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52362B - 微結構導光板及側光式背光模組 - Google Patents
微結構導光板及側光式背光模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452362B TWI452362B TW100149551A TW100149551A TWI452362B TW I452362 B TWI452362 B TW I452362B TW 100149551 A TW100149551 A TW 100149551A TW 100149551 A TW100149551 A TW 100149551A TW I452362 B TWI452362 B TW I452362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 guide plate
- microstructure
- light guide
- region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Light Guides In General And Applications Therefor (AREA)
Description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微結構導光板及一種側光式背光模組,該微結構導光板兼具聚光效果且能在表面產生霧化遮瑕效果,以達到微結構導光板外觀佳的目的;而該側光式背光模組包含該微結構導光板,可減少印刷油墨用量,減少保護膜的使用,以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參閱圖1,為一種已知的導光板(Light Guide Plate) 1,在背光模組中所扮演的是關鍵的光導引媒介,應用於側光式(Edge Type)背光模組,可導引光線方向、提高面板的光輝度及控制亮度均勻。而目前用於液晶顯示裝置(LCD)之背光源的導光板1為印刷式導光板,即利用含有高發散光線物質的印刷材料,適當地分布於該導光板1的一內面11而形成陣列式印刷結構12,藉由印刷材料將對光線吸收再擴散放出的性質,破壞全反射效應造成的內部傳播,使光線由一個相反於該內面11的正面13射出並均勻分布於發光區。
但因此種印刷式導光板1的印刷點亮度對比較高,一般在使用時必須搭配擴散膜來霧化遮瑕,以及使用稜鏡片來集光以達到其光學與外觀要求,導致增加背光模組的成本;並且此種印刷式導光板1具有印刷結構12之均一性不易控制及印刷油墨黏度不易控制等缺點。而且油墨的成本高,如不能減少印刷油墨的用量,將造成導光板1的製造成本較高。另外也因為該導光板1的內面11為平面設計,一旦被刮傷將會產生明顯的刮痕,因此已知導光板1製作完成後,還必須額外使用保護膜覆蓋該內面11來保護。
而另一種導光板即微結構導光板,其是在導光板的出光面設置一特殊形狀之微結構,例如三角柱狀透鏡(prism lens)、弧形柱狀透鏡(lenticular lens)等,上述微結構設計的目的在於破壞全反射條件而使光線導出,但此種微結構導光板用於背光模組中,雖可節省稜鏡片的使用,但因為該導光板的內面為平面設計,一旦被刮傷將會產生明顯的刮痕,也還必須額外使用保護膜覆蓋該內面來保護。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即在提供一種可減少導光板的印刷油墨用量及保護膜的使用、並可降低製造成本的微結構導光板,以及使用此微結構導光板的側光式背光模組。
於是,本發明之一種微結構導光板,包含:一出光面、一表面粗糙的內面,以及一連接於該出光面與該內面的一側的入光面。
該出光面具有數個微結構,每一個微結構的高度H為60~150μm,微結構的節距為P,且H/P為0.25~0.5。該內面位於該出光面的相反側,該內面包括一個表面具有一印刷結構的第一區域,以及一個表面不具有印刷結構的第二區域,該第二區域佔該內面的面積為大於或等於45%且小於100%,該第二區域的平均粗糙度大於0.33μm且小於或等於0.6μm。
本發明之另一種微結構導光板,與上述微結構導光板不同的地方在於:該第二區域佔該內面的面積為大於或等於90%且小於100%,該第二區域的平均粗糙度大於或等於0.2μm且小於0.33μm。
本發明之再一種微結構導光板,包含:一出光面、一表面粗糙的內面,以及一連接於該出光面與該內面的一側的入光面。
該出光面具有數個微結構,每一個微結構的高度H為60~150μm,微結構的節距為P,且H/P為0.25~0.5。該內面位於該出光面的相反側,該內面包括一個表面具有一印刷結構的第一區域,以及一個表面不具有印刷結構的第二區域;該第二區域之平均粗糙度大於0.33μm且小於或等於0.6μm時,該印刷結構為一個由透明油墨所製成的印刷結構,該印刷結構的面積佔該內面的面積為大於0%且小於或等於55%;該第二區域之平均粗糙度為大於或等於0.2μm且小於0.33μm時,該印刷結構為一個含有樹脂微粒子的油墨所製成的印刷結構,該印刷結構的面積佔該內面的面積為大於0%且小於或等於10%。
本發明之一種側光式背光模組,包含:一個如上述第三種的微結構導光板、一個位於該微結構導光板的入光面的一側的光源,以及一個位於該微結構導光板的內面的下方的反射板。
本發明之微結構導光板可由一熱可塑性樹脂所形成,該熱可塑性樹脂選自:(甲基)丙烯酸酯系樹酯、聚苯乙烯樹脂、聚碳酸酯樹脂、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合物、丙烯腈-苯乙烯共聚合物,及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上述所謂的(甲基)丙烯酸酯系樹脂,表示丙烯酸酯系樹脂及/或甲基丙烯酸酯系樹脂,是由(甲基)丙烯酸酯系單體所形成的聚合物,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erylate,簡稱PMMA),上述(甲基)丙烯酸酯系單體,是表示丙烯酸酯系單體及/或甲基丙烯酸酯系單體,包括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異丙酯、正-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異丙酯等單體,其中以甲基丙烯酸甲酯單體及丙烯酸甲酯單體為佳。
上述微結構導光板之出光面的微結構為:三角柱狀透鏡(prism lens)、弧形柱狀透鏡(lenticular lens)、菲涅耳透鏡(Fresnel lens),或梯形柱狀透鏡。微結構的材質可如同前述之熱可塑性樹脂所形成。
本發明之微結構導光板之出光面之微結構的製作,是以壓模(stamper)或滾輪(roller)等轉寫方式在該出光面上一體成型出微結構,上述壓模轉寫方式是在一基板及其表面上的表層,並以一成型壓模加溫加壓於表層上,使表層形成一微結構形狀;而滾輪轉寫方式係以一種樹脂押出形成單層體後或不同的兩種樹脂共押出形成積層體後,在一定的溫度下以轉寫滾輪將欲成型的形狀轉寫於該單層體或該積層體,使該單層體或該積層體表面成型成微結構形狀。
本發明之粗糙的內面的作用在於:光線從微結構導光板側端的入光面進入導光板,遇到該粗糙內面產生擴散,使超過全反射臨界角的光線受到該內面反射而從該出光面射出的光線變多,輝度變佳。上述該粗糙的內面的製作方式包括:
(1)利用押板製程製作出表面有架橋樹脂微粒子的粗面層:將架橋樹脂微粒子及(甲基)丙烯酸酯系樹脂共押出後,經一滾輪轉寫成所需的粗面結構而形成一(甲基)丙烯酸酯系樹脂層(即為導光板的主要厚度所在)及一粗面層,該粗面層即具有該粗糙的內面,該粗面層的厚度為20~300μm;上述架橋樹脂微粒子具體例包括:架橋壓克力(Acrylic)系樹脂微粒子、架橋苯乙烯(MS)系樹脂微粒子、架橋壓克力系及苯乙烯系樹脂微粒子、架橋聚矽氧烷系微粒子等等有機微粒子及上述樹脂形成之中空架橋微粒子。上述架橋壓克力系樹脂微粒子之使用量佔(甲基)丙烯酸酯系樹脂100重量百分比(wt%)的0.05~10 wt%。上述壓克力系樹脂可由丙烯酸酯系單體及/或甲基丙烯酸酯系單體及其他反應性單體所聚合而成的架橋樹脂,其平均粒徑為2~30μm,具體例為:積水化成品工業製MBX-12,平均粒徑為12μm。
(2)利用押板製程直接在押出時做咬花處理:利用細砂材料噴灑於滾輪表面上形成粗面分布(Sandblasting法),將(甲基)丙烯酸酯系樹脂押出後,經上述滾輪轉寫成所需的粗面結構,而形成一(甲基)丙烯酸酯系樹脂層及位於該樹脂層上的該粗糙的內面。
(3)使用被雷射加工等方式而形成凹凸圖案之模具,在(甲基)丙烯酸酯系樹脂透明基板上加熱壓印,進而使該基板的其中一表面成為該粗糙的內面。
(4)在(甲基)丙烯酸酯系樹脂透明基板上塗佈感光性樹脂,再以UV光照射硬化形成凹凸圖案之轉寫方法。
由上述說明可知,由於製作該粗糙內面的方式有許多種,因此,該內面可以是直接形成於該基板上的表面,也可以為一個額外形成於基板上的粗面層的表面。
又,根據CNS-7868對於表面粗糙度的定義,可分為中心線平均粗糙度(Ra)、最大高度粗糙度(Rmax)、十點平均粗糙度(Rz)等表示方法,而本發明之平均粗糙度的測定是量測中心線平均粗糙度(Ra),若從欲量測的粗糙面之粗糙曲線上,截取一段測量長度L,並以該長度內粗糙深之中心線為x軸,取中心線之垂直線為y軸,則粗糙曲線可用y=f(x)表之。以中心線為基準將x軸下方曲線鏡射到x軸上方,然後計算中心線上方包含經過鏡射後之全部曲線所涵蓋面積,再以測量長度除之,所得數值以μm為單位,即為待測面的中心線平均粗糙度值,其數學定義為:
Ra=(Σ|f(x)|dx)/L。
本發明之微結構導光板的內面上的印刷結構,較佳地為網點陣列結構,該網點陣列結構為高度小於5μm之弧形結構。該印刷結構可以是在樹脂平板上使用具有高反射率且不吸光的材料,在微結構導光板的內面用網版印刷印上圓形或方形的擴散點,印刷式網點陣列結構可例如:白色二氧化鈦(TiO2
)粉末與透明的接著劑等溶液之混合物、預定的網點圖案(pattern)印刷形成。該印刷結構的材料不限於上述,因為其材料必須配合該內面的第二區域的平均粗糙度而選用,如前述,該印刷結構也可以是由透明油墨所製成。
該印刷結構係直接在該內面上製作形成,其面積比例必須配合該內面的第二區域的平均粗糙度。當該第二區域的平均粗糙度控制在本發明所限定的適當大小時,印刷密度可降低,即較不需要印刷結構,因此該印刷結構的用量可以減少,並控制在本發明限定的範圍內,如此可降低印刷結構之均一性不易控制的缺點,並降低以往使用過多的印刷油墨的缺點,即,印刷油墨黏度不易控制等缺點,如此還可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本發明之微結構導光板的內面為粗糙面,可減少微結構導光板的表面的保護膜使用,進一步降低成本;另外,因為以往的導光板的內面為平面設計,容易被刮傷,將會在導光板的內面產生明顯的刮痕,而本發明的微結構導光板的內面為粗糙面,可使刮痕看起來較不明顯,亦即有遮瑕效果,可提高生產良率。
本發明之微結構導光板的厚度是指出光面的微結構最高點到該內面的最低點之間的距離,本發明微結構導光板的厚度較佳地為0.1mm~5mm,最佳地為1.0mm~3mm。
本發明的側光式背光模組的光源可使用冷陰極螢光燈(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簡稱CCFL)或發光二極體(LED)等發光體,使用LED做為LCD背光源之發光體可降低耗電量,因環保節能意識抬頭,LED為未來LCD背光源之發光體主流,尤其用於下一波LCD TV上主力發展之背光源。發光二極體沿著該微結構導光板的入光面相間隔地排列,並使每一個發光二極體之發光方向朝向微結構之長度方向。
該反射板置於該微結構導光板的內面的下方,該反射板將光源由該內面發散的光線重新反射回導光板內,增加光線自導光板之出光面射出的機會,該反射板之反射面較佳地呈傾斜狀,而且較佳地為由兩側向中間並且向上凸起傾斜或者僅單獨向其中一側傾斜的設計,所述反射面之傾斜角度較佳小於30°,更佳小於20°,最佳小於10°。該反射板較佳是選自霧面式反射板或全像技術之反射板。霧面式反射板是在反射板的反射面上作霧化處理,而全像技術之反射板則可利用雷射或壓印式全像片圖案製成。
本發明較佳地還可在該導光板之出光面上方設置一擴散膜。較佳地還可在擴散膜的上方設置一稜鏡片以進一步聚光。
本發明之功效:藉由該粗糙的內面的第二區域具有適當的平均粗糙度,配合適當面積分布的印刷結構,使該導光板具有良好的導光效果,並且能減少印刷油墨用量,以及減少保護膜的使用,達到降低成本的功效;微結構導光板的內面為粗糙面,可使刮痕看起來較不明顯,亦即有遮瑕的效果,可提高生產良率。
有關本發明之前述及其他技術內容、特點與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之二個較佳實施例與數個實驗例及一比較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的呈現。在本發明被詳細描述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說明內容中,類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編號來表示。
參閱圖2、3,本發明側光式背光模組之第一較佳實施例,包含:一微結構導光板2、一光源3、一反射板4、一擴散膜5,以及一稜鏡片6。
該微結構導光板2包括:一個出光面21、一個位於該出光面21的相反側且表面粗糙的內面22、一連接於該出光面21與內面22的一側的入光面23,以及一個位於該內面22上的印刷結構24。其中,該出光面21具有數個長向延伸的柱狀微結構210,每一個微結構210的高度H為60~150μm,微結構210的節距為P(亦稱為pitch),P即為每一微結構210的中央位置與相鄰的另一微結構210的中央位置的距離,也相當於每一微結構210的最高點與相鄰的另一微結構210的最高點的距離,且H/P為0.25~0.5。
該內面22包括一個第一區域221以及一個第二區域222,所述第一區域221是指表面具有該印刷結構24的區域,因此本實施例的第一區域221實際上是由數個間隔的區塊所構成,所述第二區域222是指表面不具有印刷結構24的區域。
若該第二區域222的平均粗糙度(簡稱Ra)大於0.33μm且小於或等於0.6μm,則須配合該第二區域222佔該內面22的面積為大於或等於45%且小於100%。若該第二區域222的平均粗糙度大於或等於0.2μm且小於0.33μm,則須配合該第二區域222佔該內面22的面積為大於或等於90%且小於100%。實際上,該第二區域222的面積相當於不具有印刷結構24的部位的面積,此面積愈小,就代表印刷結構24的面積愈大。後續還會透過實驗說明該第二區域222的平均粗糙度以及面積比例的限制。
本實施例的印刷結構24為網點陣列結構,該網點陣列結構為高度小於5μm之弧形結構,但實施時不限於此。網點陣列的高度h(標示如圖3)是指網點的最低點到該內面22的距離。製成該印刷結構24的材料沒有特定,當該第二區域222之平均粗糙度大於0.33μm且小於或等於0.6μm時,較佳地,該印刷結構24為一個由透明油墨所製成的印刷結構24,該印刷結構24的面積佔該內面22的面積為大於0%且小於或等於55%。當該第二區域222之平均粗糙度為大於或等於0.2μm且小於0.33μm時,較佳地,該印刷結構24為一個含有樹脂微粒子的油墨所製成的印刷結構24,該印刷結構24的面積佔該內面22的面積為大於0%且小於或等於10%。其中,所述樹脂微粒子例如白色的二氧化鈦粉末。
上述限定的主要精神在於:當第二區域222的粗糙度較大時,要配合較大面積的印刷結構24,此乃因為粗糙度大時,會使光線往四面八方反射,反射光線之間容易互相抵消,從而減弱光擴散效果,因此須配合較大面積的印刷結構24來輔助達到光反射與光擴散作用,因為此時配合使用透明油墨製成的印刷結構24,能提高自該反射板4往上反射而穿過該印刷結構24的光線量,達到補光效果,從而提高亮度。反之,第二區域222的粗糙度較小時,則配合較小面積的印刷結構24即可,由於此時可被導出的光線的強度足夠,因此可以配合使用一般的樹脂微粒子油墨所製成的印刷結構24。
該光源3位於該微結構導光板2的入光面23的一側,並且包括數個沿著該入光面23相間隔地排列的發光二極體31,每一個發光二極體31之發光方向朝向該入光面23,亦朝向所述微結構210之長度方向。實施時,該光源3也可以同時設置於該微結構導光板2的左右兩側,此時該微結構導光板2的左右兩側都是可供光線進入的入光面。
該反射板4位於該微結構導光板2的內面22下方,用於將通過該入光面23而來的光線朝該出光面21反射。
該擴散膜5位於該微結構導光板2的出光面21的上方,具有將光線擴散霧化的功能,使模組整體的亮度均勻。
該稜鏡片6位於該擴散膜5的上方,並具有用於集光的稜柱結構,可達到聚光效果而提升模組輝度。
本發明之內面22為粗糙表面,相對於以往平面設計的內面而言,粗糙內面22有助於將光線朝該出光面21反射,再配合該內面22上之適當面積的印刷結構24也用於反射與擴散光線,從而使本發明的導光板具有良好的反射與導光效果,有效地將光線往該出光面21導出。此外,該粗糙的內面22設計可以幫助減少印刷結構24的設置面積,亦即能減少印刷油墨的用量,從而降低製造成本。另外,該粗糙的內面22具有霧化光線、霧化遮瑕的功能,因此即使該內面22上有輕微刮痕,也不易被觀察到,換言之,本發明之模組不須額外貼設保護膜來保護該內面22,如此可以減少保護膜的使用,降低成本。也因為該粗糙內面22的霧化光線功能,本發明的背光模組不以該擴散膜5為必要元件。
參閱表1,為本發明的四個實驗例與一個比較例的實驗結果,表中的「霧化遮瑕效果」是直接觀察導光板表面的瑕疵狀況而得。由表1結果可知,實驗例1~4的H、H/P、Ra以及印刷結構的面積比例,皆落在本發明限定的數值範圍內,肉眼觀察實驗例1~4的表面,皆未看到刮痕,表示實驗例1~4的霧化遮瑕效果良好,因此可以省略使用保護膜。反觀比較例1,雖然其H、H/P以及印刷結構面積比例落在本發明限定的數值範圍內,但由於比較例1的內面為平面設計(Ra=0),無法將光線霧化,導致其不具有遮瑕效果,以肉眼觀察會直接看到比較例1的導光板上的刮痕,因此比較例1必須額外以保護膜保護,整體成本較高。
更進一步說明,實驗例2的Ra=0.33μm,其粗糙度適中,此時可以不設置任何印刷結構就具有良好的霧化遮瑕效果。以Ra=0.33μm為分界,當Ra變小或變大時,都需要配合適當面積的印刷結構。以實驗例1為例,Ra=0.2μm,印刷結構的面積比例為10%,而實施例3、4的Ra分別為0.5μm及0.6μm,需要配合較大面積的印刷結構,分別為40%及55%的比例。
綜上所述,藉由該內面22的第二區域222具有適當的平均粗糙度,配合適當面積分布的印刷結構24,使本發明具有良好的反射與導光效果,並且能減少印刷油墨用量,以及減少保護膜的使用,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參閱圖4,本發明側光式背光模組之第二較佳實施例,與該第一較佳實施例的結構大致相同,不同的地方在於:本實施例的微結構導光板2的微結構210為截面呈梯形的梯形柱狀透鏡。由於本實施例所達到的功效與該第一較佳實施例相同,因此不再詳述。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即大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發明說明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發明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2...微結構導光板
21...出光面
210...微結構
22...內面
221...第一區域
222...第二區域
23...入光面
24...印刷結構
3...光源
31...發光二極體
4...反射板
5...擴散膜
6...稜鏡片
H...微結構的高度
P...微結構的節距
圖1是一種已知導光板的側視示意圖;
圖2是一立體分解圖,顯示本發明側光式背光模組之一第一較佳實施例;
圖3是該第一較佳實施例之一微結構導光板的局部側視示意圖;及
圖4是一側視示意圖,顯示本發明側光式背光模組之一第二較佳實施例的一微結構導光板。
2...微結構導光板
21...出光面
210...微結構
22...內面
23...入光面
24...印刷結構
3...光源
31...發光二極體
4...反射板
5...擴散膜
6...稜鏡片
Claims (11)
- 一種微結構導光板,包含:一出光面,具有數個微結構,每一個微結構的高度H為60~150μ m,微結構的節距為P,且H/P為0.25~0.5;一表面粗糙的內面,位於該出光面的相反側,該內面包括一具有印刷結構的第一區域,以及一不具有印刷結構的第二區域,該第二區域佔該內面的面積為大於或等於45%且小於100%,該第二區域的平均粗糙度大於0.33μ m且小於或等於0.6μ m;及一入光面,連接於該出光面與該內面的一側。
-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微結構導光板,其中,該印刷結構為網點陣列結構,該網點陣列結構為高度小於5μm之弧形結構。
- 一種微結構導光板,包含:一出光面,具有數個微結構,每一個微結構的高度H為60~150μ m,微結構的節距為P,且H/P為0.25~0.5;一表面粗糙的內面,位於該出光面的相反側,該內面包括一具有印刷結構的第一區域,以及一不具有印刷結構的第二區域,該第二區域佔該內面的面積為大於或等於90%且小於100%,該第二區域的平均粗糙度大於或等於0.2μ m且小於0.33μ m;及一入光面,連接於該出光面與該內面的一側。
-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微結構導光板,其中,該印刷結構為網點陣列結構,該網點陣列結構為高度小於5μm之弧形結構。
- 一種微結構導光板,包含:一出光面,具有數個微結構,每一個微結構的高度H為60~150μ m,微結構的節距為P,且H/P為0.25~0.5;一表面粗糙的內面,位於該出光面的相反側,該內面包括一具有印刷結構的第一區域,以及一不具有印刷結構的第二區域;該第二區域之平均粗糙度大於0.33μ m且小於或等於0.6μ m時,該印刷結構為一個由透明油墨所製成的印刷結構,該印刷結構的面積佔該內面的面積為大於0%且小於或等於55%;該第二區域之平均粗糙度為大於或等於0.2μ m且小於0.33μ m時,該印刷結構為一個含有樹脂微粒子的油墨所製成的印刷結構,該印刷結構的面積佔該內面的面積為大於0%且小於或等於10%;及一入光面,連接於該出光面與該內面的一側。
-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微結構導光板,其中,該印刷結構為網點陣列結構,該網點陣列結構為高度小於5μm之弧形結構。
-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微結構導光板,其中,所述樹脂微粒子為二氧化鈦粉末。
- 一種側光式背光模組,包含:一個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微結構導光板;一光源,位於該微結構導光板的入光面的一側;及一反射板,位於該微結構導光板的內面的下方。
-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側光式背光模組,其中,該光源包括數個沿著該入光面而相間隔地排列的發光二極體,每一個發光二極體之發光方向朝向所述微結構之長度方向。
-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側光式背光模組,還包含一個位於該微結構導光板的出光面的上方的擴散膜。
-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側光式背光模組,還包含一個位於該擴散膜的上方的稜鏡片。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0149551A TWI452362B (zh) | 2011-12-29 | 2011-12-29 | 微結構導光板及側光式背光模組 |
CN201210037251.8A CN103185912B (zh) | 2011-12-29 | 2012-02-17 | 微结构导光板及侧光式背光模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0149551A TWI452362B (zh) | 2011-12-29 | 2011-12-29 | 微結構導光板及側光式背光模組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326925A TW201326925A (zh) | 2013-07-01 |
TWI452362B true TWI452362B (zh) | 2014-09-11 |
Family
ID=486771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0149551A TWI452362B (zh) | 2011-12-29 | 2011-12-29 | 微結構導光板及側光式背光模組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185912B (zh) |
TW (1) | TWI452362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671567B (zh) * | 2017-05-11 | 2019-09-11 | 美商雷亞有限公司 | 基於微結構多光束元件的多視域背光件、顯示器、及其操作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442240B2 (en) | 2012-03-16 | 2016-09-13 | Radiant Opto-Electronics Corporation | Light guide plate and light source module |
CN104930396A (zh) * | 2014-03-17 | 2015-09-23 | 云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侧光式发光模组结构 |
CN105892085A (zh) * | 2015-01-26 | 2016-08-24 | 宁波高新区易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液晶显示技术的变色眼镜架 |
CN105372749A (zh) * | 2015-11-13 | 2016-03-02 | 重庆鑫翎创福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棱镜结构pmma导光板 |
TWI566929B (zh) * | 2016-01-12 | 2017-01-21 | Optivision Tech Inc | Integrated optical film and its diffuser |
CN107728249B (zh) * | 2016-08-12 | 2021-03-30 |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 |
CN108022997A (zh) * | 2017-12-08 | 2018-05-11 | 中天科技精密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光伏组件用的光全反射膜 |
JP2019139851A (ja) * | 2018-02-06 | 2019-08-22 |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 導光板、面光源装置、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CN109375310A (zh) * | 2018-12-07 | 2019-02-22 | 上海向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导光板、导光模块及展光微结构加工装置 |
CN116343584A (zh) | 2021-12-22 | 2023-06-27 | 瑞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器的背光模块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80130316A1 (en) * | 2004-08-06 | 2008-06-05 | Kuraray Co., Ltd. | Light Guide Plate, Production Method Therefor, And Surface Light Source Device Provided With It |
TW201122583A (en) * | 2009-12-18 | 2011-07-01 |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 Light guide plate and backlight module |
TW201122581A (en) * | 2009-12-31 | 2011-07-01 | Chi Lin Technology Co Ltd | Light guide plate, back light module, and LCD apparatus |
TW201128244A (en) * | 2010-02-06 | 2011-08-16 |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 Back light module and light guide plate thereof |
TW201137416A (en) * | 2010-04-27 | 2011-11-01 | Univ Nat Kaohsiung 1St Univ Sc | Integrated light guide plate with effect of axially converging light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334689B1 (en) * | 1997-01-30 | 2002-01-01 | Hitachi, Ltd.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
JP3257457B2 (ja) * | 1997-07-31 | 2002-02-18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液晶表示装置 |
CN102128415A (zh) * | 2010-01-19 | 2011-07-20 | 奇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导光板、背光模块及液晶显示装置 |
-
2011
- 2011-12-29 TW TW100149551A patent/TWI452362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2
- 2012-02-17 CN CN201210037251.8A patent/CN103185912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80130316A1 (en) * | 2004-08-06 | 2008-06-05 | Kuraray Co., Ltd. | Light Guide Plate, Production Method Therefor, And Surface Light Source Device Provided With It |
TW201122583A (en) * | 2009-12-18 | 2011-07-01 |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 Light guide plate and backlight module |
TW201122581A (en) * | 2009-12-31 | 2011-07-01 | Chi Lin Technology Co Ltd | Light guide plate, back light module, and LCD apparatus |
TW201128244A (en) * | 2010-02-06 | 2011-08-16 |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 Back light module and light guide plate thereof |
TW201137416A (en) * | 2010-04-27 | 2011-11-01 | Univ Nat Kaohsiung 1St Univ Sc | Integrated light guide plate with effect of axially converging light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671567B (zh) * | 2017-05-11 | 2019-09-11 | 美商雷亞有限公司 | 基於微結構多光束元件的多視域背光件、顯示器、及其操作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326925A (zh) | 2013-07-01 |
CN103185912A (zh) | 2013-07-03 |
CN103185912B (zh) | 2014-12-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452362B (zh) | 微結構導光板及側光式背光模組 | |
JP7317800B2 (ja) | 光学デバイス | |
JP2742880B2 (ja) | 面光源、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及びそれらに用いる光拡散シート | |
TWI490608B (zh) | 側光式背光模組及導光板 | |
CN101796437B (zh) | 棱镜片、采用该棱镜片的背光单元及液晶显示装置 | |
WO2007000962A1 (ja) | 照明装置およびこれに用いられる光制御部材並びにこれら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 |
JP3860298B2 (ja) | 光学シート、面光源装置及び透過型表示装置 | |
TW201015159A (en) | Structure for multi-layer coating composite optical film | |
CN101957464A (zh) | 一种光学片及其应用 | |
JP5614128B2 (ja) | 光学シート、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 |
TWI374315B (zh) | ||
CN101261390A (zh) | 复合式光学基板 | |
JPH075462A (ja) | 面光源、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及びそれらに用いる光拡散シート | |
JP2009258666A (ja) | 機能性部材、光学部品、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表示装置 | |
JP3948625B2 (ja) | レンズシートを用いた面光源 | |
TWM369473U (en) | Gradient non-uniform light type backlight module | |
KR101211726B1 (ko) | 반사판 일체형 패턴 도광판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 |
JP2016090945A (ja) | 光学部材、光学部材の製造方法、面光源装置、映像源ユニット、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 |
JP6572719B2 (ja) | 導光体、面光源装置及び照明装置 | |
KR100983908B1 (ko) | 광학시트 | |
JPH117261A (ja) | 両面面光源素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両面標示装置 | |
JP2012022314A (ja) | 光反射シート及び光源ユニット | |
JP2012203094A (ja) | 照明光路制御用光学シート及びそのシート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ディスプレイ用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並びにディスプレイ | |
WO1996005466A1 (fr) | Source de lumiere plane mettant en ×uvre une couche de diffusion de la lumiere | |
JP5598097B2 (ja) | 光学シート成形用金型の製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A |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