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43285B - 燈具 - Google Patents
燈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443285B TWI443285B TW101110543A TW101110543A TWI443285B TW I443285 B TWI443285 B TW I443285B TW 101110543 A TW101110543 A TW 101110543A TW 101110543 A TW101110543 A TW 101110543A TW I443285 B TWI443285 B TW I443285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 reflector
- disposed
- circuit board
- hole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Description
本發明關於一種燈具,尤指一種可選擇性地向至少二不同光路發光,以呈現不同的照明效果之燈具。
燈具為日常生活中所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因為燈具的出現,而有很大的改變。現今於一般家庭或公共場合中,皆設置有各式各樣的燈具,例如日光燈、檯燈、吊燈、路燈等。燈具不僅可以用來照亮昏暗的場所,還可以藉由改變光源顏色、發光頻率等,提供特殊的照明方式,以達到視覺美觀效果。目前,大多數的傳統燈具都只能向單一光路發光,因此傳統燈具所呈現出來的視覺效果較為單調且沒有變化。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之一在於提供一種燈具,其可選擇性地向至少二不同光路發光,以呈現不同的照明效果之燈具。
根據一實施例,本發明之燈具包含一第一燈罩以及一發光模組。第一燈罩具有一第一表面以及一第二表面,其中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鄰接。發光模組用以選擇性地向一第一光路以及一第二光路發光,其中行經第一光路的光進入第一表面並穿透第一燈罩,且行經第二光路的光進入第二表面並穿透第一燈罩。
於另一實施例中,第一燈罩可為一可透光環形套筒,且燈具更可包含一第二燈罩。第二燈罩具有一孔洞,且可透光環形套筒設置於孔洞內。第二燈罩可相對可透光環形套筒移動,以使行經第二光路的光經由可透光環形套筒選擇性地改變光影。
綜上所述,本發明之燈具中的發光模組係可選擇性地向至少二不同光路發光,使得行經不同光路的光進入第一燈罩之不同表面並穿透第一燈罩,進而呈現不同的照明效果。此外,本發明可將第一燈罩設計為可透光環形套筒,且將此可透光環形套筒可移動地設置於第二燈罩的孔洞內。藉此,可操作第二燈罩相對可透光環形套筒移動,以使行經第二光路的光經由可透光環形套筒選擇性地改變光影,進而呈現不同的照明效果。
關於本發明之優點與精神可以藉由以下的發明詳述及所附圖式得到進一步的瞭解。
請參閱第1圖,第1圖為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燈具5的剖面圖。如第1圖所示,燈具5包含第一燈罩50、發光模組52、反射罩54、電路板56以及燈殼58。第一燈罩50具有第一表面500以及第二表面502,其中第一表面500與第二表面502鄰接。第一燈罩50由可透光材料製成,於第1圖中第一燈罩50係以方形塊狀舉例,燈罩設計者可以依實際需求設計成圓盤狀或波浪狀。反射罩54具有一第一反射面540以及一第二反射面542。反射罩54可具有一擋光結構544,且發光模組52設置於反射罩54與擋光結構544之間。發光模組52設置於反射罩54內,且發光模組52設置於電路板56上。發光模組52包含至少一第一發光單元520以及至少一第二發光單元522,其中第一發光單元520與第二發光單元522分別設置於電路板56之相對二側且經由反射罩54選擇性的對第一反射面540以及第二反射面542發光。於實際應用中,第一發光單元520與第二發光單元522可為發光二極體,但不以此為限;燈殼58用以耦接反射罩54、電路板56以及第一燈罩50,燈殼58另具有燈殼內表面581可塗布反光材質用以增加穿透過第一表面500的光度,燈殼58也可使用可透光的材質,做不同光影的變化。
於此實施例中,發光模組52用以選擇性地向一第一光路L1以及一第二光路L2發光。舉例而言,第一發光單元520與第二發光單元522可同時發光,或在同一時間僅由第一發光單元520或第二發光單元522發光。換言之,本發明之燈具5可使發光模組52之第一發光單元520與第二發光單元522其中之一,對反射罩54之第一反射面540與第二反射面542發光。當發光模組52之第一發光單元520對反射罩54之第一反射面540發光時,第一反射面540即會反射發光模組52之第一發光單元520發出的光行經第一光路L1並進入第一燈罩50之第一表面500穿透第一燈罩50。當發光模組52之第二發光單元522對反射罩54之第二反射面542發光時,第二反射面542即會反射發光模組52之第二發光單元522發出的光行經第二光路L2並進入第一燈罩50之第二表面502穿透第一燈罩50,對使用者而言可以切換不同的光影對使用上更便利。
於此實施例中,擋光結構544係用以遮住發光模組52之第一發光單元520與第二發光單元522發出之部分光線且用以區分第一光路L1與第二光路L2。
請參考第2圖至第5圖,第2圖為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燈具1的俯視圖,第3圖為第2圖中的燈具1沿X-X線的剖面圖,第4圖為第3圖中的區域A的放大圖,第5圖為第3圖中的燈具1的爆炸圖。如第2圖至第5圖所示,燈具1包含第一燈罩10、發光模組12、反射罩14、電路板16、第二燈罩18、觸控開關20以及可透光環形套筒22。
第一燈罩10具有第一表面100以及第二表面102,第一表面100與第二表面102鄰接。於此實施例中,第一燈罩10與第二燈罩18皆呈波浪狀。第一燈罩10與第二燈罩18皆可由可透光材料製成。反射罩14具有第一反射面140與第二反射面142。反射罩14可設置擋光結構144,發光模組12設置於反射罩14與擋光結構144之間,擋光結構144可阻擋光線平射出來,避免人眼直視發光模組12而感到不舒服。發光模組12與電路板16設置於反射罩14內,且發光模組12設置於電路板16上。發光模組12包含第一發光單元120以及第二發光單元122,第一發光單元120與第二發光單元122分別設置於電路板16之相對二側且可由其中之一或同時對第一反射面140以及第二反射面142發光。於實際應用中,第一發光單元120與第二發光單元122可為發光二極體。觸控開關20設置於反射罩14上,用以控制發光模組12發出不同亮度的光線。於此實施例中,觸控開關20可選擇為電容式觸控開關。
於此實施例中,第一燈罩10具有第一孔洞104,且反射罩14可為環形座體,設置於第一孔洞104中,其中電路板16係對應第一孔洞104的尺寸設置,且上述之第一燈罩10之第二表面102係為第一孔洞104之內表面。第二燈罩18具有第二孔洞180,其中第二孔洞180與第一孔洞104約相同大小且對應卡固於可透光環形套筒22的相對二側。反射罩14與電路板16係設置於第一孔洞104與第二孔洞180內。由於反射罩14為環形座體,因此第一反射面140以及第二反射面142為環狀設置於此環形座體邊緣。於此實施例中,反射罩14更可包含一第一反射罩14a與一第二反射罩14b。第一反射面140以及第二反射面142即分別設置於第一反射罩14a與第二反射罩14b上。此外,第一反射罩14a與第二反射罩14b挾持電路板16。
於此實施例中,發光模組12包括複數個第一發光單元120以及複數個第二發光單元122。第一發光單元120與第二發光單元122設置於鄰近電路板16之邊緣及相對電路板16的二面交錯設置。於另一實施例中,第一發光單元120與第二發光單元122亦可相對電路板16的二面對稱設置,視實際應用而定。第一反射罩14a可具有複數個第一隔間146,用以對應容置複數個第一發光單元120,且第二反射罩14b可具有複數個第二隔間148,用以對應容置複數個第二發光單元122。第一隔間146可避免兩兩相鄰的第一發光單元120發出的光相互干擾。同理,第二隔間148亦可避免兩兩相鄰的第二發光單元122發出的光相互干擾。
於此實施例中,使用者可藉由觸碰觸控開關20來控制燈具1之發光模組12的關開及其發光亮度。電路板16則根據觸控開關20感測到的觸碰次數控制發光模組12發出不同亮度的光線。假設發光模組12一開始處於100%亮度發光(亦即,全亮),當使用者觸碰觸控開關20第一次時,電路板16可控制發光模組12以50%亮度發光(亦即,半亮);當使用者觸碰觸控開關20第二次時,電路板16可控制發光模組12以25%亮度發光(亦即,微亮);當使用者觸碰觸控開關20第三次時,電路板16可控制發光模組12關閉(亦即,未發光)。藉此,使用者即可藉由觸碰觸控開關20來控制燈具1之發光模組12的關開及其發光亮度。需說明的是,本發明之燈具1並不以上述三段式控制為限。換言之,亦可根據實際應用將燈具1設計為兩段式控制或多於三段式控制。
此外,如第3圖與第4圖所示,使用者亦可藉由觸碰觸控開關20來控制燈具1之發光模組12選擇性地向一第一光路L1以及一第二光路L2發光。舉例而言,當使用者觸碰觸控開關20第一次時,電路板16可控制發光模組12之第一發光單元120發光且控制第二發光單元122不發光;當使用者觸碰觸控開關20第二次時,電路板16可控制發光模組12之第二發光單元122發光且控制第一發光單元120不發光;當使用者觸碰觸控開關20第三次時,電路板16可控制發光模組12之第一發光單元120與第二發光單元122一起發光;當使用者觸碰觸控開關20第四次時,電路板16可控制發光模組12之第一發光單元120與第二發光單元122皆不發光。
換言之,本發明之燈具1可選擇性地使發光模組12之第一發光單元120以及第二發光單元122分別對反射罩14之第一反射面140與第二反射面142發光。
當發光模組12之第一發光單元120對反射罩14之第一反射面140發光時,第一反射面140即會反射發光模組12之第一發光單元120發出的光行經第一光路L1。接著,行經第一光路L1的光即會穿過可透光環形套筒22進入第一燈罩10之第一表面100並穿透第一燈罩10。當發光模組12之第二發光單元122對反射罩14之第二反射面142發光時,第二反射面142即會反射發光模組12之第二發光單元122發出的光行經第二光路L2並進入第一燈罩10之第二表面102並穿透第一燈罩10。於此實施例中,擋光結構144係用以遮住發光模組12之第一發光單元120與第二發光單元122發出之部分光線且用以區分第一光路L1與第二光路L2。
綜上所述,當燈具1中的發光模組12選擇性地向第一光路L1及/或第二光路L2發光時,行經第一光路L1及/或第二光路L2的光即會進入第一燈罩10之第一表面100及/或第二表面102並穿透第一燈罩10,進而呈現不同的照明效果。此外,本發明可將第一燈罩10與第二燈罩18設計成如第5圖所示之波浪狀或其他形狀,以增加視覺美觀效果。
於此實施例中,第一反射面140之表面顏色可與發光模組12發出之光線顏色相異且第一反射面140之表面顏色可與第二反射面142之表面顏色相異。舉例而言,若發光模組12發出之光線為白光,第一反射面140之表面顏色為紅色,且第二反射面142之表面顏色為藍色,則由第一反射面140反射行經第一光路L1的光即會呈現紅色,且由第二反射面142反射行經第二光路L2的光即會呈現藍色。因此,藉由改變第一反射面140之表面顏色、第二反射面142之表面顏色以及發光模組12發出之光線顏色,可使燈具1發出之光線顏色呈現不同的變化。
請參閱第6圖以及第7圖,第6圖為根據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燈具3的剖面圖,第7圖為第6圖中的第二燈罩38相對第一燈罩30移動後的剖面圖。如第6圖與第7圖所示,燈具3包含第一燈罩30、發光模組32、反射罩34、電路板36、第二燈罩38、觸控開關40以及第三燈罩42。
於此實施例中,第一燈罩30為一可透光環形套筒。電路板36設置於可透光環形套筒(即第一燈罩30)內部,用以區隔可透光環形套筒(即第一燈罩30)內表面為第一表面300與第二表面302,其中第一表面300與第二表面302鄰接。發光模組32更包含複數個第一發光單元320與複數個第二發光單元322分別設置於電路板36的兩側。反射罩34對應第一發光單元320設置,用以使第一發光單元320所發出的光行經第一光路L1。反射罩34具有一反射面340以及一擋光結構344,且發光模組32之第一發光單元320設置於反射罩34與擋光結構344之間。反射罩34係為環形座體,且反射面340為環狀設置於此環形座體邊緣。反射罩34可具有複數個隔間346,用以對應容置第一發光單元320。隔間346可避免兩兩相鄰的第一發光單元320發出的光相互干擾。於實際應用中,第一發光單元320與第二發光單元322可為發光二極體,但不以此為限。
於此實施例中,第一發光單元320與第二發光單元322可設置於鄰近電路板36之邊緣及相對電路板36的二面交錯設置。於另一實施例中,第一發光單元320與第二發光單元322亦可相對電路板36的二面對稱設置,視實際應用而定。觸控開關40設置於反射罩34上,用以控制發光模組32發出不同亮度的光線。於此實施例中,觸控開關40可為一電容式觸控開關。
於此實施例中,第二燈罩38具有一孔洞380,且可透光環形套筒(即第一燈罩30)設置於孔洞380內。第二燈罩38可相對可透光環形套筒(即第一燈罩30)移動,以使行經第二光路L2的光經由可透光環形套筒(即第一燈罩30)選擇性地改變光影。此外,第二燈罩38與第三燈罩42皆可由可透光材料製成。
當發光模組32之第一發光單元320對反射罩34之反射面340發光時,反射面340即會反射發光模組32之第一發光單元320發出的光行經第一光路L1。接著,行經第一光路L1的光即會進入第一燈罩30之第一表面300並穿透第一燈罩30。此外,當發光模組32之第二發光單元322發光時,第二發光單元322發出的光即會行經第二光路L2。接著,行經第二光路L2的光即會進入第一燈罩30之第二表面302並穿透第一燈罩30。
如第6圖與第7圖所示,使用者可操作第二燈罩38相對可透光環形套筒(即第一燈罩30)移動,以使行經第二光路L2的光經由可透光環形套筒(即第一燈罩30)選擇性地改變光影,進而增加不同的照明效果。
於此實施例中,反射面340之表面顏色可與發光模組32之第一發光單元320發出之光線顏色相異。舉例而言,若發光模組32之第一發光單元320發出之光線為白光,且反射面340之表面顏色為紅色,則由反射面340反射行經第一光路L1的光即會呈現紅色。因此,藉由改變反射面340之表面顏色以及發光模組32之第一發光單元320發出之光線顏色,可使燈具3發出之光線顏色呈現不同的變化。
相較於先前技術,本發明之燈具中的發光模組係可選擇性地向至少二不同光路發光,使得行經不同光路的光進入第一燈罩之不同表面並穿透第一燈罩,進而呈現不同的照明效果。此外,本發明可將第一燈罩設計為可透光環形套筒,且將此可透光環形套筒可移動地設置於第二燈罩的孔洞內。藉此,可操作第二燈罩相對可透光環形套筒移動,以使行經第二光路的光經由可透光環形套筒選擇性地改變光影,進而呈現不同的照明效果。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之涵蓋範圍。
1、3、5...燈具
10、30、50...第一燈罩
12、32、52...發光模組
14、34、54...反射罩
14a...第一反射罩
14b...第二反射罩
16、36、56...電路板
18、38...第二燈罩
20、40...觸控開關
22...可透光環形套筒
42...第三燈罩
58...燈殼
100、300、500...第一表面
104...第一孔洞
102、302、502...第二表面
120、320、520...第一發光單元
122、322、522...第二發光單元
140、540...第一反射面
142、542...第二反射面
144、344、544...擋光結構
146...第一隔間
148...第二隔間
180...第二孔洞
340...反射面
346...隔間
380...孔洞
581...燈殼內表面
L1...第一光路
L2...第二光路
A...區域
X-X...剖面線
第1圖為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燈具的剖面圖。
第2圖為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燈具的俯視圖。
第3圖為第2圖中的燈具沿X-X線的剖面圖。
第4圖為第3圖中的區域A的放大圖。
第5圖為第3圖中的燈具的爆炸圖。
第6圖為根據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燈具的剖面圖。
第7圖為第6圖中的第二燈罩相對第一燈罩移動後的剖面圖。
5...燈具
50...第一燈罩
52...發光模組
54...反射罩
56...電路板
58...燈殼
500...第一表面
502...第二表面
520...第一發光單元
522...第二發光單元
540...第一反射面
542...第二反射面
544...擋光結構
581...燈殼內表面
L1...第一光路
L2...第二光路
Claims (9)
- 一種燈具,包含:一第一燈罩,具有一第一表面以及一第二表面,該第一表面與該第二表面鄰接;一發光模組,用以選擇性地向一第一光路以及一第二光路發光,行經該第一光路的光進入該第一表面並穿透該第一燈罩,行經該第二光路的光進入該第二表面並穿透該第一燈罩;以及一反射罩,具有一擋光結構、一第一反射面以及一第二反射面,該發光模組設置於該反射罩與該擋光結構之間,該擋光結構用以遮住該發光模組部分光線且用以區分該第一光路與該第二光路,該第一反射面反射該發光模組發出的光行經該第一光路,該第二反射面反射該發光模組發出的光行經該第二光路。
- 如請求項1所述之燈具,更包含:一電路板,該發光模組設置於該電路板上,該發光模組包含至少一第一發光單元以及至少一第二發光單元,該至少一第一發光單元與該至少一第二發光單元分別設置於該電路板之相對二側且可選擇性的對該第一反射面以及該第二反射面發光。
- 如請求項1所述之燈具,其中該第一燈罩具有一第一孔洞,該反射罩為一環形座體,設置於該第一孔洞中,該第二表面係為該第一孔洞之內表面,該第一反射面以及該第二反射面為環狀設置於該反射罩邊緣。
- 如請求項3所述之燈具,其中該發光模組設置於一電路板上,該發光模組包括複數個第一發光單元以及複數個第二發光單元,該電路板對應該第一孔洞的尺寸設置,該複數個第一發光單元與該複數個第二發光單元設置於鄰近該電路板之邊緣及相對該電路板的二面交錯設置,可選擇性地使該複數個第一發光單元以及該複數個第二發光單元分別對該第一反射面與該第二反射面發光。
- 如請求項4所述之燈具,更包含:一第二燈罩,具有一第二孔洞,該第二孔洞與該第一孔洞相同大小且對應卡固,其中該反射罩與該電路板係設置於該第一孔洞與該第二孔洞內。
- 如請求項5所述之燈具,其中該反射罩更包含一第一反射罩與一第二反射罩,該第一反射面以及該第二反射面分別設置於該第一反射罩與該第二反射罩上,該第一反射罩與該第二反射罩挾持該電路板,該第一燈罩與該第二燈罩皆呈波浪狀,該第一反射罩具有複數個第一隔間,用以對應容置該複數個第一發光 單元,且該第二反射罩具有複數個第二隔間,用以對應容置該複數個第二發光單元。
- 如請求項1所述之燈具,其中該第一反射面之表面顏色與該發光模組發出之光線顏色相異。
- 如請求項1所述之燈具,更包含一觸控開關,設置於該反射罩上,用以控制該發光模組發出不同亮度的光線,其中該觸控開關為一電容式觸控開關。
- 如請求項1所述之燈具,其中該第一燈罩為一可透光環形套筒,該燈具更包含:一電路板,設置於該可透光環形套筒內部,用以區隔該可透光環形套筒內表面為該第一表面與該第二表面,該發光模組更包含一第一發光單元與一第二發光單元分別設置於該電路板的兩側;一反射罩,對應該第一發光單元設置,用以使該第一發光單元所發出的光行經該第一光路;以及一第二燈罩,具有一孔洞,該可透光環形套筒設置於該孔洞內,該第二燈罩可相對該可透光環形套筒移動,以使行經該第二光路的光經由該可透光環形套筒選擇性地改變光影。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1110543A TWI443285B (zh) | 2012-03-27 | 2012-03-27 | 燈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1110543A TWI443285B (zh) | 2012-03-27 | 2012-03-27 | 燈具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339497A TW201339497A (zh) | 2013-10-01 |
TWI443285B true TWI443285B (zh) | 2014-07-01 |
Family
ID=497708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1110543A TWI443285B (zh) | 2012-03-27 | 2012-03-27 | 燈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I443285B (zh) |
-
2012
- 2012-03-27 TW TW101110543A patent/TWI443285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339497A (zh) | 2013-10-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435993B (zh) | Special lamps with light changes | |
WO2008146232A1 (en) | Lighting device | |
RU2687062C2 (ru) | Осветите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с отражающими элементами (варианты) | |
CN106574756B (zh) | 灯具 | |
CN102679211B (zh) | 灯具 | |
CN204099951U (zh) | 广角度led灯 | |
KR102048315B1 (ko) | 조명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 |
TWI443285B (zh) | 燈具 | |
JP4547736B2 (ja) | 照明方法および照明器具 | |
WO2017177462A1 (zh) | 控制装置 | |
JP5531302B2 (ja) | 照明装置 | |
JP2008021561A (ja) | 照明装置 | |
KR101491009B1 (ko) | 집광효율이 개선된 간접조명장치 및 그 간접조명장치용 집광수단 | |
KR200451297Y1 (ko) | 조명등 | |
TWI546496B (zh) | Lamps and lanterns | |
KR200385055Y1 (ko) | 엘이디에 의한 보조발광부를 갖는 조명등 | |
KR200456219Y1 (ko) | 조명등 | |
WO2022183947A1 (zh) | 发光装置及灯具 | |
KR200401938Y1 (ko) | 발광다이오드가 구성된 형광등 | |
KR200262823Y1 (ko) | 블랙라이트를 이용한 조명기구 | |
CN208170068U (zh) | 一种灯具 | |
TWM576230U (zh) | Multi-function light fixture | |
KR101783173B1 (ko) | 등커버의 윤곽선을 따라 다른 색상의 조명빛이 조사되는 엘이디 등기구 | |
TWM460209U (zh) | 蠟燭燈 | |
TWM589757U (zh) | 具切換照明模式之燈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A |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