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96420B - 無線電通信系統中之方法及配置 - Google Patents
無線電通信系統中之方法及配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396420B TWI396420B TW95133532A TW95133532A TWI396420B TW I396420 B TWI396420 B TW I396420B TW 95133532 A TW95133532 A TW 95133532A TW 95133532 A TW95133532 A TW 95133532A TW I396420 B TWI396420 B TW I396420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packet data
- uplink
- period
- downlink
- data channel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04W72/1268—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of uplink data flow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無線電通信系統中之方法及配置。更特定言之,本發明係關於有關上行鏈路傳輸及用於關聯封包交換式通信之上行鏈路傳輸之資源的排程的方法及配置(包括一行動台及一控制裝置)。
在包含無線電通信網路及行動台之無線電通信系統中,覆蓋通用封包無線電服務(GPRS)及增強通用封包無線電服務(EGPRS)之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3GPP)規格提供封包交換式通信。
在封包資料通道(Packet Data Channel)上於無線電通信網路與行動台之間交換封包交換式資料。自行動台至無線電通信網路之傳輸於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上進行,而自無線電通信至行動台之傳輸於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上進行。
GPRS/EGPRS允許在同一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上多工若干行動台。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上之該等行動台之多工係由對應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上傳輸之上行鏈路狀態旗標(Uplink State Flag,USF)來控制的。當一特定行動台在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上接收上行鏈路狀態旗標中的一者時,其意識到其已被指派對應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上之資源以傳輸一個無線電區塊(或四個無線電區塊之序列)。
根據用於GERAN release 6之3GPP規格,每一上行鏈路無線電區塊往往被映射為一個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上的四個叢發,從而導致20 ms的無線電區塊週期。
為了提供減少之潛伏時間,已提議一種替代之新式無線電區塊映射機制,其中將上行鏈路無線電區塊之叢發映射至至少兩個不同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因此,將上行鏈路無線電區塊之四個叢發映射為兩個不同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中之每一者上的兩個叢發導致10 ms的無線電區塊週期,且將上行鏈路無線電區塊之四個叢發映射為四個不同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中之每一者上的一個叢發導致5 ms的無線電區塊週期。
WO 99/41918揭示一種封包資料通信系統,其使用在下行鏈路方向上傳輸的上行鏈路狀態旗標來為利用相同實體通道之一個或若干行動使用者排程上行鏈路中的訊務。上行鏈路狀態旗標向行動台指示保留一個或若干連續無線電區塊以用於來自特定行動台之上行鏈路傳輸,從而避免行動台在由所排程之若干個無線電區塊界定之剩餘週期期間接收USF之需。
本發明解決之問題為當將無線電區塊映射至至少兩個不同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上時提供排程上行鏈路傳輸資源及執行上行鏈路傳輸之方法。
該問題係藉由如請求項1及9之方法、如請求項13之控制裝置及如請求項21之行動台來解決。
本發明之一般優點為當將無線電區塊映射至至少兩個不同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上時其支援上行鏈路傳輸及上行鏈路傳輸資源之排程。
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之較特定優點為其允許在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之共用組上多工舊式行動台與支援將無線電區塊映射至至少兩個不同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的行動台。
現將參照本發明之例示性實施例且亦參看隨附圖式來更詳細地描述本發明。
圖1說明可採用本發明之無線電通信系統SYS1的非限制性實例。通信系統SYS1包括蜂巢式無線電通信網路NET1(或者稱作公眾地面行動網路(PLMN))及包括行動台MS1至MS4之複數個行動台。
例示性蜂巢式無線電通信網路NET1包括一核心網路CN1及一GSM/EDGE無線電存取網路(GERAN)RAN1(或者稱作基地台系統(BSS))。
核心網路CN1包括:一行動服務交換中心(MSC)節點MSC1,其提供電路交換式服務;及一通用封包無線電服務(GPRS)節點SGSN1(有時稱作服務GPRS支援節點(SGSN)),其經設計以提供封包交換型服務。
無線電存取網路RAN1包括一或多個基地台控制器(BSC)。為簡明之目的,圖1之無線電存取網路RAN1展示為僅具有一個基地台控制器BSC1。每一基地台控制器連接至複數個基地收發器台(BTS)(諸如圖1中所說明之基地台收發器台BTS1)且對其進行控制。無線電存取網路RAN1經由一稱作A介面之介面連接至行動服務交換中心MSC1,且無線電存取網路RAN1經由一稱作Gb介面之介面連接至服務GPRS支援節點SGSN1。
無線電存取網路RAN1經由一稱作Um介面之無線電介面於蜂巢式無線電通信網路NET1與諸如行動台MS1至MS4的行動台之間提供無線電通信。Um介面之細節詳細說明於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3GPP)技術規格之44系列及45系列中。
圖1中之無線電通信系統SYS1支援使用根據3GPP規格之通用封包無線電服務(GPRS)及增強通用封包無線電服務(EGPRS)的封包交換式通信。
利用所謂的臨時區塊流(TBF)於無線電通信網路NET1與行動台MS1至MS4之間進行封包交換式資料的通信。無線電通信網路NET1利用一其與行動台MS1至MS4之間所建立之下行鏈路臨時區塊流來將封包交換式資料通信至相關行動台MS1至MS4中之任一者,且個別行動台MS1至MS4利用一於該等行動台與無線電通信網路NET1之間所建立之上行鏈路臨時區塊流來將封包交換式資料通信至無線電通信網路NET1。
當組態上行鏈路臨時區塊流時,一或多個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PDCH)之一清單及每一對應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之對應上行鏈路狀態旗標(USF)值與上行鏈路臨時區塊流相關聯以便支援與上行鏈路臨時區塊流相關聯之上行鏈路資源的分配。
在GPRS/EGPRS系統中,封包資料通道為用以傳送封包交換式資料之實體通道。每一封包資料通道係由射頻通道(允許跳頻與單載體替代)及時槽(映射有封包資料通道的每一TDMA訊框中之相同時槽)之序列來界定的。
圖1示意性地說明用以在無線電通信網路NET1與行動台MS1至MS4之間傳送封包交換式資料的封包資料通道組如何包括第一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U及對應第一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D以及第二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2U及對應第二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2D。
使用臨時區塊流進行通信之封包交換式資料組織為若干無線電鏈路控制/媒體存取控制(RLC/MAC)區塊。每一RLC/MAC區塊係經由Um介面於一包含在一封包資料通道上連續傳輸之四個叢發之序列的無線電區塊中進行通信。
在上行鏈路方向上,可在同一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上多工若干行動台。根據動態分配媒體存取模式使用上行鏈路狀態旗標來控制此多工。一與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上之上行鏈路狀態旗標(經由一建立之上行鏈路臨時區塊流)相關聯的行動台監控該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上所傳輸之上行鏈路狀態旗標。當行動台偵測到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上的相關聯上行鏈路狀態旗標時,意謂無線電通信網路已排程對應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上的資源以便傳輸一個無線電區塊(或四個無線電區塊之序列,視所指派之USF粒度而定)。
圖2示意性地說明一實例情節,其中一行動台(例如,行動台MS3)已與第一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上之上行鏈路狀態旗標(圖2中之"c")相關聯。因此,當行動台MS3偵測到第一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上之相關聯上行鏈路狀態旗標時,其在對應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上以四個叢發傳輸一無線電區塊(圖2中之"C")。
具有所謂的多槽容量之行動台可在下行鏈路中並行接收複數個封包資料通道上的傳輸且在上行鏈路中傳輸複數個封包資料通道。然而,無線電區塊往往仍映射為一個封包資料通道上的四個叢發,且因此當並行使用(例如)兩個封包資料通道時,並行傳輸/接收兩個不同無線電區塊(每一封包資料通道上一個)。
為了減少GPRS/EDGE無線電通信系統中用於通信之往返時間,已提議以修改將無線電區塊映射至封包資料通道上之方法以便減少無線電區塊週期(有時稱作傳輸時間間隔,TTI)。因此,藉由將一無線電區塊之四個叢發並行映射至兩個不同封包資料通道(意即,每一封包資料通道上兩個)來替代將該四個叢發映射至一個封包資料通道上,可將區塊週期自當前值20 ms減少至10 ms。類似地,藉由將一無線電區塊之四個叢發映射至四個不同封包資料通道上(意即,每一封包資料通道上一個),可將區塊週期/TTI值減少至僅5 ms。
然而,如上文所指示改變無線電區塊映射引起以下問題:其希望在封包資料通道之同一群組上多工支援新式無線電區塊映射之新式行動台與舊式行動台。
本發明提供當將無線電區塊映射至至少兩個不同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時排程上行鏈路傳輸資源及執行上行鏈路傳輸之方法。本發明之實施例進一步允許在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之共用群組上多工支援將無線電區塊映射至至少兩個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的行動台與舊式行動台。
圖3A意示性地說明根據本發明之用於在無線電通信網路中排程關聯封包交換式通信之資源的方法,其中將上行鏈路及下行鏈路傳輸分段成無線電區塊且以複數個叢發傳輸每一無線電區塊。
在步驟301處,排程時槽以在基本上行鏈路週期內之第一子週期中於至少兩個不同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上傳輸第一無線電區塊之叢發。
在步驟302處,在第一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上傳輸一與一被排程該第一無線電區塊之行動台相關聯的上行鏈路狀態旗標,其中於對應於該至少兩個不同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中之每一者的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之一群組中選擇該第一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其中該群組中之每一不同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表示該基本上行鏈路週期內之一不同子週期且該第一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表示該基本上行鏈路週期內之該第一子週期。
圖3B說明根據本發明之用於一關聯封包交換式通信之行動台之上行鏈路傳輸的基本方法,其中將上行鏈路及下行鏈路傳輸分段成無線電區塊且以複數個叢發傳輸每一無線電區塊。
在步驟303處,在第一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上接收一與行動台相關聯之上行鏈路狀態旗標。
在步驟304處,根據無線電區塊映射模式識別用於傳輸第一無線電區塊的經排程之資源,其中排程第一無線電區塊之叢發以在基本上行鏈路週期內之第一子週期中於至少兩個不同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上之時槽中傳輸,其中該第一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為對應於該至少兩個不同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中之每一者的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之一群組中的一者,其中該群組中之每一不同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表示該基本上行鏈路週期內之一不同子週期且其中利用在該第一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上接收該上行鏈路狀態旗標之事實來導出該基本上行鏈路週期內之該第一子週期的時序。
在步驟305處,利用識別步驟304中所識別之資源傳輸第一上行鏈路無線電區塊。
基本上行鏈路週期對應於在一個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上傳輸一無線電區塊所需之時間。例如,在以四個叢發傳輸一無線電區塊之GPRS/EGPRS無線電通信系統中,基本上行鏈路週期對應於在一個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上傳輸四個叢發所需之時間。
基本上行鏈路週期內之不同子週期之數目與其上排程有用於傳輸第一無線電區塊之時槽的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及對應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的數目相匹配。因此,若將無線電區塊映射至兩個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則基本上行鏈路週期具有兩個子週期,且若將無線電區塊映射至四個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則基本上行鏈路週期具有四個子週期。
藉由使不同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表示基本上行鏈路週期內之不同子週期,仍可能使用經由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傳輸之上行鏈路狀態旗標來向支援新式無線電區塊映射機制之行動台指示根據此新式無線電區塊映射機制之資源的分配。保持經由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傳輸之上行鏈路狀態旗標之使用是能夠在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之共用組上多工舊式行動台與支援新式無線電區塊映射機制之行動台的關鍵。
圖4為說明根據本發明之第一例示性實施例之方法的流程圖,該方法在無線電通信網路中用於排程上行鏈路傳輸資源。此例示性方法(例如)可建構於圖1中之無線電通信網路NET1中以便排程第一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U及第二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2U上之上行鏈路資源。在此例示性實施例中,無線電通信網路NET1支援根據GPRS/EGPRS之舊式無線電區塊映射的無線電區塊映射(意即,在基本上行鏈路週期期間,將上行鏈路無線電區塊映射為一個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上之四個叢發)與所提議之新式無線電區塊映射(在基本上行鏈路週期之子週期中,將上行鏈路無線電區塊之叢發映射至至少兩個不同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諸如第一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U及第二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2U)。經組態以使用第一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U與第二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2U中之一者或兩者的每一上行鏈路臨時區塊流與無線電區塊映射模式屬性相關聯,該屬性指示應將上行鏈路臨時區塊流之無線電區塊全部映射為單個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上的四個叢發或映射為兩個不同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上的四個叢發。
在步驟401處,檢查上行鏈路臨時區塊流之無線電區塊映射模式,該上行鏈路臨時區塊流接著又在一來臨之基本上行鏈路週期中獲得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U與CH2U中之一者或兩者上所排程之資源。
若無線電區塊映射模式指示應將叢發映射至第一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U與第二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2U(步驟401處之替代"2 CHANNELS(2個通道)"),則處理繼續至步驟402處,其中無線電通信網路NET1排程第一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U與第二封包資料通道CH2U上的時槽以傳輸該臨時區塊流之第一無線電區塊。因此,在基本上行鏈路週期內之第一子週期中,排程第一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U與第二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2U中之每一者上的兩個時槽以傳輸第一無線電區塊之叢發。
在步驟403處,無線電通信網路NET1排程第一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U與第二封包資料通道CH2U上的時槽以傳輸臨時區塊流之第二無線電區塊,該臨時區塊流現在接著又獲得一被映射至該等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U與CH2U上的無線電區塊。因此,在基本上行鏈路週期內之第二子週期中,排程第一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U與第二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2U中之每一者上的兩個時槽以傳輸第二無線電區塊之叢發。
在此例示性實施例中,當將無線電區塊映射至第一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U與第二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2U中之每一者上的兩個時槽時,兩個相鄰無線電區塊(意即,上述步驟402及403中所排程之第一及第二無線電區塊)將對應於在GPRS/EGPRS封包資料通道上傳輸四個叢發所需之時間(意即,20 ms)的基本上行鏈路週期劃分成長度各為10 ms之兩個子週期。此外,在此例示性實施例中,對應於第一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U之第一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D及對應於第二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2U之第二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2D經組態以表示基本上行鏈路週期內之不同子週期之時序。因此,在第一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D上傳輸之上行鏈路狀態旗標指示在基本上行鏈路週期之第一半期間與第一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D上之該上行鏈路狀態旗標相關聯的臨時區塊流已被分配有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U與CH2U上的時槽以便傳輸無線電區塊,且在第二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2D上傳輸之上行鏈路狀態旗標指示在基本上行鏈路週期之第二半期間與第二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2D上之該上行鏈路狀態旗標相關聯的臨時區塊流已被分配有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U與CH2U上的時槽(作為一替代,將第一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D與基本上行鏈路週期之第二半相關聯且將第二封包資料通道CH2D與基本上行鏈路週期之先前第一半相關聯當然亦應為可能的)。因此,利用對在何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上接收一與行動台相關聯(經由一上行鏈路臨時區塊流)之上行鏈路狀態旗標的瞭解,一已分配有資源以在上行鏈路通道CH1U與CH2U上傳輸一無線電區塊的行動台可導出經排程之無線電區塊之時序(意即,基本上行鏈路週期內之經排程之子週期)。
因此,在步驟404處,無線電通信網路NET1在第一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D上傳輸一與步驟402處所排程之第一無線電區塊之臨時區塊流相關聯的上行鏈路狀態旗標,且亦在第二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2D上傳輸一與步驟403處所排程之第二無線電區塊之臨時區塊流相關聯的上行鏈路狀態旗標。
若步驟401處所檢測之上行鏈路臨時區塊流之無線電區塊映射模式指示應將所有叢發映射至一個通道(步驟401處之替代"1 CHANNEL(1個通道)"),則無線電通信網路NETl在步驟405處判定該臨時區塊流與何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相關聯。
若該臨時區塊流與第一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U(步驟405處之替代"FIRST(第一)")相關聯,則無線電通信網路NET1在步驟406處排程第一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U上的時槽以傳輸該臨時區塊流之無線電區塊,且亦排程第二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2U上的時槽以傳輸一接著獲得第二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2U上之資源之臨時區塊流的另一無線電區塊。
若該臨時區塊流與第二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2U(步驟405處之替代"SECOND(第二)")相關聯,則無線電通信網路NET1在步驟407處排程第二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2U上的時槽以傳輸該臨時區塊流之無線電區塊,且亦排程第一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U上的時槽以傳輸一接著獲得第一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U上之資源之臨時區塊流的另一無線電區塊。
在發現該臨時區塊流與第一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U與第二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2U兩者相關聯之情況下,無線電通信網路NET1於根據步驟406及407之排程之間進行交替。
在步驟408處,無線電通信網路NET1在第一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D上傳輸一與第一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U上所排程之無線電區塊之臨時區塊流相關聯的上行鏈路狀態旗標且在第二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2D上傳輸一與第二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2U上所排程之無線電區塊之臨時區塊流相關聯的上行鏈路狀態旗標。
圖5說明一已執行根據圖4之排程的實例情節。根據此實例情節,圖1中之第一行動台MS1及第二行動台MS2為支援所提議之映射無線電區塊之新式方法的EGPRS行動台,且圖3中之第三行動台MS3及第四行動台MS4為舊式行動台。在此實例情節中,存在第一臨時區塊流,第一行動台MS1經由該第一臨時區塊流與第一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D上之上行鏈路狀態旗標a相關聯;第二臨時區塊流,第二行動台MS2經由該第二臨時區塊流與第二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2D上之上行鏈路狀態旗標b相關聯;第三臨時區塊流,第三行動台MS3經由該第三臨時區塊流與第一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D上之上行鏈路狀態旗標c相關聯;及第四臨時區塊流,第四行動台MS4經由該第四臨時區塊流與第二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2D上之上行鏈路狀態旗標d相關聯。
在此實例情節中,當根據步驟401執行處理以排程對應於TDMA訊框N+5至N+8之基本上行鏈路週期中於第一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U及第二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2U上的上行鏈路傳輸時,第一臨時區塊流接著又獲得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U與CH2U上所排程之資源。因此,在步驟402處排程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U與CH2U上的時槽以傳輸第一臨時區塊流之第一無線電區塊A。由於第二臨時區塊流線性地位於第一臨時區塊流之後並具有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U與CH2U上所排程之資源,故在步驟403處排程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U與CH2U上的時槽以傳輸第二臨時區塊流之第二無線電區塊B。
根據已如何在TDMA訊框N+5至N+8中排程上行鏈路資源,在步驟404處在TDMA訊框N+1至N+4中於第一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D上傳輸與第一臨時區塊流相關聯之上行鏈路狀態旗標a且於第二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2D上傳輸與第二臨時區塊流相關聯之上行鏈路狀態旗標b。
當返回至步驟401以排程對應於TDMA訊框N+9至N+12之另一基本上行鏈路週期中於第一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U及第二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2U上的上行鏈路傳輸時,第三臨時區塊流接著又獲得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U與CH2U中之任一者上所排程之資源。第三臨時區塊流僅被指派了第一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U,因此在步驟406處排程第一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U上的時槽以在TDMA訊框N+9至N+12中傳輸第三臨時區塊流之無線電區塊C。在步驟406處亦排程第二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2U上的時槽以在TDMA訊框N+9至N+12中傳輸第四臨時區塊流之另一無線電區塊D,該第四臨時區塊流接著又獲得第二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2U上之資源。
根據已如何在TDMA訊框N+9至N+12中排程上行鏈路資源,在步驟408處在TDMA訊框N+5至N+8中於第一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D上傳輸與第三臨時區塊流相關聯之上行鏈路狀態旗標c且於第二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2D上傳輸與第二臨時區塊流相關聯之上行鏈路狀態旗標d。
請注意,即使在本實例情節中並未說明,第一行動台MS1及第二行動台MS2通常亦應與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D至CH2D兩者上之上行鏈路狀態旗標相關聯,以便提供關於基本上行鏈路週期中之何子週期(意即,第一半或第二半/後一半)中可對該行動台MS1至MS2排程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U至CH2U兩者上之上行鏈路傳輸資源的完全靈活性。
在圖1中所說明之例示性無線電通信系統SYS1之環境中,圖1之基地台控制器BSC1執行圖4之方法步驟中的大多數(除了步驟404及408之實際無線電傳輸部分)。因此,基地台控制器BSC1提供根據本發明之用於排程關聯封包交換式通信之上行鏈路傳輸資源之控制裝置的一個例示性實施例。基地台控制器BSC1包括以可程式化處理器CP1(見圖1)之形式的數位資料處理電路。處理器經特定程式化以充當用於排程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U及CH2U上之用於傳輸叢發之時槽的排程構件,且因此執行圖4之方法步驟401至403及405至407。處理器亦經程式化以充當用於起始在適當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D及CH2D上傳輸(見圖4之步驟404及408)適當上行鏈路狀態旗標的起始構件,該等適當上行鏈路狀態旗標告知行動台MS1至MS4已如何排程上行鏈路傳輸資源。然而,回應於自基地台控制器BSC1提供至基地收發器台BTS1之指令,由基地收發器台BTS1於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D及CH2D上執行該等上行鏈路狀態旗標的實際無線電傳輸。
圖6示意性地說明根據本發明之控制裝置600的邏輯區塊圖,該控制裝置包含可操作地連接至該起始構件602之該排程構件601。
圖7為說明根據本發明之第一例示性實施例之在一行動台中用於執行上行鏈路傳輸方法的流程圖。此例示性方法可(例如)建構於圖1之第一行動台MS1中且用以執行圖1中之無線電通信系統SYS1中之上行鏈路傳輸。在此例示性實施例中,行動台MS1支援根據GPRS/EGPRS之舊式無線電區塊映射的無線電區塊映射(意即,將上行鏈路無線電區塊映射為一個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上之四個叢發)與所提議之新式無線電區塊映射(將上行鏈路無線電區塊之叢發映射至至少兩個不同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上,諸如第一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U及第二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2U)。無線電通信網路NET1及行動台MS1需對如何在上行鏈路方向上映射無線電區塊及應如何解譯行動台MS1所接收之上行鏈路狀態旗標達成一致意見。在此例示性實施例中,基於用於行動台MS1之上行鏈路臨時區塊流之組態,無線電通信網路與行動台之間對無線電區塊映射模式達成一致意見,且因此類似於無線電通信網路NET1,行動台MS1保持其上行鏈路臨時區塊流中之每一者的無線電區塊映射屬性,該屬性指示應將上行鏈路臨時區塊流之無線電區塊全部映射為單個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上的四個叢發或映射為兩個不同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中之每一者上的兩個叢發。
在步驟701處,行動台接收其監控之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中之一者上的上行鏈路狀態旗標。行動台當前監控之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之選擇係由行動台MS1之上行鏈路臨時區塊流在何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上被指派上行鏈路狀態旗標來判定的。
在步驟702處,行動台MS1判定所接收之上行鏈路狀態旗標是否與其上行鏈路臨時區塊流中之一者相關聯,意即,所接收之上行鏈路狀態旗標是否與行動台MS1相關聯。若所接收之上行鏈路狀態旗標並不與行動台上行鏈路臨時區塊流中之一者相關聯(步驟702處之替代"NO(否)"),則以接收此上行鏈路狀態旗標作為結果結束處理。
若所接收之上行鏈路狀態旗標與行動台上行鏈路臨時區塊流中之一者確實相關聯(步驟702處之替代"YES(是)"),則在步驟703處行動台MS1檢查有關上行鏈路臨時區塊流之無線電區塊映射模式。
若該上行鏈路臨時區塊流之無線電區塊映射模式指示應將叢發映射至第一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U與第二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2U(步驟703處之替代"2 CHANNELS(2個通道)"),則在步驟704處繼續處理,其中行動台MS1導出在該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U及CH2U上經排程以用於該上行鏈路臨時區塊流的無線電區塊之時序。利用對在何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D或CH2D上接收該上行鏈路狀態旗標之瞭解,行動台MS1導出經排程之無線電區塊之該時序。行動台MS1及無線電通信網路NET1具有不同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如何表示基本上行鏈路週期內之不同子週期的共識(隱含於固定協定規則或者隱含於組態有關上行鏈路臨時區塊流時所交換之明確的信號傳輸資訊)。因此,如關聯圖4已進行之詳細闡述,在此例示性實施例中,第一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D對應於來臨20 ms基本上行鏈路週期之第一10 ms子週期,且第二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2D對應於該基本上行鏈路週期之第二10 ms子週期。因此,若在第一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D上接收上行鏈路狀態旗標,則行動台推斷出無線電區塊排程於該基本上行鏈路週期之第一10 ms子週期中,且若在第二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2D上接收上行鏈路狀態旗標,則該無線電區塊排程於該基本上行鏈路週期之第二10 ms子週期中。
在步驟705處,行動台在第一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U與第二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2U上於所排程之時槽中傳輸該上行鏈路臨時區塊流之該經排程之無線電區塊。視步驟704處之結果而定,從而在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U與CH2U上於來臨基本上行鏈路週期中的前兩個時槽中或者在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U與CH2U上於來臨基本上行鏈路週期中的後兩個時槽中傳輸無線電區塊。
若該上行鏈路臨時區塊流之無線電區塊映射模式指示應將所有叢發映射至一個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步驟703處之替代"1 CHANNEL(1個通道)")上,則在步驟706處繼續處理,其中行動台MS1在步驟701處在其上接收上行鏈路狀態旗標之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所對應的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上所排程之時槽中傳輸該上行鏈路臨時區塊流之該經排程之無線電區塊。因此,若在第一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D上接收上行鏈路狀態旗標,則行動台在第一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U上傳輸無線電區塊,且若在第二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2D上接收上行鏈路狀態旗標,則行動台在第二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2U上傳輸無線電區塊。
返回至圖5中所說明之實例情節,在第一行動台MS1中執行根據圖7之處理應導致在步驟701處第一行動台MS1在第一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D上的TDMA訊框N+1至N+4中接收上行鏈路狀態旗標。行動台MS1接著將推斷出已在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U與CH2U排程了一上行鏈路無線電區塊。在步驟704處,自在第一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D上接收上行鏈路狀態旗標之事實,行動台MS1將導出該經排程之無線電區塊的時序作為TDMA訊框N+5至N+8中來臨基本週期之第一半。在TDMA訊框N+5及N+6期間,行動台將在第一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U及第二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2U上所排程之時槽中最後傳輸無線電區塊A。
圖8示意性地說明根據本發明之用於建構圖7中所說明之方法的行動台(例如,圖1中之行動台MS1)的例示性第一實施例。行動台MS1包括一傳輸器801及一接收器802,其均可操作地連接至以可程式化處理器803之形式的數位資料處理電路。根據用於Um無線電介面之3GPP規格,傳輸器801適用於傳輸無線電信號且接收器802適用於接收無線電信號。處理器803控制且協調傳輸器801及接收器802之操作。處理器特定地經程式化以回應於由接收器802通知之上行鏈路狀態旗標的接收(圖7中之步驟701)而根據步驟702至704執行處理以識別經排程以用於行動台之上行鏈路傳輸資源且使用經識別之該等資源來命令傳輸器801執行上行鏈路傳輸(圖7中之步驟705)。
除了上文所揭示之本發明之例示性實施例之外,存在提供所揭示實施例之重配置、修改及替代之若干方法,從而導致本發明之額外實施例。
根據GPRS/EGPRS之當前多槽機制,可在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中將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U及CH2U及其對應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D及CH2D提供為同一射頻通道(或不同射頻通道之相同序列)上之不同時槽。在本發明之其他實施例中,可根據多載波機制使用一共用時槽而並非兩個不同射頻通道(或不同射頻通道之兩個不同序列)來替代地提供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U及CH2U及其對應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D及CH2D。
在本發明之環境中可應用擴充之動態分配之概念。因此,藉由在表示選定子週期之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上傳輸一與上行鏈路臨時區塊流相關聯之上行鏈路狀態旗標,無線電通信網路可向一與一上行鏈路臨時區塊流相關聯之行動台指示基本上行鏈路週期內之選定子週期及所有隨後子週期(替代地,所有先前子週期)中已排程資源。
在本發明之環境中亦可應用上行鏈路狀態旗標粒度之概念。因此,藉由在一表示選定子週期之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上傳輸一與上行鏈路臨時區塊流相關聯之上行鏈路狀態旗標,無線電通信網路可向一與一上行鏈路臨時區塊流相關聯之行動台指示在一個或四個連續基本上行鏈路週期內之選定子週期中已排程資源。
關於使用擴充之動態分配及/或上行鏈路狀態旗標粒度來組態臨時區塊流之現有信號傳輸機制可用來組態關聯本發明之臨時區塊流。因此藉由擴充信號傳輸機制可提供用於任意上行鏈路狀態旗標粒度(意即,並非僅一個或四個)之支援。
可如何執行下行鏈路方向上之無線電區塊映射以用於對應於至少兩個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根據本發明為其執行傳輸資源之排程及上行鏈路傳輸)之集合的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存在不同替代。
一個替代將保持舊式無線電區塊映射,意即在一個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上傳輸一無線電區塊之所有叢發。在使用此替代之本發明之裝置及方法之實施例中,對如何傳輸上行鏈路狀態旗標並無影響。僅支援舊式無線電區塊映射之舊式GPRS/EGPRS行動台與支援上行鏈路中之新式無線電區塊映射之新式EGPRS行動台皆可在僅使用舊式無線電區塊映射模式之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上監控上行鏈路狀態旗標且接收資料(意即,具有用於接收應用資料、RLC/MAC控制信號傳輸或較高層信號傳輸之下行鏈路臨時區塊流)。另一替代亦將在下行鏈路方向上引入新式無線電區塊映射,意即,將無線電區塊映射至至少兩個不同封包資料通道上。在使用此替代之本發明之裝置及方法的實施例中,將仍需在一個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上以四個叢發來傳輸上行鏈路狀態旗標以使得不會混淆至少兩個上行鏈路資料通道之該集合中之通道中的任一者上所多工的任一舊式行動台且因此監控對應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上之上行鏈路狀態旗標傳輸。當使用新式無線電區塊映射模式時,僅支援舊式無線電區塊映射之舊式GPRS/EGPRS行動台與支援上行鏈路中之新式無線電區塊映射之新式EGPRS行動台可監控上行鏈路狀態旗標但僅支援下行鏈路中之新式無線電區塊映射之新式EGPRS行動台將能夠在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上接收資料(意即,具有下行鏈路臨時區塊流)。由於當使用新式無線電區塊映射模式時無論如何僅新式行動台可在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上接收資料,故可將關於編碼機制、叢發格式等之額外/新要求置於需要根據新式無線電區塊映射機制接收經編碼之資料之行動臺上。
若在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之集合上僅使用新式無線電區塊映射,則將不可能在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之此集合上將資料傳輸至舊式行動台(意即,提供用於舊式行動台之下行鏈路臨時區塊流)。作為一替代,藉由使用一混合操作模式有可能提供用於舊式行動台之下行鏈路臨時區塊流,其中在該混合操作模式中,當將資料傳輸至舊式行動台時將舊式無線電區塊映射(意即,將無線電區塊映射至單個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上)應用至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之集合且當將資料傳輸至支援此新式無線電區塊映射機制之行動台時應用新式無線電區塊映射(意即,將無線電區塊映射至至少兩個不同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上)。
將無線電區塊映射至至少兩個不同封包資料通道且同時仍在一個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上以四個叢發傳輸每一上行鏈路狀態旗標引起以叢發傳輸之上行鏈路狀態旗標屬於兩個不同無線電區塊。圖9示意性地說明一實例情節,其中下行鏈路方向上之兩個無線電區塊皆被映射至圖1中所說明之系統之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D與CH2D。因此,以四個叢發b11至b14傳輸第一下行鏈路無線電區塊,同時以四個叢發b21至b24傳輸第二下行鏈路無線電區塊。在TDMA訊框M+1至M+4中於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D上傳輸之第一上行鏈路狀態旗標編碼於第一無線電區塊之叢發b11及b13以及第二無線電區塊之叢發b21及b23中。以類似方法,在TDMA訊框M+1至M+4中於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2D上傳輸之第二上行鏈路狀態旗標編碼於第一無線電區塊之叢發b12、b14以及第二無線電區塊之叢發b22及b24中。因此,傳送第一上行鏈路狀態旗標之叢發之序列由叢發b11、b13、b21及b23組成且傳送第二上行鏈路狀態旗標之叢發之序列由叢發b12、b14、b22及b24組成。當然,無線電區塊之叢發可被映射為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D與CH2D中之每一者上之兩個叢發的順序亦存在其他替代。
確保下行鏈路方向上資料及上行鏈路狀態旗標之傳輸之適當叢發內容所需要的必要量測視用於傳輸上行鏈路狀態旗標之連續無線電區塊中所使用的編碼機制而定。請注意,下文論述主要係關於現有編碼機制,當然,亦有可能界定用於關聯本發明之新式編碼機制。
對於經界定以用於EGPRS無線電區塊之編碼機制MCS-1至MCS-9而言,出現以下情形:對於編碼機制MCS-5至MCS-9而言,表示每一叢發中之上行鏈路狀態旗標(USF位元)之位元位置往往為相同位元(每一叢發中之位元位置150、151、168、169、171、172、177、178、195)。在圖9之實例情節之環境中,以與如同在映射為第一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D上之四個連續叢發的一個無線電區塊中傳輸第一上行鏈路狀態旗標相同之方法來編碼用於傳送第一上行鏈路狀態旗標之叢發之序列中的USF位元。對於解碼用於此等編碼機制之上行鏈路狀態旗標而言不必檢測挪用旗標(SF)位元且因此可被完全映射至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D與CH2D上所傳輸之單個無線電區塊中且用來賦能一解碼該無線電區塊之行動台以判定無線電區塊標頭是否遵循MCS-5至MCS-6格式或MCS-7至MCS-9格式且因此執行解碼。
對於編碼機制MCS-1至MCS-4而言,每一叢發中USF位元之位置如下改變:叢發1:位元位置0、50、100;叢發2:位元位置34、84、98;叢發3:位元位置18、68、82;叢發4:位元位置2、52、66。
對於此等編碼機制而言,需調節經傳輸之叢發之USF位元位置以在一個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上傳輸之四個叢發(屬於兩個不同無線電區塊)之序列中的每一叢發遵循上述機制。在圖9之實例情節之環境中,用於傳送第一上行鏈路狀態旗標之第一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D上之叢發(意即,b11、b13、b21及b23)之序列中的USF位元需遵循上述機制。當然,此亦應用於用於傳送第二上行鏈路狀態旗標之第二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2D上之叢發(意即,b12、b14、b22、b24)之序列。此外,需設定各個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上之叢發之該序列中的每一叢發的挪用旗標位元(位置57及58)以指示CS-4(意即,序列[00、01、01、10])。能夠且需解碼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D與CH2D上所映射之無線電區塊的EGPRS行動台可自偵測所傳輸之叢發之GMSK調變來判定無線電區塊必須具有一根據MCS-1至MCS-4格式之標頭格式且因此執行解碼。
可使用CS-1無線電區塊之經修改之編碼(用於提供例如RLC/MAC信號傳輸),其中使用與用於MCS-1至MCS-4相同之標頭格式且在標頭中指示使用了此經修改之CS-1編碼機制。應用與上文論述之用於MCS-1至MCS-4之相同之量測。
由於編碼機制MCS-1至MCS-4(及所提議之經修改之CS-1編碼機制)使用GMSK調變,而編碼機制MCS-5至MCS-9使用8-PSK調變,且在相關聯之叢發使用不同調變時舊式行動台將不能夠讀取上行鏈路狀態旗標,故應進行下行鏈路無線電區塊之排程/編碼機制之選擇以便確保不出現此情形。
在根據本發明之行動台之第一例示性實施例中,使用以習知可程式化處理器形式之數位資料處理電路來識別經排程以用於行動台之上行鏈路傳輸資源。以一類似方法,在根據本發明之控制裝置之第一例示性實施例中,以習知可程式化處理器形式之數位資料處理電路充當排程構件與起始構件。然而,可使用能夠執行此等處理任務之任一數位資料處理電路,例如串行或並行工作之多個處理器、ASIC、離散邏輯電路等。根據本發明執行處理之可程式化器件可專用於此任務或亦可用於有關其他任務之處理。
替代地將基地台控制器BSC1充當根據本發明之用於排程上行鏈路傳輸資源之控制裝置,無線電通信網路NET1中之其他節點(諸如,基地收發器台BTS1及服務GPRS節點SGSN1)可充當此等控制裝置。
起初,應希望無線電通信網路與行動台支援舊式無線電區塊映射模式與所提議之新式無線電區塊映射模式。然而,由於無線電通信網路獲得升級且特定言之由新式行動台替代舊式行動台,故可最終放棄對用於上行鏈路傳輸之舊式無線電區塊映射模式之支援。因此,可提供支援舊式無線電區塊映射與所提議之新式無線電區塊映射之混合的本發明之實施例以及僅支援新式無線電區塊映射之實施例。
當在至少兩個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上向一個行動台排程一基本上行鏈路週期中之所有時槽時,可允許行動台決定在該基本上行鏈路週期之不同子週期中如何較佳執行無線電區塊映射,例如映射至僅一個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上之兩個無線電區塊或映射至兩個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中之每一者上之兩個無線電區塊。(例如)藉由根據不同可能替代試圖解碼無線電區塊,無線電通信網路接著可決定行動台所使用之無線電區塊映射之類型且決定何替代係最可能的。
600‧‧‧控制裝置
601‧‧‧排程構件
602‧‧‧起始構件
801‧‧‧傳輸器
802‧‧‧接收器
803‧‧‧可程式化處理器
圖1為可採用本發明之實例無線電通信系統的示意性視圖。
圖2為說明下行鏈路PDCH上之上行鏈路狀態旗標傳輸(從而觸發對應上行鏈路PDCH上之無線電區塊之傳輸)之實例情節的通道圖。
圖3A為說明根據本發明之用於排程上行鏈路傳輸資源之基本方法的流程圖。
圖3B為說明根據本發明之用於上行鏈路傳輸之基本方法的流程圖。
圖4為說明根據本發明之用於排程上行鏈路傳輸資源之方法之第一例示性實施例的流程圖。
圖5為說明兩個下行鏈路PDCH上之上行鏈路狀態旗標傳輸(從而觸發對應上行鏈路PDCH上之經排程之無線電區塊的傳輸)之實例情節的通道圖。
圖6為說明根據本發明之控制裝置之第一例示性實施例的方塊圖。
圖7為說明根據本發明之用於上行鏈路傳輸之方法之第一例示性實施例的流程圖。
圖8為說明根據本發明之行動台之第一例示性實施例的方塊圖。
圖9為說明當將兩個下行鏈路無線電區塊皆映射至兩個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上時叢發序列之實例情節的通道圖。
Claims (24)
- 一種在一無線電通信網路(NET1)中用於排程關聯封包交換式通信之上行鏈路傳輸資源的方法,其中將上行鏈路及下行鏈路傳輸分段成無線電區塊(A至D)且以複數個叢發傳輸每一無線電區塊,該方法包含以下步驟:排程(301)時槽以在一基本上行鏈路週期內之一第一子週期中於至少兩個不同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U至CH2U)上傳輸一第一無線電區塊(A)之叢發;在一第一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D)上傳輸(302)一與一被排程該第一無線電區塊之行動台(MS1)相關聯的上行鏈路狀態旗標(a),於對應於該至少兩個不同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U至CH2U)中之每一者的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D至CH2D)之一群組中選擇該第一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D),其中該群組中之每一不同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D至CH2D)表示該基本上行鏈路週期內之一不同子週期且該第一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D)表示該基本上行鏈路週期內之該第一子週期。
- 如請求項1之方法,該方法進一步包含:排程(403)時槽以在該基本上行鏈路週期內之一第二子週期中於該至少兩個不同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U至CH2U)上傳輸一第二無線電區塊(B)之叢發;在一第二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2D)上傳輸(404)一與一被排程該第二無線電區塊之行動台(MS2)相關聯 的上行鏈路狀態旗標(b),於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D至CH2D)之該群組中選擇該第二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2D),其中該第二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2D)表示該基本上行鏈路週期內之該第二子週期。
- 如請求項2之方法,其中在該基本上行鏈路週期中該第一子週期在該第二子週期之前。
- 如請求項2之方法,其中在該基本上行鏈路週期中該第二子週期在該第一子週期之前。
-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基本上行鏈路週期之長度對應於在一個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上傳輸一無線電區塊之所有叢發所需的時間。
-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至少兩個不同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U至CH2U)由兩個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組成且該基本上行鏈路週期具有兩個子週期。
-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至少兩個不同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由四個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組成且該基本上行鏈路週期具有四個子週期。
-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方法,該方法進一步包含:排程(406)時槽以在另一基本上行鏈路週期中於該至少兩個不同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U至CHZU)中之一者上傳輸一第三無線電區塊(C)之所有叢發;在一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D)上傳輸(408)一與一被排程該第三無線電區塊(C)之行動台(MS3)相關聯的 上行鏈路狀態旗標(c),該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D)對應於被排程以用於傳輸該第三無線電區塊之叢發之該等時槽的該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U)。
- 一種在一行動台(MS1)中用於關聯封包交換式通信之上行鏈路傳輸的方法,其中將上行鏈路及下行鏈路傳輸分段成無線電區塊(A至D)且以複數個叢發傳輸每一無線電區塊,該方法包含以下步驟:在一第一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D)上接收(303)一與該行動台(MS1)相關聯之上行鏈路狀態旗標(a);根據一無線電區塊映射模式識別(304)用於傳輸一第一無線電區塊(A)之經排程之資源,其中該第一無線電區塊(A)之該等叢發經排程以在一基本上行鏈路週期內之一第一子週期中於至少兩個不同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U至CH2U)上之時槽中進行傳輸,其中該第一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D)為對應於該至少兩個不同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U至CH2U)中之每一者的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D至CH2D)之一群組中的一者,其中該群組中之每一不同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D至CH2D)表示該底本上行鏈路週期內之一不同子週期且其中利用在該第一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D)上接收該上行鏈路狀態旗標(a)之事實導出該基本上行鏈路週期內之該第一子週期的時序;利用該識別步驟中所識別之該等資源傳輸(305)該第一上行鏈路無線電區塊(A)。
- 如請求項9之方法,其中該基本上行鏈路週期之長度對應於在一個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上傳輸一無線電區塊之所有叢發所需之時間。
- 如請求項9至10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至少兩個不同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U至CH2U)由兩個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組成且該基本上行鏈路週期具有兩個子週期。
- 如請求項9至10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至少兩個不同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U至CH2U)由四個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組成且該基本上行鏈路週期具有四個子週期。
- 一種在一無線電通信網路(NET1)中用於排程關聯封包交換式通信之上行鏈路傳輸資源的控制裝置(600),其中上行鏈路及下行鏈路傳輸被分段為無線電區塊且每一無線電區塊係以複數個叢發來傳輸,該裝置包含:排程構件(601),其用於排程時槽以在一基本上行鏈路週期內之一第一子週期中於至少兩個不同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U至CH2U)上傳輸一第一無線電區塊(A)之叢發;起始構件(602),其用於在一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D)上起始傳輸一與一被排程該第一無線電區塊之行動台(MS1)相關聯的上行鏈路狀態旗標(a),於對應於該至少兩個不同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U至CH2U)中之每一者的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D至CH2D)之一群 組中選擇該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D),其中該群組中之每一不同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表示該基本上行鏈路週期內之一不同子週期且該第一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D)表示該基本上行鏈路週期內之該第一子週期。
- 如請求項13之控制裝置,其中該等排程構件進一步經配置以排程時槽以在該基本上行鏈路週期內之一第二子週期中於該至少兩個不同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U至CH2U)上傳輸一第二無線電區塊(B)之叢發,且其中該等起始構件進一步經配置以在一第二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2D)上起始傳輸一與一被排程該第二無線電區塊之行動台(MS2)相關聯的上行鏈路狀態旗標(b),於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D至CH2D)之該群組中選擇該第二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2D),其中該第二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2D)表示該基本上行鏈路週期內之該第二子週期。
- 如請求項14之控制裝置,其中在該基本上行鏈路週期中該第一子週期在該第二子週期之前。
- 如請求項14之控制裝置,其中在該基本上行鏈路週期中該第二子週期在該第一子週期之前。
- 如請求項13至16中任一項之控制裝置,其中該基本上行鏈路週期之長度對應於在一個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上傳輸一無線電區塊之所有叢發所需之時間。
- 如請求項13至16中任一項之控制裝置,其中該至少兩個不同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U至CH2U)由兩個上行 鏈路封包資料通道組成且該基本上行鏈路週期具有兩個子週期。
- 如請求項13至16中任一項之控制裝置,其中該至少兩個不同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由四個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組成且該基本上行鏈路週期具有四個子週期。
- 如請求項13至16中任一項之控制裝置,其中該等排程構件進一步經配置以排程時槽以在另一基本上行鏈路週期中於該至少兩個不同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U至CH2U)中之一者上傳輸一第三無線電區塊(C)之所有叢發,且其中該等起始構件進一步經配置以在一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D)上起始傳輸一與一被排程該第三無線電區塊(C)之叢發之行動台(MS3)相關聯的上行鏈路狀態旗標(c),該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D)對應於被排程以用於傳輸該第三無線電區塊之叢發之該等時槽的該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U)。
- 一種能夠執行關聯封包交換式通信之上行鏈路傳輸的行動台(MS1),其中上行鏈路及下行鏈路傳輸被分段為無線電區塊且每一無線電區塊係以複數個叢發來傳輸,該行動台包含:一接收器(802),其用於在一第一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D)上接收一與該行動台(MS1)相關聯之上行鏈路狀態旗標(a);資料處理電路(803),其用於根據一無線電區塊映射模 式識別用於傳輸一第一無線電區塊(A)之經排程之資源,其中該第一無線電區塊(A)之叢發經排程以在一基本上行鏈路週期內之一第一子週期中於至少兩個不同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U至CH2U)上之時槽中進行傳輸,其中該第一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D)為對應於該至少兩個不同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U至CH2U)中之每一者的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D至CH2D)之一群組中的一者,其中該群組中之每一不同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D至CH2D)表示該基本上行鏈路週期內之一不同子週期且其中利用在該第一下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D)上接收該上行鏈路狀態旗標(a)之事實導出該基本上行鏈路週期內之該第一子週期的時序;一傳輸器(801),其利用識別為經排程以用於傳輸該第一無線電區塊(A)的該等資源來傳輸該第一無線電區塊(A)。
- 如請求項21之行動台(MS1),其中該基本上行鏈路週期之長度對應於在一個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上傳輸一無線電區塊之所有叢發所需之時間。
- 如請求項21至22中任一項之行動台,其中該至少兩個不同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CH1U至CH2U)由兩個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組成且該基本上行鏈路週期具有兩個子週期。
- 如請求項21至22中任一項之行動台,其中該至少兩個不同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由四個上行鏈路封包資料通道組成且該基本上行鏈路週期具有四個子週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SE2005/001641 WO2007053069A1 (en) | 2005-11-01 | 2005-11-01 | Method and arrangements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0719658A TW200719658A (en) | 2007-05-16 |
TWI396420B true TWI396420B (zh) | 2013-05-11 |
Family
ID=380061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95133532A TWI396420B (zh) | 2005-11-01 | 2006-09-11 | 無線電通信系統中之方法及配置 |
Country Status (15)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8638727B2 (zh) |
EP (1) | EP1943846B1 (zh) |
JP (1) | JP4755254B2 (zh) |
CN (1) | CN101297561B (zh) |
AR (1) | AR056162A1 (zh) |
AT (1) | ATE465614T1 (zh) |
AU (1) | AU2005337891B2 (zh) |
BR (1) | BRPI0520659B1 (zh) |
CA (1) | CA2625114C (zh) |
DE (1) | DE602005020860D1 (zh) |
EG (1) | EG25247A (zh) |
ES (1) | ES2344914T3 (zh) |
PL (1) | PL1943846T3 (zh) |
TW (1) | TWI396420B (zh) |
WO (1) | WO200705306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670363B2 (en) | 2007-05-30 | 2014-03-1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ding scheduling information for broadcast and multicast services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9386557B2 (en) * | 2007-08-13 | 2016-07-0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broadcast and multicast servic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EP2056542A1 (en) * | 2007-10-29 | 2009-05-06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Transmission power mask for fast access requests |
CN101946440B (zh) * | 2008-02-12 | 2014-10-01 |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网络中的方法和装置 |
US10771199B2 (en) | 2008-04-02 | 2020-09-0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everse link acknowledgement in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 |
US9450711B2 (en) * | 2008-04-02 | 2016-09-2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xtended reverse direction grant in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 |
US9203560B2 (en) | 2008-04-04 | 2015-12-0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elayed block acknowledgement in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 |
WO2010043087A1 (en) * | 2008-10-17 | 2010-04-22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telecommunications |
US8879461B2 (en) * | 2008-12-01 | 2014-11-0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Blank subframe uplink design |
US8374133B2 (en) * | 2009-02-06 | 2013-02-12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Shared Uplink Notification Bursts (SUNB) |
WO2010108257A1 (en) * | 2009-03-23 | 2010-09-30 |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llocating and transmitting uplink data block transmissions with piggy-backed ack/nack bitmap |
SG175269A1 (en) * | 2009-04-21 | 2011-11-28 | Research In Motion Lt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justing monitoring of timeslots during data transmission |
EP2606699A4 (en) * | 2010-08-19 | 2016-08-24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METHOD AND DEVICE FOR USE IN MULTIPLEXING A RESOURCE ON A TRANSMISSION MEDIUM |
EP2754308A2 (en) * | 2011-09-09 | 2014-07-16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ccessing localized applications |
US20130324112A1 (en) * | 2012-05-30 | 2013-12-05 | Intel Mobile Communications GmbH |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
KR102178855B1 (ko) * | 2013-11-13 | 2020-11-1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자원할당장치 및 방법 |
US10194424B2 (en) | 2014-05-20 | 2019-01-2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echniques for managing resources for uplink transmissions in a shared radio frequency spectrum band |
DK3251242T3 (en) | 2015-01-27 | 2019-01-14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Transmission device, receiver device, control node and methods therein, for transmitting a block to the receiver device |
CN106921461B (zh) * | 2015-12-24 | 2020-03-27 |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车辆间通信的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231745A2 (en) * | 2001-02-09 | 2002-08-14 | Nokia Corporation | Advanced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transferring information in a packet radio service |
EP1248476A1 (en) * | 2001-04-03 | 2002-10-09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Packet data transmitting/receiving metho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EP1257096A2 (en) * | 2000-12-22 | 2002-11-13 | Siemens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Networks S.p.A. | Procedure for the scheduling of packet data transmission permits on radio channels shared by mobile stations in GSM-GPRS systems |
US20030123415A1 (en) * | 2001-12-31 | 2003-07-03 | Bysted Tommy Kristensen | Transport format combination indicator signalling |
EP1379033A1 (en) * | 2002-07-01 | 2004-01-07 | Siemens Mobile Communications S.p.A. | Method for releasing single downlink TBFs in a mobile radio system |
US6707808B1 (en) * | 2000-03-17 | 2004-03-16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system for fast access to an uplink channel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
US20040184426A1 (en) * | 2003-03-17 | 2004-09-23 | Harry Tan | Quality packet radio service for a general packet radio system |
TW200419969A (en) * | 2002-10-25 | 2004-10-01 | Qualcomm Inc | Random access for wireless multiple-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
US20040203811A1 (en) * | 2003-01-07 | 2004-10-14 | Motorola, Inc. | Multiple inbound channel gran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539730A (en) * | 1994-01-11 | 1996-07-23 | Ericsson Ge Mobile Communications Inc. | TDMA/FDMA/CDMA hybrid radio access methods |
SE514781C2 (sv) * | 1997-01-28 | 2001-04-23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Metod och anordning i ett radiokommunikationssystem |
US6501745B1 (en) | 1998-02-13 | 2002-12-31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 for variable block scheduling indication by an uplink state flag in a packet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 |
FI105250B (fi) * | 1998-09-01 | 2000-06-30 | Nokia Networks Oy | Menetelmä tietoliikennejärjestelmän kuormituksen ohjaamiseksi |
US6185227B1 (en) * | 1999-07-22 | 2001-02-06 | Nokia Networks Oy | Method and packet radio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modulation and signalling information |
FI109438B (fi) * | 1999-10-15 | 2002-07-31 | Nokia Corp | Menetelmä tiedon siirtämiseksi pakettidatakanavalla |
US6795428B1 (en) * | 2000-01-07 | 2004-09-21 | Ericsson Inc. | Fast notification access channel for realtime users in EGPRS networks |
US6813252B2 (en) * | 2000-01-07 | 2004-11-02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terleaving of full rate channels suitable for half duplex operation and statistical multiplexing |
US7181223B1 (en) * | 2000-06-21 | 2007-02-20 | Motorola, Inc. | Method for rapid uplink access by GSM GPRS/EDGE mobile stations engaged in 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 packet transfer mode |
US6747962B2 (en) * | 2000-10-10 | 2004-06-08 | Nokia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haring uplink state flag (USF) with multiple uplink temporary block flows (TBFs) |
US6956836B2 (en) * | 2001-05-17 | 2005-10-18 | Ericsson, Inc. | Asymmetric frequency allocation for packet channels in a wireless network |
EP1274178A1 (en) * | 2001-06-28 | 2003-01-08 | Siemens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Networks S.p.A. | Downlink power control in packet switching cellular systems with dynamic channel allocation |
KR100777096B1 (ko) * | 2001-08-25 | 2007-11-19 | 노키아 코포레이션 | 이웃 정보 및 통보된 전송 시간들을 이용하여 충돌없는전송 스케줄링을 하기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
GB2400279B (en) * | 2003-06-18 | 2005-08-10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Extended dynamic resource allocation in packet data transfer |
US7145940B2 (en) | 2003-12-05 | 2006-12-0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ilot transmission schemes for a multi-antenna system |
US7639653B2 (en) * | 2005-03-10 | 2009-12-2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uplink 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7606234B2 (en) * | 2005-06-14 | 2009-10-20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Multi-stream acknowledgement scheduling |
US20070297533A1 (en) * | 2006-06-26 | 2007-12-27 |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implementing hierarchical modulation and demodulation for geran evolution |
-
2005
- 2005-11-01 CN CN2005800519737A patent/CN101297561B/zh active Active
- 2005-11-01 CA CA2625114A patent/CA2625114C/en active Active
- 2005-11-01 US US12/091,378 patent/US8638727B2/en active Active
- 2005-11-01 ES ES05798803T patent/ES2344914T3/es active Active
- 2005-11-01 JP JP2008537634A patent/JP4755254B2/ja active Active
- 2005-11-01 DE DE602005020860T patent/DE602005020860D1/de active Active
- 2005-11-01 BR BRPI0520659A patent/BRPI0520659B1/pt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5-11-01 WO PCT/SE2005/001641 patent/WO2007053069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5-11-01 AT AT05798803T patent/ATE465614T1/de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5-11-01 AU AU2005337891A patent/AU2005337891B2/en active Active
- 2005-11-01 PL PL05798803T patent/PL1943846T3/pl unknown
- 2005-11-01 EP EP05798803A patent/EP1943846B1/en active Active
-
2006
- 2006-09-11 TW TW95133532A patent/TWI396420B/zh active
- 2006-10-31 AR ARP060104780 patent/AR056162A1/es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8
- 2008-04-24 EG EG2008040690A patent/EG25247A/xx active
-
2013
- 2013-12-20 US US14/137,923 patent/US9031046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707808B1 (en) * | 2000-03-17 | 2004-03-16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system for fast access to an uplink channel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
EP1257096A2 (en) * | 2000-12-22 | 2002-11-13 | Siemens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Networks S.p.A. | Procedure for the scheduling of packet data transmission permits on radio channels shared by mobile stations in GSM-GPRS systems |
EP1231745A2 (en) * | 2001-02-09 | 2002-08-14 | Nokia Corporation | Advanced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transferring information in a packet radio service |
EP1248476A1 (en) * | 2001-04-03 | 2002-10-09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Packet data transmitting/receiving metho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20030123415A1 (en) * | 2001-12-31 | 2003-07-03 | Bysted Tommy Kristensen | Transport format combination indicator signalling |
EP1379033A1 (en) * | 2002-07-01 | 2004-01-07 | Siemens Mobile Communications S.p.A. | Method for releasing single downlink TBFs in a mobile radio system |
TW200419969A (en) * | 2002-10-25 | 2004-10-01 | Qualcomm Inc | Random access for wireless multiple-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
US20040203811A1 (en) * | 2003-01-07 | 2004-10-14 | Motorola, Inc. | Multiple inbound channel gran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
US20040184426A1 (en) * | 2003-03-17 | 2004-09-23 | Harry Tan | Quality packet radio service for a general packet radio system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09514330A (ja) | 2009-04-02 |
EP1943846A4 (en) | 2009-11-11 |
US20140105193A1 (en) | 2014-04-17 |
EP1943846A1 (en) | 2008-07-16 |
US20080285523A1 (en) | 2008-11-20 |
AU2005337891A1 (en) | 2007-05-10 |
ES2344914T3 (es) | 2010-09-09 |
PL1943846T3 (pl) | 2010-08-31 |
BRPI0520659B1 (pt) | 2019-01-15 |
AU2005337891B2 (en) | 2010-08-12 |
JP4755254B2 (ja) | 2011-08-24 |
BRPI0520659A2 (pt) | 2009-10-06 |
AR056162A1 (es) | 2007-09-19 |
EG25247A (en) | 2011-11-22 |
CA2625114C (en) | 2016-01-12 |
US9031046B2 (en) | 2015-05-12 |
EP1943846B1 (en) | 2010-04-21 |
US8638727B2 (en) | 2014-01-28 |
CA2625114A1 (en) | 2007-05-10 |
DE602005020860D1 (de) | 2010-06-02 |
TW200719658A (en) | 2007-05-16 |
WO2007053069A1 (en) | 2007-05-10 |
CN101297561A (zh) | 2008-10-29 |
CN101297561B (zh) | 2011-04-06 |
ATE465614T1 (de) | 2010-05-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396420B (zh) | 無線電通信系統中之方法及配置 | |
CN112368966B (zh) | 时隙内pusch小时隙的灵活重复 | |
EP3809781B1 (en)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cheduling in uplink | |
JP4728301B2 (ja) | ユーザ装置、送信方法、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 |
EP1574096B1 (en) | Adaptive control method for operating communications environments | |
EP2387282A1 (en) | Base station, user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use of multiple sizes of resource blocks | |
WO2016163239A1 (ja) | ユーザ装置及び基地局 | |
JP2007060642A (ja) | セルラー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資源配分 | |
CN104955111A (zh) | 一种非授权频带上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 |
MX2008012008A (es) | Aparato y metodo de red de acceso de radio. | |
WO2008023595A1 (fr) | Station de base radio utilisée dans un système de communication mobile | |
JP2006135440A (ja) | 通信装置、通信端末装置及びスケジューリング方法 | |
KR20020061512A (ko) | 전송포맷 조합의 선택을 가지는 무선 네트워크 | |
JP2008078891A (ja) | 移動通信端末、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及び通信方法 | |
JP2010263641A (ja)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基地局 | |
KR20120056869A (ko) | 기지국과 이용자 단말들 사이의 송신들을 스케줄링하기 위한 방법, 기지국 및 그를 위한 통신 네트워크 | |
RU2722437C1 (ru) | Устройства обмена данными, система обмена данными и способы, использующие опорные символы | |
CN102740402B (zh) | 上行接入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 |
JP4607191B2 (ja) | スケジューリング方法、基地局および端末 | |
RU2392777C2 (ru) |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системы радиосвязи | |
CN101754270B (zh) | 实现资源分配的方法、系统及其装置 | |
JP6575674B2 (ja) |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
JP5349627B2 (ja) | 送信装置及び送信方法 | |
WO2001037454A1 (en) | Frequency hopping in gprs/gsm compact communications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