之剩餘的氣體,此時從氣筒33的槍口側開口部放出到大氣中。
自動覆進用氣閥29係藉由被壓縮的自動覆進用氣閥彈簧31的反作用力,向槍後端側滑動。藉由此方式,自動覆進用氣閥29則使自動覆進用氣閥凸緣部29c與自動覆進用氣室25b的自動覆進用氣閥襯墊30相抵接,並且藉由自動覆進用氣閥襯墊30來封閉自動進覆用氣閥開口部29a。這狀態為與第1圖相同的狀態,停止從自動覆進用氣室25b流出氣體,自動覆進用氣室25b變成氣密狀態。
其次,針對第13圖和第23圖進行說明。滑動器3係利用反彈彈簧13的彈推力,開始往槍口側前進移動。該前進移動係使氣閥體24的後部插入到氣筒33內,氣筒33內的氣筒受壓面33a與氣閥體24的槍後端面相抵接來予以停止。
擊錘20係利用擊錘彈簧21的彈推力,以擊錘軸20b為中心,開始向反時鐘方向旋轉,不過擊錘20的擊錘阻鐵卡止部20a抵接到擊錘阻鐵卡止部18a,使擊錘20停止旋轉,擊錘20與擊錘阻鐵18則相卡止。
其次,針對第14圖進行說明。基於第13圖的狀態,使
用者將手指離開扳機14,扳機14則利用扳機彈簧15的彈推力,以扳機軸14a為中心,向時鐘方向轉動,回到原來的位置(第1圖的狀態)。
槍管閂9係利用扳機14回到原來位置的移動,藉由扳機14的上方前端14b,向上推壓。之後。在槍管閂9的槍管殼體卡止部9b抵接到槍管殼體8的槍管閂卡止部8a的時間點,卡止槍管閂9。
第14圖為與第4圖的狀態相同的狀態。因而,發射子彈時,依序進行第5~14圖的動作,就能夠反覆一連串的動作。
依據本發明,子彈發射用氣室及自動覆進用氣室分別獨立設置,在個別的氣室具備有各別的氣閥,子彈發射用氣閥係利用扳機的作動經由槍管閂的作動來開啟,自動覆進用氣閥則是利用扳機的作動經由擊錘的打擊來開啟。因而,各別的氣室或氣閥為獨立動作相互間不受牽制。因此,個別氣閥之開啟面積的大小或開啟時間的長短、開啟的容易性等的事項,能夠在設計上加以調整,壓縮氣體的氣壓之分配程度容易掌握。因而,彈速的調整或自動覆進的調整,在設計上就能夠加以調整。例如,與自動覆進用氣閥的開啟大略無關,藉由加長自動覆進用氣閥的開啟時間或加大開啟面積,將更多的壓縮氣體送進內槍管,可以加快子彈的發射速度。
進而,子彈發射及自動覆進時序,能夠個別進行調整,故發射子彈之後使自動覆進的作動進行,在設計上就可以確實地加以調整。藉由此方式,對於提高命中精度之氣槍則更容易開發設計。
應用本發明來形成具有自動覆進機構之氣槍。
A‧‧‧氣體罐(壓縮氣體源)
A1‧‧‧氣體通路
B‧‧‧押壓螺紋
C‧‧‧氣體供氣口
D‧‧‧槍孔
W‧‧‧子彈
1‧‧‧氣槍本體
2‧‧‧握柄
2a‧‧‧滑動器後退阻止部
2b‧‧‧槍管彈簧墊片後退卡止部
3‧‧‧滑動器
3a‧‧‧未連接凹部
3b‧‧‧滑動器卡止部
4‧‧‧外槍管
5‧‧‧內槍管
6‧‧‧槍管彈簧
7‧‧‧槍管彈簧墊片
7a‧‧‧握柄卡止部
8‧‧‧槍管殼體
8a‧‧‧槍管拴卡止部
9‧‧‧槍管閂
9a‧‧‧扳機抵接部
9b‧‧‧槍管殼體卡止部
9c‧‧‧槍管栓轉動軸
10‧‧‧槍管閂彈簧
11‧‧‧膛室
11a‧‧‧下面開口部
12‧‧‧反彈彈簧導引
13‧‧‧反彈彈簧
14‧‧‧扳機
14a‧‧‧扳機軸
14b‧‧‧上方前端部
15‧‧‧扳機彈簧
16‧‧‧扳機拉桿
16a‧‧‧扳機拉桿軸
16b‧‧‧未連接凸部
16c‧‧‧擊錘阻鐵卡合凸部
17‧‧‧扳機拉桿彈簧
18‧‧‧擊錘阻鐵
18a‧‧‧擊錘卡止部
18b‧‧‧扳機拉桿卡合凸部
18c‧‧‧擊錘阻鐵軸
19‧‧‧擊錘阻鐵彈簧
20‧‧‧擊錘
20a‧‧‧擊錘阻鐵卡止部
20b‧‧‧擊錘轉動軸
21‧‧‧擊錘彈簧
22‧‧‧彈匣
23‧‧‧彈匣彈簧
24‧‧‧氣閥體
25‧‧‧氣閥體內氣室
25a‧‧‧子彈發射用氣室
25b‧‧‧自動覆進用氣室
25c‧‧‧隔壁
25d‧‧‧連通孔
26‧‧‧子彈發射用氣閥
26a‧‧‧子彈發射用氣閥小口徑部
26b‧‧‧子彈發射用氣閥大口徑部
26c‧‧‧子彈發射用氣閥開口部
26d‧‧‧子彈發射用氣閥內氣體通路
26e‧‧‧子彈發射用氣閥凸緣部
27‧‧‧子彈發射用氣閥襯墊
28‧‧‧子彈發射用氣閥彈簧
29‧‧‧自動覆進用氣閥
29a‧‧‧自動覆進用氣閥開口部
29b‧‧‧自動覆進用氣閥內氣體通路
29c‧‧‧自動覆進用氣閥凸緣部
30‧‧‧自動覆進用氣閥襯墊
31‧‧‧自動覆進用氣閥彈簧
32‧‧‧撞針
33‧‧‧氣筒
33a‧‧‧氣筒受壓面
33b‧‧‧氣筒後面下角部
第1圖為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說明一種實施形態的具有自動覆進機構之氣槍的全體構成之中央剖面正面圖,也就是內部說明圖,且是將裝有子彈的彈匣與裝有壓縮氣體的氣體罐插入到氣槍中的狀態。
第2圖為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中具有自動覆進機構之氣槍的動作,且是表示使用者用手使滑動器開始往槍後端側滑動之後的狀態之中央剖面正面圖,也就是內部說明圖。
第3圖為表示第2圖的狀態之後,用手使滑動器更加向槍後端側滑動的狀態之中央剖面正面圖,也就是內部說明圖。
第4圖為表示第3圖的狀態之後,手離開以手動向槍後端側滑的滑動器之後,利用彈簧的彈推使滑動器前進來使滑動器回到第1圖的位置的狀態之中央剖面正面圖,也就是內部說明圖。
第5圖為表示第4圖的狀態之後,開始扣壓扳機使內槍管開始前進的狀態之中央剖面正面圖,也就是內部說明圖。
第6圖為表示第5圖的狀態之後,更加扣壓扳機來使內槍管前進的狀態之中央剖面正面圖,也就是內部說明圖。
第7圖為表示第6圖的狀態之後,扣壓扳機之後,內槍管開始後退的狀態之中央剖面正面圖,也就是內部說明圖。
第8圖為表示第7圖的狀態之後,內槍管更加後退來押壓子彈發射用氣閥之後的狀態之中央剖面正面圖,也就是內部說明圖。
第9圖為表示第8圖的狀態之後,子彈發射之後和擊錘開始轉動的狀態之中央剖面正面圖,也就是內部說明圖。
第10圖為表示第9圖的狀態之後,子彈發射用氣閥閉合,利用擊錘來押壓自動覆進用氣閥之後的狀態之中央剖面正面圖,也就是內部說明圖。
第11圖為表示第10圖的狀態之後,利用來自子彈發射用氣室的氣壓,使滑動器開始向槍後端側移動的狀態之中央剖面正面圖,也就是內部說明圖。
第12圖為表示第11圖的狀態之後,滑動器進而移動到最後端為止的狀態之中央剖面正面圖,也就是內部說明圖。
第13圖為表示第12圖的狀態之後,已移動到最後端的滑動器利用槍管彈簧的彈推力往槍口側前進移動的狀態之中央剖面正面圖,也就是內部說明圖。
第14圖為第13圖的狀態之後,一連串的子彈發射和自動覆進結束操作之後,扳機回到原來位置的狀態之中央剖
面正面圖,也就是內部說明圖。
第15圖為第5圖的重要部位擴大圖,也是表示子彈發射用氣室、子彈發射用氣閥的作動之重要部位擴大內部正面說明圖。
第16圖為第6圖的重要部位擴大圖,也是表示子彈發射用氣室、子彈發射用氣閥的作動之重要部位擴大內部正面說明圖。
第17圖為第7圖的重要部位擴大圖,也是表示子彈發射用氣室、子彈發射用氣閥的作動之重要部位擴大內部正面說明圖。
第18圖為第8圖的重要部位擴大圖,也是表示子彈發射用氣室、子彈發射用氣閥的作動之重要部位擴大內部正面說明圖。
第19圖為第9圖的重要部位擴大圖,也是表示自動覆進用氣室、自動覆進用氣閥的作動之重要部位擴大內部正面說明圖。
第20圖為第10圖的重要部位擴大圖,也是表示自動覆進用氣室、自動覆進用氣閥的作動之重要部位擴大內部正面說明圖。
第21圖為第11圖的重要部位擴大圖,也是表示自動覆進用氣室、自動覆進用氣閥的作動之重要部位擴大內部正面說明圖。
第22圖為第12圖的重要部位擴大圖,也是表示自動覆進用氣室、自動覆進用氣閥的作動之重要部位擴大內部正
面說明圖。
第23圖為第13圖的重要部位擴大圖,也是表示自動覆進用氣室、自動覆進用氣閥的作動之重要部位擴大內部正面說明圖。
第24圖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也是表示表示槍管殼體、槍管閂與內槍管的關係之重要部位擴大平面剖面圖。
第25圖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也是表示表示槍管殼體、槍管閂與內槍管的關係之重要部位擴大平面剖面圖。
第26圖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也是表示表示槍管殼體、槍管閂與內槍管的關係之重要部位擴大平面剖面圖。
第27圖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也是氣閥體之重要部位擴大內部正面說明圖。
第28圖為同第27圖中的XX線之箭頭方向圖。
第29圖為同第27圖中的YY線之箭頭方向圖。
第30圖為同第27圖中的ZZ線之箭頭方向圖。
第31圖為同第27圖中的ZZ線之箭頭方向圖,也是連通孔之水平剖面圖。
1‧‧‧氣槍本體
2‧‧‧握柄
2a‧‧‧滑動器後退阻止部
2b‧‧‧槍管彈簧墊片後退卡止部
3‧‧‧滑動器
3a‧‧‧未連接凹部
3b‧‧‧滑動器卡止部
4‧‧‧外槍管
5‧‧‧內槍管
6‧‧‧槍管彈簧
7‧‧‧槍管彈簧墊片
7a‧‧‧握柄卡止部
8‧‧‧槍管殼體
8a‧‧‧槍管拴卡止部
9‧‧‧槍管閂
9a‧‧‧扳機抵接部
9b‧‧‧槍管殼體卡止部
10‧‧‧槍管閂彈簧
11‧‧‧膛室
11a‧‧‧下面開口部
12‧‧‧反彈彈簧導引
13‧‧‧反彈彈簧
14‧‧‧扳機
14a‧‧‧扳機軸
14b‧‧‧上方前端部
15‧‧‧扳機彈簧
16‧‧‧扳機拉桿
16a‧‧‧扳機拉桿軸
16b‧‧‧未連接凸部
16c‧‧‧擊錘阻鐵卡合凸部
17‧‧‧扳機拉桿彈簧
18‧‧‧擊錘阻鐵
18a‧‧‧擊錘卡止部
18b‧‧‧扳機拉桿卡合凸部
18c‧‧‧擊錘阻鐵軸
19‧‧‧擊錘阻鐵彈簧
20‧‧‧擊錘
20a‧‧‧擊錘阻鐵卡止部
20b‧‧‧擊錘轉動軸
21‧‧‧擊錘彈簧
22‧‧‧彈匣
23‧‧‧彈匣彈簧
24‧‧‧氣閥體
25‧‧‧氣閥體內氣室
25a‧‧‧子彈發射用氣室
25b‧‧‧自動覆進用氣室
25c‧‧‧隔壁
25d‧‧‧連通孔
26‧‧‧子彈發射用氣閥
26a‧‧‧子彈發射用氣閥小口徑部
26b‧‧‧子彈發射用氣閥大口徑部
26c‧‧‧子彈發射用氣閥開口部
26d‧‧‧子彈發射用氣閥內氣體通路
26e‧‧‧子彈發射用氣閥凸緣部
27‧‧‧子彈發射用氣閥襯墊
28‧‧‧子彈發射用氣閥彈簧
29‧‧‧自動覆進用氣閥
29a‧‧‧自動覆進用氣閥開口部
29b‧‧‧自動覆進用氣閥內氣體通路
29c‧‧‧自動覆進用氣閥凸緣部
30‧‧‧自動覆進用氣閥襯墊
31‧‧‧自動覆進用氣閥彈簧
32‧‧‧撞針
33‧‧‧氣筒
33a‧‧‧氣筒受壓面
33b‧‧‧氣筒後面下角部
A‧‧‧氣體罐(壓縮氣體源)
B‧‧‧押壓螺紋
D‧‧‧槍孔
W‧‧‧子彈
Claims (5)
- 一種具有自動覆進機構之氣槍,是藉由壓縮氣體來發射子彈,且具有自動覆進的機構,其特徵為:將從壓縮氣體源供應壓縮氣體且予以密閉又可供收納的2個空洞之子彈發射用氣室及自動覆進用氣室設置在氣閥體內,在子彈發射用氣室設有子彈發射用氣閥,在自動覆進用氣室設有自動覆進用氣閥,利用扳機的動作,2個氣閥被設定成相互間能夠獨立作動。
- 一種具有自動覆進機構之氣槍,是藉由壓縮氣體來發射子彈,且具有自動覆進的機構,其特徵為:在氣閥體內設置將壓縮氣體予以密閉又可供收納的2個空洞之子彈發射用氣室及自動覆進用氣室,在子彈發射用氣室設有子彈發射用氣閥,在自動覆進用氣室設有自動覆進用氣閥,2個氣閥被設定成相互間能夠獨立作動,並且利用經由扳機的動作進行作動之槍管閂的動作來開啟子彈發射用氣閥,且利用經由扳機的動作進行作動之擊錘的動作來開啟自動覆進用氣閥。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記載之具有自動覆進機構之氣槍,其中,2個空洞之子彈發射用氣室及自動覆進用氣室,藉由比在2個氣室之間各空洞的容積還要小的容積之細長連通路來相連通著。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記載之具有自動覆進機構之氣槍,其中,2個空洞之子彈發射用氣室及自動覆進用氣室,相互間獨立來與壓縮氣體的氣體源相連通著。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記載之具有自動覆進機構之氣槍,其中,在槍管殼體設置有能夠以轉動軸為中心來對槍管殼體轉動的槍管閂。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95145714A TWI400426B (zh) | 2006-12-07 | 2006-12-07 | Air gun with automatic overrid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95145714A TWI400426B (zh) | 2006-12-07 | 2006-12-07 | Air gun with automatic override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0825362A TW200825362A (en) | 2008-06-16 |
TWI400426B true TWI400426B (zh) | 2013-07-01 |
Family
ID=447718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95145714A TWI400426B (zh) | 2006-12-07 | 2006-12-07 | Air gun with automatic override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I400426B (zh)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026797A (en) * | 1998-09-25 | 2000-02-22 | Maruzen Company Limited | Air gun |
EP1103778A1 (en) * | 1999-06-07 | 2001-05-30 | Maruzen Company Limited | Automatic air sports gun |
US20030230296A1 (en) * | 2002-06-14 | 2003-12-18 | Farrell Kenneth R. | Pneumatic gun recock flow control |
EP1503166A1 (en) * | 2003-07-29 | 2005-02-02 | Western Arms | Gas powered toy gun |
-
2006
- 2006-12-07 TW TW95145714A patent/TWI400426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026797A (en) * | 1998-09-25 | 2000-02-22 | Maruzen Company Limited | Air gun |
EP1103778A1 (en) * | 1999-06-07 | 2001-05-30 | Maruzen Company Limited | Automatic air sports gun |
US20030230296A1 (en) * | 2002-06-14 | 2003-12-18 | Farrell Kenneth R. | Pneumatic gun recock flow control |
EP1503166A1 (en) * | 2003-07-29 | 2005-02-02 | Western Arms | Gas powered toy gun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0825362A (en) | 2008-06-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RE39805E1 (en) | Air gun | |
JP5932445B2 (ja) | エアガンの弾丸発射機構 | |
TWI407074B (zh) | 電動空氣槍 | |
US7520275B2 (en) | Valve assembly for paintball guns and the like, and improved guns incorporating the assembly | |
US6766795B1 (en) | Paintball gun having a hinged receiver and method for making same | |
TWI420065B (zh) | 玩具槍 | |
JP2989162B2 (ja) | 自動弾丸供給機構付玩具銃 | |
US7856969B2 (en) | Air gun | |
TWI390173B (zh) | 玩具槍 | |
US7766000B2 (en) | Air gun with a blowback mechanism | |
US8015907B2 (en) | Projectile launcher | |
EP1939576B1 (en) | Air gun | |
TWI400426B (zh) | Air gun with automatic override | |
JP2610610B2 (ja) | オートマチック式エアスポーツガンの発射機構及び発射機構を用いたオートマチック式エアスポーツガン | |
EP2151660B1 (en) | Air gun with a blowback mechanism | |
JP2506217Y2 (ja) | 玩具銃 | |
JPH0477240B2 (zh) | ||
TWI338119B (zh) | ||
JP2003075096A (ja) | ライフル型の玩具ガス銃 | |
JP2877805B1 (ja) | ブローバック式ガスガンにおける弁装置 | |
JP2003269895A (ja) | 玩具ガス銃の給弾装置 | |
JP3427037B2 (ja) | リボルバー型玩具銃 | |
JPH0631340Y2 (ja) | 玩具銃の発射弾丸の制御装置 | |
JP2561444B2 (ja) | ガス蓄圧供給装置 | |
JP3380790B2 (ja) | リボルバー型玩具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