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TWI384885B - 動態圖像可縮放編碼方法及解碼方法、該等裝置、該等程式,及記錄有程式之記錄媒體 - Google Patents

動態圖像可縮放編碼方法及解碼方法、該等裝置、該等程式,及記錄有程式之記錄媒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84885B
TWI384885B TW097140256A TW97140256A TWI384885B TW I384885 B TWI384885 B TW I384885B TW 097140256 A TW097140256 A TW 097140256A TW 97140256 A TW97140256 A TW 97140256A TW I384885 B TWI384885 B TW I38488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component
prediction
coefficient
weighting coeffici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71402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935919A (en
Inventor
Kazuya Hayase
Yukihiro Bandoh
Seishi Takamura
Kazuto Kamikura
Yoshiyuki Yashima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Telegraph & Telephon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Telegraph & Telephone filed Critical Nippon Telegraph & Telephone
Publication of TW2009359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359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848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8488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5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predictive coding
    • H04N19/503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predictive coding involving temporal prediction
    • H04N19/51Motion estimation or motion compensation
    • H04N19/577Motion compensation with bidirectional frame interpolation, i.e. using B-pictur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0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ment, parameter or selection affected or controlled by the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03Selection of coding mode or of prediction mode
    • H04N19/105Selection of the reference unit for prediction within a chosen coding or prediction mode, e.g. adaptive choice of position and number of pixels used for predi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6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ding unit, i.e. the structural portion or semantic portion of the video signal being the object or the subject of the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87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ding unit, i.e. the structural portion or semantic portion of the video signal being the object or the subject of the adaptive coding the unit being a scalable video lay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3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hierarchical techniques, e.g. scalability
    • H04N19/33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hierarchical techniques, e.g. scalability in the spatial domai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ression Or Coding Systems Of Tv Signals (AREA)
  • Compression, Expansion, Code Conversion, And Decoders (AREA)
  • Television Signal Processing For Recording (AREA)

Description

動態圖像可縮放編碼方法及解碼方法、該等裝置、該等程式,及記錄有程式之記錄媒體
本發明係有關於將明亮度隨時間而產生變化的動態圖像以可縮放的方式予以編碼之動態圖像可縮放編碼方法及其裝置、將根據該動態圖像可縮放編碼予以編碼之編碼資料予以解碼之動態圖像可縮放解碼方法及其裝置、實現該動態圖像可縮放編碼方法所使用之動態圖像可縮放編碼程式及記錄有該程式之電腦可讀取之記錄媒體、以及實現該動態圖像可縮放解碼方法所使用之動態圖像可縮放解碼程式及記錄有該程式之電腦可讀取之記錄媒體之相關技術。
本發明申請案係根據2007年10月25日所申請之日本特願2007-277224號主張優先權,此處即援用其內容。
一般的動態圖像編碼方式係藉由根據訊框間的畫素值差分最小化之區塊匹配而進行動態預測,以達成編碼性能之提升。但,在衰減(fade)的明亮度隨著時間而產生變化的圖像,該明亮度產生變化的程度會使動態預測的預測殘差擴大,進而使編碼性能降低。
因此,非專利文獻1所示之H. 264/AVC係進行適應性地將加權係數加諸於動態預測的參照圖像之加權動態預測。藉由該加權動態預測而構成補正時間上的明亮度變化之預測參照信號,而提升編碼性能。
H. 264/AVC係具備將明亮度的補正所使用之加權係數予以編碼而傳送之Explicit模式、以及未傳送加權係數而以編碼器和解碼器由參照訊框的資訊間接性地產生相同的加權係數之Implicit模式之2個加權動態預測的方法。表1係表示P截波(slice)和B截波之加權動態預測的種類和預測方法。
在該表1中,z係指加權動態預測信號,r0 ,r1 係指加權動態預測參照信號,w0 ,w1 ,d0 ,d1 係指加權係數。加權動態預測的切換和加權係數傳送模式的選擇係以截波單位來實施。
第20圖係說明H. 264/AVC之加權動態預測(Implicit模式)之圖示。Implicit模式係僅使用於B截波的雙預測之情形時。跨及編碼對象訊框和2個被參照訊框之明亮度變化假定為線形,並依據離被參照訊框的距離而算出比例係數w0 ,w1 。補償係數d係設為0。
又,第20圖雖係表示依據離參照訊框的距離的內分之比例係數算出之例,但,外分之情形亦同樣地可進行。
目前,即使在由非專利文獻2所示之ISO和ITU-T的聯合團體之JVT所致力之H. 264/AVC之可縮放擴張方式JSVC中,亦採用和前述所示之H264/AVC相同的加權動態預測。此外,在非專利文獻3所示之JSVC的參照編碼器JSVM中,亦進行表1所示之加權動態預測。
此外,檢測動態圖像之大局面的亮度變化,並進行亮度補償之技術,習知為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技術。該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技術係使用全體畫面之大局面的亮度變化量、以及表示在各小區域判定是否進行亮度變化的補償之旗標,藉此而使明亮度的變化對應於在畫面內並不一樣之情形。
[非專利文獻1]ITU-T:“Advanced video coding for generic audiovisual services”,ITU-T Rec. H. 264,pp. 129-132,May,2003.
[非專利文獻2]T. Wiegand,G. Sullivan,J. Reichel,H. Schwarz and M. Wien:“Joint Draft 8 of SVC Amendment”,ISO/IEC JTC1/SC29/WG11 and ITU-T SG16 Q. 6,JVT-U201,pp. 166-170,October,2006.
[非專利文獻3]J. Reichel,H. Schwarz and M. Wien:“Joint Scalable Video Model JSVM-8”,ISO/IEC JTC1 /SC29/WG11 and ITU-T SG16 Q. 6,JVT-U202,October,2006.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10-32824號公報
H. 264/AVC之加權動態預測係以截波單位來實施。因此,截波內的一部份之明亮度產生變化時、或截波內的明亮度變化為不一樣時,則加權動態預測之預測性能降低。因移動物體的影子等而產生的明亮度變化等係屬於前述。由於JSVC亦繼承H. 264/AVC之加權動態預測,故面臨和前述相同的問題。
假如欲以較截波更細的大區塊等的單位來算出加權係數,並執行加權動態預測時,Explicit模式其加權係數所需要之符號量則變得甚大。該情形時,則以Implicit模式算出加權係數為佳。但,如前所述,H. 264/AVC之加權動態預測之Implicit模式的構裝係僅限於進行雙預測之B截波。
此外,由於以該加權動態預測之Implicit模式所算出之加權係數係根據編碼對象訊框和跨及2個被參照訊框之明亮度變化假定為線形,故跨及此等3個訊框之明亮度的時間上變化為非線形時,則無法算出適當的加權係數,且預測性能降低。明亮度產生非線形變化之衰減圖像、或含快閃(flash)之圖像等係符合前述。
由於JSVC之加權動態預測係直接構裝成H. 264/AVC之加權動態預測,故面臨和前述相同的問題。
此外,由於記載於前述專利文獻1之技術係必須依各小區域傳送旗標的資訊,故存在編碼性能降低之問題、該小區域的亮度變化量較大,且即使在和大局面的亮度變化量產生乖離時,由於無法補償該小區域的亮度變化,故在該方面亦存在編碼性能降低之問題。
本發明係有鑑於如此之情形而創作者,其目的係在由具有最低的空間解像度之基本層和具有較其為高的空間解像度之一個以上的擴張層所構成之空間可縮放編碼中,產生根據動態預測的被參照訊框的解碼信號和編碼對象訊框之正下層的解碼信號之間之時間性的明亮度變化之資訊的加權動態預測之加權係數,並建立不傳送加權係數之資訊而以編碼器和解碼器進行使用相同的加權係數之加權動態預測之可縮放編碼器和解碼器之設計方法。
[1]本發明之動態圖像可縮放編碼裝置之構成
為了達成前述之目的,本發明之動態圖像可縮放編碼裝置係採取算出由表示上位層的編碼對象圖像區域和被參照圖像區域之間的明亮度的變化之比例係數和補償係數所構成的加權係數,且對成為探索對象之被參照圖像區域之圖像信號演算該加權係數而進行動態的推定,藉此而算出動態向量,對該動態向量所指之被參照圖像區域之解碼信號演算其加權係數而進行動態補償,藉此而產生預測信號之構成時,其係具備下列而構成:
(i)決定手段,其係在正下層中,根據存在於與編碼對象圖像區域為空間性的相同位置之正下圖像區域的編碼資訊而決定前述加權係數的資料構造:以及
(ii)算出手段,其係正下圖像區域於正下層中進行畫面間預測時,將作為正下圖像區域進行動態預測之預測參照標的的正下層被參照圖像區域予以確認,且對存在於與該正下層被參照圖像區域為空間性的相同位置之上位層的圖像區域之直流成份,將正下圖像區域進行加權動態預測時所利用之加權係數進行演算者視為正下圖像區域之直流成份而算出前述加權係數。
此處,決定手段係於被參照圖像區域為1個時,當使用比例係數補正之加權係數算出方法時,作為比例係數係決定使用被參照圖像區域的直流成份和前述正下圖像區域的直流成份之比,作為補償係數係藉由決定使用0來決定加權係數的資料構造。
此外,決定手段係於被參照圖像區域為1個時,當使用補償係數補正之加權係數算出方法時,作為補償係數係決定使用被參照圖像區域的直流成份和前述正下圖像區域的直流成份之差,作為比例係數係藉由決定使用1來決定加權係數的資料構造。
此外,決定手段係於被參照圖像區域為2個時,作為比例係數係決定使用對應於編碼對象圖像區域和各被參照圖像區域之間的訊框間距離而算出者,作為補償係數係藉由決定使用對2個被參照圖像區域的直流成份自前述正下圖像區域的直流成份減去其乘以該比例係數之值所算出者來決定加權係數的資料構造。
採取該構成時,算出手段係於亦考量正下圖像區域中產生的動態預測之預測殘差信號而謀求精度的提升時,對存在於與正下層被參照圖像區域為空間性的相同位置之上位層的圖像區域之直流成份,將演算正下圖像區域進行加權動態預測時所利用之加權係數部分,復加上在正下圖像區域中產生的動態預測之預測殘差信號之直流成份者視為正下圖像區域之直流成份亦可。
此外,採取該構成時,算出手段係於正下圖像區域以更細的小區域單位進行動態預測時,就其各小區域算出視為直流成份之直流成份,並根據此等所算出之直流成份和各小區域的面積而算出視為直流成份之直流成份。
藉由以上各處理手段所作動而實現之本發明之動態圖像可縮放編碼方法亦可藉由電腦程式而實現,該電腦程式係記錄於適當的電腦可讀取之記錄媒體而提供,或藉由網路而提供,並於實施本發明時予以安裝,藉由在CPU等之控制手段上之作動而實現本發明。
[2]本發明之動態圖像可縮放解碼裝置之構成
為了達成前述之目的,本發明之動態圖像可縮放解碼裝置於採取算出由表示上位層的解碼對象圖像區域和解碼之動態向量所指的被參照圖像區域之間的明亮度的變化之比例係數和補償係數所構成的加權係數,且對解碼之動態向量所指的被參照圖像區域之解碼信號演算其加權係數而進行動態補償,藉此而產生預測信號之構成時,其係具備下列而構成:
(i)決定手段,其係在正下層中,根據存在於與編碼對象圖像區域為空間性的相同位置之正下圖像區域的編碼資訊而決定前述加權係數的資料構造:以及
(ii)算出手段,其係正下圖像區域係於正下層中進行畫面間預測時,將作為正下圖像區域進行動態預測之預測參照標的的正下層被參照圖像區域予以確認,且對存在於與該正下層被參照圖像區域為空間性的相同位置之上位層的圖像區域之直流成份,將正下圖像區域進行加權動態預測時所利用之加權係數進行演算者視為正下圖像區域之直流成份而算出前述加權係數。
此處,決定手段係於被參照圖像區域為1個時,當使用比例係數補正之加權係數算出方法時,作為比例係數係決定使用被參照圖像區域的直流成份和前述正下圖像區域的直流成份之比,作為補償係數係藉由決定使用0來決定加權係數的資料構造。
此外,決定手段係於被參照圖像區域為1個時,當使用補償係數補正之加權係數算出方法時,作為補償係數係決定使用被參照圖像區域的直流成份和前述正下圖像區域的直流成份之差,作為比例係數係藉由決定使用1來決定加權係數的資料構造。
此外,決定手段係於被參照圖像區域為2個時,作為比例係數係決定使用對應於編碼對象圖像區域和各被參照圖像區域之間的訊框間距離而算出者,作為補償係數係藉由決定使用對2個被參照圖像區域的直流成份自前述正下圖像區域的直流成份減去其乘以該比例係數之值所算出者而決定加權係數的資料構造。
採取該構成時,算出手段係於亦考量正下圖像區域中產生的動態預測之預測殘差信號而謀求精度的提升時,對存在於與正下層被參照圖像區域為空間性的相同位置之上位層的圖像區域之直流成份,將演算正下圖像區域進行加權動態預測時所利用之加權係數部分,復加上在正下圖像區域中產生的動態預測之預測殘差信號之直流成份者視為正下圖像區域之直流成份亦可。
此外,採取該構成時,算出手段係於正下圖像區域以更細的小區域單位進行動態預測時,就其各小區域算出視為直流成份之直流成份,並根據此等所算出之直流成份和各小區域的面積而算出視為直流成份之直流成份亦可。
藉由以上各處理手段所作動而實現之本發明之動態圖像可縮放解碼方法亦可藉由電腦程式而實現,該電腦程式係記錄於適當的電腦可讀取之記錄媒體而提供,或藉由網路而提供,並於實施本發明時予以安裝,藉由電腦等之控制手段上之作動而實現本發明。
根據本發明,即使如因移動物體的影子等而使圖像內之一部份的明亮度產生變化時,亦能節約解碼處理所必需之記憶體和計算時間,可藉由不傳送加權係數之Implicit模式而執行精度高之加權動態預測。
繼而根據本發明,即使在僅能採取習知之Explicit模式之P截波和B截波之L0/L1預測之單方向預測中,亦能節約解碼處理所必需之記憶體和計算時間,亦可藉由不傳送加權係數之Implicit模式而執行精度高之加權動態預測。
繼之根據本發明,即使如含有快閃之圖像或非線形變化之衰減圖像之編碼/解碼處理對象訊框和複數個預測參照訊框之間的明亮度變化為非線形的圖像中,亦能節約解碼處理所必需之記憶體和計算時間,可藉由不傳送加權係數之Implicit模式而執行精度高之加權動態預測。
藉由如上述之加權動態預測的性能提升,根據本發明,則可期待編碼效率之提升。
首先,說明有關於本發明之概要。
此處之說明中,為了方便說明而將相當於圖像區域者記載為區塊,且將相當於圖像區域之直流成份者記載為平均值。
Implicit模式係間接地算出加權動態預測所必需之加權係數,藉此而能不傳送多餘的編碼資訊之方式。因此,算出的加權係數如充分地反映明亮度的變化,雖形成極為有效的方法,但當此等形成乖離時,則預測性能降低。
非線形之衰減圖像或快閃圖像其訊框間的明亮度之變化係如第1A圖所示而形成非線形。
該情形時,對預測參照信號而僅進行加權係數之線形預測時,則如第1B圖所示,預測性能產生惡化之情形。
因此,雙預測之加權動態預測雖係設置補償係數d,但由於前述之JSVC的Implicit模式其補償係數d係設置為0,故其乖離量即表示為預測殘差。
另一方面,將M×N尺寸之編碼對象區塊之座標(m,n)之原信號表示為sm ,將雙預測之2個被參照區塊之座標(m,n)之解碼信號表示為y0 mn ,y1 mn ,且將加權係數(w0 ,w1 ,d)分配於編碼對象區塊時,則由於藉由加權係數(w0 ,w1 ,d)所算出之加權預測信號和原信號之誤差e係形成
emn =smn -(w0 y0 mn +w1 y1 mn +d)
,故編碼對象區塊之預測誤差emn 之總能量E即形成
E=Σm Σn (smn -(w0 y0 mn +w1 y1 mn +d))2
當w0 ,w1 被提供如第20圖時,則將該總能量E作成最小化之補償係數d係藉由解出「□E/□d=0」而求得
d=<s>-w0 <y0 >-w1 <y1
<s>:編碼對象區塊之原信號的平均值
<y0 >:被參照區塊之解碼信號的平均值
<y1 >:被參照區塊之解碼信號的平均值
但,解碼器並無法參照原信號。因此,本發明係著眼於層間的平均值之保存性,如第1C圖所示,使用存在於和正下層之編碼對象區塊空間性相同的位置之區塊(正下區塊)之解碼信號的平均值<x>以取代原信號的平均值<s>,而求得補償係數d。
d≒<x>-w0 <y0 >-w1 <y1
但,求得存在於和正下層之編碼對象區塊空間性相同的位置之正下區塊之解碼信號的平均值<x>,必須將正下層之解碼信號全部予以解碼,且必須大容量之記憶體的同時,亦必須較長的計算時間。
因此,本發明係在雙預測之加權動態預測中,根據
d≒<x>-w0 <y0 >-w1 <y1
之算式而求得補償量時,將作為正下區塊進行動態預測之預測參照對象的正下層被參照區塊予以確認,且對存在於與該正下層被參照區塊為空間性相同位置之上位層的區塊之解碼信號的平均值,將正下區塊進行加權動態預測時所利用之加權係數進行演算者視為正下區塊之解碼信號的平均值而求得<x>。
關於作為正下區塊在動態預測的預測參照對象之正下層被參照區塊,由於即使未將全部的正下層的信號予以解碼,亦能藉由將動態向量等的一部份資訊予以解碼而予以確定,故根據本發明,亦不會產生「必須大容量之記憶體的同時,亦必須較長的計算時間」的問題。
此外,關於加權係數w0 ,w1 ,係依據編碼對象區塊和各被參照區塊之間的訊框間距離而算出者亦能於解碼側求得,此外,有關於補償係數d亦因藉由解碼信號而算出,故亦能於解碼側求得,據此,根據本發明,則無須將加權係數傳送至解碼側。
因此,根據本發明,則在雙預測之加權動態預測中,即使在實現Implicit模式,而於訊框間的明亮度以非線形方式產生變化時,亦能以較少的記憶體容量,且於短時間內執行高精度之加權動態預測。
又,本發明之技術思想亦可適用於單方向預測之加權動態預測。
亦即,單方向預測之加權動態預測係:
(i)作為比例係數,係於使用被參照區塊之解碼信號的平均值和編碼對象區塊之原信號的平均值之比的同時,作為補償係數係使用0,或者
(ii)作為補償係數,係於使用被參照區塊之解碼信號的平均值和編碼對象區塊之原信號的平均值之差的同時,作為比例係數係使用1。
但,解碼器並無法參照原信號。因此,本發明係著眼於層間的平均值之保存性,使用正下區塊之解碼信號的平均值以取代編碼對象區塊之原信號的平均值,而求得上述之比或差。
但,求得正下區塊之解碼信號的平均值,必須將正下層之解碼信號全部予以解碼,且必須大容量之記憶體的同時,亦必須較長的計算時間。
因此,本發明係在單方向預測之加權動態預測中,將作為正下區塊進行動態預測之預測參照對象的正下層被參照區塊予以確認,且對存在於與該正下層被參照區塊為空間性相同位置之上位層的區塊之解碼信號的平均值,將正下區塊進行加權動態預測時所利用之加權係數進行演算過者視為正下區塊之解碼信號的平均值,藉此而求得前述之比或差。
關於作為正下區塊在動態預測的預測參照對象之正下層被參照區塊,由於即使未將全部的正下層的解碼信號予以解碼,亦能藉由將動態向量等的一部份資訊予以解碼而予以確定,故根據本發明,亦不會產生「必須大容量之記憶體的同時,亦必須較長的計算時間」的問題。
此外,關於加權係數,由於能藉由解碼信號而算出,故亦能於解碼側求得,據此,根據本發明,則無須將加權係數傳送至解碼側。
因此,根據本發明,則在單方向預測之加權動態預測中,即使在實現Implicit模式,且於訊框間的明亮度以非線形方式產生變化時,亦能以較少的記憶體容量,且於短時間內執行高精度之加權動態預測。
以下,根據實施形態而詳細說明本發明。
如前所述,H. 264/AVC之加權動態預測係以截波單位而實施。因此,在截波內的一部份其明亮度產生變化時、或截波內的明亮度變化不一樣時,則加權動態預測之預測性能降低。因移動物體之影子等而產生的明亮度變化係符合前述。由於JSVC亦繼承H. 264/AVC之加權動態預測,故面臨和前述相同的問題。
假如,欲由較截波更細的大區塊等的單位來算出加權係數,並實施加權動態預測時,Explicit模式其加權係數所需要之符號量則變得甚大。該情形時,則以Implicit模式算出加權係數為佳。但,如前所述,H. 264/AVC之加權動態預測之Implicit模式的構裝係僅限於進行雙預測之B截波。
此外,由於以該加權動態預測之Implicit模式所算出之加權係數係根據編碼對象訊框和跨及2個被參照訊框之明亮度變化假定為線形,故跨及此等3個訊框之明亮度的時間上改變為非線形時,則無法算出適當的加權係數,且預測性能降低。非線形地明亮度產生變化之衰減圖像、或含快閃之圖像等係符合前述。由於JSVC之加權動態預測係直接構裝H. 264/AVC之加權動態預測,故面臨和前述相同的問題。
有鑑於如此之情形,本案發明人係於先前申請之日本特願2007-174161(平成19年7月2日申請)中,申請能解決此等的問題之新穎的發明。
該日本特願2007-174161所申請的發明係利用編碼對象訊框的正下層之解碼信號而算出加權係數。
繼而說明有關於根據日本特願2007-174161所申請的發明所導出之加權係數的算出方法。
日本特願2007-174161所申請的發明係根據如下之順序而算出可縮放編碼之加權動態推定和加權動態補償所使用之加權係數。
習知之Implicit模式係關閉於一個層內,藉由依據離被參照訊框的距離之內插或外插方式而推定時間性的明亮度之變化而算出加權係數。
本發明(日本特願2007-174161)係將編碼/解碼對象之層的正下層之解碼信號的資訊使用於該時間性的明亮度之變化之推定而提升其推定精度。
就順序之說明而整理說明所使用之記號。
將該擴張層之編碼/解碼處理對象訊框(以下,稱為補正對象訊框)表示為f,將P截波或B截波之L0預測之加權動態推定/補償被參照訊框(以下,稱為被補正訊框)表示為f0 ,將B截波之L1預測之被補正訊框表示為f1 。此外,將和補正對象訊框f同時刻之正下層的訊框表示為g。
此外,將代入訊框f之編碼/解碼處理對象區塊(以下,稱為補正對象區塊)的座標(i,J)之預測信號值表示為z(i,j),此外,將訊框f0 之加權動態推定/補償被參照區塊(以下,稱為被補正區塊)的座標(i,J)之解碼信號值表示為y0 (i,j)。此外,將訊框g之位於和訊框f的補正對象區塊空間性相同位置之區塊的的座標(i,J)之解碼信號值表示為x(i,j)。
將以上圖示於第2圖。第2圖係該擴張層和正下層之解像度比其縱橫均為2:1時之圖示。又,解像度比為2:1以外之情形時亦可作相同的處理。
此外,將訊框f0 之被補正區塊之直流成份值設成Y0 ,此外,將訊框g之位於和訊框f的補正對象區塊空間性相同位置之區塊的直流成份值設成X。此等於第2圖時係以如下方式算出。
[數學式1]
《P截波和L0/L1預測B截波之加權係數的算出方法》
如P截波和進行L0/L1預測之B截波之單一訊框之預測時,預測信號值z(i,j)係以如下方式算出。
‧P截波或L0預測B截波之情形時
z(i,j)=w0 ‧y0 (i,j)+d0
‧L1預測B截波之情形時
z(i,j)=w1 ‧y1 (i,j)+d1  ‧‧‧‧(3)式
本發明(日本特願2007-174161)係列舉2個該加權係數w0 和d0 或w1 和d1 的算出方法。
以下所記載的算出方法之說明係以P截波或L0預測B截波之情形時為例。L1預測B截波之情形時,只要將訊框f0 和g0 之相關要素變更為訊框f1 和g1 之相關要素即可。
2個算出方法係根據如下之假定。由於訊框f和訊框g係相同時刻的資訊,故預測其信號的明亮度為相近。因此,利用已知之訊框g的明亮度資訊,且自被補正訊框f0 而間接地預測補正對象訊框f的明亮度變化。
[方法1-1]使用單一訊框預測之直流成份的比例係數補正本方法係以如下方式算出加權係數。
w0 =X/Y0  ‧‧‧‧(4)式
d0 =0 ‧‧‧‧(5)式
[方法1-2]使用單一訊框預測之直流成份的補償係數補正本方法係以如下方式算出加權係數。
w0 =1 ‧‧‧‧(6)式
d0 =X-Y0  ‧‧‧‧(7)式
《雙預測B截波之加權係數的算出方法》
進行雙預測之B截波其預測信號值z(i,j)係以如下方式算出。
z(i,j)=w0 ‧y0 (i,j)+w1 ‧y1 (i,j)+d ‧‧‧‧(8)式
本發明(日本特願2007-174161)係以如下方式算出該加權係數w0 、w1 、d。
又,該算出方法係根據如下之假定。由於訊框f和訊框g係相同時刻的資訊,故預測其信號的明亮度為相近。因此,利用已知之訊框g的明亮度資訊,且自被補正訊框f0 和f1 而間接地預測補正對象訊框f的明亮度變化。
[方法2-1]使用雙預測之直流成份區塊的加權係數補正本方法係以如下方式算出加權係數。
w0 =1-w1  ‧‧‧‧(9)式
w1 =tb /td  ‧‧‧‧(10)式
d=X-w0 ‧Y0 -w1 ‧Y1  ‧‧‧‧(11)式
此處,tb 係表示被補正訊框f0 至補正對象訊框為止之訊框間距離,td 係表示被補正訊框f0 至被補正訊框f1 為止之訊框間距離。
彙總如上所說明之日本特願2007-174161所申請之發明而導出之加權係數的算出方法時,則如下述。
如第3圖所示,將該層1之時刻t之訊框的該區塊設成B,且將被參照區塊分別設成B0 、B1 。B0 、B1 係分別屬於該層1之時刻t-T0 之訊框、以及該層1之時刻t+T1 之訊框。
此處,單方向預測之情形時的被參照訊框僅設為時刻t-T0 之訊框。
此外,將正下層1-1之與該訊框B空間性相同位置之時刻t之訊框的區塊設成Ba 。以下,稱該Ba 為正下區塊。
此處,將被參照區塊B0 內之解碼信號的直流成份設成R(1,t-T0 ,B0 ),將被參照區塊B1 內之解碼信號的直流成份設成R(1,t+T1 ,B1 ),將正下區塊Ba 內之解碼信號的直流成份設成R(1-1,t,Ba )。
各區塊之直流成份係對區塊內之畫素集合使用2次元FFT或2次元DCT等而產生。
此時,日本特願2007-174161所申請之發明係將加權係數(w0 ,d0 )、或(w0 ,w1 ,d)規定如下。
(單方向預測之情形) *比例係數補正:前述之(4)及(5)式之補正方法
w0 =R(1-1,t,Ba )/R(1,t-T0 ,B0 )
d0 =0 ‧‧‧‧(12)式
*補償係數補正:前述之(6)及(7)式之補正方法
w0 =1
d0 =R(1-1,t,Ba )-R(1,t-T0 ,B0 ) ‧‧‧‧(13)式
(雙預測之情形) *前述之(9)式至(11)式之補正方法
w0 =1-w1
w1 =T0 /(T0 +T1 )
d=R(1-1,t,Ba )-w0 ‧R(1,t-T0 ,B0 )-w1 ‧R(1,t+T1 ,B1 ) ‧‧‧‧(14)式
據此,未傳送加權係數資訊的Implicit模式之加權動態預測係由單方向預測而實現。單方向預測之加權係數算出的方法係具有(12)式所列舉之比例係數補正方法、以及(13)式所列舉之補償係數補正方法之2種。
此外,H. 264/AVC之雙預測的Implicit模式之預測性能亦可作成如(14)式之處理而改善。
又,本發明人係對該(14)式之發明而發表於「早瀨和也、坂東幸浩、高村誠之、上倉一人、八島由幸:“利用空間可縮放編碼之層間相關之加權預測方式,“FIT2007,第6屆資訊科學技術研討會,pp. 253-256,Sep. 2007.」
如簡單說明有關於根據(12)式而求得加權係數(w0 ,d0 )之單方向預測之比例係數補正時,則如第4A圖所示,加權係數w0 係指由層1之時刻t-T0 之解碼信號的直流成份α和層1之時刻t之原信號的直流成份β的比而求得者,以層1-1之時刻t之解碼信號的直流成份β’更換其中的層1之時刻t之原信號的直流成份β者。
此處,由於可藉由解碼信號而算出有關該加權係數w0 ,故具有無須傳送至解碼側之特徵。
此外,如簡單說明有關於根據(13)式而求得加權係數(w0 ,d0 )之單方向預測之補償係數補正時,則如第4B圖所示,補償係數d0 係指由層1之時刻t之原信號的直流成份β和層1之時刻t-T0 之解碼信號的直流成份α的差份而求得者,以層1-1之時刻t之解碼信號的直流成份β’更換其中的層1之時刻t之原信號的直流成份β者。
此處,由於可藉由解碼信號而算出有關該補償係數d0 ,故具有無須傳送至解碼側之特徵。
此外,如簡單說明有關於根據(14)式而求得加權係數(w0 ,d0 )之雙預測之補償係數補正時,則如第4C圖所示,將層1之時刻t-T0 之解碼信號的直流成份表示為α,將層1之時刻t之原信號的直流成份表示為β,將層1之時刻t+T1 之解碼信號的直流成份表示為γ時,則補償係數d係指由“d=β-w0 ‧α-w1 ‧γ”而求得者,以層1-1之時刻t之解碼信號的直流成份β’更換其中的層1之時刻t之原信號的直流成份β者。
此處,由於可藉由解碼信號而算出有關該補償係數d,故具有無須傳送至解碼側之特徵。
另一方面,構成如JSVC之多層之編碼處理之解碼的種類係具有在下位層中必須進行反動態補償之multl-loop decoding、以及在下位層中無須進行反動態補償之single-loop decoding。一般而言,解碼處理必須簡便。因此,高負荷之反動態補償係應極力避免之處理,而尋求single-loop decoding。
此處,本說明書所敘述之反動態補償係指將動態向量所指的區塊之解碼信號予以確認為止之處理。
但,日本特願2007-174161所申請之發明係如(2)式所示,在全部作成正下層的解碼信號之後,算出正下區塊Ba 內之解碼信號的直流成份R(1-1,t,Ba )。因此,解碼處理係形成multl-loop decoding而殘留改善的餘地。
本發明係有鑑於如此之情形而創作,其目的係在由基本層和一個以上的擴張層所構成之空間可縮放編碼中,僅根據動態預測的被參照訊框的解碼信號和正下層的動態補償之相關的編碼資訊而推定編碼對象訊框之正下層的解碼信號的直流成份,藉由算出之編碼對象訊框之正下層的解碼信號的直流成份和動態預測的被參照訊框的解碼信號的直流成份之間的相關性而產生加權動態預測之加權係數,藉此而建立不傳送加權係數之資訊而以編碼器和解碼器進行使用相同的加權係數之加權動態預測之新穎的可縮放編碼器和解碼器之設計方法。
將本發明之加權動態預測之順序記述如下。
加權動態預測係由加權動態推定和加權動態補償之2個步驟所構成。
加權動態推定係指補正處理對象訊框和動態預測參照訊框之間的明亮度變化而探索兩訊框間的動態,且將經由探索而檢測之動態資訊作為動態向量而予以輸出之處理。
加權動態補償係指讀取動態向量資訊,對該動態向量所指之前的信號值而進行明亮度變化之補正,且將經補正之信號值作為處理對象訊框之預測信號而予以輸出之處理。
編碼處理係藉由加權動態推定而檢測動態向量,並讀取該動態向量而執行加權動態補償。
另一方面,解碼處理係將編碼資訊予以解碼而讀取動態向量,並執行加權動態補償。
加權係數的算出係能以任意的圖像區域單位進行。例如,可列舉如訊框單位、截波單位、大區塊單位、以及將大區塊予以更細微分割之小區塊單位等。
由於本發明對該層係無須加權係數的傳送,故加權動態預測所需之負擔(overhead)係在無論何種圖像區域單位均不會改變。因此,以愈小的圖像區域單位進行加權係數的算出,愈能提升加權動態預測之預測性能。
此處,列舉以大區塊單位進行加權係數的算出時為例而進行說明。即使為大區塊單位以外,亦可藉由相同的處理而進行加權動態預測。
此外,不根據成為對象的信號,而即使是亮度信號或色差信號均能同樣地進行處理。
[加權動態推定]
加權動態推定係於各編碼對象訊框的大區塊,探索在推定被參照訊框內所整合之大區塊。
進行該探索時,每當探索對象大區塊變更時,則算出表示兩個訊框之該區塊間的明亮度變化之加權係數,並將以該加權係數所補正過的探索對象大區塊的解碼信號作為用以進行整合判定之比較信號而予以活用。
繼而整合判定之大區塊係形成動態向量的參照處,並形成動態補償的被參照大區塊。
列舉整合的判定手段之一例,即非專利文獻1所列舉之編碼量和編碼失真間之拉格朗日成本(lagrange cost)最小化的判定手段。
[加權動態補償]
加權動態補償係首先於各個編碼/解碼對象大區塊,讀取該大區塊所具有之動態向量資訊。
然後算出表示該動態向量所指之前的被參照大區塊和編碼/解碼對象大區塊之間的明亮度變化之加權係數。
然後將以該加權係數補正被參照大區塊之解碼信號者作為編碼/解碼對象大區塊之預測信號而活用。
[加權係數的算出處理]
典型的方式係根據如下之順序而算出可縮放編碼之加權動態推定和加權動態補償所使用之加權係數。
加權係數的算出式係和日本特願2007-174161所申請之發明相同,該區塊為單方向預測時係由前述之(12)式或(13)式而算出,雙預測時,則由前述之(14)式而算出。
但,各式所包含之正下區塊的解碼信號直流成份R(1-1,t,Ba )之求解方法,則本發明和日本特願2007-174161所申請的發明之間並不相同。
亦即,日本特願2007-174161所申請之發明係將全部的正下層予以解碼,且藉由正交變換而求得直流成份,相對於此本發明係將正下層的解碼僅止於部份解碼(並非將圖像信號予以解碼為止之解碼,而為將一部份之編碼資訊予以解碼之層級的解碼),並根據該部份之解碼資訊和該層之參照訊框的解碼信號,間接性地推定而求得。
藉由止於部份解碼而無須進行反動態補償,而能削減解碼時間。
關於具體的順序之說明,整理說明所使用之記號。
如第5圖所示,將該層1之時刻t的訊框之該區塊設成B。此外,將正下層1-1之該區塊B的正下區塊設成Ba
此外,將正下區塊Ba 之動態預測的被參照區塊分別設成Bb0 、Bb1 。Bb0 、Bb1 係分別假定為屬於該層1之時刻t-T0 的訊框、以及該層1之時刻t+T1 的訊框。
正下層1的被參照區塊Bb0 、Bb1 之位置係可藉由將正下區塊Ba 所具有之參照訊框指數(index)和動態向量的編碼資訊予以解碼而求得。
此外,將位於和該正下層1-1之被參照區塊Bb0 、Bb1 空間性相同位置的該層1之區塊分別設成Bc0 、Bc1 。以下,直接將此等Bc0 、Bc1 稱為正上區塊。
此處,將區塊Ba 、Bb0 、Bb1 、Bc0 、Bc1 內之解碼信號的直流成份,分別設成R(1-1,t,Ba )、R(1-1,t-T0 ,Bb0 )、R(1-1,t+T1 ,Bb1 )、R(1,t-T0 ,Bc0 )、R(1,t+T1 ,Bc1 )。
此外,將包含於正下區塊Ba 之預測殘差信號的直流成份設成E(1-1,t,Ba )。預測殘差信號的直流成份作成E(1-1,t,Ba )係將正下區塊Ba 具有之預測殘差信號的直流成份的編碼資訊予以解碼而求得。
此外,在正下層中進行加權動態預測時,則將正下區塊Ba 和被參照區塊Bb0 之間的加權係數設成(w0 ,d0 ),將正下區塊Ba 和被參照區塊Bb1 之間的加權係數設成(w1 ’,d1 ’)。
此等之加權係數(w0 ,d0 )、(w1 ,d1 )係將正下區塊Ba 具有之加權係數的編碼資訊予以解碼而求得。
又,本發明對於該層1雖無須將加權係數予以編碼,但,其正下層1-1是否無須將加權係數予以編碼,則復依存於其下是否具有層之情形。
此處,為了方便說明,加權係數(w0 ’,d0 ’)、(w1 ’,d1 ’)係設成藉由將正下區塊Ba 具有之加權係數的編碼資訊予以解碼而求得。
繼而對於正下區塊Ba 之預測方式係區分為畫面內預測之情形、畫面間預測且為單方向預測之情形、畫面間預測且為雙預測之情形、以及畫面間預測且為區塊內混合著單方向預測區域和雙預測區域之情形之4個情形,玆說明正下區塊Ba 之解碼信號直流成份R(1-1,t,Ba )之求解方法的差異。
(1)正下區塊Ba 為畫面內預測之情形
正下區塊Ba 為畫面內預測,且該預測為Constrained Intra Prediction之情形時,則正下區塊Ba 內之解碼信號並未進行反動態補償而能全部再構成。
此處,Constrained Intra Prediction係指在非專利文獻1所列舉之H. 264和非專利文獻2所列舉之JSVC所使用之,當鄰接之區塊未存在畫面內預測模式時,則附加有限制該區塊無法採取畫面內預測模式之畫面內預測方式之1種。
採取該方式,則由於採取畫面內預測模式之區塊係閉鎖於該訊框內,且能再構成區塊內之解碼信號,故無須進行反動態補償。
因此,正下區塊Ba 為畫面內預測,且該預測為Constrained Intra Prediction之情形時,只要單純地將正下區塊Ba 內之解碼信號全部再構成,且以該各信號值為基本而算出直流成份即可。但,非Constrained Intra Prediction之畫面內預測之情形時,則本發明並未實施。
(2)正下區塊Ba 為畫面間預測且為單方向預測之情形
正下區塊Ba 為單方向預測之情形時,即可推定正下區塊Ba 之解碼信號直流成份R(1-1,t,Ba )如下。
R(1-1,t,Ba )≒w0 ’‧R(1-1,t-T0 ,Bb0 )+d0 ’+E(1-1,t,Ba ) ‧‧‧‧(15)式
但,R(1-1,t-T0 ,Bb0 )的資訊係若未將正下層之解碼信號全部再構成,則無法求得。
因此,假定為
R(1-1,t-T0 ,Bb0 )≒R(1,t-T0 ,Bc0 ) ‧‧‧‧(16)式
,而以該層內之區塊Ba 之正上區塊Bc0 之解碼信號直流成份R(1,t-T0 ,Bc0 )代用之。
若包含於該層和正下層之解碼信號直流成份的量化失真並不大時,則該(16)式之假定通常會成立。
區塊Bc0 之解碼信號係當層1之訊框t-T0 為該訊框t之被參照該框時,則為了動態預測而保持於緩衝器。
因此,將由(16)式所推定之值使用於正下區塊Ba 之解碼信號直流成份的算出,藉此即能在正下層中,無須進行反動態補償而算出加權係數。
因此,本發明係以如下方式推定R(1-1,t,Ba )。
R(1-1,t,Ba )≒w0 ’‧R(1-1,t-T0 ,Bc0 )+d0 ’+E(1-1,t,Ba ) ‧‧‧‧(17)式
此處,正下區塊Ba 內係由複數個小區塊所構成,且可能含有複數個動態向量之情形。例如,當該區塊B為16×16尺寸時,則正下區塊Ba 即形成8×8尺寸。JSVC係準備了4×4、4×8、8×4、8×8、8×16、16×8、以及16×16之7種來作為可能採用之區塊尺寸。
因此,當正下區塊Ba 為8×8尺寸時,則含有最大4個之小區塊。
含有複數個小區塊時,因應於該各小區塊的面積而將各小區塊內之解碼信號直流成份值進行加權,且將其總和設成正下區塊Ba 之解碼信號直流成份R(1-1,t,Ba )。
將由複數個小區塊所構成時之具體性算出順序之一例記述如下。
如第6圖所示,假定該區塊B為16×16尺寸,且於正下區塊Ba 含有2個4×4尺寸的小區塊、以及1個4×8尺寸的小區塊。此處,將各小區塊設成Ba 0 、Ba 1 (分別為4×4尺寸)、Ba 2 (4×8尺寸)。
此外,將小區塊Ba 0 、Ba 1 、Ba 2 的動態預測被參照區塊分別設成Bb0 0 、Bb0 1 、Bb0 2 ,將位於和該各被參照區塊為空間性相同位置之該層之正上區塊設成Bc0 0 、Bc0 1 、Bc0 2
此外,將分配於小區塊Ba 0 、Ba 1 、Ba 2 的加權係數分別設成(w0 0’ ,d0 0’ )、(w0 1’ ,d0 1’ )、(w0 2’ ,d0 2’ )。
此時,區塊Ba 之解碼信號直流成份R(1-1,t,Ba )係以如下方式算出。
R(1-1,t,Ba )=(1/4)‧[w0 0’ ‧R(1,t-T0 ,Bc0 0 )+d0 0’ +E(1-1,t,Ba 0 )]+(1/4)‧[w0 1’ ‧R(1,t-T0 ,Bc0 1 )+d0 1’ +E(1-1,t,Ba 1 )]+(1/2)‧[w0 2’ ‧R(1,t-T0 ,Bc0 2 )+d0 2’ +E(1-1,t,Ba 2 )]‧‧‧‧(18)式
(3)正下區塊Ba 為畫面間預測且為雙預測之情形
正下區塊Ba 為雙預測之情形時,可推定正下區塊Ba 之解碼信號直流成份R(1-1,t,Ba )如下。
R(1-1,t,Ba )≒w0 ’‧R(1-1,t-T0 ,Bb0 )+w1 ’‧R(1-1,t+T1 ,Bb1 )+(1/2)‧(d0 ’+d1 ’)+E(1-1,t,Ba ) ‧‧‧‧(19)式
但,和單方向預測之情形時相同地,R(1-1,t-T0 ,Bb0 )、以及R(1-1,t+T1 ,Bb1 )的資訊,若未將正下層之解碼信號全部解碼,則無法求得。
因此,假定為
R(1-1,t-T0 ,Bb0 )≒R(1,t-T0 ,Bc0 )R(1-1,t+T1 ,Bb1 )≒R(1,t+T1 ,Bc1 ) ‧‧‧‧(20)式
,而以該層內之區塊Bb0 、Bb1 之正上區塊Bc0 、Bc1 之解碼信號直流成份R(1,t-T0 ,Bc0 )、以及R(1,t+T1 ,Bc1 )代用之。
若包含於該層和正下層之解碼信號直流成份的量化失真並不大時,則該(20)式之假定通常會成立。
因此,本發明係以如下方式推定R(1-1,t,Ba )。
R(1-1,t,Ba )≒w0 ’‧R(1,t-T0 ,Bc0 )+w1 ’‧R(1,t+T1 ,Bc1 )+(1/2)‧(d0 ’+d1 ’)+E(1-1,t,Ba ) ‧‧‧‧(21)式
此處,和單方向預測之情形時相同地,區塊Ba 內係由複數個小區塊所構成,且可能含有複數個動態向量之情形。
此時,和單方向預測之情形時相同地,因應於各小區塊之面積而將各小區塊內之直流成份值予以加權,並將其總和設成正下區塊Ba 之解碼信號直流成份R(1-1,t,Ba )。
例如,假定該區塊B為16×16尺寸,且正下區塊Ba 含有2個4×4尺寸之小區塊、1個4×8尺寸之小區塊。此處,將各小區塊設成Ba 0 、Ba 1 、Ba 2
此外,將小區塊Ba 0 、Ba 1 、Ba 2 之雙預測的被參照區塊分別設成Bb0 0 、Bb0 1 、Bb0 2 、Bb1 0 、Bb1 1 、Bb1 2 ,將位於和該各被參照區塊為空間性相同位置之該層之正上區塊設成Bc0 0 、Bc0 1 、Bc0 2 、Bc1 0 、Bc1 1 、Bc1 2
此外,將分配於小區塊Ba 0 、Ba 1 、Ba 2 的加權係數分別設成(w0 0’ ,d0 0’ )、(w1 0’ ,d1 0’ )、(w0 1’ ,d0 1’ )、(w1 1’ ,d1 1’ )、(w0 2’ ,d0 2’ )、(w1 2’ ,d1 2’ )。
此時,區塊Ba 之解碼信號直流成份R(1-1,t,Ba )係如以下方式算出。
(數學式2)
(4)正下區塊Ba 為混合著單方向預測和雙預測之情形
區塊Ba 內之複數個小區塊(例如:4×4)係可分別獨立地採取單方向預測或雙預測。此時,以和(2)、(3)相同的順序,因應於各小區塊之面積而將直流成份值予以加權,並將其總和設成區塊Ba 之解碼信號直流成份R(1-1,t,Ba )。
以下,和(2)及(3)相同地,假定該區塊B為16×16尺寸,且正下區塊Ba 含有2個4×4尺寸之小區塊(Ba 0 、Ba 1 )、1個4×8尺寸之小區塊(Ba 2 )。
此處,Ba 0 和Ba 2 係設成單方向預測,Ba 1 係設成雙預測。繼而將小區塊Ba 0 、Ba 2 之單方向預測之被參照區塊分別設成Bb0 0 、Bb0 2 ,將小區塊Ba 1 之雙預測的被參照區塊分別設成Bb0 1 、Bb1 1
將位於和該各被參照區塊為空間性相同位置之該層之正上區塊設成Bc0 0 、Bc0 2 、Bc0 1 、Bc1 1
此外,將分配於小區塊Ba 0 、Ba 1 、Ba 2 的加權係數分別設成(w0 0’ ,d0 0’ )、(w0 1’ ,d0 1’ )、(w1 1’ ,d1 1’ )、(w0 2’ ,d0 2’ )。
此時,區塊Ba 之解碼信號直流成份R(1-1,t,Ba )係以如下方式算出。
(數學式3)
如上述,本發明係正下區塊Ba 為畫面內預測,且該預測並未利用Constrained Intra Prediction之情形時,則不予實施。此外,預測參照區塊Bb0 、Bb1 之正上區塊Bc0 、Bc1 之解碼信號未儲存於用以進行動態預測之緩衝器時,亦不予實施。
未實施本發明時,則使用另外的預測方式而進行編碼。例如JSVC之加權動態預測、未加權之普通的動態預測、以及畫面內預測。
此外,正下層進行畫面間預測的情形時,若正下層之加權動態預測為極高之性能,則正下區塊Ba 之預測殘差信號之直流成份E(1-1,t,Ba )大致成為0。
如此之情形時,則無須考慮該預測殘差信號之直流成份。無須考慮時,由於可省略預測殘差信號之直流成份的解碼,故進而可節約解碼所使用之記憶體和計算量。因此,重視記憶體和計算量的削減時,亦可不進行預測殘差信號之直流成份的加算。
繼而說明有關於將本發明構裝於JSVC的參照編碼器JSVM 8.0,檢測進行單方向預測之本發明的比例係數補正之WP(Weighted Prediction)和進行補償係數補正之WP的編碼性能之實驗。
該實驗中,基本層係使用JSVM的WP而編碼,且將本發明之WP使用於擴張層而進行。性能檢測係根據將JSVM的WP使用於擴張層時、以及使用本發明之WP時之碼率失真特性而評價。
使用JSVC的標準圖像之City,Soccer,Foreman之3個影像,將白色的線形衰減混合於各影像之前頭的33個訊框。
衰減的種類係將淡入/淡出之2種作成實驗對象,且將該衰減混合部份的33個訊框設成編碼對象訊框。
將30fps的QCIF(176×144畫素之圖像尺寸)圖像輸入於基本層,且將30fps的CIF(352×288畫素之圖像尺寸)圖像輸入於擴張層,圖像類型係設成IPPP形式。
量化參數係試驗21、24、27、30之4種類,基本層和擴張層係使用相同的值。
動態探索係僅作成整數精度,且進行完全檢測。
表2係表示對JSVM的WP使用本發明所帶來之編碼量的削減結果。實現最大6.38%的編碼量削減。全體性則得知在淡出影像中,其削減功效較大。
[表2]
第7圖係分別對實現最大削減率之City的淡出影像之各個方法求得PSNR(Peak Signal to Noise Ratio)、以及位元比率,且將此等作比較(Y-PSNR係表示亮度信號之PSNR)。
根據圖示,得知本發明之方法係不根據碼率而能實現編碼量的削減。
將比例係數補正和補償係數補正作比較時,得知淡入影像雖係兩者大致無差異(圖示省略),但,淡出影像則補償係數補正方面的功效較大。
在上述性能檢測中,淡出影像其補償係數補正之WP係實現平均4.39%之編碼量的削減率。
本實驗雖係表示單方向預測之編碼特性,但,在雙預測中,亦可預估提升相同的性能。
[實施例]
繼而根據實施例而詳細說明本發明。
[處理之流程] [編碼處理之實施例]
參閱第8圖而說明有關於本發明的編碼處理之實施例。
所說明之實施例係對一個大區塊之編碼處理。藉由將其對全部的大區塊實施而可構成全部的編碼資訊。
步驟S101:進行該擴張層之該大區塊是否為加權動態預測之對象大區塊之判定處理。如為真的情形時,則進行步驟S103之處理,如為假的情形時,則進行步驟S102之處理。
步驟S102:根據步驟S101的處理所輸出之該大區塊的預測模式資訊而進行預測信號的產生。
此處之預測方式係可列舉畫面內預測、無加權之普通的動態預測、以及層間預測。玆列舉非專利文獻3所列舉的JSVM之預測方法而作為各方式的預測方法之一例。
步驟S103:對該大區塊讀取該大區塊的原信號、(被參照訊框內之)探索對象大區塊的解碼信號、以及正下層之編碼資訊,進行加權動態推定,並輸出動態向量資訊。本處理之詳細情形係表示於第10圖(後述)。
步驟S104:讀取步驟S103的處理所輸出之動態向量資訊、以及正下層之編碼資訊,進行加權動態補償,並輸出加權動態預測信號。本處理之詳細情形係表示於第11圖(後述)。
步驟S105:讀取藉由步驟S102或步驟S104的處理所輸出之預測信號,產生和該大區塊的原信號之差分信號,且進行該差分信號之編碼。
玆列舉非專利文獻3所列舉的JSVM之編碼處理而作為該差分信號之編碼處理之一例。
[解碼處理之實施例]
參閱第9圖而說明有關於本發明之解碼處理之實施例。
說明之實施例係對一個大區塊之解碼處理。藉由將其對全部的大區塊實施而構成全部的解碼信號。
步驟S201:讀取有關於該擴張層之該大區塊的預測模式之編碼資訊,進行解碼處理,並輸出預測模式資訊。
步驟S202:進行該擴張層之該大區塊是否為加權動態預測之對象大區塊之判定處理。如為真的情形時,則進行步驟S204之處理,如為假的情形時,則進行步驟S203之處理。
步驟S203:根據步驟S201的處理所輸出之該大區塊的預測模式資訊而進行預測信號的產生。此處之預測方式係可列舉畫面內預測、無加權之普通的動態預測、以及層間預測。
步驟S204:讀取有關於該大區塊的動態向量之編碼資訊,進行解碼處理,並輸出動態向量資訊。
步驟S205:讀取步驟S204的處理所輸出之動態向量資訊、以及正下層之編碼資訊,進行加權動態補償,並輸出加權動態預測信號。本處理之詳細情形係表示於第11圖(後述)。
步驟S206:讀取藉由步驟S203或步驟S205的處理所輸出之預測信號,加上解碼過之預測殘差信號而構成解碼信號,並予以輸出。
[步驟S103的處理之詳細]
參閱第10圖而說明有關於本發明之加權動態推定處理(步驟S103的處理)之實施例。
步驟S301:讀取正下層之編碼資訊、以及目前的探索對象大區塊的解碼信號,算出施加於探索對象大區塊的加權係數,並予以輸出。本處理之詳細情形係表示於第12圖(後述)。
步驟S302:讀取藉由步驟S301的處理所輸出之加權係數資訊,且根據該加權係數而將目前的探索對象大區塊的解碼信號予以加權,並輸出該經加權之信號值。
步驟S303:算出由步驟S302的處理所輸出之信號值和該大區塊的原信號之間的由編碼量和編碼失真量所構成之編碼成本,並予以輸出。
該編碼成本之一例係可列舉非專利文獻3所列舉之JSVM的編碼量和二乘誤差之編碼失真之間的拉格朗日成本,
步驟S304:進行是否已對應探索的全部大區塊進行探索之判定處理,如為真的情形時,則進行步驟S306之處理,如為假的情形時,則進行步驟S305之處理。
步驟S305:將處理對象移行至續接之探索對象大區塊。
步驟S306:讀取藉由步驟S303的處理所輸出之編碼成本資訊,選定探索過的大區塊之中編碼成本為最小之大區塊,且將該大區塊和該大區塊的座標位置的差分作為動態向量而輸出。
[步驟S104、步驟S205的處理之詳細]
參閱第11圖而說明有關於本發明之加權動態補償處理(步驟S104、步驟S205的處理)之實施例。
步驟S401:讀取該大區塊之動態向量資訊,並予以輸出。該動態向量資訊係當編碼處理之加權動態補償之情形時,則自加權動態推定的輸出而讀取,當解碼處理之加權動態補償之情形時,則自動態向量的解碼處理之輸出而讀取。
步驟S402:讀取正下層之編碼資訊、以及根據步驟S401的處理而輸出之動態向量資訊,算出施加於動態向量所指之被參照大區塊的加權係數,並予以輸出。本處理之詳細情形係表示於第12圖(後述)。
步驟S403:讀取藉由步驟S402的處理所輸出之加權係數資訊,且根據該加權係數而將被參照大區塊的解碼信號予以加權,並輸出該經加權之信號值。
[步驟S301、步驟S402的處理之詳細]
參閱第12圖而說明有關於本發明之加權係數算出處理(步驟S301、步驟S402的處理)之實施例。
步驟S501:讀取正下層之編碼資訊,且進行該大區塊之正下區塊的預測模式是否為畫面內預測之判定處理,如為真的情形時,則進行步驟S504之處理,如為假的情形時,則進行步驟S502之處理。
步驟S502:進行正下區塊在動態預測而參照的被參照區塊的正上區塊之解碼信號,其是否為了動態預測而儲存於緩衝器的判定處理,如為真的情形時,則進行步驟S503之處理,如為假的情形時,則進行步驟S512之處理。
步驟S503:讀取正下層之編碼資訊、以及該層之被參照訊框之解碼信號,且推定正下區塊的直流成份之值,並予以輸出。本處理之詳細情形係表示於第13圖(後述)。
步驟S504:讀取正下層之編碼資訊,且進行該大區塊之正下區塊的畫面內預測是否為Constrained Intra Prediction之判定處理,如為真的情形時,則進行步驟S505之處理,如為假的情形時,則進行步驟S512之處理。
步驟S505:讀取正下層之編碼資訊,進行正下區塊的解碼處理,將區塊內之全部信號再構成,並輸出於緩衝器。
步驟S506:經由緩衝器而讀取正下區塊內之解碼信號,且算出正下區塊的解碼信號之直流成份,並輸出於暫存器。
步驟S507:讀取該大區塊之預測模式資訊,且進行預測模式是否為單方向預測之判定處理,如為真的情形時,則進行步驟S508之處理,如為假的情形時,則進行步驟S511之處理。
步驟S508:進行由外部所指定之加權係數算出方法是否為比例係數補正型之判定處理,如為真的情形時,則進行步驟S509之處理,如為假的情形時,則進行步驟S510之處理。
此處,比例係數補正型係指根據前述之(12)式而實施之加權係數的算出方法。
一般而言,比例係數補正型係以白色淡入影像或黑色淡出影像為主而發揮其功效,相對於此,根據前述之(13)式而實施之加權係數的算出方法之補償係數補正型係以白色淡出影像或黑色淡入影像為主而發揮其功效。
因此,來自外部的加權係數算出方法之指定資訊係以根據衰減型式的判定結果而決定者為佳。
步驟S509:讀取由步驟S503的處理所推定之正下區塊的直流成份、或由步驟S506的處理所算出之正下區塊的直流成份中的任意一個之值,將該直流成份值和被參照區塊的直流成份值之比規定為比例係數,且將補償係數規定為0而予以輸出。本處理係根據前述之(12)式。
步驟S510:讀取由步驟S503的處理所推定之正下區塊的直流成份、或由步驟S506的處理所算出之正下區塊的直流成份中之任意一個之值,將該直流成份值和被參照區塊的直流成份值之差規定為補償係數,且將比例係數規定為1而予以輸出。本處理係根據前述之(13)式。
步驟S511:讀取被參照區塊和該區塊的訊框間距離的資訊,將此等之比規定為比例係數,讀取由步驟S503的處理所推定之正下區塊的直流成份、或由步驟S506的處理所算出之正下區塊的直流成份中之任意一個之值,將該直流成份值和對2個被參照區塊的直流成份值而演算前述之比例係數之值的差規定為補償係數而予以輸出。本處理係根據前述之(14)式。
步驟S512:實施未參照正下區塊的推定直流成份之加權係數算出方法。
例如,可考慮為非專利文獻3所列舉之JSVM的Implicit模式或Explicit模式之加權係數的算出方法。
[步驟S503的處理之詳細]
參閱第13圖而說明有關於本發明之正下區塊直流成份之推定處理(步驟S503的處理)之實施例。
步驟S601:讀取有關於該正下區塊之小區塊的分割資訊之編碼資訊,進行其解碼處理,並將該正下區塊之小區塊的分割構造予以確認。
步驟S602:讀取有關於該小區塊的參照訊框指數之編碼資訊,進行其解碼處理,並寫入至暫存器。
步驟S603:讀取有關於該小區塊的動態向量之編碼資訊,進行其解碼處理,並寫入至暫存器。
步驟S604:讀取有關於該小區塊的加權係數之編碼資訊,進行其解碼處理,並寫入至暫存器。
步驟S605:讀取有關於該小區塊的預測殘差信號的直流成份之編碼資訊,進行其解碼處理,並寫入至暫存器。
步驟S606:自暫存器讀取由步驟S602的處理和步驟S603的處理所輸出之參照訊框指數、以及動態向量的資訊,並將該小區塊的動態預測之被參照區塊的位置予以確認。
步驟S607:讀取在步驟S606的處理中被確認之被參照區塊的正上區塊之解碼信號,且算出該解碼信號的直流成份,並將該直流成份值寫入至暫存器。
步驟S608:由暫存器讀取在步驟S607的處理中所算出之直流成份值,且對其使用由步驟S604的處理所算出之加權係數而進行加權,並將該值寫入至暫存器。
步驟S609:自暫存器讀取在步驟S608的處理中所算出之加權的直流成份值,且將其加上由步驟S605的處理所算出之預測殘差信號的直流成份值,將該值視為該小區塊的直流成份之推定值,並寫入至暫存器。
步驟S610:進行是否對全部的小區塊結束直流成份的推定處理之判定處理,如為真的情形時,則進行步驟S611之處理,如為假的情形時,則進行步驟S612之處理。
步驟S611:讀取在步驟S609的處理中所算出之各小區塊的推定直流成份值,且因應於該正下區塊之各小區塊的面積比而將各小區塊的推定之推定直流成份值予以加權,將該加權和視為該正下區塊的直流成份之推定值,並予以輸出。
步驟S612:將處理對象轉移至續接之直流成份之推定對象小區塊。
[處理裝置] [編碼裝置之實施例]
參閱第14圖說明有關於本發明之編碼裝置之實施例。第14圖係對一個大區塊進行編碼的裝置之圖示。
預測方法判定部101:讀取該大區塊的預測方式之指定資訊,並根據該指定資訊而轉移至各預測部的處理。
指定之預測方式為畫面內預測時,則轉移至畫面內預測部102的處理,若為未加權之普通的動態預測時,則轉移至無加權動態預測部103的處理,若為層間預測時,則轉移至層間預測部104的處理,若為加權動態預測時,則轉移至加權動態推定部105的處理。
畫面內預測部102:讀取編碼對象訊框之成為對象的原信號和解碼信號,實施畫面內預測而作成預測信號,並將該預測信號輸出於預測殘差信號產生部107。
作為畫面內預測的方法之一例係可列舉非專利文獻3所舉出之JSVM的畫面內預測。
無加權動態預測部103:讀取成為編碼對象訊框之對象的原信號、以及成為被參照訊框之對象的解碼信號,實施未加權之普通的動態預測而作成預測信號,並將該預測信號輸出於預測殘差信號產生部107。
作為未加權之普通的動態預測的方法之一例,可列舉非專利文獻3所舉出之JSVM的未加權之普通的動態預測。
層間預測部104:讀取編碼對象訊框之成為對象的原信號、以及正下層的編碼資訊,實施層間預測而作成預測信號,並將該預測信號輸出於預測殘差信號產生部107。
作為層間預測的方法之一例,可列舉非專利文獻3所舉出之JSVM的層間預測。
加權動態推定部105:讀取編碼對象訊框之成為對象的原信號、自該擴張層解碼信號記憶部110所輸出之被參照訊框的解碼信號、以及自正下層編碼資訊記憶部111所輸出之正下層的編碼資訊,實施加權動態推定而產成生動態向量,並將該動態向量資訊輸出於加權動態補償部106。加權動態推定部105的詳細構成係表示於第16圖(後述)。
加權動態補償部106:讀取自該擴張層解碼信號記憶部110所輸出之被參照訊框的解碼信號、以及自正下層編碼資訊記憶部111所輸出之正下層的編碼資訊,實施加權動態補償而產成生預測信號,並將該預測信號輸出於預測殘差信號產生部107。加權動態補償部106的詳細構成係表示於第17圖(後述)。
預測殘差信號產生部107:讀取成為編碼對象訊框之對象的原信號、以及自畫面內預測部102、或無加權動態預測部103、或層間預測部104、或加權動態補償部106所輸出之預測信號,產生原信號和預測信號之差分信號,並輸出於預測殘差信號編碼部108。
預測殘差信號編碼部108:讀取自預測殘差信號產生部107所輸出之預測殘差信號,進行編碼處理,並作為編碼資訊而輸出。
此外,同時地,該編碼資訊為了輸入至解碼部109,而先輸出於緩衝器。
作為該預測殘差信號的編碼處理之一例,可列舉非專利文獻3所舉出之JSVM的正交變換、量化、以及可變長度編碼的一連串之製程的適用。
解碼部109:自該緩衝器讀取編碼資訊,進行解碼處理,並將所取得之解碼信號輸出於該擴張層解碼信號記憶部110。
該解碼處理係使用本發明之解碼處理。作為解碼部109而發揮功能之解碼裝置的詳細構成係表示於第15圖(後述)。
正下層編碼資訊記憶部111:讀取正下層的編碼資訊,並輸出於緩衝器。
[解碼裝置之實施例]
參閱第15圖說明有關於本發明之解碼裝置之實施例。第15圖係對該擴張層之一個大區塊進行解碼的裝置之圖示。
預測模式解碼部201:讀取該大區塊的預測模式相關之編碼資訊,進行其解碼處理,並將預測模式資訊輸出於預測模式記憶部202。
預測方法判定部203:由預測模式記憶部202讀取預測模式資訊,並根據該指定資訊轉移至各預測部的處理。
指定之預測方式若為畫面內預測時,則轉移至畫面內預測部204的處理,若為未加權之普通的動態預測時,則轉移至無加權動態預測部205的處理,若為層間預測時,則轉移至層間預測部206的處理,若為加權動態預測時,則轉移至動態向量資訊解碼部207的處理。
畫面內預測部204:讀取編碼對象訊框之成為對象的原信號和解碼信號,實施畫面內預測而作成預測信號,並將該預測信號輸出於解碼信號產生部213。
無加權動態預測部205:讀取成為編碼對象訊框之對象的原信號、以及成為被參照訊框之對象的解碼信號,實施未加權之普通的動態預測而作成預測信號,並將該預測信號輸出於解碼信號產生部213。
層間預測部206:讀取編碼對象訊框之成為對象的原信號、以及正下層的編碼資訊,實施層間預測而作成預測信號,並將該預測信號輸出於解碼信號產生部213。
動態向量資訊解碼部207:讀取該大區塊的動態向量相關之編碼資訊,進行其解碼處理,並將動態向量資訊輸出於動態向量資訊記憶部208。
加權動態補償部209:讀取自該擴張層解碼信號記憶部214所輸出之被參照訊框的解碼信號、以及自正下層編碼資訊記憶部210所輸出之正下層的編碼資訊,實施加權動態補償而產成生預測信號,並將該預測信號輸出於解碼信號產生部213。加權動態補償部209的詳細構成係表示於第17圖(後述)。
正下層編碼資訊記憶部210:讀取正下層之編碼資訊而輸出於緩衝器。
殘差信號解碼部211:讀取該大區塊的殘差信號相關之編碼資訊,進行其解碼處理,並將該殘差信號輸出於殘差信號記憶部212。
解碼信號產生部213:讀取自畫面內預測部204、或無加權動態預測部205、或層間預測部206、或加權動態補償部209所輸出的預測信號,並將此等和自殘差信號記憶部211所讀取的殘差信號予以合成,產生解碼信號而輸出。
此外,同時地將該解碼信號寫入至該擴張層解碼信號記憶部214。
[加權動態推定部105之構成的詳細]
參閱第16圖說明有關於本發明之加權動態推定部105之實施例。第16圖係對該擴張層之一個大區塊進行加權動態推定的裝置之圖示。
探索對象區塊設置部301:讀取該擴張層之被參照訊框之解碼信號,且將動態推定之探索對象的大區塊予以確認,並將該大區塊的解碼信號輸出於加權係數算出部302。
加權係數算出部302:讀取自探索對象區塊設置部301所輸出之探索對象大區塊的解碼信號、以及正下層編碼資訊,且算出施加於探索對象大區塊的加權係數,並輸出於加權係數記憶部303。
加權動態推定信號產生部304:自加權係數記憶部303讀取加權係數,並根據加權係數將該探索對象大區塊的解碼信號予以加權,而將該加權後之信號輸出於加權動態推定信號記憶部305。
編碼成本算出部306:自緩衝器讀取該大區塊的原信號,且自加權動態推定信號記憶部305讀取加權動態推定信號,並算出和該大區塊的原信號之間的由符號量和編碼失真量所構成之編碼成本,將該編碼成本輸出於編碼成本記憶部307,並轉移至探索結束判定部308之處理。
作為該編碼成本之一例,可列舉非專利文獻3所舉出之JSVM的符號量和二乘誤差的編碼失真之間的拉格朗日成本。
探索結束判定部308:進行該大區塊的被參照訊框內之加權動態推定的探索是否已對被指定之全部的探索範圍內的候補進行過之判定處理,若為真的時,則轉移至被參照區塊決定部309的處理,若為假的時,則轉移至探索對象區塊設置部301的處理。
被參照區塊決定部309:自編碼成本記憶部307讀取對全部的探索對象大區塊的編碼成本資料群,且將最小的編碼成本之探索對象大區塊決定為被參照區塊,並將該被參照區塊和該大區塊之座標位置的差分作為動態向量資訊而輸出。
[加權動態補償部106及209之構成的詳細]
參閱第17圖說明有關於本發明之加權動態補償部106及209之實施例。第17圖係對該擴張層之一個大區塊進行加權動態補償的裝置之圖示。
被參照區塊信號設置部401:讀取被參照訊框之解碼信號和動態向量資訊,且將被參照大區塊予以確認,並將該大區塊之解碼信號輸出於加權係數算出部402。
該動態向量資訊係當本加權動態補償部為設置於編碼裝置內時(亦即,加權動態補償部106之情形時),則由加權動態推定部105提供,當本加權動態補償部為設置於解碼裝置內時(亦即,加權動態補償部209之情形時),則由動態向量資訊解碼部207提供。
加權係數算出部402:讀取自被參照區塊信號設置部401所輸出之被參照大區塊的解碼信號、以及正下層的編碼資訊,且算出施加於被參照大區塊的加權係數,而輸出於加權係數記憶部403。
加權動態預測信號產生部404:自加權係數記憶部403讀取加權係數,並根據加權係數將被參照區塊的解碼信號予以加權,而將該經加權之信號輸出於加權動態預測信號記憶部405。
[加權係數算出部302及402之構成的詳細]
參閱第18圖說明有關於上述之加權係數算出部302及402之實施例。第18圖係對該擴張層之一個大區塊算出加權係數的裝置之圖示。
正下區塊預測模式判定部501:讀取正下層的編碼資訊,進行該大區塊之正下區塊的預測模式之判定處理,(i)相同預測模式為畫面內預測,且該預測為Constrained Intra Prediction時,則轉移至正下區塊內信號解碼部505之處理,(ii)相同預測模式為畫面內預測,且該預測非為Constrained Intra Prediction時,則轉移至正下區塊推定直流成份非參照加權係數算出部512之處理,(iii)相同預測模式為畫面間預測時,則轉移至正下區塊預測參照處正上解碼信號緩衝判定部502之處理。
正下區塊預測參照處正上解碼信號緩衝判定部502:進行正下區塊所參照之預測參照區塊的正上區塊之解碼信號是否已被緩衝之判定處理,若為真的時,則轉移至正下區塊直流成份推定部503的處理,若為假的時,則轉移至正下區塊推定直流成份非參照加權係數算出部512的處理。
正下區塊直流成份推定部503:讀取正下層的編碼資訊和該層的被參照訊框的解碼信號,且推定正下區塊的直流成份之值,並輸出於正下區塊推定直流成份記憶部504。正下區塊直流成份推定部503之詳細構成係表示於第19圖(後述)。
正下區塊內信號解碼部505:讀取正下層的編碼資訊,將正下區塊內之解碼信號全部再構成,並將該解碼信號輸出於正下區塊直流成份算出部506。
正下區塊直流成份算出部506:自正下區塊內信號解碼部505讀取正下區塊內的解碼信號,且算出正下區塊內的解碼信號之直流成份,並轉移至該大區塊預測模式判定部507。
該大區塊預測模式判定部507:讀取該大區塊之預測模式資訊,且進行預測模式是否為單方向預測之判定處理,如為真的情形時,則轉移至加權係數算出方法判定部508之處理,如為假的情形時,則轉移至雙預測加權係數算出部509之處理。
加權係數算出方法判定部508:進行由外部所指定之加權係數算出方法是否為比例係數補正型之判定處理,如為真的情形時,則轉移至單方向預測比例係數補正型加權係數算出部510之處理,如為假的情形時,則進行單方向預測補償係數補正型加權係數算出部511之處理。
此處,比例係數補正型係指根據前述之(12)式而實施之加權係數的算出方法。
一般而言,比例係數補正型係以白色淡入影像或黑色淡出影像為主而發揮其功效,相對於此,根據前述之(13)式而實施之加權係數的算出方法之補償係數補正型係以白色淡出影像或黑色淡入影像為主而發揮其功效。
因此,來自外部的加權係數算出方法之指定資訊係以根據衰減型式的判定結果而規定者為佳。
雙預測加權係數算出部509:讀取被參照區塊和該區塊之訊框間距離的資訊,將此等之比規定為比例係數,自正下區塊推定直流成份記憶部504或正下區塊直流成份算出部506而讀取正下區塊的直流成份之值,將該直流成份值和對2個被參照區塊的直流成份值演算前述的比例係數之值的差規定為補償係數而予以輸出。本處理係根據前述之(14)式。
單方向預測比例係數補正型加權係數算出部510:自正下區塊推定直流成份記憶部504、或正下區塊直流成份算出部506讀取正下區塊的直流成份之值,將該直流成份值和被參照區塊的直流成份值之比規定為比例係數,且將補償係數規定為0而予以輸出。本處理係根據前述之(12)式。
單方向預測補償係數補正型加權係數算出部511:自正下區塊推定直流成份記憶部504、或正下區塊直流成份算出部506讀取正下區塊的直流成份之值,將該直流成份值和被參照區塊的直流成份值之差規定為補償係數,且將比例係數規定為1而予以輸出。本處理係根據前述之(13)式。
正下區塊推定直流成份非參照加權係數算出部512:進行未使用正下區塊的直流成份之加權係數的算出方法而予以輸出。
本處理之例係能使用非專利文獻3所列舉之JSVM的Explicit模式或Implicit模式之加權係數算出方法。
[正下區塊直流成份推定部503的構成之詳細]
參閱第19圖說明有關於本發明之正下區塊直流成份推定部503之實施例。第19圖係對該擴張層之一個大區塊進行正下區塊直流成份的推定的裝置之圖示。
小區塊分割資訊解碼部601:讀取該正下區塊的小區塊之分割資訊的相關編碼資訊,進行其解碼,並將經解碼的小區塊之分割資訊輸出於小區塊分割資訊記憶部602。
參照訊框指數資訊解碼部603:讀取該小區塊之參照訊框指數的相關編碼資訊,進行其解碼,並將經解碼的參照訊框指數資訊輸出於參照訊框指數資訊記憶部604。
動態向量資訊解碼部605:讀取該小區塊之動態向量的相關編碼資訊,進行其解碼,並將經解碼的動態向量資訊輸出於動態向量資訊記憶部606。
加權係數資訊解碼部607:讀取該小區塊之加權係數的相關編碼資訊,進行其解碼,並將經解碼的加權係數資訊輸出於加權係數資訊記憶部608。
預測殘差信號直流成份資訊解碼部609:讀取該小區塊之預測殘差信號的直流成份之相關編碼資訊,進行其解碼,並將經解碼之預測殘差信號的直流成份資訊輸出於預測殘差信號直流成份資訊記憶部610。
該小區塊預測參照位置確認部611:藉由參照訊框指數資訊記憶部604、以及動態向量資訊記憶部606而分別讀取經解碼的參照訊框指數、以及動態向量的資訊,並將該小區塊的動態預測之被參照區塊的位置予以確認。
正上區塊解碼信號直流成份算出部612:讀取在該小區塊預測參照位置確認部611中被確認的被參照區塊的正上區塊之解碼信號,算出該解碼信號之直流成份,並輸出於正上區塊解碼信號直流成份記憶部613。
加權係數演算部614:自正上區塊解碼信號直流成份記憶部613讀取被參照區塊的正上區塊之解碼信號的直流成份,此外,自加權係數資訊記憶部608讀取分配於該小區塊之加權係數,使用加權係數對正上區塊之解碼信號的直流成份進行加權,並將經加權的直流成份輸出於預測殘差信號直流成份加算部615。
預測殘差信號直流成份加算部615:讀取自加權係數演算部614所輸出之經加權的正上區塊之解碼信號的直流成份之值,此外,讀取由預測殘差信號直流成份資訊記憶部610所解碼之預測殘差信號的直流成份,將兩者相加,並將其值輸出於該小區塊推定直流成份記憶部616。
小區塊直流成份推定處理判定部617:進行對全部的小區塊是否已結束直流成份的推定處理之判定處理,如為真的情形時,則轉移至該正下區塊推定直流成份算出部618,如為假的情形時,則轉移至推定對象小區塊更新部619。
該正下區塊推定直流成份算出部618:由該小區塊推定直流成份記憶部616讀取各小區塊之推定直流成份,且因應於該正下區塊之各小區塊的面積比而將各小區塊之推定直流成份予以加權,並將其加權和視為該正下區塊之直流成份的推定值而予以輸出。
推定對象小區塊更新部619:將處理對象轉移至續接之直流成份的推定對象小區塊。
(產業上利用可能性)
本發明係可使用於動態圖像可縮放編碼,根據本發明,則能無須傳送加權係數而可實施高精度之加權動態預測。
101...預測方法判定部
102、204...畫面內預測部
103、205...無加權動態預測部
104、206...層間預測部
105...加權動態推定部
106...加權動態補償部
107...預測殘差信號產生部
108...預測殘差信號編碼部
109...解碼部
110、214...擴張層解碼信號記憶部
111...正下層編碼資訊記憶部
201...預測模式解碼部
202...預測模式記憶部
203...預測方法判定部
207...動態向量資訊解碼部
208...動態向量資訊記憶部
209...加權動態補償部
210...正下層編碼資訊記憶部
211...殘差信號解碼部
212...殘差信號記憶部
213...解碼信號產生部
301...探索對象區塊設置部
302、402...加權係數算出部
303、403...加權係數記憶部
304...加權動態推定信號產生部
305...加權動態推定信號記憶部
306...編碼成本算出部
307...編碼成本記憶部
308...探索結束判定部
309...被參照區塊決定部
401...被參照區塊信號設置部
404...加權動態預測信號產生部
405...加權動態預測信號記憶部
501...正下區塊預測模式判定部
502...正下區塊預測參照處正上解碼信號緩衝判定部
503...正下區塊直流成份推定部
504...正下區塊推定直流成份記憶部
505...正下區塊內信號解碼部
506...正下區塊直流成份算出部
507...大區塊預測模式判定部
508...加權係數算出方法判定部
509...雙預測加權係數算出部
510...單方向預測比例係數補正型加權係數算出部
511...單方向預測補償係數補正型加權係數算出部
512...正下區塊推定直流成份非參照加權係數算出部
601...小區塊分割資訊解碼部
602...小區塊分割資訊記憶部
603...訊框指數資訊解碼部
604...訊框指數資訊記憶部
605...動態向量資訊解碼部
606...動態向量資訊記憶部
607...加權係數資訊解碼部
608...加權係數資訊記憶部
609...預測殘差信號直流成份資訊解碼部
610...預測殘差信號直流成份資訊記憶部
611...小區塊預測參照位置確認部
612...正上區塊解碼信號直流成份算出部
613...正上區塊解碼信號直流成份記憶部
614...加權係數演算部
615...預測殘差信號直流成份加算部
616...小區塊推定直流成份記憶部
617...小區塊直流成份推定處理判定部
618...正下區塊推定直流成份算出部
619...推定對象小區塊更新部
第1A圖係說明訊框間的明亮度的變化之圖。
第1B圖係表示預測性能惡化之例之圖。
第1C圖係說明本發明的概念之圖。
第2圖係補正對象訊框和被補正訊框之說明圖。
第3圖係日本特願2007-174161之發明的加權係數之算出方法的說明圖。
第4A圖係日本特願2007-174161之發明的加權係數之算出方法的說明圖。
第4B圖係日本特願2007-174161之發明的加權係數之算出方法的說明圖。
第4C圖係日本特願2007-174161之發明的加權係數之算出方法的說明圖。
第5圖係說明本發明的概念之圖。
第6圖係同樣地,說明本發明的概念之圖。
第7圖係為了驗證本發明的有效性所進行的實驗之實驗結果的說明圖。
第8圖係本發明的編碼處理之實施例之流程圖。
第9圖係本發明的解碼處理之實施例之流程圖。
第10圖係本發明的加權動態推定處理之實施例之流程圖。
第11圖係本發明的加權動態補償處理之實施例之流程圖。
第12圖係本發明的加權係數算出處理之實施例之流程圖。
第13圖係本發明的正下區塊直流成份推定處理之實施例之流程圖。
第14圖係本發明的編碼裝置之實施例之構成圖。
第15圖係本發明的解碼裝置之實施例之構成圖。
第16圖係本發明的加權動態推定部之實施例之構成圖。
第17圖係本發明的加權動態補償部之實施例之構成圖。
第18圖係本發明的加權係數算出部之實施例之構成圖。
第19圖係本發明的正下區塊直流成份推定部之實施例之構成圖。
第20圖係H. 264/AVC之加權動態預測的說明圖。
無元件符號

Claims (28)

  1. 一種動態圖像可縮放編碼方法,其係使用於動態圖像可縮放編碼,算出由表示上位層的編碼對象圖像區域和被參照圖像區域之間的明亮度的變化之比例係數和補償係數所構成的加權係數,且對成為探索對象之被參照圖像區域之圖像信號演算該加權係數而進行動態的推定,藉此而算出動態向量,對該動態向量所指之被參照圖像區域之解碼信號演算其加權係數而進行動態補償,藉此而產生預測信號,其特徵在於具有:在正下層中,根據存在於與編碼對象圖像區域為空間上的相同位置之正下圖像區域的編碼資訊決定前述加權係數的資料構造之步驟:以及正下圖像區域於正下層中進行了畫面間預測時,將作為正下圖像區域進行動態預測之預測參照標的的正下層被參照圖像區域予以確認,且對存在於與該正下層被參照圖像區域為空間上的相同位置之上位層的圖像區域之直流成份,將正下圖像區域進行加權動態預測時所利用之加權係數進行演算者視為正下圖像區域之直流成份而算出前述加權係數之步驟。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動態圖像可縮放編碼方法,其中,在決定前述加權係數的資料構造之步驟中,當被參照圖像區域為1個時,作為比例係數係決定使用被參照圖像區域的直流成份和前述正下圖像區域的直流成份之比,作為補償係數係決定使用0。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動態圖像可縮放編碼方法,其中,在決定前述加權係數的資料構造之步驟中,當被參照圖像區域為1個時,作為補償係數係決定使用被參照圖像區域的直流成份和前述正下圖像區域的直流成份之差,作為比例係數係決定使用1。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動態圖像可縮放編碼方法,其中,在決定前述加權係數的資料構造之步驟中,當被參照圖像區域為2個時,作為比例係數係決定使用對應於編碼對象圖像區域和各被參照圖像區域之間的訊框間距離而算出者,作為補償係數係決定使用藉由對2個被參照圖像區域的直流成份自前述正下圖像區域的直流成份減去其乘以該比例係數之值所算出者。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動態圖像可縮放編碼方法,其中,算出前述加權係數之步驟係對存在於與正下層被參照圖像區域為空間上的相同位置之上位層的圖像區域之直流成份,演算正下圖像區域進行加權動態預測時所利用之加權係數,進而將加上在正下圖像區域中產生的動態預測之預測殘差信號之直流成份者視為正下圖像區域之直流成份。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動態圖像可縮放編碼方法,其中,算出前述加權係數之步驟係於正下圖像區域以更細的小區域單位進行動態預測時,在該各小區域算出視為前述直流成份之直流成份,並根據此等所算出之直流成份和各小區域的面積而算出視為前述直流成份之直流成份。
  7. 一種動態圖像可縮放解碼方法,其係使用於動態圖像可縮放解碼,算出由表示上位層的解碼對象圖像區域和解碼之動態向量所指的被參照圖像區域之間的明亮度的變化之比例係數和補償係數所構成的加權係數,且對經解碼之動態向量所指的被參照圖像區域之解碼信號演算其加權係數而進行動態補償,藉此而產生預測信號,其特徵在於具有:在正下層中,根據存在於與編碼對象圖像區域為空間上的相同位置之正下圖像區域的編碼資訊決定前述加權係數的資料構造之步驟:以及正下圖像區域係於正下層中進行畫面間預測時,將作為正下圖像區域進行動態預測之預測參照標的的正下層被參照圖像區域予以確認,且對存在於與該正下層被參照圖像區域為空間上的相同位置之上位層的圖像區域之直流成份,將正下圖像區域進行加權動態預測時所利用之加權係數予以演算者視為正下圖像區域之直流成份而算出前述加權係數之步驟。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動態圖像可縮放解碼方法,其中,在決定前述加權係數的資料構造之步驟中,當被參照圖像區域為1個時,作為比例係數係決定使用被參照圖像區域的直流成份和前述正下圖像區域的直流成份之比,作為補償係數係決定使用0。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動態圖像可縮放解碼方法,其中,在決定前述加權係數的資料構造之步驟中,當被參照圖像區域為1個時,作為補償係數係決定使用被參照圖像區域的直流成份和前述正下圖像區域的直流成份之差,作為比例係數係決定使用1。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動態圖像可縮放解碼方法,其中,在決定前述加權係數的資料構造之步驟中,當被參照圖像區域為2個時,作為比例係數係決定使用對應於編碼對象圖像區域和各被參照圖像區域之間的訊框間距離而算出者,作為補償係數係決定使用藉由對2個被參照圖像區域的直流成份而自前述正下圖像區域的直流成份減去其乘以該比例係數之值所算出者。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動態圖像可縮放解碼方法,其中,算出前述加權係數之步驟係對存在於與正下層被參照圖像區域為空間上的相同位置之上位層的圖像區域之直流成份,演算正下圖像區域進行加權動態預測時所利用之加權係數,進而將加上在正下圖像區域中產生的動態預測之預測殘差信號之直流成份者視為正下圖像區域之直流成份。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動態圖像可縮放解碼方法,其中,算出前述加權係數之步驟係於正下圖像區域以更細的小區域單位進行動態預測時,在該各小區域算出視為前述直流成份之直流成份,並根據此等所算出之直流成份和各小區域的面積而算出視為前述直流成份之直流成份。
  13. 一種動態圖像可縮放編碼裝置,其係使用於動態圖像可縮放編碼,算出由表示上位層的編碼對象圖像區域和被參照圖像區域之間的明亮度的變化之比例係數和補償係數所構成的加權係數,且對成為探索對象之被參照圖像區域之圖像信號進行演算該加權係數而進行動態的推定,藉此而算出動態向量,對該動態向量所指之被參照圖像區域之解碼信號演算其加權係數而進行動態補償,藉此而產生預測信號,其特徵在於具有:決定手段,其係在正下層中,根據存在於與編碼對象圖像區域為空間上的相同位置之正下圖像區域的編碼資訊而決定前述加權係數的資料構造:以及算出手段,其係正下圖像區域於正下層中進行畫面間預測時,將作為正下圖像區域進行動態預測之預測參照標的的正下層被參照圖像區域予以確認,且對存在於與該正下層被參照圖像區域為空間上的相同位置之上位層的圖像區域之直流成份,將正下圖像區域進行加權動態預測時所利用之加權係數進行演算者視為正下圖像區域之直流成份而算出前述加權係數。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動態圖像可縮放編碼裝置,其中,決定前述加權係數的資料構造之手段係當被參照圖像區域為1個時,作為比例係數係決定使用被參照圖像區域的直流成份和前述正下圖像區域的直流成份之比,作為補償係數係決定使用0。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動態圖像可縮放編碼裝置,其中,決定前述加權係數的資料構造之手段係當被參照圖像區域為1個時,作為補償係數係決定使用被參照圖像區域的直流成份和前述正下圖像區域的直流成份之差,作為比例係數係決定使用1。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動態圖像可縮放編碼裝置,其中,決定前述加權係數的資料構造之手段係當被參照圖像區域為2個時,作為比例係數係決定使用對應於編碼對象圖像區域和各被參照圖像區域之間的訊框間距離而算出者,作為補償係數係決定使用藉由對2個被參照圖像區域的直流成份而自前述正下圖像區域的直流成份減去其乘以該比例係數之值所算出者。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動態圖像可縮放編碼裝置,其中,算出前述加權係數之手段係對存在於與正下層被參照圖像區域為空間上的相同位置之上位層的圖像區域之直流成份,演算正下圖像區域進行加權動態預測時所利用之加權係數,進而將加上在正下圖像區域中產生的動態預測之預測殘差信號之直流成份者視為正下圖像區域之直流成份。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動態圖像可縮放編碼裝置,其中,算出前述加權係數之手段係於正下圖像區域以更細的小區域單位進行動態預測時,在該各小區域算出視為前述直流成份之直流成份,並根據此等所算出之直流成份和各小區域的面積而算出視為前述直流成份之直流成份。
  19. 一種動態圖像可縮放解碼裝置,其係使用於動態圖像可縮放解碼,算出由表示上位層的解碼對象圖像區域和解碼之動態向量所指的被參照圖像區域之間的明亮度的變化之比例係數和補償係數所構成的加權係數,且對經解碼之動態向量所指的被參照圖像區域之解碼信號演算其加權係數而進行動態補償,藉此而產生預測信號,其特徵在於具有:決定手段,其係在正下層中,根據存在於與編碼對象圖像區域為空間上的相同位置之正下圖像區域的編碼資訊而決定前述加權係數的資料構造:以及算出手段,其係正下圖像區域於正下層中進行畫面間預測時,將作為正下圖像區域進行動態預測之預測參照標的的正下層被參照圖像區域予以確認,且對存在於與該正下層被參照圖像區域為空間上的相同位置之上位層的圖像區域之直流成份,將正下圖像區域進行加權動態預測時所利用之加權係數進行演算者視為正下圖像區域之直流成份而算出前述加權係數。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之動態圖像可縮放解碼裝置,其中,決定前述加權係數的資料構造之手段係當被參照圖像區域為1個時,作為比例係數係決定使用被參照圖像區域的直流成份和前述正下圖像區域的直流成份之比,作為補償係數係決定使用0。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之動態圖像可縮放解碼裝置,其中,決定前述加權係數的資料構造之手段係當被參照圖像區域為1個時,作為補償係數係決定使用被參照圖像區域的直流成份和前述正下圖像區域的直流成份之差,作為比例係數係決定使用1。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之動態圖像可縮放解碼裝置,其中,決定前述加權係數的資料構造之手段係當被參照圖像區域為2個時,作為比例係數係決定使用對應於編碼對象圖像區域和各被參照圖像區域之間的訊框間距離而算出者,作為補償係數係決定使用藉由對2個被參照圖像區域的直流成份而自前述正下圖像區域的直流成份減去其乘以該比例係數之值所算出者。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之動態圖像可縮放解碼裝置,其中,算出前述加權係數之手段係對存在於與正下層被參照圖像區域為空間上的相同位置之上位層的圖像區域之直流成份,演算正下圖像區域進行加權動態預測時所利用之加權係數,進而將加上在正下圖像區域中產生的動態預測之預測殘差信號之直流成份者視為正下圖像區域之直流成份。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之動態圖像可縮放解碼裝置,其中,算出前述加權係數之手段係於正下圖像區域以更細的小區域單位進行動態預測時,在該各小區域算出視為前述直流成份之直流成份,並根據此等所算出之直流成份和各小區域的面積而算出視為前述直流成份之直流成份。
  25. 一種動態圖像可縮放編碼程式,其係用以在電腦中執行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動態圖像可縮放編碼方法。
  26. 一種電腦可讀取之記錄媒體,其係記錄有用以在電腦中執行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動態圖像可縮放編碼方法之動態圖像可縮放編碼程式。
  27. 一種動態圖像可縮放解碼程式,其係用以在電腦中執行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動態圖像可縮放解碼方法。
  28. 一種電腦可讀取之記錄媒體,其係記錄有用以在電腦中執行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動態圖像可縮放解碼方法之動態圖像可縮放解碼程式。
TW097140256A 2007-10-25 2008-10-21 動態圖像可縮放編碼方法及解碼方法、該等裝置、該等程式,及記錄有程式之記錄媒體 TWI38488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77224 2007-10-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35919A TW200935919A (en) 2009-08-16
TWI384885B true TWI384885B (zh) 2013-02-01

Family

ID=405794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7140256A TWI384885B (zh) 2007-10-25 2008-10-21 動態圖像可縮放編碼方法及解碼方法、該等裝置、該等程式,及記錄有程式之記錄媒體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1) US8548039B2 (zh)
EP (1) EP2202984B1 (zh)
JP (1) JP5261774B2 (zh)
KR (1) KR101123285B1 (zh)
CN (1) CN101836457B (zh)
BR (1) BRPI0818665A2 (zh)
CA (1) CA2702525C (zh)
ES (1) ES2634162T3 (zh)
RU (1) RU2461978C2 (zh)
TW (1) TWI384885B (zh)
WO (1) WO200905434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90099720A (ko) * 2008-03-18 2009-09-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영상의 부호화, 복호화 방법 및 장치
BRPI0918478A2 (pt) * 2008-09-04 2015-12-01 Thomson Licensing métodos e aparelho para refinamento de previsão usando previsão de movimento implícito
DE102009017436B4 (de) * 2009-04-15 2011-12-29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Erkennung einer Änderung zwischen Bildern oder in einer Sequenz von Bildern
US8995526B2 (en) 2009-07-09 2015-03-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Different weights for uni-directional prediction and bi-directional prediction in video coding
US9161057B2 (en) 2009-07-09 2015-10-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Non-zero rounding and prediction mode selection techniques in video encoding
US9521424B1 (en) 2010-10-29 2016-12-13 Qualcomm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pparatus, and manufacture for local weighted prediction coefficients estimation for video encoding
JP2012244353A (ja) * 2011-05-18 2012-12-10 Sony Corp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
CN107105267B (zh) * 2011-09-23 2020-09-04 株式会社Kt 解码视频信号的方法
KR20130050405A (ko) * 2011-11-07 2013-05-16 오수미 인터 모드에서의 시간 후보자 결정방법
US9860549B2 (en) 2012-03-29 2018-01-02 Lg Electronics Inc. Inter-layer prediction method and encoding device and decoding device using same
US20150139323A1 (en) * 2012-07-24 2015-05-21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of decoding images and device using same
US9635356B2 (en) * 2012-08-07 2017-04-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hypothesis motion compensation for scalable video coding and 3D video coding
SG11201500314WA (en) * 2012-09-28 2015-02-27 Intel Corp Inter-layer residual prediction
US10085038B2 (en) * 2012-09-28 2018-09-25 Sony Corporation Encoding device, encoding method, decoding device, and decoding method
KR102447521B1 (ko) 2012-10-01 2022-09-26 지이 비디오 컴프레션, 엘엘씨 베이스 레이어로부터 예측을 위한 서브블록 세부분할의 유도를 이용한 스케일러블 비디오 코딩
CN104704827B (zh) * 2012-11-13 2019-04-12 英特尔公司 用于下一代视频的内容自适应变换译码
WO2014103763A1 (ja) * 2012-12-26 2014-07-03 ソニー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
JP5952733B2 (ja) * 2012-12-28 2016-07-13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映像符号化方法、映像復号方法、映像符号化装置、映像復号装置、映像符号化プログラム、映像復号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JP5894301B2 (ja) * 2012-12-28 2016-03-23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映像符号化装置および方法、映像復号装置および方法、及びそれらのプログラム
WO2014109594A1 (ko) * 2013-01-10 2014-07-17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휘도차를 보상하기 위한 인터 레이어 비디오 부호화 방법 및 그 장치, 비디오 복호화 방법 및 그 장치
CN105308961B (zh) * 2013-04-05 2019-07-0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补偿亮度差的层间视频编码方法和设备以及层间视频解码方法和设备
US9288507B2 (en) * 2013-06-21 2016-03-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ore accurate advanced residual prediction (ARP) for texture coding
KR102199461B1 (ko) * 2013-07-15 2021-01-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적응적 휘도 보상을 위한 인터 레이어 비디오 부호화 방법 및 그 장치, 비디오 복호화 방법 및 그 장치
US20150016502A1 (en) * 2013-07-15 2015-01-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Device and method for scalable coding of video information
US20160277767A1 (en) * 2015-03-16 2016-09-22 Thomson Licensing Methods, systems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prediction adjustment factors
KR20170059718A (ko) * 2015-11-23 2017-05-3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코딩 장치 및 그 방법
CN109417640B (zh) * 2016-07-05 2021-08-17 株式会社Kt 用于处理视频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WO2019147628A1 (en) * 2018-01-24 2019-08-01 Vid Scale, Inc. Generalized bi-prediction for video coding with reduced coding complexity
CN113170096A (zh) * 2018-10-27 2021-07-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子块融合候选的单独融合列表和视频编码的帧内和帧间预测技术协调
DE102019210580A1 (de) * 2019-07-18 2021-01-21 Robert Bosch Gmbh Verfahren zum Ermitteln einer Position eines ersten Bildbereichs in einem Korrespondenz-Bild, SoC und Steuervorrichtung und System zur Durchführung des Verfahrens, sowie Computerprogramm
CN111447454B (zh) * 2020-03-30 2022-06-07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编码方法及其相关装置
CN112616052B (zh) * 2020-12-11 2023-03-28 上海集成电路装备材料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视频压缩信号的重建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018669A1 (en) * 2005-07-21 2007-02-15 Thomson Licen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eighted prediction for scalable video cod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32824A (ja) 1996-07-16 1998-02-03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動画像の輝度変化検出方法、動画像の輝度変化補償方法、動画像の位置検出方法および動画像符号化・復号装置
US6937659B1 (en) * 1997-11-14 2005-08-30 Ac Capital Management,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mpressing video information
US6931060B1 (en) * 1999-12-07 2005-08-16 Intel Corporation Video processing of a quantized base layer and one or more enhancement layers
US6895055B2 (en) * 2001-10-29 2005-05-17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Bit-rate guided frequency weighting matrix selection
RU2335860C2 (ru) * 2002-10-01 2008-10-10 Томсон Лайсенсинг С.А. Неявное взвешивание опорных изображений в видеодекодере
CN1781312A (zh) * 2003-04-29 2006-05-31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图像处理装置
CN1985520A (zh) * 2004-07-15 2007-06-2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运动信息编/解码及可分级视频编/解码设备和方法
JP4232976B2 (ja) 2004-08-16 2009-03-04 Kddi株式会社 動き予測情報検出装置
CN101204092B (zh) * 2005-02-18 2010-11-03 汤姆森许可贸易公司 从低分辨率图像导出高分辨率图像的编码信息的方法以及实施所述方法的编码和解码设备
KR100763182B1 (ko) * 2005-05-02 2007-10-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계층 기반의 가중 예측을 이용한 비디오 코딩 방법 및장치
KR100714696B1 (ko) * 2005-06-24 2007-05-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계층 기반의 가중 예측을 이용한 비디오 코딩 방법 및장치
US8311121B2 (en) * 2005-10-12 2012-11-13 Thomson Licens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weighted prediction in scalable video encoding and decoding
JP2007174161A (ja) 2005-12-21 2007-07-05 Ricoh Co Ltd 文書情報処理装置
JP2007277224A (ja) 2006-03-13 2007-10-25 Tanabe Seiyaku Co Ltd トランス−4−アミノ−1−メチルシクロヘキサノール類の製造方法
CN101690237B (zh) 2007-07-02 2012-03-21 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 活动图像可分级编码方法及解码方法、其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018669A1 (en) * 2005-07-21 2007-02-15 Thomson Licen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eighted prediction for scalable video coding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YASE KAZUYA ET AL: "Weighted Prediction of Spatial Scalable Video Coding using Inter-Layer Correlation", INTERNET CITATION, 22 August 2007(2007/08/22). *
KADONO: "Implicit Weighted Bi-prediction using DC Offset", ITU STUDY GROPU 16-VIDEO CODING EXPERTS GROUP –ISO/IEC MPEG&ITU-T VCEG(ISO/IEC JTC1/SC29/WG11 AND ITU-T SG16 Q6), XX,XX, no. JVT-E077, 18 October 2002(2002/10/18). *
PENG YIN ET AL: "Localized Weighted Prediction for Video Coding", CONFERENCE PROCEDINGS /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IRCUITS AND SYSTEMS(ISCAS): MAY 23-26, 200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CENTER, KOBE, JAPAN, IEEE SERICE CENTER, PISCATAWAY, NJ, 23 May 2005(2005/05/23).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RU2461978C2 (ru) 2012-09-20
RU2010114733A (ru) 2011-11-10
CN101836457B (zh) 2012-07-11
KR101123285B1 (ko) 2012-03-20
US20100215095A1 (en) 2010-08-26
JPWO2009054347A1 (ja) 2011-03-03
EP2202984A4 (en) 2011-08-17
CA2702525A1 (en) 2009-04-30
US8548039B2 (en) 2013-10-01
TW200935919A (en) 2009-08-16
BRPI0818665A2 (pt) 2015-09-08
KR20100066560A (ko) 2010-06-17
CN101836457A (zh) 2010-09-15
ES2634162T3 (es) 2017-09-26
WO2009054347A1 (ja) 2009-04-30
JP5261774B2 (ja) 2013-08-14
EP2202984B1 (en) 2017-04-19
EP2202984A1 (en) 2010-06-30
CA2702525C (en) 2014-07-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84885B (zh) 動態圖像可縮放編碼方法及解碼方法、該等裝置、該等程式,及記錄有程式之記錄媒體
KR101103724B1 (ko) 동화상 스케일러블 부호화 방법 및 복호 방법, 그 장치, 그 프로그램 및 프로그램을 기록한 기록 매체
US11936896B2 (en) Video encoding and decoding
JP4752631B2 (ja) 画像符号化装置、及び画像符号化方法
US9402087B2 (en) Picture encoding method, picture decoding method, picture encoding apparatus, picture decoding apparatus, picture encoding program, and picture decoding program
US8428136B2 (en) Dynamic image encoding method and device and program using the same
JP4527677B2 (ja) 動画像符号化方法、動画像符号化装置、動画像符号化プログラム
JP2007067731A (ja) 符号化方法
JP4158442B2 (ja) 動画像符号化方法及び動画像復号方法
Lee et al. Motion estimation in low-delay hierarchical p-frame coding using motion vector composition
JP4243286B2 (ja) 符号化方法
US20240259586A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medium for video processing
Sasai et al. B-picture coding with motion-compensated frame rate upcon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