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69898B - 樹脂製容器及複合容器、以及樹脂製容器之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樹脂製容器及複合容器、以及樹脂製容器之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469898B TWI469898B TW99133999A TW99133999A TWI469898B TW I469898 B TWI469898 B TW I469898B TW 99133999 A TW99133999 A TW 99133999A TW 99133999 A TW99133999 A TW 99133999A TW I469898 B TWI469898 B TW I469898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ainer
- resin
- bottom plate
- residual
- discharge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1/00—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formed in one piece, e.g. by casting metallic material, by moulding plastics, by blowing vitreous material, by throwing ceramic material, by moulding pulped fibrous material, by deep-drawing operations performed on sheet material
- B65D1/12—Cans, casks, barrels, or drums
- B65D1/14—Cans, casks, barrels, or drum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9/00—Blow-moulding, i.e. blowing a preform or parison to a desired shape within a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9/02—Combined blow-moulding and manufacture of the preform or the parison
- B29C49/04—Extrusion blow-moulding
- B29C49/04102—Extrusion blow-moulding extruding the material continuously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22/00—Producing hollow articles
- B29D22/003—Containers for packaging, storing or transporting, e.g. bottles, jars, cans, barrels, tank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1/00—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formed in one piece, e.g. by casting metallic material, by moulding plastics, by blowing vitreous material, by throwing ceramic material, by moulding pulped fibrous material, by deep-drawing operations performed on sheet material
- B65D1/40—Details of wall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25/00—Details of other kinds or types of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 B65D25/38—Devices for discharging cont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Formed In One Piece (AREA)
- Containers And Packaging Bodies Having A Special Means To Remove Contents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Packages (AREA)
- Rigid Containers With Two Or More Constituent Elements (AREA)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諸如可以聚乙烯材料等製成之諸如樹脂製桶罐等樹脂製容器、將內裝容器裝填於外裝容器內而成之複合容器,以及上述樹脂製容器之製造方法。
舉例言之,現已存在可使用聚乙烯材料等熱塑性樹脂材料而藉吹塑製成之諸如具有聚乙烯桶及塑料桶等名稱之樹脂製之桶罐。上述之樹脂製桶罐與鋼製之桶罐相較,其耐藥性、耐蝕性等均較優良,故多使用作為用以容置諸如半導體範疇及液晶範疇所使用之藥液等之容器。另,上述藥液之實例在半導體範疇中係諸如CMP漿劑、光阻劑、顯影液、蝕刻液、清潔液等,在液晶範疇中則為光阻劑、彩色光阻劑、濾色材料等。
上述之樹脂製桶罐之尺寸多樣,但大型者之容量亦存在諸如200公升型者。上述大型之樹脂製桶罐在排出容置物時,則難以傾斜罐體本身而排出容置物。故而,排出方法係採用自形成於前述罐體之頂板上之開口部分之口部朝罐內插入排出用管,並通過該排出用管而進行排出之方法,並採用藉幫浦吸出容置物之抽排方式,或朝罐內注入氮氣等而將罐內加壓至5~200kPa程度之壓力以壓出容置物之加壓方式。
[非專利文獻1]積水成型工業(株)型錄「SEKISUI POLY-DRUM」、(2006年9月發行)
[非專利文獻2]積水成型工業(株)型錄「plastic Jerry Can polikon plastic drum複合容器」、(2007年10月發行)
上述抽排方式及加壓方式之任一種方式均就容置物之排出使用排出用管。此時,在排出用管之吸入口與樹脂製桶罐之底內面之間全無間隙之狀態,乃上述吸入口為上述底內面所封阻之狀態,故無法進行排出動作。故而,因於上述吸入口與上述底內面之間設置微小間隙,故可使用較上述口部至底板之深度為短之排出用管2。然而此時,在容置物之排出時,將如第16圖所示,於樹脂製桶罐1之底部,必將殘留其間隙量之容置物3,而無法全量排出。另,抽排方式亦將朝罐內注入諸如氮氣等,以避免伴隨容置物3之排出而使罐內形成負壓。
又,尤其上述之大型之樹脂製桶罐將如第16圖所示,為確保容置容置物3時之剛性,而使樹脂製桶罐之底板4成形具有其中央部分朝罐內側膨出成凸狀或圓弧狀之形狀4a。另,第16圖中,已顯示自罐體外周朝中央按2階段形成有凸形狀4a之樹脂製桶罐1。故而,在容置物排出結束時,容置物3將聚集於底板4之周緣部分4b,而於罐內殘留至少上述凸出或膨出形狀4a之高度量之容置物3。
此時,使用較上述口部至底板之深度為長之排出用管2,即可在排出用管2之先端偶然位於容置物3所聚集之周緣部分4b側時,減少殘留量。然而,由排出用管2對上述口部之安裝方法及排出用管2之硬度等諸多條件加以考量,則排出用管2之先端並非常態配置於殘留容置物側,而單純使用較長之排出用管2即可之構想,並非解決問題之良策。
又,上述加壓方式將使樹脂製桶罐1之內壓昇高,故如第17圖所示,排出時殘留有容置物3之底板4亦將朝外側膨出,而於底板4上形成凹部4c。因此,加壓方式將使容置物3亦殘留於上述凹部4c,一般而言,與抽排方式相較,加壓方式之容置物3之罐內殘留量較多。故而,採用加壓方式之樹脂製桶罐使用者須於與樹脂製桶罐1連接之容置物排出用裝置側採用減少殘留量之設計,而成問題。
另,上述之半導體範疇及液晶範疇所使用之藥液等價格極高,由成本面加以考量,則樹脂製桶罐使用者極欲減少殘留量。故而,樹脂製桶罐使用者強烈要求瓶罐廠商進行減少殘留量之改良。
進而,伴隨近年對資源及環境之重視意識,對使用後之樹脂製桶罐之回收要求亦已提高。上述樹脂製桶罐之回收時,罐內之殘留物係無用物品,而須進行廢液處理,產生處理費用。因此,由上點而言亦要求減少殘留量。
此外,樹脂製桶罐一如上述係藉吹塑而製成,其罐體內面上沿著一對模具彼此之直線狀之接縫而形成有分模線(PL),並產生沿著上述分模線而朝罐內側凸起樹脂材料而成之厚塊(突起)。因此,因上述厚塊而使容置物3之殘留量減少時,亦將發生容置物3分為二部分之狀態。對此,排出用管為1支,故亦將發生僅可排出分為二部分之單側之容置物3之問題。上述之樹脂製桶罐亦有特殊構造而導致之殘留量減少之必要性。且,上述厚塊之高度與樹脂製桶罐之厚度成比例。因此,具有100~200公升程度之較大內容量之大型樹脂製桶罐將增加上述之由構造導致之殘留量減少之必要性。
本發明係因應上述之問題及要求而設計者,目的在提供一種可較以往減少容置物之容器內殘留量之樹脂製容器及複合容器,以及上述樹脂製容器之製造方法。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之構成如下。
即,本發明第1態樣之樹脂製容器可藉一對模具吹塑熱塑性樹脂而製成,並可通過排出用管而排出容置物,且該排出用管係自成形於頂板上之口部朝容器內插入,該樹脂製容器包含殘留量減少用凸部,該殘留量減少用凸部係於前述樹脂製容器之底板朝容器內側成形為凸狀,可使上述排出用管定向而減少上述容置物之容器內殘留量者,又,該殘留量減少用凸部包含位置傾斜面,該傾斜面係位置至少與上述口部之正下方對應,且與上述排出用管之先端抵接,並可朝容器內之殘留容置物側導引上述先端者。
又,亦可使上述殘留容置物位於上述底板之周緣部分,上述傾斜面成形於上述底板之全周上,上述殘留量減少用凸部係延伸至上述底板之中央部,且該中央部係由平坦面構成。
又,亦可使上述殘留容置物位於上述底板之周緣部分或上述底板之中央部,上述傾斜面及上述殘留量減少用凸部僅成形於與上述口部之正下方對應之位置。
又,亦可使上述殘留容置物位於上述底板之中央部,上述傾斜面成形於上述底板之全周上,上述底板之中央部相對於上述殘留量減少用凸部而構成凹狀。
又,亦可使上述殘留量減少用凸部具有位置管制部而構成倒ㄈ字形狀,該位置管制部可將上述排出用管之先端定位於因上述吹塑而形成於上述底板上之分模線的附近。
又,亦可使上述殘留量減少用凸部包含中央突出部,該中央突出部係沿著因上述吹塑而形成於上述底板上之分模線而延伸者。
又,上述底板可具有非突起領域,該非突起領域係於因上述吹塑而形成於上述底板上之分模線上之突起中,針對上述殘留容置物會存在之部分,而不具上述突起者。
進而,本發明第2態樣之複合容器具有內裝容器及外裝容器,該內裝容器係可藉模具吹塑熱塑性樹脂而製成並可容置容置物者,該外裝容器係以剛性大於上述內裝容器之材料製成並可將上述內裝容器裝填於內側者,該複合容器可通過自上述外裝容器及內裝容器之口部插入上述內裝容器內之排出用管而排出上述容置物;上述內裝容器包含殘留量減少用凸部,該殘留量減少用凸部係於前述內裝容器之底板朝容器內側成形為凸狀,並具有傾斜面而可使上述排出用管定向以減少上述容置物之殘留量者,而上述傾斜面係位置至少對應上述口部之正下方,且與上述排出用管之先端抵接,並可朝上述內裝容器內之殘留容置物側導引上述先端者。
又,本發明第3態樣之樹脂製容器可藉一對模具吹塑熱塑性樹脂而製成,並可通過排出用管而排出容置物,且該排出用管係自成形於頂板之口部朝容器內插入;前述樹脂製容器之底板具有非突起領域,該非突起領域係於因上述吹塑而形成於上述底板上之分模線上之突起中,諄對容器內之殘留容置物會存在之部分,而不具上述突起者。
又,本發明第4態樣之樹脂製容器可藉一對模具吹塑熱塑性樹脂而製成,並可通過排出用管而排出容置物,且該排出用管係自成形於頂板之口部朝容器內插入;前述樹脂製容器之底板係於前述底板之周緣部分具有集液用斜面,該集液用斜面係對上述口部之正下方部分呈朝下傾斜狀態者。
上述第4態樣中,上述底板亦可更具有非突起領域,該非突起領域係於因上述吹塑而形成於上述底板上之分模線上之突起中,針對容器內之殘留容置物會存在之部分,不具上述突起者。
又,上述第4態樣中,亦可更具有殘留量減少用凸部,該殘留量減少用凸部係於上述底板朝容器內側成形為凸狀,並可使上述排出用管定向而減少上述容置物之容器內殘留量者,又,該殘留量減少用凸部包含集液用斜面,該集液用斜面係位置至少與上述口部之正下方對應,且與上述排出用管之先端抵接,並可朝容器內之殘留容置物側導引上述先端者。
進而,本發明第5態樣之樹脂製容器之製造方法中,該樹脂製容器可藉一對模具吹塑熱塑性樹脂而製成,並可通過排出用管而排出容置物,且該排出用管係自成形於頂板之口部朝容器內插入;前述樹脂製容器之製造方法係在藉上述吹塑製成前述樹脂製容器後,上述熱塑性樹脂硬化前,將因上述吹塑而形成於前述樹脂製容器之底板上之分模線上之突起中的容器內之殘留容置物會存在之部分壓扁,而形成不具上述突起之非突起領域。
又,本發明第6態樣之樹脂製容器之製造方法中,該樹脂製容器可藉一對模具吹塑熱塑性樹脂而製成,並可通過排出用管而排出容置物,且該排出用管係自成形於頂板之口部朝容器內插入;前述樹脂製容器之製造方法係在藉上述吹塑製成前述樹脂製容器後,上述熱塑性樹脂硬化前,於前述樹脂製容器之底板之周緣部分形成對上述口部之正下方部分呈朝下傾斜狀態之集液用斜面。
依據上述第1態樣之樹脂製容器,於底板上設有殘留量減少用凸部,即可朝樹脂製容器之底板之殘留容置物側導引自樹脂製容器之口部插入之排出用管之先端。因此,可較以往減少容置物之容器內殘留量。
依據上述第2態樣之複合容器,內裝容器已於底板上設有殘留量減少用凸部。故而,可朝複合容器包含之內裝容器之底板之殘留容置物側導引自口部插入之排出用管之先端。因此,可較以往減少容置物之容器內殘留量。
依據上述第3態樣之樹脂製容器及上述第5態樣之樹脂製容器之製造方法,於分模線上之突起設有非突起領域,即可使容器內之殘留容置物於底板之周緣部分不因分模線上之突起而分為二部分。故而,上述周緣部分之殘留容置物可藉1支排出用管加以排出,而可較以往減少容置物之容器內殘留量。
又,依據上述第4態樣之樹脂製容器及上述第6態樣之樹脂製容器之製造方法,因底板設有對口部之正下方部分呈朝下傾斜狀態之傾斜面,故底板之周緣部分之殘留容置物將聚集於口部之正下方部分,即排出用管之先端所位在之部分。故而,可較以往減少容置物之容器內殘留量。
第1圖係本發明第1實施例之樹脂製容器之截面圖。
第2圖係顯示第1圖所示之樹脂製容器之底板上成形之殘留量減少用凸部之立體圖。
第3圖係第1圖所示之樹脂製容器之一變形例之截面圖。
第4A圖係說明第1圖所示之樹脂製容器之底板上成形之殘留量減少用凸部之作用者。
第4B圖係說明第1圖所示之樹脂製容器之底板上成形之殘留量減少用凸部之作用者。
第4C圖係說明第1圖所示之樹脂製容器之底板上成形之殘留量減少用凸部之作用者。
第5A圖係顯示第1圖所示之樹脂製容器之底板上成形之殘留量減少用凸部之一變形例之立體圖。
第5B圖係顯示第1圖所示之樹脂製容器之底板上成形之殘留量減少用凸部之其它變形例之立體圖。
第6圖係顯示第1圖所示之樹脂製容器之底板上成形之殘留量減少用凸部之另一變形例之立體圖。
第7圖係本發明第2實施例之樹脂製容器之截面圖。
第8圖係第7圖所示之第2實施例之樹脂製容器之變形例之截面圖。
第9A圖係說明第1圖所示之樹脂製容器中因分模線之突起而隔分殘留容置物之狀態之立體圖。
第9B圖係顯示本發明第3實施例之樹脂製容器之底板之立體圖。
第10圖係顯示本發明第4實施例之複合容器之截面圖。
第11A圖係顯示本發明第5實施例之樹脂製容器之底板之立體圖。
第11B圖係顯示第11A圖所示之樹脂製容器之底板之變形例之立體圖。
第12圖係說明第11A圖所示之樹脂製容器之非突起領域之製作方法者。
第13A圖係顯示本發明第5實施例之樹脂製容器之底板之立體圖。
第13B圖係第13A圖所示之A-A部之截面圖。
第13C圖係顯示第13A圖所示之樹脂製容器之變形例之底板之立體圖。
第14圖係第13A圖所示之樹脂製容器之製作所使用之工模之立體圖。
第15圖係顯示本發明第5實施例及第6實施例組合而成之樹脂製容器之底板之立體圖。
第16圖係習知之樹脂製桶罐之截面圖,顯示了抽排方式。
第17圖係習知之樹脂製桶罐之截面圖,顯示了加壓方式。
以下將就本發明之實施例之樹脂製容器及複合容器以及上述樹脂製容器之製造方法,參照圖示加以說明。另,各圖中已就同一或相同之構成部分附以相同之標號。又,上述複合容器相當於將樹脂製之內裝容器裝填於剛性大於該內裝容器之外裝容器內而成之雙重容器。
第1圖顯示了本實施例之樹脂製桶罐101。在此,樹脂製桶罐101相當於樹脂製容器之一例。又,上述樹脂製容器不限於樹脂製桶罐101般之圓筒形狀,亦可為諸如方形等,其形狀並無限制。
樹脂製桶罐101與上述之習知之樹脂製桶罐1相同,係使用一對模具吹塑諸如聚乙烯材料等熱塑性樹脂材料而製成。又,因採用吹塑,故罐內面上將形成朝縱向將上述樹脂製桶罐101二等分而對應上述一對模具彼此之接合部分之直線狀之分模線(PL)107(第2圖)。該分模線107與分模線107以外之罐內面相較,於罐內側沿分模線107形成有凸狀之厚塊。
又,一如參照第16圖之說明,習知之樹脂製桶罐1之底板4為確保容置容置物時之剛性,而於其中央部分成形為朝罐內側膨出成凸狀或圓弧狀之形狀4a。如第1圖所示,本實施例之樹脂製桶罐101之底板104亦相同,將底板中央部分成形為朝罐內側101a膨出成凸狀或圓弧狀之形狀104a。
本實施例之樹脂製桶罐101中,除於底板104上形成上述形狀104a以外,進而成形有上述樹脂製桶罐101之特徵構成部分之一之殘留量減少用凸部110。以下則就殘留量減少用凸部110加以詳細說明。
樹脂製桶罐101之頂板105上,與習知之樹脂製桶罐1相同,於沿著頂板105之直徑方向之二部位成形有口部106a、106b。口部106a、106b係可供進行容置物之注入及排出之頂板105上之開口部,為排出容置物而使用排出用管102時,則朝口部106a、106b之任一方如第1圖所示般朝諸如口部106a插入排出用管102,他方則安裝諸如氮氣注入管。另,口部106a、106b具有可將罐內側101a保持氣密狀態之構造。又,本實施例之樹脂製桶罐101與習知相同,採用上述之抽排方式或加壓方式作為使用排出用管102之容置物之排出方法。又,亦可構成對口部106a、106b之任一方安裝排出用管102及上述氮氣注入管雙方。此時,他方之口部則予以密閉。
又,口部106a、106b位於上述一對模具之接合部分。故而,口部106a、106b位於上述分模線107上。
排出用管102在本實施例係樹脂製而具備可撓性之管體。另,排出用管102可至少於先端部分具備可撓性,其亦可不以樹脂材料製成整體,亦可不整體具備可撓性。
殘留量減少用凸部110在底板104上,對應上述之口部中為排出用管102所插入之口部(以下為方便說明,將對應第1圖而標示「106a」)之正下方之位置上,如第2圖所示,其於底板104之局部上朝罐內側101a成形為凸狀。另,第2圖中,雖顯示對應口部106a、106b而於底板104上成形有2個殘留量減少用凸部110之形態,但至少對應排出用管102所插入之口部106a而成形一個殘留量減少用凸部110即可。
另,第2圖所示之殘留量減少用凸部110、以下將說明之第5A圖所示之殘留量減少用凸部118及第5B圖所示之殘留量減少用凸部119均以分模線107為中心而成形為左右對稱之形狀,但不限於此,亦可形成左右非對稱之形狀。
上述之殘留量減少用凸部110包含傾斜面111。該傾斜面111係與經口部106a而插入之排出用管102之先端102a抵接,且可朝罐內之殘留容置物3側導引上述先端102a之斜面。上述傾斜面111係配置成在容置物排出結束之前,諸如殘留容置物3聚集於底板104之周緣部分104b側時,可如第1圖所示,朝周緣部分104b側導引排出用管102之先端102a。另,周緣部分104b相當於底板104中除上述膨出之形狀104a以外之部分。
而,一如以上之說明,藉上述加壓方式進行容置液之排出時,底板104之中央部104c亦可能朝罐外側膨出而呈凸狀,殘留容置物3則聚集於中央部104c側。此時,則如第3圖所示,配置傾斜面111以朝中央部104c側導引排出用管102之先端102a。
另,在容置物排出結束之前,殘留容置物3將聚集於周緣部分104b側或中央部104c側則可事先加以預測。即,採用抽排方式時,將聚集於周緣部分104b側,採用加壓方式時,則可基於底板104之上述形狀4a之形態及尺寸等及加壓壓力而加以預測。故而,可設計傾斜面111之設置位置。
排出用管102之先端102a之朝底板104之周緣部分104b側或中央部104c側之導引方向可視傾斜面111之設置位置而加以決定。即,如上所述,於排出用管102所插入之口部106a之正下方設置傾斜面111,而通過口部106a之排出用管102則沿垂直線或略垂直線而降入罐內。故而,欲朝底板104之周緣部分104b側定向排出用管102之先端102a時,則如第4A圖所示,使殘留量減少用凸部110之最頂部112位於較排出用管102之降下位置102b更偏中央部104c側處即可。另,欲朝底板104之中央部104c側定向排出用管102之先端102a時,則如第3圖所示,使上述最頂部112位於較上述降下位置102b更偏底板104之周緣部分104b側處即可。如此,即可設計排出用管102之導引方向。
殘留量減少用凸部110之形狀之一例係第2圖所示之形狀,上述傾斜面111及上述最頂部112則沿底板104之周緣方向而彎曲延伸。又,第2圖所示之殘留量減少用凸部110之一實施例中,長度L至少需在40mm程度。此因長度L小於該值時,排出用管102之先端102a可能無法朝殘留容置物3側確實進行定向之故。又,底板104之最底面至最頂部112之高度H乃6~50mm程度。高度H若小於6mm,排出用管102之先端102a可能無法朝殘留容置物3側確實進行定向,故不適用,而,大於50mm時,則殘留量減少用凸部110之形狀將大型化,故吹塑時,將有害於殘留量減少用凸部110之成形性,而可能發生樹脂製桶罐101之基本強度降低等問題,故不適用。
又,傾斜面111之角度相對於底板104之水平部分而為約10度至約80度,而以45度至60度程度為佳。傾斜面111具備約10度至約80度之傾斜角度,即可更確實地朝殘留容置物3側定向排出用管102之先端102a。
又,殘留量減少用凸部110之形狀不限於第2圖所示者。舉例言之,亦可採用第5A圖所示之殘留量減少用凸部117及第5B圖所示之殘留量減少用凸部118之形狀。
第5A圖之殘留量減少用凸部117具有C字狀或倒ㄈ字狀之平面形狀,以將排出用管102之先端102a配置於分模線107之附近。即,殘留量減少用凸部117包含可將排出用管102之先端102a定位於分模線107附近之位置管制部117a、117b。
另,朝底板104之中央部104c側定向排出用管102之先端102a時,位置管制部117a、117b將與第5A圖之情形相反,而改朝中央部104c進行定向。
第5B圖之殘留量減少用凸部118包含沿著分模線107而延伸之中央突出部118a,以避開分模線107而配置排出用管102之先端102a。
進而,在對應口部106a、106b而於底板104上成形2個殘留量減少用凸部110之形態中,如第6圖所示,亦可連結兩殘留量減少用凸部110之最頂部112,且按膨出成凸狀或圓弧狀之形狀104a之相同高度,與形狀104a一體成形之。
參照第1圖及第4A~4C圖說明構成如以上之說明之殘留量減少用凸部110之動作。另,在此,殘留量減少用凸部110係例示成形於底板104上,而朝底板104之周緣部分104b側定向排出用管102之先端102a者。
插入樹脂製桶罐101之口部106a,且通過口部106a而沿垂直方向或略垂直方向降下之排出用管102之先端102a,如第4A圖所示,與相對於殘留量減少用凸部110之最頂部112而位於底板104之周緣部分104b側之殘留量減少用凸部110之傾斜面111抵接。然後,進而插入排出用管102,而如第4B及4C圖所示,排出用管102之先端102a將為傾斜面111所導引而降下,並定位於底板104之周緣部分104b側。
故而,在容置物排出結束之前,殘留容置物3聚集於底板104之周緣部分104b側時,可將排出用管102之先端102a定位於周緣部分104b側。
如此,依據本實施例之樹脂製桶罐101,可使排出用管102之先端102a確實配置於容置物排出結束之前殘留容置物3所聚集之底板104處,即周緣部分104b側或中央部104c側,而可排出殘留容置物3。因此,依據本實施例之樹脂製桶罐101,可較以往減少容置物3之罐內殘留量。
另,如第4B及4C圖所示,排出用管102與殘留量減少用凸部110抵接,而略微彎曲。進而,為極力減少罐內之容置物3之殘留量,而如第4C圖所示,須使排出用管102之先端102a儘可能接近底板104之內面。故而,設有殘留量減少用凸部110時之排出用管102之長度依申請人之實驗結果,宜相對於口部106a至底板104內面之規定之垂直方向深度,設成更長5~60mm程度。
又,本實施例之樹脂製桶罐101中,殘留量減少用凸部110之成形係僅對可進行吹塑之習知模具安裝用以成形殘留量減少用凸部110之凸狀之構件即完成,無須新製模具整體。故而,本實施例之樹脂製桶罐101可藉極低成本獲致極大效果,而較為適用。
上述第1實施例之樹脂製桶罐101係僅於與口部106a對向之底板104之局部成形有殘留量減少用凸部110之形態。相對於此,第7圖所示之本第2實施例之樹脂製桶罐101-2則包含成形於底板104-2全周上之殘留量減少用凸部131。另,樹脂製桶罐101-2中,底板104-2以外之構成部分與上述之樹脂製桶罐101之構造無差異。故而,以下僅就成形於底板104-2上之殘留量減少用凸部131進行說明。
底板104-2如第7圖所示,包含成形於底板104-2之全周上之傾斜面111-2。傾斜面111-2與上述之傾斜面111相較,僅有長度不同,其功能與上述之傾斜面111相同。第2實施例之樹脂製桶罐101-2係預設成在容置物排出結束之前,殘留容置物3將聚集於底板104-2之周緣部分104b-2側之型態者。因此,傾斜面111-2之最頂部112-2相對於自口部106a降下之排出用管102之先端102a而位於底板104-2之中央部104c-2側。故而,上述降下後之排出用管102將朝上述周緣部分104b-2側定向。又,傾斜面111-2距離底面之高度H可採用與第1實施例中之傾斜面111之高度H相同之值。
本樹脂製桶罐101-2中,如第7圖所示,上述最頂部112-2至底板104-2之中央部104c-2已成形為平坦面。然而,並不限於該形態,上述中央部104c-2亦可成形為凹狀。
又,本第2實施例之樹脂製桶罐101-2在容置物排出結束之前,殘留容置物3聚集於底板104-2之中央部104c-2側之型態下,將如第8圖所示,使最頂部112-2相對於上述降下之排出用管102之先端102a而位於底板104-2之周緣部分104b-2側,以於底板104-2之全周上成形傾斜面111-2。又,中央部104c-2則成形為凹狀。
第1實施例及第2實施例中均因製造方法而如上所述,於樹脂製桶罐101、101-2之內面上,沿著分模線107而形成有朝罐內側101a形成凸狀之厚塊(突起)。故而,諸如第1圖所示之樹脂製桶罐101將如第9A圖所示,聚集於底板104之周緣部分104b側之殘留容置物3將因沿著直徑方向而延伸於底板104上之上述突起107a,而隔分成殘留容置物3a與殘留容置物3b。而,上述現象亦發生在上述之其它形態之任一種樹脂製桶罐之底板上。
如此,一旦殘留容置物3隔分成2部分,則即便使用殘留量減少用凸部110等進行排出用管102之先端102a之定向,亦可能發生僅可排出單側量之殘留容置物3之狀態。
因此,本實施例之樹脂製桶罐101-3即如第9B圖所示,於底板104之周緣部分104b設有不具突起107a之非突起領域141。另,本實施例係例示殘留容置物3將聚集於底板104之周緣部分104b之樹脂製桶罐101者,故於周緣部分104b形成有非突起領域141,但總言之,在容置物排出結束之前,於底板104上對應殘留容置物3聚集之處而形成非突起領域141即可。
形成非突起領域141,即可消除將殘留容置物3分為2部分之堰部。故而,依據本實施例之樹脂製桶罐101-3,可使殘留容置物3流動至底板104之任何部位,並可藉1支排出用管102而排出殘留容置物3。如此,依據本實施例之樹脂製桶罐101-3,即可藉與殘留量減少用凸部110等之相乘效果,進而減少容置物3之罐內殘留量。
以上已說明之第1實施例至第3實施例中,已就藉樹脂材料之吹塑而成形之單體容器之樹脂製桶罐101等加以說明。而,迄今,亦存在將樹脂製而經吹塑之內裝容器裝填於剛性大於上述內裝容器之諸如鋼製之外裝容器內而成之雙重容器所構成之稱為複合容器之容器。舉例言之,已存在主要為10~20公升用之複合桶罐及主要為60~200公升用之一般名稱為化學罐(chemi drum)等稱呼之罐體。該等複合容器亦自設於上部之口部插入排出用管,並藉上述加壓方式或上述抽排方式排出容置物。另,上述內裝容器之底板上,並未如樹脂製桶罐101等般,於底板104上成形有底板中央部分朝罐內側101a膨出成凸狀或圓弧狀之形狀104a。又,上述內裝容器不限於圓筒形狀,其形狀並無限制。
因此,第1實施例至第3實施例中已說明之殘留量減少用凸部110、131一如第10圖所示,亦可應用於上述複合桶罐及上述化學罐中之樹脂製且經吹塑之上述內裝容器,而獲致與第1實施例至第3實施例相同之效果。
第10圖所示之複合容器150中,樹脂製且經吹塑之內裝容器151於底板部分設有相當於殘留量減少用凸部110、131之殘留量減少用凸部152。另,複合容器150係圖示了相當於上述複合桶罐之容器作為一例者。又,複合容器150中,僅成形有口部106a,但當然亦可成形2個口部。又,第10圖所示之上述複合桶罐多採上述加壓方式進行容置物之排出。故而,第10圖所示之殘留量減少用凸部152呈現已成形而可朝容器中央部側定向排出用管102之狀態。然而,殘留量減少用凸部152當然亦可成形而朝容器之周緣側定向排出用管102。
又,亦可就殘留量減少用凸部152應用第1實施例至第3實施例中已說明之殘留量減少用凸部之變形例,而獲致相同之效果。
上述之第1實施例至第4實施例中,底板上設有殘留量減少用凸部110、117、118、131、152。而,以下將說明之第5實施例及第6實施例中,則就未於底板上設置殘留量減少用凸部,而可較以往減少容置物之罐內殘留量之樹脂製桶罐加以說明。在此,第5實施例及第6實施例中,將以上述之第1實施例至第3實施例中已說明之單體容器之樹脂製桶罐內不具上述殘留量減少用凸部之形態之樹脂製桶罐為例而說明之。故而,與第1實施例至第3實施例之樹脂製桶罐相同之構成部分將附以相同之標號而在此省略其說明。
又,第5實施例及第6實施例之樹脂製桶罐係採用藉抽排方式排出容置物3之方式。故而,容置物3將殘留於底板104之周緣部分104b。
第11A圖所示之本第5實施例之樹脂製桶罐201與諸如第1實施例之樹脂製桶罐101相同,係使用一對模具吹塑諸如聚乙烯材料等熱塑性樹脂材料而製成。因此,罐內面上將形成上述分模線(PL)107。前述分模線107則一如上述,與分模線107以外之罐內面相較,其於罐內側沿著分模線107而形成有凸狀之厚塊即突起107a。又,底板104亦與第1實施例等相同,其底板中央部分成形為朝罐內側101a膨出成凸狀或圓弧狀之形狀104a。
另,樹脂製桶罐201之底板104上一如上述,並未形成殘留量減少用凸部。
具有上述構造之樹脂製桶罐201與上述第3實施例之構造相同,一如第11A圖所示,於底板104之周緣部分104b設有不具突起107a之非突起領域141。另,本實施例中,係以殘留容置物3將聚集於底板104之周緣部分104b之樹脂製桶罐201為例,故於周緣部分104b形成有非突起領域141,但總言之,在容置物排出結束之前,於底板104上對應殘留容置物3所聚集之處而形成非突起領域141即可。又,如第11A圖所示,本實施例中,非突起領域141雖沿分模線107而形成於周緣部分104b之全域上,但亦可如第11B圖所示,僅形成於周緣部分104b之局部。
如上所述,形成非突起領域141,即可如第3實施例之說明,使殘留容置物3不致為底板104分隔成2部分,且亦可流動至底板104之任何部位,並藉1支排出用管102將殘留容置物3排出。故而,可較以往減少容置物3之罐內殘留量。
非突起領域141之形成在本實施例中係進行如下。
即,使用一對模具吹塑熱塑性樹脂材料而製成樹脂製桶罐201。製成後,在上述熱塑性樹脂材料冷卻硬化前,如第12圖所示,使加壓構件250通過位於分模線107正上方並供排出用管102插入之口部106a而降下,並使其與突起107a抵接、並加以下壓而予以壓扁以形成非突起領域141。藉此,非突起領域141即形成與底板104之周緣部分104b大致相同之平面。
加壓構件250於其先端設有鋼製之壓扁部251。該壓扁部251具備可通過口部106a之大小,且具有可至少覆蓋突起107a之大小,係用於形成非突起領域141之構件。上述加壓構件250與推壓裝置255連接,藉推壓裝置255則可自動地進行朝樹脂製桶罐201之插入、降下、壓扁、退出樹脂製桶罐201之各動作。又,進行壓扁動作時,加壓構件250宜加溫至與樹脂製桶罐201之溫度相同程度。另,壓扁動作時,於樹脂製桶罐201外側之底板104上配置有諸如鋼製之支承板252。
另,如上所述,非突起領域141在本實施例中,係形成與底板104之周緣部分104b大致相同之平面,但亦可形成較周緣部分104b更凹陷。如此將非突起領域141形成凹部時,可使容置物3之殘留物集中於非突起領域141部分,再於非突起領域141配置排出用管102之先端,則具備可更有效率地排出餘液之優點。
又,亦可在口部106a以外,進而對應口部106b而形成非突起領域141。
如上所述,本第6實施例之樹脂製桶罐亦與第5實施例之樹脂製桶罐201相同,於底板104上並未形成殘留量減少用凸部。
而,第13A圖所示之本第6實施例之樹脂製桶罐202中,於底板104之周緣部分104b形成有集液用斜面213a-1、213a-2、213b-1、213b-2(亦可總稱為集液用斜面213)。該等集液用斜面213係自對分模線107呈直角相交之直徑位置211a、211b(亦可總稱為直徑位置211)朝分模線位置212a、212b(亦可總稱為分模線位置212)呈朝下傾斜狀態之斜面。另,本實施例中,如第13A及13B圖所示,直徑位置211雖位於與膨出之形狀104a部分相同或略同高度程度之處,但並不限於此,僅須位在形狀104a部分以下,而高於分模線位置212之高度程度即可。
如上所述,於底板104之周緣部分104b形成集液用斜面213,即可使周緣部分104b之殘留容置物3聚集於分模線位置212a、212b即與口部106a、106b對應之位置。故而,可藉排出用管102而有效率地排出殘留容置物3,而較以往減少容置物3之罐內殘留量。
另,本實施例中考量樹脂製桶罐202之成形上之理由,而以直徑位置211a、211b作為最頂部,並如上述般形成集液用斜面213以使殘留容置物3分別聚集於分模線位置212a、212b。然而,在底板104之周緣部分104b,最頂部不限於上述直徑位置211a、211b,亦可形成於任何位置。而,如上所述,排出用管102多設於口部106a。因此,更宜形成集液用斜面213以使殘留容置物3僅聚集於對應口部106a之分模線位置212a。即,如第13C圖所示,更宜形成集液用斜面213而以分模線位置212b作為最頂部並使分模線位置212a成為最底部。
集液用斜面213之形成在本實施例中係進行如下。另,此之說明係如第13A圖所示,以上述直徑位置211a、211b作為最頂部而形成集液用斜面213之情形為例。
即,使用一對模具吹塑熱塑性樹脂材料而製成樹脂製桶罐202。製成後,在上述熱塑性樹脂材料冷卻硬化前,在樹脂製桶罐202外側於底板104之周緣部分104b上,如第14圖所示,配置由圓周上之二部位261a、261b凸出而成之矯正用工模260。另,二部位261a、261b分別對應直徑位置211a、211b。其次,在二部位261a、261b已與底板104之外側相接之狀態下,朝罐內側推壓矯正用工模260。藉此,即可於底板104之周緣部分104b形成集液用斜面213。
另,組合第6實施例與第5實施例,則亦可如第15圖所示之樹脂製桶罐203般,製成於底板104之周緣部分104b中在分模線位置212上設有非突起領域141,且具備集液用斜面213之樹脂製桶罐。
又,亦可對該形態進而組合第1實施例,而製成具備集液用斜面213、非突起領域141及殘留量減少用凸部110之樹脂製桶罐。
另,亦可採用適當組合上述各實施例之構造。上述構造則可獲致組合後之各實施例之個別效果。
本發明可應用於樹脂製桶罐、將樹脂製之內裝容器裝填於外裝容器內而成之複合容器及上述樹脂製桶罐之製造方法。
1...樹脂製桶罐
2...排出用管
3...容置物
3...殘留容置物
3a...殘留容置物
3b...殘留容置物
4...底板
4a...形狀
4b...周緣部分
4c...凹部
101...樹脂製桶罐
101a...罐內側
101-2...樹脂製桶罐
101-3...樹脂製桶罐
102...排出用管
102a...先端
102b...降下位置
104...底板
104a...形狀
104b...周緣部分
104b-2...周緣部分
104c...中央部
104c-2...中央部
104-2...底板
105...頂板
106a、106b...口部
107...分模線
107a...突起
110...殘留量減少用凸部
111...傾斜面
111-2...傾斜面
112...最頂部
112-2...最頂部
117...殘留量減少用凸部
117a、117b...位置管制部
118...殘留量減少用凸部
118a...中央突出部
119...殘留量減少用凸部
131...殘留量減少用凸部
141...非突起領域
150...複合容器
151...內裝容器
152...殘留量減少用凸部
201...樹脂製桶罐
202...樹脂製桶罐
203...樹脂製桶罐
211...直徑位置
211a、211b...直徑位置
212...分模線位置
212a、212b...分模線位置
213...集液用斜面
213a-1、213a-2、213b-1、213b-2...集液用斜面
250...加壓構件
251...壓扁部
252...支承板
255...推壓裝置
260...矯正用工模
261a、261b...二部位
H...高度
L...長度
第1圖係本發明第1實施例之樹脂製容器之截面圖。
第2圖係顯示第1圖所示之樹脂製容器之底板上成形之殘留量減少用凸部之立體圖。
第3圖係第1圖所示之樹脂製容器之一變形例之截面圖。
第4A圖係說明第1圖所示之樹脂製容器之底板上成形之殘留量減少用凸部之作用者。
第4B圖係說明第1圖所示之樹脂製容器之底板上成形之殘留量減少用凸部之作用者。
第4C圖係說明第1圖所示之樹脂製容器之底板上成形之殘留量減少用凸部之作用者。
第5A圖係顯示第1圖所示之樹脂製容器之底板上成形之殘留量減少用凸部之一變形例之立體圖。
第5B圖係顯示第1圖所示之樹脂製容器之底板上成形之殘留量減少用凸部之其它變形例之立體圖。
第6圖係顯示第1圖所示之樹脂製容器之底板上成形之殘留量減少用凸部之另一變形例之立體圖。
第7圖係本發明第2實施例之樹脂製容器之截面圖。
第8圖係第7圖所示之第2實施例之樹脂製容器之變形例之截面圖。
第9A圖係說明第1圖所示之樹脂製容器中因分模線之突起而隔分殘留容置物之狀態之立體圖。
第9B圖係顯示本發明第3實施例之樹脂製容器之底板之立體圖。
第10圖係顯示本發明第4實施例之複合容器之截面圖。
第11A圖係顯示本發明第5實施例之樹脂製容器之底板之立體圖。
第11B圖係顯示第11A圖所示之樹脂製容器之底板之變形例之立體圖。
第12圖係說明第11A圖所示之樹脂製容器之非突起領域之製作方法者。
第13A圖係顯示本發明第5實施例之樹脂製容器之底板之立體圖。
第13B圖係第13A圖所示之A-A部之截面圖。
第13C圖係顯示第13A圖所示之樹脂製容器之變形例之底板之立體圖。
第14圖係第13A圖所示之樹脂製容器之製作所使用之工模之立體圖。
第15圖係顯示本發明第5實施例及第6實施例組合而成之樹脂製容器之底板之立體圖。
第16圖係習知之樹脂製桶罐之截面圖,顯示了抽排方式。
第17圖係習知之樹脂製桶罐之截面圖,顯示了加壓方式。
3...殘留容置物
101...樹脂製桶罐
101a...罐內側
102...排出用管
104...底板
104a...形狀
104b...周緣部分
104c...中央部
105...頂板
106a、106b...口部
110...殘留量減少用凸部
111...傾斜面
112...最頂部
Claims (5)
- 一種樹脂製容器,可藉一對模具吹塑熱塑性樹脂而製成,並可通過排出用管而排出容置物,且該排出用管係自成形於頂板之口部朝容器內插入,該樹脂製容器包含殘留量減少用凸部,該殘留量減少用凸部係於前述樹脂製容器之底板朝容器內側成形為凸狀,可使上述排出用管定向而減少上述容置物之容器內殘留量者,又,該殘留量減少用凸部包含傾斜面,該傾斜面係位置至少與上述口部之正下方對應,且與上述排出用管之先端抵接,並可朝容器內之殘留容置物側導引上述先端者,上述殘留容置物位於上述底板之周緣部分或上述底板之中央部,上述傾斜面及上述殘留量減少用凸部僅成形於與上述口部之正下方對應之位置,上述殘留量減少用凸部具有位置管制部而構成倒ㄈ字形狀,該位置管制部可將上述排出用管之先端定位於因上述吹塑而形成於上述底板上之分模線的附近。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樹脂製容器,其中上述底板具有非突起領域,該非突起領域係於因上述吹塑而形成於上述底板上之分模線上之突起中,針對上述殘留容置物會存在之部分,而不具上述突起者。
- 一種樹脂製容器,可藉一對模具吹塑熱塑性樹脂而製成,並可通過排出用管而排出容置物,且該排出用管係 自成形於頂板之口部朝容器內插入,前述樹脂製容器之底板係於前述底板之周緣部分具有集液用斜面,該集液用斜面係對上述口部之正下方部分呈朝下傾斜狀態者,上述底板更具有非突起領域,該非突起領域係於因上述吹塑而形成於上述底板上之分模線上之突起中,針對容器內之殘留容置物會存在之部分,而不具上述突起者。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樹脂製容器,其更具有殘留量減少用凸部,該殘留量減少用凸部係於上述底板朝容器內側成形為凸狀,並可使上述排出用管定向而減少上述容置物之容器內殘留量者,又,該殘留量減少用凸部包含集液用斜面,該集液用斜面係位置至少與上述口部之正下方對應,且與上述排出用管之先端抵接,並可朝容器內之殘留容置物側導引上述先端者。
- 一種樹脂製容器之製造方法,該樹脂製容器可藉一對模具吹塑熱塑性樹脂而製成,並可通過排出用管而排出容置物,且該排出用管係自成形於頂板之口部朝容器內插入,前述樹脂製容器之製造方法係在藉上述吹塑製成前述樹脂製容器後,上述熱塑性樹脂硬化前,將因上述吹塑而形成於前述樹脂製容器之底板上之分模線上之突起中的容器內之殘留容置物會存在之部分壓扁,而形成不具上述突起之非突起領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9260918 | 2009-11-16 | ||
JP2010050520A JP5467897B2 (ja) | 2009-11-16 | 2010-03-08 | 樹脂製容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118017A TW201118017A (en) | 2011-06-01 |
TWI469898B true TWI469898B (zh) | 2015-01-21 |
Family
ID=442859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99133999A TWI469898B (zh) | 2009-11-16 | 2010-10-06 | 樹脂製容器及複合容器、以及樹脂製容器之製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3) | JP5467897B2 (zh) |
KR (1) | KR101355049B1 (zh) |
TW (1) | TWI46989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404739B2 (ja) * | 2011-10-27 | 2014-02-05 | コダマ樹脂工業株式会社 | 樹脂製容器 |
JP6057835B2 (ja) * | 2012-06-21 | 2017-01-11 |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ペール | 内袋複合容器及び分配装置 |
KR101482949B1 (ko) * | 2013-04-01 | 2015-01-15 | 주식회사 에이티씨 | 화학물질의 저장 및 운반을 위한 밀폐 용기 |
JP6420615B2 (ja) * | 2013-11-15 | 2018-11-07 | 花王株式会社 | 吐出容器及びディスペンサー |
JP6193106B2 (ja) * | 2013-12-10 | 2017-09-06 |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ペール | 内袋複合容器用分配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KR101883279B1 (ko) * | 2014-03-13 | 2018-08-30 | 우시 화잉 마이크로일렉트로닉스 테크놀로지 컴퍼니 리미티드 | 약액 보관병 및 그 제조방법 |
JP6492415B2 (ja) * | 2014-04-11 | 2019-04-03 | 東洋製罐株式会社 | 容器の底部構造 |
JP6486666B2 (ja) * | 2014-11-26 | 2019-03-20 | サーパス工業株式会社 | 液体取出システムおよび液体取出装置 |
SG10201908189TA (en) * | 2015-03-23 | 2019-10-30 | Emd Millipore Corp | Abrasion resistant film for biocontainers |
JP2016203564A (ja) * | 2015-04-27 | 2016-12-08 | 輝彦 小笠原 | ドラム缶内装袋体の製造方法 |
KR101697620B1 (ko) * | 2015-08-04 | 2017-01-20 | 씨팩코리아(주) | 포장용 식품 용기 |
CN109178631B (zh) * | 2018-09-29 | 2020-12-29 | 杭州科百特过滤器材有限公司 | 具有多密封结构的双口桶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M356715U (en) * | 2008-10-23 | 2009-05-11 | ming-yao Guo | Bottom structure of container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1128355A (en) * | 1975-05-01 | 1976-11-09 |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 Hard synthetic resin container and method of molding same |
JPH0329416U (zh) * | 1989-06-13 | 1991-03-25 | ||
DE4206405C2 (de) * | 1991-03-16 | 1995-09-21 | Schuetz Werke Gmbh Co Kg | Stapelbares Spundfaß aus Kunststoff |
JPH0540187U (ja) * | 1991-03-20 | 1993-05-28 | 安規子 但馬 | ポンプ付き容器 |
US5449087A (en) * | 1993-09-08 | 1995-09-12 | Sonoco Products Company | Molded plastic drum |
JP3019095U (ja) * | 1995-06-07 | 1995-12-05 | 石川工業株式会社 | 排出機構付きシャンプー等容器 |
JP3960398B2 (ja) * | 1997-06-06 | 2007-08-15 | 埼玉プラスチック株式会社 | 容器 |
EP1034114B1 (de) * | 1997-11-25 | 2002-02-13 | MAUSER-WERKE GmbH & Co. KG | Stapelbarer mehrwege-behälter |
US6045000A (en) * | 1997-12-02 | 2000-04-04 | Rauworth; Barry Lee | Blow molded drum |
DE19905765A1 (de) * | 1999-02-11 | 2000-08-31 | Riedel De Haen Gmbh | Mehrschichtige Vorrichtung zum Lagern und Transportieren von Chemikalien |
JP2000264324A (ja) * | 1999-03-16 | 2000-09-26 | Akiyori Hasebe | タンク構造 |
-
2010
- 2010-03-08 JP JP2010050520A patent/JP5467897B2/ja active Active
- 2010-10-06 TW TW99133999A patent/TWI469898B/zh active
- 2010-10-26 KR KR1020100104708A patent/KR101355049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3
- 2013-08-02 JP JP2013160890A patent/JP5638113B2/ja active Active
- 2013-08-02 JP JP2013160889A patent/JP5650291B2/ja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M356715U (en) * | 2008-10-23 | 2009-05-11 | ming-yao Guo | Bottom structure of container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3216393A (ja) | 2013-10-24 |
JP2011121645A (ja) | 2011-06-23 |
JP5650291B2 (ja) | 2015-01-07 |
KR101355049B1 (ko) | 2014-01-24 |
JP5638113B2 (ja) | 2014-12-10 |
JP5467897B2 (ja) | 2014-04-09 |
KR20110053900A (ko) | 2011-05-24 |
JP2013216392A (ja) | 2013-10-24 |
TW201118017A (en) | 2011-06-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469898B (zh) | 樹脂製容器及複合容器、以及樹脂製容器之製造方法 | |
KR101687325B1 (ko) | 60리터 내측 리저버 복합 용기 및 약액 배출 튜브 | |
JP5404739B2 (ja) | 樹脂製容器 | |
CN102079409B (zh) | 树脂制容器和复合容器以及树脂制容器的制作方法 | |
EP1819601A1 (en) | Vessel cap having straw | |
CN203507159U (zh) | 奶嘴以及多段式硅胶奶瓶 | |
US9821932B2 (en) | Dispensing/measuring cap/cup | |
US20150096982A1 (en) | Photoresist canister liner | |
CN105645486A (zh) | 废液收集袋密封外加料系统 | |
RU2264959C2 (ru) | Пробка для сосудов с жидкими веществами | |
CN1197740C (zh) | 包括容器体和盖子的容器 | |
US7891511B2 (en) | Scallop cap closures | |
KR101260293B1 (ko) | 밀폐기능을 갖는 토출캡이 구비된 펌프식 화장품용기 | |
CN113272231A (zh) | 塑料容器 | |
US20190337661A1 (en) | Resin made container | |
KR102197867B1 (ko) | 캔음료 섭취용 가이드 | |
US20240239573A1 (en) | Container cap and container to which same is coupled | |
CN210681540U (zh) | 新型双重密封的包装瓶 | |
CN208291644U (zh) | 饮水机用一次性桶装水 | |
CN105730863A (zh) | 按压式瓶盖 | |
KR20240000554A (ko) | 용기 | |
CN109353681A (zh) | 一种注出盖及瓶盖组件 | |
CN104586190B (zh) | 一种茶杯 | |
CN106043879A (zh) | 饮水机用一次性桶装水及其生产方法 | |
KR20170048116A (ko) | 저부 에어 흡입구조의 잔량방지 용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