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TW202434634A - 抗IL-18Rβ抗體、其抗原結合片段及其醫藥應用 - Google Patents

抗IL-18Rβ抗體、其抗原結合片段及其醫藥應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434634A
TW202434634A TW113106014A TW113106014A TW202434634A TW 202434634 A TW202434634 A TW 202434634A TW 113106014 A TW113106014 A TW 113106014A TW 113106014 A TW113106014 A TW 113106014A TW 202434634 A TW202434634 A TW 20243463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eq
variable region
chain variable
light chain
heavy chai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31060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趙平
董正偉
汪瓊
溫萬紅
周玲
Original Assignee
大陸商瑞石生物醫藥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陸商瑞石生物醫藥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陸商瑞石生物醫藥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4346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434634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 A61K39/395Antibodies; Immunoglobulins; Immune serum, e.g. antilymphocytic serum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5/00Antineoplastic ag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6/0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 C07K16/1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 C07K16/2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6/0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 C07K16/46Hybrid immunoglobulin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Mycolog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eptides Or Proteins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Antibodies Or Antigens For Use As Internal Diagnostic Agents (AREA)

Abstract

本公開涉及抗IL-18Rβ抗體、其抗原結合片段及其醫藥應用。具體而言,本公開涉及一種抗IL-18R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用於治療選自以下任一項:哮喘、特異性性皮炎、肺結節病、成人史迪爾氏病、全身型幼年特發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銀屑病、僵直性脊柱炎、多發性硬化症、系統性紅斑狼瘡。

Description

抗IL-18Rβ抗體、其抗原結合片段及其醫藥應用
本公開要求2023年02月20日提交的中國專利申請CN 202310142226.4的優先權,前述專利申請的全部內容藉由引用併入本公開。
本公開涉及一種特異性結合IL-18Rβ的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該抗IL-18Rβ抗體的嵌合抗體、人源化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及其用於治療相關疾病的用途。
IL-18與促炎症反應的產生相關,誘導和介導多種細胞因子的表達,包括IFN-γ、TNF-α、IL-1β、IL-6、IL-10等。有證據證明,IL-18信號通路和各種自身免疫和炎症疾病(如哮喘、特異性皮炎、肺結節病、成人史迪爾氏病、全身型幼年特發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銀屑病、僵直性脊柱炎、多發性硬化症、系統性紅斑狼瘡等)均有一定的關聯。
目前以IL-18作為靶點的治療在成人成人史迪爾氏病、全身型幼年特發性關節炎、特異性皮炎、肺結節等疾病在臨床I至III期試驗階段當中。
IL-18介導的信號傳導誘導並參與先天性和適應性免疫反應的各種炎症因子。IL-18藉由誘導其受體的兩個亞基IL-18Rα和IL-18Rβ形成三元複合物發揮作用。在與受體結合後,IL-18招募MyD88激活多個信號通路,可能由TRAM,然後是IRAK4和IRAK1/2形成複合物Myddosome。該複合物募集TRAF6後激活NF-kB和MAPK通路。IL-18誘導Th1細胞、NK細胞和活化的巨噬細胞產生干擾素-γ(IFN-γ),特別是在IL-12或IL-15協同的情況下。宿主藉由IFNγ產生防禦細胞內病原體感染,因此抑制IL-18活性以治療慢性炎症性疾病極具發展潛力。IL-18能在Th1淋巴細胞輔助型細胞的發育調節和Fas介導的細胞毒性中起作。IL-18獨立可誘導T細胞、NK細胞、肥大細胞和嗜鹼性粒細胞產生IL-4和IL-13,進一步驅動Th2反應。IL-18誘導的其他介質包括誘導型一氧化氮、Cox-2、促炎細胞因子(IL-1β、IL-6);趨化因子(IL-8、MCP-1和MIP-1α)、細胞內粘附分子ICAM-1、生長因子GM-CSF。IL-18還誘導細胞因子的產生,例如IL-12、IL-2。鑑於IL-18的多效性功能,調節IL-18的活性對於防止異常免疫反應至關重要。
與IL-18信號相關的兩個細胞因子:IL-18BP結合蛋白和IL-37。IL-18介導的細胞活化主要受IL-18BP調節,它以比IL-18Rα更高的親和力與IL-18結合從而抑制其在生理條件下的Th-1反應。最近的證據表明,IL-37是一種屬於IL-1家族的抗炎細胞因子,它藉由以低親和力與IL-18Rα結合起到負調節作用,導致IL-18Rβ募集和下游信號傳導的喪失。IL-37與IL-1家族的孤兒受體IL-1R8結合,它與IL-18Rα形成三聯複合物並誘導抗炎反應。IL-37/IL-18Rα/IL-1R8激活STAT-3信號通路,降低NF-κB和AP-1的激活並減少IFNγ、TNFα、 IL-8的產生。因此,IL-37與IL-18對細胞有相反的作用,IL-18BP和IL-37可能都具有自然調節IL-18炎症的功能。
目前,多家製藥公司在研發針對IL-18的單株抗體或其與IL-18BP的融合蛋白,它藉由特異性與IL-18結合抑制免疫反應激活,降低促炎因子的釋放達到抑制炎症的效果。相關專利申請如WO2015032932、US20100104563A1、US20140105894A1、US20070237776A1、WO2014080866A1。迄今為止,AB2 Bio、ABBOTT BORESEARCH、Glaxo Group Limited、Regeneron Pharmaceuticals Inc.、化學及血清療法研究所等公司、及研究機構的抗IL-18拮抗劑在臨床前動物模型中,觀測到了有效抑制促炎因子及小鼠存活提升的效果;並已推進入期臨床試驗階段當中,結果顯示抑制IL-18通路能夠有效抑制下游促炎因子的信號傳遞,及臨床現象的病理表徵。然而,有些適應症的臨床結果並不如預期,原因可能是來自於IL-18抗體與IL-18BP和IL-18共享同一個結合表位,因而降低了IL-18BP本身的抗炎能力,或是IL-18Rα抗體競爭了IL-37的結合位點,導致整體療效不佳。
鑑於此,本領域仍需要提供一種抗IL-18Rβ抗體,其不阻斷IL-18/IL-18BP及IL-18Rα/IL-37的結合,使得體內原有天然調控機制不受到影響。
本公開提供一種抗IL-18R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重鏈可變區和輕鏈可變區;其中,
一些實施方案中,該重鏈可變區包含至少1個選自以下序列所示的HCDR:
SEQ ID NO:1、SEQ ID NO:2、SEQ ID NO:3(源自005株);
SEQ ID NO:7、SEQ ID NO:8、SEQ ID NO:9或61(源自028株);
SEQ ID NO:71、73或13、SEQ ID NO:72或14、SEQ ID NO:15(源自080株);或
SEQ ID NO:19、SEQ ID NO:20、SEQ ID NO:21(源自025株)。
該輕鏈可變區包含至少1個選自以下序列所示的LCDR:
SEQ ID NO:4、SEQ ID NO:5、SEQ ID NO:6(源自005株);
SEQ ID NO:10、SEQ ID NO:11、SEQ ID NO:12(源自028株);
SEQ ID NO:16、SEQ ID NO:17、SEQ ID NO:18(源自080株);或
SEQ ID NO:22、SEQ ID NO:23、SEQ ID NO:24(源自025株)。
一些實施方案中,抗IL-18R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輕鏈可變區包含如SEQ ID NO:4、SEQ ID NO:10、SEQ ID NO:16或SEQ ID NO:22所示的LCDR1。
一些實施方案中,抗IL-18R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輕鏈可變區包含如SEQ ID NO:5、SEQ ID NO:11、SEQ ID NO:17或SEQ ID NO:23所示的LCDR2。
一些實施方案中,抗IL-18R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輕鏈可變區包含如SEQ ID NO:6、SEQ ID NO:12、SEQ ID NO:18或SEQ ID NO:24所示的LCDR3。
一些實施方案中,抗IL-18R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重鏈可變區包含如SEQ ID NO:71、SEQ ID NO:73、SEQ ID NO:1、SEQ ID NO:7、SEQ ID NO:13或SEQ ID NO:19所示的HCDR1。
一些實施方案中,抗IL-18R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重鏈可變區包含如SEQ ID NO:72、SEQ ID NO:2、SEQ ID NO:8、SEQ ID NO:14或SEQ ID NO:20所示的HCDR2。
一些實施方案中,抗IL-18R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重鏈可變區包含如SEQ ID NO:3、SEQ ID NO:9、SEQ ID NO:61、SEQ ID NO:15或SEQ ID NO:21所示的HCDR3。
一些實施方案中,抗IL-18R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輕鏈可變區包含分別如SEQ ID NO:4、SEQ ID NO:5和SEQ ID NO:6所示的LCDR1、LCDR2和LCDR3;CDR的胺基酸定位根據Kabat編號系統。
一些實施方案中,抗IL-18R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輕鏈可變區包含分別如SEQ ID NO:10、SEQ ID NO:11和SEQ ID NO:12所示的LCDR1、LCDR2和LCDR3;CDR的胺基酸定位根據IMGT編號系統。
一些實施方案中,抗IL-18R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輕鏈可變區包含分別如SEQ ID NO:16、SEQ ID NO:17和SEQ ID NO:18所示的LCDR1、LCDR2和LCDR3;CDR的胺基酸定位根據IMGT編號系統。
一些實施方案中,抗IL-18R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輕鏈可變區包含分別如SEQ ID NO:22、SEQ ID NO:23和SEQ ID NO:24所示的LCDR1、LCDR2和LCDR3;CDR的胺基酸定位根據Kabat編號系統。
一些實施方案中,抗IL-18R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重鏈可變區包含分別如SEQ ID NO:1、SEQ ID NO:2和SEQ ID NO:3所示的HCDR1、HCDR2和HCDR3;CDR的胺基酸定位根據Kabat編號系統。
一些實施方案中,抗IL-18R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重鏈可變區包含分別如SEQ ID NO:7、SEQ ID NO:8和SEQ ID NO:9或61所示的HCDR1、HCDR2和HCDR3;CDR的胺基酸定位根據IMGT編號系統。
一些實施方案中,抗IL-18R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重鏈可變區包含分別如SEQ ID NO:13、SEQ ID NO:14和SEQ ID NO:15所示的HCDR1、HCDR2和HCDR3;CDR的胺基酸定位根據IMGT編號系統。
一些實施方案中,抗IL-18R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重鏈可變區包含分別如SEQ ID NO:73、SEQ ID NO:72和SEQ ID NO:15所示的HCDR1、HCDR2和HCDR3;CDR的胺基酸定位根據IMGT編號系統。
一些實施方案中,抗IL-18R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重鏈可變區包含分別如SEQ ID NO:71、SEQ ID NO:72和SEQ ID NO:15所示的HCDR1、HCDR2和HCDR3;CDR的胺基酸定位根據IMGT編號系統。
一些實施方案中,抗IL-18R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重鏈可變區包含分別如SEQ ID NO:19、SEQ ID NO:20和SEQ ID NO:21所示的HCDR1、HCDR2和HCDR3;CDR的胺基酸定位根據Kabat編號系統。
一些實施方案中,抗IL-18R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輕鏈可變區包含:
分別如SEQ ID NO:4、SEQ ID NO:5和SEQ ID NO:6所示的LCDR1、LCDR2和LCDR3;或
分別如SEQ ID NO:10、SEQ ID NO:11和SEQ ID NO:12所示的LCDR1、LCDR2和LCDR3;或
分別如SEQ ID NO:16、SEQ ID NO:17和SEQ ID NO:18所示的LCDR1、LCDR2和LCDR3;
分別如SEQ ID NO:22、SEQ ID NO:23和SEQ ID NO:24所示的LCDR1、LCDR2和LCDR3;且
其中,該重鏈可變區包含:
分別如SEQ ID NO:1、SEQ ID NO:2和SEQ ID NO:3所示的HCDR1、HCDR2和HCDR3;或
分別如SEQ ID NO:7、SEQ ID NO:8和SEQ ID NO:9或61所示的HCDR1、HCDR2和HCDR3;或
分別如SEQ ID NO:13、SEQ ID NO:14和SEQ ID NO:15所示的HCDR1、HCDR2和HCDR3;或
分別如SEQ ID NO:73、SEQ ID NO:72和SEQ ID NO:15所示的HCDR1、HCDR2和HCDR3;或
分別如SEQ ID NO:71、SEQ ID NO:72和SEQ ID NO:15所示的HCDR1、HCDR2和HCDR3;或
分別如SEQ ID NO:19、SEQ ID NO:20和SEQ ID NO:21所示的HCDR1、HCDR2和HCDR3。
一些實施方案中,抗IL-18R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重鏈可變區和輕鏈可變區;其選自以下任一組:
(i)該重鏈可變區包含分別如SEQ ID NO:74、SEQ ID NO:75和SEQ ID NO:15所示的HCDR1、HCDR2和HCDR3;
和,該輕鏈可變區包含分別如SEQ ID NO:16、SEQ ID NO:17和SEQ ID NO:18所示的LCDR1、LCDR2和LCDR3;
(ii)該重鏈可變區包含分別如SEQ ID NO:1、SEQ ID NO:2和SEQ ID NO:3所示的HCDR1、HCDR2和HCDR3;
和,該輕鏈可變區包含分別如SEQ ID NO:4、SEQ ID NO:5和SEQ ID NO:6所示的LCDR1、LCDR2和LCDR3;
(iii)該重鏈可變區包含序列分別如SEQ ID NO:7、SEQ ID NO:8和SEQ ID NO:76所示的HCDR1、HCDR2和HCDR3;
和,該輕鏈可變區包含分別如SEQ ID NO:10、SEQ ID NO:11和SEQ ID NO:12所示的LCDR1、LCDR2和LCDR3;
(iv)該重鏈可變區包含分別如SEQ ID NO:19、SEQ ID NO:20和SEQ ID NO:21所示的HCDR1、HCDR2和HCDR3;
和,輕鏈可變區包含序列分別如SEQ ID NO:22、SEQ ID NO:23和SEQ ID NO:24所示的LCDR1、LCDR2和LCDR3。
其中,該CDR是根據Kabat、IMGT、Chothia、AbM或Contact編號系統定義的;一些具體的實施方案中,(i)和(iii)中所示的CDR是根據IMGT編號系統定義的,(ii)和(iv)中所示的CDR是根據Kabat編號系統定義的。
一些實施方案中,抗IL-18R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
該重鏈可變區包含如SEQ ID NO:62、63、64、53、55或57所示序列中的HCDR1、HCDR2和HCDR3,該輕鏈可變區包含如SEQ ID NO:54或56所示序列中的LCDR1、LCDR2和LCDR3;
該重鏈可變區包含如SEQ ID NO:31所示序列中的HCDR1、HCDR2和HCDR3,該輕鏈可變區包含如SEQ ID NO:32所示序列中的LCDR1、LCDR2和LCDR3;
該重鏈可變區包含如SEQ ID NO:41、43、45或47所示序列中的HCDR1、HCDR2和HCDR3,該輕鏈可變區包含如SEQ ID NO:42、44、46或48所示序列中的LCDR1、LCDR2和LCDR3;
該重鏈可變區包含如SEQ ID NO:25所示序列中的HCDR1、HCDR2和HCDR3,該輕鏈可變區包含如SEQ ID NO:26所示序列中的LCDR1、LCDR2和LCDR3;
該重鏈可變區包含如39、49或51所示序列中的HCDR1、HCDR2和HCDR3,該輕鏈可變區包含如SEQ ID NO:40、50和52所示序列中的LCDR1、LCDR2和LCDR3;
該重鏈可變區包含如SEQ ID NO:27所示序列中的HCDR1、HCDR2和HCDR3,該輕鏈可變區包含如SEQ ID NO:28所示序列中的LCDR1、LCDR2和LCDR3;或,
該重鏈可變區包含如SEQ ID NO:29所示序列中的HCDR1、HCDR2和HCDR3,該輕鏈可變區包含如SEQ ID NO:30所示序列中的LCDR1、LCDR2和LCDR3。
其中,該CDR是根據Kabat、IMGT、Chothia、AbM或Contact編號系統定義的。
一些具體的實施方案中,抗IL-18R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選自以下任一組:
(i-1)該重鏈可變區包含如SEQ ID NO:71或73所示的HCDR1,如SEQ ID NO:72所示的HCDR2,和如SEQ ID NO:15所示的HCDR3;
和,該輕鏈可變區包含分別如SEQ ID NO:16、SEQ ID NO:17和SEQ ID NO:18所示的LCDR1、LCDR2和LCDR3;
CDR的胺基酸定位根據IMGT編號系統;
(i-2)該重鏈可變區包含分別如SEQ ID NO:13、SEQ ID NO:14和SEQ ID NO:15所示的HCDR1、HCDR2和HCDR3;
和,該輕鏈可變區包含分別如SEQ ID NO:16、SEQ ID NO:17和SEQ ID NO:18所示的LCDR1、LCDR2和LCDR3;
CDR的胺基酸定位根據IMGT編號系統;
(ii)該重鏈可變區包含分別如SEQ ID NO:1、SEQ ID NO:2和SEQ ID NO:3所示的HCDR1、HCDR2和HCDR3;
和,該輕鏈可變區包含分別如SEQ ID NO:4、SEQ ID NO:5和SEQ ID NO:6所示的LCDR1、LCDR2和LCDR3;
CDR的胺基酸定位根據Kabat編號系統;
(iii)該重鏈可變區包含序列分別如SEQ ID NO:7、SEQ ID NO:8所示的HCDR1、HCDR2,和如SEQ ID NO:9或SEQ ID NO:61所示的HCDR3;
和,該輕鏈可變區包含分別如SEQ ID NO:10、SEQ ID NO:11和SEQ ID NO:12所示的LCDR1、LCDR2和LCDR3;
CDR的胺基酸定位根據IMGT編號系統;
(iv)該重鏈可變區包含分別如SEQ ID NO:19、SEQ ID NO:20和SEQ ID NO:21所示的HCDR1、HCDR2和HCDR3;
和,輕鏈可變區包含序列分別如SEQ ID NO:22、SEQ ID NO:23和SEQ ID NO:24所示的LCDR1、LCDR2和LCDR3;
CDR的胺基酸定位根據Kabat編號系統;
(v)該重鏈可變區包含分別如SEQ ID NO:58、SEQ ID NO:59和SEQ ID NO:60所示的HCDR1、HCDR2和HCDR3;
和,輕鏈可變區包含序列分別如SEQ ID NO:22、SEQ ID NO:23和SEQ ID NO:24所示的LCDR1、LCDR2和LCDR3。
HCDR1、HCDR2和HCDR3的胺基酸定位根據Kabat編號系統,的LCDR1、LCDR2和LCDR3的胺基酸定位根據Kabat編號系統。
一些具體的實施方案中,該輕鏈可變區包含選自以下任一序列所示的多肽:SEQ ID NO:26、SEQ ID NO:28、SEQ ID NO 30、或SEQ ID NO:32;
一些具體的實施方案中,該重鏈可變區包含選自以下任一序列所示的多肽:SEQ ID NO:25、SEQ ID NO:27、SEQ ID NO:29或SEQ ID NO:31。
一些具體的實施方案中,本公開的抗IL-18Rβ抗體為鼠源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
另一些具體的實施方案中,本公開的抗IL-18Rβ抗體為嵌合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
另一些具體的實施方案中,本公開的抗IL-18Rβ抗體為人源化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
一些具體的實施方案中,該鼠源抗體或者該嵌合抗體的輕鏈可變區的胺基酸序列包含或如SEQ ID NO:26所示,重鏈可變區的胺基酸序列包含或如SEQ ID NO:25所示。
一些具體的實施方案中,該鼠源抗體或者該嵌合抗體的輕鏈可變區的胺基酸序列包含或如SEQ ID NO:28所示,重鏈可變區的胺基酸序列包含或如SEQ ID NO:27所示。
一些具體的實施方案中,該鼠源抗體或者該嵌合抗體的輕鏈可變區的胺基酸序列包含或如SEQ ID NO:30所示,重鏈可變區的胺基酸序列包含或如SEQ ID NO:29所示。
一些具體的實施方案中,該鼠源抗體或者該嵌合抗體的輕鏈可變區的胺基酸序列包含或如SEQ ID NO:32所示,重鏈可變區的胺基酸序列包含或如SEQ ID NO:31所示。
一些具體的實施方案中,當該抗IL-18R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為鼠源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時,重鏈可變區還包含鼠源重鏈FR區,輕鏈可變區還包含鼠源輕鏈FR區。重鏈還包含鼠源IgG1、IgG2、IgG3、IgG4或其變體的恆定區,輕鏈還包含鼠源κ、λ鏈或其變體的恆定區。
一些具體的實施方案中,當該抗IL-18R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為嵌合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時,重鏈恆定區選自人源IgGl、IgG2、IgG3或IgG4,輕鏈恆定區選自人源κ、λ鏈或其變體。
一些具體的實施方案中,當該抗IL-18R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為人源化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時,其還包含人抗體的FR區或人抗體的FR區 變體;相對於人抗體的輕鏈FR區和/或重鏈FR區,該人抗體的FR區變體各自獨立地具有1至11個胺基酸的回復突變。
一些具體的實施方案中,如上所述的抗IL-18Rβ人源化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輕鏈FR區來源於人種系輕鏈IGKV1-39序列;或重鏈FR區來源於人種系重鏈IGHV1-46序列。
另一些具體的實施方案中,如上所述的抗IL-18Rβ人源化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輕鏈FR區來源於人種系輕鏈IGHV1-27序列;或重鏈FR區來源於人種系重鏈IGVH3-30序列。
一些具體的實施方案中,輕鏈FR區變體包含1至11個、較佳1至6個胺基酸回復突變。本文所述胺基酸回復突變,採用Kabat或IMGT編號規則,在功能和/或結構上同位點的胺基酸可能被賦予不同的編號,技術人員能夠確定在不同編號規則下的等同位置。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前述抗IL-18R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重鏈可變區包含如下所示任意一組或多組(2、3)突變:
(i)60Y、80F中一個或多個回復突變;和/或,55Q、58D、29H、30G、32Y中一個或多個(2、3、4或5)去除TCE位點改造的突變;其中的回復突變位點是根據IMGT編號規則確定,去除TCE位點改造的突變是根據SEQ ID NO:62所示序列的自然計數位點;
(ii)38K、48I、67A、71A、73K、91F中的一個或更多個(2、3、4、5或6)回復突變;其中的回復突變位點是根據Kabat編號規則確定;
(iii)68A、69Q、80V、86A、103F、106R中的一個或多個(2、3、4、5或6)回復突變;其中的回復突變位點是根據IMGT編號規則確定。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前述抗IL-18R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輕鏈可變區包含如下所示任意一組或多組(2、3)突變:
(i)43S所示的回復突變;其中的回復突變位點是根據IMGT編號規則確定;
(ii)36F、47W、60A、71Y中的一個或多個回復突變;和/或,59G或59T、20D、24Q、53DG中一個或多個去除TCE位點改造的突變;其中的回復突變位點是根據Kabat編號規則確定,去除TCE位點改造的突變是根據SEQ ID NO:48所示序列的自然計數位點;
(iii)42F、53W、87Y中的一個或多個回復突變,其中的回復突變位點是根據IMGT編號規則確定。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前述的抗IL-18Rβ抗體包含重鏈可變區和輕鏈可變區,其中,該重鏈可變區的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25、27、29或31分別具有至少50%、60%、70%、80%、90%、95%或100%的序列同一性,和/或該輕鏈可變區的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26、28、30或32分別具有至少50%、60%、70%、80%、90%、95%或100%的序列同一性。
“同一性”指兩條序列的胺基酸/核酸在等價位置相同的程度(百分比)。當對兩條序列進行最佳比對時,必要時允許引入gap以獲取最大的同一性。比對可以藉由本領域技術已知的技術來實現,例如公眾可得到的計算機軟體(如BLAST、BLAST-2、ALIGN、ALIGN-2或Megalign(DNASTAR))。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確定適用於比對的參數和算法。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前述抗IL-18Rβ抗體包含如下表1、表2或表3所示的重鏈可變區和輕鏈可變區的組合:
表1.005人源化抗體輕/重鏈可變區組合表
Figure 113106014-A0202-12-0015-2
表2.028人源化抗體輕/重鏈可變區組合表
Figure 113106014-A0202-12-0015-3
表3-1.080人源化抗體輕/重鏈可變區組合表
Figure 113106014-A0202-12-0016-4
表3-2.080人源化抗體改造後輕/重鏈可變區組合表
Figure 113106014-A0202-12-0016-5
一些具體的實施方案中,抗IL-18Rβ人源化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選自以下任一組:
該重鏈可變區包含如SEQ ID NO:62、63、64、53、55或57所示或與之具有至少80%、90%序列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和該輕鏈可變區包含如SEQ ID NO:54所示或與之具有至少80%、90%序列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
該重鏈可變區包含如SEQ ID NO:62、63、64、53、55或57所示或與之具有至少80%、90%序列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和該輕鏈可變區包含如SEQ ID NO:56所示或與之具有至少80%、90%序列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
該重鏈可變區包含如SEQ ID NO:31所示或與之具有至少80%、90%序列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和該輕鏈可變區包含如SEQ ID NO:32所示或與之具有至少80%、90%序列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
該重鏈可變區包含如SEQ ID NO:41、43、45或47所示或與之具有至少80%、90%序列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和該輕鏈可變區包含如SEQ ID NO:42所示或與之具有至少80%、90%序列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
該重鏈可變區包含如SEQ ID NO:41、43、45或47所示或與之具有至少80%、90%序列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和該輕鏈可變區包含如SEQ ID NO:44所示或與之具有至少80%、90%序列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
該重鏈可變區包含如SEQ ID NO:41、43、45或47所示或與之具有至少80%、90%序列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和該輕鏈可變區包含如SEQ ID NO:46所示或與之具有至少80%、90%序列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
該重鏈可變區包含如SEQ ID NO:41、43、45或47所示或與之具有至少80%、90%序列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和該輕鏈可變區包含如SEQ ID NO:48所示或與之具有至少80%、90%序列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
該重鏈可變區包含如SEQ ID NO:25所示或與之具有至少80%、90%序列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和該輕鏈可變區包含如SEQ ID NO:26所示或與之具有至少80%、90%序列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
該重鏈可變區包含如SEQ ID NO:39、49或51所示或與之具有至少80%、90%序列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和該輕鏈可變區包含如SEQ ID NO:40所示或與之具有至少80%、90%序列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
該重鏈可變區包含如SEQ ID NO:39、49或51所示或與之具有至少80%、90%序列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和該輕鏈可變區包含如SEQ ID NO:50所示或與之具有至少80%、90%序列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
該重鏈可變區包含如SEQ ID NO:39、49或51所示或與之具有至少80%、90%序列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和該輕鏈可變區包含如SEQ ID NO:52所示或與之具有至少80%、90%序列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
該重鏈可變區包含如SEQ ID NO:27所示或與之具有至少80%、90%序列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和該輕鏈可變區包含如SEQ ID NO:28所示或與之具有至少80%、90%序列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或,
該重鏈可變區包含如SEQ ID NO:29所示或與之具有至少80%、90%序列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和該輕鏈可變區包含如SEQ ID NO:30所示或與之具有至少80%、90%序列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
一些具體的實施方案中,抗IL-18Rβ人源化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重鏈可變區選自SEQ ID NO:41、43、45或47之一所示的序列或其變體,輕鏈可變區選自SEQ ID NO:42、44、46或48之一所示的序列或其變體。
一些具體的實施方案中,抗IL-18Rβ人源化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重鏈可變區為SEQ ID NO:49或51所示的序列或其變體,輕鏈可變區選自SEQ ID NO:50或52所示的序列或其變體。
一些具體的實施方案中,抗IL-18Rβ人源化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重鏈可變區為SEQ ID NO:53、55或57所示的序列或其變體,輕鏈可變區選自SEQ ID NO:54或56所示的序列或其變體。
一些具體的實施方案中,本公開的抗IL-18Rβ人源化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選自以下任一組:
SEQ ID NO:64所示的重鏈可變區,和SEQ ID NO:54所示的輕鏈可變區;
SEQ ID NO:63所示的重鏈可變區,和SEQ ID NO:54所示的輕鏈可變區;
SEQ ID NO:53所示的重鏈可變區,和SEQ ID NO:54所示的輕鏈可變區;
SEQ ID NO:45所示的重鏈可變區,和SEQ ID NO:48所示的輕鏈可變區;
SEQ ID NO:41所示的重鏈可變區,和SEQ ID NO:42所示的輕鏈可變區;
SEQ ID NO:41所示的重鏈可變區,和SEQ ID NO:44所示的輕鏈可變區;
SEQ ID NO:41所示的重鏈可變區,和SEQ ID NO:46所示的輕鏈可變區;
SEQ ID NO:41所示的重鏈可變區,和SEQ ID NO:48所示的輕鏈可變區;
SEQ ID NO:43所示的重鏈可變區,和SEQ ID NO:42所示的輕鏈可變區;
SEQ ID NO:43所示的重鏈可變區,和SEQ ID NO:44所示的輕鏈可變區;
SEQ ID NO:43所示的重鏈可變區,和SEQ ID NO:46所示的輕鏈可變區;
SEQ ID NO:43所示的重鏈可變區,和SEQ ID NO:48所示的輕鏈可變區;
SEQ ID NO:45所示的重鏈可變區,和SEQ ID NO:42所示的輕鏈可變區;
SEQ ID NO:45所示的重鏈可變區,和SEQ ID NO:44所示的輕鏈可變區;
SEQ ID NO:45所示的重鏈可變區,和SEQ ID NO:46所示的輕鏈可變區;
SEQ ID NO:47所示的重鏈可變區,和SEQ ID NO:42所示的輕鏈可變區;
SEQ ID NO:47所示的重鏈可變區,和SEQ ID NO:44所示的輕鏈可變區;
SEQ ID NO:47所示的重鏈可變區,和SEQ ID NO:46所示的輕鏈可變區;
SEQ ID NO:47所示的重鏈可變區,和SEQ ID NO:48所示的輕鏈可變區;
SEQ ID NO:39所示的重鏈可變區,和SEQ ID NO:40所示的輕鏈可變區;
SEQ ID NO:49所示的重鏈可變區,和SEQ ID NO:50所示的輕鏈可變區;
SEQ ID NO:49所示的重鏈可變區,和SEQ ID NO:52所示的輕鏈可變區;
SEQ ID NO:51所示的重鏈可變區,和SEQ ID NO:50所示的輕鏈可變區;
SEQ ID NO:51所示的重鏈可變區,和SEQ ID NO:52所示的輕鏈可變區;
SEQ ID NO:53所示的重鏈可變區,和SEQ ID NO:56所示的輕鏈可變區;
SEQ ID NO:55所示的重鏈可變區,和SEQ ID NO:54所示的輕鏈可變區;
SEQ ID NO:55所示的重鏈可變區,和SEQ ID NO:56所示的輕鏈可變區;
SEQ ID NO:57所示的重鏈可變區,和SEQ ID NO:54所示的輕鏈可變區;
SEQ ID NO:57所示的重鏈可變區,和SEQ ID NO:56所示的輕鏈可變區。
一些實施方案中,抗IL-18R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人源IgGl、IgG2、IgG3或IgG4的重鏈恆定區或其變體,和人源κ鏈或λ鏈的輕鏈恆定區或其變體。
一些實施方案中,抗IL-18R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人源IgGl的重鏈恆定區或其變體。示例性地,人源IgGl變體的胺基酸突變包括但不限於包含329G、234A、235A中的一個或多個突變。一些具體的實施方案中,人 源IgGl變體的胺基酸突變包括但不限於包含329G,或,234A和235A。前述突變位點根據EU編號規則編號。
一些具體的實施方案中,該抗IL-18R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還包含:
SEQ ID NO:33或77所示的重鏈恆定區,和/或,SEQ ID NO:34所示的輕鏈恆定區。
一些具體的實施方案中,該抗IL-18R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還包含SEQ ID NO:33所示的重鏈恆定區,和SEQ ID NO:34所示的輕鏈恆定區;一些具體的實施方案中,該抗IL-18R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還包含SEQ ID NO:77所示的重鏈恆定區,和SEQ ID NO:34所示的輕鏈恆定區。
一些具體的實施方案中,該抗IL-18R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重鏈和輕鏈,其中,
該重鏈包含如SEQ ID NO:69所示或與之具有至少80%、90%序列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和該輕鏈包含如SEQ ID NO:70所示或與之具有至少80%、90%序列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
該重鏈包含如SEQ ID NO:67所示或與之具有至少80%、90%序列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和該輕鏈包含如SEQ ID NO:68所示或與之具有至少80%、90%序列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
該重鏈包含如SEQ ID NO:65所示或與之具有至少80%、90%序列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和該輕鏈包含如SEQ ID NO:66所示或與之具有至少80%、90%序列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
該重鏈包含如SEQ ID NO:78所示或與之具有至少80%、90%序列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和該輕鏈包含如SEQ ID NO:79所示或與之具有至少80%、90%序列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或,
該重鏈包含如SEQ ID NO:80所示或與之具有至少80%、90%序列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和該輕鏈包含如SEQ ID NO:81所示或與之具有至少80%、90%序列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
一些實施方案中,抗IL-18R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為Fab、Fv、scFv、Fab’、F(ab’)2、線性抗體、單鏈抗體、scFv、sdAb、sdFv、奈米抗體、肽抗體(peptibody)、結構域抗體和多特異性抗體(雙特異性抗體、雙鏈抗體(diabody)、三鏈抗體(triabody)和四鏈抗體(tetrabody)、串聯二-scFv、串聯三-scFv),例如具體為scFv、Fv、Fab或Fab’片段。
一些實施方案中,提供一種抗IL-18R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結合與前述抗IL-18R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相同的表位。
另一些實施方案中,提供抗IL-18R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交叉阻斷前述抗IL-18R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與人IL-18Rβ的結合。
另一些實施方案中,提供抗IL-18R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與人IL-18Rβ的結合被前述抗IL-18R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交叉所阻斷。
一些實施方案中,提供抗IL-18R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與前述抗IL-18R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的重鏈和/或輕鏈具有至少80%同一性。
本公開上下文中,“至少80%”涵蓋80%及以上,例如至少80%、至少81%、至少82%、至少83%、至少84%、至少85%、至少86%、至少87%、 至少88%、至少89%、至少80%、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至少99%。
本公開進一步提供一種單株抗體,其含有如上所述的抗IL-18R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的重鏈可變區和輕鏈可變區。
本公開進一步提供一種IL-18Rβ結合蛋白,包含前述抗IL-18R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本公開中的結合分子涵蓋任何特異性結合抗原或抗原表位的分子,例如本公開所定義的抗體、其抗原結合片段或其綴合物、融合蛋白。
本公開提供了一種多核苷酸,其編碼如上所述的抗IL-18R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一些實施方案中,該多核苷酸可以是DNA或RNA。
本公開提供了一種表達載體,其包含如上所述的多核苷酸。一些實施方案中,表達載體選自:真核表達載體、原核表達載體、病毒載體。
本公開進一步提供一種宿主細胞,其包含或轉化有如上所述的表達載體。一些實施方案中,宿主細胞可以是真核細胞、或原核細胞。
一些具體的實施方案中,宿主細胞選自以下任一項:大腸桿菌、畢赤酵母、中國倉鼠卵巢(CHO)細胞或人胚腎(HEK)293細胞。
本公開進一步提供一種醫藥組成物,其含有如上所述的抗IL-18R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或前述IL-18Rβ結合蛋白,以及可藥用載體。
在一些具體實施方式中,該醫藥組成物的單位計量中可含有0.01至99重量%的抗IL-18R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或醫藥組成物的單位劑量中含抗IL-18R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的量為0.1-2000mg,在一些具體實施方式中為1-1000mg。
本公開提供如上所述的抗IL-18R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IL-18Rβ結合蛋白、多核苷酸、載體或醫藥組成物在製備藥物中的用途,該藥物用於治療IL-18介導的疾病或病症;其中該疾病或病症是自身免疫性或炎症性疾病。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該疾病或病症選自以下任一項:哮喘、特異性性皮炎、肺結節病、成人史迪爾氏病、全身型幼年特發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銀屑病、僵直性脊柱炎、多發性硬化症、系統性紅斑狼瘡。
本公開進一步提供一種用於治療自身免疫性或炎症性疾病的方法,其包括向受試者施用本公開的抗IL-18R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IL-18Rβ結合蛋白、多核苷酸、載體或醫藥組成物。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該自身免疫性或炎症性疾病選自以下任一項:哮喘、特異性性皮炎、肺結節病、成人史迪爾氏病、全身型幼年特發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銀屑病、僵直性脊柱炎、多發性硬化症、系統性紅斑狼瘡。
圖1至圖2為抗IL-18Rβ抗體結合人IL-18Rβ ECD蛋白上的抗原表位分群(Epitope binning)。
圖3為FACS流式細胞儀檢測抗IL-18Rβ抗體結合人IL-18Rβ過表達細胞系實驗。
圖4為FACS流式細胞儀檢測抗IL-18Rβ抗體結合猴IL-18Rβ過表達細胞系實驗。
圖5為酶聯免疫吸附實驗方法ELISA檢測抗IL-18Rβ抗體阻斷IL-18結合IL-18Rβ實驗。
圖6為抗IL-18Rβ人源化抗體抑制IL-18/TNFα誘導KG-1細胞IFNγ分泌的活性實驗。
圖7為抗IL-18Rβ人源化抗體與對照抗體抑制IL-18/TNFα誘導KG-1細胞IFNγ分泌活性的比較實驗。
圖8為抗IL-18Rβ人源化抗體抑制IL-18/IL-12誘導人外周血細胞IFNγ分泌的活性實驗。
圖9為TDM誘導小鼠肺結節疾病支氣管肺泡灌洗液細胞數目。
圖10為OVA誘導小鼠哮喘疾病支氣管肺泡灌洗液細胞評分
圖11為抗IL-18Rβ抗體抑制LPS誘導小鼠致死的存活率結果。
圖12為抗IL-18Rβ抗體抑制LPS誘導小鼠血清細胞因子TNFα的產生。
圖13為抗體藥物注射後體外因子釋放實驗
圖14為抗IL-18Rβ抗體不同Fc骨架的FcγRIIIA結合實驗
圖15為抗IL-18Rβ抗體不同Fc骨架的ADCC活性實驗
圖16為抗IL-18Rβ抗體改造前後抑制IL-18/TNFα誘導KG-1細胞IFNγ分泌活性的比較實驗
以下結合實施例進一步描來陳述本公開,但本公開的範圍這不受限於這些實施例。本公開實施例中未具體描述的實驗方法,通常按照常規條件,如供應商實驗手冊或產品說明書,《分子選殖》手冊所建議的實驗條件。未註明具體來源的材料或試劑,為一般實驗室常規使用試劑。
靶標
靶標是指本公開的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所針對的客體。靶標可以是核酸(基因、mRNA等),也可以是蛋白(前體、成熟蛋白、同種型、變體等)。在本公開中,靶標尤其是IL-18Rβ蛋白或其表位。
本公開中IL-18Rβ應作做廣泛的解讀,是指IL-18Rβ基因在各階段中各種形式的表達產物,例如但不限於基因在擴增、複製、轉錄、剪接、加工、轉譯、修飾過程中所產生的分子,例如前體蛋白、成熟蛋白、天然變體、修飾形式、及其片段、或表位。
本公開中,IL-18Rβ是人(Homo sapiens)的IL-18Rβ。
作為一個具體的示例,本公開中的靶標是IL-18Rβ的胞外區及其表位。
IL-18Rβ的核苷酸或胺基酸信息是本領域公知的,例如但不限於可以從文獻或數據庫中獲取。IL-18Rβ的示例性登錄號為UniProtKB/Swiss-Prot:O95256。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儘管給出了具體的登錄號,但是IL-18Rβ不限於特定數據庫中的編號,還意圖涵蓋現有技術中任何文獻、書籍、數據庫中的等同指代物。
抗IL-18R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
“抗IL-18Rβ抗體”、“特異性結合IL-18Rβ的抗體”、“結合IL-18Rβ的抗體”在本公開可以互換使用,是指能夠以足夠的親和力結合靶標(IL-18Rβ或其表位)的任何類型的抗體。
術語“特異性結合”或“結合”是指相比其他抗原或表位,本公開的抗體能夠以顯著更高的親和力結合至IL-18Rβ或其表位。通常地,本公開的 抗體以約1×10-7M或更小(例如約1×10-8M、1×10-9M或更小)的平衡解離常數(KD)結合IL-18Rβ或其表位。本公開的抗體與抗原結合的KD為該抗體結合至非特異性抗原(例如BSA、酪蛋白)的KD的10%或更低(例如1%)。可使用已知的方法來測量KD,例如藉由BIACORE®表面等離子體共振測定法。本公開的抗體可能對相關抗原具有交叉反應性,例如,對來自其它物種的(同源)抗原具有交叉反應性(如食蟹獼猴(Macaca fascicularis)、黑猩猩(Pan troglodytes)、狨猴(Callithrix jacchus))。
“抗原”是指能夠由本公開的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選擇性識別的分子或分子部分。抗原可具有一個或多個能夠與不同抗體相互作用的表位。
“表位”指能夠與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特異性結合的抗原上的區域。表位可以由連續胺基酸或非連續胺基酸形成。可以使用本領域例行方法來篩選抗體結合的表位,例如但不限於丙胺酸掃描、肽印跡、肽切割分析、表位切除、抗原的化學修飾(Prot.Sci.9(2000)487-496)、和交叉阻斷。
抗體“可變區”指重鏈或輕鏈中參與抗原結合的區域。抗體重鏈可變區(VH)和輕鏈可變區(VL)各包含四個框架區(FR)和三個互補決定區(CDR)。VH包含3個CDR區:HCDR1、HCDR2和HCDR3;VL包含3個CDR區:LCDR1、LCDR2和LCDR3。每個VH和VL由從胺基末端到羧基末端按以下順序排列的三個CDR和四個FR構成:FR1、CDR1、FR2、CDR2、FR3、CDR3、FR4。
可以藉由各種公知的方案來確定CDR的胺基酸序列的邊界。例如:Kabat編號規則(參見Kabat等1991,Sequences of Proteins of Immunological Interest,第5版,Public Health Service,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Chothia編 號規則、ABM編號規則、contact編號規則(參見Martin,ACR.Protein Sequence and Structure Analysis of Antibody Variable Domains.2001)和ImMunoGenTics(IMGT)編號規則(Lefranc等,Dev.Comp.Immunol.,27,55-77(2003);Front Immunol.2018 Oct 16;9:2278)等。各種編號系統之間的對應關係是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熟知的。
“抗原結合片段”指不同於完整的抗體,其只包含完整抗體的一部分,且該部分保留了完整抗體的抗原結合能力。抗體片段的實例包括但不限於Fv、Fab、Fab’、Fab’-SH、F(ab′)2、單域抗體、單鏈Fab(scFab)、雙抗體、線性抗體、scFv、由抗體片段形成的多特異性抗體。
“嵌合抗體”指重鏈和/或輕鏈的一部分源自一種來源或物種,而重鏈和/或輕鏈的剩餘部分來自其他來源或物種。作為一個示例,重鏈可變區和輕鏈可變區來自小鼠,而恆定區是人類IgGl的恆定區,這種方式構建的抗體可稱作人-鼠嵌合抗體。
“人源化抗體”是保留非人抗體的反應性,同時在人體中具有較低免疫原性的抗體。作為一個示例,可以藉由保留非人源的CDR區,並用人的對應序列(如,恆定區和可變區中的框架區)替換鼠抗體的對應部分來實現對抗體的人源化。
示例性的抗IL-18Rβ的抗體
在一個方面中,本公開提供結合IL-18Rβ的抗體。
在一個方面中,提供結合IL-18Rβ的分離的抗體。
在一個方面中,本公開提供特異性結合IL-18Rβ的抗體。
在某些實施方案中,前述抗IL-18Rβ抗體具有以下特性中的至少一種:
1)以不高於0.25μg/mL的EC50結合表達人IL-18Rβ的細胞,較佳不高於0.24、0.23、0.22、0.21、0.20、0.19、0.18、0.17、0.16、0.15、0.14μg/mL;
2)以不高於2.2μg/mL的EC50結合表達猴IL-18Rβ的細胞,較佳不高於2.1、2.0、1.9、1.8、1.7、1.6、1.5、1.4、1.3、1.2、1.1、1.0、0.9、0.8、0.7、0.6、0.55、0.5、0.4、0.3、0.2、0.19、0.18、0.17、0.16μg/mL;
3)以不高於1.7μg/mL的EC50結合鼠IL-18Rβ,較佳不高於1.6、1.5、1.4、1.3、1.2、1.1、1.0、0.9、0.8、0.7、0.6、0.5、0.4、0.3、0.2、0.1、0.05、0.04、0.03、0.02、0.01μg/mL;
4)以不高於0.25μg/mL的EC50結合人IL-18Rβ,較佳不高於0.24、0.23、0.22、0.21、0.20、0.19、0.18、0.17、0.16、0.15、0.14μg/mL;
5)以不高於2.2μg/mL的EC50結合猴IL-18Rβ,較佳不高於2.1、2.0、1.9、1.8、1.7、1.6、1.5、1.4、1.3、1.2、1.1、1.0、0.9、0.8、0.7、0.6、0.5、0.4、0.3、0.2、0.19、0.18、0.17、0.16μg/mL;
6)鼠源抗體以不高於4nM的IC50阻斷人IL-18與IL-18Rα/IL-18Rβ的結合;較佳不高於4、3.9、3.8、3.7、3.6、3.5、3.4、3.3、3.2、3.1、3.0、2.9、2.8nM;
7)人源化抗體時,以不高於2.4nM的IC50阻斷人IL-18與IL-18Rα/IL-18Rβ的結合;較佳不高於2.3、2.2、2.1、2.0、1.9、1.8、1.7、1.6、1.5、1.4nM;
8)對人IL-18Rβ的KD值不高於4×10-7;較佳不高於9×10-8、8×10-8、7×10-8、6×10-8、5×10-8、4×10-8、3×10-8、2×10-8、1×10-8、9×10-9、8×10-9、7×10-9、6×10- 9、5×10-9、4×10-9、3×10-9、2×10-9、1×10-9、9×10-10、8×10-10、7×10-10、6×10-10、5×10-10、4×10-10、3×10-10、2×10-10;該KD值藉由Biacore測定;
9)對猴IL-18Rβ的KD值不高於2×10-8;較佳不高於1×10-8、9×10-9、8×10-9、7×10-9、6×10-9、5×10-9、4×10-9、3×10-9、2×10-9、1×10-9、9×10-10、8×10-10、7×10-10、6×10-10、5×10-10、4×10-10、3×10-10、2×10-10;該KD值藉由Biacore測定;
10)阻斷IL-18和/或TNFα誘導的IFNγ分泌。
在一個方面中,本公開提供一種抗IL-18Rβ的抗體,其包含選自以下的組:
輕鏈可變區包含分別如SEQ ID NO:4、SEQ ID NO:5和SEQ ID NO:6所示的LCDR1、LCDR2和LCDR3;且重鏈可變區包含分別如SEQ ID NO:1、SEQ ID NO:2和SEQ ID NO:3所示的HCDR1、HCDR2和HCDR3;CDR的胺基酸定位根據Kabat編號系統;
輕鏈可變區包含分別如SEQ ID NO:10、SEQ ID NO:11和SEQ ID NO:12所示的LCDR1、LCDR2和LCDR3;且重鏈可變區包含分別如SEQ ID NO:7、SEQ ID NO:8和SEQ ID NO:9或61所示的HCDR1、HCDR2和HCDR3;CDR的胺基酸定位根據IMGT編號系統;
輕鏈可變區包含分別如SEQ ID NO:16、SEQ ID NO:17和SEQ ID NO:18所示的LCDR1、LCDR2和LCDR3;且重鏈可變區包含序列分別如SEQ ID NO:13、SEQ ID NO:14和SEQ ID NO:15所示的HCDR1、HCDR2和HCDR3;CDR的胺基酸定位根據IMGT編號系統;
輕鏈可變區包含分別如SEQ ID NO:16、SEQ ID NO:17和SEQ ID NO:18所示的LCDR1、LCDR2和LCDR3;且重鏈可變區包含序列分別如SEQ ID NO:71或73所示的HCDR1,SEQ ID NO:72和SEQ ID NO:15所示的HCDR2和HCDR3;CDR的胺基酸定位根據IMGT編號系統;
輕鏈可變區包含序列分別如SEQ ID NO:22、SEQ ID NO:23和SEQ ID NO:24所示的LCDR1、LCDR2和LCDR3;且重鏈可變區包含分別如SEQ ID NO:19、SEQ ID NO:20和SEQ ID NO:21所示的HCDR1、HCDR2和HCDR3;CDR的胺基酸定位根據Kabat編號系統。
一些具體的實施方案中,本公開的抗IL-18Rβ抗體為鼠源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選自以下任一組:
該鼠源抗體或者該嵌合抗體的輕鏈可變區的胺基酸序列包含或如SEQ ID NO:26所示,重鏈可變區的胺基酸序列包含或如SEQ ID NO:25所示;
該鼠源抗體或者該嵌合抗體的輕鏈可變區的胺基酸序列包含或如SEQ ID NO:28所示,重鏈可變區的胺基酸序列包含或如SEQ ID NO:27所示;
該鼠源抗體或者該嵌合抗體的輕鏈可變區的胺基酸序列包含或如SEQ ID NO:30所示,重鏈可變區的胺基酸序列包含或如SEQ ID NO:29所示;
該鼠源抗體或者該嵌合抗體的輕鏈可變區的胺基酸序列包含或如SEQ ID NO:32所示,重鏈可變區的胺基酸序列包含或如SEQ ID NO:31所示。
一些具體的實施方案中,當該抗IL-18R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為嵌合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時,重鏈恆定區選自人源IgGl、IgG2、IgG3或IgG4,輕鏈恆定區選自人源κ、λ鏈或其變體。
一些具體的實施方案中,嵌合抗體包含SEQ ID NO:33或77所示的人IgG1重鏈恆定區、和SEQ ID NO:34所示的人IgG1輕鏈恆定區。
一些具體的實施方案中,當該抗IL-18Rβ抗體被人源化時,在人源化抗體FR區模板數據庫中進行比對,找出序列相似度最高的人種系模板,分別進行重鏈FR區和輕鏈FR區的序列置換;保留鼠源抗體CDR區,CDR區外的附近序列視胺基酸的性質差異,來決定是否進行定點回復突變。
一些具體的實施方案中,該人種系重鏈的模板是IGVH3-30,且該人種系輕鏈的模板是IGHV1-27。
另一些具體的實施方案中,該人種系重鏈的模板是IGHV1-46,且該人種系輕鏈的模板是IGKV1-39。
另一些具體的實施方案中,該人種系重鏈的模板是IGHV1-46,且該人種系輕鏈的模板是IGKV1-39。
一些具體的實施方案中,輕鏈FR區變體包含1至11個、或1至6個胺基酸回復突變;示例性地,該回復突變選自以下任一組:
(i)43S(根據IMGT編號系統);
(ii)36F、47W、60A、71Y中的一個或多個;較佳36F、47W、60A和71Y(根據Kabat編號系統);
(iii)42F、53W、87Y中的一個或多個(根據IMGT編號系統)。
一些具體的實施方案中,重鏈FR區變體包含1至11個、較佳1至6個胺基酸回復突變;示例性地,該回復突變選自以下任一組:
(i)60Y、80F中的一個或多個(根據IMGT編號系統);
(ii)38K、48I、67A、71A、73K、91F中的一個或多個,較佳48I、71A、73K和91F(根據Kabat編號系統);
(iii)68A、69Q、80V、86A、103F中的一個或多個(根據IMGT編號系統)。
一些具體的實施方案中,輕鏈FR區變體包含回復突變43S;且重鏈FR區變體包含回復突變60Y、80F中的一個或多個。
一些具體的實施方案中,輕鏈FR區變體包含回復突變36F、47W、60A、71Y中的一個或多個;且重鏈FR區變體包含回復突變38K、48I、67A、71A、73K、91F中的一個或多個。
一些具體的實施方案中,輕鏈FR區變體包含回復突變42F、53W、87Y中的一個或多個;且重鏈FR區變體包含回復突變68A、69Q、80V、86A、103F中的一個或多個。
在一個具體的實施方案中,輕鏈FR區變體包含回復突變36F、47W、60A、71Y中的全部;且重鏈FR區變體包含回復突變48I、71A、73K和91F中的全部。
一些具體的實施方案中,輕鏈可變區包含去除TCE位點改造的突變。示例性地,去除TCE位點改造的突變選自59G或59T、20D、24Q、53DG中一個或多個;去除TCE位點改造的突變是根據SEQ ID NO:48所示序列的自然計數位點。
一些具體的實施方案中,重鏈可變區包含去除TCE位點改造的突變。示例性地,去除TCE位點改造的突變選自55Q、58D、29H、30G、32Y中一個或多個;去除TCE位點改造的突變是根據SEQ ID NO:62所示序列的自然計數位點。
本文中,可採用位置+胺基酸殘基的方式表示特定位點的胺基酸殘基,例如48I,則表示在48位點上的胺基酸殘基為I;M48I則表示第48位點上的胺基酸殘基由原來的M突變為了I。
應當注意:當申請專利範圍中採用位置+胺基酸殘基的方式來限定序列時,突變前的胺基酸殘基不對保護範圍構成任何限制,無論其初始胺基酸的類型,無論其突變方式是什麼。
人源化抗體的製備方法綜述於如Almagro and Fransson,Front.Biosci.13:1619-1633(2008);Riechmann等,Nature 332:323-329(1988);Queen等,Proc.Nat'l Acad.Sci.USA 86:10029-10033(1989);美國專利No.5,821,337, 7,527,791, 6,982,321和7,087,409;Kashmiri等,Methods 36:25-34(2005);Padlan,Mol.Immunol.28:489-498(1991);Dall’ Acqua等,Methods 36:43-60(2005);Osbourn等,Methods 36:61-68(2005)和Klimka等,Br.J.Cancer 83:252-260(2000)等。
一些具體的實施方案中,本公開的抗IL-18Rβ人源化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選自以下任一組:
SEQ ID NO:64所示的重鏈可變區,和SEQ ID NO:54所示的輕鏈可變區;
SEQ ID NO:63所示的重鏈可變區,和SEQ ID NO:54所示的輕鏈可變區;
SEQ ID NO:53所示的重鏈可變區,和SEQ ID NO:54所示的輕鏈可變區;
SEQ ID NO:45所示的重鏈可變區,和SEQ ID NO:48所示的輕鏈可變區;
SEQ ID NO:41所示的重鏈可變區,和SEQ ID NO:42所示的輕鏈可變區;
SEQ ID NO:41所示的重鏈可變區,和SEQ ID NO:44所示的輕鏈可變區;
SEQ ID NO:41所示的重鏈可變區,和SEQ ID NO:46所示的輕鏈可變區;
SEQ ID NO:41所示的重鏈可變區,和SEQ ID NO:48所示的輕鏈可變區;
SEQ ID NO:43所示的重鏈可變區,和SEQ ID NO:42所示的輕鏈可變區;
SEQ ID NO:43所示的重鏈可變區,和SEQ ID NO:44所示的輕鏈可變區;
SEQ ID NO:43所示的重鏈可變區,和SEQ ID NO:46所示的輕鏈可變區;
SEQ ID NO:43所示的重鏈可變區,和SEQ ID NO:48所示的輕鏈可變區;
SEQ ID NO:45所示的重鏈可變區,和SEQ ID NO:42所示的輕鏈可變區;
SEQ ID NO:45所示的重鏈可變區,和SEQ ID NO:44所示的輕鏈可變區;
SEQ ID NO:45所示的重鏈可變區,和SEQ ID NO:46所示的輕鏈可變區;
SEQ ID NO:47所示的重鏈可變區,和SEQ ID NO:42所示的輕鏈可變區;
SEQ ID NO:47所示的重鏈可變區,和SEQ ID NO:44所示的輕鏈可變區;
SEQ ID NO:47所示的重鏈可變區,和SEQ ID NO:46所示的輕鏈可變區;
SEQ ID NO:47所示的重鏈可變區,和SEQ ID NO:48所示的輕鏈可變區;
SEQ ID NO:39所示的重鏈可變區,和SEQ ID NO:40所示的輕鏈可變區;
SEQ ID NO:49所示的重鏈可變區,和SEQ ID NO:50所示的輕鏈可變區;
SEQ ID NO:49所示的重鏈可變區,和SEQ ID NO:52所示的輕鏈可變區;
SEQ ID NO:51所示的重鏈可變區,和SEQ ID NO:50所示的輕鏈可變區;
SEQ ID NO:51所示的重鏈可變區,和SEQ ID NO:52所示的輕鏈可變區;
SEQ ID NO:53所示的重鏈可變區,和SEQ ID NO:56所示的輕鏈可變區;
SEQ ID NO:55所示的重鏈可變區,和SEQ ID NO:54所示的輕鏈可變區;
SEQ ID NO:55所示的重鏈可變區,和SEQ ID NO:56所示的輕鏈可變區;
SEQ ID NO:57所示的重鏈可變區,和SEQ ID NO:54所示的輕鏈可變區;
SEQ ID NO:57所示的重鏈可變區,和SEQ ID NO:56所示的輕鏈可變區。
編碼核酸
本公開提供了一種分離的多核苷酸(或編碼核酸),其編碼本公開的任一抗IL-18R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
“核酸”在本文中可與“多核苷酸”互換使用,並且是指呈單鏈或雙鏈形式的脫氧核糖核苷酸或核糖核苷酸及其聚合物。該涵蓋含有已知核苷酸類似物或修飾的骨架殘基或連接的核酸。
“分離的”核酸指已經與其天然環境的組分分開的核酸分子。
編碼多肽或融合蛋白的分離的核酸指編碼多肽或融合蛋白的一個或更多個核酸分子,包括在單一載體或分開的載體中的一個或更多個核酸分子。除非另有說明,否則特定的核酸序列還隱含地涵蓋其保守修飾的變體(例如,簡併密碼子)和互補序列。
根據所要表達的胺基酸序列,技術人員有能力在對應的表達載體或表達宿主中,依據密碼子偏好性來確定對應的核苷酸序列。
表達載體
本公開提供了一種表達載體,其包含編碼本公開的IL-18R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的多核苷酸。
“載體”指能夠轉運與其連接的另一多核苷酸的多核苷酸分子。一種類型的載體是“質粒”,其是指環狀雙鏈DNA環,其中可以連接附加的DNA區。另一種類型的載體是病毒載體,例如腺相關病毒載體(AAV或AAV2),其中DNA區段可以連接到病毒基因組中。載體能夠在引入宿主細胞中自主複製。“表達載體”或“表達構建體”是指可對宿主細胞進行轉化,且含有指導和/或控制異源編碼區的表達的核酸序列的載體。
可以使用重組方法來產生本公開的IL-18R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對於這些方法,提供編碼抗原結合分子的一個或更多個分離的核酸。核酸編 碼包含抗體VL的胺基酸序列和/或包含抗體VH的胺基酸序列。這些核酸可以在相同的表達載體上或在不同的表達載體上。
為了重組產生本公開的IL-18R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將編碼胺基酸的核酸分離並插入一個或更多個載體中,用於在宿主細胞中進一步選殖和/或表達。此類核酸可以使用常規程序容易地分離和測序,或者藉由重組方法產生或藉由化學合成獲得。
宿主細胞
“宿主細胞”、“宿主細胞系”和“宿主細胞培養物”可互換使用,並且指已經導入外源核酸的細胞,包括此類細胞的後代。宿主細胞包括原代的經轉化的細胞及其衍生的後代,不考慮傳代的次數。後代在核酸內容物上可以與親本細胞不完全相同,可以含有突變。後代其初始轉化細胞中篩選的細胞具有相同的功能或生物學活性。
當抗體不需要糖基化和Fc效應子功能時,抗體可在細菌中產生。在表達後,抗體可以在可溶級分中分離,並且可進一步純化。
真核微生物也可用於編碼抗體的載體的宿主,包括真菌和酵母菌株(巴氏畢赤酵母(Pichiapastoris)、芬蘭畢赤酵母(Pichiafinlandica)),其糖基化途徑已經“人源化”,可產生具有部分或完全人糖基化模式的抗體。適於表達(糖基化)抗體的宿主細胞也可源自多細胞生物體(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無脊椎動物細胞的例子包括植物和昆蟲細胞。可利用植物細胞培養物作為宿主;也可將脊椎動物細胞用作宿主,例如哺乳動物細胞系。哺乳動物宿主細胞系的例子包括,但不限於:經SV40轉化的猴腎COS-7、人胚腎系293T、幼倉鼠腎細胞(BHK)、小鼠塞托利(sertoli)細胞(TM4細胞)、猴腎細胞(CV1)、非洲綠猴腎細胞(VERO- 76)、人宮頸癌細胞(HELA)、犬腎細胞(MDCK)、水牛鼠(buffalo rat)肝細胞(BRL3A)、人肺細胞(W138)、人肝細胞(Hep G2)、TRI細胞、MRC5細胞、FS4細胞、中國倉鼠卵巢(CHO)細胞、Y0、NS0和Sp2/0。
宿主細胞不能發育成完整植物或動物。
醫藥組成物
本公開提供了一種醫藥組成物,其包含本公開的IL-18R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和視需要地,藥學上可接受的載劑。
“醫藥組成物”表示含有一種或多種本文所述抗體(或其藥學上可接受的鹽)與其他化學組分的混合物。醫藥組成物的目的是促進對生物體的給藥,利於活性成分的吸收進而發揮生物活性。
醫藥組成物可以是無菌注射水溶液形式。可接受的溶劑包括,例如水、林格氏液、等滲氯化鈉溶液。可藉由注射,將注射液或微乳注入受試者。
“藥學上可接受的鹽”是指本公開的抗體的鹽,這類鹽用於受試者時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且具有應有的生物活性。作為一個示例,本公開抗體至少含有一個胺基,因此可以與酸形成鹽,可藥用鹽的非限制性示例包括:鹽酸鹽、氫溴酸鹽、氫碘酸鹽、硫酸鹽、硫酸氫鹽、檸檬酸鹽、乙酸鹽、琥珀酸鹽、抗壞血酸鹽、草酸鹽、硝酸鹽、梨酸鹽、磷酸氫鹽、磷酸二氫鹽、水楊酸鹽、檸檬酸氫鹽、酒石酸鹽、馬來酸鹽、富馬酸鹽、甲酸鹽、苯甲酸鹽、甲磺酸鹽、乙磺酸鹽、苯磺酸鹽、對甲苯磺酸鹽。
“藥學上可接受的載劑”指藥學配製劑中與活性成分不同的,且對受試者無毒的成分。藥學上可接受的載劑包括但不限於緩衝劑、穩定劑或防腐劑。
治療方法和用途
本公開提供的前述任何抗IL-18R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用於治療疾病。
本公開提供抗IL-18R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在製備藥物中的用途。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該疾病選自以下任一項:哮喘、特異性性皮炎、肺結節病、成人史迪爾氏病、全身型幼年特發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銀屑病、僵直性脊柱炎、多發性硬化症、系統性紅斑狼瘡。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本公開提供一種治療疾病的方法,包括:向受試者施用治療有效量的抗IL-18R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或前述醫藥組成物。
本公開的抗IL-18Rβ抗體可單獨使用或與其他試劑聯合用於治療。例如,本公開的抗體可與至少一種另外的治療劑共同施用。
本公開的抗IL-18Rβ抗體可藉由任何合適的手段施用,包括腸胃外、局部治療(如病灶內施用)。腸胃外輸注包括肌肉內、靜脈內、動脈內、腹膜內或皮下施用。考慮多種給藥時間方案,包括但不限於,單次或多次施用,推注施用和脈衝輸注。
“治療”指試圖改變所治療個體的病理過程的臨床干預。治療的期望效果包括但不限於預防疾病的發生或復發、減輕症狀、減輕/減少疾病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病理後果、降低疾病進展速率、改善或減輕疾病狀態、消退或改善的預後。在一些實施方案中,使用本公開的抗體來延遲疾病的形成或減緩疾病的進展。
“受試者”或“個體”包括人類和非人類動物。非人動物包括脊椎動物(例如哺乳動物和非哺乳動物),例如靈長類(例如,食蟹猴)、羊、狗、牛、 禽。該“患者”或“受試者”在本文中可互換地使用。如本文所使用的,“食蟹猴(cyno)”是指食蟹猴(Macaca fascicularis)。在某些實施方案中,個體或受試者是人。
當應用於動物、人、實驗受試者、細胞、組織、器官時,“施用”是指外源性藥物、治療劑或組成物與動物、人、受試者、細胞、組織、器官的接觸。
“有效量”是指藥物活性成分(如本公開的抗體)在受試者中引發期望效果的量。在具體的實施方案中,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以基於對多種因素的考慮(例如經由臨床試驗)來確定有效量的選擇,該因素包括待治療的疾病、所涉及的症狀、施用途徑、疾病的嚴重程度、患者的體重、患者的免疫狀態和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已知的其他因素。
具體實施方案中的有效量,可以從來源於動物模型測試系統的劑量-應答曲線而得到,並允許根據醫生的判斷和每位患者的情況來決定。
患者一次施用所需的藥物的量可以方便地藉由計算患者的體重和該患者一次用藥所需單位體重劑量的乘積得到。例如,一般認為成人體重為50-70kg,可以藉由實驗動物與人的單位體重劑量之間的等效劑量換算關係來確定用藥量。例如,可以根據藥品管理機構提出的指導意見,也可參考Freireich等人1966,Cancer Chemother Rep 50:219來確定。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可以使用按照人和小鼠的體表面積折算係數0.0026來換算人和小鼠的劑量。
本文中,同一藥物活性成分(指的是單一的藥物化合物)或不同藥物活性成分(指的是兩個以上的藥物化合物)可一次性施用,或者可分成許多更小的單位劑量,以一定時間間隔施用。相鄰兩次的施用可間隔30分鐘、40分鐘、 50分鐘、60分鐘、2小時、3小時、4小時、5小時、6小時、7小時、8小時、9小時、10小時、12小時、14小時、16小時、18小時、20小時、22小時、24小時、一天半、2天、3天、4天、5天、6天、7天、8天、9天、10天、1週、2週、3週、4週、5週、6週、1個月、2個月、3個月、4個月、5個月、6個月、7個月、8個月、9個月、10個月、11個月或12個月。
藥盒
本公開提供一種藥盒,包含可用於治療、預防和/或診斷上述疾病的材料。藥盒包含容器、標簽和/或說明書。合適的容器包括瓶子、管、注射器、袋等。容器可以自各種材料(如玻璃或塑料)形成。
容器單獨裝有本公開的抗IL-18Rβ抗體或醫藥組成物。標簽或說明書指示使用抗IL-18Rβ抗體或醫藥組成物來治療選擇的疾病。
另外地,藥盒可進一步包含第二(或第三)容器;例如該第二(或第三)容器包含藥學上可接受的緩衝液。從商業和用戶立場,可進一步包括所需的其他材料(緩衝劑、稀釋劑、濾器、針頭或注射器)。
術語“包括”或“包含”意指包括但不限於該詞之後的元素。“包括”或“包含”表示:所列出的元素是必需的或強制性的,但是其他元素是可選的並且可以存在或不存在的。
“由...組成”表示所列元素是必需的或強制性的,不存在其他元素。
術語“和/或”,意指包含“和”與“或”兩種含義。例如短語“A、B和/或C”旨在涵蓋以下方面中的每一個:A、B和C;A、B或C;A或C;A或B;B或C;A和C;A和B;B和C;A單獨;B單獨;和C單獨。
“視需要地”意味著隨後所描述的特徵可以存在,但不必然存在。例如“視需要地,輕鏈FR區變體包含1至6個胺基酸回復突變”是指可以包含回復突變,但不是必須的,上下文將說明包含回復突變的情形。
單數形式的“一個”、“一種”和“該”也意圖包括其複數對應物,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確指出。
“約”是指處於技術人員所確定的特定值的可接受誤差範圍之內;誤差範圍通常取決於該值是如何測量的(如測量系統的限制、人員操作、儀器的精讀等)。除非另有明確說明,否則“約”意指在根據本領域慣例的一個標准偏差之內。
實施例
實施例1:抗IL-18Rβ抗體的小鼠融合瘤製備和篩選鑑定
本實施例使用6-8週齡的雌性SJL或Balb/c品系小鼠各五隻,在SPF條件下飼養。
初次免疫時,50μg IL-18Rβ-ECD-Fc(Sino biological,產品編號10176-H02H)蛋白用0.1mL完全弗氏佐劑(CFA)乳化後皮下4個點注射。間隔2週後第一次加強免疫,用0.1mL完全不弗氏佐劑(IFA)乳化25μg IL-18Rβ-ECD-Fc蛋白後皮下注射,以後每次加強免疫之間間隔3週。自第一次加強免疫1週後採血,用酶聯免疫吸附實驗方法ELISA檢測小鼠血清中的抗體滴度及特異性。
實驗步驟如下:
用帶his標簽的IL-18Rβ-ECD(1μg/mL,PBS)重組蛋白包被96孔板4℃孵育過夜,再加入1% BSA/PBST封閉液室溫溫孵育2小時,再以每孔300μL的PBST洗液洗三遍,加入倍數稀釋的免疫小鼠血清37℃孵育1小時。經過每孔 300μL的PBST洗液洗三遍後,每孔加入100μL用稀釋的HRP標記的抗小鼠IgG二抗室溫孵育1小時。再經每孔μL的PBST洗液洗三遍,每孔加入100μL TMB,避光反應15分鐘。加入50μL每孔的0.1M硫酸。Molecular device spetra max plus384酶標儀讀取450nm OD值。在第4次加強免疫以後3至4天,選出血清中抗體滴度高的小鼠,製備脾細胞懸浮液再與小鼠骨髓瘤Sp2/0進行細胞融合,以PEG作用下融合,以無血清的PRMI-1640培養基終止反映,離心後去除上清,所得細胞以含10% HAT的PRMI-1640 FCS培養基重新懸浮並加到96孔平板細胞培養板,置於37℃,5% CO2培養箱中培養2-3週。
檢測上述小鼠融合細胞培養上清液是否含有抗IL-18Rβ的抗體,採用相同的酶聯免疫吸附實驗分法ELISA篩選能與人IL-18Rβ具結合力的融合融合瘤。兩個小鼠融合實驗一共篩選了7680個小鼠融合瘤細胞株,挑選OD值高的株再經過擴增培養後於37℃下凍存。
實施例2:藉由FACS檢測小鼠單株抗體與細胞表面人或猴IL-18Rβ(HEK293-hIL-18Rα/β或CHO-K1-cyno IL-18Rβ)的結合
轉染了人或猴IL-18Rβ的高表達HEK293或CHOK-1穩轉細胞株,進行抗體結合實驗。貼壁細胞使用TrypLETM Express Enzyme(1×)消化細胞;懸浮細胞直接進行第二步。將收穫的細胞以1000rpm離心並棄去上清液。用冷的FACS緩衝液洗滌細胞。用封閉劑(FACS緩衝液)重新懸浮細胞至終濃度為每毫升0.3-0.5×10E7個細胞,室溫孵育10-20分鐘後離心棄上清。用稀釋的純化抗體重新懸浮細胞,4℃孵育1小時。用200μl/孔FACS緩衝液洗滌細胞2次,每次洗滌後離心棄去上清液。用200μL/孔的冷FACS緩衝液重新懸浮細胞。將細胞保持在黑暗中以進行FACS分析。
表4.鼠源融合瘤抗體株對不同種系IL-18Rβ的FACS結合實驗結果
Figure 113106014-A0202-12-0044-6
-:未檢測。
實施例3:ELISA方法檢測小鼠單株抗體滴度及特異性
用帶his標簽的IL-18Rβ-ECD(1μg/mL,PBS)重組蛋白包被96孔板4℃孵育過夜,再加入1% BSA/PBST封閉液室溫孵育2小時,再以每孔300μL的PBST洗液洗三遍,加入稀釋的純化抗體37℃孵育1小時。經過每孔300μL的PBST洗液洗三遍後,每孔加入100μL用倍數稀釋的HRP標記的抗小鼠IgG二抗室溫孵育1小時。再經每孔300μL的PBST洗液洗三遍,每孔加入100μL TMB,避光反應15分鐘,加入50μL每孔的0.1M硫酸。Molecular device spetra max plus384酶標儀讀取450nm OD值,計算抗IL-18Rβ抗體對IL-18Rβ的結合EC50值。
表5.鼠源融合瘤單株抗體對鼠IL-18Rβ的ELISA結合實驗結果
Figure 113106014-A0202-12-0044-7
Figure 113106014-A0202-12-0045-8
實施例4:抗IL-18Rβ抗體結合人IL-18Rβ-ECD蛋白上的抗原表位分群(Epitope binning)
本實施例初步確定隸屬於幾個抗原表位箱(epitope binning),利用ELISA檢測抗IL-18Rβ抗體在結合人IL-18Rβ-ECD-his蛋白上時是否存在競爭以群分抗體。
實驗步驟如下:
採用人IL-18Rβ-ECD-his蛋白(Sino Biological),先與選定的固定抗體進行孵育結合,再進一步分別加入過量其他(競爭)抗體,之後交替固定抗體和過量其他(競爭)的孵育順序。藉由對比分析固定抗體和其他抗體在先後兩種情況下與人IL-18Rβ的結合信號是否存在差別,以判斷抗體之間在人IL-18Rβ蛋白上結合表位的關係。
圖1和圖2顯示藉由ELISA用於抗IL-18Rβ抗體在人IL-18Rβ-ECD-his蛋白上的表位分群的結果。
表位分析實驗結果顯示,抗IL-18Rβ抗體和IL-18Rβ結合,大致可分為5個不同表位,其中抗體株005、028和080與抗原結合雖有不同,但有部分表位可能重合。其中抗體株005、028和080有較高的親和力、和阻斷能力及IFN-gamma活性抑制能力,將進一步做後續抗體人源化。
抗體株005與公開的對照抗體1存在表位重合;抗體株028與對照抗體1及對照抗體2有部分表位重合;抗體株080則與對照抗體2有部分表位重合(圖2)。
對照抗體1重鏈序列(SEQ ID NO:35)
Figure 113106014-A0202-12-0046-9
對照抗體1輕鏈序列(SEQ ID NO:36)
Figure 113106014-A0202-12-0046-10
對照抗體2重鏈序列(SEQ ID NO:37)
Figure 113106014-A0202-12-0046-11
對照抗體2輕鏈序列(SEQ ID NO:38)
Figure 113106014-A0202-12-0046-12
實施例5:抗IL-18Rβ抗體阻斷IL-18和IL-18Rβ結合的實驗
本實施例中,藉由體外阻斷實驗,檢測所篩選出來的鼠源抗IL-18Rβ抗體阻斷人IL-18和人IL-18Rα/β之間的結合。
具體方法是將帶Fc標簽的IL-18Rβ-ECD重組蛋白包被到96孔板上,加入抗IL-18Rβ抗體充分結合佔據表位後,再加入帶Fc/His標簽的hIL-18Rα與h-IL-18,藉由檢測his標簽,測得IL-18與IL-18Rα/IL-18Rβ的結合量,來計算抗IL-18Rβ抗體對IL-18與IL-18Rα/IL-18Rβ活性位點阻斷的IC50值。
實驗步驟如下:
人IL-18Rβ-ECD-Fc蛋白包被96孔板,按1μg/mL濃度每孔100μL於4℃孵育過夜。每孔300μL的PBST洗液洗三遍,每孔加入250μL含1% BSA/PBST封閉液室溫孵育2小時,每孔300μL的PBST洗液洗三遍,每孔加50μL用稀釋液稀釋好的抗IL-18Rβ待測抗體,室溫孵育30分鐘。再加入2μg/mL hIL-18Rα與0.5μg/mL hIL-18室溫孵育1小時,每孔300μL的PBST洗液洗三遍洗。每孔加入100μL用稀釋液按1:500倍稀釋的HRP標記的抗his標簽的二抗室溫孵育30分鐘後,每孔250μL PBST洗液洗三遍。每孔加入100μL TMB,避光反應15分鐘。加入50μL每孔的0.1M硫酸。Molecular device spetra max plus384酶標儀讀取450nm OD值,計算抗IL-18Rβ抗體對IL-18與IL-18Rα/IL-18Rβ結合阻斷的IC50值。
表6.阻斷人IL-18/IL-18Rβ結合的ELISA實驗結果
Figure 113106014-A0202-12-0047-13
-:未檢測。
實施例6:抗IL-18Rβ抗體抑制IL-18/TNFα誘導IFNγ分泌細胞活性實驗
藉由測定巨噬細胞衍生的成髓細胞KG-1(ATCC:CCL-246)上清中分泌的IFNγ來表徵IL-18信號通路的IFNγ激活水平。根據抗IL-18Rβ抗體抑制IFNγ分泌來評價抗體的體外細胞活性。KG-1細胞調整至4E6/ml重新懸浮在含1% FCS 磷酸鹽緩衝溶液中饑餓一小時,細胞懸液中加入TNFα,將50μL抗體溶液和50μL KG-1細胞加入96孔板(CORNING,3799)中,37℃孵育30分鐘。在檢測緩衝液中製備IL-18蛋白溶液並將添加到96孔板中。孵育24h後離心收集細胞上清液,用人IFNγ試劑盒測定IFNγ濃度。
表7.抗IL-18Rβ抗體抑制IL-18/TNFα誘導IFNγ細胞活性實驗結果
Figure 113106014-A0202-12-0048-14
實施例7:抗IL-18Rβ抗體的株與測序
取以上篩選鑑定出的005、025、028、080抗體的融合瘤亞株,收集對數生長期融合瘤細胞,對獲得的鼠源抗體進行測序。
1.鼠源抗體005的重鏈和輕鏈可變區序列如下:
005 HCVR
Figure 113106014-A0202-12-0048-15
Figure 113106014-A0202-12-0048-16
(SEQ ID NO:25);
005 LCVR
QIVLTQSPAILSASPGEKVTITCSASSSVSFMHWFQQKPGTSPKLWIYTTSNLASGVPARFSGSGSGTSYSLTISRMEAEDAATYYCQQRISYPFTFGSGTKLEIK(SEQ ID NO:26);
重鏈和輕鏈可變區順序依次為FR1-CDR1-FR2-CDR2-FR3-CDR3-FR4,下劃線為Kabat編號系統定義CDR序列。
表8.005的CDR序列
Figure 113106014-A0202-12-0049-17
2.鼠單抗028的重鏈和輕鏈可變區序列如下:
028 HCVR(IMGT)
Figure 113106014-A0202-12-0049-18
Figure 113106014-A0202-12-0049-20
(SEQ ID NO:27);
028 HCVR(Kabat)
Figure 113106014-A0202-12-0049-21
Figure 113106014-A0202-12-0049-22
(SEQ ID NO:27);
028 LCVR(IMGT)
QIVLTQSPAIMSASPGEKVTITCSASSSVSYMHWFQQKPGTSPKLWIYSTSNLASGVPTRFSGSGSGTSYFLTLSRMEAEDAATYYCQQRSSYPFTFGSGTKLEIK(S EQ ID NO:28);
028 LCVR(Kabat)
QIVLTQSPAIMSASPGEKVTITCSASSSVSYMHWFQQKPGTSPKLWIYSTSNLASGVPTRFSGSGSGTSYFLTLSRMEAEDAATYYCQQRSSYPFTFGSGTKLEIK(S EQ ID NO:28);
重鏈和輕鏈可變區順序依次為FR1-CDR1-FR2-CDR2-FR3-CDR3-FR4,下劃線為IMGT或Kabat編號系統定義CDR序列。
表9-1.028的CDR序列(IMGT)
Figure 113106014-A0202-12-0050-24
表9-2.028的CDR序列(CDR按Kabat)
Figure 113106014-A0202-12-0050-25
3.鼠單抗080的重鏈和輕鏈可變區序列如下:
080 HCVR
Figure 113106014-A0202-12-0051-27
Figure 113106014-A0202-12-0051-28
(SEQ ID NO:31);
080 LCVR
Figure 113106014-A0202-12-0051-29
Figure 113106014-A0202-12-0051-30
(SEQ ID NO:32);
重鏈和輕鏈可變區順序依次為FR1-CDR1-FR2-CDR2-FR3-CDR3-FR4,下劃線為IMGT編號系統定義CDR序列。
表10.080的CDR序列
Figure 113106014-A0202-12-0051-31
4.鼠單抗025的重鏈和輕鏈可變區序列如下:
025 HCVR
Figure 113106014-A0202-12-0052-32
Figure 113106014-A0202-12-0052-33
(SEQ ID NO:29);
025 LCVR
Figure 113106014-A0202-12-0052-34
Figure 113106014-A0202-12-0052-35
(SEQ ID NO:30);
重鏈和輕鏈可變區順序依次為FR1-CDR1-FR2-CDR2-FR3-CDR3-FR4,下劃線為Kabat編號系統定義CDR序列。
表11.025的CDR序列
Figure 113106014-A0202-12-0052-36
將最優三株抗體005、028和080後續製備成人-鼠嵌合的抗體。利用分子選殖技術將測序獲得的抗體可變區序列與人抗體IgGl的恆定區序列連接。並在哺乳動物細胞系統表達,利用親和力層析管柱純化人-鼠嵌合抗005,028和080。
表12.嵌合抗體的體外活性
Figure 113106014-A0202-12-0053-37
實施例8:小鼠抗體的人源化
藉由比對Kabat,IMGT人類抗體重輕鏈可變區種系基因數據庫和MOE軟體,分別挑選同源性高的重輕鏈可變區基因作為模板,將這三個鼠源抗體的CDR分別移植到相應的人源模板中,形成次序為FR1-CDR1-FR2-CDR2-FR3-CDR3-FR4的可變區序列。
1.在所獲得的鼠源抗體005的VH/VL序列基礎上,將重、輕鏈可變區序列與抗體種系數據庫比較,獲得同源性高的人種系模板。005的人源化重鏈模板為IGHV1-46*01和輕鏈模板為IGKV1-39*01。
人源化抗體的FR部分胺基酸進行回復突變改造,其中輕鏈FR部分包括一個或更多個回復突變其中輕鏈FR部分包括Y36F、L47W、S60A、F71Y中的一個或更多個回復突變,重鏈FR部分包括R38K,M48I,V67A,R71A,T73K,Y91F中的一個或更多個回復突變(其中的回復突變位點的位置根據Kabat編號規則確定)。
表13.005人源化抗體的回復突變設計
Figure 113106014-A0202-12-0054-38
005人源化重鏈可變區序列如下:
>005-VH1(grafted)
Figure 113106014-A0202-12-0054-39
Figure 113106014-A0202-12-0054-41
(SEQ ID NO:41)
>005-VH2(M48I,V67A,R71A,Y91F)
Figure 113106014-A0202-12-0054-42
Figure 113106014-A0202-12-0054-43
(SEQ ID NO:43)
>005-VH3(M48I,R71A,T73K,Y91F)
Figure 113106014-A0202-12-0055-44
Figure 113106014-A0202-12-0055-45
(SEQ ID NO:45)
>005-VH4(R38K,M48I,V67A,R71A,T73K,Y91F)
Figure 113106014-A0202-12-0055-46
Figure 113106014-A0202-12-0055-47
(SEQ ID NO:47);
005人源化輕鏈可變區序列如下:
>005-VL1(grafted)
DIQMTQSPSSLSASVGDRVTITCSASSSVSFMHWYQQKPGKAPKLLIYTTSNLASGVPSRFSGSGSGTDFTLTISSLQPEDFATYYCQQRISYPFTFGQGTKLEIK(SEQ ID NO:42)
>005-VL2(L47W、F71Y)
DIQMTQSPSSLSASVGDRVTITCSASSSVSFMHWYQQKPGKAPKLWIYTTSNLASGVPSRFSGSGSGTDYTLTISSLQPEDFATYYCQQRISYPFTFGQGTKLEIK(SEQ ID NO:44)
>005-VL3(L47W、S60A、F71Y)
DIQMTQSPSSLSASVGDRVTITCSASSSVSFMHWYQQKPGKAPKLWIYTTSNLASGVPARFSGSGSGTDYTLTISSLQPEDFATYYCQQRISYPFTFGQGTKLEIK(SEQ ID NO:46)
>005-VL4(Y36F、L47W、S60A、F71Y)
DIQMTQSPSSLSASVGDRVTITCSASSSVSFMHWFQQKPGKAPKLWIYTTSNLASGVPARFSGSGSGTDYTLTISSLQPEDFATYYCQQRISYPFTFGQGTKLEIK(SEQ ID NO:48)。
2.在所獲得的鼠源抗體028的VH/VL序列基礎上,將重、輕鏈可變區序列與抗體種系數據庫比較,獲得同源性高的人種系模板。028的人源化重鏈模板為IGHV1-46*01和輕鏈模板為IGKV1-39*01,在所獲得的鼠源抗體028的VH/VL序列基礎上,將重、輕鏈可變區序列與抗體種系數據庫比較,獲得同源性高的人種系模板。人源化抗體的FR部分胺基酸進行回復突變改造,其中輕鏈FR部分包括一個或更多個回復突變其中輕鏈FR部分包括Y42F、L53W、F87Y中的一個或更多個回復突變,重鏈FR部分包括N68A、E69Q、R80V、T86A、Y103F中的一個或更多個回復突變(其中的回復突變位點的位置根據IMGT編號規則確定)。
表14.028人源化抗體的回復突變設計
Figure 113106014-A0202-12-0056-48
NO:61)。028系列分子的HCDR3包含AX4WGNSGPY(SEQ ID NO:76),其中,X4選自R或K。
028人源化重鏈可變區序列如下(CDR按IMGT):
>028-VH0(Graft;K106R)
Figure 113106014-A0202-12-0057-49
Figure 113106014-A0202-12-0057-50
(SEQ ID NO:39)
>028-VH1(R80V、T86A、Y103F;K106R)
Figure 113106014-A0202-12-0057-51
Figure 113106014-A0202-12-0057-52
(SEQ ID NO:49)
>028-VH2(N68A、E69Q、R80V、T86A、Y103F;K106R)
Figure 113106014-A0202-12-0057-53
Figure 113106014-A0202-12-0057-54
(SEQ ID NO:51)
028人源化輕鏈可變區序列如下(CDR按IMGT或Kabat):
>028VL0(Graft)
DIQMTQSPSSLSASVGDRVTITCSASSSVSYMHWYQQKPGKAPKLLIYSTSNLASGVPSRFSGSGSGTDFTLTISSLQPEDFATYYCQQRSSYPFTFGQGTKLEIK(SEQ ID NO:40)
>028VL1(Y42F、F87Y)
DIQMTQSPSSLSASVGDRVTITCSASSSVSYMHWFQQKPGKAPKLLIYSTSNLASGVPSRFSGSGSGTDYTLTISSLQPEDFATYYCQQRSSYPFTFGQGTKLEIK(SEQ ID NO:50)
>028-VL2(Y42F、L53W、F87Y)
DIQMTQSPSSLSASVGDRVTITCSASSSVSYMHWFQQKPGKAPKLWIYSTSNLASGVPSRFSGSGSGTDYTLTISSLQPEDFATYYCQQRSSYPFTFGQGTKLEIK(SEQ ID NO:52)。
3.在所獲得的鼠源抗體080的VH/VL序列基礎上,將重、輕鏈可變區序列與抗體種系數據庫比較,獲得同源性高的人種系模板。080的人源化重鏈模板為IGVH3-30*02模板為和輕鏈模板IGHV1-27*01,在所獲得的鼠源抗080的VH/VL序列基礎上,將重、輕鏈可變區序列與抗體種系數據庫比較,獲得同源性高的人種系模板。人源化抗體的FR部分胺基酸進行回復突變改造,其中輕鏈FR部分包括一個或更多個回復突變,其中輕鏈FR部分包括V43S回復突變,重鏈FR部分包括S60Y、Y80F中的一個或更多個回復突變(其中的回復突變位點的位置根據IMGT編號規則確定)。
表15.080人源化抗體的回復突變設計
Figure 113106014-A0202-12-0058-55
080人源化重鏈可變區序列如下:
>080-VH1(Graft)
Figure 113106014-A0202-12-0059-56
Figure 113106014-A0202-12-0059-57
(SEQ ID NO:53)
>080-VH2(S60Y)
Figure 113106014-A0202-12-0059-58
Figure 113106014-A0202-12-0059-59
(SEQ ID NO:55)
>080-VH3(S60Y、Y80F)
Figure 113106014-A0202-12-0059-61
Figure 113106014-A0202-12-0059-62
(SEQ ID NO:57);
080人源化輕鏈可變區序列如下:
>080-VL1(Graft)
Figure 113106014-A0202-12-0059-63
Figure 113106014-A0202-12-0059-64
(SEQ ID NO:54)
>080-VL2(V43S)
Figure 113106014-A0202-12-0059-65
Figure 113106014-A0202-12-0059-66
(SEQ ID NO:56)。
4.表達抗IL-18Rβ人源化抗體形式
採用分子選殖的方式將三個抗體005、028或080的VH/VL基因片段,與帶有信號肽及恆定區基因表達的pCDNA3.4載體進行同源重組,抗體的重鏈恆定區可選自人IgG1、IgG2、IgG3、IgG4、或其變體的重鏈恆定區,輕鏈恆定區可選自人κ、λ鏈或其變體的輕鏈恆定區。
以下實施例中,SEQ ID NO:33為抗體重鏈恆定區序列、SEQ ID NO:34為輕鏈恆定區序列。
人IgG1重鏈恆定區序列:
Figure 113106014-A0202-12-0060-67
Figure 113106014-A0202-12-0060-68
(SEQ ID NO:33)
人IgG1輕鏈恆定區序列:
Figure 113106014-A0202-12-0060-69
Figure 113106014-A0202-12-0060-70
(SEQ ID NO:34)。
測試例1:Biacore測定IL-18Rβ抗體與人和食蟹猴IL-18Rβ抗原的親和力實驗
用Biacore儀器測試人鼠嵌合抗體及人源化抗體對人IL-18Rβ抗原的親和力。
實驗步驟如下:
將人Fc捕獲分子共價偶聯於CM5生物傳感芯片上,以抗Fc片段捕獲待測人鼠嵌合或人源化抗體,於芯片表面流經一系列濃度梯度的IL-18Rβ抗原利用Biacore儀器檢測信號進而獲得抗原抗體的結合和解離曲線。在每個循環解離完成後,用人抗捕獲試劑盒裡配置的再生溶液將生物芯片洗淨再生。實驗中用到的胺基偶聯試劑盒購自GE公司(Cat.# BR-1000-50,GE),HBS-EP緩衝溶液(Cat.#BR-1006-69,GE)用雙蒸水稀釋至1×(pH7.4)。實驗得到的數據用Biacore分析軟體以1:1 Binding模型進行擬合,實驗數據見表16。
表16.抗IL-18Rβ抗體對人IL-18Rβ抗原的親和力檢測結果
Figure 113106014-A0202-12-0061-71
Figure 113106014-A0202-12-0062-72
表17.抗IL-18Rβ抗體對食蟹猴IL-18Rβ抗原的親和力檢測結果
Figure 113106014-A0202-12-0062-73
Figure 113106014-A0202-12-0063-74
實驗結果顯示,抗IL-18Rβ抗體人源化後,與嵌合抗體保持與人和猴IL-18Rβ抗原有高度親和力。抗體人源化的定點回復突變不影響抗原結合能力。
測試例2:FACS流式細胞儀檢測抗IL-18Rβ抗體結合人和猴IL-18Rβ過表達細胞系實驗
藉由FACS流式細胞儀檢測抗IL-18Rβ抗體結合人和猴IL-18Rβ過表達細胞結合活性。
實驗步驟如下:
分別轉染了人IL-18Rα/β或猴IL-18Rβ受體高表達的HEK293或CHOK-1穩轉細胞株,進行抗體結合實驗。CHOK-1貼壁細胞使用TrypLETM Express Enzyme(1×)消化細胞;懸浮細胞直接進行第二步。將收穫的細胞離心並棄去上清液。用冷的FACS緩衝液洗滌細胞。再用封閉劑(FACS緩衝液)重新懸浮細胞至終濃度為每毫升0.3-0.5×10E7個細胞,室溫孵育10-20分鐘後離心棄上清。加入稀釋的純化抗體重新懸浮細胞,4℃孵育1小時。用200μl/孔FACS緩衝液 (2%FBS/PBS)洗滌細胞2次,離心後棄除上清液。再加入Alexa Fluor 488-抗人(H+L)抗體(Invitrogen,CAT#A11013)或Alexa Fluor® 488 donkey anti-mouse IgG(H+L)(Invitrogen,CAT# A21202),避光4℃孵育1小時,用200μl/孔FACS緩衝液(2% FBS/PBS)洗滌細胞2次,離心後棄除上清液。將細胞重新懸浮後保持在黑暗中以進行FACS流式細胞儀讀取螢光信號值。使用GradPad Prism 9.0軟體版本的四參數、S形曲線擬合方法,用非線性計算濃度(EC50)值。實驗結果見圖3和圖4分析。
實驗結果顯示,本公開的抗IL-18Rβ抗體(Hu080-001、Hu005-012)均能與IL-18Rβ過表達細胞有效結合,且人源化抗體均保持與IL-18Rβ過表達細胞結合能力。
測試例3:酶聯免疫吸附實驗方法ELISA檢測抗IL-18Rβ抗體阻斷IL-18結合IL-18Rα/IL-18Rβ實驗
本實施例中,藉由體外阻斷實驗,檢測經過人源化的抗人IL-18Rβ抗體阻斷人IL-18和人IL-18Rα/β之間的結合能力。具體方法是將帶Fc標簽的IL-18Rβ-ECD重組蛋白包被到96孔板上,加入抗IL-18Rβ抗體充分結合佔據表位後,再加入帶Fc/His標簽的hIL-18Rα與h-IL-18,藉由檢測his標簽,測得IL-18與IL-18Rα的結合量,來計算抗IL-18Rβ抗體對IL-18與IL-18Rα/IL-18Rβ活性位點阻斷的IC 50值。
實驗步驟如下:
人IL-18Rβ-ECD-Fc蛋白包被96孔板,按1μg/mL濃度每孔100μL於4℃孵育過夜。每孔300μL的PBST洗液洗三遍,每孔加入250μL含1%BSA/PBST封閉液室溫孵育2小時,每孔300μL的PBST洗液洗三遍,每孔加50μL用稀釋 液稀釋好的抗IL-18Rβ待測抗體,室溫孵育30分鐘。再加入2μg/mL hIL-18Rα與0.5μg/mL hIL-18室溫孵育1小時,每孔300μL的PBST洗液洗三遍洗。每孔加入100μL用稀釋液按1:500倍稀釋的HRP標記的抗his標簽的二抗室溫孵育30分鐘後,每孔250μL PBST洗液洗三遍。每孔加入100μL TMB,避光反應15分鐘。加入50μL每孔的0.1M硫酸。Molecular device spetra max plus384酶標儀讀取450nm OD值,計算抗IL-18Rβ抗體對IL-18與IL-18Rα/IL-18Rβ結合阻斷的IC50值。實驗結果見圖5分析。
實驗結果顯示抗IL-18Rβ人源化抗體具有對IL-18結合IL-18Rα/IL-18Rβ的阻斷能力。
表18.阻斷人IL-18與IL-18Rα/IL-18Rβ結合的ELISA實驗結果
Figure 113106014-A0202-12-0065-75
測試例4:抗IL-18Rβ抗體抑制IL-18/TNFα誘導的KG-1細胞IFNγ分泌的活性實驗
本實施例藉由檢測表達IL-18Rα/β KG-1細胞的IFNγ分泌情況來檢測抗IL-18Rβ抗體對IL-18和TNFα誘導的IFNγ信號傳導的水平的影響。
實驗步驟如下:
收集用含20% FBS/DMEM培養的KG-1(ATCC,CRL-8031)細胞離心後重新懸浮,稀釋細胞至4x10E6/mL於1% FCS/PBS孵育1小時後,加入10ng/mL人TNFα(Perpotech,CAT##300-01A)。將KG-1細胞與不同濃度的抗體按比例,在96孔(Coring,CAT#3799)中各加入50μL,於37℃,5% CO2孵育30分鐘後,加 入20ng/mL IL-18(SinoBiological,CAT#10119-HNCE)於37℃,5% CO2孵育24小時後,離心後收集上清,用人IFNγ ELISA試劑盒(R&D,CAT# DY285B)進行ELISA檢測,在Molecular device spetra max plus384酶標儀上測量450nm OD值。計算抗IL-18Rβ抗體對IFNγ細胞因子的抑制釋放,使用GradPad Prism 9.0軟體版本的四參數、S形曲線擬合方法,用非線性計算濃度(IC50)值。實驗結果見圖6分析。
表19.抗IL-18Rβ抗體抑制IL-18/TNFα介導的IFNγ分泌實驗
Figure 113106014-A0202-12-0066-76
最大抑制率(%)為抗IL-18Rβ抗體抑制KG-1細胞分泌IFNγ的最大抑制率。實驗結果顯示,本公開的抗IL-18Rβ抗體人源化對KG-1細胞的IFNγ分泌抑制效果佳,說明本公開的抗IL-18Rβ抗體能藉由阻斷IL-18/IL-18Ra/β結合,有效抑制IL-18/TNFα誘導的IL-18信號傳導。
也藉由檢測表達IL-18Rα/β KG-1細胞的IFNγ分泌情況來比較本公開抗IL-18Rβ抗體與兩個對照抗體對IL-18和TNFα誘導的IFNγ信號傳導的水平的影響。陰性對照抗體為人IgG1實驗結果見圖7。
表20.不同抗IL-18Rβ抗體抑制IL-18/TNFα介導的IFNγ分泌實驗
Figure 113106014-A0202-12-0066-77
Figure 113106014-A0202-12-0067-78
實驗結果顯示,本公開的抗IL-18Rβ抗體對KG-1細胞的IFNγ分泌抑制效果統計學上顯著優於對照抗體1和對照抗體2。
測試例5:抗IL-18Rβ抗體對人外周血細胞抑制IL-18/IL-12誘導IFNγ分泌的活性實驗
本實施例藉由檢測表達IL-18Rα/β人外周血細胞的IFNγ分泌情況來檢測抗IL-18Rβ抗體對IL-18和IL-12誘導的IFNγ信號傳導的水平的影響。
實驗步驟如下:
收集用含10% FBS/RPMI1640培養的人外周血(Allcells PBMC,CAT#FPB003F-C)細胞離心後重新懸浮,稀釋細胞至3x10E6/mL於1% FCS/PBS孵育1小時後,加入1ng/mL人IL-12(Perpotech,CAT##200-12)。將細胞與不同濃度的抗體按比例,在96孔(Coring,CAT#3799)中各加入50μL,於37℃,5% CO2孵育30分鐘後,加入2ng/mL IL-18(Sino Biological,CAT#10119-HNCE)於37℃,5% CO2孵育24小時後,離心後收集上清,用人IFNγELISA試劑盒(R&D,CAT# DY285B)進行ELISA檢測,在Molecular device spetra max plus384酶標儀上測量450nmOD值。計算抗IL-18Rβ抗體對IFNγ細胞因子的抑制釋放,使用GradPad Prism 9.0軟體版本的四參數、S形曲線擬合方法,用非線性計算濃度(IC50)值。實驗結果見圖8。
表21.抗IL-18Rβ抗體抑制IL-18/IL-2介導的IFNγ分泌人外周血細胞活性實驗
Figure 113106014-A0202-12-0068-79
實驗結果顯示,本公開的抗IL-18Rβ人源化抗體Hu005-012和hu080-001對人外周血細胞具有良好的體外IFNγ抑制活性。
測試例6:抗IL-18Rβ抗體在小鼠體內藥效實驗
6.1 肺結節動物模型
海藻糖6.6'-二黴菌酸酯(TDM,Aladdin,CAT#:T-120976)來自結核分枝桿菌使用不完全弗氏佐劑製成油包水乳劑並注入C57BL/6野生型小鼠尾靜脈。為了評估肺部肉芽腫形成,每組6隻小鼠在注射TDM後第7天採集肺組織及支氣管肺泡灌洗液淋巴細胞。
總共三組小鼠每組6隻:
一組使用同型對照IgG抗體(每隻小鼠10mg/kg),
一組使用抗IL-18Rβ抗體(每隻小鼠10mg/kg),在TDM靜脈注射後第1天和第3天施用;
另一組使用小鼠施用MCC950(NLRP3炎症小體抑制劑)(每隻小鼠10mg/kg),在TDM注射後第0、1、2、4和6天腹膜內注射。
實驗結果表明,與同型對照IgG抗體組相比,抗IL-18Rβ抗體組(025株)能顯著增加支氣管肺泡灌洗液中巨噬細胞數目(p<0.001);抗IL-18Rβ抗 體組能顯著抑制支氣管肺泡灌洗液中白細胞數目(p<0.001),抗IL-18Rβ抗體比MCC905更能有效抑制TDM誘導的肺部病變(圖9)。
6.2 哮喘動物模型
具體操作:將卵清蛋白(OVA)使用完全弗氏佐劑製成油包水乳劑,在第0、7、14天腹腔注射C57BL/6J野生型小鼠中誘發致敏,在第21、22天鼻內注射1%卵清蛋白,所有小鼠在第23天二氧化碳殺死。藉由氣管插管,用1ml PBS灌洗肺4次收集支氣管肺泡灌洗液,計算其中的細胞總數和不同的細胞類型。將肺組織固定在10%中性緩衝福爾馬林中進行HE染色和評分。
實驗結果表明抗IL-18Rβ抗體組(025株)治療可以減輕卵清蛋白誘發的哮喘模型中的慢性炎症和氣道重塑(圖10)。
測試例7:抗IL-18Rβ抗體減緩LPS誘導的小鼠致死率實驗
對BALB/c小鼠進行腹膜腔注射,含12mg/kg LPS(大腸桿菌o111:B4;Sigma-Aldrich CAT#:L3024)並進行4天老鼠存活率監測。LPS注射2小時前及24小時後,小鼠分別接受1,5和25mg/kg抗IL-18Rβ抗體(025株)或25mg/kg抗IL-18抗體(Cat.#BE0237,BioXCell)腹膜腔注射;或同型IgG抗體作為對照。
對於細胞因子TNFα的產生進行研究,BALB/c小鼠第一次給藥後,並在LPS注射後2小時收集血液。小鼠血液樣品離心後,血清部分留下進行ELISA檢測,分析血清中細胞因子TNFα濃度的變化。
實驗結果表明,與抗IL-18抗體及同型對照IgG抗體組相比,本公開的抗IL-18Rβ抗體組(025株)能增加小鼠存活率(圖11);抗IL-18Rβ抗體組能顯著抑制細胞因子TNFα的產生(p<0.05;圖12)。
測試例8:體外細胞因子釋放實驗
藉由藥物注射後檢測細胞因子釋放進行抗體安全性評估,具體操作為:將待測抗體用PBS稀釋,並分別以每孔1μg或10μg加入96孔板,於37℃放置6h進行晾乾;同時將三個不同來源的人外週血(Allcells PBMC,CAT#FPB003F-C)細胞用250μl含2% FBS/RPMI 1640培養基於37℃,95%空氣條件下培養6h或24h;最後混合並以300g,5min離心,藉由ELISA檢測TNFα,IL-2,IFNγ水平。其中凝集素PHA(10μg/well)作為對照。
實驗結果如圖13所示,抗IL-18β抗體組(080株,005株)誘發TNFα水平與人lgG1誘發水平相當;未檢測到其他細胞因子如IL-2和IFNγ;該數據表明藥物注射後沒有潛在的細胞因子釋放危險。
測試例9:Fc骨架篩選對抗體藥效影響實驗
9.1 抗IL-18Rβ抗體lgG1 Fc骨架突變對抑制IFNγ分泌的影響
具體操作:收集KG-1細胞,於1% FCS/PBS饑餓細胞1小時後重新懸浮,用20%FBS/IMDM緩衝液稀釋細胞至1x10E6/mL,加入10ng/mL人TNFα(Peprotech,CAT# #300-01A)。將KG-1細胞與不同濃度的突變抗體按比例,在96孔板(Coring,CAT#3799)中分別加入100μL、50μL,於37℃孵育1h,加入20ng/mL IL-18(SinoBiological,CAT#10119-HNCE)孵育24小時後,離心後收集上清,用人IFNγ ELISA試劑盒(R&D,CAT# DY285B)進行ELISA檢測,在Molecular device spetra max plus384酶標儀上測量450nm OD值。計算抗IL-18Rβ抗體Fc骨架突變對IFNγ細胞因子的抑制釋放,使用GradPad Prism 9.0軟體版本的四參數、S形曲線擬合方法,用非線性計算濃度(IC50)值。實驗結果見表22分析。
表22.lgG1 Fc骨架突變對IL-18/TNFα介導IFNγ分泌的影響
Figure 113106014-A0202-12-0071-80
實驗結果顯示,本公開的抗IL-18Rβ抗體野生型Fc骨架形式表現出最大的抑制活性,與野生型lgG1形式相比,P329G突變中的Fc沉默顯示出較好的IFNγ抑制活性。前述突變是根據EU編號系統定義。
9.2 FcγRIIIA結合實驗
為進一步評估不同Fc骨架的效應功能,進行了FcγRIIIA結合實驗,具體操作為:FcγRIIIA包被96孔板,按0.5μg/mL濃度每孔100μL於4℃孵育過夜。每孔300μL的PBST洗液洗三遍,每孔加入300μL含5%BSA/PBST封閉液室溫孵育2小時,每孔300μL的PBST洗液洗三遍,每孔加100μL用2%BSA/PBST稀釋好的抗IL-18Rβ待測抗體,室溫孵育1h,每孔300μL的PBST洗液洗三遍。每孔加入100μL TMB,避光反應10分鐘。加入100μLTMB終止。Molecular device spetra max plus384酶標儀讀取450nm OD值,實驗結果見圖14。結果顯示,本公開的抗IL-18Rβ抗體野生型Fc骨架形式表現出較好的FcγRIIIA結合親和力,而IgG1 P329G的Fc骨架未見明顯的FcγRIIIA結合。
9.3 ADCC檢測實驗
為評估不同Fc骨架的ADCC活性,進行了ADCC檢測實驗,具體操作為:首先實驗前24h,將IL-18Rβ高表達細胞和KG-1細胞(GM-C30008)細胞分別加入10ng/mL人TNFα和20ng/mL人IL-18刺激。在實驗前1h,將刺激後的細胞 從培養瓶中取出,離心收集細胞沉澱,使用實驗緩衝液(RPMI 1640+1% FBS+1%P.S)洗2遍。再以實驗緩衝液調整細胞濃度為7.5E5 cells/mL。以排槍加33μL細胞/孔至中間孔,週圍的孔加100μL PBS。其次在無菌96孔V底板加入待測抗體進行梯度稀釋,將ADCC FcγRIIIA(158V)Jurkat effector(GM-C05619)細胞離心收集沉澱,實驗緩衝液重新懸浮後,稀釋至4.5E6 cells/mL。最後在含KG-1細胞板子上依次加入33μL稀釋好的待測抗體與33μL ADCC FcγRIIIA細胞懸液,蓋上板蓋,於37℃ CO2培養箱中培養6h。使用GMOone-Step螢光素酶報告基因檢測試劑盒檢測Luc,實驗結果見圖15和表23。
表23.抗IL-18Rβ抗體lgG1 Fc骨架的ADCC活性
Figure 113106014-A0202-12-0072-81
上述實驗結果進一步驗證野生型lgG1對FcγRIIIA具有良好的結合親和力,在IL-18Rβ高表達細胞中具有強ADCC活性。lgG1 P329G和lgG4形式沒有FcγRIIIA結合親和力和ADCC活性。綜合活性和Fc受體結合的影響,lgG1 P329G被選為本公開的抗IL-18Rβ抗體Fc骨架形式。
測試例10:TCE位點改造
對於人源化抗體,為了降低抗體的免疫原性,藉由軟體預測可能的TCE位點,以表24為模板,在不會顯著影響抗體穩定性的位點引入突變以降低TCE位點預測數目。
表24.抗IL-18Rβ人源化抗體重鏈與輕鏈序列模板
Figure 113106014-A0202-12-0073-82
Figure 113106014-A0202-12-0074-83
10.1 TCE去除改造抗體功能鑑定
為評估抗IL-18Rβ人源化抗體TCE去除改造後功能,按照測試例4方法,利用酶聯免疫吸附ELISA檢測人IL-18Rβ結合親和力以及IFNγ抑制實驗,實驗結 果見表25。根據TCE數量,與人IL-18Rβ結合親和力以及IFNγ抑制效力,確定080-VH3/VL1(F32Y/S55Q)和080-VH3/VL1(F29H/S55Q)抗體進行後續驗證。
表24.抗IL-18Rβ人源化抗體TCE去除改造後功能
Figure 113106014-A0202-12-0075-84
10.2 改造抗體功能比較
為進一步確定抗IL-18Rβ人源化抗體改造後功能,按照測試例4進行IFNγ抑制實驗,結果如表25,圖16,具體序列如表26。實驗結果表明人源化080-VH3/VL1野生型具有最好的IFNγ抑制效力,其次是只有Fc骨架P329G突變的抗體,最後是雙突變F32Y/S55Q與Fc骨架P329G單突變的結合抗體(即080_DMP329G)。
表25.抗IL-18Rβ人源化抗體改造後的IFNγ抑制
Figure 113106014-A0202-12-0076-85
表26.抗IL-18Rβ人源化抗體改造後序列
Figure 113106014-A0202-12-0076-86
Figure 113106014-A0202-12-0077-87
Figure 113106014-A0202-12-0078-88
抗IL-18Rβ人源化抗體改造的重鏈可變區序列:
>080-VH3
Figure 113106014-A0202-12-0078-89
Figure 113106014-A0202-12-0078-90
(SEQ ID NO:62)
>080-VH3(F29H/S55Q)
Figure 113106014-A0202-12-0079-91
Figure 113106014-A0202-12-0079-92
(SEQ ID NO:63)
>080-VH3(F32Y/S55Q)
Figure 113106014-A0202-12-0079-93
Figure 113106014-A0202-12-0079-94
(SEQ ID NO:64)
表26.抗IL-18Rβ人源化抗體改造的重鏈CDR序列(根據IMGT編號系統定義)
Figure 113106014-A0202-12-0079-95
其中,080系列分子包含如下所示的CDR序列:
HCDR1,GFTX1SSX2G(SEQ ID NO:74),其中X1選自H或F,X2選自F或Y;
HCDR2,ISSGX3SII(SEQ ID NO:75),其中X3選自Q或S;
HCDR3,TRNYYGHYYVMDY(SEQ ID NO:15);
LCDR1,QDVNTA(SEQ ID NO:16);
LCDR2,WAS(SEQ ID NO:17);
LCDR3,QQHYSTPWT(SEQ ID NO:18)。
其中,IgG1 P329G重鏈恆定區序列如下所示:
Figure 113106014-A0202-12-0080-96
Figure 113106014-A0202-12-0080-97
(SEQ ID NO:77)。
TW202434634A_113106014_SEQL.xml

Claims (16)

  1. 一種抗IL-18R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重鏈可變區和輕鏈可變區;其選自以下任一組:
    (i)該重鏈可變區包含分別如SEQ ID NO:74、SEQ ID NO:75和SEQ ID NO:15所示的HCDR1、HCDR2和HCDR3;
    和,該輕鏈可變區包含分別如SEQ ID NO:16、SEQ ID NO:17和SEQ ID NO:18所示的LCDR1、LCDR2和LCDR3;
    (ii)該重鏈可變區包含分別如SEQ ID NO:1、SEQ ID NO:2和SEQ ID NO:3所示的HCDR1、HCDR2和HCDR3;
    和,該輕鏈可變區包含分別如SEQ ID NO:4、SEQ ID NO:5和SEQ ID NO:6所示的LCDR1、LCDR2和LCDR3;
    (iii)該重鏈可變區包含序列分別如SEQ ID NO:7、SEQ ID NO:8和SEQ ID NO:76所示的HCDR1、HCDR2和HCDR3;
    和,該輕鏈可變區包含分別如SEQ ID NO:10、SEQ ID NO:11和SEQ ID NO:12所示的LCDR1、LCDR2和LCDR3;
    (iv)該重鏈可變區包含分別如SEQ ID NO:19、SEQ ID NO:20和SEQ ID NO:21所示的HCDR1、HCDR2和HCDR3;
    和,輕鏈可變區包含序列分別如SEQ ID NO:22、SEQ ID NO:23和SEQ ID NO:24所示的LCDR1、LCDR2和LCDR3。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抗IL-18R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重鏈可變區和輕鏈可變區選自以下任一組:
    (i-1)該重鏈可變區包含如SEQ ID NO:71或73所示的HCDR1,如SEQ ID NO:72所示的HCDR2,和如SEQ ID NO:15所示的HCDR3;
    和,該輕鏈可變區包含分別如SEQ ID NO:16、SEQ ID NO:17和SEQ ID NO:18所示的LCDR1、LCDR2和LCDR3;
    (i-2)該重鏈可變區包含分別如SEQ ID NO:13、SEQ ID NO:14和SEQ ID NO:15所示的HCDR1、HCDR2和HCDR3;
    和,該輕鏈可變區包含分別如SEQ ID NO:16、SEQ ID NO:17和SEQ ID NO:18所示的LCDR1、LCDR2和LCDR3;
    (ii)該重鏈可變區包含分別如SEQ ID NO:1、SEQ ID NO:2和SEQ ID NO:3所示的HCDR1、HCDR2和HCDR3;
    和,該輕鏈可變區包含分別如SEQ ID NO:4、SEQ ID NO:5和SEQ ID NO:6所示的LCDR1、LCDR2和LCDR3;
    (iii)該重鏈可變區包含序列分別如SEQ ID NO:7、SEQ ID NO:8所示的HCDR1、HCDR2,和如SEQ ID NO:9或SEQ ID NO:61所示的HCDR3;
    和,該輕鏈可變區包含分別如SEQ ID NO:10、SEQ ID NO:11和SEQ ID NO:12所示的LCDR1、LCDR2和LCDR3;
    (iv)該重鏈可變區包含分別如SEQ ID NO:19、SEQ ID NO:20和SEQ ID NO:21所示的HCDR1、HCDR2和HCDR3;
    和,輕鏈可變區包含序列分別如SEQ ID NO:22、SEQ ID NO:23和SEQ ID NO:24所示的LCDR1、LCDR2和LCDR3;
    (v)該重鏈可變區包含分別如SEQ ID NO:58、SEQ ID NO:59和SEQ ID NO:60所示的HCDR1、HCDR2和HCDR3;
    和,輕鏈可變區包含序列分別如SEQ ID NO:22、SEQ ID NO:23和SEQ ID NO:24所示的LCDR1、LCDR2和LCDR3。
  3.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抗IL-18R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是鼠源抗體、嵌合抗體、人源化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
    較佳地,該人源化抗體的人種系重鏈模板是IGHV1-46或IGVH3-30,人種系輕鏈模板是IGKV1-39或IGHV1-27;
    更佳地,(i)所示的抗IL-18R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人種系重鏈的模板是IGVH3-30,且人種系輕鏈的模板是IGHV1-27;
    (ii)或(iii)中所示的抗IL-18R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人種系重鏈的模板是IGHV1-46,且人種系輕鏈的模板是IGKV1-39。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抗IL-18R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i)-(iii)所示的抗IL-18R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
    其重鏈可變區包含如下所示突變:
    (i)60Y、80F中一個或多個回復突變;和/或,55Q、58D、29H、30G、32Y中一個或多個去除TCE位點改造的突變;
    (ii)38K、48I、67A、71A、73K、91F中的一個或更多個回復突變;或,
    (iii)68A、69Q、80V、86A、103F、106R中的一個或多個回復突變;
    其輕鏈可變區包含如下所示突變:
    (i)43S所示的回復突變;
    (ii)36F、47W、60A、71Y中的一個或多個回復突變;和/或,59G或59T、20D、24Q、53DG中一個或多個去除TCE位點改造的突變;
    (iii)42F、53W、87Y中的一個或多個回復突變。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抗IL-18R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選自以下任一組:
    該重鏈可變區包含如SEQ ID NO:62、63、64、53、55或57所示或與之具有至少90%序列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和該輕鏈可變區包含如SEQ ID NO:54所示或與之具有至少90%序列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
    該重鏈可變區包含如SEQ ID NO:62、63、64、53、55或57所示或與之具有至少90%序列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和該輕鏈可變區包含如SEQ ID NO:56所示或與之具有至少90%序列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
    該重鏈可變區包含如SEQ ID NO:31所示或與之具有至少90%序列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和該輕鏈可變區包含如SEQ ID NO:32所示或與之具有至少90%序列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
    該重鏈可變區包含如SEQ ID NO:41、43、45或47所示或與之具有至少90%序列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和該輕鏈可變區包含如SEQ ID NO:42所示或與之具有至少90%序列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
    該重鏈可變區包含如SEQ ID NO:41、43、45或47所示或與之具有至少90%序列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和該輕鏈可變區包含如SEQ ID NO:44所示或與之具有至少90%序列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
    該重鏈可變區包含如SEQ ID NO:41、43、45或47所示或與之具有至少90%序列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和該輕鏈可變區包含如SEQ ID NO:46所示或與之具有至少90%序列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
    該重鏈可變區包含如SEQ ID NO:41、43、45或47所示或與之具有至少90%序列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和該輕鏈可變區包含如SEQ ID NO:48所示或與之具有至少90%序列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
    該重鏈可變區包含如SEQ ID NO:25所示或與之具有至少90%序列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和該輕鏈可變區包含如SEQ ID NO:26所示或與之具有至少90%序列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
    該重鏈可變區包含如SEQ ID NO:39、49或51所示或與之具有至少90%序列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和該輕鏈可變區包含如SEQ ID NO:40所示或與之具有至少90%序列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
    該重鏈可變區包含如SEQ ID NO:39、49或51所示或與之具有至少90%序列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和該輕鏈可變區包含如SEQ ID NO:50所示或與之具有至少90%序列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
    該重鏈可變區包含如SEQ ID NO:39、49或51所示或與之具有至少90%序列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和該輕鏈可變區包含如SEQ ID NO:52所示或與之具有至少90%序列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
    該重鏈可變區包含如SEQ ID NO:27所示或與之具有至少90%序列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和該輕鏈可變區包含如SEQ ID NO:28所示或與之具有至少90%序列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或,
    該重鏈可變區包含如SEQ ID NO:29所示或與之具有至少90%序列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和該輕鏈可變區包含如SEQ ID NO:30所示或與之具有至少90%序列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
    選自以下任一組:
    SEQ ID NO:64所示的重鏈可變區,和SEQ ID NO:54所示的輕鏈可變區;
    SEQ ID NO:63所示的重鏈可變區,和SEQ ID NO:54所示的輕鏈可變區;
    SEQ ID NO:53所示的重鏈可變區,和SEQ ID NO:54所示的輕鏈可變區;
    SEQ ID NO:45所示的重鏈可變區,和SEQ ID NO:48所示的輕鏈可變區;
    SEQ ID NO:41所示的重鏈可變區,和SEQ ID NO:42所示的輕鏈可變區;
    SEQ ID NO:41所示的重鏈可變區,和SEQ ID NO:44所示的輕鏈可變區;
    SEQ ID NO:41所示的重鏈可變區,和SEQ ID NO:46所示的輕鏈可變區;
    SEQ ID NO:41所示的重鏈可變區,和SEQ ID NO:48所示的輕鏈可變區;
    SEQ ID NO:43所示的重鏈可變區,和SEQ ID NO:42所示的輕鏈可變區;
    SEQ ID NO:43所示的重鏈可變區,和SEQ ID NO:44所示的輕鏈可變區;
    SEQ ID NO:43所示的重鏈可變區,和SEQ ID NO:46所示的輕鏈可變區;
    SEQ ID NO:43所示的重鏈可變區,和SEQ ID NO:48所示的輕鏈可變區;
    SEQ ID NO:45所示的重鏈可變區,和SEQ ID NO:42所示的輕鏈可變區;
    SEQ ID NO:45所示的重鏈可變區,和SEQ ID NO:44所示的輕鏈可變區;
    SEQ ID NO:45所示的重鏈可變區,和SEQ ID NO:46所示的輕鏈可變區;
    SEQ ID NO:47所示的重鏈可變區,和SEQ ID NO:42所示的輕鏈可變區;
    SEQ ID NO:47所示的重鏈可變區,和SEQ ID NO:44所示的輕鏈可變區;
    SEQ ID NO:47所示的重鏈可變區,和SEQ ID NO:46所示的輕鏈可變區;
    SEQ ID NO:47所示的重鏈可變區,和SEQ ID NO:48所示的輕鏈可變區;
    SEQ ID NO:39所示的重鏈可變區,和SEQ ID NO:40所示的輕鏈可變區;
    SEQ ID NO:49所示的重鏈可變區,和SEQ ID NO:50所示的輕鏈可變區;
    SEQ ID NO:49所示的重鏈可變區,和SEQ ID NO:52所示的輕鏈可變區;
    SEQ ID NO:51所示的重鏈可變區,和SEQ ID NO:50所示的輕鏈可變區;
    SEQ ID NO:51所示的重鏈可變區,和SEQ ID NO:52所示的輕鏈可變區;
    SEQ ID NO:53所示的重鏈可變區,和SEQ ID NO:56所示的輕鏈可變區;
    SEQ ID NO:55所示的重鏈可變區,和SEQ ID NO:54所示的輕鏈可變區;
    SEQ ID NO:55所示的重鏈可變區,和SEQ ID NO:56所示的輕鏈可變區;
    SEQ ID NO:57所示的重鏈可變區,和SEQ ID NO:54所示的輕鏈可變區;
    SEQ ID NO:57所示的重鏈可變區,和SEQ ID NO:56所示的輕鏈可變區。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抗IL-18R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還包含:
    人源IgGl、IgG2、IgG3或IgG4的重鏈恆定區或其變體;
    和人源κ鏈或λ鏈的輕鏈恆定區或其變體;較佳為人源IgGl或其變體,所述變體包含329G、234A、235A中的一個或多個突變,更佳為329G;
    較佳地,該抗IL-18R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還包含:
    SEQ ID NO:33或77所示的重鏈恆定區、和
    SEQ ID NO:34所示的輕鏈恆定區。
  7.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抗IL-18R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重鏈和輕鏈,其中,
    該重鏈包含如SEQ ID NO:69所示或與之具有至少90%序列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和該輕鏈包含如SEQ ID NO:70所示或與之具有至少90%序列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
    該重鏈包含如SEQ ID NO:67所示或與之具有至少90%序列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和該輕鏈包含如SEQ ID NO:68所示或與之具有至少90%序列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
    該重鏈包含如SEQ ID NO:65所示或與之具有至少90%序列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和該輕鏈包含如SEQ ID NO:66所示或與之具有至少90%序列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
    該重鏈包含如SEQ ID NO:78所示或與之具有至少90%序列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和該輕鏈包含如SEQ ID NO:79所示或與之具有至少90%序列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或,
    該重鏈包含如SEQ ID NO:80所示或與之具有至少90%序列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和該輕鏈包含如SEQ ID NO:81所示或與之具有至少90%序列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
  8. 一種抗IL-18R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重鏈可變區和輕鏈可變區;其中,
    該重鏈可變區包含如SEQ ID NO:62、63、64、53、55或57所示序列中的HCDR1、HCDR2和HCDR3,該輕鏈可變區包含如SEQ ID NO:54或56所示序列中的LCDR1、LCDR2和LCDR3;
    該重鏈可變區包含如SEQ ID NO:31所示序列中的HCDR1、HCDR2和HCDR3,該輕鏈可變區包含如SEQ ID NO:32所示序列中的LCDR1、LCDR2和LCDR3;
    該重鏈可變區包含如SEQ ID NO:41、43、45或47所示序列中的HCDR1、HCDR2和HCDR3,該輕鏈可變區包含如SEQ ID NO:42、44、46或48所示序列中的LCDR1、LCDR2和LCDR3;
    該重鏈可變區包含如SEQ ID NO:25所示序列中的HCDR1、HCDR2和HCDR3,該輕鏈可變區包含如SEQ ID NO:26所示序列中的LCDR1、LCDR2和LCDR3;
    該重鏈可變區包含如39、49或51所示序列中的HCDR1、HCDR2和HCDR3,該輕鏈可變區包含如SEQ ID NO:40、50和52所示序列中的LCDR1、LCDR2和LCDR3;
    該重鏈可變區包含如SEQ ID NO:27所示序列中的HCDR1、HCDR2和HCDR3,該輕鏈可變區包含如SEQ ID NO:28所示序列中的LCDR1、LCDR2和LCDR3;或,
    該重鏈可變區包含如SEQ ID NO:29所示序列中的HCDR1、HCDR2和HCDR3,該輕鏈可變區包含如SEQ ID NO:30所示序列中的LCDR1、LCDR2和LCDR3;
    該CDR是根據Kabat、IMGT、Chothia、AbM或Contact編號系統定義的。
  9. 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抗IL-18R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抗IL-18R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選自:單特異性抗體、多特異性抗體、單鏈抗體、結構域抗體、scFv、scFv二聚體、dsFv、(dsFv)2、dsFv-dsFv'、Fv片段、Fab、Fab'或F(ab')2
  10. 一種IL-18Rβ結合蛋白,其包含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所述的抗IL-18R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
  11. 一種多核苷酸,其編碼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所述的抗IL-18R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
  12. 一種表達載體,其包含如請求項10所述的多核苷酸、或表達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所述的抗IL-18R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
  13. 一種宿主細胞,其包含如請求項11所述的表達載體。
  14. 一種醫藥組成物,其包含:
    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所述的抗IL-18R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或如請求項10所述的IL-18Rβ結合蛋白;和
    視需要地,藥學上可接受的載劑。
  15. 一種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所述的抗IL-18R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如請求項10所述的IL-18Rβ結合蛋白或如請求項13所述的醫藥組成物在製備藥物中的用途;該藥物用於治療選自以下任一項:
    哮喘、特異性性皮炎、肺結節病、成人史迪爾氏病、全身型幼年特發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銀屑病、僵直性脊柱炎、多發性硬化症、系統性紅斑狼瘡。
  16. 一種治療疾病的方法,包括:
    向受試者施用治療有效量的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所述的抗IL-18R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如請求項10所述的IL-18Rβ結合蛋白或如請求項13所述的醫藥組成物;
    該疾病選自以下任一項:哮喘、特異性性皮炎、肺結節病、成人史迪爾氏病、全身型幼年特發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銀屑病、僵直性脊柱炎、多發性硬化症、系統性紅斑狼瘡。
TW113106014A 2023-02-20 2024-02-20 抗IL-18Rβ抗體、其抗原結合片段及其醫藥應用 TW20243463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42226 2023-02-20
CN2023101422264 2023-02-2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434634A true TW202434634A (zh) 2024-09-01

Family

ID=925002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3106014A TW202434634A (zh) 2023-02-20 2024-02-20 抗IL-18Rβ抗體、其抗原結合片段及其醫藥應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TW (1) TW202434634A (zh)
WO (1) WO2024174994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603001B1 (ko) * 2010-08-25 2016-03-11 에프. 호프만-라 로슈 아게 Il-18r1에 대한 항체 및 그의 용도
MX385868B (es) * 2013-09-05 2025-03-18 Ab2 Bio Sa Proteina de union a interleucina 18 (il-18bp) en enfermedades inflamatorias.
US12240909B2 (en) * 2018-06-19 2025-03-04 Shanghaitech University Human antibodies to human interleukin 18 receptor alpha or beta
AU2021283858A1 (en) * 2020-06-01 2023-01-05 Avalo Therapeutics, Inc. Methods and treatment involving antibodies to IL-18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174994A1 (zh) 2024-08-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2202891B2 (en) Antibody capable of binding to thymic stromal lymphopoietin and use thereof
JP7317272B2 (ja) Tigit抗体、その抗原結合断片及びその医療用途 本願は、2019年9月29日に出願された出願番号cn201710908565.3に基づいたものであり、その優先権を主張する。その開示は、その全体が参照により本明細書に組み込まれる。
CN111171150B (zh) 抗人tslp抗体及其用途
CN101454345B (zh) 人il-6受体的高亲和力抗体
TWI840399B (zh) 結合人il-4r的抗體、其抗原結合片段及其醫藥用途
CN117098561A (zh) Ccr8抗体及其应用
TWI758558B (zh) Cd96抗體、其抗原結合片段及醫藥用途
CN113651888B (zh) Il-11的抗体及其应用
WO2022105914A1 (zh) Cd70抗体及其应用
CN113101364B (zh) 一种自免疫抑制剂的开发和应用
WO2021147984A1 (zh) 抗angptl3抗体及其应用
JP2021500856A (ja) Il−6r抗体およびその抗原結合フラグメントならびに医薬としての使用
WO2022117079A1 (zh) 结合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的抗体及其应用
CN111196849B (zh) 抗硬骨素抗体、其抗原结合片段及其医药用途
KR102709785B1 (ko) Il-5 항체, 이의 항원 결합 단편 및 이의 의학적 적용
WO2022166977A1 (zh) 抗人il-36r抗体及其应用
KR20210102946A (ko) 항il-17a 항체 및 이의 응용
WO2024174994A1 (zh) 抗IL-18Rβ抗体、其抗原结合片段及其医药应用
WO2022037528A1 (zh) 结合bcma的单可变结构域及抗原结合分子
WO2024012513A1 (en) Antibody, antigen-binding fragment thereof, and pharmaceutical use thereof
CN118638234A (zh) 抗bdca2抗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