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TWI276098B -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method for recording data on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and data reproduction method - Google Patents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method for recording data on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and data reproduction method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276098B
TWI276098B TW093126669A TW93126669A TWI276098B TW I276098 B TWI276098 B TW I276098B TW 093126669 A TW093126669 A TW 093126669A TW 93126669 A TW93126669 A TW 93126669A TW I276098 B TWI276098 B TW I27609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recording
recording medium
layer
laser beam
ligh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31266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514072A (en
Inventor
Takashi Kikukawa
Narutoshi Fukuzawa
Tatsuhiro Kobayashi
Original Assignee
Td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dk Corp filed Critical Tdk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05140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5140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760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7609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07Tracks or pits;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thereof
    • G11B7/24073Tracks
    • G11B7/24079Width or depth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1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52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of layers other than recording layers
    • G11B7/257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of layers other than recording layers of layers having properties involved in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e.g. optical interference layers or sensitising layers or dielectric layers, which are protecting the recording lay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4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methods; Read, write or erase circuits therefor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03Layers;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thereof
    • G11B7/24065Layers assisting in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below the optical diffraction limit, e.g. non-linear optical layers or structur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4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methods; Read, write or erase circuits therefor
    • G11B7/0045Recording
    • G11B7/00452Recording involving bubble or bump form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7/0901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for track following onl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Optical Record Carriers And Manufacture Thereof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 Manufacturing Optical Record Carriers (AREA)
  • Thermal Transfer Or Thermal Recording In General (AREA)

Description

1276098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光記錄媒體及其製造方法, 用產生氣體形成記錄標記型的光記錄媒體及 此外,本發明係關於對光記錄媒體之資料記 再生方法,關於對利用產生氣體而形成記錄 媒體之資料記錄方法及資料再生方法。 【先前技術】 近年,供記錄大容量數位資料用的記錄媒 採用以 CD(Compact Disc) 、 DVD(Digital Ver 為代表的光記錄媒體。 在 CD中屬於資料無法追加記錄或重寫之 者,係在厚度約1 . 2mm光穿透性基板上具有 與保護層的構造,藉由將波長約78 Onm雷射 性基板側照射於反射層,便可執行資料的再 CD中,可執行資料追加記錄之型式(CD-R)者 重寫之型式(CD-RW)者,係具有在光穿透性基 間追加記錄層的構造,藉由將波長約7 8 0 n m 穿透性基板側照射於記錄層,便可執行資料纪 CD係在雷射光束的聚束方面採用數值孔徑 鏡,藉此反射層或記錄層上的雷射光束之光 被聚束至1 . 6 // m。所以,在C D方面便可達 錄容量,與在基準線速度(約1 · 2 m / s e c )中約 傳輸速率。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12/93126669 特別係關於利 其製造方法。 錄方法及資料 標記型光記錄 體,係廣泛地 •satile Disc) 型式(CD-ROM) 積層著反射層 光束從光穿透 生。此外,在 或可執行資料 板與反射層之 雷射光束從光 丨記錄與再生。 約0 . 4 5的物 束點直徑,便 約700MB的記 1Mbps的資料 5 1276098 再者,在D V D中,無法執行資料追加記錄 (DVD-ROM)者,係具有在厚度約0.6mm光穿透 著反射層與保護層的積層體,以及透過黏著 0 . 6 m m虛設基板相貼合的構造;藉由將波長 光束從光穿透性基板側照射於反射層,便可 生。此外,在DVD中,可追加記錄資料之型3 或可重寫資料之型式(DVD-RW等),係具有在 與反射層之間追加記錄層的構造,藉由將波 射光束從光穿透性基板側照射於記錄層,便 記錄與再生。 在DVD方面,雷射光束的聚束係採用數值 物鏡,藉此反射層或記錄層上的雷射光束之 便被聚束至約 0 . 9 3 # m,依此在對D V D進行 面,便採用較CD中所使用波長更短的雷射光 值孔徑較大的物鏡,因此相較於CD之下便可 束點。藉此,在D V D方面便可達約4 . 7 G B /面 與在基準線速度(約3 . 5 m / s e c )中約1 1 M b p s的1 近年’有提案具有超過DVD的資料記錄容 過DVD的資料傳輸速率之光記錄媒體。在此 記錄媒體中,為求達成大容量、高資料傳輸 波長約4 0 5 n m的雷射光束,與數值孔徑約0 . 此雷射光束的光束點被聚束至約0. 4 3 // m,並 面的記錄容量,及在基準線速度(約4 . 9 m / s e c 的資料傳輸速率。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1:2/93126669 或重寫之型式 性基板上積層 劑而與厚度約 約6 3 5 n m雷射 執行資料的再 :(DVD-R 等)、 光穿透性基板 長約6 3 5 π πι雷 可執行資料的 孔徑約0. 6的 光束點直徑, 記錄與再生方 束,且採用數 達成更小的光 的記錄容量, ί料傳輸速率。 量,且可達超 種新一代型光 速率,便採用 8 5的物鏡。藉 可達約2 5 G Β / :)中約 36Mbps 6 1276098 依此,因為在新一代型光記錄媒體方面係採用數值孔徑 非常高的物鏡,因此所將充分確保偏斜幅度(t i 1 t margin),且可抑制慧星像差(coma aberration)的發生, 所以構成雷射光束光路的光穿透層厚度便可設定為非常薄 的約1 0 0 // in。所以,在新一代型光記錄媒體中,如C D或 DVD等現行之光記錄媒體,將頗難在光穿透性基板上形成 記錄層等各種功能層,便有探討在支撐基板上形成反射層 或記錄層之後,再於其上利用旋塗法等形成較薄的樹脂 層,並將其當作光穿透層使用的方法。即,在新一代型光 記錄媒體的製作方面,將不同於從光入射面側依序成膜的 現行光記錄媒體,而是採行與光入射面的相反側起依序成 膜。 如上述所說明,光記錄媒體的大容量化與高資料傳輸速 率化,主要係利用雷射光束的光束點直徑縮小而達成。所 以,為求達成在此以上的大容量化與高資料傳輸速率化, 便必須更加縮小光束點直徑。但是,若將雷射光束波長更 加縮短的話,因為光穿透層中的雷射光束吸收將急遽增 加,光穿透層長期劣化情況將趨嚴重,因此頗難超過此以 上的短波長化,而且,若考慮透鏡設計的困難性、偏斜幅 度的確保等因素的話,亦頗難將物鏡數值孔徑提高超過於 此。即,可謂極難將雷射光束的光束點直徑更加縮短。 就由此類實情觀之,近年便有提案另外嘗試達成大容量 化與高資料傳輸速率化之超解析型光記錄媒體。所謂「超 解析型光記錄媒體」係指形成超越再生極限的微小記錄標 7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12/93126669 1276098 材料局部性照射近場光,因此便可利用此相變化執行超解 析記錄與超解析再生。所以,若拉遠雷射光束的話,因為 隨再生層分解所產生的金屬,將與氧再度鍵結,並復原為 原本的金屬氧化物,因此便可重複的重寫。 但是,依照本發明者等的研究得知,通稱「散射型超解 析近場結構」的超解析型光記錄媒體,幾乎沒有出現相變 化材料層的相變化轉變為訊號的情況,且再生層的分解亦 屬不可逆。即,得知通稱「散亂式超解析近場結構」的超 解析型光記錄媒體,並非在相變化材料層上形成可逆記錄 標記的重寫型光記錄媒體,而是達成在再生層(貴金屬氧化 物層)上形成不可逆記錄標記的可追加記錄型光記錄媒體 (參照非專利文獻2 )。 在此,之所以可在貴金屬氧化層上,形成未滿再生極限 之微小記錄標記的理由,係因為在光束點中心的高能量部 分處,貴金屬氧化物層將局部分解,而所產生的氣泡將使 該區域產生塑性變形。經塑性變形的部分將被使用為記錄 標記,未塑性變形的部分則被使用為空白區域。依此從所 形成的微小記錄標記便可執行資料再生的理由,截至目前 為止尚未明確。 [非專利文獻 1]”A near-field recording and readout technology using a metallic probe in an optical disk", Jap. J· Appl· Phys·,日本應用物理學會編,2000 年, Volume 39, p.980-981 [非專利文獻 2] "Rigid bubble pit formation and huge 9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12/93126669 1276098 signal enhancement in super-resolution structure disk with platinum-oxide 1 ay e : Physics Letters, American Institute o December 16, 2002, Volume 81, Number 25, p 依此得知,習知被認定為「記錄層」的相變 實際上並未具記錄層的功能,係隨貴金屬氧化 分解所產生的氣泡而被使用為記錄標記,藉此 貴金屬氧化物層的基板之溝槽深度或寬度等, 氣泡的產生而造成變形等因素之後再行設定, 提昇訊號特性。 【發明内容】 所以,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經改善超解析 解析再生時之訊號特性的光記錄媒體及其製造 再者,本發明之另一目的在於提供對經改善 時與超解析再生時之訊號特性的光記錄媒體, 短的雷射光束、與數值孔徑較大的物鏡,以記 法及再生資料的方法。 本發明之光記錄媒體係具備有:形成有溝槽 置於上述基板上的貴金屬氧化物層;從上述貴 層觀之,設置於光入射面側的第1介電質層; 金屬氧化物層觀之,設置於光入射面背後端的 層;藉由將波長λ的雷射光束沿上述溝槽照射 屬氧化物層,而可執行資料記錄的光記錄媒體 將波長λ之光的上述雷射光束光路徑折射率設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12/93126669 near-field M, Applied : Physics, .4697-4699 化材料層, 物層的局部 就連已形成 亦在考慮因 藉此可將能 記錄時與超 方法。 超解析記錄 採用波長更 錄資料的方 的基板;設 金屬氧化物 及從上述貴 第2介電質 於上述貴金 ;其中,當 為η之情況 10 1276098 時,便將上述溝槽深度設定為超過λ /8n且60mm以下。 依照本發明的話,因為溝槽深度設定為超過;I /8n,因 此當藉由對貴金屬氧化物層照射雷射光束,而執行超解析 記錄與超解析再生的情況時,便可獲得良好訊號特性,特 別係具充分振幅的推挽訊號。此外,因為溝槽深度設定在 6 0 n m以下,在製造基板時的壓模製作上亦不致造成太大的 困難。 溝槽深度最好設定為λ / 7 η以上、且5 0 m m以下。依此的 話,便可獲得更良好的訊號特性,且可輕易的執行壓模製 作。 再者,最好從第2介電質層觀之,在光入射面背後端, 從第2介電質層觀之,依此順序進一步配置光吸收層與第 3介電質層。若依此種構造的話,因為記錄時所照射的雷 射光束能量將可有效率的轉變為熱,因此可獲得良好的記 錄特性。 再者,最好從第3介電質層觀之,在光入射面背後端, 再設置反射層。若設置此種反射層的話,再生訊號的位準 將提高,且將大幅提昇再生耐久性。此處所謂「再生耐久 性」係指再生劣化現象,即指對因再生時所照射的雷射光 束能量而使貴金屬氧化物層狀態產生變化,隨此便將發生 雜訊增加或載波減少之降低C N R現象的耐性而言。反射層 厚度最好5ηπι以上、且200nm以下,尤以10nm以上、且 1 5 0 n m以下為佳。藉由依此設定反射層厚度,便不致大幅 降低生產性,可獲得充分提昇再生耐久性的效果。 11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12/93126669 1276098 再者,貴金屬氧化物層中最好含有氧化鉑(PtOxx)。此情 況下,最好貴金屬氧化物層實質全部由氧化鉑(P10 X)所構 成,但是即便含有其他材料或無法避免所混入雜質的話亦 無妨。若貴金屬氧化物層的材料採用氧化鉑(P t Οχ)的話, 便可獲得良好的訊號特性與充分的耐久性。 再者,最好從第1介電質層觀之,在基板背後側上再設 置構成雷射光束之光路徑的光穿透層,基板的厚度係 0.6mm以上、且2.0mm以下,光穿透層的厚度係10//m以 上、且2 0 0 // m以下。依此的話,藉由採用波長(λ )未滿約 6 3 5 n m的雷射光束,以及數值孔徑(N A )超過約0 · 6的物鏡, 便可將;I / N A設定於6 4 0 n in以下,以執行超解析記錄與超 解析再生,特別係在新一代型光記錄媒體中所使用波長約 4 0 5 n m的雷射光束、及採用數值孑L徑約0 . 8 5之物鏡的超解 析記錄與超解析再生中,將可獲得良好的特性。 本發明的光記錄媒體之製造方法,係包含有:在形成有 溝槽的基板上,依序形成反射層、第3介電質層、光吸收 層、第2介電質層、貴金屬氧化物層及第1介電質層的第 1步驟;以及在上述第1介電質層上,形成光穿透層的第2 步驟;其中,當將用於資料記錄或再生之雷射光束波長設 為λ 、波長λ之光的上述雷射光束光路徑折射率設為η之 情況時,便將上述溝槽深度設定為超過λ / 8 η且6 0 n m以下。 依照本發明的話,便可製造出藉由採用波長未滿約 6 3 5 n m的雷射光束、及數值孔徑超過約0 . 6的物鏡,將λ /ΝΑ設定在640nm以下,而可執行超解析記錄與超解析再 12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12/93126669 1276098 生的光記錄媒體。而且,因為溝槽深度設定於超過λ /8n、 6 0 n m 以下,因此當執行超解析記錄與超解析再生之情況 時,便可獲得良好的訊號特性,同時在製造基板時的壓模 製作方面將不致有太大的困難。上述第1步驟最好利用氣 相沉積法實施,上述第2步驟最好利用旋塗法實施。 依照本發明的資料記錄方法係對上述光記錄媒體,藉由 從上述光入射側照射雷射光束,而記錄資料的資料記錄方 法,當將上述雷射光束波長設為λ ,將上述雷射光束聚束 用的物鏡數值孔徑設為Ν Α的情況時,;I / Ν Α設定於6 4 0 n m 以下,而對含長度A / 4 N A以下記錄標記之記錄標記列進行 記錄。此外,依照本發明所進行的資料再生方法係對上述 光記錄媒體,藉由從上述光入射側照射雷射光束,而將資 料進行再生的資料再生方法,當將上述雷射光束波長設為 λ,將上述雷射光束聚束用的物鏡數值孔徑設為N A的情況 時,λ/ΝΑ設定於640nm以下,而對來自含長度λ/4ΝΑ以 下記錄標記之記錄標記列進行資料再生。不管何種情況, 均最好將雷射光束波長設定為約 4 0 5 n m,將物鏡數值孔徑 設定為約0 . 8 5,依此的話,因為可採用與新一代型光記錄 媒體用記錄再生裝置相同的記錄再生裝置,因此可抑制記 錄再生裝置的開發成本、製造成本。 依照本發明的話,因為基板溝槽設定為較深,因此當執 行超解析記錄與超解析再生之情況時,便可獲得良好的訊 號特性。而且,若將基板溝槽設定為比較狹窄的話,便可 獲得更佳的訊號特性。 13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12/93126669 1276098 特別係依照本發明所進行的光記錄媒體,藉由採用波長 未滿約6 3 5 n m的雷射光束及數值孔徑超過約0 . 6的物鏡, 便可將λ / N A設定於6 4 0 n m以下,以執行超解析記錄與超 解析再生,特別係在新一代型光記錄媒體中所採用波長約 4 0 5 n m雷射光束、及數值孔徑約0 . 8 5物鏡的超解析記錄與 超解析再生中,將可獲得良好特性。所以,因為可採用與 新一代型光記錄媒體用記錄再生裝置為相同的記錄再 生裝置,因此將可抑制記錄再生裝置的開發成本、製造成 本。 【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所附圖式,針對本發明較佳實施形態進行詳 細說明。 圖1 ( a )所示係本發明較佳實施形態的光記錄媒體1 0外 觀切剖立體示意圖,圖1 ( b )所示係圖1 ( a )中所示A部分的 放大部分剖面圖。 如圖1( a)所示,本實施形態的光記錄媒體1 0係圓盤狀, 如圖1(b)所示,具備有:支撐基板11;光穿透層12;在 支撐基板11與光穿透層12之間依序設置的反射層21、光 吸收層22及貴金屬氧化物層23;以及在反射層21與光吸 收層2 2之間、在光吸收層2 2與貴金屬氧化物層2 3之間、 在貴金屬氧化物層2 3與光穿透層12之間,分別設置的介 電質層3 3、3 2及3 1。資料的記錄及再生係在使光記錄媒 體1 0進行旋轉的情況下,從光入射面1 2 a側照射雷射光束 4 0而實施。雷射光束4 0波長係可設定為未滿6 3 5 n m,其次, 14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12/93126669 1276098 最好設定為新一代型光記錄媒體所採用的4 0 5 n m左右 長。此外,可將供雷射光束4 0進行聚束用的物鏡數值 設定為超過 0 . 6,特別係可設定於新一代型光記錄媒 採用的0 . 8 5左右之數值孔徑。在本說明書與申請專利 中,將支撐基板1 1簡稱為「基板」。 支撐基板1 1係為能確保對光記錄媒體1 0所要求的 強度,而使用的圓盤狀基板,在其中一面上,從中心 近朝外緣部、或從外緣部朝向中心部附近,螺旋狀形 供導引雷射光束40用的溝槽11a與突起(land) lib。 基板1 1的材料或厚度係在可確保機械強度的前提下, 特別限制。例如:支撐基板1 1材料可採用玻璃、陶瓷 脂等,若考慮成形容易性的話,最好使用樹脂。此種 可舉例如:聚碳酸酯樹脂、婦烴樹脂、丙婦酸系樹脂 氧樹脂、聚苯乙婦樹脂、聚乙稀樹脂、聚丙烯樹脂、 樹脂、氟系樹脂、ABS樹脂、胺基曱酸酯樹脂等。其 就從加工性等觀點而言,特別以聚碳酸酯樹脂、烯烴 為佳。但是,因為支撐基板11並未構成雷射光束40 路徑,故無需選擇在該波長區域中光穿透性較高的材 此外,針對支撐基板 1 1厚度,在確保機械強度上 要且足夠的厚度,最好設定在0.6mm以上、2.0mm以 若考慮在與現行光記錄媒體、新一代型光記錄媒體間 換性的話,最好設定在1 · 0 m m以上、且1 · 2 m m以下, 1 . 1 mm左右為佳。關於支撐基板1 1直徑亦無特別限制 考慮在與現行光記錄媒體、新一代型光記錄媒體間之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12/93126669 之波 孔徑 體所 範圍 機械 部附 成有 支撐 並無 、樹 樹脂 、環 矽酮 中, 樹脂 的光 料。 所需 下, 之互 尤以 ,若 互換 15 1276098 性的話5最好設定在1 2 0 πι πι左右。 溝槽 1 1 a深度係當將雷射光束 4 0波長設為λ ,該波長 區域中的光穿透層1 2折射率設為η的情況時,便設定為超 過;l/8n,最好設定在λ/7η以上。所以,若將雷射光束40 波長設為對新一代型光記錄媒體所採用的4 0 5 η ηι左右,並 將該波長區域中之光穿透層1 2折射率設為約1 . 5的話,則 僅要將溝槽 1 1 a深度設定為超過約 3 4 n m,最好約3 9 n m以 上的話便可。若將溝槽 1 1 a深度設定為超過λ / 8 η的話, 當施行超解析記錄與超解析再生之情況時,便可獲得良好 的訊號特性,特別係獲得具充分振幅的推挽訊號,若將溝 槽 1 1 a深度設定為超過λ / 7 η以上的話,當施行超解析記 錄與超解析再生之情況時,便可獲得更良好的訊號特性。 此外,已知在具有已形成溝槽與突起之基板的光記錄媒體 中,藉由將溝槽深度設定為λ / 8 η,便可將推挽訊號振幅變 為最大,若考慮此點的話,本發明實施形態的光記錄媒體 1 0之溝槽1 1 a,可謂設定為較深於通常的光記錄媒體之溝 槽深度。 藉由將溝槽 1 1 a 深度設為較深於通常狀況的超過λ / 8 η,便可獲得具充分振幅之推挽訊號的理由,係在於因為 本發明的光記錄媒體,係採用因貴金屬氧化物層2 3局部分 解所產生的氣泡為記錄標記,因此可認定記錄循轨(t r a c k ) 的實質溝槽深度,較未記錄循軌的溝槽深度為減少的緣 故。所以,藉由將溝槽1 1 a深度設定為超過λ / 8 η,便可獲 得具充分振幅之推挽訊號的現象,可認為係可施行超解析 16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12/93126669 1276098 記錄與超解析再生的光記錄媒體所特有的現象。 但是,若溝槽1 1 a深度變大的話,因為壓模的製 漸趨於困難,因此若考慮此點的話,最好將溝槽1 設定於60nm以下,尤以設定在50nm以下。 再者,溝槽11 a寬度最好設定為較一般寬度為狭 如當執距約3 2 0 n m的情況時,便設定在2 0 0 n m以下 設定在1 7 0 n m以下為佳。最好將溝槽1 1 a寬度設定 的理由雖未必明確,但是,推測若將溝槽1 1 a寬度 的話,藉由突起1 1 b上方的光穿透層1 2,可抑制貴 化物層 2 3朝水平方向變形,結果朝垂直方向的變 加,而提昇訊號特性。 在此,所謂「溝槽1 1 a深度」係指如圖2所示, 槽1 1 a平坦面起至突起1 1 b平坦面間的垂直方向距彳 而定義;所謂「溝槽1 1 a寬度」係由溝槽1 1 a斜面 G d / 2之部分所連結的水平方向距離(=G w ),即半值 義。 光穿透層1 2係構成記錄時或再生時所照射雷射 的光路徑之層。其材料係在所使用雷射光束4 0的波 中,屬於光穿透率充分高之材料的話便可,其餘並 限制,例如可使用光穿透過性樹脂等。在本實施形 記錄媒體1 0中,光穿透層1 2厚度係設定於1 0 // m 且2 0 0 // m以下。此係因為若光穿透層1 2厚度未S 的話,則光入射面1 2 a上的光束直徑將變為非常小 光入射面1 2 a的損傷、雜質對記錄或再生的影響將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12/93126669 作將逐 la深度 窄,例 ,尤以 為狹窄 變狹窄 金屬氧 形將增 由從溝 维(=Gd) 中深度 寬所定 光束40 長區域 無特別 態的光 以上、 & 1 0 μ m ,因此 變為過 17 1276098 大;反之,若超過2 0 0 // m的話,在確保偏斜幅度與抑制慧 星像差方面將趨於困難。此外,若考慮與新一代型光記錄 媒體間之互換性的話,最好設定於5 0 // m以上、且1 5 0 # m 以下,尤以7 0 // m以上、且1 2 0 μ m以下為佳。 反射層 2 1係具有提高再生訊號位準與提昇再生耐久性 之作用的層。反射層2 1材料可採用如··金(A u )、銀(A g )、 銅(Cu)、敍(Pt)、!呂(A1)、鈦(Ti)、鉻(Cr)、鐵(Fe)、鈷 (Co)、鎳(Ni )、鎂(Mg)、鋅(Zn)、鍺(Ge)等之單體金屬或 合金。反射層2 1厚度雖無特別限制,但是最好設定於5 n m 以上、且200nm以下,尤以10nm以上、且lOOnm以下為佳, 更以1 0 n m以上、且5 0 n m以下為佳。此係若反射層2 1厚度 未滿5nm的話,將無法充分獲得提昇再生财久性的效果; 反之,若反射層2 1厚度超過2 0 0 n m的話,成膜將較耗時間, 造成生產性降低,且幾乎無法獲得更佳的再生耐久性提昇 效果。相對於此,若將反射層2 1厚度設定於1 0 n m以上、 且lOOnm以下(尤其是10nm以上、且50n m以下)的話,生 產性將不致大幅降低,且可獲得充分的再生耐久性提昇效 果。此外,在本發明中,在光記錄媒體上雖未必一定需要 設置反射層2 1,但是藉由設置反射層2 1便可獲得上述效 果。 光吸收層 2 2係可認為具習知「記錄層」功能的層,實 際上,主要係具吸收雷射光束4 0能量,並將其轉換為熱的 作用。光吸收層2 2的材料最好採用在所使用雷射光束4 0 波長區域中的吸收較大,且在記錄時將不致妨礙貴金屬氧 18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12/93126669 1276098 化物層2 3變形之硬度的材料。針對波長未滿6 3 5 η ηι的雷射 光束4 0,滿足此條件的材料,可舉例如在重寫型光記錄媒 體中,當作記錄層材料使用的相變化材料。相變化材料最 好使用主成分為如:銻(Sb)與碲(Te)的合金或在其中加入 添加物的材料、或者錄(Sb)、碲(Te)與鍺(Ge)的合金或在 其中加入添加物的材料。所謂「主成分」係即便含有少量 (1 5 m ο 1 %以下)之其他材料或無法避免所混入雜質亦無妨。 此種材料可舉例如: (SbaTei-a)l-bMAb (其中,ΜΑ係除銻(Sb)與碲(Te)以外的元素,0 $ 1,0 S b < 1 )所示的材料;或 { (GeTe)c(Sb2Te3)i-c}dMBi-d (其中,Μ B係除銻(S b )、碲(T e )及鍺(G e )以外的元素, c = 1 / 3、1 / 2或2 / 3,0 < d S 1 )所示的金屬間化合物系相變 化材料。在此,c = 1 / 3、1 / 2或2 / 3所示金屬間化合物系相 變化材料,係當原子比依最簡單整數比表示的情況時,分 別可表示為 GeiSb4Te7、GeiSb2Te4 及 Ge2Sb2Te5。 此情況下,最好設定為0 S a S 1、且0 $ b S 0 . 1 5 或 1/3SCS2/3、且 0. 9 ^ d 特別係若 b值超過 0. 1 5的話,光的吸收係數恐將較低 於對光吸收層2 2所要求的值,而且熱傳導性恐將低於對光 吸收層2 2所要求的值,因此最好避免。 元素 Μ A的種類雖無特別限制,但是最好為由鍺(G e )、 銦(In)、銀(Ag)、金(Au)、祕(Bi)、石西(Se)、铭(A1)、填 19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12/93126669 1276098 (P)、氫(Η)、矽(Si )、碳(C)、釩(V)、鎢(W)、鈕(Ta)、鋅 (Zn)、錳(Μη)、鈦(Ti )、錫(Sn)、鈀(Pd)、鉛(Pb)、氮(N)、 氧(0 )及稀土族元素(銃(S c )、釔(Y )及鑭)所構成組群中, 選擇 1 種或 2 種以上的元素。特別係當採用波長 390nm〜420nm 之雷射光束的情況時,元素 ΜΑ 最好從銀 (Ag)、鍺(Ge)、銦(In)及稀土族元素所構成組群中,選擇 1種或 2種以上的元素。藉此,當採用波長 390nm〜420ηπι 之雷射光束(特別係4 0 5 n m左右之雷射光束)的情況時,將 可獲得良好的訊號特性。 元素 Μ B的種類雖無特別限制,但是最好為由銦(I η )、 銀(Ag)、金(Au)、鉍(Bi )、硒(Se)、鋁(Α1 )、磷(Ρ)、氮(Η)、 矽(S i )、碳(C )、飢(V )、嫣(W )、组(T a )、鋅(Ζ η )、猛(Μ η )、 鈦(Ti)、錫(Sn)、鈀(Pd)、鉛(Pb)、氮(Ν)、氧(0)及稀土 族元素(銃(Sc )、釔(Υ)及鑭)所構成組群中,選擇1種或2 種以上的元素。特別係當採用波長3 9 0 n m〜4 2 0 n m之雷射光 束的情況時,元素Μ B最好從銀(A g )、銦(I η )及稀土族元素 所構成組群中,選擇1種或2種以上的元素。藉此,當採 用波長390nm〜420nm之雷射光束(特別係405nm左右之雷射 光束)的情況時,將可獲得良好的訊號特性。 光吸收層2 2主成分係上述相變化材料中,依下式 (SbaTei-a)l-bMAb 所示相變化材料,最好選擇滿足0 < a < 1的材料,尤以選 擇滿足0 < a < 1、且0 S b S 0 . 1 5的材料為佳。此係因為相 較於依下式 20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12/93126669 1276098 { (GeTe)c(Sb2Te3)i-c}dMB]-d 所示金屬間化合物系相變化材料之下,滿足上述條件 料具有較高的延性。所以,若光吸收層2 2主成分採用 相變化材料的話,貴金屬氧化物層2 3的局部變形將不 阻礙,結果即便形成較小記錄標記的情況下,仍可獲 好的訊號特性。 但是,即便光吸收層2 2材料採用相變化材料的情況 因記錄所產生的相變化幾乎未出現變為訊號。此係之 光吸收層2 2材料並未一定必須採用相變化材料之緣起 是,在現階段之下,由發明者等確認到當光吸收層2 2 採用相變化材料,特別係具上述組成的相變化材料之 時,將可獲得最佳的訊號特性。 光吸收層22厚度最好設定為5nm以上、且lOOnm以 尤以設定在10nm以上、且80nm以下為佳,更以設定在 以上、且6 0 n m以下為佳。此係因為若光吸收層2 2厚 滿5 nm的話,恐將無法充分吸收雷射光束的能量,反 若超過1 0 0 nm的話,成膜將較耗時間,導致生產性降 相對於此,若將光吸收層2 2厚度設定於1 0 n m以上、且 以下(特別係1 0 n m以上、且6 0 n m以下)的話,便可確 高的生產性,且可充分地吸收雷射光束4 0的能量。 再者,在本發明中,在光記錄媒體中並未必一定需 置光吸收層2 2,但是如上述,藉由其之設置,便可將 光束4 0能量有效地轉換為熱。 貴金屬氧化物層2 3係利用雷射光束4 0照射而形成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12/93126669 的材 上述 致受 得良 時, 所以 L。但 材料 情況 下, 1 0 nm 度未 之, 低。 8 0 nm 保較 I δ又 雷射 記錄 21 1276098 標記的層,以貴金屬的氧化物為主成分。貴金屬的種類雖 無特別限制,但是最好為鉑(Pt)、銀(Ag)及鈀(Pd)中至少 1種,特別以鉑(P t )為佳。即,貴金屬氧化物層2 3材料特 別以選擇氧化鉑(P t Οχ)為佳。若貴金屬氧化物層2 3材料採 用氧化鉑(P t Οχ)的話,便可獲得良好的訊號特性與充分的 耐久性。當貴金屬氧化物層2 3材料使用氧化鉑(P t Οχ)的情 況時,X值最好設為所使用雷射光束4 0的波長區域中,消 光係數(extinction coefficient)(k)未滿 3(k< 3)的狀 態。 貴金屬氧化物層 2 3厚度對訊號特性將造成頗大影響。 為求獲得良好的訊號特性,最好將厚度設定為2nm以上、 且5 0nm以下,尤以2nm以上、且30nm以下為佳。特別係 為求獲得良好的訊號特性方面,最好將厚度設定於2nm以 上、且8 n m以下,尤以3 n m以上、且6 n m以下為佳,特別 以4ηιτι左右為佳。若貴金屬氧化物層23厚度未滿2nm、或 超過5 0 n m的話,則即便照射雷射光束4 0,仍無法形成具 良好形狀的紀錄標記,恐將無法獲得充分載波/雜訊比 (C N R )。相對於此,若將貴金屬氧化物層2 3厚度設定於3 n m 以上、且3 0 n m以下(特別係4 n m左右)的話,便可形成具良 好形狀的紀錄標記,可獲得較高的C N R。 介電質層3 1、3 2及3 3主要係具有物理性與化學性保護 鄰接該等的各層,且調整光學特性的作用。在本說明書及 申請專利範圍中,將介電質層3 1、3 2及3 3分別稱為第1、 第2及第3介電質層。介電質層31、3 2及3 3材料可採用 22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 12/93126669 1276098 以氧化物、硫化物、氮化物或該等組合為主成分。具體而 言,最好採用如:AI2O3、 AIN、 ZnO、 ZnS、 GeN、 GeCrN、 Ce〇2、SiO、Si〇2、Si3N4、SiC、La2〇3、TaO、Ti〇2、SiA10N(Si(h、 Al2〇3、Si3N4 及 AIN 的混合物)及 LaSiON(La2〇3、Si〇2 及 Si3N4 的混合物)等;i呂(A 1 )、石夕(S i )、鈽(C e )、欽(T i )、鋅(Z η )、 钽(Τ a )等的氧化物、氮化物、硫化物、碳化物或該等的混 合物,特別以使用Z n S與S i 0 2的混合物為佳。此情況下, 最好將ZnS比率設定為70%以上、且90%以下,將Si〇2比 率設定為1 0 %以上、且3 0 %以下,尤以將Z n S與S i 0 2的莫 耳比設定為80: 20左右為最佳。 介電質層31、32及33可相互由相同材料構成,亦可其 部分或全部由不同材料構成。此外,即便介電質層3 1、3 2 及3 3中至少其中一者,為由複數層所構成的多層構造亦無 妨。 介電質層33厚度最好設定於10nm以上、且140nm以下, 尤以2 0 n m以上、且1 2 0 n m以下為佳。此係因為若介電質層 3 3厚度未滿1 0 n m的話,恐將無法充分地保護光吸收層2 2, 若介電質層33厚度超過140nm的話,成膜時間較為耗時, 導致生產性降低。相對於此,若將介電質層3 3厚度設定在 2 0 n m以上、且1 2 0 n m以下的話,便可確保較高的生產性, 且可有效的保護光吸收層2 2。 介電質層32厚度最好設定於5nm以上、且100nm以下, 尤以2 0 n m以上、且1 0 0 n m以下為佳。此係因為若介電質層 32厚度未滿5nm的話,在貴金屬氧化物層23分解時將遭 23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12/93126669 1276098 破壞,恐將無法保護貴金屬氧化物層 2 3,若介電質層 32 厚度超過1 0 0 n m的話,在記錄時貴金屬氧化物層2 3恐將無 法充分地變形。相對於此,若將介電質層 3 2厚度設定在 2 0 n m以上、且1 0 0 n m以下的話,便可充分地保護貴金屬氧 化物層2 3,且在記錄時將不致過度的阻礙變形。此外,介 電質層3 2厚度亦對資料再生時的訊號特性造成影響,藉由 將厚度設定於 5 0 n m以上、且 7 0 n m以下(特別係 6 0 n m左 右),便可獲得較高的C N R。 介電質層3 1厚度係在可充分保護貴金屬氧化物層2 3的 前提下,配合所要求反射率進行設定的話便可,例如最好 設定於3 0nm以上、且120nm以下,尤以50nm以上、且lOOnm 以下為佳,特別以7 0 n m左右為佳。此係若介電質層3 1厚 度未滿 3 0 n m的話,恐將無法充分地保護貴金屬氧化物層 23;反之,若介電質層31厚度超過120nm的話,成膜較耗 時間,導致生產性降低。相對於此,若將介電質層3 1厚度 設定於5 0 n m以上、且1 0 0 n m以下(特別係7 0 n m左右)的話, 便可確保較高的生產性,且可充分地保護貴金屬氧化物層 23 ° 上述係光記錄媒體1 0的構造。 在具有如上述構造的光記錄媒體 1 0之製造方面,首先 準備支撐基板11,並藉由在形成有溝槽11a與突起lib之 側的表面上,依序形成反射層2 1、介電質層3 3、光吸收層 22、介電質層32、貴金屬氧化物層23、介電質層31及光 穿透層1 2而製得。即,在光記錄媒體1 0的製作方面,如 24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12/93126669 1276098 同新一代型光記錄媒體,從光入射面1 2 a的背後側依序施 行成膜。 反射層2 1、介電質層3 3、光吸收層2 2、介電質層3 2、 責金屬氧化物層2 3、介電質層3 1的形成,係可使用採用 含該等構成元素的化學種之氣相沉積法,例如濺鍍法或真 空蒸鍍法,其中最好採用濺鍍法。此外,關於光穿透層1 2 的形成,可將經黏度調整過之如丙烯酸系或環氧系紫外線 硬化性樹脂,利用旋塗法進行成膜,並在氮環境中照射紫 外線而硬化等方法。但是,亦可不採旋塗法,而是採用以 光穿透性樹脂為主成分的光穿透性薄片、與各種黏接劑或 黏著劑,形成光穿透層1 2。 此外,亦可在光穿透層 12 表面上設置硬塗層,藉此而 保護光穿透層1 2表面。此情況下,硬塗層表面將構成光入 射面1 2 a。硬塗層材料可採用如:環氧丙烯酸酯寡聚物(二 官能寡聚物)、多官能丙烯酸單體、單官能丙烯酸單體、及 含光聚合起始劑的紫外線硬化性樹脂、或鋁(A 1 )、矽(S i )、 鈽(Ce)、鈦(Ti )、鋅(Zn)、鈕(Ta)等的氧化物、氮化物、 硫化物、碳化物或該等的混合物。當硬塗層材料採用紫外 線硬化性樹脂之情況時,最好利用旋塗法將其形成於光穿 透層1 2上,當採用上述氧化物、氮化物、硫化物、碳化物、 或該等混合物之情況時,可使用採用含該等構成元素的化 學種之氣相沉積法,例如濺鍍法或真空蒸鍍法,其中最好 採用濺鍍法。 再者,藉由使硬塗層具有潤滑性,便可防止污染附著而 25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12/93126669 1276098 提高防污功能,屬較佳狀況。為能對硬塗層賦予潤滑性, 使構成硬塗層母體的材料中含有潤滑劑之方式係屬有效。 潤滑劑最好選擇自:矽酮系潤滑劑、氟系潤滑劑、脂肪酸 酯系潤滑劑,其含有量最好設定為0. 1質量%以上、且5 · 0 質量%以下。 其次,針對利用本實施形態之光記錄媒體 1 0的資料記 錄方法及記錄原理進行說明。 對光記錄媒體1 0的資料記錄係一邊使光記錄媒體1 0進 行旋轉,一邊將具有波長未滿6 3 5 nm (特別係對新一代型光 記錄媒體所使用的4 0 5 n m左右波長)的雷射光束4 0,從光 入射面1 2 a側照射於貴金屬氧化物層 2 3而實施。此情況 下,供雷射光束4 0進行聚束用的物鏡,可採用具有數值孔 徑超過 0 . 6 (特別係新一代型光記錄媒體所使用具有 0 . 8 5 左右數值孔徑)的物鏡。即,採用與新一代型光記錄媒體所 使用光學系統為相同的光學系統,執行資料的記錄。 圖3所示係對光記錄媒體1 0,沿溝槽1 1 a照射雷射光束 4 0的狀態示意概略剖面圖。 如圖3所示,若將具有上述波長的雷射光束40,利用具 有上述數值孔徑的物鏡5 0進行聚束,並照射於光記錄媒體 1 0的話,在光束點中心部分處的貴金屬氧化物層2 3將分 解,而形成經填充氧氣(0 2)的氣泡2 3 a。在氣泡 2 3 a内部 形成分散著原料金屬微粒子2 3 b的狀態。此時,在氣泡2 3 a 周圍所存在的各層,因為將隨其壓力而塑性變形,因此便 可將此氣泡2 3 a使用為不可逆的記錄標記。例如,當貴金 26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12/93126669 1276098 屬氧化物層2 3材料為氧化鉑(P t 0 χ)之情況時,在光束點中 心部分處,氧化翻(PtOx)將分解為翻(Pt)與氧氣(〇2),形 成在氣泡2 3 a中分散著鉑(P t)微粒子的狀態。貴金屬氧化 物層2 3中,未形成氣泡2 3 a的部分便形成空白區域。 若因貴金屬氧化物層 2 3分解而發生氣泡2 3 a的話,便 如圖3所示,朝支撐基板1 1側(即光吸收層2 2側)、與水 平方向產生塑性變形,反之,幾乎未朝光穿透層1 2側發生 塑性變形。此係因為光吸收層2 2吸收光並轉換為熱,此熱 便產生貴金屬氧化物層2 3的分解反應所致。若將溝槽1 1 a 寬度設定為較狹窄的話,便將藉由光穿透層1 2的壁面部分 1 2 b,抑制朝水平方向發生變形的情況,結果將可增加朝垂 直方向的變形。本發明的超解析性型光記錄媒體之訊號特 性,係因為垂直方向的變形越大越好,因此藉由將溝槽1 1 a 寬度設定為較狹窄,便可提升訊號特性。 貴金屬氧化物層 2 3的分解並非在光束點整體中發生, 而是如上述,僅在光束點中心部分處發生而已。所以,所 形成的氣泡 2 3 a (記錄標記)將小於光束點直徑,藉此便達 成超解析記錄。可執行此種超解析記錄的理由,係如下述。 圖4(a)所示係貴金屬氧化物層23上的雷射光束40光束 點平面圖,圖4 ( b )所示係其強度分布圖。 如圖4 ( a )所示,光束點4 1的平面形狀雖大致為圓形, 但是在光束點4 1内的雷射光束4 0強度分布並非一樣,而 是具有如圖4 ( b )所示高斯分布。即,在光束點4 1内係越 靠中心部處越成高能量狀態。所以,若設定為充分超過最 27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12/93126669 1276098 大強度1 / e2的既定臨限值A的話,達臨限值A以上強度的 區域4 2直徑W 2,便將遠小於光束點4 1直徑W 1。此現象係 意味著若貴金屬氧化物層2 3,具有當照射具臨限值A以上 強度之雷射光束4 0時,便進行分解之特性的話,雷射光束 4 0所照射區域中,僅相當於光束點 41内之區域4 2的部 分,會選擇性的形成氣泡2 3 a (記錄標記)。 藉此,便如沿溝槽1 1 a或突起1 1 b的概略剖面圖之圖5 所示,將可在貴金屬氧化物層 2 3中形成遠較光束點直徑 W1小的氣泡2 3 a (記錄標記),其直徑大約為W 2。即,所見 的光束點直徑W 2、與實際的光束點直徑W1間之關係,將 如下式:
Wl > W2 而達成超解析記錄。其中,貴金屬氧化物層2 3材料的最佳 材料之氧化鉑(P t Οχ ),係因為具有若加熱至 5 8 0 °C的話便 分解的特性,因此經照射,貴金屬氧化物層2 3達5 8 0 °C以 上強度便為臨限值A。在本發明中,因為介電值層3 2材料 選擇具上述熱導性高至某程度的材料,因此達 5 8 0 °C以上 的區域將不致過度擴大,結果即便較小的記錄標記仍可形 成良好的形狀。 所以,若一邊使光記錄媒體 1 0進行旋轉,一邊將經強 度變調過的雷射光束4 0,沿溝槽1 1 a及/或突起1 1 b進行 照射的話,便可在貴金屬氧化物層2 3所期望部分處,形成 未滿再生極限的細微記錄標記。 圖6所示係記錄時的雷射光束4 0強度變調圖形之一例 28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12/93126669 1276098 的波形圖。如圖6所示,記錄時的雷射光束4 0強度4 0 a, 係若在應形成記錄標記Ml、M2、M3、…的區域中,設定記 錄功率(=P w ),且在非屬應形成記錄標記的區域(空白區域) 中,基底功率(=Pb)的話便可。藉此,貴金屬氧化物層 23 中,於經具有記錄功率P w的雷射光束4 0所照射區域中, 因為經分解而形成氣泡 2 3 a,所以將可形成具所需長度的 記錄標記 Μ1、Μ 2、Μ 3、…。但是,記錄時的雷射光束 40 強度變調圖形並不僅限於圖6所示圖形,亦可如圖7所示, 採用經分割過的脈衝列,形成記錄標記Ml、M2、M3、…。 圖 8所示係雷射光束4 0之記錄功率、與其後經再生所 獲得再生訊號之CNR間之關係示意圖。 如圖8所示,光記錄媒體1 0係若雷射光束4 0的記錄功 率未滿P w 1的話,即便爾後進行再生,仍無法獲得有效的 再生訊號。此係因為若雷射光束 4 0的記錄功率未滿 P w 1 的話,則貴金屬氧化物層2 3實際上未分解所致。此外,在 雷射光束40的記錄功率為Pwl以上、且未滿Pw2(>Pwl) 的區域中,記錄功率越高的話,在爾後的再生中將可獲得 較高的C N R。此係因為在雷射光束4 0的記錄功率為P w 1以 上、且未滿P w 2的區域中,貴金屬氧化物層2 3將部分產生 分解,因此記錄功率越高的話,分解量將變得越多。然而, 在雷射光束40的記錄功率達Pw2以上的區域中,即便提高 超過此以上的記錄功率,爾後再生中所獲得C N R幾乎未變 化。此係若雷射光束40的記錄功率達Pw2以上的話,貴金 屬氧化物層2 3將幾乎完分解所致。若考慮上述現象的話, 29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12/93126669 1276098 可謂最好將雷射光束40的記錄功率設定於Pw2以上。
Pw 2值雖依光記錄媒體 1 0構造(各層材料或各層厚度 等)、與記錄條件(記錄線速度、雷射光束4 0波長等)而異, 但是當記錄線速度達6. Om/s左右、雷射光束40波長達405 左右、及物鏡 5 0數值孔徑約 0. 8 5左右的情況時,將為 5. OmW^ Pw2^ 9. OmW ?且在與Pwl間之關係中,將為Pwlx 1 · 4 S Pw2 $ Pwl x2. 0。 在實際的記錄功率設定中,最好經考慮光記錄媒體 10 的製造偏差、與雷射光束4 0的功率變動等因素之後,再設 定為較P w 2高出0 . 3 m W以上。此係因為實際的記錄功率較 Pw2 過高的部分將不致造成太大的實際損害,因此可確保 對Pw2的充分邊限。但是,因為高於必要以上的記錄功率 係屬於浪費,因此無需將P w 2設定為高出2. 0 m W以上。藉 此,實際的記錄功率可謂若設定在 5. 3mW( = 5. OmW + O. 3mW) 以上、且11.0mW( = 9.0mW + 2.0mW)以下的話便可。 以上係對光記錄媒體1 0的資料記錄方法及記錄原理。 當將依上述所記錄資料施行再生的情況時,若一邊使光 記錄媒體1 0進行旋轉,一邊將固定於既定強度(再生功率 =P r )的雷射光束4 0,沿溝槽1 1 a及/或突起11 b照射的話 便可。然後,若將所獲得反射光施行光電轉換的話,便可 獲得對應於記錄標記列的電訊號。此種可施行超解析再生 的理由雖未必明確,但是若照射經設定於再生功率之雷射 光束40的話,雷射光束40、與在氣泡23a内所存在金屬 微粒子2 3 b之間,將引發某種相互作用,此推測將可施行 30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12/93126669 1276098 超解析再生。 圖9所示係雷射光束40的再生功率與CNR間之關係示 意曲線圖。 如圖9所示,雷射光束4 0的再生功率若未滿P r 1的話, 幾乎無法獲得有效再生訊號,若將再生功率設定於P r 1以 上的話,CNR將急遽提高,若將再生功率提高至Pr2(>Prl) 的話,CNR將達飽和。產生此種現象的理由雖未必明確, 但推測係藉由照射供設定於P r 1以上的雷射光束4 0,金屬 微粒子2 3 b與光之間的相互作用將發生或趨於明顯的緣故 所致。所以,雷射光束4 0的再生功率必須設定於P r 1以上, 最好設定於P r 2以上。 但是,若將再生功率設定過高的話,在空白區域中恐將 發生貴金屬氧化物層 2 3的分解,若發生此種分解現象的 話,將導致大幅再生劣化情況發生,依情況亦有資料消失 的情況發生。若考慮此點的話,雷射光束4 0的再生功率最 好設定於Pr2以上、且未滿Pwl。
Pr 2值雖隨光記錄媒體 1 0構造(各層材料或各層厚度 等)、再生條件(再生線速度、雷射光束4 0波長等)而異, 但是當再生線速度達6. Om/s程度、雷射光束40波長達405 左右、及物鏡5 0數值孔徑約0 . 8 5程度的情況時,為1 . 0 mW SPr2S3.0mW,且在與Prl間之關係中,為Prlxl.05SPr2 S P r 1 X 1 · 6 〇 在實際的再生功率設定中,最好設定為較Pr2高出0. 1 mW 以上、且0 · 3 m W以下。此係因為若再生功率超過P r 2的話, 31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12/93126669 1276098 即便設定為此以上的再生功率,仍無法出現 CNR改善情 況,反將容易發生再生劣化現象,因此為抑制再生劣化, 便應該將實際的再生功率設定為較P r 2高出若干位準的緣 故所致。通常,在輸出為 lmW〜3mW區域中的雷射光束 40 功率變動,因為未滿0 . 1 mW,因此即便考慮光記錄媒體1 0 製造偏差等的話,認為若設定為較Pr2高出0. lmW以上、 且0 . 3 mW以下的話便足夠。由上述,實際的再生功率可謂 若設定在 l.lmW( = 1.0mW + 0.1mW)以上、且 3.3mW( = 3.0mW + 0.3mW) 以下的話便可。 習知光記錄媒體的再生功率係通常為 0. lmW〜0. 5 m W左 右,即便在單面具雙層記錄面的新一代型光記錄媒體中, 若幾乎不考慮設定於超過約0 . 8 mW之再生功率的話,得知 本實施形態的再生功率位準,在相較於習知光記錄媒體之 下係屬相當高。 再者,實際的再生功率若謂在與實際的記錄功率間之關 係方面,最好設定為Pwx0.1SPrSPwx0.5,尤以設定成Pw x0. 1 S Pr S PwxO. 4為佳。由此亦可得知本實施形態的再生 功率位準,在相較於習知的光記錄媒體之下,係屬相當高 的。 關於實際上的應設定為記錄功率、再生功率的數值,最 好以「設定資訊」預先儲存於該光記錄媒體1 0内。若將此 種設定資訊儲存於光記錄媒體1 0内的話,當使用者實際執 行資料的記錄或再生之際,便可利用光記錄再生裝置讀出 設定資訊,俾根據該情報而決定記錄功率或再生功率。 32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12/93126669 1276098 設定資訊不僅記錄功率或再生功率,最好亦包括當對光 記錄媒體1 〇執行資料的記錄或再生之情況時,將供各種條 件(線速度等)予以特定用的必要資訊。設定資訊可利用顫 動(wobble)或記錄坑(prepit)方式記錄,亦可在貴金屬氧 化物層2 3中以資料形式記錄。此外,不僅直接顯示資料的 記錄、再生時所需要的各種條件,亦可藉由指定在光記錄 再生裝置内所預先儲存各種條件的任一者,而間接的執行 記錄功率或再生功率等的特定事宜。 如上述所說明,依照本實施形態的話,藉由採用波長未 滿約6 3 5 n m的雷射光束、及數值孔徑超過約0. 6的物鏡, 便可將;1/NA設定於640nm以下,而執行超解析記錄與超 解析再生,特別係在新一代型光記錄媒體中所採用的波長 約4 0 5 n m雷射光束、及數值孔徑約0 . 8 5物鏡,所施行的超 解析記錄與超解析再生中,便可獲得良好的特性。所以, 因為可採用與新一代型光記錄媒體用的記錄再生裝置為相 同的記錄再生裝置,所以便可抑制記錄再生裝置的開發成 本/製造成本。而且,因為支撐基板11上所形成溝槽11a 深度Gd設定為超過λ/8η(最好;l/7n以上),因此當執行 超解析記錄與超解析再生之情況時,便可獲得良好的訊號 特性,特別係可獲得具充分振幅的推挽訊號,可大幅降低 偏離循軌的可能性。此外,若將溝槽1 1 a寬度Gw設定為較 一般寬度更狹窄的話,因為將增加隨記錄而使責金屬氧化 物層2 3朝垂直方向產生變形的狀況,因此將可更加提昇訊 號特性。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12/93126669 33 1276098 本發明並不僅限於上述所說明的實施形態,在申請專利 範圍中所記載的發明範圍内,可進行各種變更,該等當然 亦涵蓋於本發明範圍内。 例如,圖1所示光記錄媒體 1 0的構造,充其量止不過 是本發明光記錄媒體的較佳構造而已,本發明的光記錄媒 體構造並不僅限於此。例如,亦可從光吸收層2 2觀之,在 支撐基板1 1側追加設置另一貴金屬氧化物層,亦可從貴金 屬氧化物層2 3觀之,在光穿透層1 2側追加設置另一相變 化材料層。 再者,藉由在支撐基板 1 1雙面上,分別設置光吸收層 2 2、貴金屬氧化物層2 3等各種功能層,便可形成雙面具記 錄面的構造,但是亦可在支撐基板1 1其中一面上,隔著透 明中間層,將各種功能層形成2層以上積層狀態,而形成 單面具有2層以上記錄面的構造。此外,如圖1所示光記 錄媒體1 0,雖形成與所謂新一代型光記錄媒體之間,具有 較高互換性的構造,但是亦可形成與所謂DVD型光記錄媒 體、CD型光記錄媒體之間,具較高互換性的構造。 再者,在上述實施形態中,雖構成氣泡2 3 a發生源的記 錄層係採用貴金屬氧化物層2 3,但是亦可取代貴金屬氧化 物層而改為貴金屬氮化物層。此情況下,金屬種類最好至 少為鉑(P t )、銀(A g )及鈀(P d )中之1種,尤以鉑(P t)為佳。 即,最好選擇氮化鉑(PtNx)。當採用貴金屬氮化物層之情 況時,利用因分解所產生的氮氣(N 2)而形成氣泡 2 3 a,但 是因為氮氣(N 2 )係屬於化學性非常安定的氣體,因此造成 34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12/93126669 1276098 其他層受氧化或腐蝕的可能性非常少,所以將可獲得較高 的保存可靠性。 再者,在上述實施形態中,雖利用介電質層 31、32包 夾貴金屬氧化物層2 3,但是當可抑制因貴金屬氧化物層2 3 分解,而所形成的標記部分發生過度變形之情況時,便可 省略介電質層3 1。 [實施例] 以下,針對本發明實施例進行說明,惟本發明並未受該 等實施例的任何限制。 [樣本之製作] (實施例1 ) 依下述方法,製作具有與圖1所示光記錄媒體1 0相同 構造的光記錄媒體樣本。 首先,利用射出成形法,製作厚度約 1 . 1 mm、直徑約 120mm,且表面上形成有溝槽11a與突起lib之由聚碳酸酯 所構成的碟狀支撐基板1 1。關於溝槽1 1 a深度Gd設定為 約4 1 nm,關於溝槽1 1 a寬度Gw設定為約1 6 9nm。軌距設定 為約320nm 。 其次,將此支撐基板 1 1設定於濺鍍裝置中,在已形成 溝槽1 1 a與突起1 1 b之側的表面上,依序利用濺鍍法形成: 實質由鉑(Pt)所構成厚度約20nm的反射層21;實質由ZnS 與S i 0 2混合物(莫耳比=約8 0 : 2 0 )所構成厚度約1 0 0 n m的 介電質層33;實質由31)74.1丁625.9(下標數字係指°/〇。以下除 將原子比依最簡單整數比表示的情況之外,其餘均同)所示 35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12/93126669 1276098 相變化材料所構成厚度約2 0 n m的光吸收層2 2 ;實質由Z n S 與S i Ο 2混合物(莫耳比=約 8 Ο : 2 Ο )所構成厚度約 6 0 n m的 介電質層32 ;實質由氧化鉑(Pt〇x)所構成厚度約4nm的貴 金屬氧化物層2 3 ;以及實質由Z n S與S i 0 2混合物(莫耳比 =約8 0 : 2 0 )所構成厚度約7 0 n m的介電質層3 1。 在此於貴金屬氧化物層 2 3的形成中,靶材係設定為鉑 (Pt),濺鍍氣體係採用氧氣(〇2)與氬氣(Ar)(流量比=1 : 3),處理腔内壓力設定為0.14Pa,濺鍍功率設定為100W。 藉此,所形成氧化鉑(P t 〇x )的消光係數(k )便為約1 · 6 9。 然後,在介電質層 31上,利用旋塗法塗佈上丙烯酸系 紫外線硬化性樹脂,並對其照射紫外線,而形成厚度約 1 0 0 // m的光穿透層1 2。藉此,便完成實施例1的光記錄媒 體樣本。 在本實施例中所採用光穿透層1 2的材料,對波長4 0 5 nm 之光的折射率η為1.5。所以,當使用λ=405ηπι之雷射光 束的情況時,在本實施例中大致可將溝槽11 a深度G d表示 為 Gd二 λ /6. 5n 〇 (實施例2 ) 除支撐基板1 1改為採用將溝槽1 1 a寬度Gw設定成約 1 8 1 nm者之外,其餘均如同實施例 1的光記錄媒體樣本般 的,製作實施例2的光記錄媒體樣本。 (實施例3 ) 除支撐基板 1 1改為採用將溝槽 1 1 a寬度 Gw設定成約 1 9 7 nm者之外,其餘均如同實施例1的光記錄媒體樣本般 36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12/93126669 1276098 的,製作實施例3的光記錄媒體樣本。 (實施例4 ) 除支撐基板 1 1改為採用將溝槽 1 1 a寬度 G w設定成約 2 0 8 n m者之外,其餘均如同實施例1的光記錄媒體樣本般 的,製作實施例4的光記錄媒體樣本。 (實施例5 ) 除支撐基板 1 1改為採用將溝槽 1 1 a寬度 Gw設定成約 2 1 4 n in者之外,其餘均如同實施例 1的光記錄媒體樣本般 的,製作實施例5的光記錄媒體樣本。 (實施例6 ) 除支撐基板 1 1改為採用將溝槽 1 1 a深度 G d設定成約 37nm,並將溝槽11a寬度Gw設定成約161nm者之外,其餘 均如同實施例1的光記錄媒體樣本般的,製作實施例6的 光記錄媒體樣本。所以,當使用;I = 4 0 5 n m之雷射光束的情 況時,在本實施例中,大致可將溝槽1 1 a深度G d表示為 Gd= λ /7n ° (實施例7 ) 除支撐基板 1 1改為採用將溝槽 11 a寬度 Gw設定成約 1 8 1 n m者之外,其餘均如同實施例6的光記錄媒體樣本般 的,製作實施例7的光記錄媒體樣本。 (實施例8 ) 除支撐基板1 1改為採用將溝槽1 1 a寬度Gw設定成約 1 9 1 n m者之外,其餘均如同實施例6的光記錄媒體樣本般 的,製作實施例8的光記錄媒體樣本。 37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12/93126669 1276098 (實施例9 ) 除支撐基板 1 1改為採用將溝槽 1 1 a寬度 Gw設定成約 2 0 1 n m者之外,其餘均如同實施例6的光記錄媒體樣本般 的,製作實施例9的光記錄媒體樣本。 (實施例1 0 ) 除支撐基板 1 1改為採用將溝槽 1 1 a寬度 Gw設定成約 2 1 2 n m者之外,其餘均如同實施例6的光記錄媒體樣本般 的,製作實施例1 0的光記錄媒體樣本。 (比較例1 ) 除支撐基板 1 1改為採用將溝槽 1 1 a深度 G d設定成約 33nm,並將溝槽11a寬度Gw設定成約172nm者之外,其餘 均如同實施例1的光記錄媒體樣本般的,製作比較例1的 光記錄媒體樣本。所以,當使用λ = 4 0 5 n m之雷射光束的情 況時,在本比較例中,大致可將溝槽1 1 a深度G d表示為 G d = λ / 8 η 〇 (比較例2 ) 除支撐基板1 1改為採用將溝槽1 1 a寬度Gw設定成約 1 9 3 n m者之外,其餘均如同比較例1的光記錄媒體樣本般 的,製作比較例2的光記錄媒體樣本。 (比較例3 ) 除支撐基板1 1改為採用將溝槽1 1 a寬度Gw設定成約 2 0 0 n m者之外,其餘均如同比較例1的光記錄媒體樣本般 的,製作比較例3的光記錄媒體樣本。 (比較例4 ) 38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12/93126669 1276098 除支撐基板 1 1改為採用將溝槽 1 1 a寬度 Gw設定成約 2 0 8 n m者之外,其餘均如同比較例1的光記錄媒體樣本般 的,製作比較例4的光記錄媒體樣本。 (比較例5 ) 除支撐基板 1 1改為採用將溝槽1 1 a寬度 Gw設定成約 2 0 9 n m者之外,其餘均如同比較例1的光記錄媒體樣本般 的,製作比較例5的光記錄媒體樣本。 該等實施例1至1 0、及比較例1至5的光記錄媒體樣本 中,溝槽11a深度Gd與溝槽11a寬度Gw,整理如下表。 [表1 ]
Gd Gw 實施 例 1 4 1 nm 1 6 9 n m 實施 例 2 4 1 nm 1 8 1 n m 實施 例 3 4 1 nm 1 9 7 n m 實施 例 4 4 1 nm 2 0 8 n m 實施 例 5 4 1 nm 2 1 4 n m 實施 例 6 3 7nm 1 6 1 n m 實施 例 7 3 7 n m 1 8 1 n m 實施 例 8 3 7 nm 1 9 1 n m 實施 例 9 3 7 n m 2 0 1 n m 實施· 例 10 3 7nm 2 1 2 n m 比較 例 1 3 3 n m 1 7 2 n m 比較 例 2 3 3 n m 1 9 3 n m 比較 例 3 3 3 nm 2 0 0 n m 比較 例 4 3 3 nm 2 0 8 nm 比較 例 5 3 3 n m 2 0 9 n m [特性評估1 ] 首先,將實施例1、實施例3及實施例5的光記錄媒體 39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12/93126669 1276098 樣本,設置於光碟評估裝置(巴耳德克公司 中,在依約4 . 9 m / s線速度進行旋轉的情況下 徑約0 . 8 5的物鏡,將波長約4 0 5 n m的雷射光 面1 2 a照射於貴金屬氧化物層2 3,而記錄著 與空白長度為7 5 n m的單一訊號。此外,當採 統之情況時,由 d 2 = λ / 4 N A所賦予的再生極 此外,實施例1、實施例3及實施例5的光記 均為溝槽1 1 a深度G d約4 1 n m,大致可依G d =, 關於記錄時的雷射光束 40 功率,設定^ (Pw),大致將基底功率(Pb)設定於 OmW。此 4 0的脈衝圖形係採用如圖6所示圖形。 然後,將所記錄的單一訊號進行再生並測 於雷射光束40的再生功率(Pr),係針對實施 3及實施例5的光記錄媒體樣本,分別設定為 及2 . 8 m W。C N R的測定結果,如圖1 0所示。 如圖 1 0所示,任一光記錄媒體樣本的記 許範圍(記錄功率邊限)均十分寬,且最大可擔 的CNRdNR最大值係溝槽11a寬度Gw越狹窄 而且記錄功率邊限亦是溝槽1 1 a寬度G w最狹 之光記錄媒體樣本為最寬廣。 [特性評估2 ] 首先,將實施例6、實施例8及實施例1 0 樣本,設置於上述光碟評估裝置中,在如同 的相同條件之基礎下,記錄著記錄標記長度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12/93126669 製 DDU1000) ,透過數值孔 束,從光入射 記錄標記長度 用上述光學系 限約 1 2 0 n in。 錄媒體樣本, λ / 6 · 5 η 表示。 ‘種記錄功率 外,雷射光束 定其 CNR 。關 例1、實施例 2. 6mW^ 2. 8mW 錄功率(P w )容 [得39dB以上 ^的樣本越佳, 窄的實施例1 的光記錄媒體 [特性評估 1 ] 與空白長度為 40 1276098 7 5 n m的單一訊號。實施例6、實施例8及實施例1 0的光記 錄媒體樣本,均為溝槽1 1 a深度G d約3 7 n m,大致可依G d = λ / 7 η表示。 關於記錄時的雷射光束 40 功率,設定各種記錄功率 (Pw),大致將基底功率(Pb)設定於 OmW。此外,雷射光束 4 0的脈衝圖形係採用如圖6所示圖形。 然後,將所記錄的單一訊號進行再生並測定其 C N R。關 於雷射光束4 0的再生功率(P r ),係針對實施例6、實施例 8及實施例1 0的光記錄媒體樣本,分別設定為2. 6 m W、2 · 8 m W 及3. 0 m W。C N R的測定結果,如圖1 1所示。 如圖 1 1 所示,任一光記錄媒體樣本均呈現記錄功率邊 限較廣闊,且最大可獲得3 7 d B以上的C N R。C N R最大值係 溝槽1 1 a寬度G w越狹窄的樣本越佳,而且記錄功率邊限亦 是溝槽1 1 a寬度G w越狹窄的樣本越佳。 [特性評估3 ] . 首先,將比較例1、比較例2及比較例4的光記錄媒體 樣本,設置於上述光碟評估裝置中,在如同[特性評估 1 ] 的相同條件之基礎下,記錄著記錄標記長度與空白長度為 7 5 n m的單一訊號。比較例1、比較例2及比較例4的光記 錄媒體樣本,均為溝槽1 1 a深度G d約3 3 n m,大致可依G d = λ / 8 η表示。 關於記錄時的雷射光束 40 功率,設定各種記錄功率 (Pw),大致將基底功率(Pb)設定於 OmW。此外,雷射光束 4 0的脈衝圖形係採用如圖6所示圖形。 41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12/93126669 1276098 然後,將所記錄的單一訊號進行再生並測定其 C N R 於雷射光束4 0的再生功率(P r ),係針對比較例1、比 2及比較例4的光記錄媒體樣本,分別設定為2 . 6mW、2 及2 . 6 m W。C N R的測定結果,如圖1 2所示。 如圖 1 2所示,任一光記錄媒體樣本雖最大值均可 較高的 C N R,但是,若提高記錄功率(P w )的話,循軌 易偏離,而無法執行記錄。因此,記錄功率邊限極為狹 實際上頗難使用。 [特性評估4 ] 其次,在[特性評估 1 ]所記錄的單一訊號中,針對 例1、實施例3及實施例5的光記錄媒體樣本,將記 率(Pw)分別設定為6.0mW、6.5mW及6.5mW,並採用各 生功率將所記錄的單一訊號施行再生,並測定 CNR。 結果如圖1 3所示。 如圖1 3所示,任一光記錄媒體樣本均屬於再生功率 的容許範圍(再生功率邊限)十分寬,且最大可獲得 以上的CNR。而且,CNR最大值係溝槽11a寬度Gw越 的樣本越佳。 [特性評估5 ] 其次,在[特性評估 2 ]所記錄的單一訊號中,針對 例6、實施例8及實施例1 G的光記錄媒體樣本,將記 率(Pw)分別設定為6.0mW、6.5mW及7.0mW,並採用各 生功率將所記錄的單一訊號施行再生,並測定 CNR。 結果如圖1 4所示。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12/93126669 。關 較例 .8mW 獲得 便容 窄, 實施 錄功 種再 測定 (Pr) 40dB 狹窄 實施 錄功 種再 測定 42 1276098 如圖 1 4所示,任一光記錄媒體樣本均屬於再生 限十分寬,且最大可獲得3 9 d B以上的C N R。而且, 大值係溝槽1 1 a寬度Gw越狹窄的樣本越佳。 [特性評估6 ]
其次,在[特性評估 3 ]所記錄的單一訊號中,針 例1、比較例2及比較例4的光記錄媒體樣本,將 率(Pw)均設定為 6. OmW,並採用各種再生功率將所 單一訊號施行再生,並測定C N R。測定結果如圖1E 如圖 1 5所示,任一光記錄媒體樣本雖最大值均 較高的 CNR,但是,若提高再生功率(Pr)的話,循 易偏離而無法執行再生。因此,再生功率邊限極為 實際上頗難使用。 [特性評估7 ] 其次,將實施例1至1 0、比較例1至5的光記錄 本,設置於上述光碟評估裝置中,在依約4. 9 m / s線 行旋轉的情況下,透過數值孔徑約0. 8 5的物鏡,將 4 0 5 n m的雷射光束,從光入射面1 2 a照射於未記錄 並測定所獲得推挽訊號,且計算出將其格式化 (NPP)。雷射光束功率對任一光記錄媒體樣本均 0.4mW ° 將推挽訊號格式化的數值(NPP),係利用當朝循 分割為2的光學偵測器,將其中一輸出設定為I ^, 一輸出設為I 2的情況時,由 (II - I 2 )八I ! + I 2 )所得數值的最大值與最小值間之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12/93126669 功率邊 CNR最 對比較 記錄功 記錄的 所示。 可獲得 軌便容 狹窄, 媒體樣 速度進 波長約 循軌, 的數值 設定為 軌方向 並將另 差而定 43 1276098 義的。 測定結果如圖1 6所示。 如圖1 6所示,發現溝槽1 1 a深度G d越深的話, 1 1 a寬度G w越狹窄的話,推挽訊號經格式化的數1 將有明顯變大的傾向。 [特性評估8 ] 其次,將實施例1至1 0、比較例1至5的光記錄 本,設置於上述光碟評估裝置中,並在如同[特性1 的相同條件基礎下,記錄著記錄標記長度與空白 7 5 nm 的單一訊號。關於記錄時的雷射光束 40 記 (Pw)、及基底功率(Pb),任一光記錄媒體樣本均分 為8.0mW及大致OmW。此外,雷射光束40的脈衝圖 用如圖6所示圖形。 然後,朝經記錄著上述單一訊號的循執照射雷射 測定所獲得推挽訊號,且計算出將其格式化的數值 雷射光束功率如同[特性評估 7 ],任一光記錄媒體 設定為0 . 4 m W。 測定結果如圖1 7所示。 如圖1 7所示,發現即便記錄後,溝槽1 1 a深度 的話,且溝槽1 1 a寬度G w越狹窄的話,推挽訊號經 的數值(N P P )將有變大的傾向。此外,針對比較例1 例5的光記錄媒體樣本均無法進行循執。 <產業上可利用性> 依照本發明的話,將可提供經改善超解析記錄時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12/93126669 且溝槽 直(NPP) 媒體樣 ϊ平估1 ] 長度為 錄功率 別設定 形係採 光束, (NPP) ° 樣本均 Gd越深 格式化 至比較 與超解 44 1276098 析再生時的訊號特性之光記錄媒體及其製造方法。而且, 提供對經改善超解析記錄時與超解析再生時的訊號特性之 光記錄媒體,採用波長更短的雷射光束與數值孔徑更大的 物鏡,記錄資料的方法及資料再生的方法。 【圖式簡單說明】 圖1 ( a)為本發明較佳實施形態的光記錄媒體1 0外觀切 剖立體示意圖;圖1 ( b )為圖1 ( a )所示A部分的放大部分剖 面圖 。 圖2為溝槽11a深度Gd及寬度Gw的定義說明圖。 圖3為對光記錄媒體1 0照射雷射光束4 0的狀態示意圖。 圖4(a)為貴金屬氧化物層23上的雷射光束40光束點平 面圖;圖4(b)為其強度分布圖。 圖5為氣泡2 3 a (記錄標記)的尺寸說明圖。 圖6為記錄時的雷射光束4 0強度變調圖形之一例的波 形圖。 圖7為記錄時的雷射光束4 0強度變調圖形之另一例的 波形圖。 圖8為雷射光束4 0之記錄功率、與爾後經再生所獲得 再生訊號的CNR間之關係示意曲線圖。 圖9為雷射光束4 0之再生功率與C N R間之關係示意曲 線圖。 圖1 0為特性評估1中的測定結果曲線圖。 圖1 1為特性評估2中的測定結果曲線圖。 圖1 2為特性評估3中的測定結果曲線圖。 45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12/93126669 1276098 圖1 3為特性評估4中的測定結果曲線圖。 圖1 4為特性評估5中的測定結果曲線圖。 圖1 5為特性評估6中的測定結果曲線圖。 圖1 6為特性評估7中的測定結果曲線圖。 圖1 7為特性評估8中的測定結果曲線圖。 【主 要元 .件 符 號 說 明 ] 10 光 記 錄 媒 體 11 支 撐 基 板 11a 溝 槽 lib 突 起 12 光 穿 透 層 12a 光 入 射 面 12b 壁 面 部 分 21 反 射 層 22 光 吸 收 層 23 貴 金 屬 氧 化 物 23a 氣 泡 23b 金 屬 微 粒 子 3卜 32 ' 33 介‘ 電 質 40 雷 射 光 束 40a 雷 射 光 束 強 度 41 光 束 點 42 區 域 50 物 鏡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12/93126669 46

Claims (1)

1276098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 一種光記錄媒體,係具備有: 基板’其形成有溝槽, 貴金屬氧化物層,其係設置於上述基板上; 第1介電質層,其係從上述貴金屬氧化物層觀之,設置 於光入射面側;及 第2介電質層,其係從上述貴金屬氧化物層觀之,設置 於上述光入射面背後側; 藉由將波長Λ的雷射光束沿上述溝槽照射於上述貴金 屬氧化物層,而可執行資料記錄的光記錄媒體; 其特徵為,當將波長λ之光的上述雷射光束光路^^射 率設為 η之情況時,將上述溝槽深度設定為超過λ / 8 η、 6 0 n m以下。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記錄媒體,其中,上述溝 槽深度係設定為;I /7n以上、且50nm以下。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記錄媒體,其中,從上述 第2介電質層觀之在上述光入射面背後端,從上述第2介 電質層觀之,依此順序再配置光吸收層與第3介電質層。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光記錄媒體,其中,在上述 基板與上述第3介電質層之間,更設有反射層。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記錄媒體,其中,上述貴 金屬氧化物層係含有氧化祐(P t 0 X) ϋ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中任一項之光記錄媒體, 其中,從上述第1介電質層觀之,在基板背後側上再設置 47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12/93126669 1276098 構成上述雷射光束之上述光路徑的光穿透層,且上述基板 厚度係0.6mm以上、2.0mm以下;上述光穿透層厚度係10//m 以上、200//m以下。 7. —種光記錄媒體之製造方法,其特徵為,包含有: 在形成有溝槽的基板上,依序形成反射層、第3介電質 層、光吸收層、第2介電質層、貴金屬氧化物層及第1介 電質層的第1步驟;以及 在上述第1介電質層上,形成光穿透層的第2步驟; 當將資料的記錄或再生中所使用雷射光束的波長設為 λ ,且波長λ之光在上述光穿透層中的折射率設為η之情 況時,將上述溝槽深度設定為超過λ / 8 η且6 0 n m以下。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光記錄媒體之製造方法,其 中,上述第1步驟係利用氣相沉積法實施,而上述第2步 驟係利用旋塗法實施。 9. 一種資料記錄方法,係對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中 任一項之光記錄媒體,藉由從上述光入射面側照射雷射光 束,而記錄資料的資料記錄方法,其特徵為,當將上述雷 射光束波長設為λ ,將上述雷射光束聚束用的物鏡數值孔 徑設為ΝΑ的情況時,;1/ΝΑ設定於640nm以下,且將含長 度為λ / 4 N A以下記錄標記之記錄標記列執行記錄。 1 0. —種資料再生方法,係對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 中任一項之光記錄媒體,藉由從上述光入射面側照射雷射 光束,而將資料進行再生的資料再生方法,其特徵為,當 將上述雷射光束波長設為λ ,將上述雷射光束聚束用的物 48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12/93126669 1276098 鏡數值孔徑設為N A的情況時,;l / N A設定於6 4 0 n hi以下, 且將來自含長度為λ /4NA 以下記錄標記之記錄標記列執 行資料再生。 49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12/93126669
TW093126669A 2003-09-04 2004-09-03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method for recording data on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and data reproduction method TWI276098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312104A JP2005078782A (ja) 2003-09-04 2003-09-04 光記録媒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光記録媒体に対するデータ記録方法及びデータ再生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514072A TW200514072A (en) 2005-04-16
TWI276098B true TWI276098B (en) 2007-03-11

Family

ID=342697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3126669A TWI276098B (en) 2003-09-04 2004-09-03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method for recording data on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and data reproduction method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070030795A1 (zh)
EP (1) EP1662489A4 (zh)
JP (1) JP2005078782A (zh)
KR (1) KR100770808B1 (zh)
CN (1) CN100411024C (zh)
TW (1) TWI276098B (zh)
WO (1) WO200502479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22196A (ja) * 2003-07-01 2005-01-27 Tdk Corp 光記録ディスク
JP2005025841A (ja) * 2003-07-01 2005-01-27 Tdk Corp 光記録ディスク
JP2005025842A (ja) * 2003-07-01 2005-01-27 Tdk Corp 光記録ディスク
JP2005044438A (ja) * 2003-07-22 2005-02-17 Tdk Corp 光記録ディスク
JP2005129181A (ja) * 2003-10-27 2005-05-19 National Institute Of Advanced Industrial & Technology 光記録ディスク
US7235501B2 (en) 2004-12-13 2007-06-26 Micron Technology, Inc. Lanthanum hafnium oxide dielectrics
US7560395B2 (en) 2005-01-05 2009-07-14 Micron Technology, Inc. Atomic layer deposited hafnium tantalum oxide dielectrics
US8859184B2 (en) * 2005-07-28 2014-10-14 Ricoh Company, Ltd. Write-once-read-many optical disk having low-to-high recording property accommodating short wavelength recording
KR20070017759A (ko) * 2005-08-08 2007-02-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초해상 정보 저장 매체, 기록/재생 장치 및 기록/재생 방법
US7410910B2 (en) * 2005-08-31 2008-08-12 Micron Technology, Inc. Lanthanum aluminum oxynitride dielectric films
WO2007100139A1 (ja) 2006-03-03 2007-09-07 Sharp Kabushiki Kaisha 光情報記録媒体、該光情報記録媒体の再生装置、該再生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該制御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US7776765B2 (en) 2006-08-31 2010-08-17 Micron Technology, Inc. Tantalum silicon oxynitride high-k dielectrics and metal gates
US7563730B2 (en) * 2006-08-31 2009-07-21 Micron Technology, Inc. Hafnium lanthanide oxynitride films
US7605030B2 (en) 2006-08-31 2009-10-20 Micron Technology, Inc. Hafnium tantalum oxynitride high-k dielectric and metal gates
US7432548B2 (en) * 2006-08-31 2008-10-07 Micron Technology, Inc. Silicon lanthanide oxynitride films
US7544604B2 (en) * 2006-08-31 2009-06-09 Micron Technology, Inc. Tantalum lanthanide oxynitride films
US20080057659A1 (en) * 2006-08-31 2008-03-06 Micron Technology, Inc. Hafnium aluminium oxynitride high-K dielectric and metal gates
US7759747B2 (en) * 2006-08-31 2010-07-20 Micron Technology, Inc. Tantalum aluminum oxynitride high-κ dielectric
JP2008142895A (ja) * 2006-12-05 2008-06-26 Fujifilm Corp モールド構造体
US20080170485A1 (en) * 2007-01-15 2008-07-17 Tdk Corporation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JP4903081B2 (ja) * 2007-05-17 2012-03-2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光ディスク媒体及びトラッキング方法
US8223620B2 (en) 2007-08-30 2012-07-17 Sharp Kabushiki Kaisha Super-resolution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on which information is recorded using train of prepits,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reproduction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JP2013242953A (ja) * 2012-04-26 2013-12-05 Sony Corp 光情報記録媒体
WO2014119588A1 (ja) * 2013-02-04 2014-08-0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光情報記録媒体及び記録再生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299984A (ja) * 1987-05-30 1988-12-07 Kuraray Co Ltd 光記録媒体及びその製造法
JPH06262854A (ja) * 1993-03-15 1994-09-20 Konica Corp 光記録媒体
JP2001357534A (ja) * 2000-04-10 2001-12-26 Victor Co Of Japan Ltd 情報記録媒体
JP2002008269A (ja) * 2000-06-22 2002-01-11 Sony Corp 光学記録媒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265861B2 (ja) * 2000-06-30 2009-05-20 独立行政法人産業技術総合研究所 光学読み取り・書き込み方法、情報記録媒体、及び光学装置
JP2002150614A (ja) * 2000-11-10 2002-05-24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光ディスク
US7133331B2 (en) * 2000-12-28 2006-11-07 Victor Company Of Japan, Limited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a substrate containing microscopic pattern of parallel groove and land sections and recording/reproducing equipment therefor
JP2003085778A (ja) * 2001-06-29 2003-03-20 Sony Corp 光学記録再生媒体、光学記録再生媒体製造用マザースタンパ及び光学記録再生装置
JP4582755B2 (ja) * 2002-06-24 2010-11-17 Tdk株式会社 光記録/再生方法および光記録媒体
JP2005025900A (ja) * 2003-07-01 2005-01-27 Tdk Corp 光記録媒体、光記録再生装置、光記録装置及び光再生装置、並びに、光記録媒体に対するデータ記録再生方法、データ記録方法及びデータ再生方法
JP2005025899A (ja) * 2003-07-01 2005-01-27 Tdk Corp 光記録媒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光記録媒体に対するデータ記録方法及びデータ再生方法
JP2005044450A (ja) * 2003-07-24 2005-02-17 Tdk Corp 光記録媒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光記録媒体に対するデータ記録方法及びデータ再生方法
JP4167146B2 (ja) * 2003-08-19 2008-10-15 Tdk株式会社 光記録媒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光記録媒体に対するデータ記録方法及びデータ再生方法
JP2005071450A (ja) * 2003-08-22 2005-03-17 Tdk Corp 光記録媒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光記録媒体に対するデータ記録方法及びデータ再生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70030795A1 (en) 2007-02-08
EP1662489A1 (en) 2006-05-31
TW200514072A (en) 2005-04-16
CN100411024C (zh) 2008-08-13
CN1846254A (zh) 2006-10-11
KR20060033047A (ko) 2006-04-18
JP2005078782A (ja) 2005-03-24
WO2005024799A1 (ja) 2005-03-17
KR100770808B1 (ko) 2007-10-26
EP1662489A4 (en) 2008-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276098B (en)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method for recording data on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and data reproduction method
KR100734641B1 (ko) 광기록매체, 광기록/재생장치, 광기록장치 및 광재생장치,광기록매체용 데이터 기록/재생 방법 및 데이터 기록방법및 데이터 재생 방법
US20060245339A1 (en)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data recording method and data reproducing method for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KR100685061B1 (ko) 광기록매체 및 이를 제조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광기록매체상에 데이터를 기록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광기록매체로부터데이터를 재생하는 방법
TWI284897B (en)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data recording method and data reproducing method for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US20060280896A1 (en)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data recording method and data reproducing method for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TW200522052A (en) Two-layer phase change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and recording method
JP2006294249A (ja) 光情報媒体
JP2008018607A (ja) 追記型光記録媒体
JP2005004950A (ja) 光情報記録媒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6508489A (ja) 記録型光ディスクの製造方法、前記方法により得られる光ディスク、および記録層
JP4080515B2 (ja) 2層相変化型情報記録媒体の光記録方法
JP2004291490A (ja) 追記型光情報記録媒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9059428A (ja) 光情報記録媒体および光情報記録媒体用の記録膜
JP2006252675A (ja) 追記型光記録媒体及びその記録再生方法、並びに光記録再生装置
JP2008004190A (ja) 光記録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