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301702B - - Google Patents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301702B TW301702B TW085109173A TW85109173A TW301702B TW 301702 B TW301702 B TW 301702B TW 085109173 A TW085109173 A TW 085109173A TW 85109173 A TW85109173 A TW 85109173A TW 301702 B TW301702 B TW 301702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refrigerant
- receiver
- heat exchanger
- compressor
- freezing cycle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9/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in which the refrigerant is air or other gas of low boiling point
- F25B9/002—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in which the refrigerant is air or other gas of low boiling point characterised by the refrigerant
- F25B9/006—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in which the refrigerant is air or other gas of low boiling point characterised by the refrigerant the refrigerant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component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30—Expansion means; Dispositions thereof
- F25B41/31—Expansion valves
- F25B41/34—Expansion valves with the valve member being actuated by electric means, e.g. by piezoelectric actuato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F25B49/027—Condenser control arrangemen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16—Receiv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02—Compressor control
- F25B2600/021—Inverters therefo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21—Refrigerant outlet evaporator temperatur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30—Expansion means; Dispositions thereof
- F25B41/37—Capillary tub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F25B49/025—Motor control arrangement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Description
___B7_ 五、發明説明(1 ) 本發明係指一冷凍周期,尤係指一冷凍周期中之載量 控制裝置,可調節循環於冷凍周期之有效冷媒量以回應室 內負荷或使用者所欲之性能自動變化室內熱交換器之性能 0 —般,欲控制冷凍周期之載置爲變化壓縮機之操作頻 率或控制熱交換器之載量。一種方法藉控制壓縮機操作頻 率回應空調負荷已導入使用,其中冷凍周期具有一壓縮機 ,其上裝有一操作頻率可變控制裝置(如一反向變流器) 及一馬達配合操作頻率可變控制裝置,以控制操作頻率控 制循環冷凍周期之冷媒量· 曰本專利未審査公告第2 - 2 5 4 2 6 3號揭示一方 法,其中以控制熱交換器之載量而控制冷凍周期之載量。 此公告中,室外機殼內之冷凝器分成二冷凝元件,其 —位於上部,該處有大量空氣流經一通氣道作爲一上冷凝 器,另一位於下部,該處有小量空氣流經通氣道作爲一下 冷凝器*上下冷凝器串聯,提供一冷媒旁通電路以旁通上 冷凝器,一雙閥位於冷媒旁通電路之中間作爲一旁通閥。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載量控制執行時,雙向閥開放至冷媒確定流入下冷凝器以 降低有效作用於冷凍周期中之冷凝器載量。 —冷凍周期中具等速馬達之壓縮機,無法控制冷媒流 經冷凍周期之循環置,因此無法改變冷凍周期之載置。、 再者,根據以上習知技術(日本專利未審査公告第 « 2-254263號),無法隨意變化冷凝器載量,因此 無法連績執行冷凍周期之載量控制*再者,螺管閥開閉作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梂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A7 B7 經濟部中央標隼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 發明説明( 2 ) 爲 執 行 載 量 控 制 之 機 構 9 因 此 於 螺 管 閥 開 閉 動 作 時 突 然 阻 止 冷 媒 流 動 而 瞬 間 改 變 冷 凍 周 期 1 常 產 生 不 穩 定 之 冷 凍 周 期 動 作 〇 發 明 概 述 本 發 明 — 巨 的 欲 提 供 — 之 載 童 控 制 裝 置 9 可 連 績 改 變 冷凍 周 期 之 載 1: 而 不 增 加 冷 媒 量 即 使 冷 凍 周 期 具 等 速 馬 達 之壓縮機亦可保持冷凍 周 期 穩定 * 克 服 習 知 技 術 之 上 述 問 題 〇 本 發 明 另 一 巨 的 欲 提 供 — 冷凍 周 期 之 載 量 控 制 裝 置 9 與 作 用 於 具 壓 縮 機 轉 速 可 變 控 制 裝 置 之 冷凍 周 期 中 載 置 控 制 相 比 可 相 當 大 規 模 地 控 制 載 量 0 爲 達 成 以 上 巨 的 本 發 明 之 冷凍 周 期 之 載 量 控 制 裝 置 包 含 一 第 — 減 壓 裝 置 於 室 內 熱 交 換 器 側 之 上 — 第 二 減 壓 裝 置 於 室 外 壓 縮 機 側 上 及 ——* 氣 體 液 體 流 量 調 節 機 構 於 — 接 收 器 上 以 調 節 液 體 流 置 及 氣 體 流 量 之 冷 卻 流 體 至 少 之 — 流 出 入 接 收 器 根 據 所 需 載 置 及 所 生 載 置 間 差 異 變 化 有 效 冷 媒 量 而 改 變 室 內 熱 交 換 器 中 冷 凝 溫 度 0 本 發 明 之 冷 凍 周 期 之 載 1: 控 制 裝 置 包 含 一 第 一 減 壓 裝 置 於 一 室 內 熱 交 換 器 側 9 -- 第 二 減 壓 裝 置 於 一 室 外 熱 交 換 器 側 » 及 __. 乾 度 調 整 機 構 與 — 接 收 器 配 合 以 調 整 出 入 接 收 器 之 冷 卻 流 體 乾 度 9 並 根 據 所 需 載 置 與 所 生 載 置 間 差 異 變 化 乾 度 以 改 變 室 內 熱 交 換 器 中 冷 凝 溫 度 〇 • 本 發 明 之 冷 凍 周 期 之 載. 量 控 制 裝 置 包 含 一 第 — 減 壓 裝 裝 訂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困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請* 先 閱- 讀 背· 之- 注 意 事 項 再 Ί ^01702 a? B7 五、發明説明(3 ) 置於一室內熱交換器側* 一第二減壓裝置於一室外熱交換 器側,及一氣孔位於冷媒流入/流出管中,冷凍周期之幹 管藉以連接至接收器內部,可與接收器內上氣體部相通。 本發明之冷凍周期之載量控制裝置包含一第一減壓裝 置於室內熱交換器側,一第二減壓裝置於室外熱交換器側 ,一氣孔位於冷媒流入/流出管中,冷凍周期之幹管藉以 連接至接收器內部,而與接收器中上氣體部相通,及一小 直徑冷媒流入流出管,其位於氣孔下方部分之直徑縮小· 本發明之冷凍周期之載量控制裝置包含一第一減壓裝 置於室內熱交換器側•一第二減壓裝置於室外熱交換器側 ,及一旁通管供接收器內氣體朝冷媒流入流出管下游旁通 ,冷凍周期之幹管藉以連接至接收器內部,或關於流向之 幹管,旁通管具有至少一氣體流置調節閥以調節氣體流童 9 較佳地,本發明之冷凍周期之載置控制裝置另包含一 轉速變化機構以變化壓縮機之轉速·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較佳於本發明之冷凍周期之載置控制裝置中,使用二 種不同沸點之冷媒混合而成一混合冷媒作爲冷卻流體。 較佳地,本發明中混合冷媒之成分爲二氟甲烷,1 , 1 ’ 1 ,2 —四氟乙烷,五氟乙烷及1 ,1 ,1—三氟乙 燒。 、 根據本發明,冷凍周期中逐次以管線連接一壓縮機, —室內熱交換器及一室外熱交換器,而一接收器位於室內 及室外熱交換器間,使用一.具固定阻力之毛細管爲減壓裝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橾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7 B7 五、發明説明(4 ) 置,可藉以調整減壓使加熱及冷卻操作中冷凍周期之狀態 置爲適當。 氣液體流量調節機構可調節液體流量及氣體流置之冷 卻流體至少之一以氣液混合狀態流出入接收器,而得到液 體流量與氣體流置之某比例。實用上,一旁通管由接收器 之上部延伸旁通接收器前後之管,及調節氣體流出接收器 之流量之機構如電子擴張閥,位於由上方延伸並連接至旁 通管之管中間,而產生氣液髖流置調節機構。 因此氣液體流童調節機構,循環於冷凍周期之冷媒量 之改變取決於由氣液體流量調節機構調節之氣體流量與液 體流量比例及減壓裝置中之減壓置。尤其,留於作爲冷凝 器之熱交換器中液體冷媒量已改變。當液體流置增加或氣 體流量減少保持固定之減壓裝置中之減壓置,乃增加存於 室內熱交換器之液體量,因此排出壓上升而冷凝溫度提高 而提升載量•同時,若液體流量減少或氣體流量增加,則 減少存於室內熱交換器之液體量,因此減少排出壓而降低 冷凝溫度以降低載置。因此,以氣液體流量調節機構冷卻 流體之液體流量或氣體流置流出入接收器可變化冷凍周期 之載量。 因此,即使無壓縮機載置控制機構之等速壓縮機亦可 於冷凍周期中變化載量*再者*可選擇性操作冷凍周期於 省電模式及載量優先模式間,故可由使用者選擇操作模式 而操作冷凍周期· 乾度調整機構可調整以氣液體混合狀態之冷卻流體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丨0X297公釐) 請· 先 閲 讀- 背 之. 注 項 再 填一 寫盤 本衣 頁 訂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貝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7 A7 B7 01702 五、發明説明(5 ) 出入接收器之氣體流量,而得到液體流量對氣體流量之特 定比例•實用上,一旁通管由接收器上部延伸旁通接收器 前後管,而調節流出接收器之氣體流量機構如電子拚擴張 閥可置於由上方延伸之管中間並連接至旁通管,以得到乾 度調整機構》 由於乾度調整機構,流入接收器之冷卻流體可調整爲 —定百分比之乾度。因此,根據以乾度調整機構調整之冷 媒乾度及減壓裝置中之減壓量變化循環於冷凍周期之冷媒 置•尤其,變化貯存於作爲冷凝器之熱交換器中之液體冷 媒量。當減少乾度而保持減壓裝置中減壓量固定,存於室 內熱交換器之液體童增加,因此排出壓力上升而冷凝溫度 上升,以增加冷凍周期之載置》同時,若增加乾度,減少 存於室內熱交換器之液體量,則排出壓力下降而冷凝溫度 降低以減少冷凍周期之載置•因此*藉乾度調整機構調整 -流出入接收器之冷卻流體乾度可變化冷凍周期之載置。 再者,關於氣液體流量調節機構或乾度調整機構,冷 凍周期之幹管藉由連接至接收器內側之冷媒流入/流出管 具有氣孔與接收器之上氣體部相通•根據此結構,以變化 氣孔之大小,數目及位置調節氣體流出入冷媒流入流出管 之流置及調整乾度,故可利用簡易結構變化冷凍周期之載 1:。 再者,減少氣孔下方冷媒流入/流出管部分之直徑可 使流出入接收器之冷媒爲固定比例之氣體流量及液體流量 ,而不論存於接收器之液體.冷媒量爲何•因此,不論負荷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橾準(CNS )八4规格(210X297公釐)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 訂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费合作社印裝 A7 B7 經濟部中央揉準局員工消费合作社印策 五、發明説明(6 ) 之冷媒量均可穩定冷凍周期。 此外,提供一旁通管使接收器中氣體旁通至冷媒流入 流出管下游側,或流動方向之乾管,冷凍周期之乾管藉冷 媒流入流出管連接至接收器內側•旁通管具至少一氣體流 量調節閥以調節氣體流量,因而調整氣體流量與液體流量 之比例,使冷媒流出入接收器可自由調整*操作時可鼸意 控制冷凍周期之載量· 再者,關於上述冷凍周期之減壓裝置中,至少使用一 電子擴張閥作爲減壓裝置而置於冷卻流體流動方向之接收 器上游,故可藉電子擴張閥之減壓量調整冷凝器出口之狀 態,操作時可任意控制冷凍周期之載量。 此外,冷凍周期中之壓縮機上具有一可變化壓縮機轉 速之壓縮機載量可變控制電路及一微電腦作爲載量可變機 構以變化壓縮機之載量,故可變化壓縮機之載量而產生另 外之載量變化,可更宽廣地改變冷凍周期之載量· 此外,使用由至少二種不同沸點之冷媒構成之混合冷 媒以爲冷凍周期之冷卻流體,因此負荷冷媒組成與循環於 冷凍周期之冷媒組成間之變化童就過置冷媒存於接收器及 過量冷媒存於累積器之較低壓力側上之槽之情況有所不同 ,此乃因冷媒乾度之變化,故變化混合冷媒之特性,可擴 大冷凍周期之載置控制範圍· * 再者,上述混合冷媒之成分爲二氟甲烷,1 ,1 ,1 ,2 —四氟乙烷,五氟乙烷,及1 ,1 ,1—三氟乙烷, 其未含氣,故可避破壤臭氧層。因此,可產生一載量對應 本紙張尺度逋用中國國家橾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装. 訂 %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费合作杜印製 A7 ___ B7 五、發明説明(7 ) 空調空間之負荷,並提供不會傷害地球環境之空調空間。 圖式簡要說明 圖1爲本發明之冷凍周期實施例中,具減壓裝置之載 量控制裝置示意圖; 圖2顯示一氣體流置調節裝置之閥開放角度與接收器 內冷媒乾度間關係: 圖3爲莫氏圚,顯示具固定減壓裝置之載量控制周期 之操作點; 圖4顯示冷媒乾度與冷凍周期之載量間關係: 圖5爲具固定減壓裝置於加熱時載置控制周期之流程 * 圖6爲本發明冷凍周期另一實施例中,具電子擴張閥 作爲可變減壓裝置之載量控制周期之示意圖; 圚7爲莫氏圖,顯示具可變減壓裝置之載量控制周期 之操作點; 圖8顯示電子擴張閥之閥開放角度與載量之關係’電 子擴張閥置於冷媒流動方向之接收器上游; 圖9爲具可變減壓裝置於加熱時之載量控制周期流程 > 圖1 0爲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冷凍周期中提供之氣液體 流量調節機構之具體結構之垂直截面圖’其中氣孔具不同 大小; 圖1 1爲本發明另—實施例之冷凍周期中提供之氣液 本紙張尺度適汛肀國國家標隼(CNS ) A4現格(2丨Ο X 297公釐) ---------i衣------、訂------1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10 - 銶着部中夹梯準扃負Ά消费合作社印策 β /' · C ί1 ^ A 7 B7 ,-----五、發明説明(8 ) 體流量調節機構之具體結構之垂直截面圖,其中變化許多 氣孔; 圖1 2爲本發明再一實施例之冷凍周期中提供之氣液 體流量調節機構之具體結構之垂直截面圖,其中改變氣孔 之位置; 圖1 3爲本發明再一實施例之冷凍周期中提供之氣液 體流置調節機構之具體結構之垂直截面圖*其中冷媒流入 流出管於下部之直徑較小;及 圖1 4爲載置控制裝置之冷凍周期再一實施例中具壓 縮機載量控制機構之載置控制周期之示意圖。 較佳實施例說明 參考圖1至14說明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 首先參考圖1至5說明本發明第一實施例· 圖1爲具固定減壓裝置之載置控制周期之示意圓,圓 2顯示一氣體流量調節裝置之閥開放角度與接收器內冷媒 乾度間關係,圖3爲莫氏圖,顯示圖1載置控制周期之操 作點,圖4顯示一冷媒乾度與冷凍周期之載量間關係,圖 5爲圚1之載量控制周期加熱時之流程。 圖1所示冷凍周期包含一壓縮機1 ,一四向閥2,一 室內熱交換器3,一第一減應裝置4 * 一接收器5,一第 二減壓裝置6,一室外熱交換器7及一累積器8,以一氣 * 體連接管線9 a及一液體連接管線9 b逐次連接而形成一 封閉迴路。 本紙張尺度逋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請先M.讀背面-2Γ-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 訂 -泉 -11 - 301702 A7 B7_ 五、發明説明(9 )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第一及第二減壓裝置各爲具固定阻力之毛細管構成’ 可於加熱及加卻時調整而適當降低壓力。接收器5位於室 內熱交換器3 —側上之第一減壓裝置4與室外熱交換器7 一側上之第二減壓裝置6間,以收存冷凍周期中產生之過 置冷媒。 接收器5具有一旁通管5 a作爲氣液體流量調節機構 ,並旁通接收器5之上部至接收器5前後之管。各管分別 具有開放及關閉1 1 a,1 1 b,而一氣體流置調節裝置 1 0 (如一電子擴張閥)位於一管中間,接收器5上部藉 由連接至旁通管5 a,以調節流出接收器之氣體流量。 藉調節流出接收器5之氣體冷媒量,可調整流出入接 收器5之冷媒乾度或溼度* 單一冷媒或至少二不同沸點之冷媒填入冷凍周期,其 置對應連接管線之最大長度,可流經冷凍周期,如圖1資 線及虛線箭頭所示。 再者,一控制系統連接至構成冷凍周期之裝置,稍後 說明控制系統。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貝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現在說明操作時之冷凍周期之作用•爲便利說明,假 設冷凍周期中載入單一冷媒,並僅說明加熱時之情況•即 使載入冷凍周期中之冷媒爲混合冷媒,或即使如圖1實線 箭頭所示之冷卻操作,可得相同效果* 〜 如圖1所示,如虛線指示變換四向閥2,設定加熱操 作模式。冷媒如虛線箭頭方向流劻,經壓縮機1,四向閥 2,室內熱交換器3,第一減壓裝置4,接收器5 ·第二 本紙張尺度逋用中國國家橾準(CNS)A4規格(210X297公釐)_ 12 _ ' 經清部中央標準局負工消費合作杜印製 A7 B7 五、發明説明(10 ) 減壓裝置6,室外熱交換器7,四向閥2,累稹器8,再 返至壓縮機1·以熱交換器1壓縮而壓力及溫度上升之冷 媒流經氣體連接管線9 a進入室內熱交換器3,再將熱排 至循環於室內熱交換器3之空氣而冷凝成液體冷媒· 如此冷凝之液體冷媒以第一減壓裝置4降壓轉成液態 或氣液體二相而經液體連接管線9 b導入接收器5。然後 ,液體冷媒或氣液體二相冷媒經接收器5之冷媒流入流出 管流出接收器5·接收器5上方之氣體流量調節裝置10 及切換閥11b使接收器5內氣體冷媒抽出與由冷媒流入 流出管流出之冷媒混合並調整與流入接收器5之冷媒同狀 態。再以第二減壓裝置6將冷媒減壓而至預定壓力並流入 室外熱交換器7 * 流動於室外熱交換器之冷媒由流經室外熱交換器7之 空氣吸熱並蒸發成蒸氣流經四向閥2而進入累稹器8 ·累 稹器8中,予以調整返至壓縮機1之冷媒乾度或溼度•冷 媒再抽入壓縮機1· 現在說明與接收器5配合之氣體流置調節裝置1 0及 流出入接收器5之冷媒對於冷凍周期之影響及狀態。 圖2顯示橫座標之氣體流量調節裝置10之閥開放角 度與縱座標之接收器5內冷媒乾度之關係,圖3爲莫氏圖 ,顯示當調整氣體流量調節裝置10時具固定減壓裝置之 冷凍周期操作點。圖4顯示橫座標之冷媒乾度與縱座標之 加熱功率間關係。 若氣體流置調節裝置1.0之閥開放角度由V 1增至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榣準(CNS) A4規格(2丨OX297公釐)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r·*衣. 訂 B7 B7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貝工消费合作社印装 五、 發明説明( 1 1 ) V 2 ,如 圖 2 所 示 f 氣 體 流 量 調 節 裝 置 1 0 中 之 冷 媒 流 道 擴 大 •故 增 加 流 經 氣 體 流 量 調 節 裝 置 之 氣 體 流 置 0 因 此 » 流 出 接收 器 5 之 狀 態 置 於 圖 3 曲 線 2 上 操 作 點 9 其 中 當 氣 體 流 量調 節 裝 置 1 0 之 閥 開 放 角 度 增 加 時 乾 度 變 高 或 溼 度 變 低 0 流入 接 收 器 5 之 冷 媒 處 於 曲 線 1 之 操 作 點 狀 態 9 其 中 初 始 乾度 低 或 溼 度髙 » 而 流 出 接 收 器 5 之 冷 媒 處 於 曲 線 2 所 示 狀態 因 此 流 出 接 收 器 5 之 液 體 冷 媒 置 小 於 流 入 接 收 器 5 之液 髏 冷媒 量 〇 因 此 » 液 體 冷媒收存於接收 器 5 內 > 故 減 少循 環 於冷 凍 周 期 之有效冷 媒 量 0 因 此 » 流 入 接 收 器 5 之 冷媒 處 於 曲 線 2 所 示 狀態 〇 當流 入 及 流 出 接 收 器 5 之 冷 媒 處 於 相 同 狀 態 9 停 止 減 少 循 環於 冷 凍 周 期 之 有 效 冷 媒 置 而 冷 凍 周 期 成 爲 穩 定 0 亦 即 ,流 入 或 流 出 接 收 器 5 之 冷 媒 乾 度 或 溼 度 可 由 曲 線 1 狀 態 改變 至 曲 線 2 狀 態 而 透 過 增 加 流 出 接 收 器 5 之 氣 體 冷 媒 量, 或 增 加 由 V 1 至 V 2 之 氣 體 流 置 調 節 裝 置 之 閥 開 放 角 度。 當閥 開 放 角 度 爲 V 1 時 冷 凍 周 期 之 操 作 點 偏 移 經 E ( 抽 吸 入壓 縮 機 ) 9 A ( 由 壓 縮機排 出 ) » B ( 室 內 熱 交 換 器 之 出口 ) 9 C ( 接收 器 內 側 ) 及 D ( 室 外 熱 交 換 器 之 入 □ ) ,如 圖 3 莫 氏 圖 之 實 線 所 示 〇 % 另一 方 面 當 閥 開 放 角 度 爲 V 2 循 環 於 冷 凍 周 期 之 有 效 冷媒 量 減 少 9 故 室 內 熱 交 換 器 3 中 收 集 之 液 體 冷 媒 量 亦 減 少而 降 低 排 出 壓 力 0 因. 第 一 及 第 二 減 壓 裝 置 4 嘗 6 爲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榡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請. 先 閲 讀 背 i 事 項 再 填 % 本 頁 _ 14 - 經濟部中央梂準局貝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_B7_ 五、發明説明(l2 ) 固定阻力,接收器5內壓力下降而室外熱交換器入口 7之 壓力亦下降。因此,操作點偏移經E >(抽吸入壓縮機) ,A> (由壓縮機排出),B< (室內熱交換器出口), (接收器內側)及E)/ (室外熱交換器入口),如圖 3莫式圖虛線所示· 此時冷凍周期之加熱載量由Q1降至Q2,如圖4所 示,如乃因室內熱交換器3中冷凝溫度下降而更接近空氣 溫度,故降低排至空氣之熱量,而室外熱交換器7中蒸發 溫度下降更接近空氣溫度,而降低由空氣吸收之熱量,壓 縮機之抽吸應力下降而壓縮機抽吸側上冷媒之過程程度上 升導致冷媒循環置減少。 易言之,可調整與接收器5相關之氣體流量調節裝置 之閥開放角度而變化冷凍周期之載置。 現在說明本發明之冷凍周期控制方法實例· 圖5爲加熱時之流程•一電子擴張閥可作爲圖1所示 之氣體流置調節裝置1 0。 冷凍周期之控制系統如圖1所示包含一微電腦1 6, 一連接至微電腦1 6之記憶體,一驅動氣體流量調節裝置 1 0之擴張閥驅動電路1 3,一驅動位於個別旁通電路之 開放及關閉閥11a ,lib之關閉閥驅動電路14,一 偵測室內熱交換器3之抽吸及排出溫度之室溫偵測單元、 1 5,及連接至室溫偵測單元1 5之溫度偵測器1 2 a, 12b· 記憶體1 7貯存設定值.可據以控制冷凍周期之載置。 本紙張尺度逋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i· 訂 B7 五、發明説明(13 ) 此設定數值於微電腦1 6請求時由記億體1 7扱取。室溫 偵測單元1 5接收由溫度偵測器1 2 a ’ 1 2b測得之室 內熱交換器3抽吸空氣溫度及排出空氣溫度值,並傅送測 得溫度以電信號送至微電腦1 6。 微電腦1 6由上述單元接受測得值並送出爲電子擴張 閥之氣體流量調節裝置10之閥開放角度計算值及指示開 放及關閉閥1 1 a ,1 lb之開閉之信號分別至擴張閥驅 動電路13及開放及關閉閥囅動電路。 加熱時如圖5所示,啓動後經過ΔΤ秒後,室溫偵測 單元1 5偵測室內熱交換器3之抽吸空氣溫度T a i及吹 出空氣溫度T a 〇,測得值输入微電腦1 6 · 目前,冷凍周期所裔載量Q s由例如使用者或其他人 以遙控器等設定之室溫T a s與根據输入微電腦1 6之值 之目前抽吸空氣過度T a i間差異而算出。 經濟部中央橾準局貝工消费合作社印装 由冷凍周期產生之載量Q根據由室溫偵測單元15输 入之值算出,即將室內熱交換器3之吸出空氣溫度T a 〇 與抽吸空氣溫度T a i間之差乘以由遙控器等設定之風扇 空氣量V及例如空氣之狀態之量(空氣之比重及比熱)· 然後,產生載童Q與所窬載置Q s之差與記憶體1 7 中預先設定之值比較· 若(Q — Q s ) <_α,即指產生之載量Q小於所薔 載量Q s ,因此必須提高室內熱交換器3之冷凝溫度。故 4 首先判斷是否已打開開放及關閉閥1 1 b · 當打開開放及關閉閥1.1 b,若氣體流置調節裝置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貝工消费合作社印裝 A7 _____B7 五、發明説明(14 ) 1 0之開放角度大於記憶體1 7中預先設定之最小開放角 度/5,則關閉ΔΡ,若氣體流置調節裝置1 0之開放角度 小於;S,則開放及關閉閥1 1 b必須完全關閉以關掉由氣 體流置調節裝置10之氣漏。 另一方面,當開放及關閉閥1 1 b關閉,冷凍周期可 產生最大載置但無法產生更髙之載量,於是保持操作現況 〇 若—a< (Q — Qs) <α,即所需載量Qs與產生 之載置Q彼此相等,因此執行操作而保持目前狀況。 若(Q — Qs) >α,即產生之載量Q大於所需載量 Qs ,故須降低室內熱交換器3之冷凝溫度。首先判斷開 放及關閉閥1 1 b是否打開,若開放及關閉閥1 1 b判斷 爲關閉,則予以打開,若爲打開,則打開氣體流量調節裝 置1 ΟΔΡ使貯存於接收器之液體冷媒降低冷凍周期之有 效冷媒量,而降低已執行操作狀況之冷凝溫度* 如上述,調節經過與接收器5相關之氣體流量調節裝 置之氣體流量,即使冷凍周期具無載量控制機構之等速壓 縮機中,亦可回應空調空間之負荷變化冷凍周期·再者, 當流入及流出接收器之冷媒之乾度高(溼度低),則減少 冷凍周期中之有效冷媒量,故降低排出壓力而減少供至壓 縮機之電置•因此,遙控器等上有一開關可選擇性操作冷 凍周期爲省電模式或載量優先模式,故可操作冷凍周期於 各模式,並可由使用者或其他人所欲方式操作空調機。 此例中,具有之氣液體流量調節機構可調節流出接收 本紙張尺度逋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 210X297公釐)_ _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装- 訂 301702 A7 B7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属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説明(is) 器之氣體冷媒量,若此機構可調節流出接收器之液體冷媒 置而流出接收器之氣體冷媒穩定時亦可達相似效果。 現在參考圖6至9說明另一實施例· 圖6爲一載置控制周期具電子擴張閥作爲可變減壓裝 置之示意圖,圖7爲顯示圖6載量控制周期之操作點之莫 氏圖,匾8顯示一電子擴張閥之閥開放角度與載量之關係 ,圖9爲圖6之載量控制周期於加熱時之流程。 圖6所示實施例之冷凍周期中,圖1所示第一及第二 減壓裝置4,6被第一及第二電子擴張閥2 0,21取代 ,其可分別調整減壓量。此例中,接收器5上氣液體流量 調節機構僅包含開放及關閉閥1 1 a,1 1 b,而除去圖 1所示之氣體流量調節裝置1 0。 單一冷媒或至少二種不同沸點之冷媒及對應連接管線 最大長度之置填入冷凍周期並循環於冷凍周期,如圈6實 線及虛線箭頭所示。 此外,一控制系統連接至構成冷凍周期之裝置•稍後 詳述控制系統* 現在說明冷凍周期操作中冷媒之作用。爲方便說明, 說明加熱時假設冷凍周期中僅填入單一冷媒。當冷凍周期 中填入混合冷媒成爲冷卻操作時本發明亦具相同功效。冷 媒循環於冷凍周期之路徑及作用與圈1實施例相同,與室 內熱交換器3配合之第一電子擴張閥2 0及與室外熱交換 器7配合之第二電子擴張閥21調節之開放角度可保持冷 凍周期之狀態量適當· (請先W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18 - A7 B7 五、發明説明(16) 現在說明流出入接收器5之冷媒對冷凍周期之作用及 狀態。 圖7爲顯示具可變減壓裝置之冷凍周期之操作點之莫 氏圖,圖8顯示相對冷媒流向於接收器5上游之電子擴張 閥2 0開放角角之橫座標與加熱載置之縱座標間之關係· 當開放及關閉閥11b於圖6所示冷凍周期中關閉, 因無氣體冷媒流出接收器,流出入接收器5之冷媒處於_ 7中曲線3上之飽和液態,冷凍周期之操作點爲E (抽吸 入壓縮機),A (由壓縮機排出),B (室內熱交換器出 口),(:(接收器內測),及D (室外熱交換器出口), 如圖7中莫氏圖實線所示· 另一方面,當開放及關閉閥lib打開時,氣體冷媒 流出接收器5而增加流出入接收器5之冷媒乾度(或降低 溼度),使冷媒、處於圓7曲線4上之氣液二相狀態·於是 ,液體冷媒導入接收器5而減少循環於冷凍周期之有效冷 媒:S · 經濟部中央橾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裝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接著,減少留於室內熱交換器3之液體冷媒量而降低 排出壓力•然後,若第二電子擴張閥2 1調整於開放角度 故吸入冷媒之方式相同於關閉開放及關閉閥時*然後室外 熱交換器7之入口處壓力與壓縮機之抽吸壓力相等•冷凍 周期之操作點爲(抽吸入壓縮機)·Α> (由壓縮機 排出),Β< (室內熱交換器出口),C> (接收器內側 ),及(室外熱交換器入口)如圖7虛線所示。" 此時如圖8所示,冷凍周期之加熱載量爲QP11 ,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梯準(CNS ) Μ規格(210X297公釐)_ 19 _ A7 B7 五、發明説明(17 ) 而開放及關閉閥1 1 b關閉且第一電子擴張閥2 0之開放 角度爲P1 ,當開放及關閉閥lib開放則爲QP12 , 此乃因收存於接收器5之冷媒置增加而減少冷凍周期中有 效冷媒童· 當第一電子擴張閥2 0之開放角度由P 1增至P 2, 室內熱交換器3中冷媒進一步收存於接收器5中而減少冷 凍周期之有效冷媒置,當開放及關閉閥1 1 b關閉則加熱 載置爲QP21,當開放及關閉閥11開啓則爲QP22 ,此意指較電子擴張閥2 0之閥開放角度爲P 1時更進一 步減少加熱載置•亦即*藉調整冷媒流向上接收器5之上 游之電子擴張閥2 0之閥開放角度,可調整開放角度使冷 凍周期之載置變化。典外,與接收器5配合之開放及關閉 閥11 b可調整由5抽取出氣體冷媒,可更寬廣變化冷凍 周期之載1:。 現在本實施例中說明冷凍周期之控制方法。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貝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圖9爲加熱時之流程圖•爲方便說明,假設由第二電 子擴張閥21控制之熱交換器1狀態量部分爲過熱之排出 氣體•但即使第二電子擴張閥21控制壓縮機之排出氣體 溫度,壓縮機吸入側上述熱程度或蒸發器出口之過熱程度 ,可得相同功效· 如圓6所示,冷凍周期之控制系統包含一微電腦1 6· ,一連接至微電腦1 6之記憶體•一驅動第一及第二電子 擴張閥20,2 1之擴張閥驅動電路1 3,一驅動個別旁 通電路中開放及關閉閥1 la ,1 1 b之開放及關閉閥驅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梯準(仁阳)八4規格(2丨0><297公釐)_2〇_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貝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 五、發明説明(is) 動電路1 4,一偵測室內熱交換器3之抽吸及排出溫度之 室溫偵測單元1 5,連接至室溫偵測單元1 5之溫度偵測 器12a,12b * —偵測壓縮機之排出氣體溫度及排出 應力之排出氣體過熱程度偵測單元1 8,及一排出氣體溫 度偵測器2 3及一排出壓力偵測器連接至排出氣體過熱程 度偵測單元1 8 · 排出氣體過熱程度偵測單元18接收來自排出氣體溫 度偵測器23及排出壓力偵測器24之測得值,並轉換測 得溫度及壓力成電信號而傳送至微電腦1 6 · 現在說明冷凍周期之控制方法· 加熱時,控制方法之步騾中所生載量Q與計算而得之 所欲載置Q s之差與事先設定於記憶體1 7中數值α相比 ,與圖5所述相同,故省略其說明。 當(Q — Qs) < — α |首先判斷開放及關閉閥 1 lb是否開放。若開放及關閉閥1 lb已開放,則應關 閉之。若開放及關閉閥1 1 b關閉,則第一電子擴張閥 2 0之開啓角度關閉ΔΡ。 當_〇:< (Q_Qs) <〇;,則保持第一電子擴張閥 2 0及開放及關閉閥1 1 b於目前狀況。 當(Q — Qs) >〇:,首先判斷開放及關閉閥lib 是否開放。則開放及關閉閥1 lb關閉,則應打開之。若 開放及關閉閥1 1 b已開放,則第一電子擴張閥2 0之開 放角度打開ΛΡ·故液體冷媒貯存於接收器5而減少冷凍 周期中有效冷媒量而降低操.作狀況之冷凝溫度* 本紙張尺度逋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21 -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 -訂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負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 五、發明説明(ig) 然後,根據由排出氣體過熱程度偵測單元1 8測得且 输入至微電腦16之排出氣體溫度與由排出壓力所得飽和 溫度間之差,計算排出氣體之過熱程度,由算得之排出氣 體過熱程度及事先存於記憶體1 7之數值,由微電腦1 6 利用P I D,類神經或模糊控制技術計算第二電子擴張閥 2 1之開放角度。計算結果傳至擴張閥驅動電路1 3。於 是,第二電子擴張閥2 1開放成某開放角度,故可控制排 出氣體之過熱程度於某固定值。 如上述,位於冷媒流向上接收器5上游之電子擴張閥 2 0之閥開放角度調整後,可視空調空間之負荷調整冷凍 周期之載置,故可提供偷悅之空調空間而不浪费能源。再 者,使用與接收器配合之氣體旁通電路,可更擴大冷凍周 期之載量範圍· 本發明中,由於位冷媒流向之接收器5下游之電子擴 張閥控制壓縮機成最逋狀況,即使冷凍周期之有效冷媒量 變化亦可最適地穩定操作冷凍周期,故可改進合壓縮機之 零件可靠性· 再者,可提供一氣體流置調節裝置於與本發明之冷凍 周期中接收器5相關之旁通電路中,如圖6所示,可更精 確控制冷凍周期之載童· . 此外,當流出入接收器之冷媒處於高乾度或低溼度之 狀態•乃降低冷凍周期中有效冷媒量而降低排出壓力,故 減少供至壓縮機之電量。因此,若遙控器等有一開關可供 使用者或其他人選擇冷凍周.期之省電模式或載置優先模式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請先閲1#-背面<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22 - B7 五、發明説明(2〇 ) ’即可以各式模式操作冷凍周期,並依使用者需要操作。 請 先 閱 讀· 背 & 之· 注 意 事 項 再 填 窝 本 頁 此例中,所說明之氣液體流量調節機構可調節流出接 收器之氣體冷媒,但亦可調節流出接收器之液體冷媒量而 保持流出接收器之氣體冷媒量穩定,而可達到相同功效。 接著,參考圖1 0至1 3說明氣液體流量調節機構或 乾度調整機構之其他資施例· 圓10爲氣液體流置調節機構之具體結構之垂直截面 圚,其中改變氣孔大小,圓1 1類似圖1 〇之垂直截面圖 ’結構中改變氣孔數目,圓1 2類似圖1 0之垂直截面圖 ,而結構中氣孔位置改變,圚1 3類似圖1 0之垂直截面 圖,但結構中冷媒流入流出管之下部直徑減少·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貝工消費合作社印装 圖1 0所示氣液體流量調節機構中,接收器5具冷媒 流入流出管2 5 a,2 5 b以供冷媒出入接收器5,而冷 媒流入流出管25a,25b具氣孔26a,26b分別 與接收器5中上部之氣體空間相通•冷媒流入流出管 2 5 a,2 5 b各延伸至接收器5之底部於其極端,氣孔 26a,26b與接收器5底面同水平•但氣孔具不同直 徑· 當冷媒藉冷媒流入流出管2 5 a導入接收器5,液體 冷媒經冷媒流入流出管2 5 b由接收器5底部冷媒流入流 出管2 5 b內側與接收器5內側間於氣孔部2 6 b ·由於 此壓力差,氣體冷媒導入冷媒流入流出管2 5 b以一固定 « 流量對抗由氣孔2 6 b大小所決定之流阻,並與冷媒流入 流出管2 5 b中液體冷媒混.合,其中狀態下冷媒經冷媒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 io - 301702 a7 _____B7 _ 五、發明説明(21 ) 入流出管2 5 b抽出接收器5 · 同時,當冷媒經冷媒流入流出管2 5 b導入接收器5 ,冷媒流入流出管2 5 a,2 5 b反向作用使冷媒經冷媒 流入流出管2 5 a抽出接收器5 · 關於此結構中氣孔26a,26b之大小,形成於冷 媒流入流出管2 5 a之氣孔2 6 a直徑大於形成於冷媒流 入流出管2 6 b之氣孔2 6 b直徑,因此氣孔通過氣孔 2 6 a所遇之流阻較小,而通過氣孔2 6 a之氣髏量大於 通過氣孔2 6 b之氣體冷媒量•因此,經冷媒流入流出管 2 5 a流出之冷媒之狀態中,與經冷媒流入流出管2 5 b 流出之冷媒狀態相比乾度較高·易言之,流入接收器5之 冷媒可藉改變冷媒經由導出接收器5之冷媒流入流出管中 氣孔直徑而調整乾溼度。 圖1 1所示氣液體流量調節機構中,冷媒流入流出管 2 5 b具有多數氣孔,各氣孔直徑等於冷媒流入流出管 25a中氣孔26a大小。形成於冷媒流入流出管2 5 b 經濟部中央樣準局貝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讀先拥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之氣孔26c ,26d及26e距接收器5底面不同高度 〇 圇1 1所示氣液體流量調節機構中,經旁通管2 5 a 導入接收器5之冷媒視接收器5中液面高度而變化乾度或 溼度· 、 當液面介於氣孔2 6 c與2 6 d間,液體冷媒經氣孔 » 2 6 d及2 6 e流入冷媒流入流出管2 5 b,故流入冷媒 流入流出管2 5 b之冷媒量.大於流入冷媒流入流出管 本紙張尺度逋用中國國家橾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24 — A7 B7 五、發明説明(22) · 2 5 a之冷媒童•因此,流入冷媒流入流出管2 5 b之冷 媒狀態中,與經冷媒流入流出管2 5 a流出之冷媒相比, 冷媒之乾度較小(溼度較大)。 再者,當液面低於氣孔2 6 e,氣液冷媒經所有氣孔 流入,因此冷媒之狀態乾度更高(溼度更低),故冷媒流 出接收器5。 圖1 2·所示氣液體流量調節機構中,冷媒流入流出管 2 5 b具有一氣體2 6 f與冷媒流入流出管2 6 a不同水 平高度,而直徑及數目等於氣孔2 5 a。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貝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圓1 2所示氣液體流置調節機構中,經冷媒流入流出 管2 5 a導入接收器5之冷媒處於之狀態中,液體冷媒通 過冷媒流入流出管2 5 b所遇之阻力小&液體冷媒通過冷 媒流入流出管2 5 a所遇之阻力,此乃因位於冷媒流入流 出管2 5 b.中氣孔2 6 f距接收器5之底面高度較冷媒流 入流出管2 5 a中氣孔2 6 a低。因此,冷媒流入流出管 2 5 b內側與接收器5內側間壓力差變小,故經氣孔 2 6 f導入冷媒流入流出管2 5 b之氣體冷媒量降低,所 處之狀態與經冷媒流入流出管2 5 a流出之冷媒相比冷媒 乾度低(溼度高)而流出接收器5 · 圖1 3所示氣液體流量調節機構中,提供小直徑之冷 媒流入流出管2 7 a及2 7 b,其位於氣孔下方之部分直 徑減少。 圖1 3所示氣液體流童調節機構中,因管徑減少故通 過小直徑冷媒流入流出管2.7 a,27b之液體冷媒所遇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 -25 -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負工消費合作社印«. A7 B7 五、發明説明(23 ) 阻力上升,故液體頭間因液面變化之壓力差可消除。因此 ,即使液面變化,冷媒乾度或溼度可保持穩定不變· 如上述*藉改變冷媒流入流出管中氣孔之直徑,位置 及數目與冷媒流入流出管之直徑,可使冷媒處於各種可能 乾度或溼度之狀態•針等機構可置於氣孔中作爲改變氣孔 直徑之機構,並可用電動或液面變化之機構作動針。 現在參考圖14說明本發明另一實施例。 圖1 4爲載童控制周期之示意圖*包含組合機構可變 化壓縮機之轉速及氣液體流置調節機構。 本例之冷凍周期包含一壓縮機1 *壓縮機1具變化壓 縮機之轉速或壓縮載量之機構(如反向變流機)。以一電 子擴張閥各構成與接收器5配合之氣體流量調節裝置10 ,一第一減壓裝置2 0及一第二減壓裝置2 1 ·冷凍周期 中填入單一冷媒或至少二種不同沸點之冷媒與連接管線最 大長度對應之置,並使其流動於圚6類似之實線及虚線所 示之冷凍周期中。 再者,一控制系統連接至構成冷凍周期之組件•一壓 縮機載童可變控制電路2 8連接至壓縮機1以控制壓縮機 之轉速或壓縮載量•壓縮機載量可變控制電路2 8可藉一 單一線路連接至微電腦1 6 · 現在,說明冷凍周期操作時冷媒之作用。爲方便說明 ,僅說明加熱之情況並假設冷凍周期中僅封入一單一冷媒 〇 流動於冷凍周期中之冷.媒路徑及作同與圖1所示例相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橾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λ. 、ΤΓ -26 - A7 B7 經濟部t央標準局貝工消费合作社印装 五、 發明説明( 24 ) 同 9 並 調 整 與 室 內 熱 交 換 器 3 之 第 — 電 子 擴 張 閥 2 0 及 興 室 外 熱 交 換 器 7 配 合 之 第 二 幫 子 擴 張 閥 2 1 之 開 放 角 度 9 使 冷凍 周 期 之 狀 態 置 適 當 〇 此 例 之 冷 凍 周 期 中 9 可 藉 結 合 由 與 接 收 器 5 配 合 之 氣 體 流 量 調 節 裝 置 1 0 作 用 之 可 變 載 置 控 制 或 由 與 室 內 熱 交 換 器 3 配 合 之 第 一 電 子 擴 張 閥 之 開 放 角 度 調 整 所作 用 之 可 變 載 置 控制控 制 而 擴 大 冷凍 周 期 之 可 變 載 置 範 圍 » 即 結合 —· 可 變 載 置 機 JMr 稱 9 可 藉 以 變 化 壓 縮 機 之 轉 速 及 壓 縮 載 童 調 節 循 環 於 冷 凍 周 期 之 冷 媒 量 而 m 化 載 it 9 若 欲 減 少 冷 凍 周 期 之 載 量 至 最 低 » 壓 縮 機 之 轉 速 或 壓 縮 載 量 則 降 至 最 低 氣 體 流 1: 調 節 裝 置 1 0 之 閥 開 放 角 度 則 增 至 最 大 使 流 出 入 接 收 器 之 冷媒乾度 變 大 ( 溼 度 樊 小 ) » 室 內 熱 交換 器 3 中 冷媒 一 部 分 收 存 於 接 收 器 5 內 而 第 —* 電 子 擴 張 閥 2 0 之 閥 開 放 角 度 增 至 最 大 使 室 內 熱交 換 器 3 中 冷 媒 進 一 步 存 於 接 收 器 5 中 藉 以 減 少 循 環 於 冷 凍 周 期 之 有 效 冷 媒 量 9 如 此 可 減 少 冷 凍 周 期 之 載 量 至 最 低 0 另 一 方 面 若 欲 增 加 冷凍 周 期 之 載 1: 至 最 大 乃 增 加 壓 縮 機 之 轉 速 或 壓 縮 載 量 至 最 大 > 氣 體 流 量 調 節 裝 置 1 0 之 閥 開 放 角 度 降 至 最 小 使 流 出 接收 器 5 之 氣 體 冷 媒 量 爲 零 9 開 放 及 關 閉 閥 1 1 b 關 閉 使 流 出 入 接 收 器 5 之 冷 媒 乾 度 變 小 ( 溼 度 變 髙 ) t 調 整 第 一 電 子 擴 張 閥 2 0 之 閥 開 放 角 度 使 冷 媒 存 於 室 內 熱 交 換 器 3 * 藉 以 增 加 循 環 於 冷 凍 周 期 之 有 效 冷 媒 量 〇 如 此 * 可 使 冷 凍 周 期 之 載 量 升 至 最 大 〇 如 上 述 » 此 例 之 冷 凍 周· 期 中 藉 控 制 壓 縮 機 載 置 9 調 訂 、泉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摞準(CNS ) A4规格(210X297公釐) 請· 先 閲 讀· 背 ij 之. 注 意 事 項 再 填< I裝 頁 -27 -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 五、發明説明(25 ) 節流出接收器之氣體冷媒量及調整位於冷媒流向之接收器 上游之電子擴張閥之開放角度,即可大幅擴大冷凍周期之 載量範困*因此,即使空調空間之負荷大於所需,仍可維 持空調空間之舒適,且即使空調空間之負荷小於所需,冷 凍周期亦不會停止。 此例中,所述氣液體流量調節機構可調節流出接收器 之氣體冷媒置,但其亦可調節流出接收器之液體冷媒量並 保持流出接收器之氣體冷媒置穩定。 再者|當上例之冷凍周期中使用至少二種不同沸點之 冷媒混合爲冷卻流體,藉調整第一及第二減壓裝置之開放 角度使過置冷媒存於累稹器中,於循環於冷凍周期之冷媒 成分中低沸點冷媒之比例可較填入冷凍周期之冷媒成分中 高· 例如,若冷媒爲二氟甲烷與1 ,1 ,1 ’ 2—四氟乙 烷之混合物,當過量冷媒存於累稹器中則二氟甲烷比例提 髙。因二氟甲烷之冷媒種類具大量潛熱並較小之比容,可 使同樣壓縮機產生冷凍周期較大之功率。 易言之,藉改變循環於冷凍周期之冷媒成分可增減冷 凍周期之載童。 當混合冷媒包含二氟甲烷與1 ,1 ,1 ,2 —四氟乙 烷與五氟烷之混合物,或1 ,1 ,1 ,2-四氟乙烷與l· ,1 ,1一三氟乙烷之混合物,或1 ,1 ,1 ,2—四氟 乙烷,五氟乙烷及1 ,1 ,1—三氟乙烷之混合物作爲其 他混合冷媒,均可達到相同.效果。 (請先閩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装. 訂 本紙張尺度逋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丨〇 X 2M公釐) 28 - A7 ___B7_ 五、發明説明(26) 再者,若HF C家族之冷媒未含氯且包含二氟甲烷, 1 ,1 ,1 ,2 -四氟乙烷,五氟乙烷及1 ,1 ,1 一三 氟乙烷爲上例冷凍周期中所用冷卻流體,所提供之空調機 不會破壤氧靨及傷害地球環境,而可視負荷更廣地執行載 置控制。 再者,當電子擴張閥作爲上述冷凍周期中第一及第二 減壓裝置,增加加熱時第二減壓裝置之開放角度及冷卻時 第一減壓裝置之開放角度降低減壓裝置處之阻力而增加流 經冷凍周期之冷媒。因此,冷媒無法蒸發於蒸發器,故流 入累稹器之液體量大於由累稹器返至壓縮機之液體量•因 此,所有存於接收器之液體冷媒移入累稹器,因而接收器 無液體冷媒,並允許氣體經接收器中冷媒流入流出管之極 端吸入。 於是,流出入接收器之冷媒狀態爲冷媒乾度更高(溼 度更低),使其更降低冷凍周期之載量而仍更擴大冷凍周 期之載量控制範圔。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貝工消費合作社印裝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此外,循環於冷凍周期之有效冷媒量減少使作用於排 出側之壓力變小•因此,即使冷媒沸點低,如二氟甲烷或 五氟乙烷,使用於冷凍周期中,或使用二氟甲烷及五氟乙 烷之混合物,與使用R 2 2之情況相比不镰實質的改變裝 置之抗壓設計即可執行冷凍周期操作*故可擴大冷凍周期 之操作範圍· 根據本發明,即使載量控制裝置用於具等速馬達之壓 縮機之冷凍周期之冷凍周期.中,亦可提供可連績變化載童 本紙張尺度通用中國國家揉準(CNS ) A4规格(210X25)7公釐) ~ * 29 - S017Q2 A7 B7 五、發明説明(27 ) 之冷凍周期而不增加冷媒童,並可穩定操作。再者,若冷 凍周期具壓縮機轉速可變控制裝置,可提供載量控制裝置 制 控 量 載 行 執 圍 範 作 操 之 大 當 相 於 而 中 期 周 冷 於 丨丨丨II7 ;ΐ (請先閲Τ#-背面之·ii·意事項再填寫本I) 訂 經濟部中央樣隼局員工消費合作杜印製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〇X297公釐) -30 -
Claims (1)
- A8 B8 C8 _ D8 六、申請專利範圍 1 . 一種冷凍周期之載量控制裝置,其中以管線逐次 連接一壓縮機,一室內熱交換器,一室外熱交換器,一位 於室內熱交換器側之第一減壓裝置,及一位於室外熱交換 器側之第二減壓裝置,一接收器位於室內與室外熱交換器 間, 特徵在於一氣液體流量調節機構與接收器配合以調節 流出入接收器之冷卻流體之液體流置及氣體流量至少之一 ,及變化其中有效冷媒量根據相對於所需載量之所生載量 改變室內熱交換器之冷凝溫度。 2 . —種冷凍周期之載量控制裝®,其中以管線逐次 連接一壓縮機,一室內熱交換器,一室外熱交換器,一位 於室內熱交換器側之第一減壓裝置,及一位於室外熱交換 器側之第二減壓裝置,一接收器位於室內與室外熱交換器 間, , 特徵在於一乾度調整機構與接收器配合以調整流出入 接收器之冷卻流體之乾度,其中根據相對於所需載量之所 生載量變化乾度以.改變室內熱交換器之冷凝溫度。 3 . —種冷凍周期之載量控制裝置,其中以管線逐次 連接一壓縮機,一室內熱交換器,一室外熱交換器,一位 於室內熱交換器側之第一減壓裝置,及一位於室外熱交換 器側之第二減壓裝置,一接收器位於室內與室外熱交換器, 間, 特徵在於冷媒流入流出管中之氣孔機構,冷凍周期之 乾度可藉以連接至接收器內側,氣孔機構與接收器之上氣 t 閲 讀· 背 面 之 注· 意 事 項 再 裝 訂 經濟部中央橾準局貝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31 - A8 B8 C8 D8 六、申請專利範圍 體部相通。 請. 先 聞 讀-背 Si i· 意 事 項 再 填— 寫裝 本衣 頁 4 ·—種冷凍周期之載量控制裝置,其中以管線逐次 連接一壓縮機,一室內熱交換器,一室外熱交換器,一位 於室內熱交換器側之第一減壓裝置,及一位於室外熱交換 器側之第二減壓裝置,一接收器位於室內與室外熱交換器 間, 特徵在於冷媒流入流出管中之氣孔機構,冷凍周期之 乾度藉以連接至接收器內側,氣孔機構與接收器之上氣體 部相通,藉縮小氣孔機構下方之冷媒流入流出管部分直徑 而形成細直徑之冷媒流入流出管。 訂 5 . —種冷凍周期之載置控制裝置,其中以管線逐次 連接一壓縮機,一室內熱交換器,一室外熱交換器,一位 於室內熱交換器側之第一減壓裝置,及一位於室外熱交換 器側之第二減壓裝置,一接收器位於室內與室外熱交換器 間, 經濟部中失揉準局貝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特徵在於提供一旁通管以旁通冷媒流入流出管下游之 接收器中氣體,冷.凍周期之幹管藉以連接至接收器內側, 或相對於流向之幹管,且至少一氣體流量調節閥位於旁通 管側以調節氣體流置。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其中之一之載量控制 裝置,其中第一及第二減壓裝置包含一電子擴張閥可調整· 減壓量。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其中之一之載量控制 裝置,其中第一及第二減壓裝置包含一髦子擴張閥可調整 本紙張尺度逍用中國國家橾準(CNS ) A4規格(2丨0X297公釐) -32 - A8 B8 C8 D8 六、申請專利範圍 减壓量,且使用至少二種不同沸點之冷媒混合物爲冷卻流 體。 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其中之一之載量控制 裝置,其中第一及第二減壓裝置包含一電子擴張閥可調整 減壓量,且使用至少二種不同沸點之冷媒混合物爲冷卻流 體’其中混合物成分含二氟甲烷,1 , 1 , 1 , 2—四氟 乙燒,五氟乙烷,及1 , 1 , 1一三氟乙烷。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至5項其中之一之載量控制 裝置,其中第一及第二減壓裝置包含具固定阻力之毛細管 0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其中之一之載置控 制裝置,其中第一及第二減壓裝置包含具固定阻力之毛細 管,且使用至少二種不同沸點之冷媒混合物爲冷卻流體。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裝— - (請先閲讀背面之ji意事項再表寫本頁)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其中之一之載量控 制裝置,其中第一及第二減壓裝置包含具固定阻力之毛細 管,且使用至少二種不同沸點之冷媒混合物爲冷卻流體, 混合物成分含二氟甲烷,1 ,1 ,1 ,2 —四氟乙烷,五 氟乙烷,及1,1,1一三氟乙烷。 1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其中之一之載置控 制裝置,另包含一轉速變化機構以變化壓縮機之轉速。 i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其中之^之載量控、 制裝置,另包含一轉速變化機構以變化壓縮機之轉速’其 中使用至少二種不同沸點之冷媒混合物爲冷卻流® ° 1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其中之一之載量控 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楳準(CNS)A4規格(2丨0X297公羞)-33 A8 B8 C8 D8 _ 六、申請專利範圍 制裝置,另包含一轉速變化機構以變化壓縮機之轉速,其 中使用至少二種不同沸點之冷媒混合物爲冷卻流體’混合 物成分含二氟甲烷,1 ,1 ,1 ,2 —四氟乙烷,五氟乙 烷及1 ,1 ,1 一三氟乙烷。 1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其中之一之載量控 制裝置,其中壓縮機之轉速保持等速。 1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其中之一之載量控 制裝置,其中壓縮機之轉速保持等速,且使用至少二種不 同沸點之冷媒混合物爲冷卻流體。 1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其中之一之載置控 制裝置,其中保持壓縮機之轉速等速,且使用至少二種不 同沸點之冷媒混合物爲冷卻流體,其中混合物成分二氟甲 烷,1 ,1 ,1 ,2 —四氟乙烷,五氟乙烷及1 ,1 ,1 一三氟乙烷。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 ▲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貝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本纸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洗格( 210X297公釐)-34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880995A JP3331102B2 (ja) | 1995-08-16 | 1995-08-16 | 冷凍サイクルの容量制御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301702B true TW301702B (zh) | 1997-04-01 |
Family
ID=165624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085109173A TW301702B (zh) | 1995-08-16 | 1996-07-27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5829262A (zh) |
JP (1) | JP3331102B2 (zh) |
CN (1) | CN1112556C (zh) |
TW (1) | TW30170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094996B2 (ja) | 1998-09-30 | 2000-10-03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二元冷凍装置 |
JP2001153043A (ja) * | 1999-12-01 | 2001-06-05 | Sanden Corp | 容量可変型斜板式圧縮機 |
DE60033261T2 (de) | 1999-12-07 | 2007-11-08 | Sanyo Electric Co., Ltd., Moriguchi | Klimaanlage |
US6385980B1 (en) * | 2000-11-15 | 2002-05-14 | Carrier Corporation | High pressure regulation in economized vapor compression cycles |
US7461234B2 (en) * | 2002-07-01 | 2008-12-02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Loosely-biased heterogeneous reconfigurable arrays |
KR100484813B1 (ko) * | 2002-09-13 | 2005-04-22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히트펌프 시스템의 전자팽창밸브 |
US6959557B2 (en) * | 2003-09-02 | 2005-11-01 | Tecumseh Products Company | Apparatus for the storage and controlled delivery of fluids |
US6923011B2 (en) * | 2003-09-02 | 2005-08-02 | Tecumseh Products Company | Multi-stage vapor compression system with intermediate pressure vessel |
US7096679B2 (en) * | 2003-12-23 | 2006-08-29 | Tecumseh Products Company | Transcritical vapor compress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including refrigerant storage tank and non-variable expansion device |
KR20080106311A (ko) * | 2006-03-29 | 2008-12-04 | 산요덴키가부시키가이샤 | 냉동 장치 |
JP4734161B2 (ja) * | 2006-04-19 | 2011-07-27 |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及び空気調和機 |
JP4705878B2 (ja) * | 2006-04-27 | 2011-06-22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装置 |
JP5055965B2 (ja) * | 2006-11-13 | 2012-10-24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装置 |
KR101585943B1 (ko) * | 2010-02-08 | 2016-01-18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
JP2012047413A (ja) * | 2010-08-27 | 2012-03-08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オーガ式製氷機 |
US9915453B2 (en) | 2012-02-07 | 2018-03-13 | Systecon, Inc. | Indirect evaporative cooling system with supplemental chiller that can be bypassed |
JP5536817B2 (ja) * | 2012-03-26 | 2014-07-02 |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EP2886976B1 (en) * | 2012-08-20 | 2020-10-07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Refrigerating device |
JP6003635B2 (ja) * | 2012-12-28 | 2016-10-05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装置及び空気調和装置の施工方法 |
CN104344508B (zh) * | 2013-07-26 | 2017-06-30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调节冷媒充填量和冷媒循环量的空调系统及方法 |
JP2016033426A (ja) * | 2014-07-31 | 2016-03-10 |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 |
CN104405629B (zh) * | 2014-11-21 | 2016-07-06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提高压缩机运行可靠性的控制方法和系统 |
CN107208946B (zh) * | 2014-12-22 | 2020-05-01 | C·邱 | 用于改善热交换系统效率的装置 |
US20170059219A1 (en) * | 2015-09-02 | 2017-03-02 | Lennox Industri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to Optimize Effectiveness of Liquid Line Accumulator |
US10830515B2 (en) * | 2015-10-21 | 2020-11-10 | Mitsubishi Electric Research Laboratori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refrigerant in vapor compression system |
CN106247663A (zh) * | 2016-08-09 | 2016-12-21 |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冷热水机组及冷热水机组的控制方法 |
US11105544B2 (en) * | 2016-11-07 | 2021-08-31 | Trane International Inc. | Variable orifice for a chiller |
US10739024B2 (en) | 2017-01-11 | 2020-08-11 | Semco Llc |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method with chiller and water |
ES2987533T3 (es) * | 2017-07-20 | 2024-11-15 | Daikin Ind Ltd | Sistema de aire acondicionado |
JP7150191B2 (ja) * | 2019-10-31 | 2022-10-07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室外ユニット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CN113639485B (zh) * | 2021-07-23 | 2023-03-28 |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 用于调节热泵设备排气过热度的方法、装置和热泵设备 |
DE102023206184A1 (de) * | 2023-06-30 | 2025-01-02 | Robert Bosch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 Verfahren zur Regelung eines Kompressors in einem Kältemittelkreislauf |
KR20250030732A (ko) * | 2023-08-25 | 2025-03-0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리시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공기조화기 |
CN119436645B (zh) * | 2024-12-05 | 2025-04-18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自适应节能制冷恒温控制方法及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2254263A (ja) * | 1989-03-29 | 1990-10-15 | Toshiba Corp | 冷凍装置の容量制御装置 |
US5140827A (en) * | 1991-05-14 | 1992-08-25 |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Inc. | Automatic refrigerant charge variation means |
JP3334222B2 (ja) * | 1992-11-20 | 2002-10-15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装置 |
JP3341404B2 (ja) * | 1993-10-29 | 2002-11-05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装置の運転制御装置 |
JP3334331B2 (ja) * | 1993-11-17 | 2002-10-15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装置 |
-
1995
- 1995-08-16 JP JP20880995A patent/JP3331102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6
- 1996-07-27 TW TW085109173A patent/TW301702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6-08-05 US US08/692,526 patent/US5829262A/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6-08-16 CN CN96111829A patent/CN1112556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H0953861A (ja) | 1997-02-25 |
US5829262A (en) | 1998-11-03 |
CN1112556C (zh) | 2003-06-25 |
JP3331102B2 (ja) | 2002-10-07 |
CN1151008A (zh) | 1997-06-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301702B (zh) | ||
TW589441B (en) | Transcritical vapor compression system | |
US5709090A (en) | Refrigerating system and operating method thereof | |
TW200825349A (en) | Refrigerant vapor compression system with flash tank receiver | |
US20040255603A1 (en) | Refrigeration system having variable speed fan | |
JPS6343658B2 (zh) | ||
JP3983520B2 (ja) | 超臨界蒸気圧縮システムおよび超臨界蒸気圧縮システムを循環する冷媒の高圧成分の圧力を調整する吸入ライン熱交換器 | |
JP2001248920A (ja) | 冷凍回路の制御装置 | |
JP3900976B2 (ja) | 空気調和機および空気調和機の運転方法 | |
JP2003176957A (ja) |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
JPH11173698A (ja) | 冷凍サイクル | |
JP3140908B2 (ja) | 冷媒循環システム | |
JPH09273839A (ja) | 冷凍サイクル | |
JP5005011B2 (ja) | 空気調和装置 | |
US5907956A (en) |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 |
JPH0311388B2 (zh) | ||
JP3055854B2 (ja) | 冷凍サイクル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 |
JP2000283568A (ja) | 冷凍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冷凍装置 | |
JPH07305921A (ja) | 空気調和装置 | |
JPH10259963A (ja) |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
KR20120047679A (ko) | 공기조화기 | |
JP3334331B2 (ja) | 空気調和装置 | |
JPH01281378A (ja) | ヒートポンプ式冷房給湯機 | |
JPH06241592A (ja) | 多室空調型ヒートポンプシステム及び同システム用レシーバ | |
KR20200086593A (ko) | 히트펌프 제어 방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A |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